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要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把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总体目标,为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综观未来发展趋势,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充分考虑到“四个方面的要求”:即充分考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考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要求,充分考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行政的要求,充分考虑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努力建设服务型、现代化政府。为此,要着重研究解决以下六个问题。

一、进一步转变和正确履行政府职能

这仍然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实施人本管理,以服务人民为根本宗旨,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根本依靠力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各项权益,积极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政府职能方面实现四个根本性转变。一是政府职能要向大力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转变。在宏观环境方面,主要是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

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加强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注重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和调节经济社会活动。在微观环境方面,要强化市场监管职能,健全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能力,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健康的市场秩序。二是政府职能要向有效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要更新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做到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要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为着眼点,着力解决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公共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推进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切实保障农村、基层和欠发达地区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服务的需要。实行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三是政府职能要向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社会管理,强化政府促进就业和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建立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节社会利益关系,大力发展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事业。更加注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健全社会矛盾疏通调处和安全预警机制,构筑社会安全网,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四是履行政府职能要向实行科学化的公共治理转变。公共治理相对于传统的公共管理而言,它更强调以规范

的、民主的、法治的行政方式来管理公共事务。推行这种管理模式,符合建设服务型、现代化政府的要求。要树立新的公共治理理念,由以行政控制为主向以服务公众为主转变,由“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转变;逐步完善公共治理机制,建立健全公开、参与、评价和责任制度;建立健全公共治理结构,改进公共治理方式,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科技手段,不断推进政府管理创新。

二、进一步简政放权和规范市场、社会秩序

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在简政放权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现实中仍然存在一些政府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现象,同时又存在着一些政府该管而没有管或者没有管好的问题,需要继续认真研究解决。要着眼于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提高效率,充分调动企业事业单位和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继续深化企业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切实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要适应人民群众政治参与和社会活动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新形势,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的作用,鼓励、支持、引导公民和社会组织依法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扩大基层民主。在进一步调整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组织权责关系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政府科学管理水平,正确有效履行政府职责,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效实施监管,克服和纠正“市场缺陷”、“市场失效”、“社会无序”等现象,引导和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维护社会正常秩序。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简政放权与加强管理的关系,做到活而不乱、管而不死。要注重发挥国家法令政策、行政规制、行政指导和行政合同在行政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引导社会经济发展既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又规范有序、持续稳健运行。

三、进一步优化行政组织结构

机构是职能的载体,职能配置需要科学的机构设置来履行。在优化行政组织结构中,关键是要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需要,科学规范部门职责,合理调整机构设置,优化人员结构,既要解决有些部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问题,也要解决有些部门编制过少、人员不足的问题,做到职能与机构相匹配、任务与人员编制相匹配。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继续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继续解决机构设置过多、职责分工过细、权责脱节等问题。要严格执行机构编制审批程序和备案制度,加快政府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进程。

四、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制度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稳定性的作用。推进制度和管理创新,主要是加快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

明、便民高效、权责一致的根本转变,这是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重要环节。做到规范有序,就要继续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体系,规范政府的立法行为;健全科学民主决策体系,规范政府的决策行为;完善行政执法体制,规范政府的执法行为;进一步健全行政监督制度,切实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做到公开透明,就要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制度,提高政府信息质量,及时、全面、真实地发布政务信息,畅通人民群众了解公共信息的渠道;要实行民主管理,保障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要加快“阳光政府”建设,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同时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公共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做到便民高效,主要是规范和发展行政服务性机构,改进和完善政府各类审批制度和办事制度,简化程序,减少环节,提高政府效能,为社会、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有效的服务。做到权责一致,就要强化责任意识,推动政府从“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转变,坚持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制度,推行行政目标责任制,健全并认真实施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通过多方面推进管理制度创新,努力实现政府管理现代化。

五、进一步理顺政府职责关系

既要重视在横向上理顺同级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关系,也要重

视从纵向上理顺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职责关系。理顺各级政府的职责关系,关键是做到财权与事权相对应,权力与责任相统一。要合理划分不同层级政府的职权,根据各自不同的地位和功能确定权力与责任,突出管理和服务重点,形成责任明确、各有侧重、相互衔接、高效运行的职责体系。要研究探索不同层级政府关系的调整方式,综合运用立法规范、政策指导、行政协调、司法裁决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逐步实现各层级政府关系调整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积极探索减少行政层级。在我国的行政区划和治理结构中,县级行政区域是一个重要的层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体制,依法积极探索省直接管理县的体制。同时,加快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继续发挥大中城市作用,赋予符合条件的小城镇相应的行政管理权限。要调整和健全垂直管理体制,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规范垂直管理部门与地方管理的事权范围和权责关系,建立健全协调配合机制。

六、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公务员队伍是政府管理的主体,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要进一步完善公务员管理配套制度和措施,实现公务员队伍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严格规范公务员行为,健全公务员激励、约束机制和进入、退出机制,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建设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素质优良、作风过硬、勤政廉政的公务员队伍。要按照党的十七大作出的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

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决策,切实把干部教育培训放在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抓紧抓好,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努力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深入研究和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行政管理学创新和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高举旗帜,勇于创新,为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做出不懈的努力。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探索 平塘县委党校莫彬 自20世纪末,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浪潮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猛烈冲击着传统的国际秩序,包括西方世界的所有国家的政府管理和公共行政体制在发生着深刻变革。21世纪,中国公共行政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成当今我国公共行政面临的主要行政环境和时代特征。因此,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我国公共行政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总体性改革,建立起适应市场化、全球化、民主化要求的公共行政体制。 一、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要以邓小平行政管理理论为指导,必须建立与加入世贸组织后全面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配套的公共行政体制。使政府更好地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优质高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公共行政体制改革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党政分开,建立强有力的政府工作系统。党政分开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党政分开就是将执政党与国家机关分开。中国共产党的职能是对整个国家和社会实行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重要干部。各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经济文化组织,同执政党并没有组织上的上下级隶属关系,与执政党在政治运行机制中具的不同职能。执政党实现其领导职能的运行机制应该在人民代表机关内实现。当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重大决策制定出来后,并在自己的代表大会获得通过,成为全党的意志之后,并不能自然而然地成为国家意志,它必须经过一定程序在人民代表机关中讨论、审议、表决。经表决通过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的决策才能成为国家意志,并具体化,条文化为国家的法律,法令,成为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行政依据和司法依据。当前,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2、改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公共行政权力体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我国公共行政体制改革首先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大对政府机关的监督与制约入手,建立公共行政权力体制,确保政府行政权力建立在法治与规则的框架之内,防止政府权力对市场自治、人民自主与社会自主的不法侵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加强立法工作的同时,也将监督工作放在同等重要位置,除加强对实体法监督外,还注重对程序违法进行监督。但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实际作用离宪法赋予的最高权力机关的地位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要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需做大量的工作。 (1)完善宪政体制,确立宪法在政府管理中的权威地位。通过完善宪政体制,确立政府权力界限,政府必须保护公民的自由权利、民主权利与社会经济权利;确立政府正确行使权利的法律限制,政府必须遵守正当程序原则与依法行政

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

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研究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提出如下意见。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经过多年努力,政府职能转变迈出重要步伐,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得到加强;政府组织机构逐步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明显改善;科学民主决策水平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稳步推进,行政监督进一步强化;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力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对微观经济运行干预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仍比较薄弱;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和效率不高的问题仍比较突出;政府机构设置不尽合理,行政运行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完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消除体制性障碍,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做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相协调;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立足国情与借鉴国外经验的关系;必须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改革创新;必须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做到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

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意义和重点

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意义和重点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渐成为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可以提高政府运行的效率和责任感,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民生供给能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政府与市场、社会相互作用,营造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本文就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意义和重点。 一、提高政府效率和责任感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可以帮助政府提高效率和责任感。政府机构的职责和职能比较复杂,加之缺乏压力和竞争,往往应对行政事务的速度较慢,造成社会诸多不便。通过加强政府机构的职责、权力、工作流程等方面的改革,可以提高政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推动政府职能向社会监督与责任承担的明晰化方向转变。 其次,加强政府转型改革也有助于减少政府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弊病,如权力寻租、一言堂等问题。提高质量和效率的措施不仅能够优化政府机构管理模式,而且也有助于提高政府部门职能内在制约和监督机制的能力,加强政府决策和服务的公正性和公信度。随着政府效率的不断提高,政府不仅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公民和企业,还能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真正实现“为民服务”的目标,达到政府效能的最优化。 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深化改革可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形势的快速变化,政府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大力推进与时俱进的改革开放,强化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能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需要在高效、科学和公正的方式下实现现代化,并通过先进技术和理念为人民服务。 具体而言,我国政府目前存在不少问题,如集中决策的官僚主义,效率低下、失职渎职等均需推进体制改革,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和保障公民权利。同时,需要在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等方面继续加以改善,以淘汰与时代不相符合的治理方式,提高政府的治理效率。 三、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民生供给能力 深化改革也可以促进政府服务水平和民生供给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借助政府服务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完善政府的应对能力和服务能力,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广政府民生项目,使公民和企业的生产和生活更加便捷、舒适和安全。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要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把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总体目标,为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综观未来发展趋势,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充分考虑到“四个方面的要求”:即充分考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考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要求,充分考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行政的要求,充分考虑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努力建设服务型、现代化政府。为此,要着重研究解决以下六个问题。 一、进一步转变和正确履行政府职能 这仍然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实施人本管理,以服务人民为根本宗旨,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根本依靠力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各项权益,积极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政府职能方面实现四个根本性转变。一是政府职能要向大力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转变。在宏观环境方面,主要是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

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加强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注重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和调节经济社会活动。在微观环境方面,要强化市场监管职能,健全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能力,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健康的市场秩序。二是政府职能要向有效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要更新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做到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要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为着眼点,着力解决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公共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推进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切实保障农村、基层和欠发达地区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服务的需要。实行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三是政府职能要向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社会管理,强化政府促进就业和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建立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节社会利益关系,大力发展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事业。更加注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健全社会矛盾疏通调处和安全预警机制,构筑社会安全网,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四是履行政府职能要向实行科学化的公共治理转变。公共治理相对于传统的公共管理而言,它更强调以规范

简述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及未来改革方向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及未来改革方向 引言 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政府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推动了行政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本文将简述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并探讨未来改革的方向。 一、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1. 调整和整合中央政府部门 •成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整合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加强市场监管和食品药 品安全监管。 •成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整合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加强卫生健康事业管理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成立自然资源部,整合原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环境保护。 2. 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 •实行市县机构编制管理权限下放,赋予地方更多自主权和发展空间。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二、创新行政管理体制 1. 推行事业单位改革 •减少事业单位数量,优化行政管理结构。 •强化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2. 推进政务公开 •建立政务公开制度,推动政府信息公开。 •实施电子政务,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便利性。

三、加强政府监管和责任追究 1. 建立健全监察体制 •成立国家监察委员会,整合原国家监察体制和行政监察体制,实现对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 •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目标实现。 2. 加强政府廉政建设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反腐败斗争。 •建立健全廉政约束和风险防控机制。 四、未来改革发展方向 1.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从“管”为主转向“治”为主。•推动政府向市场、社会和群众一体化转型,更好地服务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2. 优化政府治理体系 •推动相关法律法规改革,完善和规范政府工作程序和规则。 •建立现代政府制度,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3. 强化政府监督和问责机制 •完善政府监管体系,推进有效监察和问责工作。 •加强权力审计和财政监督,防止滥用职权和资源浪费。 4. 改善政府服务能力 •借鉴国际经验,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推行智慧政府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行政管理改革

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深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面临着新的外呢体和挑战。因此,本文首先回顾和总结我国前五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成效,并进一步探讨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

引言 (4) 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现状 (5) (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历程..................................... ............................. . (5) (二)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的巨大成效............. . (5) 二、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6) (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 ...... ...... ...... ...... ...... .......... . (6) (二)是构建社会注意和谐社会的需要...................... .................. (6) (三)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 .............. .. (6) (四)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迫切要求.............. .................. (6) 三、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7) (一)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国家财政压力大.......................... (7) (二)行政权力配置不科学.................... .................. .................. ........ . (7) (三)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 ................. . (7) 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 (8) (一)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8) (一)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 (8) (三)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 . (8) 五、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9)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调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战略 (9)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策和思路

试述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和思路 从1952年至1997年,我国先后进行了六次行政组织改革,但一直未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1998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我国又进行了新一轮的行政组织改革。这是解放以来的第七次改革,也是历次改革中规模最大、力度最大、机构变化和人员调整最大的一次。这次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的原则是:(1)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来,把生产经营的权力真正交还给企业。(2)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加强宏观经济调控部门,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适当调整社会服务部门,加强执法监管部门,发展社会中介组织。(3)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相同或相近的职能交由一个部门承担,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4)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实现政府机构、职能、编制、工作程序的法制化。 按照上述目标要求,这次改革的具体做法是: (1)加强宏观调控部门。适应政企分开的要求,改革计划体制与投资体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培育与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实现企业市场化、投资多元化。因此,将经济综合部门改组为宏观调控部门,其主要职责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完善经济、法律手段,改善宏观调控机制。 (2)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求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分割,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要满足企业与市场的这种要求,政府与企业之间就必须取消行政隶属关系,专业经济部门不再是企业主管部门,不再对企业的合法经营活动进行任何行政干预。政府与企业之间,只是政府国有资产部门对企业的资产产权关系,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中央与地方的专业经济部门要彻底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职能与管理方式,逐步融人以产业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部门。改革后的专业经济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行业规划和行业政策,进行行业管理;引导本行业产品结构的调整;维护行业平等竞争秩序。专业经济管理部门要实行政企分开,切实转变职能,不再直接管理企业。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是: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政府按投入企业的资本享有权益;向企业派出稽查特派员,监督企业资产运营和盈亏状况;负责企业主要领导干部的考核、任免。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国有资产负有保值增值的责任,不能损害所有者权益。 (3)适当调整社会服务管理部门。政府社会服务管理部门的任务是提供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以及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这种社会服务原则上应由中央政府制定法律、法规与政策,具体事务由地方政府去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许多社会事务是由企业办理的,企业不堪重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事务要由政府办理,企业要摆脱社会负担,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组织,全心全意搞好企业。 (4)加强执法监督部门。随着市场对资源配置与经济调节作用的加大,还需要加强政府对市场的执法监管,以维护公平、有序的竞争,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按照行政决策立法与行政执法监督分开的原则,行政决策机构制定市场运行规则,执法监管机构建立综合执法队伍,实行市场与社会的统一执法监督。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改变目前部门立法、条条执法,或者地区立法、区域执法的条块分割局面,打破部门垄断、地区封锁,消除市场障碍,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管部门。 这次改革首先对国务院进行了大幅度的精简,国务院由原来的40个组成部门减少为29个,国务院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和直属事业单位,分别由13个、5个、12个调整为17个、5个、10个。国务院各部门机关干部编制总数精简了一半。目前,正在进行地方各级政府机构的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思考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思考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没有找到行政管理改革的目标所在,往往陷入单纯就行政管理改革而论改革的被动局面之中,甚至认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本身就是行政管理改革的目标所在。在党的十七大之前,我们曾经先后将行政管理改革的目标定位在机构改革、转变职能或行政管理体制之上,实际上,无论是机构改革,还是职能转变,以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自身,都不是行政管理改革的目标所在,它们只是行政管理改革的某一个方面。从这个角度上来理解,我国多次行政管理改革之所以难以迈出“精减—膨胀—再精减—再膨胀”的历史“怪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找到一个科学的行政管理改革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党代会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目标先后确定在:十三大提出“改革政府工作机构”,十四大提出“下决心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十五大提出“推进机构改革”,十六大提出“继续推进机构改革”,十七大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十八大提出“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可以说,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改革实践,党和政府在行政管理改革方面逐渐走向成熟,直到党的十七大,才开始认识到行政管理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而其主要目标

则是建设服务型政府。人类历史上曾经历过三种政府模式,即统治型政府、管制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统治型政府模式是一种最原始的政府类型,政治职能是政府的首要和中心职能,政府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实现有效的政治统治。管制型政府是统治型政府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此模式下,管理是政府的主旨,经济职能是政府的首要和中心职能,政府通过对经济领域的控制,发展社会生产力。而服务型政府则是指一种“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实现着服务职能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服务型政府是对传统“管制型政府”的全方位变革。自2001年“服务型政府”这一概念在国内首次出现以来,“服务型政府”已经在国内理论界和实践界得到广泛讨论和实践。2004年“服务型政府”概念首次出现在全国政府工作报告之中。2005年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85次常务会议,通过了2005年的工作要点,其中任务之一就是“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在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明确地强调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2007年“服务型政府”出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之中,强调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虽然,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上,首次提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服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正文: ----------------------------------------------------------------------------------------------------------------------------------------------------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 会议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2003年3月1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了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王忠禹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审议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和十六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一)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三)健全金融监管体制,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四)继续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商务部。 (五)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基础上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管理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六)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七)不再保留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5、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14、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8、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19、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20、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7、中国人民银行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根据《国务院组织法》规定,国务院组成部门的调整和设置,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整国家安

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总目标

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总目标 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国家行政干部队伍,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具体目标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法制建设。 (一)八十年代初期的机构改革 改革开放后,许多老干部落实政策,官复原职,但产生了一些机构臃肿等新问题。改革要点:一是开始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二是精简班子;三是加快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步伐。此次改革主要是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实行干部年轻化。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政府职能没有转变。 (二)九十年代的机构改革 1993 年3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本次改革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并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把属于企业经营自主权范围的职能切实还给企业;二是把配置资源的基础性职能转移给市场;三是把经济活动中社会服务性和相当一部分监督性职能转交给市场中介组织。遵循“政企职责分开,精简、统一、效能,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与完善地区行政管理体制相结合”的原则,

(三)21世纪初期的机构改革 为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克服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的弊端,切实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后进行了4次大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分别是1982年、1988年、1993年和1998年的改革。 1998政府机构改革,是在世纪之交中国党和政府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大的抉择。这一抉择直接表现了中国党和政府对当代中国改革与发展问题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国情与国际问题的理性判断,表现了中国党和政府坚定的改革信念和决心,表现了中国党和政府对中国最高国家和民族利益——现代化的追求。从已经提高的改革思想和涉及的改革问题看,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无疑是一次具有全面行政改革性质的改革。 意义:毫无疑问,在过去的20年里,由于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国策,高举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我国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较,我们还存在历史性的差距。随着我国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随着我国社会生活的丰富化、多元化,我国旧的政府管理模式与新的市场经济、新的社会生活之间的深层次的矛盾已经浮现并日趋尖锐化。在此意义上可以认为,政府全面行政改革已经成为下一个世纪初期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的历史性诉求。本次改革就是在我国全面实行社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法治化、智能化、高效化的行政管理体系,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为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发展和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建设法治化的行政管理体系。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宪法法律权威高于一切,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时受到法律的制约和监督,实现行政管理的合法性、规范性、可预期性。推进行政法制建设,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法律与行政工作的衔接机制,提高行政管理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其次,推进智能化的行政管理体系。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高行政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已成为必然趋势。改革的目标是通过信息化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行政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优化决策过程,提高服务效率,减少人为差错。 再次,实现高效化的行政管理体系。改革的目标是优化行政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减少重叠和冗余,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通过推进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减少行政流程、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最后,加强行政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改革的目标是提高行政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强化行政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

平,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同时,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综上所述,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推进法治化、智能化、高效化的行政管理体系建设,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通过完善行政体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2024年 机构改革实施方案

2024年机构改革实施方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机构改革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根据2024年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机构改革实施方案。 一、改革目标 1.优化政府职能,加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互动,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 2.精简机构设置,合理配置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升政府运作效能。 3.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强化对政府部门的监督,提高政府公信力。 二、改革措施 1.整合政府部门,减少管理层级,实现扁平化管理。 - 撤销或合并职能相近、业务重叠的部门,简化管理层级,提高决策效率。 - 加强部门间的协同配合,建立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工作机制。 2.优化政府职能配置,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 - 加强对市场和社会的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 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3.推进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改革。 - 合理确定政府机构编制,严格控制政府人员总量。 - 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

4.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 取消或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减少政府对市场和社会的干预。 -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次办好。 5.加强政府与公众互动,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 建立健全政府与公众沟通互动机制,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提高政府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 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公众知晓度。 三、组织实施 1.制定详细的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改革任务、责任主体和时间表。 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改革工作。 3.强化监督检查,确保改革措施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4.及时总结改革经验,调整完善改革措施,持续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本实施方案旨在为2024年机构改革提供指导,具体实施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

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 2008年3月11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听取了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3月15日,会议通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批准了这个方案。 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着力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完善运行机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组织保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 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加强能源环境管理机构,整合完善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体制,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与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一)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财政部要改革完善预算和税政管理,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中国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健全货币政策体系,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统筹协调,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二)加强能源管理机构。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能源行业管理有关职责及机构,与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的核电管理职责进行整合,划入该局。国家能源

我国行政管理机构的改革的基本目标 自考

我国行政管理机构的改革的基本目标 引言 我国行政管理机构的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一环,旨在提高行政效能、优化行政服务、增强行政公信力,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将从行政管理机构的改革目标、改革的重点领域以及改革的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分析。 一、行政管理机构的改革目标 我国行政管理机构的改革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行政效能 行政效能是衡量行政管理机构绩效的重要指标,也是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通过优化行政管理机构的组织结构、职能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能力,减少冗余和重复工作,加强内部协调和合作,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能。 2. 优化行政服务 优化行政服务是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加强行政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建立健全公平、公正、高效的行政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3. 加强行政监督 加强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建立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加强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和约束,推动行政权力运行的透明化、规范化,防止滥用行政权力和权力寻租,保障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 4.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优化政府职能、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加强政府与市场、社会的互动和合作,推动政府由权力管理者转变为公共服务提供者,为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服务保障。 二、改革的重点领域 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行政体制改革 行政体制改革是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优化行政机关的设置和职能划分,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全面推进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公共行政体制建设的必然要求。改革的核心和重点是创新,既包括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也包政府管理机制的创新;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在改革过程中,将行政管理体制逐步向公共行政体制转变,消除“官本位”思想,重视民主法治作用。本文围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核心问题展开讨论,提出深化改革成效的意见。 标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科学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客观上要求对政府行政职能进行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是创新,通过创新,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可以提高政府面对公众的公信力,提高民主行政的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综合分析,创新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行政管理”向“公共行政”体制转变 当前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从行政管理体制逐步向公共行政体制转变。行政管理体制具有浓厚的计划经济时代特点,行政管理范围较为广泛,造成政企不分、政事混乱的现象,最大的弊端是造成了政府权力过大且集中,形成严重的官僚作风,脱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改革开放以后,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经过治理,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负面影响因素并没有完全消除。有一些政策已经融入体制,要彻底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就必须通过体制转型来实现;体制转型的目的是突出公共意志,制定公共政策,即实现公共行政体制的建设。事实上,我国从行政管理体制向公共行政体制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为了满足各项公共事业的需求,政府必须完善自身的体制和能力;同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主体是在同样公平、开放的环境中发展的,政府不应该做过多的干预。 2 “官本位”向民主法治转变 “官本位”思想即长官意志,是一种糟粕般的价值观,应该受到摒弃和抛弃。在我国悠久的文明历史中,“官本位”思想的影响非常严重,并在政府机关人员的价值观里形成了一种潜在意识作用。 在建国早期由于缺乏民主法治建设,导致行政管理体制中“官本位”思想泛滥,长官意志、官僚作风等问题严重,肆意滥用职权,贪污腐化,徇私舞弊等事件频频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政府开始针对官本位思想进行治理,但就目前来说,在很多地方和政府机关中,官僚作风依然很严重,而且逐渐向基层蔓延发展。

我国行政管理机构的改革的基本目标 自考

我国行政管理机构的改革的基本目标自考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行政管理机构的改革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职能明确、结构优化、治理能力强的政府,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本文将对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目标进行阐述,并探讨改革的具体措施、意义和挑战。 二、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目标 1.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政府组织结构的优化是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精简部门、整合职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2.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是改革的核心。要加强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积极应对各类社会问题,确保国家安全、稳定和繁荣。 3.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职能转变是改革的关键。要从传统的行政管理角色向公共服务角色转变,更加注重民生需求,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公共服务。 4.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是改革的目标之一。通过完善公共政策、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5.创新政府管理方式 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是改革的重要内容。运用信息化、数字化等技术手段,

提高政府治理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三、改革的具体措施 1.精简政府部门和职能 政府部门和职能的精简是改革的基础。要合理划分部门职责,消除职能交叉,降低行政成本。 2.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环节。要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减轻企业负担。 3.推进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转型 政府要聚焦公共服务,加大对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的投入,提高民生福祉。 4.加强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合作 政府要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共同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 5.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信息化手段在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高政府治理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四、改革的意义和挑战 1.提高政府效能 改革有助于提高政府效能,降低行政成本,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2.促进经济发展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新时期深化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比较丰富而庞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总体上看,主要涉及到政府职能、机构设置、政府管理和政府监督等方面的问题。 (一)政府职能问题 政府职能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问题。中国政府在转变职能方面必须围绕“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四个方面,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建立良好的法治环境。要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制定和完善各种法律、规章和制度,严格规范行政权和行政行为,使政府能够依法履行各项职能,包括依法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依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依法保护人民群众各方面的权益,依法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等,确保行政管理体制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 2.创造稳定的经济社会环境。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环境,才能使投资者和消费者保持良好的心理预期,促进投资和消费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创新管理方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保持经济平稳发展,促进社会不断进步。 3.保护好环境和生态。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良好、持久、和谐的环境与条件。这是各级政府必须切实负起的责任。从各国发展经验看,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往往忽视环境和生态保护,造成长期的严重后果。我们决不能走先污染破坏再治理恢复的老路。我们已经有过这方面的教训。 4.努力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把提供人民群众必需的公共服务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切入点。通过制度和政策安排,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努力缩小贫富差距,保护不同群体的合法权益和创造力,切实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特别要着力为城乡低收入群体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帮助他们提高自身发展能力。 (二)政府机构改革问题 1.乡镇机构改革。乡镇政府是中国的基层政权组织。改革开放以来,已经进行了三次全国范围的乡镇机构改革。2004年在农村税费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了乡镇机构改革的试点。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从源头上和制度上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一项根本措施。要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思考和明确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能。 对于乡镇政府的机构设置不能有太高要求,就是五年内乡镇机构编制不要增加。可以减,不能增,控制住规模。乡镇事业站所改革问题,七站八所,主要强调的是分类管理。要区分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事业,提高公共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 2.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六大已经明确指出,要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要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三)关于完善决策、管理机制和建设法治政府等问题 1.进一步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决策是政府管理的基本活动之一,正确决策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政府决策必须坚持民主和集中的统一,坚持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的统一。进一步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当前要着力健全五项制度:一是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制度,二是重大事项的集体决策制度,三是重大决策的事项听证和公示制度,四是重大决策的事项专家咨询评估制度,五是决策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要通过健全有效的制度,确保各项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公开性,确保各项决策真正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确保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