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丙酮酸含量的测定

丙酮酸含量的测定

丙酮酸含量的测定
丙酮酸含量的测定

实验八丙酮酸含量的测定

一、目的

丙酮酸是一种重要的中间代谢物。通过本实验掌握测定植物组织中丙酮酸含量的原理和方法,增加对代谢的感性认识。

二、原理

植物样品组织液用三氯乙酸除去蛋白质后,其中所含的丙酮酸可与 2,4- 二硝基苯阱反应,生成丙酮酸一 2 , 4 一二硝基苯踪,后者在碱性溶液中呈樱红色,其颜色深度可用分光光度计测量。与同样处理的丙酮酸标准曲线进行比较,即可求得样品中丙酮酸的含量。

三、仪器、试剂和材料

1 .仪器

( 1 )分光光度计

( 2 )离心机( 4000r/min)

( 3 )容量瓶( 25 ml )

( 4 )研钵

( 5 )具塞刻度试管( 15 ml )

( 6 )刻度吸管( 1ml , 5 ml )

( 7 )电子顶载天平

2 .试剂

( 1 ) 1.5 mol/L NaOH

( 2 ) 8% 三氯乙酸(当日配制置冰箱中备用)

( 3 ) 0.1% 2,4 一二硝基苯肼:称取 2 , 4 一二硝基苯肼 100mg, 溶于 2mol/L HCl 中使成 100ml ,盛入棕色试剂瓶,保存于冰箱内。

( 4 )丙酮酸标准液( 60ug/ml ):精确称取 7 . smg 丙酮酸钠,用 8 %三氯乙酸溶解并定容至 l00ml 保存于冰箱内。

3 .材料

大葱、洋葱或大蒜的鳞茎。

四、操作步骤

1 .丙酮酸标准曲线的制作

取 6 支试管,按下表加入试剂:

管号 1 2 3 4 5 6

丙酮酸标准液( ml )0 0.2 0.4 0.6 0.8 1.0

8% 三氯乙酸( ml ) 3.0 2.8 2.6 2.4 2.2 2.0

丙酮酸含量( ug )0 12 24 36 48 60

在上述各管中分别加入 1.0ml 0.1 %的 2 , 4 —二硝基苯肼液,摇匀,再加入5ml1.5mol/LNaOH 溶液,摇匀显色,在 520nm 波长下比色。作标准曲线。

2 .植物材料提取液的制备

称取 1g 植物材料(大葱、洋葱或大蒜)于研钵内加适量 8% 三氯乙酸,仔细研成匀浆,再用 8% 三氯乙酸洗入 25ml 容量瓶,定容至刻度。塞紧瓶塞,振摇提取,静置 30min 。取约 10ml 匀浆液离心( 4000 r/min ) 10min ,上清液备用。

3 .组织液中丙酮酸的测定

取 1. 0ml 上清液于一刻度试管中,加 2ml 8 %三氯乙酸,加 1.0ml 0 . 1 % 2 , 4 -

二硝基苯肼液,摇匀,再加 5 . Oml 1 . 5mol/1, NaOH 溶液,摇匀显色,在 520 nm 波长下比色,记录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得测定管( 7 号)的丙酮酸含量。

五、结果处理

式中, A 为在标准曲线上查得的丙酮酸的微克数。

六、注意事项

1. 所加试剂的顺序不可颠倒,先加丙酮酸标准液或待测液,再加 8% 三氯乙酸,最后加

1.5mol/ L NaOH 。

2 .应反应 10min 后再比色。

3 .标准曲线的各点应分布均匀,范围适中。

七、思考题

测定丙酮酸含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空气中丙酮检测

空气中丙酮的检测 前言 丙酮物理性能为:分子量58,比重0.791,沸点56.2’C,熔点一95.4’C,20’C 时蒸汽压24.1kPa,蒸汽相对密度2.0,闪点一9.4’C(杯),爆炸极限2.5%一12.8%。常温时液态具挥发性,与水和其他有机剂完全混溶,无色.有特殊甜味。吸人高浓度(约1000ppm),对鼻腔和咽喉有轻微的刺激,极高浓度下(大于10000ppm)可能造成头疼虚弱、困倦、恶心、酒醉感及呕吐。 丙酮在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作为很多有机物质的良好溶剂,比如:石油、石蜡、树脂、橡胶、塑胶、油漆等。同时由于其价格便宜,又能与水混溶,也常用作萃取剂。另外,它在化学合成中又是一种重要的原料,可以用来合成甲基异丁基酮、异亚丙基丙酮醋酸、二酮醇等川。此外,丙酮还是动物体物质代谢的一种产物,其浓度可以反映生物体的机体状况。机体中的丙酮浓度过高可以引起酮中毒。由此看来,对丙酮气体的检测很有必要性。此前对丙酮气体的定量检测方法主要有:气相或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计法、石英晶体微量秤法、光寻址电位传感器(LAPS)法叫和光纤传感器法圈等。这些检测方法检测成本比较昂贵,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复杂。氧化物半导体气敏传感器,由于其灵敏度高、响应快、体积小、能耗与成本低、操作简单等特点,广泛地应用在对各种目标气体的检测上。在最近几年里,国内外对丙酮半

导体材料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丙酮气敏传感器的应用 丙酮气敏传感器可以在众多领域内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工业及公共安全中的应用:丙酮气敏传感器可以监测环境中丙酮气体的泄漏,对于有可能造成的安全和人身健康方面的重大危害做出报警。在医学上的应用:诊断和监测糖尿病和酮酸中毒症。糖尿病患者,脂肪酸氧化作用的速度增加,促使肝脏制造酮体,而丙酮是酮体代谢的最终产物,大量酮体产生时,体内的碱被消耗,造成酮酸中毒。血液中的丙酮通过多孔的血管壁,混于交换气体中,因此患者呼出气体中丙酮的浓度必定与血液中丙酮的浓度成正比,如图l所示。通过对人呼出气体中丙酮气体浓度的检测,可以起到诊断和监测病情的目的困。 在畜牧业中的应用:通过对乳牛呼气中的丙酮气体浓度的

交替氧化酶与丙酮酸的相互作用

从产热斑叶阿若母中纯化的交替氧化酶与丙酮酸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交替氧化酶,作用机制,丙酮酸调节,酶的稳定性,二铁羧酸盐蛋白,产热作用摘要:植物离体线粒体的交替氧化酶活性被羧酸调控,但是反应和调控机制还不清楚。我们的研究表明,从产热斑叶阿若母肉穗花序中纯化的AOX蛋白对丙酮酸和乙醛酸敏感,对琥珀酸不敏感。缺乏丙酮酸时,AOX迅速的不可逆的失活,不管杜氢酸是否开始氧化,AOX 对杜氢酸不敏感。数据表明,丙酮酸能稳定AOX的活性构象,以单独地减少底物和产物的方式增加活性蛋白的数量,这丙酮酸对酶的表观最大速率的独特作用是一致的。 1、介绍 AOX是非电子激发的醌氧化酶,它位于高等植物、真菌和某些寄生虫(包括布氏锥虫和隐孢子虫)线粒体中。虽说两个独立的电磁共振研究证明AOX的活性中心由双核的铁中心组成,AOX的结构和机制已经被全部建立。近期具有说服力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的证据坚定地把AOX归入了膜结合二铁羧酸蛋白这类蛋白中。 一项重要的发现表明,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的线粒体表明某些羧酸强烈激发AOX的活性。在非产热物种的线粒体中,例如从大豆子叶和烟草叶中提取的线粒体AOX的活性完全依赖丙酮酸的参与。乙醛酸和其他的α-酮酸能代替丙酮酸,同时,琥珀酸可以代替丙酮酸激活土豆和产热的莲中的AOX。从产热的斑叶阿若母肉穗花序中分离的不仅表现出丙酮酸可促进得活性,还在产热增加过程中表现出丙酮酸不敏感的基本AOX的活性。 据推测,AOX和丙酮酸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出现在邻近的两个关键的Cys形成含硫半缩醛时,这两个关键的Cys在许多丙酮酸敏感的AOX酶中都是保守的。人们推测,这个含硫半缩醛引起点位诱导的构象变化,这种构象变化对于激活AOX是必要的。如果用Ser替代了Cys,那么这种同功酶将不会被丙酮酸激活而被琥珀酸激活。最重要的是,我们目前对于斑龙芋AOX的研究暗示,一系列保守序列元件很可能参与丙酮酸的结合作用。 尽管,AOX和丙酮酸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构研究有一定的进展,但是,具体丙酮酸激活AOX的机制还不清楚。人们观察到,只有线粒体泛醌库高度诱导的情况下丙酮酸才激活AOX,因此断言,丙酮酸增强了AOX与其还原底物的相对亲和力。自从张等发现用丙酮酸纯化AOX,人们一直争论丙酮酸对于AOX的最大活性具有专一性。为了把这两种观察结果解释清楚Hoefnagel 和Wiskich假想了一个模型,模型中丙酮酸通过自身的氧化泛醌产物保护酶免受失活。我们认为用实验验证这条假说非常重要。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阐明了AOX调控,我们用的是从斑叶阿若母肉穗花序中提取的活性高、稳定性好的AOX。我们研究表明,纯化的产热的AOX的杜氢醌(DQH2)的氧化活性对于丙酮酸和乙醛酸敏感,而对琥珀酸不敏感。这种敏感性是由于缺乏丙酮酸引起的不可逆的酶失活。这种失活不需要DQH2氧化,而且对DQ的形成不敏感。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丙酮酸通过单向的减少底物和产物来稳定AOX的活性,同时,也支持了a-酮酸对于AOX的表观Vmax具有独特的影响的观点。 2、材料和方法 2.1化学药品 N,N-Bis deoxycholamide是从ICN Pharmaceuticals购买的,其他的药品都由Sigma供应。 2.2AOX纯化 如上所述,AOX是从产热的阿若母线粒体中提取纯化的。简单来讲,AOX是从产热的阿若母肉穗花序中提取的,加入2 mM的丙酮酸,-20 °C冷冻,-70 °C保存。纯化时,经证实,线粒体的活性在保存过程中全部保留。通过冻融渗透震动线粒体得到亚线粒体粒子(SMPs),然后根据上述方法提纯AOX。AOX从deoxyBIGCHAP中溶解,然后用DEAE sepharose-based色谱分离提纯。AOX用0.5% w/v deoxyBIGCHAP洗脱。值得注意的是,纯

柠檬酸钠MSDS

柠檬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1、化学品标识 化学品名称: 柠檬酸钠 CAS No、: 6132-04-3 分子量: 294、10 分子式:Na3C6H5O7、2H2O 2、化合物/成分信息 成分柠檬酸钠 CAS No 68-04-2 含量90 - 100% 危险性Yes 3、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警示:可能会引起皮肤、眼睛、呼吸道过敏 SAF-T-DATA(tm)等级(为您方便起见) 健康等级: 1 –轻度 易燃性危害: 1 –轻度 反应等级: 0 –无 接触等级: 1 -轻度 实验室保护装备: 护目镜; 实验服; 面罩; 防护手套 保管颜色规范: 绿色(一般储存情况) 潜在得健康影响 吸入:大量吸入粉尘会导致呼吸道感染 食入:大量食入会导致肠胃失调。 皮肤接触:长期接触潮湿物料或接触在皮肤敏感区域,可能会导致过敏。眼睛接触:没有不良反应,但就是粉尘会导致机械性过敏 长期接触:无资料 已有病情得加重:无资料

4、急救措施 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如呼吸困难应立即就医 食入:大量饮水稀释。如果大量食入或者有症状发生,立即咨询医生 皮肤接触:用肥皂盒水清洗接触部位,如过敏加重,立即咨询医生 眼睛接触:用流动清水彻底清洗,如过敏加重,立即咨询医生 5、防火措施 火灾:与众多有机物固体一样,当温度升高或者与着火源接触时,火灾就是可能得 爆炸:空气中得粉尘密集到一定程度,遇到着火源会可能发生尘暴危害 灭火介质:喷水,干粉灭火剂,酒精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器 特殊信息:在发生火灾时, 穿戴全套防护服装以及经过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协会(NIOSH)认证得内置呼吸器材,这种呼吸器材所配备得面罩能够在既定压力或其她正压模式下工作。 6、意外泄漏防御措施 移走所有着火源。对发生泄漏或溢出得区域进行通风,按第8节中得规定穿戴适当得人员保护装备。泄漏:把泄漏得材料清理干净,防止材料粉尘传播到空气中。使用防爆工具与设备。洒水以减少气载尘埃与防止粉尘得散播。收集得材料应放置在适当得容器内进行处理。少量得残留物应用清水冲洗排入下水道。 7、搬运与保存 放置在密封严密得容器内,保存在凉爽、干燥、通风得区域。防止物理损坏,远离热源或火源。这种材料得容器倒空时存在危险,因为容器内含有产品残留物(粉尘、固体);请遵守为本产品所列出得全部警告与预防措施。 8、暴露控制/人员保护 空气暴露限制:未制定 通风系统:通常,良好得通风可以很好得对其进行安全控制,如果一旦工人感觉不舒服,需要考虑安装局部换气系统 个人呼吸器(经过NIOSH 认证):在明显暴露到粉尘或粉雾中且工程控制不可行得情况下使用,防粉尘口罩(NIOSH N95或更好得口罩)可以使用,若有微粒油脂(润滑油、切削液、甘油等),应使用NIOSH得R或P型口罩。在暴露等级未知得紧急或突发情况下,使用全封闭、正压、自供氧型呼吸器。

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

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 实验时间:报告人:武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强酸弱碱盐在滴定过程中pH的变化。 2.掌握双指示剂法在测定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以及总碱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和混合碱中滴入盐酸时,会先发生如下反应: Na2CO3+HCl=NaHC O3+NaCl 先使全部的碳酸钠转变成碳酸氢钠,然后再发生反应: NaHC O3+ HCl= Na Cl+ C O2↑+H2O 如果在第一个反应发生过程中滴入酚酞溶液,以盐酸滴定到无色,此时溶液中的碳酸钠仅被的滴定成碳酸氢钠,根据用去盐酸的量就可以算出碳酸钠的量。然后在向溶液中加入甲基橙,用盐酸滴定至溶液由绿色滴定到亮黄色,此时溶液中的碳酸氢钠全部反应,根据盐酸的量可以算出总碱量,结合上一步算出的碳酸钠的量就可以算出该混合碱的组成。 三、实验器材 碱灰试样,酚酞指示剂,甲基橙,mol/L的盐酸,滴定管,锥形瓶(3个) 四、实验内容 i.实验步骤 1.准确称量g的试样三份于锥形瓶中,加入50 mL蒸馏水,加入两滴酚酞指示剂,溶液 显红色。 2.用盐酸标准液滴定至无色,到达第一终点,记下用去盐酸的体积。在滴定过程中注意边 滴变不断摇晃,以免局部酸浓度过大使碳酸钠直接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3.向溶液中加入两滴甲基橙,继续用盐酸滴定,直到溶液由黄色到橙色,记下第二次用去 盐酸的体积。 4.重复操作三次。 ii.数据处理

五、思考题 1.本实验用酚酞做指示剂时,所消耗的盐酸较用甲基橙少,为什么 因为用酚酞做指示剂时只是盐酸和碳酸钠反应,而用甲基橙做指示剂时,是上一步反应 完的生成的碳酸氢根和溶液中本身存在的碳酸氢根的和来反应,反应的比例又相同,所 以第二次总会多一点。 2.在总碱量的计算式中,V有几种求法如果只要求测定总碱量,实验应该怎样做 V表示用去盐酸的总体积,可以直接读出来;如果只要求测定总碱量,只需要用甲基橙 做指示剂,滴定至橙色。 3.在测定一批烧碱或碱灰样品时,若分别出现V1V2,V1=0,V2=0的情 况,说明样品的组成有什么差别 4. 待测液润洗 因为滴定管的移液管要求里面的溶液的浓度一定要准确,所以要润洗,避免内壁的水珠 对溶液的稀释;而烧杯或锥形瓶要求里面的总物质的量要准确,所以不可以润洗,避免 液体挂在内壁上。 六、心得体会 我能说我已经没的写了吗每次都写滴定的,我都词穷了,不过,重复的事情,可以做,但你要做到不同的层次。果然,我这次,又上了一个层次,我想摆脱老师的帮助,根据课本给出的东西,自己判断所有的东西,不是追着老师满实验室跑,哎,老师,这算没有颜色吗你自己决定喽。老师接下来怎么办啊那个xxxx取多少啊看你自己的报告去。老师果然是老师,早就开始费尽苦心想让孩子们独立,惭愧今天才悟到,唉。自己做有点慢,会犯错,不过咱也不求快,咱也不怕错误,我总觉得错误只是偏离了既定的目标的事情,但它同时会通向另一个你不曾领略的神奇的地方,生活不也是这个理儿吗自己全程看到了一切,了解到了一切,是别人不能代替的,举个例子,叫老师帮你看,老师说,哦,我觉得到了,你就以为到终点了。可我自己看的时候,我就知道,由于第一次做不知道,有没有对比,事实上我自己的第一个用纸垫在背后看的话是有点偏红的,很微小,后面几组我就慢慢滴,不断和前面对比,可以做的更好,而这种进步是别人帮你看代替不了的,你自己也不知到那组做的最好了。咦我不是没的写了么

丙酮酸在只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中有氧和无氧条件下产物

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能否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丙酮酸是营养物质代谢过程的中间产物,有氧代谢时进一步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和ATP,无氧代谢时进一步分解为乳酸。 对于真核生物,细胞的有氧代谢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经过线粒体内膜上一系列的复合酶催化完成,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细胞质基质中因没有反应所必需的复合酶,故无法进行该过程。 部分原核生物,细胞以细胞质膜内褶完成类似的活动,即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 综上,部分原核生物,在有氧且氧气不充足时,丙酮酸可能会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急需】向分离出来的细胞质基质中加入丙酮酸,会反应吗?? 答案上说能, 不是先由葡萄糖分解出[H]和丙酮酸,丙酮酸又和[H]反应生成酒精(酵母菌)和二氧化碳呀。 光放丙酮酸没有[H]呀,应该不能反应吧(原来不应该有[H]留着吧,有也应该反应了) 满意回答 作为一个高中生,你犯了大忌,就是把题目太当真。 首先说了是细胞质基质,那就只用考虑无氧呼吸了,因为没有线粒体。 以典型的呼吸过程为例,丙酮酸如果是产生酒精,则是丙酮酸先脱羧产生乙醛和二氧化碳,这个过程不需要NADH(也就是所谓的[H]),乙醛转变成乙醇则是需要NADH的。 如果丙酮酸是产生乳酸,那么确实需要NADH作为还原剂。 如果丙酮酸是产酸,则是在甲酸裂解酶作用下分解成甲酸和乙酸,也不需要NADH。 所以题目本身就是模棱两可的,因为根本没说明是什么细胞。而且我上面说的也仅仅是典型的代谢途径而已。更何况你怎么保证细胞质中的NADH都反应掉了?要知道有机反应基本都是不能完全反应的。 所以要在中国念好书,就别把高中的书本太当回事,进了大学你会发现好多都是不严谨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

丙酮酸的测定方法

丙酮酸的测定方法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实验七丙酮酸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植物组织中丙酮酸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植物样品中的组织液,用三氯乙酸去蛋白质后,其中所含的丙酮酸可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后者在碱性溶液中呈樱红色,其颜色可用分光光度计测量,与已知丙酮酸标准曲线进行比较,即可求得样品中丙酮酸的含量。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 1、.实验器材 分光光度计;研钵;具塞刻度试管:20mL×8;容量瓶:100mL×2;移液管: 1mL×15mL×4; 量筒:10mL×1;离心机;天平; 大蒜、大葱或洋葱 2、试剂 (1)8%三氯乙酸(当日配制置冰箱中备用)

(2)1.5mol/L氢氧化钠 (3)0.1%2,4—二硝基苯肼:称取2.4—二硝基苯肼100mL,溶于2mol/LHCl中配成100mL溶液,盛入棕色试剂瓶,保存于冰箱内。 (4)丙酮酸钠 四、实验操作步骤 1.丙酮酸标准曲线的制作: 称取丙酮酸钠7.5mg于烧杯中,用8%三氯乙酸溶解,转入100mL容量瓶中,并用8%三氯乙酸定容,此液为60μg/mL的丙酮酸原液。 取6支试管,按下表数据配制不同浓度的丙酮酸标准液: 1.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摇匀显色,在520nm波长下比色。做标准曲线。 2.植物样品组织液的提取: 称取植物样品(大蒜、大葱或洋葱)5g,于研钵中加入少许石英沙及少量8%三氯乙酸,仔细研成匀浆,再用8%三氯乙酸洗入100mL容量瓶中(沙留在研钵内),

定容至刻度。静置30min,取10mL匀浆液离心(4000r/min)10min,取上清液备用。 3.组织液中丙酮酸的测定1.5mol/L氢氧化钠溶液,摇匀显色。在520nm波长下比色,记录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得丙酮酸的含量。 五、结果处理 式中:A—标准曲线中查得的丙酮酸克数。 六、思考题:测定丙酮酸含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英国药典2011柠檬酸钠

英国药典2011 二水柠檬酸钠 Disodium Hydrogen Citrate 6132-04-3 NaO CO2H CO2Na CO2Na·2H2O 分子式:C6H5Na3O7·2H2O 分子量:M 294.1 化学名:2-羟基丙烷-1,2,3-三羧酸钠 1 含量:二水柠檬酸钠在98%~1010%之间(以无水柠檬酸钠计)。 2 外观及性状:白色的结晶颗料或白色粉末,于湿空气条件发生轻微的潮解,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96%)乙醇。 3 鉴别: A:取1ml 溶液S加入4ml水混匀,该溶液呈现柠檬酸的鉴别反应(2.3.1)。 B:1ml 溶液S呈现钠的鉴别反应(2.3.1) 4检测试验 溶液S:用无二氧化碳的蒸馏水溶解10g样品并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4.1澄清度和色度:溶液S应该是澄清(2.2.1)和无色(2.2.2,方法2)的。 4.2酸度或碱度:取10ml溶液S加入0.1ml酚酞,用少于0.2ml 0.1M的盐酸或者0.1M 的氢氧化钠滴定应符合规定的颜色指标。 4.3易碳化物: 取0.20g样品加入10ml硫酸后立即放置于90+1℃条件水浴锅保温60分钟,然后快速冷却,溶液的颜色应不深于参比溶液Y2,GY2的颜色(2,2,2 方法2) 4.4氯化物:≤50ppm(2.4.4) 取10ml溶液S用水稀释至15ml。 4.5草酸盐≤300ppm 取0.5g样品溶于10ml水中,加入3ml盐酸和1g锌颗粒混合,加热煮沸1min,静置2min,倒出上层清液于一支已装有0.25ml 10g/l盐酸苯肼溶液的试管内加热煮沸,快速冷却后将溶液转入量筒中,然后加入等体积的盐酸和0.25ml浓度为50g/l铁氰化钾溶液,摇匀后放置30分钟,样液所产生的粉红色不得深于在同一时间以相同方法所制作的4ml浓度为

碳酸钠含量测定

(三)操作步骤 1.试样溶液制备 精确称取试样10g(称准至0.001g)于100ml烧杯中。加入40ml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小心地用玻璃棒捣碎较硬颗粒,用煮沸过的蒸馏水定量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到刻度,充分搅动混匀后备用。将样品溶液小心地用双层慢速定性滤纸过滤,弃去前20ml,收集滤液于250ml容量瓶中。 2.测定 (1)移取50ml滤液于500ml锥形瓶中,加入50ml新煮沸过的蒸馏水,3~4滴酚酞指示剂溶液,然后用0.2mol几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酚酞终点。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定含大量碱性盐的洗涤剂溶液时,通常显示不出从粉红到无色的明显突变,因此,以滴定至浅粉红色即为终点。滴定耗用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为V 1 。 然后加入3~4滴甲基橙指示剂溶液,继续用0.2mol/L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甲基橙终点。在电热板上加热至沸,如红色退去,应再滴加盐酸使变红。必须小心不得超过指示剂终点。如果万一过量时,用l~2 滴0.1mol几氢氧化钠溶液调至恰为终点。滴定耗用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 为V 2(包括V 1 在内的总值)。 (2)移取50ml滤液于另一500ml锥形瓶中,加入50ml新煮沸过的蒸 馏水,然后加入与滴定值V 2 完全相等的0.2mol几盐酸标准溶液,在电热板上加热至沸。如果洗涤剂中含有过硼酸盐存在,则加热至刚沸即止,以避免硼酸随水蒸气挥发。 用流动水冷却锥形瓶,加几滴甲基橙指示剂,必要时加几滴0.1mol 几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调到甲基橙终点(所需盐酸体积加至V 2 中,所需 氢氧化钠体积加至V 3 中)。然后加3~4滴酚酞指示剂溶液,用0.2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持久的粉红色。如果洗涤剂中含有肥皂,、滴定时必须十分缓慢地进行,并充分摇动以中和被释出的脂肪酸。回滴定 酸化试液耗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为V 3 。

实验四柠檬酸含量的测定

实验四 柠檬酸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1.掌握配制和标定NaOH 标准溶液的方法。 2.进一步熟练滴定管的操作方法。 3.掌握柠檬酸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主要试剂和仪器 仪器:4F 滴定管;锥形瓶;容量瓶;移液管(25mL );烧杯;洗瓶。 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物质,100-1250C 干燥1小时,然后放入干燥器内冷却后备用);NaOH 固体;柠檬酸试样;%酚酞乙醇溶液。 实验原理 大多数有机酸是固体弱酸,如果有机酸能溶于水,且解离常数Ka ≥10-7,可称取一定量的试样,溶于水后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滴定突跃在弱碱性范围内,常选用酚酞为指示剂,滴定至溶液由无色变为微红色即为终点。根据NaOH 标准溶液的浓度c 和滴定时所消耗的体积V 及称取有机酸的质量,计算有机酸的含量。 n n 1 (H A) (H A)100% 1000 c V M n m ω??=??样 有机酸试样通常有柠檬酸,草酸, 酒石酸, 乙酰水杨酸, 苯甲酸等。滴定产物是强碱弱酸盐,滴定突跃在碱性范围内,可选用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30s 不褪色)为终点。 实验步骤 1. mol ·L -1 NaOH 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mol·L-1 NaOH溶液的配制同实验一。 准确称取 g邻苯二甲酸氢钾,置于250 mL 锥形瓶中,加入20-30 mL水,微热使其完全溶解。待溶液冷却后,加入2-3 滴%酚酞指示剂,用待标定的NaOH 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内不褪色,即为终点(如果较长时间微红色慢慢褪去,是由于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所致),记录所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平行测定3次。 2.柠檬酸试样含量的测定 用分析天平采用差减法准确称取柠檬酸试样约,置于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溶解,定量转入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至刻度,摇匀。 用25mL移液管移取上述试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至溶液呈微红色,保持30秒不褪色,即为终点。记下所消耗NaOH溶液体积,计算柠檬酸质量分数。如此平行测定3次,相关数据填入表2中。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写出有关公式,将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填入表1和2。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分别计算出NaOH溶液的准确浓度和柠檬酸的质量分数,并计算三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对标定结果要求相对标准偏差小于%,对测定结果要求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表1 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氢氧化钠

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

实验五、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原理; 2.理解混合碱中各组分的测定方法以及相关计算。 二、实验原理 混合碱试样溶液(含Na 2CO 3、NaHCO 3) ↓酚酞指示剂 红色 ↓HCl 溶液滴定(V 1mL ) 无色(反应:Na 2CO 3+HCl=NaHCO 3+NaCl ),(cV 1)HCl =n(Na 2CO 3)=n 1(NaHCO 3) ↓溴甲酚绿-二甲基黄指示剂(混合指示剂) 绿色 ↓HCl 溶液滴定(V 2mL ) 亮黄色(反应:NaHCO 3+HCl=NaCl+H 2O+CO 2),(cV 2)HCl =n 1(NaHCO 3)+n 2(NaHCO 3) 1000 01 .84))((%10000 .106)(%123132??-= ??= s s m V V HCl c NaHCO m V HCl c CO Na 又 Na 2O+CO 2=Na 2CO 3 n 1(Na 2O)=n(Na 2CO 3)=(cV 1)HC l Na 2O+2CO 2+H 2O=2NaHCO 3 n 2(Na 2O)=n(2NaHCO 3)=1/2n(NaHCO 3)=1/2c(V 2-V 1)HCl 所以 n(NaO)=n 1(Na 2O)+n 2(Na 2O)=1/2c(V 1+V 2)HCl 1000 ))((21 %212?+=s m V V HCl c O Na 三、实验内容

1.混合碱试样溶液(由实验室提供) 配制流程:mL g 1000试样 00.50定容定量转溶解??→????→???→?移 2.试样溶液的测定及数据处理[已知c(HCl)= mol·L -1]

丙酮酸(pyruvic acid PA)含量测定试剂盒使用说明

丙酮酸(pyruvic acid PA)含量测定试剂盒使用说明 货号:BC0970 规格:50管/48样 产品内容: 提取液:液体50mL×1瓶,4℃保存; 试剂一:液体5mL×1瓶,4℃保存; 试剂二:液体25mL×1瓶,4℃保存。 产品说明: 丙酮酸通过乙酰CoA连接葡萄糖、脂肪酸和氨基酸三大代谢,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在碱性溶液中呈樱红色。需自备的仪器和用品: 可见分光光度计、台式离心机、可调式移液器、1mL玻璃比色皿、研钵、冰、蒸馏水。操作步骤: 一、丙酮酸提取: 1、细菌或培养细胞:先收集细菌或细胞到离心管内,离心后弃上清;按照细菌或细胞数量(104个):提取液体积(mL)为500~1000:1的比例(建议500万细菌或细胞加入1mL提取液),超声波破碎(冰浴,功率20%或200W,超声3s,间隔10s,重复30次),静置30min,8000g,常温离心10min,取上清待测。 2、组织:按照组织质量(g):提取液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组织,加入1mL提取液),进行冰浴匀浆,静置30min,8000g,常温离心10min,取上清待测。 3、血清(浆)样品:按照血清(浆)体积(mL):提取液体积(mL)为1:5~10的

比例(建议取0.1mL血清(浆)加入1mL提取液),进行冰浴匀浆,静置30min,8000g,常温离心10min,取上清待测。 二、测定步骤: 1、分光光度计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520nm,蒸馏水调零。 2、取300μL样本+100μL试剂一于1.5mL EP管中,混匀,静置2min,加入500 μL试剂二,混匀,于520nm波长处测定管吸光值A。 三、丙酮酸含量计算: 1、标准条件下测定回归方程为y=0.0466x+0.0675;x为丙酮酸钠含量(μg/mL), y为吸光值。 2、按照血清(浆)体积计算 丙酮酸含量(μg/mL)=[(A-0.0675)÷0.0466×V1]÷(V3×V1÷V2)=214.6× (A-0.0675) 3、按照蛋白浓度计算 丙酮酸含量(μg/mg prot)=[(A-0.0675)÷0.0466×V1]÷(V1×Cpr)=21.46× (A-0.0675)÷Cpr 4、按照样品质量计算 丙酮酸含量(μg/g鲜重)=[(A-0.0675)÷0.0466×V1]÷(W×V1÷V2)=21.46×(A-0.0675)÷W 5、按照细菌或细胞密度计算 丙酮酸含量(μg/104cell)=[(A-0.0675)÷0.0466×V1]÷(500×V1÷V2)=0.043×(A-0.0675) V1:加入反应体系中样本体积,0.3mL;V2:加入提取液体积,1mL;V3:加入血清(浆)

实验室气相色谱法测定丙酮中的杂质

气相色谱法测定丙酮中的杂质 1.范围 本方法是用气相色谱仪来测定原料中的丙酮或双酚-A生产中回收的丙酮所含的杂质的量的 2.方法概述 丙酮中杂质的量是用气相色谱仪来测定的,这种色谱仪装配了火焰离子检测器并使用内部标准,杂质的量是由各自的峰面积与内部标准物质的峰面积的比确定的。 3.仪器 3.1 气相色谱仪,有色谱工作站 检测器:FID 作载气 最小检测能力 : <5pg Carbon/sec,以N 2 线性动力范围 : >106 3.2 色谱柱:石英玻璃毛细管 60m(长)×0.25mm(内径)×0.25μm(膜厚) 固定液:聚乙烯乙二醇 极性:有极性的 最高温度:220℃ 3.3 微量注射器:10μL 3.4 容量瓶 : 100mL 3.5 螺纹口瓶:100mL 3.6 分析天平:能称重到0.1mg 3.7 聚乙烯管:1mL,任意 4.试剂 4.1 异丙基苯:分析纯 4.2 甲醇:分析纯 4.3 异丙醇:分析纯 4.4 苯:分析纯 4.5 双丙酮醇:分析纯 4.6 甲苯:分析纯 4.7 2-异丙基乙醚:分析纯 4.8 乙醛:分析纯

4.9 异亚丙基丙酮:分析纯 4.10 乙苯:分析纯 4.11 乙腈:色谱纯 4.12 氮气:超过99.99% 4.13 氢气:超过99.99% 4.14 空气:干燥、过滤>6Kg/Cm2 5.仪器参数 5.1 色谱柱温度:在50℃保持4分钟后以8℃/分钟的速度升高温度到200℃5.2 进样温度:150℃ 5.3 检测器温度:250℃(FID) 5.4 载气:氮气,1.3mL/min 5.5 分流比:1/50 5.6 进样量:1-3μL 6.内标物校正因子的测定 6.1下列试剂100mL放入螺纹口瓶中,称每种化合物的加入量精确到0.1mg 试剂重量mg 异丙苯50(大约.1000ppm) 甲苯50(大约.1000ppm) 2-异丙基乙醚100(大约.1000ppm) 甲醇100(大约.1000ppm) 异丙醇100(大约.1000ppm) 苯50(大约.1000ppm) 二丙酮醇100(大约.1000ppm) 乙醛100(大约.1000ppm) 异亚丙基丙酮100(大约.1000ppm) 乙苯50(大约.1000ppm) 二甲基缩醛丙酮100(大约.1000ppm) 6.2 加入50mg乙腈到混合物中,称其重量精确到0.1mg并混合均匀 6.3 将混合物用气相色谱仪分析,按第5部分规定的操作 6.4 用以下方程计算每个组分对异丙苯的校正因子 Fi=(Ac×Wi)/(Ai×Wc)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GPT)测定试剂盒(丙氨酸底物-丙酮酸氧化酶比色法)产品技术要求瑞尔达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测定试剂盒(丙氨酸底物-丙酮酸氧化酶比色法)适用范围:该试剂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活性。 1.1型号 试剂1(R1):50ml×1,试剂2(R2): 2.5ml×1,试剂3(R3):50ml×1 (500测试); 试剂1(R1):25ml×1,试剂2(R2):1.25ml×1,试剂3(R3):25ml×1 (250测试)。 1. 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 1.1试剂1(R1):50ml×1,试剂2(R2): 2.5ml×1,试剂3(R3):50ml ×1 (500测试); 试剂1(R1):25ml×1,试剂2(R2):1.25ml×1,试剂3(R3):25ml×1 (250测试)。 2. 性能指标 【产品性能指标】 1、试剂空白:用蒸馏水调零,试剂空白吸光度值≤0.15。 2、线性区间 a)测量范围[10,100]KarU,相关系数r≥0.99; b)[10,20)KarU,测量浓度值绝对线性偏差不超过±5KarU; 3、准确度:回收率90%~110% 4、分析灵敏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5KarU时测定吸光度差值(△A)≥0.200。 5、精密度 a)重复性:变异系数≤10%。 b)批间差 1. 产品型号/ 规格及其划分说明 1.1 试剂 1(R1):50ml×1,试剂 2(R2): 2.5ml×1,试剂 3(R3):50ml ×1 (500 测试); 试剂 1(R1):25ml×1,试剂 2(R2):1.25ml×1,试剂 3(R3):25ml ×1 (250 测试)。校准 品:1ml×1(选配);质控品:1ml×1(选配)

标定氢氧化钠浓度与测定柠檬酸质量分数

标定氢氧化钠浓度 实验目的 掌握NaOH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基本原理 NaOH试剂易吸收水和CO2,如果NaOH标准溶液中含有少量的Na2CO3,对观察终点颜色变化和滴定结果都会有影响。为防止引入-2 3 CO,通常的做法是:先配制饱和的NaOH 溶液,其含量约为50%。这种溶液具有不溶解Na2CO3的性质,经过离心或放置一段时间后取一定量上层清液,用刚煮沸过并冷却的纯水稀释至一定体积再进行标定,便可得到不含Na2CO3的NaOH标准溶液。NaOH溶液在存放和使用过程中要密封,以防止其吸收空气中的CO2。 标定NaOH溶液的基准物质选用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缩写为KHP,p K a2=5.41)。KHC8H4O4容易纯制,在空气中不吸湿,易保存,有较大的摩尔质量。邻苯二甲酸氢钾通常在100~125℃干燥2h后备用,温度过高则脱水而变为邻苯二甲酸酐。 KHC8H4O4与NaOH的反应为: COOH COOK + NaOH = COONa COOK + H2O 反应产物是邻苯二甲酸钾钠盐,在水溶液中显弱碱性,可选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步骤 一、配制0.1mol·L-1 NaOH溶液 煮沸500mL蒸馏水冷却至室温后,倒入细口瓶中,取浓NaOH溶液(根据实验室提供NaOH的浓度,计算出应取的量),立即盖上橡胶塞,摇匀。 二、标定NaOH溶液 采用差减法于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0.4~0.5 g邻苯二甲酸氢钾,置于250mL的锥形瓶中,加20~30mL水溶解,加2滴酚酞指示剂,用待标定的NaOH溶液滴至溶液呈现淡粉色,保持30秒不褪色即为终点,记下所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如此平行标定5份。计算NaOH 溶液的浓度和各次标定结果的相对偏差。相对偏差应≤±0.2%,否则需要重新标定。将相关数据填入表1中。 实验数据处理 根据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质量和NaOH体积计算NaOH浓度。

丙酮酸含量测定

丙酮酸含量测定 一、目的:丙酮酸是一种重要的中间代谢物。通过本实验掌握测定植物组织中丙酮酸含量的原理和方法,增加对代谢的感性认识。 二、原理:植物样品组织液用三氯乙酸除去蛋白质后,其中所含的丙酮酸可与 2,4- 二硝基苯阱反应,生成丙酮酸一 2 , 4 一二硝基苯踪,后者在碱性溶液中呈樱红色,其颜色深度可用分光光度计测量。与同样处理的丙酮酸标准曲线进行比较,即可求得样品中丙酮酸的含量。 三、仪器、试剂、材料 1、1.5 mol/L NaOH 2、 8% 三氯乙酸 3、 0.1% 2,4 一二硝基苯肼 4 、丙酮酸标准液 5、.材料大蒜的鳞茎。 四、操作步骤 1、.植物材料提取液的制备 称取 0.5—1g大蒜于研钵内加适量 8% 三氯乙酸,仔细研成匀浆,再用 8% 三氯乙酸洗入 25ml 容量瓶,定容至刻度。塞紧瓶塞,振摇提取,静置 30min 。取约 10ml 匀浆液离心( 4000 r/min ) 10min ,上清液备用。 2、标准曲线制作(略) 3、.组织液中丙酮酸的测定 取 1. 0ml 上清液于一刻度试管中,加 2ml 8 %三氯乙酸,加 1.0ml 0.1%2.4 -二硝基苯肼液,摇匀,再加 5.0 ml 1.5mol/L, NaOH 溶液,摇匀显色,10min 后在 520 nm 波长下比色,记录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得测定管的丙酮酸含量。 五、结果处理

丙酮酸含量(mg/g鲜重)=A*V*稀释倍数/样品重(g)*1000

式中, A 为在标准曲线上查得的丙酮酸的微克数。 V为提取液体积。 六、注意事项 1. 所加试剂的顺序不可颠倒,先加丙酮酸标准液或待测液,再加 8% 三氯乙酸,最后加 1.5mol/ L NaOH 。 2 .应反应 10min 后再比色。

甲醛的测定__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1]

空气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1 适用范围:工业废气、环境空气和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测定。 2 原理 甲醛气体经水吸收后,在pH=6的乙酸-乙酸铵缓冲溶液中,与乙酰丙酮作用,在沸水浴条件下,迅速生成稳定的黄色化合物,在波长413nm处测定。 3 最低检出浓度 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25μg,在采样体积为30L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008 mg/m3。 4 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按(4.1)条制备的水。 4.1 不含有机物的蒸馏水:加少量高锰酸钾的碱性溶液于水中再行蒸馏即得(在整个蒸馏过程中水应始终保持红色,否则应随时补加高锰酸钾)。 4.2 吸收液:不含有机物的重蒸馏水。 4.3 乙酸铵(NH4CH3COO)。 4.4 冰乙酸(CH3COOH):ρ=1.055。 4.5 乙酰丙酮溶液,0.25%(V/V):称25g乙酸铵,加少量水溶解,加3mL冰乙酸及0.25mL新蒸馏的乙酰丙酮,混匀再加水至100mL,调整pH=6.0,此溶液于2℃~5 ℃贮存,可稳定一个月。 4.6 0.1000mol/L碘溶液:称量40g碘化钾,溶于25mL水中,加入12.7g碘。待碘完全溶解后,用水定容至1000mL。移入棕色瓶中,暗处贮存。 4.7 氢氧化钠(NaOH)。 4.8 1mol/L氢氧化钠溶液:称量40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mL。 4.9 0.5mol/L硫酸溶液:取28mL浓硫酸(ρ=1.84g/mL)缓慢加入水中,冷却后,稀释至1000mL。 4.10 1+5硫酸:取40mL浓硫酸(ρ=1.84g/mL)缓慢加入200 mL水中,冷却后待用。 4.11 0.5%淀粉指示剂:将0.5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后,再加入100mL沸水,并煮沸2~3 min至溶液透明。冷却后,加入0.1g水杨酸或0.4g氯化锌保存。 4.12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C(1/6K2Cr2O7)=0.1000mol/L 准确称取在110~130℃烘2h,并冷至室温的重铬酸钾2.4516g,用水溶解后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4.13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5H2O)≈0.10mol/L。 称取12.5g硫代硫酸钠溶于煮沸并放冷的水中,稀释至1000mL。加入0.4g氢氧化钠,贮于棕色瓶内,使用前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标定,其标定方法如下: 于250mL碘量瓶内,加入约1g碘化钾及50mL水,加入20.0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4.12),加入5mL硫酸溶液(4.10),混匀,于暗处放置5min。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待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时,加入1mL淀粉指示剂(4.11),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退去,记下用量(V1)。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浓度(mol/L),由式(1)计算: 式中:C1——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浓度,mol/L; C2——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浓度,mol/L; V1——滴定时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mL; V2——取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体积,mL。

柠檬酸钠

柠檬酸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 661.734.1 食品添加剂:664.5 柠檬酸钠GB 6782-86 Food additive Sodium citrate 本标准适用于淀粉或糖质原料经发酵法生产制得的柠檬酸钠,在食品加工中作为调味剂、乳化剂、稳定剂等。化学名称:2-羟基丙烷-1,2,3-三羧酸钠分子式:C6H5O7Na3·2H2O CH2-COONa | 结构式: HO-C-COONa | CH2-COONa 分子量:294.10(按1983年国际原子量) 1 技术要求 1.1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粉末,无臭,味咸,在湿空气中微有潮解性,在热空气中有风化性。 1.2 柠檬酸钠应符合下表要求。 指标名称指标 柠檬酸钠,%≥ 99.0 酸度和碱度符合规定 硫酸盐,%≤ 0.03 重金属(Pb),%≤ 0.0005 砷,%≤ 0.0001 铁盐,%≤ 0.001 草酸盐,%≤ 0.05 钙盐符合规定 钡盐符合规定 易炭化物符合规定 氯化物,%≤ 0.01 2 试验方法 2.1 柠檬酸钠含量测定 2.1.1 试剂和溶液 高氯酸(GB 623-77):0.1N标准溶液,按GB 601-77《化学试剂标准溶液制备方法》制备与标定。 结晶紫:0.5%冰乙酸溶液,按GB 603-77《化学试剂制剂及制品制备方法》配制。 冰乙酸(GB 676-78)。 乙酸酐(GB 677-78)。 2.1.2 测定方法取试样约0.15g(称准至0.0001g),加冰乙酸10ml,加热溶解后,放冷。加乙酸酐10ml,加0. 5%结晶紫溶液2滴,用0.1N的高氯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显蓝绿色,同时做空白滴定试验进行校正。2.1.3 柠檬酸钠含量按下式计算。 N(V-V0)×0.09803 柠檬酸钠(%,以C6H5O7Na3·2H2O)=━━━━━━━━━×100 m

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

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 实验时间:报告人:武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强酸弱碱盐在滴定过程中pH的变化。 2.掌握双指示剂法在测定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以及总碱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和混合碱中滴入盐酸时,会先发生如下反应: NN2NN3+HCl=NaHC N3+NaCl 先使全部的碳酸钠转变成碳酸氢钠,然后再发生反应: NaHC N3+ HCl=NN Cl+ C N2↑+N2N 如果在第一个反应发生过程中滴入酚酞溶液,以盐酸滴定到无色,此时溶液中的碳酸钠仅被的滴定成碳酸氢钠,根据用去盐酸的量就可以算出碳酸钠的量。然后在向溶液中加入甲基橙,用盐酸滴定至溶液由绿色滴定到亮黄色,此时溶液中的碳酸氢钠全部反应,根据盐酸的量可以算出总碱量,结合上一步算出的碳酸钠的量就可以算出该混合碱的组成。 三、实验器材 碱灰试样,酚酞指示剂,甲基橙, mol/L的盐酸,滴定管,锥形瓶(3个) 四、实验内容 i.实验步骤 1.准确称量 g的试样三份于锥形瓶中,加入50 mL蒸馏水,加入两滴酚酞指示剂,溶液 显红色。 2.用盐酸标准液滴定至无色,到达第一终点,记下用去盐酸的体积。在滴定过程中注意 边滴变不断摇晃,以免局部酸浓度过大使碳酸钠直接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3.向溶液中加入两滴甲基橙,继续用盐酸滴定,直到溶液由黄色到橙色,记下第二次用 去盐酸的体积。 4.重复操作三次。 ii.数据处理

五、思考题 1.本实验用酚酞做指示剂时,所消耗的盐酸较用甲基橙少,为什么 因为用酚酞做指示剂时只是盐酸和碳酸钠反应,而用甲基橙做指示剂时,是上一步反 应完的生成的碳酸氢根和溶液中本身存在的碳酸氢根的和来反应,反应的比例又相 同,所以第二次总会多一点。 2.在总碱量的计算式中,V有几种求法如果只要求测定总碱量,实验应该怎样做 V表示用去盐酸的总体积,可以直接读出来;如果只要求测定总碱量,只需要用甲基 橙做指示剂,滴定至橙色。 3.在测定一批烧碱或碱灰样品时,若分别出现N1N2,N1= 0,N 4.滴定管和移液管使用前均需要用操作溶液荡洗,而滴定用的烧杯或锥形瓶为什么不能 用待测液润洗 因为滴定管的移液管要求里面的溶液的浓度一定要准确,所以要润洗,避免内壁的水 珠对溶液的稀释;而烧杯或锥形瓶要求里面的总物质的量要准确,所以不可以润洗, 避免液体挂在内壁上。 六、心得体会 我能说我已经没的写了吗每次都写滴定的,我都词穷了,不过,重复的事情,可以做,但你要做到不同的层次。果然,我这次,又上了一个层次,我想摆脱老师的帮助,根据课本给出的东西,自己判断所有的东西,不是追着老师满实验室跑,哎,老师,这算没有颜色吗你自己决定喽。老师接下来怎么办啊那个xxxx取多少啊看你自己的报告去。老师果然是老师,早就开始费尽苦心想让孩子们独立,惭愧今天才悟到,唉。自己做有点慢,会犯错,不过咱也不求快,咱也不怕错误,我总觉得错误只是偏离了既定的目标的事情,但它同时会通向另一个你不曾领略的神奇的地方,生活不也是这个理儿吗自己全程看到了一切,了解到了一切,是别人不能代替的,举个例子,叫老师帮你看,老师说,哦,我觉得到了,你就以为到终点了。可我自己看的时候,我就知道,由于第一次做不知道,有没有对比,事实上我自己的第一个用纸垫在背后看的话是有点偏红的,很微小,后面几组我就慢慢滴,不断和前面对比,可以做的更好,而这种进步是别人帮你看代替不了的,你自己也不知到那组做的最好了。咦我不是没的写了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