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分子与细胞知识点梳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分子与细胞知识点梳理复习提纲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1. 1细胞的分子组成

1.1-01 氨基酸的结构与脱水缩合 理解 1.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通式是怎样的?结构特点是

什么?(必修1P21)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约有20种。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 2)和一个羧基(-COOH ),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氨基酸的不同是由于R 基的不同 2.氨基酸是以什么方式连接的?它们之间形成的化学键叫什

么?如何表示?(必修1P22) 两个氨基酸形成二肽的缩合反应: R 1 R 2 R 1 R 2 | | 酶 | | NH 2—C —COOH + NH 2—C —COOH NH 2—C —CO —NH —C —COOH +H 2O | | | | H H H H 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叫肽键(—NH —CO —)。 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氨基酸 → 二肽 → 三肽 … → 多肽 → 蛋白质 3.n 个氨基酸形成1条肽链时,脱掉几个分子H 2O ?形成几个肽键?如果n 个氨基酸形成m 条肽链呢? n 个氨基酸形成1条肽链时,脱掉n-1个H 2O ,形成n-1个肽键。同理,n 个氨基酸形成m 条肽链,脱掉n-m 个H 2O ,形成n-m 个肽键。 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蛋白质中氨基酸总数—肽链条数 1.1-02 蛋白质的结构 理解 4.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具有多种多样的原因是什么?(必修1P23) 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不同、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1.1-03 蛋白质的功能 理解 5.举例说明蛋白质的功能。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②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载体。③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的酶都是蛋白质。④调节作用:如蛋白质激素中的胰岛素。⑤免疫作用:如抗体是蛋白质。 总之,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1.1-04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 核酸种类 遗传物质 原核生物 2种(DNA 和RNA ) 是DNA 真核生物 2种(DNA 和RNA ) 是DNA 病毒 DNA 病毒 只有一种核酸是DNA (如:噬菌体) 是DNA RNA 病毒 只有一种核酸是RNA (如:烟草花叶病毒、HIV 病毒、SRAS 病毒)

是RNA 7.核酸的种类及基本单位是什么?(必修1P26)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 种类 脱氧核糖核酸(DNA ) 核糖核酸(RNA ) 组成单位 脱氧核苷酸(4种) 核糖核苷酸(4种) 核苷酸 组成 碱基 T 、A 、G 、C U 、A 、G 、C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磷酸 磷酸 磷酸 分布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细胞质 空间结构 双螺旋结构 单链结构 功能 决定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显色反应 遇甲基绿呈绿色 遇吡罗红呈红色

1.1-05糖类的种类与作用理解

8.糖类的种类与作用:(必修1P30)

单糖: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六碳糖(葡萄糖、果糖)种类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体内)、乳糖(动物体内)

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体内)、糖原(动物体内)

功能: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植物特有的糖类:蔗糖、淀粉、纤维素。

动物特有的糖类:乳糖、糖原(肝糖原、肌糖原)

动、植物共有的糖类:脱氧核糖、核糖、葡萄糖

还原糖的鉴定:用斐林试剂,有砖红色沉淀。

1.1-06脂质的种类和作用了解

9.脂质的种类与作用:(必修1P32)

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种类磷脂: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如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元素组成:糖类:CHO,脂质:主要CHO,蛋白质:主要CHON,核酸:CHONP

1.1-07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化学元素种类及其重要作用理解

10.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化学元素的种类是:(必修1P16)

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分为大量元素(CHONPSKCaMg)和微量元素(FeMnBZnMoCu).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CHON

11.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C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Fe构成血红蛋白,Mg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

1.1-08碳链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了解

12.生物大分子(多糖、蛋白质、核酸)、脂质等有机物以碳链为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必修1P33)

1.1-09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与作用了解

13.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与作用:(必修1P34)

含量:水在细胞中的含量最多。

存在形式:自由水:多,结合水:少。

功能:结合水是细胞的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能运输营养和废物、参与反应1.1-10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与作用了解

14.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与作用:(必修1P35)

存在形式:离子

功能:①组成细胞中的化合物:如血红蛋白中含Fe、叶绿素中含Mg 。

②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生命活动:如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离子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

③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1.2细胞的结构

1.2-0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理解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必修1P10)

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两位科学家。

2.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必修1P10)

内容:①细胞是生物体(除病毒)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意义:建立于19世纪的细胞学说,揭示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1.2-02生物膜(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了解

3.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必修1模块第68页)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在细胞膜的外表面有一层糖蛋白,叫糖被。

▲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糖蛋白(糖被)组成: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

1.2-03细胞膜的成分与功能了解

4.制备细胞膜的材料、方法是:(必修1P40)

材料: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方法:把红细胞放在清水中,让其吸水涨破。

5.细胞膜化学成分:(必修1P41)

化学成分: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

6.细胞膜的功能是:(必修1P42)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2-04细胞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了解

7.结构:(必修1P68)

(1)流动镶嵌模型:

(2)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即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3)功能特点:细胞膜和其它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生物膜系统(必修1P49)

①组成:细胞器膜(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细胞膜、核膜

②特点: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③功能:细胞膜使细胞具有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

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

④人工合成的膜材料应用:人造器官材料(如血液透析膜)、海水淡化处理、污水处理等。

1.2-05叶绿体、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了解

8.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是:(必修1P45)

外膜

结构: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增大

基质: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功能: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进行能量转换,是为细胞提供能量的细胞器。

9.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是:(必修1P45)

外膜

结构:内膜

基粒:由类囊体构成,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有吸收光能的色素

基质

功能:光合作用的场所,是能量转换站。

1.2-06其他几种细胞器的功能了解

10.其他几种细胞器的功能:

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运输,以及脂质合成的场所;并能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

高尔基体:动物: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和分泌。植物: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翻译的场所)。

中心体:动物和低等植物都具有,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液泡:内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有水分、色素等。

溶酶体:内含多种消化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

其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无膜结构的有:中心体、核糖体。

注意:高等植物的根细胞无中心体、无叶绿体。

11.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必修1P48)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如抗体)

过程: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

动力:线粒体提供的能量

1.2-07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了解

12.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必修1P53)

核膜:是双层膜,上有许多核孔

结构:核仁

人教版分子与细胞知识点梳理复习提纲

染色质(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

不同细胞时期的两种形态。

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2-08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了解

1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必修1P9)原核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结构上的相似之处是有细胞膜和细胞器。

1.2-09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理解

14.如何理解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必修1P55)。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各组成之间分工合作成为一个整体。

1.3细胞的代谢

1.3-01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理解

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哪些?(必修1模块第70—72页)

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包括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

2.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生物膜的这一特性,与细胞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是活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1.3-03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了解

3.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什么?(必修1模块第72页)

胞吞(内吞)、胞吐(外排)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1.3-04酶的本质、特性和作用了解

4.酶的本质是什么?(必修1模块第81页)

酶的概念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5. 酶有什么特性?(必修1模块第83页)

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

1.3-05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理解

6.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哪些?(必修1模块第85页)

底物浓度;酶浓度;PH:过酸、过碱使酶失活;温度:高温使酶失活。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1.3-06ATP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了解

7. ATP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是什么?(必修1模块第88页)

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称叫做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 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ADP转化为ATP所需能量来源:动物和人:呼吸作用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

1.3-07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及意义理解

8.ATP和ADP是如何转化的,是可逆反应吗?(必修1模块第89页)

酶1

注:能量不可逆,物质可逆。

ATP ADP + Pi + 能量

酶2

ATP与ADP相互转化在活细胞中永不停息的进行,这既可以避免一时用不尽的能量白白流失掉,由保证了及时供应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1.3-08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了解

9.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必修1模块第101—102页)

(1)1771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利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2)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只有在光下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3)1845年,德国梅耶: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4)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的有关内容:①取大小、长势相同的甲、乙两植物,在_在黑暗中_处理24小时,使叶片中的_淀粉耗尽:②向甲植物提供充足的光照,乙植物黑暗处理(作_对照组_),保持其它培养条件相同:③几小时以后,分别将甲、乙植株上的叶片摘下。用酒精隔水加热,脱去叶绿素:再用清水冲洗后,用碘液检验是否有淀物产生。④实验现象:甲叶片变蓝,乙叶片不变蓝。③实验结论: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5)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证明:O2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6)1939年,美国的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7)20世纪40年代,美国卡尔文:光合产物有机物的碳来自CO2

1.3-09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应用理解

10.叶绿体中含有哪些与光合作用有光的色素?(必修1模块第98-99页)

叶绿素a (蓝绿色)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叶绿素b (黄绿色)

色素

胡萝卜素(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黄素(黄色)

11.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在哪里?(必修1模块第99页)

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

光合色素(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的结构:外膜,内膜,基质,基粒(由类囊体构成),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

12. 光合作用是如何进行的?光合作用的总反应方程式是什么?(必修1模块第103页)

光能

总反应式:CO2+H2O (CH2O)+O2 其中,(CH2O)表示糖类。

叶绿体

14.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必修1模块第104页)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照强度、温度、CO 2的浓度、水分等

15.光合作用强度可以通过测定植物一定时间内原料消耗或产物生成的数量来定量表示。

1.3-11 农业生产以及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理解

16.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有哪些措施可以提高产量?(必修1模块第104-105页) 农业生产以及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增加CO 2的浓度,适当提高温度等 例如: ①农业上采用套种、合理密植等措施使农作物充分吸收阳光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②利用大棚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提高CO 2浓度和温度,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1.3-12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及异同

理解

17.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必修1模块第93-94页)

61262222无氧呼吸 1、C 6H 12O 6−→−

酶2C 3H 6O 3+少量能量 (乳酸菌、动物和人的肌细胞、马铃薯块茎等缺氧时) 2、C 6H 12O 6−→−

酶 2C 2H 5OH +2CO 2+少量能量 (高等植物水淹时,、酵母菌缺氧时)

1.3-13 细胞呼吸的意义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理解

20.细胞呼吸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1)细胞呼吸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有氧呼吸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转变为热能而散失,另一部分储存在AT P 中。(2)细胞呼吸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有氧、酶 CO 2+H 2O+能量

21.应用:(1)农业生产上,设法适当增强细胞呼吸,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如水稻生产中适时露田和晒田等措施的实质就是为了改善土壤通气条件以增强根系的细胞呼吸。(2)粮食储藏和果蔬保鲜,要设法降低细胞的呼吸强度,尽可能减少有机物的消耗:粮食安全储藏时,要注意降低温度和保持干燥,抑制细胞呼吸;果蔬储藏时,采用降低氧浓度、充氮气或降低温度等方法抑制细胞呼吸。

1.4 细胞的增殖

1.4-01 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了解

1.多细胞生物体体积的增大,即生物体的生长,既要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由要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2.细胞是通过什么方式增殖的,其增殖有何意义?(必修1模块第111-112页) 细胞是通过分裂的方式增殖的。 意义: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3.真核细胞有哪些增殖方式?(必修1模块第112页) 三种:①有丝分裂②无丝分裂③减数分裂。其中最主要的是有丝分裂。

4.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90%-95%)和分裂期

1.4-02 细胞的无丝分裂及其特点 了解

5.无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请举出进行无丝分裂的特例。(必修1模块第114页) 无丝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无丝分裂。例如:蛙的红细胞。

1.4-03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异同 理解 6、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细胞有什么特征?(必修1模块第111-112页) 细胞周期 分裂间期 完成DNA 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NA 数目加倍) 分裂期 前期 两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出现 两消失:核膜、核仁消失 染色体散乱排列 中期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 两消失:染色体消失、纺锤体消失 两出现:核膜、核仁出现 细胞一分为二

前期 末期 区别 纺锤体的形成方式 子细胞的形成方式 植物 细胞的两极直接发出纺锤丝,构成纺锤体 在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细胞板向周围扩散形成细胞壁

动物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

直接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8.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的数目变化规律是什么?

1.4-04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理解

9.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 (必修1模块第113-114页)

特征: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分裂结果是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1.5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1.5-01细胞分化的意义及实例理解

1. 什么是细胞分化?(必修1P117-118)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细胞分化的特点?(必修1P118)

细胞分化的特点是具有持久性,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

3.细胞分化的意义?(必修1P118)

①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②通过细胞分化,能形成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

③通过分化使细胞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4.细胞分化的实例?(必修1P117)

在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一群相似的胚胎细胞。后来,有的细胞发育成红细胞,合成运输氧的血红蛋白;有的细胞发育为心肌细胞,合成行使运动功能的蛋白。

1.5-02细胞分化的过程及原因理解

5.细胞分化的基础?

高等生物的发育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通过有丝分裂形成多个细胞,每个细胞都应含有一套与受精卵完全相同的染色体,即携带有本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但形态、结构和功能有很大差异是因为不同的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是不同的。

6.细胞分化的实质?

在个体发育中,细胞分化实质上是在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合成特异性蛋白质的过程。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7.胰岛细胞产生胰岛素,红细胞产生血红蛋白,这两种细胞合成蛋白质不同则它们基因组成是否相同?为什么?

相同,因为体内的所有组织细胞都由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它们含有一套与受精卵

人教版分子与细胞知识点梳理复习提纲

完全相同的染色体,所以这两种细胞中的基因组成完全相同。

8.细胞分裂、分化和生长的关系?

①联系: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和细胞生长的基础。

②区别:细胞分裂数变形不变,细胞分化形变数不变,细胞生长仅是大小变。

9.由一个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一个新的多细胞个体需要经过细胞的哪些变化?

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1.5-03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和实例理解

10.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和实例?(必修1P119)

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例如胡萝卜的韧皮部的一些细胞,在某些条件下进行分裂和生长,形成一个细胞团块,继而分化出根、茎和叶,移栽后长成了一株新的植株。

11.细胞全能性的原因?

由于体细胞是由受精卵经有丝分裂产生的,细胞核内含有全套的遗传信息。

12.细胞全能性的表现?

①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②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限制,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③分化程度与全能性成反比。

13.细胞全能性的应用?(必修P119)

现在人们可以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花卉和蔬菜等作物,拯救珍稀濒危物种,还可以和基因工程结合培育新类型。

14. 动物体内各种类型的细胞中具有最高全能性的细胞是什么?人体内什么细胞没有过全能性?为什么?

受精卵。成熟的红细胞,它没有细胞核。

1.5-04细胞衰老的特征了解

15.细胞衰老的特征?(必修1P122)

①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内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②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③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④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⑤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1.5-05细胞凋亡的含义了解

16.细胞凋亡的含义?(必修1P123)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17.细胞凋亡的意义?(必修1P124)

①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

②细胞凋亡能维持组织中细胞数目的相对平衡。

③细胞凋亡是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

1.5-06细胞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理解

18.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必修1P121)

①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都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现象。从总体上看,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②对单细胞生物体来说,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③对多细胞生物体来说,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不等于个体的衰老和死亡,如幼年个体中每天都有细胞衰老、死亡。个体的衰老不等于细胞的衰老,如老年个体中每天也有新细胞的产生。

19.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是正常生命现象吗?

是。

1.5-07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恶性肿瘤的防治了解

20.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必修1P125-126)

①能无限增殖。

人教版分子与细胞知识点梳理复习提纲

②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例如,正常的成纤维细胞呈扁平梭形,癌变后变成球形

③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表面发生了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

21.致癌因子有哪些?(必修1P126)

①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

②化学致癌因子:无机化合物如石棉等,有机化合物如黄曲霉素等。

③病毒致癌因子:是指能使细胞发生癌变的病毒。

环境中得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22.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必修1P127)

①远离致癌因子。

②健康的饮食和饮食习惯。

③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不要长时间上网。

23.癌症如何治疗及其机理?

治疗方法:已有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手段。化疗的机理是抑制DNA复制,使细胞分裂停留在分裂间期。放疗是利用射线的高能量杀死癌细胞。

1.6实验

1.6-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1.6-11S实验原理理解

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原理?(必修1P18)

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中加热,会生成砖红色沉淀。

2.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的原理?(必修1P18)

脂肪可以被苏丹III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液染成红色。

3.检测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原理?(必修1P18)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1.6-12S实验材料用具、实验方法步骤了解

4.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方法步骤?(必修1P18)

①向试管内注入2ml待测的组织样液。(苹果或梨匀浆)

②向试管内注入1ml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溶液,乙液:0.05g/mL CuSO4溶液。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

③将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

④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5. 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方法步骤?(必修1P18~19)

方法一:向待测组织样液(花生种子匀浆)中滴加3滴苏丹III(或苏丹IV)染液,观察样液被染色的情况。

方法二:

①取材:取一粒浸泡过的花生种子,去掉种皮。

②切片:用刀片在花生子叶的横断面上平行切下若干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待用。

③制片:从培养皿中选取最薄的切片,用毛笔蘸取放在载玻片中央,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2~3滴苏丹III(或苏丹IV)染液,染色3min(苏丹IV染液中染色1min),用吸水纸吸去染液,再滴加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用吸水纸吸去花生子叶周围的酒精,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④观察:在低倍显微镜下找到花生子叶的最薄处,移到视野中央,将影像调节清楚,换成高倍镜观察,视野中被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的脂肪颗粒清晰可见。

6. 检测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方法步骤?(必修1P19)

①向试管内注入2ml待测的组织样液。(豆浆或鲜肝提取液)

②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

③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

④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1.6-13S实验结果的分析应用

7.在鉴定苹果组织样液中的还原糖时,将鉴定用的什么试剂注入样液试管后,样液颜色呈

蓝色?经什么处理后,试管中的样液颜色变成什么颜色?

在鉴定苹果组织样液中的还原糖时,将鉴定用的斐林试剂注入样液试管后,样液颜色呈蓝色。经水浴加热处理后,试管中的样液颜色变成砖红色沉淀。

8. 鉴定蛋白质时滴加试剂试剂的顺序?

先加双缩脲试剂A(0.1g/mLNaOH溶液),后加双缩脲试剂B(0.01g/mLCuSO4溶液)。9.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组成相似,斐林试剂能否能否用于蛋白质的鉴定?这两种试剂的使用有何区别?

不能,因为两者浓度不同。斐林试剂两种组分需混合后使用,且需现配现用,而双缩脲试剂两种组分需分别滴加。

10.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实验中需加热的是?需用显微镜观察的是?

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需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苏丹III染液鉴定脂肪需用显微镜观察。1.6-2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1.6-21S实验原理理解

11.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理?

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原生质层两侧的液体具有浓度差时,细胞就会发生渗透作用失水或吸水。

1.6-22S实验结果的分析应用

12.什么是质壁分离?(必修1P63)

质指原生质层,壁指细胞壁,质壁分离是指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分离。

13.质壁分离实验中,洋葱表皮细胞中的什么可以看做是一层半透膜,浓度差是指什么?(必修1P63)

原生质层可以看做是一层半透膜,是指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间的细胞质。浓度差是指外界溶液和细胞液浓度的差。

14. 质壁分离后,在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的充满是什么?为什么?

外界溶液,因为细胞壁具有全透性。

15.本实验采用紫色的洋葱鳞片叶,优点是易于观察。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表现吸水;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表现失水。

1.6-3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6-31S实验原理理解

16.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原理?(必修1P84)

酶一般都是蛋白质,根据蛋白质的结构和特性,容易受到温度和pH等因素的影响。1.6-32S实验材料用具、实验方法步骤了解

17.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选择哪一种酶作实验材料?(必修1P84)

选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8.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方法步骤?(必修1P84)

①提出问题: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和已有酶的知识,提出问题。例如: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吗?超出温度(或pH)的范围,酶还有活性吗?

②作出假设:要针对问题作出假设。例如: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超出范围就失去活性;pH也会影响酶的活性,超出范围酶会失去活性。

③设计实验:(1)选择实验材料。

(2)根据假设预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3)确定控制变量。

(4)减少无关变量的影响。

④进行实验⑤分析结果,得出结论⑥表达与交流⑦进一步探究

1.6-33S实验结果的分析应用

19.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必修1P85)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其中酶的活性最高时的温度,即为该种酶的最适温度。若超过最适温度,酶的活性逐渐下降,甚至停止。高温使酶变性失活,活性不能恢复。低温仅降低活性,不失活,活性可恢复。

20.pH对酶活性的影响?(必修1P85)

每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表现出活性,其中酶的活性最高时的pH,即为该种

酶的最适pH。在过酸或过碱环境中,酶失去活性,并且不能再恢复。

1.6-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6-41S实验原理理解

21.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原理?(必修1P97)

滤液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绿叶中的色素不止一种,它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然而,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扩散的快,反之则慢。这样,几分钟后,色素就会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1.6-42S实验材料用具、实验方法步骤了解

22.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材料用具?(必修1P98)

新鲜的绿叶(如菠菜的绿叶)、干燥的定性滤纸、试管、棉塞、研钵、玻璃漏斗、尼龙布、毛细吸管、剪刀、药勺、天平、量筒、试管架。

23.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方法步骤?(必修1P98)

①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称取5g绿叶,剪碎,放入研钵中研磨。同时向研钵中放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再加入10mL无水乙醇。将研磨得到的液体迅速倒入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②制备滤纸条: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长与宽略小于试管的滤纸条,将滤纸条一端剪去两角,并在距这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③画滤液细线: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细线。待滤液干后,再画一两次。

④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轻轻插入层析液中,盖紧试管口。

⑤观察与记录:观察滤纸条上出现了几条色素带,及每条色素带的颜色。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1.6-43S实验结果的分析理解

24.在研磨的时候为什么要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必修1P98)

加入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充分,加入碳酸钙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25.将滤纸条放入层析液中时应注意什么?(必修1P98)

应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防止色素色素溶入层析液。

26.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

有四种,从上往下其颜色依次是: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

27.绿叶中的色素有哪几种?它们对光的吸收情况怎样?(必修1P99)

有四种,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四种色素都能吸收蓝紫光,两种叶绿素还多吸收了红橙光,但它们对绿光的吸收都较少。

1.6-5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6-51S实验原理理解

28.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原理?(必修1P91)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1.6-52S实验设计理解

29.实验材料用具和实验方法步骤?(必修1P92)

(1)提出问题:酵母菌会产生酒精,是在有氧条件下产生还是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酵母菌的细胞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是在有氧条件下产生还是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2)作出假设: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会产生酒精,同时产生少量二氧化碳,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较多。

(3)设计实验①酵母菌培养液的配置。②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③检测酒精的产生。(4)实验操作:根据实验设计进行操作,并记录。

(5)结果分析。

1.6-53S实验结果的分析应用

30.如何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必修1P92)

二氧化碳可以是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以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蓝。31.如何检测酒精的产生?(必修1P92)

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32.实验结果分析。

两个装置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混浊,说明都有二氧化碳产生。其中在有氧条件下的装置中混浊快且程度高,说明该条件下产生二氧化碳多。在无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中变灰绿色,说明有酒精产生,而有氧条件下无,则说明无酒精产生。结论: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详解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详解 分子与细胞是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新教材。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相关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分子与细胞知识点总结【1】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2)2=5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属自养型生物。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人教版教学教案《分子与细胞》全册复习提纲(人教版必修1)

必修1 分子与细胞全册复习提纲 第1章走近细胞 一、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____________,生命活动离不开______。 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_______________;最大的生命系统是____________。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是 ______→组织→器官→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显微镜的使用 1、使用步骤: 用低倍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换用高倍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镜和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目镜:5×和15×比,长的是___________;物镜:10×和40×比,短的是____________。 3、放大倍数指的是________(长和宽?面积?) 4、显微结构是____________下看到的,亚显微结构是____________下看到的。 三、生物分类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的统一性是因为两者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做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做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放线菌、支原体等。 3、原核生物中能自养的是_________,因为其细胞内含有_________和_________色素,能进行________;细菌中的绝大多数种类营_______或________的异养生物,自养的有_______。 4、关于病毒的知识: (1)结构:无_______结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 (2)生活方式:,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 (3)种类:如;如;如。(4)如何培养细菌? 如何用35S标记细菌的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病毒的意义:主要用于研制 (6)RNA病毒比DNA病毒容易变异的原因是。 (7)注射流感疫苗仍容易患感冒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细胞学说 1、细胞学说的建立者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 1、当你开始用低倍物镜观察自制的装片时,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知识点 语文作文数学道德与法治 英语物理化学音乐体育美术 地理生物历史育儿网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电子课本 高一生物基础知识梳理(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一 第一单元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1.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蛋白质主要由C、H、O、N 4 种元素组成,很多蛋白质还含有 P、S 元素,有的也含有微 量的Fe、Cu、Mn、I、Zn 等元素。 (2)氨基酸结构通式的表示方法(右图): 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 羧基连接再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 (3)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化学式表示为—NH—CO— 拓展: ①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对于环肽来说,肽键数=氨基酸数) ②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量-

失去水分子数×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③一条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在肽链内部的 R 基中可能也有氨基和羧基。 (4)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不同,氨基酸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蛋白质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5)有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成分,如结构蛋白;有些蛋白质具有催化作用,如胃蛋白酶;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载体的功能,如血红蛋白;有些蛋白质起信息传递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有些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6)核酸的元素组成有C、H、O、N 和P。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7)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一个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的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的。 (8)DNA 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 中的五碳糖是核糖;DNA 中含有的碱基是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而RNA 中含有的碱基是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尿嘧啶;DNA 中含有两条脱氧核苷酸链,而 RNA 中只含有一条核糖核苷酸链。 (9)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拓展: ①因为绝大多数生物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只有 RNA 病毒以RNA 作为遗传物质,所以说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②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记做:凡是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 ③D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R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④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的RNA 不是遗传物质,DNA 是遗传物质。 ⑤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 DNA。 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高考复习知识点详解与例题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知识点一、渗透作用 1、概念: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 ※扩散:指分子于存在的介质或容器中四处分散的趋势。分子运动受碰撞驱使,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向碰撞发生较少的区域运动。渗透是扩散的一种特殊形式。渗透作用与扩散作用的相同点:都是由单位体积分子数多的向单位体积分子数少的地方移动。不同点:渗透作用多指溶剂分子(主要是水分子)的移动,扩散作用多指溶质分子(如甘油等)或气体分子(如O2、CO2等),也可以是溶剂分子(如水、酒精)的运动。渗透作用必须通过半透膜,扩散作用可以不通过半透膜。如肺泡中的O2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毛细血管通常称为扩散。 2、渗透作用发生的两个必备条件:(1)有半透膜;(2)半透膜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 3、常见渗透装置:①漏斗与烧杯组成的渗透装置;②“U”形管中间隔有半透膜。 4、常见半透膜:动物膀胱膜、玻璃纸、肠衣、鸡蛋的卵壳膜、花生种皮、鱼鳔等。 5、渗透作用发生中水分子净移动方向:低浓度溶液→高浓度溶液 6、理解渗透原理,明确原理的应用与探究方法: (1)漏斗与烧杯渗透系统内的液面高度差与浓度差的关系 ①溶质不同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大的一侧渗透压(溶剂分子跨膜运动存在的压力—渗透压)高,小的一侧渗透压低,水分子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移动。如蔗糖溶液中蔗糖水解。 ②注意半透膜两侧溶液中的溶质是否能透过半透膜。若不能,则半透膜两侧溶液只是高浓度一侧液面升高;若能,则先是高浓度一侧液面升高,随后另一侧液面升高,最后两侧液面相平。 ③半透膜两侧浓度不同的溶液中溶质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情况下,达到渗透平衡时,一般两侧溶液浓度并不相等,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静水压,会阻止水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进一步渗透。 ※补充说明:任何物质的浓度是指特定环境中一定体积内该物质的量。摩尔定义为mg表示的物质的摩尔质量。摩尔浓度指1L溶液中溶解的物质的摩尔数。1mol溶液存在的分子数为6.02×1023,也叫阿伏伽德罗常数。这也是标准温度和压力下,22.4L任何气体的分子数。 知识点二、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以红细胞为例,此实验中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图示见课本60页图4-1。 知识点三、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成熟植物细胞所具备的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 (1)具有相当于半透膜的原生质层。 提示:①成熟的植物细胞所具有的中央液泡占据了细胞大部分空间,将细胞质连同细胞核挤成了一薄层,所以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②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伸缩性较小。 ③原生质层应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④原生质层与原生质体的区别: 原生质层:不包括细胞核和细胞液,一般我们对成熟的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应用此概念。 原生质体:除去细胞壁后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结构,包括膜、质、核三部分,常用于植物体细胞杂交。 (2)原生质层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2、成熟的植物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时发生的现象: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的复原。

人教版分子与细胞知识点梳理复习提纲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1. 1细胞的分子组成 1.1-01 氨基酸的结构与脱水缩合 理解 1.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通式是怎样的?结构特点是 什么?(必修1P21)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约有20种。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 2)和一个羧基(-COOH ),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氨基酸的不同是由于R 基的不同 2.氨基酸是以什么方式连接的?它们之间形成的化学键叫什 么?如何表示?(必修1P22) 两个氨基酸形成二肽的缩合反应: R 1 R 2 R 1 R 2 | | 酶 | | NH 2—C —COOH + NH 2—C —COOH NH 2—C —CO —NH —C —COOH +H 2O | | | | H H H H 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叫肽键(—NH —CO —)。 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氨基酸 → 二肽 → 三肽 … → 多肽 → 蛋白质 3.n 个氨基酸形成1条肽链时,脱掉几个分子H 2O ?形成几个肽键?如果n 个氨基酸形成m 条肽链呢? n 个氨基酸形成1条肽链时,脱掉n-1个H 2O ,形成n-1个肽键。同理,n 个氨基酸形成m 条肽链,脱掉n-m 个H 2O ,形成n-m 个肽键。 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蛋白质中氨基酸总数—肽链条数 1.1-02 蛋白质的结构 理解 4.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具有多种多样的原因是什么?(必修1P23) 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不同、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1.1-03 蛋白质的功能 理解 5.举例说明蛋白质的功能。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②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载体。③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的酶都是蛋白质。④调节作用:如蛋白质激素中的胰岛素。⑤免疫作用:如抗体是蛋白质。 总之,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1.1-04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 核酸种类 遗传物质 原核生物 2种(DNA 和RNA ) 是DNA 真核生物 2种(DNA 和RNA ) 是DNA 病毒 DNA 病毒 只有一种核酸是DNA (如:噬菌体) 是DNA RNA 病毒 只有一种核酸是RNA (如:烟草花叶病毒、HIV 病毒、SRAS 病毒) 是RNA 7.核酸的种类及基本单位是什么?(必修1P26)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 种类 脱氧核糖核酸(DNA ) 核糖核酸(RNA ) 组成单位 脱氧核苷酸(4种) 核糖核苷酸(4种) 核苷酸 组成 碱基 T 、A 、G 、C U 、A 、G 、C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磷酸 磷酸 磷酸 分布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细胞质 空间结构 双螺旋结构 单链结构 功能 决定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显色反应 遇甲基绿呈绿色 遇吡罗红呈红色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知识点总结

1.无机物 (1)水在细胞中的作用 a 作用:①作为良好的溶剂;②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③具有缓和温度变化的作用。 (2)细胞内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与生理作用 a 存在形式:无机盐在细胞中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生理作用:①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血液中缺Ca2+会发生抽搐现象,HCO3-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酸碱平衡。②构成细胞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2+是叶绿素的必需成分,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 2.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1)糖类的种类、作用和分类依据 b 种类和分类依据: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根据糖类是否能够水解及水解后的产物,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 ①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 ②二糖:蔗糖和麦芽糖 ③多糖:纤维素、淀粉、糖元 作用: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能源物质,淀粉和糖元都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贮能物质,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2)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a 脂质主要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包括: ①油脂: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是生物体内主要的贮能物质。 ②磷脂:磷脂是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③植物蜡: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 ④胆固醇:是人体所必需的,但血液中胆固醇过多可能引起心脑血管疾病。(3)蛋白质的功能 b 功能:通常不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其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物质:如肌肉组织中的蛋白质 ②具有催化作用:如消化酶 ③具有免疫作用:如抗体 ④具有物质运输作用:如细胞膜上的载体

(4)氨基酸的结构和种类、氨基酸形成多肽及多肽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b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每个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形成方式: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表示为—CO—NH—。命名:N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N肽。 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计算: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5)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复杂性的关系 b 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分子功能的多样性。蛋白质结构具有多样性的原因:①氨基酸的种类不同;②氨基酸数目成百上千;③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④肽链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6)核酸的种类和功能 a 元素组成:核酸由C、H、O、N、P等元素组成。 种类[来源:Z。xx。https://www.doczj.com/doc/d319186520.html,]英文缩写[来源:学科网]基本组成单位存在场所 脱氧核糖核酸DNA 脱氧核苷酸主要在细胞核 核糖核酸RNA 核糖核苷酸主要在细胞质 功能:核酸是细胞中控制其生命活动的大分子。DNA中贮藏的遗传信息控制着细胞的所有活动,并决定细胞和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 (7)活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糖类和蛋白质 b 活动原理:各种生物组织和细胞中,有机化合物含量各不相同。对于某些有机化合物,可以使用指示剂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进行检查。苏丹Ⅲ染液能使细胞中的油脂呈橙黄色。双缩脲试剂可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本尼迪特试剂可与可溶性还原糖(葡萄糖、果糖等)发生作用生成红黄色沉淀。淀粉遇碘—碘化钾溶液变蓝色。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常用材料:花生种子、蚕豆种子或菜豆种子等。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实用,必备!)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章走近细胞 一细胞学说的内容 细胞学说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施旺 1. 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 3. 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意义: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植物没有系统层次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1、单细胞生物依赖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2、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3、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生活方式:寄生在活细胞 病毒分类:DNA病毒、RNA病毒(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 三、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1、重要结构 光学结构:镜头目镜——长,放大倍数小 物镜——长,放大倍数大 反光镜平面——调暗视野 凹面——调亮视野

机械结构: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有粗、细之分)转换器——更换物镜 光圈——调节视野亮度(有大、小之分) 2、使用高倍镜步骤: 找: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的细胞 移:移到视野中央(同向移动原则) 转:转动转换器,调至高倍镜 调: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光圈 3、高倍镜与低倍镜观察情况比较 四、病毒、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正确识别带菌字的生物:凡是“菌”字前面有“杆”字、“球”字、“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细菌。如破伤风杆菌、葡萄球菌等都是细菌。乳酸菌是一个特例,它本属杆菌但往往把“杆”字省略。青霉菌、酵母菌、曲霉菌及根霉菌等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 蓝细菌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细菌中的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细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都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环状的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叫作拟核。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和差异性(元素含量不同) 大量元素:C、H、O、N、P、S(97%)K、Ca、Mg等 微量元素:Fe、Mn、B、Zn、Mo、Cu等 基本元素:C、H、O、N(90%) 最基本元素:C,占细胞干重的48.8%,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有机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章走近细胞知识点详解与例题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点一: 病毒: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的结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蛋白质外壳:头部、尾部。 如果病毒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则:DN A(自我复制)→转录→病毒mRNA→翻译→病毒蛋白质 如果病毒以RNA作为遗传物质则:①RNA(自我复制)→翻译→病毒蛋白质;②RNA→逆转录→DNA→转录→病毒RNA、病毒mRNA→翻译→病毒蛋白质(当逆转录病毒如HIV侵染宿主细胞时,在宿主细胞的细胞质中进行逆转录,形成DNA,再进入宿主的细胞核中,与宿主细胞的DNA进行整合,形成重组DNA,进入潜伏期。当时机成熟时,再在宿主细胞内,利用宿主的原料、ATP和酶系进行转录、复制成子代。) 朊病毒(疯牛病病原体)是只含有蛋白质的特殊病毒。(有人认为合成朊病毒所需的信息,有可能是存在于寄主细胞之中的,而朊病毒的作用,仅在于激活在寄主细胞中为朊病毒编码的基因,使得朊病毒得以复制繁殖。另一种学说认为朊病毒的蛋白质能为自己编码遗传信息。这种假说与传统的分子生物学中的“中心法则”是相违背的,因为朊病毒没有核酸。1982年普鲁宰纳提出了朊病毒致病的“蛋白质构象致病假说”,以后魏斯曼等人对其逐步完善。要点为:朊病毒蛋白有两种构象:正常型和致病型。两者在空间构象上不同。致病型溶解度低,且抗蛋白酶解,致病型可胁迫正常型转化为致病型,实现自我复制,并产生病理效应。基因突变可导致正常型转变为致病型,并通过多米诺效应倍增致病。研究发现疯牛病、羊痒病及人的纹状体脊髓变性病、脑软化病等均属于这种蛋白粒子病。关于蛋白质是否可充当遗传物质还没有定论。) 2、病毒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说明病毒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消费者(腐生属于分解者)。 3、根据寄主不同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如:T2噬菌体专门寄生于大肠杆菌。 4、常见的病毒:DNA病毒:T2噬菌体、乙肝病毒、天花病毒等。DNA一般是双螺旋结构,非常稳定,故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其子代性状不易改变,表现出代代相传。此外,DNA也有单链结构。 RNA病毒:HIV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口蹄疫病毒、流感病毒、登革热病毒、烟草花叶病毒、车前草病毒、类病毒(类病毒是比病毒更小的生命体,体内没有蛋白质,仅有一个裸露的RNA分子,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等。RNA一般呈单链结构,分子不稳定,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分子结构的改变,故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容易发生变异。此外,有些病毒的RNA为双链。 知识点二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大分子本身并没有生命。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 除病毒等少数种类外,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构成。 多细胞生物由许多细胞构成。多细胞生物在细胞基础上建立起来,其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人类仅脑部就含有140亿个以上的细胞,构成人体的细胞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 (2)细胞是生物体功能的基本单位。 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只有在活细胞内才能完成其增殖。 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可以完成代谢、分裂、生长、发育、应激性、适应性、遗传变异、运动等各项生命活动。 多细胞生物体内各种分化的细胞是分工合作的关系,共同完成生物体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2、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 实例1: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繁殖):单细胞、真核生物 实例2:人的生殖和发育 生殖:涉及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精子的发生、卵子的发生、受精(精子获能、卵子的准备、受精阶段)发育: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 发育主要涉及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可以说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从一个细胞(受精卵)开始的,其生长

高一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知识点总结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系统是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整体 ●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细胞→组织(相同细胞构成的集合)→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做真核生物(有单有多):霉菌(除链霉菌外),酵母菌 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做原核生物(全是单细胞):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细菌(乳菌,大肠杆菌),蓝藻(也称蓝细菌),颤藻,蓝球藻,发菜,念珠藻 ●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细菌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共同之处:核糖体,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 不同之处:鞭毛(细菌),拟核(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没有染色体,但有一个环状的DNA分子,位于无明显边界的区域) ●细胞学说:主要揭示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德国科学家——施莱登,施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体现了细胞是生物的结构单位)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细胞分裂,细胞需要更新) ●生命与无机自然界有统一性,但虽各种元素都有,含量却不同,故生命与无机自然界有差异性→生物体要生命活动→生物体有选择地从无极自然界获取各种物质来组成自身 ●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种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Zn、Cu、B、Mo ●C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鲜重:1.O 2.C 3.H

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知识清单

必修1 第1章 走近细胞 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1、细胞就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①单细胞生物—靠单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②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生命活动③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 组织 、 器官 、 系统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备注:病毒属于生物,但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原子、分子也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层次等于个体层次。) 4、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就是 细胞 。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高倍物镜使用顺序: 低倍镜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换成高倍镜→将视野调亮→细准焦螺旋调焦 (5)调亮光度的方法:换大光圈或使用凹面镜 二、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1、关于生物类群的举例或概括表格。 3、蓝藻细胞内含有 藻蓝素与 叶绿素,就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 自养生物,而绝大 蓝藻与细菌_有 细胞壁 4、细胞学说由施莱登与施旺共同建立。其主要思想就是阐明了细胞与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与化合物

一、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就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与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1、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 等;微量元素有Fe、Mn、B 、 Zn、Mo、 Cu 等。分类依据就是含量的多少 2、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就是C、H、O、N、P、S 。鲜重时含量最多的就是O,干 重时含量最多的就是C,无论鲜重与干重,含量最多的就是C、H、O、N 。 3、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就是 C 。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1、种类及含量 (1)无机化合物有水与无机盐。 (2)有机物主要有蛋白质、糖类、脂质与核酸。 (3)占细胞鲜重最高的化合物就是水。 (4)占细胞干重最高的化合物就是蛋白质。 (5)还原糖包括: 葡萄糖、果糖与麦芽糖等。 2、有机物的检测 (1)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混合均匀再使用,需水浴加热) (2)脂肪+苏丹III 染液→染成橘黄色。(需显微镜观察) (3)脂肪+苏丹IV染液→染成红色。(需显微镜观察) (4)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先加A液,再加B液) (5)淀粉+ 碘液→蓝色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氨基酸及其种类 1、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其结构特点就是:每种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与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与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有8种氨基酸就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为必需氨基酸;另外12种氨基酸,人体可自身合成,为非必需氨基酸。 2、①氨基:-NH2 ②羧基:-COO H ③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④肽键:-CO-NH-或-NH-CO- 二、蛋白质的结构 1、形成方式: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 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 2、由2个氨基酸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二肽,其结构为: 五个氨基酸缩合形成的化合物叫五肽,三个氨基酸及其 以上缩合形成的又称为多肽。 3、肽链与蛋白质: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做肽链。肽链再经过盘曲、折叠,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所以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必然有C、H、O、N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 5 、6章知识点提纲(实用!)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 、6章知识点提纲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二节酶与ATP 一、酶 1.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2.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3.酶的作用原理: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更容易进行。 4.酶的本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5.酶的单位: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6.酶的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同无机催化剂比较,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2)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特别提醒】 A.酶有最适温度和最适PH,一些特殊的细菌和真菌,最适温度高达70℃,胃蛋白酶最适PH为1.5。 B.酶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下酶的催化效率最高。 C.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低温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

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因此,酶制剂适于在低温(0-4℃)及最适PH条件下保存。 D.酶的活性: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 E无机催化剂也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F.在酶不失活的情况下,产物的量的多少只与底物的浓度有关,酶的活性大小只能影响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7.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温度和PH 两者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 (2)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两者通过影响底物和酶的接触几率进而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但不影响酶的活性大小 ①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①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3)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 前者可通过增大底物浓度或酶浓度来解除抑制作用,后者只能通过增大酶浓度来解除抑制作用 8.酶与动物激素的比较 比较项目酶动物激素 来源几乎所有活细胞动物专门的内分泌腺 化学本质蛋白质或RNA多肽或蛋白质、固醇类、氨基酸衍生物等 生理功能催化作用调节代谢 分布部位大部分在细胞内,有些在细胞外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即内环境)中 【备注】产激素的细胞肯定能产酶,产酶的未必能产激素。 9.高中生物涉及到的酶 (1)代谢相关:淀粉酶、麦芽糖酶、脂肪酶、蛋白酶、肽酶、光合作用有关酶、呼吸作用有关酶 (2)遗传变异相关:解旋酶、DNA/RNA聚合酶、逆转录酶 (3)生物工程相关酶:限制酶、DNA连接酶、Taq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

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人教版(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高考核心知识点提纲(实用,必备!)

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人教版(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高考核心知识点提纲 一、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物质运输 一、知识点总结 1.组成细胞的元素按含量分为两类 (1)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 (2)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 2.水的两种形式、五个作用 (1)自由水:①细胞内良好的溶剂;②参与生物化学反应;③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④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2)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3.无机盐的四大功能——1个成分、3个维持 (1)参与构成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I-——甲状腺激素,Mg2+——叶绿素,Fe2+——血红素,PO3-4——ATP、核酸。 (2)3个维持:①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②维持生物体的酸碱平衡;③维持细胞的渗透压稳定,从而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4.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两个原因 (1)直接原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2)根本原因:DNA分子具有多样性。 5.与核酸相关的“二、八、五” (1)细胞内的核酸有DNA、RNA两种。 (2)细胞内的核苷酸有8种:DNA、RNA各4种。 (3)细胞内的碱基种类有5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胞嘧啶(C)、尿嘧啶(U)。6.糖类的四个注意点 (1)二糖中的蔗糖不是还原糖。 (2)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3)作为储能物质的糖类是淀粉和糖原。等质量的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比等质量的糖原释放的能量多。 (4)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 7.脂质的元素组成及合成场所 脂肪和固醇类的元素组成是C、H、O,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脂质在细胞内

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篇一: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汇总 必修1分子与细胞 第一章走近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大体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大体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要紧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3.细胞学说的要紧内容: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细胞是一具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一起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能够从老细胞中产生。 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5.细胞中的化学元素,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够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6.细胞与与非生物相较,各类元素的相对含量又大不相同,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不同性。 7.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大体单位组成的生物大分子。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而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做肽键。 8.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要紧承担者。蛋白质的功能有:结构蛋白、催化作用(酶)、运输载体、信息传递(激素)、免疫(抗体)等。 9.核酸是由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连接而成的长链,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核酸分DNA和RNA两种。DN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碱基是A、T、G、C。RNA由一条核糖核苷酸链组成,碱基是A、U、G、C。 10.糖类是细胞的要紧能源物质,大致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其大体组成单位是葡萄糖。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是淀粉,人和动物体内的储能物质是糖原(肝糖原和肌糖原)。 11.脂质分脂肪、磷脂和固醇等。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

人教版(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实用!)

人教版(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 1.细胞学说:施莱登和施旺提出后人修正的重要学说,它主要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其主要内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P2) 2.归纳法: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P5) 3.系统: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整体。(P5) 4.生命系统: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系统叫做生命系统。由小到大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几部分(P6) 注意:单细胞生物不具有系统、器官、组织层次,细胞即是个体又是细胞层次;植物没有(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病毒是生物,但不是生命系统。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营寄生生活的生命体。 5.种群: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形成一个整体是一个种群(P6) 6.群落: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不同种群相互作用形成更大的整体,叫做群落。(P6) 7.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个体及其所处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更大的整体。(P6)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细胞中的结构如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中心体、核仁等结构的大小均超过0.2微米,用普通光学显微镜都能看到,因而这些结构属于细胞的显微结构。 2.亚显微结构:又称为超微结构。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力极限约为0.2微米,细胞膜、内质网膜和核膜的厚度,核糖体、微体、微管和微丝的直径等均小于0.2微米,因而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这些细胞结构,要观察细胞中的各种亚显微结构,必须用分辨力更高的电子显微镜。)能够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直径小于0.2微米的细微结构,叫做亚显微结构。 3.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P10) 4.细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它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它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环状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叫做拟核。(P11) 5.原核细胞:是组成原核生物的细胞。这类细胞主要特征是没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同时也没有核膜和核仁,只有拟核,进化地位较低。 6.原核生物分类:根据外表特征,可把原核生物粗分为“三菌三体”6种类型,即细菌(狭义的)、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注:支原体是最小的细胞生命结构 7.真核细胞:指含有真核(被核膜包围的核)的细胞。其染色体数在一个以上,能进行有丝分裂。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知识点复习提纲(实用!)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1 分子与细胞知识点复习提纲 B1-1-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细胞学说 1.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 2.细胞学说只是涉及了动植物,不涉及原核生物、真菌和病毒。 3.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4.罗伯特-虎克发现并命名了细胞。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5.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没有揭示差异性、多样性。 6.归纳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考察了某一类事物的所有对象,结论是真实可靠的;不完全归纳法考察了某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结论不一定真实可靠,有时存在例外的可能。 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 2.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独立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4.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 5.单细胞生物既对应细胞层次,又对应个体层次;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 B1-1-2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1.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不能直接用高倍镜观察。 2.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前,先把要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物像往哪里偏,装片往哪里移。 3.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应转到转换器。 4.在高倍镜下,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 5.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视野范围变小,视野亮度变暗,细胞数目变少,细胞体积变大。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有环状DNA分子;只有核糖体,没有其他细胞器;大多数有细胞壁,支原体、衣原体没有细胞壁,细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常见的原核生物有细菌、蓝细菌、发菜。 2.真核生物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染色体由线状DNA和蛋白质组成;有多种细胞器;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植物的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的细胞壁成分是几丁质。常见的真核生物有动物、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