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定理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教学文稿

定理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教学文稿

定理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教学文稿
定理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教学文稿

定理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

边的一半

学习—————好资料

定理: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BAC=90°,AD是斜边BC的中线,求证:

AD=1/2BC。

【证法1】

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CE。

∵AD是斜边BC的中线,

∴BD=CD ,

又∵∠ADB=∠EDC(对顶角相等),

AD=DE,

∴△ADB≌△EDC(SAS),∴AB=CE,∠B=∠DCE,∴AB//C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AC+∠ACE=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BAC=90°,

∴∠ACE=90°,∵AB=CE,∠BAC=ECA=90°,AC=CA,

∴△ABC≌△CEA(SAS)∴BC=AE,∵AD=DE=1/2AE,∴AD=1/2BC。

【证法2】

取AC的中点E,连接DE。∵AD是斜边BC的中线,∴BD=CD=1/2BC,

∵E是A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

∴DE//AB(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底边)

∴∠DEC=∠BAC=9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DE垂直平分AC,

∴AD=CD=1/2BC(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

精品资料

初中数学所有几何证明定理

初中数学所有几何证明定理 证明题的思路 很多几何证明题的思路往往是填加辅助线,分析已知、求证与图形,探索证明。对于证明题,有三种思考方式: (1)正向思维。对于一般简单的题目,我们正向思考,轻而易举可以做出,这里就不详细讲述了。 (2)逆向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在初中数学中,逆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在证明题中体现的更加明显。 同学们认真读完一道题的题干后,不知道从何入手,建议你从结论出发。 例如: 可以有这样的思考过程:要证明某两条边相等,那么结合图形可以看出,只要证出某两个三角形相等即可;要证三角形全等,结合所给的条件,看还缺少什么条件需要证明,证明这个条件又需要怎样做辅助线,这样思考下去……这样我们就找到了解题的思路,然后把过程正着写出来就可以了。 (3)正逆结合。对于从结论很难分析出思路的题目,可以结合结论和已知条件认真的分析。 初中数学中,一般所给的已知条件都是解题过程中要用到的,所以可以从已知条件中寻找思路,比如给我们三角形某边中点,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连出中位线,或者是否要用到中点倍长法。给我们梯形,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做高,或平移腰,或平移对角线,或补形等等。正逆结合,战无不胜。 证明题要用到哪些原理?

要掌握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技巧,熟练运用和记忆如下原理是关键。 下面归类一下,多做练习,熟能生巧,遇到几何证明题能想到采用哪一类型原理来解决问题。 一、证明两线段相等 1.两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3.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的高平分底边。 4.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或对角线被交点分成的两段相等。 5.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到三顶点距离相等。 6.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段距离相等。 7.角平分线上任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8.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且平行于第三边的直线分第二边所成的线段相等。 9.同圆(或等圆)中等弧所对的弦或与圆心等距的两弦或等圆心角、圆周角所对的弦相等。 10.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的切线长相等或圆内垂直于直径的弦被直径分成的两段相等。 11.两前项(或两后项)相等的比例式中的两后项(或两前项)相等。 12.两圆的内(外)公切线的长相等。 13.等于同一线段的两条线段相等。 二、证明两个角相等 1.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3.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中线(或高)平分顶角。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A C B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学习目标: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的定理。 2、巩固利用添辅助线证明有关几何问题的方法. 3、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定理以及应用. 学习重点及难点 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思想方法.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应用. 学习过程 一 、预习与交流 1、什么叫直角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三角形,除了具备三角形的性质外,还具备哪些性质? 二、合作与探究 (1)研究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一 如图:∠A 与∠B 有何关系?为什么? 归纳:定理1: (2)猜一猜 量一量 证一证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吗? 命题: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已知:在Rt △ABC 中,∠ACB=900,CD 是斜边AB 的中线. 求证:CD=2 1AB A C B D

C A B D 定理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三。知识应用: 例: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求证: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四:巩固练习 (1)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为520,那么另一个锐角度数为 ; (2)在Rt △ABC 中,∠C=900,∠A -∠B =300,那么∠A= ,∠B= ; (3)如图,在Rt △ABC 中,∠ACB=900,CD 是斜边AB 上的高,那么,与∠B 互余的角有 ,与∠A 互余的角有 ,与∠B 相等的角有 ,∠A 相等的角有 . 4、在△ABC 中, ∠ACB=90 °,CE 是AB 边上的中线,那么与CE 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_,与∠A 相等的角有_________,若∠A=35°,那么∠ECB= _________. 5、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及其中线之和为6,那么该三角形的斜边长为________. 五:作业.93页A 组1题 六:学习反思: A C B D

证明(二)之直角三角形

第三课时:直角三角形的证明 [知识要点]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2 2 2 b a c +=(c 为斜边).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 22c b a =+,那么这 个三角形是直角 三角形,且c 边所对的角为直角.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4、“HL ”公理作用:判定两个直角三形全等.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在Rt △DBC 中,∠C=900,∠A=300,BD 是∠ABC 的平分线,AD=20,求BC 的长。 例2 如图所示,在ABC ?中,AD 是它的角平分线,且BD=CD ,DE ,DF 分别垂直于AB 、 AC ,垂足为 E 、 F .求证:EB=FC . 例3 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90=∠C o,D 是斜边AB 上任一点,AE ⊥CD 于E ,BF ⊥CD 并交CD 的延长线于F ,CH ⊥AB 于H ,交AE 于G .求证: A B C E F D A B D C

[经典练习] 1、满足下述条件的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三内角之比为1:2:3 B.三边之比为 C 、三边长为41,40,9 D. ,8 2、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是( ) A .两个直角边对应相等. B .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 C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D .面积相等 3、如图1所示,ABC ?中AB=AC ,BD ⊥AC 于D ,CE ⊥AB 于E ,BD 和CE 交于O ,AO 的延长线交 BC 于F ,则图中全等直角三角形的对数为( ) A .3对 B .4对 C .5对 D .6对 4、如图2所示,在ABC ?中,MD 垂直平分AB 于M ,交BC 于D ,N E 垂直平分AC 于N ,交BC 于E , 若θ=∠BAC ,则∠DAE 等于( ) A .2θ B .180 o-2 θ C .-θ290o D .-θ2180o o 5,、如图5, Rt △ABC 中,AC=6cm,BC=8cm,将此三角形折叠,使直角边AC 落在斜边AB 上,点C 与点D 重合, 折痕为AE,则BE 的长为( )。 6、如图7,直线L 过正方形ABCD 的顶点B,点A 、C 到直线L 的距离分别是1和2,则正方形的边长是 。 图5 图6 7、点A 、E 、F 、C 在一条直线上,AE=CF ,过点E 、F 分别作DE ⊥AC ,BF ⊥AC ,若AB=CD 。 (1)求证:BD 平分EF A B C E F D 图1 A B C 图2 A D C E D L A C B M N B A C E F G

直角三角形的定理及规律新

直角三角形的定理及知识要点 一、补充定理 直角三角形的定理 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4、直角三角形中0 直角三角形的逆定理 1、两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0。 4、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的对角为0 等腰三角形的定理 1、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2、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顶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为一线。 60。 3、等边三角形三内角都是0 逆定理 1、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有两个角等于0 2、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一个角是0 1

2 二、常见的图形及规律 1、Rt △ABC 中,若∠A =30°, ∠C =90°, 则 BC:AC:AB = 1:3:2。 2、Rt △ABC 中,若∠A =45°, ∠C =90°, 则 BC:AC:AB =1:1:2。 三、常见的勾股数 (一)3、4、5序列 ×2:6、8、10 ×10:30、40、50 ×0.1:0.3、0.4、0.5 1 2 ?:1.5、 2、 2.5 ×3:9、12、15 ×20:60、80、100 ×0.2:0.6、0.8、1.0 ×13:1、 43、 53 ×4:12、16、20 ×100:300、400、500 ×0.3:0.9、1.2、1.5 ×14:3544 、 1、 ×5:15、20、25 ×200:600、800、1000 ×0.4:1.2、1.6、2.0 ×1341555: 、 、 ×6:18、24、30 ×0.8:2.4、3.2、4.0 (二)由公式22a m n =-,2b mn =,22 c m n =+(m n >)推导出的序列 1 2 3 4 5 6 … 2 3,4,5 3 6,8,10 5,12,13 4 8,15,17 12,16,20 7,24,2 5 5 10,24,2 6 20,21,29 16,30,34 9,40,41 6 12,35,37 24,32,40 27,36,45 20,48,52 11,60,61 7 14,48,50 25,45,53 40,42,58 33,56,65 24,70,74 13,84,85 … … … … … … … … 勾 股 数 n m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一) 【教学目标】: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定理。 2、巩固利用添辅助线证明有关几何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提问:(1)什么叫直角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三角形,除了具备三角形的性质外,还具备哪些性质? 二、新授 (一)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1 请学生看图形: 1、提问:∠A与∠B有何关系?为什么? 2、归纳小结: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巩固练习: 练习1:(1)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为520,那么另一个锐角度数(2)在Rt△ABC中,∠C=900,∠A -∠B =300,那么∠A= ,∠B= 。 练习2 :在△ABC中,∠ACB=900,CD是斜边AB上的高,那么,(1)与∠B互余的角有(2)与∠A相等的角有。(3)与∠B 相等的角有。 (二)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2 1、实验操作:要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直角三角形的纸片 (l)量一量斜边AB的长度(2)找到斜边的中点,用字母D表示(3)画出斜边上的中线(4)量一量斜边上的中线的长度 让学生猜想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长度之间有何关系? 三、巩固训练:

练习3 :在△ABC中,∠ACB=90 °,CE是AB边上的中线,那么与CE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_,与∠A相等的角有_________,若∠A=35°,那么∠ECB= _________。 练习4:已知:∠ABC=∠ADC=90O,E是AC中 点。求证:(1)ED=EB (2)∠EBD=∠EDB (3)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 练习5:已知:在△ABC中,BD、CE分别是边AC、AB上的高, M 是BC的中点。如果连接DE,取DE的中点 O,那么MO 与 DE有什么样的关系存在? 四、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直角三角形的那两条性质定理?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五、布置作业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二)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定理以及应用。 2、巩固利用添辅助线证明有关几何问题的方法。 3、通过图形的变换,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新问题,进行类比联想,促进学生的思维向多层次多方位发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4、从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应用。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思想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案(完美版)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并能灵活运用. (2)继续学习几何证明的分析方法,懂得推理过程中的因果关系.知道数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体会研究图形性质的方法. (2)培养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构建知识的能力. (3)培养识图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方法. 【情感态度】 使学生对逻辑思维产生兴趣,在积极参与定理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增强主体意识、综合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思想方法.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复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三角形,除了具备三角形的性质外,还具备哪些性质? 学生回答:(1)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 (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除了刚才同学们回答的性质外,直角三角形还具备哪些特殊性质?现在我们一起探索! 1.实验操作:要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直角三角形的纸片. (1)量一量边AB的长度; (2)找到斜边的中点,用字母D表示,画出斜边上的中线; (3)量一量斜边上的中线的长度. 让学生猜想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长度之间的关系.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地提升自我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ACB=90°,CD 是斜边AB 上的 中线. 求证:CD=12AB. 【分析】可“倍长中线”,延长CD 至点E ,使DE=CD ,易证四 边形ACBE 是矩形,所以 CE=AB=2CD. 思考还有其他方法来证明吗?还可作如下的辅助线. 4.应用: 例 如图,在Rt △ACB 中,∠ACB=90°,∠A=30°. 求证:BC=12AB 【分析】构造斜边上的中线,作斜边上的中线CD ,易证△BDC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BC=BD=12AB. 【归纳结论】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 边的一半.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如图,CD 是Rt △ABC 斜边上的中线,CD=4,则AB=______. 2.三角形三个角度度数比为1∶2∶3,它的最大边长是 4cm ,那么它的最小边长为______cm. 3.如图,在△ABC 中,AD 是高,CE 是中线,DC=BE ,DG ⊥CE,G 为垂足. 求证:(1)G 是CE 的中点; (2)∠B=2∠BCE.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HL”

1 / 2 第2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HL ” (参考用时:30分钟 ) 1. 如图所示,∠C=∠D=90°,添加一个条件,可使用“HL ”判定Rt △ABC 与Rt △ABD 全等.以下给出的条件: ①∠ABC=∠ABD;②AC=AD; ③BC=BD;④∠BAC=∠BAD. 适合的有( B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 如图,△ABC 中,AB=AC,BD ⊥AC 于D,CE ⊥AB 于E,BD 和CE 交于O,AO 的延长线交BC 于F,则图中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有( D ) (A)3对 (B)4对 (C)5对 (D)6对 3. 如图,在△ABC 中,∠BAC=90°,AB=AC,AE 是经过A 点的一条直线,且B,C 在AE 的两侧,BD ⊥AE 于D,CE ⊥AE 于E,CE=2,BD=6,则DE 的长为( D ) (A)2 (B)3 (C)5 (D)4 4.已知:如图,AE ⊥BC,DF ⊥BC,垂足分别为 E,F,AE=DF,AB=DC,则△ ABE ≌△ DCF (HL). 第4题图 5.如图,MN ∥PQ,AB ⊥PQ,点A,D,B,C 分别在直线MN 与PQ 上,点E 在AB 上,AD+BC=7, AD=EB,DE=EC,则AB= 7 . 第5题图 6. 如图,在△ABC 和△DCB 中,∠A=∠D=90°,AC=BD,AC 与BD 相交于点 O. (1)求证:△ABC ≌△DCB; (2)△OBC 是何种三角形?证明你的结论. (1)证明:在△ABC 和△DCB 中,∠A=∠D=90°, AC=BD,BC=CB.所以Rt △ABC ≌Rt △DCB(HL). (2)解:△OBC 是等腰三角形. 因为Rt △ABC ≌Rt △DCB,所以∠ACB=∠DBC, 所以OB=OC,所以△OBC 是等腰三角形. 7. 如图,已知Rt △ABC 中,∠ ACB=90°,CA=CB,D 是AC 上一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且AE=BD,BD 的延长线与AE 交于点F.试通过观察、测量、猜想等方法来探索BF 与AE 有何特殊的位置关系,并说明你猜想的正确性 . 解:猜想:BF ⊥AE. 理由:因为∠ACB=90°,所以∠ACE=∠BCD=90°. 又BC=AC,BD=AE,所以△BDC ≌△AEC(HL). 所以∠CBD=∠CAE. 又因为∠CAE+∠E=90°,所以∠EBF+∠E=90°. 所以∠BFE=90°,即BF ⊥AE. 8.(1)如图1,点A,E,F,C 在一条直线 上,AE=CF,过点E,F 分别作DE ⊥AC,BF ⊥AC,若AB=CD,试证明BD 平分线段EF; (2)若将图1变为图2,其余条件不变时,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 . (1)证明:因为DE ⊥AC,BF ⊥AC, 所以∠DEC=∠BFA=90°. 因为AE=CF, 所以 AE+EF=CF+EF,

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

A A ′ M N N A A ′ B ′ M 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能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 2.通过对射影定理的探究,使学生经历探索数学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推导出射影定理. 教学重点 射影定理的证明. 教学难点 建立三角形以外的和三角形有关的元素与三角形相似比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复习引入 在前面的学习中,大家已经知道了射影,请作出点A 及线段AB 在直线MN 上 的射影. 如图,⊿ABC 是直角三角形,CD 为斜边AB 上的高. 则 AC 、CD 在斜边AD 二 新知探究 如图,⊿ABC 是直角三角形,CD 为斜边AB 上的高.提出问题: 1.在这个图形中,有哪几组相似三角形? 2.结合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寻找每组三角形中的线段长度关系: ⊿ACD 与⊿CBD 中,CD 2= , ⊿BDC 与⊿BCA 中,BC 2 = , ⊿CDA 与⊿BCA 中,AC 2= . 这三个关系式形式完全一样,可结合射影定义及图像,观察三个关系式的特点记忆。 射影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两直角边分别是它们在斜边上射影与斜边的比例中项. 三 例题分析 例1 如图,圆O 上一点C 在直 径AB 上的射影为D .AD=2,DB=8,求 CD 、AC 和BC 的长. B A D C A D O B C B

例2 如图,⊿ABC 中,顶点C 在AB 边上的射影为D ,且CD 2 =AD ·BD .求 证:⊿ABC 是直角三角形. (该例题表明,射影定理的逆定理也是成立的.在这个命题的证明中,可能对如何建立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有些困难.可从如下两方面来思考:①“射影”总是与“垂直”相伴,由此可以与“直角三角形”相联系; ②我们往往将等式CD 2=AD ·BD 变形为DB CD CD AD ,这个比例式启发我们应当通过“相似三角形”来推出“直角三角形” .明确了上述思路就容易得出本例的证明了.) 四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在△ABC 中,∠ACB =90°,CD ⊥AB 于D ,AC =6, DB =5,则AD 的长为________. 2.如图,矩形ABCD 中,E 是BC 上的点,AE ⊥DE ,BE =4, EC =1,则AB 的长为________. 3. 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CD ⊥AB 于点D ,CD = 6,AD ∶DB =2∶3,则AC =________. 4.如图所示,圆O 上一点C 在直径AB 上的射影为D ,CD =4,BD =8,则圆O 的半径等于________.

初三数学直角三角形性质、相关定理和推论

第2次课:直角三角形性质、相关定理和推论 一、考点、热点回顾 1、基本知识点: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应用:由边的关系判定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定理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 应用: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2、互逆定理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 如果小明患了肺炎,那么他一定会发烧。 如果小明发烧,那么他一定患了肺炎。 全等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所对的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所对的边相等。 逆命题: 互逆命题: 逆定理: 互逆定理: 三角形三边长与三角形形状之间的关系 设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其中c 为最大边的长 (1)若2 2 2 +=a b c ,则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2)若2 2 2 +a b c ,则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 二、典型例题 例如图,在△ABC 中,∠ACB=900 ,AB=5,BC=3,CD ⊥AB 于点D ,求CD 的长。 D A B C

例如图,在△ABC 中,D 是BC 上的一点,已知AB=13,AD=12,AC=15,BD=5,求CD 的长. 例右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 是斜梁AB 的中点,立柱BC 、DE 垂直于横梁AC ,AB=7.4m, ∠A =30 °, 立柱BC 、DE 要多长? 例将下面的空补充完整。如图所示,已知△ABC 中,∠ACB=90°,CD ⊥AB 于点D ,∠A=30°. 求证:AB=4BD 解:∵△ABC 中,∠ACB=90°,∠A=30° ∴ BC= AB ∠B= 又∵△BCD 中,CD ⊥AB ∴∠BCD= ∴BD= BC ∴BD= AB 即 例: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每对命题的真假; (1)四边形是多边形; (2)两直线平行,内旁内角互补; (3)如果ab =0,那么a =0, b =0 A B C D

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教案

第一讲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 3.4 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 备课组:高二数学组 主备人:柴海斌 持案人: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直角三角形中成比例的线段的性质,并能初步用它解决“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图形中的计算和证明问题. 方法与过程: 通过问题设计,层层跟进,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射影定理。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特殊化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方程、转化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教学过程 二、教学引入 点和线段的正射影简称为射影 (让学生复习并挖掘下图中的基本性质.) 已知:如图,∠ACB=90°,CD ⊥AB 于D. (1)图中有几条线段? (答:6条,分别记为AB=c,AC=b,BC=a,CD=h,AD=m,BD=n.) (2)图中有几个锐角?数量有何关系? (3)图中有几对相似三角形?可写出几组比例式? 由图中ΔACD ∽ΔCBD ∽ΔABC ,可分别写出三组比例式: CD AD BD CD CB AC == (ΔACD ∽ΔCDB);AC CD BC BD AB CB == (ΔCBD ∽ΔABC); CA DA BC CD AB AC == (ΔACD ∽ΔABC). (4)观察第(3)题的结果,有几个带有比例中项的比例式?如何用一句话概括叙述这几个比例 中项的表达式? 只有三个比例中项的表达式,CD AD BD CD =,BC BD AB CB =,CA DA AB AC = (5)由上可得到哪些等积式? CD 2=AD ·BD ,BC 2=BD ·BA ,AC 2=AD ·AB (二)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的比例中项;两直角边分别是它们在斜边上的射影与斜边的比例中项。 请同学们自己写出已知条件并证明。 已知:在RT △ABC 中,∠ABC=90。 ,CD ⊥AB 于D 。 求证:CD 2=AD*BD BC 2=BD*AB AC 2=AD*AB 证明:在RT △ABC 中,因为∠ABC=90。 CD ⊥AB ∠B+∠DCB=90o , ∠ACD+∠DCB=90o A B A B

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教案

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教案 主题: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 授课人:范金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用已经学过的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来判定. 2.使学生掌握“斜边、直角边”定理,并能熟练地利用这个定理和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来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发现探索法).由于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因而它还具备一般三角形所没有的特殊性质.因为这是第一次涉及特殊三角形的特殊性,所以教学时要注意渗透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从而体现由一般到特殊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3.让学生领会无处不在的数学之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斜边、直角边”定理的掌握. 2.难点:“斜边、直角边”定理的灵活运用. 【教学手段】:剪好的直角三角形硬纸片和展示板若干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故事:乌龟和兔子关于滑梯的争论。 (二)引入新课 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对直角边相等(边边角),这两个三角形是否能全等呢? (三)探究新知 如图3-43,在△ABC 与△A 'B 'C '中,若AB=A 'B ',AC=△A 'C ',∠C=∠C '=Rt ∠,这时Rt △ABC 与Rt △A 'B 'C '是否全等?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果: 把Rt △ABC 与Rt △A 'B 'C '拼合在一起(教具演示)如图3-44,因为∠ACB=∠A 'C 'B '=Rt ∠,所以B 、C(C ')、B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因此,△ABB '是一个A(A’) C(C’) B B

等腰三角形,于是利用“SSS ”或“AAS ”可证三角形全等. 从而引出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HL ”定理. (四)知识形成 1.斜边、直角边公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 1)这是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个特殊的判定定理,其他判定定理用于任意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前提、条件) 2)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总结 2.分组小游戏: 图形展示:请同学们将手中的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两个一组摆出不同的位置关系,贴在展示栏内。看哪组贴的又快又多又漂亮! 3.应用 例1已知:如图,在△ABC 和△ABD 中,AC ⊥BC, AD ⊥BD,垂足分别为C,D,AD=BC. 求证:△ABC ≌△BAD. 此题由学生分析,找出全等条件,由老师写出板书过程。 例2 例2.已知:如图,AB=CD,DE ⊥AC,BF ⊥AC,垂足分别为E,F,DE=BF. 求证:AE=CF. 变式:求证:AB//DC 此题由学生讨论后说出思路,由学生推举代表 上台板演 A B D C A B C D E D C F A B

[初二数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

[初二数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

杨林中学“两段四问”教学案八年级数学 课题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2 八年级数学组1课时 学习目标A类: 1、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 B类: 2、领会直角三角形中常规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C类: 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协作精神. 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一性质的灵活应用. 教师导学学生活动 学生问教材【目标1,10分钟】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是初中几何部分比较重要的内容,是实验几何向论证如图,在Rt⊿ABC中,∠BCA=90°,如果锐角∠A=30°,那么BC与斜边AB有什么关系呢? C

几何过渡之后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一个新 的起点,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这一性质无论在几何计算中还是在相关的推理论证中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B A 由此得出: 学生问学生【目标2,10分钟】 是否可以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来得出这条定理呢?反之,在上图中,如果BC= 2 1AB,那么 ∠A=30°吗? 由此得出:

学生问老师【目标3, 10分钟】 就本节内容进行质疑, 小组长负责收集、整 理、展示在黑板上。 老师问学生【目标 4 ,10分钟】 (1)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及其中线之和为6,那么

30 A B C 该三角形的斜边长为﹍﹍﹍﹍。 (2)已知,在Rt △ABC 中,BD 为斜边AC 上的中线,若∠A=35°,那么∠DBC=﹍﹍ (3)如图,一名滑雪运动员沿着倾斜角为30°的斜边,由A 滑行至B 。 已知AB=200m ,问这名滑雪运动员的高度下降了多少m ? 学习反思【 5分钟】

2016届中考复习数学真题汇编20: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含命题、定理和证明)(含答案) - 学生版

一、选择题 1. (2015浙江台州,8,4分)如果将长为6cm,宽为5cm的长方形纸片折叠一次,那么这条折痕的长不可能 ...是() A.8cm B.C.5.5cm D.1cm 2.(2015山东省德州市,8,3分)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①若-1

直角三角形性质

《直角三角形性质(一)》说案及教案 一、教材: 1、教学内容: 八年级第二十二章第四节“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2、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十一个证明举例,由实验几何转向论证几何的基础上,学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性质定理。特别是例11中所学到的添设辅助线的方法为证明定理2作了很好的辅垫。这两个定理在以后的证明中相当重要,其中定理2的证明难度较太。 3、学习目标: 重点: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应用。 难点: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思想方法。 二、教法与学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的教学采取了情景创设、提出问题、学生活动(观察、实验),教师启发点拨,师生归纳概括和学生掌握的再活动、再应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定理2的证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通过图形的变换,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三主”作用。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帮助学生理解定理,便于记忆。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分析、提问进行观察、对比、归纳、概括,达到共同参与的目的。课堂形式活泼轻松,易于发挥。通过图形的变换,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样举一反三,易于迁移,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新问题,努力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进行类比联想,促使学生的思维向多层次、多方位发散。课堂设计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思维特征出发,使课堂四十分钟充分发挥其效益。 三、教学步骤: 1、引出定理,加以巩固。 由前面学过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引出今天学习直角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提出问题“直角三角形除了具备三角形的性质以外,还具备什么性质?”通过学生共同参与推出定理1,并进行练习。本教案把练习第一题作了适当的变动,目的是巩固定理1,并为以后学习相似三角形打下基础。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并能进行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的过程,理解勾股逆定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解决的愿望,体会勾股逆向思维所获得的结论.明确其应用范围和实际价值.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和应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难点:运用直角三角形判定方法进行解决问题. 关键:运用合情推理的方法,对勾股定理进行逆向思维,形成一种判别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直尺、圆规、投影片. 学生准备:复习勾股定理,预习本节课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神秘的数组(投影显示).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收藏着一块编号为“普林顿322”(plim pton 322)的古巴比伦泥板. 泥板上的一些神秘符号实际上是一些数组,这些神秘的数组揭示了什么奥秘呢? 经专家的潜心研究,发现其中2列数字竟然是直角三角形的勾和弦,?只要添加一列数(如表所示)左边的一列,那么每列的3个数就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长! 例如:60、45、70是这张表中的一组数,而且602+452=752,小明画了以60mm ?、?45mm 、75mm 为边长的△ABC .(如图所示) 请你猜想,小明所画的△ABC 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活动:观察问题,小组合作交流,思考上述问题的解答. 思路点拨: 思路一:用量角器量三角形的3个内角,看有无直角. 思路二:动手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它的2条直角边的长为60mm 和45mm ,?看能否与△ABC 全等.

媒体使用:投影显示“普林顿322”泥板的图片,以及数字. 古埃及人实验(投影显示) 古埃及人曾用下面的方法得到直角: 如图所示,用13个等距离的结把一根绳子分成等长12段,一个工匠同时握住绳子的第一个结和第13个结,两个助手分别握住第4个结和第8个结,拉紧绳子,?就会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其直角在第4个结论.请你思考:按这种做法真能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吗?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导思考. 学生活动:继续探索,感悟其中的道理. 形成共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 思考:这个结论与勾股定理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活动: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发现它与勾股定理恰好是条件与结论互相对换的一个语句. 教师点拨:实际上它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用它可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从神秘的数组中的数据可以发现它们都是勾股数,也就是满足a2+b2=c2的3个正整数a、b、c称为勾股数,古埃及实验也体现出这个特征.可见利用勾股数可以构造直角三角形. 二、范例学习 例3 设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下列各组数,试判断各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1)7,24,25;(2)12,35,37;(3)13,11,9 思路点拨:判断的依据是勾股逆定理,但是应该是将两个较小数的平方和与较大数平方进行比较,若相等,则可构成直角三角形,最大边所对的角是直角,这一点应该明确.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例3,然后提问学生,强调方法. 学生活动:动手计算,对照勾股定理进行判断. 三、随堂练习 1.课本P54页第1,2题. 2.探研时空: (1)如图所示,在△ABC中,已知AB=10,BD=6,AD=8,AC=17,你能求出DC?的长吗? 思路点拨:本题首先要将△ABC分割成Rt△ABD和Rt△ADC,然后具体的分析,将题设条件进行对照,确定运算.在△ABD中, ∵AB=10,BD=6,AD=8,62+82=102, ∴AD2+BD2=AB2 于是∠ADB=90° (2)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a)所示,按规定这个零件中∠A和∠DBC都应为直角,工人师傅量得这个零件各边尺寸如图(b),这个零件符合要求吗? 思路点拨:这是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只要能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解决问题的过程即可,这个问题,首先应在△ABD中计算出AB2+AD2=9+6=25=BD2,得到△ABD是直角三角形,∠A=90°,再在△BCD中,计算BD2+BC2=25+144=169=CD2,得到△BCD是直角三角形,∠DBC是直角,由此,可以推断出这个零件符合要求.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教案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1.1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 2.能应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几何问题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讲评”的学习过程,提高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活动中的多向思维、合作交流的价值,主动参与数学思维与 交流活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推导与应用。 教学难点:“操作—探究—讨论—交流—讲评”得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回答。 2、什么是直角三角形?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与直角三角形有关?请举例说明。 3、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二、探究新知 1、探究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 ⑴ 观察小黑板上的三角形,从∠A+∠B 的度数,能说明什么? ——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⑵ 讨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是什么关系? 2、探究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 ⑴ 学生画出直角三角形ABC 斜边的中线CD 。 ⑵ 测量并讨论斜边上的中线的长度与斜边的关系。 ⑶ 学生猜想: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 共同探究: 例 已知:在Rt △ABC 中,∠ACB=90°,CD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 求证:CD=12 AB 。 [教师引导:数学方法——倒推法、辅助线] (分析:要证CD=12 AB ,先证CD=AD 、CD=AD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证明CD=AD ,必须找∠ACD=∠A ,但是题目中没有我们要怎样做呢?作∠1=∠A 。学生注意在作辅助线时只能作一个量。因此, 我们要证明∠1与AB 的交点就是中点。)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练习: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求证,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已知 CD 是ABC ?的AB 边上的中线,且CD=12AB 。求证ABC ?是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所有定律

直角三角形的所有定律 针对初二和初三的定律哈、 满意答案 ★丶笨、才爱 5级 2009-07-21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教案】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并能灵活运用. (2)继续学习几何证明的分析方法,懂得推理过程中的因果关系.知道数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体会研究图形性质的方法. (2)培养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构建知识的能力. (3)培养识图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 使学生对逻辑思维产生兴趣,在积极参与定理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增强主体意识、综合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思想方法.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复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三角形,除了具备三角形的性质外,还具备哪些性质? 学生回答:(1)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 (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除了刚才同学们回答的性质外,直角三角形还具备哪些特殊性质?现在我们一起探索! 1.实验操作:要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直角三角形的纸片. (1)量一量边AB的长度; (2)找到斜边的中点,用字母D表示,画出斜边上的中线; (3)量一量斜边上的中线的长度. 让学生猜想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长度之间的关系.

数 2.提出命题: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证明命题: 你能否用演绎推理证明这一猜想? 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ACB=90°,CD 是斜边AB 上的 中线. 求证:CD= 12 AB. 【分析】可“倍长中线”,延长CD 至点E ,使DE=CD ,易证四边形ACBE 是矩形,所以 CE=AB=2CD. 思考还有其他方法来证明吗?还可作如下的辅助线. 4.应用: 例 如图,在Rt △ACB 中,∠ACB=90°,∠A=30°. 求证:BC=12 AB 【分析】构造斜边上的中线,作斜边上的中线CD ,易证△ BDC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BC=BD=12 AB. 【归纳结论】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 边的一半.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如图,CD 是Rt △ABC 斜边上的中线,CD=4,则AB=______. 2.三角形三个角度度数比为1∶2∶3,它的最大边长是4cm ,那么它的最小边长为______cm. 3.如图,在△ABC 中,AD 是高,CE 是中线,DC=BE ,DG ⊥CE,G 为垂足. 求证:(1)G 是CE 的中点; (2)∠B=2∠BC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