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管理知识)碳酸二甲酯生产工艺及市场需求

(生产管理知识)碳酸二甲酯生产工艺及市场需求

(生产管理知识)碳酸二甲酯生产工艺及市场需求
(生产管理知识)碳酸二甲酯生产工艺及市场需求

碳酸二甲酯生产工艺及市场需求

1、前言

碳酸二甲酯(Dimethyl Carbonate)简称DMC,系环保型绿色化工产品,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之一,享有有机合成新基石产品的美称。.

DMC分子结构式(CH3O)2CO,分子量为90.08,相对密度1.070,折射率1.3697;熔点4℃,沸点90.1℃。在常温下为无色透明、略有气味、微甜的液体,具有可燃性,微溶于水但能与水形成共沸物,几乎可与醇、醚、酮等所有的有机溶剂混溶;对金属无腐蚀性,可用铁筒盛装贮存;微毒(LD50=6400~12900mg/kg,而甲醇的LD50=3000mg/kg)。由于DMC分子中含有CH3—、CH3O—、CH3O—CO—、—CO—等多种官能团,其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可与醇、酚、胺、肼、酯等发生化学反应,故可衍生出一系列重要化工产品;其化学反应的副产物主要为甲醇和CO2。与光气(COCL2)、硫酸二甲酯(DMS)等的反应副产物盐酸、硫酸盐或氯化物相比,危害相对较小,故而,一方面DMC在诸多领域可全面替代光气、硫酸二甲酯、氯甲烷及氯甲酸甲酯等剧毒或致癌物进行羰基化、甲基化、甲酯化及酯交换等反应生成多种重要化工产品;另一方面,以DMC为原料可以开发、制备多种高附加值的精细专用化学品,在医药、农药、合成材料、染料、润滑油添加剂、食品增香剂、电子化学品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其三,非反应性用途如溶剂、溶媒和汽油添加剂等也正在或即将实用工业。

因此,DMC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甲基化、羰基化试剂,用于合成多种高附加值产品,在医药、农药、工程塑料、染料、电子化学品、食品添加剂等领域有着广泛用途,更由于其属无毒无公害化学品,对煤化工、甲醇化工、碳一化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将在二十一世纪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2、国内外生产工艺和供需状况

国内外DMC生产工艺主要有光气法、甲醇液相/气相氧化羰基化法、酯交换合成法等三种合成方法。.

光气法

该法是DMC最早的合成方法,采用光气和甲醇或甲醇钠为原料反应生成DMC。反应式为:

COCl2+2CH3OH——→ (CH3O)2CO+2HCl

COCl2+2CH3ONa——→ (CH3O)2CO+2NaCl

该法原料光气有剧毒,工艺流程长,设备管道腐蚀严重,污染环境,从安全、经济、环保等方面考虑,此法不宜采用,已逐步淘汰。以前美国的PPG公司、法国的SNPE公司、德国的Bayer公司、BASF公司都采用过该法生产DMC;国内的上海吴淞化工厂、江苏吴县农药厂、重庆东风化工厂等少数厂家也曾采用该工艺。

酯交换法

该法以碳酸丙烯酯或碳酸乙烯酯与甲醇酯交换反应生成DMC并联产丙二醇或乙二醇:

C4H6O3+2CH3OH ——→ (CH3O)2CO+CH3CHOHCH2OH

(CH2O)2CO+2CH3OH ——→ (CH3O)2CO+CH2OHCH2OH

碳酸丙烯酸或碳酸乙烯酯,可由环氧丙烷或环氧乙烷与CO2合成:

C3H6O+CO2——→ C4H6O3

C2H4O+CO2 ——→ C3H4O3

由于环氧乙烷需钢瓶贮运,成本费用相对环氧丙烷较高,故一般国内采用环氧丙烷为原料占多数,但

如若DMC生产与环氧乙烷产地就近相建,则就经济得多。

该工艺为两步,首先是环氧丙烷与CO2在6 MPa压力,170℃催化剂存在下,生产粗碳酸丙烯酯,再经精馏塔脱除轻组分和催化剂,获得高纯碳酸丙烯酯;第二步是碳酸丙烯酯与甲醇在1.0 MPa,催化剂甲醇钠的存在下,反应生成DMC,塔顶得DMC与甲醇共沸物,经再次精馏将DMC与甲醇分离,DMC粗品精制获高纯度产品,反应釜出来的物料经精馏脱除甲醇后,回收得丙二醇,未反应物甲醇、碳酸丙烯酯等回收循环使用。国内部分企业将碳酸丙烯酪与DMC生产分为两个系统或直接用碳酸丙烯酯与甲醇反应生产DMC。

酯交换法生产的本质是CO2与甲醇合成DMC过程与环氧丙烷或环氧乙烷水解合成丙二醇或乙二醇过程的耦合。

华东理工大学的酯交换法,采用了催化反应精馏新技术,提高了反应的转化率,可达99%以上,具有原料来源广,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生产过程基本无三废等特点,国内大部分DMC生产企业采用此法。国外,美国的Texaco公司也采用该法,但该法受到联产丙二醇或乙二醇市场大小的制约。

另外据悉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已合作开发了酯交换合成DMC新工艺,即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性质,将环氧乙烷、甲醇和二氧化碳经一步反应合成DMC。此工艺在反应中不引入其它溶剂,避免溶剂分离和碳酸乙烯酯的分离提纯,不仅简化工序,节约能源,而且提高反应速度和反应收率,可大大降低成本,这项技术已申请专利。

甲醇氧化羰基化法

CH3OH、CO、和O2在催化剂存在下,直接合成DMC。该法无副反应发生,被各国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生产方法,也是各国着重开发的重点路线。

A. 液相法工艺

该工艺以意大利的埃尼公司为代表,以氯化亚铜为催化剂,在100~130℃,2~3 MPa压力下,在多台串联带搅拌的淤浆反应釜中甲醇、氧气和氯化亚铜反应生成甲氧基氯化亚铜,甲氧基氯化亚铜再与CO反应生成DMC。反应式为:

2CuCl+2CH3OH+1/2O2——→ 2Cu(OCH3)Cl+H2O

2Cu(OCH3)Cl+CO——→ (CH3O)2CO+2CuCl

反应速度由加入O2的速度控制,气液反应物经闪蒸分离,回收液相中的催化剂,循环利用未反应的气相,最终反应釜分离的液相经脱水、脱醇、萃取和精馏制得DMC成品。

该工艺产品收率高,但甲醇单程转化率只有30%左右,物料(特别是Cl―)对设备管道腐蚀大,催化剂寿命短,生产过程在反应工序为间歇操作。

我国开发的液相法工艺,操作条件与采用的催化剂同国外基本一样,只是反应器采用管式反应器,合成反应可连续进行,催化剂寿命较国外大大延长,采用填料塔精馏,使产品收率达98%以上,CO总转化率76%以上。

B.气相法工艺

气相法与液相法的反应原理相同,只是催化剂采用固体催化剂。以美国Dow化学公司为代表;甲醇、CO、O2气态物流在100~150℃,2 MPa下,在有固体催化剂的固定床反应器内生成DMC。催化剂为浸渍过无水氯化铜并加入氯化钾、氯化镁等助剂的活性炭。

该法避免了液相法催化剂对设备腐蚀的缺点,催化剂容易再生利用,但国内尚未工业化生产。

C.常压非均相法

该法为日本宇部兴产公司开发,采用钯系催化剂,以亚硝酸甲酯为反应循环溶剂,在100℃、0.2 MPa

压力下合成DMC,反应分为两步进行,首先CO和亚硝酸甲酯反应生产DMC和NO,第二步NO与甲醇和氧气反应

生成亚硝酸甲酯。反应式为。

2CH3ONO+CO——→ (CH3O)2CO+2NO

2NO+1/2O2+2CH3OH——→ 2CH3ONO+H2O

总反应

2CH3OH+CO+1/2O2——→(CH3O)2CO+H2O

反应器采用多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催化剂采用活性炭吸附的PdCl2/CuCl2。反应产物经冷凝,回收冷

凝液中的草酸二甲酯后,在分离工段脱除甲醇获得DMC产品,甲醇回收利用,气相一部分循环使用,一部分与补

充的NO和O2在亚硝酸甲酯再生器内生成亚硝酸甲酯作为原料气返回反应器。

该工艺产品纯度可达99%以上,CO选择性为96%但副产草酸二甲酯、甲酸甲酯、CO2、醋酸甲酯等副

产物,对设备材质要求较高,但催化剂寿命长。目前国内还没有采用该工艺的生产装置。

2.1 国外DMC生产消费情况

目前世界上美国、日本、西欧是DMC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全球总生产能力约为17万吨/年,产量和消

费量约9万吨。西欧、日本、美国生产能力分布情况见下表2-1:

表2-1 2002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碳酸二甲酯生产能力国外DMC主要的生产企业有十几家,其

中包括GE(通用电气公司)、Enichem Synthesis

SPA (意大利埃尼公司)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日本三菱化学公司)以及Ube(日本

宇部兴产)等公司。国外主要DMC 主要生产商如

下表2-2所示:

2002年国外DMC的产量和消费量约为9.7万吨,主要应用领域是聚碳酸酯(PC)的合成,消费量约为5.0万吨,约占总消费量的51.5%;医药方面的消费量约为2.6万吨,约占26.85%;农药方面的消费量为0.8万吨,约占8.2%;其它方面的消费量约为1.3万吨,约占13.4%。

除中国外,国外未有新建DMC装置的相关报道。

世界碳酸二甲酯市场消费结构及2007年需求预测按行业简述如下:

2.1.1 聚碳酸酯(PC)

目前世界上共有7个国家/地区生产聚碳酸酯,包括美国、西欧、日本、韩国、巴西、东欧和中国,有近50家工厂。美国通用电器公司(General Electric,GE)是最大的生产商,2002年GE公司PC生产能力约占全球总生产能力的35%。拜耳公司(Bayer)居世界第二位,约占总生产能力的26%;道化学是世界第三大的PC生产商,其总生产能力占世界总量的11%。

近年世界PC的生产和消费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是众多国外大型PC生产商的投资热点之一。亚太地区将成为新一轮投资的重点地区,PC的生产局面将随之发生变化。如德国Bayer公司拟在我国上海建设20万吨/年的大型PC项目。

目前PC的生产工艺主要是以光气为原料的界面聚合法为主。

在PC行业中,EniChem Synthesis 公司第一个成功开发以甲醇与一氧化碳进行氧化羰基化反应生产DMC 的工艺路线,并实现了工业化。1995年Bayer收购了EniChem Synthesis 公司,据悉Bayer 公司有可能采用EniChem Synthesis 公司的DMC技术生产PC。

GE Plastics Japan于九十年代初在Chiba的2.5万吨/年的PC厂中采用了EniChem Synthesis 公司的非光气技术,目前其装置生产能力已扩至4.5万吨/年。

GE在西班牙Cartagena的PC生产厂采用其自主开发的非光气法技术,其PC的生产能力为13.6万吨/年。

在日本的Asahi Chemical Company开发了从DMC生产碳酸二苯酯(DPC)进而生产PC的工艺。

Ube Industries (Japan)曾计划建设非光气法实验厂,但目前尚未建成投产。

目前国外采用DMC路线生产PC的装置能力约为18万吨/年,年耗DMC约5万吨。今后随着世界PC工业的发展、工艺路线的改造,DMC在PC业中的消费也将有一定的增长,预计到2007年消费量将达到10万吨/年左右。

2.1.2 农药行业

在农药领域,DMC主要用于生产甲基异氰酸酯,进而生产某些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可生产的农药品种有:甲萘威、残杀威、克百威、灭多威等。2001年全球在农药方面DMC的消费量约为7000吨。

近年随着农药新品种的不断推出,部分产品将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因在今后几年内氨基甲酸酯类的农药的生产及消费将基本维持现状,DMC在农药领域中的消费量也将保持在7000吨/年左右的水平上。

2.1.3 医药

碳酸二甲酯在医药方面主要用于合成抗感染类药、解热镇痛类药、维生素类药和中枢神经系统用药。DMC 主要用于合成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氟哌酸)、吡哌酸、乳酸环丙沙星等原料药的合成,主要是作为甲基化剂使用。

使用碳酸二甲酯在生产中具有使用安全、方便、污染少、容易运输等特点。自1984年印度博帕尔的美国联碳公司发生中间体泄露事故以来,世界各国出于安全和环境的要求,已逐步限制了光气等有毒化学品的生产与使用。因此作为光气、硫酸二甲酯等替代品,碳酸二甲酯具有较大的市场。“9.11”事件后,美国连续发生了几起炭疽病毒邮件案件,使得作为预防炭疽病毒特效药的环丙沙星成为畅销药,DMC的消费大幅增加。根据世界抗感染类药物生产情况,估算DMC的消费量约为2.6万吨/年左右。2007年预测为4万吨/年。

2.1.4 其它领域

DMC还可代替硫酸二甲酯

(DMS)作甲基化剂领域;与高碳醇

(C12-C15)反应制备链烷基碳酸酯;作

溶剂以及汽油添加剂等。

据了解,目前用于以上所列的

其它领域中DMC的消费量约为1.3万吨/

年。在其它领域中DMC的消费有着较好

的市场发展前景,尤其是随着环保要求

的提高,DMC在替代DMS、涂料溶剂等领

域中由于其对环境友好的特性将会使其

消费量有所增加。

预计到2007年将达到3万吨。

2002年及2007年(预测)世界

DMC的消费结构见表2-3

2.2 国内市场

2.2.1 国内生产情况

截止到2003年底,我国有DMC

生产企业二十多家,总生产能力约7.3万

吨/年,其中传统的光气法生产工艺已属

淘汰之列,现在除湖北兴发集团4000吨/

年的生产装置采用了液相氧化羰基合成

法工艺外,其余装置大多均采用国内自行

开发的酯交换法工艺。2003年国内DMC

的总产量约2.3万吨,装置开工率仅

31.5%。我国碳酸二甲酯的主要

生产企业如下表2-4所示:

通过二十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碳

酸二甲酯的生产工艺有了较大的改进。光

气法的生产装置全部停产;液相氧化羰基

化工艺得到初步应用,形成4000吨/年的

工业化生产装置;

酯交换法工艺得到大规模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碳酸二甲酯生产的主流。从总体上讲,我国碳酸二甲酯无论是在生产装置的规模上,还是在生产水平,产品质量上均有一定的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逐步增强,体现在近两年来我国碳酸二甲酯的出口量得到大幅度增和长,2003年产品的净出口量已达到近7000吨的水平。

2.2.2 国内消费需求市场细分及预测

2003年国内市场碳酸二甲酯的实际消费量约为6300吨,主要应用于医药、固体光气、农药及精细化工中间体等领域中。由于国内到目前为止尚无非光法PC(聚碳酸酯)装置,碳酸二甲酯在PC中的应用目前还处于空白。

2.2.2.1 医药

碳酸二甲酯在医药方面主要用于合成抗感染类药、解热镇痛类药、维生素类药和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在抗感染类药中,碳酸二甲酯主要用于合成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氟哌酸)、吡哌酸、甲氟哌酸、乳酸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蒽氟沙星、依诺沙星和氟嗪酸等原料药的合成,碳酸二甲酯主要是作为甲基化剂使用。

2003年,我国医药行业碳酸二甲酯的总消费约为3000吨。其中环丙沙星是碳酸二甲酯用量较大的品种,碳酸二甲酯的消费量约1800吨。此外,在氟哌酸原药的生产中,碳酸二甲酯用于替代硫酸二甲酯近年来得到较大的发展,其碳酸二甲酯的消费量达到了约1200吨的水平。

在医药行业中,喹诺酮类药物疗效好,价格低,而且使用也比较安全方便,未来国内的消费量将会保持

良好的增长势头,新的品种将不断出现,在喹诺酮类药物生产中碳酸二甲酯的需求量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另外,随着碳酸二甲酯的成本和价格进一步降低以及国内环保政策进一步强化,碳酸二甲酯在医药行业中用于替代高毒的硫酸二甲酯作甲基化剂的应用也将得到较大范围的推广,这也是碳酸二甲酯在医药行业中最有增长潜力的市场。

预计到2005年、2008年国内医药生产中碳酸二甲酯的消费量将分别达到4500吨及8000吨的水平。

2.2.2.2 固体光气

固体光气又称三光气,其反应活性与光气类似,可以代替光气,实现光气化反应,但安全性远远高于光气。近年来随着国内碳酸二甲酯工业的快速发展,为进一步拓展碳酸二甲酯下游产品消费市场,固体光气的生产及应用得到国内众多碳酸二甲酯生产企业及科研院所的重视,产量逐年上升。

2003年我国固体光气的总生产能力约10000吨/年,产量约4600吨,全部采用碳酸二甲酯路线,消耗碳酸二甲酯约1400吨。近年来为提高化工生产安全水平,政府对光气生产厂点的限制更加严格。从长远来看,作为光气替代产品的固体光气将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预计2005年、2008年国内固体光气的产量将分别达到6300吨、10000吨,届时将分别消费碳酸二甲酯1900吨和3000吨。

2.2.2.3 农药

八十年代后,我国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发展很快,其中消费甲基异氰酸酯的农药品种如甲萘威、残杀威、克百威、灭多威均有生产。

目前我国上述品种的农药生产除江苏太仓鲍利葛化工有限公司用碳酸二甲酯生产甲基异氰酸酯外,其它生产厂均用光气法生产甲基异氰酸酯。总体上讲,我国农药行业碳酸二甲酯的消费量比较小,总量不会超过 600吨。近年,光气的生产及供应渠道均有了较大改进,加上成本上的原因,碳酸二甲酯替代光气生产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方面的应用增长受到限制,在农药行业中碳酸二甲酯的需求量将基本维持现状。

2.2.2.4 聚碳酸酯(PC)

目前PC生产一般采用两种方法:即酯交换法和光气化界面缩聚法。酯交换法是将双酚A与过量的碳酸二苯酯(DPC)在熔融状态下进行酯交换和缩聚反应,逐步形成高分子产物-聚碳酸酯。光气化界面缩聚法是将双酚A水溶液进行光气化界面缩聚反应,合成聚碳酸酯。DPC的合成一般采用光气和苯酚反应路线,也可使用碳酸二甲酯与苯酚反应合成DPC,即所谓的非光气化路线。目前我国PC生产厂均采用光气为原料用界面聚合方法生产PC。因此,目前我国在PC生产中没有碳酸二甲酯的消耗。从近年国内聚碳酸酯项目的发展动态看,国内一大批科研院所正在大力研究非光法碳酸二苯酯、聚碳酸酯的生产工艺技术,国内有计划建设非光法聚碳酸酯的设想,如果得以实施,在2008年以后将实现零的突破,一跃成为我国碳酸二甲酯的第一大消费领域,预计届时碳酸二甲酯的消费量将达到20000吨。2010年以后,在国内非光法PC工艺取得突破并实现工业化的基础上,我国非光法聚碳酸酯工业将得到快速的发展,从而带动碳酸二甲酯市场的快速增长,在今后的聚碳酸酯生产中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预计未来DMC在生产聚碳酸酯的需求将达到30万吨。

2.2.2.5汽油添加剂

汽油添加剂原先是采用MTBE,但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科学家发现MTBE有一定毒性,对人的健康有一定的威胁,美国加州已决定在2002年底禁止在汽油中使用MTBE,然而,若用DMC取代MTBE作汽油添加剂,DMC能显著提高气油的辛烷值,改善汽油的冷起动性能和加速性能,能促进燃料的充分燃烧,减少尾气排放量和

有害物质的排放。DMC作为燃料添加剂可获得与MTBE相近的调和效果,且DMC在氧含量上占优势(分子中氧含量高达53%),其添加量是MTBE的40%。若DMC取代MTBE作汽油添加剂成功,将成为最有市场潜力汽油添加剂之一,其需求量将达到6 0万吨以上。

2.2.2.6 其它领域

作为安全环保的电解液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生产,是近年来碳酸酯类产品的最重要的用途之一,受到业内的普遍关注。近年来,我国手机、便携式计算机、摄像机、照相机等移动电器等产业得到高速发展,相应地锂电池的产量及用量也得到大幅度增长。目前国内手机容量已达2亿部,便携式计算机已达130万台。据业内人士统计,2003年仅手机用锂电池的产量就达到8亿个,年消费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三元溶剂约3000吨,按其中30%为碳酸二甲酯估算,实际消费碳酸二甲酯约1000吨。

另外,碳酸二甲酯还可以用于生产异氰酸酯替

代光气合成异氰酸酯、聚氨基甲酸酯等方面的应用将会

进一步扩大。据了解,日本Daicel公司正在建设世界

上第一套利用DMC生产异氰酸酯的装置。还有碳酸二甲

酯可替代作涂料和油墨溶剂合成一系列有机中间体,不

过在这些领域中的消费尚处于起步的阶段,实际消费量

较小,2003年仅为300吨左右,但从长远发展的观点

上看,由于碳酸二甲酯低毒、安全的特性,将来在大幅

度降底成本的基础上,在这些领域中将会出现一定幅度

的增长。预计,2005年、2008年碳酸二甲酯在锂电池

及其它领域中的需求量将分别达到2000吨和5000吨。

我国碳酸二甲酯市场消费现状及预测如表2-5

所示。

近年来我国碳酸二甲酯产品的出口得到较快

的发展。2003年国内有5家企业实现了产品出口,出

口量达到7000吨,超过了国内实际消费量,从而使产

品出口成为国内碳酸二甲酯产品主要流向,并将使中国

成为世界上DMC主要生产国之一。

3、DMC应用的研究与开发

近年来,随着化工生产无毒化和精细化学品的发展,国内外对DMC及其衍生物开发了许多新的用途,并形成C1化学的重要分支。

3.l DMC代替光气作羰基化剂

3.1.1 生产烯丙基二甘醇碳酸酯(ADC)

ADC是一种性能优异尤其是光学性能优异的热固性树脂。可替代玻璃用于眼镜镜片(即树脂眼镜片)和光电子材料等领域。传统工艺是由烯丙酮、二甘醇和光气制造。用DMC代替光气先与二甘醇反应得二甘醇双碳酸酯,

再与烯丙酮进行反应,能方便地制造出不含卤素的高品质产品,开创精密光电材料等新的领域。该技术已开发成功,许多国家以DMC为原料生产的树脂眼镜片已投放市场。

3.1.2 合成西维因(carbaryl)杀虫剂

传统工艺由光气与一甲胺合成异氰酸甲酯,异氰酸甲酯再与α-荼酚反应得到。原料光气和中间产物异氰酸甲酯均剧毒,震惊世界的1984年“印度帕墨尔大惨案”即是由该工艺的光气泄漏引发的。用DMC代替光气,DMC先与α-萘酚进行醇解反应得甲基碳酸萘酯,再与一甲胺反应而得。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已实现工业化生产。

3.2 DMC代替DMS作甲基化剂

3.2.1 制备苯甲醚

苯甲醚(茴香醚)是重要的农药、医药中间体;此外还用作油脂工业抗氧化剂、塑料加工稳定剂、食用香料等。目前用DMS作醇的甲基化试剂,副产物硫酸氢甲酯需处理。用DMC代替DMS与苯酚生产苯甲醚收率高,副产物为甲醇和CO2。

3.2.2 DMC代替氯甲烷制造四甲基醇胺(TMAH)

四甲基醇胺(TMAH)主要用于照相印刷中作显影液。目前以氯甲烷为原料生产,产品中含微量氯化物。用DMC代替氯甲烷,由DMC与三甲胺反应生成四甲胺基甲基碳酸酯,然后将其水解成四甲胺基碳酸氢酯,最后将其电解得高纯度TMAH。

4、结语

随着DMC的应用开发,其市场需求量将越未越大,预计国内DMC的需求以80%的速度递增,国外将达到15%,DMC的总需求量,国内将达到3万吨,国外将达到 20~30万吨。随着国内外光气法生产装置和部分小规模酯交换法生产装置的停产,未未几年DMC的供求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

DMC是一种绿色环保型化工产品,从市场需求、原料供应等方面着眼,我国都需要大力建造DMC生产装置。但外商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引进DMC技术难度较大,因此,国内研究开发单位应加紧中试、工业化放大工作,以开发促引进,两路并进,争取早日建成我国万吨级甲醇氧化碳基化工艺装置。

为了推动我国的煤化工、C1化工、精细化工的发展,探索用DMC取代对环境有害的化工原料和化工工艺的可能性,积极开发和开拓DMC的应用市场也是一项迫切任务。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重点

第一章,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安全生产管理: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 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4个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a、30人以上死亡b、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中 毒)c、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 2、重大事故:a、10人以上死亡,30人以下重伤b、50人以上100人 以下重伤c、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 3、较大事故:a、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b、10以上,50人以下重 伤,1000万以上,5000万以下 4、一般事故:3人以下死亡,10人以下重伤、1000万元以下 风险的分类 广义的风险: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健康风险(五类)、 对于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的风险:人、机、环境、管理(四类) 海因里希法则(事故法则):在机械事故中,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为1:29:300 危险源的分类(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 用): 第一类危险源: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它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它具有的能量越多,发生事故后果越严重。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它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它出现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78种化学品按照《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分为6大类9小类: 爆炸品(8种)、易燃气体(9种)、毒性气体(17种)、易燃液体(14种)、易于自燃的物质(3种)、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3种)、氧化性物质(9种)、有机过氧化物(2种)、毒性物质(13种) 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表1、表2规定的临界量。 第一章,第二节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 一、系统原理 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有:1、动态相关性原则2、整分合原则3、反馈原则4、封闭原则 二、人本原理 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有:1、动力原则2、能级原则3、激励原则4、行为原则 三、预防原理 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有:1、偶然损失原则2、因果关系原则3、3E原则(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法制对策)4、本质安全化原则 四、强制原理 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有:1、安全第一原则。2、监督原则 事故致因理论 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货倾 向。(早期的,不符合现代理念) 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1、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时代局限性):伤亡事故的发 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 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伤害事故连锁构成 A、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 B、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C、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 的。 D、人的缺点不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 造成的。 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五个因素: A、遗传及社会环境。 B、人的缺点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要点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要点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要点 ★1、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安全: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 ★2、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3、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了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 设施)。 ★4、事故:在生产过程中,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有两个特性:一是人们不希望发生;二 是产生了人们不期望的后果。 ★5、事故隐患: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6、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 ▲7、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 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8、劳动保护:是依靠科学技术和管理,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消除生产过程中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不良环境、不安全设备和设施、不 安全环境、不安全场所和不安全行为,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保障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的总称。 ▲9、职业安全卫生:职业安全卫生是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职业卫生的统称,它是以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 域,以及在法律法规、技术、设备与设施、组织制度、管理机制、宣传 教育等方面所有措施、活动和事物。 ★10、安全生产管理: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 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 安全生产的目标。 □11、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历史:从18世纪大机器代替手工劳动起,事故开始增加;20世纪以后科技术进步和生产的复杂化,重大事故时有发生;建国后党和政府一直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生产

酯交换法年产1万吨碳酸二甲酯的工艺

碳酸二甲酯生产工艺及市场需求 1、前言 碳酸二甲酯(Dimethyl Carbonate)简称DMC,系环保型绿色化工产品,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之一,享有有机合成新基石产品的美称。. DMC分子结构式(CH3O)2CO,分子量为90.08,相对密度1.070,折射率1.3697;熔点4℃,沸点90.1℃。在常温下为无色透明、略有气味、微甜的液体,具有可燃性,微溶于水但能与水形成共沸物,几乎可与醇、醚、酮等所有的有机溶剂混溶;对金属无腐蚀性,可用铁筒盛装贮存;微毒(LD50=6400~12900mg/kg,而甲醇的LD50=3000mg/kg)。由于DMC分子中含有CH3—、CH3O—、CH3O—CO—、—CO—等多种官能团,其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可与醇、酚、胺、肼、酯等发生化学反应,故可衍生出一系列重要化工产品;其化学反应的副产物主要为甲醇和CO2。与光气(COCL2)、硫酸二甲酯(DMS)等的反应副产物盐酸、硫酸盐或氯化物相比,危害相对较小,故而,一方面DMC在诸多领域可全面替代光气、硫酸二甲酯、氯甲烷及氯甲酸甲酯等剧毒或致癌物进行羰基化、甲基化、甲酯化及酯交换等反应生成多种重要化工产品;另一方面,以DMC为原料可以开发、制备多种高附加值的精细专用化学品,在医药、农药、合成材料、染料、润滑油添加剂、食品增香剂、电子化学品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其三,非反应性用途如溶剂、溶媒和汽油添加剂等也正在或即将实用工业。 因此,DMC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甲基化、羰基化试剂,用于合成多种高附加值产品,在医药、农药、工程塑料、染料、电子化学品、食品添加剂等领域有着广泛用途,更由于其属无毒无公害化学品,对煤化工、甲醇化工、碳一化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将在二十一世纪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2、国内外生产工艺和供需状况 国内外DMC生产工艺主要有光气法、甲醇液相/气相氧化羰基化法、酯交换合成法等三种合成方法。. 光气法 该法是DMC最早的合成方法,采用光气和甲醇或甲醇钠为原料反应生成DMC。反应式为: COCl2+2CH3OH——→ (CH3O)2CO+2HCl COCl2+2CH3ONa——→ (CH3O)2CO+2NaCl 该法原料光气有剧毒,工艺流程长,设备管道腐蚀严重,污染环境,从安全、经济、环保等方面考虑,此法不宜采用,已逐步淘汰。以前美国的PPG公司、法国的SNPE公司、德国的Bayer公司、BASF公司都采用过该法生产DMC;国内的上海吴淞化工厂、江苏吴县农药厂、重庆东风化工厂等少数厂家也曾采用该工艺。 酯交换法 该法以碳酸丙烯酯或碳酸乙烯酯与甲醇酯交换反应生成DMC并联产丙二醇或乙二醇: C4H6O3+2CH3OH ——→ (CH3O)2CO+CH3CHOHCH2OH (CH2O)2CO+2CH3OH ——→ (CH3O)2CO+CH2OHCH2OH 碳酸丙烯酸或碳酸乙烯酯,可由环氧丙烷或环氧乙烷与CO2合成: C3H6O+CO2——→ C4H6O3 C2H4O+CO2 ——→ C3H4O3 由于环氧乙烷需钢瓶贮运,成本费用相对环氧丙烷较高,故一般国内采用环氧丙烷为原料占多数,但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答案附后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 2015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其中不包括( )。 A.交通伤害 B.机械伤害 C.起重伤害 D.冒顶片帮 2.本质安全中的( )动能是指。当设备、设施发生故障或损坏时,仍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A.失误—安全 B.行为—安全 C.故障—安全 D.控制—安全 3.危险度表示发生事故的危险程度,它是由( )决定的。 A.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与系统本质安全性 B.本质安全性与危险源性质 C.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与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D.危险源的性质与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4。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8218-2000),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是( )。 A.物质的物理特性 B.物质的比重及数量 C.物质的密度及数量 D.物质的危险特性及数量 5.依据系统安全理论,下列关于安全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没有发生伤亡事故就是安全 B.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C.当危险度低于可接受水平时即为安全 D.安全性与危险性互为补数 6.在工业生产中,经常利用各种屏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其应用的安全理论是( )。 A.因果连锁理论 B.系统安全理论 C.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D.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7.我国安全生产方针中的综合治理强调的是( )。 A.抓住重点,遏制重特大事故 B.强化责任,落实企业自主管理 C.重在执法,完善法规标准建设 D.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卫生等知识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卫生知识 一、安全生产宣传和教育制度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大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安全的氛围,特制定本制度。 1、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必须坚持以正面宣传教育为主,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突出主题,普及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推动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促进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 2、公司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如“安全生产月”活动,由公司办公室组统一布置,安全管理科牵头协调,组织实施。日常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由各部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组织、安排。 3、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要重点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各个上级主管部门安全生产会议精神及各级领导有关安全生产工作方面的讲话、批示精神;同时要大力宣传有关安全生产管理、事故预防、安全自救、事故救援、现场应急的知识;组织从业人员认真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 4、各部门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利用各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发放安全宣传资料;举办安全生产知识咨询;安全逃生与急救技能现场表演、图片展览等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教育活动要有自己的特色,并能吸引广大干部、职工自觉参与。 5、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要讲求实效。要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与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特别是认真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和落实情况,找出不安全隐患,提出改进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措施,以取得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效果。 6、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要加强领导,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并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支持。做到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通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广大干部、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最大限度地减少身边的事故隐患,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 7、安全科学知识与操作技术培训(主要是安全技术知识教育,一般安全生产知识教育,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会什么,缺什么补上什么”的原则,安全生产技能教育。 8、安全科学知识与技术培训 通过此种培训,使全体从业人员懂得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使从业人员在安全工作上由“要我做,要我干”变成“我要做,我要干”进而成为“我会做,我会干”,减少和杜绝因“无知”而造成的违章和事故,其主要内容为: (1)安全生产操作技能;

碳酸二甲酯生产技术和应用领域开发

碳酸二甲酯生产技术和应用领域开发 摘要:碳酸二甲酯是21世纪有机合成的一个“新基石”和“绿色化工产品”,极具市场潜力。文章对碳酸二甲酯的生产工艺及经济技术进行了分析对比。综合考虑气相氧化羰基化法技术经济性最好。尿素甲醇法工艺可变成本最低,是最有希望的碳酸二甲酯生产工艺。 关键词:碳酸二甲酯,生产工艺,经济分析,应用 碳酸二甲酯(Dimethyl carbonate简称DMC) ,常温时是一种无色透明、略有气味、微甜的液体,熔点4℃,沸点90.1℃,密度1.0699/cm3,难溶于水,但可以与醇、醚、酮等几所有的有溶剂混溶。DMC分子结构中含有羰基、甲基、甲氧基和羰基甲氧基,因而可广泛用于羰基化、甲基化、甲氧基化和羰基甲基化等有机合成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1992年DMC在欧洲通过了非毒性化学品(Non-toxic substance)的注册登记,属于无毒化工产品,可替代剧毒的光气、氯甲酸甲酯、硫酸二甲酯等作为甲基化剂或羰基化剂使用,提高生产操作的安全性,降低环境污染。作为溶剂,DMC可替代苯、二甲苯等用于油漆涂料、清洁溶剂等。DMC还是新能源锂电池电解液的理想溶剂。此外,DMC作汽油添加剂、清洁剂、表面活性剂和柔软剂的添加剂。DMC被认为21世纪有机合成的一个“新基石”和“绿色化工产品”。 1 碳酸二甲酯的生产技术 1.1 甲醇氧化羰基化法 甲醇氧化羰基化法是以甲醇和CO、O2为原料,以CuCl 等为催化剂,在条件下直接合成。甲醇氧化羰基化法分为液相法和气相法工艺。 该工艺的主要优点是原料成本低,产品纯度高;缺点是催化剂中的Cl-对设备腐蚀严重,高转化率时催化剂失活严重,单程转化率低,设备投资巨大,目前属于淘汰技术。 1.2 酯交换碳酸丙烯酯法 该技术以环氧丙烷和CO2生产碳酸丙烯酯,再与甲醇酯交换生产DMC和丙二醇。国内企业绝大多数采用此法,技术成熟,单套规模达到万吨级。 与甲醇氧化羰基化法相比,该法优点是反应条件温和,设备材料基本上全为碳钢。投资较低,但蒸汽消耗较高,生产成本较高。另外,受原料(丙烯或环氧丙烷)、副产品市场和装置规模影响较大。 1.3 尿素直接醇解法 以尿素和甲醇为原料,生产DMC 副产氨气。如与尿素装置联产,副产氨气可作为合成尿素的原料,无三废产生,形成闭合回路。生产过程腐蚀性小,设备基本上全为碳钢。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所技术正在山东泰安建设5000t/a工业化示范厂,据称催化剂活性好,选择性高,寿命长;生产成本低,DMC 纯度不小于99.5%,不含卤素等有害杂质,年产万吨装置总投资约4500 万元。 1.4 甲醇与CO2合成法 甲醇和C O2在催化剂作用下直接合成DMC: C O2 +CH3OH →(CH2O)CO+H2O 反应分均相催化体系和非均相催化体系,均相催化研究较多。该法的优点是原料价廉易得,副产物少,对环境危害极小。与甲醇氧化羰基化法比较,不存在“爆炸极限”问题,相对安全。从经济和环保角度来看,是有发展前途的方法。如果筛选出更优良的催化剂、助催化剂和吸水剂,提高反应转化率,该法有望成为工业合成DMC的主要途径之一。华东理工大学正进行该技术研究。

碳酸二甲酯的生产工艺的合成装置和分离装置

碳酸二甲酯的生产工艺的合成装置和分离装置 摘要:简述了碳酸二甲酯的基本性质及几种常见的合成工艺方法,还对其分 离装置进行了简单描述。 关键词:碳酸二甲酯合成装置分离装置基本性质 1前言 碳酸二甲酯(dimethyl carbonate,DMC),是一种无毒、环保性能优异、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它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分子结构中含有羰基、甲基和甲氧基等官能团,具有多种反应性能,在生产中具有使用安全、方便、污染少、容易运输等特点。由于碳酸二甲酯毒性较小,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绿色”化工产品。 碳酸二甲酯(DMC)也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含有羰基、甲基、甲氧基和羰基甲氧基,因而可广泛用于羰基化、甲基化、甲氧基化和羰基甲基化等有机合成反应,用于生产聚碳酸酯、异氰酸酯、聚氨基甲酸酯、聚碳酸酯二醇、烯丙基二甘醇碳酸酯、甲胺基甲酸萘酯(西维因)、苯甲醚、四甲基醇铵、长链烷基碳酸酯、碳酰肼、丙二酸酯、丙二尿烷、碳酸二乙酯、三光气、呋喃唑酮、肼基甲酸甲酯、苯胺基甲酸甲酯等多种化工产品。由于DMC无毒,可替代剧毒的光气、氯甲酸甲酯、硫酸二甲酯等作为甲基化剂或羰基化剂使用,提高生产操作的安全性,降低环境污染。作为溶剂,DMC可替代氟里昂、三氯乙烷、三氯乙烯、苯、二甲苯等用于油漆涂料、清洁溶剂等。作为汽油添加剂,DMC可提高其辛烷值和含氧量,进而提高其抗爆性。此外,DMC还可作清洁剂、表面活性剂和柔软剂的添加剂。由于用途非常广泛,DMC被誉为当今有机合成的“新基石”。 2碳酸二甲酯的合成方法 2.1甲醇氧化羰基化法 液相泥浆法 意大利ENI公司1983年首次将液相工艺实现工业化,由醇类与c0在催化剂的作用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总结

2011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要点总结195条 1、3E原则: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管理对策防止事故发生。 2、反馈原则认为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错误:监督原则认为为使安全生产法得到落实应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3、动态相关性原则告诉我们: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4、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5、要做到安全第一,就必须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 6、我国现行工伤事故统计中,按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工伤事故分20类。 7、安全和危险均是相对的概念 8、安全管理必须要有强大的动力,并正确应用动力,从而激发人们保障自身和集体安全的意识,自觉积极地搞好安全生产工作。这种管理原则是人本原则中的“激励原则” 9、海因希里法则事故后果为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无伤害的事故件数之比为1:29:300 10、危险源的构成要素有: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触发条件。 11、海因希里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防物的不安全状态。 12、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仪器检查法、常规检查法、安全检查表法。

13、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董事会保证。 14、单位对新职工应进行***48小时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和岗位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48小时。 15、安全检查五查“思想、管理、隐患、整改、事故处理” 16、国家规定对非矿山企业强制性检查的项目:特种设备、作业场所有毒有害物质 17、征收工伤保险费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相结合是事故预防的主要机制。 18、常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有直观经验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19、特种作业的批准机构为 20、职业病共10大类115种 21、安全标志分四类:禁止、警告、命令、提示 22、从长远观点来看,低成本高收益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 23、安全教育培训的方法:讲授法、实际操作演练法、案例研讨法、读书指导法、宣传娱乐法。 24、劳动防护用品三证: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 25、编制安措计划原则:必要性和可行性、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26、安措计划应与同年度的生产技术财务供销计划同时编制。总工审批、厂长下达。 27、主要负责人培训内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规程规范标准、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方法与安全生产技术行业安全生产专业知识、重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2018年真题及答案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2018年真题及答案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2018年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某啤酒加工企业安装立式发酵罐,在发酵罐顶部设置了检修口要通过检修口进入罐内进行检查作业,发酵罐检修口平台与车间离为25m,根据《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GB4053.3,平台护栏的高度应不低于()m。 A.0.90 B.1.05 C.1.20 D.1.04 【参考答案】C 2.某建筑施工项目使用了汽车吊,为了光分识别吊装作业的危险因素,该项目安全管理人员对汽车的事故数据进行了记录。事故描述和危险因素分类,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B6441),下列事故危险因素分类错误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参考答案】C 3.甲市王某经人介绍前往某建筑公司工作,上班后第二天早上,王某提前到达工地现场,在准备绑扎钢筋时,被正在实施维修作业的塔吊上掉落的扳手砸伤,致使右骨折。在处理该事故工伤认定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该建筑公司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和没有到上班工作时间为由,不认定为工伤

B.该建筑公司工会在事故发生1年后发现,公司并未按规定为王某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随后立即向甲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C.甲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王某工伤认定申请,根据该市司法机关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结论,最终做出工伤认定决定,并书面通知王某和该建筑公司 D.在工伤认定审核过程中,王某妻子坚持认为此事故情形完全符合工伤认定,但该建筑公司不认为是工伤,并要求王某妻子承担举证责任【参考答案】C 4.某食品工厂前处理车间的纯蒸汽制备装置有蒸汽包、蒸汽管道、纯水泵、配电柜等组成,在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时,配送员现场审查发现,纯蒸汽制备装置现场设置了下列警示标志。根据该场所的风险评估结果,这些警示标志中,设置错误的是()。 【参考答案】C

必须掌握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学习资料

必须掌握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1、各单位安全网络图、岗位责任、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必须上墙。并要悬挂整齐醒目。 2、层层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建立健全各种安全记录,内容清楚、详细、齐全、属实。 3、公司所有员工必须积极参加各种安全活动、安全考试、知识竞赛等。 4、努力推行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普及完善标准化作业,建立并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班组成员能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技术规程和作业标准,做到会讲会用。 5、新工人和转岗工人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 6、安全档案要严格按标准建立,妥善保管;车间每半年、各班组每季度组织一次安全培训并考试,成绩不合格不准上岗。 7、班长为班组教育的责任人,必须及时为每位员工建立每三级班组安全教育档案,制定和实现班组安全目标,做到个人无违章,岗位无隐患,班组无事故,岗位尘毒浓度不超标,安全文明生产好。 8、各班班长为兼职班组安全员,负责本班组员工的安全工作。负责员工的安全教育,监督班组员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检查工作现场设备、人员、环境的可靠性,符合安全条件后方可开始工作。 9、各班长每天班前会必须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布置安全工作注意事项,检查场地、设备、机械、工具和防护措施,确认处于安全状态时,方可开展工作。 10、班组长要经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具备辨识危险、控制事故的能力,班组各成员要职责清、责任明。 11、班组成员要有“安全第一”的意识,“我要安全”的觉悟,“我会安全”的技能,“我管安全”的义务,“我保安全”的责任,做到自我防护,自主管理、自我教育。 12、每周生产调度会布置的安全工作要全面落实。 13、严格落实班前、班后会、安全日活动、安全检查、安全例会制度,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有记录,由安全员监督检查。 14、危险场所及危险设施应采取防范措施,设立标志,要害岗位、重要设施要人人清楚。 15、火药库、油库、化验室、氰化钠库、发配电室、信号室、锅炉房、污水处理厂等要害部门必须做到出入记录齐全,物资支领手续齐全,标志悬挂醒目。 16、工作前要充分休息,班中不准打闹,不准带小孩及无关人员到生产作业场所,杜绝带病上岗。 17、上岗人员必须持有上岗证,上岗证由安全部门每半年考核一次,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特种作业证上岗。 18、各种大型安装、维修、检修等重点工程,各单位必须研究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并经安全环保部同意,方可施工。在重点项目检修过程中,单位必须设立监督岗,2米以上高空作业须系上安全带。 19、接班时或工作期间,认真检查本岗位的设备、安全设施以及使用的工具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发现问题立即修理、更换,不许带病运转和勉强使用。 20、各种防尘、防护设施必须安全可靠,操作岗位工人及班组长上班和生产管理人员进入车间、工段,必须按要求穿戴劳保用品。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知识点汇总-必考点

精品文档,放心下载,放心阅读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知识 点汇总-必考点 1. 什么叫安全? 泛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的一种状态和过程。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2. 什么是安全生产? 答: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3. 什么是安全生产管理? 答: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们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4. 什么是“三违”现象? 答: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5. 我国当前努力构建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是什么? 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

6. 什么是事故? 答: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7. 什么是事故隐患? 答: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8. 什么是危险? 答: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9. 什么是本质安全? 答: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包括“失误——安全”功能(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和“故障——安全”功能(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者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两个部分。 10. 安全生产“五要素”分别是什么?相互关系如何? 答:安全生产“五要素”是指(1)安全文化,即安全意思,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支配人们行为是否安全的思想;(2)安全法制,即安全生产法规和安全生产执法;(3)安全责任,主要指搞好安全生产的责任心;(4)安全科技,是指安全生产科学与技术;(5)安全投入,保证安全生产必须的经费。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培训讲义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培训讲义 一、安全生产的基础知识 ㈠安全管理内容 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的活动,实现人与机械设备、物料、环境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包括:管理机构和人员、安全责任制、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技术档案六个方面。 ㈡安全生产五要素 安全生产五要素: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这五个要素。 安全生产五要素的关系:安全文化是灵魂,安全法制是利器,安全责任是核心,安全科技是动力,安全投入是保障。 ㈢四不伤害四不伤害:不伤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 ㈣三项岗位人员“三项岗位”人员: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 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责任 ㈠企业主体责任 企业的安全责任12 项: 1.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履行“三同时”规定; 2.为从业人员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3.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依法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高危行业企业投保安全生产责任险; 4.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5.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6.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7.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

患,依法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 8.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行政许可; 9.统一协调管理承包、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10.及时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开展事故救援和处理善后工作 11.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预防和职业病防治工作; 12.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责任。 ㈡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管理能力。 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职责 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职责 ①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②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③保证本单位安全投入有效实施; ④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安全事故隐患; ⑤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⑥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2.安全生产副职职责 ①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本企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②检查现场安全生产情况,查处安全生产违规违纪行为,监督隐 患整改措施落实; ③负责组织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安全计划; ④抓好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⑤坚持现场带班值班; ⑥协助抓好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 3.安全员岗位职责 ①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本企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②负责上班前和上班过程检查中的现场安全生产检查,发现不安全隐

(安全生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基础知识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 第一部分: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必要性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按照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管生产的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各级负责人员、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各岗位生产工人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面应做的事情和应负的责任加以明确规定的一种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核心是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五同时”,就是在计划、布置、监察、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生产工作。其内容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纵向方面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横向方面的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是关系到生产经营单位全员、全层次、全过程的大事,因此,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从制度上固定下来。从而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使安全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明确、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把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 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需要达到如下要求: (1)建立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面的要求,并应适时修订; (2)建立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要与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体制协调一致; (3)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根据本单位、部门、班级、岗位的实际情况,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防止形式主义; (4)制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有专门的人员与机构来保障; (5)在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同时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监督、检查等制度,特别要注意发挥工会群众的监督作用,以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真正落实。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其职责为: (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2、生产经营单位其他负责人 生产经营单位其他负责人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助主要负责人搞好安全生产工作。 3、生产经营单位职能管理机构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 职能管理部门机构负责人按照本机构的职责,组织有关工作人员做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对本机构职责范围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职能机构工作人员在本人职责范围内做好有关安全生产工作。 4、班级长 班级安全生产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健,班级长全面负责本班级的安全生产,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直接执行者。贯彻执行本单位对安全生产的规定和要求,督促本

碳酸二甲酯的合成

一.产品介绍 碳酸二甲酯(Dimethyl carbonate,简称为DMC)就是无毒无公害的主要化工原料与产品之一,化学式CH3OCOOCH3,分子量为90、08,常温下为透明液体,略带香味。难溶于水,但能与醇、酮、酯等任意比混溶。DMC 毒性很小,对金属基本上无腐蚀性。DMC 具有酯的通性,可与水发生水解反应;可与含活泼氢基团的醇、酚、胺、酯等化合物反应;与二元醇或二元酚反应生成聚碳酸酯。DMC 分子中含有羰基、甲基、甲氧基等基团,具有良好的反应性能,可代替剧毒的光气、硫酸二甲酯、氯甲烷等作为羰基化剂、甲基化剂与甲氧基化剂,成为开发一系列洁净化工工艺的新基块。一种新型的绿色有机合成中间体,被称为“21世纪有机合成领域的新基块”。 二.主要用途 DMC就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其结构中含有甲基、甲氧基、羰基、甲氧基羰基,因而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能与酚、醇、胺、肼、酯类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许多重要的化工产品。DMC可代替有毒的硫酸二甲酯作甲基化剂,制备苯甲醚(苯甲醚就是重要的农药、医药中间体),还可用作油脂工业抗氧化剂、食用香料等,以及生产主要用于照相印刷中作显影液的四甲基醇胺(TMAH)。可代替有剧毒的光气作羰基化剂,合成如聚碳酸酯等工程材料,也可用于制造磁带、磁盘等光电子产品。另外,由于DVD等高档视听产品的普及,光盘需求量大幅提高,对以DMC为原料生产的聚碳酸酯的需求将不断增大,因而用在此方面的DMC用量会大幅上升。DMC还可用于生产烯丙基二甘醇碳酸酯(ADC)。ADC就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热固性树脂,可替代玻璃用于眼镜片与光电材料等新的领域,代替各种有毒溶剂(苯、甲苯)作涂料、油漆的溶剂,也可代替甲基叔丁基醚作汽油添加剂。DMC的分子量含氧高达53%,且辛烷值高,可用作汽油添加剂,以增加汽油含氧量,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毒性尾气排放,这些方面都要优于MTBE。DMC还就是与环境友好的“绿色化合物”,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污染的日益重视,利用DMC的特性及将其作为合成中间体开发绿色化工产品,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与市场潜力。 1.代替光气作羰基化剂 光气(Cl-CO-Cl)虽然反应活性较高,但就是它的剧毒与高腐蚀性副产物使其面临巨大的环保压力,因此将会逐渐被淘汰;而DMC(CH3O-CO-OCH3)具有类似的亲

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什么是安全? 安全: 指无物质危险和精神恐慌而使人员处于自由状态。 没有危险因素的劳动条件以保证人们从事劳动过程中不发生人身或设备事故。 指系统中的一种品质,在完成给定条件的功能时,产生的事故损失达到人们可以接受的水平。 安全生产的概念: 是指为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作业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 安全生产的范围: 包括工业,商业,交通,建筑,矿山,农林等企事业单位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设备安全,还包括铁路,公路运输及航运,民航,水利电力,消防,农药,农电,以及工业,建筑产品的质量安全(特种设备,建筑产品,劳动防护用品,安全仪器仪表,电气产品等) 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的状况,即人不受伤害,物不受损失。 事故及伤亡事故: 造成死亡、疾病、伤害和财产损失及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伤亡事故指员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和急性中毒事故。 工伤: 也称职业伤害,是指劳动者(职工)在工作或者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意外事故伤害和职业病造成的伤残和死亡。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方针的要点是:“预防” 方针的根本思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预防劳动过程中的伤亡放在工作的首位,保证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利益。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

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企业生产实际,将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应该做的事及应负的责任加以明确规定的一种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作用: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协调一致全员参与 明确了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及其他负责人、各有关部门和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负的责任。 在各部门及员工间,建立一种分工明确、运行有效、责任落实的制度,有利于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使安全工作层层有人负责。 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安全培训 三级职业健康安全培训 三级安全培训是指新员工上岗前必须进行厂级、部门级、岗位级职业健康安全培训。 厂级职业健康安全培训由总经办组织,公司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实施,内容包括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和劳动纪律、通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知识并解答员工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 部门级职业健康安全培训由部门组织,部门经理实施,内容包括部门安全管理制度、部门主要不安全因素和安全注意事项、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主要措施、事故应急处理程序等。 岗位级职业健康安全培训由部门安全员组织实施,内容包括岗位安全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劳动保护用品的性能和正确使用方法等。 制药企业生产过程中常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综合控制措施 一.生产过程中常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影响人体健康,造成环境破坏等危害,通过对生产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可以有效地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控制是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核心,能够有效提高规章制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能够保障安全生产,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制药企业,药品生产中的原辅料很多是危险化学品(如甲醇、乙醇、丙酮、浓盐酸等),具有易燃易爆和腐蚀性。且在生产过程通常需要加热、冷却、加压等复杂工艺,这就决定了整个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危险有害因素,因此通常会发生火灾、爆炸、灼烫、中毒和窒息、机械伤害等事故。 1.火灾

碳酸二甲酯的合成工艺

碳酸二甲酯的合成工艺

摘要 碳酸二甲酯(DMC)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绿色化学品,其洁净合成工艺的研究及开发,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以CuCl催化剂甲醇液相氧化羰化法合成DMC已实现工业化。由于反应生成了副产物HCl,造成Cl-的流失,不仅造成催化剂失活,同时对反应设备腐蚀严重,污染环境。 论文中制备了CuCl和Schiff碱助剂络合均相催化剂,并采用IR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Schiff碱助剂(助剂:CuCl=1:1)对CuCl催化甲醇液相氧化羰化合成DMC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甲基咪唑与CuCl络合制备的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在120℃,反应压力2.4MPa,反应时间4h条件下,甲醇的转化率达到5.8%,DMC的选择性达到99.9%。对于双配体络合CuCl催化体系,能进一步提高催化活性。在120℃,反应压力2.4MPa,反应时间4h,聚乙烯吡咯烷酮:N-甲基咪唑:CuCl=2:1:1 (摩尔比),甲醇的转化率达到6.6%。结果同时表明,催化体系的Cl-的流失量降低,催化剂的寿命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氧化羰化甲醇;碳酸二甲酯;铜络合物催化剂

Abstract Diethyl carbonate (DMC) is an environmentally benign intermediation. It was paid widely attention that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 green process of synthesis of DMC. Although the process of producing DMC by oxidative carbonization of methanol in the presence of CuCl catalyst system has been industrial, some drawbacks, for instance the production of the by-production HCl , in which not only caused to a leaking of Cl-subsequence by the deactivate of the catalyst, but also a corrosion to the reactor, still need to be overcome. In this work, a complex catalyst was prepared from CuCl and Schiff base additives and characterized by IR.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chiff base additiv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 activity was exhibited in the presence of complex catalyst synthesized by N-methylimidazole and CuCl,the methanol conversion was 5. 8%, DMC selectivity reached to 99.9 % at 120 ℃, pressure 2.4 MPa, the reaction time 4 h. At the same condition, catalytic activity was further improved by two-ligands complex CuCl system, methanol conversion is 6.56% (PVP: N-methylimidazole: CuCl = 2:1:1).The result also showed that life of the CuCl/Schiff base additive catalysts was prolonged. Keywords: oxidative carbonization of methanol;DMC;Cuprous chloride complex cataly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