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会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的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

【实验用品】

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皮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

提出问题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使用了哪些仪器?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为什么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讨论交流结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的性质,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2.实验装置:(若药品为氯酸钾,则试管口不用放棉花)

3.收集方法: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可采用排水法收集。又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制取较干燥的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4.操作步骤:

①查——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向试管中装入药品;③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⑤收——收集氧气;⑥离——将导气管撤离水槽;⑦熄——熄灭酒精灯,冷却后拆除装置。

妙语巧记:以上制氧的实验步骤可概括为“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5.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立即复燃,证明是氧气。

6.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了。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逸出,证明瓶中没有水了,即氧气已集满。

7.注意事项:

①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使其均匀受热;

②铁夹要在距离试管口1/3处;

③导管不宜伸入试管过长,不利于气体导出;

④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⑤如果实验所用药品为高锰酸钾,通常要在试管口塞上—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随氧气进入导气管;

⑥排水法集气时,当气泡连续且均匀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混有空气;氧气收集后,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

⑦排水法集气时,实验结束后,应先移出导气管,后撤离酒精灯,以防止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

课堂讨论 (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常在试管口塞上—团棉花?

(2)用排水法集气时,实验结束后,为什么要先移出导气管,后撤离酒精灯? (3)制取的氧气如果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知识拓展 ⑴氯酸钾为白色固体,二氧化锰为黑色固体(可巧记为“白加黑,制氧气”)。高锰酸钾为暗紫色(或紫红色)固体。

(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方法①微热法:先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容器外壁,可以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导管中的液面会升高,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方法②降温法:如果气温较高,先将导管的一端插入水中,用沾有冷水的毛巾或将容器浸于冷水中,若观察到导管内液面升高,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探究点二 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提出问题 用以上方法制取两集气瓶氧气,将木炭和铁丝放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讨论交流 实验基本操作讨论归纳。了解氧气的性质。

实验活动 1.用坩埚钳夹取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插入收集的氧气中,观察现象,停止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2.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剧烈

板书设计

课时1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2.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教学反思

兴趣更加浓厚。让学生把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融为一体,充分

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等质量的氧化镁、氢氧化镁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B.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足量的生石灰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Zn粉、Fe粉

D.一氧化碳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铁

2.如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的局部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B.该转化系统中水可以循环使用

C.光电转换器中电能转化为光能

D.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是吸热过程

3.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表示化合物的是()

A.B.C. D.

4.某溶液含有Cu(NO3)2和AgNO3,现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进行处理,并绘制参加反应的锌与溶液中溶质种类的关系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u的活动性比Ag强,只用盐酸无法探究两者活动性强弱

B.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1种

C.c~d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Cu2+

D.从m1变化到m2时,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变大

5.在“宏观—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图甲、乙两物质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 + NaHSO4 = Na2SO4 + H2O

B.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和OH-结合成H2O

D.反应前后的离子个数没有改变

6.某同学的实验报告中,有以下实验数据,其中合理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得食盐 B.用100mL量筒量取盐酸

C.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值为D.用托盘天平称得锌粒

7.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因为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则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

B.因为温度升高使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因此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

C.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同一化合物中因为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8.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某物质与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R的化学式应为

A.FeS B.Fe2S3 C.FeO D.FeS2

9.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A.食用瘦肉等含铁食物预防缺铁性贫血

B.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C.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物品的失火

D.用聚氯乙烯塑料制成食品保鲜膜

10.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氧气结束时,先移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B.点燃甲烷前,要先检验其纯度,而后才能点燃

C.做CO还原氧化铜结束时,先停止通CO,后熄灭酒精灯

D.做气体制备实验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

11.厨房中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白糖

B.白醋

C.食用油

D.食盐

12.汉黄芩素(C16H12O5)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特作用。下列有关汉黄芩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汉黄芩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汉黄芩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5

C.汉黄芩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汉黄芩素中含有1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

13.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 )

A.H2O2H2↑+O2↑B.H2O2H2O+O2↑

C.2H2O22H2O+O2D.2H2O22H2O+O2↑

14.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无法鉴别的是()

A.HCl、NaOH、MgSO4、CuSO4

B.NaNO3、HCl、CaCl2、KOH

C.Na2CO3、K2SO4、BaC12,HCl

D.H2SO4、NaCl、Na2CO3、CaCl2

15.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浓度越大,则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现有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硫酸溶液与过量的锌粉反应,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影响生成H2的总质量,可向该硫酸中加入适量的()

A.碳酸钾溶液

B.稀盐酸

C.氧化铁

D.水

二、填空题

16.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

(1)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这些燃料是___炼制的产品。

(2)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乙醇属于___(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科学家正努力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___(任写一种)。

(3)合理利用资源,可制成多种合成材料。下列物品主要成分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

A 羊毛围巾

B 塑料水盆

C 不锈钢锅

D 橡胶足球

17.下图是某类型灭火器:

⑴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等失火一般使用__灭火器,其灭火原理是__;

⑵身在草原,见前方枯草着火,火势随风往自己这边很快烧来,如何逃生?__;

⑶右图灭火器喷筒塑料一般具有__(填热塑性或热固性);

⑷气体能充入钢瓶,从分子观点上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8.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属于_____种元素的粒子.

(2)A、B、C、D四种粒子中,不具备稳定结构的是_____(填序号),它在化学变化中容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成为离子.

(3)D中x=_____.

(4)A与C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

(5)B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三、简答题

19.如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2)t2℃时,分别将恰好饱和的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3)t2℃时,A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若要把100克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应加水________克。

20.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A中的试管口为什么应略向下倾斜?

(2)写出选用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若采用C (气体由a口进入)收集到一种气体,请简述验证该气体的实验方法。

四、实验题

21.某实验小组为探究铁片生锈的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装置C和D中铁片锈蚀情况的对比,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五、流程题

22.氯化钙(CaCl2)可用作干燥剂、混凝土防冻剂等。实验室用工业大理石(含有少量Al2O3、Fe2O3、SiO2等杂质)制备氯化钙的主要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31%的稀盐酸730 g,需要36.5%的浓盐酸______g。

(2)酸溶时碳酸钙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滤渣I的成分为____,滤渣II中含有Al(OH)3和______。

(4)过滤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操作I采用的方法是:蒸发浓缩、_____、过滤。

(5)加入试剂a的目的是中和稍过量的石灰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六、计算题

2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碳酸钠溶液和熟石灰制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相关数据如图所示(已知烧杯的质量为110.6g)。请计算:

(1)实验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g

(2)所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_____。

24.炒菜时加入料酒和食醋,炒出的菜別具香味,其原因之一是料酒中的乙醇与食醋中的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C4H8O2),试计算:

(1)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

(2)乙酸乙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答最简整数比)

(3)17.6 g乙酸乙酯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g。

七、探究题

25.学习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后,同学们围绕“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学习并填写空格。

李军同学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于是他从烧杯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无明显现象。此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组成是什么?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_________

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是猜想_____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同学们利用烧杯中的溶液,进行如下方案的探究。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同学们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方案中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16.石油有机化合物 C2H5OH+3O22CO2+3H2O 太阳能(合理即可) BD

17.二氧化碳隔绝氧气,降温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将自身周围的草清除热固性分子之间有间隔

18.B 失去 8 MgCl2 2Mg+O22MgO

三、简答题

19.相等 B 20% 300

20.(1)防止试管口的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2)2H2O22H2O + O2↑

(3)将带火星的木条介入到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或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收集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四、实验题

21. 2H2022H20+O2↑铁生锈需要水。

五、流程题

22.CaCO3+2HCl=CaCl2+CO2↑+H2O SiO2 Fe(OH)3烧杯、玻璃棒、漏斗冷却结晶 Ca(OH)2+

2HCl=CaCl2+2H2O

六、计算题

23.5%

24.6:1 6.4

七、探究题

25. H2SO4+2NaOH === Na2SO4+2H2O NaOH 猜想三产生大量气泡产生白色沉淀方案二只能证明溶液中含有SO42-,不能证明含有H2SO4(合理即可)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分类”可以使人们有序地研究物质。下列物质的分类中正确的是()

A.氮气、氦气、氩气都属于稀有气体

B.纯碱、烧碱、氨水都属于碱

C.硝酸钠、氯化铁、高锰酸钾都属于盐

D.甲烷、酒精、碳酸钙都属于有机物

2.跑步后很多同学会感觉小腿酸痛,是因为在剧烈的高强度运动中,人体内的葡萄糖(C6H12O6)会转化为乳酸(C3H6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乳酸是一种氧化物

B.葡萄糖与乳酸中所含的原子种类相同

C.1个乳酸分子是由3个碳原了和3个水分了构成

D.葡萄糖中碳元素质量分数大于乳酸中碳元素质量分数

3.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A B.B C.C D.D

4.如图所示的实验可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白磷着火点为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验证燃烧需要氧气的是实验①②

B.对比实验③④说明燃烧的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C.省略实验①也能探究燃烧的条件

D.实验④中现象为白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五氧化二磷

5.在日常生活或化学实验中都要加强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火灾逃生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逃离着火区

B.浓硫酸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氢氧化钠溶液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中,尾气可以直接排放

D.家中液化气泄露,要开灯检查

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KNO3属于复合肥料②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都是CH4,都是不可再生资源③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熔点和硬度都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高④熟石灰可用于建筑材料⑤pH<5.6的酸性降水称为酸雨,它的形成与大气中SO2等污染物有关⑥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

A.①②⑤⑥ B.①③④⑥ C.②③⑤⑥ D.①④⑤⑥

7.维生素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A1(C20H30O),会引起夜盲症。下列关于维生素A1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维生素A1中O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

B.维生素A1属于无机化合物

C.维生素A1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3

D.维生素A1由20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8.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下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9.下列认识或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借助酚酞试液可完成稀盐酸、NaCl溶液、NaOH溶液、K2CO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溶液间的鉴别

B.细铁丝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C.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的方法是加入过量的铁粉,再过滤

D.在不用指示剂的情况下,选用CaCO3粉末将含有盐酸的CaCl2溶液的pH等于7

10.下列有关铁生锈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铁生锈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B.铁生锈时,铁发生了缓慢氧化

C.铁生锈的实质是铁与氧气反应D.铁生锈时会有难以察觉的热量释放

11.下列物质混合后,能发生化学反应且溶液总质量增大的是()

A.小苏打粉末和稀盐酸B.稀盐酸和硝酸钾溶液

C.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 D.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

12.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中,所依据的原理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3.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4Al+3O2 = 2Al2O3 B.Ca(OH)2+Na2CO3 = CaCO3↓+2NaOH

C.H2CO3 =H2O+CO2↑ D.H2+CuO Cu + H20

14.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读出液体体积B.测溶液的pH

C.加热液体D.稀释浓硫酸

15.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B.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两个蔗糖分子:2C12H22O10

D.工业上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

二、填空题

1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_____;

(2)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

(3)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___(填写物质序号).

(4)在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逐渐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17.在实验室里配制50g10%的Na2SO4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需Na2SO4_______g,水_______g。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Na2SO4,天平调零后,分别在天平左右托盘放上质量相同的纸片,先_____,然后__________,至托盘天平恰好平衡。

(3)量取:选用_____mL量筒量取____mL水。如果读数时是仰视,则所量取的水的体积_______。(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4)溶解:将Na2SO4和水依次倒入_____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

18.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现有①石墨②氧气③生石灰④碳酸钙⑤氯化钠⑥硝酸钾,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供给呼吸的气体是_____;

(2)可做补钙剂的是_____;

(3)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是_____;

(4)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____;

(5)可作某些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

(6)可做干电池电极的是_____。

三、简答题

19.已知HClO是一种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将氯气通入过量NaOH溶液,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哪些

______________。

20.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如图A,向收集满CO2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2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可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__?由此可推知CO2具有什么性质_______?

(2)如图B,向盛有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木炭,稍等片刻后可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__?这说明木炭具有什么作用_______?

四、实验题

21.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编号仪器名称:①___②___。

(2)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

(3)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__(从A—E中选择),使用该套装置制取气体的突出优点是__,该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改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端进入。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欲使个G、H装置将以上杂质气体除去,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混合气体→__(用端口字母表示)。

(4)将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蒸馏水的洗气瓶一段时间后,测得该装置中溶液的pH__7(填“>”、“<”或“=”)

五、流程题

22.草酸镍晶体(NiC2O4·2H2O)可用于制镍催化剂。某小组用废镍催化剂(成分为Fe2O3、Ni、Fe、SiO2等)制备草酸镍晶体的部分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①Ni能和稀H2SO4反应。

②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下表:

③H2O2能将Fe2+氧化为Fe3+

(1)废镍催化剂“粉碎”的目的是______。

(2)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在不同温度下对废镍催化剂进行“酸浸”,镍浸出率随时间变化如图,“酸浸”的适宜温度与时间分别为 _______(填字母)。

A.30℃、30min B.90℃、150min C.70℃、120min D.90℃、120min

(3)“酸浸”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4)“浸出液”得到“溶液x”过程中,加入试剂先后顺序是_____(填字母)。

A.先加H2O2溶液,再加NaOH溶液 B.先加NaOH溶液,再加H2O2溶液

加NaOH溶液调节pH_____(填范围),充分反应后得到滤渣的操作是______,该操作中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_________。

(5)将“沉镍”工序:①主要过程为:蒸发浓缩、_____ 、过滤,所得固体用75%乙醇洗涤、110℃下烘干,得草酸镍晶体。

②用75%乙醇洗涤的目的是洗去杂质、___________;

③烘干温度不超过110℃的原因是______。

六、计算题

23.某化学小组取100g氯化钙溶液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加入碳酸钠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精确到0.1%)

24.资源利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1)天然气、煤和______称为化石燃料,属于_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2)“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请你提一条“低碳生活”的合理化建议_____。

(3)医院输液常用到的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有以下操作:①溶解、②称量、③计算、④装瓶存放,贴上标签,正确的顺序是_____(填序号)。量取蒸馏水时,若仰视读数,则导致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大于”或“小于”)5%

七、探究题

25.某些酸和碱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证明它们发生了中和反应进行以下探究,请你参与实验

方案一:甲同学按图一进行实验。

(1)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两种物质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方案二:乙同学取一定量的稀盐酸,向其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用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曲线如图二。(2)0﹣40s时,溶液pH变大非常缓慢,其后急剧变大。开始时溶液pH变大非常缓慢的原因可能是_____。(3)请你根据图二分析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依据是_____。

方案三:丙同学取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无水醋酸(一种酸,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图三所示的实验。

(4)实验①、②的实验目的是_____。

(5)加入试剂后,要迅速塞紧橡胶塞的原因是_____。

(6)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_____。

拓展探究:证明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确实能发生反应的方法还有多种,请你和小组同学用其他方案继续进行探究:

(7)若不加酚酞试液,将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再向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则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两者确实发生了反应。

(8)若不加酚酞试液,将稀盐酸与10mL稀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再向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至蓝色沉淀质量不再增加,耗硫酸铜溶液5mL,此时还必须做一个对比实验才能证明两者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个对比实验是(简述操作方法及结论):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16.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16.7% a=c<b a

17.45 在右托盘上加入砝码5.0g(或移动游码到5.0g)向左托盘慢慢加入Na2SO4 50 45 增

大烧杯加快Na2SO4的溶解速率

18.②④⑤⑥③①

三、简答题

19.NaClO、NaCl、NaOH

20.塑料瓶变瘪能溶于水红棕色消失吸附

四、实验题

21.铁架台长颈漏斗 BE 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aCO3+2HCl=CaCl2+H2O+CO2↑ b efcd <

五、流程题

22.增大与硫酸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充分反应CFe2O3 + 3H2SO4 ===Fe2(SO4)3 + 3H2OA3.2≤pH<6.7(或

3.2~6.7)过滤漏斗降温结晶减少草酸镍晶体的损失防止草酸镍失去结晶水

六、计算题

23.10g 6.2%

24.石油不可再生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随手关灯等③②①④小于

七、探究题

25.刚开始时盐酸溶液的浓度大,滴加氢氧化钠溶液,pH变化不明显溶液的pH逐渐增大,且到44s时,pH=7 证明了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不含有水,不能使硅胶变色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试管干扰试验试管③中的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试管①②中的硅胶不变色能在

10mLNaOH稀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至沉淀不再产生时,若消耗CuSO4溶液大于5mL,即可证明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教案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1.实验室制取氧气(重点) 课标要求 初步学会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 验操作 2.氧气的化学性质(重点)初步学会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的实验 操作 教学过程 【实验用品】 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皮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 提出问题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使用了哪些仪器?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为什么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讨论交流结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的性质,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实验装置:(若药品为氯酸钾,则试管口不用放棉花) 3.收集方法: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可采用排水法收集。又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制取较干燥的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4.操作步骤: ①查——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向试管中装入药品;③定——将试 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⑤收——收集氧气;⑥离——

” ” ” ” ” ” ” ” ” ” ” ” 将导气管撤离水槽;⑦熄——熄灭酒精灯,冷却后拆除装置。 妙语巧记:以上制氧的实验步骤可概括为“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记忆为“茶“庄“定” “点“收“利“息。 5.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立即复燃,证明是氧气。 6.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 证明氧气已集满了。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逸出,证明瓶中没有水了,即氧气 已集满。 7.注意事项: ①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使其均匀受热; ②铁夹要在距离试管口 1/3 处; ③导管不宜伸入试管过长,不利于气体导出; ④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⑤如果实验所用药品为高锰酸钾,通常要在试管口塞上—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高锰 酸钾随氧气进入导气管; ⑥排水法集气时,当气泡连续且均匀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混有空气;氧气 收集后,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 ⑦排水法集气时,实验结束后,应先移出导气管,后撤离酒精灯,以防止水倒流造成 试管炸裂。 课堂讨论 (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常在试管口塞上—团棉花? (2)用排水法集气时,实验结束后,为什么要先移出导气管,后撤离酒精灯? (3)制取的氧气如果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知识拓展 ⑴氯酸钾为白色固体,二氧化锰为黑色固体(可巧记为“白加黑,制氧气)。 高锰酸钾为暗紫色(或紫红色)固体。 (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方法①微热法:先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容器外壁,可以观察到导管口 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导管中的液面会升高,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方法②降温法:如果气温较高,先将导管的一端插入水中,用沾有冷水的毛巾或将容 器浸于冷水中,若观察到导管内液面升高,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探究点二 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提出问题 用以上方法制取两集气瓶氧气,将木炭和铁丝放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 么? 讨论交流 实验基本操作讨论归纳。了解氧气的性质。 实验活动 1.用坩埚钳夹取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插入收集的氧气中,观察 现象,停止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2.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会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的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 【实验用品】 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皮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 提出问题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使用了哪些仪器?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为什么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讨论交流结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的性质,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2.实验装置:(若药品为氯酸钾,则试管口不用放棉花) 3.收集方法: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可采用排水法收集。又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制取较干燥的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4.操作步骤: ①查——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向试管中装入药品;③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⑤收——收集氧气;⑥离——将导气管撤离水槽;⑦熄——熄灭酒精灯,冷却后拆除装置。 妙语巧记:以上制氧的实验步骤可概括为“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5.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立即复燃,证明是氧气。 6.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了。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逸出,证明瓶中没有水了,即氧气已集满。 7.注意事项: ①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使其均匀受热; ②铁夹要在距离试管口1/3处; ③导管不宜伸入试管过长,不利于气体导出; ④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⑤如果实验所用药品为高锰酸钾,通常要在试管口塞上—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随氧气进入导气管;

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氧气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一、学习目标: 二、1.练习仪器装备、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收集气体和检验气体等基本操作。2. 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并用实验探究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加深对氧气化学性质的认识。 三、3.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并用实验探究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加深对氧气化学性质的认识。难点: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验动手的能力 五、二、实验说明:本实验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以碳和铁的燃烧实验研究氧气的性质。就实验来讲,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方便快捷,但只取碳和铁来研究氧气的性质显得较少,不足以使学生充分认识氧气的性质,也使学生操作训练的机会不足。 六、实验创新及改进之处: 实验增加了硫和磷的燃烧,可以使学生更加充分认识氧气的性质,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操作训练的机会。但由于硫和磷的燃烧会产生污染物,所以教师在实验前应该提醒学生用量要少。 三、实验器材 大试管、单孔橡皮塞、乳胶管、玻璃导管、集气瓶(125毫升)4个、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4片、坩埚钳(镊子)、燃烧匙2个 高锰酸钾、木炭、硫磺、红磷、澄清石灰水、细铁丝、棉花、火柴。 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1)实验原理: 高锰酸钾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 (2)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图: 四、实验过程 七、【一】制取氧气 教师介绍实验的仪器和装置,让学生认识气体发生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然后教师引导学生

总结:使用仪器、收集方法、验满方法、放置方法。 1.仪器名称: 大试管、单孔橡皮塞、乳胶管、玻璃导管、集气瓶(125毫升)4个、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4片、坩埚钳(镊子)、燃烧匙2个 2、收集方法: (1)排水法: 适用范围: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优点:易于收集到较纯的气体;便于观察气体是否已经收集满 (2)向上排空气法 适用范围: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优点:操作较为方便 3、验满方法 排水法:当集气瓶口有气泡放出时,证明已收集满 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 4、放置方法:正放在桌子上,并盖上毛玻璃片 然后由让学生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在此过程中共同师生总结实验步骤。 5、操作步骤: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1)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不漏气才能进行实验。 (2)拔开橡皮塞,在试管里放进约15克高锰酸钾。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试管口的地方,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然后把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口。 (3)将装好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给试管加热。先使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高锰酸钾所在的部位加热。 (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地放出后,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等瓶子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把瓶子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用同样的方法再收集三瓶氧气(其中三瓶留有少量水)。 (6)收集完毕,停止加热前,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7)拆卸装置,洗涤仪器。 【二】检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教 案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教案范文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室和工业上获得氧气的方法。 2、通过本实验操作过程,练习仪器的装配、物质的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收集气体和检验收集的气体等基本操作。 3、了解氧气的性质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用品】:锥形瓶、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片、水槽、燃烧匙、棉花、高锰酸钾、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木炭、铁丝 三、【预习感知】 1、要获得氧气,你知道有什么方法? 2、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两种方法) 3、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根据和来选择。收集装置根据来选择。 4、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5、给试管加热时,有哪些不正确的操作会使试管炸裂? 6、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你能用什么方法将氧气装在集气瓶中? 7、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怎样使收集到的.气体基本不含氮气? 8、如何检验收集的气体? 四、【教学过程】 (一)氧气的获得 1、阅读课本P36三、氧气的获得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2个问题:

(1)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2)工业上获得氧气的原理依据 方法步骤 2、预习课本P36活动与探究,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明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几个问题: 方法: 药品: 原理: 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及仪器: 步骤: 收集方法及原因: 验满方法: 检验方法: 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注意事项: ①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②加热时要先预热试管再集中在有药品的部位加热 ③收集时,开始排出的是空气,不宜立即收集 ④实验完毕,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预习课本P34,用收集到的氧气分别做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填写实验 反应物 生成物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教案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实验用品】 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皮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 提出问题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使用了哪些仪器?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为什么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讨论交流结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的性质,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 2.实验装置:(若药品为氯酸钾,则试管口不用放棉花) 3.收集方法: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可采用排水法收集。又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制取较干燥的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4.操作步骤: ①查——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向试管中装入药品;③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⑤收——收集氧气;⑥离——将导气管撤离水槽;⑦熄——熄灭酒精灯,冷却后拆除装置。 妙语巧记:以上制氧的实验步骤可概括为“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5.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立即复燃,证明是氧气。6.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了。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逸出,证明瓶中没有水了,即氧气已集满。 7.注意事项: ①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使其均匀受热; ②铁夹要在距离试管口1/3处; ③导管不宜伸入试管过长,不利于气体导出; ④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⑤如果实验所用药品为高锰酸钾,通常要在试管口塞上—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随氧气进入导气管; ⑥排水法集气时,当气泡连续且均匀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混有空气;氧气收集后,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 ⑦排水法集气时,实验结束后,应先移出导气管,后撤离酒精灯,以防止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 课堂讨论(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常在试管口塞上—团棉花? (2)用排水法集气时,实验结束后,为什么要先移出导气管,后撤离酒精灯?(3)制取的氧气如果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知识拓展⑴氯酸钾为白色固体,二氧化锰为黑色固体(可巧记为“白加黑,制氧气”)。高锰酸钾为暗紫色(或紫红色)固体。 (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方法①微热法:先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容器外壁,可以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导管中的液面会升高,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方法②降温法:如果气温较高,先将导管的一端插入水中,用沾有冷水的毛巾或将容器浸于冷水中,若观察到导管内液面升高,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探究点二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提出问题用以上方法制取两集气瓶氧气,将木炭和铁丝放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讨论交流实验基本操作讨论归纳。了解氧气的性质。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内容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会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2.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探讨。 教学用具大试管、单孔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带铁夹的铁架台、酒精灯、玻璃片、燃烧匙、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亲自操作,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二、本节课我们就要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并验证氧气的性质。(学生看本节课的实验目的) 三、(复习旧知识)与学生一起复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什么?(学生板演) 2、实验用品有哪些?

3、实验开始前,要怎样操作?(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实验装置是怎样的?哪部分是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收集装置?收集氧气的方法有哪些?适用范围和优点是什么? 5、总结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6、怎样知道收集好的氧气是满满一瓶呢?收集满的氧气怎样放置? 7、做这个实验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四、复习氧气的性质(学生板演木炭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五、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六、小练习,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七、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及动手实验,同学们要注重化学学习方法的研究,多问几个为什么;做实验时,要注意观察,知道每一步操作的目的,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填写实验报告。 八、布置作业:填写本节课的实验报告。 九、板书设计: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与性质 一、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加热 1、反应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仪器 3、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4、注意事项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一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3)能进行固体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固体等基本操作。 (4)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模仿进行制取氧气及其性质检验的探究活动,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难点: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操作

三、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四、实验用品 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出新课 【师】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般用的是什么药品?其反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怎样书写?看谁写得又快又准。(分小组竞赛) 【生】回答药品,学生书写并展示制取氧气的三个文字表达式。 【师】通过文字表达式,我们可以推知若要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一定要用到酒精灯加热。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用什么样的实验装置? 【提问】使用了哪些仪器?哪部分是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进 行实验,明白了制取气体时应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连接装置、如何制取气体,以 所以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是本 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课型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去制取氧气与探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 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 力。 2.初步学会运用实验自主探究的方法获得信息,加深学生对氧气制 取与氧气性质的认识。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 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2.进一步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情感和发扬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 重点 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教学 难点 实验操作的规范。 教具 准备 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 (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高锰酸钾、 木炭、澄清石灰水。 课前 预习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铁架台上;(4)点燃酒精灯进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管从水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荡,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 3.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 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小组问题讨论: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除了用手紧握的方法外, 捂住试管、酒精灯微热等方法。) 规律总结: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必须伸到接近集气瓶底部,以便于排出集气瓶内的空气。

备课笔记 知识归纳: 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该集气瓶中的气 体是氧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带火星的木条复 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进行 新课 (2)如图所示,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 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中预先加有少量水),可以观察到细铁丝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集气瓶底放少量的水或者细沙,可以 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教学 板书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氧气的性质 课堂 小结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实验探究收获与体会。通过实验操作,知道了如何 制取氧气、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氧气的一些性质,懂得了化学是 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任何一个科学结论的获得,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 来的。而且知道实验室制取气体要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气体的水溶性等 来选择适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在做氧气的性质实验时,要特别注意一些细 节方面。 难题 解答 例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 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B.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C.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 D.用高锰酸钾制取所需 酒精灯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案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材分析】本实验是学生学完第一、二单元后的第一个实验活动,是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氧气的性质实验的综合应用,将刚学过的各部分知识学习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有一定的难度。本实验需要落实实验操作中的药品取用、加热、仪器的连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气体的收集以及氧气性质实验等基本操作,学会对实验现象的多角度观察,并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结论。上好本节课,可以为今后学习气体的制取提供范例。此外,氧气的制取及其性质也是每年的中考必考点,所占分值较多。所以本实验在初中化学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学情分析】在对氧气的制取、性质的学习在,教师已经对基本的实验操作进行了演示、讲解。并且学生对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已有一定的印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我校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动手能力相对较弱,我在上课时充分做好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正确的完成实验,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通过讨论和交流、教师讲解使学生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理、装置、步骤、操作要领,进一步规范实验操作。 2.通过学生亲自实验、观察、记录并分析实验现象,进一步巩固氧气的制取和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情感与态度:通过实验探究,找到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化学的魅力,初步形成严谨、规范操作的实验习惯。 【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及其操作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操作。 【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引入:请同学们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的符号表达式。过渡:三个反应都能制得氧气,而今天我们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检验氧气的性质。

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 (2)初步学习连接装置制取氧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氧气的实验操作。 三、教学分析 与本课题有关的已有知识基础: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具备了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连接、装置气密性检查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在本节课学生可以在这些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应用。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具体气体物质的制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制取气体时应考虑的各种因素,如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制取气体的性质。 学习本课题时思维的难点:初三学生初学化学,兴趣浓厚,甚至对每一个实验都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但大部分学生仅仅停留在对实验现象的感性认识,觉得某某实验如何精彩,而很少对实验的本质进行探究。所以在本课中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解 活动1【导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猜谜语)看不见,摸不着,少了它,活不了(打一气体)?众所周知,氧气在生产生活中非常重要,要研究氧气的性质,就必须制得纯净的氧气,实验室中如何获得氧气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化学实验室来制取我们一刻也不能离开 的气体——氧气,同学们是不是很期待呢? (问题)制取氧气的方法?(工业、实验室)对工业制法进行简单回顾,实验室制取进行提问。 活动2【导入】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预习课本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活动3【讲授】创设问题情境、实验 [师]工业上如何制得氧气?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呢? [生]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师]实验室也 要通过制取一定量的氧气用于科学研究,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呢? [生]实验室可以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 [师]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而不选择氧化汞(氧化汞加热生成汞和氧气,汞有毒)、空气或者水(水通电生成氧气和氢气)? [学生回答]因为高锰酸钾、氯酸钾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方法,具有反应快、操作简便、便于收集等优点,适合实验室制取少量气体。 [师]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通过分组实验来进行氧气的制取和验证氧气的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学习目标】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重点难点】 1.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2.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学习内容一选择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45~46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制取气体的装置分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收集装置由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有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排水集气法。当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且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发生反应时,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当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小且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发生反应时,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当气体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时,可以用排水集气法。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的底部;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的末端伸到集气瓶口内一小部分即可。 【交流讨论】 1.课本第45页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2.气体的发生装置有几种类型? 【温馨点拨】 1.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 2.固固加热型装置,固液不需加热型装置,这两类发生装置较常见。 【名师归纳】 要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必须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气体的收集装置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和密度。 【反馈练习】 1.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双氧水是液体,二氧化锰是固体,反应条件不需加热,发生装置选用固液不需加热型;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是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用固固加热型。 2.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其中收集氧气时可选用(C)

氧气制取及性质教案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授课方案 授课目标 1.知识与技术 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初步认识经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3)能进行固体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结、加热固体等基本操作。 4)能在教师指导下依照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2.过程与方法 经过模拟进行制取氧气及其性质查验的研究活动,增进学生对科学研究的体验。 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 3.感神态度与价值观 经过实验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渐渐认知用实验去考证化学理论,进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3)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 授课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难点:细铁丝在氧气中焚烧的操作 授课方法 复习提问→实验研究→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快乐趣。 实验用品 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过程 [知识回首]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响原理?

2.怎样明一瓶气体是氧气? [入]我来反装置,并自手制取氧气,尔后 氧气的性。 [提]室采用什么的装置制取氧气呢? [学生思虑] [ppt] 显现P452—17 [学生看并行以下 ] 1.在2—17,使用了哪些器? 2.哪部分是气体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3.怎样气体生装置的气密性? 4.什么能够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学生]⋯⋯ [学生代表述果] [教]知道了氧气的制取以及它的性,接下来在我自手 用高酸制取氧气并它的性从前先看段来归纳一下高酸制取氧气的步,同学真看。 [ ]播放室用高酸制取氧气和性 (剖析)抽取氧气的步: 装置的气密性 装品、固定管 集气瓶装水 加管 收集气体 停止加,移管 [ ]室装置器的原一般是: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所以先固定酒精灯和管,尔后放置水槽。物加一般是先均匀,后会集。“均匀”指先,“会集”指准有品的部位加。气体收集有两种方法,不易溶于水的采用排水法,易溶于水的采用排气法。采用排气法依照密度来决定瓶口向上或向下。因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收集氧气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了便于,我能够把操作步称“、装、定、点、收、移、熄”。音“茶庄定点收利息”。 [ ] 程中注意的事 1.第一要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优秀,方可行。除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与方法、实验氧气的性质、掌握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及催化剂的概念。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具体气体物质的制法,从制取物质原料的选择、依据的化学原理和制取的方法,到气体性质的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制备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也是学生对前面所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运用,为以后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1.学生有什么 (1)学生通过前面单元的学习,已了解和初步掌握了化学实验中的常见仪器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学生通过本单元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制法、性质、用途有了较深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早已渴望亲手制取氧气并探究其性质。 (3)学生在本单元课题3中,已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知道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这对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氧气的性质有很大的帮助。 2.学生缺什么 (1)学生第一次到实验室进行气体的制备,不具备对实验装置的组装、装置气密性检查、及实验操作步骤的理解等知识,也不知道实验装置错误会导致什么后果。 (2)学生在生产、生活中知道有“催化剂”这回事,但不清楚从化学角度来认识催化剂的概念、特点及其应用。 (3)学生只在上新课时看到过教师制取氧气并探究其化学性质的演示实验,没有亲身感受实验,不具备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操作步骤和操作注意事项知识。 (4)学生不具备通过学习气体的物理性质来探究制备气体的收集方法。 三、实验目的 1.理解实验室制取少量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了解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的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1 课题分析^p :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系统的、综合的气体制取实验,是学生详细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场。通过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p ,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探究才能和创新意识起到很好的作用,也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根底。 本教学设计为此课题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内容主要有: 1、研究实验室中如何制取氧气,在实验室里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用到催化剂, 2、介绍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分解反响的概念。 学情分析^p :

1、本班学生根底较差,学习积极性不够,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和鼓励; 2、学生已经学习了“我们周围的空气”、“氧气的性质”等,对氧气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对如何得到氧气,特别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如何制取氧气还没有系统,深化地认识。 3、通过前面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对科学探究已有一些体验。在本课题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展分析^p ,后加以表达和交流,得出相关的结论。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响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认识催化剂、催化作用和分解反响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初步学习实验探究过程。 (2)、通过对分解反响与化合反响异同点的比拟,让学生初步学会比拟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步骤以及氧气的性质. 通过分组实验的方法探究氧气的制法,掌握制取过程. 通过对氧气制取及性质的探究,培养敢于动手、认真细致、团结合作的精神. 【重点】 氧气的制法的实验操作及性质的验证. 【难点】 培养学生动手制取气体的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师准备】仪器及药品:大试管、酒精灯、水槽、铁架台、带导管的橡胶塞、集气瓶、药匙、棉花、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细铁丝. 【学生准备】火柴、纸槽、砂纸.

导入一: 【展示】一瓶空气和一瓶氧气. 【教师】如何用简便的实验方法区分这两种气体? 【学生】一位同学到讲台前利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观察现象.能使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 【教师】同学们想自己动手合作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吗? 【学生】积极踊跃地表示愿意. 【教师】哪些反应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呢? 【学生】回忆并作答. 【教师】今天咱们就一同用高锰酸钾来完成氧气的制取,并验证氧气的部分性质. 导入二: 【教师】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般用的是什么药品?其反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怎样书写?看谁写得又快又准.(分小组竞赛) 【学生】回答药品,书写并展示制取氧气的三个文字表达式. 【教师】通过文字表达式,我们可以推知若要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一定要用酒精灯加热.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用什么样的实验装置?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引出新课,初步学会选择装置的依据.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思路一 【教师】那么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如何选择实验装置呢?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设计实验装置,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绘制实验装置图.明确以下几个知识点: 高锰酸钾为固体 }⇒加热固体的装置,如图1 反应条件为加热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收集装置,如图2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投影】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 【提问】(1)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2)试管口为什么放一团棉花? (3)连接仪器时,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4)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 (5)停止加热时,应先熄灭酒精灯,还是先把导管移出水面? 【教师】带着问题和思考,大家开始动手实验,亲自制取两瓶氧气.其中一瓶预留1/4左右的水,用来做铁丝燃烧性质的实验. 【学生】小组两人先确定分工,合作制取两瓶氧气,并总结制取氧气的步骤.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气体制取所选的实验装置 (2)掌握氧气制取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3)通过对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 (3)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共同协作和互相配合,使他们认识到合作的快乐 (2)通过实验,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使他们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奇妙变化,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更加热爱科学 学习重点: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操作

学习难点: 实验操作的标准性 学习方法; 分组实验课 设计意图: 本节内容由于是化学教材中第一个气体制备实验,是一个根底实验,也是中考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学生独立操作的第一个实验。所以主要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做实验,让学生不仅掌握氧气制备的原理、药品的选取和气体的收集方法,还要熟练和标准的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使他们想学化学,热爱化学。 教学过程: 1、准备工作:〔讨论〕学生讨论并完成导学案上问题 选择实验仪器和药品:准备20组分组实验仪器 大试管、铁架台〔带铁夹〕、带橡皮塞的导管、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片、棉花、废物杯、药匙、小烧杯、镊子、火柴、小木条、细铁丝等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2、上课 〔引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氧气的制取,老师给同学们演示了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的实验,今天我们上一节活动课,《氧气

的制取和性质》,我们用高锰酸钾来亲自制取两瓶氧气。请先看老师演示。〔演示实验,并讲解,在演示过程中讲清预习答案〕 〔展示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请学生看着导学案上的制取装置图,再强调重点考前须知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及纠正问题〕 3、分组完成实验,注意操作的标准注意平安 4、完成实验报告 5、布置作业课后练习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与性质导学案 学习目标: 会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能正确的选择仪器药品并标准地制取氧气并会做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学习重点: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操作 学习难点: 实验操作的标准性 学习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一、课前预习:布置学生提前看书P45-46页〔讨论完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