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南交大c++实验报告

西南交大c++实验报告

西南交大c++实验报告
西南交大c++实验报告

实验__8__实验报告

教学班级:_26_ 学生学号:_201_ 学生姓名:_ _

实验日期:__5、26___ 实验地点:_________(机房)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实验成绩:___________

一、实验目得

1.掌握对数值型一维数组得使用方法;

2.掌握对数组得插入、删除、修改、排序与查找等常用算法。

二、实验任务

1、设有一批学生得程序设计课程得考试成绩(学生人数最多为N=100人,数据如下:

(提示:可以建立三个一维数组来存放学生得数据,其中:学号为一个long类型得数组studentID,姓名为一个string类型得数组name,成绩为一个int类型得数组grade)

(1)由键盘获取学生人数n,要求学生人数n得取值范围11到N-2;

(2)由键盘获取学生得相关数据;

(3)用选择排序法将学生得数据按学号进行升序排列并输出排序后得学生数据;

2、在任务1得基础上,在学生数据中,完成以下任务:

(1)键盘输入一个学生得学号,用折半查找法查找就是否有该学生,若有该学生则输出该学生得所有信息,按如下格式输出:

学号姓名程序设计成绩

2015112324 张思德72

若没有该学生,则输出“查无此人”得信息。

(2)插入一个新学生得数据,要求插入后学生得数据任按学号升序排列。

⒊在任务1得基础上,在学生数据中,完成以下任务:

⑴用选择排序法将学生数据按学生程序设计课程成绩降序排列。

⑵键盘输入一个学生得学号与程序设计课程得新成绩,在学生数据中查找就是否有该学生,若有该学生则用键盘输入得新成绩替换该学生得原成绩,否则输出“查无此人”得信息。

三、实验结果(源程序+ 注释)

//输入并升序排列学生得成绩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main()

{

cout << "Name:" << endl;

cout << "Number:20" << endl;

long studentID[100], trans1;//定义两个长整型变量,其中一个就是数组

string name[100], trans2;//定义两个字符串类变量,其中一个就是数组

int grade[100], n, i, j, trans3;

cout << "请输入学生人数n (11≤n≤98)" << endl;

cin >> n;//从键盘输入学生得人数

for (i = 0; i <= n - 1; i++)//利用循环结构录入各学生得信息

{

cout << "请依次输入第" << i + 1 << "个学生得学号、姓名、成绩" << endl;

cin >> studentID[i] >> name[i] >> grade[i];

}

for (i = 0; i <= n - 1; i++)//利用嵌套循环与条件语句将信息按学号进行升序排列

{

for (j = i + 1; j <= n - 1; j++)

{

if (studentID[i] > studentID[j])

{

trans1 = studentID[i]; studentID[i] = studentID[j]; studentID[j] = trans1;

trans2 = name[i]; name[i] = name[j]; name[j] = trans2;

trans3 = grade[i]; grade[i] = grade[j]; grade[j] = trans3;

}

}

}

cout << "按学号升序排序后学生得成绩信息为:" << endl;

cout << setw(10) << "学号" << setw(10) << "姓名" << setw(10) << "成绩" << endl;//限定输出结果格式

for (i = 0; i <= n - 1; i++)//按特定格式输出排列后得学生信息

{

cout << setw(10) << studentID[i] << setw(10) << name[i] << setw(10) << grade[i] << endl;

}

/*键盘输入一个学生得学号,用折半查找法查找就是否有该学生*/

int bot = n - 1, mid, top = 0;

long number;

cout << "请输入待查学生得学号" << endl;

cin >> number;

while (top <= bot)//折半查找法查找信息库中某个学号得学生

{

mid = (bot + top) / 2;

if (studentID[mid] == number) break;

else if (studentID[mid] > number) top = mid + 1;

else if (studentID[mid] < number) bot = mid - 1;

}

if (bot >= top)//当这个学生存在时,以特定格式输出该学生得信息

{

cout << "该学生得信息为:" << endl;

cout << setw(10) << "学号" << setw(10) << "姓名" << setw(10) << "成绩" << endl;

cout << setw(10) << number << setw(10) << name[mid] << setw(10) << grade[mid] << endl;

}

else if(top>=bot) cout << "查无此人" << endl;//当该学生不存在时,显示“查无此人”

/*插入一个新学生得数据,要求插入后学生得数据按学号升序排列*/

cout << "请依次输入要插入得学生学号、姓名、成绩信息:" << endl;

cin >> studentID[n] >> name[n] >> grade[n];//录入要插入得学生得信息

for (i = 0; i <= n; i++)//利用嵌套循环与条件语句,将插入后学生得数据按学号升序排列{

for (j = i + 1; j <= n; j++)

{

if (studentID[i] > studentID[j])

{

trans1 = studentID[i]; studentID[i] = studentID[j]; studentID[j] = trans1;

trans2 = name[i]; name[i] = name[j]; name[j] = trans2;

trans3 = grade[i]; grade[i] = grade[j]; grade[j] = trans3;

}

}

}

cout << "插入并排序后学生得成绩信息为:" << endl;

cout << setw(10) << "学号" << setw(10) << "姓名" << setw(10) << "成绩" << endl;//限定提示语句得输出格式

for (i = 0; i <= n; i++)

{

cout << setw(10) << studentID[i] << setw(10) << name[i] << setw(10) << grade[i] << endl;//输出排序结果

}

}

/*在任务1得基础上,在学生数据中,完成以下任务:

⑴用选择排序法将学生数据按学生程序设计课程成绩降序排列。

⑵键盘输入一个学生得学号与程序设计课程得新成绩,在学生数据中查找就是否有该学生,若有该学生则用键盘输入得新成绩替换该学生得原成绩,否则输出“查无此人”得信息。

*/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main()

{

cout << "Name:" << endl;

cout << "Number:201" << endl;

long studentID[100], trans1;//定义两个长整型变量,其中一个就是数组

string name[100], trans2;//定义两个字符串类变量,其中一个就是数组

int grade[100], n, i, j, trans3;

cout << "请输入学生人数n (11≤n≤98)" << endl;

cin >> n;

for (i = 0; i <= n - 1; i++)

{

cout << "请依次输入第" << i + 1 << "个学生得学号、姓名、成绩" << endl;

cin >> studentID[i] >> name[i] >> grade[i];//利用循环结构录入各学生得信息}

for (i = 0; i <= n - 1; i++)//利用嵌套循环与条件语句将信息按学号进行升序排列

{

for (j = i + 1; j <= n - 1; j++)

{

if (studentID[i] > studentID[j])

{

trans1 = studentID[i]; studentID[i] = studentID[j]; studentID[j] = trans1;

trans2 = name[i]; name[i] = name[j]; name[j] = trans2;

trans3 = grade[i]; grade[i] = grade[j]; grade[j] = trans3;

}

}

}

cout << "按学号升序排序后学生得成绩信息为:" << endl;

cout << setw(10) << "学号" << setw(10) << "姓名" << setw(10) << "成绩" << endl;

for (i = 0; i <= n - 1; i++)//输出按学号进行升序排列后得学生信息

{

cout << setw(10) << studentID[i] << setw(10) << name[i] << setw(10) << grade[i] << endl;

}

for (i = 0; i <= n - 1; i++)//利用嵌套循环与条件语句将信息按成绩进行降序排列

{

for (j = i + 1; j <= n - 1; j++)

{

if (grade[i] < grade[j])

{

trans1 = studentID[i]; studentID[i] = studentID[j]; studentID[j] = trans1;

trans2 = name[i]; name[i] = name[j]; name[j] = trans2;

trans3 = grade[i]; grade[i] = grade[j]; grade[j] = trans3;

}

}

}

cout << "按成绩降序排序后学生得成绩信息为:" << endl;

cout << setw(10) << "学号" << setw(10) << "姓名" << setw(10) << "成绩" << endl;

for (i = 0; i <= n - 1; i++)//输出按成绩进行降序排列后得学生信息

{

cout << setw(10) << studentID[i] << setw(10) << name[i] << setw(10) << grade[i] << endl;

}

cout << "请输入一个学生得学号与新成绩" << endl;

cin >> studentID[n] >> grade[n];//从键盘输入学生得学号与新成绩

int top=0, bot=n-1, mid;

while (top <= bot)

{

mid = (bot + top) / 2;

if (studentID[mid] == studentID[n]) break;

else if (studentID[mid] > studentID[n]) top = mid + 1;

else if (studentID[mid] < studentID[n]) bot = mid - 1;

}

if (bot >= top)//若该学生存在,输出成绩更新后所有学生得信息

{

grade[mid] = grade[n];

cout<<"更新后得学生信息为:" << endl;

cout << setw(10) << "学号" << setw(10) << "姓名" << setw(10) << "成绩" << endl;

for (i = 0; i <= n - 1; i++)

{

cout << setw(10) << studentID[i] << setw(10) << name[i] << setw(10) << grade[i] << endl;

}

}

else if (top > bot) cout << "查无此人" << endl;//若该学生不存在,显示“查无此人”

}

西南交大物理实验期末试题题库-静电场模拟

静电场模拟实验预习题: 静电场模拟实验_01 出题:魏云 什么叫物理模拟?( A ) A,指模拟过程和被模拟过程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如用飞机模型在风洞中模拟飞机在飞行中的受力分布; B,都是力学量或相同的量,如引力和电场力; C,稳恒电流场模拟静电场。 静电场模拟实验_02 出题:魏云 测等位面用一般电压表可以吗?( B ) A,可以; B,不可以。 静电场模拟实验_03 出题:魏云 用稳恒电流场去模拟静电场,如果两种物理过程具有相同的数学方程却有不同的边界条件可以吗?(B)A,可以; B,不可以。 静电场模拟实验_04 出题:魏云 在静电场模拟实验中,两电极间等位线的分布和形状与两电极间电位差的大小有关系吗?( B ) A,有关系; B,没有关系。 静电场模拟实验_05 出题:魏云 在静电场模拟实验中,将两电极电压的正负极接反,其等位线和电力线的形状有变化吗?( B ) A,有变化; B,没有变化。 静电场模拟实验_06 出题:魏云 用稳恒电流场模拟静电场的基础是( A ) A,二者都服从拉普拉斯方程和安培环路定律; B,二者都服从麦克斯韦方程和高斯定律。 静电场模拟实验_07 出题:魏云 在静电场模拟实验中,用检流计来找等位线可以吗?( A ) A,可以; B,不可以。 静电场模拟实验_08 出题:魏云 在静电场中等位线和电场线的关系应该( A ) A,在空间处处正交; B,在空间处处平行。 静电场模拟实验_09 出题:魏云 在静电场模拟实验中,载水盘中的水的作用是( A ) A,充当导电介质; B,可有可无。 静电场模拟实验_10 出题:魏云 用电位差计测静电场中等位线的分布可以吗?( A )

电工实验报告答案_(厦门大学)

实验四线性电路叠加性和齐次性验证表4—1实验数据一(开关S3 投向R3侧) 表4—2实验数据二(S3投向二极管VD侧 ) 1.叠加原理中U S1, U S2分别单独作用,在实验中应如何操作?可否将要去掉的电源(U S1或U S2)直接短接? 答: U S1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开关S1投向U S1侧,开关S2投向短路侧; U S2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开关S1投向短路侧,开关S2投向U S2侧。 不可以直接短接,会烧坏电压源。 2.实验电路中,若有一个电阻元件改为二极管,试问叠加性还成立吗?为什么? 答:不成立。二极管是非线性元件,叠加性不适用于非线性电路(由实验数据二可知)。

实验五电压源、电流源及其电源等效变换表5-1 电压源(恒压源)外特性数据 表5-2 实际电压源外特性数据 表5-3 理想电流源与实际电流源外特性数据 3.研究电源等效变换的条件

图(a )计算)(6.117S S S mA R U I == 图(b )测得Is=123Ma 1. 电压源的输出端为什么不允许短路?电流源的输出端为什么不允许开路? 答:电压源内阻很小,若输出端短路会使电路中的电流无穷大;电流源内阻很大,若输出端开路会使加在电源两端的电压无穷大,两种情况都会使电源烧毁。 2. 说明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特性,其输出是否在任何负载下能保持恒值? 答:电压源具有端电压保持恒定不变,而输出电流的大小由负载决定的特性; 电流源具有输出电流保持恒定不变,而端电压的大小由负载决定的特性; 其输出在任何负载下能保持恒值。 3. 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的外特性为什么呈下降变化趋势,下降的快慢受哪个参数影 响? 答: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都是存在内阻的,实际电压源其端电压U 随输出电流I 增大而降低,实际电流源其输出电流I 随端电压U 增大而减小,因此都是呈下降变化趋势。下降快慢受内阻R S 影响。 4.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条件是什么?所谓‘等效’是对谁而言?电压源与电流源能否等效变换? 答: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条件为: (1)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的内阻均为RS ; (2)满足S S S R I U =。 所谓等效是对同样大小的负载而言。 电压源与电流源不能等效变换。

西南交大c实验报告

实验__8__实验报告 教学班级:_26_ 学生学号:_201_ 学生姓名:_ _ 实验日期:__5.26___ 实验地点:_________(机房)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实验成绩: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对数值型一维数组的使用方法; 2.掌握对数组的插入、删除、修改、排序和查找等常用算法。 二、实验任务 1. 设有一批学生的程序设计课程的考试成绩(学生人数最多为N=100人,数据如下: (提示:可以建立三个一维数组来存放学生的数据,其中:学号为一个long类型的数组studentID,姓名为一个string类型的数组name,成绩为一个int类型的数组grade)(1)由键盘获取学生人数n,要求学生人数n的取值范围11到N-2; (2)由键盘获取学生的相关数据; (3)用选择排序法将学生的数据按学号进行升序排列并输出排序后的学生数据; 2. 在任务1的基础上,在学生数据中,完成以下任务: (1)键盘输入一个学生的学号,用折半查找法查找是否有该学生,若有该学生则输出该学生的所有信息,按如下格式输出: 学号程序设计成绩 2015112324 张思德72 若没有该学生,则输出“查无此人”的信息。 (2)插入一个新学生的数据,要求插入后学生的数据任按学号升序排列。 ⒊在任务1的基础上,在学生数据中,完成以下任务: ⑴用选择排序法将学生数据按学生程序设计课程成绩降序排列。 ⑵键盘输入一个学生的学号和程序设计课程的新成绩,在学生数据中查找是否有该学生,若有该学生则用键盘输入的新成绩替换该学生的原成绩,否则输出“查无此人”的信息。 三、实验结果(源程序+ 注释)

西南交大物理实验期末试题题库-误差理论

z 绪论试题 A) t =(8.50±0.445) s B) v =(343.2±2.4) m C) v =0.34325 k m ±2.3 m s D) l =25.62 m ± 0.06 m 误差理论_02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用误差限0.10 mm 的钢尺测量钢丝长度,10次的测量数据为:(单位:mm )25.8、25.7、25.5、25.6、25.8、25.6、25.5、25.4、25.7、25.6。钢丝的测量结果为(D) A) l =25.62 ± 0.04 m B) l =25.62 ± 0.10 m C) l =25.62 m ± 0.06 m D) l =25.6 ± 0.1 m 误差理论_03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函数关系N =3xy ,其中直接测量量x 、y 的不确定度用x u 、y u 表示,其最佳估值用x 、y B) 3N x y =?,N u = C) 3 1 n i i i x y N n =?=∑,N u =D) 3N x y =?,N u = 误差理论_04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表示为(D ) A) 重力加速度g =9.78±0.044 B) v =343.24±2.553m/s C) E =1.34325V±2.00 mV D) I =1.3V±0.2 mA 误差理论_05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用误差限0.10mm 的钢直尺测量钢丝长度,11次的测量数据为:(单位:mm ) 25.8、25.8、25.7、25.5、25.6、25.8、25.6、25.5、25.4、25.7、25.6。钢丝的测量结果为(D) A) l =25.62 ± 0.04 m B) l =27.4 ± 2.1 m C) l =25.62 m ± 0.06 m D) l =25.6 ± 0.1 m 误差理论_06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函数关系2=xy N z ,其中直接测量量x 、y 的不确定度用x u 、y u 、z u 表示,其最佳估值用 x 、y 、z 表示。则物理量N 的测量结果为(A) A) 2x y N z ?= ,N u =B) 2x y N z ?= ,N u =C) 21i i n i i x y z N n =?=∑, N u =D) 2x y N z ?= ,N u = 误差理论_07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以下关于最后结果表达式=x x u ±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A) 它说明物理量x 的真值一定包含在~x u x u -+中 B) 它说明物理量x 的真值包含在~x u x u -+中的概率为68.3% C) u 指的是物理量x 的合成不确定度

电工实验报告答案 厦门大学

实验四线性电路叠加性和齐次性验证 测量项目实验内容U S1 (V) U S2 (V) I1 (mA) I2 (mA) I3 (mA) U AB (V) U CD (V) U AD (V) U DE (V) U FA (V) U S1单独作用12 0 8.65 -2.39 6.25 2.39 0.789 3.18 4.39 4.41 U S2单独作用0 -6 1.19 -3.59 -2.39 3.59 1.186 -1.221 0.068 0.611 U S1, U S2共同作用12 -6 9.85 -5.99 3.85 5.98 1.976 1.965 5.00 5.02 2U S2单独作用0 -12 2.39 -7.18 -4.79 7.18 2.36 -2.44 1.217 1.222 测量项目实验内容U S1 (V) U S2 (V) I1 (mA) I2 (mA) I3 (mA) U AB (V) U CD (V) U AD (V) U DE (V) U FA (V) U S1单独作用12 0 8.68 -2.50 6.18 2.50 0.639 3.14 4.41 4.43 U S2单独作用0 -6 1.313 -3.90 -2.65 3.98 0.662 -1.354 0.675 0.677 U S1, U S2共同作用12 -6 10.17 -6.95 3.21 6.95 0.688 1.640 5.16 5.18 2U S2单独作用0 -12 2.81 -8.43 -5.62 8.43 0.697 -2.87 1.429 1.435 1.叠加原理中U S1, U S2分别单独作用,在实验中应如何操作?可否将要去掉的电源(U S1或U S2)直接短接? 答: U S1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开关S1投向U S1侧,开关S2投向短路侧; U S2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开关S1投向短路侧,开关S2投向U S2侧。 不可以直接短接,会烧坏电压源。 2.实验电路中,若有一个电阻元件改为二极管,试问叠加性还成立吗?为什么? 答:不成立。二极管是非线性元件,叠加性不适用于非线性电路(由实验数据二可知)。 实验五电压源、电流源及其电源等效变换 表5-1 电压源(恒压源)外特性数据 R2(Ω) 470 400 300 200 100 0 I (mA) 8.72 9.74 11.68 14.58 19.41 30.0 U (V)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表5-2 实际电压源外特性数据 R2(Ω) 470 400 300 200 100 0 I (mA) 8.12 8.99 10.62 12.97 16.66 24.1 U (V) 5.60 5.50 5.40 5.30 5.10 4.80 表5-3 理想电流源与实际电流源外特性数据 R2(Ω)470 400 300 200 100 0 R S=∞ 5.02 5.02 5.02 5.02 5.02 5.01 U (V) 2.42 2.06 1.58 1.053 0.526 0 R S=1KΩI (mA) 3.41 3.58 3.86 4.18 4.56 5.01 U (V) 1.684 1.504 1.215 0.877 0.478 0 3.研究电源等效变换的条件

西南交大物理实验期末试题题库误差理论

西南交大物理实验期末试题题库误差理论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z 绪论试 题 误差理论_01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表示为(B ) A) t =(±) s B) v =(±) m C) v = k m ± m s D) l = m m 误差理论_02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用误差限 mm 的钢尺测量钢丝长度,10次的测量数据为:(单位: mm )、、、、、、、、、。钢丝的测量结果为(D) A) l = m B) l = m C) l = m m D) l = m 误差理论_03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函数关系N =3xy ,其中直接测量量x 、y 的不确定度用x u 、y u 表示,其最佳估值用x 、y 表示。则物理量N 的测量结果为(A)。 B) 3N x y =?,N u = C) 3 1n i i i x y N n =?=∑,N u = D) 3N x y =?,N u =

误差理论_04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表示为(D ) A) 重力加速度g =± B) v =±s C) E =± mV D) I =± mA 误差理论_05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用误差限的钢直尺测量钢丝长度,11次的测量数据为:(单位:mm ) 、、、、、、、、、、。钢丝的测量结果为(D) A) l = m B) l = m C) l = m m D) l = m 误差理论_06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函数关系2 =xy N z ,其中直接测量量x 、y 的不确定度用x u 、y u 、z u 表示,其最佳估值用x 、y 、z 表示。则物理量N 的测量结果为(A) A) 2x y N z ?= ,N u =B) 2x y N z ?= ,N u =C) 21i i n i i x y z N n =?=∑, N u = D) 2x y N z ?=, N u =误差理论_07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以下关于最后结果表达式=x x u ±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A) 它说明物理量x 的真值一定包含在~x u x u -+中 B) 它说明物理量x 的真值包含在~x u x u -+中的概率为%

电工学实验答案

哈哈、b两端电压测量的准确性。 电流表的内阻越小越好,以减小其上的电压,以保证a、b支路电流测量的准确性。 实验4 RLC串联交流电路的研究 七、实验报告要求及思考题 2列表整理实验数据,通过实验总结串联交流电路的特点。 答:当X L X C时,电路呈电感性,此时电感上的电压大于电容上的电压,且电压超前电流。 当X L=X C时,电路发生串联谐振,电路呈电阻性,此时电感上的电压与电容上的电压近似相等,且大于输入电压。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电压与电流同相位。 4从表4.1~4.3中任取一组数据(感性、容性、电阻性),说明总电压与分电压的关系。答:取f=11kHz时的数据:U=6V,U R=3.15V,U Lr=13.06V,U C=8.09V,将以上数据代入 公式 2 2 2 2) ( ) ( C L C L R X X R I U U U U- + = - + = =5.88V,近似等于输入电压6V。 6实验数据中部分电压大于电源电压,为什么? 答:因为按实验中所给出的频率,X L及X C的值均大于电路中的总阻抗。 9本实验中固定R、L、C参数,改变信号源的频率,可改变电路的性质。还有其它改变电路性质的方法吗? 答:也可固定频率,而改变电路中的参数(R、L、C)来改变电路的性质。 实验5 感性负载与功率因数的提高 七、实验报告要求及思考题 6根据表5.2所测数据和计算值,在坐标纸上作出I=f(C)及cos ?= f(C)两条曲线。 说明日光灯电路要提高功率因数,并联多大的电容器比较合理,电容量越大,是否越高? 答:并联2.88uF的电容最合理,所得到的功率因数最大.由实验数据看到,并联最大电容4.7uF时所得的功率因数并不是最大的,所以可以得出,并不是电容量越大,功率因数越高. 8说明电容值的改变对负载的有功功率P、总电流I,日光灯支路电流I RL有何影响?答:电容值的改变并不会影响负载的有功功率及日光灯支路的电流. 11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为什么只采用并联电容法,而不采用串联法? 答:因为串联电容虽然也可以提高功率因数,但它会使电路中的电流增大,从而增大日光灯的有功功率,可能会超过它的额定功率而使日光灯损坏. 实验6 三相交流电路 七、实验报告要求及思考题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负载对称的星形及三角形联接时U l与U p,I l与I p之间的关系。分析星形联接中线的作用。按测量的数据计算三相功率。

西南交大物理实验期末试题题库-转动惯量

“转动惯量测定”实验(一)判断题 1、()转动惯量测定实验:由于g﹥﹥a(g和a分别表示重力加速度和砝码下 落的加速度),所以实验中忽略了a。 2、()转动惯量测定实验:由于遮光片的初始位置 ....与测量的时间数据有关,因此需将遮光片的初始位置设定在转台的某一光电传感器处。 3、()转动惯量测定实验:实验可以证明,圆环的转动惯量与砝码质量 ....有关。 4、()转动惯量测定实验:实验中忽略了转台转轴所受摩擦力矩的影响。 5、()“转动惯量测定”实验中,未考虑滑轮的摩擦力矩和滑轮质量的影响。 6、()转动惯量测定实验:由于遮光片的初始角速度 .....与测量的时间数据有关,因此需将遮光片的初始位置设定在某一光电传感器处。 7、()转动惯量测定实验:实验可以证明,两金属圆柱体构成的转动系统其转 动惯量与塔轮半径 ....有关。 (二)填空题 1、“转动惯量测定”实验中,通过改变的距离证明刚体的转动惯量与其质量分布有关。 2、“转动惯量测定”实验中,如果测得空台转动惯量J=11.18×10-3kgm2,在不加外力矩的情况下,角加速度β=-0.043/s2,估计转轴摩擦力矩的数量级为 Nm。 3、转动惯量测定实验:电脑计时器测量的时间间隔是从到 所经历的时间。 4、“转动惯量测定”实验中,过改变圆柱体到转轴的距离证明刚体的转动惯量与 有关。 (三)选择题 1、转动惯量实验中的间接测量量是: A)角加速度 B)时间 C)圆柱体和圆盘的直径、质量 D)光电门输出的脉冲数

1 2 E )转动惯量 2、转动惯量实验中,转台不水平会导致 。 A )绳上张力难与转轴保持垂直 B )转轴的摩擦力不稳定 C )计时不准确 D )光电门与遮光片发生碰撞 3、转动惯量实验中,①忽略了转台所受摩擦力矩的影响,②不考虑滑轮的摩擦力矩和滑轮质量的影响。这两种说法中: A )①正确,②错误 B )①错误,②正确 C )①和②都正确 D )①和②都错误 4、转动惯量实验中,电脑计时记录的是砝码从最高点下落到地面所经历的时间。这 个叙述是: A )正确的 B )错误的 5、单摆实验中估计摆长时,下面哪个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应该估计的稍微大一些? A )测量所用仪器的仪器误差 B )测量时尺子与摆线不平行造成的误差 C )摆线自身弹性造成的误差 D )摆球大小、偏心造成的误差 6、单摆实验中,如果想用精度为1秒的秒表来代替精度为1/100秒的电子秒表计时而且保证重力加速度的测量精度不降低,那么应该: A )增加摆长值 B )减小摆长值 C )增加摆长的测量精度 7、转动惯量实验中的间接测量量是: A )角加速度 B )时间 C )圆柱体和圆盘的直径、质量 D )光电门输出的脉冲数 E )转动惯量 8、如果忽略实验误差,测量得到的时间数据与转盘转动角度的关系是: A )线性关系 B )二次曲线型关系 C )对数关系 D )无特定的关系 9、圆盘转动惯量的理论计算式J= —mR 2中,m 是 A )砝码的质量 B )砝码挂钩的质量 C )砝码、挂钩的质量和 D )圆盘质量

西南交通大学大物A作业解析

?西南交大物理系_2013_02 《大学物理AI 》作业 No.03角动量 角动量守恒定律 班级 ________ 学号 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成绩 _______ 一、判断题:(用“T ”和“F ”表示) [ F ] 1.如果一个刚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其合力矩一定为零。 [ F ] 2.一个系统的动量守恒,角动量一定守恒。 [ T ] 3.一个质点的角动量与参考点的选择有关。 [ F ] 4.刚体的转动惯量反映了刚体转动的惯性大小,对确定的刚体,其转动惯量是一定值。 [ F ] 5.如果作用于质点的合力矩垂直于质点的角动量,则质点的角动量将不发生变化。 二、选择题: 1.有两个半径相同、质量相等的细圆环A 和B 。A 环的质量分布均匀,B 环的质量分布不均匀。它们对通过环心并与环面垂直的轴的转动惯量分别为A J 和B J [ C ] (A) A J >B J (B) A J

西南交大大物实验全解

~物理实验全解~来源:王怡佳的日志 实验一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预习思考题】 1.列出计算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n、电导率σ及迁移率μ的计算公式,并注明单位。 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电导率,迁移率。 2.如已知霍尔样品的工作电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如何判断样品的导电类型? 以根据右手螺旋定则,从工作电流旋到磁感应强度B确定的方向为正向,若测得的霍尔电压为正,则样品为P型,反之则为N型。 3.本实验为什么要用3个换向开关? 为了在测量时消除一些霍尔效应的副效应的影响,需要在测量时改变工作电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因此就需要2个换向开关;除了测量霍尔电压,还要测量A、C间的电位差,这是两个不同的测量位置,又需要1个换向开关。总之,一共需要3个换向开关。 【分析讨论题】 1.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按式(5.2-5)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大还是小?要准确测定值应怎样进行? 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则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偏小。要想准确测定,就需要保证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完全正交,或者设法测量出磁感应强度B 和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 2.若已知霍尔器件的性能参数,采用霍尔效应法测量一个未知磁场时,测量误差有哪些来源? 误差来源有:测量工作电流的电流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器件厚度d的长度测量仪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电压的电压表的测量误差,磁场方向与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影响等。实验二声速的测量 【预习思考题】 1. 如何调节和判断测量系统是否处于共振状态?为什么要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 答:缓慢调节声速测试仪信号源面板上的“信号频率”旋钮,使交流毫伏表指针指示达到最大(或晶体管电压表的示值达到最大),此时系统处于共振状态,显示共振发生的信号指示灯亮,信号源面板上频率显示窗口显示共振频率。在进行声速测定时需要测定驻波波节的位置,当发射换能器S1处于共振状态时,发射的超声波能量最大。若在这样一个最佳状态移动S 1至每一个波节处,媒质压缩形变最大,则产生的声压最大,接收换能器S2接收到的声压为最大,转变成电信号,晶体管电压表会显示出最大值。由数显表头读出每一个电压最大值时的位置,即对应的波节位置。因此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可以容易和准确地测定波节的位置,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2. 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是怎样实现机械信号和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的? 答: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压电陶瓷环。压电陶瓷环由多晶结构的压电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在受到机械应力,发生机械形变时,会发生极化,同时在极化方向产生电场,这种特性称为压电效应。反之,如果在压电材料上加交变电场,材料会发生机械形变,这被称为逆压电效应。声速测量仪中换能器S1作为声波的发射器是利用了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压电陶瓷环片在交变电压作用下,发生纵向机械振动,在空气中激发超声波,把电信号

西南交大C++实验13.doc

实验 13 实验报告 教学班级:________ 学生学号: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 实验地点: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实验成绩: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变量作用域,掌握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的使用方法; 2.掌握函数调用过程中的参数传递方法。 3.理解递推的概念,掌握递归函数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实验任务 1.求数组元素和值。 1) 主函数定义整型数组a[10],数组元素值a[j]=2*j+1,输出a数组; 2) 编一子函数,将主函数传递来的数组元素值改变为其前面所有数组 元素的和值(包括该数组元素自身值),子函数头要求为sum(int a[],int n),n用于传递数组的大小; 3) 主函数中输出改变后的a数组。 2.求自然数对。 1)编写一子函数,判断两个自然数x,y是否是自然数对(所谓自然数对 是指两个自然数的和与差都是平方数,如:17-8=9,17+8=25); 2)调用子函数在01) 编程要求: 1)主函数功能:从键盘输入n值,通过调用子函数计算数列的第n项并输出。2)子函数功能:使用递归法,计算数列2,6,14,30,…… ,的第n项。

电工实验思考题答案汇总

实验1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实验报告及思考题 1.总结如何正确使用双踪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等仪器,用示波器读取被测信号电压值、周期(频率)的方法。答:要正确使用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等仪器,必须要弄清楚这些仪器面板上的每个旋钮及按键的功能,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用示波器读取电压时,先要根据示波器的灵敏度,知道屏幕上Y轴方向每一格所代表的电压值,再数出波形在Y轴上所占的总格数h,按公式计算出电压的有效值。 用示波器读取被测信号的周期及频率时,先要根据示波器的扫描速率,知道屏幕上X轴方向每一格所代表的时间,再数出波形在X轴上一个周期所占的格数d,按公式T= d ×ms/cm,,计算相应的周期和频率。 2.欲测量信号波形上任意两点间的电压应如何测量?答:先根据示波器的灵敏度,知道屏幕上Y轴方向每一格所代表的电压值,再数出任意两点间在垂直方向所占的格数,两者相乘即得所测电压。 3.被测信号参数与实验仪器技术指标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根据实验要求选择仪器?

答:被测信号参数应在所用仪器规定的指标范围内,应按照所测参量选择相应的仪器。如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直流或交流稳压电源、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等。 4.用示波器观察某信号波形时,要达到以下要求,应调节哪些旋纽?①波形清晰;②波形稳定;③改变所显示波形的周期数;④改变所显示波形的幅值。答:①通过调节聚焦旋钮可使波形更清晰。 ②通过配合调节电平、释抑旋钮可使波形稳定。 ③调节扫描速度旋钮。 ④调节灵敏度旋钮。 实验2 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原理的验证 七、实验报告要求及思考题 1.说明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原理的正确性。计算相对误差,并分析误差原因。 答: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原理是完全正确的。 实验中所得的误差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西南交大物理实验期末试题题库_密立根油滴_试题_巴璞

油滴实验_01 本实验中,_____(A)_________________。 A) 要求仪器必须处于水平状态 B) 要求仪器尽量处于水平状态 C) 对仪器的水平状态没有要求 油滴实验_02 在实验中不需要记录的量是___(B)_______。 A) 平衡电压 B) 升降电压 C) 油滴的匀速下落时间 油滴实验_03 下面哪个原始数据或计算结果是错误的? ( D ) A) U=340V B) t =3.28s C) m 1056.16 -?=r D) C 1032.119-?=q 油滴实验_04 在测量油滴匀速下降时间的时候,平衡电压调节旋钮下的三档开头的位置__(A)____。 A) 必须拨到0的位置 B) 必须拨到+或–的位置 C) 必须拨到+的位置 D) 必须拨到–的位置 油滴实验_05 在测量油滴匀速下降时间的时候,升降电压调节旋钮下的三档开头的位置__(A)____。 A) 必须拨到0的位置 B) 必须拨到+或–的位置 C) 必须拨到+的位置 D) 必须拨到–的位置 油滴实验_06 平衡法计算公式中的t 1指的是油滴__(A)______。 A) 无电场时的下落时间 B) 有电场时的下落时间 C) 无电场时的上升时间 D) 有电场时的上升时间 油滴实验_07 下面哪种仪器不是本实验中必需的? (D) A) 电压表 B) 秒表 C) 显微镜 D) 米尺 油滴实验_08 实验中,如果发现油滴是斜着运动的,那么说明___(D)______。 A) 显微镜的聚焦没有调好 B) 没有加上平衡电压 C) 没有加上升降电压 D) 仪器的水平没有调好 油滴实验_09 在对同一个油滴下落时间的多次测量过程中,______(B)_______。 A) 每次都必须改变平衡电压的大小,取平均后可以提高测量精度

西南交大铁路通信信号实验报告

通信信号课程实验报告(联锁实验) 实验名称:6502电气联锁和微机联锁实验 班级:交运2012-05班姓名:武晓程学号:20121969 实验日期:2014.5.9 实验地点:53011 一.实验目的 1.认识6502电气集中联锁设备控制台 2.运用6502电气集中联锁设备办理列车进路和调车进路,取消办理的进路。 3.认识微机联锁软件及其操作 4.运用微机联锁系统办理列车和调车进路,取消办理的进路 5.思考不同的联锁设备在办理、取消进路时的差异。分析和比较两种系统的异同。 6.加深对电气集中联锁系统和微机联锁系统的理解,回答思考问题。 二.实验设备 1.6502电气集中联锁控制台1台 2.微机联锁设备1套 三.实验原理(给出两种联锁系统的原理) 电气集中联锁:采用电磁继电器,以逻辑电路实现联锁,全站的信号机和道岔可由一个信号楼集中控制。为了建立一条进路,值班人员可在控制台上按下一条进路的始端按钮和终端按钮。不论进路上有多少组道岔,只要在进路范围内无车占用,又没有安排敌对进路,就可将进路中所有道岔转换到规定位置,并将进路锁住;在控制台的轨道表示盘上,所选出的进路从始端到终端呈现一条白色光带,即表示进路已被选出并已经锁闭。防护这条进路的信号机也同时自动开放。在表示盘上轨道模型旁,这条进路始端处的信号复示器亮一绿灯,表示防护此进路的信号机已经开放。当列车驶入该进路后,信号机自动关闭,信号复示器的绿灯改亮红灯,白色光带随着列车的前进,一段一段地由白色变为红色,表示列车在占用该区段,然后又由红色变为灭灯状态,表示列车已出清该区段,并且该区段已经解锁。这时,又可利用该区段内的道岔建立新的进路。 微机联锁:计算机联锁是用微型机算计的软硬件和其他一些电子、继电器件组成的,具有故障-安全性能的实时控制系统。其安全可靠、处理速度快,与继电集中联锁相比具有十分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无论在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方面都是继电集中联锁无法比拟的,而且设计、施工、维修和使用大为方便,是一套全新的系统设备。微机联锁控制系统是实现以进路控制为主要内容的联锁功能控制系统,它主要以色灯信号机、动力转辙机和轨道电路作为三大室外设备,并以电子设备实现联锁功能对轨道区段状态、信号状态和道岔状态进行监测,并对信号机和道岔实施控制的系统。 四.实验过程及心得体会 在5311教室,通过6502电气集中联锁控制台和计算机模拟接车、发车、调车,加强了对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加深了对车站联锁设备的印象和感触。相比6502电气集中联锁,微机联锁有这更多的优势。

电工学实验报告

篇一:电工学实验报告 物教101 实验一电路基本测量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并掌握常用直流仪表的使用方法。 2. 掌握测量直流元件参数的基本方法。 3. 掌握实验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1.如图所示,设定三条支路电流i1,i2,i3的参考方向。 2.分别将两个直流电压源接入电路中us1和us2的位置。 3.按表格中的参数调节电压源的输出电压,用数字万用表测量表格中的各个电压,然后与计算值作比较。 4.对所得结果做小结。三、实验电路图 四、实验结果计算 参数表格与实验测出的数据 us1=12v us2=10v 实验二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2.掌握直流电流表的使用以及学会用电流插头、插座测量各支路电流的方法; 3.学习检查、分析电路简单故障的能力。二、原理说明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它们分别用来描述结点电流和回路电压,即对电路中的任一结点而言,在设定电流的参考方向下,应有∑i =0,一般流出结点的电流取正号,流入结点的电流取负号;对任何一个闭合回路而言,在设定电压的参考方向下,绕行一周,应有∑u =0,一般电压方向与绕行方向一致的电压取正号,电压方向与绕行方向相反的电压取负号。 在实验前,必须设定电路中所有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其中电阻上的电压方向应与电流方向一致。三、实验设备 1.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 2.可调压源(ⅰ、ⅱ均含在主控制屏上,根据用户的要求,可能有两个配置0~30v可调。)3.实验组件(含实验电路)。四、实验内容 实验电路如图所示,图中的电源us1用可调电压源中的+12v输出端,us2用0~+30v可调电压+10v输出端,并将输出电压调到+12v(以直流数字电压表读数为准)。实验前先设定三条支路的电流参考方向,如图中的i1、i2、i3所示,并熟悉线路结构。 1.熟悉电流插头的结构,将电流插头的红接线端插入数字毫安表的红(正)接线端,电流插头的黑接线端插入数字毫安表的黑(负)接线端。 2.测量支路电流 将电流插头分别插入三条支路的三个电流插座中,读出各个电流值。按规定:在结点a,电流表读数为‘+’,表示电流流出结点,读数为‘-’,表示电流流入结点,然后根据中的电流参考方向,确定各支路电流的正、负号,并记入表中。 3.测量元件电压 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分别测量两个电源及电阻元件上的电压值,将数据记入表中。测量时电压表的红接线端应被插入被测电压参考方向的高电位端,黑接线端插下被测电压参考方向的低电位端。五、实验数据处理 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篇二:电工学实验答案 实验1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七、实验报告及思考题

大学物理实验色度实验

西南交通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实验报告 学号:20114028 姓名:王涛 班级:物理一班 实验名称: 色度 实 验 组号: 实验时间:2013 年4 月24 日 讲 教师报告箱号: 实验目的: 1. 了解色度学的基本原理。 2. 熟悉WSD-1A 型色度仪的实验装置及软件操作界面,并掌握使用方法。 3. 学会用透射或反射方法测量样品的主波长、纯度、色坐标等色度学量。 实验仪器: WSG-8型色度实验装置 光栅光谱仪结构参见仪器说明书。 实验原理: 色度学是研究颜色度量和评价方法的一门学科,现代色度学初步解决了对颜色作定量描述和测量的问题。 颜色可以分为黑白和彩色两个系列,黑灰白以外的所有颜色均为彩色系列。彩色可以用三个参数来表示:明度(亮度或纯度)、色调(主波长或补色主波长)和色纯度(饱和度)。明度表示颜色的明亮程度,颜色越亮明度值越大;色调反映颜色的类别,如红色、绿色、蓝色等。彩色物体的色调决定于在光照明下反射光的光谱成分。例如,某物体在日光下呈现绿色是因为它反射的光中绿色成分占优势,而其它成分被吸收掉了。对于透射光,色调由透射光的波长分布或光谱所决定。色纯度是指彩色光所呈现颜色的纯洁程度。对于同一色度的彩色光,其色纯度越高,颜色就越深,或越纯;反之颜色就越淡,纯度越低。色调和色纯度合称色度,它既说明彩色光的颜色类别,又说明颜色的深浅程度。 根据色度学原理,所有颜色均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匹配而成,这三种颜色称为三基色。为了定量地表示颜色,常用的方法是采用“三刺激值”,即红、绿、蓝三基色的量,分别用X 、Y 、Z 表示。在理论上,为了定量地表示颜色,采用平面直角色度坐标 Z Y X X x ++=, Z Y X Y y ++=, Z Y X Z z ++= x 、y 、z 分别是红、绿、蓝三种颜色的比例系数,1=++z y x 。用(C )代表一种颜色,(R)、(G)、(B)表示红、绿、蓝三基色,则)()()(B z G y R x C ++=,如一蓝绿色可以表示为: )(63.0)(31.0)(06.0)(B G R C ++= 所有的光谱色在色坐标上为一马蹄形曲线,该图称为CIE1931色坐标。在图中红?、绿(G)、蓝(B) 三基色坐标点为顶点,围成的三角形内的所有颜色的所有颜色可以由三基色按一定的量匹配而成。

西南交大DSP实验报告

FFT实验报告 1.首先启动CCS,打开实验工程文件,对其中主程序文件按要求进行补充、编译并装载程序。 FFT点数为256点,时域信号为60Hz和180Hz情况下,按要求作图,三个图的参数设置分别为:

图形结果为 A、时域信号波形为: B、对应谱: C、FFT输出结果

2. 修改代码为时域信号为60Hz和160Hz两个信号相乘,重复上面作图步骤。结果为: A、时域信号波形为: B、对应谱: C、FFT输出结果:

分析:在修改代码后,频谱的两个峰值发生了变化,其中第一个峰值仍保持在60Hz处,而第二个峰值则由180Hz转移到了160Hz处。由此可见,频谱是刚好对应了时域相乘的两个信号的频率。 3. 在实验代码基础上修改代码为1024点FFT,进行程序的编译、运行和对应结果的查看代码主要有如下所示几处修改: (1) #define Sample_Numb 1024 // FFT点数 #define Sample_Numb 1024 (2) void fft(float datar[Sample_Numb],float datai[Sample_Numb]) { int x0,x1,x2,x3,x4,x5,x6,x7,x8,x9,xx; int i,j,k,b,p,L; float TR,TI,temp; for(i=0;i0) { b=b*2;i--; } for(j=0;j<=b-1;j++) { p=1;i=10-L; while(i>0) { p=p*2;i--;} p=p*j; for(k=j;k<1024;k=k+2*b) {

电工实验报告答案

实验四线性电路叠加性和齐次性验证 表4—1实验数据一(开关S3 投向R3侧) 测量项目实验内容U S1 (V) U S2 (V) I1 (mA) I2 (mA) I3 (mA) U AB (V) U CD (V) U AD (V) U DE (V) U FA (V) U S1单独作用120 U S2单独作用0-6 U S1, U S2共同作用12-6 2U S2单独作用0-12 3 测量项目实验内容U S1 (V) U S2 (V) I1 (mA) I2 (mA) I3 (mA) U AB (V) U CD (V) U AD (V) U DE (V) U FA (V) U S1单独作用120 U S2单独作用0-6 U S1, U S2共同作用12-6 2U S2单独作用0-12 S1S2S1S2 直接短接? 答: U S1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开关S1投向U S1侧,开关S2投向短路侧; U S2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开关S1投向短路侧,开关S2投向U S2侧。 不可以直接短接,会烧坏电压源。 2.实验电路中,若有一个电阻元件改为二极管,试问叠加性还成立吗?为什么? 答:不成立。二极管是非线性元件,叠加性不适用于非线性电路(由实验数据二可知)。 实验五电压源、电流源及其电源等效变换 表5-1 电压源(恒压源)外特性数据 R2(Ω 470400 300 200 100 0 I (mA U (V R2(Ω 470400 300 200 100 0 I (mA U (V 表5-3 理想电流源与实际电流源外特性数据 R2(Ω)470 400 300 200 100 0 R S=∞ U (V)0 R S=1KΩI (mA) U (V)0 U(V)I(mA)图5-4(a)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作业答案

N0.1 运动的描述 一、选择题: 1.B 解:小球运动速度2312d d t t s v -==。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v =0,即03122=-t ,t =2(s )。 2.B 解:质点作圆周运动时,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分别为R v a t v a n t 2 ,d d ==,所以加速度大小为:2 12222 2d d ??? ? ???????? ??+??? ??=+=R v t v a a a n t 。 3.A 解:根据定义,瞬时速度为dt d r v =,瞬时速率为t s v d d =,由于s r d d = ,所以v v = 。 平均速度t r v ??= ,平均速率t s v ??=,由于一般情况下s r ?≠? ,所以v v ≠ 。 4.D 解:将 t kv t v 2d d -=分离变量积分,??=-t v v t k t v v 02d d 0 可得 0 2201 211,2111v kt v kt v v + ==-。 5.B 解:由题意,A 船相对于地的速度i v A 2=-地,B 船相对于地的速度j v B 2=-地,根据相对运动速度公式,B 船相对于A 船的速度为 j i v v v v v A B A B A B 22+-=-=+=-----地地地地。

二、填空题: 1.质点的位移大小为 -180 m ,在t 由0到4 s 的时间间隔内质点走过的路程为 191 m 。 解:质点作直线运动,由运动方程可知,t =0及t =6 s 时的坐标分别为 180666,0340-=-?==x x 所以质点在此时间间隔内位移的大小为 18004-=-=?x x x (m ) 质点的运动速度236d d t t x v -== ,可见质点做变速运动。2=t s 时,v =0;20,沿正向运动;2>t s 时,v <0,沿负向运动。质点走过的路程为 2 602 x x x x S -+-= ) m (191281802266662 26333 =+??? ??- ?--?+-?= 2.走过的路程是 0.047m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0.006m/s 。 解: 走过的路程为 m 047.024 3 01.0=?? ==πθr s 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m/s 006.0/2==??=v s r t r v po 3. =v 209 m/s 。 解:以河岸为x 轴,船离原点距离l =500 m ,探照灯光束照在岸上 的坐标为θtg ?=l x ,其中θ角为光束和船与原点连线之间的夹角。 光束沿岸边移动的速度大小为 θ ωθθ22cos d d cos 1d d l t l t x v =?== , l x 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