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一、131I去除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滤泡癌和混合型甲癌(含有乳头状癌和滤泡癌的成分)。DTC术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具有摄取131I的功能,所以能用131I进行内照射去除。用131I去除DTC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的意义为:消除隐匿在残留甲状腺组织中的微小DTC病灶,降低DTC复发和转移发生的可能性;残留甲状腺组织完全去除后,由于TSH升高,有利于通过测定Tg水平和131I 显像早期发现DTC转移灶和用131I治疗DTC转移灶;给予去除剂量131I后进行的全身显像,常可发现诊断剂量131I显像未能显示的DTC病灶,这对制定病人随访和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一)适应证:所有DTC患者术后有残留甲状腺组织,其摄131I率大于1%,甲状腺显像甲状腺床有残留甲状腺组织显影者,均应使用131I去除残留甲状腺组织。(二)禁忌证:妊娠和哺乳患者;术后创口未愈合者;WBC在3.0×109/L以下的患者;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

(三)治疗方法

1.病人准备

(1)停止服用甲状腺片或L–T

44~6周。或停服甲状腺片(或T

4

)后,改服T

3

3周,

然后停用T

3

2周。

(2)忌碘4周。

(3)测定血清TT

3、TT

4

、FT

3

、FT

4

、TSH、Tg、TgA、MCA;测定甲状腺摄131I率和甲

状腺显像,摄X光胸片,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测。

2.去除治疗

(1)去除剂量:常规给予131I3.7GBq(100mCi)。如在去除前已发现有功能性转移灶,则131I剂量可达5.55~7.40GBq(150~200mCi)。如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过多,则可考虑适当减少去除剂量,以减轻服用131I后引起的局部反应。

(2)服用去除剂量131I后5~7天行全身显像,有可能发现诊断剂量131I显像未发现的DTC转移灶,为进一步随访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3)经去除治疗后的患者,应常规给予甲状腺激素制剂,一是起替代作用,使机体处于正常的代谢状态;另一方面,外源性甲状腺激素可抑制体内TSH的分泌,

进而达到抑制DTC细胞生长的作用。应根据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调整患者服用的甲状腺激素制剂的剂量,使TSH处于正常低限和甲状腺激素处于正常高限的水平。

(4)治疗反应及处理:服用131I后,早期可能出现颈部肿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可进行对症处理。部分患者早期可能并发唾液腺肿痛,但很少引起远期的功能损害;严重的骨髓功能抑制较少发生。如发生上述并发症,则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随访:如住处具有一定的隔离条件,患者体内残留131I剂量小于或等于1.11GBq(30mCi)就可出院。在去除治疗后3~6个月进行随访,评价疗效。如甲状腺去除完全,未发现DTC转移灶,则1年后随访;1年后仍为阴性,则2年后再随访;2年后随访阴性,以后随访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随访应行常规体检,X

光胸片,血清TT

3、TT

4

、FT

3

、FT

4

、TSH、Tg、TgA、MCA测定,甲状腺摄131I率测

定,131I全身显像,B超检查。

4.去除疗效评价:当患者停用甲状腺片或T

4

4~6周后,TSH高于正常水平,甲状腺床摄131I率小于1%,诊断剂量131I显像甲状腺床无甲状腺组织显影,为完全去除,否则为去除不完全,应再次去除。

(四)注意事项:为了减轻颈部局部反应,可让患者口服泼尼松,持续用药1周左右;服用131I后,嘱病人多饮水,及时排空小便,减少对生殖腺、膀胱和全身的照射;嘱病人每天至少排大便一次,减少放射性对肠道的损害;服用去除剂量131I后,嘱病人含服维生素C,或经常咀嚼口香糖,促进唾液分泌,预防或减轻辐射对唾液腺的损伤。131I治疗后女性患者一年内、男性患者半年内均须避孕。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

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诊断与外科治疗篇文章来源:国家卫健委发布相关肿瘤诊疗规范(2018 版)。 引言 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也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上期我们推送了甲状腺癌诊疗规范的诊疗技术和应用部分,本期我们继续为大家带来甲状腺癌诊疗规范的诊断与外科治疗部分。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131I 治疗 1、DTC 术后死亡危险分层及复发危险分层 2009 年ATA 指南首次提出复发风险分层的概念,并于《2015ATA 指南》进行了更新。该复发风险分层以术中病理特征如病灶残留程度、肿瘤大小、病理亚型、包膜侵犯、血管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特征、分子病理特征及术后刺激性Tg(sTg)水平和131I 治疗后全身显像(Rx-WBS)等权重因素将患者的复发风险分为低、中、 高危3 层。利用这一分层系统指导是否对DTC 患者进行131I 治疗。 低风险分层 PTC:符合以下全部。 1.无远处转移。 2.所有肉眼所见肿瘤均被彻底切除。 3.肿瘤未侵犯周围组织。 4.肿瘤不是侵袭性的组织学亚型及未侵犯血管。 5.若行131I 治疗后全身显像,未见甲状腺床外摄碘转移灶显影。 6.合并少量淋巴结转移(如cN0,但是病理检査发现≤ 5 枚微小转移淋巴结,即转移灶最大直径均≤ 0.2 cm)。 7.甲状腺内的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内的分化型甲状腺滤泡癌合并被膜侵犯及伴或不伴轻微血管侵犯(< 4 处);甲状腺内微小乳头状癌不论是否多灶、是否伴有 BRAF V600E突变阳性,都属于低风险分层。 中风险分层 符合以下任1 项。 1.镜下见肿瘤侵犯甲状腺外软组织。 2.侵袭性组织学表现(如高细胞、靴钉样、柱状细胞癌等)。 3.伴血管侵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 4.若行131I 治疗后全身显像,可见颈部摄碘转移灶显影。 5.淋巴结转移(cN1,病理检査发现>5 枚转移淋巴结,转移灶最大直径均<3 cm)。 6.BRAF V600E突变阳性的甲状腺腺内乳头状癌(直径1~4 cm)。 7.BRAF V600E突变阳性的多灶的甲状腺微小癌合并腺外浸润。 高风险分层 符合以下任1 项。 1.明显的腺外浸润。 2.癌肿未完整切除。 3.证实存在远处转移。 4.术后高Tg 水平提示远处转移者。

碘131治疗甲状腺癌的规范

碘131治疗甲状腺癌的规范 全网发布:2012-07-27 14:27 发表者:袁媛6685人已访问 放射性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规范 甲状腺癌的治疗在国内处于一片混乱状态,虽然国外有一系列相关指南,但国内的医生大多不甚了解,为此,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核医学分会以及外科学分会曾经在大连召开会议,期望对本病的治疗给予规范性指导,但因为三个学会的专家观点不一,意见分歧较大,最终未能如愿。值得庆幸的是,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于2008年制订了一个指导性意见,这对规范我们处理甲状腺癌具有较好的帮助作用。下面将全文发表如下。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在国际上已有60年的历史,我国开展此项工作亦近50年。目前,国内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已开展此项治疗工作,成为DTC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外科手术切除、131I治疗与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的联合应用是国际上公认治疗DTC的理想方案。 131I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后的131I清除DTC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清甲)治疗和复发及转移病灶的治疗。清甲治疗后,当患者血清Tg≤2ng/ml(未服甲状腺激素状态下),即达到治疗目的,开始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并定期随访。在随访中,Tg≥10ng/ml(未服甲状腺激素状态下或服用甲状腺素抑制TSH治疗时Tg >5ng/ml)或发现复发及转移病灶,应进行131I转移病灶的治疗。由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具有摄碘功能,因此,病灶可以聚集131I,通过β射线的辐射生物效应,发挥治疗作用。临床实践证明,大多数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对131I均敏感,临床疗效肯定。 一、131I清除DTC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清甲) 1.清甲的理由 ①131I可摧毁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中难以探测的微小甲状腺癌病灶; ②有利于进行全身131I显像; ③有利于通过测定Tg水平监测甲状腺癌; ④乳头状癌有双侧、微小多灶、局部淋巴结转移的趋势,局部潜伏及发展期长、复发率高; ⑤DTC具有局部浸润特点,复发可能性增大。 目前回顾性研究发现131I清除DTC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可减少肿瘤复发和降低病死率;低危患者中没有发现类似的效果;但尚缺乏前瞻性研究结果。 2.适应证 ①Ⅲ和Ⅳ期(TNM分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 ②所有年龄小于45岁Ⅱ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

131I核素治疗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观察及护理精品文档4页

131I核素治疗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在临床中甲状腺癌属于一种内分泌肿瘤,同时在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最高,据统计已经是全身恶性肿瘤的1/10,每年发生率呈递增趋势,并且术后会发生远处转移情况,若已确诊须及时接受治疗[1]。现阶段治疗甲状腺癌的方法是手术切除联合131I核素治疗并使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甲状腺癌组织能选择性吸收131I核素,可以保留半衰期在5天以内,所以破坏甲状腺组织使用131I核素是有效的治疗措施,在临床中具有相当高的治疗价值。本文作者为了探讨131I核素治疗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治疗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甲状腺癌患者,均给予手术切除联合131I 核素治疗并使用甲状腺激素替代的治疗方法,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42例甲状腺癌患者,其中男17例,女25例,年龄26-66岁,平均年龄4 2.5岁。有32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和10例甲状腺滤泡型腺癌。术前经过检查所有患者均为甲状腺癌患者,符合本次研究对象的标准。 1.2治疗方法42例甲状腺癌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切除术,在4周后,均进行常规检查并停止服用含碘的药物以及含碘的食物,所有患者对131I 均无禁忌症,待患者处于空腹状态时,给予服用131I,剂量为100mCi,所有患者均将病房进行隔离,避免出现放射性甲状腺炎或者胃粘膜损伤需要再服用泼尼松、雷尼替丁、维生素C等药物,3d后,使用左甲状腺素替代131I治疗。观察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

2结果 2.1本组患者治疗结果情况42例患者术后经过131I核素治疗后均未受到明显放射性伤害,没有发现不适状况。使用放射性核素扫描对患者进行扫描,未发现有残存甲状腺组织出现,后均出院疗养。 2.2不良反应情况在131I核素治疗2d后,有2例患者出现咳嗽、胸闷、声音沙哑、咳痰困难以及喉头出现水肿的情况,有1例出现肝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以及体内钾或钙含量偏低而磷含量偏高的情况。治疗4d 后,本组患者中3例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降低、呼吸频率较快、吞咽较难以及咳痰颜色变白色等情况。针对以上不良情况,均给与对应的治疗措施,均已明显恢复并出院疗养。 3讨论 3.1术前护理在服用131I前需要给予常规检查,包括肝肾功能、血常规、颈部B超以及每天的摄碘率等,为了抑制131I被甲状腺组织摄取量,通知患者对于含碘的药物和食物须停止食用,时间在一个月内。同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讲述131I治疗后需注意的问题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的解释,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做好防放射损伤措施,积极配合治疗[2]。 3.2服用131I核素护理患者经过131I治疗后,首先将患者隔离,送入单人病房看护,家属探视时需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接受131I治疗7d内,探视时间在15min以内。切忌不要让孕妇或儿童与患者接触,同时有关患者的物品和衣物不可乱放,等治疗周期结束后才可单独清洗。治疗期间需要经常清理房间,日常可以饮取大量的水份和食用话梅、维生素C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一、131I去除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滤泡癌和混合型甲癌(含有乳头状癌和滤泡癌的成分)。DTC术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具有摄取131I的功能,所以能用131I进行内照射去除。用131I去除DTC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的意义为:消除隐匿在残留甲状腺组织中的微小DTC病灶,降低DTC复发和转移发生的可能性;残留甲状腺组织完全去除后,由于TSH升高,有利于通过测定Tg水平和131I 显像早期发现DTC转移灶和用131I治疗DTC转移灶;给予去除剂量131I后进行的全身显像,常可发现诊断剂量131I显像未能显示的DTC病灶,这对制定病人随访和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一)适应证:所有DTC患者术后有残留甲状腺组织,其摄131I率大于1%,甲状腺显像甲状腺床有残留甲状腺组织显影者,均应使用131I去除残留甲状腺组织。(二)禁忌证:妊娠和哺乳患者;术后创口未愈合者;WBC在3.0×109/L以下的患者;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 (三)治疗方法 1.病人准备 (1)停止服用甲状腺片或L–T 44~6周。或停服甲状腺片(或T 4 )后,改服T 3 3周, 然后停用T 3 2周。 (2)忌碘4周。 (3)测定血清TT 3、TT 4 、FT 3 、FT 4 、TSH、Tg、TgA、MCA;测定甲状腺摄131I率和甲 状腺显像,摄X光胸片,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测。 2.去除治疗 (1)去除剂量:常规给予131I3.7GBq(100mCi)。如在去除前已发现有功能性转移灶,则131I剂量可达5.55~7.40GBq(150~200mCi)。如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过多,则可考虑适当减少去除剂量,以减轻服用131I后引起的局部反应。 (2)服用去除剂量131I后5~7天行全身显像,有可能发现诊断剂量131I显像未发现的DTC转移灶,为进一步随访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3)经去除治疗后的患者,应常规给予甲状腺激素制剂,一是起替代作用,使机体处于正常的代谢状态;另一方面,外源性甲状腺激素可抑制体内TSH的分泌,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前评估专家共识》(2019)要点汇编

247.《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前评估专家共 识》(2019)要点 甲状腺癌以其发病率逐年增高日益引人关注,根据2018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数据估计,全球甲状腺癌发病率约为6.7/10万,我国每年新增病例达19万(194 23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是甲状腺癌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主要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癌、Hürthle细胞癌和低分化甲状腺癌,占甲状腺癌总体的95%以上。 DTC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甲状腺切除、放射性碘(131I)治疗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由于绝大多数DTC细胞仍保留了钠碘转运体(NIS)的表达,具备摄碘能力。因此,131I治疗成为绝大多数中高危DTC患者甲状腺全切/近全切除术后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术后131I治疗前评估是辅助决策131I治疗的重要步骤,旨在明确DTC患者的复发及死亡风险,权衡131I治疗的利弊,优化131I 治疗决策,使处于不同复发及死亡风险分层的患者能够实现个体化治疗。目前各医疗机构采用的131I治疗前评估方式参差不齐,尚缺乏标化的评估体系来指导临床实际操作及应用,这对各医疗中心患者的诊疗策略制订和治疗对接,以及医师间的交流造成很大的障碍。 1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前评估内容 对DTC患者在甲状腺全切/近全切除术后应进行死亡、复发风险及实时动态评估。结合术后131I治疗前风险分层及实时动态评估可

明确手术等前期治疗干预对DTC患者的预后影响,更好地指导术后131I治疗决策,实现个体化治疗和随诊方案,以期降低患者的死亡及复发风险,同时避免因评估不足导致的治疗不足或过度。 1.1TNM分期 目前最常使用的DTC术后分层系统是第8版TNM分期(表1)。 1.2复发危险度分层 对DTC患者的术后评估更应侧重于其复发风险。2009年ATA指南依据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特征、血管侵犯程度及分子病理学特征等系统地将DTC复发危险度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对临床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3动态评估 131I治疗决策中,TNM分期及术后复发风险分层主要是基于围手术期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的单时点静态评估,未能充分反映出手术等前期治疗措施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术后疾病状态是进行下一步治疗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这就需要相关血清学[如Tg、Tg抗体(TgAb)、TSH等]及影像学检查[颈部超声、诊断性131I全身显像(DxWBS)、99mTcO4-甲状腺静态显像、CT、MRI、18F-FDG PET/CT等]来实时动态评估患者的复发风险及预后,明确131I 治疗指征、目标及患者的可能获益,从而指导131I治疗决策(表3)。 2131I治疗前评估结果及其决策 131I治疗前评估是一个循证决策治疗的过程, 不仅可反映患者的疾病状态,且可实时反映前期治疗措施的疗效,

核医学科碘131治疗甲状腺癌操作规范及流程

核医学科碘131治疗甲状腺癌操作规范及流程 一.操作规范 1.核医学科门诊接诊分化型甲状腺癌或分化性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首先详细询问病史、临床表现,进行相关体格检查后进行相关辅助检查:甲功(TT3、FT3、T4、FT4、TSH、Tg、TgAb)、颈部超声、肝肾功能等,必要时行颈胸部CT扫描及SPECT颈胸部碘131或Tc99-MIBI扫描。 2.根据患者病史、症状及体征并结合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病情评估,办理门诊或住院手续拟行碘131治疗。 3.碘131治疗前,向患者详细说明治疗过程,并说明治疗的禁忌症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详细宣教碘131治疗后对周围人群的辐射防护。 4.治疗方案制定:由科室副主任医师或以上人员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 4.治疗前说明该治疗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之后,取得患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准备治疗。 5.治疗前嘱病人停用甲状腺片、优甲乐、雷替斯等甲状腺制剂、含碘食物药物1-2周,治疗当日空腹。 6.碘131治疗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病史、病情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药物剂量的确定。 7.碘131药物准备:主管医师根据副主任医师确定的治疗方案中的碘131剂量进行药物淋洗及制备。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与放射药物使用规范,并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穿戴铅衣、铅帽、铅镜、无菌手套等)。 8. 主管医师负责病人的管理,即接诊—→开具辅助检查申请单—→诊断确认—→病历病程书写—→治疗前谈话—→药物准备—→治疗实施的整个过程,必要时可请相关科室会诊。 9.治疗完毕嘱告知病人治疗后注意事项、颈部及全身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由病房当班医师给予相应对症处理。 10.分化性甲状腺癌碘131治疗患者服用药物后禁止外出,仅允许在病房内部自由活动,服药后观察5-7天,如无明显不良反应则准予出院,出院前一天行SPECT 全身扫描了解全身碘131摄取情况以预评估本次治疗效果,并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药物使用及复诊时间和内容。 二.操作流程 门诊接诊—→详询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作出诊断—→办理住院手续—→拟碘131治疗—→治疗前准备—→治疗前谈话—→签署知情同意书—→药物准备—→病人服药—→病情观察—→SPECT全身扫描—→出院—→说明出院后注意事项—→告知出院后复诊时间及内容。

儿童和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 I131治疗

儿童和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 I131治疗 摘要】儿童和青少年DTC发病率不高,但与成人DTC相比,具有一些鲜明的特征:发现时病灶体积较大,诊断时多出现颈部淋巴结或远处转移,肿瘤细胞NIS 表达增高,治疗后复发率高,但总体存活率较高。术后 I治疗是治疗儿童和青少年DTC的重要手段。目前 I治疗主要采用以下3种剂量模式:不引起骨髓抑制的最大剂量,可去除病灶的特定剂量和固定剂量。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放射疗法;碘放射性同位素;儿童;青少年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其中大部分为D T C 。D T C主要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 p a p i l l a r y t h y r o i d c a r c i —n o m a , P T C ) 和甲状腺滤泡状癌 ( f o l l i c u l a r t h y r o i d c a r c i n o m a ,F T C ) ,少数为嗜酸性细胞肿瘤 ( H t i r t h l e c e l l n e o p l a s m,H C N) 。研究发现, < 2 1 岁与≥2 1岁的 D T C患者即使病理类型相同,肿瘤的表现及行为也存在差异,文献多以2 1岁以下纳入儿童和青少年范围。儿童和青少年 D T C约占儿童和青少年恶性肿瘤的0.5%~3.0%,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升高;青春期前男女发病率基本相同,青春期后男女发病率比为1 :4 。笔者查阅了有关儿童和青少年 D T C的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等作一综述。 一、临床特点 儿童和青少年 D T C与成人 D T C相比较,呈现出鲜明的特征,具体如下。 1 .肿瘤体积大。有文献报道,< 2 0岁的 P T C患者在就诊时平均肿瘤体积比20~50岁的 P T C患者显著增大,在新诊断的 P T C患者中,肿瘤直径> 4cm的儿童和青少年占36%,而成人仅占15%;肿瘤直径<1cm的儿童和青少年占9%,而成人占26%。 2 .易出现转移。儿童和青少年 D T C患者更易出现颈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有研究表明,高达 9 0 %的儿童和青少年D T C患者确诊时有颈部淋巴结转移,7%有远处转移,而在成人DTC患者中相应数值分别为35%和2%。远处转移最易转移至肺,骨、脑及其他组织转移不多见。肺转移往往为粟粒状转移,大多具有摄碘功能,I131治疗效果较好。 3.复发率高。有研究表明,平均随访16.2年的P T C患者中,诊断DTC时年龄在20岁以下的组群复发率为40%,诊断时年龄在20-50岁之间的组群复发率为20%[1]。 4 .预后较好。儿童和青少年 D T C患者预后普遍较好,虽然诊断时大多处于晚期,复发率高,但总体存活率高。 二、治疗与成人DT C的治疗策略相似,外科手术切除、I131治疗以及T S H抑制治疗是儿童和青少年D T C治疗的主要措施。由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甲状腺相对成人较小,所以肿瘤侵犯包膜及周围组织也较早,且往往为多中心性,因此外科手术时应选择甲状腺全切术式。而同时由于儿童和青少年D T C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目前较主流的手术方式为甲状腺全切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和双侧淋巴结清扫术。美国甲状腺学会( A m e r i c a n T h y r o i d A s s o c i a t i o n , A T A) 指南和欧洲甲状腺学会( E u r o p e a n T h y r o i d A s s o c i a t i o n , E T A) 指南都推荐儿童及青少年D T C患者术后辅以I131治疗和T S H抑制治疗。因为多数 D T C病灶能摄取I ,I 131内照射可去除可能存在的残留灶和远处转移灶。目前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治疗剂量及治疗的不良反应方面。 1.I131 治疗儿童和青少年 D T C的剂量。拥有最佳的治疗效果和最小的不良反

碘131治疗适应症

碘131治疗适合那些甲状腺癌患者 放射性碘131一般只对能够摄取碘的甲状腺癌细胞起作用。绝大多数甲状腺癌的细胞分化较好,可以采用该方法治疗。在碘131治疗期间,可辅助灰树花D阻分治疗,减轻其毒副作用。 临床上有二种情况须采取131治疗:一是甲状腺癌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出现癌病灶复发;另一种是手术中发现或者经过其他诊断已经确定有甲状腺癌转移的患者 如果患者的甲状腺癌原发灶比较大、或者在甲状腺内有多个甲状腺癌病灶、或者癌病灶已经侵犯了包膜,即使手术治疗未发现有明显的转移病灶,最好都采用131治疗,这样可以有效清除手术残留的甲状腺和隐匿的转移病灶以防止复发。 甲状腺癌碘131治疗适应症: 1、甲状腺乳头或滤泡状腺癌,已有远处转移,经查病灶部位有吸131碘能力者。 2、手术后复发或术后残留及因故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病灶部位有吸131碘能力者。 3、病人一般情况良好,白细胞不低于3.0×10^9个/L者。 值得注意的事,如果病人能够接受手术治疗,所有的甲状腺癌病灶,都应该优先选择手术,最大限度切除病灶,然后再进行碘131治疗,这样效果会比较好。患者还应注意提高免疫,改善饮食,灰树花D阻分能够激活机体免疫细胞群,调节提高免疫机能,减轻患者食欲不呕吐、白细胞下降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灰树花D阻分是真菌提取高效抗癌物质,可以直接制促使癌细胞分裂的Myc基因,从而抑制肿瘤生长,D阻分还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甲状腺癌整体治疗效果。 D阻分对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来说作用巨大,既能减少放疗的副作用,使病人能接受较大剂量的有效治疗,同时能保证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继续监视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行131Ⅰ治疗患者自我管理效能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行131Ⅰ治疗患者自我管理效能与生命质量的 相关性分析 分化型甲状腺癌是一种最常见的甲状腺癌类型,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和131Ⅰ治疗。术后的自我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本文旨在分析分化型甲状腺 癌术后行131Ⅰ治疗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自我管理 1. 131Ⅰ治疗后的自我管理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在接受131Ⅰ治疗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自我管理措施,包括食物 摄入的控制、隔离期的遵守、药物的合理使用等。这些措施旨在减少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康复。 2. 患者对自我管理的态度 研究表明,患者的态度和信念对自我管理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积极的态度和信念有 利于患者更好地执行自我管理措施,而消极的态度和信念则可能导致患者对自我管理措施 的忽视和漠视。 二、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 1. 131Ⅰ治疗对生命质量的影响 131Ⅰ治疗是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但它也可能对患者的生命质量产 生一定影响。治疗期间的不适感、恶心、疲劳等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后可能出现的甲状腺 功能减退等问题,都可能对患者的生命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2. 自我管理与生命质量的关系 自我管理对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自我管理可以减少治疗的不良影响,促进身体的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但如果患者不能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可能 会出现治疗的不良反应较重,生命质量下降的情况。 四、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改善生命质量 针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行131Ⅰ治疗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和生命质量相关性,可以 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改善生命质量。 1. 充分的教育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复发和转移灶如具有一定的摄取131I功能,可用131I对其进行内照射治疗。 (一)适应证 1.DTC病人经手术切除原发灶,131I去除残留甲状腺组织以后,复发灶或转移灶不能手术切除,经131I显像显示病灶浓聚131I,一般状况良好的患者。 2.残留甲状腺组织已被完全去除的DTC患者,如131I显像未发现转移灶,但Tg 水平升高(等于或大于10μg/L,须考虑TgA对Tg水平的影响)。 (二)禁忌证 与131I去除DTC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治疗相同。 (三)治疗方法 1.病人的准备:与131I去除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相同。如停用甲状腺激素制剂的时间未达到前述标准,但TSH>30mU/L,仍可进行131I治疗。 2.131I剂量的确定:根据DTC病灶的部位确定131I剂量,甲状腺床的复发病灶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可给予131I 3.7~5.55GBq(100~150mCi);肺转移者5.55~7.4GBq(150~200mCi);骨转移者7.4~9.25GBq(200~250mCi)。如发生弥漫性肺转移,为防止放射性肺炎及肺纤维化的发生,要求给药48h后体内131I滞留量不超过2.96GBq(80mCi)。 3.口服治疗剂量131I 后应给予甲状腺激素制剂,尽快纠正甲低。并应根据血清TSH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及时调整患者服用的甲状腺激素制剂的剂量,使TSH处于正常低限和甲状腺激素处于正常高限水平,起到替代治疗和抑制治疗的双重作用。 4.服用治疗剂量131I后5~7天行全身显像,观察病灶摄取131I的情况,并可能发现诊断剂量显像未发现的转移灶,对预测疗效、制定随访和治疗方案有帮助。5.治疗反应及处理同去除治疗。 6.随访及重复治疗:患者体内残留131I剂量小于或等于1.11GBq(30mCi)就可出院。一般应在131I治疗后3~6个月进行复查。停止服用甲状腺激素(T 4 )4~6周, 或停T 4改服用T 3 3周,再停T 3 2周,行131I全身显像。131I显像发现转移灶摄取131I 降低或消失,或发现的转移灶缩小或数目比治疗前减少,为治疗有效。Tg和TgA 的水平降低或消失,是治疗有效的标志。DTC转移患者在前一次131I治疗后3~6

(完整版)碘治疗宣教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滤泡癌和混合型甲癌,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131碘治疗术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原理是基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及其转移灶具有摄取131碘的功能,利用放射性131碘衰变过程中发射出核射线的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可抑制或破坏癌变甲状腺组织及其转移灶,进行内照射去除。131碘去除术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意义为:消除隐匿在残留的甲状腺组织中的微小癌病灶,降低其复发和转移发生的可能性;完全去除残留的甲状腺组织,有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转移灶。 一、131碘治疗前 (一)治疗前准备 1.停止服用甲状腺片(或T4)4~6周;或停服T4后改服T33周,然后停有T32周; 2.如近期手术病人,于术后4~6周,等手术创伤痊愈后行131I治疗; 3.禁碘4周(食用无碘盐及不含碘的食物); 4.验甲功全项,血生化,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测定甲状腺摄碘率,行甲状腺ECT显像。 (二)、治疗前注意事项: 1.服碘前后静点或口服激素,减轻甲状腺炎、喉头水肿等局部炎症反应; 2.服碘后多饮水,及时排空小便,减少膀胱及全身照射; 3.服碘后每天至少排大便一次,减少放射性对肠道的损害; 4.服碘后嘱病人含服VitC片、柠檬、话梅等刺激唾液腺分泌,预防或减轻辐射对唾液腺的损伤; 5.病人服碘后三天内禁止外出病房活动 6.服碘后女性病人一年内、男性病人半年内须避孕。 (三)治疗前护理 1.手术切除原发灶和去除残留甲状腺组织; 2.停用甲状腺激素,最好在治疗前5周停用T4,改服T3 3周,然后再停用所有甲状腺激素 2周; 3.低碘饮食(日摄量在20~30μg)至少2周,并防止从其他途径进入人体的碘剂,如皮肤碘酒消毒、碘油造影、含碘药物摄入等; 4.仔细询问唾液腺的有关病史,若有急慢性炎症表现,则131碘治疗应推迟到炎症消退后;检查患者是否能正常吞咽; 5.建立专门粪便处理室,严禁与其他未进行核素治疗的患者共用卫生间,以免引起放射性污染,应当建立核素治疗患者专用病区、病房和卫生间; 6.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需注重健康指导。如心理指导:治疗前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清楚治疗的基本原理、给药途径、注意事项及放射防护等,以解除患者及家属的思想顾虑,在患者与医护取得共识的基础上,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 家庭心理干预也非常重要,做好家属的心理指导是患者耐受治疗的催化剂;护理人员应建立热线电话随时询问患者的病情,关心日常起居,与患者共同探讨出适合患者自身的作息制度。 二、131碘治疗时 1.服碘时仔细核对患者姓名、碘口服液活度、剂量。 2.空腹口服131碘并观察是否已全部吞下,嘱患者避免放射性药物溅落,注意是否出现呕吐、等不适症状。 3.2h后进食。 三、131碘治疗后

得了甲状腺癌,离不开的神奇药物——碘131

得了甲状腺癌,离不开的神奇药物——碘131 今天给大家聊聊治疗甲状腺疾病的神水——碘-131,尤其是它为什么可以治疗甲亢和甲癌。 对大部分朋友来讲,碘131是一个神奇的药物,因为其性质的特殊性,一般人是不可能接触到的,只有甲状腺疾病的患友才能与其亲密接触。同时,大家对碘131在甲亢和甲状腺癌方面的应用差异感到疑惑。今天,此文为大家解释一下,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神奇的靶向药物——碘131。 碘-131是元素碘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为人工放射性核素(核裂变产物),符号为I-131,半衰期为8.3天。正常情况下自然界是不会存在的。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之一,I-131和碘属于同种元素,故I-131也同样会被甲状腺摄取,甲状腺滤泡细胞通过钠/碘转运体( NIS) 摄取I-131,摄取后几乎全部I-131集中在甲状腺。这个特点,决定了I-131治疗甲亢和甲癌的独特性,也就具有靶向治疗的效果。 碘131治疗的疗效显著。 甲亢患者的摄I-131率明显增高。I-131在甲状腺内的有效半衰期约为3.5-4.5d,一次治疗剂量的I-131对甲状腺的持续作用时间可达30~ 60d,甚至更长。这个特性,决定了I-131治疗甲亢的疗效性。碘131治疗的安全性。 我们用于治疗的I-131为无色澄明液体。I-131 在衰变过程中释放β 射线,其在生物组织中的平均射程约为0.8 mm,进入甲状腺后其能量几乎全部被甲状腺组织吸收。β 射线有较强的电离辐射能力,使部分甲状腺滤泡细胞变性和坏死,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减少,甲状腺体积也随之缩小,由此达到治疗甲亢的目的。I-131在甲状腺外组织中分布少、滞留时间短,所以常规治疗甲亢的I-131用量对骨髓、性腺、肝、脾和胃肠道产生的辐射量很低。这个特性,决定了I-131治疗的

碘131治疗甲状腺癌的规范

碘131治疗甲状腺癌的规范 放射性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规范 甲状腺癌的治疗在国内处于一片混乱状态,虽然国外有一系列相关指南,但国内的医生大多不甚了解,为此,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核医学分会以及外科学分会曾经在大连召开会议,期望对本病的治疗给予规范性指导,但因为三个学会的专家观点不一,意见分歧较大,最终未能如愿。值得庆幸的是,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于2008年制订了一个指导性意见,这对规范我们处理甲状腺癌具有较好的帮助作用。下面将全文发表如下。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在国际上已有60年的历史,我国开展此项工作亦近50年。目前,国内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已开展此项治疗工作,成为DTC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外科手术切除、131I 治疗与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的联合应用是国际上公认治疗DTC的理想方案。 131I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后的131I清除DTC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清甲)治疗和复发及转移病灶的治疗。清甲治疗后,当患者血清Tg≤2ng/ml(未服甲状腺激素状态下),即达到治疗目的,开始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并定期随访。在随访中,Tg≥10ng/ml(未服甲状腺激素状态下或服用甲状腺素抑制TSH治疗时Tg>5ng/ml)或发现复发及转移病灶,应进行131I转移病灶的治疗。由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具有摄碘功能,因此,病灶可以聚集131I,通过β射线的辐射生物效应,发挥治疗作用。临床实践证明,大多数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对131I均敏感,临床疗效肯定。 一、131I清除DTC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清甲) 1.清甲的理由 ①131I可摧毁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中难以探测的微小甲状腺癌病灶; ②有利于进行全身131I显像; ③有利于通过测定T g水平监测甲状腺癌;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临床路径教学内容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根据《UICC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08年版》,《AJCC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08年版》,《NCCN甲状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0版》 第一诊断为甲状腺癌(ICD-10:C73 ,D09.301) 已行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除术,合并或不合并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病理诊断符合以下条件: 1.甲状腺乳头状癌,符合以下一项:(1)肿瘤>1cm;(2)肿瘤≤1cm但多发;(3)局部侵犯;(4)颈部淋巴结转移; (5) 脉管瘤拴;(5)远处转移。 2.甲状腺滤泡状癌。 3.部分甲状腺髓样癌清甲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UICC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08年版》,《AJCC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08年版》,《NCCN甲状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08年第一版),根据《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指南》(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等,2014版)

病理诊断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主要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甲状腺滤泡状癌(FTC),少数为Hurthle 细胞或嗜酸性细胞肿瘤。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指南》(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等,2014版) 1.再次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的TNM分期和复发危险度分层、再次手术的风险、随访的便利性、患者的意愿和依从性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是否再次手术。 2.131I治疗 已行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除术,合并或不合并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且符合以下一项或以上者可行131I治疗 (1)癌灶大于1cm。 (2)癌灶有显微镜下的甲状腺外浸润(不考虑癌灶大小和年龄)。 (3)有淋巴结转移。 (4)有远处转移。 (5) 有脉管瘤拴。 3.TSH抑制治疗 DTC经过手术治疗和131I治疗后及时给予TSH抑制治疗,首选L-T4口服制剂,DTC复发危险度为高中危的TSH应控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