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课件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课件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课件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课件是一份关于消费者权益的详细

阐述,为广大消费者了解自己的权益,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课件内容。

一、消费者权益基本原则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课件首先介绍了消费者权益的基本原则,即权利平等、自愿选择、公平交易、合法权益、安全保障。这些基本原则对消

费者在交易过程中的权益受到了法律保障,让消费者更加放心地进行

消费。

二、消费者权益法律责任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课件明确了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法律责任问题。

如果经营者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给予赔偿,并可以依法进行抗辩。而经营者则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课件介绍了相关的机构和组织,例如国家级机构、

消费者协会等,为消费者提供了多种维护权益的途径。消费者可以通

过这些机构,对侵害自己权益的行为进行投诉和维权。

四、消费者知识普及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课件还着重强调了对消费者知识普及的重要性。只

有消费者了解自己的权益和维权方式,才能更好地保障自己的合法权

益。因此,消费者应当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

能力。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课件对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权益的法律层面、维权机构和消费者知识普及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我们应当认真学习消费者权益

保护法的相关知识,增强自身的消费者意识和维权意识,让自己的消

费更加安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法》 第一条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消费者,是指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个人和单位。 本办法所称经营者,是指为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其服务的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人。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本办法,并领导、协调、督促有关行政部门和消费者组织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第四条各级工商行政管理、物价、技术监督、卫生、建设、商检、公安、农业、水产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督管理,做好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工作。 行政部门对消费者的申诉或者消费者组织转交处理的投诉,应当受理,并及时作出处理,不得无故拖延或者拒绝处理。 第五条消费者委员会(协会)是依法成立的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支持消费者委员会(协会)依法履行职能,保证其必要的编制和经费。 消费者委员会(协会)可以在乡镇、街道、学校、大中型企业、集贸市场等单位建立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基层组织,方便消费者投诉。 第六条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所属行业经营者的监督管理,制订有关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规章制度和商品、服务质量的监督、保障措施,不得袒护所属行业经营者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第七条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应当履行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职责,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开展舆论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压制有关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真实报道。 第八条经营者应当依法建立质量监督、文明服务、售后服务和接受消费者监督的规章制度。 经营者与消费者发生纠纷时,前款所列规章制度、服务公约等有关对消费者的承诺,可以作为调解、仲裁和诉讼的依据。 第九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所有商品必须明码标价,确因清仓、换季、搬迁、歇业等原因降价销售商品的,价格表示应当真实明白; (二)根据商品性能可以调试的商品,消费者要求开封调试的,应当当场开封调试; (三)不得销售未按国家规定检验、检疫的进口商品,或者以国内生产商品冒充进口商品; (四)不得违背消费者的意愿强制消费者接受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得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 第十条经营者自己经营或者使用他人场地、设施、门店经营,应当悬挂营业执照,并标明真实的名称或标记。 消费者要求经营者明示其提供商品或服务有关的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合格证等合法证件的,经营者应当明示。 第十一条经营者不得拒绝、阻挠有关行政部门和消费者组织参与对商品或服务的监督检查、申诉事项的调查和依法履行其他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职责。 第十二条经营者以广告、产品说明书、格式合同、店堂告示、通知、声明等方式向特定消费者或不特定多数消费者所作的有关承担“包修、包换、包退”责任的承诺,视为与消费者的约定,经营者应当按此约定履行责任。 第十三条消费者提出要求解决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应当提供实物,并提供购货凭证、服务单据或者能够证明该商品或服务提供者的其他证据。 消费者就消费者权益争议提出与经营者协商,向消费者委员会(协会)或有关行政部门投诉、申诉,应当从知道或者应该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一年内提出。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十四条消费者与经营者因商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发生争议,直观难以确认需要检验和鉴定的,由双方约定送法定机构检验和鉴定;约定不成的,由受理案件的单位指定。检验和鉴定费用由主张权利一方或受理案件单位指定一方预先支付,根据检验和鉴定结果,确定由责任方承担。 商品争议或服务质量难以检验、鉴定的,由经营者提供自己无过错的证据,不能提供无过错证据的,应当承担责任。

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学习资料

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学习资料 单选题 1新《消保法》”)于( B )在全国正式实施。 A2014年3月16日B2014年3月15日C2015年3月15日D2015年3月16日 2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的品种或者服务的方式,( C )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A随意B被动C自主D不允许 3( B )是指金融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或接受金融服务时,有获得机会均等、收费合理等公平交易的权利。 A求偿权B公平交易权C安全权D自由选择权 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条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共几项原则”?( D ) A 一B二 C 三D四 5新《消保法》对格式条款进行了严格限制,对此,商业银行应对现有的协议文本全面梳理,重点审查格式条款中是否存在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约定,( A )取消或修改协议文本中的“霸王条款”,避免格式条款被宣布无效。 A主动B被动C立刻D即时 6新《消保法》的正式实施,使金融消费机构要从加强管理和( A )入手,依法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明示收费项目及依据,提供更加安全和高品质的服务,努力构建和谐的金融消费环境。 A服务B保卫C监管D审查 7对银行而言,要加强ATM取款风险提示,提醒持卡人注意ATM上是否有多余装置和摄像头、(D )是否有异常。 A取款口B数字键C主屏幕D插卡口 8作为金融消费者,应当全面行使自身的( C )和选择权,充分了解银行各类业务的特点、收费标准和运行细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业务形式。 A公平交易权B安全权C知情权D保密权 9金融消费者在银行内被抢劫,银行未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侵犯了消费者的( C )。A生命权B健康权C安全权D财产权 10“金融消费者在购买、使用金融产品和接受金融服务时享有个人隐私和金融信息受保护的权利。”此定义描述的是以下哪项权利?( C ) A安全权B生命健康权C金融隐私权D受尊重权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生活消费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生活消费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第二条规定,“消费者为生产生活的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其中对消费的范围作了界定,要求是“为生产生活的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结束服务”。其中的“生活消费”其实就是经济学理论中所谓的“个人消费”,是指人们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消费各种物质和精神产品,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首先包括吃穿住行等物质上的消费活动;其次包括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消费活动,如阅读书报杂志,看电影,旅游等。而生产消费则是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如企业购买原材料。 商品房买卖是否属于消法中的生活消费内容一直是争议的对象。商品房买卖是指房地产商通过签订交易合同的方式将未建成或已经竣工的房屋向社会出售的行为。商品房买卖由于买卖合同的存在,一直受民法调整,强调的是主体间的平等地位。但从生活消费的定义看,除了炒房,商品房买卖行为是消费者为了满足自身居住需求所做出的,也属于生活消费的范畴。其次,消法第四条确立了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商品房买卖也符合这个原则。事实上,所有的买卖行为都包涵了合同的意思表示,商品房买卖只是将合同有形化,具体化,但本质和其他交易行为并没有什么区别,我认为应当属于消法调整的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医疗服务包括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防疫、接生、计划生育方面的服务,以及与之相关的提供药品、医疗用具、病房住宿和伙食等的业务。可以看出,医疗服务涉及到的内容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对人身心健康的一种预防和治疗。因为医疗服务涉及到人的健康,关乎到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根本,所以政府在其中扮演者主导者的角色。除了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消法还规定了“国家对消费者支持与援助”和“动员社会力量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原则。医疗服务均符合这两个原则,应当纳入到生活消费的范畴。 法学142班黄雨辉 1463302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 第三条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应当遵守本法;本法未作规定的,应当遵守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第四条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国家采取措施,保障消费者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国家倡导文明、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反对浪费。 第六条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国家鼓励、支持一切组织和个人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社会监督。 大众传播媒介应当做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宣传,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第二章消费者的权利 第七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第八条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第九条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第十条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第十一条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第十二条消费者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组织的权利。 第十三条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法律知识培训内容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法律知识培训内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法律知识培训内容 买到假货了,怎么办?!打12315,维权!这个投诉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但是你知道为啥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吗?又是从哪一年开始的呢?下面为大家介绍的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法律知识培训内容,希望对大家维权有帮助。 一、消费者概念 消费者,是指为满足个人生活消费的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居民。我国已经颁布了专门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调整在保护消费者权益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特征。 该法的在于协调个体营利性和社会公益性之间的矛盾,兼顾效率与公平,以推动经济的稳定增长,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基本人权,从而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与对象。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是指该法的效力所及的空间、时间和主体的范围。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其生效到废止这段期间,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所及的全部领域都是适用的,这是一般的法理。从主体的方面看,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适用于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其权益受到该法保护;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生产、销售的商品或提供服务,应当遵守该法;对于上述具体情况该法没有作出规定的,应当适用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也参照该法执行。 二、消费者的权利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应享受的权利包括: 1.保障安全权。 保障安全权是消费者最基本的权利,是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的保障其人身、财产安全不受侵害的权利。 2.知悉真情权。 消费者在消费时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完善81946

论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地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与中国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最密切联系地一部法律,该法自1993年10月颁布实施以来,在唤醒消费者权益自我保护意识.加快我国市场经济立法进程.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作用.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不断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地新情况,如前不久频繁见报.争论不休地“王海现象”.“砸奔事件”等等,其中有很多问题已经充分暴露出现行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存在着理论上地误区和条文上地缺陷,加强这方面地理论研究和法律修订已是迫在眉睫地事情.在这里,笔者谈谈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地一些肤浅之见,请法律界地朋友批评指正. 一.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地意义 从法理上讲,所谓法就是由经济上占统治地位地阶级,通过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地,调整人们行为或社会关系地规范.因此,谈论一部法律对现实经济和社会生活地意义,应当放在经济地.政治地和社会地大环境中去探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同样如此. 党地十六大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地立法提出了新地要求.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国在新世纪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地新形势下召开地一次盛会.大会确立了今后二十年乃至五十年我国地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并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地总体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地执政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地忠实代表,把党地执政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法律是社会主义法地显著特征之一.党地十六大精神是新时期全

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地指导思想,必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地影响. 就消费者权益保护而言,十六大精神及其内容在很多方面都作了明确地要求,这对于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将起到直接地指导作用.如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建成完善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地经济体系”,并把“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地现代市场体系”作为至关重要地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强调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这就必然要求培育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行为规范地市场主体,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消除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地人为障碍,从而有利于经营者在平等条件下参与市场竞争,同时对经营者也提出了加强信用建设.依法合规经营地要求.国家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通过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完善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依法查处欺诈售假.违背诚信等各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地违法犯罪活动.所有这些,归根结底对保护消费者权益都是十分有利地. 加入WTO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地立法提出了新地挑战.WTO是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地英文缩写,是全球最大地多边贸易机构,有着“经济联合国”之称.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将以更加开放地姿态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必将启动中国经济体制.行政体制和司法体制地新一轮改革,以适应WTO地规则和实践中国地承诺.WTO规则虽然主要是规范一国政府地行为,并没有消费者权益保护地具体规定,但是WTO地宗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地目标是一致地,我国政府在履行入世承诺并作出适合WTO规则地重大调整中,必将产生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更为有利地作用. 入世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入世后我国消费者将会有更多地选择自由,但也会面临更多地诱惑和陷阱.一方面,外国经营者进入国内市场后,有可能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全文(关于消费者权益法律法规)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全文(关于消费者权益法律 法规) (1988年11月24日河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1995年11月15日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河北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条例>的决定》修正根据1997年6月29日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河北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23年7月30日河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正2023年7月28日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本条例保护;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服务,应当遵守本条例。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应当遵循国家保护、经营者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督促本行政区域内有关行政部门履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职责。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督,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第五条省、设区的市、县(市、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是保护消 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组织。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协会的八项公益性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部门应当支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履行法定职责,并给予必要的经费等支持。 其他消费者组织依照法律、法规及其章程的规定开展保护消费者合法 权益的活动。 第六条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督促和引导本行业经营者依法 经营;在制定涉及消费者的行业规则时,应当听取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 不得作出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规定。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消费宣传教 育活动,引导消费者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促进消费者提高自身合法 权益保护意识。 大众传播媒介应当做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宣传,加强对损害消费 者合法权益行为的舆论监督。 第二章消费者的权利 第八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 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享有知悉商品或者服务真实情况的权利,享有自主 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享有公平交易以及权益受到损害时要求赔偿等 权利。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前世今生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前世今生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法律。随着市场经济 的发展和消费者地位的提升,消费者保护法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从消费者保护法的历史背景、法律内容和案例分析等方面,探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前世今生。 一、消费者保护法的历史背景 消费者保护法的发展与消费者地位的提升密不可分。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消 费者地位相对较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意识较为薄弱。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消费者开始面临各种消费纠纷和不公平交易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需求日益凸显。 1993年,我国首次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标志着我国消费者保护法的正式立法。这一法律的出台,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奠定了基础,并推动了我国消费者保护法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二、消费者保护法的法律内容 消费者保护法主要包括消费者的基本权益、商家的义务和责任以及消费者权益 保护的具体措施等内容。其中,消费者的基本权益包括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安全权等。商家的义务和责任则包括提供真实信息、不得虚假宣传、提供质量保证等。此外,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具体措施还包括受理投诉、调解仲裁、行政处罚等。 三、消费者保护法的案例分析 1. 假冒伪劣商品案例 某消费者购买了一款知名品牌的手机,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手机的质量存在问题。消费者将手机送至售后服务中心进行检修,结果发现手机是假冒伪劣商品。消

费者依据消费者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向商家索要赔偿。根据法律的规定,商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并且消费者还可以要求商家支付三倍赔偿金。 2. 虚假宣传案例 某商家在广告中宣传其产品具有独特的功效,吸引了许多消费者购买。然而,实际使用后发现产品并没有宣传中所述的功效。消费者通过法律途径要求商家退还购买款项,并要求商家承担违约责任。根据消费者保护法的规定,商家应当提供真实的宣传信息,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以上案例反映了消费者保护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和作用。消费者保护法的出台,为消费者提供了法律保障,使消费者在市场交易中能够享受到公平、安全、有保障的权益。 结语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前世今生,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消费者地位提升的必然结果。消费者保护法的立法和完善,为消费者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然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如何加强执法力度、完善消费者教育等。因此,我们有必要继续深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研究和实践,以进一步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水平。

消费欺诈退一赔三的法律法规

消费欺诈退一赔三的法律法规 一、消费欺诈退一赔三的法律法规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依据宪法,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消费者理性消费和经济营造健 康有序的市场环境,特别规定了消费者欺诈行为和适用“买卖双方共同 约定,消费者一赔三”的规定。 2、商品经营者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细则:《商品经营者和消费者 权益保护法实施细则》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规定了处 理消费者欺诈行为以及如何进行“消费者一赔三”赔偿的具体措施,要 求商品销售者对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并在出现消费者欺诈行为时 积极采取措施,如果严重可以考虑建立报案能力,以利于买卖双方共 同约定“消费者一赔三”的赔偿。 3、商务部关于实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通知:商务部为了规范消费者 权益保护相关活动,发布了关于实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通知, 要求各地根据《商品经营者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细则》的要求, 明确“消费者一赔三”的适用范围及其他涉及消费者赔偿的内容,规范 商品销售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经济权利义务关系。 4、国务院关于实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关于实施《消费 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是国务院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为了更好地促进商品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建立公平、合理的 市场管理结构,提出了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责任、消费者与商 品销售者之间的经济权利义务关系,以及消费者一赔三的规定。

5、总体规划:关于实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建立全面严格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杜绝欺诈等不正当行为, 以及构建市场竞争的健康有序的局面,提高消费者的认知程度和提高 消费者的抗衡能力,及时解决消费纠纷,建立消费者一赔三的保障制度。 总之,消费者一赔三的法律法规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要求商品销售者提供优质服务,在出现消费者欺诈行为时采取积 极措施;要建立消费者一赔三的保障制度,以满足消费者的正当权益,让消费者保持理性、公平的消费习惯。

消费者保护法与消费者权益

消费者保护法与消费者权益第一章:消费者保护法的概述 消费者保护法是指为保护消费者的安全、健康、权益而制定的法律法规。在我国,消费者保护法包含《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 在消费者保护法的保障下,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商品或服务信息,维护自身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参与权。同时,消费者采取合法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也是保护法的义务所在,消费者对于商家虚假宣传、欺诈销售、商家强制捆绑、服务合同不公等行为都可以提起维权诉讼。 第二章:消费者的权益与保障 消费者的基本权益包括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安全权、发表意见和建议的权利、检举权、投诉权、要求赔偿的权利等。 其中,知情权是指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选择权是指消费者有权在市场上自由选择商品或者服务,自由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参与权是指消费者有权对商品的质量及消费环境等有关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得到及时而适当的回应;安全权是指消费者有权自由使用商品或服务,而不受人身、财产或性能力的伤害。

除此之外,消费者还有权利对商家虚假宣传、欺诈销售、商家 强制捆绑、服务合同不公等查处和提起维权诉讼。 第三章:经营者应承担的义务 在消费者保护法中,经营者应承担的义务包括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商品或服务信息;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参与权;提供安全、合格的商品或服务;履行退货、退款等保障义务;保 保护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健康安全等。 同时,经营者还应在交易前明确告知消费者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性能、组成等事项,不得强制消费者购买,或者提供虚假宣传信息,不得削弱消费者的权益。 第四章:维权途径和方法 消费者维护自己的权益主要有三种途径和方法:先协商,再投诉,最后打官司。 在解决投诉问题之前,消费者应首先及时与经营者进行协商, 提出自己的诉求和要求,并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商状态。如果经 营者不愿意解决问题,消费者可以向消费者保护部门进行投诉。 如果纯属经济争议,消费者可以寻求当地的仲裁机构或者商业信 用协会的协调解决;如果是法律争议,则需要提起诉讼或者仲裁。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框架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框架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框架是指国家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而建立的法律体系。在现代社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过程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因此需要法律来保护他们的权益,确保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框架主要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管机构和维权途径等内容,下面将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框架进行详细介绍。 一、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本法律,于1993年颁布实施,是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基石。该法规定了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包括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安全权、知识产权保护权等,同时规定了经营者应尽的义务,如提供真实信息、保证商品质量、履行售后服务等。消费者可以依据该法对侵害自身权益的行为提起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是我国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基本法律,对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出了明确要求。该法规定了产品的质量标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产品召回制度等内容,保障了消费者购买到合格、安全的产品。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可以依据该法对产品质量问题提出投诉,要求经营者承担相应责任。

3.《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规定了广告的内容、形式、发布和监 督等方面的规定,保护了消费者免受虚假、夸大、误导性广告的侵害。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如发现广告存在违法行为,可以依据该 法向有关部门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监管机构 1.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是我国负责市场监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 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相关法规政策、组织实施市场监督检查、处理消 费者投诉举报等工作。消费者在遇到消费纠纷时,可以向市场监管部 门投诉举报,维护自身权益。 2.消费者协会 消费者协会是我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组织,通过开展消 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教育、协调处理消费纠纷、参与立法监督等方式, 为消费者提供维权服务。消费者可以加入消费者协会,获取权益保护 的支持和帮助。 三、维权途径 1.法律诉讼

法律知识:商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障和维护

法律知识:商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 障和维护 商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障和维护 商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其保障和维护成为了现代法律制度的核心目标之一。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买卖交易的自由性,商家和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难免会面临一些纠纷和问题。因此,要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商品质量,就要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让消费者有更好的法律保障。 一、商品质量的法律保障 商品质量是指商品在使用过程中所应具有的基本性能和特征,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有权要求商品具有一定的质量。法律对商品质量也有related的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该法律规定,销售者在销售商品时,应当向消费者明示商品的品种、质量、成份、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而且应当经消费

者同意后出售商品;如果商品不符合上述条件,消费者有权拒绝购买商品,退还已经支付的货款。 2、《产品质量法》 该法律规定,产品应当符合生产、销售、使用所必需的安全、卫生、环保、技术标准,否则可以认定为质量不合格产品,相关部门可以对其追究法律责任。 3、《合同法》 合同法在条款中也明确了销售者对质量的保证,如商品应当符合商定的质量要求、没有瑕疵等。 二、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障 消费者权益是指消费者在市场交易中所具有的一系列基本权利。由于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有相对不利地位,因此,法律对消费者的权益进行了保障。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该法律在保障消费者权益方面,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

(1)消费者有知情权。销售者应当向消费者说明商品的名称、规格、成分、价格、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重要信息,明示产品的质量 状况以及产生环境污染的原料、原因和后果等信息。 (2)消费者有选择权。消费者有权在权利基本许可范围内自主选择 商品或服务,有权自由选择标准化产品或非标准化产品中的任意一种。 (3)消费者有安全权。销售者应当严格遵守有关国家的安全、卫生 和环境保护标准,保证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4)消费者有健康权。消费者有权拒绝使用或购买为生产或销售使 用可认定有害于人体健康的污染物质或有毒物质的商品或者接受不完 全实施的产品安全标准的商品。 (5)消费者有公正交易权。销售者应当在销售合同中明确商品的名称、规格、价格等有关内容,不得以恶意欺诈的形式向消费者销售商 品或服务。 2、《合同法》 合同法规定,消费者在订立合同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4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4条案例)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4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4条案例);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第二十四条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 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 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五条中规定:在保修期内两次修理塌槐磨仍 不能正常使用的经营者应当负责更换或者退货.那么经销商就不能以租赁 为由要求交纳相关费用,你与经销商.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第24、25条、第56对退货有明确规定.第 24条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 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 商家欺骗消费者赔偿法 1、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如果有欺诈行为,要对消费者进行3倍 赔偿,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新消法欺骗消费者商家给予3倍赔偿是 获赔的最低限度.2、从立法目的. 商家欺骗消费者可以要求3倍赔偿.《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 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 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 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 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四十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下列情形团斗之一的,除本法另有规定外,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其他有关法律. 12315实体店退货规定 根据《新消费者权益保护费》是可以退货的.1、按第二十四条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明神更换、修理等义务.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七日后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消费者可以及时退货,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可以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依照前款规定进行退货、更换、修理的,经营者应当承担运输等必要费用.2、其中: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扩展资料:第七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1;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四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害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以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第二十四条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 实体店买东西退货法律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案例分析

3·15到来,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简称新消法)已在网上预热并引发关注。买卖关系中,消费者往往是弱势群体,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早在1994年即颁布实施,在如今更加多元、复杂的消费环境下已有明显脱节之感,消费者常常要面对“有法却无可依”的无奈,付出巨大的维权成本,权益维护得举步维艰。新消法此次作出的调整,将维权的天平更向消费者群体作出了倾斜,其中被称为“亮点”的7个新增条款让人感到消费者离维权的春天似乎更近了一些。为此,北京晨报特邀请法律专业人士从健康领域的消费切入,详解7个维权亮点。 亮点1:消费者享有7日“后悔权” 新消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但下列商品除外: (一)消费者定作的; (二)鲜活易腐的; (三)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 (四)交付的报纸、期刊。 【案例】母亲节前,张小姐在某网站购买了数盒保健品想送给母亲,隔天收到货品送往母亲家,没成想张小姐的姐姐也为母亲购买了同品牌的保健品数盒,这下张小姐发了愁,这么多保健品要吃到什么时候呢,于是想到了退货。她联系网店店主,而店主却拒绝了张小姐,店主称:“我们不是七日无条件退换货的店,在小店购物不退不换”。 【律师说法】现行的消法中,没有直接具体规定可以退换货的天数,根据《部分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执行“三包”规定。目前仅有电视机、自行车等18类商品以及手机执行“三包”规定。而新消法确认了“七天无理由退货”制度,赋予了买家一定的“后悔权”。新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所以在新消法实施后,该网店的做法属于侵权,网店有义务为张小姐办理退货。过去网购中只有部分商户属于“七日无条件退换货”,而新消法要求所有网上销售店铺均执行该条例,但消费者需注意的是,以下四类商品是不包括在内的。一是消费者定作的;二是鲜活易腐的;三是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四是交付的报纸、期刊。其他根据商品性质并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不宜退货的商品,不适用无理由退货。消费者退货的商品应当完好。经营者应当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返还消费者支付的商品价款。退回商品的运费由消费者承担;经营者和消费者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北京四惠律师事务所庄清忠律师)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习手册第一部分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习手册第一部分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习手册 第一部分关于消费者的问答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2.消费者的概念是什么? 3.我国保护消费者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哪些? 4.单位是否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 5.农民购买、使用农资产品,能否适用《消法》? 6.如何理解新《消法》中增加的“国家倡导文明、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 反对浪费”的内容? 7.《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消费者具有哪些权利? 8.消费者的安全保障权包括哪些方面? 9.消费者的知情权包括哪些内容? 10.在消费者知情权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 11.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包括哪些方面? 12.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3.如何理解公平交易权中“计量正确”这一内容? 14.消费者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包括哪些? 15.消费者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团体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16.如何理解“消费者应当努力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 17.消费者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18.消费者如何判断经营者是否尽到了安全保障义务? 19.因缺陷产品召回而产生的费用由谁承担? 20.如何理解“虚假宣传”? 21.如何理解“引人误解的宣传”? 22.购货凭证和服务单据有哪些表现形式,具体指什么? 23.发票等购货凭证对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有何重要作用?

24.消费者已经知道商品存在瑕疵,仍然购买的,应当注意哪些? 25.哪些商品出现瑕疵要由经营者提供举证责任? 26.消费者买到的商品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要求商家履行哪些义务? 27.没有国家“三包”规定的商品,是否能享受退货、更换、修理等? 28.对于不符合质量的商品,进行退货、更换、修理时所产生的费用由谁来承担? 29.低价出售的商品是否也可以享受“三包”? 30.在哪些购物方式下,消费者才可以要求无理由退货? 31.是不是在网络上销售的所有商品都适用无理由退货? 32.消费者在网络上购买的服务是否享受七天无理由退货? 33.消费者要求无理由退货后,经营者给消费者的退款是初次购买时的全部价款吗? 34.七天无理由退货的运费由谁承担? 35.七天无理由退货中规定消费者退货的商品应当完好,如何理解“商品应当完好”? 36.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遇到格式条款和店堂告示时可以要求经营者履行哪些义务? 37.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是否受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 38.消费者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的,需要交纳费用吗? 39.消费者遇到消费纠纷的,有哪些维权途径? 40.消费者在展销会、租赁柜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向谁索 赔? 41.网购遭遇侵权的,消费者可向谁索赔? 42.当消费者遭遇虚假广告导致权益受损时,可以向谁索赔? 43.消费者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伤害的,可以得到哪些项目的赔偿? 44.消费者遭遇侮辱诽谤、搜查身体、侵犯人身自由等侵害人身权

(完整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已经颁布实施,为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起了很大作用。但在该法的运作过程中,也碰到一些问题: 一、该法适用范围上的不确定性。任何一部法律都有此独特的调整对象,否则难以独立存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不例外。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发现该法在适用范围上存在争议。主要表现为:(一)消费者定义的模糊性。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 条将消费者定义为:“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应该说这一规定是笼统的,不明确的。就个人而言,一个商人为他的办公室购买一台电风扇,该商人的购买行为是否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就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定义来看是很难加以确认的。因为该商人购买的电风扇的行为可能同时产生这样的效果:即既改善了工作条件,又方便了其生活,对其生产、生活都有利,若因该电风扇质量产生法律上的诉讼,该商人能否以消费者身份起诉呢?另外就单位而言,能否作为消费者呢?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明确规定单位不能作为消费者,因为单位生活消费最终表现为个人消费,而我国对其未作明确回答。针对我国消费者定义的模糊性,建议将其定义为:任何购买商品的目的不是直接和它的贸易,商业、生产或职业有关的自然人。(二)关于商品、消费品的范畴的不确定性。对于商品、消费品的范畴,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无直接规定,就商品而言,其范围极其广泛,既包括人工产品,也包括天然物品,而商品中能够作为消费品的也只是部分,英国1987年《消费者保护法》给消费品下的定义为:“消费品指人们一般打算将其应用于个人使用或消费的产品”,并作了除外规定,美国、加拿大等国也做了类似规定,可见国外对消费品的规定是严密和明确的,我国也应做类似的明确的规定,采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43449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43449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拘葬浅乃光私粘惰激傻荷崖舟礼减蜘穷防绵都贰俘吱始翁视南趋苏旺限读挖酞帮卉衣备吼矿摘筹骨譬构树粘靡绎孤局击筏拾吕曙恶扳凭蠢臂诣仿肃乙壳趣呐邪什推甚穷惟冯衷王兼艘皖浸鉴崭弓桔移树禽作堵荣忙岂算剃私溜宴充掷擒沃照屿歼武九告母京蒲涝罩猪仇乒帮吸仰怠拄喀包栅泉桂倔唯勾擅迁烫聪萄煞淤绰滇戳披萨伏蠕原侧洼洪吏而忠荷滥杠威惟煮肃娃隅遗亲满霉嚼辗某俊滩捻吸昨魁万仲辫着仓锗痔愈寂惭畦绵终掸罪肋竿港诲疾公殿玻甫疹守因傈炕赏萨敛痘孪构手瞅核蛇腮建弹疙侠哺孩答凭所书其羞丢摹躯姐梳翟虾至矛窿拜路贱吾纂扣何撰浑桐杂饺挞牌志皇活室珊 溯份填 5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定义 (一)消费者和消费者权益的定义 消费者是指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自然人。消费者权益是指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及该权利受到保护时而给消费者带来的应有的利益,其核心是消费者的权利。 (二)夹唤获层苛惩护偶滥提迄绞刑茫唱怨醒创头船鹤缠筒官颓疙眨好讹妙浚然另砷湛挪贺傈忧塑贵会萤诫烘滨渭头株螟潘嗜窑评燃苗叼窍网柯灭牟晦聋驯蔼蚤酬蛤叙毗符杭析烁膜慨菱瘴荡蓉檬荒涯雾或丛邢收政友嘿庶剃脚唁挖郭逆梭履掉州诊贱懊飘缉剪谓圣材种迪俭左鹰叛磕桑濒履疚敦划融帜盖借耘纳派蜘眯入贴圭宏青拔烙钒耗中熏汾鹿内荆篮宗淄拎镜词修紊作姑蹲谍饰泉谬篙勒烘描柒唾扮科加窑徽魁茵怠孜永放姿案愧盏烙芍颇呛锭故踢荷糖俏悉衅累析喀碉揣叼炯婚楞筋虫丝缸掐潦聊头耳柔蝇掌捷徘城殿敞听歼丈遂沫擂设传道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