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活动大纲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活动大纲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活动大纲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活动大纲

《仪器分析》考试大纲

重点

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了解仪器的结构及常用仪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学会使用一些仪器。

要求初步具有根据分析的目的、要求和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以解决分析问题。

第一章绪论

基本要求:本章要求了解仪器分析的任务、作用、特点及其仪器分析的方法、分类及发展概况,掌握定量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

第一节仪器分析简介

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

2、仪器分析方法——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法,其它仪器分析方法

3、仪器分析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定量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

1、标准曲线——标准曲线及其线性范围,标准曲线的绘制,相关系数

2、灵敏度

3、精密度

4、准确度

5、检出限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导论

基本要求:了解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引起原子、分子内部量子化能级之间的跃迁所产生的光谱,掌握原子光谱、分子光谱及光谱分析法的分类。弄清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的概念。

第一节电磁辐射

1、电磁辐射的性质

2、电磁辐射

第二节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

1、原子光谱

2、分子光谱

第三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基本要求: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进行定性分析、结构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及具体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与影响因素;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及仪器类型。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1、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无机化合物的吸收光谱

第三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基本部件——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信号显示器

2、分光光度计构造原理

第四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1、紫外吸收光谱法在有机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1)化合物的鉴定

(2)结构分析

2、定量分析——单组分、多组分物质分析

第四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基本要求:掌握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和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定性分析及未知物结构的确定,红外吸收光谱的振动形式、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和谱带强度;掌握基团频率与红外光谱区域及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了解红外吸收光谱仪主要部件及类型;学会解析简单的红外光谱谱图——进行定性分析。

第一节概述

1、红外吸收法特点

2、红外光谱图表示方法

第二节红外吸收基本理论

1、分子的振动

2、红外吸收谱产生的条件和谱带强度

3、基团振动与红外光谱区域——基频区(4000~1350cm-1),指纹区(1350~650cm-1)

4、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

第三节红外吸收光谱仪

1、红外吸收光谱仪主要部件

2、色散型红外吸收光谱仪

3、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

第四节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1、试样的制备

2、、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1)红外吸收光谱定性分析的一般过程

(2)图谱解析实例

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

基本要求:掌握分子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定量分析,掌握荧光的产生、荧光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掌握溶液强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及定量分析方法;弄清荧光分析仪器的主要部件及与分子吸收仪器的主要区别。了解磷光分析法及化学发光分析法。第一节荧光分析法

1、概述

2、基本原理

(1)分子荧光的产生

(2)荧光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3)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4)荧光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3、荧光分析仪器——光源,单色器,检测器

4、荧光分析法的应用

(1)荧光定量分析方法

(标准曲线法,比较法,荧光猝灭法,多组分混合物的荧光分析)

(2)荧光分析法的应用

第二节磷光分析法

第三节化学发光分析法

第六章原子发射光谱法

基本要求:掌握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了解原子发射光谱仪器,记住激发光源的作用、要求及常用的光源;掌握光谱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原理、方法及必要的公式;了解此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1、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

2、谱线的强度

第三节原子发射光谱仪器

1、激发光源

2、光谱仪

第四节光谱定性分析及半定量分析

1、光谱定性分析

2、光谱半定量分析——谱线黑度比较法,谱线呈现法

第五节光谱定量分析

1、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

2、光谱定量分析方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

3、光谱定量分析工作条件的选择

第六节原子发射光谱的特点和应用

第七章原子吸收光谱法

基本要求: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吸收线的轮廓与变宽,玻耳兹曼方程,积分吸收,峰值吸收等;了解原子吸收光谱仪器的基本构造,掌握空心阴极灯;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及其抑制;掌握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方法及灵敏度和检出限。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

1、原子吸收线

(1)原子吸收线的产生

(2)吸收线的轮廓与变宽(自然变宽,多普勒变宽,压力变宽)

2、基态原子数与原子化温度的关系

3、原子吸收法的测量

第三节原子吸收光谱仪器

1、锐线光源

2、原子化器

3、分光系统

4、检测系统

第四节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及其抑制

1、物理干扰及其抑制

2、化学干扰及其抑制

3、电离干扰及其抑制

4、光谱干扰及其抑制

第五节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

1、定量分析方法

2、灵敏度与检出限

3、测定条件的选择

第六节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第八章电化学分析法导论

基本要求:了解电化学分析方法分类,掌握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概念及电池的表示方法;熟悉电极电位与液体接界电位的概念;弄清电极的种类。了解原电池、电解池、电极的极化及电化学分析的一些基本知识。

第一节电化学分析方法分类

第二节化学电池

1、原电池

2、电解池

3、电池的表示方法

第三节电极电位与液体接界电位

1、电极电位

2、液体接界电位

3、极化电位

第四节电极的种类

1、根据电极的组成分类

2、根据电极所起的作用分类

第九章电位分析法

基本要求:掌握电位分析法基本原理(基本原理包括指示电极、参比电极、测定原理)。了解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掌握玻璃电极的响应原理、特性及pH的测定,掌握晶体膜电极(F电极),了解液膜电极、气敏电极和酶电极;熟悉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参数;掌握离子活度的测定方法;掌握电位滴定法。

第一节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及响应原理

1、离子选择性电极分类

2、玻璃电极

3、晶体膜电极

4、液膜电极

第二节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参数

1、电位选择系数

2、线性范围和检测线

第三节测定离子活(浓)度的方法

1、浓度和活度

2、标准曲线法

3、标准加入法

4、测量误差

第四节电位滴定法

1、方法原理

2、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

3、指示电极的选择

第十章极谱分析法

基本要求:掌握极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掌握极谱定量分析:扩散电流方程式、影响扩散电流的因素、干扰电流及消除方法和极谱定量分析方法;熟悉极谱波的种类及极谱波方程式;了解极谱催化波、单扫描极谱波、循环伏安法、脉冲极谱法和溶出伏安法。

第一节极谱分析法概述

1、极谱分析法的发展

2、极谱分析法的特点

第二节极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1、极谱法的装置

2、极谱波的形成

3、极谱过程的特殊性

4、滴汞电极

第三节极谱定量分析

1、扩散电流方程式

2、影响扩散电流的因素

3、干扰电流及消除方法

第四节极谱波的种类及极谱波方程式

1、极谱波的种类

2、极谱波方程式

3、半波电位的测定和可逆极谱波的判断

第五节极谱定量分析方法

1、波高的测量方法

2、波谱定量的方法

第六节极谱催化波

第七节单扫描极谱法

第八节循环伏安法

第九节脉冲极谱法

第十节溶出伏安法

第十一章电解、库仑

基本要求:掌握电解、库仑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了解电解、库仑分析法的基本仪器装置;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及应用;掌握各种方法的定量分析的方法。

第一节电解分析法

1、电解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电解分析方法和应用

第二节库仑分析法

1、库仑分析的基本原理

2、控制电位库仑分析法

3、库仑滴定法

第十二章色谱分析法

基本要求:了解色谱法的分离原理,色谱分析法的分类;掌握色谱常用术语、色谱分析的基本理论(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解气相色谱法的特点、固定相;掌握气相色谱检测器、操作条件的选择及气相色谱法的应用;了解气相色谱分析仪的基本构造。了解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高效液相色谱仪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几大类型;掌握其中的化学键合相色谱法和应用。

第一节概述

1、色谱分析法简介

2、色谱分析法的分类

3、色谱分离过程及有关术语

第二节气相色谱理论基础

1、塔板理论

2、速率理论

3、色谱基本分离方程

4. 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

第三节气相色谱法

1、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2、色谱分析仪——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度控制系统,检测记录系统,

3、气相色谱流动相与固定相

4. 气相色谱检测器

5、定性与定量分析

6、色谱分析操作条件的选择

7、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第四节高效液相色谱

1、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2、高效液相色谱仪器

3、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系统

4、高效液相色谱的类型

第五节色谱分离方式的选择

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选择

2、根据溶解性选择

3、根据分子结构选择

第十三章核磁共振波谱法

基本要求:掌握1H NMR核磁共振基本原理,主要波谱参数及核磁共振分析法的应用。了解核磁共振仪器及13C NMR。

第一节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原子核的磁性

2、核自旋能级和核磁共振

3、核自旋能级分布和驰豫

第二节核磁共振波谱主要参数

1、化学位移δ

2、偶合常数J

第三节核磁共振波谱仪

1、连续核磁共振波谱仪

2、脉冲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

第四节核磁共振波谱法应用

1、解析化合物结构的一般步骤

2、谱图解析举例

第十四章质谱分析法

基本要求:本章要求掌握质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质谱图,主要离子峰以及质谱分析法的应用。

第一节质谱分析法原理和仪器

1、质谱分析法基本原理

2、质谱仪器

第二节质谱图和主要离子峰

1、质谱图与质谱表

2、质谱中主要离子峰

第三节质谱分析法应用

1、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2、化学式的确定

3、结构式的确定

4、质谱定量分析

篮球教学大纲

篮球 一、教学目地与要求: 本课程主要学习篮球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基本规则,侧重实战体验,寓练于乐,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健身理念。通过学习,达到增进健康、增强 体质、提高欣赏高水平比赛的能力目的。 通过篮球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篮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技术、基 本技能和方法,并能运用基本战术进行比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传、接球;运球;投篮;传切配合;掩护配合;半场人盯人防守;区域 联防。 难点 :单手体侧传、接球;运球后转身;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掩护配合;区 域联防。 三、教学内容: 1、理论部分 (1)篮球运动概述 (2)篮球技、战术分析 (3)篮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简介 (4)篮球运动特点及对身体锻炼价值 2、基本技术 (1)移动:基本站立姿势、起动、侧身跑、急停急起、跨步、转身、跳、滑步。(2)传接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单手肩上传、接;,双手头上传、接球;单手 体侧传、接球;反弹传球。 (3)运球:高、低运球;体前变向运球;背后变向运球;运球后转身;运球急停 急起。 (4)投篮: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单手高手投篮;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跳 投;运球或接球急停跳投。 (5)持球突破:同侧步持球突破;交叉步持球突破。

(6)个人防守:防守无球队员;防守持球队员;抢球、打球、断球。 (7)抢篮板球:抢进攻篮板球;抢防守篮板球。 3、基本战术 (1)进攻战术基础配合:传切配合;突分配合;掩护配合;策应配合。 (2)全队进攻战术配合:快攻;进攻半场人盯人防守;进攻半场区域联防。 (3)防守战术基础配合:挤过;交换防守;“关门”、夹击。 (4)全队防守战术配合:防快攻;半场人盯人防守;区域联防。 四、教学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时数小计百分比备注教材分类学期第一学期第二学期 理论部分体育知识44811% 基本技术181028 基本战术22472% 实践部分教学比赛21012 身体素质448 考试661217% 合计363672100% 五、课程教学进度(仅供参考) (1)第一学期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备注 1 1 、简介篮球运动的特点和锻炼身体的价值。 2 、运球:直线和曲线运球,半场运球投篮等。 2 1 、学习脚步移动:急停急起、后退跑、侧身跑等。 2 、学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31、学习行进间高、低手运球等;运球急停急起 2、学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1、复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42、学习单手肩上、体侧传、接球和基地传、接球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90142110 课程类型:必修课 英文名称:Instrumental Analysis 课程类型:基础方向课 学时:64学时讲课学时:60学时 学分:4学分 适用对象:环境科学专业、化学专业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计算机 执笔人:刁春鹏审定人:张金萍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以及对先开课要求 仪器分析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利用较特殊的仪器,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形态分析及结构分析。它具有测定快速、灵敏、准确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它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 仪器分析是化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仪器分析的主要任务是介绍常用的主要仪器分析方法,介绍这些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典型仪器的结构与性质,利用这些仪器完成定性、定量、定结构的分析任务,为今后开展科学研究和更好的指导工农业生产打下牢固的基础。 仪器分析是建立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物理学及计算机基础上的后续课程,它为后续课和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它是许多学科进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测试手段,并在提高人才素质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重点介绍光谱、电化学和色谱三大块和质谱法的内容。 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分子发光分析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位分析法,极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和质谱分析法等。 了解仪器的结构及常用仪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学会使用一些仪器。 要求学生初步具有根据分析的目的、要求和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以解决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了解一些仪器分析方法和技能在实际中的应用,为后续课的学习及今后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与其他课程关系 仪器分析是建立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物理学及计算机基础上的后续课程,用到先修课的一些基础知识。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 第1章绪论 学时:2

仪器分析实验内容(一)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的微量铁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的方法原理 2.熟悉绘制吸收曲线的方法,正确选择测定波长 3.学会制作标准曲线的方法 4.通过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掌握721型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了解此仪器的主要构造。 二、实验原理 邻二氮菲(phen )和Fe 2+在pH3~9的溶液中,生成一种稳定的橙红色络合物Fe(phen)2+3 ,其lg K =21.3,ε508=1.1×104 L·mol -1·cm -1,铁含量在0.1~6μg·mL -1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显色 前需用盐酸羟胺或抗坏血酸将Fe 3+全部还原为Fe 2+,然后再加入邻二氮菲,并调节溶液酸度 至适宜的显色酸度范围。有关反应如下: HCl OH NH 2Fe 223?++ ==== 22N Fe 2++↑+ 2H 2O + 4H + + 2Cl - N N Fe 2++ 3 N N Fe 3 2+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物质的含量,一般采用标准曲线法,即配制一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在实验条件下依次测量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A ,以溶液的浓度C 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A 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在同样实验条件下,测定待测溶液的吸光度Ax ,根据测得吸光度值Ax 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浓度值Cx ,即可计算试样中被测物质的质量浓度。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 721型分光光度计,1 cm 比色皿。 2.试剂 (1)100 μg ·mL -1铁标准储备溶液。 (2)100 g ·L -1盐酸羟胺水溶液。用时现配。 (3)0.1% 邻二氮菲水溶液。避光保存,溶液颜色变暗时即不能使用。 (4)pH=5.0的乙酸-乙酸钠溶液。 四、实验步骤 1.显色标准溶液的配制 在序号为1~6的6只50 mL 容量瓶中,用吸量管分别加入0, 0.4,0.8,1.2,1.6,2.0 mL 铁标准使用液(含铁约100μg·mL -1),分别加入1.00 mL 100 g ·L -1盐酸羟胺溶液,摇匀后放置2 min ,再各加入5.0 mL 乙酸-乙酸钠溶液,3.00 mL 0.1% 邻二氮菲溶液,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吸收曲线的绘制 在分光光度计上,用1 cm 吸收池,以试剂空白溶液(1号)为参比,在480~540 nm 之间进行扫描,测定待测溶液(如5号)的吸光度A ,得到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的吸收曲线,从而选择测定铁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 。 3.标准曲线的测绘 以步骤1中试剂空白溶液(1号)为参比,用1 cm 吸收池,在选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四年制本科·试行) 一、教学目的 仪器分析实验是实验化学和仪器分析课的重要内容。其要紧目的是:通过仪器分析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有关仪器分析方法差不多原理的明白得,把握仪器分析实验的差不多知识和技能;学会正确地使用分析仪器;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正确处理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培养学生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科技创新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差不多要求 1、课前认真预习,认真阅读仪器分析实验教材,了解分析方法和分析仪器工作的差不多原理、仪器要紧部件的功能、操作程序和应注意的事项。 2、学会正确使用仪器。未经老师承诺不得随意开动或关闭仪器,更不得随意旋转仪器旋钮、改变仪器的工作参数等。详细了解仪器的性能,防止损坏仪器或发生安全事故。实验室应始终保持整洁和安静。 3、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地学习有关分析方法的差不多技术。要细心观看实验现象和认真记录实验条件和分析测试的原始数据;学会选择最佳的实验条件;主动摸索、勤于动手,培养良好的实验适应和科学作风。 4、爱护实验的仪器设备。实验中如发觉仪器工作不正常,应及时报告老师处理,每次实验终止后,应将使用仪器复原,清洗好使用过的器皿,整理好实验室。 5、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简明,图表清晰。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题目、日期、原理、仪器名称及型号、要紧仪器的工作参数、简要步骤、实验数据或图谱、实验中的现象、实验数据分析和结果处理、咨询题讨论等。 实验一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差不多条件实验及试样中微量铁的测定)(4学时) 实验二食品中NO2-含量的测定(4学时)

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取光谱及溶剂性质对吸取光谱的阻碍(4学时) 实验四荧光分析法测定铝的含量(4学时) 实验五原子吸取光谱法测定痕量镉(4学时) 实验六玻璃电极响应斜率和溶液PH的测定(4学时) 实验七自来水中含氟量的测定-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4学时)实验八极谱催化波测定自来水中微量钼(4学时) 实验九硫酸铜电解液中氯离子的电位滴定(4学时) 实验十气相色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4学时) 实验十一果汁(苹果汁)中有机酸的分析(4学时) 三、教材及参考书 1、华中师范大学等校编.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 001.7) 2、万益群、倪永年主编.仪器分析实验(第三版).江西高校出版社(2 003.8) 3、谢能泳、陆为林、陈玄杰编.分析化学实验.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四、其它讲明 五、实验项目一览表 课程名称:仪器分析实验使用专业:环境科学

仪器分析复习大纲及答案

一、基本概念及原理 本底信号:没有试样时,仪器所产生的信号,主要由随机噪声产生。 空白信号:当试样中没有待测组分时,仪器所产生的信号,由试样中除待测组分外的其他组分的干扰所引起的。 检出限:某一方法在给出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线性范围:校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的浓度或量的范围叫作该方法测定这种物质的线性范围。 旋光性:能使平面偏振光振动平面旋转的性质称为物质的旋光性; 旋光现象:使偏振光的振动面发生旋转的现象。 偏振光:只在一个平面上振动的光称为平面偏振光,简称偏振光或偏光。 红外吸收光谱:红外光照射分子时,将引起振动能级间的跃迁所产生的分子吸收光谱称为红外吸收光谱(IR)或振动-转动光谱。 分子振动的类型:伸缩振动、变形振动 变形振动:原子与键轴成垂直方向振动,键角发生周期 变化而键长不变的振动称为变形振动。 据对称性的不同分为对称变形振动和不对称变形振动 据振动方向是否在原子团所在平面分为面内变形振动和面

外变形振动 面内变形振动:剪式振动、平面摇摆振动 面外变形振动:垂直摇摆、扭曲振动 偶极矩:表示分子中电荷分布情况的物理量;即分子正负电荷中心所带的电荷量q 与正负电荷中心之间的距离 d 的乘积。 极化率:表示分子中电子云变形的程度,它随着振动的变化而改变; 如图CO2分子的振动,对称伸缩振动时,极化率变化,但分子偶极矩不变,是非红外活性的; 不对称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将引起偶极矩变化,显红外活性,但是极化率在键角变化前后同时增大或缩小,其净结果相互抵消。 可见光: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一般为360——900nm 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条件: 1、分子振动时,必须伴随有瞬时偶极矩的变化,这样分子才会吸收特定频率的红外光。只有同核双原子分子才是非红外活性,如H 2、N2等。 2、照射分子的红外光的频率与分子某种振动的频率相同时,分子吸收能量后,才能产生跃迁,在红外图谱上出现相应的吸收带。

《篮球》课程教学大纲

《篮球》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8171 课群名称:运动技术 英文名称:Basketball 学时:48 实验:0 上机:0 适合专业:社会体育专业 一、课程内容 第一章篮球运动 (一)篮球运动的概况 (二)篮球技术、战术、分析 第二章篮球规则 (一)裁判法及记录的工作 (二)篮球运动的竞赛组织工作 第三章基本技术 (一)移动技术 (二)传接球技术 (三)投篮技术 (四)运球 (五)持球突破 (六)防守对手 (七)抢篮板球 第四章基础配合 (一)攻守基础配合 (二)快攻与防守快攻: (三)成队攻守战术配合: (四)作业 ①利用业余时间练习个人技术⑦多观看比赛观察篮球配合技术的运用③充分学 习理解裁判法并且能够掌握实践经验④多参与组织编排各种比赛,熟练掌握各种编排法

二、学时分配 《篮球》课程教学大纲说明 一、本课程性质及任务 《篮球运动教程》是大学体育课程专修课教材,主要讲授篮球理论知识和篮球基本技术。课程主要以技术为主,兼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分析及掌握和解决问题的作用。通过学习和练习,使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技能,并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身体训练,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道德风尚。学完本课程要求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能了解篮球的发展概况,基本熟练掌握篮球的基本技术战术及基本战术配合,能根据篮球组织编排方法,去组织一般的基层比赛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与对排、足球等项目组织编排上有共同之处相互联系,在讲授排球、足球 两门课程也曾讲授过组织编排,可以作为参考。 三、课的重点、难点、深度和广度 个人技术、战术配合、规则、裁判法、组织编排多本课程的重点,要求熟练掌握 个人技术及战术配合,充分理解裁判法和规则并且能运用到实践战中去。在组织编排 中能独立承担基本的篮球比赛。 课程在讲授中,在个人技术战术配合等方面尽可能少讲让学生多练,在裁判法规 则的讲授中多举例子,让学生多观看比赛,充分理解裁判法及规则并且能运用到实践 中去。 制定单位:西安工业大学体育系 执笔人:孔凡杰 审核人:项丽静 批准人:陈亚麟 修订时间:2010年3月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本课程是为化学系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化学主干基础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化学与相关学科研究中所必需的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基础原理和分析方法,理解各种分析与检测技术的特征与技术要点,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学科学研究的技能并具备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的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掌握原子和分子光谱产生的原理,了解原子吸收、原子发射、原子荧光以及分子吸收、分子荧光与磷光、拉曼光谱分析方法以及仪器的原理及应用; 2.掌握核磁共振与质谱分析的原理、了解仪器的原理与应用、学会图谱解析的一般方法; 3.掌握混合物中各种分子分离的方法、原理与仪器。了解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与毛细管电动色谱的仪器原理及应用; 4.掌握电化学分析方法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 5.了解分析化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如表面分析技术,原子力显微技术)以及在相关学科的分析测试中的应用。 课程的内容、结构、知识点、课时等方面的组织安排: 一、课程的内容、结构和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仪器分析的内容和分类,仪器分析的方法特点,仪器分析在科研和生产中的应用,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原子吸收光谱 1、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概述; 2、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 3、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结构(锐线光源;原子化器-火焰原子化、石墨炉原子化、低温原子化;单色器、检测器); 4、干扰及其消除(化学干扰、物理干扰、电离干扰、光谱干扰;背景干扰及其消除-氘灯扣背景、塞曼扣背景、自吸扣背景); 5、原子荧光分析法(原子荧光类型、分析原理、仪器、应用); 6、原子吸收限制及发展前景。 第三章原子发射光谱 1、原子发射光谱概述; 2、原子发射光谱理论基础(原子发射光谱的定性基础、原子发射光谱的定量基础); 3、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仪器(光源-火焰、电弧、火花、ICP;分光器;检测器-感光板、PMT、CCD); 4、分析方法(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定量分析); 5、原子发射光谱的干扰及其消除。 第四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1、分子光谱分析方法概论; 2、分子光谱,分子结构与吸收光谱特征的关系; 3、吸收定律朗伯-比尔定律的内容,比耳定律的要求,比耳定律的适用性; 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光源,分光器,吸收池,检测器,工作过程,仪器校正; 5、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应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其它应用; 6、分光光度测定方法介绍差示分光光度法,导数分光光度法,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动力学分光光度法,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反射光谱法,光声光谱法。 第五章分子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分析法 1、光致发光的光物理过程电子自旋,单线态和三线态,光致发光的光物理过程; 2、发光参数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寿命,发光量子产率; 3、发光与物质结构的关系分子

仪器分析实验试题与答案

二、填空题(共15题33分) 1.当一定频率的红外光照射分子时,应满足的条件是红外辐射应具有刚好满足分子跃迁时所需的能量和分子的振动方式能产生偶 极矩的变化才能产生分子的红外吸收峰。 3.拉曼位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与 ______________无关,而仅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拉曼光谱是______________光谱,红外光谱是______________光谱;前者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后者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的;二者都是研究______________,两种光谱方法具有______________。5.带光谱是由_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产生的,线光谱是由__原子或离子的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跃迁产生的。 6.在分子荧光光谱法中,增加入射光的强度,测量灵敏度增加 原因是荧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呈正比 7.在分子(CH 3) 2 NCH=CH 2 中,它的发色团是-N-C=C<

在分子中预计发生的跃迁类型为_σ→σ*n→π*n→σ*π→π* 8.在原子吸收法中,由于吸收线半宽度很窄,因此测量_______积分吸收________有困难,所以用测量__峰值吸收系数 _______________来代替. 9.用原子发射光谱进行定性分析时,铁谱可用作_谱线波长标尺来判断待测元素的分析线. 10.当浓度增加时,苯酚中的OH基伸缩振动吸收峰将向__低波数方向位移. 11.光谱是由于物质的原子或分子在特定能级间的跃迁所产生的,故根据其特征光谱的()进行定性或结构分析;而光谱的()与物质的含量有关,故可进行定量分析。 12.物质的紫外吸收光谱基本上是其分子中()及()的特性,而不是它的整个分子的特性。 13.一般而言,在色谱柱的固定液选定后,载体颗粒越细则()越高,理论塔板数反映了组分在柱中()的次数。

仪器分析考试题及答案教学提纲

仪器分析考试题及答 案

第一部分:仪器分析练习题及答案 第2章气相色谱分析 一.选择题 1.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 ) A 保留值 B 峰面积 C 分离度 D 半峰宽 2.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 ( ) A 保留时间 B 保留体积 C 半峰宽 D 峰面积 3.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 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 其效果最好? ( ) A H2 B He C Ar D N2 4. 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 ( ) A 浓度型检测器 B 质量型检测器 C 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D 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5. 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最合适? ( ) A H2 B He C Ar D N2 6、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的差别。 A. 沸点差, B. 温度差, C. 吸光度, D. 分配系数。 7、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原则。 A. 沸点高低, B. 熔点高低, C. 相似相溶, D. 化学稳定性。 8、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 A. 调整保留值之比, B. 死时间之比, C. 保留时间之比, D. 保留体积之比。 9、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要求进样量特别准确。 A.内标法; B.外标法; C.面积归一法。 10、理论塔板数反映了()。 A.分离度; B. 分配系数; C.保留值; D.柱的效能。 11、下列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中,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是() A.热导池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B.火焰光度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C.热导池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D.火焰光度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12、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主要可进行如下哪种(些)操作?() A.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 B. 改变载气的种类和流速 C. 改变色谱柱的柱温 D. (A)、(B)和(C) 13、进行色谱分析时,进样时间过长会导致半峰宽()。 A. 没有变化, B. 变宽, C. 变窄, D. 不成线性 14、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15、分配系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与温度有关; B.与柱压有关; C.与气、液相体积有关; D.与组分、固定液的热力学性质有关。

《篮球》 教学大纲 - 沈阳体育学院课程

《篮球专项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一)结合篮球运动规律特点,培养学生智勇进取的品质和谋略合作的责任意识。 (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篮球运动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战术,并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篮球运动攻守对抗规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篮球教学、训练、组织竞赛和临场裁判的基本方法,并具备初级以上专项工作能力水平。 (四)使学生基本掌握篮球运动的科研方法,并具备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士学位论文的基本科研能力。

二、教学内容、形式和学时分配

三、成绩评定及考试方法 (二)考试方法 本课将采用学期考查和学年考试与课程结束考试相结合方法评定成绩。学期考查与学年考试占总成绩的40%,课程结束考试占总成绩的60% 。 1、第一学年:(10分) (1)完成篮球运动概述,篮球运动技术分析和篮球竞赛规则的课外作业导题(导题内容另定)(5分) (2)技战术运用能力评定,(技战术学习内容)由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进行评定,教师评价占60% ,学生之间评价占40% 。(5分) 2、第二学年:(10分) (1)完成篮球运动战术分析,篮球教学理论与方法,篮球裁判工作方法的课外作业导题。(5分) (2)裁判实践,并通过篮球三级裁判员考试。(5分) 3、第三学年:(20分) (1)完成篮球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包括身体训练理论与方法),篮球教练员专业素养、篮球比赛的指导工作及篮球运动科研工作的课外作业导题,完成教学训练实习,指挥比赛实习。(5分) (2)裁判实践,并通过篮球二级裁判员考试。(5分) (3)技评(10分) 方法:学生以抽签的方式选择规定内容的一项,进行现场讲解示范,讲解内容包括:概念、作用、特点、任务、运用时机、注意事项、动作方法、易犯错误等方面。考试时先讲解后示范,也可结合示范进行讲解,然后进行完整示范,每人限定时间为7分钟,准备时间为14—21分钟,教师(至少2名)按评分标准评定成绩。 内容:课上所学过的基本技术动作,战术配合,技、战术的教学步骤及要求。 评分标准:满分为10分 讲解: 5分 用语标准、完整:5分 能够反映出原意:4分 基本反映出原意:3分 不能够完全反映出原意:2—0分 示范:5分 动作规范:5分 动作正确:4分 动作基本正确:3分 动作不正确:2—0分 4、课程结束考试 (1)达标(30分) ①一分钟投篮(10分)

仪器分析研究生复习提纲答案

研究生复习提纲 1.色谱法定性和定量的依据是什么? 答.色谱定性的依据是保留值,定量的依据是m=fA 色谱定性分析方法:1、用保留时间定性2、用峰高增加法定性3、与其他仪器连用定性(如:GC-MS) 定量分析方法:1、归一化法2、外标法3、内标法 用保留值定性的依据是:当固定相和操作条件严格固定不变时,任何一种物质都有确定不变 的保留值,通过比较已知物和未知物的保留值,就可以确定色谱图中某一色谱峰代表什么物质。 2.什么叫程序升温?它有什么作用? 答.程序升温色谱法,是指色谱柱的温度按照组分沸程设置的程序连续地随时间线性或 非线性逐渐升高,使柱温与组分的沸点相互对应,以使低沸点组分和高沸点组分在色谱柱中 都有适宜的保留、色谱峰分布均匀且峰形对称。程序升温具有改进分离、使峰变窄、检测限 下降及省时等优点。对于沸点范围很宽的混合物,往往采用程序升温法进行分析。在气相色 谱中多采用程序升温技术解决洗脱色谱的一般问题,而在液相色谱中多采用梯度洗脱技术解 决这一问题。 3.什么叫梯度洗脱?它有什么优点? 答:梯度洗脱就是在分离过程中,让流动相的组成、极性、pH 等按照一定程序连续变化,使样品中各组分能在最佳的分配比下出峰,使保留时间短、拥挤不堪、甚至重叠的组分,或 保留时间过长而峰形扁平的组分获得很好的分离,特别适合样品中组分的分配比值范围很宽 的复杂样品的分析。梯度洗脱十分类似气相色谱的程序升温,两者的目的相同。不同的是程 序升温是通过程序改变柱温,当流动相和固定相不变时,分配比的变化是通过温度变化引起的。而液相色谱是通过改变流动相组成、极性、PH 来达到改变分配比的目的,一般柱温保持 恒定。 4.为什么用分离度R作为色谱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 答: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都难以描述难分离物质对的实际分离程度,即柱效为多大时, 相邻两组分能够被完全分离。难分离物质对的分离度大小受色谱分离过程中两种因素的综合 影响:保留值之差——色谱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因素;区域宽度——色谱分离过程中的动力 学因素。考虑色谱分离过程的热力学因素和动力学因素,引入分离度(R)来定量描述混合物 中相邻两组分的实际分离程度。分离度R 由三项的乘积决定。第一项为动力学因素项,表现 在色谱峰的宽度,由色谱柱性能决定。第二项为热力学因素项,决定于色谱峰问的距离。第 三项为分配比项,影响组分的保留时间。 5.根据速率理论,色谱柱的板高H由哪些因素决定?试给出最佳流动相流速U最 和最小板 佳高H最 的计算公式。 小 答:H 首先取决柱子填充均匀程度和固定相颗粒大小。气相载气流速、柱温和载气分子 质量影响纵向扩散。液相固定相性质,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扩散系数影响传质阻力。因 液相中纵向扩散很小,塔板高度H 主要由传质阻力项决定,即流速越大,H 越大。气相中纵 向扩散明显,低流速时增大流速H 降低,流速继续增大,传质阻力增大,H 增大。

篮球教学大纲

篮球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篮球运动是集跑、跳、投于一身的集体对抗性项目。大学生从事篮球运动,有利于心肺功能的改善和提高,可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通过学习和实践可以体验勇敢与顽强、竞争与拼搏的进取精神和良好的团队作风。本课程主要讲授篮球运动的发展概况、重大赛事、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基本规则以及医疗保健常识。教学中侧重于实践体验,寓练于乐,以促进身心的协调发展,提高欣赏水平,达到健康之目的。 二、总学时:30学时 三、学分:1学分 四、授课对象:全日制在校一、二年级本科生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篮球运动基本知识 1.篮球运动的起源、发展、特点及重大赛事 2.篮球运动的规则和裁判法 3.篮球运动的观赏与审美(NBA) 第二节篮球运动与健康 1.现代篮球运动对人体的锻炼价值 2.人体在不同发展时期如何选择篮球运动作为健身、健心手段以及方法和要求 3.篮球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第三节技术动作 1.移动:基本姿势、滑步、跑动、急停、转身 2.传、接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单手肩上传接球、行进间传接球 3.运球:高运球、低运球、变向运球、运球转身、背后运球 4.投篮: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低手投篮、原地跳投、急停跳投 5.持球突破:交叉步突破、同侧步突破、前(后)转身突破 6.抢篮板球:单手抢篮板球、双手抢篮板球 7.抢打断球 第四节战术演练 1.进攻配合:传切配合、掩护配合、策应配合、突分配合 2.防守配合:关门配合、补防配合 3.快攻与防守快攻: 六、参考学时分配

七、教学进度 (一) 1.简介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及重大赛事 2.讲述篮球专项课的教学目标、任务及要求 3.学习运球(行进间及原地)及基本姿势 4.学习移动—急停 (二) 1.复习运球(原地与行进间) 2.复习急停,学习滑步、侧身跑、变向跑 3.学习双手胸前传接球、了解单手传球 (三) 1.介绍我国篮球发展及CBA篮球 2.复习双手胸前传接球、单手传球及各种移动步法3.学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4.介绍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四) 1.复习传接球和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2.复习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介绍转身运球和背后运球3.学习跳投技术(原地跳投及急停跳投) (五) 1.介绍违例(球出界、时间违例、脚踢球、走步)2.复习跳投技术 3.学习行进间低手投篮 (六) 理论课 1.篮球起源、发展、特点 2.篮球技战术分析 3.篮球运动的主要裁判法 (七) 1.介绍违例(回场球、罚球) 2.复习跳投技术和行进间低手投篮 3.学习持球突破(交叉步及同侧步) (八) 1.介绍侵人犯规 2.复习持球突破 3.学习抢、打、断球技术

《分析化学》考研大纲和参考书目

《分析化学》考研大纲和参考书目 分析化学试题由两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 化学分析, 占60% 参考书:《分析化学》(上册),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五版 第二部分, 仪器分析, 占40% 参考书: 《仪器分析》,刘志广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第一部分, 化学分析 第1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述 主要内容: 分析化学的任务、作用及分析方法分类 滴定分析法概述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要求: 理解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初步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标定,基准物质的条件 了解种试样的采集、制备及分解方法 第2章误差与数据处理 主要内容: 误差及其来源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显著性检验及可疑值取舍 回归分析法 要求: 掌握误差的表示方法、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特点 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运算规则及数字修约规则 初步掌握数据取舍方法,显著性检验的含义和方法 了解随机误差的分布特征,正态分布与t分布的区别与联系 初步掌握回归分析法 第3章酸碱滴定法 主要内容: 酸碱定义、共轭酸碱对Ka与Kb的换算;离子强度、活度系数和离子活度的计算 分析浓度和平衡浓度;物料等衡式、电荷等衡式和质子等衡式;分布系数的计算及其应用 强酸(碱)、一元(多元)强酸(碱)、强酸和弱酸的混合酸及两性物质的PH计算 缓冲溶液的PH计算;缓冲容量、缓冲范围;缓冲溶液的选择与配制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和理论变色点;指示剂的选择原则、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滴定曲线、滴定突跃、指示剂的选择;强碱滴定一元弱酸、强碱滴定一元弱碱;多元酸和多元碱的滴定 滴定强酸及弱酸的终点误差计算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要求: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学校 中药教研室 2010. 3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文):仪器分析(Instrumental Analysi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时:72 适用对象:中药专业,中药制药技术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仪器分析》是中药专业、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是主要讲授仪器分析光学分析法、色谱法、质谱法等方法的基本理论、仪器原理、使用技术。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运用所学理论和技术制定实验研究方案,解决中药生产质量检测、监控、中药新药研发等领域的问题。 该课程应在完成学习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基础上开设,为以后的中药化学,制剂分析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技能: 1、了解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发展趋势; 2、基本掌握主要仪器分析法的基本理论、仪器原理、实验技术 3、掌握仪器结构、原理和应用 4、基本掌握各种仪器分析法的样品处理技术 5、能把仪器分析技术运用到科学研究,中成药生产检测、监控,及新药开 发中去。 三、学时分配(参考)

四、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求] 1.了解现代仪器分析发展的现状。 2.熟悉现代仪器分析的特点。 [教学内容] 1、仪器分析法的分类。 2、仪器分析法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3、仪器分析法的应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仪器分析法的分类

难点: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法的比较 [教学方法] 多媒体或理论讲授。 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教学要求] 1.了解光学导论的分类及特点 2.掌握电磁辐射的概念和各种光谱的区别 [教学内容] 1、电磁辐射与电磁波。 2、光学分析法分类(光谱法与非光谱法,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发射光谱与吸收光谱) [重点与难点] 重点: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的区别和联系 难点: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 多媒体或理论讲授。 第三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教学要求] 1.熟悉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Lamber-Beer 定律及影响因素。 3.熟悉紫外分光光度计各部件的流程和作用 4.掌握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教学内容]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2、Lamber-Beer 定律 3、显色反应与显色条件的选择 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定性与定量方法及其应用实例 [重点与难点]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Instrumental Analysis) 【课程代码】024601102【课程修习类型】必修(平台课程) 【开课学院】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适用专业】化学 【学分数】3 【学时数】总学时48学时 【建议修读学期】二秋【先修课程】无机化学、物理、高等数学、 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中、英文) 仪器分析是化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应化及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之一。它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和状态的分析测试方法,也是其它学科取得化学信息的研究手段,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综合性强,包括各种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的物理和化学的原理、特点、仪器的结构原理、定性定量分析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范围。本课程主要讲解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分子发光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解库仑分析法、伏安与极谱法、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及毛细管电泳等分析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主要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应用领域,掌握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实际样品分析,并解决相应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 仪器分析在工业、农业、环境、医药、健康、食品及科学研究等方方面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各种仪器分析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而且能更快更好地与社会接轨,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因此,仪器分析课程在化学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Brief Introduction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Instrumental analysis is one of core courses in chemical majors. It is not only an analytical test method for studying chemical composition, state and structure of matter, but also a research method of obtaining chemical information in other science. Instrumental analysis is an important analytical detection means tha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 lot of field. The course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involves a wide range of knowledge with strong comprehensive, including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inciple, the characteristics, structure principl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principle and its application scope of all kinds of modern instrumental analysis methods. The course explains basic principle ,instrumental operation and application principle of 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molecular luminescence analysis, potentiometric analysis, electrolytic analysis, coulometry, voltammetry and polarography, gas chromatography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 etc.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help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various instrumental analysis methods and know where they can be applied. Help the students to gain the abilities of choosing an appropriate method to analyze actual sample as well as solving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analysis.

最新篮球优质课教案

四年级(水平二)小篮球熟悉球性的练习 本单元第二课时 教案设计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编著。熟悉球性的练习是指用指、掌触球,用手腕做各种压、翻、转的动作,是提高控球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为学习和掌握传、接、运、投等技术奠定基础。从教材的内容来看,教材很实用,符合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生的接受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提高指、掌触球,手腕做压、翻、转的动作,提高控球能力,为学习和掌握传、接、运、投等技术奠定基础。 2.体验和感受球性,尝试学习简单、基本的运球方法。 3.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力量等身体素质,增强内脏器官的功能。 4.培养学生勇敢、机敏、果断等心理品质和团结友爱等集体主义精神。 三、教学理念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限修内容中的小篮球教学第一层次的教学内容,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来进行熟悉球性的练习。 四、学情分析 1、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知道了篮球的一些知识,但在小篮球基本技术上还是刚刚起步。 2、少部分学生能够完成一些熟悉球性的练习,但动作还需要规范,质量还需要提高。 3、学生对篮球运动有着的浓厚的兴趣,有利于顺利完成本次教学任务。 五、教学准备 小篮球41个, 录音机1台。 呼啦圈8个 障碍物4个 六、教学效果预 全课练习密度:45-50% , 平均心率:130-150次/分。

四年级小篮球熟悉球性的练习教案(水平二)

《原地运球》教学设计说明 宜昌市伍家岗区实验小学李群兵 一、指导思想 依据《体育课程标准》,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遵循运动技术动作形成规律,注重运动技能的教学与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主动参与。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原地运球的学习,熟悉球性,使80%的学生初步掌握手指分开,掌心空出的运球手法。 2、发展学生灵敏性、协调性、上下肢力量和快速奔跑能力。 3、在活动中能与他人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学习篮球技术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手指分开,掌心空出 难点:手指、手腕柔和用力 四、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的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共48人,班级大多数学生喜爱小篮球的活动,对小篮球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他们模仿能力强,想象力丰富,但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较差,上课时可能因为过度兴奋而导致注意力分散。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本节课学习手指分开,掌心空出的原地运球手法,通过对篮球单元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原地运球的动作,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体验合作的乐趣。 五、教学特点 1、教学方法 本节课以手部游戏“拍拍熊”导入,通过单手上抛、接球,双手交替上抛、接球,两人体前推球,原地体验运球的练习,以学生对球不同位置(正下方、正侧方、正上方)的感知来强化手指分开,掌心空出的运球手法,体会运球时双脚的站位,通过顺口溜、篮球游戏与教师由浅入深的引导,让学生在“尝试──体验──合作练习──评价”的过程中享受篮球运动的乐趣,解决本课的重难点,达成本课学习目标。 2、组织形式 为了让学生清楚地观察示范,相互学习,在原地运球的教学中采用了双半圆弧的队形,通过单人、两人、四人等不同的分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练、在尝试体验,小组的互助中掌握运球手法。在游戏中采用五人小组集体练习的组织形式,提高练习密度,发展了学生的灵敏、协调性,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3、评价手段 本节课通过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小组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旨在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为学生提供展示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自信心;引导学生纠正错误动作,强化正确的动作概念。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体育课教案

《现代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现代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现代分析/ Modern Instrumental Analysis 学时/学分:40 /2.5 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开课学院(部)、系(教研室):化学工程学院制药工程系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仪器分析与光谱解析是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熟悉各种典型光谱的解析及色谱法的分离条件的选择。了解各种仪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各种仪器分析方法在药学中的应用。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 1.电位法及永停滴定法 电化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分类、基本原理);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和永停滴定法的测定方法、应用及示例。 2.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塔板理论、Van Deemter方程式简介),色谱柱(固定液、载体、气-液色谱填充柱的制备),气-固色谱填充柱、毛细管色谱柱简介,检测器(热导、氢焰)分离条件的选择,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应用与示例等。 3.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Van Deemter); 方程式在HPLC与GC中表现形式、Giddings方程式简介),各类高效液相色谱法:液-固吸附色谱法、液-液分配色谱法、化学键合相色谱法(反相键合相色谱法、正相键合相色谱法、离子抑制色谱法、离子对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与离子色谱法、空间排斥色谱法,其他色谱法简介(胶束色谱法、手性色谱法、亲合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流动相、仪器装置、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及毛细电泳法简介。 4.紫外—可见光度法 紫外—可见光谱的跃迁机理;Lambert-beer定律;精细结构;溶剂效应;wood-word吸收定则及应用。 5.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谱的跃迁机理;判别定则;拉曼光谱;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试样的制备和仪器等。 6.核磁共振 核自旋能级跃迁的基本原理;Zeeman能级;Boltzman分布;核的进动与弛豫;化学位移及其影响因素;13C—1H自旋—自旋偶合;偶合常数及其影响因素;NMR光谱的改进;奥氏核效应;二维谱。 7.质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