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玉米自交授粉

玉米自交授粉

玉米自交授粉
玉米自交授粉

玉米自交授粉

一、自交系雌雄穗的套袋

1、准备工作

首先,所有操作人都身着工作服,头戴草帽(授粉时必须戴)。目的是为了避免玉米叶剌上身体和阳光暴晒(授粉时为了防止外来花粉散落在雌穗上)。再者,必须带足够的授粉纸袋和大头针,其数量依据上一天套的数量以及雌穗抽出和雄穗散粉情况适当地增减。

2、雌穗套袋

前期主要工作就是套雌穗,套雌穗所用的纸袋必须是新纸袋,正确选择第一穗,要求雌穗不能太小,太小可能会伤到雌穗影响后期的发育;应经吐丝的雌穗不能套,可能有外来花粉散落在上面。套袋时袋子的一面紧贴叶鞘,另一面和茎紧贴,不能随意地把纸袋套在雌穗上,这样遇见大风天气纸袋会被刮掉。若遇到雌穗未出叶鞘或者部分出鞘就吐丝的自交系,可以剥开叶鞘套袋,但不能把此叶位的叶片折掉,因为此叶片是形成产量的功能叶片(棒三叶)之一。套雌穗没有时间上的严格要求,有时间就可以套雌穗,保证一天把所有自交系套一遍。

3、雄穗套袋

当出现雄穗的颖壳打开花药露出时,可对此植株进行套雄穗,套雌穗所用的纸袋要求用旧纸袋。套雄穗时,先撑开纸袋,然后一只手拿着纸袋,另只手握着雄穗节间部位,将纸袋完全套住雄穗,再把纸袋口围着茎折起,用大头针穿透茎部把纸袋固定好,可以拽纸袋来确认是否固定好了。套雄穗一般要在下午进行,保证当天把所有能套袋的植株全部套袋。若花丝吐出很少部分但花粉将要散完,这样的一定要套;若花丝和花粉都未达到盛期可以适当向后推迟一两天再套。

二、自交系的自交授粉

1、授粉时间

授粉时间主要依据花药的散粉情况。一般天气晴朗时,大概在上午9-10点左右,不能过早授粉;花粉活力受环境影响,在下午2-3点必须结束授粉,也不能太晚授粉。若下雨天只能依据散粉情况。

2、自交授粉

授粉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戴草帽。首先取下大头钉,将花粉轻轻抖落在纸袋里,捏好袋口,其次,将植株弯曲,使雄穗处于身后防止串粉,最后,一只手取下雌穗上的纸袋,另一只手小心滴将花粉均匀地洒在花丝上,将纸袋套在雌穗上,用大头针将其固定在雌穗上。在这个过程中,头要低下,用草帽遮住雌穗,防止外来花粉的传播。注意,当遇见花丝比较长的雌穗,可以用纸袋包着花丝将长的花丝截断,使其露出2-3公分。慎记,在授粉整个过程中一定不要将手指伸进纸袋内,防止手上粘附的外来花粉混入其中。

1

玉米自交授粉技术规范

玉米自交授粉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一、目的 1、在保证授粉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并争取在某些方面提高质量。 2、制定一套大家认可的标准技术规程,统一工人授粉手法,便于监管。 二、授粉技术分析 总体技术要求:达到四率平衡。即在减少混杂率、减少漏套率、增加结实率和提高工作效率之间达到合理的 平衡。 具体分析如下: 1、混杂率分析。 (1)允许杂粉量:一个玉米雄穗约有2000万个花粉粒,考虑到自交系雄穗小、分几天开花、取粉不完全、授粉时的花粉漏掉等因素,估计实落在花丝上的在百分之一左右,即20万个花粉粒。如果同时有200 个杂粉落在花丝上,比例为千分之一,而一般对杂株的要求是百分之二。以上推算可以看出,自交授粉 对杂粉有相当的容纳能力。但花粉量少时,杂交率上升。 (2)套大袋过程:从套大袋到授粉不足24小时。有试验表明,花粉放置3天以上才能保证全部死亡。在套大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套进一些杂粉。因为在套袋之前雄穗上会沾染杂粉,如果用手撑袋,也会 带入花粉。但在实践中并没有发现因此产生杂株。原因可能是第二天只有极少数的活花粉能够残存下来,另外夜间的露水会使花粉涨破,失去生命力。因此这一环节不必过多考虑。 (3)授粉过程:这是混杂的主要环节。一是摘大袋时如果敞口向上,容易落入杂粉。二是如果手摸袋口,杂粉会粘在袋口上,可能沾染花丝。三是扣大袋时如果花丝暴露,会落上杂粉。 (4)花丝外漏:在套小袋后、授粉时或授粉后,花丝过长,从袋底部露出。 (5)套小袋时已有花丝露出。 2、结实率分析 (1)结实率限度:玉米的开花特性是先散粉后抽丝。导致自交授粉是在抽丝初期,这时顶部花丝尚未抽出,不能结满粒。一般是中部好,底部差,顶部无粒。 (2)套大袋时间:套大袋偏早,授粉时花丝少。套大袋偏晚,盛花期已过,花粉少。这些都会影响结实率。 (3)花粉损失:由于大袋口未扎紧或刮风,花粉从袋口漏出。 (4)授粉时机:授粉时间过早,开花少,花粉量不足。授粉时间过晚,花粉活力下降。 (5)取粉过程:有以下问题:大袋接粉时敲打、搅动不足,没有把该取得粉取下来。纸袋湿,粘粉。 (6)授粉操作:一是花粉从袋边漏出,没有集中落在花丝上。二是落在花丝上的花粉没有经过合适的扰动,下部花丝接触花粉机会少。特别是在花粉量不足的情况下,以上问题更显重要。 3、漏套率分析 (1)漏套率:本该授粉,但没有成功授粉的株数的比率。 (2)没有套上小袋,即“跑花丝”,或小袋脱落。 (3)套大袋不及时,没有花粉。

玉米富硒生产技术规范

常德市农业技术规范 HNZ常德008-2012 玉米富硒栽培技术规范 Corn selenium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 常德市农业局制定 湖南省农业厅批准实施 发布日期:2012年月日

玉米富硒栽培技术规范 为了规范玉米富硒栽培技术,制定本规范。 1 产地环境 空气新鲜,水质优良,土壤肥沃,重金属含量低,无“三废”污染,并符合NY/T391的条件。 2 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高产、抗性强的玉米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1353之规定。 3 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措施参照DB51/T1062的规定和大田栽培技术执行。 4 肥料施用 栽培过程中有机肥、化肥及硒肥的施用符合NY/T394的要求。 5 农药施用 农药施用符合GB/T8321的规定。 6 科学施硒 6.1 培育机理 玉米富硒生产是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叶面喷施“粮油型锌硒葆”(原粮油型富硒增甜素),经玉米自身的生理生化反应,将无机硒吸入玉米植株体内转化为有机硒富集在玉米籽粒中,经检测硒含量≥0.1毫克/公斤时成为富硒玉米。 6.2 使用方法 为确保硒含量达到规定标准,必须科学施硒。硒溶液配制:将“粮油型锌硒葆”21克用水溶化,加卜内特5毫升或好湿1.25毫升,再加清水15公斤,充分搅拌均匀,用喷雾器喷在玉米叶片的正反面。在玉米3~5叶期时每亩喷施15公斤;在7~8叶期、9~10叶期时分别施硒一次,每次每亩喷施30公斤。 6.3 注意事项 一般选阴天或晴天下午4时后施硒,要求雾点细小,喷洒均匀。施硒后4小时之内遇雨,应补施一次。宜与卜内特或好湿等有机硅喷雾助剂混用,以增加溶液扩展度和附着力,延长硒溶液在叶片上的滞留时间,增强施硒效果。施硒时可与酸性、中性农药、肥料混用,但不能与碱性农药、肥料混用。采收前20天停止施硒。 7 质量安全控制

青贮玉米质量标准

一、青贮原理 青贮是利用微生物的乳酸发酵作用,达到长期保存青绿多汁饲料的营养特性的一种方法。青贮过程的实质是将新鲜植物紧实地堆积在不透气的容器中,通过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的厌氧发酵,使原料中所含的糖分转化为有机酸,主要是乳酸.当乳酸在青贮原料中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能抑制其他微生物的活动,并能阻止原料中的养分被微生物破坏,从而将原料中的养分很好的保存下来.随着青贮发酵时间的延长,乳酸不断积累,乳酸积累的结果使酸度增强,乳酸菌自身亦受抑制而停止活动,发酵结束.青贮发酵完成一般需要17~21天。由于青贮原料是在密闭并停止微生物活动的条件下储存的,因此可以长期保存,甚至有几十年不变质的纪录。 综上所述青贮是指建立乳酸菌厌氧发酵,产生酸性环境,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繁衍,从而达到长期保存饲料的技术。青贮饲料也就是指将新鲜的青刈饲料作物、牧草、新鲜的全株玉米或收货籽实后的玉米秸等青绿多汁饲料直接或经适当的处理后,切碎、压实、密封于青贮窖、壕或塔内,在厌氧环境下,通过乳酸发酵而成。 二、青贮饲料及加工调制 1、青贮饲料的营养特点 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因原料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其共同特点是:青贮饲料中富含水分、粗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其中以全株玉米营养价值最高。适口性好,易于消化。青贮饲料气味酸香,柔软多汁,非蛋白氮中以酰胺和氨基酸的比例高,大部分的淀粉和糖类分解为乳酸,粗纤维质地变软。因此易于消化。 2、青贮饲料的种类

(1)常规青贮:目前常用于玉米秸青贮和全株玉米青贮。青贮料可极大限度的保存原料原有的营养价值,适口性好。全株玉米青贮的营养丰富,粗蛋白为8.4%,碳水化合物为12.7%。 (2)半干青贮:半干青贮又叫低水分青贮,是指青贮原料收割后,经风干含水量降到45%~55%,形成对微生物不利的生理干燥和厌氧环境,同时植物细胞形成高渗透压,使生命活动受限制,发酵过程变慢,在无氧的条件下保持青贮料的方法。它兼有干草和一般青贮料的优点,干物质含量比一般青贮料多一倍。半干青贮调制过程中,营养损失减少,是日益被广泛采用的青贮发酵主要类型之一,常用于苜蓿半干青贮。 (3)混合青贮:混合青贮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青贮原料进行混合青贮,互相取长补短调制青贮的方法。这种青贮方法适合于青贮原料干物质含量低(如块根块茎类饲料)与秸秆或糠麸类混合青贮,或者含可发酵糖少的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混合青贮等。 (4)添加剂青贮:添加剂青贮就是在一般青贮的基础上加入适当添加剂的一种方法。青贮添加剂可分为3类,第一类发酵促进剂,主要有淀粉和糖类,作用是为细菌提供充足的养分,使发酵正常进行。如糖蜜、玉米粉、大麦粉、葡萄糖、蔗糖、马铃薯和纤维素酶等;第二类发酵抑制剂,主要包括强酸和盐类,作用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如甲酸、乙酸、苯甲酸、柠檬酸、稀盐酸、硫酸、磷酸等;第三类营养型添加剂,主要用于改善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对青贮发酵一般不起有益作用,目前应用最广的是尿素,尿素和磷酸脲属于非蛋白氮添加剂,一般在青贮料中添加0.3%~0.5%。此外还有氨、缩二脲、矿物质等。

(完整版)玉米授粉实践报告

暑期田间玉米授粉实践报告 一、实践目的 我国在玉米种植上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播种面积仅次于稻、麦,粮食作物中排在第三位,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身为一个大学生,不能只注重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知识实践相结合,带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求知精神,我在暑期跟随。。。、。。。老师进行了玉米田间授粉工作。 二、实践时间 7.16--8.17,共计31天 三、实践过程 玉米种植地分为南地和北地,在播种时间上是相互错开的,南边地较早,所以在前10天基本在南地。南地玉米分为七区,半区的一行为一个品种,因为玉米品种的差异,每半行的雄穗抽雄散粉、雌穗吐花丝的时期也各不相同。这样我们的任务就是每天每一个区都要跑一遍,下午雌穗出来拿雌花袋套住,防止花丝外露;上午进行玉米授粉,每个雄穗能提供2-5百万粒花粉,而穗粒数一般在750-1000之间,所以,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花粉不足,不能授粉的问题。此外,玉米在晌午进入散粉高峰,如果偏干旱,也会在傍晚前大量扬花。通常,玉米散粉时会避开正午或每天温度最高的阶段。 在实习期间会有三四天下雨,我们会根据情况合理安排干活时间,早晨7.30到地 里,先插一些授粉用的针,或者套袋等其他活,等到露水干了,大约8.30左右时开 始授粉。今年暑假气温超过35摄氏度的日子持续了大约一周左右,一般气温这么高 十点左右就要下班,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老师都受不了,另一方面就是这么高的温度花 粉会失去活性,授粉等于做无用功。在下午的时候进行穗子套袋,套袋的同时对以前 的雌花袋不合理的(快要掉落、被雌穗顶破)进行修正;花丝过长但仍未有花粉的需 要减去部分花丝,留下三四厘米长度的花丝,以方便第二天授粉;花粉快要衰败但花 丝还没有吐出来的玉米需要用剪刀剪开穗子,露出花丝,第二天花丝长出来就可以授 粉;对于以前已经授粉完成但穗子成长撑破授粉袋的植株需要更换授粉袋,感觉将要 撑破的及时提高授粉袋。所以套袋的时候不仅仅是套袋,还有这些修理工作,套袋结 束后,若还有时间则做一些其他田间工作,例如除草等。 四、发现总结问题 在套袋授粉的过程中针对玉米的某些特殊性状发现了许多问题,有玉米的一些病症,目前种子专业还没有学习农业病理学,通过实践也是第一次了解了这些病症;还有高温对玉米授粉的影响等。 1、实践中了解的玉米病症 流苏穗: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分蘖株上。在玉米6片展叶之前,如果遇到冰雹、霜冻、药害、大风、牲畜毁坏、洪涝等原因,植株的茎顶端生长点受到损伤,不能

玉米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GB/T 17315-1998 前言 为规范玉米杂交种制种技术,保持品种的纯度和优良种性,使其能较长时间地应用于生产,特制定玉米杂交种繁育制种种技术操作规程。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都B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全国种子总站、北京市种子管理站、辽宁省种子管理站、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局、陕西省种子管理站、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科院玉米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扬宝、丰宪法、吴彩兰、张兆雄、廖琴。 本标准委托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解释。 本标准首次发布时间为1998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7315-1998 玉米杂交种繁育制种技术操作规程 Rules of oper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maize hybrid seed 1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全国杂交玉米各类种子的生产,由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种子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本规程规定了玉米杂交种繁育种子的类别、各类种子的生产方法和田间纯度检查等内容。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3543.1~3543.7-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 4404.1-1996 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亲本种子parental seed 3.1.1 育种家种子 breeder seed 指育种家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的最初一批自交系种子。 3.1.2 自交系原种 basic seed of inbred line 由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出来的或按照原种生产程序生产,并且经过检验达到规定标准的自交系原种种子。 3.1.3 自交系良种 quality seed of inbred line 指直接用于配制生产用杂交种的自交系种子。 3.1.4 亲本秭妹种 parent of intervarietal crossing 指经过鉴定,两个亲缘关系相近的姐妹系间杂交种,是配制改良单交种的亲本种子。 3.1.5 亲本单交种 parent of single cross 指配制三交种、双交种时使用的单交种 3.2 生产用杂交种 hybrid for production 指各种直接用于生产的杂交玉米一代种子。它主要包括:单交种、三交种、双交种及顶交种。 4 自交系种子生产 自交系原种和良种必须有一定的储备,可以采用一次繁殖、分批使用方法。

青贮操作规程

玉米青贮技术操作规程(试行) 1总则 《玉米青贮技术操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所述玉米青贮是指玉米秸秆青贮和玉米全株青贮。 本规程适用于商丘市境内的窖装玉米青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程,不注日期的,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程。 GB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09-201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1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108-2001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技术规范 GB50240-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J209 地面与楼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术语和定义 3.1青贮 新鲜的或萎蔫的或者是半干的青绿饲料,在密闭条件下

利用青贮原料表面上附着的乳酸菌的发酵作用,或者在外来添加剂的作用下促进或抑制微生物发酵,使青贮原料pH下降而保存的饲料叫做青贮饲料。其过程称为青贮。 3.2坡度 地表单元陡缓的程度,通常把坡面的垂直高度h和水平距离l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用字母i表示,即坡角的正切值,使用百分比表示为,i=h/l×100%。 3.3坡向 坡面法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方向(也可以通俗理解为由高及低的方向)。 3.4蜡熟期 植株果穗中部籽粒干重接近最大值,胚乳呈蜡状,用指甲可划破。 3.5三角堆卸技术 青贮原料堆卸切面与青贮窖后墙和地面形成三角形。 4设施设备 4.1设施 青贮设施主要为青贮窖,分为地上式、半地下式和地下式。 4.1.1选址 青贮窖应选择在地势高燥、避风向阳、排水良好、土质坚硬的位置,靠近饲喂场所,远离粪场污池。

玉米实验报告

阿姆斯秸秆腐熟剂玉米秸秆还田试验报告 1.试验目的 受北京世纪阿姆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委托,为验证其生产的秸秆腐熟剂在玉米秸秆还 田中的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增产的作用,我站特安排本试验,为该 产品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试验材料与方法 2.1供试秸秆腐熟剂 阿姆斯秸秆腐熟剂,由北京世纪阿姆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2.2试验时间和地点 试验自2013年开始,在天津市宁河县进行,种植作物为小麦。 2.3供试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表1 试验地块基本肥力 土壤类型有机质 (g/kg) 11.8 速效氮(mg/kg) 74.7 速效磷(mg/kg) 14.2 速效钾(mg/kg) 116 2.4玉米秸秆中的养分含量 表2 玉米秸秆养分含量 作物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 2.5供试腐熟剂用法 将玉米粉碎均匀平铺在田间,均匀撒施腐熟剂2 kg/亩,并根据当地施肥习惯施适量的n、 p、k肥。 2.6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共9个小区,小区面积为60 m2(10 m*6 m) 随机区组排列,各处理栽培管理相同。 处理1:对照(常规施肥不施秸秆); 处理2:不加腐熟剂秸秆还田(常规施肥+秸秆还田); 处理3:阿姆斯秸秆腐熟剂秸秆还田(常规施肥+秸秆还田+阿姆斯秸秆腐熟剂)。 3.结果与分析 3.1腐熟剂对玉米秸秆腐熟程度的影响 调查结果如表3,玉米秸秆还田后施用阿姆斯秸秆腐熟剂秸秆颜色转变、手感软化程度、 腐烂度提早5-10 d。 7 11 16 21 26 7 11 16 21 26 7 11 16 21 26 黄微黄褐黄褐黄黑黄微软软轻度腐烂腐烂腐烂霉味酒香味淡腐烂味腐烂 味腐臭味 微黄褐黄黑黄黑黄黑软腐烂腐烂腐烂腐烂酒香味淡腐烂味腐烂味腐臭味 浓腐臭味 秸秆颜色 秸秆手感软化程度 秸秆气味 3.2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与秸秆不还田(对照)的养分含量相比,处理2的有机质含量提高65.3%, 速效氮含量提高39.0%,速效磷含量提高39.4%,速效钾含量提高2.5%;处理3有机质含量

玉米自交高效套袋授粉技术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异花授粉率在95%以上,种植群体内自然条件下授粉结实得到的个体遗传基础复杂,基因型呈杂合状态,后代不断分离,性状难以稳定遗传,使得群体的产量低且不稳定。在玉米育种过程中,常采用人工套袋授粉的方法,隔绝外来花粉的混杂,对通过各种手段组建的基础材料进行连续多代自交,筛选出遗传稳定的目标自交系,然后根据自交系的亲缘关系组配杂交组合,获得遗传稳定一致的F1,并从中筛选出产量、品质、抗病性、抗逆性等具有强杂种优势的杂交种。因此,玉米套袋授粉技术是育种过程中最基本的田间操作技术,贯穿于玉米育种的始终,影响到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的成败。在自交系选育过程中,尤其是F2、F3大分离时期,由于选系群体不断加大,需套袋自交授粉的植株不断增加,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在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都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套袋授粉的效率,节约育种成本,避免育种工作者花过多的时间在套袋授粉工作上,成为育种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问题。为此,简单介绍一种省时省力高效的套袋授粉技术,以供玉米育种工作者参考。 1.套袋技术 1.1套袋前的准备工作 套袋前,将事先写好行号的塑料标牌套在每个株系行靠走道边上的第1株植株上,以便区分各株系。准备好剪刀、小袋(白色薄羊皮纸袋,规格为1lcm×17cm)、大袋(白色薄羊皮纸袋,规格为15cm ×22cm)及围腰。围腰前方设计2个口袋,一个装小袋,一个装大袋。 1.2套袋的具体操作 套袋时,剔除病株和弱株,套足够的优选株,以备后期收获时有足够的选择空间。具体操作为待植株长出雌穗后花丝抽出前适时将小袋套在最上部第1果穗上,将袋口的一边卡在茎秆与雌穗之间,另一边卡人叶鞘和雌穗之间,套好后用手轻轻提一提袋子的上方,若袋子不能提动说明已经套牢固。小袋顶端与果穗顶端留4~5cm的空隙,防止果穗生长膨大过程中顶破纸袋,导致花丝露出纸袋引起串粉。果穗伸得较长才吐丝的植株,可将纸袋口的一边卡在果穗表面的苞叶里。若材料苞叶过长,吐丝困难,可用剪刀剪掉适当苞叶,促进吐丝。对于雌穗在叶鞘中就吐丝的材料需仔细观察,必要时掰掉一部分叶鞘露出雌穗,以便及时套袋。 2.授粉技术 2.1授粉的适宜条件 授粉过早,花丝未完全吐出,果穗易形成秃尖;授粉过晚,花丝过老,活力较低,果穗易形成跳子或一侧粒小粒少的弯棒。过早或过晚授粉都不利于收获时鉴定选系材料的结实性,因此应选择适当的授粉时期。当套袋雌穗花丝抽出4~5cm时可进行授粉,此时花丝已基本全都抽出,活力较强,结实效果好。授粉时间应选在9:00后(具体时间需根据当地实际气温条件),待雄花和雌花露水干后,温度保持在18~28℃之间为宜。 2.2取粉 取粉时,先打开大袋口,右手将大袋置于头顶前方,注意打开袋口时不能将手指伸人袋内,以免带人其他花粉。然后,左手抓住雄穗基部(手指不能直接接触到花粉),轻轻将雄穗拉到袋口,将雄穗放人袋内。右手抓住大袋,左手食指轻弹雄穗基部,或左手抓住雄穗基部及大袋,右手轻拍纸袋,将花粉抖入袋内,并将花粉集中在袋底一角。整个动作要快,减少异质花粉混入的机会。 2.3授粉 授粉时,头戴一顶宽沿的草帽,遮在套袋果穗上方,阻挡周围异株花粉,增加安全性。右手捏住花粉集中的大袋底角,左手将小袋揭开,迅速将装有花粉的大袋套上雌穗,松开右手将袋内的花粉均匀抖在花丝上。授完粉后把大袋的一边卡在茎秆与雌穗之间,另一边卡入叶鞘和雌穗之间,若雌穗较长可将大袋卡在外层苞叶之间。最后,回收小袋重复利用。 3 检查和回收纸袋 在套小袋的过程中,边套边检查小袋套袋效果,若发现果穗伸长导致纸袋松动,应将纸袋下拉套牢;若果穗将纸袋顶起,应将纸袋上提,以免顶破纸袋。同时,可检测大袋内的授粉效果,若花丝新

玉米储藏技术规范

玉米储藏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储藏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入仓过程管理、储藏期间技术措施、基本工艺、技术方案和粮情检测分析与品质检验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储存在粮油仓房内的玉米的储藏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353-2007 玉米 GB 2715-2005 粮食卫生标准 GB/T 20570-2007 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GB/T 17913-2002 粮食仓库磷化氢环流熏蒸装备 LS/T 1211-2008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LS 1212-2008 储粮化学药剂管理和使用规范 LS/T 1213-2008 二氧化碳气调储粮技术规程 GB/T XXXX-2008 低温储粮技术规程 GB/T XXXX-2008 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 GB/T XXXX-2008 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 GB/T XXXX-2008 谷物冷却机应用技术规程 GB/T XXXX-2008 粮食烘干机安全操作规程 GB/T XXXX-2008 整仓干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安全水分safe moisture content 在常规储藏条件下,粮食和油料能够在当地安全度夏而不发热、不霉变的最高水分含量。 3.2 安全水分玉米safe moisture corn 水分含量未超过安全水分的玉米。 3.3 偏高水分玉米semi-safe moisture corn 水分含量略高于安全水分、差值≤1.0%以内的玉米。 3.4 高水分玉米high moisture corn 水分含量高于安全水分、差值>1.0%以上的玉米。 3.5 储粮生态区域typical ecological areas of grain storage

玉米秸秆青储技术

玉米秸秆青储技术 玉米秸秆青储技术就是将尚未老化的玉米秸秆经特殊处理技术保存起来,以便于用作秋冬季节的家畜饲料,能将饲料的品质和营养成分保存的近乎完好如初,让牲畜在冬天里也能享受到夏天的绿意、入秋的草香,这一技术具体应用在禾本科与豆科类的植物上。

收获工艺 我国农区在调制玉米青贮饲料时,收获玉米所采用的工艺多数是以分段收获为主,即人工将玉米植株割倒后,用畜力或其他运输机械运到青贮设施旁,再由人工输送给铡草机,经加工切碎后,装入青贮设施进行青贮。这种收获工艺的主要特点是整个作业分几个阶段完成,并以人工操作为主,劳动强度较大,生产效率低,青贮过程一般需要3~5天。而联合收获工艺,则是利用专用的青饲料收获机,在田间一次完成玉米植株的切割、输送、切碎及将切碎物装入饲料拖车等作业。拖车将饲料装入青贮设施,经压实密封,就完成了玉米青贮的全部工艺过程。

原料采收 为了兼顾饲料的品质和营养成分,最好将含糖分较高的易于青贮的饲草类与含蛋白质丰富的不易青贮的豆科草类混合青贮,青贮的配制比例,禾本科与豆科为2:1或1:1。

清理准备 根据青贮规模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青贮器具,并在使用前进行清理,除去脏土、剩余的原料等,泥土脱落的地方应加以修补。

确定补水 以青贮原料含水率65%为准,不足部分需补加到量。例如:含水40%的玉米秸秆在青贮时需加水(以1吨计),1000×65%-1000×40%=250千克,其余以此类推。如果新收获的青草(秸秆)含水量超过70%,应稍加晾晒或加入含水量少的干草粉等物质使其水分降到65%左右。

原料处理 青贮前应将原料粉碎、切短,目的有三,其一是便于压实,排净物料中间的空气。其二是增加接种剂和物料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菌种迅速繁殖。其三是使原料中的汁液充分渗出,湿润原料表面,有利于发酵剂中的微生物迅速生长,提高青贮的质量。原料切碎的程度应根据饲喂家畜的种类、原料的品质来确定。一般含水量大的青绿原料可以切的长些,饲喂大牲畜的草料可以切的长些,含水量小的质地比较坚硬的原料可以切的细些,或打成细粉。一般贮料切的长度在2~5厘米。对于养牛羊的青贮料使用陕西辰烁环保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秸秆揉搓粉碎机效果较好。

玉米秸秆青贮技术规范

玉米秸秆青贮技术规范 发布时间:2008-1-18 9:07:55 被阅览数:1396 次来源: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 文字〖大中小〗 DB62/T1438—2006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玉米秸秆青贮术语和定义、生产环境条件、青贮原料、青贮设施、青贮技术、启用、品质鉴定和饲喂注意事项。 本规范适用于甘肃省玉米种植区各类饲养场及农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0647 饲料工业通用术语; DB62/T798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 DB62/T799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饲料青贮 把新鲜的青绿饲料填入密闭的青贮塔、窖或其它密闭容器内,经过微生物发酵作用而调制成一种多汁、耐贮、可供全年喂用的饲料的调制方法。 3.2 饲料添加剂 为满足特殊需要而加入饲料中的少量或微量物质。 3.3 日粮 一个个体饲养动物在一昼夜(24h)内所采食的总饲料组分的数量。 4生产环境条件 4.1水源、空气质量 水源、空气质量、生产技术应符合DB62/T798和DB62/T799的要求。 4.2环境条件 青贮制作环境和原料生产产地环境质量符合DB62/T798要求。 5 青贮原料 5.1 全株玉米 在果穗达到乳熟期,刈割全株用来专做青贮饲料的玉米。 5.2 收获籽实后的玉米秸秆 收获玉米果实后的玉米秸秆,应在玉米秸秆上多保留绿色叶片时青贮最佳。 6 青贮设施 6.1 青贮窖(壕) 6.1.1 窖址。青贮窖(壕)址应选在地势高,干燥,土质坚硬,排水良好,避风向阳,距畜舍较近,四周有一定空地的地段。切忌在低洼处或树荫下建窖,并避开交通要道、路口、粪场、垃圾堆等。 6.1.2

试验二玉米自交和杂交技术试验目的了解玉米的花器构造和开花

实验二 玉米自交和杂交技术 一、实验目的 了解玉米的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通过练习,初步掌握玉米的自交和杂交技术。 二、内容说明 1.花器构造 玉米(Zea mays L .) 属禾本科(Gramineae )、玉米属(Zea ), 雌雄同株异花授粉作物。雄穗由植株顶 端的生长锥分化而成,为圆锥花序,由 主轴和侧枝组成。主轴上着生4~11行成 对排列的小穗,侧枝仅有2行成对小穗, 每对小穗中,有柄小穗位于上方,无柄 小穗位于下方。每个小穗有2枚护颖, 护颖间着生2朵雄花,每朵雄花含有内 外颖、鳞被各2枚,雄蕊3枚,雌蕊退 化雌穗一般由从上向下的第6~7节的腋芽发育而成,为肉状花序。雌穗外被包叶,中部为肉质穗轴,在穗轴上着生成对的无柄雌小穗,一般有14~18行,每小穗有2枚颖片,颖片内有2朵雌花,基部的1朵不育,另1朵含雌蕊1枚,花柱丝状细长,伸出苞叶之外,先端二裂, 整条花柱(俗称花丝)长满茸毛,有接受花粉能力。(图2-1)。 2.开花习性 玉米雄穗一般抽出后1~3d 左右,主轴中部便开花散粉,然后依次向上向下开放;侧枝开花较晚,开花顺序是由上而下开放。每天7~11时开花。以9~10时开花最盛,始花后3~5d 为盛花期,一株雄穗花期约7~10d 。一个雄穗大约可产生1500~3000万个花粉粒。开花的最适温度为25~28℃,最适相对湿度为70%~90%。温度低于18℃或高于38℃时雄花不开放。花粉生活力在温度28.6℃~30℃和相对湿度为65%~81%的田间条件下,一般能保持6h ,以后下降,大约可维持8小时左右。 一般雄穗散粉后2~4d ,同株雌穗的花丝开始外露。通常以雌穗中下部的花丝先抽出,然后向上向下延伸,以顶部花丝抽出最晚,一般花丝从苞叶中全部伸出约需2~5d ,花丝生活力可维持10~15d 。但以抽出后2~5d 授粉结实最好,尚未受精的花丝色泽新鲜,剪短后还可继续生长,但一经受精便凋萎变褐。 玉米的花粉借风传播,传播距离一般在植株周围2~3m 内,远的可达250m 。花粉落图2 -1 玉米的花器构造

玉米种子生产技术及隔离条件

玉米种子生产技术及隔离条件 (杂交种的技术要求和措施) 繁殖玉米良种,必须满足以下三点要求:一是父、母本必须达到理想的花期相遇,实现充分授粉。二是防止混杂,保证种子纯度,提高种子质量。三是提高杂交制种质量,多收种子。为此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1 选地隔离 公司玉米制种生产基地位于农八师143团一营五连,配制杂交种的地块称为杂交制种隔离区。隔离区除了保证隔离安全外,还应选用土质肥沃,地力均匀,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旱涝保收的地块,保证植株生长整齐,抽雄一致,便于田间去杂和母本去雄在短期内完成,并保证质量。 隔离方法 空间隔离。就是在隔离区的四周一定距离内不种其他品种的玉米,以防外来花粉的串杂。自交系繁殖隔离区空间隔离应不少于500米,单交制种区不少于400米,双交制种区不少于300米,南北向150--200米,在多风地区,特别是隔离区设在其他玉米的下风处或地势低洼处,应适当加大隔离区。 时间隔离。就是把隔离区制种玉米的播种期与邻近周围其他玉米的播期错开,一般春播玉米错期35--40天,夏播玉米25--30天,但要依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灵活掌握。 自然屏障隔离。就是利用山岭、房屋、林带等自然障碍物作隔离,达到防止外来花粉串粉混杂的目的。 高杆作物隔离。就是在隔离区周围种植高粱,麻类等高杆作物隔离,但高杆作物的行数不宜太少,自交系繁殖区种植高粱等高杆作物行数不少于100行,制种区在50米以上,高杆作物应适当早播,并加强管理,以便玉米抽穗时高杆作物的株高超过玉米的高度。 隔离区的数目 隔离区的数目因繁殖类别而不同。配制单交种,需设置三个隔离区,即二个自交系繁殖区和一个杂交种制种区;配制三交种需设置三个亲本自交系繁殖区,但是在配制单交种及三交种时,隔离安全,母本去雄及时、彻底,而制种区的父

(完整版)QJ-MB04.001-2006覆膜钢板技术规范

美的制冷家电集团冰箱事业部 企业标准 QJ/MB 04.001-2006 覆膜钢板技术规范 2006-11-08发布 2006-11-18实施 美的制冷家电集团冰箱事业部发布

修订页

美的制冷家电集团冰箱事业部企业标准 QJ/MB 04.001-2006 覆膜钢板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覆膜钢板(以下称VCM板)的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以低碳冷轧钢板为基材,正面覆以彩色PET-PVC高光亮、哑光塑料膜或仿不锈钢塑料金属膜和可揭去保护膜、背面具涂层的VCM板。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47 钢板和钢带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书的一般规定 GB/T 1732 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 GB/T 622 化学试剂盐酸 GB/T 625 化学试剂硫酸 GB/T 629 化学试剂氢氧化钠 GB/T 678 化学试剂乙醇(无水乙醇) GB/T 1740 漆膜耐湿热测定法 GB/T 1766 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 GB/T 1771 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 GB/T 1865 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辅射暴露(滤过的氙弧辐射) GB/T 6739 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 GB 6742 漆膜弯曲试验(圆柱轴) GB/T 9286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GB 9754 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之20度、60度和85度镜面光泽的测定 GB/T 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GB/T 13237 优质碳素结构钢冷轧薄钢板及钢带 QJ/MB 04.007 金属冷冲压件技术规范 QJ/MB 04.019 冷轧钢板及钢带技术规范 QJ/MB 04.015 关于规范RoHS标识的操作指引 美的制冷家电集团冰箱事业部 2006-11-08发布 2006-11-18实施 1/6

玉米人工去雄辅助授粉技术要点

玉米人工去雄辅助授粉技术要点 一、人工去雄 因玉米在抽穗开花过程中,雄穗呼吸作用旺盛,消耗一定养分,去雄后节省养分、水分,可供雌穗发育,增加穗粒数,去雄还可以改善植株上部光照条件、降低株高、防止倒伏,同时,去雄可有兼防玉米螟的效果。俗话说:“玉米去了头,力量大无穷,不用花本钱,产量增一成。” 去雄虽然是一项增产措施,但如果操作不当,茎叶损失过多,还会造成减产,因此,去雄剪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去雄要在雄穗刚露出顶叶尚未散粉时,用手抽拔掉。如果去雄过早,易拔掉叶子影响生长,过晚,雄穗已开花散粉,失去去雄意义。 第二、无论去雄或剪雄,都要防止损伤叶片,去掉的雄穗要带到田外,以防隐藏在雄穗中的玉米螟继续危害果穗和茎杆。 第三、去雄要根据天气和植株的长相灵活掌握。如果天气正常,植株生长整齐,去雄可采取隔行去雄或隔株去雄的方法,去雄株数一般不超过全田株数的二分之一为宜,靠地边、地头的几行不要去雄,以免影响授粉。授粉结束后,可将雄穗全部剪掉。以增加群体光照和减轻病虫害。如果碰到高温干旱或阴雨连绵天气,或植株生长不整齐时,应少去雄或不去雄,只在散粉结束后,及时剪除大田全部雄穗。 第四、去雄要注意去小株,去弱株,以便使这些小弱株能提早吐丝授粉。 二、辅助授粉 玉米是异花授粉作物,往往因高温干旱或阴雨连绵造成授粉不良,结实不饱满,导致减产。试验证明,实行人工辅助授粉,能减少秃顶和缺粒现象,使籽粒饱满,一般可增产10%左右。玉米雄花开放主要在上午8-11点,此时花粉刚开放,生活能力强,加之上午气温较低,田间湿度较大,最易授粉授精,如果没有风,花粉不易落下,到午后气温升高,田间湿度也下降,花粉生活力降低,甚至死亡,即使再落下来,也无授粉能力。因此,在盛花期如果无风,就要实行人工辅助授粉。授粉可采用人工拉绳法,即用两根竹杆,在竹杆的一端拴上绳子,于

玉米秸秆青贮技术

玉米秸秆青贮技术 随着养殖业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增大,粗饲料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大量玉米秸秆以自然风干、直接饲喂为主,造成了饲草的极大浪费。由于玉米秸秆露天存放,极易造成大量营养物质损失,环境污染及火灾的发生,以至于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因此,玉米秸秆青贮既可以提高秸秆自身价值,形成循环经济,又可以提高农作物利用率,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大大提高了养殖户的养殖效益。同时,青贮饲料有着“草罐头”的美誉,其特点是多汁适口、气味酸香、消化率高、营养丰富,是饲喂牛羊等家畜的上等饲料。 一、青贮饲草的好处 1、适口性好:新鲜的饲草水分高,适口性好,易消化,但容易腐烂变质。青贮后,可比青绿饲料的鲜嫩、青绿,营养物质不但不会减少,而且有一种芳香的酸味。秸秆经过青贮后,会变的柔软、多汁,颜色黄绿,牛特别爱吃。这样不但可以刺激家畜的食欲,而且采食量也会大幅度增加,对牛羊的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利用率高:由于玉米秸秆自然风干后,营养成份和水分损失严重,秸秆的利用率只有19.4%。即便是在铡短后,利用率也只能提高到50%左右,4~5亩地的秸秆,才能满足1

头牛1年的饲草量。因此,要采用秸秆青贮技术,对秸秆进行青贮处理。青贮后,秸秆的利用率可提高到95%左右,1~1.5亩大田玉米秸秆青贮后,可满足1头牛1年的饲草量,能有效的节约饲草资源,扩大饲养规模。 3、营养丰富:青贮饲料是一种经济实惠的青绿饲料,秸秆青贮,可以使单位面积收获的玉米秸秆总养分达到最高值,以减少营养物质的浪费。调制的干饲料,因落叶、氧化,光化等原因,营养物质损失达30~40%左右,胡萝卜素损失达90%。而青贮后的饲料营养损失一般不超过10%,尤其是粗蛋白质、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损失量极少。根据科学试验,给牛喂6㎏青贮饲草,在不喂任何精料的情况下,相当于给牛喂了1㎏玉米的营养。也就是说,1亩玉米秸秆青贮后,相当于给牛准备了300~350㎏的玉米精料。另外,便于实现机械化收割、运输、贮存,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4、消化率高:在青贮过程中,由于乳酸菌的作用下,使秸秆变软,变熟,秸秆中糖分提前转化成了有机酸,因此,饲草在饲喂前,相当于干秸秆在消化道中已经得到了部分消化,所以,青贮饲草饲喂后可大大提高秸秆的消化率。同时,玉米秸经发酵后,可使原来饲料中难以消化的纤维素变为糖,故牛、羊等家畜,对青贮饲料的纤维素消化率可提高10.7%。 5、久存不霉:青贮结束后,饲草可在密封的环境中长期

玉米套袋授粉技术)

杂交玉米套袋授粉技术 刘春友孙焕荣莫洪雨 (聊城市种子公司,山东聊城252000) 无论是玉米杂交种的选育,玉米自交系原种种性的保持和提高,还是自交系的提纯复壮,都需要人工套袋授粉。套袋授粉主要是隔绝外来花粉,有目的地进行自交、姊妹交和杂交。具体操作技术如下: 1 纸袋准备 1.1 雌穗袋(也叫小袋):用半透明硫酸纸做成,长17cm,宽10cm。其作用是套在雌穗上用以隔离外来花粉。 1.2 雄穗袋(也叫大袋):用半透明硫酸纸做成,长35cm,宽16cm。其作用是套在雄穗上采集花粉。 1.3 其他用具:准备好剪刀、大头针、回形针、纸牌、铅笔、镊子和酒精球(将药棉团成球倒入70%的洒精制成)。 2 套袋授粉 2.1 选典型株:在玉米育(繁)种田中,从苗期开始选择符合典型特征特性的优株,用纸牌作好标记,拴在玉米植株上。 2.2 雌穗套袋:当中选植株长出雌穗,于花丝抽出前套上小袋,用大头针固定在雌穗上(苞叶过长的,应用剪刀剪去一段,以不伤雌穗为宜)。 2.3 雄穗套袋:当套袋雌穗花丝露出苞叶3cm左右时,于当天下午将中选的采粉株雄穗套上大袋,在雄穗基部用回形针将纸袋别紧,防止被风吹掉。 2.4 取粉授粉:采粉株雄穗套袋的第二天上午,露水干后开始采粉授粉。采粉时,先用手轻轻拍动雄穗上的大袋,使花粉散落在袋内并抖落掉袋外花粉。大袋取下后,将花粉集中到大袋的上部,把大袋轻轻折叠,右手持大袋,将大袋的开口对准雌穗上的小袋,用左手把小袋倾斜后迅速提下,将大袋迅速套在雌穗上,用手指轻轻弹动大袋,使花粉均匀地散落在花丝上。授完后再将小袋扣上,用大头针固定好,在纸牌上做上标记,写明授粉日期、授粉方式及授粉对象名称,动作要快。授完一株后,在给下一株授粉前,必须用镊子夹取酒精球擦手,以杀死落在手上的花粉。

玉米综合实验报告

玉米综合实验报告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玉米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意义 1.了解玉米雌雄花开花生物学特性; 2.掌握玉米有性杂交和自交技术。 二、实验用品 1.实验材料正红505、正红532 2.实验用具大羊皮纸袋、小羊皮纸袋、回形针、纸牌、剪刀、大头针、铅笔。 三、实验内容 1.玉米穗花器构造 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自然杂交率高达95%以上。 (1)雄穗雄穗着生于植株顶部,由主茎的生长锥分化而成,属圆锥花序。雄穗主轴上生有侧枝,在主轴和侧枝上着生二列或二列以上的成对小穗。每对小穗中,一个有柄,位于上方,先开花;另一个无柄,位于下方,后开花。每个小穗有护颖两枚,小花两朵。每朵花有内、外颖各一片,中间有雄蕊三枚,花药二室。每个花药具有花粉粒约2500-3500粒,全穗约有2000万粒以上。 (2)雌穗雌穗由叶腋内的腋芽发育而成。每一植株除了最上部的4-5个叶腋内不能产生腋芽外,其余各节的叶腋中均能产生腋芽。但是一般品种在通常的栽培条件下,只有植株上部往下大约6-7节处的腋芽才能发育成1-2个果穗。其余各节的腋芽在植株生长发育的早期阶段,就自行停止生长而消失,只留下一个很小的痕迹。雌穗属于肉穗花序,其上着生许多纵行排列的成对小穗。小穗无柄,基部有护颖两枚,小花两朵,其中一朵可育,一朵退化,可孕小花有内外颖和雌蕊组成。由于雌小穗成对着生,形成了玉米果穗上的粒行数都是偶数排列。雌蕊由子房、花柱和柱头组成,抽出的花丝为柱头的延长物,各部分均可授粉。

2. 玉米开花习性 在同一植株上,雄穗抽出时间一般比雌穗早2-4天,具有雄花先熟的特征。在正常情况下,抽穗后2-5天开始散粉。雌穗吐丝一般要比雄穗开花迟3-5天,干旱情况下可延迟7-8天。因此,玉米是典型的异花授粉作物。 雄穗一般是主轴上中部的花先开,然后向两端依次开放,侧枝的开花是自上而下。开花盛期是在开花后2-5天,其中60%的花朵是集中在开花后的3-4天,此时是采集花粉的最佳时期。整个雄穗从开花开始到结束约需7-8天,但因品种和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玉米开花的最适温度为25-32℃,相对湿度为50-70%。在一天内,玉米开花最盛时间是上午8-11时,散粉最盛时间是9-10时,这是授粉的最好时机。在田间条件下,花粉寿命一般可维持5-6小时,如果将花粉放在温度为3-10℃,相对湿度为50-80%的条件下,花粉寿命可维持24小时以上。 雄穗散粉后2-4天,同株上的雌穗开始吐丝。吐丝次序以果穗中部偏下开始,然后向上、向下依次进行,顶部的花丝抽出的最晚。整个果穗从开始吐丝到结束,一般需要2-5天。花丝一经抽出,就有授粉能力,但以吐丝后2-4天授粉能力最强。如果花丝吐出后得不到授粉,可继续向前伸长达40㎝以上,一经授粉后,雌蕊花丝很快就变软萎焉。雌穗花丝的授粉能力,一般可维持10-14天,但抽出花丝7天以后授粉,结实率显着降低。 玉米花粉很小很轻,靠风传播。在一般情况下,雄穗上的花粉成圆锥体落于植株周围6-8米的空间处,风大时可传至一里以外。花粉落于柱头后10分钟,便可伸出花粉管,花粉管刺入柱头,不断向前伸长,通过花柱进入子房,再经株孔直达胚囊。授粉后20-26小时,即可受精。 图玉米花器构造 四、实验步骤 (一)玉米自交实验

玉米自交系扩繁技术操作要点

选择一流的扩繁基地 扩繁基地决定了种子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完成整个生产周期,其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生产种子的质量。因此选择一流基地对扩繁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 地块 1.1积温、无霜期能满足种子全生育期的需要,能使其正常成熟。 1.2有安全隔离带,空间隔离500米以上,或自然屏障隔离,能阻止同类作物外来花粉进入种子生产区。 1.3地势平坦,地力均匀,无盐碱,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地力较好。能保证种子生长的营养供给。 1.4水源充足,灌排方便,稳产保收。能保证种子各生育时期对水的需求。 1.6集中便于管理,包括地块集中和种植户集中。 2 种植户 2.1愿意从事种子生产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动力。 2.2有责任感,能把种子生产当做一项重要工作,把提高种子质量放在首位。对所产种子不掺杂使假。 2.3服从领导,能按照技术要求完成种子生产,交售全部合格种子。不无理取闹。 2.4劳力充足,能满足种子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供给,使各项措施能及时执行。 3 合作单位 3.1愿意合作是其它工作的前提。 3.2信誉好,有“质量第一、第一质量”的质量意识,视种子质量为企业生命。 3.3有领导力,能组织种植户进行生产。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为种子生产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4有种子生产技术人员,能把种子生产中技术要求和措施及时传达给种植户并指导其顺利执行。 3.5认同金色农华对种子生产的各项技术要求,能按照要求认真执行。 3.6有充足的晒场和适于少量亲本用的穗烘干和籽粒烘干设备。种子收获后能及时晾晒或烘干,快速降水。 3.7有种子加工和储藏能力,有具有先进的脱粒、清选、分级等机械。 3.8对所产种子不私自留用、不流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