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政策是否违反WTO规则——美方观点(违背了)

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政策是否违反WTO规则——美方观点(违背了)

论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政策是否是违反WTO规则的

------美方观点(中国违反了规则)

一、事件背景

稀土金属,虽然我们不知道它们是什么,但是

它们都在我们身边。埋在地壳中的17个化学元素,

他们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锂离子电池在

日常电子设备很常见,电动车电机的太阳能电池板

和风力涡轮机在许多清洁技术也有应用。于是,随着我们的需求增加,镝,钕,铽已在近几年迅速增加。在当前,资源是一个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权益,对抗大国强权的重要武器。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经意味深长地说:“中东有石油,我们有稀土。”而拥有31%储量的中国供了全球90%以上的稀土供应,处3于近乎垄断的地位。根据资料显示,2011年中国第一批稀土出口配额为14446吨,较2010年第一批配额减少11.4%。2010年,中国稀土出口配额同比下降39%,同时增加了15%—25%的关税。美国,欧盟和日本对此采取行动,于3月13日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对中国提出诉讼,中国限制出口几种原料,包括稀土,违反了WTO规则,具体来说就是中国未能对出口配额和出口许可证和出口价格履行承诺。

中国对此做出的回应是“中国实行稀土出口配额,是基于环保政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所以中国管理稀土矿开采,冶炼和出口的措施是符合世贸规则的。”而我们却不赞同中国的说法,我们认为:中国的稀土出口限制政策违反了WTO规则,并从以下几个部分来进行分析:

一、《入世议定书》和GATT条款

根据《入世议定书》,中国入世后的需尽义务主要有:

削减进口关税这是中国入世后的首要任务,要逐步将中国关税加权平均水平降到关贸总协定要求的发展中国家水平,并将最高关税一般地约束在百分之十五以下。

逐步取消非关税措施中国入世后的代价就是削减如配额、进口许可证以及外汇管理胶术检验标准等非关税措施。

根据资料显示,2012年1-9月份稀土矿石、金属及化合物的出口量为9967吨,较上年同期下降11.5%,不足全年配额的1/3,与2011年相比,2012年我国将对镨、钇金属以及氧化镨新征收25%的出口关税;对钕、镨、钇的氟化物、氯化物、碳酸盐类新征收15%的出口关税;对镧、镨、钕、镝、铽、钇的其他化合物新征收25%的出口关税;对钕铁硼速凝永磁片新征收20%的出口关税;其他产品关税不变,金属镝目前价格为440万元/吨,亦高于2010年5月的107万元/吨(含税)的价格。

2010年,中国稀土出口配额同比下降39%,同时增加了15%—25%的关税。2011年中国第一批稀土出口配额为14446吨,较2010年第一批配额减少11.4%。

中国对稀土采取出口关税、出口配额及价格和数量控制,违反中国2001年加入WTO时的承诺,造成世界其他国家在生产和出口中处于劣势地位。中国以出口配额等形式,稀土的出口采取了数量限制措施,违反了GATT第11.1条(GATT11.1条规定:任何缔约方不得对任何其他缔约方领土产品的进口或向任

何其他缔约方领土出口或销售供出口的产品设立或维持除关税、国内税或其他费用外的禁止或限制,无论此类禁止或限制通过配额、进出口许可证或其他措施实施)和中国在《入世议定书》、《加入WTO工作组报告》下承担的有关非自动出口许可程序和出口限制的义务。

中国对稀土征收出口税,这些产品或者不在《入世议定书》附件6列明的产品范围内,或者所征关税超过了最高税率;并且,中国通过招标体制分配稀土配额,向企业收取费用,违反了中国在《入世议定书》和《加入WTO工作组报告》下关于取消出口产品税费的承诺。

二、中国违反了WTO中“通过谈判逐渐推行贸易自由化”的基本原则

中国承诺:①自加入之日起,只有在被GATT规定证明为合理的情况下,才实行出口限制和许可程序;②每年就现存对出口产品实行的非自动许可限制向WTO通报,并将予以取消,除非这些措施被证明为合理;③《中国加入议定书》第11. 3条规定:“中国应取消适用于出口产品的全部税费,除非本议定书附件6中有明确规定或按照GATT1994第8条的规定适用”。由于中国被指控的产品措施不在该附件清单中,中国产品措施本身违规是明显的。

进出口禁止和限制以及影响进出口的许可程序要求只能由国家主管机关或

由国家主管机关授权的国家以下一级主管机关实施和执行。不得实施或执行不属于国家主管机关或国家主管机关授权的国家以下一级主管机关实行的措施。

按道理一个国家对于本国的资源是有控制权的,但是WTO要求WTO成员对进出口不能够采取更多的限制去阻碍贸易的自由进行,这一点的确也是为了维护公平自由的竞争秩序所需要的。因为现在全球经济不太景气,所以中国限制某些资源性产品的出口,特别采取配额和最低限价要求以后,必然导致这些产品的价格上涨,毫无疑问会增加很多所谓的,用这些原料或者中间产品作为投入品的工业,它的成本加重,进而影响它的竞争力。

三、中国限制出口不满足GATT第20条例外

中国认为对铝矾土和氟石的限制出口是建立在第20条(g)款基础上,但是我们认为这不满足GATT1994第20条(g)款(保护可用竭的自然资源的措施,但此类措施应与限制国内生产消费一同实施)。

在适用第20条(g)款时必须考虑以下四个要件:第一,成员措施是否针对保护“可用竭自然资源”;第二,成员措施是否与保护可用竭自然资源“相关”;第三,成员为保护自然资源的相关国内限制措施是否“一同有效实施”;第四,成员措施是否符合“序言”中关于非歧视的要求(即不能构成任意或不合理歧视以及对国际贸易构成变向限制),该四个要件缺一不可。

上述原材料是稀缺的、不可代替的资源,需要加以管理和保护。中国上述原材料符合第20条(g)款的可用竭利用资源这一条件,但在剩余的三个方面都未能支持中国的观点。所以,中国的实际措施和目标不能满足第20条(g)款例外。

在此问题上,中国没有采取相应的国内措施,没有明确限制原料性产品的使用消费和生产,这就明显违反WTO规定了。中国认为这是保护资源,不对其造成浪费的行为,可是这种保护可以采取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比如说可以从生产环境直接加以影响,就不用像现在这样单纯的在出口和贸易的环节违反了规定而在产生摩擦以后进行磋商和交涉。

四、中国违背的其他原则

也许中国会理直气壮的说:“我国控制稀土出口,旨在保护资源与环境,有利于产业的长期发展。中国稀土资源仅占世界稀土资源的30%,却供应了全球超过90%的需求,这是不公平的。”而我们却不这样认为。

根据资料显示,在国际上充斥着“稀土紧缺论”的同时,2011年我国的稀土出口配额却根本没有用完,国际稀土需求总量、中国国内实际生产总量与出口数据之间存在相当大的“疑问”。这种怪象在2010年就已出现过,2010年国内生产的各类稀土冶炼分离产品的官方统计产量为11.89万吨,超过当年全球产量的96%,不过市场普遍认可的真实数据显示,实际产量超过20万吨,除了国内消费了8.7万吨和库存之外,大部分都是以各种形式“出口”

了。也就是说中国名义上说要限制开采和出口,但实质在国内是有大量的“私开滥采”和“猖狂走私”的现象。

我们暂且不管其他国家的稀土储量如何,就现在国际稀土市场来看,中国是最大的供应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稀土都是从中国进口的,这就说明了这条贸易路线对世界的重要性。中国突然宣布减少供应势必造成其他国家由于手足无措造成的资源紧缺和市场混乱,对国际经济造成影响。中国既然加入了WTO,就应当遵守协定,而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实际违背了WTO规则。

基于中国对出口稀土限制的规定,中国在这问题上基本占据主导地位,这就难保中国不会拿稀土当武器去压别国。这种博弈既可以保证中国的资源,又可以趁着别过慌张之际构成对他们的威胁。中国何乐而不为呢?资源性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与其他货物贸易的不同,资源性产品出口国往往采用出口关税、数量限制等措施,进口国的限制较少,而其他货物贸易则恰恰相反。中国削减稀土出口配额是一种“贸易保护”,也是违反规定的。

五、结论中国的限制出口政策是违背WTO规则的

从以上数据、案例和分析表明,中国的限制出口政策是违背WTO规则的。

中国选择了限制出口的方法是不明智的,这种行为违反了WTO关于自由贸易的规定,是一种明显的贸易保护行为,公然的违反了自己的承诺,以至于让其他国家产生意见,将这事件扩大到需要WTO来裁决。

虽然在中国角度,确实是认为这样的方法可以保护本国资源,可是却忽略了自己的立场和信用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要知道中国也处于世界经济的构成范围中,也会因为其他经济发的国家经济的变化而受到影响,也会因为市场的动荡而产生贸易和市场发生动荡的一系列问题。更重要的是给别国留下把柄,置自己的信用和地位于不顾。因而,我们认为中国的限制出口政策是违背WTO规则的。

中国稀土资源出口的贸易摩擦与应对措施

中国稀土资源出口的贸易摩擦与应对措施 关键字稀土限制出口中国日本美国欧盟制裁 摘要近日美国、日本、欧盟联手拟对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向世界贸易组织(WTO) 提出贸易诉讼。中国两部门随即表态指出,中国出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目的,整顿了乱开乱采的企业,未限制出口。稀土贸易纷争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利益纠葛,中国稀土出口政策的调整有着怎样的动态倾向,而中国又将怎样面对欧盟、美国和日本联合在世贸组织发起的诉讼?本文从中国国内稀土行业现状,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稀土使用及来源等方面对中国所面临的稀土出口摩擦进行分析,找出稀土贸易摩擦之根本所在,并找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正文世界贸易组织(WTO)发言人3月13日证实,WTO收到美国、欧盟和日本 就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向WTO提起的诉讼。欧美等国家都声称中国是世界主要的稀土生产国,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措施导致稀土价格持续走高。日本共同社13日报道说,由于在中国国内可以低价获取稀土,日美欧认为中国优待本国企业,这有悖于国际贸易规则。 当今世界,每6项新技术的发明,就有一项离不开稀土,稀土是21世纪重要的战略资源,是现代工业的“味精”。由于其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其最显著的功能就是大幅度提高其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因而在国防战略武器、新材料开发、信息产业、生物工程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比如大幅度提高用于制造坦克、飞机、导弹的钢材、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的战术性能。而且,稀土同样是电子、激光、核工业、超导等诸多高科技的润滑剂。邓小平曾说过“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稀土的经济军事的战略地位可见一斑。稀土科技一旦用于军事,必然带来军事科技的跃升。从一定意义上说,美军在冷战后几次局部战争中压倒性控制,以及能够对敌人肆无忌惮地公开杀戮,正缘于稀土科技领域的超人一等。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稀土资源国,已探明的稀土资源量约6588万吨。我国稀土资源不但储量丰富,而且还具有矿种和稀土元素齐全、稀土品位及矿点分布合理等优势,为我国稀土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稀土资源成矿条件十分有利、矿床类型齐全、分布面广而有相对集中。我国稀土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第一,尤其是在军事领域拥有重要意义且相对短缺的中重稀土;生产规模第一,2005年中国稀土产量占全世界的96%;出口量世界第一,中国产量的60%用于出口,出口量占国际贸易的63%以上,而且中国是世界上惟一大量供应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稀土产品的国家。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统计,2008年我国共生产稀土矿12.5吨,同比增长3.5%;冶炼分离产品13.5吨,同比增长7.1%:出口冶炼分离产品3. 46万吨,同比减少23.7%。2008年稀土全行业实现产值245.3亿元,同比减少14.71亿元。我国稀土产品呈现出“乱采滥挖,无序开发,新建稀土项目过多过快”的乱象。全国从事稀土矿开采,冶炼分离的企业高达169家,其中,中小型企业居多,部分企业的生产力只有几百吨甚至几十吨。由于国内对稀土产品的需要有限,这些生产企业的产品只能涌向出口这一条“单行道”。商务部称中国稀土储备仅能维持20年,中国稀土储量在1996至2009年间大跌37%,只剩2700万吨。

我国稀土出口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

我国稀土出口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 稀土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国家采取了出口关税和出口配额等措施来防止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出口。首先分析了我国稀土出口管制的现状,并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出口管制措施对出口量、出口价格和价格贸易指数的影响。而国内稀土资源的保护不能仅限于出口环节,对此,从开采到消费各环节综合考虑稀土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使我国的稀土资源保护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标签:稀土资源;出口关税;出口配额 稀土资源是我国具有优势的矿产品之一。作为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我国在稀土市场上占有92%以上的份额。但一直以来我国处于稀土出口量不断增加,而价格却不断下降的尴尬局面。为改变中国在稀土出口上的被动局面,我国对稀土出口逐步采取了出口配额、出口关税等措施。本文将对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做一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 我国稀土出口管制政策的特点 1.1 收紧出口配额 商务部2007年开始对稀土出口实行指令性规划,减少稀土出口,对符合稀土出口资质的企业发放相应的配额。图1为2008-2013年中国稀土产品出口配额变化图。图中显示自2008年至2011年中国的稀土配额逐年下降,直到2012年稀土配额开始回升,2013年保持增长。 1.2 征收并不断提高出口关税 我国从2007年起对稀土征收出口关税,在2005年以前对稀土出口实施的是鼓励性质的出口退税政策,从出口退税转变为出口关税政策,可以看出我国逐渐重视对稀土重要原料的保护。 2005年5月1日,中国取消了对稀土的出口退税制度。2007年我国开始对稀土实施出口征税政策调整了稀土出口税率。2008年1月1日,将稀土产品出口税率上调,最高税率调整为25%。2011年1月1日起,为规范稀土出口,中国大幅提高了稀土产品(主要是中、重稀土)的出口关税,金属钕的出口税率由15%提高到25%;并首次对金属镧、金属铈、氯化镧及按重量计含稀土元素10%以上的铁合金征收25%的出口关税;对氟化铽、氟化镝、氟化镧、其他氟化稀土等产品征收15%的出口关税;其他产品的关税保持不变。同年还统一调整了稀土矿原矿资源税税额标准,税额上调幅度达10倍之多。根据《2014年出口关税实施方案》,39个中重稀土的税目条文中,征收25%关税的税目条文有21个,约占54%。我国现阶段正逐步限制中重稀土的资源输出,以达到保护本国资源和完善市场机制的效果。

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

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 (2012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目录 前言 ........................................................................................................ 一、稀土现状........................................................................................... 二、发展原则和目标 (5) 三、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 四、促进稀土利用与环境协调发展........................................................ 五、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六、促进公平贸易和国际合作................................................................ 前言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用途日益广泛。 中国是稀土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稀土行业取得了很大进步。经过多年努力,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应用和出口国。 稀土开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与之相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不断凸显。在稀土开发利用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是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近年来,中国在稀土的开采、生产、出口等环节综合采取措施,加大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力度,努力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增多。中国一贯尊重规则,信守承诺,为世界提供了大量的稀土产品。中国将继续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加强稀土行业的科学管理,向国际市场供应稀土产品,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作出贡献。 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国家高度关注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这里就此做一介绍,以增进国际社会的了解。

稀土案

第一张“美国诉中国限制稀土出口案”简介 2012年3月15日,中国收到美国、欧盟、日本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出的有关稀土、钨、钼的出口管制问题的磋商请求。此次诉讼涉及的稀土、钨、钼均为稀有资料,但是由于稀土生产、加工过程对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均被中国列为实行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的货物。就中国对稀土、钨、钼的出口管制措施,美国向WTO争端解决机构提起诉讼. 稀土一般是以氧化物状态分离出来的,虽然在地球上储量非常巨大,但冶炼提纯难度较大,显得较为稀少,得名稀土。 第二张稀土是制造被称为“灵巧炸弹”的精密制导武器、雷达和夜视镜等各种武器装备不可缺少的元素。因其天然丰度小,又以氧化物或含氧酸盐矿物共生形式存在,故叫“稀土”。 稀土作为电子、军事科技领域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贸易砝码。据了解,稀土是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开发新能源、环保和国防尖端技术等不可缺少的新材料。稀土镍氢可充电,已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电动工具等方面。各种稀土材料在航天、航空和国防尖端技术中,如雷达、侦察卫星、激光制导和自动指挥系统等方面都获得了广泛应用。 第三张近年来,随着资源对一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影响的日益重要,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美元贬值的大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开始从以出口资源换取外汇的经济战略逐步转向对出口的限制;而发达国家在自身储备战略资源的同时,反对发展中国家对资源的出口限制。我国作为世界上稀土储量大国,也是稀土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哥,因此我国的稀土资源出口成为欧美等国家争夺的焦点。 过去多年,中国以仅占全球总储量23%的稀土储备向世界供应了95%的稀土产量,不仅价格低得犹如“黄金卖了土豆价”,而且由于开采技术含量低,盲目开采,以致造成国内巨大的环境成本。当中国意识到问题严重开始限制稀土出口时,美日欧却极为不满。自我国制定政策来管理后,国际上便一直争端不断。 第四张从中国的角度上说,中国的稀土储量,一直稳居全球第一。但11年7月底美国能源政策分析家汉弗莱斯公布的一组数据却令人震惊:近年来,中国稀土储量已从世界储量的90%下降到36%,产量则仍占全球产量的97%。而同为储量前三甲的美国和俄罗斯,稀土产量却为零。 14年最新的数据显示稀土储量仅为23%。从90%到23%,尖锐地反映出国内稀土生产行业的混乱与无序现状。为防止稀土限制出口配额撤销后带来的国际需求量加大,国内地方发展急功近利以“白菜价“出口稀土资源,钱学明认为应该设置”环境壁垒“,增设环保税、资源税,拉高稀土出口门槛以限制国际市场购买力。 据悉,近几年,中国稀土出口配额稳定在3万吨/年左右,然而因全球市场对中国稀土需求大幅下降,致使近两年我国稀土出口配额利用率趋低。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稀土出口配额为30996吨,使用率为48.75%;2011年为30184吨,使用率为52.01%;2013年稀土配额为29322吨。(完)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表示: 世界上有稀土的国家基本上都不生产,这个现象是不正常的。 就是因为中国的稀土太便宜了,又便宜又多。他的稀土就可以不开采,买中国的就行了。封存了他的稀土矿,可以未来来使用。我们更应该关心中国可持续的增长,不以环境为代价。 美国媒体称,中国表示当前寻求削减稀土出口,这是该国过去两年来首次旨在削减稀土出口。 第五张中国稀土出口配额争议,肇始于2008年,中间经历了“中国原材料WTO争端”,美国、欧盟、墨西哥曾就中国多种化工、金属等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向WTO 上诉,由于这些材料涉及政策,与稀土的高度类似,所以此次贸易争端也在舆论意料之中,终于在2012年全面升级为WTO层面的贸易争端。 10年开始欧美以及日本抗议我国稀土资源保护措施之后,要求中国放宽稀土出口限制。对此,商务部部长

中国限制稀土出口

中国限制稀土出口 摘要: 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是说过一句名言:“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稀土在军事、冶金工业、石油化工、玻璃陶瓷、新材料等方面,是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中国稀土占据着几个世界第一:储量第一,生产规模第一,出口量第一,但是就在拥有这样几个世界第一的同时,我国却对稀土没有话语权,稀土以低于猪肉的价格大量流出到国际市场。发达国家把从我国进口的稀土用于生产加工的同时,还把稀土用于国内战略储备。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提出限制稀土出口的战略考量。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对于我国的限制大力施压。本文主要从当前我国稀土的具体情况入手,分析我国稀土限制的必要性,以及我国稀土限制符合世贸原则,提出稀土限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稀土现状,稀土限制,世贸原则,限制措施 正文: 一具体情况概述 (一)稀土的重要性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是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开发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等不可缺少的新材料。稀土资源对于工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被称为“工业味精”或者“工业黄金”,而且 稀土不是简单的矿产资源,可以大量用于军事。当今世界上每五项新技术发明,就有一项离不开稀土。 (二)我国稀土在世界上的地位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稀土是上苍厚赐给中国人的资本。

中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素有“稀土王国”之称。美国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目前全球8800万吨的稀土资源总储量中,中国占比达36%,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稀土资源国。我国稀土资源不但储量丰富而且还具有矿种和稀土元素齐全、稀土品位及矿点分布合理等优势,是唯一一个能够提供全部17种稀土金属的国家。中国稀土资源成矿条件十分有利、矿床类型齐全、分布面广而有相对集中,目前,地质科学工作中已在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区)发现上千处矿床、矿点和矿化地。 (三)我国稀土存在的问题 统计显示中国稀土总储量仅占全球的30%,但中国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出口国,为全球提供90%的生产和贸易总量。从稀土资源存量上看,由于过量开采和利用率极低,中国的稀土拥有量正在急剧萎缩,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控制,未来中国将面临稀土枯竭的风险。美国能源局的分析报告显示,上世纪70年代之前,中国的稀土储量占世界储量的90%。而中国商务部发布的最新资料也清晰表明,中国稀土储量大减,目前只有2700万吨。对稀土资源长期的粗放型挖掘,导致了环境恶性退化和被破坏。与此同时,作为稀土的第一生产大国和出口国,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却没有相应的话语权,以致稀土卖成“白菜价”。 (四)我国提出稀土限制 中国开启稀土战略,不再做原料出口国,鼓励加工成品出口,谋求产业链话语权。根据国内法律对稀土的开采、生产加工和出口环节采取管理措施,进行指令性生产,一方面减少稀土出口,另一方面消减生产和国内企业供应。对于稀土的出口量进行缩减限制 (五)西方各国对于我国稀土限制施压 中国对于稀土的限制,引起了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强烈反对,纷纷以中国拥有世界上绝大部分的稀土储量为由,要求中国取消稀土出口限制。这些国家为了各自利益,一直鼓吹“中国稀土三个第一(储量、产量、出口量)”、“全球稀土都在中国”、“中国垄断全球稀土供应”等言论,将中国捧为稀土储藏大国,鼓励中国继续并加大稀土的廉价出口趋势,并利用舆论指责中国拿稀土当作外交武器。美欧还针对中国限制多种用于生产钢铁和其他产品的稀土材料出口向世界贸易组织投诉。

中国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中国的稀土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3%。中国的稀土资源主要有以下特点: 1、资源赋存分布“北轻南重”。轻稀土矿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包头等北方地区 和四川凉山,离子型中重稀土矿主要分布在江西赣州、福建龙岩等南方地区。 2、资源类型较多。稀土矿物种类丰富,包括氟碳铈矿、独居石矿、离子型矿、磷钇矿、褐钇铌矿等,稀土元素较全。离子型中重稀土矿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3、轻稀土矿伴生的放射性元素对环境影响大。轻稀土矿大多可规模化工业性开采,但钍等放射性元素处理难度较大,在开采和冶炼分离过程中需重视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4、离子型中重稀土矿赋存条件差。离子型稀土矿中稀土元素呈离子态吸附于土壤之中,分布散、丰度低,规模化工业性开采难度大。 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稀土工业迅速发展。稀土开采、冶炼和应用技术研发取得较大进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已形成内蒙古包头、四川凉山轻稀土和以江西赣州为代表的南方五省中重稀土三大生产基地,具有完整的采选、冶炼、分离技术以及装备制造、材料加工和应用工业体系,可以生产400多个品种、1000多个规格的稀土产品。2011年,中国稀土冶炼产品产量为9.69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 市场环境逐步完善。中国不断推进稀土行业改革,推动形成投资主体多元、企业自主决策、价格供求决定的稀土市场体系。最近几年,中国稀土行业投资快速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有、民营、外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稀土市场规模目前已接近千亿元人民币。市场秩序逐步改善,企业间的兼并重组逐步推进,稀土行业“小、散、乱”的局面得到了初步改观。 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研发体系,在稀土采选、冶炼、分离等领域开发了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独有的采选工艺和先进的分离技术为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稀土新材料产业得到稳步发展,实现了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催化材料等新材料的产业化,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支持。

稀土行业相关政策

稀土行业相关政策

摘要 (3) 一、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1) 一、稀土行业准入条件 (4) 二、稀土企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 (7) 三、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开采总量控制矿种指标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8) 四、稀土指令性生产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10) 五、《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 (12) 六、苏波:规范秩序调整结构推动稀土行业健康发展 (13) 七、稀土资源税 (17) 八、其他相关链接 (18) 九、附件 (19)

摘要 2011年5月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将大幅提高稀土资源税征收标准,抑制资源开采暴利。改革稀土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加大政策调控力度,逐步实现稀土价值和价格的统一。要按照国家储备与企业(商业)储备、实物储备和资源(地)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稀土战略储备。此外,积极推进行业兼并重组。加快转变稀土行业发展方式,促进稀土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控制开采和冶炼分离能力,大力发展稀土新材料及应用产业。《意见》明确,要对稀土资源实施更为严格的保护性开采政策和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严把行业和环境准入关。实施严格的稀土指令性生产计划编制、下达和监管制度,进一步提高稀土出口企业资质标准。《意见》强调,要严格控制稀土冶炼分离总量。“十二五”期间,除国家批准的兼并重组、优化布局项目外,停止核准新建稀土冶炼分离项目,禁止现有稀土冶炼分离项目扩大生产规模。坚决制止违规项目建设,对越权审批、违规建设的,要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负责人责任。 自《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各部门相关政策也随之推出,2012年8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稀土行业准入条件》及《稀土企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稀土行业准入条件》对稀土矿山、冶炼分离和金属加工三类企业,在规模上设置了准入门槛。2012年3月2日,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开

稀土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稀土市场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5年) 报告编号:1637313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doczj.com/doc/d712156478.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中国稀土市场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5年) 报告编号:1637313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稀土是一组金属的简称,它包括化学元素周期表第三副族中称为镧系元素的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以及性质与其相近的钪和钇。因稀土元素具有丰富的物理化学性质,它的用途极为广泛,可用于医疗领域、陶瓷领域、农用领域、永磁体领域、玻璃领域等等。此外,因稀土元素还具有丰富的光学、电学及磁学特性,在新材料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在高技术领域这些稀土新材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消费国,其稀土消费量占世界稀土消费量的比重逐年增加,已占据全球稀土消费的半壁江山。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中国稀土产业经过40多年建设与发展,在生产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形成了稀土原料向深加工方面发展、稀土应用向高科技领域发展的良好趋势。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稀土市场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5年)认为,2 011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多项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2年7月发布了《稀土行业准入条件》和《稀土企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为淘汰已有落后产能和新增产能审批提供了统一的标准,有望加速行业整合,推动行业快速健康发展;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2年11月21日联合发布《稀土产业调整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央财政预算将安排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稀土资源开采监管,稀土产业绿色采选、冶炼,以及共性关键技术与标准研发等方面。 随着国家稀土行业政策的出台以及对稀土行业监管和整合力度的加大,“十二五”期间中国稀土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

《中国稀土产业和相关政策概览》

中国稀土产业和相关政策概览作者:陈占恒博士,教授级高工中国稀土学会办公室E-mail: chenzh@https://www.doczj.com/doc/d712156478.html, 2009年以来,稀土成为各种媒体和网络的热门话题,有些报导,特别是国外媒体,有失真实。纵观之,均源自对中国稀土现状不甚了解。本文目的在于为关心稀土人士对中国稀土产业与政策有一个真实的认识。本文英文版已于四月七日在本站刊登。 1、中国稀土产业现状 (1)资源 到目前为止,中国仍是世界上稀土最丰富的国家。全国已有22个省(区)先后发现一批稀土矿床,98%的稀土资源分布在中国的内蒙、江西、广东、广西、四川、山东等地,具有北轻南重的分布特点。根据相关数据,截止到2005年,中国稀土资源探明基础储量8731万吨(ReO),资源量6780万吨,约占世界55%(但是随着世界新稀土矿床的发现和中国已探明稀土资源的大量开采,这一比例正在下降,估计目前约占35%,而且还将继续下降)。图1为中国稀土工业储量分布比例和稀土矿藏分布图。 (2)稀土冶炼分离企业情况 中国多数稀土企业分布在大型稀土矿山所在地区。中国目前拥有稀土冶炼分离企业100家。稀土分离能力保守估计已经达到17万吨,实际可能超过20万吨。其中稀土金属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4~5万吨的水平,其中单一稀土金属的年生产能力达3万吨。混合稀土金属的年生产能力约为2万吨。 以区域稀土资源为核心,中国稀土产业形成了三大基地和南北两大稀土生产体系的格局。

□三大基地: 一是以包头混合型稀土为原料的北方稀土生产基地,分离能力约8万吨。 二是以江西等南方七省离子型稀土矿为原料的中重稀土生产基地,分离能力约6 万吨。 三是以四川冕宁氟碳铈为原料的氟碳铈矿生产基地,分离能力约3 万吨。 □轻重两大体系: 一是以轻稀土为主的北方工艺体系,主要产品有:稀土精矿、稀土合金、混合稀土化合物、富集物和金属、各种单一稀土化合物以及稀土抛光粉、永磁材料、贮氢合金等外延产品。 二是以中重稀土为主的南方工艺体系,主要产品是各种高纯单一稀土化合物和金属,富集物,混合金属和合金。 ○内蒙地区稀土冶炼分离企业主要集中在包头地区,现有稀土企业近60家,其中骨干企业20家。包头现有年处理稀土精矿能力1万吨以上的企业2家,5000吨以上的骨干企业5家。2000-3500吨的企业12家,其余处理能力在2000吨以下。目前,作为国内最大稀土资源的开发主体,内蒙稀土高科是中国最大的稀土矿产品生产和稀土冶炼加工企业。2008年12月,以包钢稀土和包头稀土高新区为主体成立了国际贸易公司,整合包头当地稀土分离企业,集中资金进行产品储备以稳定市场价格, ○江西省稀土冶炼分离企业目前约有20家。原有88家矿山企业生产稀土精矿,2004年12月29日成立了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对赣州市内的稀土矿产资源实行统一开采,稀土矿山生产统一管理,稀土矿产品统一经营,以及稀土工业招商引资、对外合作工作。产品以中重稀土为主。赣州市政府牵头筹资约18亿元,整合该地区稀土矿山企业,进行稀土矿产品储备。中国五矿集团在江西成立了五矿稀土(赣州)股份有限公司,将在未来5年内投入20亿元,达到年分离稀土13500吨的能力,实现年销售100亿元的目标,建成全球最大的采选、加工、应用一体化稀土企业集团。 ○四川省稀土矿山冶炼分离企业目前共28家,其中有一定规模的企业2-3家。多数企业规模较小。2009年江西铜业集团与四川矿业共同成立四川江铜稀土有限责任公司,开发位于四川省冕宁县的牛坪矿山,该矿山稀土储量估计为157万吨。江西铜业于2008年6月斥资人民币4.3亿元夺得牛坪稀土矿2.94平方公里的采矿权。此前四川冕宁地区有108家稀土采矿、选矿和冶炼分离企业,很分散,滥采滥挖的现象突出,既污染环境又不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 (3)产品结构 中国稀土矿的开采始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末,中国稀土产量仅为1000多吨。1996年到2006年的11年间,中国稀土精矿产量年均增长9.12%。2007年,中国稀土精矿产量达到12.08万吨(以氧化物计),2008年稀土精矿产量已经达到124500吨(以氧化物计),占世界稀土精矿总产量的95.55%。2009年稀土矿产品产量为12.94万吨(以氧化物计)。图2显示了1998年到2008年中国稀土精矿产量。 图3是中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产量。从1999年到2008年的10年间,中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的产量由60800吨上升到134600吨,增长了2倍多。10年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8.27%。

我国稀土产业政策

我国稀土产业政策 一、引言 我国是全球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且具有种类齐全、品质较高,资源优势突出。我国无论在产量、销售量、出口量均为世界第一。但长期以来我国以30%的稀土储量来满足国际市场95%以上的需求,再加上国内粗放的开采方式,导致我国稀土储量迅速下降。另外,我国稀土出口虽在数量上牢牢占据国际市场主导地位,但在出口价格上却始终没有获得与其市场份额相符的定价权,使得大批珍贵稀土资源廉价外流。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宏观调控,使得稀土产业开始朝着管理有序、产品价值链高端、国际话语权增强等良性发展方向逐步进行调整,但同时政策上的漏洞也使得稀土行业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 二、稀土产业政策制定的目标导向 1、保护战略资源,减少生态环境破坏 目前,我国稀土储量所占世界储量比例正逐年下降,还带来了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双重隐患。我国政府逐渐意识到稀土资源的战略地位和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重点保护稀土资源,同时解决屡禁不止的环境污染问题。 2、规范行业秩序,实现规模发展 近年来,政府开始出台各种行业管理政策,希望促进行业内部整合,获取规模经济效益;规范行业秩序,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3、控制出口量,夺回国际定价权 长年来,低廉的价格无疑使我国稀土行业蒙受巨大损失,同时也阻碍了产业的发展。因此,我国政策制定的重点目标就是通过出口量的控制,逐渐夺回国际定价权。 4、提高深加工能力,促进产品结构升级 稀土产品深加工能力不足一直是阻碍我国稀土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为了维护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帮助稀土企业获取应得的经济效益,政策的制定应偏重于促进稀土下游企业的成长壮大,提高深加工能力,加快产品优化升级。 三、政策漏洞引发新的问题 1、价格暴涨暴跌,脱离理性区间 2009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对稀土行业进行强制调整的政策法规,并大幅减少了出口配额,至2011年7月份,部分稀土产品价格上涨了十多倍。

稀土案败诉对中国稀土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最近两天,国内外媒体不断报道,中国稀土案败诉,尤其是西方媒体大声欢呼:这是美、欧、日在对中国的稀土案中取得的重大胜利。因为在2014年3月26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公布专家组报告,裁定中国对稀土、钨、钼相关产品采取的出口关税、配额管理措施违反WTO相关规定。欧盟贸易委员德古赫特表示:“裁决表明,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从全球市场囤积稀土,而让其他WTO成员国付出代价。”美国贸易代表弗罗曼说,美国制造商为同样的稀土支付的价格比中国竞争对手高出3倍,“裁决将意味着美国制造业企业和工人将能够公平竞争了”。这意味着,中国稀土案初裁败诉了,未来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可以申诉。但是笔者认为,此案胜诉的可能性很小,除非有奇迹发生。 那么,为什么美日欧如此看重稀土?为什么中国是稀土大国,却没有掌握话语权,以致在这次案件中败诉? 现在大家都清楚,稀土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而且具有重要的科技和军事战略意义,它是发展高新技术不可缺少的战略性资源,是从智能手机到导弹制导都离不开的“工业维生素”。由此可见,美日欧如此重视稀土不是空穴来风。近年来,日本在购得大量稀土后,并不急于使用,而是将之存于海底,以应对未来能源之所需。美国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稀土资源国,但是美国储而不采,采取只探不采的策略。据统计,美国稀土储量为1300万吨,占世界稀土储量的13%,而产量为零,所需稀土资源主要从中国进口。过去多年,中国以仅占

全球总储量23%的稀土储备向世界供应了95%的稀土产量,不仅价格低得犹如“黄金卖了土豆价”,而且由于开采技术含量低,盲目开采,以致造成国内巨大的环境成本。当中国意识到问题严重开始限制稀土出口时,美日欧却极为不满,寻找大量证据来起诉中国,最后如其所愿,使得中国在稀土案中败诉了。 应该说,中国在稀土案件中败诉输得很窝囊,输得很不心甘。一方面,确实美日欧主导世界贸易谈判,对其有利;另一方面,我们可能也存在一些问题,让人家抓住了把柄。 那么,这场官司中国到底输在哪里呢?或者说,中国稀土案败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我们暂且憋开国外不公平的因素,从国内找找原因,大体上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没有从源头上实行有效管控。我国在2009年出台稀土出口限制政策,理由是稀土是国家战略性资源,而且开采环境污染大,限制出口。由于采取限制措施,2011年导致全球稀土价格飙升,部分稀土价格涨幅一度高达500%。 在国内,很长一段时期由于稀土经营主体过多,造成供过于求的局面,厂家之间不得不低价竞销而无法掌握定价权,出现国内国外两个价,国外价格高于国内,形成了所谓的倾销行为。但是实际上,大量利润却拱手让给别人,结果是境外资本家得了好处还卖乖。 第二,地方政策追求GDP业绩,采取“有水快流”的措施。由于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主要以GDP的高低来衡量,而且是年

我国稀土产业现状

稀土一词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名称。稀土元素是从18世纪末叶开始陆续发现,当时人们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氧化物称为土。稀土一般是以氧化物状态分离出来的,又很稀少,因而得名为稀土。通常把镧、铈、镨、钕、钷、钐、铕称为轻稀土或铈组稀土;把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钇称为重稀土或钇组稀土。也有的根据稀土元素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除钪之外(有的将钪划归稀散元素),划分成三组,即轻稀土组为镧、铈、镨、钕、钷;中稀土组为钐、铕、钆、铽、镝;重稀土组为钬、铒、铥、镱、镥、钇。 稀土资源丰富,绝对量很大,但含量偏低,且分布不均匀,可供开采且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有轻稀土矿物,主要是氟碳铈矿、独居石、铈铌钙钛矿;重稀土矿物,主要是磷钇矿、褐钇铌矿、离子吸附型稀土矿、钛铀矿等十几种。目前开发利用的稀土矿物主要有五种:氟碳铈矿、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独居石矿、磷钇矿和磷灰石矿,前四种矿占世界稀土产量的95%以上。氟碳铈矿与独居石轻稀土含量高,磷钇矿含重稀土,但储量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重稀土含量高,磷灰石主要是轻稀土。 稀土元素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新材料领域, 稀土元素丰富的光学、电学及磁学特性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高技术领域, 稀土新材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稀土新材料主要包括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贮氢材料、稀土催化剂材料、稀土陶瓷材料及其他稀土新材料如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巨磁阻材料、磁致冷材料、光致冷材料、磁光存储材料等。因而, 稀土元素被称为“21世纪的材料”。

我国是世界上稀土矿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截至2000 年, 已探明我国稀土矿工业储量4300 万吨, 占世界探明储量的43 %我国稀土矿品种全、质量高、易于开采。其他国家的稀土资源以轻稀土为主, 我国稀土资源轻、中、重稀土齐全, 稀土元素配分有价组分含量高。轻稀土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包头白云鄂博(铁稀土共生矿) 和四川冕宁(氟碳铈矿) 一带, 主要含镧、铈、镨、钕和少量钐、铕、钆等元素; 中重稀土资源集中在江西、广东、福建、广西、湖南等地, 以特有的离子态赋存于花岗岩风化壳层中, 富含世界其他现有矿物所短缺的 中重稀土元素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钇和镧、钕等, 其储量占世界中重稀土资源的90 %以上, 这种中重稀土与高新技术产业密切相关, 经济价值极高。另外, 我国稀土资源优势不仅在于储量大, 更重要的是在于矿种齐全和开采成本低。矿种全弥补了由于矿种单一造成的十几种稀土元素配分不平衡问题。开采成本低构成了我国稀土产业明显的技术竞争优势。北方的包头, 稀土资源是以副产品从铁矿中回收, 成本只有国外同类矿种的一半; 南方特产的 离子型稀土资源, 易采、易富集, 成本也相对便宜。因此, 独一无二的稀土资源是我国稀土产业具有较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1、稀土产业的现状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我国稀土工业依靠拥有世界最大稀土资 源的优势迅速崛起, 以平均年增长率大于20 %的速度增长。自1986 年起, 我国稀土产量就超过居世界第一的美国,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 稀土生产国。目前, 我国已能生产500 多个不同品种、1000 多个不

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

目录 前言 一、稀土现状 二、发展原则和目标 三、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 四、促进稀土利用与环境协调发展 五、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六、促进公平贸易和国际合作 前言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用途日益广泛。 中国是稀土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稀土行业取得了很大进步。经过多年努力,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应用和出口国。 稀土开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与之相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不断凸显。在稀土开发利用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是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近年来,中国在稀土的开采、生产、出口等环节综合采取措施,加大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力度,努力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增多。中国一贯尊重规则,信守承诺,为世界提供了大量的稀土产品。中国将继续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加强稀土行业的科学管理,向国际市场供应稀土产品,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作出贡献。 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国家高度关注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这里就此做一介绍,以增进国际社会的了解。 一、稀土现状 稀土是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加上与其同族的钪(Sc)和钇(Y),共17种元素的总称。按元素原子量及物理化学性质,分为轻、中、重稀土元素,前5种元素为轻稀土,其余为中重稀土。稀土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稀土资源,中国的稀土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3%。中国的稀土资源主要有以下特点:——资源赋存分布“北轻南重”。轻稀土矿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包头等北方地区和四川凉山,离子型中重稀土矿主要分布在江西赣州、福建龙岩等南方地区。 ——资源类型较多。稀土矿物种类丰富,包括氟碳铈矿、独居石矿、离子型矿、磷钇矿、褐钇铌矿等,稀土元素较全。离子型中重稀土矿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轻稀土矿伴生的放射性元素对环境影响大。轻稀土矿大多可规模化工业性开采,但钍等放射性元素处理难度较大,在开采和冶炼分离过程中需重视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中国限制稀土出口政策和措施符合世贸原则

中国限制稀土出口政策和措施符合世贸原则 来源:上海经贸信息网时间:2011.05.23 [ 进入论坛 ] 中国新近发布了《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在严格控制稀土 开采和生产总量的同时,中国将严格控制稀土金属、氧化物、盐类和稀土铁合金等初级产品出口,有 关开采、生产、消费及出口的限制措施应同步实施。此前,中国基于环境污染等原因限制出口,受到 了一些国家的指责,认为中国限制稀土资源出口的措施"有可能违反了世贸规定",日本将尝试通过世 贸组织施压,以促使中国放宽出口限制。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此举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可用尽 资源。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政策和措施是符合世贸原则的。 中国稀土仅够使用20年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的 应用日益广泛。统计显示,中国稀土总储量仅占全球的30%,但中国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出口国, 为全球提供90%的生产和贸易总量。近年来,中国一直在根据国内法律法规对稀土产业采取必要的管 理和限制。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说,中国出台规范《意见》是为了控制我们不可再 生资源开采的步伐,避免过快耗竭。今年第一季度我们出口稀土及其制品12941吨,同比增长27.4%, 金额7.1049亿美元,同比增长691.2%,效果突出。所以我们限制稀土的出口没有问题。 从2005年开始,中国稀土产量连续5年超过10万吨,2008年产量高达12.48万吨。来自工业和信息 化部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稀土消费量约为13万吨。2009年,中国稀土氧化物产量为12万吨,占 全球产量的97%。 有关统计,中国稀土储量仅剩2700万吨,在世界总储量中占比由过去的70%以上下降至目前的30%。 按现有生产速度,中国的中、重类稀土储备仅能维持15至20年,未来极可能需要进口。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工业品处处长晁宁表示,中国并非世界上唯一拥有稀土的国家,却在过去几十 年承担了供应世界大多数稀土的角色,结果付出了破坏自身天然环境与消耗自身资源的代价。 而除无序开采熔炼和走私之外,技术落后也是中国缺乏定价权的一个主要原因。 反观国外,许多国家都对稀土资源实行封存政策。而日本仅将进口总量的1/3用于生产,其余用 作战略储备,日本稀土的83%来自中国。业内人士估计,日本储备的稀土已够用40至50年。 核心目的是保护环境 稀土有工业"维生素"之称,并被人们列为21世纪的"战略元素"。《意见》其主旨在于对中国稀土 资源的规范开发,它要求对稀土资源实施更为严格的保护性开采政策和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大幅提高 稀土资源税征收标准,严格控制初级产品出口,建立稀土战略储备,并开展稀土专项整治。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此前曾强调,对于稀土开采冶炼和出口实施限制,主要的目的是加强环境 保护,保护可用尽资源。中国所采取的出口配额限制措施,是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在开采、生产和 加工出口领域三个环节并行实施,核心目的是保护环境。 业内专家认为,基于全球稀土资源供需趋势和中国稀土资源储量减少的形势,我国的政策应该是,

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案例分析:欧美酝酿起诉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措施

案例分析:欧美酝酿起诉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措施世贸组织原材料案终裁刚一公布,欧美就把诉讼延伸到我国另一稀缺资源——稀土。据悉,欧美正着手将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措施诉诸WTO。 然而,我国2011年以来的稀土出口配额根本没有用完,原材料案中被诉讼的铝土和锌也一直没有出口。市场供求表现与欧美诉讼的矛盾之处表明,欧美并非只盯某一种资源在某一阶段的市场,而是长远战略布局,直指我政策核心。中国资源类产品正陷入国际社会的深度博弈之中。 这次稀土被推向WTO仲裁舞台,“实行出口配额”无疑是被指责违反世贸规则的关键部分。中国是稀土第一生产大国,供应全球近90%的稀土资源。因无序开发和竞争,前几年稀土曾以“白菜价”大量贱卖出口。自2008年以来,为保护稀土资源,我国实行了更为严格的管理制度,其中就包括实行严格的出口配额管理,按照惯例,每年商务部会在年初和年终分两批公布获得配额的企业和配额数量。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目前出口配额不是“不够用”而是“用不完”。和此前天价配额“一票难求”的景象不同,2011年下半年以来,伴随着稀土价格大幅跳水,稀土出口已经开始降温。统计显示,2011年前11个月中国累计出口稀土14750吨,仅占全年出口配额总量的49%,大量出口配额没有使用。 有色工业协会副会长贾明星表示,实际上,除了稀土以外,这次WTO诉讼我国9种原材料出口违规,其中的铝土矿根本没有出口,原锌也没有出口。国外对中国原材料的申诉很多都是“无中生有”。 种种迹象表明,欧美并非只盯某一种资源在某一阶段的市场,而是长远战略布局,直指我国政策核心。商务部条法司司长李成钢表示,此次原材料案,美欧墨在三个方面发起挑战:一是部分涉案产品的出口关税;二是部分产品的出口配额;三是我国配额分配管理、出口许可证、出口最低限价、配额招标方面的管理措施。前两部分针对涉案的9种工业原材料,而最后一方面“剑指”我国工业原材料、资源类产品的出口管理模式。

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分析

Chinese rare earth export restrictions 中国限制稀土出口 Event: China recently issued "on the promotion of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rare earth industry, a number of views." "Opinion" that, in the strict control of the total rare earth mining and production, China will strictly control the rare earth metals, oxides, salts and rare earth ferroalloy exports of primary products, the mining,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export restrictions should be synchronized implementation. 事件:中国新近发布了《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在严格控制稀土开采和生产总量的同时,中国将严格控制稀土金属、氧化物、盐类和稀土铁合金等初级产品出口,有关开采、生产、消费及出口的限制措施应同步实施。 Analysis:1.China Rare Earth only enough for 20 years. 2.Core purpose i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3. In line with WTO principles. 分析:1.中国稀土仅够使用20年。 2.核心目的是保护环境。 3.符合世贸原则。 1.China Rare Earth only enough for 20 years. Rare Earth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non-renewable resources, new energy, new material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erospac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other fields used widely. Statistics show that China's total reserves of rare earth only 30% of the world, but China is already the world's largest exporter of rare earth, providing 90% of global production and trade volume.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been in accordance with national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rare earth industry to take the necessary management and restrictions. The statistics, China's rare earth reserves remaining 27 million tons of total reserves in the world,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70% from the previous fall to the current 30%. At current production rate, China's medium and heavy rare earth reserves only for 15 to 20 years, the next most likely need to import. In contrast abroad, many countries have implemented archiving policies of rare earth resources. Japan's total imports of only 1 / 3 for the production, the rest used as a strategic reserve, 83% of Japan's rare earth from China. The industry estimates that Japan reserves of rare earth has enough for 40 to 50 years. 1.中国稀土仅够使用20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