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屏蔽门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屏蔽门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屏蔽门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屏蔽门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目录

目录 (2)

摘要 (3)

第一章屏蔽门系统概述 (5)

1.1 屏蔽门系统定义 (5)

1.2 屏蔽门系统的类型 (5)

1.2.1 全封闭式屏蔽门 (5)

1.2.2 半封闭式屏蔽门 (5)

1.3 屏蔽门系统的门体结构 (6)

1.3.1 门体结构组成 (6)

1.3.2 屏蔽门控制系统组成 (7)

第二章屏蔽门系统的特点 (8)

2.1 屏蔽门系统的优点 (8)

2.2 屏蔽门系统的运行模式 (9)

2.2.1 正常运行模式(系统级控制) (9)

2.2.2 非正常运行模式(站台级控制) (9)

2.2.3 紧急运行模式(手动操作) (10)

第三章屏蔽门系统在地铁中的应用前景 (10)

3.1 屏蔽门系统在地铁中的发展趋势 (10)

3.2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1)

3.3 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11)

3.4 结论 (11)

第四章屏蔽门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建议 (11)

总结 (12)

参考文献 (13)

中文摘要

现代社会强调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人们日常接触到的交通方式,提升其服务质量显得格外重要,同时也要求节约能源、乘车环境、乘客安全等多个方面的水平有所提升。屏蔽门系统应运而生。屏蔽门系统距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不遥远,其作为安全装置被建设在城市轨道交通的站台边缘,用于隔离候车区和列车。该系统可以在列车停靠后和驶离前自动打开和关闭,通过

这种方式防止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发生,进而向乘客提供安全的候车区域。本篇论文大致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屏蔽门系统概述,该部分就屏蔽门系统的定义、类别以及结构组成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二部分为屏蔽门系统的特点,该部分对屏蔽门系统的优点以及运行方式进行详细说明;第三部分为屏蔽门系统的未来发展前景,该部分阐明研究本课题的意义;第四部分为通过分析研究为屏蔽门的实际应用提出意见。

关键词:地下轨道建筑;城市轨道交通;屏蔽门系统;应用;安全

Chinese summary

Modern society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human beings in social life. Urban rail transit is a means of daily contact with people.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ts service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requires energy conservation, ride environment, and passenger safety. The level has been improved. The screen door system came into being. The screen door system is not far from people's daily life. It is built as a safety device on the edge of the urban rail transit platform and is used to isolate waiting areas and trains. The system can be automatically turned on and off after the train stops and before leaving, thereby preventing unnecessary safety incidents and providing passengers with safe waiting area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overview of the screen door system. The definition, category and structure of the screen door system are elaborated in detail. The second part 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reen door system, which describes the advantages and operation of the screen door system in detail; The third part is the prospect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creen door system, which clarifi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The fourth part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screen door through analysis and research. Keywords : Underground track buildings; Urban rail transit; Screen door system;

Application; safety

前言

地铁建设作为一个极其巨大并且繁琐的工程,对于城市的未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能够提升一个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徐州市于2015年开始准备建设地下铁路系统。地铁是一种绿色出行方式,能够减少出行带来的环境污染,进而使城市的环境情况有所改善;是一种相对准时并

且安全的出行方式,为市民提供方便的交通方式的同时,对于城市交通堵塞现象能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是一项浩大并且关键的基础设施建设,地铁的建设可促使多个相关产业明确良好的发展方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为了进一步加大城市交通轨道的安全性城市交通轨道开始应用屏蔽门这一安全装置,屏蔽门系统能够在列车停靠之后对车门的开作出控制,通过这种方式防止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发生,进而向乘客提供安全的候车区域。地铁的出现主要是为了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地铁之所以能吸引大量用户,是因为其与其他城市交通工具相比具有准时、便捷的特点。屏蔽门系统不但能优化候车环境、保护乘客安全,还能有效节约环控系统的能源消耗情况。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地铁站台均已安装或准备安装该系统,屏蔽门系统为维护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第1章屏蔽门系统概述

1.1 屏蔽门系统定义

该系统主要安装在轨道的站台边缘,主要用于对候车区和列车停靠区进行隔离。该系统可以在列车停靠后和驶离前自动打开和闭合,通过这种方式防止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发生,让乘客能够始终处于安全的候车区域中。

1.2 屏蔽门系统的类型

屏蔽门系统的类型可大致分为下述两种:

1.2.1 全封闭式屏蔽门

停靠区和候车区之间利用全封闭式屏蔽门实现完全分离,主要由端头的从上到下的玻璃隔墙和活动门组成的。这种屏蔽门系统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噪音,并且还能够让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得到一定的提高。

1.2.2半封闭式屏蔽门

半封闭式屏蔽门的设置位置与全封闭式类似,但它是仅由下半部分的玻璃隔离墙或不锈钢篱笆门组成。其与全封闭式相比的显著优势在于利于空气流通,同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主要应用于乘客和列车之间的隔离,同时该屏蔽门还能够对部分噪音进行隔绝。

1.3屏蔽门系统的门体结构

1.3.1 门体结构组成

其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支撑结构

基于其不同的支撑作用,该结构又可以被再次细分为顶部自动伸缩装置、支撑部件、立柱以及门梁4个部分。支撑结构所要承担的压力有:地铁在运行过程中,隧道通风系统所产生的风压、乘客上下车时所产生的压力、在行驶过程中进出隧道的活塞风水平压力、或自然灾害,如地震等压力。构成底部支撑部件的两部分构件,其下部构件需要进行表面绝缘处理,用于保证建筑物和屏蔽门之间的完全绝缘,以此让屏蔽门能够实现前后方向的自由调整。底部的两个小部分通过椭圆孔相连;实现纵向调整需要通过底部预埋槽钢。在顶部装有自动伸缩装置令其连接立柱可以使高度在30mm的范围内进行调整,为使其位置可以前后左右的范围内都进行调整,顶部方形垫板上留有弧形孔并且预埋件的纵向导槽。

(2) 门槛

门槛分为固定门门槛、活动门门槛两种。固定门门槛要求能够经受来自固定门的垂直方向的重量,活动门门槛要求能够经受乘客载荷。门槛通常运用不锈钢材料进行建造,为了提升门槛的防滑性以及耐磨性,门槛表面需具有防滑齿形槽,确保其和滑动门之间能够进行配合,同时底部还必须要留有直通孔,用于垃圾和灰尘的清除。

(3) 顶箱

由站台侧不锈钢固定板、后盖板以及不锈钢盖板等,多个部分组合而成。顶箱内包含屏蔽门的驱动系统、门控单元等多个关键性技术零件。顶箱要求能够经受多种水平载荷。顶箱前盖板上安装门锁,盖板周围有可压缩橡胶密封条。当盖板处于关闭锁紧状态时,可以成为一个完全密封箱体,从而高效减少噪音。

(4) 滑动门

滑动门(SD)由门玻璃、门框、手动解锁装置等多个部分构成。处于正常状态下,滑动门是用于乘客上下车。而当面对火灾等紧急状况或系统出现故障时,列车在停靠后,滑动门可以为乘客提供安全的诉讼通道。悬挂在滑动门上部的吊挂连接板和门机吊挂板之间进行连接。滑动门下部大约高于站台内侧1.8米处安装有能够进行手动接收的钥匙孔,并且滑动门下部还安装了滑道,安全门中间位置用橡胶进行密封。当滑动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手动解锁装置可以强制开启滑动门,滑动门能够接受的操控层级有占台级,系统级和手动级。其中最具优先性的为手动操作,站台及操控和系统及操控均无法实现应有的效果时,司机可以指挥乘客

在内侧通过开门把手开启滑动门,同时也可以通过站台人员手动解锁的方式开启滑动门。

(5) 固定门

由铝制门窗和玻璃构成,其主要作用是分离列车停靠区和候车区。固定门整体处于同一平面,因其插在立柱上留有的方形孔中,在站台方向不能看到铝制门框。为减轻多种原因带来的震动,铝制门框与承重柱间安有橡胶垫。

1.3.2 屏蔽门控制系统组成

由单元控制器、中央接口盘和门控单元等多个组件共同构成,

(1) 屏蔽门控制子系统

主要负责站台两侧屏蔽门的控制,其中包括了PMP、DCU、LCU以及与其他系统相连的多个接口。令其与上下行信号系统彼此配合,然后以此作为基础对各侧屏蔽门进行分区操作,该系统的电路连线为现场联线和硬线连接。

(2) 中央接口盘(CIP)

由220伏和50伏的变压器以及单元控制器和大量外围接口构成。

PEDC其操作方式可以分为热备操作和操作两种,主要用于软件存储和数据保存,配有手提电脑接口,在其内部的控制板上拥有导向继电器,主要负责门控信息和操控信息的发布。CIP作为控制系统的核心构件,监控系统的总体工作情况,从而对系统的内部信息进行获取和发布、收集、总结和研究;与系统内部PMP、LCU、DCU等多个不同单元之间以及系统外部SIG(信号系统)、EMCS(机电设备控制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互换。运用CANbus总线监控每个DCU的实际工作运营情况,PEDC负责实施来自信号系统或LCU的命令,操控DCU完成对应动作,并将屏蔽门实际所处的状态和LCU的操作、状态信息回复给信号系统;PEDC可将2种不同的准许信号分别发送给单、双数门,一旦其中某个信号出现问题,保证一半的屏蔽门依然可以完成自动操作。运用PEDC内设置的程序或下载调试接口、在线或离线调动参数和软件组态,同时对各DCU单元进行重新编程。当出现某种屏蔽门供电系统故障时,向PMP发送不同的信号作为警报。

(3) 控单元(DCU)

该系统属于滑动门电子装置,安装在滑动门顶箱中。其中包含有一个16位的微控制机,主要用于开关门按钮操控输入和软件存储以及数据保存,同时还带有多个接口。DCU可以运行PEDC和LCU发布的控制指令。DCU通过监视对手动解锁装置,收集并发布屏蔽门的状态信息以及故障信息;运用DCU内设有的编程/

调试接口在线或离线调用参数和软件组态,对其实施重新编程并设置参数;运用自动/旁路/测试三位开关的不同位置操控屏蔽门的实际状态;运用开关门状态指示灯表现滑动门的运动情况。

第二章屏蔽门系统的特点

2.1 屏蔽门系统的优点

(1) 有助于提升列车运行安全

目前轨道交通已变成市民外出时的普遍交通选择,地铁站的候车人员会逐渐增长。这时列车运行产生的强烈活塞效应可能给人们带来危险,人们可能受到因地铁进站带来的活塞风的吹吸。设置屏蔽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因屏蔽门能有效分离停靠区和候车区,仅在列车停稳并且确保列车门与活动门正好对应后才会打开。这一装置可以限制乘客伸头探望或奔跑追车的现象,同时还可以防止候车人员或物品落入轨道区域。与此同时,为了防止车门夹人或物品的现象出现,当屏蔽门上的传感器识别存在障碍物之后,会再次发出指令,打开屏蔽门。当无识别任何障碍物时,屏蔽门关闭。广州地铁2号线屏蔽门系统是我国首例屏蔽门系统的应用案例,该系统具有极其特殊的人性化特点和个性化特点,该系统研发技术位于世界领先地位,远超过香港、伦敦等地区现在运用的系统。从运营至今广州地铁2号线未发生一例乘客跌落轨道的安全事故。但是上海地铁已发生将近40余次类似事故,死亡人数不少于20人,这种惨剧的发生与未安装屏蔽门系统无法脱离干系。

(2) 利用气流导向.减少事故损失

由于地下区域有多种线路重叠交错且与地铁运行线路重叠穿插,想要保证地铁运行安全就要求重点关注隧道内部的防火情况。屏蔽门系统可以在火灾时,协助活塞风人为引导火向,配合救助,降低事故损失。

(3) 降低人工成本

在部分客流量较小的车站,屏蔽门的设置可以极大减少甚至无需工作人员维护秩序,这能降低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成本。日本东京地铁南北线设置屏蔽门的首要原因就是为减少人工成本为地铁运营带来的经济压力。

(4) 环保

地铁运行过程中难免产生噪音。全封闭式屏蔽门的安装相当于在停靠区和候车区之间建立了隔音屏障。这能使地铁的运行噪音降低20dB(A)-25dB(A),即便

是半封闭式屏蔽门也能降低约10dB(A)-15dB(A)。与此同时,屏蔽门的安装还能隔离列车运行过程中由于活塞风带来的尘土和垃圾,从而维护候车区的卫生情况。

2.2 屏蔽门系统的运行模式

2.2.1 正常运行模式(系统级控制)

即屏蔽门系统在正常运行过程中的模式。该模式适用于系统处于正常状态下,地铁进入站台有限误差停靠范围内时,系统在收到列车自动控制指令之后,对屏蔽门进行控制,或也可以经由司机确认之后,操控活动门的开关情况。

(1)开门操作

地铁进入站台后,信号系统对列车停靠地点进行确认,判定其属于误差准许范围内时,向主控机(PSC)发布开门指令,门机控制器(DCU)在收到命令后,进行解锁、开门等后续工作。

(2)关门操作

系统会发布关闭屏蔽门的指令,确保地铁驶离站台时屏蔽门已经将乘客和轨道之间进行隔离,发出指令之后,相对应的接口接收指令并执行指令。在确定所有屏蔽门均处于闭合状态后,PSC向信号系统发出信号以证明所有屏蔽门均处于闭合并紧锁的状态,方才准许列车驶离。

2.2.2 非正常运行模式(站台级控制)

当列车停靠位置不正确时,屏蔽门系统和信号系统之间的通讯就无法实现正常的运行,列车司机可以通过站台端头控制盒(PSL)对屏蔽门进行直接操作。控制器开关完成屏蔽门系统站台操作。

(1) 开门操作

首先开启PSL,然后按下开门按钮,发布开门指令,屏蔽门系统的duc接收到该指令之后执行相对应的操作。

(2) 关门操作

同样利用PSL进行关门指令的发布,屏蔽门系统DCU接到指令之后执行相对应的作业,在确定全部屏蔽门均处于闭合状态后,PSL向信号系统发布相应信号,准许列车驶离车站。

(3) 屏蔽门关闭后无法发车

如果信号系统在屏蔽门全部闭合的状态下仍然没有给出列车可以发车的信

号,列车司机需利用PSL钥匙开关对PSL屏蔽门系统的互锁进行解除,然后发出发车指令,列车驶离站台。

2.2.3 紧急运行模式(手动操作)

如果在上述两种控制状态下,都无法实现屏蔽门的有效操纵,那么站台内的工作人员可以利用钥匙强行开启安装在站台内侧的活动门,如果活动门的开启按钮在轨道内侧,则由司机通过广播指挥乘客解锁位于活动门上的锁把,以此开启屏蔽门。车站内操作人员在面临火灾等较为紧急的状况下需操纵PSA控制按钮或在已经获得准许的前提条件下,利用广播和电话等方式告知站台操作员完成活动门开关操作。

手动控制可以变更为电动控制,站台端头控制可以由司机或自动控制代替。第3章屏蔽门系统在地铁中的应用前景

3.1 屏蔽门系统在地铁中的发展趋势

现代社会强调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人们日常接触到的交通方式,提升其服务质量显得格外重要,同时也要求节约能源、乘车环境、乘客安全等多个方面的水平有所提升。屏蔽门系统是为满足地铁发展需求而产生的辅助系统。目前,屏蔽门系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运用,并且获得了乘客的一致好评。屏蔽门的安装减少地铁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活塞风带来的危害,营造了一个舒适、整洁、现代化的候车区域。另一方面,该系统还能有效提升地铁行业的服务水平,为地铁系统逐渐发展成无人驾驶打下坚实基础。未来建设新路线或修建原有路线时,屏蔽门系统的运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目前,全世界约有8个国家的20多条轨道线路已使用或计划采用屏蔽门系统。随着需求市场的扩大,研发屏蔽门系统的公司也逐渐增多,以Westinghouse为代表的四家外国公司目前已实施过地铁路线屏蔽工程,我国以广州奥的斯为代表的多家公司也开始考虑以此为发展方向。就目前现状分析可知,屏蔽门系统的技术以及实施经验均满足发展并普及该技术的要求。在这个背景下,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屏蔽门系统必然因其具有安全性、节能性的特点获得更大的市场。

3.2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依财务现金流量表计算可知,投资回收期为9.39 年。同时,不只建设工程需要现金投入,开始运营后的维护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现金流入则包括

节约的能源消耗以及人工费用。

3.3 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以广州地铁 1 号线安装屏蔽门系统为例,安装屏蔽门系统将对车站运营各项费用都产生影响。为旧线路补装该系统,预计投资回收期比较长,但是由于这一系统升级能带动地铁的整体服务水平,同时西朗站和坑口站两站在地面上,也安置安全门。这样的改造并未现实令环控运营成本下降的目的,但是大大提升了乘客的安全性,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3.4 结论

(1)在地铁站台安置屏蔽门系统对地铁系统的未来发展有益,此工程的开展具有急迫性和必要性。

(2)目前的技术水平可以满足开展此工程的需求。包括屏蔽门系统、信号系统以及多种其他技术均符合施工条件。

(3)此工程建成后将节约大量能源。该技术与闭式环控系统相比可以节约30%~50%的运营消耗。以广州地铁一号线为例进行估算,大约可以节省4000 万kW·h电力资源。

第4章屏蔽门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建议(1)屏蔽门系统的安装有助于构建安全、整洁的候车区,有效避免乘客坠入轨道,因此应广泛推广各站台安装该系统。

(2)对于一些处于地面上的站台或轨道交通车站,因其使用开放式环控系统,对候车环境以及温度要求较低,可以安装安全门。其与屏蔽门系统之间显著的区别时:安全门只能保护乘客,防止其坠入轨道,缺少屏蔽门节省能源的特点,但是其建设价格仅有屏蔽门的三分之一。以上海地铁五号线为例,其全程建立安全门系统,高度仅有1.2米。

(3)全封闭门可以让全年进行空调环控的地铁站的经济利益得到一定的保障。

(4)要充分的对屏蔽门建设的过程中,地域环境对其建设的影响作出考虑比如从节约资源的角度来说,南方就更加适用于全封闭式屏蔽门的建立,而北方则是用于半封闭式屏蔽门的建立。

(5)屏蔽门系统的修建需要在地铁线路修建或地铁站修建时同时考虑。如果后期进行补建一方面修建难度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也将耗费大量的人力财

力。以上海地铁一号线的重建为例,其改造过程面临极大的困难,且施工时间较长。

总之,屏蔽门虽然具有提升地铁站台的安全性、节约能源、减少噪音等多方面优点,但是其消耗的资金数额较大。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各个线路以及站点的特点,再决定该站台是否需要安装屏蔽门,以及哪种类型的屏蔽门更符合该站的实际需求,让轨道交通不但具有便捷性,还能提升它的安全性和环保情况。

总结

屏蔽门系统是为了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对于节能和安全的需求,而诞生的能协助提升地铁系统服务质量的设备系统。目前全世界多个国家已开始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使用这一技术,并因其能维护乘客的安全、打造良好的候车环境使各国乘客对其印象良好。如今,屏蔽门系统已被广泛的运用于多个国家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这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安全。

参考文献

[1]孙玉珍.地铁工程勘察设计质量安全管理与技术.地铁风险设计,2012:(5)

[2]周晓军周佳媚.城市地下铁道与轻轨交通.地下铁道建筑,2008:(3).

[3] 胡维撷.地铁站台屏蔽门系统述评[J].地下工程与隧道,1997:(4).

[4] 蒋玉砚.东京地铁南北线的站台屏蔽门系统[J].地铁与轻执,1994:(1).

[5] 孙增田.广州地铁屏蔽门系统的方案比选[J]. 地铁与轻轨,2020,(2):28-30.

[6] 胡志辉,叶霞飞,蔡蔚.城市轨道交通屏蔽门系统的适用性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0,

[7]任江.广州地铁一号线加装屏蔽门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2019.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1、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历史发展概况 2、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了解我国城市轨道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包括对装备制造业、就业、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等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 本报告针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展开调查。调查采取从网上搜寻大量资料并进行筛选总结的方法进行。 (三)项目执行 调查时间:自2013年11月12日至11月15日。 三、调查结果 (一)中国各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即已建成通车的城轨交通)1908年,我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揭开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随后,大连、天津、沈阳、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也在当时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行,运行速度不高,正点率低,。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各大城市开始相继拆除旧式有轨电车,到50年代末,只有大连、长春、鞍山等个别城市保留至今。 由于人口及汽车的猛增,有限的城市道路面积和无限增长的汽车数量产生了尖锐矛盾。城市轨道交通再次进入规划者的视野。 中国的地铁始建于1965年。 1965年北京地铁中国最早的地铁线路 1965年7月1日,北京的第一条地铁开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目前北京在建地铁有4、5、10、奥运支线、机场特铁,2008年长度达200公里。2007年12月24日是北京地铁1号线和13号线缩短高峰运行间隔的第一天,地铁全网客运量突破300万,达到3018347人次,全线开行列车2306列,其中加开临客82列。至此,北京地铁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日客流超过300万人次的地铁系统。 1984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天津规划地铁系统总长度227公里,预计到2010年将累计实现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130公里。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始于1990年初。截至2008年底,运营线路总长236公里,车站总计162座。覆盖13个行政区域,线网规模位列全国之首;2008年上海轨道交通共运送乘客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考试笔记

1.城市主要特征: ①在一定的土地面积上聚集着相当数量的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的非农业人口; ②地理位置往往处于交通便利的地方,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科技、交通中心; ③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空间体现与时间过程; ④节奏快、容量大、因素多的动态平衡体系; 2.城市发展 自由村落_中心村_镇_小城市_中等城市_大城市_特大城市_超级大都市 人口由分散的农村向城市集中的社会进步过程。 4.世界城市化三个明显特征 ①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超过总人口增长速度; ②城市化水平与该地区经济水平相关; 5.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 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 6.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特性 ①有较大的运输能力;②有较高的准时性;③有较高的速达性; ④有较高的舒适性;⑤有较高的安全性;⑥能充分利用地下、地上空间;

7.单向高峰每小时运输能力 市郊铁道6~8万、地铁4~6万、轻轨1~4万、 8.城市轨道交通体系构成 轨道路线、车辆、通信信号、供变电、车站、维护检修基地、指挥控制中心。 9.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于1863年1月10日,伦敦 莫斯科:最豪华、“地下宫殿”纽约:线路最长巴黎:最方便、层次最多。(6层) 法国里尔:最先进美国旧金山:速度之冠香港:唯一盈利新加坡:最安全、最清洁10.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 容量(运送能力):高、大、中、小容量。 导向方式:轮轨导向、导向轨导向。 线路架设方式:地下(水下)、高架、地面。 线路隔离程度:全、半、不隔离。 轨道材料:钢轮钢轨系统、橡胶轮混凝土轨道梁系统。 牵引方式:旋转式直流、交流电机牵引、直线电机牵引。 运营组织方式:传统城市轨道交通、区域快速轨道交通、城市铁路。 11.定义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0空,每空4分,共计40分) 1、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1863 年建于英国伦敦。世界上第一辆有轨电车1881 年在德国柏林工业博览会期间展示。世界上第一个投入商业运行的有轨电车系统是1988年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里磁门德市。 2、中国北京第一条地铁建于1969 年。上海地铁一号线于1995 年建成通车向社会开放。 3、单轨通常区分为跨坐式和悬挂式两种。 4、狭义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特指地铁、轻轨和单轨(独轨)。 二、判断题(10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老式有轨电车由于其性能差,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彻底淘汰。( × ) 2、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于1836年诞生在英国伦敦。( × ) 3、有轨电车是介于轻轨交通与地铁交通之间的轨道交通系统。( × ) 4、人们常说的地铁是由传统的有轨电车发展而来的。( × ) 5、轻轨交通与地铁交通的主要区别在于地铁运行于地下专用隧道内,轻轨运行在高架上。( × ) 6、单轨交通与我们常见的汽车类似由司机控制前进方向。( × ) 7、世界上通车里程最多的城市是纽约。( √ ) 8、中国通车里程最多的城市是上海。( √ ) 9、北京城市轨道交通,最早通车于1969年,中国内地第一条地铁系统。( √ ) 10、日本东京是亚洲最早开通地铁的城市,最早于1937年通车.(×) 三论述题(2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定义。

答:广义:采用轨道进行承重和导向的车辆运输系统,设置全封闭或部分封闭的专用轨道线路,具有车辆、线路、信号、车站、供电、控制中心和服务等设施,车辆以列车或单车形式,运送相当规模客流量的城市公共交通方式。 狭义:特指地铁、轻轨和单轨(独轨) 2、城市轨道交通按技术经济特征来分有那些基本形式? 答:主要有有轨电车、地铁、轻轨、单轨(独轨)、磁浮、自动导向交通系统和市域快速轨道系统等,尤其是以地铁和轻轨为主。

城市轨道交通考试题

名词解释 1.什么事轨道交通? 采用轨道进行承重和导向的车辆运输系统,设置全封闭或部分封闭的专用轨道线路,具有车辆、线路、信号、车站、供电、控制中心和服务等设施,车辆以列车或单车形式,运送相当规模客流量的城市公共交通方式。 2.客流:在单位时间内,轨道交通线路上乘客流动人数和流动方向的总和。 3.断面客流:通过轨道交通线路各区间的客流。 4.车站客流:在轨道交通车站上下车和换乘的客流。 5.基本客流:既有客流加上按正常增长率增加的客流。 6.转移客流:原来经由常规公交和自行车出行转移到经由轨道交通出行的这部分客流。 7.诱增客流:促进沿线土地开发、住宅区形成规模、商业活动繁荣所诱发的新增客流。 8.断面客流量:在单位时间(通常是一小时或全日)内,通过轨道交通线路某一地点的客 流量称为断面客流量。分上行断面客流量和下行断面客流量。 9.客流计划是指计划期间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线路客流的规划,它也是其他计划的基础和编 制依据。 10.全日行车计划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全日分阶段开行的列车对数计划。 11.列车运行图是列车运行的时间与空间关系的图解,它规定了各次列车占用区间的次序, 列车在区间的运行时分,在车站的到达、出发或通过时刻,在车站的停站时间和在折返站的折返时间,以及列车交路和列车出入车辆段时刻等。它能直观的显示出列车在各区间运行及在各车站停车或通过的状态。列车运行图是列车运行组织的基础。 12.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是供使用轨道交通的乘客上下、候车和换乘的场所,同时也是办理运 营业务和设置设施设备的地方。 13.客流组织是通过合理布置客流相关设备、设施以及对客流采取有效地分流或引导措施来 组织客流运送的过程。 14.轨道交通线路的通过能力是指在采用一定的车辆类型和一定的行车组织方法条件下,轨 道交通线路的各项固定设备在单位时间内(通常是高峰小时)所能通过的最大列车数。 15.车辆定员数,指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的额定载客量,由车辆的座位人数和站位人数组成, 为车厢座位数和空余面积上站立的乘客数之和。 16.站位面积,指车厢空余面积,为车厢面积减去座位面积。 17.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根据列车在铁路线路上运行的客观条件和实际情况,对列车运行速 度及制动方式等状态进行监督、控制和调整的技术装备。 18.运输总成本是指运输企业为提供某种运输劳务所耗费的成本总额。 19.运营成本(元)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日常运营生产过程中实际发生的与运营生产直接 有关的所有费用支出。 简答题 1.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道路交通区别 容量大;准时、快速;安全、正点;利于环境保护;节省土地资源 但是城市轨道交通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建设费用高,建设周期长,技术含量高,建设难度大;一旦遇有自然灾害尤其是火灾,乘客疏散困难,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成后就难以迁移和变动,不像地面公共交通可以机动地调整路线和设置站点,以满足乘客流量和流向变化的需要,其运输组织工作远比地面公共交通复杂。 2. 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区别 运营范围(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范围是城市市区及郊区,往往只有几十千米,不像铁路那样纵横数千千米,而且连接城乡。)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2380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现状(正式版)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大,同时建设的城市多。目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从1995年-20xx年6月,12年间共有10个城市20多条线路投入运营,运营里程达到730km,到奥运会开幕,北京、上海两城市运营线路分别达到220 km和236 km。 与此同时,全国共有15个城市、800 km的城轨线路正在施工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武汉、南京、重庆、长春、哈尔滨、沈阳、杭州、西安、成都、苏州等15个城市,城轨交通线网规划总长度达1700 km,总投资6000

亿元。这15个城市线网规划已于20xx年-20xx年得到国家的批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和机动化进一步加快,城市人口继续增加,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为了支撑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很多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开始修编,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除上述15个城市之外,宁波、无锡、长沙、郑州、大连、东莞、贵阳、合肥、昆明、南宁、福州等10多个城市,也在筹建城轨交通,编制城轨交通线网规划,初步估计线网规划总长度为1000~1500公里。总之,无论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城市数量、规划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规模,还是已经运营里程、在建里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规模都非常庞大,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数量,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期中测试卷

长沙汽车工业学校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 期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请将选项填写在下方空格内。 1.截止到2010年,世界上城市轨道通车里程最多的城市是() A.上海 B.纽约 C.莫斯科 D.伦敦 2.地铁的最小曲线半径在正线上一般取() A.250米 B.400米 C.350米 D.300米 3.考虑乘客的乘降方便,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站间距在市区一般的距离为() A.1000米 B.500米 C.1500米 D.2000米 4.一般采用高架形式,车辆在一条轨道上行使的轨道交通系统称为() A.轻轨运输系统 B.橡胶轮胎铁路 C.单轨铁路 D.自动导向系统 5.世界上最有经济效益的地铁,是() A.纽约地铁 B.香港地铁 C.巴黎地铁 D.伦敦地铁 6.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的线网结构是() A.放射环形网状式 B.放射式 C.网状式 D.环形式 7.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正线均采用上下行分行,一般实施()规则。 A.左侧行车 B.右侧行车 C.上行行车 D.下行行车 8.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的速度可以达到25-45千米每小时,是公共汽车的()倍。 A.2倍 B.3倍 C.4倍 D.5倍 9.在整个城市轨道交通路网中,为了使具有同种制式的不同线路可以实现列车互相过轨运行,需要设置一种线路来完成从一种线路到另一种线路之间的过渡,这种线路称为() A.联络线 B.折返线 C.渡线 D.区间线 10.广州是中国第()个拥有地铁的城市。 A. 六 B. 三 C. 四 D.二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 告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篇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当前,中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中国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市人口在急剧增加,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交通需求急剧增长,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交通环境,引导城市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系统是国外大城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功经验,也是中国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惟一途径。城市轨道交通定义: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称为城市轨道交通。在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一般见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一般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1、了解中国城市轨道的历史发展概况 2、了解中国城市轨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了解中国城市轨道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包括对装备制造业、就业、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等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本报告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展开调查。调查采取从上搜寻大量资料并进行筛选总结的方法进行。 (三)项目执行调查时间:自XX年11月12日至11月15日。 三、调查结果 (一)各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即已建成通车的城轨交通) 19 ,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揭开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随后,大连、天津、沈阳、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也在当时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它车辆混行,运行速度不高,正点率低,。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各大城市开始相继拆除旧式有轨电车,到50年代末,只有大连、长春、鞍山等个别城市保留至今。 由于人口及汽车的猛增,有限的城市道路面积和无限增长的汽车数量产生了尖锐矛盾。城市轨道交通再次进入规划者的视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现代都市进展的特点是纵向和横向的双向运动,纵向进展的要紧标志是市中心区的高层建筑林立和地下结构的多层化趋势,横向进展的特点确实是都市人口向周围地区扩散。一方面,都市人口向市中心凝聚,向高空与地下要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在平面上,市区人口正在持续向郊区扩散。凝聚和扩散并存构成了当代都市的矛盾运动,而人流的集散确实是这一矛盾运动的具体体现形式,都市交通则成为这一矛盾运动的载体。 地下铁道 地下铁道是都市轨道的先驱。地铁不仅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时、节约能源、不污染环境等优点,而且在建筑物密集而不便于进展地面交通和高架轻轨的地区大力进展。因此,地铁在都市公共交通中发挥着庞大作用,给都市居民出行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工具。 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在1863年建于英国伦敦,在1863-1963年的10 0年间,全世界只有29个都市有了地铁。而1963年以来,至今已有127个都市有了地铁。美国纽约、芝加哥、旧金山,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日本东京等大都市,地铁长度都在100公里以上,其中纽约、伦敦的地铁总长近400公里。 都市轨道交通信号基础 都市轨道交通系统列车运行速度快,发车间隔时刻短,车站站间距较短,这些运行特点和外界条件,对列车运行的安全和操纵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作为都市大运量客运系统,对列车运行的安全可靠性也有极高的要求。因此,都市轨道交通的信号与通信的地位与作用十分重要,也是技术进展最快的部分之一。

都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设备从早期的机械装置,进展到后期的继电设备时代。近年来由于电子工业及运算机运用技术的飞跃进展,自动化、远动化理论进展与运用,已进展成为专门的轨道交通自动操纵和远程操纵体系。 都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包括: 轨道交通信号设备、联锁设备、闭塞设备三部分。 信号设备是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指挥的命令。 联锁设备是保证轨道交通车站(车辆基地)列车运行的安全。 闭塞设备是保证区间内列车运行安全的专门装置。 一、信号颜色及其显示意义 1.差不多色 (1)红色:停车,禁止越过信号机,既信号机处于关闭状态。(信号熄灭或显示不明的情形也视为停车信号) (2)绿色:可按规定速度通过,既信号处于正常开放状态。 (3)黄色:注意减速运行,既信号处于有条件的开放状态。 2.辅助色 (1)月白色:若作为调车信号,则表示承诺越过调车信号机调车。若作为引导信号,应加上红色信号显示,准许列车越过红灯,以不超过20km /h的速度进站,并随时做好停车预备。 (2)蓝色:调车信号,表示禁止越过调车信号机调车。 调车信号常设于折返站、区间站等有折返调车作业的车站,以及车辆基地等有转线、取送、解编等调车作业的地点。 二、信号种类 1、视觉信号和听觉信号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综合(含答案)---001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综合试题01 一、填空题 1.1908年,我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通车。 2.计算机控制的自动调度通常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3.城市轨道交通视不同的折返方法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 4.接触网按照结构形式可分为和两种类型。 5.牵引供电制式有和两种。 6.对地铁车辆按牵引动力配置情况分为和。 7.地铁从早期的单一隧道发展成为线路、线路、线路。 8.转辙机按照用电性质分为直流电动转辙机和电动转辙机。 9.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后面向轨道交通列车 与、与等岗位。 二、单选题 1.正线、辅助线一般采用不小于()号的道岔 A、6 B、7 C、8 D、9 2.列车连挂运行的速度一般不应大于() A、4km/h B、5km/h C、6km/h D、7km/h 3.()是在水底建筑地铁隧道的一种施工方法。 A、明挖法 B、盖挖法 C、沉管法 D、盾构法 4.()信号机采用一个白色灯光加一个红色灯光来表示。 A、进站信号机 B、调车信号机 C、防护信号机 D、引导信号机 5.()轻轨交通线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跨座式单轨交通线,分左右线双向行驶。 A、北京 B、上海 C、重庆 D、天津 6.设于两种不同行车密度交界处的车站,称之为() A、终点站 B、中间站 C、区域站 D、换乘站 7.可行性报告属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哪个步骤()

A、前期工作 B、设计工作 C、工程实施 8.地铁轨距加宽,一般在半径小于200m时加宽()mm以上的适当值。 A、10 B、15 C、5 D、20 9.下列不属于线路规划内容的是()。 A、线路走向 B、车站分布 C、线路敷设方式 D、线路设计 10.一般情况下,地下区间线路与排水沟为同一坡度值,取不小于()的坡度。 A、6‰ B、5‰ C、4‰ D、3‰ 11.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装置包括() A、液压式制动装置 B、再生制动装置 C、电阻制动装置 D、磁轨制动装置 E、空气制动装置 12.属于按信号指挥运行的路权专用方式类型的轨道交通系统包括()等。 A、自动导向交通系统 B、城际高速轨道 C、低技术标准的轻轨 D、地下铁道 E、市郊铁路 13.现有电流制按接触网电流性质可分为() A、直流制 B、低频单相交流制 C、工业频率单相交流制 D、三相交流制 E、两相交流制 1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主要包括() A、车站和区间隧道的开挖和建造 B、停车场施工 C、轨道敷设施工和相关配套施工 D、维修厂的建设 15.线路最小圆曲线半径设计时,除符合设计规范外还要可虑以下()因素。A、列车运行安全B、钢轨磨耗 C、养护维护 D、施工工艺 E、乘客舒适 16.城市轨道交通从运营功能上可以分为三大系统,包括() A.列车运营系统B、客运服务系统C、检修保障系统D、站务管理系统 17.正常情况下的列车运行组织包括() A、调度集中控制 B、调度监督下的自行运动控制 C、半自动控制 D、人工控制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驾驶基本操作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驾驶基本操作 列车司机在出乘前应按照相关管理办法、操作指南、司机手册等要求做好运行前的准备工作,在作业中应注意如下事项: 1、找到对应列车后,先做到“库内动车四确认”。 2、按《列车检查作业标准》做好列车静态检查和动态测试,并控制作业时间。 3、检车时遇到列车因故障而无法进行出库作业时,及时跟车场调度员联系。 4、在车站出乘与交班司机交接时,要清楚列车的技术状态及线路限速与施工情况。 一、投入蓄电池 按下司机操纵台上的蓄电池合按钮,蓄电池即投入使用,通过司机室右侧屏上的蓄电池表可观察到蓄电池电压应该为DC 110 V。 如果蓄电池亏电,即蓄电池电压低于DC 80 V,将司机室继电器柜中的蓄电池欠压强投开关转换到“强制”位,蓄电池即可强制投入使用,当蓄电池电压高于DC 89 V时欠压继电器恢复,蓄电池可以正常投入使用。 二、激活头车 根据实际运行方向,将运行方向前端司控器钥匙开关转换到“开”位,尾端保持在“关”位,通过司机操纵台上TMS显示屏观察到列车有司机室占用显示,表示4016车司机室被占用。 三、控制受电弓 观察司机操纵台上的风压表,如果总风压力高于450 kPa,按下司机室右侧屏上的升弓按钮并持续2 s后松开,车顶上受电弓在8 s内升弓到位,通过司机操纵台上TMS显示屏观察到Mp车受电弓升弓显示,并且电压显示为1 500 V,同时右侧屏的网压表显示为1.5 kV。 如果总风压力低于450 kPa,可以通过控制动车客室下部的受电弓电动气泵来打风。具体操作为:按下司机室右侧屏上的升弓泵按钮,两个动车的电动气泵开始工作;当风压力高于750 kPa时电动气泵停止工作,这时辅助风缸的压力值

202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

202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 状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890

202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 (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大,同时建设的城市多。目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从1995年-2008年6月,12年间共有10个城市20多条线路投入运营,运营里程达到730km,到奥运会开幕,北京、上海两城市运营线路分别达到220km和236km。 与此同时,全国共有15个城市、800km的城轨线路正在施工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武汉、南京、重庆、长春、哈尔滨、沈阳、杭州、西安、成都、苏州等15个城市,城轨交通线网规划总长度达1700km,总投资6000亿元。这15个城市线网规划已于2003年-2006年得到国家的批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和机动化进一步加快,城市人口继续增加,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为了支撑城市的发展和建

设,很多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开始修编,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除上述15个城市之外,宁波、无锡、长沙、郑州、大连、东莞、贵阳、合肥、昆明、南宁、福州等10多个城市,也在筹建城轨交通,编制城轨交通线网规划,初步估计线网规划总长度为1000~1500公里。总之,无论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城市数量、规划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规模,还是已经运营里程、在建里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规模都非常庞大,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数量,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速度快,同时开工建设的线路多。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速度分析,1995年-2008年12年间,中国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从1个城市增加到10个,运营里程从43km增加到790km。日本东京地铁,50年间建设286km,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1960年 -1969年,10年间建设100.5km。按年平均建设里程比较,北京、上海比东京快3倍多。上海、北京两市政府都提出每年建设40~50km 的承诺,上海、北京、广州三大城市打破常规,4条线或6条线在同时开工建设,投资以每年100多亿速度在推进,中国城轨交通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本总结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绪论 1.1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与特点 1.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系统。 2.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系统、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3.城市轨道交通的优缺点 优点:①容量大②运行准时快速③能耗低④安全性高⑤无污染⑥用地省 缺点:①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巨大②运营成本高昂,经济效益有限 ③建设周期长(一条线路的建设短则几年,长则可达十余年之久) ④线路和车站均为永久性结构,一旦建成后基本没有调整的可能性。 4.了解轨道交通发展几个常识: ⑴中国第一个修建地铁的城市:北京(1969) ⑵世界第一个修建地铁的城市:伦敦 ⑶中国首条铁路—吴淞铁路 ⑷中国第一条自主建设的铁路—京张铁路 ⑸中国自建并保存下来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 ⑹美国是世界上拥有地铁最多的国家。(7)莫斯科地铁是世界上客运量最大的地铁。 ①线路运能,即交通容量,也就是线路输送客流的最大能力,其指标是断面单向每小时最大的乘客通过量。 ②路权,指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线路与其他交通的兼容程度。

第二章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 2.1 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地铁、轻轨、单轨、现代有轨电车、自动导向系统、磁浮交通系统、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2.2地铁 1.地铁的定义:轴重相对较重,单方向输送能力在每小时三万人次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可以修建在地下或采用高架方式 2.地铁的特点:①容量大②速度快、可靠性强③安全性高④准时 ⑤运输成本低⑥用地省(不占用城市土地)⑦建设成本高 ⑧出行距离长,客运需求较大⑨污染少、噪声小 (特点包含优缺点,其实回答轨道的特点) 3.地铁系统的基本车型为A型车、B型车、直线电机B型车(Lb型车)三种。 A型车车辆的基本宽度为3000mm(3m),B型车及直线电机B型车车辆的基本宽度为2800mm(2.8m)。 2.3轻轨 1.轻轨的定义:轴重较轻,每小时客运量为1万-3万人次的轨道交通系统。 2.轻轨的特点:(与地铁相比)①运量较小②编组车辆少③运营线路短 ④行驶速度慢⑤行车间隔略长⑥运营管理模式也有所不同 3.地铁和轻轨的区别是小时客运量的差别,而不在于线路的敷设形式。 4.轻轨的优点:①运量较大②速度较快,准时速达性 ③安全性高,稳定性好④车站设施简单,多采用地下或高架 ⑤采用弹性车轮,噪音振动小⑥采用电力牵引,无污染。 5.轻轨的走行方式:钢轮钢轨的双轨或胶轮独轨 2.4单轨交通 1.单轨的定义:利用单一轨道梁提供导向和承载作用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2.单轨的分类:①橡胶轮胎在单根轨道梁上部运行:跨座式单轨 ②橡胶轮胎在单根轨道梁下部运行:悬挂式单轨 3.单轨的优点:①占用土地少,多采用高架形式。②运量较大 ③能适应复杂的地形,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④建设工期短,造价低

最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概论(期末复习题及其答案)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概论——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上海地铁8节编组列车的车辆排列可以为A-B-C-B-C-B-C-A 。 2、为了满足车辆运行需要,动车组必须具备三种基本的牵引特性,即恒力矩特性、恒功率特性、自然特性。 3、受流装置按其受流方式可分为:杆型受流器、弓形受流器、侧面受流器、轨道式受流器、受电弓受流器。 4、按电动车组动能的转移方式,制动方式可以分为两类:摩擦制动方式和动力制动方式,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上采用的动力制动方式主要有电阻制动和再生制动。 5、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常用的摩擦制动方式主要有闸瓦制动和盘形制动,在高速列车的制动系统中还有电磁制动。 6、轮对轮缘的内侧距是影响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我国地铁车辆轮对,内侧距为1353 2mm。 7、车辆电气包括车辆上的各种电气设备及控制电路。按其作用和功能可分为主电路系统、辅助电路系统和电子与控制电路系统。 8、上海地铁的受电制式采用直流1500v 。 9、一般转向架支承车体的方式有心盘集中承载、旁承承载、心盘部分承载。 10、车体一般包括底架、端墙、侧墙及车顶。 二、名词解释 1、车辆定距:车辆两相邻转向架中心之间的距离 2、二系悬挂装置:在车体与轮对之间设有两系弹簧减振装置,即在车体与构架间设摇枕弹 簧装置,在构架与轮对间设轴箱弹簧减振装置,两者相互串联,使车体的振动经历两次弹簧减振的衰减 3、再生制动:再生制动是把电动车组的动能通过电机转化为电能后,再使电能反馈回电网提供给别的列车使用。 4、一系悬挂装置:在车体与轮对之间,只设有一系弹簧减振装置,它可以设在车体与构架之间,也可以设在构架与轮对之间。

5、轻轨:是指车辆对轨道施加的荷载相对于城际铁路较轻,多为有轨电车系统发展而来的. 6、地铁:由于市中心的线路通常被铺设在地下隧道里,故称地下铁路 7、电阻制动: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加于电阻器中,使电阻器发热,即电能转变为热能。电阻器上的热能靠风扇强迫通风而散于大气中。 8、转向架轴距:轴矩是通过车辆同一侧两车轮的中点,并垂直于车辆纵向对称平面的二垂线之间的距离;全轴距即最前轴到最后轴的距离 三、综合题 1、转向架有什么作用?有什么重要性?简述其分类及主要组成部分。 答:主要作用:支撑车体;相对车体可自由回转,使较长的车辆能自由通过小半径曲线;悬浮和减振车体,提高运行品质;加速和制动车辆。 重要性:轨道交通车辆的行驶轨迹是“不自由”的、受约束的,在特定的轨道中行驶;驱动车辆的电动机装在转向架上,直接驱动车轴,车轴和车轮紧配合成一体(轮对);特定的轨道不但承载而且提供了轨道交通车辆的导向,司机室内没有方向盘之类的转弯装置;轮对的轴承盒弹性固定在转向架上;车厢则通过心盘和转向架连结,互相之间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转动。 分类:动车转向架和拖车转向架 主要组成部分:轮对、轮对轴箱装置、弹性悬挂装置、构架、牵引电机与齿轮传动装置、转向架支承车体装置、制动装置 2、简述上海地铁二系弹簧悬挂的组成及作用。 答:二系悬挂组成:空气弹簧、垂向液压减振器、横向液压减振器、抗侧滚扭杆和横向橡胶缓冲挡。 作用:在车体和构架之间装设有空气弹簧和层叠式橡胶弹簧组合而成的弹性元件,它起着传递载荷、减振和消音的作用。当空气弹簧失效时,层叠式橡胶弹簧还起着应急维持最低限度运行的要求。在车体和构架之间还装有垂向液压减振器,用来衰减垂向的振动。 3、车体轻量化有何方法?采用铝合金车体有何优缺点? 答:p159 4、三项交流电机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定子由什么部件组成?转子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转差率不能为零? 答:p193-195 1 1、城轨信号系统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保证列车运行安全,二是提高运行效率。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新编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新 编版)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新编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大,同时建设的城市多。目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从1995年-2008年6月,12年间共有10个城市20多条线路投入运营,运营里程达到730km,到奥运会开幕,北京、上海两城市运营线路分别达到220km和236km。 与此同时,全国共有15个城市、800km的城轨线路正在施工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武汉、南京、重庆、长春、哈尔滨、沈阳、杭州、西安、成都、苏州等15个城市,城轨交通线网规划总长度达1700km,总投资6000亿元。这15个城市线网规划已于2003年-2006年得到国家的批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和机动化进一步加快,城市人口继续增加,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为了支撑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很多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开始修编,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除上述15个城市之外,宁波、无锡、长沙、郑州、大连、东莞、贵阳、合肥、昆明、南宁、福州等10多个城市,也在筹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总结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总结 (1) 项目1城市轨道基础 (1) 任务1概论 (1) 项目2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介绍 (3) 任务1线路及车站 (3) 任务2:车辆基础 (4) 任务3供电系统 (5) 任务4信号系统 (7) 任务5通讯系统 (10) 任务6机电设备 (11) 任务7自动售检票系统 (14) 任务8自动化系统 (15) 项目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 (19) 任务1 正线行车组织 (19)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总结 项目1城市轨道基础 任务1概论 定义: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运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特点:快捷,准时,舒适,安全,运能大,污染少.耗能低,占地面积少。 缺点:建设投入大,线路无再利用价值,运营成本高,技术条件要求高等。 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 1:高峰小时单向运输能力划分: (1)高运量系统(高峰小时4.5万—7万人) (2)大运量(高峰小时2.5万—5万人) (3)中运量(高峰小时1.5万—3万人) 2:按轨道交通空间位置划分 (1)地下轨道 (2)地面铁路 (3)高架铁路 3:按轨道形式划分 (1)重轨铁路 (2)轻轨铁路 (3)独轨铁路 4:按支撑导向制式划分 (1)钢轮双轨系统 (2)胶轮单轨系统 (3)胶轮导轨系统 5:按线路隔离程度划分 (1)全隔离 (2)半隔离 (3)不隔离

6:按服务区域分类划分 (1)市郊铁路 (2)市内铁路 (3)区域快速铁路 7:按列车运行控制方式的不同划分(1)按信号控制列车运行 (2)按视线可见距离控制列车运行主要形式: (1)地下铁路 (2)有轨电车 (3)轻轨铁路 (4)市郊铁路 (5)独轨铁路 (6)磁悬浮交通等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答案)汇编

1. ( C )全面负责车站行政管理工作,对车站的安全、票务、服务、培训、人员及 班组建设等工作负责,组织本站人员完成车站行车、票务和客运服务工作及特殊情况下的应急组织。 A . 值班站长 B . 值班主任 C . 站长 D . 值班员 2.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可采用地下、地面、( C )3种不同形式的空间布置方式。 A . 地下隧道 B .独立路基 C . 高架 D .高路堤 3. 1863年1月10日,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路在( A )建成通车,线路全长6.4Km 。 A .英国伦敦 B .美国芝加哥 C .日本东京 D .北京 4.一般情况下,地下区间线路与排水沟为同一坡度值,取不小于( A )的坡度。 A .3‰ B .4‰ C .5‰ D .6‰ 5.城市轨道交通地面线多采用( A )。 A .碎石道床 B .沥青道床 C .整体道床 D .其它道床 6.因列车行驶时纵向作用力,使钢轨产生纵向移动,有时甚至带动轨枕一起移动,这种现象叫( C )。 A .轨道平移 B .轨道侧滑 C .轨道爬行 D .轨道顺滑 7.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大车站高峰每小时客流量达( D )人次以上 A .0.5万 B .1万 C .2万 D .3万 8.在沿地铁方向设置站外路引标志,设置范围为距车站( B )。 A .100-200m B .300-500m C .500-800m D .600-900m 9.( A )从底部导电轨受流,又称第三轨受流,空间可得到充分利用,多用于速度较高的隧道列车运行。 A .轨道式受流器 B .杆形受流器 C .侧面受流器 D .受电弓受流器 10.防护信号机中表示所防护的道岔开通折返线,准许列车按规定速度越过该信号机运行至折返点是一个( B )灯光。 A .橙色 B .白色 C .红色 D .蓝色 1.根据负责业务的不同以及岗位区域的不同,站务员通常分为 厅巡岗 、 站台岗 、 售票岗 。 。 2.轨道由钢轨 、 轨枕 、 道床 、道岔和连接零件、防爬设备等组成。 3.根据轨道交通系统基本技术特征的不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主要有轻轨交通、独轨交通 地下铁道 、 磁悬浮列车 、 市郊与城际铁道 、自动导向交通系统等类型 。 4.闭塞的制式主要有 人工闭塞 、 半自动闭塞 、 自动闭塞 。 5.一般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采用1分格或2分格,2分格的一等分表示 2min (分钟) 。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铁道运营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随着城乡居民不断增加,百姓出行需求更加强烈,预计2018年铁路旅客发送量达40亿人,旅客周转量将达到16000亿人,货物发送量将达42900亿吨,现在人首选 铁道轨道供电专业培养目标:预计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客运专线1.6万公里以上,电化率为60%,规划建设新线4.1万公里。铁路的大发展需要更多的青年学子投入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 培养目标:铁道信号的首要作用是保证列车运行正安全:铁路信号装备是组织指挥列车运行,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传递行车信息,改善行车人员劳动条件的关键设备, 铁道线路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我国铁路系统经过今年来的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铁路技术的开发应用呈现吃加速的趋势,当前的工作重点是提升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及建设;铁路行车安全技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2013年11月15日 一、调查背景

当前,我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我国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市人口在急剧增加,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交通需求急剧增长,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交通环境,引导城市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系统是国外大城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惟一途径。 城市轨道交通定义: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称为城市轨道交通。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1、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历史发展概况 2、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了解我国城市轨道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包括对装备制造业、就业、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等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 本报告针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展开调查。调查采取从网上搜寻大量资料并进行筛选总结的方法进行。 (三)项目执行 调查时间:自2013年11月12日至11月15日。 三、调查结果 (一)中国各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即已建成通车的城轨交通)1908年,我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揭开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随后,大连、天津、沈阳、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也在当时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行,运行速度不高,正点率低,。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各大城市开始相继拆除旧式有轨电车,到50年代末,只有大连、长春、鞍山等个别城市保留至今。 由于人口及汽车的猛增,有限的城市道路面积和无限增长的汽车数量产生了尖锐矛盾。城市轨道交通再次进入规划者的视野。 中国的地铁始建于1965年。 1965年北京地铁中国最早的地铁线路 1965年7月1日,北京的第一条地铁开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目前北京在建地铁有4、5、10、奥运支线、机场特铁,2008年长度达200公里。2007年12月24日是北京地铁1号线和13号线缩短高峰运行间隔的第一天,地铁全网客运量突破300万,达到3018347人次,全线开行列车2306列,其中加开临客82列。至此,北京地铁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日客流超过300万人次的地铁系统。 1970年天津地铁 1984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天津规划地铁系统总长度227公里,预计到2010年将累计实现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130公里。 1990年上海地铁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始于1990年初。截至2008年底,运营线路总长236公里,车站总计162座。覆盖13个行政区域,线网规模位列全国之首;2008年上海轨道交通共运送乘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