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2014年最新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2014年最新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2014年最新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2014年最新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automatic recording systems of red light

cameras

目次

前言.................................................................................................................................................................... I 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功能 (2)

5检验方法 (6)

6检验规则 (11)

7安装和运行条件 (13)

8标志、标签、包装 (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A/T 496–2009《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GA/T 496–2009相比,除逻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机动车闯红灯行为的术语(见3.1,2009年版的3.1);

——修改了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的术语(见3.2,2009年版的3.2);

——修改了有效记录数的术语(见3.3,2009年版的3.3);

——删除了记录总数的术语(见2009年版的3.4);

――增加了号牌识别准确率的术语(见3.6);

——修改了组成的要求(见4.1.1,2009年版的4.1.1);

――增加了型号的要求(见4.1.4);

――修改了机动车闯红灯行为记录的要求(见4.3.1.1,2009年版的4.3.1);

――增加了驾驶人面部特征记录的要求(见4.3.1.2);

――修改了图片记录要求(见4.3.1.3,2009年版的4.3.2);

――修改了信息记录要求(见4.3.1.4,2009年版的4.3.3);

――修改了计时误差的要求(见4.3.1.7,2009年版的4.3.6);

――修改了联网数据传输的要求(见4.3.1.8.2,2009年版的4.3.7.2);

――修改了号牌识别功能的要求(见4.3.2.1,2009年版的4.3.8.1);

――修改了录像功能的要求(见4.3.2.2,2009年版的4.3.8.2);

――增加了通过车辆图像记录功能的要求(见4.3.2.3);

――增加了逆行记录功能的要求(见4.3.2.4);

――增加了不按所需行进方向驶入导向车道记录功能的要求(见4.3.2.5);

――增加了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记录功能的要求(见4.3.2.6);

――增加了车流量记录功能的要求(见4.3.2.7);

――增加了接地要求(见4.4.5);

――修改了气候环境适应性的要求(见4.6,2009年版的4.6);

——增加了驾驶人面部特征记录测试的要求(见5.4.1.2);

——修改了联网数据传输测试的要求(见5.4.1.7.1,2009年版的5.4.6.1);

——增加了通行车辆图像记录功能测试的要求(见5.4.2.3);

——增加了逆行记录功能测试的要求(见5.4.2.4);

——增加了不按所需行进方向驶入导向车道功能测试的要求(见5.4.2.5);

——增加了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记录功能测试的要求(见5.4.2.6);

——增加了车流量记录功能测试的要求(见5.4.2.7);

――修改了安装和运行条件(见第7章,2009年版的第7章)。

本标准由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哈尔滨新中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巍、张军、李壮志、赵卫兴、陆宇、张昊、姜永强、黄亮。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A/T 496–2004;

――GA/T 496–2009。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的技术要求,以及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安装运行条件等。

本标准适用于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 2423.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GB/T 2423.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 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GB/T 17626.2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GB/T 24726交通信息采集视频车辆检测器

GB/T 26942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

GB/T 28181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B/T 50198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A/T 16.31道路交通管理信息代码第31部分:交通违法行为分类与代码

GA 36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号牌

GA 329.3全国道路交通管理信息数据库规范第3部分:交通违法管理信息数据库规范

GA/T 497 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A 648 交通技术监控信息数据规范

GA/T 832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

GA/T 870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验收技术规范

GA/T 920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与车辆检测器间的通信协议

GA/T 1043 道路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运行维护规范

GA/T XX交通技术监控成像补光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ISO/IEC 15444:2000 Information technology--JPEG 2000 image coding system(信息技术—JPEG2000图像编码技术)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机动车闯红灯行为red light running behaviour of motor vehicle driver

机动车违反交通信号灯红灯亮时禁止通行的规定,越过停止线并继续行驶的行为。

3.2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automatic recording system of red light camera

对机动车闯红灯行为进行自动监测和记录的系统。

3.3

有效记录数number of effective record

可清晰辨识号牌号码、车辆类型、交通信号灯红灯、停止线、导向车道线、车辆行驶方向的记录的数量。

3.4

记录有效率effective ratio of record

系统的有效记录数与记录总数减去因自然或人为因素无法辨识号牌号码、车辆类型、交通信号灯红灯、停止线、导向车道线、车辆行驶方向的记录数之比。

3.5

闯红灯捕获率capture ratio of red light running behaviour

系统的有效记录数与实际闯红灯数之比。

3.6

号牌识别准确率recognition accuracy for vehicle license plate

号牌信息计算机自动识别正确的车辆数与号牌信息有效的车辆总数之比。

4 技术要求

4.1 一般要求

4.1.1 组成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由机动车闯红灯行为检测、图像采集、数据处理存储、补光照明等硬件单元和应用软件单元组成。

4.1.2 外观

4.1.2.1 各部件外表面应光洁、平整,不应有凹痕、划伤、裂缝、变形等缺陷。

4.1.2.2 金属机壳表面应有防锈、防腐蚀涂镀层,涂镀层不应有起泡、龟裂、脱落等现象。

4.1.2.3 金属零部件表面不应有锈蚀。

4.1.3 铭牌及标识

铭牌及标识应固定在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主机或主要部件的醒目位置,且能永久保持。铭牌应至少标出制造商名称、商标以及设备编号;标识应包括:监测和记录的最多车道数、

监测方向停止线与信号灯最大水平距离等。

4.1.4 型号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的型号应由“闯红灯”的汉语拼音首字母、监测和记录闯红灯行为的标准车道数、车辆检测方式、扩展号等组成,见图1。

CHD-□-□-□

扩展号,由生产企业自定义

车辆检测方式(1:视频;2:地感线圈;3:地磁;

4:雷达;5:激光;9:其它;0:组合型)

监测和记录闯红灯行为的标准车道数

“闯红灯”的汉语拼音首字母

图1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型号

4.2 电气部件

4.2.1 电源

额定电压:AC 220V,50Hz。

4.2.2 电气保护装置

4.2.2.1 应安装过载、漏电和短路保护装置。

4.2.2.2 应安装防雷装置。

4.2.2.3 应使用快速熔断器来保护内部电路。

4.2.3 接地端子

4.2.3.1 应设有专门的保护接地端子,接地端子与大地有效连接。

4.2.3.2 系统机箱、电路单元、电路单元固定支架、固定螺栓、承载AC 220V电压部件的外壳等金属零部件均应与保护接地端子连接并应保证各部件的接地连续性。

4.2.3.3 防雷装置的接地线不能直接与保护接地端子连接,安装时单独接入大地,接地母线采用铜质线,不与强电的零线相接。

4.2.4 导线

4.2.4.1 导线应具备有效保护,保证导线不会接触到易引起导线绝缘部分损伤的部件。当导线需穿越金属孔时,金属穿线孔应进行倒角,不得有锋利的边缘,导线应装有护线套。

4.2.4.2 所有接线应布置整齐,使用线夹、电缆套、电缆卷或管道可靠固定,线束内的线路应有效编扎,走线安排应保证任何接线总成的拆除不会影响到与该总成无关的线缆。4.3 功能

4.3.1 基本功能

4.3.1.1 机动车闯红灯行为记录

系统应能至少记录以下3张反映闯红灯行为过程的图片:

a) 能反映机动车未到达停止线的图片,并能清晰辨别车辆类型、交通信号灯红灯、停

止线;

b) 能反映机动车已越过停止线的图片,并能清晰辨别车辆类型、号牌号码、交通信号

灯红灯、停止线;

c) 能反映机动车与b)图片中机动车向前位移的图片,并能清晰辨别车辆类型、交通信

号灯红灯、停止线。

4.3.1.2 驾驶人面部特征记录

系统宜能记录机动车闯红灯行为对应驾驶人面部特征的图片,驾驶人面部的分辨率应不小于50×50像素点,作为认定机动车闯红灯违法驾驶人的参考资料。

4.3.1.3 图片记录

系统记录的图片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图片格式应采用JPEG格式,JPEG图片编码应符合ISO/IEC 15444:2000的要求;

b) 图片应具有防篡改功能;

c) 记录的每张图片应包含时间信息,至少精确到0.1s;

d) 图片记录要求应符合GA/T 832的要求;

e) 记录的最终图片应合成为一个图片文件,且至少应包含:时间、地点、方向、车道

和设备编号等信息,设备编号规则应符合GA/T 1043的要求;

f) 合成的图片清晰度应能满足人工对车辆号牌号码认定的要求,图片不应出现红灯信

号泛白、光晕等颜色失真现象;图片合成时,不得出现原始图片遗漏、错位等情形。

4.3.1.4 信息记录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记录的机动车闯红灯信息应符合GA 16.31、GA 329.3、GA 648的要求。

4.3.1.5 闯红灯捕获率

在标注的适用条件下,闯红灯捕获率应不小于90%。

4.3.1.6 记录有效率

在标注的适用条件下,记录有效率应不小于80%。

4.3.1.7 计时误差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24h计时误差应不超过1s。

4.3.1.8 数据传输

4.3.1.8.1 数据传输要求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应具备联网数据传输或现场数据下载功能。

4.3.1.8.2 联网数据传输

通过网络将机动车闯红灯信息自动传输到指定数据中心,且信息传输应具有防丢失、防篡改等功能。视频数据传输应符合GB/T 28181的要求。

4.3.1.8.3 现场数据下载

现场将机动车闯红灯信息人工或自动下载到存储介质中后带回数据中心,下载过程不得删改原始信息,且应自动生成下载日志信息,包括下载人、下载时间等信息。

4.3.2 扩展功能

4.3.2.1 号牌识别

系统应具备车辆号牌自动识别功能,用于号牌识别的字符库应齐全,能识别GA 36规定的号牌(除临时号牌外)、武警汽车号牌和军队汽车号牌。日间车辆号牌识别准确率应不小于90%;夜间车辆号牌识别准确率应不小于80%。

4.3.2.2 录像

系统应具备录像功能,采用H.264、MPEG4或MJPEG编码标准,视频质量不低于720P 及8fps,并能确保前端存储连续录像时间不小于7日;录像支持OSD信息叠加,叠加的信息至少包括日期、时间(精确到秒)、监控点名称、设备编号等信息。

4.3.2.3 通过车辆图像记录

应能清晰记录通过车辆的图片,捕获率应不小于95%。

4.3.2.4 逆行记录

应能清晰记录逆行车辆的图片,图片应符合GA/T 832的要求,捕获率应不小于80%,记录有效率应不小于80%。

4.3.2.5 不按所需行进方向驶入导向车道记录

应能清晰记录不按所需行进方向驶入导向车道的图片,图片应符合GA/T 832的要求,捕获率应不小于80%,记录有效率应不小于80%。

4.3.2.6 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记录

应能清晰记录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车辆的图片,图片应符合GA/T 832的要求,捕获率应不小于80%,记录有效率应不小于80%。

4.3.2.7 车流量记录

应能准确记录车流量,信息应符合GA/T 920的要求,检测精度应不小于90%。

4.4 电气安全性能

4.4.1 电源适应性要求

在AC 220V±44V、50Hz±2Hz的电源条件下,受试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4.4.2 绝缘要求

受试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MΩ,经恒湿试验后,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MΩ。

4.4.3 耐压要求

受试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在1500V、50Hz的耐压试验中不应出现击穿现象,试验后应无电气故障,功能应正常。

4.4.4 接触电阻

受试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的接触电阻不应超过0.5Ω。

4.4.5 接地要求

受试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的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10Ω;但土壤电阻率大于2000Ω?m时,其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20Ω。

4.5 电磁抗扰度性能

受试系统在静电、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浪涌和电压短时中断等电磁骚扰环境下不应出现电气故障,试验结果评定应符合GB/T 17626.2、GB/T 17626.4、GB/T 17626.5、GB/T 17626.11中2级要求,即允许其基本功能暂时降低或丧失,但在试验结束后应能自行恢复正常,系统内已贮存的图像、数据不应丢失。

4.6 气候环境适应性

4.6.1 所有安装在室外的设备应能承受高温、低温、恒温恒湿等气候环境试验,试验中及试验后受试系统应无任何电气故障,机壳、插接器等不应有严重变形,功能应保持正常。4.6.2 在雨淋试验后,室外机箱和含图像采集单元的防护罩等内部应无渗水或积水现象。

4.6.3 在盐雾试验后,室外机箱和含图像采集单元的防护罩等表面不应有严重锈蚀情况。

4.6.4 在粉尘试验后,室外机箱和含图像采集单元的防护罩等内部应无大量积尘。

4.7 机械环境适应性

在承受振动、冲击等机械环境试验后,受试系统应无永久性结构变形;零部件应无损坏;应无电气故障;紧固部件应无松脱现象,插头、通信接口等接插件不应有脱落或接触不良现象;受试系统功能应保持正常。

5 检验方法

5.1 检验条件

如未标明特殊要求,所有试验均在下述条件下进行:

环境温度:0℃~+40℃;环境相对湿度:45% ~90%;系统供电电源:AC 220V、50Hz。

5.2 一般要求检查

目视检查组成、外观、铭牌及标识、型号。

5.3 电气部件检查

5.3.1 利用万用表检查额定电源。

5.3.2 目视检查电气保护装置、接地端子和导线。

5.4 功能测试

5.4.1 基本功能测试

5.4.1.1 机动车闯红灯行为记录

5.4.1.1.1 测试条件

在天气晴朗无雾,号牌无遮挡、无污损的条件下进行测试。试验时,检测和记录的车道数、检测方向停止线与信号灯距离等试验参数按照其标注的适用条件确定。

5.4.1.1.2 测试方法

采用单车试验,行驶轨迹应分别在相应车道的左侧、中间、右侧,车身不应超出试验车道,测试次数分别不少于10次:

a) 试验车在对应的绿灯相位时开始通过系统监测路口;

b) 试验车在对应的黄灯相位时开始通过系统监测路口;

c) 试验车在对应的红灯相位时开始通过系统监测路口;

d) 试验车在对应的红灯相位时停在系统监测路口,同时模拟相邻车道阴影、行人通行

和逆行等干扰。

5.4.1.2 驾驶人面部特征记录

目视检查记录的图片,使用计算机和相关绘图软件检查图片中驾驶人面部的分辨率。

5.4.1.3 图片记录

目视检查图片的数量、内容和图片效果等,用计算机和相关绘图软件检查图片记录的格式、编码、防篡改功能等。

5.4.1.4 信息记录

用计算机和相关数据库软件检查信息记录格式、内容等。

5.4.1.5 闯红灯捕获率和记录有效率

5.4.1.5.1 测试条件

在天气晴朗无雾,号牌无遮挡、无污损的条件下进行测试。试验时,检测和记录的车道数、检测方向停止线与信号灯距离等试验参数按照其标注的适用条件确定。

5.4.1.5.2 测试方法

试验时,在交通信号控制的交叉路口(或路段),试验车在日间和夜间分别以5km/h、20km/h、40km/h、60km/h和80km/h的速度进行闯红灯测试,上述各速度点测试次数不少于20次。测试时,采用单车通行方式,行驶轨迹应分别在相应车道的左侧、中间、右侧,车身不应超出试验车道。根据试验记录的信息计算闯红灯捕获率、记录有效率。

5.4.1.6 计时误差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连续工作24h,将系统计时与标准计时比对,计算计时误差。

5.4.1.7 数据传输

5.4.1.7.1 联网数据传输

用计算机模拟指定数据中心,并通过网络与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连接,测试联网数据传输功能。测试中可模拟网络中断故障。视频数据联网测试按GB/T 28181方法进行。

5.4.1.7.2 现场数据下载

人工现场数据下载,并通过计算机检查下载日志信息。

5.4.2 扩展功能测试

5.4.2.1 号牌识别

试验车通行测试,检查系统是否具有号牌识别功能,并按GA/T 497的方法测试号牌识别准确率。

5.4.2.2 录像

使用帧率测试等专用软件测试录像的编码、清晰度、帧率等;目视检查录像的录像时间、OSD叠加信息。

5.4.2.3 通过车辆图像记录

试验车通行测试,检查系统是否具有通过车辆图像记录功能,并按GA/T 497的方法测试车辆图像捕获率。

5.4.2.4 逆行记录

试验车逆行测试,检查系统是否具有车辆逆行记录功能,并参照5.4.1.5测试车辆捕获率和记录有效率。

5.4.2.5 不按所需行进方向驶入导向车道记录

试验车不按所需行进方向驶入导向车道测试,检查系统是否具有不按所需行进方向驶入导向车道记录功能,并参照5.4.1.5测试车辆捕获率和记录有效率。

5.4.2.6 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记录

试验不按规定车道行驶,检查系统是否具有车辆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记录功能,并参照5.4.1.5测试车辆捕获率和记录有效率。

5.4.2.7 车流量记录

试验车通行测试,检查系统是否具有车流量记录功能,统计10个交通信号灯信号周期的车流量,计算车流量精度。

5.5 电气安全性能试验

5.5.1 电源电压适应性

按表1设置受试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电源电压值及工作时间,检查受试系统的电源电压适应性。

表1 电源适应性试验

5.5.2 绝缘测试

受试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不通电,开关置于接通位置。分别在电源电极或与电源电极相连的其他导电电路和安装机箱等易触及部件(不包括防雷器)之间及施加500V直流试验电

压,稳定1min后,测量绝缘电阻。

5.5.3 耐压测试

受试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不通电,开关置于接通位置。分别在电源电极或与电源电极相连的其他导电电路和安装机箱等易触及部件(不包括防雷器)之间施加1500V、50Hz试验电压,试验电压应在5s~10s中逐渐上升到规定值,在规定的电压上保持1min。

5.5.4 接触电阻测试

受试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不通电,开关置于接通位置。在接地端子(或接地触点)与安装机箱等易触及部件之间,施加空载电压不超过12V产生的不少于10A的电流,测量接触电阻。

5.5.5 接地性能测试

受试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不通电,开关置于接通位置。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或等效测试方法)测量接地电阻。

5.6 电磁抗扰度测试

5.6.1 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

5.6.1.1 试验装置

试验用静电放电发生器应符合GB/T 17626.2要求。

5.6.1.2 试验方法

受试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电正常工作,机壳按使用要求接地。试验配置应符合GB/T 17626.2要求,试验速率为2s放电一次,每个放电点应对正极性和负极性各放电10次,试验等级为2级。

5.6.2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测试

5.6.2.1 试验装置

试验用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应符合GB/T 17626.4要求。

5.6.2.2 试验方法

受试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电正常工作,机壳按使用要求接地。试验配置应符合GB/T 17626.4要求,试验电压选择正极性或负极性,试验持续时间为2min,试验等级为2级。

5.6.3 浪涌抗扰度测试

5.6.3.1 试验装置

试验用雷击浪涌发生器和耦合/去耦网络均应符合GB/T 17626.5要求。

5.6.3.2 试验方法

受试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电正常工作,机壳按使用要求接地。试验配置应符合GB/T 17626.5要求,试验时,正极性和负极性各加5次干扰,每次浪涌的重复率为1次/30s,试验等级为2级。

5.6.4 电压短时中断抗扰度测试

5.6.4.1 试验装置

试验用信号发生器应符合GB/T 17626.11要求。

5.6.4.2 试验方法

受试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电正常工作,机壳按使用要求接地。试验配置应符合GB/T 17626.11要求,短时中断试验等级为0%U T,持续时间为20个电压周期,共进行5次试验,每次试验之间最小间隔为25s。

5.7 气候环境适应性试验

5.7.1 高温试验

5.7.1.1 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应符合GB/T 2423.2的要求。

5.7.1.2 试验方法

将连接完毕的室外设备放入高温试验箱,在+70℃±2℃的温度下连续放置24h,其间试验设备连续通电工作。

5.7.2 低温试验

5.7.2.1 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应符合GB/T 2423.1的要求。

5.7.2.2 试验方法

将连接完毕的室外设备放入低温试验箱,在-20℃±2℃的温度下连续放置24h,其间试验设备连续通电工作。

5.7.3 恒定湿热试验

5.7.3.1 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应符合GB/T 2423.3的要求。

5.7.3.2 试验方法

将连接完毕的室外设备放入试验箱,在温度为+40℃±2℃、相对湿度为90%~95%环境中保持24h后,再接通电源工作24h。试验后,按5.5.2的方法进行绝缘电阻的测试。

5.7.4 雨淋试验

将未通电的室外设备按正常位置放置,雨淋试验喷水量为24.5L/h,雨淋试验摆管以不小于120o的角度来回摆动,摆动周期为5s±2s,持续时间为2h。

5.7.5 粉尘试验

将未通电的室外设备放入粉尘试验箱,试验箱温度应保持在0℃~+35℃,相对湿度为45%~80%,试验箱中每立方米内应含保持滑石粉2kg,每15min扬尘5s,持续2h后取出。

5.7.6 盐雾试验

将室外设备以正常工作位置放入试验箱内。试验箱温度为+35℃±2℃,盐雾溶液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0.1%,盐雾沉降率为1.0mL/(h·80cm2)~2.0mL/(h·80cm2),在48h内每隔45min 喷雾15min进行试验。试验后用流水清洗掉试样表面的沉积物,然后在室温中恢复放置1h。

5.8 机械环境适应性试验

5.8.1 振动试验

5.8.1.1 试验设备

试验装置应符合GB/T 2423.10的要求。

5.8.1.2 试验方法

将连接完毕处于非工作状态的室外设备安装在振动试验台上,在上下方向进行定频振动试验,振动频率为33Hz,频率误差为±2%,振动加速度值9.8m/s2,持续时间为1h。

5.8.2 冲击试验

5.8.2.1 试验设备

试验装置应符合GB/T 2423.5的要求。

5.8.2.2 试验方法

将连接完毕并处于非工作状态的室外设备安装在试验台上,在上下方向分别进行峰值加速度为98m/s2,脉冲持续时间为11ms的半正弦波脉冲击3次。

6 检验规则

6.1 检验分类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的检验分型式检验、出厂检验和现场验收检验。

6.2 型式检验

6.2.1 检验条件

型式检验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进行:

a) 产品新设计试生产;

b) 结构、材料或工艺有重大改变;

c) 国家有关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提出要求;

d) 合同规定等。

6.2.2 检验要求

进行型式(定型)检验需由申请者提供:

a) 说明书中应给出详细的操作、维护、维修说明、接线图或电气原理图,还应给出会

影响使用者

人身安全的有关提示信息;

b) 试验用系统3套。

6.2.3 结果判定

按表2的规定进行型式检验,如果有一项试验不符合要求,则判定该型号系统型式检验不合格。

表2 试验项目表

6.3 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为100%的检验,由生产厂家按表2规定进行,如有不合格项应进行返工或返修。

6.4 现场验收检验

现场验收检验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照GA/T 870要求组织实施,也可以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

7 安装和运行条件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安装和运行应遵循以下原则:

a) 工程施工应符合GB/T 50198的要求;

b) 视频车辆检测器应符合GB/T 24726的要求,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应符合GB/T 26942

的要求;

c) 补光装置应符合GA/T XX《交通技术监控成像补光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等标准要求;

d) 图像采集单元的安装应牢固,不得出现因抖动影响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形;

e) 安装时,硬件设备应具有一定的防盗措施;

f) 安装应满足对正常通行车辆、行人的安全性要求。如当采用悬臂式安装时,悬臂与

地面的垂直距离应高于安全高度距离(应满足安装地点的安全高度要求);如系统机箱安装在立柱上时,高度应具有行人防碰头、防撞等措施;系统机箱安装不应妨碍行人通行,以及应具有行人防绊、防撞等要求;

g) 安装应考虑设备与路口和路段的协调性,宜从颜色、尺寸、外观形状等方面与周边

环境相匹配;

h) 对于系统监测车道为车辆混行车道(如直行并左转、直行并右转、直行并左右转)

的,应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出现闯红灯行为的误判现象;

i) 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不少于3000h;

j) 系统正式投入使用之前,应安排系统试运行,时间应不少于1个月,试运行结束后,完成相应的试运行报告。

8 标志、标签、包装

8.1 标志、标签

系统设备的外包装应标记以下内容:

a) 中文产品名称和型号、额定电源电压、电源频率、额定功率等主要电气参数;

b) 制造商名称、详细地址、产品产地、商标或标识。

8.2 检验合格证

出厂产品应有检验合格证,检验合格证应包括以下内容:

a) 产品名称、型号;

b) 制造商名称;

c) 执行的产品标准编号;

d) 出厂检验结论、检验日期;

e) 检验员标识或检验员代号。

8.3 包装

包装箱应符合防潮、防尘、防震、运输的要求。

单个包装箱内应有使用说明书、保修卡、产品合格证或检验标志及装箱单。

电子警察系统及视频监控系统整理

电子警察系统(路口违章车辆抓拍系统) 1、系统主要需求(系统介绍、系统作用等); 2、系统组成及网络结构 3、系统工作流程描述 4、系统功能体现 5、主要性能指标 6、前端抓拍设备技术指标和参数 7、电气安全 8、环境适应性 9、其它 10、电子警察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设计与选择 1)车辆检测方式的选择 2)抓拍方式的选择

电子警察系统(抓拍红绿灯设备) 闯红灯自动抓拍记录系统(俗称“电子警察系统”)是利用车辆检测技术、信号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通信技术等现代高科技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是检测机动车闯红灯违法行为的有效手段。该系统应24小时不间断全天候工作,将对遏制机动车闯红灯违法行为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系统主要需求: (一)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可移植性和兼容性,充分考虑到了系统的发展因素,系统设计方案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和路口资源,并预留扩展接口。 (二)系统功能全面、完善、安全、稳定而可靠。确保系统指挥中心管理部分、通信网络部分和路口控制部分等一系列的设备和信息传输链路24小时不间断应用。不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包括台风、暴雨和打雷等)。 (三)违法照片中需要记录清晰地车牌、停车线、信号灯以及完整的违法过程。具体要求如下: 1)第一张全景图片应包含并能清晰辨别红灯信号(或倒计时灯)、车辆类型、车身颜

色且显示的机动车车头(整个车身的前三分之一)处在停车线后(没有越过停车线)或压在停车线上。

2)第二和第三张全景图片应包含并能清晰辨别红灯信号(或倒计时灯)、车辆类型、车身颜色且能无可争辩的显示红灯期间该车整个车身已经越过停车线的情况。 3)手动鼠标进行框选车牌特写部位,所选图片信息应能清晰辨别车牌号码和车牌颜色。 4)对于路口信号灯是箭头灯的拍摄点,要求拍摄效果能清楚地在后端看清箭头所指方向。 二、系统组成及网络结构 1)电子警察系统由路口抓拍设备、传输系统、中心处理系统(后台集成管理系统)三部分组成。其示意图1如下: 图1 电子系统组成结构图 2)网络结构 典型的系统结构如图所示:

智能超速抓拍识别系统(精简)

高清晰超速抓拍视频监测系统 技 术 方 案 沈阳科消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第1章前言 1.1项目概述 随着全国公路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机动车辆的普及,厂内公路的不断加宽,路口的增多,机动车的行驶速度也不断加快,这些都增大了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也为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系统利用先进的视频、通讯、微机控制、网络、图像处理、信息处理等技术实现对监控路面的车辆通过时间、地点、车速、行驶方向、号牌号码、号牌颜色、车辆图像等车辆信息进行自动采集和处理,通过对运行车辆的构成、流量分布、违章情况进行常年不间断的记录与分析,为交通规划、交通管理、道路养护部门提供重要的基础和运行数据。 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作为智能交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应用于重要路段路面监控、实现道路安全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该系统不仅能够抓拍高清晰的车牌图像还能够抓拍高清晰的车辆全景图图像和司乘人员面部图像,为管理部门加强管理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同时该系统的识别率和抓拍率均高于基于普通摄像机的抓拍系统。 1.2建设目标 智能抓拍识别 采用视频摄像机抓拍技术,能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地对出城车辆自动进行实时监测抓拍,实时自动识别机动车辆牌照号码,并记录显示车辆号牌的图片。将图像存储到磁盘相应目录下,车辆通过的信息写入相关数据库,并在全景图像中标明车辆通行数据,如时间、地点、车型、车辆号牌、车牌颜色、车速、方向等。 大容量自动溢出存储 采取循环覆盖技术,单套系统配备大容量硬盘,可存储车辆不低于80万辆。当超出80万辆车时,自动对最前面的图片数据依次进行覆盖,整个系统始终保留至少80万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建立无人值守实时监控的水质自动监测站,可以及时获得连续在线的水质监测数据( 常规五参数、COD、氨氮、重金属、生物毒性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并将有关水质数据传送至环保信息中心,实现环保信息中心对自动监测站的远程监控,有利于全面、科学、真实地反映各监测点的水质情况,及时、准确地掌握水质状况和动态变化趋势。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由水质在线分析仪、采样系统、辅助参数监测系统等组成。 其中水质在线分析仪是基于紫外全光谱技术的连续在线式水中有机物浓度分析仪,在水质的在线监测方面与传统的COD化学法和现有的紫外单/双波长法相比均具有非常明显的技术优势,同时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具体表现如下: 与传统的COD化学法在线监测设备想比,在技术上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响应速度快(1秒钟一个数据)实时性高、不存在二次污染等特点,从经济效益上讲水质在线分析仪具有运行费用低、维护周期特别长(一般可达到半年之久)、维护量小等显著特点。 与现有的紫外单/双波长法(利用污水在254nm处的吸光度与污水中COD之间的线性关系测定COD浓度)相比具有测试准确度高、检测范围宽、维护周期特别长(一般可达到半年之久)、维护量小等显著特点。这是因为单波长法仅能对有机污染物组分较为单一的污水或者污水中所含有机污染物组分相对固定的污水进行COD的测定,而对于污染物组分复杂多变的样品由于吸光度与COD之间的相关性较差直接导致测试结果的误差增大。紫外全谱扫描技术则通过污水的紫外光谱数据与有机污染物浓度之间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来预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由于模型本身的外推能力会使测试准确度随着用户的使用时间增长而愈来愈高。在检测范围上采用专利型在线稀释装置,可以满足在不更换或调整比色皿的

海康交通管理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解决方案

交通管理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解决方案

正文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1.1 应用背景 (1) 1.2 设计原则 (1) 1.3 设计依据 (3) 1.4 设计目标 (4) 第二章总体设计 (5) 2.1 设计思想 (5) 2.2 技术路线 (6) 2.2.1系统前端设备技术路线 (6) 2.2.2中心管理平台技术路线 (7) 2.3 系统结构 (8) 2.4 系统组成 (9) 2.5 系统工作流程 (9) 2.5.1卡口过车抓拍流程 (9) 2.5.2闯红灯违法取证流程 (11) 2.5.3其它违法行为取证流程 (15) 2.5.4人脸取证工作流程 (15) 2.6 系统功能 (16) 2.6.1闯红灯违法抓拍功能 (16) 2.6.2卡口监测记录功能 (17) 2.6.3其他交通违法行为记录功能 (17) 2.6.4驾驶人面部特征记录功能(人脸取证电警) (17) 2.6.5人脸卡口功能(人脸取证电警) (17) 2.6.6车辆牌照自动识别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7背向车型识别功能 (18) 2.6.8智能补光功能 (20)

2.6.10车辆稽查布控功能 (20) 2.6.11高清录像功能 (20) 2.6.12交通参数采集功能 (21) 2.6.13数据断点续传功能 (21) 2.6.14时间校准功能 (21) 2.6.15图像防篡改功能 (21) 2.6.16网络远程维护功能 (21) 2.7 系统性能 (22) 第三章视频电警前端设计 (24) 3.1 前端子系统结构 (24) 3.2 前端子系统工程布局 (25) 3.3 前端子系统工程实施要点 (27) 3.3.1工程实施细则 (27) 3.3.2立杆安装位置与停止线距离计算依据 (29) 3.4 设备安装效果图 (30) 3.5 前端子系统设备选型 (32) 3.5.1一体化电警抓拍单元 (32) 3.5.2终端服务器(二选一) (40) 3.5.3交通灯信号检测器 (41) 3.5.4环境补光灯 (42) 第四章人脸取证电警前端设计 (44) 4.1 前端子系统结构 (44) 4.2 前端子系统工程布局 (45) 4.3 前端子系统工程实施要点 (47) 4.3.1工程实施细则 (47) 4.3.2立杆安装位置与停止线距离计算依据 (49) 4.4 设备安装效果图 (50)

多功能高清闯红灯自动监测记录系统

多功能高清闯红灯自动监测记录系统 一系统设计 随着高清数字摄像机的迅速发展、工控机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强,以及智能识别技术的成熟应用,使电子警察系统由原地感线圈检测+标清抓拍模式逐步向视频检测+高清抓拍模式发展,从而带动电子警察系统从功能到性能上的全面提升和产品的更新换代。 目前的电子警察系统已经由提供单一违法检测功能系统转变为提供全面的道路交通实时数据的复合功能系统;随着视频检测技术的发展,系统针对车辆目标能够提供车辆行驶轨迹远距离跟踪、车型识别、车身颜色识别、号牌识别、车速检测等越来越多的智能识别数据,同时检测精度越来越高、检测范围越来越大;系统利用高清数字摄像机,全面提升了记录图像的质量,从而为管理部门提供更多、更清晰、更为有效的取证信息和分析数据。 根据目前电子警察系统的发展情况,重点针电子警察系统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我们提出全高清模式复合功能电子警察系统建设方案。该方案的提出具有以下特点: 1、本次系统为闯红灯智能监测记录系统,兼容其他公司的管理后台。 2、采用视频分析+高清图像抓拍+视频录像的高清模式; 3、视频分析采用最先进的基于自适应模型学习的多目标跟踪算法; 4、高清数字摄像机选用500万像素的高清CCD摄像机; 5、选用防眩目的LED补光灯,作为夜晚辅助光源进行补光;

二闯红灯违法抓拍系统 2 电子警察抓拍系统组成结构2.1 系统前端示意图: 分析视频判断是否闯红灯 并给出抓拍信号

该图中主要由高清CCD摄像机、补光灯、硬盘录像机、交通信号灯检测器和前端控制主机组成,完成红绿灯状态检测、机动车违章行为检测、违章图片抓拍、补光灯控制/结果、违章记录本地储存,相关信息网络上传等任务。 2.2 网络传输部分 路口通讯管理单元负责提供路口抓拍单元与中心的通讯连接,路口通讯管理单元与控制中心计算机的通讯采用专用光缆实时回传违法数据。本系统支持光纤实时传输,U盘本地下载及3G无线传输等多种传输数据传输形式。 3 电子警察系统工作原理 3.1 系统工作原理 高清闯红灯软件处理流程主要基于多目标跟踪原理的视频检测算法。通过对高清摄像机输入信号的实时分析,从而实现对经过十字路口的机动车辆进行准确定位和跟踪。 基于多目标跟踪的视频车辆检测算法的主要原理为:通过在线自适应学习的背景模型和车辆模型在当前帧中搜索车辆目标,并对分割出的车辆目标提取相关特征,与前一帧中的车辆目标进行匹配,从而实现对同一车辆目标在前后帧中的轨迹跟踪,得到对车辆目标的检测。其算法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3-1基于多目标跟踪的全景视频车辆检测算法流程图 ◆图像预处理:包括颜色空间变换、全场/半场图像转换、图像滤波去噪等; ◆光照因子选择:利用背景模型对光照条件进行判断,选择自适应光照因子,通过光照因子来调节车辆模型适应不同光照条件; ◆模型更新:通过模型更新达到在线自学习; ◆车辆搜索:利用背景模型得到前景检测结果,并利用自适应车辆模型在前景图像上搜索可能的车辆位置;

会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新建、改造

关于宝应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和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智能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新建、改造建设 项目公开招标补充公告内容 1、招标公告(含招标文件第一章招标公告)中,原文件二、招标项目简要说明及预算金额——A包——1、项目包括——“本项目中机房设备之间、前端存储主机和交换机之间...机房采用华为等高性能千兆交换机集成”。修改为:“本项目中机房设备之间、前端存储主机和交换机之间...机房采用高性能千兆交换机集成。”(P4) 2、招标公告(含招标文件第一章招标公告)中,原文件二、招标项目简要说明及预算金额——B包——“2、本项目中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需接入到宝应的现有智能交通平台...机房采用华为等高性能千兆交换机集成”。修改为:“2、本项目中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需接入到宝应的现有智能交通平台...机房采用高性能千兆交换机集成。”(P4) 3、招标文件第四章项目需求——二、技术条款——(一)项目内容——A包——1、项目包括——“本项目中机房设备之间、前端存储主机和交换机之间...机房采用华为等高性能千兆交换机集成”。修改为:“本项目中机房设备之间、前端存储主机和交换机之间...机房采用高性能千兆交换机集成。”(P27) 4、招标文件第四章项目需求——二、技术条款——(一)项目内容——B包——“2、本项目中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需接入到宝应的现有智能交通平台...机房采用华为等高性能千兆交换机集成”。修改为:“2、本项目中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需接入到宝应的现有智能交通平台...机房采用高性能千兆交换机集成。”(P28) 5、招标文件第四章项目需求——二、技术条款——(三)技术参数——A包——1、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技术要求——1.4主要设备技术指标——2)抓拍车头700万像素智能交通摄像机——“★在修改设备用户的密码时,应具有复杂度安全提示功能。用户密码应具备防暴力破解功能。用户密码在设备上不允许明文存储”删除。(p43) 6、招标文件第四章项目需求——二、技术条款——(三)技术参数——A包——2、高清雷达测速卡口——2.4主要设备技术指标“★测速范围10km/h~250km/h,★测速误差-4km/h~0km/h,...★雷达设备必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雷达上要有CMC标志)”。修改为“测速范围

在线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在线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一、自动监测系统 1.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是一套以在线自动分析仪器为核心,运用现在传感器技术、自动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相关的专用分析软件和通讯网络所组成的一个综合性的在线自动监测数据,统计、处理监测数据,可打印输出日、周、月、季、年平均数据以及日、周、月、季、年最大值、最小值等各种监测、统计报告及图表(棒状图、曲线图、多轨迹图、对比图等),并可输入中心数据库或上网。收集并可长期存储制定的监测数据及各种运行资料、环境资料以备检索。系统具有监测项目超标及子站状态信号显示、报警功能;自动运行、停电保护、来电自动恢复功能;远程故障诊断,便于例行维修和应急故障处理等功能。 2. CEMS是英文Continous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的缩写,即烟气连续排放监测系统。该系统对固定污染源颗粒物浓度和气态污染物浓度以及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连续自动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和信息传送到环保主管部门,以确保排污企业污染物浓度和排放总量达标。同时,各种相关的环保设备如脱硫、脱硝等装置,也依靠CEMS的数据进行监控和管理,以提高环保设施的效率。 二、连续监测系统的组成 1、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主要由如下几部分组成: ①采水单元包括水泵、管路、供电及安装结构部分。 ②配水单元包括水样预处理装置、自动清洗装置及辅助部分。

③分析单元由一系列水质自动分析和测量仪器组成,包括水温、Ph/溶解氧(DO)、电导率、浊度、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钾指数、总有机碳(TOC)、总氮、总磷、硝酸盐、磷酸盐、氰化物、氟化物、氯化物、酚类、油类、金属离子、水位计、流量/流速/流向计及自动采样器等组成。 ④控制单元包括系统控制柜和系统控制软件;数据采集、处理与存储及基站各单元的控制和状态的监控;有线通讯(ADSL)和无线通讯(GSM、GPRS和CDMA)设备。 ⑤子站站房及配套设施包括站房主体和配套设施。 2、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的组成: ①颗粒物监测子系统主要对烟气排放中的烟尘浓度进行测量。 ②气态污染物监测子系统主要对烟气排放中NO x、SO2、CO、CO2等气态方式存在的污染物进行监测。 ③烟气排放参数监测子系统主要对排放烟气的温度、压力、湿度、含氧量等参数进行监测,用以将污染物的浓度转换成标准干烟气状态和排放标准中规定的过剩空气系数下的浓度。 ④数据处理子系统主要完成测量数据的采集、存储、统计功能,并按相关标准要求的格式将数据传输到环保局。 三、我公司的现状 1、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工业自动化系统设计与调试

《工业自动化系统设计与调试》 指导书 福建工程学院自控教研室

目录 机电一体化自动生产线系统使用说明 实践项目一送料装置(装配一站) 实践项目二加盖单元(装配二站) 实践项目三穿销单元(装配三站) 实践项目四模拟单元(装配四站) 实践项目五检测单元(装配五站) 实践项目六分检单元(装配六站) 实践项目七升降梯与立体叠层仓库单元(装配七站)实践项目八废料处理单元(装配八站) 实践项目九总控编程

机电一体化自动生产线系统使用说明现代工业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先进工艺技术的综合与集成,涵盖了产品设计、生产准备、制造执行等多方面,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在“十六大政府工作报告”中先进制造技术被列为首要的发展方向之一。为了加强学生面向新世纪的挑战能力,抓住我国加入“WTO”的机遇,提高机、光、电一体化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刻不容缓,重点建设机电类工程柔性加工实验综合平台,更具有迫切性和现实意义。 机电一体化自动生产线系统从简单到复杂,从零部件到整机,采用不同的机械和电气设计,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实践知识,拓展思维,提高动手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以适应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要求。 一、机电一体化自动生产线系统的功能 涵盖课程:微机、数控、组态编程、工业总线、测试与控制技术、气动、机械制动、传感器、气动机器人等课程 特点:以自动化物料传输和加工装置为对象体现常用的控制,机械传动原理的应用,装置的选择、调试和系统的总调。 二、开创任意的组合与开发理念 涵盖课程:机械原理、装配设计、质量控制、加工技术等课程

特点:展示制造过程的本质,包含装置的优化、不同的组合、位置的检测等内容。 三、项目的技术内容 1、基本机械传动原理包括: “O”型皮带传动、齿轮齿条差动机构、齿轮减速传动机构、螺旋升降机构、间歇送料机构、链轮链条差动机构、同步齿型带动机构、滚珠丝杠传动机构、 2、电器技术: 总线技术PROFIBUS、变频调速技术、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电机传动、各种传感器的应用、步进电机控制、气动控制、伺服电机控制、继电器控制、计算机组态、计算机控制的技术 四、本装置具体组成 1、总电气控制部分 总电源箱、总控制器、总开关盒、总气源开关及气泵、总报警指示灯 2、机电柔性自动循环部分、送料单元(装主体)、加盖单元(装上盖)、穿销单元(穿销钉)、直线单元、转角单元、检测单元、分检单元、模拟单元、高架叠层立体仓库、废料处理单元、主控平台 七、本装置组成具体说明 1、总控电气部分 1)总电源箱

湘潭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介绍概要

湘潭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介绍 一、项目背景 湘潭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地区, 湘江中下游, 全市总面积 5015平方公里 (湖 南省面积最小的省辖市 , 2008年末总人口 326万,其中市区 (两区面积 281平方公里,人口 83万 (城市人口 72万。雨湖区所辖地域千年以来一直是湘潭的中心城区,主要商业区、居民区、古迹、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著名重点大学分布于此,该区总面积 74平方公里,人口 37万(2005,人口密度为 5000人 /平方公里,与长沙市 天心区并列在湖南省各区县一级行政区域中人口密度居第二位。 2007年湘潭市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 29.3平方米、城市用水普及率 96.89%、城市用气普及率 82.21%、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 8.64辆 /万人、建成绿地率 40.11%、城市道路网密度 6.82公里 /平方公里。 据交警部门统计,目前湘潭市机动车达 30多万辆、驾驶员有 40多万人,从 09年初至 3月 31日,湘潭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88起,造成 20人死亡、 128人受伤。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人口的膨胀,湘潭市交通均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特别突出的是交通拥堵。拥堵的频繁发生和严重程度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正常运转, 给城市居民带来生活不便,衍生交通事故,加剧了城市环境污染。引起拥堵的原因为交叉口运行不畅;路网布局不合理;交通结构不合理;交通秩序不佳。只有通过相应管理措施和 新技术的实施,才能进一步提高交通流的有序程度,保障交通安全 ,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 二、系统现状 到目前为止,湘潭市已建成 31个路口的 202个车道的固定“电子警察”抓拍点,道路交通视频监控点 85个, 3个路段高清治安卡口抓拍点,“电子警察”信息处理中心 1个,组成具有数据采集、传输、整合等功能的快捷高效的交通监控指挥系统和非现场执法体系。系统对机动车不按《道路交通安全法》驾驶的违法行为进行抓拍,为处罚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提供可靠依据。系统能与湘潭城市治安电子防控系统实 现联接、信息共享。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

多年质保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我们人类每天的工作时间都有一定的限制,正常为8小时工作制,在有些工业生产领域,人工工作速度赶不上生产需要,但是机器可以不停歇的工作,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因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逐步完善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接下来由安徽泰珂森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为您简单介绍其应用,希望能给您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帮助。 1,过程自动化:石油炼制和化工等工业中流体或粉体的化学处理的自动化控制。一般采用由检测仪表、调节器和计算机等组成的过程控制系统,对加热炉、精馏塔等设备或整个工厂进行最优控制。采用的主要控制方式有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和最优控制等。 2,机械制造自动化:这是机械化、电气化与自动控制相结合的结果,处理的对象是离散工件。早期的机械制造自动化是采用机械或

多年质保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电气部件的单机自动化或是简单的自动生产线。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出现了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自动化仓库等。研制出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型式的柔性制造系统(FMS)。以柔性制造系统为基础的自动化车间,加上信息管理、生产管理自动化,出现了采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工厂自动化控制系统。 3,管理自动化:工厂或事业单位的人、财、物、生产、办公等业务管理的自动化控制,是以信息处理为核心的综合性技术,涉及电子计算机、通信系统与控制等学科。一般采用由多台具有高速处理大量信息能力的计算机和各种终端组成的局部网络。 安徽泰珂森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集机械手、工业机器人系统集

最新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视频取证设备技术规范(GAT995—2012).pdf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视频取证设备技术规范(GA/T 995— 201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视频取证设备的一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安装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视频取证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和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768.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 GB5768.3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 GB14886 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 GB50198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T15865 摄像机(PAL/SECAM/NTSC)测量方法 GA/T496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A/T497 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A/T832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 GA/T833 机动车号牌图像自动识别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标清视频standard definition video

水平清晰度在720线(电视行)以下的视频。 3.2 高清视频high definition video 水平清晰度达到720线(电视行)及以上的视频,且分辨率不小于1280×720像素点。 3.3 视频取证设备video forensics devices for road traffic violation 通过视频自动检测并记录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交通技术监控设备。 3.4 捕获率capture ratio 单位时间内,视频流记录的车辆数与实际通过的车辆数之比。 3.5 捕获有效率capture effective ratio 单位时间内,视频流记录的能清晰辨别机动车特征的车辆数与实际捕获的车辆数之比。 4 一般要求 4.1 组成方式 可采用集成式也可采用分体式。 4.2 基本功能 至少具有以下功能: a)交通现场视频监视; b)交通行为识别与记录; c)交通流量统计; d)多码流视频录像; e)车牌图像自动识别。 4.3 视场范围

浅谈电子警察系统现状与发展方向

浅析电子警察系统现状与发展方向 李鹏自动化32班 1043031161 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收入稳步增加,机动车数量逐年持续高速增长,道路交通流量也随之急剧增大。快速增长的机动车保有量与道路供给量之间的矛盾,造成道路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高发生率,已经成为我国道路交通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为了有效地监控城市道路交通状况,进一步预防、减少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的发生,许多城市先后建设由交通信号控制、交通诱导、道路视频监控和交通违法行为电子警察等子系统所组成的城市道路交通指挥调度系统。 电子警察违法系统作为城市道路交通指挥调度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遏制交通违法行为、提高交警执法力度及交通疏导和流量统计等方面都发挥重要的作用。各种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已经成为严重影响道路使用效率,难以彻底根除的顽疾。为了有效地监控城市道路交通状况,进一步预防、减少交通违法行为,电子警察将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 交通工具的迅猛发展以及私家车的日益普及在为我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快捷的同时,也给交通部门增加了新的考验和压力。传统的交通管理体系在新形势下显得力不从心。而多种电子科技产品的应运而生使这一情况得以改变。电子警察系统便是运用最新科技成果为制止交通违章强化交通管理而打造的先进武器,它的出现为整治违章闯加强交通建设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电子警察是一种利用自动化检测与测量技术捕获交通违法或交通事故,利用网络将采集的信息传回公安部门进行分析处理,并以此为证据对肇事者进行处罚,以减少事故发生、辅助交警工作的方法。它作为视频监控与智能交通体系的完美结合,通过迅速的监控、抓拍、来获取违章证据,为处理交通违章执法提供行之有效的监测方法。因为它的准确、公正的执法作用已成为道路交通管理队伍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员。 目前比较典型的电子警察系统由于受到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制约,应用尚未

智能交通违法监测系统技术指标

智能交通违法监测系统技术指标 一、交通信号违法监测系统 1、交通信号违法监测系统的标准模式 交通信号违法监测系统设备的信息记录为每个违法信息由一条违法记录(信息完整的三张连续照片)和一段违法录像(配套完整的10秒钟录像)组成。 2、交通信号违法监测系统的标准结构和功能 交通信号违法监测系统是结合车辆信息采集系统、红绿灯状态分析系统、违法记录系统、网络传输系统、前置采集系统等构成。 ●车辆信息采集系统 采用地感线圈检测,根据车辆通过前后测量相应磁通量变化判别车辆有无,线圈安装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埋入路面下、另一种是在路面切割出槽,将环形线圈放入槽中,再通过一些特殊胶对其密封。 ●红绿灯状态分析系统 红绿灯状态分析系统时时检测红绿灯状态,将状态信息传递给违法记录系统。 ●违法记录系统 违法记录系统是将车辆信息采集系统与红绿灯状态分析系统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车辆是否构成交通信号违法,在判

断有违法车辆时进行违法记录。 ●网络传输系统 网络传输系统是为了将智能交通设施进行网络化管理。 ●前置采集系统 前置采集系统是一个放置于中心的自动采集和储存设备,前置采集系统是杭州市公安交警支队非现场执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通过网络传输系统与路口违法记录系统连接。 (一)中心接入要求 1、中心配置要求 前端路口设备应质量可靠,性能、效果等参数满足非现场执法系统要求。 2、网络链路要求 前端设备应向支队非现场执法系统中心平台申请分配路口IP地址,并连接上电子警察专用网络,经支队中心测试网络连通后方可接入。网络链路连接时应当采用稳定、可靠、高效的网络接入设备。 数据要求 前端路口设备采集的原始图像文件、数据信息(包含红灯开始时间、抓拍时间、红灯结束时间、抓拍车道、抓拍方向、设备地点)须合并在图像文件中,并采取信息加密校验

DB11T 1042-2013机动车违法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ICS13.310 A 90 备案号:40355-2014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1042—2013 机动车违法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 specifications of automatic detecting and recording system for vehicle violations 2013-12-20发布2014-04-01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技术要求 (2) 5 检验方法 (6) 6 施工要求 (8) 7 其他要求 (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的规定编制。 本标准由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公安局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公安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少明、李岩、邹平、侯有兴、王岚、朱林、张伟、王爱伶、刘冬、朱彬、单海辉。

机动车违法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动车违法自动记录系统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施工要求和其他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道路、公路上安装的机动车违法自动记录系统的设计、实施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1255—2007 机动车测速仪 GB/T 50198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A/T 496—2009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A/T 497—2009 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A/T 832—2009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 GA/T 959—2011 机动车区间测速技术规范 GA/T 995—2012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视频取证设备技术规范 GA/T 1043—2013 道路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运行维护规范 JJG 527—2007 机动车超速自动监测系统 JJG 1074—2012 机动车激光测速仪 ISO/IEC 15444:2000 信息技术—JPEG2000图像编码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JPEG 2000 image coding system)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机动车违法自动记录系统 automatic detecting and recording system 安装在城市道路、公路上的交叉路口和路段上,对指定车道内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全天候自动检测和记录的系统。 3.2 有效记录数 effective recording number 在机动车违法自动记录系统记录的图像数据中,目测可以清晰、完整辨别号牌、车辆类型、交通信号、标志标线等基本信息的机动车记录数。 3.3

浅议工业4.0时代自动化检测

浅议工业4.0时代自动化检测 概要:德国“工业4.0”的实施给全球制造业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典范,也给中国的信息化和工业化的结合以更多的启示,在当前经济发展环境下,要把信息化和工业化结合起来,以实现产业升级,在当前发展环境下,只有加强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协同发展,才能够促进产业升级,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注重新的活动,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本文对自动化检测在企业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析。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要不断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以提升企业赢利水平。在当前复杂的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要进一步加强,而自动化检测系统的应用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对自动化检测在“工业4.0”时代的应用。 一、“工业4.0”时代的技术发展趋势 當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传统的商业模式与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商业运营模式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种新技术为传统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让制造业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状态。 当前中国处于“工业4.0”变革的新时代。纵观工业的发展历史,蒸汽机带来了制造业的第一次变革,所以“工业1.0”是指蒸汽机时代;随后的几十年发展中,电气化产生与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因此“工业2.0”指电气化时代;信息化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带来了工业制造的第三次变革,因此“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而当前较受欢迎的“工业4.0”,则是指当前利用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智能化来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 “工业4.0”时代的技术发展趋势是与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相一致的,“工业4.0”时代的技术发展以知识为基础的发展模式,知识经济的兴起将对“工业4.0”时代的技术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是依赖于技术和知识的投资。 “工业4.0”时代的技术进步也是与知识经济的发展一脉相承的,在当前经济发展环境下,要在知识经济的推动下,按“工业4.0”时代的技术发展原则,灵活的开展技术创新,推进产品创新。当前产品周期不断加快,产品更新速度加快。

高清治安卡口、闯红灯抓拍系统方案

. XXXX技术文件 卷号:120322 【公路车辆高清智能监测报警系统、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 建设方案 XXXXXXXX有限公司 地址:XXXXXXXXXXXX 电话:XXXXXXXX 传真:XXXXXXXXX

目录 一. 概述................................................................................................................................ - 3 - 1.1 引言...................................................................................................................... - 3 - 1.1.1 项目背景.......................................................................................................... - 3 - 1.1.2 设计目标.......................................................................................................... - 4 - 1.1.3 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 - 4 - 1.1.4 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 4 - 1.1.5 设计、制造及安装标准依据.......................................................................... - 5 - 1.2 产品介绍...................................................................................................................... - 7 - 二.公路车辆高清智能监测报警系统........................................................................................ - 8 - 2.1 系统结构图................................................................................................................... - 8 - 2.2 系统布局....................................................................................................................... - 9 - 2.2.1双向四车道布局示意图..................................................................................... - 9 - 2.2.2前端车辆通行感知单元................................................................................... - 10 - 2.2.3图象传输单元................................................................................................... - 10 - 2.2.4中心数据管理单元........................................................................................... - 11 - 2.3系统原理...................................................................................................................... - 12 - 2.4系统特点...................................................................................................................... - 13 - 2.5 系统功能..................................................................................................................... - 14 - 2.5.1 车辆捕获.......................................................................................................... - 14 - 2.5.2 图像存储.......................................................................................................... - 14 - 2.5.3 车辆牌照识别.................................................................................................. - 14 - 2.5.4 车辆测速.......................................................................................................... - 15 - 2.5.5 联网布控.......................................................................................................... - 15 - 2.5.6 流量统计.......................................................................................................... - 15 - 2.5.7 套牌车辆比对.................................................................................................. - 16 - 2.5.8 嫌疑及违法车辆拦截...................................................................................... - 16 - 2.5.9 数据信息实时处理.......................................................................................... - 16 - 2.5.10 系统防雷........................................................................................................ - 16 - 2.5.11 软件检测报警参数可设置............................................................................ - 16 - 2.5.12警务终端......................................................................................................... - 17 - 2.5.13卡口监控......................................................................................................... - 17 - 2.5.14 故障自动检测及恢复.................................................................................... - 17 - 2.5.15 系统抓拍效果................................................................................................ - 17 - 三.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 - 19 - 3.1 系统结构图................................................................................................................. - 19 - 3.2 路口前端设备架构图................................................................................................. - 20 - 3.3 系统功能特点............................................................................................................. - 20 - 3.4 系统实拍图片............................................................................................................. - 22 - 四.系统设备预算清单.............................................................................................................. - 25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