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三课程设计--UG设计概要

大三课程设计--UG设计概要

大三课程设计--UG设计概要
大三课程设计--UG设计概要

CAD/CAM

课程设计说明书

专业:机电一体化

学号:

设计者:

指导教师:

设计日期:2015 年9月28 日至2015 年10月31 日

CAD/CAM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的内容:

利用UG软件,根据给定的平面图建立零件的三维模型,并根据图中加工要求编制零件的加工工艺,进而完成零件的仿真加工。完成指导老师指定题目的设计后,要求编写说明书一份。

题目17:零件形状如下图。已知毛坯尺寸为160×120×41.5mm,材料为45#钢,工件的底面和四个侧面均已加工到位,请生成零件的加工造型,根据零件加工需要完成其粗精加工轨迹。

二、对说明书的要求:

1、说明书格式

说明书为电子稿(word),采用A4纸张

说明书正文字体为五号,行距设为:1.5倍行距。

2、说明书内容

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封面、目录(一定要标出每一项内容对应的页码)、设计任务书、正文、设计心得与体会、参考资料等六部分。

其中,正文应包括:零件的建模过程、毛坯的建模过程、零件工艺分析与编制的工艺过程、具体加工过程(每个操作的创建详细过程,要求说明各个参数是如何配置的、每个操作生成的刀轨)、车间工艺文档。

三、如何上交:

1、第一步:审阅与修改。

先发说明书的电子稿和仿真好的UG文件至指导老师邮箱,等待老师审阅,提出修改意见。按指导老师意见修改并回复合格后,方可打印说明书,准备上交。

2、第二步:上交

需要上交的有三项:打印好的说明书、说明书的电子稿、仿真的PRT文件。

(1)打印好的说明书交至学委处。

(2)另外二项即:说明书的电子稿、仿真的PRT文件的上交。首先要在上交前建立以自己学号命名的一个文件夹,然后发至指导老师邮箱或拷贝至老师办公电脑中。

目录

1.实体建模过程 (1)

1.1零件分析 (1)

1.2建模过程 (1)

2.毛坯的建模过程 (4)

3. 零件工艺分析与编制的工艺过程 (5)

3.1工件分析 (5)

3.2工艺规划 (7)

3.3工件的具体加工 (8)

3.4型芯开粗加工 (12)

3.5型芯精加工 (17)

3.6型芯凹槽加工 (19)

3.7点位加工操作 (22)

3.7.1中心钻点位加工方式 (22)

3.7.3麻花钻点位加工方式 (26)

3.7.4锪孔点位加工方式 (31)

4.车间工艺文档 (35)

5.参考文献 (37)

6.设计感想 (38)

1.实体建模过程

1.1零件分析

如图所示分析该零件底部为一个长方体结构,在长方体上方有凸台,一个孔和一个沉孔

1.2建模过程

1.2.1绘制草图

选择XC-YC平面为基准面,按零件图尺寸绘制底面草图。

1.2.2底面拉伸建模

在拉伸对话框中,选择底面各边线,方向为z轴方向,在开始的值中填28.5,预览后单击确定,完成底面的拉伸建模。

1.2.3在底座上进行建模

根据零件图在零件底部上表绘制出草图,选择草图,方向为z轴,开始值中填10,布尔求和,预览后点击确定。

1.2.4在凸台上建模

根据零件图,在凸台上表面绘制出草图,选择草图,方向为z轴,拉伸,开始值为15,布尔值选择求差,选择体分别为凸台和零件底座,预览后点击确定。

1.2.5孔D38的拉伸建模

根据零件图在零件底部上表面绘制出草图,点击拉伸,开始值为0,结束选择贯穿,布尔值为求差,预览后点击确定。

1.2.6沉头孔的建模

根据零件图在孔的对话框里找到沉头孔的圆点,填好直径和沉头孔深度,深度限制为贯穿体,布尔值选择求差,预览后点击确定。

2.毛坯的建模过程

2.1根据零件的尺寸建立毛坯

在零件底部下表面绘制草图,点击拉伸,开始值为41.5,预览后点击确定。

2.2调整毛坯透明度

选择刚建立的毛坯模型,在{编辑对象显示}对话框里选择,调整毛坯透明度为80,点击确定。

3. 零件工艺分析与编制的工艺过程

3.1工件分析

根据零件图分析,模型的总体尺寸160×120×38.5mm,在工件上上表面有2个孔,直径分别为12mm和38mm,需要铰销,1个需要铰销的孔要锪1个深度为5mm直径为15mm 的沉孔。

3.2工艺规划

1.毛坯

尺寸:160×120×41.5mm的长方体

材料:45#钢

2.工件安装

利用标准垫块使毛坯高于平口虎钳21mm以上,再夹紧安装到机床上。

3.工步安排

本工件的形状比较简单,表面质量也没有特别的要求,工步安排入下:(1)选用一把D20mm平刀进行开粗加工,然后用同一把刀对凸槽进行精加工,再用D8mm平刀对凹槽进行加工。具体具体加工工步如下表:

加工工步

(2)选用D3mm的中心钻钻工件上表面2出中心孔,然后利用D12mm的麻花钻工件上表面一处D12mm的通孔,用D38mm的麻花钻钻工件上表面一处D38mm 的通孔。具体加工工步如下:

点位加工工步(通孔)

(3)在D12mm的孔上面锪深度为5mm、直径为15mm的沉孔。

点位加工工步(沉孔)

3.3工件的具体加工

1.进入加工模块

点击开始选择加工,开始加工毛坯,在加工环境中选择第一个

2.设置加工方法视图

在软件左下角加工方法视图中选择几何视图。

3.设置加工坐标系

双击操作导航器内的,弹出机床坐标系对话框;单击指定MCS

中的按钮,弹出CSYS对话框;单击动态按钮,然后点击确定,完成加工坐标系的设置。

4.选择部件

单击几何视图按钮,在操作导航器中双击选择workpiece,出现如下界面,单击指定部件按钮,如图所示:

回到铣削几何体界面,单击指定毛坯按钮,添加毛坯。

5.创建刀具

1)创建D20mm平刀。点击创建刀具按钮,弹出创建刀具对话框,选择类型【mill_planar】,再选择刀具子类型的按钮,在名称文本框中输入D20,点击确定按钮,在弹出的【铣刀-5 参数】对话框中设置参数直径为20,其他使用默认值;把对话框中右边的滚动条向下拉,继续设置参数刀具号为1,长度补偿为0,刀具补偿为1,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D20mm平刀的创建。

2)创建D8mm平刀。点击创建刀具按钮,弹出创建刀具对话框,选择类型【mill_planar】,再选择刀具子类型的按钮,在名称文本框中输入D8,点击确定按钮,在弹出的【铣刀-5 参数】对话框中设置参数直径为8,其他使用默认值;把对话框中右边的滚动条向下拉,继续设置参数刀具号为2,长度补偿为0,刀具补偿为2,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D8mm 平刀的创建。

3)创建D3mm中心钻。点击创建刀具按钮,弹出创建刀具对

话框,选择类型【drill】,再选择刀具子类型的按钮,在名称文本框中输入D3,点击确定按钮,在弹出的【钻刀】对话框中设置参数直径为3,其他使用默认值;把对话框中右边的滚动条向下拉,继续设置参数刀具号为3,长度补偿为0,刀具补偿为3,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D3mm平刀的创建。

4)按照同样的方法,创建其他钻削刀具,其名称和参数见下表。

3.4型芯开粗加工

3.4.1选择加工方式

点击创建操作,在弹出的操作框中填好数据,点击确定。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电信092 学号 200916022230 学生姓名夏惜 指导教师王瑞 设计时间2010-2011学年上学期 教师评分 2010年月日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1.概述 (2)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2) 2.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的内容 (4) 2.1变压电路设计 (4) 2.2整流电路设计 (4) 2.3滤波电路设计 (8) 2.4稳压电路设计 (9) 2.5总电路设计 (10) 3.总结 (12) 3.1所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12 3.3体会收获及建议 (12) 3.4参考资料(书、论文、网络资料) (13) 4.教师评语 (13) 5.成绩 (13)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1.概述 电源是各种电子、电器设备工作的动力,是自动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流稳压电源是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电源。直流稳压电源是常用的电子设备,它能保证在电网电压波动或负载发生变化时,输出稳定的电压。一个低纹波、高精度的稳压源在仪器仪表、工业控制及测量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直流稳压电源通常由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控制电路所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可等优点,电压从零起连续可调,可串联或关联使用,直流输出纹波小,稳定度高,稳压稳流自动转换、限流式过短路保护和自动恢复功能,是大专院校、工业企业、科研单位及电子维修人员理想的直流稳压电源。适用于电子仪器设备、电器维修、实验室、电解电镀、测试、测量设备、工厂电器设备配套使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需要有稳压的电压供给,才能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家用电器中的电视机、音响、电脑尤其是这样。电网电压时高时低,电子设备本身耗供电造成不稳定因家。解决这个不稳定因素的办法是在电子设备的前端进行稳压。 直流稳压电源广泛应用于国防、科研、大专院校、实验室、工矿企业、电解、电镀、充电设备等的直流供电。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1)、学习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法; (2)、研究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案; (3)、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稳压系数和内阻测试方法。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1.2.1 设计原理

UG课程设计

一级减速器和鼠标凸凹模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是学生学习《机械CAD/CAM》课程后进行的一项综合训练,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巩固、加深在机械技术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了解和掌握常用机械零部件、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的设计方法与步骤,为今后学习专业技术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 通过这次UG实习要明确以下目的: 1.具体应用,巩固加深和扩大机械设计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的理 论知识和生产知识,了解机械传动装置的一般设计方法和步骤,培养实际设计能力,为以后进行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2.通过拟定传动方案,结构方案到结合生产和使用条件,独立地 完成机器部件的设计,并全面考虑设计内容及过程,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如有关国家及行业标准,设计规范等;加深对机械设计的总体认识;培养全面考虑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本次UG实习的题目一是减速器,任务如下: 1.按生产图纸要求,设计并绘制一张装配图和和若干张零件工作 图,并做成数据光盘 2.按规定格式编制绘图步骤说明书一份,并打印出来。 题目二是做一个凸凹模,我做的是鼠标的凸凹模。 以下部分为零件图和装配图做图说明部分:

零件图部分: 一、销A4*18 查《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附表14公称直径为4 端面部分高为0.5 长度根据根据零件情况取18 小端半径为4 大端为4.16 先画出中间部分进行拉伸,在画出两端弧线部分,画成封闭的,在进行回转。 二、螺栓查《机械制图与计算 机绘图》附表5 b=22 k=5.3 s=13 d=8.58 长度根据零件要求取60 先画六边形进行拉伸,再选择六边形中间面为基准,画一个封闭三角形,进行回转切除周围部分,再以六边形另一面为基准画圆拉伸,在圆的另一端打螺纹。 三、垫圈

大三机械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带式输送机的传动装置设计 任务序号 2-3 专业班 学号 设计者 指导教师

目录 一、课程设计任务 ............................................................................... - 3 - 二、传动装置总体设计 ....................................................................... - 4 - 三、传动件设计 ................................................................................... - 8 - 四、装配草图设计 ............................................................................. - 18 - 五、轴的计算与校核 ......................................................................... - 20 - 六、轴承基本额定寿命计算 ............................................................. - 27 - 七、键的挤压强度校核计算 ............................................................. - 29 - 八、箱体结构的设计 ......................................................................... - 30 - 九、设计小结...................................................................................... - 32 - 附件一.................................................................................................. - 33 -

大三课程设计模板

编号: 审定成绩: 重庆邮电大学 物联网工程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行走过程中的加速度测试节点设计 学院名称:自动化学院 学生姓名:张三 专业:物联网工程 班级:0000 学号:0000 指导教师:李四 填表时间:2015 年11 月 重庆邮电大学教务处制

一、题目:行走过程中的加速度测试节点设计 二、设计任务: 运用所学传感器技术、计算机网络和物联网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设计基于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测试节点,获取行走过程中的手臂或小腿加速度,完成数字量输入或模拟量输入的硬件设计和低功耗无线通信协议软件设计等工作。具体任务如下: 三、设计要求: 1.画出加速度测试节点的结构图。 2.选择低功耗无线通信芯片和三轴加速度传感器,设计硬件电路。 3.开发完成zigbee协议,完成与上位机的通信。 4.画出程序流程图并编写调试代码。 四、参考资料: 1. 李朝青.《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简明修订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8年. 2. 胡向东.《传感技术》.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3. 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4.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

摘要 一级标题使用三号宋体、二级标题使用四号宋体,正文使用小四宋体。正文用小四字体,中文为宋体,英文为Times New Roman,行距要求统一,推荐1.5倍行距。 关键词:小四字体,宋体,Times New Roman

目录 1 系统方案 (1) 1.1 传感器网络概述 (1) 1.2 系统结构 (1) 参考文献 (2)

UG课程设计说明书

华东交通大学 UG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题目 指导老师

一.P roe三维造型与分模 1、在proe中用零件模块进行三位造型设计,有利于后面分型与模具的制造。此次选择的 是充电器的外壳进行模具设计。 2、在proe软件中采用简单的拉伸倒圆角,最后用壳工具进行抽壳处理,便可完成充电器 的三维造型。 3、完成三维造型后,对其进行设计分型面。要求一模多腔,故采用装配参考模 型的方式,将零件调入。 4、创建工件。 5、进入分型面模式,采用种子面法,进行复制并且破空填充。拉伸出一个分型 面并且与前面复制填充好的分型面进行合并。

6、在特征型腔-型腔组件中创建流道,拉伸-去材料,完成浇口的创建。 7、体积块分割,分割成型芯core、型腔cavity。 8、拉伸-去材料,完成浇道的创建。此时proe的造型和分模工作就结束了。将型腔cavity 打开,保存副本,文件后缀名为stp格式。方便导入UG中做机械加工。 二.模具型腔的CAD零件图 1、Proe打开型腔cavity后,ctrl+n新建绘图模块,采用A3图纸,导出工程图。三维投 影后另存为dwg格式,便于CAD打开图纸。 2、CAD中进行修改零件图的标注、尺寸,绘制中心线、写明技术要求。

3、查阅《金属切削手册》,标注零件的粗糙度和形位公差。 三.U G模具型腔的数控加工 1、用UG打开cavity _stp格式的型腔零件。开始-建模模式,拉伸工具创建毛坯。 2、开始-进入加工模式,配置加工环境。 3、第一工序,平面铣粗加工分型表面,根据粗糙度V6.3要求,余量0.5mm,后工序中的半 精加工切除。 4、部件边界的选择,选取要加工的上表面。毛坯边界,指定毛坯的切削面。底 面为部件的加工表面。 5、粗加工方法选择MILL_ROUGH,切削模式,往复。 6、切削参数,由表面粗糙度确定两道加工工艺,粗加工余量0.5mm,半精加工 切除。

课程设计三路抢答器

三人抢答计时器 一、摘要 智力竞赛抢答计时器是一名公正的裁判员,它的任务是从若干名参赛者中确定出最先的抢答者,并要求参赛者在规定的时间里回答完问题。 二、设计要求 1.设计一个三人参加的智力竞赛抢答计时器。 2.当有某一参赛者首先按下抢答开关时,相应显示灯亮并伴有声响。此时,抢答器不再接收其他输入的信号。 3.电路具有回答问题时间控制功能。要求回答问题的时间小于等于100秒(显示0~99),时间显示采用倒计时方式。当达到限定时间时,发出声响以示警告。 三、给定条件及元器件 1.要求电路主要选用中规模CMOS集成电路CC 4000 系列。 2.电源电压为5 ~ 10 V 。 3.本设计要求在数字电路实验箱上完成。 四、设计内容 1.电路各部分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元件器的选取及其电路图和功能。 3.电路各部分的调试方法。 4.在整机电路的设计调试过程中,遇到什么问,其原因及解决的办法。 五、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

图(一) 根据上面所说的功能要求,智力竞赛抢答计时系统的组成框如图(一)所示。 它主要由六部分组成; 1、抢答器——是三人抢答计时器的核心。当参赛者的任意一位首先按下抢答开关时,抢答器即刻接受该信号,指使相应发光二级管亮(或音响电路发出声音),与此同时,封锁住其他参赛者的输入信号。 2、抢答控制电路——由三个开关组成。三名参赛者各控制一个,拨动开关使相应控制端的信号为高电平或低电平。 3、清零装置——供比赛开始前裁判员使用。它能保证比赛前触发器统一清零,避免电路的误动作和抢答过程的不公平。 4、显示声响电路——比赛开始,当某一参赛者按下抢答器开关时,触发器接受该信号,在封锁其他开关信号的同时,使该路的发光二极管发出亮光和蜂鸣器发出声响,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5、计时显示声响电路——是对抢答者回答问题时间进行控制的电路。若规定回答问题时间小于等于100秒(显示为0—99),那么显示装置应该是一个二位数字显示的计数系统。 6、振荡电路——它应该提供给抢答器,计时系统和声响电路工作的控制脉冲。

太原理工大学热动大三锅炉课程设计

太原理工大学 热能 与动力

《锅炉原理》 课程设计示例说明

课程设计示例 1.设计任务书 2. 原始资料 锅炉型式:带有屏式过热器的汽包锅炉 额定蒸发量:D=220t/h 过热器温度:t=540℃ 过热器压力:p gr=100kgf/cm2(表压) 给水温度:t gs=215℃ 热空气温度:t rk=400℃ 排烟温度:θ=130℃ 冷空气温度:t lk=30℃ 设计煤种:某无烟煤,成分如下, C y=63%,H y=1.938%,O y=2.16%,N y=0.555%,S y=0.62%,A y=22.017%,W y=9.71%, Q y d=22558kJ/kg 制粉系统:本锅炉采用钢球磨煤机中间贮仓式热风送粉系统 锅炉给定参数: 给水温度:t gs=215℃,锅炉负荷:D=220t/h,过热蒸汽压力:p gr=100kgf/cm2(表压),过热蒸汽温度:t gr=540℃汽包工作压力:p=112 kgf/cm2(绝对) 3.改烧煤种的元素分析数据校核和煤种判别 3.1 改烧煤种数据 C y=66.70%,H y=3.20%,O y=2.10%,N y=1.25%,S y=2.47%,A y=17.97%,W y=6.31%, V r=9.41%,Q y d=25191kJ/kg t1=1190℃,t2=1340℃,t3=1450℃,K km=1.6 3.2 元素成分校核

C y+H y+O y+N y+S y+A y+W y=66.7+3.2+2.1+1.25+2.47+17.97+6.31=100.00%, 元素分析正确。 3.3 发热量计算 应用基低位发热量 Q y dw′=339C y+1030H y-109(O y-S y-25W y 3.4 煤种判别 V r=?<10%,煤种为无烟煤 S y zs=4187S y/ Q y dw A y zs=4187A y/ Q y dw W y zs=4187W y/ Q y dw 4.锅炉结构特性(见结构计算书) 5.锅炉汽水系统(见任务书)(附) 6.燃烧产物和锅炉热平衡计算 6.1 理论空气量和理论烟气容积 6.2 空气平衡表

(三本)课程设计正文模板

1.1 论文格式基本要求 (1) 1.2 论文页眉页脚的编排 (1) 1.3 论文正文格式 (1) 1.4 章节标题格式 (2) 1.5 各章之间的分隔符设置 (2) 第2章图表及公式的格式说明 (3) 2.1 图的格式说明 (3) 2.1.1 图的格式示例 (3) 2.1.2 图的格式描述 (3) 2.2 表的格式说明 (4) 2.2.1 表的格式示例 (4) 2.2.2 表的格式描述 (5) 2.3 公式的格式说明 (5) 2.3.1 公式的格式示例 (5) 2.3.2 公式的格式描述 (5) 2.4 参考文献的格式说明 (6) 2.4.1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示例 (6) 2.4.2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书写格式 (6) 2.4.3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 (6) 2.4.4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示例 (7) 2.5量和单位 (7) 第3章结论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附录 (11) I

第1章正文格式说明 “正文”不可省略。 正文是主体。撰写内容可因课题性质而不同,一般可包括:理论分析和论述、设计与计算方法、建模与仿真计算、实验装置和测试方法、经过整理加工的实验结果分析讨论、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本研究方法与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较等。 1.1 论文格式基本要求 论文格式基本要求: (1) 纸型:A4纸; (2) 页边距:上3.8cm,下3.8cm,左3.2cm、右3.2cm; (3) 页眉:2.8cm,页脚:3cm,左侧装订。 (4) 字体:正文全部宋体、小四; (5) 行距:正文全文行间距固定值20pt。 1.2 论文页眉页脚的编排 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码。页码应由正文开始,作为第1页。摘要、Abstract、目录等前置部分单独编排页码。页码必须标注在每页页脚底部居中位置,宋体,小五。 模板中已经将字体和字号要求自动设置为缺省值,只需双击页面中页眉位置,按要求将填写内容替换即可。 1.3 论文正文格式 正文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毕设_正文”,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或者手动设置成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字体:宋体,字号:小四,行间距固定值20pt。 模板中已经自动设置为缺省值。 1

UG课程设计

CAD/CAM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型腔模加工 专业:机电一体化 学号: 设计者: 指导教师: 设计日期:2013 年9月28 日至2013 年10月11 日

目录 摘要 (1) 1.零件的实体建模过程 (2) 1.1零件分析 (2) 1.2建模过程 (2) 2.毛坯的建模过程 (11) 3. 零件工艺分析与编制的工艺过程 (11) 3.1工件分析 (11) 3.2工艺规划 (13) 3.3创建刀具 (13) 3.4.进入加工环境。 (13) 4.创建刀具 (14) 5.创建几何坐标系 (19) 6.创建操作 (21) 6.1创建平面铣粗加工 (21) 6.2创建平面铣精加工 (27) 6.3创建型腔铣粗加工 (29) 6.4创建型腔铣精加工 (32) 6.5创建孔加工点定位 (33) 6.6创建工件孔加工 (39) 6.7 工件整体加工 (42) 7.车间工艺文档 (45) 参考文献 (47) 心得体会和感想 (48)

摘要 Unigraphics NX软件是构建于最新的体系结构——NX体系结构基础之上的,这是一个支持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全新体系结构,是UGS公司同其主要客户一起设计开发出来的,以支持完整的产品工程。用于产品设计、分析、制造,帮助用户实现产品创新,缩短产品上市时间、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NX被当今许多世界领先的制造商用来从事概念设计、工业设计、详细的机械设计以及工程仿真和数字化的制造等各个领域,是当前世界主流CAD/CAM软件之一。

1.零件的实体建模过程 1.1零件分析 如图所示零件为一个凸台型腔模,根据给出的零件图分析可知,该零件底部为一个长方体结构,在长方体上部有一个凸台,凸台上有三个定位孔,凸台上部还有一个小凸台,小凸台上部有一个矩形凹槽,四角用光滑圆角连接。 1.2建模过程 1.2.1选择XC-YC平面为基准面,按零件图尺寸绘制底面草图。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3篇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3篇 课程设计的理论产生于对课程设计实践的考察。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我终于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做完了。在这次作业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一遍又一遍的计算,一次又一次的设计方案修改这都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刚开始在机构设计时,由于对Matlab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编程掌握得还可以,不到半天就将所有需要使用的程序调试好了。可是我从不同的机架位置得出了不同的结果,令我非常苦恼。后来在钱老师的指导下,我找到了问题所在之处,将之解决了。 同时我还对四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传动系统的设计时,面对功率大,传动比也大的情况,我一时不知道到底该采用何种减速装置。最初我选用带传动和蜗杆齿轮减速器,经过计算,发现蜗轮尺寸过大,所以只能从头再来。这次我吸取了盲目计算的教训,在动笔之前,先征求了钱老师的意见,然后决定采用带传动和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也就是我的最终设计方案。至于画装配图和零件图,由于前期计算比较充分,整个过程用时不到一周,在此期间,我还得到了许多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在此我要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整个作业过程中,我遇到的最大,最痛苦的事是最后的文档。一来自己没有电脑,用起来很不方便;最可恶的是在此期间,一种电脑病毒"Word杀手"四处泛滥,将我辛辛苦苦打了几天的文档全部毁了。那么多的公式,

那么多文字就这样在片刻消失了,当时我真是痛苦得要命。 尽管这次作业的时间是漫长的,过程是曲折的,但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不仅仅掌握了四连杆执行机构和带传动以及齿轮,蜗杆传动机构的设计步骤与方法;也不仅仅对制图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Matlab和Auto CAD ,Word这些仅仅是工具软件,熟练掌握也是必需的。对我来说,收获最大的是方法和能力。那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我发现像我们这些学生最最缺少的是经验,没有感性的认识,空有理论知识,有些东西很可能与实际脱节。总体来说,我觉得做这种类型的作业对我们的帮助还是很大的,它需要我们将学过的相关知识都系统地联系起来,从中暴露出自身的不足,以待改进。有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合众人智慧,我相信我们的作品会更完美!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2: 三周半的机械课程设计结束了,说是三周半,实则两周半,第一周因连续有三门课程要考试,因而无暇搞设计,两周半的时间紧迫,于是不得不晚上和周末抽时间来继续搞设计,时间抓的紧也很充实。 作为一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大三的学生,我觉得能做这样的课程设计是十分有意义。在已度过的两年半大学生活里我们大多数接触的是专业基础课。我们在课堂上掌握的仅仅是专业基础课的理论面,如何去面对现实中的各种机械设计?如何把我们所学到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呢?我想做类似的大作业就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在做本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当属查阅了很多次设计书和指导书。为了让自己的设计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工

课程设计总结 300字-课程设计者总结三篇

课程设计者总结三篇 下面是整理的课程设计者总结三篇,供大家参考! 课程设计者总结一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高频电子线路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龋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

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辩思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掌握了常用元件的识别和测试;熟悉了常用仪器、仪表;了解了电路的连线方法;以及如何提高电路的性能等等,掌握了焊接的方法和技术,通过查询资料,也了解了收音机的构造及原理。 我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都可以在实验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面对需要面对的事情。 回顾起此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中南大学混凝土课程设计实用模板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设计 一多层房屋的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梁,构建及截面尺寸如图二所示。先张法施工时在工地临时台座上进行,在梁的受拉、受压区均采用直径10mm 的热处理45Si2Cr 直线预应力钢筋,分别在梁的受拉、受压区采用锥形锚具一端同时超张拉钢筋,养护时预应力钢筋与张拉台座间温差为25℃,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放松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采用C40,非预应力钢筋采用HPB235钢筋。现已知该梁 为 一般不允许出现裂缝构件,承受均布恒载标准值为m KN g k 6.18=(含自重),均 布活载标准值m KN g k 12=,活载准永久值系数5.0=q ψ,按《混凝土结构设计 规范(GB50010-2002)》设计该梁。要求: (1)进行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估算纵向预应力钢筋,并根据构造要求估算非 预应力钢筋。 (2)计算总预应力损失。 (3)验算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确定梁的纵向预应力钢筋和非预应力钢筋。 (4)进行梁的斜截面承载力计算,确定梁的箍筋。 (5)验算梁的使用阶段正截面抗裂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6)验算梁的使用阶段斜截面抗裂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7)验算梁的使用阶段挠度是否满足要求。 (8)验算梁在施工阶段及抗裂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设计计算 1、计算梁的正截面承载力,估算纵向预应力钢筋,并根据构造要求估算预非应力钢筋。 1)设计计算条件 m l 75.80= m l n 5.8= C40混凝土:2/40mm N f cu = 2/1.19mm N f c = 2/76.1mm N f t = 2/8.26mm N f ck = 2/39.2mm N f tk = mm N E c /1025.34?= 0.11=α 45Si2Cr 热处理预应力钢筋:2/1470mm N f ptk = 2/1040mm N f py = 25/100.2mm N E p ?= 2/400mm N f py =' HPB235非预应力钢筋:2/210mm N f y = 2/210mm N f yv = 2/210mm N f y =' 25/101.2mm N E s ?= 2) 内力计算 ① 跨中最大弯矩: m KN l q g M k k ?=??+??=+=4.37475.8)124.16.182.1(8 1 )4.12.1(8 1 22

UG课程设计---一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

计算机辅助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一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 院(部):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学生姓名: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一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 一、目的: 学习机械产品CAD设计基本方法,巩固课程知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运用计算机进行三维造型及装配设计、工程图绘制方面的能力,了解软件间的数据传递交换等运用,掌握CAD软件应用。 二、基本任务: 结合各人已完成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课程设计成果,综合应用UG等CAD软件完成齿轮减速器三维实体造型及工程图设计。 三、设计内容及要求 1)减速器零部件三维造型设计。 建模必须依据本人所设计的减速器图纸表达出零件的主要外形特征与内特征,对于细部结构,也应尽量完整的表达。 2)应用工程图模块转化生成符合国家标准二维工程图。 装配图上应标注外形尺寸、安装尺寸、装配尺寸以及技术特性数据和技术要求,并应有完整的标题栏和明细表。 零件工程图上应包括制造和检验零件所需的内容,标注规范(如形位公差、粗糙度、技术要求,对齿轮还要有啮合参数表等)。 3)减速器虚拟装配。 将各零件按装配关系进行正确定位,并生成爆炸图。 4)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说明书应涵盖整个设计内容,包括总体方案的确定,典型零件造型的方法,工程图生成过程,虚拟装配介绍,心得体会(或建议)等,说明书的字数不少于3千字。 四、进度安排: 第一天:布置设计任务,查阅资料,拟定方案,零部件造型设计; 第二天:零部件造型设计; 第三天:工程图生成; 第四天:虚拟装配、撰写说明书; 第五天:检查、答辩

目录 第一章前言 (4) 第二章减速器零部件三维造型设计 (5) 1.箱盖造型设计 (5) 2.机座造型设计 (15) 3.其它主要零件的造型设计 (24) 2.3.1 轴承端盖的造型设计 (24) 2.3.2 窥视盖及窥视孔的造型设计 (25) 2.3.3 轴承的造型设计 (26) 2.3.4小齿轮轴的造型设计 (27) 2.3.5从动轴的造型设计 (28) 2.3.6其它附件的造型设计 (30) 第三章虚拟装配 (32) 3.1键的装配 (32) 3.2齿轮装配 (33) 3.3挡油环及轴承装配 (33) 3.4.总装配图 (34) 第四章生成工程图 (35) 4.1输出轴的工程图 (35) 4.2减速器的工程图 (36) 第五章生成爆炸图 (40) 第六章心得体会 (41) 参考文献 (42) 附录 (43)

大三下期课程表

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2015~2016学年度春(夏)季学期程表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机自1302 39人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 1 . 2 节数控技术 46+8(7-14) T2-D201 王良 液压与气压传动 54+8(7-14,16-18)三节连上 T1-B102 陈克飞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32+4(7-14,16-18) T2-D201 陈克飞 液压与气压传动 54+8(7-14,16-18) T2-D201 陈克飞 数控技术 46+8(10-12)T2-D101 王良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32+4(13-14,16-18)T2-D101陈克飞 3 . 4 节 机械优化设计 32+4(7-14,16-18) T2-D101 罗佑新 机械优化设计 32+4(7-11) T2-D101 罗佑新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54+4(7-14,16-18) T1-A602 李玲芳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54+12(12-14,16-17) T2-D101 陈丹 5 . 6 节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54+12(7-14,16-18) T2-D101 陈丹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54+12(7-14,16-18) T2-D101 陈丹 数控技术 46+8(7-14)三节连上 T2-D201 王良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54+4(7-14,16-18)三节连上 T2-D101 李玲芳 7 . 8 节 9 . 10 节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12(2-7) T2-D301 曾炜光 备注:1、第8-9节:19:00-20:40。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1-2周机械楼502杨继荣生产实习3-6周数控技术课程设计15周机械楼机房李志刚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3章..

第3章减速器结构和润滑 图3-1、图3-2、图3-3分别为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和蜗杆减速器的典型结构。表3-1和表3-2列出了计算减速器机体有关尺寸的经验值。 3.1 减速器的附件 图3-1 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1) 窥视孔和窥视孔盖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18· 在减速器上部可以看到传动零件啮合处要开窥视孔,以便检查齿面接触斑点和齿侧间隙,了解啮合情况。润滑油也由此注入机体内。 窥视孔上有盖板,以防止污物进入机体内和润滑油飞溅出来。 (2) 放油螺塞 换油时,为了排出油污和清洗剂,应在减速器底部开设放油孔,平时放油孔用带有细牙螺纹的螺塞堵住。放油螺塞(油塞)和箱体接合面间应加防漏用的垫圈。 图3-2 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3) 油标或油面指示器 油标用来检查油面高度,以保证有正常的油量。油标有各种结构类型,有的已定为国家标准件。 (4) 通气器

第3章减速器结构和润滑·19· 减速器运转时,由于摩擦发热,使机体内温度升高,气压增大,导致润滑油从缝隙(如剖面、轴伸处间隙)向外渗漏。所以多在机盖顶部或窥视孔盖上安装通气器,使机体内热涨气体自由逸出,达到机体内外气压相等,提高机体有缝隙处的密封性能。 (5) 定位销 为了保证轴承座孔的安装精度,在机盖和机座用螺栓联接后,镗孔之前装上两个定位销,销孔位置尽量远些。如机体结构是对称的(如蜗杆传动机体),销孔位置不应对称布置。 图3-3 蜗杆减速器 (6) 调整垫片 调整垫片由多片很薄的软金属制成,用以调整轴承间隙。有的垫片还要起调整传动零件(如蜗轮、圆锥齿轮等)轴向位置的作用。 (7) 吊环螺钉、吊钩 在机盖上装有吊环螺钉,用以搬运或拆卸机盖。在机座上铸出吊钩,用以搬运机座或整个减速器。 (8) 密封装置

UG课程设计 (2)

广东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名称手机上盖注塑模具加工模拟 学生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9级机电5班 姓名许昊佳 学号3109000557 一、课程设计的内容 在Unigraphics NX 6.0平台上运用加工模块建立手机上盖注塑模具零件的数控编程及加工模拟仿真模型;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数据 1、结合设计者在《CAD/CAE综合训练》项目中所建立的三维参数化、变量化实体(装配)模型,从中选取1~2个零件进行数控编程、加工模拟仿真。 2、零件数控编程与加工模拟应包含不少于两种不同类别的UG加工方式:即结合各自的设计零件特点,在平面铣、型腔铣、固定轴轮廓铣、孔加工、车削加工中选择不同类别的加工方法进行加工。 3、建立加工操作:针对所选用的加工方法与操作,详细描述其建立过程。包括: 1)初始化工作环境 2)创建程序 3)创建刀具(刀具类型、参数等) 4)创建几何体(工件、毛坯、坐标等) 5)创建加工方法(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 6)创建操作(具体完善的加工操作,以保证生成一条刀轨) 此外,对于加工操作中所需使用的切削参数、切削方式、步进距离、安全平面等相关内容进行描述。 4、后处理及仿真:对所建立的加工操作进行刀轨模拟仿真、输出刀位文件、进行后置处理、生成NC加工代码。 5、根据加工仿真结果提出修改意见或方案,完成设计内容。

6.设计说明书要求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描述数控编程与加工模拟仿真的主要过程与操作步骤,最后进行设计总结分析和回答思考题。 三、课程设计应完成的工作 1.设计手机上盖注塑模具零件的数控加工方法与操作; 2.输出手机上盖注塑模具零件的加工模拟仿真模型与后处理NC加工代码; 四、课程设计进程安排 五、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等主编. 机械设计手册(电子版)(含光盘1张).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01; [2]. 张春丽. UG NX4.0数控编程基础与进阶.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02; [3]. 卫兵工作室编著. UG NX中文版数控编程入门与实例进阶(含盘).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02; [4]. UGS公司编. UG NX 4.0 CAST. 美国. 2006。 发出任务书日期:2011年11 月30 日指导教师签名:

课程设计总结20篇

课程设计总结20篇 课程设计总结20篇 课程设计总结(一): 课程设计就是简单的毕业设计,经过这次课设,给予我们实践的机会使我积累了必须的经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也为毕业设计铺平了道路。 经过这次的课程设计,使我学会了很多东西,包括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及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具体的收获与体会如下: 一、经过课程设计,培养了我耐心、仔细、谨慎的工作态度。这次课程设计的资料最多的是绘画机构简图。在绘图过程中,比较例尺的选定以及合理的布图都要有细致的规划,这是最考验一个人的耐心与严谨态度的过程,仅有这样才能使绘制的机构简图更准确、更美观。 二、经过课程设计,使我加深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并能将课本上的纯理论应用到实践中,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对其他知识的理解。此刻,我不但对图解法和解析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熟练了应用图解法对机构进行运动分析以及力分析。 三、经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充分认识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由于这次课设是以小组为单位对机构不一样的运动位置进行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还要查找资料,每个人都有分工。所以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每个成员都要保证自我计算数据的准确,查找资料时都要有耐心,这样才能确保小组顺利完成任务。在这次课设过程中,我们小组成员之间都互帮互助、共同思考,相互查漏补缺,互相给予信心,这样得以保证高速、高效率的完成任务,充分体现了团队精神。 最终,我对我们小组的成员同学表示衷心的感激,因为我们是是靠互帮互助才能完成课程设计的,我想其他同学也跟我有一样感受,同时也要感激我们的指导教师,教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向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教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这次模具设计的每个实验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教师的细心指导。

课程设计模板

__________ 大学课程设计 年月日

___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 题目 专业姓名学号 主要内容: 选取一种方法设计音乐彩灯控制器,要求该音乐彩灯控制器电路由三路不同控制方法的彩灯所组成,采用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作课题实验。 基本要求: (1)第一路为音乐节奏控制彩灯,按音乐节拍变换彩灯花样。 (2)第二路按音量的强弱(信号幅度大小)控制彩灯。强音时,灯的亮度加大,且灯被点亮的数目增多。 (3)第三路按音量高低(信号频率高低)控制彩灯。低音时,某一部分灯点亮;高音时,另一部分灯电亮。 参考资料: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刘润华,刘立山.模拟电子技术[J].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2003. [3]苏成富.彩灯控制器[J].北京:电机电器技术,2000,(01). [4]祝富林.音乐彩灯电路CS9482[J].北京:电子世界,1995,(12). [5]彭介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完成期限2014.6.30至2014.7.6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年月日

目录 1设计要求 (1) 2方案设计 (1) 2.1设计思路 (1) 2.2总体方案方框图 (1) 2.3基本原理 (2) 3总体方案的选择和设计 (2) 3.1简单声控音乐彩灯控制器 (2) 3.2音乐彩灯控制器 (3) 4单元电路的设计 (3) 4.1整流电路的设计 (3) 4.2滤波电路的设计 (4) 4.3高通滤波器 (5) 4.4低通滤波器 (5) 4.5元件参数的计算及选择 (6) 5总电路图 (7) 6总结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9)

基于UG减速器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造型设计 院(部)湖南文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学生姓名指导老师 一、目的: 学习机械产品CAD设计基本方法,巩固课程知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运用计算机进行三维造型及装配设计、工程图绘制方面的能力,了解软件间的数据传递交换等运用,掌握CAD软件应用。 二、基本任务: 结合各人已完成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课程设计成果,综合应用UG等CAD软件完成齿轮减速器三维实体造型及工程图设计。 三、设计内容及要求 1)减速器零部件三维造型设计。 建模必须依据本人所设计的减速器图纸表达出零件的主要外形特征与内特征,对于细部结构,也应尽量完整的表达。 2)应用工程图模块转化生成符合国家标准二维工程图。 装配图上应标注外形尺寸、安装尺寸、装配尺寸以及技术特性数据和技术要求,并应有完整的标题栏和明细表。 零件工程图上应包括制造和检验零件所需的内容,标注规范(如形位公差、粗糙度、技术要求,对齿轮还要有啮合参数表等)。 3)减速器虚拟装配。 将各零件按装配关系进行正确定位,并生成爆炸图。 4)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说明书应涵盖整个设计内容,包括总体方案的确定,典型零件造型的方法,工程图生成过程,虚拟装配介绍,心得体会(或建议)等,说明书的字数不少于3千字。 四、进度安排: 第一天:布置设计任务,查阅资料,拟定方案,零部件造型设计; 第二天:零部件造型设计; 第三天:工程图生成; 第四天:虚拟装配、撰写说明书; 第五天:检查、答辩

目录 第一章前言 (4) 第二章减速器零部件三维造型设计 (4) 2.1 箱座建模主要参数及主要过程 (4) 2.2 大端盖建模主要参数及主要过程 (9) 2.3齿轮建模主要参数及主要过程 (12) 2.3.1齿轮轴建模 (12) 2.3.2齿轮建模 (14) 第三章虚拟装配............................................................ (16) 3.1制作装配图 (16) 3.2制作爆炸图的创建 (18) 第四章生成工程图........................................................ (21) 4.1 齿轮的工程图 (21) 4.2 低速轴的工程图 (23) 4.3装配工程图 (25) 第五章心得体会........................................................... (27) 第六章参考文献............................................................ (28)

大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vb

大三机械设计课程 设计vb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Index As Integer) Dim dblWP As Double, dblHP As Double, i As Integer dblWP = Abs(Picture1(0).ScaleWidth) dblHP = Abs(Picture1(0).ScaleHeight) For i = 0 To 5 Picture1(i).Cls Picture1(i).ScaleMode = 1 Picture1(i).DrawStyle = 0 Picture1(i).DrawWidth = 1.5 Picture1(i).Scale (-120, dblHP / 2)-(dblWP - 120, -dblHP / 2) Picture1(i).Line (0, 0)-(dblWP - 160, 0) Picture1(i).Line (dblWP - 160, 0)-Step(-120, 120) Picture1(i).Line (dblWP - 160, 0)-Step(-120, -120) Picture1(i).CurrentX = dblWP - 700 Picture1(i).CurrentY = 250 Picture1(i).Print "f_AB" Picture1(i).CurrentX = -120 Picture1(i).CurrentY = -10 Picture1(i).Print "0" Picture1(i).Line (0, dblHP / 2 - 60)-(0, -(dblHP / 2 - 60)) Picture1(i).Line (0, dblHP / 2 - 60)-Step(-120, -12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