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艺设施学

园艺设施学

园艺设施学
园艺设施学

1.风障畦:风障是指在冬春季节设置在栽培畦北侧的挡风屏障,带有风障的栽培畦成为风障畦。

2.浮动覆盖:将透明覆盖材料(无纺布、遮阳网)直接覆盖在作物表面上。

3.阳畦:又称冷床,是利用太阳能来保持畦温的栽培方式。由风障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将风障畦的畦埂增高,成为畦框,在畦框上覆盖塑料薄膜,并在薄膜上加盖不透明覆盖物。

4.温床:在阳畦的基础上增加加温设备的一类简易措施。

5.酿热温床:利用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分解酿热物释放出热能来提高温床温度的一种保护措施。

6.电热温床:采用电热线作为加温设备,将电能转变为热能,从而使床土升温的一种保护设施。

7.功率密度:单位苗床或栽培床面积上需要铺设电热线的功率。

8.塑料大棚:通常把不用砖石结构围护,只以竹、木、水泥或钢材等杆材作骨架,在表面覆盖塑料薄膜的大型保护地栽培设施。

9.温室效应:在没有人工加温的条件下,保护地因获得并积累了太阳辐射能,而使保护地内的温度高于外界环境气温的作用。其大小可用室内外温差表示。

10.温室是设施园艺中性能最为完善的设施类型,可以进行冬季生产。

11.日光温室:以塑料薄膜为采光覆盖材料,以太阳辐射能为热源,靠最大限度采光、加厚的墙体和后坡,以及防寒沟、纸被、草苫等一系列保温御寒设备以达到最大限度保温的我国所特有的园艺设施类型。由维护墙体、后屋面和前屋面三部分组成的单跨不加温温室。

12.前屋面角:是指温室前部塑料薄膜采光面与地平面的夹角。

13.后屋面角:温室后屋面与后墙水平线的夹角

14.温室跨度:指从温室北墙内侧到南底角间的距离。日光温室的跨度以6~8米为宜。现在可达到10—12m。

15.现代温室:指设施园艺中的高级类型。设施内的环境能够实现自动控制,基本上不受自然气候条件下灾害性天气和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能周年全天候进行设施园艺作物生产的大型连栋温室。

16.无纺布:以聚酯为原料经熔断纺丝,堆集布网,热压粘合,最后干燥定型成棉布状的材料。

17.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速率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大,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速率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18.光补偿点:植物在一定的光照下,光合作用吸收CO2和呼吸作用数量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光照强度。植物在光补偿点时,有机物的形成和消耗相等,不能累积干物质。

19.光周期现象:一天之内光照时数对作物开花结实生长发育影响的现象。

20.设施园艺:又称设施栽培,是指在露地不适于园艺作物生长的季节(寒冷或炎热)或地区,利用特定的设施(连栋温室、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小拱棚和养殖棚),人为创造适于作物生长的环境,用于生产优质、高产、稳产的蔬菜、花卉、水果等园艺产品的一种环境可控制农业。

21.园艺设施:是指人工建造的、用于栽培园艺植物的各种建筑物,又叫保护地设施。

22.贯流放热:透过覆盖材料和结构材料放出的热量,叫园艺设施表面的贯流放

23.地中传热:通过土地传导的热量称为土壤传导传热,包括纵向和横向传导失热两部分。

24.逆温:有风的晴朗夜间,温室或大棚的表面辐射散热很强,棚室内气温反而比外界气温低,此现象即逆温现象。

25.潜热消耗:水汽蒸发而吸收的热量为潜热,经通风换气排出水汽而散失的水的汽化热,叫潜热消耗。

26.植物工厂:是通过设施内高精度环境控制,实现农作物周年连续生产的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对植物生育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营养液等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和优化,使设施的植物生育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制约的省力型生产方式。

27.方位角:一个温室的方向定位,一般为坐北朝南,东西延长,东西偏移10?以内。

28.连作障碍:同一作物或近缘作物连作以后,即使在正常管理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生育状况变差的现象。

29.工厂化穴盘育苗:是在完全或基本上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和标准化技术进行秧苗的规模化生产。

30.连作障碍:同一作物或近缘作物连作以后,即使在正常管理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生育状况变差的现象。

31.耐侯性:指塑料薄膜防老化性能;

32.穴盘育苗:将种子直接播入装有营养基质的育苗穴盘内,在穴盘内培育成半成苗或成龄苗。

33.太阳高度角:指某地太阳光线与通过该地与地心相连的地表切线的夹角。

34.功率密度:单位苗床或栽培床面积上需要铺设电热线的功率。

35.前后坡比:前后坡比:指前坡和后坡垂直投影宽度的比例。一般为4.5:1为宜。后坡保温,前坡采光。

36.高跨比:高跨比:高度与跨度的比例。二者比例决定屋面角的大小,一般为1:2.2为宜。

37.保温比:贮热面积与散热面积的比例。日光温室为土地面积与前屋面面积的比值,1为宜。

38.遮阳比:建筑物对日光温室遮阳的影响。应确定适当的无阴影距离,距离大小与当地太阳高度有关。

填空题

1.园艺设施的四个层次:简易覆盖,普通保护设施,现代大型温室,植物工厂。

2.简易园艺设施:地面简易覆盖,近地面保护设施。

3.地面简易覆盖,桔杆、草粪覆盖,砂石覆盖,瓦盆和泥盆覆盖,浮动覆盖。

4.近地面保护设施:风障畦,阳畦,温床,简易棚、朝阳沟。

5.浮动覆盖:露地浮动覆盖,小拱棚浮动覆盖,温室和大棚浮动覆盖。

6.阳畦:槽子畦,抢阳畦,玻璃改良阳畦,薄膜改良阳畦。

7.温床分类:按照加温设施:酿热温床,电热温床,火炕温床,太阳能温床。按照床框的位置:地下式温床,地上式温床,半地下式温床。

8.电热温床的结构:主要有电热加温线,控温仪,配电盘组成。

9.地膜覆盖的方式:平畦,高垄,高畦,沟畦。

33.CO2气体的调控:增施有机肥、合理放风、人工施用CO2气肥(化学法、燃烧法、生物法、直接法)。

34.设施土壤环境特点:盐渍化:盐随水走,大量施肥;土壤酸化:大量施肥;连作障碍:栽培种类单一;养分失衡:土壤生物环境特点:病虫害安全越冬。35.计算机在环境控制中的应用:实时监测生物和环境特征(数据采集);模拟生物发育过程;对环境要素和辅助设施的自动控制;提供环境控制方案;以节能为目标,以高产或提早上市为目标;人机界面的友好性与操作系统的可扩充性。

36.连作障碍表现形式:土传病虫害加重、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土壤次生盐渍化、自毒抑制。

37.设施栽培蔬菜连作障碍综合防治:源头控制:轮作、配方施肥;过程控制:施用有机肥、土壤消毒、清理病株、嫁接。

38.番茄主要病害种类: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生理性病害。

简答题

1.地膜覆盖对环境条件的影响

1)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提高地温、提高土壤保水能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地表盐分蓄积、提高土壤肥力

2)对近地面小气候的影响:增加光照、降低空气相对湿度

3)对园艺作物生育的影响:促进种子发芽出土及加速营养生长、促进作物早熟、促进植物发育及提高产量、提高产品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

4)其他效应:防除杂草;节省劳力;节水抗旱。

2.日光温室的性能

具有良好的采光屋面,能最大限度的透过阳光;保温和蓄热能力强、密闭性好,最大限度的减少散热,温室效应显著;温室的各类参数及规模适当;温室的结构抗风压、雪载能力强;

整体结构有利于作物生育和人工作业;可以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降低成本。3.设施内预防有害气体的产生

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后深施;化肥要随水冲施或埋施;避免使用挥发性强的氮素化肥;选用无毒的蔬菜专用塑料薄膜和塑料制品;设施内不堆放陈旧塑料制品及农药、化肥等;冬季加温时严禁漏烟;一旦发生气害,加大通风,不要滥施农药化肥。

4.电热温床布线方法:

1)线间距一般中间稍稀,两边稍密,以使温度均匀。2)布线道数取偶数,线的两头留在苗床的同一端,作为接头,接上电源和控温仪。 3)电加温线使用时,绝不能剪短或截断使用,也严禁成圈状在空气中通电使用。4)铺线时加温线发热段不能交叠、打结,以免接触处绝缘层过热熔化。5)旧加温线使用前应作绝缘检查

5.总功率:苗床或栽培床需要电热加温的总功率。总功率=功率密度*苗床面积电热线条数的确定:总功率/每根电热线的额定功率。

布线行数=(电热线长度-床宽)/床长线间距离=床宽/(行数-1)

线间距离决定了实际苗床的功率,决定床温

01《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61801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教育学 学时数:54学时学分数:3 执笔者:编写日期:2004年8月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普通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常识、常理去理解课程内容,切忌空洞的说教和照本宣科。课程讲授的内容以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介绍为主。在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通过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心理学发展的一般趋势,培养学生以辨证、唯物的观点,科学地描述、解释、预测和调节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该课程内容多,在教学中应突出重点,不太重要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整理思路,要求学生做笔记,以方便课下的学习和复习。

课程考试以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主。考试题目既要有一定广度和覆盖面,也要有一定的深度。 二、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4学时) (一)教学要求 A、了解:心理学的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及研究任务和领域。 B、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基本发展史。 C、掌握:研究心理学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等以及心 理学发展的主要流派及观点。 (二)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个体心理 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 1、认知:这是最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 语言等。 2、情绪和动机 3、能力和人格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领域 一、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地描述、解释心理现象,对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和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 2、实践意义:运用心理学揭示的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从而 为人类不同领域的实践服务。 二、研究领域 通过介绍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了解其研究领域。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种子学实验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种子学实验 撰写人:张林 学院:农学院

2010年2月25日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种子学实验 Seed Breeding and Process Preservation Experiment(1) 一、实验课程课号: 课程编号:z 适用专业:农学、农产、农艺教育等 实验总学时数(周学时):16 总学分:0.5 开出实验个数:(验证实验个;综合实验 4 个;设计实验 1 个;创新性实验个) 应开实验学期:第7学期 二、实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针对农学、农产、农艺教育等专业的学生,结合种子学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集中种子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等项目的检测,其中包括5个实验,分别为种子形态构造的观察与种子形态法测定种子纯度、种子净度分析、种子生活力、发芽率和活力的测定、种子水分测定的标准方法和电子法的比较及玉米种子盐溶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毕业后工作上的需求,能够独立完成与种子质量密切相关项目测定相关的工作任务。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主要农作物的种子质量监控方面重要指标的测定及相关知识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今后从事农业科学研究、技术推广、教育、生产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实用专业人才。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求对实验课所需要的仪器设备等给予充分的保证。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1)颜启传主编,《种子学》,2001年,中国农业出版社。 (2)王振华主编,农作物种子学实验指导,东北农业大学校内教材 2.主要参考书: (1)郭尧君编著,蛋白质电泳实验技术 (2)山东农业大学种子研究室主编,作物种子实验技术,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3)颜启传编著,种子检验的原理和技术,农业出版社 五、考核办法 1、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15分 2、出勤情况20分 共分5个实验,缺勤一次扣4分。 3、学生的实验报告70分 实验报告成绩由各实验成绩平均计算得来,实验报告成绩占实验考核成绩的70%。每个实验报告的成绩给分标准如下: (1)实验结果正确、可靠,严格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书写,字迹工整。100分 (2)实验结果较正确、可信度较高,能够较好的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书写,字迹工整。85~99分 (3)实验结果较正确,能够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书写,但字迹潦草。75~84分 (4)实验结果较差,但书写工整,能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书写。60~74分(5)实验结果较差,不能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书写。50~59分 (6)出现抄袭他人实验结果现象,无论抄袭者或被抄袭者,均给予同等分

工程地质教学大纲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93191010 【英文译名】:Engineering Geology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学分数】:2 【总学时】:32 【实践学时】:0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其目的在使学生了解工程地质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及其运用于土木工程实践中,并能依据工程地质勘察成果进行一般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和采取相应的防治处理措施。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其目的在使学生了解工程地质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及其运用于土木工程实践中,并能依据工程地质勘察成果进行一般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和采取相应的防治处理措施。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土木工程概论》; 后继课程《土力学》、《基础工程》。 四、课程内容 (一)绪论(1学时) 1.了解工程地质学与地质学相互间的关系; 2.了解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与研究方法; 3. *掌握地基稳定的基本要求。 (二)地壳及其物质组成(3学时) 1.了解地球具有的圈层构造; 2.*掌握地质作用基本概念和分类; 3.理解元素、矿物、岩石是组成地壳的基本单位, 4.*掌握常见矿物的物理性质; 5.*重点掌握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特征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三)地质年代与第四纪地质概述(2学时) 1.了解地质年代概念包括相对年代与绝对年代划分的方法。 2.*掌握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与切割律的基本方法。 3.*掌握第四纪沉积物分类和基本物理力学特性。 (四)地质构造(5学时) 1.了解地质构造的野外识别方法和工程地质评价; 2.*掌握地层界触关系和岩层产状; 3.*掌握褶皱、节理、断层等几种常见地质构造的概念、要素、类型及特性。 (五)地下水(3学时) 1.了解地下水基本概念、分布和分类; 2.*掌握岩石(层)的水理性质,重力水的类型及其特征、循环与运动; 3.*掌握地下水引发的工程和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六)地表地质作用(5学时) 1.了解几种常见的地表地质作用; 2.*掌握其作用特点、形成规律和对工程的不良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七)岩土工程地质分级和分类(2学时) 1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选用张厚粲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学》一书。开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其在教学工作中应用心理学和研究心理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涉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本课程主要使学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系统掌握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了解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为考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有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Ⅱ.选修课程要求:无 III.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心理学原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和辅导中,辅导教师可结合具体的生活和工作实例进行教学。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采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的形式。 Ⅳ.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心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各学术流派,了解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分支,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与作用。 二、本章重点: 1.心理学的概念及性质2.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三、考核要求 (一)心理学的概念识记:心理学的概念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 (二)心理学的分支领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意识的概念与不同状态,了解睡眠的阶段与失眠的种类,了解梦的心理学原理与研究,了解催眠的特征与理论。 二、本章重点:1.意识的概念2.意识的不同状态(层次) 三、考核要求 (一)意识的性质识记:意识、无意识 (二)催眠现象领会:催眠的原理,催眠与睡眠的区别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要求理解感觉和知觉的基本概念,感觉和知觉的关系。了解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的基本构造,以及视觉听觉产生的机制。理解社会知觉与一般知觉的异同,了解社会知觉的特殊性和基本规律。 二、本章重点: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三、考核要求 (一)感觉概述识记:感觉的基本概念、感觉阈限 (二)视觉系统了解:视觉适应,颜色的特性领会:视觉产生的机制,色觉理论 (三)听觉系统领会:听觉产生的机制,基本的听觉现象 (四)知觉——感觉的整合识记: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特性领会:知觉的机制 简单应用:感觉的整合——知觉的形成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60 英文名称: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农学专业、植科专业、种子专业必修课 3.课程目的 (1)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病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主要栽培作物的主要侵染性病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病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1.5.学时为32 5. 建议先修课程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以微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作物栽培学、土壤学、农业气象学、化学、物理学、园艺学等学科为基础,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具备相关的植物学、微生物学、气象学、遗传学、作物栽培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生理和生物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植物病理学》(第二版).华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参考书目: (1)《普通植物病理学》.许志刚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2)《植物病理学原理》.宗兆锋,康振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3)《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陈利锋,徐敬友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4)《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张满良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 (5)《中国农作物主要病虫害》(上、下册).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编辑委员会主编.农业出版社.1979年 (6)《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David W. Par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7)《Cereal Diseases,Their Pathology and Control》 Second Edition, D. Gareth Jones and Brian C. Clifford , John Wiley & Sons, Chichester. New York. Brisbane. Toronto.1983 (8)《Rice Diseases》 Seond Edition, S. H. Ou, Commonwealth Agricultural Bureaux.1985 (9)《Vegetable Diseases and their Control》Arden F. Sherf and Alan A. Mscnab Wiley-Interscience York.1986.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实验课并重 (2)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园艺设施学知识点经典总结

设施园艺学:在温室和大棚等保护设施里,利用室内外配备的各种设备调节环境条件和栽培土壤条件下进行的园艺生产。 园艺设施学:进行设施园艺生产的各种设施设备的总称。 和园艺设施学相关的2种期刊:农业工程学报,温室园艺。 温室前屋面角度:指温室前屋面底部与地平面的夹角。这个角度对透光率影响很大。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前屋面与地面夹角会增加温室的透光率。α=当地地理纬度-4o。温室后屋面角度:是指温室后屋面与后墙顶部水平线的夹角。以大于当地冬至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5°~8°为宜。β=当地冬至日太阳高度角+7o~8 五度:长度,跨度,高度,厚度,角度。四比:保温比,高跨比,前后坡比,遮阳比(保温比:温室建筑面积与围护结构表面积之比。高跨比:温室的脊高与温室的跨度之比1:2—1:2.5)三材:建筑材料,透明覆盖材料,保温材料。 温室主要荷载:恒荷载、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恒荷载:温室永久性结构的自重(骨架、墙体、覆盖材料、固定设备等)。活荷载:温室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临时性荷载。 温室方位角:是指其长方向的法线与正南方向的夹角。一般采用南偏东(早晨晴天多、少雾)或南偏西(早晨阴天多、多雾)5 ~8°,可以延长下午的光照时间。罗盘仪定方位。 3/4屋面温室:又称不等式屋面温室,这种温室一般多是东西延伸,南北两侧屋面的坡度相同,但是斜面长度不同,根据实际情况,北侧较南侧短,约等于南坡的1/2,故称为3/4 屋面温室。 桁架:以特定的方式构成三角形或若干三角形的组合的一组构件(如梁、杆、条),用以构成一个刚性构架(如用于在大面积支承荷载)使其受到外力时如果没有一个或更多的构件变形,整个结构不会变形。 贯流放热:把透过覆盖材料或围护结构的热量叫贯流放热,是最主要的损热途径(75-80%)。采暖负荷:为保持室内作物的生育,用采暖设备补充相当于所放出的热量叫采暖负荷。最大采暖负荷:在栽培期间最冷季节保持作物正常生育所需补充的热量。期间采暖负荷:在栽培期间将每天的采暖负荷积算起来叫做期间采暖负荷。 微灌:利用微灌设备组装成微灌系统,将有压水输送分配到田间,通过灌水器以微小的流量湿润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局部灌水技术。涌泉灌:微灌形式的一种,属小管出流灌溉方式。采用流量调节器控制塑料三通小管替代微灌多滴头出水孔,形成一套以Φ4小管出流为主体的微灌系统。 钢结构的构件联结方式:①焊接②铆接③卡具连接;铆接: 利用铆钉将两个以上的零构件(一般是金属板或型钢)连接为一个整体的连接方法称为铆接;种类:强固铆接、密固铆接、紧固铆接;形式:搭接、对接、角接 不织布: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只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撑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 转光膜:通过在聚乙烯等母料中添加光转换物质和助剂,使太阳光中的能量相对较大的紫外线转换成能量较小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的可见光。光敏薄膜:通过添加银等化合物,使本来无色的薄膜在超过一定光强后变成黄色或橙色等有色薄膜,从而减轻高温强光对植物生长的危害。温敏薄膜:利用高分子感温化合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变浊原理以减少设施中的光照强度,降低设施中的温度。深液流栽培:是在设施栽培床中,盛放5~10厘米深的营养液,将作物根系置于其中,同时采用相应措施补充氧气的一种栽培方法。 通风:把室内污浊空气直接或经净化后排至室外,把新鲜空气经适当处理后(如净化、降温、加热等)补充进来,从而保持室内空气环境符合卫生标准和满足工艺的需要。通风率:在单位时间内每单位温室地面面积所交换的空气容积(单位:m3/m2.min)。自然通风:通过通风窗利用风压和热压产生的通风,称为自然通风。机械通风:依靠风机产生的压力强迫空气在设施内流动。基本通风量的计算(V1=2.5L·B)V1=2.5L·B ;V1—基本通风量,m3/min;2.5—每平方米地面面积的基本通风量,m3/m2min;L—温室长度,m;B—温室宽度,m; 自然通风开关窗的机械设备(卷膜开窗系统和齿条开窗系统)强制通风的设施(9FJ系列轴流式节能通风机) 温室的环境调控系统:采暖系统、通风系统、降温系统、遮阳系统、灌溉系统、施肥系统和控制系统。 现代温室的主要类型:文洛型,瑞奇型,卷膜型,屋顶全开型。 温室的分类方法:按外形分类屋面形状:平面,曲面. 按建筑用材分类1)土木结构温室2)砖木结构温室3)混合结构温室4)钢结构温室(包括薄壁镀锌钢管)5)轻质铝合金结构温室。按栋数分类单栋,连栋(双栋,多栋) 温室的建造特点:整体性:是一个由若干环境调节和控制系统组成的综合体,必须总体考虑,不能片面、局部设计。作物适应性:以作物生产为目的,提高透光、保温性能。地域性:不同地区,气候条件不同,温室的结构也不相同。功能性:生产性温室、试验性温室、陈列展览性温室、生态餐厅。 日光温室前后排间距如何确定以上午9︰00太阳高度角和前栋温室脊高为依据,计算前后栋温室的最佳距离。温室间距 =(脊高+0.5)/[tg(H9)*cos(A9)]-(后坡投影长+后墙宽),H9为冬至9︰00太阳高度角;A9为冬至9︰00太阳时角,是45。温室间距应是温室高度(脊高)的2.5倍。 墙体的不同设计方式:普通墙体,中空墙体(完全中空,填充聚苯板,填充麦秸),夯实墙体。 温室建筑的骨架材料:木材、竹材、钢材、钢筋混凝土、铝合金等。型钢:具有一定几何尺寸等级规格的轧制钢材称为型钢。常用:薄壁镀锌钢管:内外壁热镀锌;圆钢:俗称“钢筋”,拱架或钢桁架的腹杆。几字钢:拱杆。 按原料的种类,覆盖物分为:聚氯乙烯膜(PVC)、聚乙烯膜(PE)、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 A)、PO系膜、氟素膜(ETFE)、聚碳酸酯板(PC)、聚丙烯板(MMA),玻璃纤维强化聚丙烯板(FRA)、玻璃纤维强化聚酯板(FRP)常用膜:①国内多用聚乙烯膜(PE)②聚氯乙烯膜(PVC)③醋酸乙烯膜复合膜(EVA) 温室对覆盖材料的要求1透明覆盖材料1)透光性2)强度3)耐候性:防老化的性能4)防雾、防滴性5)保温性2不透明覆盖材料:草苫、草帘、纸被、保温被。保温性、防老化、防水、防雾滴。 Venlo型温室的主要特点①透光率高:由于其独特的承重结构设计减少了屋面骨架的断面尺寸,省去了屋面檩条及连接部件,减少了遮光,又由于使用了高透光率园艺专用玻璃,使透光率大幅度提高②密封性好:由于采用了专用铝合金及配套的橡胶条和注塑件,温室密封性大大提高,有利于节省能源③屋面排水效率高:由于每一跨内有2~6个排水沟(天沟数),与相同跨度的其它类型温室相比,每个天沟汇水面积减少了50~83%④使用灵活且构件通用性强 按照屋面的传力形式,温室屋盖结构“有檩体系”:荷载→采光材料→椽条→檩条→屋面结构,“无檩体系”:荷载→屋面梁或天沟 在蔬菜生产中温室设计出现的误区1)屋面角过小2)温室跨度过大 3)前窗部位过高4)温室墙体过薄5)草苫厚度不够,覆盖率小 设施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园艺设施的发展趋势问题:1)基础研究相对薄弱,标准化技术体系尚未完善。2)大型温室的智能化程度和环境调控能力差,单产低,年利用率不高。3)原创于我国、大面积应用的日光温室设施简陋,现代化程度低。趋势:1)开发新型温室结构,制定设施标准体系2)开发设施内环境控制技术与设备3)新品种引进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4)开发与应用设施生产机械作业技术5)开展设施生产产业化体系及经营管理模式的研究6)开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研究

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普通地质学是对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概括介绍,是面向地质学及地质类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于地质学专业课程学习之前开设的一门先导性课程,每学年授课64学时(含48学时讲课与18学时实验课程)。课程包括以下基本教学内容:宇宙中的地球、矿物、岩浆作用与岩浆岩、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变质作用和变质岩、地质年代、地震与地球内部构造、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风化作用、河流及其地质作用、冰川及其地质作用、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海洋地质作用、湖泊及沼泽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块体运动、地球环境与资源、地球系统科学概述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地质思维与地球系统科学观,为进一步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设计思路: 本课程面向低年级地质类专业开设,学生通过普通地质学的学习,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地质工作的一般方法。课程内容包括以下教学模块:地球基本知识、地表外动力地质作用、岩石圈内动力地质作用、地质环境与人类与实验教学等五大部分。 地球基本知识主要介绍最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包括宇宙中的地球、矿物、地质年代等内容。 地表动力地质作用介绍各种地表动力作用和产物,和主要包括外动力地质作用与 - 4 -

沉积岩、河流地质作用、海洋地质作用、湖泊地质作用、风化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冰川地质作用和地下水地质作用等。 岩石圈动力地质作用主要介绍各种内动力地质作用和产物,包括岩浆作用和岩浆岩、变质作用和变质岩、地震活动、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等。 地质环境与人类主要介绍与地质相关的环境和对人类的影响,主要包括地球资源、地质环境、人类活动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实验教学主要介绍和培养学生的地质基本实践技能,主要包括晶体模型、矿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罗盘使用和地形图、地质图填绘以及图切剖面等实验教学内容。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普通地质学课程是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地质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全院每年平均有60余名学生学习该课程。作为地质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是结晶矿物学、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等地质专业课程的前导课程。 二、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质学的兴趣,对祖国河山与大自然的热爱,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地质园地,培养学生地质学思维方法、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地质学的时空观念,使学生初步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初步学习与掌握地质工作的一般方法,学会地质基本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分析和研究地质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专业地质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完成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课后作业和地质实践技能训练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常规练习作业和实验报告。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 - 4 -

《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课程教学大纲.doc

《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三年制专科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心理咨魂与治疗服务课程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共24学时。考查课。1.5学分。 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木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有关心理康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现代心理服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使学生对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的理论、内容、基木方法、常见问题有一个基本认识, 为学生在相关领域的发展作出一定的引导。学习木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木要求: 1.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础理论 (1)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标准,理解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及其生涯性和心理健康科学的发展,掌握不适应问题的表现和症状;了解精神障碍与疾患,理解社会不适应的病理行为,了解儿童身心发展障碍。 (2)掌握人格理解的基木原则,掌握人格诊断的基木理论,理解临床面接中的人格理解方法的基木运用。 2.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具体理论和技术 (1)掌握心理援助、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心理援助中人际关系建立的意义和基木方法;理解临床面接技术的要点。 (2)掌握来谈者中心疗法和行为疗法的原理和要点,理解精神分析疗法的要点和案例, 理解现代心理咨询与辅导技术的形式。 (3)掌握游戏疗法、箱庭疗法、感觉统合疗法的心理学基础和主要技术,理解音乐疗法的主要技术,了解各种疗法的案例。 3.社会层面的心理健康 (1)掌握家庭生活心理咨询和社区心理服务的基木内容和方法,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学校心理咨询、职业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教材名称:《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参考资料:《临床心理学》,徐光兴,上海教育出版社(第一版)。 三、课程内容

园艺设施园艺设施学

第一章绪论 一、阐明园艺设施在园艺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作用。 1、克服了栽培季节和环境条件限制,实现了园艺作物全天候、周年生产目标。 2、在不适宜园艺作物生育的季节或环境条件下,生产出多样化、高品质产品,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蔬菜市场80年代“吃啥没啥”;90年代初期“有啥吃啥”;现在“吃啥有啥”。) 3、提高了水、土、光、热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及单位土地的生产能力,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发展设施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设施园艺是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色列的番茄栽培,每生产1kg鲜重产品,露地用水量60L,温室30L。) 4、高产优质园艺产品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增加了产值和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设施农业成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和部分地区的支柱产业。设施园艺平均亩产值比露地蔬菜高3-5倍。据2008年资料,我国设施蔬菜生产面积占蔬菜总生产面积22%,产量占%,产值占%。) 5、设施园艺产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设施园艺:化肥、种苗、农药、加工、运销--- 作为观光休闲和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 二、中国与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园艺设施特点比较。 三、我国园艺设施生产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 现状及特点: (一)设施面积继续扩大,但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设施类型和结构不断优化,逐渐向大型化发展。(二)类型结构设计与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发展体现中国特色,单栋、多样、经济、节能。 (三)设施园艺领域的科学研究方兴未艾,水平不断提升,产业体系、技术规程和行业标准逐步形成,对产业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 (四)以家庭经营为主体,种植作物种类和茬口多,栽培管理技术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 存在问题: (一)结构材料不标准,建造参数不规范,结构简易,操作不便,性能较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生产安全隐患大 (二)设施装备水平低下,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环境调控能力较弱,人工管理粗放,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三)经营分散,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程度差,管理凭经验,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低,产量和效益相差悬殊,连作障碍等因素严重制约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园艺设施的类型、结构、性能及应用 第一节简易覆盖风障、阳畦、温床 一、风障的作用原理及其性能特点? 作用原理:风障是设置在栽培畦北面的防风屏障物,用于阻挡季候风,提高栽培畦温度。

环境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60379 课程名称:《环境水文地质学》 英文名称:Hydrolog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27学时 学分:1.5学分 适用对象:环境工程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先修课程:《工程力学》、《高等数学》 二、课程简介 《环境水文地质学》是一门应用广泛、实用性强的学科,是研究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形成、运动变化规律以及地理分布的科学。通常所说的水文学是指陆地水文学,而陆地水文学又包括水文学及水文调查、河流动力学、水文学原理、水文地理学、水文预报、水文分析与计算、工程水文学、城市水文学,而课程主要是工程水文学的容。本课程的总学时为30学时,课堂教学都是按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特点而设定的,而与环境工程专业关系不为紧密的则建议自学。 《环境水文地质学》是研究水文现象的变化规律及其在环境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上应用的学科,本课程主要讲授与城市供水系统的取水和雨、污水收集排放相关的水文学知识。结合专业需要,使学生了解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掌握水文学的基本原理,学会水文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熟悉水文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应用,以完成专业培养计划要求的有关基本业务训练,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以后从事专业工作解决水文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的性质 《环境水文地质学》课程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它与《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构成一个课程系列。其重点是介绍水文学的基本知识、水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方法、水文资料的应用、水文分析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课程的任务 1.为学习排水管网、水工程施工、水源工程、环境保护等后续知识打好基础,为本专业学生拓宽知识面、扩大就业围做好知识储备。 2.使学生应掌握水循环、水运动的基本规律及数理统计的基本方法,具备资料收集、整理及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

咨询心理学教学大纲(0530) _43406

湖南中医药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咨询心理学》 供4年制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使用 执笔人:谢静涛 审定人: 学院负责人: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二○一四年三月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咨询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程主要介绍各流派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面的理论观点、心理障碍产生的病理观以及治疗观。使学生初步掌握常用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理论和主要治疗方法,熟悉心理治疗的分类、基本程序、适应症和技术等,为未来的心理治疗实践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咨询心理学的先修课程为西方心理学史、心理咨询基本技能训练、人格心理学。后续课程为心理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广泛地了解和掌握不同心理学理论对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的理解运用,在咨询实践中能灵活运用,消除或缓解求助者的心理障碍,消除心身症状,缓解和解决心理问题。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 了解各种疗法产生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 2 理解和掌握各种疗法的理论观点及其治疗特点。 3 熟悉各疗法的适用范围。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人本主义疗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本疗法的来源及发展历程 马斯洛简介 罗杰斯简介 罗洛·梅简介 第二节人本疗法的基本观点 人性观 存在观

自我实现理论 第三节来访者中心疗法 人本治疗的病理观 人本治疗的治疗观 第四节案例分析 【目的要求】 了解人本疗法产生的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熟悉人本疗法的病理观和治疗观。 【教学方法】 多媒体系统教学。课堂讲授为主。 【参考学时】 4学时 第二章行为疗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 行为疗法的概述 行为治疗的理论假设 行为治疗的过程 第二节放松疗法 音乐放松 意念放松 呼吸放松 肌肉放松 第三节系统脱敏 等级量表的建立 脱敏的实施 系统脱敏疗法的注意事项

(完整版)种子学教学大纲

种子学》课程教学大纲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种子学学时:32 实验学时:6 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种子学是研究作物种子的特征特性、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规律, 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农学、农师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系统了解种子的形态构造、化学成分的特点及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种子发育、成熟的过程和特点,种子休眠、活力、寿命、萌发及种子处理的概念、机理及其变化规律、调控措施,并运用这些理论来阐明种子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的技术原理,熟练掌握种子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的操作技术,能在生产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程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原理,掌握基本内容,熟悉操作规程,能独立解决种子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内容 种子的涵义,种子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种子学的内容和任务,种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种子学在实施种子工程中的作用。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种子的涵义,了解种子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种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种子学在实施种子工程中的作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植物学种子和农业种子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 难点:植物学种子和农业种子区别 第二章种子的形成与植物学分类 1、教学内容 双受精作用及种子的形成和发育;种子的一般形态和构造;种子的植物学分类;主要农作物种 子的形态和解剖构造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双受精作用及种子的形成和发育过程,熟悉种子的一般形态和构造,了解种子的植物学分类,并从专业的角度对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形态和解剖构造有个充分的认识。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种皮上的构造及其与胚珠类型的关系;种子的发育和形成过程;种子的形态结构;主要农作物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特点;运用种子形态构造特点进行种子鉴别的方法 难点:胚囊的发育和结构;双受精过程及意义;运用种子形态构造特点进行种子鉴别的方法 第三章种子的化学成分 1、教学内容 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种子水分;种子的营养成分;生理活性物质;其他化学成份; 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因素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理解环境条件对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

工程地质学教学大纲

《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译名】:Engineering?Geology 【适用专业】:地质工程 【学分数】: 【总学时】:40 【实践学时】:8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地质工程专业本科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课程系统地讲授岩土工程地质性质及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系统概括了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适量安排一定时间的参观及试验。通过本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与方法,了解国内外工程地质学领域的研究动态,能从系统的、动态的角度认识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为今后研究与解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地质、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工程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岩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等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并能初步应用工程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工程地质问题,能运用力学原理进行工程地质问题的定量评价等。为学习后继课程以及从事工程地质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工程地质问题分析中的地质思维逻辑,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学习前必须学习《动力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地层学》、《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工程力学》等课程。 四、课程内容 绪论 一、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二、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分科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三、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 四、本课程的内容与学习方法 重点了解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了解工程地质学分科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 重点: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的概念;工程地质学的意义 第一章土的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 第一节土的粒度成分 粒径、粒组概念;粒组划分;粒度成分测定与表示;土按粒度成分分类; 第二节土的矿物成分 土中矿物成分类型;矿物成分与粒度成分的关系;粘土矿物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第一节土中的水与气体

咨询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咨询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咨询心理学》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3231008 (二)课程英文名称:Counseling Psychology (三)开课对象:心理咨询专业学生 (四)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心理学学科体系的应用性分支学科,即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操作性。本课程属专业教育课。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培养专业学生的心理咨询技能,形成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能力。本课程必须以心理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如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作为基础,同时与变态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课程有着交叉联系。 (五)教学目的: 了解心理咨询员的基本职责,养成心理咨询员的职业素养,学会心理咨询的基本技能。 (六)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心理咨询的一般概述、心理咨询的历史简介、心理咨询员的职业素养、心理咨询的过程、心理咨询关系的建立、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技能等章节。通过教学和课堂互动训练,使学生掌握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基本技能。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学时数: 54学时 分数: 3 学分 学时数具体分配:

(八)教学方式 主要的教学方式是讲解与讨论相结合,谈话与练习相结合。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试类型:开卷或闭卷考试。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配合老师完成课堂互动练习,课堂口头练习成绩与书面作业成绩一起记入平时成绩。总评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咨询心理学绪论 教学要点:了解心理咨询的含义与性质,认识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认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联,了解心理咨询的基本内容及类型,掌握心理咨询的一般原则。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心理咨询的含义与性质 一、心理咨询的含义 二、心理咨询的性质与作用 三、心理咨询与心理与心理治疗的联系与区别 四、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工作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节:心理咨询的内容与类型 一、心理咨询的内容 二、心理咨询的类型 第三节:心理咨询的原则 考核要求: 1.1心理咨询的综合定义(识记) 1.2心理咨询的性质(领会) 1.3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联系区别(识记) 1.4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工作的联系与区别(领会) 2.1心理咨询的内容(识记) 2.2心理咨询的类型(识记) 3.心理咨询的原则(领会) 第二章:心理咨询的过程和作用机制

《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40 学分:2 理论学时:40 实验学时:0 面向专业:种子专业(本科、专科) 课程代码:A4201004 先开课程:植物育种学、栽培学、种子学课程性质:(必修课) 执笔人:张洪生审定人: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是我国在开始实行种子产业化之后而开设的一门新的课程。它以植物育种学、栽培学和种子学为基础,是研究农作物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术的科学,以研究大田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管理为主,也包括蔬菜等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探索我国现代种子产业建设和发展的规律,培养新时期从事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所需的专门人才。《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是植物生产类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之一,兼具农业技术科学和行业管理科学的性质,具有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它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我国在新形势下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重要意义,了解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基本原理;掌握在保持农作物良种优良种性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各种作物各类种子加速繁殖、提高产量的技术措施,并能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实际条件具体应用;同时要了解我国种子法规,系统掌握种子行业经营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力求全面了解、跟踪国内外种子生产领域的最新理论和先进的技术经验;此外,还应增强振兴民族种业的责任心、使命感和依法治种的观念,使学生毕业后成为有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劳动者,把我国种子事业推向更高水平,加速我国种子产业现代化的早日实现。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内容偏重于实用技术理论与技巧的讲解。课堂采用双向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讨论。课堂教学中列举大量现实种子生产及经营管理的范例,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绪论(2学时)

《园艺设施学》复习题

《园艺设施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阳畦一般由、、、不透明覆盖物等部分组成。 2、透明地膜、绿色地膜、双色地膜、双面地膜中,具有抑制杂草生长作用的 有、、。 3、塑料大棚的骨架由、、、等部件组成组成, 俗称“三杆一柱”。 4、保护地土壤盐分积累的原因、、。 5、影响设施透光率的主要因素、、。 6、在我国北方日光温室的墙体厚度至少应在cm以上,屋面平均角度大体应在 度以上。 7、温室、大棚的结构设计步骤之一是绘制设计文件,设计文件通常包括图纸、 、等。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我国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从下面哪个国家引进的。() A. 日本 B. 韩国 C. 荷兰 D. 美国 2、风障夹设与地面的角度,冬春季以保持多大角度为佳。() A. 90° B. 60-65° C. 70-75° D. 80° 3、国际标准规定,连栋温室的屋面倾角为()。 A. 30° B. 40° C. 26.5° D. 36.5° 4、下面哪种地膜既具有抑制杂草生长又有避蚜防病作用。() A. 黑色 B. 白色 C.银灰色 D. 绿色 5、下面哪种气体是设施内的有益气体。() A. NH3 B. CO2 C. CO D. NO2 6、下面哪种作用不是在温室管理过程中通风的作用。() A. 降温 B.除湿 C. 换气 D.增温 7、从保温角度考虑,下面哪种覆盖材料的保温性能最好。() A. 聚乙烯薄膜(PE) B. 聚氯乙烯薄膜(PVC) C. EV A薄膜 D. 玻璃 8、拱圆大棚的方位一般以下面哪个为主。()

A. 南北延长 B. 东西延长 C. 南偏东5-10° D. 南偏西5-10° 9、下面哪种光源的光照强度大,且光谱能量分布与太阳辐射最接近。() A. 白炽灯 B. 荧光灯 C. 微波灯 D. 金属卤化物灯 10、20世纪60年代,下面哪个地方创建了我国第一栋塑料大棚,70年代塑料大棚的发展遍及全国。() A.瓦房店 B.吉林长春 C.山东寿光 D. 辽宁海城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温室效应 2、前屋面角 3、缝隙放热 4、连作障碍 5、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我国园艺设施的特点有哪些? 2、试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有哪些要求? 3、试述园艺设施内的光照特点? 4、试述增加设施内CO2的方法有哪些? 5、与露地相比,试述园艺设施内空气湿度有什么特点? 6、试述大棚、温室建造时,场地选择应考虑哪些方面因素? 五、论述题(第1题20分,第2题10分,共30分) 1、试述设施内的温度特点?如何做到科学合理地进行日光温室的保温设计? 2、试述设施土壤此生盐渍化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提纲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Geology 课程编号:03110110 课程类别:专业课,选修 总学时数:32 学分:2 开课单位:建筑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由于任何建筑工程都离不开地质环境,故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都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工程地质知识,而《工程地质》正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因此本课程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工程地质现象和问题,以及这些现象和问题对工程建筑设计、施工和营用过程中的影响,并能正确处理和合理利用自然地质条件,了解各种工程地质勘察的要求和方法,能够正确布置勘察任务、合理利用勘察成果解决设计和施工问题。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导言 1.教学内容 工程地质的概念、研究工程地质的目的和任务、工程地质学的内容及发展以及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2.重点、难点 工程地质与土木工程工程的关系。 3.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工程地质学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和任务; (2) 理解工程地质和土木工程工程的关系; (3) 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二章矿物与岩石 1.教学内容 (1) 主要造岩矿物及其性质;

(2) 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主要介绍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及其鉴别方法; (3) 特殊类土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2、重点、难点 (1)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 (2) 常见岩石的类型及工程性质。 (3) 矿物识别的方法及常见主要造岩矿物的特征。 3.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矿物的概念及其主要形态特征和物理性质指标; (2) 掌握主要造岩矿物及其鉴定特征; (3) 掌握岩石的基本概念及其成因、分类; (4) 掌握岩浆及岩浆岩的基本概念、岩浆岩的产状、结构、构造及其主要矿物成分和分类原则; (5) 掌握沉积物和沉积岩的基本概念,掌握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掌握沉积岩的结构、构造及其分类原则; (6) 掌握变质作用和变质岩的概念,了解影响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掌握变质岩的主要结构、构造特征及主要特征矿物和分类原则; 第三章地质构造 1.教学内容 (1) 地质年代及其划分方法; (2) 岩层的产状要素及其测定方法; (3) 褶皱构造(含水平、单斜构造)及其与工程的关系; (4) 断裂构造(节理、断层)及其与工程的关系; (5) 地层的接触关系; (6) 岩石与岩体的基本概念及其质量评价。 2.重点、难点 重点:地层间的接触关系,褶皱与断层类型及识别标志。 难点:地层产状与测量方法,地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关系。 3.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地壳运动的基本知识及其表现形式和构造运动的方向分类,掌握地质作用的概念; (2) 掌握岩层的基本概念,岩层产状与产状要素的测量方法,地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组合关系;掌握地质构造对岩石(层)工程性质的影响的分析方法; (3) 掌握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的关系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