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概整理笔记(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毛概整理笔记(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经济体制选择的历程:

计划经济(1949-1978)——→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78-1984)——→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4-1992)——→市场经济(1992-至今)。

(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

(2).为什么我们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①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说明我们的计划经济不适合我国的发展。※注: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和弊病:

a.形式单一,限制、排斥甚至消灭非公有制经济;

搞大而公大而全,由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浮夸风共产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b.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c. 高度集权政企不分,企业没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d. 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

②从理论上说,计划经济适合战争年代或者战后恢复期,还有就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阶段。

③我们国家搞社会主义逾越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发展,但是不能逾越商品经济的发展

⏹市场经济被认为是目前最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最好方式。

⏹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调节资源配置的经济组织

形式。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和完备形态

◎商品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

△简单商品经济(产品商品化为特征的第一阶段)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劳动力商品化为特征的第二阶段)

△市场经济(产权商品化为特征的第三阶段)

市场经济又分为:

⏹古典的(或自由的)市场经济(完全靠市场调节)

⏹现代的市场经济(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相结合)

(市场经济优点:低成本,高效率,有效配置资源)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必然性:

a.社会主义还存在社会分工

b.还存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不

同利益主体

c.还存在多种公有制形式

所以,我们要搞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要通过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解决初级阶段的问题,完成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注意: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决不是说不要社会主义的计划,而是反复强调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1).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一般性):市场经济本身不具有特定的社会基本制度的性质,所以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不会因不同国家社会经济制度上的差异而有不同。

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主要有:

①市场是实现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靠市场调节。(经济活动市场化)

②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经营自主化)

③具有完善的间接宏观调控体系。国家政府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运用各种手段来实行宏观调控。(政府调节间接化)

④具有完善的法制基础。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经济运行法制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特殊性)

①在所有制结构上,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在分配制度上,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③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市场建设的全面展开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框架与改革的整体推进:

1. 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 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3. 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4. 建立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5.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2).重点改革方案:

企业体制改革(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财税、金融、外汇体制改革;

社会保障等

宏观调控:经济总量平衡(目标)

短期需求

长期需求货币

财政

扩张(积极)

均衡

紧缩(消极)

扩张(积极)

均衡

紧缩(消极)

政策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公有制经济的内涵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③公有制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是就全国来说的,在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人们占有、支配和使用生产资料的方式,是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运营方式。

租赁制、承包制、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方式都是公有制实现的重要形式。

现今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有:国有独资经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

(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个体经济是指劳动者在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一种私有制经济。

●私营经济是指个人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经济。

●外资经济是指通过引进境外资本(包括港澳台资本)在我国建立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经济。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

◎按劳分配原则的基本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参加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即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按劳分配具有客观必然性:

①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和基础。

②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③劳动还是谋生手段的性质客观上要求实行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的特点:

a.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只是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而不是社会唯一的收入分配方式。

b. 它不能直接以劳动时间为尺度,只能依据通过商品交换所实现的价值量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

c. 它还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同一标准实现,只能以企业为单位来实行。

d. 它还不能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实行通过劳动券直接进行实物分配,而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关系来实现。

(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1.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由国民经济中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决定的。

●2.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第一,在整个社会收入分配中按劳分配是主体;

第二,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是基本的收入分配方式;

第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以按劳分配收入为主。

●3.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意义:

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A.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B.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C.才能保证人民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

D.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保证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前进。

◐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质上就是按劳分配之外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及其所有者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作用的大小,按照一定的比例从生产要素的使用者那里得到相应报酬的分配方式。

⏹生产要素有两大类:

①各种物质生产条件:土地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

②是人的劳动: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活劳动、技术、信息、管理等。

◇现阶段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形式◇

⏹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①个体劳动收入

②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①按租赁、经营成果分配

②按资金分配

③按资本分配

⏹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如:按提供的信息、科技发明、

创造、专利等参与分配。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1)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是对立的,从广义来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也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种形式。

(2)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的作用:有利于培育和完善我国的生产要素市场,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重新组合,调动各种生产要素参与经营的积极性,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

◐ 3.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理想的社会收入分配格局应是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在两端,整个社会中等收入者占多数,多数发达国家都是这种形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主要措施是:

一、要控制投资过快增长;

二、要控制净出口的规模;

三、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最低工资制度,逐步提高标准;

四、要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多渠道扩大农村居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五、要鼓励依法创业和投资,保护各类合法收入;

六、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必须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①正确认识先富和后富的关系,必须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②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十七大“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为此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是要通过完善分配政策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存在的收入差距保持在合法和适度的范围内。

⏹所谓合法,就是来自诚实劳动和守法经营而产生的收入差距。

⏹所谓适度,就是使收入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不使因收入差距扩大

而形成的社会矛盾发展到尖锐对立的地步。

因此在政策上要做到: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最低收入。

(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

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作用):

*缓解社会矛盾

*保证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促进经济发展.

⏹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内容有:

*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特点:覆盖范围窄、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薄弱等问题

⏹问题:不适应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要求。

⏹发展目标:从统筹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统筹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统筹城

镇社会保障和农村社会保障,统筹公平与效率,统筹政府作用和市场效率

的高度,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1.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

⏹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

战略性调整,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

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

⏹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党提出的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既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

⏹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

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1).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是十四届五中全会确立的(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指通过不同要素投入和技术组合获得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强调的主要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两个坚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2.三个转变:

①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③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什么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实现工业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在新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

一,是基本实现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工业化的概念

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1)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2)我国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老路。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大都走的是对外侵略、殖民掠夺、破坏环境、贫富悬殊、大量消耗能源和原材料的路子。

3.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和特点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道路而言的。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点是:

Ⅰ.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

Ⅱ.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Ⅲ.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Ⅳ.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

⏹“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 5.统筹区域发展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地区发展的差距还在不断扩大。

⏹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

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东部和西部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关

系。

◐ 6.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

度,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作

出的准确选择。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

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 7.积极扩大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

⏹我国人口多,劳动力数量大,就业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

中要长期面对的一个突出难题。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把扩大就业放到经济社会发展更加

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必须按照

“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解决好就业难问题。

毛概笔记整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毛泽东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观点,《论新阶段》 2.中共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 (2)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3)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4)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两者关系: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5.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6.1997年,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7.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9.“四个全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 10.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11.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2)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3)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最新毛概第八章知识点整理

1.党在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2.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妾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 源配置起基础作用。(江泽民提出)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主要内容: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 计划 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把两者结合起来;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属性(辨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计划之间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吗?错)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 5.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6.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7.确立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什么?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 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妾求。第二.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形式. 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8.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否有利于人民生 活水平的提高。 9.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 成分和集体成分。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10.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 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11.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 济成分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支持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

毛概(第八章 ---第十五章)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1、选择计划经济体制及其原因。苏联的榜样作用;新中国成立初,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非常少;当时的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相对简单;理论界普遍存在: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的观念。 在这些探索中,毛泽东提出了六个新论点。 第一,突破苏联模式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论。第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论。第三,十大关系论。第四,中国新经济政策论。第五,经济建设和人民内部矛盾主题论。第六,双百方针和新型民主新论。 刘少奇的新三论: 第一,重心转变论——社会主义时期基本矛盾与工作重心转变。 第二,扩大民主论——社会主义时期新型民主不断扩大。 第三,必要补充论——以私人企业作为社会主义经济主体的必要补充、以自由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主体的必要补充。 陈云的三个新思想: 第一,“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新型体制论。第二,搞活市场论。陈云最早意识到搞活市场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条重要生命线,需要走出官商的死路。第三,反对急于求成的冒进倾向的国力论。 邓小平的六个闪光思想: 第一,经济建设重心论。第二,反对官僚主义论。第三,反对个人崇拜论。第四,发展民主论。第五,人民监督论。第六,制度决定论。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在1979年邓小平就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但是直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才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根据邓小平的这一思想,1992年6月9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 党的十四大报告之所以把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定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不适应我国现实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第二,市场经济体制被证明是能够适应现代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的人类文明成果。第三,我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表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第四,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也是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接轨的需要。第五,实现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任务要以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为动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 一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二是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各有优劣。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 邓小平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经过长达十多年的理论思考,使这一理论最终确立,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意义。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实现了思想上的革命。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实现了理论上的革命。再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实现了体制上的革命。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我国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它的基本框架由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构成,简称两大体系三大制度(或称为五大支柱)。 第一,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第三,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第四,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第五,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上述五个方面是互为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同

毛概知识点总结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 党的十五大在深刻总结所有制结构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首先信息化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其次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再次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3: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一是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三是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 4: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三: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四: 1 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2 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 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4: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基本政治制度) 5:我国的居民政策: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五:依法治国意义: 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4: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六: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任务: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毛概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毛概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篇一:毛概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 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实立 1、确立公有 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①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 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 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②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程 度还不高,发展还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 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 会主义服务。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1、如何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1〕首先要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主要表达有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 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 导作用。 〔2〕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3〕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为什么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①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不 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②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如何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1〕一方面要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本设施、公用事 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2〕另一方面要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引导 它们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老实守信、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1、为什么说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1〕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公有制排除了依靠占有生产资料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 经济基础〔2〕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决定了只有实行按劳分配,而不能按需分配〔3〕按劳分配的直接 依据:旧的社会分工仍然存在,劳动仍然是谋生的手段 2、坚持按 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意义?①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才能表达公有 制的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 主义性质②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能够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 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才能保证向共同富 裕这一目标前进。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方式,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①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②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③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如何深化分配制度 改革?①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平均主义的泛滥必然破坏社会生产力,先富的带动后富的,逐步实 现共同富裕。 ②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毛概总结第八章到15章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质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阶段: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选择题) 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思想,突破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概念。 第二阶段: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质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长期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内涵。 第三阶段: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新的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后来,又提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第四阶段:(选择题) 1992年党的十四大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二、1992年6月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了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建立新经济体制的建议,得到了邓小平的赞同。 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使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突破。 三、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江泽民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并在党的十四大得到确认。 @补。广告班大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 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2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有着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注重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使社会主义的优势与市场经济的优势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四是在企业劳动者的地位上,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作为企业的主人,他们既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也是企业的劳动者,他们必然要行使管理企业,当家作主的权利。 五、从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和要求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两者具有共性,所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一切有益的做法和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吸引。

2020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完整版)

2020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完整版)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 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 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5、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7、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6 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1)同XXX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章 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 (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 (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 (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P52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运用、发展和丰富。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3、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最新)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8-14章) (完全用教材里的重要内容总结的)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P181 答: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江泽民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并在党的十四大得到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 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二是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寸劲经济发张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理由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二.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P186 答:从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和要求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两者具有共性,所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一切有益的做法和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又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们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经济体制结合就会体现出不同的制度特征。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P186 答: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可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是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兼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 四.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P189 答: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自恋的所有权。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有公有制与私有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问题,它不具有“公”与“私”、“社”与“资”的区分。

毛概课本各章节总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就全党来讲,则是在延安整风以后。 毛泽东思想的三个基本方面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2004年又写进了宪法;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5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总之,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概括的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毛概第八章重点总结7篇

毛概第八章重点总结7篇 第1篇示例: 毛泽东思想概论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其中第八章是关于毛泽 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实践规律的章节。本文将对毛概第八章的重点内 容进行总结,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第八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关系、社会主义 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等。 毛概第八章强调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生产力是社会 生产力的总和,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生产 关系是在生产力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要实 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不断发展生产力,同时改革和完善生 产关系。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也存在矛盾。上层建筑是指政治、法律、宗教、道德等意识形态领域,经济基础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应当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为经济基础的发展提供保障,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关系也是毛概第八章的重点内容。阶级斗 争是哲学的基础,生产斗争是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实现社会主义建设

的目标,必须积极开展阶级斗争,同时推动生产斗争的不断发展,提 高生产力水平,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之间的关系是毛概第八章所强调的 重点。社会主义革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是必须经历的阶段。而社会主义建设则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 会主义事业,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 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八章是一篇系统总结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上 层建筑、经济基础、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 建设等方面内容的重要章节。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可 以更好地把握毛泽东思想的核心要义,指导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目标。希望本文的总结能够为读者对毛泽东思想提供一些参考 和启示。 第2篇示例: 毛概第八章是一本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专业学科书籍,其 内容主要涉及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建设。本文将针对毛概第 八章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 在毛概第八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详细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经济 制度的特点和原则。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基 础的,实行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

毛概第八章到第十五章重点整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选)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选)1992年6月第一次提出了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建立新经济体制的建设,得到了邓小平的赞同。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P185) 2、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根本依据是:(P187) 答: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 应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5、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 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P188) 6、公有制经济的含义(P189) 答:公有制是指全体社员或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公有制经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7、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些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 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8、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P190) 答:性质: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问题,它不具有“公”与“私”、“社” 与“资”的区分。同样的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而不同的所有制 可以采取相同的实现形式。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都可以大胆利用。 9.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 (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 10.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

毛概第八章习题答案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练习题 1.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十四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20多年的实践,党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了新的科学定位,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B A 辅助性作用 B 决定性作用 C 基础性作用 D补充性作用 2.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 B A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B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C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D 国家、社会与市场的关系 3.下列哪一项是我国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经济成份 A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个体经济 D.股份制经济 4.十八届三中全会全会提出会后工作的总基调是 C A稳中有为 B稳中求变 C 稳中求进 D 稳中有变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的根本原因是 B A.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 B.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C.多种经营方式并存 D.多种筹资方式并存 6.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据是B A.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按劳分配的补充 B. 我国社会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 C. 生产要素可以转化为生产力 D. 生产要素是价值的源泉 7.邓小平历来十分重视农业问题.他强调指出:“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他告诫我们:“ 90 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很可能出在农业上;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多少年缓不过来,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都要受到严重影响”.这些话的意思是,农业 B A.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产业

(完整版)毛概复习提纲

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有什么相互关系?(第5-8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选择: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a.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b.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独立自主:把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2、毛泽东思想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第10-17页)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灵魂,贯穿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5.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什么?为何提出?它们相互之间有何关系?(第26-27页,也可参考专题课件) 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我国的发展实际,顺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从破解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出发,在深入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首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其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期盼。最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为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其中,全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