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2008年6月复习提纲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2008年6月复习提纲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2008年6月复习提纲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2008年6月复习提纲

08《自然辩证法导论》复习提纲

导言部分

1、自然辩证法的中心线索、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是什么?

2、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3、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自然观部分

1、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科学基础和局限性。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基本观点是什么?

4、系统及其基本范畴。要素与结构、结构与功能、以及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5、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

6、了解宇宙起源假说和生物进化论的基本思想。

7、自然系统演化的规律性有哪些表现?不可逆性在演化中的起什么作用?

8、如何理解熵的概念?

9、物质系统进化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开放系统是系统进化的前提?

10、什么是涨落?涨落与系统演化有什么关系?

11、什么是混沌及其基本特征。

12、自然系统演化循环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13、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4、什么是人工自然?人工自然及人类实践活动对自然系统有什么影响?

15、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16、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核心思想及基本内容是什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途径。科技方法论部分

1、科学技术方法的含义和特点。

2、怎样理解科学问题?它在科研中的作用是什么?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科学事实与客观事实、经验事实的区别与联系。

4、什么是科学观察?科学观察应遵循什么原则?科学仪器的引入对观察方法的发展有什

么意义?

5、科学实验及其作用是什么?模拟实验的特点及类型。

6、为什么说“观察渗透理论”,它与观察客观性的关系。

7、什么是科学发现的机遇?怎样才能抓住机遇?

8、科学假说的特点、作用以及提出科学假说的方法论原则?

9、为什么说逻辑分析和证明是实践检验假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证实与证伪在科研中的作

用和关系。

10、发明的含义,发明的判定标准和专利。

11、分析与综合、归纳法与演绎法、比较和类比等逻辑方法的客观基础、作用及局限性。

12、理想实验及其作用和特点。

13、形象思维的特征、作用与逻辑思维的区别。

14、直觉思维的特点和作用。灵感与机遇有什么关系。

15、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的关系。

科技观部分

1、科学和技术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对科学分界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2、科学技术的基本社会属性是什么?

3、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是什么?为什么必须坚持科学精神?

4、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矛盾及其在科研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发展模式和规律。

5、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为什么说社会生产是科技发展的基础。

6、社会科技能力的含义、组成要素及其作用。

7、什么是科技体制,科技体制有哪些类型?科技能力和科技体制的辩证关系。

8、熊比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技术创新的涵义及一般过程是什么?

9、为什么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有什么现实意义?

10、科学技术有哪些社会功能、特点及其表现?为什么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11、如何看待科技的负面效应?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12、马克思主义科技价值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科学技术不能决定社会的一

切?

13、两种文化的争论有什么意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关系?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科学的三种类别。3′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 2、科学技术的三种哲学反思。3′ 对科学进行辩护-捍卫科学;对科学进行批判-质疑科学;对科学进行审度-必要的转换 3、《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和知识体系。4′ (1)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2)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3)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4)科学技术社会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正、负)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4、《自然辩证法》的学科由来和学科性质。2′ (1)由来: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萌芽形态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则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下半叶共同创立的。自然辩证法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成就的科学总结,特别是十九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最新发展和最新成就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恩格斯本人多年刻苦学习和精心研究自然科学的科学总结。有关《自然辩证法》的材料是恩格斯1873─1886年这一时期写成的。整部著作没有写完,并且在恩格斯生前没有发表过。 (2)性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5、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类型。3′ 系统层次观,进化历史观,持续发展观 6、系统的基本特点。4′

整体性;层次性;有序性;动态性 7、“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8、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2′ 科学: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一般生产力。 技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直接生产力。 9、四大产业体系的分类。4′ (1)第一产业体系(农、林、牧、畜、渔); (2)第二产业体系(制造、采掘、建筑、运输); (3)第三产业体系(通信、商业、金融、医疗、饮食、公共服务); (4)第四产业体系(科学、文化、教育、咨询) 10、科学的五大解释。5′ (1)知识体系:发展着的认识 (2)认识活动:科学研究活动 (3)社会建制:科学家共同体 (4)思维方式:科学方法 (5)精神气质:科学精神 11、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的内容。4′ 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 12、科研选题的四个原则。4′ 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13、获取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2′ 科学观察方法;科学实验方法 14、科学实验的主要方法。4′ (1)纯化和简化研究对象(减法实验):与隔离有关。 (2)强化和激化研究对象(加法实验)。 (3)再现和重演自然过程(过程模拟实验,乘法实验1)。 (4)替代物理过程和数学关系(结构模拟实验,乘法实验2) 15、整理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4′

2019高中排行榜

2019高中排行榜 篇一:201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名单 中国大学排行榜名单 说明:1、排名仅供参考 2、排名相差不大时,靠后的可能比靠前的学校更好 篇二:上海市重点中学排名2019 上海市重点高中排名:括号内为一本上线率 第一档(4大名校):上海中学(99)、华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交大附中 第二档8所一流一等市重点:建平中学(89)、上师大附中(87)、南洋模范(83)、延安中学(85)、控江中学、上海市实验学校(83)、上外附中、复兴中学、七宝中学(84)、大同中学、格致中学 第三档8所一流二等市重点: 松江二中、市西中学、曹杨二中、市北中学、进才中学位育中学、 第四档8所一流三等市重点:向明中学、市二中学、市三女中、华师大一附中、育才中学、杨浦高级中学、晋元中学 第五档8所二流一等市重点:行知中学、闵行中学、嘉定一中、敬业中学、洋泾中学、大境中学、北郊中学、吴淞中学、 第六档9所二流二等市重点:新中中学、青浦中学、奉贤中学、南汇中学、金山中学、崇明中学、卢湾中学、徐汇中学 第七档9所二流三等市重点:回民中学、上大附中、光明中学、

南洋中学、宜川中学、同济一附中 委属重点中学:华师大二附中、上海中学、复旦附中、交大附中、上师大附中、市实验学校、上外附中; 以下是各个区比较好的高中:黄浦区:格致中学、大同中学、大境中学、光明中学、敬业中学、市八中学;卢湾区:向明中学、卢湾中学、李惠利中学; 徐汇区:南洋模范中学、市二中学、位育中学、南洋中学; 长宁区:延安中学、市三女中、天山中学、复旦中学、建青实验学校; 静安区:市西中学、育才中学、民立中学、市一中学; 普陀区:曹杨二中、晋元中学、宜川中学; 闸北区:市北中学、新中高级中学、风华中学、六十中学、彭浦中学; 虹口区:华师大一附中、复兴高级中学、澄衷中学、北虹中学、虹口中学、继光中学、北郊中学; 杨浦区:控江中学、杨浦高级中学、同济中学、建设中学、中原中学、同济大学一附中、延吉中学、市东中学; 闵行区:七宝中学、闵行中学; 嘉定区:嘉定一中、嘉定二中; 宝山区:行知中学、吴淞中学、罗店中学; 浦东新区:进才中学、建平中学、洋泾中学、东昌中学、上南中学、三林中学、川沙中学、高桥中学;

车辆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 概况

车辆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概况 车辆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 系的专业性学位。学位获得者应成为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车辆工程领域是研究车辆、车用动力装置及零部件的设计、制造、试验、营销、运用、管理及其相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的领域,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宽口径、覆盖面广、技术更新快的特点。技术特征是以综合运用先进集成设计技术、生产制造技术、试验与检测技术、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等方式,来解决车辆研究、设计开发、产品造型、生产制造、质量控制、检测、环保、管理、维修与营销等方面的问题。 车辆工程领域涉及机械、交通、动力、电子、材料、化工和管理等学科,所依托的汽车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及国防工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特点,其上下游产业链长且拉动作用大、新技术集成度高、产品更新快。 车辆工程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是轻量化、电动化、电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汽车轻量化技术快速发展。从材料方面来看,轻质材料的比重不断攀升,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高强度钢、塑料、粉末冶金、碳纤维、生态复合材料及陶瓷等的应用越来越多;从结构设计方面来看,结构优化和零部件的模块化设计水平不断提高,如采用前轮驱动、高刚性结构和超轻悬架结构等来达到轻量化的目的,计算机辅助集成技术(CAX)(包括CAD/CAE/CAM等)和结构分析等技术快速发展;从生产与制造工艺来看,汽车轻量化促使汽车制造业在成形方法和联接技术上不断创新。 汽车电动化是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新一代的节能环保汽车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汽车技术革命。从各种节能环保汽车的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含答案和论述题)

1,___D____就是古代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①猜测性、辩证性、逻辑性; ②直观性、系统性、分析性; ③思辨性、联系性、综合性; ④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 2,构成系统具有整体性特征的原因之一就是系统的要素之间存在着____B____。 ①相加性; ②协同性; ③无序性; ④同一性 3、对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说法不正确的就是:D ①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②主要就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与解释。 ③把整个自然界瞧作就是运动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④以原子论方式解释世界。 4、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解不正确的就是:D ①要体现发展,就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通过社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 ②要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目前为发展所进行的种种努力,不应危及到未来一代人 的生存与发展。 ③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展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又体现整体观念的代内平等 ④在具体操作上,可持续性发展就就是要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 5、对于演绎方法条件限定不能成立的就是:D ①大前提必须包含小前提 ②如果有一个前提就是否定的,结论也应该就是否定的。 ③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推出结论。 ④两个否定的前提能推出结论。 6、自然界中四种基本力包括:A ①引力、强力、弱力与电磁力, ②引力、强力、弱力与摩擦力 ③引力、强力、弹力与电磁力 ④引力、弱力、电磁力与摩擦力 7、科学事实基本特征正确的就是:C ①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②单称陈述、不具备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③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不受理论影响 ④全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8、关于科学实验的认识论特点不正确的就是B ①科学实验对象的受控性使得实验认识方法更富有必然性 ②科学实验对象的选取受主观影响,因此具有偶然性 ③科学实验组成的特殊性结构充分反映了科学实验的认识具有主客体互动性 ④实验类型的多样化反映了实验认识模式的多元性 9、对演绎方特点说法正确的就是:B ①可靠性小、创造性小 ②可靠性大,创造性小 ③可靠性大、创造性大 ④可靠性小、创造性大 10、关于恒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就是:C ①恒星的归宿与其初始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寿命越短。

同济大学机械设计V带传动第三题讲解学习

同济大学机械设计V 带传动第三题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由电动机驱动鼓风机的V带传动 学院:XXXXX 专业:XXXXX 姓名:XXXXX 学号:XXXXX 指导教师:XXX 完成日期:201X年X月XX日 同济大学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1) 1.题目: (1) 2.己知条件 (1) 3.V带传动设计内容 (1) 二、电动机的选择计算 (1) 三、V带传动设计 (2) 1.确定计算功率Pca (2) 2.选择V带的带型 (2) 3.确定V带的基准直径并验算带速 (2) 4.确定V带的中心距和基准长度 (2) 5.验算小带轮上的包角 (3) 6.计算带的根数 (3) 7.计算单根V带的初拉力 (3) 8.计算压轴力 (3) 9.主要设计结论 (3) 四、V带轮结构设计 (3) 1.V带轮的材料 (3) 2.V带轮的结构形式 (3) 3.V带轮的槽型 (4) 4.V带轮的尺寸 (4) 5.其他相关技术要求 (5) 五、小带轮装配图 (5) 六、设计小结 (5) 七、参考文献 (5)

一、设计任务书 1.题目: 设计驱动离心鼓风机的V 带传动。如图所示,主动带轮1装在电动机轴上,从动轮2 装在鼓风机轴上,两带轮中心的水平距离a 等于大带轮直径d2的2倍。 2.己知条件 作业题号电动机型号鼓风机转速一天工作时间 3 Y132S- 4 700 16 3.V带传动设计内容 确定带的型号、长度、根数,带轮直径,带传动中心距,作用在轴上的压力等。选择带轮的材料、结构形式,计算基本结构尺寸。 二、电动机的选择计算 查阅JB/T 10391-2008 Y系列(IP44)三相异步电动技术条件(机座号80~355) ,得到Y132S-4型电机的参数如下: 额定功率:5.5kW 满载转速:1440r/min

上海市同济中学高二3月阶段考试英语试题 含答案

同济中学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阶段测试 英语试卷(2017.3)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I. Listening: 20% Section A Directions: In section A, you will hear ten short conversations between two speakers. At the end of each conversation, a question will be asked about what was said. The conversations and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After you hear a conversation and the question about it, 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on your paper and decide which one is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heard. 1. A. The woman likes playing football in winter. B. The man likes swimming in summer. C. The man likes playing basketball in summer. D. The man likes playing basketball in winter. 2. A. Two fathers. B. Two movies. C. Two pictures. D. Two Oscar prizes. 3. A. Long. B. Moving. C. Interesting. D. Boring. 4. A. India. B. Thailand. C. Japan. D. South Korea. 5. A. See a film. B. Buy a jacket. C. Climb mountains. D. Visit an actor. 6. A. At the train station. B. On the train. C. At the airport. D. At the office. 7. A. Make plans on the computer. B. Playing games on the computer. C. Practice using a program on the computer. D. Learn how to use the computer. 8. A. 120 yuan. B. 160 yuan. C. 200 yuan. D. 220 yuan. 9. A. It is going to be cloudy. B. It is going to rain. C. It is raining now. D. The woman lost her umbrella. 10.A. Sports. B. Movies. C. Music. D. Action

天大建筑与土木工程研究方向

2.11 建筑与土木工程 一、概述 建筑与土木工程是基本建设的重要工程领域,是研究和创造人类生活需求的形态环境和各类工程设施的建造与完善。作为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不仅涉及区域与城市规划、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设计,而且还涉及各类工程设施与环境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维护。 二、培养目标 本领域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较为扎实和系统的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及其宽广的专业知识,了解相应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运用先进技术方法解决在相应工程领域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和维护方面的问题,具有独立担负相应工程领域的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至少要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具有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三、领域范围 从学科上划分,该工程领域涉及建筑学和土木工程两大学科。 主要范围: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装饰工程、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建筑材料、水文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文学及资源、建筑经济与管理等。 相关领域:交通与运输工程、测绘工程、水利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计算机应用技术。 四、课程设置 基础课: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外语、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三门因研究方向不同而设置的基础课程。对于土木工程领域,设数值分析、工程设计原理、工程测试技术等;对于建筑学领域,设现代建筑引论、现代建筑评论、现代建筑(规划)设计等。 技术基础课:对于土木工程领域,设工程弹塑性力学、高等土力学、建筑经济与管理、C++与数据结构、基础工程、优化原理与方法等;对于建筑学领域,设环境心理学、现代建筑物理、绿色建筑导论、古城保护、规划理论与方法、城市社会学等。 专业课:根据联合培养单位的行业发展需求,由双方按工程、项目实际情况确定课程。 上述课程可定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课程学习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 五、学位论文 论文可以是区域规划、城市规划、村镇规划、小区规划等;可以是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建筑和结构设计,桥梁和隧道设计,地下工程设计,勘测设计,建筑、桥梁、隧道、地下及其他工程施工技术方案,施工监理,室内设计和装满设计等;也可以是设计理论、方法的研究,结构抗震、抗风、防火等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土壤力学、建筑基础加固技术的研究等。 工程设计类的学位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核: 1、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和应用价值; 2、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分析与综述水平;

2017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1.什么是技术创新?它有哪些机制?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不同于技术发明,它主要是指技术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成功应用。技术创新包含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它是技术进步的基本形式。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是当前我国科技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所在,国家创新系统是市场经济架构下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环境。 技术创新的机制 技术创新的机制分为两个层次:国家层次是指国家创新体系,它主要是从国家竞争力考虑;企业层次主要是指,企业在其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创新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并对社会经济发挥作用的机理和原理,它主要是从企业竞争力考虑。 2.怎样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的想法。 (1)人与自然的三重矛盾关系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关系;尊重自然的价值与尊重人类发展权利的矛盾关系;技术开发与自然保护的矛盾关系。 (2)人与自然的关系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与此同时,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 中国和世界正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以及随之产生的废物也大幅度增长,为了取得长期的经济增长,中国必须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的环境恶化很严重,加上庞大的人口和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这些都对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形成了重大障碍。这些都导致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一)人口方面的挑战(二)资源方面的挑战(三)生态环境方面的1、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峻2、自然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峻:(1)水污染严重2)大气污染严重(3)土地污染严重(4)固体废物问题严重(5)噪声污染(6)电磁污染(7)光污染(8)热污染 在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改变观念,科学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发展,科学地协调、改造自然,善待自然,改变过去那种“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其次要珍惜资源,节约资源;最后要唤起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但这条道路同时是十分艰难的,首先经济实力薄弱是一大障碍,其次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学技术的支持,要达到这一点尚需长期努力,最后是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等生态恶化现象更加严重。虽然有上述不足,但我们同时要看到,只要中国政府坚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运用科技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公众参与,再加上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增长方式转变和科技进步的支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 3.什么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的重要性。 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科学精神有广泛而深刻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同济大学 自然辩证法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历年试题合集来源:丁景辰Jason的日志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历年试题合集 说明:①本合集涵盖笔者所搜集之5套2001-2003年全真试题与部分佚名试题;②所有选择题答案无权威性,仅供参考。 PAPER I(2001年)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贯穿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中心线索是(②) ①人与社会的关系②人与自然的关系 ③人与人的关系④科技与经济的关系 2. 自然辩证法的科学基础包括(①②③) ①达尔文的进化论②细胞学说 ③太阳系星云说④牛顿力学 3. 以下属于物质系统层次关系的是(②③) ①地球内部地核、地幔、地壳的关系 ②物质内部分子、原子和基本粒子的关系 ③人体内部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关系 ④分子内部原子与原子的关系 4. 自然界物质系统进化的必要条件是(①③④) ①系统内各要素非线性的相互作用 ②系统是个孤立系统 ③系统内部随机涨落 ④系统能从环境获得能量、物质与信息 5. 下列关于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的表述,正确的是(①③④) ①它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 ②它是宗教神学的自然观 ③它认为自然界的万物一经构成便不会自行演变 ④它具有机械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的特点 6. 在科学研究中,正确问题指的是(①④) ①推设为真的问题②可由实践检验的问题 ③常规问题④应答域内有解的问题 7. 观察渗透理论,这是因为(①②③④) ①在有的时候,“是理论决定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东西” ②对于观察资料的解释与理论有关 ③对外界信息进行挑选和翻译与观察者的理论知识有关 ④表述观察的科学语言与特定的理论有关 8. 科研选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①②④) ①需要性原则②创造性原则 ③客观性原则④可行性原则 9. 在科学认识中,归纳法是(③) ①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 ②模拟实验的逻辑基础 ③寻找和发现普遍性理论原理的重要方法 ④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方法 10. 类比推理的结论之所以具有或然性,是因为(②④)

研究生期末考试自然辩证法习题及其答案

1.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厉了哪几个重要的形态?简述其主要思想? 答: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个重要形态。 (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把自然当做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统一,认为自然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或是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古代自然哲学家从直觉出发,从整体来观察自然界,形成了自然界是由基本物质构成的认识,对世界的本原做出了实质上是正确的回答。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一是认为自然界及其构成自然界的本原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二是看到了自然界矛盾的两个方面,看到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由于当时人们的经验知识较少,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尚未进步到分析和解剖的程度,因而他们的自然观难免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等特点。 意义: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一个巨大的进步;它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一方面使它成为马恩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天才预见,并在近代发展为一系列科学理论。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的中心内容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永远如此。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如果有变化,那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并且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推动所致。这种自然观是与较低水平的生产力和较低水平的自然科学紧密相联系; 意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历史性的贡献;它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定;对自然科学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羁绊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它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局限性。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为文艺复兴运动营造了氛围和使得人们开始重视实验。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一起组成了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包括唯物论、方法论和辩证法。 基本思想: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物质的运动是不灭的;③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④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⑤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⑥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⑦人类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⑦现实的自然界是人化的自然。 基本特征: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②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③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④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意义:①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②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③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③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上海杨浦区高中排名情况

上海杨浦区高中排名情况 上海市民星中学 学校地址:民星二村6号学校类型:公办入学途径:统招班级类型:普通班特殊招生:-- 上海市同济中学 学校地址:政立路25号学校类型:公办入学途径:统招班级类型:普通班特殊招生:-- 上海市中原中学 学校地址:杨浦区中原路开鲁六村50号学校类型:公办入学途径:统招班级类型:普通班特殊招生:-- 上海市民办东光明中学 学校地址:上海省上海市杨浦区区上海市民办东光明中学学校类型:普通民办入学途径:统招班级类型:普通班特殊招生:-- 上海市市东中学 学校地址:荆州路42号学校类型:公办入学途径:统招班级类型:普通班特殊招生:-- 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学校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浩路100号学校类型:省级示范校公办入学途径:统招班级类型:普通班特殊招生:-- 上海市复旦实验中学 学校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安波路151号学校类型:公办入学途径:统招班级类型:普通班特殊招生:--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

学校地址:杨浦区四平路999号学校类型:公办省级示范校省一级重点入学途径:统招班级类型:普通班特殊招生:-- 上海体育学院附属中学 学校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周家嘴路4220号学校类型:公办入学途径:统招班级类型:普通班特殊招生:--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学校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权路383号学校类型:省级示范校公办重点入学途径:统招班级类型:普通班,实验班特殊招生:特长生/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科技特长生 上海市民办兰生复旦中学 学校地址:上海省上海市杨浦区区上海市民办兰生复旦中学学校类型:普通民办入学途径:统招班级类型:普通班特殊招生:-- 上海市民办杨浦实验学校 学校地址:上海省上海市杨浦区区上海市民办杨浦实验学校学校类型:普通民办入学途径:统招班级类型:普通班特殊招生:-- 上海市五十六中学 学校地址:延吉六村16号学校类型:公办入学途径:统招班级类型:普通班特殊招生:--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学校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水丰路240号学校类型:公办入学途径:统招班级类型:普通班特殊招生:-- 上海市建设中学 学校地址:杭州路734号学校类型:公办省一级重点入学途径:统招班级类型:普通班特殊招生:-- 复旦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学校地址:政修路215号学校类型:公办入学途径:统招班级类型:普通班特殊招生:-- 上海市民办昌华高级中学

中国古建筑结构抗震哲学思想探索

第24卷 第12期 2008年 12月 自然辩证法研究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V ol.24,No.12Dec.,2008 文章编号:1000-8934(2008)12-0047-05 中国古建筑结构抗震哲学思想探索 盛志刚,刘海笑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天津 300072) 摘要: 5 12 汶川地震,造成大量建筑结构的严重破坏。如何提高房屋和其他结构的抗震性能,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结合我国古代几个典型的抗震建筑结构范例,本文探讨了古人在结构设计上的一些哲学思想。这些哲学思想,包括 整体性 和 以柔克刚 等,曾指导古代工匠建造出许多屹立千年、历经多次地震而不倒的建筑。但这些思想在今天的建筑设计上,并未得到充分重视和体现!!!这不得不引起现代建筑和结构设计者的严峻反思。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反思,本文初步归纳了古建筑哲学思想给今天结构抗震设计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结构工程;抗震结构;中国古建筑;哲学思想;整体性;以柔克刚中图分类号:N 031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08-10-10 作者简介:盛志刚(1963!),江苏徐州人,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结构抗震工程;刘海笑(1966!),甘肃兰州人,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结构动力学。 1 概 论 5.12 汶川地震,造成大量建筑结构的严重破坏,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这些建筑大多是最近几十年设计建造起来的,为什么在遭遇地震时却如此脆弱?做为世界的地震多发国之一,怎样大力提高一般结构(房屋、水坝、桥梁等)的抗震性能,以尽力保证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些问题再次引起广大民众和各级政府的深切关注,也再度引起我国建筑工程界的严峻反思。 纵观中外的地震灾害史,历次地震(尤其是强震)所造成的大量毁灭性破坏,大多与房屋和河堤结构的破坏有关。在我国地震史上,这种例子很多。如1068年8月河北河间地区发生6 5级地震,就导致 大河决溃,地复震裂,庐舍摧塌,人民压溺,几已万数 ,造成城池毁坏、房屋倒塌和上万人死亡的巨大灾难。再如1879年7月甘肃省武都地区发生8 0级大地震,导致 山岩崩坠,河水涌塞,后复冲开,水势汹涌,致河北街民房尽行淹没,伤人无数 ,造 成了近3万人死亡、楼桥大面积崩塌的严重灾害?1# 。1976年的唐山地震之灾,则至今仍为国人之痛。 在世界地震史上,此类例子也很多。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发生8 3级大地震,东京和其他城市共震毁房屋25 5万间。地震引发的火灾,使44 7万间房屋毁于一旦,共导致14 2万人死亡或失踪。震灾之后,内阁政府被迫下台,天皇只得另外组建新政府?2,3#。1960年5月22日,在智利发生 8 9级地震(这是近百年来震级最大的地震,也有人说是9 3级)。震中地区几十万幢房屋大多严重破坏,有些地方在几分钟之内下沉近2米之多,仅当地 居民死亡就达5700人?2# 。 但是,在世界地震史中也有很多屡经地震(甚至强震)而不倒的建筑。仅在我国现存的古代建筑中,就有很多典型的范例。例如西安的大、小雁塔,山西的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塔),天津蓟县独乐寺的观音阁,以及辽宁义县奉国寺的佛教建筑群等。这些建筑都是历经千年的高大建筑(高度从20多米到60多米不等),在数次甚至数十次强烈地震中都经受住了考验。很多时候甚至是在周围的全部建筑都被地震破坏殆尽的情况下,它们却屹然壁立而梁柱不圮?4-6#。 对比今天大量的一般结构并不高超的抗震性能和50至70年的使用年限,这些古建筑不仅可谓稳固如山而且寿长若海!为什么这些依靠木石砖瓦等原始材料搭建起来的高大建筑,能够经得起上千年来多次大地震的考验?古代工匠们采取了哪些结构措施来保证这些建筑的超强抗震性能?其中又蕴涵了怎样的哲学智慧呢?认真探索一下这些问题,对提高今天各种建筑结构的抗震水平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2 现代结构工程的抗震思想及困惑 从各种高坝大桥和奇楼深洞的修建竣工中,常人不难想象现代结构工程发展水平的日新月异。借助数学力学和材料科学的发展,加上计算机技术的 47

自然辩证法期末试题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自然辩证法的主要研究内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的主体和核心内容,也是本课程学习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自然观,即考察作为客体的自然界,揭示自然界的本质、结构、存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概括形成的自然界的辩证法; 科学观,即考察作为人与自然关系中介的科学技术,揭示科学技术的本质、结构、价值、功能及其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概括形成的科学技术的辩证法;科学研究方法论,即考察作为科学主体的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揭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 造自然的一般方法,概括形成的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 2、实验方法及其特点? 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自己的感官认识和描述各种自然现象,获取经验知识的基本手段。科学观察具有以下特点:科学观察方法是自然观察;科学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科学观察是有计划的系统观 科学实验的特点:(1)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2)可以强化研究对象。(3)可以使客体对象的属性及其变化过程重复出现。(4)可以模拟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从而认识对象的性质。(5)实验方法还是一种经济可靠的认识和变革自然的方法。 3.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 观察的客观性观察陈述要能真实地反映观察对象包括对象的状态、性质、规律等。但是很多时间 客体的属性并没有直接显露出来或者由于人类感官的局限不能直接观察到客体。保证观察的客 观性应该做到①要求观察结果可以重现②消除可能影响观察客观性的各种主观因素③观察中 应尽量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观测技术 科学观察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它作为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 人的观察能力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它曾表现出几方面的飞跃: ①从感官观察扩展到仪器观察。科学仪器作为人的感官的延长和补充,日益克服感官的生理局限性,不断开拓认识的视野,并使观察走向精确化和定量化; ②从自然状态的观察扩展到实验中的观察(见科学实验); ③从人脑指导下的观察扩展到电脑参与下的观察。电脑作为人脑的延长和补充,能够极大地提高观察效率,获得更多的信息量,更快、更及时地贮存和加工观察结果; ④从地面观察扩展到太空观察。从而,使人们开始摆脱只在地球表面上观察的局限性。 科学观察不只是感性活动,而且是由科学理论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武装起来的认识活动,理性思维渗透于观察过程的始终。正因为如此,科学观察才能达到客观性、全面性和系统性,才可能透过现象发现本质。 在科学观察中既要善于抓住最主要的东西,同时又要注意捕捉那些意外的偶然现象,跟踪追查,从偶然中发现必然的东西。因为观察中的机遇常常是重大科学发现的契机。 4科学事实及其应满足的条件? 答:科学事实是指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是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科学事实一般应满足的条件:①科学事实应该是个别存在陈述;②科学事实应该可复核、可重现;③科学事实应该比较精确、系统5、科学问题及其结构? 答: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未解决的矛盾,包含着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的答案。科学问题的结构:(1)形式:①是什么?(what)②为什么?(why)③是怎样的?(how) (2)内容:①问题的指向;②研究的目标;③求解的应答域6、如何正确评价归纳与演绎在科学认识中的作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历试题合集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历年试题合集 说明:①本合集涵盖笔者所搜集之5套2001-2003年全真试题与部分佚名试题; I(2001年)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1. 贯穿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中心线索是(②) ①人与社会的关系②人与自然的关系 ③人与人的关系④科技与经济的关系 1. 2. 自然辩证法的科学基础包括(①②③) ①达尔文的进化论②细胞学说 ③太阳系星云说④牛顿力学 1. 3. 以下属于物质系统层次关系的是(②③) ①地球内部地核、地幔、地壳的关系 ②物质内部分子、原子和基本粒子的关系 ③人体内部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关系 ④分子内部原子与原子的关系 1. 4. 自然界物质系统进化的必要条件是(①③④) ①系统内各要素非线性的相互作用 ②系统是个孤立系统 ③系统内部随机涨落 ④系统能从环境获得能量、物质与信息 1. 5. 下列关于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的表述,正确的是(①③④) ①它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 ②它是宗教神学的自然观 ③它认为自然界的万物一经构成便不会自行演变 ④它具有机械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的特点

1. 6. 在科学研究中,正确问题指的是(①④) ①推设为真的问题②可由实践检验的问题 ③常规问题④应答域内有解的问题 1.7. 观察渗透理论,这是因为(①②③④) ①在有的时候,“是理论决定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东西” ②对于观察资料的解释与理论有关 ③对外界信息进行挑选和翻译与观察者的理论知识有关 ④表述观察的科学语言与特定的理论有关 1.8. 科研选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①②④) ①需要性原则②创造性原则 ③客观性原则④可行性原则 1.9. 在科学认识中,归纳法是(③) ①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 ②模拟实验的逻辑基础 ③寻找和发现普遍性理论原理的重要方法 ④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方法 1.10. 类比推理的结论之所以具有或然性,是因为(②④) ①类比是以对象之间的同一性为根据的 ②相似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不一定有必然联系 ③类比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④类比对象之间的差异性,限制了其结论的可靠性 1.11. 科学技术不同于其它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于它(①③) ①是一般社会生产力②随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 ③不具有阶级性④属于社会上层建筑 1.1 2. 以下关于技术创新的表述,正确的是(②③)

天津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论文-作业

自然辩证法论文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科学技术发展 的制衡作用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动力工程 教师:李树业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制衡作用 摘要 科学技术的本质是发现或发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各种物质通过这种联系组成特定的系统来实现特定的功能。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时代潮流下,科学技术得以快速的发展。然而,科学技术又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的恰当应用可以丰富社会的物质财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社会健康发展;然而如果科学技术运用不当,则可能阻碍社会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本文就自然观的哲学依据来浅析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促进作用,矫正作用。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反过来起到了,验证作用,价值作用;因此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相互制衡的关系,两者处于彼此映射地位,相互制约着对方的发展,彼此相互促进,相互验证,相互检验,循序渐进。 关键词:自然观,科学技术,制衡作用,可持续发展 第 1 页共7 页

1 绪论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是同科学技术的进步相辅相成的、分不开的。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3]。马克思认为,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从起源上看,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的手段。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社会规律能力的集中反映。然而科技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同时科技给环境、健康和伦理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所以在科技发展今天,自然观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尤其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指导思想给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础。 2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1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直接先驱是德国古典自然哲学[2]。康德关于空间与时间、物质与运动、变化与发展所作的哲学思考,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刻画了一幅关于宇宙的结构与发展的宏观图景。黑格尔指出自然科学与自然哲学的关系就在于范畴的转换。提出了“自然界自在地是一个活生生的整体”的著名论断。论证了空间、时间、运动和物质的统一,提出了物质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猜测到最简单的生命是从化学过程产生的。同时,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继承了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辩证法观点;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质;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 2.2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概括起来有六条[5]。第一,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第二,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第三,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即人脑的属性和机能;第四,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第五,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第六,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 第 2 页共7 页

自然辩证法2015 2016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1

实用文档 2015-2016第一学期《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思考题 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

实用文档 特 2、试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力有哪些?它们是如何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科学发展是内外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1)科学发展的外部动力一方面表现在社会生产的需要推动了科

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另一方面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科学发展的内部动力表现在科学实验水平的提高引发了科学内部科学理论本身的争论以及与科学实验发展的不平衡,从而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科学理论。 (2)在纵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科学发展的渐进形式就是科学进化的形式, 主要指在原有科学规范、框架之内科学理论的推广、局部新规律的发现,原有理论的局部修正和深化等。科学发展的飞跃形式就是科学革命形式,主要指科学基础规律的新发现,科学新的大综合,原有理论框架的突破,核心理论体系的建立等。在横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分化是指事物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变化,或统一的事物变成分裂的事物;综合则是指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突出特点就是在高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20 实用文档 速分化的基础上的高度综合,当代产生的新兴学科大部分是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它们都兼有分化和综合的双重功能。分析就是研究,综合就是创造。 在总体趋势上,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继承是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量变,它可使科学知识延续、扩大和加深。科学是个开放系统,它在时间上有继承性,在空间上有积累性。只有继承已发现的科学事实、已有理论中的正确东西,科学才能发展,不断完善,继续前进。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才能使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出现新的飞跃,引起科学发展中的质变。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趋势和目的。(3)技术的发展由社会需要、技术目的以及科学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 ①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 任何技术,最早都源于人类的需要。正是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人类起初模仿自然,进而进行创造,发明了各种技术。同时,文化对技术发展具有明显的张力作用。先进的思想文化会推动技术的发展,而落后的思想文化则会制约和阻碍技术的发展,包括影响技术决策、技术研发以及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各方面。 ②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 技术目的就是在技术实践过程中在观念上预先建立的技术结果的主观形象,是技术实践的内在要求,影响并贯穿于技术实践的全过程。技术手段即实现技术目的的中介因素,包括实现技术目的的工具和使用工具的形式。技术目的的提出和实现,必须依赖于与之相匹配的技术手段。技术手段是实现技术目的的中介和保证,它包括为达到技术功能要求所使用的工具以及应用工具的方式。 ③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19世纪中期以后,科学走到了技术的前面,成为技术发展的理论向导。科学革命导致技术革命,技术发展对科学进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技术已成为科学的应用。尤其是当今社会的发展,日益形成了科学技术一体化的双向互动过程。 实用文档 、试分析科学技术有哪些社会功能?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3(1)科 学技术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从近代产业革命发生以来,科学技术所显示出的最巨大、最引人注 目的社会功能,也是科学技术的主要社会功能。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 (2)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增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