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皮肤病学.

中医皮肤病学.

中医皮肤病学.
中医皮肤病学.

辽宁中医学院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

主讲教师:李忻红

助讲教师:

授课对象:医系本科班

授课时间:2004年第二学期

总学时:20学时

理论学时: 20学时

授课语言:汉语

授课形式:普通讲授

教材名称:中医外科学

出版时间:2002年

参考教材:《现代皮肤病学》

主讲教师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辽宁中医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

概 论

一、皮肤的简单结构及主要生理功能 1、简单结构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约占体重的16%。 皮肤面积成人约1.5―2m 2

皮肤厚度因人而异,不同部位厚度不同。通常约为0.5-4mm (不包括皮下)。眼睑,乳部和四肢屈侧等处较薄,掌跖和四肢伸侧等处较厚。

光镜: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构成(其间除附属器,还有淋巴管、血管、神经、肌肉)。

表皮(由下至上分为):

基底层:一层柱状基底C组成,排列整齐如栅栏状 生 棘层:多角形,愈位于表层,形态愈扁平 发 颗粒层:细胞内有粗大、嗜碱性颗粒。 透明层:仅见于掌跖等角质层肥厚处。 角质层:细胞不含细胞核。 真皮:

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主要由致密CT组织组成,包括胶原f 、弹力f 、网状f ,细胞和基质,还有N、N未梢,血管、L 管,肌肉及附属器。

皮下组织: 疏松的结缔组织 脂肪

又称皮下脂肪层,此层还有汗腺,毛囊、血管、淋巴管及N 等。

年 月 日

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

皮肤附属器:

毛发与毛囊:毛发分长毛、短毛、毳毛。

皮脂腺:分布广泛,分布于掌跖和指(趾)屈侧以外

全身皮肤,头面、胸背上部皮脂腺较多(皮脂溢出部位)。

小汗腺:分泌汗液,调节体温。分布广泛。

除唇红、包皮、龟头、小阴唇等处。

顶泌汗腺(旧称大汗腺):腋,乳晕,脐窝,肛门,

外阴等处。

甲:密集角质细胞构成。

指甲生长速度每月0.1mm ,趾甲为其1/2-1/3,一般3个月长1cm 。

皮肤的血管,淋巴管,肌,神经,保持正常生理功能。 2、主要的生理功能

(1)保护作用(屏障作用):防护机械性刺激,物理性损害,化学性损害,微生物防御。 (2)感觉作用:

单一感觉:对单一刺激引起的,触、痛、冷、温、压、痒

——六种基本感觉。

复合感觉:由不同的感觉N 未梢共同感受,大脑皮层分析综合结果。干湿、平滑、粗糙、坚硬、柔软等。 (3)调节体温作用:

体表cap 收缩和舒张及血流量变化,适于散热或保存热量。

年 月 日

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

丰富的小汗腺,通过汗液蒸发带走较多热量。

皮下脂肪层有隔热作用,减少体热散失

(4)分沁和排泄作用:

通过小汗腺,顶泌汗腺及皮脂腺(滋润和分泌不饱和

脂肪酸抑制微生物)

(5)吸收作用:

人体皮肤有吸收外界物质的能力,称经皮吸收、渗透

或透入。

外用药治疗的理论基础,注意一般软膏易吸收(溶液

粉剂难吸收),一些有机溶液如二甲基亚砜,氮酮等增加

皮肤吸收。

(6)代谢作用:糖、蛋白、脂水、电解质。

(7)免疫作用:

皮肤组织内有多种免疫相关细胞:郎格汉斯C,肥大C,LC,组织巨噬细胞,内皮细胞。

皮肤可看作是具有独特免疫功能的淋巴样组织,皮肤

相关淋巴样组织SALT。

二、病因病机

病因:

外因:风、湿、热、虫、毒

内因:七情内伤,饮食劳倦,肝肾亏损

气血不和,脏腑失调,邪毒结聚。

※风、湿、热、虫、毒、血瘀、血虚风燥,肝肾不足。

1、风

年月日

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

特点:

(1)风为百病之长

(2)风性善行而数变→发生迅速,骤起骤消,游走

不足,泛发全身。

(3)风性燥烈→皮肤干燥,脱屑。

(4)风性瘙痒。

常见皮损:风团,丘疹,脱屑,干燥。

2、湿:外湿,内湿,皮肤病以外湿居多,但有时二

者相合致病。特点:

(1)湿邪重浊趋下―人体下部、小腿、外阴。

(2)湿邪皮损:小疱,糜烂,渗出。

(3)粘滞:病程较长,易反复。

(4)合邪致病:

内湿:胸闷纳差,肢体沉重。

寒邪:四肢乏力,肌肉疼痛,四肢受凉,发冷、苍白。

特点:水疱,糜烂,滋水淋漓,浸淫四窜,多形性。

3、热

(1)热为阳邪,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甚。

(2)火热之邪,性喜炎上。

特点:热微则痒,热甚则痛,热盛肉腐,发于上部。4、虫

(1)自身寄生等直接致病:疥疮,真菌病。

(2)毒素引起:昆虫毒素侵入或过敏,虫咬皮炎。

皮损特点:瘙痒剧烈,糜烂,相互传染,虫斑。

年月日

辽宁中医学院讲稿

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

5、毒:食毒,药物毒,虫毒,漆毒

中毒

过敏:不同体质,接触致敏物质,变态反应性

皮损特点:潜伏期,红,肿,丘疹,水疱,风团,糜

烂等,来势急,消退快。

6、血瘀:

外因,外感六淫致气机不畅,气为血帅,

内因:内伤七情血随气行,气滞血瘀

皮损特点:色黯紫红,青紫,或肌肤甲错,瘀点、瘀斑,肥厚,结节,肿块,瘢痕。

7、血虚风燥:

病理结果:长期瘙痒,寝食不安,脾胃虚弱,气血化

源不足,血虚生风。

发病因素风湿郁久,化火伤阴,阴血亏虚,血虚风燥

病久血虚,肌肤失于濡养。

皮损特点:病期长,干燥,脱屑,瘙痒,粗糙。

血虚肝旺:肝阴不足,阴虚阳亢,随情志而变化,如

N性皮炎。

8、肝肾不足

肝藏血,开窍于目,在体为筋,其华在爪,其色属青。

肾藏精,开窍于耳,其荣在发,其色属黑。

皮损特点:干燥,肥厚粗糙,脱屑或伴毛发脱落,色

素沉着,指甲肥厚,疣目,血痣。

三、辩证

(一)辩皮肤病的常见症状

年月日

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

1、自觉症状:凡病人能自觉反应给医务人员的,如瘙痒,疼痛,灼热,麻木,蚁走感。

2、他觉症状:凡皮肤上客观存在的病变能看到,摸到,检查到的,有诊断意义。

(1)原发性损害:是皮肤病在病变过程中,直接发生及初次出现的皮损。包括斑疹,丘疹,风团,结节,疱疹,脓疱、囊肿、肿瘤。

①斑疹:局限性的皮肤明显的颜色改变,不隆起,也不凹陷,大而成片者—斑片。

红斑:丹毒、药毒 色素沉着斑:黄褐斑 色素减速斑:白驳风

②丘疹:高出皮面的局限性实质性丘形损害,d 〈0.5cm,多为风热、血热所致。

相互融合,扁平隆起,片状损害,称为斑块。 表面扁平,称扁平丘疹。 与毛囊一致称毛囊丘疹。 顶端有水疱的称丘疱疹。

介于斑疹与丘疹之间,稍隆起皮损称斑丘疹。 ③风团:局限性水肿隆起,突然发生,迅速消失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不留任何痕迹,伴剧痒。 红色者为风热,白色者为风寒。

④结节:大小不一,境界清楚的实质性损害。深在皮下或高出皮面。损害范围及深度比丘疹大,可深入表皮真

年 月 日

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

皮至皮下,多由气血凝聚所致。

⑤疱疹:内有腔隙,含有液体,高出皮肤表面的损害。

水疱内含血样液体者为血庖,多为湿热或热毒所致。

⑥脓庖:疱内含脓液,周围有红晕,破后形成糜烂,

结脓痂。

(2)继发性损害:厚发性损害经搔抓,感染,治疗处

理和修复过程中,演变成。

①鳞屑:表皮角层细胞脱落,大小厚薄不一,小的糠

秕状,大的大片状。

急性病后鳞屑多,余热未清;

②糜烂:局限性表皮缺损,由疱疹,脓疱破裂,痂皮

脱落后露出红色湿润面,多湿热。愈合快,不留疤痕。

③溃疡:皮肤或粘膜深层真皮或皮下组织局限性缺损。表面有脓液,浆液或血液,多为热盛肉腐致。愈后留

瘢痕。

④痂:皮损处渗液,滋水,渗血或脓液与脱落组织及

药物混合干燥后形成。有脓痂,血痂,滋痂。

⑤抓痕:搔抓引起表浅的线状损害,表面血痂,伴瘙痒。多风盛或内热致。

⑥皲裂:皮肤上线状裂隙,可深达真皮或真皮以下,

伴痛疼,多血虚风燥所致。

⑦苔藓样变:皮肤增厚、粗糙,皮纹加宽、增深、干燥,局限性边界清楚损害。多由慢性瘙性皮肤病引起,血

年月日

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

失,病理萎缩皮纹消失。

年月日

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

四、治法

整体与局部并重,“治外必本诸内”

(一)内治:八法

1、祛风法

疏风湿热:用于风热证,消风散、银翘散、桑菊饮

疏风散寒:用于风寒症,麻黄汤、麻桂各半汤

祛风散湿:用于风湿症,独活寄生汤

驱风潜镇:用于风邪久羁,顽癣类;用于血虚肝旺,

或疣类,或皮肤病引起N痛天麻钩藤饮

2、清热法清热解毒:用实热证,五味消毒饮、黄连

解毒汤

清热凉血:用血热证,犀角地黄汤、化斑解毒汤

3、祛湿法:

清热利湿:用湿热或暑湿证,茵陈蒿汤、龙胆泻肝汤、

萆薢渗湿汤

健脾化湿:用脾虚证,参苓白术散、除湿胃苓汤

滋阴化湿:用渗利伤阴证,滋阴除湿汤

4、润燥法:

养血润燥:用血虚风燥证,当归饮子、四物汤

凉血润燥,用血热风燥证,凉血消风散

5、活血法:

理气活血:用气滞血瘀证,桃红四物汤、通络活血方

活血化瘀:用瘀血凝结证,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

6、温通法:

年月日

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

温阳通络:用寒湿阻络证,独活寄生汤、当归四逆汤

通络除痹:用寒凝皮痹证,阳和汤、独活寄生汤

7、软坚法:

消痰软坚:用痰核证,海藻玉壶汤

活血软坚:瘀组结块证,活血散瘀汤8、补肾法:

滋阴降火:用阴虚内热证或肝肾阴虚证,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

温补肾阳:用脾肾阳虚证,肾气丸、右归丸

(二)外治

1、外用药剂型、适用症、作用

年月日

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

2、外用药使用原则

(1)根据病情阶段用药

急性:仅红斑,丘疹,水疱无渗液,宜用洗剂、粉剂、

亚急性:渗液糜烂少,有鳞屑和结痂宜油剂

慢性:浸润肥厚,、角化过度,宜软膏

(2)注意控制感染

有感染时首先控制感染,再针对原来皮损用药用

(3)用药宜先温和后强烈

先用性质较温和药物,尤其儿童、女性,颜面、外阴部

慎用刺激性强、浓度高的药物。

(4)用药浓度宜先低后浓

先用低浓度制剂,根据情况再提高浓度。

急性病宜温和安抚,顽固性慢性皮损可用刺激性强、

浓度高药。

(5)随时注意药敏反应,出现过敏时,立即停用

(6)外用软膏时需要注意:外涂软膏第二次涂药前,用

棉花蘸液体石蜡或植物油揩去上一次药膏,不可用汽油肥

皂或热水擦洗

(三)针刺

(四)预防与调护

年月日

辽宁中医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

第一节热疮单纯疱疹

一、概述

定义:单纯疮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

多见于发热后或高热过程中,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口唇、鼻孔周围、面颊、外阴。

特点:成群水疱,有的融合,一周可自愈,但易复发。

二、病因病机

1、中医:

(1)内有蕴热,外感时毒阻于肺胃二经,上蒸表面

肝经湿热下注于阴部)

(2)反复发作,热邪伤津,阴虚内热。

2、现代医学

单纯疱疹病毒HSV Ⅰ型引起多头面部,生殖器以外。

Ⅱ型引起多外生殖器,性传播疾

病。

三、临床表现

1、常发生于热病后或妊娠月经、劳累、消化不良等

诱因。

2、部位:皮肤、粘膜交界处:口角、唇缘、鼻孔周围、

眼部、面颊、外阴。

3、皮疹:初起局部灼热,痒→红斑→集簇性水疱(一群,疱液清,疱壁薄)→糜烂→结痂轻微色素沉着

4、自觉症状:灼热,痒痛

5、病程:1-2周,自愈。但易复发,称复发性单纯疱疹。

年月日

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

四、鉴别诊断

1、蛇串疮:多个集簇性水疱,没神经走行单侧分布,

伴疼痛明显,愈后不复发。

2、黄水疮:好发面部等暴露部位,初起水疱→脓疱,

脓痂。

五、辩证治疗

1、内治

(1)肺胃热盛:多发于颜面,群集水疱,伴灼热刺痒,

伴心烦郁闷,便干溲赤,肺胃热盛证。

治法:疏风清热方药:辛夷清肺饮合竹叶石膏汤加减(2)湿热下注:发于外阴,水疱易破、糜烂,伴尿频,尿痛,尿赤,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利湿方药:龙胆泻肝汤+板兰根、紫草、玄胡(3)阴虚内热:反复发作,

治法:养阴清热方药:增液汤+板兰根、马齿苋、紫草、

石斛、生苡仁

2、外治

多以糜烂结痂为主,选油剂:青吹油膏;西瓜霜麻油调。

附现代医学治疗:

1、抗病毒;

2、复发性:丙球、转移因子等。

年月日

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

第二节蛇串疮带状疱疹

一、概述:

定义: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特点:突然发生,集簇性水疱,单侧带状分布,沿神

经分布区出现,伴疼痛及或淋巴结肿大,愈后较少复发。

也称缠腰火丹,火带疮

二、病因病机

1、中医:

肝气郁结,肝经火旺

脾经湿热兼感毒邪→循经而发

年老体弱,血虚肝旺,湿热毒盛→气血凝滞,经络阻塞不通

2、现代医学:

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

初次感染临床上表现水痘或隐性感染,而后病毒潜伏

于脑N节或脊髓后根N节的N元内,在某些诱因作用下再发,表现为带状疱疹。

诱因:局部外伤,N系统病,急慢性感染,砷中毒及其它

抵抗力减弱的因素(发热、高血压、糖尿病、肾病、SLE )

三、临床表现

1、好发于春秋季节,成年患者。

2、前驱症状:轻度全身症状,全身不适,乏力,轻度发热,食欲不振。

3、部位:好发于腰肋,胸或头面部,沿神经走行带状

排列。

年月日

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

4、皮疹:带状片状红斑丘疹→集簇性水疱(液清、壁薄)脓疱、重者血疱、坏死→破裂、糜烂、结痂→遗留色

素沉着,疤痕

5、自觉症状:疼痛因人而异儿童年轻人轻,老年人

剧烈,遗留后遗神经痛。

6、病程:自限性,2-4周,极少复发。

头面部尤以眼、耳部病情较重,疼痛剧烈,影响视力、

听力,甚则病毒性脑膜炎。

四、鉴别诊断

热疮:多发生于皮肤粘膜交界处,一群集簇性水疱,

一周左右自愈,易复发。

五、辩证治疗

1、内治:

(1)肝经郁热证: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伴口

苦咽干,烦燥易怒,便干溲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

治法:清泻肝火,解毒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板蓝根、紫草、延胡索

:牛蒡子、野菊花

下部:苍术、黄柏、牛膝

血疱:水牛角、丹皮

(2)脾虚湿蕴:皮损色淡,疱壁松弛,水疱较多,疼痛不显,

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或滑。

年月日

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

治法:健脾利湿,解毒止痛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水疱多+土茯苓、萆薢、车前

(3)气滞血瘀:皮疹减轻,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

治法:理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玄胡、制乳香、制没药、

蜈蚣、乌蛇、全虫

2、外治:

(1)初起:外搽散剂,洗剂,双柏散,一效散、三黄洗剂(2)水疱破、糜烂:油剂,黄连膏,青黛膏、一效膏,

或吹喉消炎散+麻油调敷

(3)水疱大:刺破水疱

(4)针刺:围针平刺,进针30度,皮下平刺,距患部

0.5-1寸。

附现代治疗:

1、抗病毒:阿昔洛韦、发昔洛韦、万乃洛韦

2、营养神经:B族维生素

3、提高免疫力:干扰素(且抗病毒)、转移因子

4、止痛

年月日

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

第三节疣

一、概述

1、定义: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浅表的良性赘生物。

寻常疣:千日疮,疣目,瘊子(特殊部位就是掌跖疣)

扁平疣:扁瘊传染性软疣:鼠乳、水瘊

丝状疣:线瘊尖锐湿疣:瘙瘊

二、病因病理

1、风热毒邪搏于肌肤。

2、怒动肝火,肝旺血燥,筋气不荣

现代医学:人类乳头瘤病毒HPV;传染性软疣病毒MCV

三、临床表现

四、鉴别诊断:主要与跖疣鉴别

1、鸡眼:多发于足底、趾间,单发圆锥形角质增生,

表面黄褐色硬结,嵌入皮肉,压痛明显,挑不易出血。

年月日

中医皮肤病学

二、中医皮肤病学自测试题【A型题】 1.鳞屑在急性病后见之多为 A.余热未清 B.血热 C.湿热 D.火毒 E.营血亏损 2.皮损表现为丘疹时外用剂型最好选用 A.洗剂 B.粉剂 C.软膏 D.油剂 E.酊剂 3.蛇串疮西医发病的病原微生物为 A.水痘病毒 B.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C.单纯疱疹病毒 D.人类乳头瘤病毒E.麻疹病毒4.治疗头大蒂小的疣常用方法为A.鸦胆子散敷贴法B.推疣法C.菱蒂磨擦法 D.荸荠磨擦法 E.洗涤法 5.一药毒患者皮损为针头至米粒大小的丘疹,稀疏或密集分布,有自上而下的发疹顺序,皮损焮红灼热,瘙痒。应属药毒的哪一型A.多形红斑型 B.固定红斑型 c.湿疹皮炎样型 D.荨麻疹样型 E.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 6.局限性风瘙痒最为多见的部位为A.肩、背部B.双下肢C.双上肢D.阴部、肛门周围E.头面部7.荨麻疹若单纯发生在眼睑、口唇、阴部等组织疏松处,表现为浮肿边缘不清而无其他皮损者称为 A.风 B.游风 C.面游风 D.痒风 E.血风疮 8.寻常型白疕在下列哪期易出现同形反应 A.进行期 B.静止期 C.消退期 D.退行期 E.初发期 9.气血失和,脉络瘀阻是下列何种疾病的病机 A.黧黑斑 B.白驳风 C.紫白癜风 D.白屑风 E.面游风 10.瓜藤缠的病程一般为 A.1周左右 B.3周左右 C.6周左右 D.8周左右E.10周左右 11.三期梅毒的主要表现为 A.疳疮 B.杨梅疮 C.杨梅结毒 D.杨梅疹E.扁平湿疣 12.原发性生殖器疱疹的潜伏期一般为 A.2~7天 B.8~15天 C.15~30天D.30~40天E.40~60天 13.艾滋病毒特异性侵犯下列哪种细胞,从而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缺陷 A.CD B.CD C.CDD.NK E.LC 4 83 【B型题】 A.洗剂 B.软膏 C.油剂D.粉剂E.酊剂1.皮损表现为风团常选用的外用药剂型为2.皮损表现为结节常选用的外用药剂型为3.皮损表现为皲裂常选用的外用药剂型为A.龙胆泻肝汤合萆解渗湿汤加减B.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C.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 D.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散加减 E.桃红四物汤加减 4.湿疮湿热浸淫证常用何方治疗 5.湿疮湿热蕴肤证常用何方治疗 6.湿疮脾虚湿蕴证常用何方治疗 1 A.百部酊外搽B.三黄洗剂外搽C.黄连膏外搽D.药浴或薰洗E.补骨脂酊7.风瘙痒若表现为全身皮肤瘙痒者一般选用8.风瘙痒若表现为皮肤干燥发痒者一般选用9.风瘙痒若表现为皮损有湿疹样变者一般选用 A.热毒未清B.血热络伤,血溢所结 C.湿热所致 D.血虚风燥 E.风热所致10.导致脓痂的原因为11.导致血痂的原因为12.导致脂痂的原因为【X型题】1.下列哪些原因是导致瘙痒的常见病因 A.风 B.寒 C.湿 D.虫淫 E.血虚 2.下列哪些属于继发性皮损 A.溃疡 B.糜烂 C.皲裂 D.色素沉着E.苔藓样变3.下列哪些皮损适用于洗剂外用A.斑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中医学概论概论习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1 (一)A型题 1.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E A.水 B.天 C.地 D.风 E.气 2.气的根本属性是:D A.上升 B.下降 C.外出 D.运动 E.静止 3.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C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合和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4.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D A.生殖之精 B.后天之精 C.自然界之清气 D.肾中所藏之精 E.水谷精微 5.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A A.气 B.气机 C.气化 D.彼此感应 E.神 6.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B 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 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 C.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 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E.以上均是 7.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C A.精的作用 B.气的作用 C.神的作用 D.精气互化的作用 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

8.阴阳属性的征兆是:B A.动静 B.水火 C.上下 D.晦明 E.寒热 9.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E A.事物的对立 B.事物的对立统一 C.事物的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 10.阴阳交感是指:D 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 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 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E.阴阳二气的对峙 11.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B A.结果 B.根由 C.形式 D.物质 E.现象 1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B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1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E: A.制约 B.交感 C.消长 D.互根 E.互用 14.“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C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15.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C A.心

中医各种外用敷法

中医各种外用敷法 中医各种外用敷法 威灵仙/于郑州 (本图书馆方剂请咨询医师或药师后使用) 从现有文献看,湿敷(溻)方首见于《肘后备急方》,该书载:“又丹痈疽始发浸淫进长并少小丹擒方”。《刘涓子鬼遗方》称本方为“擒汤方”,并叙述有“令极冷,擒肿上”及温洗疮上”,“令恒湿”的冷敷和热敷两种方法。至唐?6?1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已载有数种溻方,如“揄肿方”,“治痈疽始作,肿赤掀热长甚速方”,“升麻揄汤方”,“大黄擒洗方”等。对于具体应用方法也有论述:“故帛四重内汁中”,“故帛两重内汤中”,“擒肿上,干易之,日夜数百度”,“常令湿”。这和现在临床常用的湿敷法是完全一致的。 【操作方法】 把所选药物浸泡、煎汤取汁,将5~6层纱布置于药液中浸透,挤去多余药液后,敷于患处。一般每1~2小时换1次即可,如渗液不多,可4-5小时换1次。 【主治病症】 一、急性肠梗阻 葛根皂角汤(《俞穴敷药疗法》) 葛根、皂角各500g。上药加水4000ml,煮40分钟,去渣,取4块10层30cm见方的纱

布,浸药液交替在腹部湿热敷,每次1小时,每日2~3次。功能理气通便。主治急性肠梗阻。 二、胁痛 麻菜汤(《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鲜麻菜1棵。草药切碎,煎汤,以毛巾或纱布浸药液,趁热湿敷痛处。每日3~4次。每次20分钟。药液不可内服。功能理气活血止痛。主治胁痛。 三、癫狂 礞石癫狂汤(经验方) 透骨草20g,礞石20g,艾叶、菖蒲、远志、郁金、胆南星、茯苓、法半夏各10g。上方礞石先煎30分钟,再加入其余药物煎煮30分钟,去渣,将一块洁净纱布浸泡于药汁中,使之湿透。取出,温度适中后敷于患者神阙、气海、关元穴处15分钟。然后再浸泡于药汁中再敷于心俞15分钟,每日1次。功能清热化痰,重镇安神。主治各型癫狂。 四、失眠 刺五加安神汤(经验方) 刺五加、磁石各20g,茯神20g,五味子10g。先煎煮磁石30分钟,然后加入其余药物再煎30分钟,去渣取汁。将一块洁净纱布浸泡于药汁中,趁热敷于患者前额及太阳穴,每晚1次,每次20分钟。功能镇惊安神。主治各型失眠。 五、不育症

中医皮肤科学 课程教学大纲

《中医皮肤科学》 课程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二零一零年八月制定

《中医皮肤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课程名称:中医皮肤病学 学时:36(20/16) 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的: 中医皮肤科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皮肤及附属器疾病及性传播疾病规律和防治的一门临床医学专业学科。中医皮肤科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其特点是虽然疾病大部分发生在体表,但“有诸内,必形诸外”,“治外必本诸内”,故中医皮肤科学是用中医的整体观念结合皮损辩证去认识皮肤病的发生和演变规律,用内治、外治相结合的方法防治疾病。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和临床教学,是学生系统掌握中医皮肤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多发病的辨证论治及预防知识;了解某些疑难杂症的诊治要点,达到培养临床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上篇总论(4学时) 皮肤的结构 了解皮肤的结构 皮肤的生理功能 了解皮肤的生理功能 3皮肤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了解脏腑经络与皮肤的关系 4皮肤病的病因病机 熟悉皮肤病的内外致病因素,以及各种病因的致病特点。 皮肤病的症状辩证 熟悉瘙痒的辩证,掌握原发性和继发性皮损的形态特征及中医辩证。 内治法 熟悉常用内治法的适应症,掌握常用方剂。 外治法 了解各种外用药剂型,熟悉各种剂型的适应症,掌握外用药使用原则。 难点:皮损辩证,外用药使用原则。 下篇各论 热疮(学时) 熟悉本病的定义、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辩证论治,了解本病的预防措施。 蛇串疮(学时) 熟悉本病的定义、洗衣病名和病因病机,掌握临床表现】与热疮的鉴别诊断及辩证论治。 难点:蛇串疮与热疮的鉴别诊断、辨证论治。 疣(1学时) 了解疣的定义及不同疣(如疣目、牛程蹇、扁瘊、鼠乳等)的西医病名。掌握各种疣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了解疣的防护。 难点:各种疣的诊断。

中医概论复习题

中医药概论复习思考题1 1.怎样确定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 答: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事物阴阳属性为两类特定的相反趋向 如:明亮、温热、活动、兴奋、向上、向外、扩散、开放等即为阳的表现晦暗、沉静、抑制、向下、寒凉、向内、凝聚、闭合等即为阴的表现 2.如何理解阴阳的互根互用? 答:互根——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双方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互用——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部分范畴的阴阳双方体现出相互资生、相互为用的特点。 3.试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答:阴阳盛衰的病理表现:风邪、暑邪、火(热)、燥邪为阳;寒邪、湿邪为阴,饮食居处,情志失调为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调经论》亦说:“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阴阳互损及转化在病理上之体现:中医病机学认为,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阴精阳气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的程度,亦常导致对方之不足,即所谓“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最后都能导致“阴阳两虚”,气血双亏,此即慢性虚性病证常见的病理发展过程。至于阴阳转化在疾病证候上之反映,诸如实热证转化为虚寒证;阴寒证转化成阳热证等,都是常见的。 4.试述五行生克乘侮规律。 答: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生关系又可称为母子关系,如木生火,也就是木为火之母,火则为木之子。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如果五行相生相克太过或不及,就会破坏正常的生克关系,而出现相乘或相侮的情况。相乘,即五行中的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比如,木过于亢盛,而金又不能正常地克制木时,木就会过度地克土,使土更虚,这就是木乘土。 相侮,即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过,使克它的一行无法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所以又被称为反克或反侮。比如,在正常情况下水克火,但当水太少或火过盛时,水不但不能克火,反而会被火烧干,即火反克或反侮水。 5.如何以五行生克关系来阐释五脏疾病的相互传变? 答:由于肝属木,心属火,肺属金,肾属水,脾属土。五脏疾病的相互传变,从五行生克关系来说,有相生关系传变和相克关系传变两类。相生关系的传

皮肤病学习题

第一章 1.成人皮肤面积约 A. 1.2m2~2.0m2 B. 新生儿约0.21m2 C. 2.2m2 D. 2.5m2, E. 3.0m2 2. 朗格汉斯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 连接作用 B. 识别、处理入侵抗原作用 C.产生黑素 D.感觉作用 E.修复作用 3. 黑素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 连接作用 B. 识别、处理入侵抗原作用 C.产生黑素 D.感觉作用 E.修复作用 4. 皮脂腺开口于 A.毛囊 B.皮肤 C.体表 D.与小汗腺可口相同 E. 与大汗腺可口相同 5.调节皮肤体温是 A.大汗腺 B.小汗腺 C.皮脂腺 D.甲床 E.毛囊 6.真皮内的弹力纤维有 A.抗拉作用 B.连接作用 C.网络作用 D.免疫作用 E.呈递抗原信息作用 二.选择题 1.A 2.B 3.C 4.A 5.B 6.A 第二章 1.红斑与紫斑的区别是 A. 大小不同 B. 深浅不同 C. 指压后颜色改 D. 预后不同 E. 来源不同 2. 以下哪些不是原发性损害 A.红斑 B. 溃疡 C.出血斑 D.结节 E.风团 3.以下哪些不是继发性损害 A.红斑 B. 溃疡 C.鳞屑 D.瘢痕 E.萎缩 4.淋球菌检查的取材部位是尿道口上: A.0.5cm B.1.0cm C. 1.5cm D. 2.0cm 以下. E. 2.0cm 以上 5.浅部真菌培养的最佳温度是: A. 10℃ B. 15℃ C. 20℃ D. 25℃. E. 37℃ 5.深部真菌培养的最佳温度是: A. 10℃ B. 15℃.. C. 20℃ D. 25℃. E. 37℃ 二、选择题 1.C.. 2.B. 3.A. 4.E. 5.D. 6E. 第三章 1.抗过敏治疗以下哪种药物不常选用 A葡萄糖酸钙 B 氯苯那敏 C 地塞米松 D 维生素C E普鲁卡因

赵炳南中医皮肤科学术渊源及学术特点研究

赵炳南中医皮肤科学术渊源及学术特点研究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与经验是中医学的宝贵财富,继承、挖掘与传播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是加快中医事业发展与创新的重要途径。赵炳南教授(1899-1984)是我国著名中医皮外科专家,是现代中医皮肤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为发展中医皮肤科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但我们对其搏大精深的学术思想体系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赵炳南皮肤科学术精髓的传承与推广。 深入进行赵炳南中医皮肤科学术渊源、学术思想和经验特色的研究,对中医皮肤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医皮肤科赵炳南学术流派及其传承研究”是2006年度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基金项目“51510”重大项目。 “中医皮肤科赵炳南学派学术渊源及学术思想研究”是此重大项目中的第一个子课题,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系温病教研室负责完成。笔者所选课题为此子课题中的一部分,重点是对赵炳南中医皮肤科学术思想之渊源及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总结。 本研究论文旨在探寻赵炳南中医皮肤科学术思想渊源,研究总结赵炳南中医皮肤科学术思想特色。通过总结中医皮外科古籍文献和温病学名家著作的有关论述,明确中医皮肤科学理论发展的脉络及对赵氏思想的影响,明确赵炳南对中医皮肤病学发展和创新的贡献。 通过分析研究《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简明中医皮肤病学》等著作及有关文献报道资料,深入总结赵老皮肤病辨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尽可能地条理化、系统化,便于指导临证或实际应用。本论文主要内容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赵炳南中医皮肤科的学术渊源进行研究。明以前是中医皮肤科

理论与实践不断积累的时期,明清两代是中医皮外科学发展的鼎盛和争鸣时期, 外科三大主要学术流派即产生于明清。 明清时期中医皮外科学所取得的成就是赵炳南皮肤科学术思想的最重要的 源泉。赵炳南不但继承了历代皮外科治疗上的精华,且有颇多创新,形成了自己皮外科治疗的独特风格。 论文中对《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中所记载的31个主要皮肤病病种进行文献溯源,分析总结赵炳南论治不同皮肤病的特点与历代主要中医皮外科古籍文献和名家的关系,以期更好地明确赵炳南皮肤科学术思想之渊源,明确赵炳南对中医 皮肤病学发展和创新的贡献。论文第二部分是对赵炳南中医皮肤科的学术思想进行研究总结,主要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赵炳南的学术思想特点。 一是坚持中医辨证论治特色,对皮肤病证候进行了规范。《赵炳南临床经验集》记载了11类共31种皮肤病的诊治方法,每一病种都有中医辨证。 《简明中医皮肤病学》中介绍了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对皮肤病的辨证论治,在皮肤病各论中详细记载了对各种皮肤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论治方法。二是始终以中医整体观指导对皮肤病的辨证治疗。 赵炳南将中医整体观作为一种指导思想贯穿于皮肤病诊疗的全过程。他认为应从整体观出发研究皮肤病的发病规律,从整体角度分析皮肤科病证及其变化。 三是强调阴阳辨证,擅长运用调和阴阳法治疗皮肤病。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是辨证的基本大法,赵炳南在医学实践中重视运用阴阳辨证治疗临床疑难杂症。 赵老指出调和阴阳法在皮肤科疾病中占有重要位置,并喜用鸡血藤、首乌藤、钩藤、天仙藤等藤类药物为调和阴阳基本方药加减运用于皮肤病临床。四是重视运用卫气营血辨证诊治皮肤病。

中医皮肤科外治法系列讲座

中级医刊1995年第30卷第4-11期·中医 中医皮科外治法系列讲 第1讲粉剂的应用 (2) 第2讲塌渍法的应用 (3) 第3讲水粉剂的应用 (5) 第4讲油剂的使用 (6) 第5讲酒浸剂的使用 (8) 第6讲软膏的应用 (9) 第7讲乳剂的应用 (12) 第8讲糊剂的应用 (14) 中医皮科外治法系列讲座 第1讲粉剂的应用 张作舟刘瓦利方平△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100053) 1概论 《内经》曰:“有诸内,必形于外”,阐明了体表皮肤与体内脏腑统一的整体观念。中药外治法是中医皮肤科临床的重要内容,不但可直接治疗局部皮肤损害,还可经皮肤吸收达到治疗整体的目的。临床许多皮肤病单独使用外用药即可治愈,有时与内服药配合使用还可提高疗效。中医皮肤科医生,对外用中药不仅要了解其性味功能,还应掌握其使用方法和剂型种类。 粉剂又称掺剂或掺药,是将药物研成极细的细粉,掺在膏药上或直接掺撒在疮面上的一种外用药剂型。中医皮肤科常称之为粉、面、丹、散等。一般将由单味药制成的细面称为面或粉,如滑石粉、枯矾面等;将复方研制的药粉称为散,个别也有被称为丹者,如二妙散、如意金黄散、红升丹、八宝丹、白降丹等。粉剂多来源于植物或矿物中药的药粉,少数来源于动物药.但要求研细干燥。传统以细罗、粗罗或水飞表示其研细的程度,现代则以目表示。 1.1粉剂的作用①收湿拔干:利用药粉的吸收作用,能将皮肤表面的汗液、皮脂及一部分渗液吸掉,起到干燥作用。当渗液多时,宜少用以防止形成药痂。②散热作用:粉剂是不同程度的小颗粒,这些极小的颗粒散布于皮肤表面,可扩大与皮肤的接触面积,起到清热解毒与散热作用。③护肤作用:粉剂可以隔绝皮损与外界的摩擦刺激,对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外,粉剂用于治疗疮疡及皮肤病,有平胬、腐蚀、消疣赘及生肌等作用。 1. 2适应证粉剂可用于治疗扉子及急性红斑、丘疹等,如急性红斑性湿疹、接触性皮炎,具有安抚收湿之效。当有少量渗液时亦可少用。粉剂还可用于多汗症患者,夏季将药粉撒布于皱摺处或接触面。根据药性,还可用于治疗浸溃性足癣。在应用油膏或糊剂时,表面再撒

皮肤学基础知识

皮肤学基础知识 一、人体的构造七、紫外线对皮肤的影响 二、皮肤概论八、皮肤的分类 三、皮肤的外观九、常见异常皮肤 四、皮肤的结构十、肤质变化的原因 五、皮肤的生理功能十一、季节与肌肤的关系 六、皮肤的PH值 一、人体的构造 人体最基本的单位:细胞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 二、皮肤概论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是包裹在身体外面的一层保护膜 面积:1.5-2.0平方米 重量:占体重的15% 厚度:0.5-4.5豪米,手掌、足底处皮肤最厚约1-3毫米,眼睑处皮肤最薄约0.5毫米。 皮肤会随着年龄、季节、性别、部位不同而异。 三、皮肤的外观 皮沟:皮肤上纵横交错的纹理线。(是由真皮中纤维束的排列和牵拉所引起的) 皮丘:被皮沟包围伏突起来的菱形部分。 毛孔:皮沟交汇处有很小的孔穴,毛发由此处延伸出来. 汗孔:于皮丘中点的一个个小孔。 皮嵴:皮沟将皮肤划分为细长、较平行、略隆起的部分(指纹即由皮沟和皮嵴所组成) 人体皮肤解剖构造(图示) 四、皮肤的结构 皮肤由外向内可分为三层: 表皮组织 真皮组织 皮下组织 (一)表皮组织(上皮组织) 是皮肤的最外层,平均厚度为0.07-2.0毫米,表皮内无血管,划伤表皮后不会出血,但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外界的事物。

表皮与真皮之间以波浪结构连接,表皮伸入真皮中的部分称表皮突,真皮伸入表皮中的部分称真皮乳头。 表皮分五层(图示) 角质层 透明层 颗粒层 有棘层 基底层 脸部及身体各处除手掌、足底外无透明层表皮的各层实际是由处于角化过程的不同阶段的细胞形成。 1、角质层 是表皮的最外层 由20-30层扁平无核的角化死细胞构成,呈鱗片狀 主要成份:角质蛋白,具有较强的吸水性,通常含水量保持在15%-20%之间,使皮肤柔软,不发生干燥、皲裂现象。角质层是表皮层最重要的屏障,能耐受一定的物理性、化学性、机械性伤害,并能吸收一定量的紫外线,对内部组织起保护作用。皮肤第一道防护层. 2、透明层 數层融化成一层,扁平无核的透明死细胞构成,呈无色透明狀,光线可以透过。 主要成份是:晶样角母素-折射光线 只有手掌、足底等角质层厚的部位皮肤才有此层。有汗腺无皮脂腺. 3、颗粒层 由3-5层棱形状有核活细胞组成。 主要成份: 晶样角质-折射光线,含有一种称为透明角质的颗粒得名,其透明颗粒为人体抵抗光线的主要物质。皮肤第一道紫外线防护层. 4、有棘层 由8-12层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多边形细胞组成,为表皮层中的最厚一层,细胞间隙中有淋巴液相通,其主要功能: ?吸收淋巴液中的营养成分 ?供给基底层养分。 ?协助基底层细胞分裂。 5、基底层 为表皮的最内一层,是圆柱形细胞。 是表皮的最下层,与真皮波浪式相接。 由基底细胞和黑色素细胞构成。基底细胞具有分裂繁殖能力,是表皮各层细胞的生化之源,故又称生发层,当皮肤受外伤时,如果基底细胞未遭破坏,经一段

2018年中医皮肤病学全套教案

中医学院教案首页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主讲教师:助讲教师:授课对象:医系本科班授课时间:总学时:20学时理论学时: 20学时授课语言:汉语授课形式:普通讲授教材名称:中医外科学出版时间:参考教材:《现代皮肤病学》 主讲教师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年月日辽宁中医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中医外科章节第十一章概论课程授课方式理论授课教师 李忻红情况授课题目皮肤及性传播疾病概论教学掌握原发性及继发性 皮疹;目的掌握中医皮肤科的辩证规律、治法及外用药使用原则;和熟 悉病因病机及外用药各种剂型;要求了解皮肤的简单结构及生理功能。 掌握内容:原发性和继发性皮损的形态特征及辩证规律辩证治疗及常用 治剂外用药使用原则教学熟悉内容:病因病机外用药剂型内教容 提要了解内容:皮肤的简单结构及生理功能学设教学重点:常 见皮疹及内外治法适应症重点难点:外用药剂型及使用原则与计 难点详细阐述原发性和继发性皮损的形态特征、辩证规律及外用药使用 原则;扼要介绍皮肤的简单结构及生理功能;教学简单讲述病因病机; 设计以表格形式列举外用药剂型。与配合实例照片讲解各种皮疹特点。 组织教学实施情况小结 1 填表教研室教师签字主任签字辽宁

中医学院讲稿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 2 概论一、皮肤的简单结构及主要生理功能1、简单结构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约占体重的16%。 2 皮肤面积成人约1.5―2m皮肤厚度因人而异,不同部位厚度不同。通常约为0.5-4mm(不包括皮下)。眼睑,乳部和四肢屈侧等处较薄,掌跖和四肢伸侧等处较厚。光镜: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构成(其间除附属器,还有淋巴管、血管、神经、肌肉)。表皮(由下至上分为):基底层:一层柱状基底C组成,排列整齐如栅栏状生棘层:多角形,愈位于表层,形态愈扁平发颗粒层:细胞内有粗大、嗜碱性颗粒。透明层:仅见于掌跖等角质层肥厚处。角质层:细胞不含细胞核。真皮: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主要由致密CT组织组成,包括胶原f、弹力f、网状f,细胞和基质,还有N、N未梢,血管、L管,肌肉及附属器。皮下组织:疏松的结缔组织脂肪又称皮下脂肪层,此层还有汗腺,毛囊、血管、淋巴管及N等。年月日辽宁中医学院讲稿 3

皮肤病学重点

皮肤解剖学特点: 皮肤位于体表,是机体最大的器官 皮肤是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组成 重量:体重16% 面积:成人1.5m2 厚度:约0.5~4mm(不包括皮下组织)最厚掌跖 最薄眼睑、外阴、乳房 表面:皮沟(Skin groove)、皮嵴(Skin ridge)、皮野(Skin field) 无毛区:唇红、乳头、龟头、包皮内侧、小阴唇、大阴唇内侧、阴蒂 颜色:主要取决于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的活性 表皮组织学特点: 外胚叶分化而来 表皮内向外依次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表皮(Epidermis)复层鳞状上皮,主要有角质形成细胞和树枝状细胞 树枝状细胞有黑素细胞,Langerhan’s cell 及Merkel cell三种 真皮组织学特点: 中胚层分化而来 真皮分为乳头层与网状层 皮下组织的组织学特点: 由疏松结缔组及脂肪小叶组成 含有汗腺、毛囊、血管、淋巴管、神经 表皮与真皮通过基底膜相连接 皮肤附属器 1.毛发与毛囊(hair):生长周期分为生长期 (约3年)、退行期(约3周)和休止期 (约3月) 2.皮脂腺(sebaceous gland):除掌、跖和 指(趾)屈侧外的皮肤 3.小汗腺(eccrine gland):除唇红、包皮内 侧、龟头、小阴唇及阴蒂外的皮肤,受交 感神经系统支配 4.顶泌汗腺(apocrine sweat gland):主要 在腋窝、乳晕、脐周、会阴部和肛门周围。 分泌受性激素影响 5.指(趾)甲(nail):指甲每3月长1cm, 趾甲每9月长1cm 客观症状皮疹(lesions) 原发疹(primary lesion) 继发疹(secondary lesion) 湿疹 ?分布多对称 ?以小丘疹、小水疱为主的多形性皮损 ?易有渗出 ?反复发作 ?瘙痒剧烈 ?慢性经过 【临床表现】 (1)急性期为红斑、丘疹、水疱、糜烂等多形损害。 (2)亚急性期以红斑、丘疹、鳞屑、结痂为主。 (3)慢性期则以皮肤肥厚、苔藓化为主。 【治疗】 (1)内用治疗:抗组胺药和镇静剂,急性广泛顽固者可适当短期使用皮质激素,合并感染者用抗生素。 (2)外用治疗:按外用药治疗原则 特应性皮炎 【临床表现】 (1)婴儿期:表现同婴儿湿疹 (2)儿童期:湿疹样改变,渗出较轻,少数有痒疹样损害 (3)青年成人期:以慢性湿疹表现为主 【诊断】 ①不同时期典型的临床表现;②慢性复发性经过; ③个人或家族中有遗传过敏史;④瘙痒剧烈;⑤血清中IgE升高,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治疗】 (1)尽可能去除内外变应原和各种刺激因素,如过敏食物、过度烫洗、搔抓等 (2)治疗用药同湿疹 荨麻疹 【病因】 ?复杂 【发病机制】 ?有变态反应与非变态反应两种 【临床表现】 ?以风团为特征 药疹 【定义】药物因内服、注射或吸入等进入人体后所致的皮肤粘膜的炎症反应 【病因】任何药物均有可能导致药疹 【发病机理】

中医学课程

五年制中医学专业课程设置 中医经典有《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难经》、《脉经》、《华氏中藏经》、《神农本草经》、《濒湖脉学》、《医宗金鉴》、《医古文》; 中医教科书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经络学》、《中医针灸学》、《中药学》、《方剂学》、《养生学》、《中国医药百科全书》;

◇返回◇ 中医精品课程网址大全 ★★北京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https://www.doczj.com/doc/d58257076.html,/ ★★北大医学部视频资源http://202.112.190.68/shipin.htm ★★上海中医药大学网络教学资料 方剂学视频:https://www.doczj.com/doc/d58257076.html,/jpkj/fjx/shikuang.htm 方剂学网络课件:https://www.doczj.com/doc/d58257076.html,/jpkj/fjx/index.htm 实验中医学视频:https://www.doczj.com/doc/d58257076.html,/jpkj/syzyx/shikuang.htm 中医内科学课件:https://www.doczj.com/doc/d58257076.html,/jpkj/zynk/cai/ctm.rar 安装须知:https://www.doczj.com/doc/d58257076.html,/jpkj/zynk/cai/setup.rtf 内科学视频:https://www.doczj.com/doc/d58257076.html,/jpkj/zynk/shikuang.htm 针灸学网络课程http://61.129.75.54/zhenjiu/zj_demo/index.htm ★★辽宁中医学精品课程 https://www.doczj.com/doc/d58257076.html,/jpkc/article_index.asp ★★天津中医学院-实验针灸学网络教学 http://202.113.168.14/zhenjiu/101/ 帐号:test/密码:test

巧用中医治疗皮肤病

寻常疣方 寻常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千日疮、枯筋箭、疣目,俗称刺瘊。 本病的临床表现为针头至豌豆大圆形或多角形增生性丘疹,表面粗糙角化明显,触之质硬,呈皮色、灰黄、污褐色,一般无自觉症状,碰撞易出血。好发于手背、手指、足缘等处。 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本病又有不同的名称。如皮损发生于甲周围者,称甲周疣。向甲下蔓延使甲掀起,影响甲的生长,易使甲裂开疼痛者,称甲下疣。发生于足跖者称跖疣。 (一)内治方 【方一】去疣二号方 【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马齿苋60克,蜂房9克,生薏苡仁30克,紫草15克。 【功效】解毒去疣。 【用法】水煎服,日1剂,7日为1疗程。 【方二】去疣四号方 【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当归尾9克,赤芍、白芍各9克,桃仁、红花、牛膝、穿山甲各9克,熟地黄12克,赤小豆15克。 【功效】活血去疣。 【用法】每剂水煎2次,另加黄酒30克。早晚分服,5剂为1疗程,至多2个疗程。 【方三】复方马齿苋合剂 【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马齿苋60克,蜂房9克,大青叶15克,生薏苡仁30克。 【功效】清热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0剂。 【方四】治疣汤一 【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组成】桃仁、红花、熟地黄、当归尾、赤芍各9克,川芎、白术、炮山甲、何首乌各6克,板蓝根、夏枯草各15克。 【功效】平肝清热,化瘀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五】治疣汤二 【来源】《实用中医外科方剂大辞典》 【组成】桑叶、菊花、黄芩、紫草、夏枯草、益母草、珍珠母、生牡蛎、代赭石、板蓝根。 【功效】平肝散风,解毒活血。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六】铲疣软坚汤 【来源】《中医皮肤病诊疗学》 【组成】生龙牡(先煎)、炒薏苡仁、生代赭石(先煎)各30克,板蓝根、金银花、生龙齿(先煎)各15克,茯苓皮、玄参各12克,柴胡、桑枝各6克。 【功效】平肝软坚。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七】大青薏仁汤 【来源】医药春秋,1990:(3)

皮肤性病学病例分析

案例分析患者男性,12岁,诉1天前因眼部瘙痒自行到药店买滴眼液,今日晨起时发现鼻两侧皮肤带状红斑,有瘙痒症状,无其它不适。查体:沿双眼内侧向下到下颌处可见境界清楚的红斑,未见水疱。 1、你的诊断是什么? 2、该疾病的治疗原则? 答案: 1、接触性皮炎2.接触性皮炎的治疗原则:寻找病因,脱离接触物,积极对症处理。(此病为眼药水引起,避免接触)全身治疗:视病情轻重,采用抗组胺药物治疗。 局部治疗:可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皮炎的治疗原则处理。 急性期:红肿明显选用炉甘石洗剂外搽,渗出多时用3%硼酸溶液湿敷。 亚急性期:有少量渗出时用湿敷剂或糖皮质激素糊剂,氧化锌油;无渗液时用糖皮质激素霜剂等。有感染时加用抗生素,如新霉素,莫匹罗星。 慢性期:选用软膏。 案例分析患者女,40岁,因“全身皮肤弥漫性红肿伴大量脱屑2周”入院。 患者2周出现躯干、头面部、四肢散在性红斑,红斑渐扩大、融合并扩展至全身,自觉轻度瘙痒,后很快于红斑部位出现弥漫性肿胀,继之全身弥漫性脱屑,量多呈糠秕样,伴唇部、眼睑粘膜糜烂。病程中患者出现发热,体温维持在38~39℃。患者癫痫多年,约1个月前开始口服卡马西平,癫痫控制尚好,一直未予停药。 入院体检:体温38.7℃,专科检查可见头面部、躯干、四肢弥漫性红肿,上附大量糠秕样鳞屑,手足部脱屑明显,呈手套、袜套样,眼睑、唇粘膜轻度糜烂,有脓痂附着。 试分析该病例诊断、诊断依据,处理原则。 答:患者诊断应为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诊断依据:1用药史;2有一定的潜伏期(2周),3皮损弥漫对称,在弥漫潮红的基础上出现大量脱屑,符合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临床特点。 处理原则: 1立刻停用卡马西平,若癫痫发作不频繁可考虑暂时不用抗癫痫药,2给糖皮质激素治疗,3输液或大量饮水,加速药物排泄,4加强口腔、眼部等护理,预防感染,注意隔离消毒,一般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有感染证据时,可选用致敏性弱的抗生素5对症支持治疗。 案例分析某男,27岁。因“反复足部红斑、脱屑、痒5年,再发并累及腹股沟一月”来诊。 5年前于双足部出现红斑、脱屑、痒,自行购“癣药”外用,3天症状缓解,即停药。5年来,反复发作,均自行购“癣药”外擦治疗,时间3天—5天。自觉穿闷脚的鞋或天热时,症状易反复。近一月来,左侧腹股沟亦出现类似症状,自外擦“癣药”2天,不能缓解,又外擦“皮炎平”。开始时皮损和痒有缓解,但随后皮损范围扩大,累及右侧腹股沟,痒加重,来诊。查:双足跖、足趾间、足侧沿见红斑、角化过度、脱屑,双侧腹股沟见弧型分布的红斑、丘疹,有苔藓化改变。请分析病情并给予诊断。 答:诊断:足癣、股癣。 依据: 1、初发于足部,表现为:红斑、脱屑、痒,在穿闷脚的鞋或天热时,症状易反复和加重;自购“癣药”外擦治疗,能缓解。每次外擦药在3天—5天;符合足癣的发病规律,外擦“癣药”有效,但疗程不够,故而在穿闷脚的鞋或天热时等适合皮肤癣菌生长条件时,症状反复和加重; 2、近一月来,左侧腹股沟亦出现类似症状,自外擦“癣药”2天,不能缓解,又外擦“皮炎平”,此药为糖皮质激素,有非特异抗炎作用,使:开始时皮损和痒有缓解,但它可抑制人体的正常免疫,使得真菌生长活跃,导致随后皮损范围扩大,累及右侧腹

中医皮肤性病学

《中医皮肤性病学》期末试题一.A型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5分)1.常见的继发性皮损不包括以下哪一种() A鳞屑 B糜烂 C结节 D溃疡E结痂2.患者周身散在斑疹,色鲜红,应属于()A风热B血热 C湿热 D血瘀 E热毒 3.皮损以干燥脱屑、增厚粗糙、夜间痒重为主,舌淡苔白,脉细的,首选()A消风散 B导赤散 C龙胆泻肝汤 D当归饮子 E桃红四物汤 4.皮肤炎症处于急性期,有红斑、丘疹、水疱,但渗液不多,可选择() A粉剂 B糊剂 C油剂 D溶液 E软膏 5.血虚作痒的主要特点是 A.浸淫四窜,黄水淋漓 B.走窜四注,遍体作痒 C.皮肤干燥,脱屑作痒 D.焮红作痒,不会传染 E.瘙痒剧烈,最易传染 6.下列哪一项不是脚湿气的临床特点() A 干燥脱屑 B皮肤肥厚 C糜烂 D瘙痒 E真菌镜检阴性 7. 男,20岁,躯干部见红色斑片状丘疹,环形或多环形,有细薄鳞屑,边界清楚,以上皮损特征首先考虑()A紫白癜风B 圆癣 C风热疮 D湿疮 E牛皮癣 8. 疥疮的外治首选()A黄连膏 B硫磺软膏 C癣药水 D润肌膏 E青黛散 9. 病人左足足跖部位一个黄豆大小角化性斑块,局部可见刺状物,周围有数个角化性小丘疹,有明显的挤压痛。诊断为() A.鸡眼 B.胼胝 C.牛程蹇 D.扁瘊 E.疣目 10. 热疮的好发部位是() A.全身暴露部位B.头面颈部 C.口腔鼻孔内 D.腰肋部E.

皮肤黏膜交界处11. 某男性,双下肢近半年反复出现丘疱疹,有结痂、鳞屑,瘙痒,伴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应给予() A健脾除湿止痒 B清热利湿止痒 C养血袪风止痒 D活血润肤止痒 E清热除烦止痒 12.漆疮最主要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A.皮损为播散性 B.皮损边缘常不清楚 C.皮疹多形态 D.有明显的异物接触史 E.皮损边缘清楚,覆有银白色鳞屑 13.药毒与下列哪项关系正确()A.皮疹与药理作用无关,与服药量无一定相关性B.皮疹与药理作用有关,与服药量有一定相关性C.剂量大才能发生皮疹D.与季节有关,春夏季易发E.与服药时间有关14. 牛皮癣(中医)的典型皮疹为() A.扁平多角形丘疹,融合成片呈苔藓样 B.皮疹色鲜红 C.严重时滋水淋漓 D.皮疹为红色丘疹、丘疱疹、脓疱 E.皮损经搔抓脱屑后基底可见点状出血15.男性,15岁,外出归家后双上肢、躯干部出现白色风团,瘙痒,遇冷加重,恶寒,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脉浮紧,方药可选择()A桂麻各半汤 B消风散 C防风通圣散 D当归饮子 E龙胆泻肝汤 16.西医的银屑病中医称为() A.白屑风 B.牛皮癣 C.血风疮 D.白疕 E.摄领疮 17.白疕发生于头皮者,可表现为() A永久性脱发 B断发 C束状发 D可再生脱发 E皮损不超过前额发际 18.以瘙痒为主无明显原发性皮肤损害的皮肤病是() A虱病 B 疥疮 C热气疮 D风瘙痒 E热疮 19. 男,22岁,有白疕

皮肤的概论.

皮肤的概论; 皮肤是人体最高的器官,所以就会最早老化,当人体怀胎一周时皮肤就开始形成,当皮肤老化就代表人逐渐衰老和衰退,中医常说:“皮肤就像人体五脏六腑内的一面镜子,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 1、额头长痘:1)用脑过度;2)压力过大(工作,心情);3)皮肤的清洁不到位 2、眼袋:1)妈妈怀孕营养不良,偷工减料出来;2)肾功能虚弱 3、鼻梁两侧发黑:肾功能不好。 4、黑眼圈:1)眼睛血液循环不好,不通畅;2)肝火旺盛,熬夜,睡眠不好 5、鼻梁两侧暗沉有斑:腰、肾背不好 6、鼻头、鼻尖发黄或发白:胃寒(凉性少吃) 7、鼻头红(红血丝):体内热,喝酒影响(用VBVC纤维素调理) 8、太阳穴1:长斑,睡眠不好,女性卵巢不好,更年期月经不顺 2:长痘,上火,消化系统,肠胃不好。用过功能性产品也容易长痘 9、脸三角长痘:消化系统,肠胃不好,女性妇科不好;男性秘疗系统出现障碍 10、眼皮长斑:子宫卵巢不好,有做过人流的迹象 11、人中长斑:子宫卵巢不好,妇科毛病很多 12、脸颊长斑:1)便秘;2)肝功能不好;3)长期撒晒太阳或暴晒 13、下巴长痘:内分泌失调(有些例假时长痘,例假结束后就好了,代表妇科不好) 14、脸色1偏红:胖造成的血压偏高,血脂高,心脏不好 2 偏黄;消化系统不好 3偏青;肝脏排毒不好 4偏白;保护肺部功能,有贫血现象 5偏黑;肾功能不好。口味重 15、眼睛红红的人:肝功能不好 16、嘴唇发黑,肺部功能不好,抽烟的人 皮肤的结构: 皮肤覆盖整个体表,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我们肉眼只能看到皮肤的表面状况,皮肤的表面由皮沟,皮丘,汗毛,毛孔等组成。 皮沟是指皮肤表面凹下去的细纹 皮丘就是被皮沟包围着的凸起来的菱形部位,皮沟越深越宽皮肤表面越粗糙。 表皮层由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有棘层、基底层组成 1、角质层:偏平的死亡细胞组织起来的,有保护功能,预防水分的流失,细菌的干扰(正常有27层左右);过多的水份流失,皮肤就会粗糙,上妆会浮粉。 角质层俗称死皮,角质层太少水份容易流失,皮肤过敏;死皮太多,需要人工代谢。角质层厚的人用面膜一个礼拜两次,角质层薄的人用面膜一个礼拜一次 2、透明层:透明层与角质层之间有一种防水体系,如何打开防水体系?要用乳化产品降压,也就是我们的按摩膏和刮痧。(干性,过敏性严禁蒸脸,因为促油性可以蒸脸的仪器的温度会刺激皮脂腺) 3、颗粒层:由3——5层偏平细胞组成,即将面临的死亡细胞,阻挡紫外线的功效(图) 4、有棘层,是表皮最厚的一层8——12层是给皮脂提供养份(图)

中医皮肤病学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中医皮肤病学教案 辽宁中医学院教案首页课程名称: 中医外科学主讲教师: 李忻红助讲教师: 课程名称: 中医外科学主讲教师: 李忻红助讲教师: 授课对象: 医系本科班授课时间: 2004 年第二学期总学时: 20 学时理论学时: 20 学时授课语言: 汉语授课形式: 普通讲授教材名称: 中医外科学出版时间: 2019 年参考教材: 《现代皮肤病学》主讲教师签字: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授课对象: 医系本科班授课时间: 2004 年第二学期总学时: 1 / 4

20 学时理论学时: 20 学时授课语言: 汉语授课形式: 普通讲授教材名称: 中医外科学出版时间: 2019 年参考教材: 《现代皮肤病学》主讲教师签字: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中医外科学教案课程情况课程名称中医外科章节第十一章概论授课方式理论授课教师李忻红授课题目皮肤及性传播疾病概论教学设计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原发性及继发性皮疹;掌握中医皮肤科的辩证规律、治法及外用药使用原则;熟悉病因病机及外用药各种剂型;了解皮肤的简单结构及生理功能。 教学内容提要掌握内容: 原发性和继发性皮损的形态特征及辩证规律辩证治疗及常用治剂外用药使用原则熟悉内容: 病因病机外用药剂型了解内容: 皮肤的简单结构及生理功能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常见皮疹及内外治法适应症难点: 外用药剂型及使用原则教学设计与组织详细阐述原发性和继发性皮损的形态特征、辩证规律及外用药使用原则;扼要介绍皮肤的简单结构及生理功能;简单讲述病因病机;以表格形式列举

中医学概论

中医学概论 导论 一、什么是中医学? 中医学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辩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中医学理论体系。 二、中医学了理论体系的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时期) (1)《黄帝内经》 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 (2)扁鹊.《难经》《伤寒论》(外感病) (3)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金匮要略》(内伤病) (4)《神农本草经》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典籍 晋、隋唐时期(丰富实践期) (1)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因病机学专著 (2)西晋.王叔和《脉经》24种脉法,最早的脉学专著 (3)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4)唐.孙思邈《千金方》、王焘《外台秘要》 宋、金、元时期(争鸣突破期) (1)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学说” (2)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开创“脏腑辨证” (3)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寒凉派)、李杲(补土派)、张从正(攻邪派)、朱震亨(养阴派) (4)元.杜清碧《敖氏伤寒金镜录》论舌的第一部专著 明清时期(集大成时期) (1)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王肯堂《证治准绳》 (2)清代.吴谦《医宗金鉴》、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傅山《傅青主女科》 (3)温病理论的创立 明代.吴又可《温疫论》“戾气说” 清代.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临证指南医案》 吴鞠通—“三焦辨证”《温病条辨》 近代和现代(收集整理时期)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1)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环境协调统一) (2)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 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 的一种完整的过程。 症—疾病的外在表现;征—体征;证—是指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①疾病的原因(如风寒、风热、瘀血、痰饮等)、②疾病的部位(如表、里、某脏、某腑、某条经络等)、③疾病的性质(如寒、热等)和④邪正关系(如虚、实等),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全面情况。 (3)恒动观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