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甲沟炎和脓性指头炎患者健康教育

甲沟炎和脓性指头炎患者健康教育

甲沟炎和脓性指头炎患者健康教育

(一)疾病简介

甲沟炎是手指或脚趾的甲沟及其周围组织的感染,常因微小创伤引起;甲沟炎加重或是指尖、手指末节皮肤受伤后均可引起末节手指的皮下化脓感染,即脓性指头炎。感染加重时常有疼痛加剧和发热等全身症状。

(二)健康教育

1.合理修剪指甲,不要撕拉手指、脚趾的死皮或倒刺,更不要啃咬指头。

2.鞋袜要宽松透气,避免脚趾受夹,特别是女士穿尖头高跟皮鞋时易受伤。

3.日常注意手部清洁,劳动时注意保护,避免受伤。

4.对于手部或脚趾的任何微小损伤,应及时正确处理。以防发生感染:轻度感染应及早就诊,以免延误。

5.糖尿病病人更应注意足部保护,并控制好血糖。

6.发生感染时多休息,减少活动。

7.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8.积极寻求医疗帮助。早期可用热水浸泡或热敷、贴敷药膏、理疗、抬高患肢,可以悬吊前臂平置患手,避免下垂以减轻疼痛及抗生素等治疗。约半数病人可使炎症消退。一旦脓肿形成或跳痛、

触痛明显,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脓肿切开引流并按时换药。

甲沟炎全知识讲解

甲沟炎全

首次病程记录 2012-01-31 16:00 患者姓名 : 李睿性别 : 男年龄 : 16岁 一、病例特点 : 1.主诉:右足拇趾疼痛,趾甲旁流脓1个月。 2.现病史:该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足拇趾趾甲旁发红,肿痛,当时未在意,此后上述症状加重,并于两侧趾甲旁出现脓液,于当地医院换药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今日自觉病情无好转,趾甲旁流脓,伴疼痛,为明确诊治来我院门诊,经门诊检查后以“甲沟炎”为诊断收入院。患者病来无发热,平素饮食及两便正常。 3.查体:3.查体:T:36.5℃,P:60 次/分,Bp:110/60mmHg,R:18 次/分.患者一般状态尚可,神清语明,查体合作,未见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头颈部发育无异常,瞳孔等大等圆,对称。无耳鼻口异常分泌物,甲状腺无肿大,听诊无杂音,气管居中,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率齐,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无肝区、肾区、脾区,输尿管区压痛,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4.辅助检查:心电图:正常。 二、诊断 : 右足拇趾甲沟炎 诊断依据 :1.根据主诉及病史;

2.根据查体及辅助检查。 三、拟诊讨论 鉴别诊断1 : 右足拇趾趾头炎 鉴别诊断依据1 : 表现为右足拇趾肿痛,甲沟无异常,可排除。 鉴别诊断2 : 右足拇趾骨折 鉴别诊断依据2 : 表现为右足拇趾功能障碍,右足X光片可鉴别。 四、诊疗计划 检查计划 : 1.抽血行血常规血型,凝血五项,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离子,肝炎病毒,尿常规,HIV+TPR+TRRP等检验:2.行心电图,胸片,右足X光片等检查。 治疗措施 : 完善检查,择期手术。 主治医师 2012-01-31 16:30 田立杰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患者以“右足拇趾疼痛,趾甲旁流脓1个月”为主诉来诊入院。查体:

惨无人道的甲沟炎

惨无人道的甲沟炎 展开全文 作者:田洪涛(武汉协和骨科医院副主任医师) 来源:“骨外帅田爸”公众号(转载已获得该平台授权) 甲沟炎是甲沟及其周围组织的感染,常因微小创伤引起。甲沟是指的皮肤沿指甲两侧形成的沟。微小创伤一般是由指甲修剪过度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其他的小创口。 很多人都得过甲沟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疼。不仅患甲沟炎的时候疼,就连治疗的时候都很疼。

甲沟炎一般先发生在一侧的甲沟皮下,最先出现炎症的红肿热痛的表现。如果这时候没有及时处理就会导致局部疼痛加重,红肿区可能有波动感,出现白色脓点,但是一般情况下不容易破溃出脓,所以炎症可以在指甲下蔓延,至甲根、或者扩大至另一侧甲沟,因为不能排脓,故而形成甲下脓肿,这时候如果不及时治疗,则会向下蔓延,形成指头炎,手指肿胀加重,有剧烈的跳痛,可以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白细胞增高等。如果仍没有及时治疗,感染进一步加重,疼痛可能会减轻,这是因为神经末梢因为受压和营养障碍而麻痹,局部组织坏死。伴随指头炎可能会发生骨髓炎,有时会因为指骨坏死或严重的骨髓炎导致截指。 所以说甲沟炎的预防很重要。平时要穿宽松的鞋子,脚容易出汗的人群,夏天尽量穿凉鞋,不要把脚闷在鞋里,鞋子要勤洗勤晒,剪指甲的时候也不要剪得太短。手脚出现小创口时,要及时消毒。

如果出现甲沟炎,在早期还没有出现脓包的时候,局部可以选用鱼石脂软膏、金黄散糊等局部外敷,同时口服头孢类抗生素。局部应用抗革兰阳性菌的抗生素外涂也可以。 如果已经出现脓肿,则需要切开引流。

如果是甲根处的脓肿或者其他地方的脓肿切开引流治疗效果不佳,则需要拔除指甲。拔甲术大家都听过,如果有一个字可以形容的话,那就是疼。从打麻醉开始就很疼。因为拔甲很疼,所以麻醉一般指多点麻醉,顾名思义,就是打很多针。一般需要在脚趾根部的周围麻醉神经根,一般不会在病变周围进行浸润麻醉,因为会导致感染扩散。 麻醉后开始拔甲,一般是把一片指甲都拔了,有利于术后的恢复和伤口的愈合,但是如果情况很轻,则是只拔除一部分。部分切除术如下: 拔除之后恢复一段时间一般是这样的

治甲沟炎、指头炎奇方妙药【学为所用】

治甲沟炎、指头炎奇方妙药【学为所用】 指甲除游离缘外,其余三边均与皮肤皱褶相接,连接部形成沟状,称为甲沟。甲沟炎即在甲沟部位发生的感染。甲下脓肿即指甲与甲床间的感染。两者可相互转化或同时存在。 1、大黄栀子酒 [药物]大黄、栀子各 30 克,红花 10 克。 [用法]将大黄碎为豆粒大、栀子捣烂,与红花一起浸入75%的酒精1000毫升中,1 周后(冬季 15 天)滤渣装瓶备用。 [疗效]此方治疗甲沟炎(未溃或甲下有少量脓液者)200 余例,初起者一般 2 天即消,有少量脓液者用药后可自行吸收,免开刀之苦。 [来源]刘天骥·四川中医 1990:(5):40 化脓性指头炎是发生在指末节的皮下化脓性感染。因感染时,整个指腹高度肿胀,形同蛇头,故名“蛇头疖”或“瘰疽”。因指腹皮下组织排列十分紧密,故在感染初起,组织就很肿胀,同时腔内张力明显增高,疼痛剧烈,末节指骨的血供受到阻碍。疾病早期局部症状较重;脓肿形成后很难检出感染区的波动感,是本病的重要特征。 2、鲜猪胆汁 [药物]新鲜猪胆囊 1 枚。 [用法]将患指放入新鲜猪胆囊内即可,注意不要让胆汁流出。如用线柬,不要束得过紧,不束亦可。2 大更换 1 次,直至痊愈。 [病例]何××,男,48 岁。左食指指头出现红肿热胀,疼痛难忍,甚 至通宵不得眠。用上方治疗,仅用猪胆2 枚,指头即肿消痛止而愈。 [来源]张明树,四川中医 1991;(5):43

3、甘草油 [药物]生甘草 4 克,紫草 2 克,蜂腊 4 克,麻抽 60 克。 [用法]前 2 味入麻油中浸 24 小时,然后用文火熬枯去渣,次入蜂腊化开即成。用时将油温热,熏洗患处,每天1~2 次,每次20~30 分钟。 [疗效]此方治疗脓性指头炎 21 例,其中属炎症早期者 16 例,全部未经切开引流而愈;属脓肿期者 5 例,行切开引流,熏洗后常规换药,也可减轻痛苦,缩短疗程。 [来源]张英杰,等·山东中医杂志 1993;(4):51

甲沟炎自我药疗和注意事项

甲沟炎自我药疗和注意事项 甲沟炎是指(趾)甲周围软组织的化脓感染,是细菌通过甲旁皮肤的微创袭至皮下并生长繁殖引起。在手指,多由于刺伤、撕剥肉刺或修剪指甲过深等损伤引起。在足趾,多因嵌甲或鞋子过紧引起,大多发生在拇指。 甲沟炎的症状与识别 甲沟炎常先发生在一侧甲沟皮下,表现红肿、疼痛,一般无全身症状。如能及早治疗,炎症可好转消退。否则病变,炎症还可发生于甲根处或扩展到另一侧甲沟,感染加重时常有疼痛加剧和发热等全身症状。由于指(趾)甲阻碍脓性物排出,感染可向深层蔓延而形成指头炎。 自我疗法注意事项 1.手指有微小伤口时可涂碘酊,以免发生感染。 2.甲下积脓应及时引流,以免发生慢性甲沟炎。 3.若经自我治疗效果不好,有病情加重趋势,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自我药疗参考(以下方案可任选一种,中药、西药可结合使用) 1.西药疗法 〔方案一〕复方磺胺甲唑,每次1.0克(2片),口服,每日2次(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方案二〕早期可外敷鱼石脂软膏,每日3~4次。 2.偏方 〔偏方一〕消肿止痛。 用料:猪苦胆1个、冰片3克。 用法:用胆汁化开冰片,外涂患处,每日2次。 〔偏方二〕消肿止痛。 用料:野菊花30克。 用法:捣烂外敷,每次5~10分钟,每日2~3次。 〔偏方三〕消肿止痛。 用料:葱白两根。

用法:捣烂外敷,每日1次。 甲沟炎的预防与保健 1.平时爱护指甲周围的皮肤,不使其受到任何损伤,指甲不宜剪得过短,更不能用手拔倒刺。 2.防患于未然。木刺、竹刺、缝衣针、鱼骨刺等是日常生活中最易刺伤甲沟的异物,参加劳动或做家务时,应格外小心。 3.平时注意手指的养护,洗手后、睡觉前擦点儿凡士林或护手霜,可增强甲沟周围皮肤的抗病能力。 4.穿鞋要选择大小合适、轻便的鞋。

猪胆、羊胆治疗甲沟炎、脓性指头炎,疗效显著,无痛苦,有效率达100%

猪胆、羊胆治疗甲沟炎、脓性指头炎,疗效显著,无痛苦,有效率达100% 作者 / 马晓玲陕西省乾县妇幼保健院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甲沟炎以儿童为多见,儿童因好动、贪玩不注意手的卫生而好发病。在常规的外科治疗中,通常用拔甲、清创、引流等方法治疗甲沟炎,疗效较好。但有些儿童患病后病指呈跳动样疼痛,烦躁不安,更不能忍受拔甲,产生恐惧心理,不配合治疗。故家长在院外采取中医保守治疗,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笔者一直在关注此类患者,并将治疗过程详细记录下来,以供大家参考。 1.2 治疗方法 先将手洗干净,取羊胆或猪胆连同胆汁套在病指上,固定出口,防止胆汁倒流或露出,固定处因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和手的活动。胆汁干后及时更换。数小时后患儿病指的剧烈疼痛逐渐减轻,第二日手的肿胀、发热逐渐消退,三日以后病指的炎症基本消失,伤口开始愈合。 病人精神逐步稳定,心情好转,手的运动频率增多,能高兴的配合治疗。笔者询问患者的感受,胆囊套手指上有何感受,患者说:先是感觉一阵清凉,但手指仍然伴有疼痛感,随着时间延长,疼痛逐渐减轻,清凉的时间越来越长,手指有舒适感。笔者的家人也曾用此法治疗甲沟炎,疗效显著,无痛苦。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已消失,手指的活动能力恢复正常。显效:主要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消失,手指的活动能力已恢复。有效:部分症状已消失,手指的活动有一定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任何好转,手指的活动能力受限,症状加重。 2.中医论证

猪胆、羊胆,性寒、苦、无毒。不仅容易找到,而且自古以来就是治病的良方。中医认为它具有宣通上下,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的作用。如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曾指出:猪苦胆,寒能泻热、滑能润肠,苦人心,去肝胆火。在他所著的《本草纲目》中并列举了其方。猪苦胆有很好的化瘀止痛的作用,并促进伤口愈合。 3.结果对比 在长期观察中,院外陆续中医治疗5例,本院陆续外科治疗5例。中医组治疗的患者可以明显的看到疗效,患者痛苦小,恢复快,病程短,无创伤而达到治愈,受到大家的喜爱。但仅适用于早、中期甲沟炎的治疗。外科组治疗的患者痛苦相对大,恢复较慢,病程长,但同样可以达到治愈。对甲沟炎伴有指甲的嵌顿或重度脓性指头炎等,建议最好采取外科治疗。对同期病例,同有效率均达到痊愈,有效率达100%。 4.健康指导和护理 患者两周后到医院门诊复查,见一般情况良好,无发热及压痛,患指活动自如,无任何不适。指导儿童讲究卫生,勤洗手,修剪指甲不易过短,不穿不合适的鞋子。足趾受伤后宜穿较松大的鞋子,避免因鞋较紧引起磨伤或指甲嵌顿。积极参加正常的学习活动,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I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心理医生》2016年第19期。

甲沟炎有这么多种,你属于哪种?

甲沟炎有这么多种,你属于哪种? 甲沟炎是指甲沟及周围的软组织出现了炎症,局部的组织会出现红肿和疼痛,如果触诊,局部有压痛感,如果炎症进一步发展,红肿疼痛的范围会扩大,甚至形成脓性指头炎,此时触诊,局部有波动感。 甲沟炎主要分类: 根据临床表现不同甲沟炎也分为急性甲沟炎、慢性甲沟炎、化脓性甲沟炎、单纯性甲沟炎、嵌甲性甲沟炎五种。 1、急性甲沟炎:一般通过倒刺、甲廓损伤或慢性刺激(如水和去污剂)引起的表皮破损处进入引起甲沟炎。急性甲沟炎炎症迅速扩展可蔓延到整个甲沟,甚至形成甲下脓肿。局部疼痛剧烈,呈搏动性,手臂下垂时加剧,所以患者常将手抱于胸前。发炎的手指随着心跳而跳痛,也就是十指连心,有明显触痛感。 2、慢性甲沟炎:多由急性甲沟炎治疗不及时或再次被感染而发生,指甲变得凹凸不平而带坑纹。指甲下可能呈现绿、黄或黑色的感染征象。多由真菌感染引起,糖尿病患者以及那些双手经常浸在水中工作的人,如家庭主妇、渔民、清洁工人、酒吧侍者、厨师等容易患上慢性甲沟炎。 3、化脓性甲沟炎:化脓性甲沟炎是急性甲沟炎治疗不及时导致的化脓性炎症。甲沟有轻度红肿、疼痛、甲小皮剥脱,少量脓液由甲沟流出,甲的边缘和甲沟处变黑,且可逐渐产生结节状或蕈状突起的炎症肉芽组织,不时分泌出脓液,易擦伤出血,部分甲受损,甲变形缩小,甲上有纵脊或横沟,甲下有脓液潜行。严重时,甲可以完全松动,脱落。 4、嵌甲性甲沟炎:单纯性甲沟炎大多数位于足部第一趾,趾甲前端的一个角或两个角刺入甲沟深处,长不出来,每隔2周到1月,足趾就会有胀痛感,不小心碰到就会有钻心的剧痛,用小刀剪掉后疼痛就会消失,但是过段时间又会出现。长时间行走或不修剪趾甲,足趾就可能肿胀发红,甚至在甲沟处出现渗液和肉芽样组织。

甲沟炎全

首次病程记录 2012-01-31 16:00 患者姓名: 李睿性别: 男年龄: 16岁 一、病例特点: 1.主诉:右足拇趾疼痛,趾甲旁流脓1个月。 2.现病史:该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足拇趾趾甲旁发红,肿痛,当时未在意,此后上述症状加重,并于两侧趾甲旁出现脓液,于当地医院换药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今日自觉病情无好转,趾甲旁流脓,伴疼痛,为明确诊治来我院门诊,经门诊检查后以“甲沟炎”为诊断收入院。患者病来无发热,平素饮食及两便正常。 3.查体:3.查体:T:36.5℃,P:60 次/分,Bp:110/60mmHg,R:18 次/分.患者一般状态尚可,神清语明,查体合作,未见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头颈部发育无异常,瞳孔等大等圆,对称。无耳鼻口异常分泌物,甲状腺无肿大,听诊无杂音,气管居中,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率齐,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无肝区、肾区、脾区,输尿管区压痛,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4.辅助检查:心电图:正常。 二、诊断: 右足拇趾甲沟炎 诊断依据:1.根据主诉及病史; 2.根据查体及辅助检查。

三、拟诊讨论 鉴别诊断1 : 右足拇趾趾头炎 鉴别诊断依据1 : 表现为右足拇趾肿痛,甲沟无异常,可排除。 鉴别诊断2 : 右足拇趾骨折 鉴别诊断依据2 : 表现为右足拇趾功能障碍,右足X光片可鉴别。 四、诊疗计划 检查计划: 1.抽血行血常规血型,凝血五项,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离子,肝炎病毒,尿常规,HIV+TPR+TRRP等检验:2.行心电图,胸片,右足X光片等检查。 治疗措施: 完善检查,择期手术。 主治医师 2012-01-31 16:30 田立杰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患者以“右足拇趾疼痛,趾甲旁流脓1个月”为主诉来诊入院。查体: 36.5℃,P:60 次/分,Bp:110/60mmHg,R:18 次/分.患者一般状态尚可,神清语明,查体合作,未见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头颈部发育无异常,瞳孔等大等圆,

75%酒精浸泡渗透法治愈甲沟炎、脓性指头炎23例

75%酒精浸泡渗透法治愈甲沟炎、脓性指头炎23例[关键词] 甲沟炎;脓性指头炎;75%酒精;浸泡渗透法 甲沟炎是甲沟及其周围组织的感染,常因微小创伤引起。脓性指头炎是手指末节掌面的皮下化脓性感染,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沟炎常发生在一侧甲沟皮下,出现红肿、疼痛。若病情发展,则疼痛加剧,红肿区内有波动感,出现白色脓点,但不易破溃出脓。甲沟炎加重或指尖、手指末节皮肤受伤后均可引起末节手指的皮下化脓感染,即指头炎。初起指头有针刺样痛、轻度肿胀,继而指头肿胀加重、有剧烈的跳痛,并有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白细胞计数增高等。感染更加重时,神经末梢因受压和营养障碍而麻痹,指头疼痛反而减轻,皮色由红转白,反映局部组织趋于坏死。1986年7月至2006年5月笔者对20例甲沟炎、3例脓性指头炎早中期患者伤处予75%酒精浸泡渗透杀菌,23例患者3d内全部治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甲沟炎20例,其中手指19例,脚趾1例;男4例,女16例,年龄15~68岁。脓性指头炎3例,其中男2例,均为15岁;女1例,62岁。 1.2 处理措施 剪一能容受伤手指、脚趾的无菌医用手指套,倒入适量75%酒精,使伤处浸泡其中至疼痛感消失,一般浸泡时间为3h左右,伤指(趾)取出后若仍感疼痛,继续浸泡至无痛为止。3例指头肿胀有跳痛者用上法第2天疼痛减轻,1例继续用酒精浸泡至无痛,1例破溃出脓者继续用酒精浸泡至无痛,1例用无菌针头挑破脓头,继续用酒精浸泡至无痛。 1.3 结果 甲沟炎患者第2天即无疼痛,20例患者均治愈。3例脓性指头炎患者3d皆治愈,未留瘢痕。 2 讨论 70%~75%酒精为中效杀菌剂,可使菌体蛋白脱水及凝固变性,但对肝炎病毒及芽孢无效。因酒精易挥发,故采用75%酒精浸泡。甲沟炎为伤处接触污物所致,脓性指头炎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因有伤口,故可采用酒精长时间直接浸泡渗入灭菌。此方法效果理想、简便易行,治疗期间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可推广作甲沟炎、脓性指头炎早中期治疗首选。

指头炎(“蛇头疖”或“瘰疽”)

指头炎(“蛇头疖”或“瘰疽”) 脓性指头炎是指手指末节指腹部的皮下组织化脓性感染。常由轻微损伤或异物继发细菌感染所致,或甲沟炎经久不愈,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手指末节掌面的皮肤与指甲骨膜间有许多纵形纤维索,将软组织分类许多密闭小腔,腔中含有脂肪组织和丰富的神经末梢网。在发生感染时,脓液不易向四周扩散,故肿胀并不显著。但形成的压力很高的脓腔,不仅可以引起非常剧烈的疼痛,还能压迫末节指骨的滋养血管,引起指骨缺血、坏死,此外,脓液直接侵及指骨,也能引起骨髓炎。 手指掌侧皮下脂肪组织聚集成球,有纤维间隔界于其间,将皮肤连于指骨膜和腱鞘,因此当损伤所致感染时,感染多向深层扩散,脓肿不很显著。又因手指远侧指纹皮下有纤维隔,使指腹皮下为一闭合性腔隙,因此脓液不易向四周扩散。指腹部皮肤坚韧,缺乏弹性,指端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当感染肿胀时,指腹皮下腔隙内压力增高,压迫神经末梢,引起剧烈疼痛。因感染多向深层扩散,直接侵犯末节指骨,易发生指骨骨髓炎。 局部疼痛为其主要症状。初起时多为刺痛,随着局部炎症加重,指腹间隙内压力升高,出现局部剧烈疼痛。当手指两侧指动脉受压,可出现搏动性跳痛。手下垂或轻叩指端时,由于压力增高,疼痛更加剧烈,病人常难以忍受,在夜间因剧痛病人常不能人睡。指端可有红肿,但多不明显;随着指腹皮下腔隙内压力增高,出现血液循环障碍,指端可呈现黄白色。如不及时处理,可形成慢性骨髓炎。脓性指头炎时多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血常规检查可有白细胞计数升高。 诊断 1.手指末节常面肿胀,外观呈蛇头状,伴剧烈跳痛,手下垂时加重。 2.掌侧皮肤张力大,微红且有明显压痛,局部波动感多不明显。

皮肤及皮下组织疾病病人的护理(DOC)

---------------------------------------------------------------最新资料推荐------------------------------------------------------ 皮肤及皮下组织疾病病人的护理(DOC)皮肤及皮下组织疾病病人的护理感染的特点: 混合感染、局部症状体征、全身表现皮肤和皮下组织结构:皮肤分为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和皮肤的内含组织。 表皮在皮肤的最外层。 在外侧是角质层,最里面的一层是基底层。 真皮乳头象手指状伸入表皮,两者之间犬牙交错,牢固地镶嵌在一起。 真皮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尚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毛发、皮脂腺、汗腺及肌肉。 皮下组织由真皮下部延续而来,由疏松的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构成。 皮下脂肪层是储藏能量的仓库,又是热的良好绝缘体,此外还可缓冲外来的冲击,保护内脏器官。 皮肤的内含组织则包括毛发、爪甲、皮脂腺、汗腺皮肤的平滑肌、血管、淋巴管及神经等第一节皮肤及皮下组织化脓性感染病人的护理一、疖疖是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扩散至皮下组织。 疖常发生于毛囊和皮脂腺丰富的头、面部、颈部、背部等。 其发病与皮肤不洁、擦伤、局部摩擦、环境温度较高或人体抗感染能力低下相关。 1 / 9

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一)临床表现 1. 初起时,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痛的小结节,以后逐渐增大呈圆锥形隆起,数日后结节中央因组织坏死而变软,出现黄白色脓栓,脓栓脱落后破溃流脓。 脓液流尽后局部炎症即可消退愈合。 2. 疖一般无全身症状。 3. 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疖受到挤压时,细菌可沿眼静脉和内眦静脉进入颅内的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出现眼部及其周围组织的红肿和疼痛,并有寒战、高热、头痛,甚至昏迷,死亡率很高。 (二)治疗原则 1. 炎症早期红肿阶段局部涂以 2%碘酒,或采用热敷或物理疗法(超短波或红外线),亦可外敷软膏等方法促使炎症消退。 2. 已形成脓肿,须及时切开引流。 (三)健康教育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表皮受伤。 严禁挤压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疖,以免引起颅内海绵状静脉窦炎。 二、痈痈是多个相邻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 多见于成年人,常发生在皮肤较厚的颈部和背部(对口疮\搭背)。 抵抗力低的人群,痈的发生与皮肤不洁、擦伤、人体抵抗力低下有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