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功能主义视角下的东亚区域合作

新功能主义视角下的东亚区域合作

新功能主义视角下的东亚区域合作
新功能主义视角下的东亚区域合作

新功能主义视角下的东亚区域合作

新功能主义是学者在继承和发展功能主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总结欧洲一体化经验而形成的有关一体化的理论。该理论在欧洲一体化实践中得到发展和完善,同时也指引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东亚的区域合作在一些领域取得较快的发展,但还是困难重重。本文将通过分析指导欧洲一体化的新功能主义,探索东亚区域合作的发展方向。

标签:新功能主义;欧洲一体化;东亚合作;外溢

二战结束后,为了避免战争再次发生,恢复被战争摧毁的经济,应对苏联的威胁,西欧六国从煤钢联营开始了一体化进程,并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为了解释这一进程,以厄恩斯特·哈斯为代表的学者在批判继承戴维·米特兰尼功能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功能主义理论。该理论在经过列昂·林德伯格、菲利普·施密特以及约瑟夫·奈等学者的不断修正,成为一体化理论中的重要流派,指导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东亚地区既存在加强区域合作的现实需要,同时也面临重重阻碍,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通过新功能主义的理论视角,分析东亚区域合作的主要障碍,探索东亚区域合作的发展方向。

一、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新功能主义

新功能主义思想源于功能主义。早在1947年,功能主义先驱戴维·米特兰尼在英国出版了《有效的和平制度》一书,该书提出以“扩展”为核心概念的理论。〔1〕厄恩斯特·哈斯在米特兰尼“扩展”原理的基础上,通过考察以欧洲煤钢联营为起点的一体化进程,提出“外溢”这一核心概念,以解释区域合作的发展。“外溢”是指一个区域组织将随着该组织从已经和正在执行的各种任务中获得经验,并依靠这些经验不断扩展合作范围的过程。〔2〕哈斯在考察欧洲一体化过程后发现,一体化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精英的推动密切相关,他们支持还是反对一体化,取决于对其收益或损失的预期,而不是依赖于“利他主义”的动机。由于这些集团从欧洲煤钢联营中获得了实惠,所以他们开始努力推动一体化向更广泛,更深层次扩张。正如哈斯所言:“最初在一个领域进行一体化的决策外溢到新的功能领域中,一体化涉及的人越来越多,官僚机构之间的接触和磋商也就越来越多,以便解决那些由一体化初期达成的妥协而带来的新问题。”〔3〕同时,在合作中受益的团体也会推动合作的扩展,在一个领域中的合作同样会刺激其他领域的合作。这样,一个领域的合作会“外溢”到其他领域,其他领域的合作同样也会再次“外溢”,从而使得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哈斯指出,区域合作多起源于争议性较小的技术性领域,逐渐向其他功能性领域和政治性领域扩展。但同时哈斯也指出“建立在实用主义利益基础上并以此为出发点的进程是脆弱的,容易出现反复”,〔4〕长期的一体化进程必须要有其他的推动力,包括对区域认同和哲学信念的支持,只有具有共同的意识,形成对区域合作的认同,才能为一体化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随着西欧一体化的发展,一体化并没按照“外溢”理论指引的道路发展,70

浅析东亚区域合作困境及前景

浅析东亚区域合作困境及前景 姓名:李滨 学号:2014311716 班级:国政14

1.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经济区域化也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东亚地区是世界经济较为活跃的地区,但是东亚区域化进程却尤为缓慢。本文从历史、经济、文化及美国的介入四个角度分析了东亚区域合作进程缓慢的原因并对东亚区域合作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 2.东亚区域合作的困境 2.1 历史因素 历史上的东亚地区战乱频繁,各地区均有参与其中。1937到1945发动侵华战争并占领东南亚在内的及东南亚以南的许多地方(除澳大利亚)。东亚各个受到过日本侵略的国家与日本的历史教育矛盾是影响东亚区域合作的重要因素。二战后,日本教育淡化二战时期的近代史教育,美化侵略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国内对二战的历史了解已经甚是稀少。加之日本右翼势力参拜“靖国神社”以及不肯正确解读历史的行为,日本引起了了中国及其它东亚各国人民的强烈反感,并激起了严重的反日情绪。民间的反对导致政府当局不得不延缓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而日本一而再再而三的不知悔改的行为甚至将历史问题向政治现实问题的转化。 2.2 政治因素 东亚地区存在着两种完全对立的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制度不同导致的意识形态虽然没有像在冷战时期那样浓烈,可也在影响着国家之间的交往。由于东亚各国在历史上都有过被侵略的经历,安全成为各国追求的首要目标。追求军事力量的预期超出追求经济力量的预期。对安全问题的预估不同导致各国的对外政治政策存在明显的不同。政策偏好影响着国家间的经济交流。除此之外,领土领水的主权纠纷增加了各国之间的不信任。执政党为了党派利益也会拒绝与其他国家联合发展经济。 2.3 经济因素 在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区域内经济体间相近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该经济一体化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东亚各国的经济发展是极其不平

解构主义视角下《洛丽塔》的“去中心化”倾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f17114873.html, 解构主义视角下《洛丽塔》的“去中心化”倾向 作者:龙燕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5期 摘要: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思潮,解构主义最大的特点是反中心,反权威,它主张事物没 有固定的中心,著名的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称之为“去中心化”。本文将从二元解构,叙事手法两个方面探讨《洛丽塔》中出现的“去中心化”倾向,揭示作者独特的创作手法。 关键词:《洛丽塔》;二元解构;叙事手法;去中心化 作者简介:龙燕(1988-),女,四川泸州人,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2011级英语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5-0-02 一、纳博科夫和《洛丽塔》 苏童在《我读纳博科夫》高度评价纳博科夫:“作为一个学习写作的文学信徒,我所敬畏的是纳博科夫出神入化的语言才能。准确、细致的细节描绘,复杂热烈的情感流动,通篇的感觉始终是灼热而迷人,从未有断裂游离之感,我想一名作家的书从头至尾这样饱满和谐可见真正的火候与功夫。”[1](132)《洛丽塔》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小说描写了男主人公亨伯特疯狂地迷恋上了一个十二岁的少女洛丽塔,为了接近她,他违心地娶了她的母亲夏洛蒂。当他真正的目的暴露之时,母亲气愤出走并且因此车祸身亡。至此,亨伯特得偿所愿地她纵横美国大地并且占有了洛丽塔。小说又名《一个白人鳏夫的自由》,这是一份长达二十六万字的自白书,主人公在狱中以忏悔的方式讲述了自己和洛丽塔坎坷的一生。 二、解构主义的去中心化理论 传统的形而上学崇尚权威或者整体,即所谓的“中心化”。二元对立作为其代表思想,更是认为对立的一方必定以绝对的优势或者是处于中心地位而凌驾于另一方,诸如言语和书写以及真理和谬误。但是20 世纪中期兴起的以德里达为代表的解构主义思潮恰好反对这种对中心和权威的认定。解构主义认为,如果说人类的文化本质是一种游戏的话,这一游戏的本质来自 于“在场的断裂,总是不在场与在场间的游戏”。[2]( P523)因此德里达不再寻找中心,而是试图用一种没有中心、去中心的非逻辑概念的手段和形式去探寻世界。本文旨在从二元解构,叙事技巧两个方面,探讨小说《洛丽塔》中的去“中心倾向”。

傲慢与偏见的女性主义视角

Feminist Consciousnes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傲慢与偏见》的女性主义视角 系别:外国语学院 :王佳慧 班级:11级8班 学号:18

Abstract In the 18, 19 century of England, a critical realist female writer, Jane Austen, appeared in the literature. Austen used female angle to create novels. Her Pride and Prejudice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novels. Austen paid attention to female inner world with woman exquisite writing style to describe a small quiet town three or four families’ stories. Austen broke man’s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literature for a long time. This paper will begin from the feminism theory angle to analyz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and the influence of Austen’s works. Meanwhile, this paper studies feminist consciousness in the novel by analyzing Austen and the environment of her time. Key words:Austen feminism Elizabeth character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伤逝研究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伤逝研 究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伤逝》研究摘要: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明历史中,妇女始终被当做男权制度化的附属品,男权意识象无形的枷锁,禁锢着妇女的精神与肉体。在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禁锢下,女权主义运动在中国遭受重重阻力,发展非常缓慢。进入二十一世纪,在新的历史变革时期,中国社会的封建残余思想有所抬头,性别歧视在某些领域在加重,两性平等的认识被歪曲,女性的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念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与误导,中国女权主义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篇爱情题材小说,表面上看,《伤逝》是一个爱情悲剧,而悲剧的背后,是鲁迅先生对当时中国女性地位的深刻认识,里面包含着鲁迅先生对妇女个性解放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的思考与反省,这对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的女权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伤逝;女性主义;男权思想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研究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渐紧密,国外的各种文化思潮也进入中国,并对中国的政治、哲学、文学以及学科研究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女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尤为突出,其经历了一个从单纯的理论认知,到理论创建,最终在实践中逐渐中国本土文化的痛苦融合过程。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妇女始终被当做男权制度化的附属品,男权意识象无形的枷锁,禁锢着妇女的精神与肉体。中国传统文化中浓厚的男权特征,成为女权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增加了女权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难度。 严重的男权思想,也使中国女性文学的生存与历史文化背景与西方的产生巨大差异,并在叙事方式、文体特征、性别意识以及情感世界等,都形成独特的特质。由于种种原因,学界对中国女性文学的关注和发掘不够,这无疑限制女性文学的影响了,因此,需要逐步的加以解决。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篇爱情题材小说,九十年前,鲁迅就已经敏锐的认识到,女性的觉醒,不仅仅是依靠女性自身的独立意识与对自由的勇敢追求就能实现。《伤逝》表面上看是一个爱情悲剧,而悲剧的背后是鲁迅先生对当时中国女性地位的认识,还有对妇女个性解放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的思考。深入分析鲁迅对女性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性别平等的解读,以及《伤逝》对近、现代中国女性爱情观、价值观的影响作用,进一步研究《伤逝》中关于两性关系的思想认识对和谐社会建设下中国女性发展的现实意义。 2、研究目的与意义 “五.四”时期,女权主义运动传入中国,为这个具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封建大国的妇女展示一种全新的思想观念。但是,在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禁锢下,女权主义运动在中国遭受重重阻力,发展非常缓慢。近百年来,中国的女性主义思维更注重于现实的需要与实际利益的争取,而很少从宏

世界区域地理教案

[高二复习]课题:区域地理复习—东亚(1课时) 【本课内容】 1、东亚沿海与内陆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及其表现 2、填图要求:国家位置、首都;主要岛屿、半岛、群岛,边缘海;主要地形区等 【知识结构】 【复习要点】 一、东亚的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和范围 (1)范围:中国--临海国(首都北京)朝鲜和韩国--半岛国家(首都平壤首尔) 蒙古—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首都乌兰巴托)日本--群岛国家(首都东京) (2)位置: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背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 面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3)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海洋性显著) 从北向南找出太平洋的边缘海、群岛、半岛和岛屿。 2、居民:人口数量和分布:13亿多,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4左右,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平原地区,内陆人口稀疏。 3、地形 从西往东找出主要山脉、高原、平原和大河,认识地形的东西差异。 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4、河流: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半岛、岛屿上,河流短促,水力丰富。

5、气候 (1)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 (2)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 二、东亚沿海与内陆的经济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已出现很多工农业发达的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蚕丝、茶 [高二复习]课题:世界国家地理—日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本轮廓图 2.了解日本的地理特征,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矿产,并分析其特点与成因。3.了解日本的农业发展条件、主要的农作物及出口的农产品,并能运用高中地理知识与原理进行解释4.分析归纳日本的工业与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工业分布的特点等。譬如以日本临海型工业布局为例。5.运用高中地理知识分析日本的人口分布、民族构成、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特点。本讲重点:日本的地理特征 本讲难点:1.日本的农业、工业的发展条件2.日本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及成因 【本课内容】 一、自然地理特征 1、东亚岛国、我国近邻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从240N—460N,主体在温带地区。【主要四岛】 2、面积狭小、人口稠密 3、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和横滨是全国著名的海港(为什么多良港?) 4、境内多山、平原狭小(为何使用小型农机具?为什么重视生物技术?) 国土的四分之三是山地和丘陵,仅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 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5、火山之国、地震之邦(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日本大小火山约有270座,占世界火山总数的十分之一。其中30%为活火山。日本火山分布广、类型全、数量多,有世界火山博物馆之称。其中“富士山”(活火山)被日本人尊为“圣岳”。 6、季风显著、海洋性强(为什么重水利事业?)【主要气象灾害以及原因】 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为什么西海岸多雪?东海岸多雨?)(影响日本气候的因素包括哪些?) 7、矿产贫乏、林水丰富 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68%,远大于其国土面积在世界上的比重。 日本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国土狭小,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使河流长度短(为什么?),落差大,水流急(为什么?)。水力资源丰富。(为什么?)【日本河流的水文特征】 日本矿产资源贫乏,主要矿种均缺少,主要依靠进口。(煤炭石油棉花主要进口的国家?)而硫磺矿较多,(这是什么原因?)。 二、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 1、世界经济大国---“世界经济最发达的三极之一” 日本工业产品种类多,产量大,在世界居领先地位。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均居世界前列。资产大部分私人占有,经济水平高。 2、经济发展的条件

解构主义视角下的汉语言文字学研究

解构主义视角下的汉语言文字学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我国当代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势不可挡。在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字学也拥有了新的发展空间。西方哲学的思想反叛,生成了对立于结构主义和逻辑主义的解构主义,自其生成之时起,便成为了当代学术领域的新的研究视域。将汉语言文字学嵌入到解构主义领域当中能够看出,我国传统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并不局限于汉语言本身,而是一种包含中华民族悠久传统和历史文化的一门新学科。而对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已经不能够再满足于传统视角,只有突破西方中心主义思想的束缚,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汉语言文字学理论。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浅谈解构主义视角下的汉语言文字学发展创新之路,以期能够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些许力量。 标签:解构主义汉语言文字学研究 前言 在上个世纪初期,解构主义在哲学领域当中的深入发展为西方思想的多元化延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汉语言领域的研究也因此拥有了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到了二十世纪中期,社会形势的变革促使政治问题成为了社会的主要问题,解构主义和逻辑中心主义在政治领域当中的作用逐渐凸显,西方语境开启了后现代研究新领域。解构主义思潮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诸多领域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为西方政治与哲学思潮的转型提供了新的契机。汉语言文字学领域的研究也由此拥有了新的指导方向,为解构主义视角下的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一、解构主义概念 解构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挑战,以反对柏拉图式的形而上学思想为主。解构主义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法国,由雅克·德里达提出,对语言文学中的文字进行有效的结构分析,认为文字个体的存在价值高于语言文学的整体本身,重视文字结构本身的存在,将传统化的思想观念进行有效的打破,创建一种新型的文字解说模式,将传统化、规律化的模式进行有效的钙和,形成不同于以往的现代化模式。换言之,其存在和发展的真正意义在于一种全新的价值理念和新型的价值观念,包括社会道德层面、精神领域层面、思想意识层面和文化风格层面等内容,对这些内容进行有效的再梳理和重新创造,建立一种更为合理的秩序,在结构和逻辑上将其从美学、力学和功能三方面进行有效的构建和分离,进而产生一种新的存在价值,重视个体的价值高于整体的作用[1]。 二、汉语言文字学研究价值 汉语言文字学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等方面息息相关,是建立在传统文字基础上的一种文化研究模式。加强对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影片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 [摘要] 《蒙娜丽莎的微笑》这部影片关注了当代女性生存与自我身份认同困境这一热点问题,导演迈克·尼维尔通过电影特有的光影叙事方式,为我们展示了女性主义先驱如何思考与践行的生活轨迹。《蒙娜丽莎的微笑》作为表达女性自身诉求的电影,它所呈现出的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对女性解放道路的探索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即使是女性社会地位有所提升的今天,这部影片对于女性如何发现自我、寻求自我发展之路无疑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蒙娜丽莎的微笑》;女性主义;失语;觉醒;反抗 《蒙娜丽莎的微笑》作为一部“星光熠熠”的女性电影,云集了朱莉娅·罗伯茨、斯黛尔斯、克莉斯汀以及“蝙蝠侠女友”玛姬·葛伦哈尔众多美女明星,茱莉亚·罗伯茨在这部影片中继续延续了以往美丽、智慧、独立的电影形象。故事发生在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被誉为“没有男子的常青藤”——卫斯理女子学院中,而这个学院并不是单单以治学文明,而是以培养名媛淑女出名,由朱莉娅·罗伯茨饰演的女主人公凯瑟琳·沃森作为一个刚刚从加州柏克莱大学毕业的美学博士,在大学里接受了女性自由改革的思想,她个人胸怀宏愿立志成为一名出色的教授,满怀理想的凯瑟琳受聘来到久负盛名的卫斯理女子学院担任艺术史教授。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女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放,社会地位也逐渐受到重视,但在上流社会女性所受到的封建思想禁锢现象仍旧非常严重,在卫斯理这座著名的女子大学里,女学生们大都来自上流社会家庭,从小接受优秀的教育,但教育的目标并不是使其个人得到良好的发展而是将她们塑造成千篇一律的上流名媛,并且以嫁入豪门做个上流贵妇为终极目标。对学院的这种腐朽教育思想令凯瑟琳无法忍受,她作为一个有理想的知识女性,力图在教育过程中散播自由种子,鼓励女学生们摆脱思想的桎梏,勇敢追寻个人理想之路。影片即以师生互动关系为主轴,讲述了女主人公凯瑟琳在女校中如何传播自由思想、如何帮助女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阻挠和挑战。 一、失语 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女性主义巨著《第二性》中给从古至今的女性做出了定位——“第二性”。相对于占据主导地位的男性来说,女性永远处于被动和附属的次要位置上,甚至是到了现代的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尽管第一次把性别问题提升到了社会结构的高度,但在其理论中仍然是“将男人定义为人,将女人定义为雌性——每当她的行为举止像人时,她实际上是在模仿男人。”女性在人类社会之中长久作为“他者”的身份存在。正如波伏娃所指出的,从来没有男人有这样一种意识去表现男人的特殊地位和处境,也同样没有人关注这种由性别而引发的问题,这是一种长久以来男权社会造成的集体无意识,同样也是约定俗成的社会常态,而这种常态背后的不合理,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关键所在。迄今为止,女性主义小说、电影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觉醒的女权主义者对女性的社会角色、身份的思考。 在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卫斯理女子学院所进行的教育实际上是为男权社会输送高质量的贤妻良母,而对女性自身的发展是极度忽视的,在这里所有女性的行为标准是统一的,所有的人生目标是统一的,女性的自身需求是完全被忽视的,女性不是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存在,而是作为男性华丽的附属品存在的。在男权社会的主导下,女性处于失声缄默的状态,而这种生存困境是完全被粗暴的男权制度所漠视的,更重要的是,生活于其中的女学生成长环境中完全受到男权思想的灌输,她们自身是无法意识到这种看似常态实际上却完全

在女性主义视角下解读《名利场》英语论文

XXXX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编号: 论文(设计)题目:在女性主义视角下解读《名利场》 学院: XXX学院专业:英语教育班级: XXXX级英语教育X班 学生姓名: XX 学号: XXXXXX 指导教师: XX 职称 XX 1、论文(设计)研究目标及主要任务 本论文主要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入手,去解读萨克雷的代表作《名利场》,其中主要以小说的女主人公蓓基·夏泼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她对独立、平等、自由的追求,探究女性主义思想给女性带来的积极改变,从而鼓励现代女性自强、自立、自尊。 2、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 本论文内容主要包括:著名小说《名利场》的基本情节介绍,对女性主义理论的简单概括,历来对此问题的相关研究说明,《名利场》女主人公蓓基·夏泼对独立、平等、自由这些女性主义核心思想的追求的具体表现,以及这种积极向上的女性主义思想给广大女性带来的重要启示。 3、论文(设计)的基础条件及研究路线 通过对英国文学史的学习,我了解到了萨克雷这位著名作家以及他的成名作《名利场》,后来又观看了由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我对这部“没有英雄的小说”以及里面特立独行的女主人公蓓基·夏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我查阅了相关文献,发现大家对这部经典小说的赏析多从女性主义及男权社会角度入手,因此本人决定以此作为自己的论文研究方向,借助女性主义核心思想的关键词独立、平等、自由来分析蓓基·夏泼的积极一面,并启示当代女性应该如何追寻自己的幸福美好生活。 4、主要参考文献 Thackeray, W.M. Vanity Fair. Beijing: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1998. 王贵云,2009,谈《名利场》中蓓基·夏普的积极一面。学院派批评,2009年第4期,第76-77页。 西蒙娜·德·波伏娃,1998,《第二性》,陶铁柱译。中国书籍出版社。 张静,2011,寻找失落的自我-略论波伏娃《第二性》中的存在主义女性观。 作家杂志,2011年第5期,第162-163页。等 教师: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年月

关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几点思考 摘要: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虽然起步很晚,但东亚将成为当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最活跃和最快的地区。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与欧盟和北美自贸区相比,将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无论东盟还是中日韩,谁都不应在这个进程中寻求主宰和领导地位。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两个重要特点是它内容及目标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它的成功将大大丰富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 关键词: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前景 区域经济一体化虽然在东亚起步很晚,但发展迅速,高潮迭起,成为当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最活跃和最快的地区,并将在相当一段时期中,成为这个地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20 世纪90 年代末以来,我们看到了非常有趣的现象——在东亚地区长期沉寂呆滞的区域经济合作,突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到今天已是如火如荼,眼花缭乱。 一、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 与全球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相比, 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相对滞后。到2000 年, 世界上没有参加任何制度性区域安排的主要经济体仅有中国、日本、韩国等几个东亚国家。2001 年中国宣布将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后, 大大激发了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对区域贸易安排的热情,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从目前来看,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既不同于具有明确政治目标的欧盟, 也有别于纯粹经济意义上的NAFTA。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即内容和目标的广泛性及模式的多样性, 体现了这个地区国家之间由于快速增长的内在经济关联和全球化条件下提高抵抗风险能力的迫切要求。广泛性涉及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而其中经济方面涉及的内容最多, 包括贸易投资、金融、技术、信息及环保等多个领域。正是由于东亚经济合作内容和目标的广泛性, 从而形成合作模式多样性的特点。具体而言, 东亚经济合作体现在六个不同层次和六种不同形式的经济合作上。 (一) 跨境次区域经济合作 目前这种合作模式在东亚国家与地区内部十分活跃, 如中国、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发合作, 中国昆明—泰国曼谷公路建设合作, 泛亚铁路建设合作及中国、日本、韩国将来可能进行的图们江开发合作等。这种合作不是发生在国与国之间, 而是发生在两个或多个国家内部地区之间的跨境的经济合作。可以预计, 东亚地区内部这种独具特色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或次次区域经济合作, 将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带来许多新的内容和创新。 (二) 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双边与多边合作 这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比较普遍, 同时也是目前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热点方向。近几年东亚地区这种类型的经济合作进展很快, 截至2004 年末, 日本与新加坡、马来西亚已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作为独立关税区, 与中国内地签订了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 。同时, 日本与韩国、菲律宾、泰国, 韩国与新加坡也分别提出签订双边协定的意向, 并积极进行筹划。此外, 近年来中国也在积极行动, 已经或准备与东亚和其他地区进行双边或多边的自由贸易谈判。目前, 中国与东盟和智利已经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 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谈判也在积极进行中。

解构主义视角下原文与译文的关系

解构主义视角下原文与译文的关系3 黄培清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福建361012) 摘 要:罗兰?巴尔特的《作者死了》宣告了原文及作者权威性的终结。在后现代这一背景下,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雅克?德里达深受沃尔特?本雅明的著作《译者的任务》一文中关于翻译论述的启发,对原文与译文的关系作出了新的思考。他打破了二者长期以来二元对立的等级结构,指出译文是原文的“来世”,二者是互相补充,互相依赖的“共生”关系。这一见解为翻译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是翻译研究中的一大进步。 关键词:原文;译文;解构主义;“共生”关系 原文与译文的关系是翻译研究中不可避免的话题之一。西方传统译学研究是以原语为导向的,早期的翻译研究语文学派和以奈达为代表的语言学派,均认为原文、作者的地位是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译文是附属于原文的,译者是作者的“仆人”,是“隐形人”。现代翻译研究派则将“原文-译文”这一二元对立的等级秩序完全颠倒过来,认为翻译是对原文的“操控”和“改写”。安德烈?勒菲弗尔在其著作《翻译,改写和文学名称的操控》的扉页指出:“翻译当然是对原文的改写。所有的改写不论其意图如何,都反映某种意识形态和诗学。因此,翻译实际上也是译者对文本的摆布,使文学以一定的方式在特定的社会里产生作用”(Translati on is, of course,a re writing of of an original text.A ll re writ2 ings,whatever their intenti on,reflect a certainideol ogy and a poetics and as such mani pulate literiture t o func2 ti on in a given s ociety in a given way)。该学派的研究方向向目的语倾斜,考察目的语中影响翻译的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等因素,这在提高译文和译者地位的同时,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到了后现代,罗兰?巴尔特和米歇尔?福柯等哲学家对原文及作者的权威性提出质疑。以雅克?德里达为代表的解构主义者对西方传统逻各斯中心主义进行解构,打破了原文和译文二元对立的等级结构,认为译文是原文的“来世”,二者是互补的“共生”关系。本文试图对德里达的这一见解进行探讨,并阐释这一思想对译学研究的意义。 一、后现代语境下“作者之死”———对作者及原文权威性的解构 1968年,法国文学评论家罗兰?巴尔特发表了一篇题为“作者之死”的文章。在文章的最后一句,他声称“读者的诞生必须以作者的死亡为代价(The birth of the reader must be at the cost of the death of the author.)”。 “作者死了”,意味着文本一旦完成,作者就已经死亡,真正起作用的是文本里的符号,读者通过解读这些语言符号,解释文本的意义。因此,文本能否存在下去,取决于读者,这样,作者对原文的权威性就被解构了。同时,巴尔特还否认文本有中心系统,有所谓的终极意义。他指出,文本就像一颗洋葱头,“是由许多层(或层次,系统)构成,里边到头来没有心,没有内核,没有隐秘,没有不能再简约的本原,唯有无穷层的包膜,其中包着的只是它本身表层的统一”。这说明文本的意义不是唯一的,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以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为例,对该小说所要表达的含义,不同的评论家提出了不同的,甚至是大相径庭的看法,时至今日,对该作品新的看法仍旧层出不穷。这就表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文本意义的生成是读者积极参与的结果,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作者安放在文本里的东西。这样,对文本的解释权就由作者转移到了读者手中,读者被赋予极大的权力,其主体地位大大提高了。 巴尔特关于“作者死亡”的宣言得到了诸多后 72 2010年3月第11卷第1期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AOT OU VOCATI O NAL&TECHN I CAL C OLLEGE M arch.2010 Vol.11.No.1 3收稿日期:2010-01-08 作者简介:黄培清(1980-),女,福建泉州人,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及研究工作。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陈染的《私人生活》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陈染的《私人生活》 张晶晶华南师范大学 [摘要] 陈染是活跃在八九十年代的一位极具女性气质的作家,其代表作《私人生活》就生动地体现出了这一特征,本文将运用女性主义的视角浅析《私人生活》中表现出的女性主义。[关键词] 女性主义私人生活 所谓女性视角,我认为就是强调以某类性别经验入手的视角,女性以自己独特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视角为关照,抒写自我独特的经验和体验。作为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的代表,陈染的作品对表现女性主义视角很具典型性。下面将对陈染的《私人生活》这一作品进行女性主义视角的解读。 一、注重“我”的感受的描写 《私人生活》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小说,陈染以这样的形式表现了一个名叫倪拗拗的女孩儿从幼年到成年的独特而又复杂的内心情感体验。因此,注重“我”的感受便成为作者首先要突破的一点。男性作家往往擅长营造一个或虚幻或现实的世界,但自身却处于世界之外,他所注重的是展示这个世界,而陈染等一些女性作家则似乎更愿意走进自己所设计的世界之中,很直白的写出实实在在的“我”,尤其是“我”的感受。三毛曾经说过:“有一次,我试着写第三人称的文章,我就想:我不是‘他’,我又怎么能知道‘他’在想什么?所以我又回过头来,还是写‘我’。”这是女性作家写作意图的真实写照。在男性作家的作品中,即使是最特别的见解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社会既定话语的烙印,而女性的视角则可以触及到男性无法触及的深处。 《私人生活》通篇都非常注重“我”的感受的描写,这是本作品最突出的特点。“我”很孤独,意识到了我的问题是“一个残缺时代里的残缺的人”,还会为身体各部位起名字,觉得一个人是很多人;“我”冷漠,对大人的事我毫不关心,甚至支持父母离婚;“我”需要爱,因此,禾与尹楠的出现使我感到了从来未曾感受过的幸福;“我”忠于自己的内心,敢于说“不”,就算这个世界没有人与我同盟;“我”不愿承认现实,在禾与母亲永远离开之后,“我”固执地认为她们没有离开,只是安静地睡着了……主流作品中女性处于被忽略的角色,因此其内心世界也就无法被触及。陈染打破了这一樊篱,将主人公倪拗拗的内心世界毫无掩饰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二、对女性欲望的认同 封建社会中“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道德实际上主要是针对女性的,在男权社会中,男性之中盛行的是“性放纵”,拥有三宫六院的帝王自不必说,即使平民百姓也可以占有三妻四妾,与男性的荒淫无度相比,女性的性爱权利却被剥夺殆尽,她们饱尝性压抑的痛苦,稍有抗争则被斥责为淫妇。但在女性作家的作品中,所谓的“淫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性爱的美丽。 《私人生活》中,作者对女性的性爱本能做了充分的肯定。“我”因为身上“被唤起”的某种欲望,因为“一种近在咫尺的与性秘密相关联的感觉”与一个“喜欢这种快感甚于喜欢他”的男人“紧密缠联在一起”;禾因为对“我”的喜欢与“我”发生的美丽的性爱,一切都是纯洁的,禾晶莹剔透的泪珠,翡翠绿色的玉石枕,禾的“两只桃子般嫩白而透明的乳房”,所有的一切象征了我们纯洁的爱情,可以跨越年龄,跨越性别的爱情;“我”看到伊秋与西大望“扭动在一起的身体”之后的“心惊肉跳”,“所有的毛细孔都在张开、放大、用力呼吸”,“我”意识自己长大了。不同于男性作家的笔法,陈染在这里对女性的欲望做了充分地肯定。 其次,作者在描写“我”与别人的性爱的时候常用第三人称,这也是本文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在“我”和T走进“阴阳洞”,T说“我们就在这儿”之后,作者的第一人称很自

东亚区域合作面临新机遇及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3月/16日/第003版 特别策划 东亚区域合作面临新机遇及挑战 刘江永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 在21世纪进入第二个10年之际,东亚区域合作正面临新形势:第一,伴随着东盟与中日韩"10+1”自由贸易进程的正式启动,2010年有可能成为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元年;第二,《里斯本条约》生效,标志着2010年有可能是欧盟政治一体化的元年;第三,日本鸠山首相提出建立东亚共同体设想,日本将更加重视亚洲,中日韩合作在加强;第四,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影响力迅速增强;第五,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萧条仍未走出低谷,东亚地区金融合作将加强;第六,2009年12月哥本哈根会议后,低碳经济将引领世界经济新潮流。在新形势下,东亚区域合作可能出现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认真研究,顺势而为。 中日FTA成东亚经济共同体实现关键 东亚共同体初期阶段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而高级阶段是经济一体化,后者的标志是自由贸易协定生效。 未来的东亚地区,将形成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多区域相互促进的网状地区合作机制与“先南后北”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在中国周边地区,次区域经贸商旅合作将活力四射,逐步形成各国之间彼此放射的“多元并存”合作体制,最终走向东亚经济共同体的“多元一体”合作格局。2009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海外出口市场。2010年,中日韩将在韩国举行第三次领导人会议,进一步加强三国合作。但是,在中日签署FTA之前,东亚经济共同体难以真正形成,而一旦中日形成自由贸易区,韩国只能紧跟。从这个意义上讲,中日合作是决定未来东亚经济共同体能否形成的一大关键。 东亚安全共同体进程有利于地区和平与发展 东亚安全共同体的架构,无论从哪方面看都难以排除美国参与。在东北亚地区,美国不仅直接参与六方会谈,而且未来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建立也必须有美国参与。在东南亚,美国是东盟地区论坛(ARF)的重要成员。美国介入东亚安全事务,对中国来说最为关切的是台湾问题以及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对中国来说,努力减少日美同盟对中国构成的潜在威胁最为重要。 鸠山首相提出,应该使日本周边海域成为友好和团结的“收获之海”。这与笔者几年前提出的东亚共同体地缘战略新概念——“海陆和合论”相吻合。“海陆和合论”的实质是以和平方式管理和利用好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之间的地缘关系,促进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安全。未来东亚安全共同体构架比较合理的选择是:在东盟安全共同体与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基础上,在ARF的框架内逐步形成。亚太经合组织(APEC)可以在经贸、能源、环境等领域继续发挥亚太地区国际协调的作用。 东盟发挥主导作用需具备三个条件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多边安全对话机制的形成与发展有两条基本经验:第一,多边合作体系的建立需要以健全的双边关系做基础;第二,由中小国家联合(东盟)发挥主动精神,最有利于推动亚洲区域合作取得进展。 目前,东盟和中国等“10+1”、“10+3”合作机制,事实上已成为东亚共同体的核心圈与基础链。“10+6"东亚峰会的成员也是在经东盟同意后,以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为前提。不过,未来东盟要在东亚合作中保持和发挥主导作用,有三个必要条件:一是东盟国家内部的稳定;二是东盟国家之间关系的协调;三是东盟与东亚各大力量之间的合作。中日两国在东亚合作中积极支持东盟,就不存在中日的主导权之争,韩国也会予以响应。

解构主义视角下的_吃碗茶_文本解读

科技信息2011年第27期 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吃碗茶》是美籍华裔作家雷霆超的成名作。小说出版于1961年,被公认为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小说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纽约唐人街单身汉社会的冲突与矛盾,以及这个社会向家庭化转型时的社区生活的人们思想方式的变化过程。她展示了由美国排华法案政策造成的一些有妻室儿女却不能充当合格丈夫,合格父亲的人物形象以及那些守活寡的被留在中国的妇女形象。本文试图运用解构主义批评方法从斌来对父亲的反抗,美爱对父权制的反抗,以及他们对中国封建文化的颠覆来解构西方社会对华人以及其文化的刻板印象。 1父权制在斌来身上的解构 整个西方的形而上学传统,以罗格斯为名的西方理性主义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话语体系。逻各斯中心主义集中体现于等级森严的二元对立中,如男人与女人,白人与有色人种,先进与落后,西方与东方等,并且前者意味着优越、统治、主动,而后者意味着落后、臣服、被动。德里达解构主义的矛头所向是贯通西方思想史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他认为要解构二元对立,首先要颠倒这种等级秩序。雷霆超也注意到了这种二元对立关系。小说中,雷霆超将矛头指向父权中心主义,借用发生在斌来身上的诸多事情颠覆父权中心主义。 在《吃碗茶》中,雷霆超呈现了主人公斌来对父权的态度转变。美国大部分的华人来美国的主要目的是赚钱,为了对抗外来势力,他们主要以宗族姓氏及家乡所在地为组织依据。中国封建的父权制似乎也随着这些组织的出现而扎根在了美国这个异国的土壤中。中国父权家长制确立了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和家长权,父亲“对子女的生杀权”。但是父权当真能一直这样存在下去吗? 《吃碗茶》表现的正是美国纽约唐人街的“父权家长制”在新的社会语境中所面临的挑战。小说中,一开始,斌来遵循父亲的安排,与美爱结婚。斌来似乎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在父亲的旨意之下。俨然父亲的权威在他的生活中占绝对主导地位。尤其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因斌来的性无能,美爱红杏出墙,听到消息的父亲王华基认为斌来应该为了王室一族人的脸面将美爱修掉。斌来在这件事情上犹豫过,然而这一次他并没有按照父亲的意图处理这件事情。这是斌来对父权制的一次有力反抗。最终斌来选择继续和美爱生活在一起。 小说始终是以斌来的性无能为主题展开。一开始,当美爱要求斌来去看医生时,斌来并不是很情愿,很显然在父权制下,在美爱与斌来之间,斌来是居于统治地位的,而作为妻子的美爱只能接受。然而在故事的后半不分,斌来听从了妻子的劝说。显然这个时候的斌来视妻子美爱为同等地位。这是斌来对父权制的又一次消解。 当得知美爱腹中并非自己的孩子时,一开始斌来显然是不能接受的。在传统的父权制理念中,丈夫的不忠,妻子只能坦然接受。但是,妻子的不忠丈夫是有权不接受的。丈夫在这种情况下抛弃妻子才是大快人心呢。然而斌来最终说服了自己,并接受了美爱以及那个和自己一点血缘关系没有的孩子。显然,在父权制社会中,这是决不可能发生的,然而事情就是发生在斌来身上了。这是斌来对权威的复权思想的颠覆和消解。 2父权制在美爱身上的解构 在中国父权家长制中,“夫为妻纲”,丈夫对妻子有着绝对的权威。“从原始宗法制度到后来的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妇女只不过是男性占有,生儿育女的财产和工具。”[3]女子在这样的话语下失去了婚姻和爱情的权利。在父权制社会下,男性们眼中的合格妻子就应该是无论丈夫做什么,他们要做好一辈子都为丈夫牺牲的准备。父权制注定造就一群悲剧性的女子们。 与小说中的刘氏不同,美爱走出了这样一种桎俈。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女子无才便是德。在描写美爱与斌来相亲时,作者透露说美爱在新会接受过中等教育而且英语学的很好,这似乎为她挑战父权社会模式打下了必要的基础。美爱主动问斌来什么时候能再见面。显然,按照封建父权观念,女子是不可以如此主动的,这样会被认为为人轻浮。婚后,美爱与斌来一起返回美国。当发现丈夫失去性功能时,美爱并没有像传统女性那样默不做声,而是首先反思是不是自己做了什么让丈夫不爱自己了,并试图通过回忆他们的新婚之夜来帮助丈夫恢复能力。当这一切未果时,她希望丈夫能够去看医生。她所作的这一切都是对父权制的一种挑战。 美爱对父权制的颠覆在她与英氏的一次对话中得到凸显。英氏是父权制下的典型女性形象,丈夫就是她生活的纲领。英氏在得知美爱怀孕真相后对美爱是旁敲侧击,指桑骂槐。而美爱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将自己降格,任人宰割。深受中国父权制文化影响的英氏,在她眼中男人背叛婚姻、女人是要容忍的;但是换做女人背叛婚姻,那么无论如何这个女人是要被众人唾弃的。美爱勇敢的反抗了这种观点。在她的思想意识形态中,男人和女人都应该受到平等的权利和尊重。美爱在这次对话中无疑对传统父权思想做了强有力的颠覆和消解。 3亚裔刻板印象在斌来和美爱身上的解构 在西方人眼中,亚裔男性只能从事白人男性所不齿的“女人干的活”。亚裔男性缺乏男子汉气概无法进入到美国主流社会。在小说的结尾部分,斌来搬到了旧金山并在那里找到了崭新的自己。在餐馆里从低层做起。最后由跑堂升到了厨师助理的位置,很有可能还会奋斗到大厨的位置。显然,华裔男性也有自己的目标与理想,他们也是在积极地融入到美国社会中,并能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境况。这与西方人眼中的刻板印象是大不相同的。斌来用行动消解了强加于华裔男性身上的刻板印象。 华裔女性在西方人眼中是典型的顺从主义者。华裔女性以其温顺和顺从而为西方主流社会所认同。华裔女性通常对自己的丈夫是绝对的忠诚。然而在《吃碗茶》中,我们看到了一部分像刘氏,英氏这样的绝对服从主义者,然而美爱的出现却使这一刻板印象土(下转第570页) 解构主义视角下的《吃碗茶》文本解读 付玲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吃碗茶》是美籍华裔作家雷霆超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作为亚裔美国文学史中的一部经典之作,雷霆超的《吃碗茶》真实生动的描绘了二战后美国纽约唐人街的单身汉社会,小说的故事情节主要围绕王斌来的性无能展开的。本文运用解构主义的批评方法对这部小说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一个真实的唐人街社会。 【关键词】解构主义;斌来;美爱 A Study of Louis Chu’s Eat a Bowl of T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constructionism F U Ling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110034,China) 【Abstract】Eat a Bowl of Tea is Chinese American writer,Louis Chu’s representative novel.As one of the classics in 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 it sincerely pictures the bachelor society of China Town in New York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The whole story is developed with Ben Lai’s impotence as the main thread.This article tries to analyze the nov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constructionism to reflect a true China Town under the circumstance. 【Key words】Deconstructionism;Ben Lai;Mei Oi ○高校讲坛○ 583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了不起的盖茨比》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了不起的盖茨比》 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美国的小说,该小说是由菲茨杰拉德创作的,这部小说是爵士时代的象征之作。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当中,作者主要是描述着一群女人的悲剧情节,这些女人在小说中主要是展示着玩世不恭、轻浮放浪的形象,结局都是悲剧。在本文主要是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该小说中女性的一些悲剧形象和产生这些悲剧的原因。 关键词:女性主义;《了不起的盖茨比》;女性悲剧 作者简介:阮军(1976.5-),女,湖南邵阳人,研究生,石家庄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主要是以美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经济大萧条这段时间为写作背景,通过描述女性那些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坠落形象以及悲剧的下场,来叙说美国的一些现实生活中价值观的大改变。众所周知,在一战到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美国,人们主要追求的是金钱至上和享乐主义,一些女性为了追求享乐主义,存有不知羞耻地追求财富、傍大款等心理,从而导致女性的悲剧下场,本文通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分析该小说所表达的金钱至上、男权主义、所谓的讨厌女性症状以及对新女性的恐惧。 1、女性主义界定 女性主义是在20世纪后半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思潮,它最早的发展也是因为当时美国发起的妇女解放运动,由此导致社会中的一些女性开始站起来,捍卫自己的权利。女性主义不单单是为了消除社会上存在的性别歧视,为了改变女性被压迫的命运,而且也发展成为一种方法论原则,成为一种价值观和思想。同时,在狭义的解释中,可以把女性主义解释为从性别的关系中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在本文中,主要是从女性主义的狭义解释中来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和隐含的意思。 2、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女性人物 《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中,主要描写的是在父权主义的形势下,严重形象糟糕、具有不良行为和习惯、素质低下、道德败坏、追求物质利益的一群坏女人形象,她们有许多的共同点,都是一种社会上负面形象的女性代表,自私自利、金钱主义、没有道德心和羞耻心、放荡萎靡,为了自己的追求恶意不择手段,不顾社会世人的眼光,独断独行,最后都是以悲剧收场。 2.1黛西·布坎南 黛西·布坎南是该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金钱至上、自私自利、粗心大意、刻薄的女人,在小说中,她的老公是汤姆·布坎南,也是个既粗心又粗鲁、而且代表着富人阶层的一个人物。在小说中,汤姆的身份和财富是他的妻子黛西放荡的基础,从而导致黛西物质主义之上,既贪图金钱,同时没有内涵,看到有钱的人物就会主动粘上去,例如本文的盖茨比,当觉得他是富人的时候,与之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