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游资格考试宗教知识之道教

导游资格考试宗教知识之道教

导游资格考试宗教知识之道教

导游资格考试宗教知识之道教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本土宗教,是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唐代以后,道教曾流传到朝鲜、日本、越南和东南亚一带。下面瑞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了导游资格考试宗教知识之道教,欢迎浏览。

一、创立和发展

(一)原始道教

东汉顺帝时,张陵在四川鹤鸣山,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并自称出于太上老君的口授,造作道书,同时吸收巴蜀地区的原始宗教信仰,创立五斗米道。“五斗米道”为早期道教。因后世道教尊张陵为天师(一说张陵自称天师),故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张陵之孙张鲁割据汉中20余年。建安二十年(215),张鲁归降曹操,被拜将封侯,五斗米道获得合法地位而影响日增。汉灵帝时张角所创立的太平道也属早期的道教。

(二)道教的贵族化

魏晋以后,道教内部逐渐分化,一部分仍然流传民间,另一部分向上层化发展。后者以东晋神仙理论家葛洪、北朝北魏嵩山道士寇谦之、南朝刘宋庐山道士陆修静与南朝齐梁间茅山道士陶弘景为代表。

唐代统治者自称是老子后裔,封李耳为“太上玄元皇帝”,奉行崇道政策。北宋统治者仿效唐代宗祖老子的做法,宋真宗称赵玄朗为其族祖,奉作道教尊神,封为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并加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唐宋统治者的一系列崇道措施,对道教的贵族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这时道士人数大增,宫观规模日大,神仙系统也更为庞杂;经书数量益增,并汇编成“藏”,正式刊行;研究道经的著名道士和道教学者相继出现,如唐朝吕洞宾,北宋的陈抟(tuan)、张紫阳等,他们对道教的发展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三)道教两大派系的形成

道教真正成为教派,当从南宋和金元南北对峙之时开始。南宋偏

安,在与辽金元南北对峙的形势下,道教内部宗派纷起。新起的道教宗派,力图改革教理,大多主张道、儒、释三教结合;在修炼方术方面,着重于内丹,强调精、气、神的修炼。金元以来至今,全国道教形成正一道与全真道两大教派。

1、正一道

正一道是元代形成的道教宗派。元以后,为道教上清派、灵宝派和天师派统称。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授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篆”,此后江西龙虎山传天师法篆的龙虎宗(正一派)、江西清江阁皂山传灵宝法箓的阎(ge)皂宗(灵宝派)、江苏句容传上清法箓的茅山宗(上清派),皆统一于正一派,天师道从此亦名为正一道。其他如净明、武当等支派均隶属之。正一道的形成,事实上就是江南道教统一命名、统一归龙虎山天师府领导,以天师为道首,并以此与北方的全真道相对。正一道集符策派之大成,以行符策为主要特征(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奉持的主要经典为《正一经》。道士可不出家、不住宫观,可具有家室,清规戒律也不如全真道严格。

2、全真道

全真道为金初创立的道教宗派,由重阳真人王喆创立于金初大定七年(1 167)。全真道以《道德经》(道经)、《般(bo)若波罗蜜多心经》(佛经)和《孝经》(儒经)为主要经典,主张道、释、儒合一。在修行方法上,早期以个人隐居潜修为主,重内丹修炼,不尚符箓,不事黄白之术(冶炼金银之术),以修身养性为正道。在教规上,主张全真道士必须出家住宫观,不得蓄妻室,并制定严格的清规戒律。全真道仿佛教建立了丛林制度,各地全真道士云游至全真十方丛林,均可栖息学道。全真道的支派较多,属于依托北五祖的有钟离帝君钟离权的正阳派、纯阳帝君吕洞宾的纯阳派、重阳祖师的重阳派等。此外,北宋时紫阳真人张伯端撰《悟真篇》传紫阳派,本不属全真道,因元末陈致虚兼受王重阳所传,统归全真道,后称张紫阳所传为南宗,王重阳所传为北宗。王重阳死后,他的七大弟子,称全真七子,分别在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继续传道,分别开创全真道7个支派,称为北七真。其中以长春真人邱处机开创的龙门派势力最大,至今全真道仍以龙门

派人数最多。考试大收集整理

二、教义

教教义庞杂,但基本内容是:

(一)“道”是“万物之母”

道教的基本教义,宣扬道是“万物之母”,是宇宙万物之中最核心的'东西。

(二)众生均可修道成仙,长生不老

道教相信道可以“因修而得”,视“道之在我之谓德”。因此,认为只要认真修道,就能“使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二者不相离”,‘‘神与道合,谓之得道”。按照这一众生均可修道成仙的思想,提出了一系列道功和道术,如服食、行气、房中术、守一、外丹、内丹以及斋醮、符箓、守庚申等。修炼的目的是追求长生不老、肉身成仙、久视人间。

三、主要供奉对象

道教崇奉的神灵众多,天神、地祗(qi)、人鬼皆受奉祀,信奉的主要神灵有神、俗神、诸仙。

(一)尊神

尊神是道教信奉的最高天神。

1、三清

道教最高层次神团:玉清元始天尊居清微天之玉清境,上清灵宝天尊居禹余天之上清境,太清道德天尊居大赤天之太清境。在道教中代表宇宙万物创造的3个阶段,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四御

次于三清、辅佐三清的四位天帝:玉皇大帝,为总执天道之神;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天地经纬、日月星辰和四时气候;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南北极和天地人三才,统御众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女神),执掌地道,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大地山河之秀(故有人称之为“大地母亲”),与执掌天道的玉皇大帝相配套。另一种说法,不包括玉皇大帝,加南极

生长大帝(执掌人间寿天祸福),协助玉皇大帝。考试大编辑整理

3、三官(三元大帝)

指天官、地官、水官。道教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有的道经称,“三官”即指尧、舜、禹。三官大帝又称“三元大帝”。

4、四方护卫神

四方之神,即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四神。道教常以此四神为护卫神,以壮威仪。玄武亦称真武帝君。北方的天神真武大帝受唐朝以来历代王朝的崇奉。元代被晋升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明代被奉为护国大神。

(二)俗神

俗神,指流传于民间而被道教信奉的神祗。

1、妈祖,名林默,生于北宋建隆元年(960)。相传她生而神异,救助过不少海上遇难渔民和船只,后在福建莆田湄洲岛羽化升天。当地渔民在岛上盖庙祭祀。道教继承民间传说,把妈祖列为海上保护神。

2、护法神将关圣帝君,即关羽,在宋代以后才名声大振,因其为“忠、孝、义、节”的楷模而屡受皇帝褒封。儒家尊其为“武圣人”,佛家尊其为伽蓝神,道教则尊其为关圣帝君。关公遂成为惟一受到儒、释、道共同尊崇的偶像。

3、王灵官,名王善,是宋朝萨真人(萨守坚)的弟子。后成为道教护法主神,专门镇守道观山门,镇妖压魔。其地位相当于佛教的韦驮。

(三)诸仙

仙是道教理想中修真得道、神通广大的长生不死者,又称神人或仙人。最初流传的神仙多为上古传说中的人物,如赤松子、彭祖、广成子、容成公、黄帝、王乔、西王母、东王公、玄女等。汉魏之后,多为道教人物之仙化,如安期生、三茅真君(茅盈、茅固、茅衷)、阴长生、王玄甫等;唐宋以降,则多为历史人物被仙化,如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等。

导游人文基础(中国四大宗教)单元练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 1、()是纯粹中国化的佛教,它以觉悟众生心性的本源(佛性)为主旨。 A.禅宗 B.天台宗 C.华严宗 D.净土宗 正确答案:A 2、济公在佛教中是()。 A.护法天神 B.菩萨 C.罗汉 D.佛 正确答案:C 3、()尤以唐代壁画艺术著称于世。 A.龙门石窟 B.云冈石窟 C.敦煌石窟 D.麦积山石窟 正确答案:C 4、以下不属于“八仙”的是()。 A.吕洞宾

B.何仙姑 C.王灵官 D.蓝采和 正确答案:C 5、道教的标记为()。 A.太极图 B.五行太极图 C.阴阳太极图 D.太极八卦图 正确答案:D 6、魁星典型形象为一赤发蓝面鬼,一足立于鳌头之上,一手捧斗,一手执笔,“魁星点斗,独占鳌头”被人们称为()。 A.驱邪祛病的象征 B.发达富贵的象征 C.读书人应试得中功名的象征 D.喜得贵子的象征 正确答案:C 7、基督教在()由巴勒斯坦拿撒勒人耶稣创立。 A.公元前6世纪 B.公元1世纪 C.公元前1世纪 D.公元7世纪

正确答案:B 8、基督教的标志是()。 A.新月 B.十字架 C.太极八卦图 D.万字符 正确答案:B 9、基督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基督教是指其中的()。 A.正教 B.罗马公教 C.新教 D.东正教 正确答案:C 10、伊斯兰教在()永徽二年(651年)传入中国。 A.隋 B.唐 C.宋 D.元 正确答案:B 二、多选题 1、下列供奉的对象中,属于道教的有()。 A.玉皇大帝

B.关圣帝君 C.十八罗汉 D.文昌帝君 正确答案:A、B、D 2、下列道教人物,备受读书人崇拜的是()。 A.关圣帝君 B.真武大帝 C.文昌帝君 D.魁星 正确答案:C、D 3、基督教的重要节日有()。 A.复活节 B.宰牲节 C.肉孜节 D.开斋节 正确答案:A、D 4、伊斯兰教的礼仪制度称为“五功”,其内容属于“五功”的有()。 A.朝功 B.坐功 C.斋功 D.念功 正确答案:A、C、D

最新导游考试《中国的四大宗教》重点归纳

导游考试《中国的四大宗教》重点归纳 导游证考试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年导游考试《中国的四大宗教》重点归纳,供大家学习参考: 要点归纳 1.四大宗教的创立时间、主要宗派、主要经典、标志。 2.三大宗教的传播 佛教传播路线:北传—大乘—汉语 南传—小乘—巴利语 藏传—藏语 伊斯兰教传播路线:丝绸之路(陆路)、香料之路(海路) 基督教传播时间:一传中国——唐贞观之治 二传中国——元朝复兴

三传中国——明清(康熙禁教,驱逐教士) 四传中国——鸦片战争后 (一)佛教 1.西藏五大教派及藏传佛教四大教派,藏传佛教的四大特色。 2.《大藏经》、《三藏经》的组成部分及各藏的主要内容。 3.佛、菩萨、(阿)罗汉的根本区别。 4.汉地佛寺三佛同殿的合称,常见布局及表达意义。 5.汉地佛寺常见一佛二菩萨组合的合称、布局及其所教化世界。 6.四大天王的名称及其表示意义、手持法器及其象征意义。 7.”三大士”、“四大士”、“五大士”。 8.四大菩萨的别号、手持法器、坐骑及其道场。

(二)道教 1.道教全真道和正一道的主要区别。 2.“三清”、“四御”、“三宫”和“三元大帝”。 (三)伊斯兰教 1.清真寺之别称 a) 泉州清净寺——圣友寺、麒麟寺 b) 广州怀圣寺——光塔寺 c) 杭州真教寺——凤凰寺 d) 北京牛街清真寺——“礼拜寺” e) 西安化觉寺——“清修寺”、“东大寺” 2.中国沿海伊斯兰教四大寺:泉州清净寺、广州怀圣寺、杭州真教寺、扬州仙鹤寺

3.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典型阿拉伯清真寺、沿海规模、建筑艺术的清真寺:泉州清真寺 4.中国现存规模、保存最完整的清真寺:西安化觉寺 5.北京地区规模、历史最悠久的清真寺:牛街清真寺 (四)基督教 基督教教堂建筑: 1.哥特式建筑 天主教(3座):北京北堂、上海徐家汇天主堂、广州圣心大教堂 新教(1座):上海国际礼拜堂 2.拜占庭式建筑:哈尔滨圣索菲亚、上海东正大教堂

导游考试宗教知识辅导:道教的健康观

道教的健康观中国道教协会张凯道教是一个重生贵生的宗教,追求成仙得道、健康长寿是道教信仰者的信仰起点与追求的人生终极目标。道教的健康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长生可求,我命在我神仙信仰是道教信仰的核心。道教认为宇宙万物均有神仙主宰,而神仙是永恒不死的。道教相信,人只要通过全面修炼、敬神、积德行善,经过不懈的努力,就可以修成神仙,可以与神仙一样长寿甚至久视不死。为了达到长生久视,道教徒把成仙得道作为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道教认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她属于人只有一次,人要长寿必须“自好”、“自爱”,保持健康的体魄。道教的健康观首先就是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要好生、乐生、贵生、尊生,不断探求生命的奥秘,对实现人生的幸福长寿充满信心。其次,道教主张“我命在我,不属天地”,“神不出身,与道同久”(见《西经》)的人生态度,相信“修道于身,爱气养神,延寿益年,其法如是,乃为真人”(见《老子河上公章句》)。认为人只要顺应自然的规律,而又不听天由命,有一个积极进取,乐观向上,济世度人的生活态度,通过不断的修炼,是可以主地动地把握自己的生命,充分地享受生活,健康长寿也是可以实现的。二、内外修养,动静结合道教为了实现自己的健康观,追求长生久视的生命境界,千百年来不断地寻求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总结出道教的内外丹法,导引行气,坐忘守静,服食补养,药物祛病,动功健体等等方法,从而构成了独树一帜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道教养生文化体系。外丹:即服食用鼎炉炼金石草木而成的金丹,盛行于唐五代以前。内丹:即指以人自身脏器为鼎炉,通过止念守静,导引行气,调息等方法,达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与道同长久的目标。经过实践证明,静功对调理人的身心健康是有很大好处的。道教认为修炼静功还需要动功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身心俱佳的效果,故又开创了道教内家拳术,即著名的太极拳。人们经过数百年的锻炼实践,证明太极拳具有极好的健身功能,并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道教为了确保强健的身体,达到成仙得道的目的,还十分注医药祛病,故有“十道九医”的说法。历史上也确有许多道士又是著名医药学家,如魏晋时的葛洪、陶弘景,唐朝的“药王”孙思邈等等。三、度己度人,济世利物道教认为,仅有形体的健康还不是完整的健康,还必须要有心理的健康和道德的健康。道教认为实现人的长生要经过“性命双修”才能达到。命即指形体;性则是指心、神、意、德。也就是说,人的生命长短是由人的形体修炼和心灵修炼共同决定的,只有做到“性”、“命”都健康才可以实现长生久视的目的。只有有高尚道德的人才能体会生命的价值。道教还认为仅有个人的道德的完美还是不够的,还应该济世利人,也就是度己的同时还要度人。道教的神仙们都是有功德于人类、社会、国家的。例如关帝的忠孝节义;吕祖的普度众生;药王孙思邈医病救人;邱祖的“一言止杀”等等,正因为他们有高尚的品德、济世的功德,才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永恒不死。如今,做一个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合格的道教徒,在强调形体修炼的同时还须更注重德行的修养,做到爱国爱教、济世利人,服务社会,遵纪守法,自觉地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才是顺其自然,才可能实现“性命”尽善尽美的神仙境界,获得生命的长生久视。

导游证考试知识点汇总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九章-中国民族与宗教知识

第九章-中国民族与宗教知识 第九章中国民族与宗教知识 第一节中国民族与民族政策 第二节汉族及其传统节日 第三节中国的宗教政策 第四节佛教 第五节道教 第六节基督教 第七节伊斯兰教 考试大纲要求: 熟悉:我国各民族的基本概况和地理分布;我国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基本概况。掌握:我国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宗教旅游景观的相关知识。 第一节中国民族与民族政策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灿烂的民族民俗文化。绚丽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成为吸引旅游者的丰富旅游资源。 一、民族的定义、人口与分布特点 1.什么是民族 民族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 狭义的民族是指在特定历史的人文和地理条件下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如汉族、俄罗斯族等。 广义的民族泛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如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等;或泛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种人们共同体,如中华民族、阿拉伯民族等。 2.中国民族的族称与人口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其他55个民族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壮族,最少的是珞巴族。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国内地总人口为13.71亿。其中,汉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1.51%,其他5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49%。 2.中国民族的族称与人口 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为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畲族、傈僳族、仡佬族、拉祜族、东乡族、佤族、水族、纳西族、羌族、土族、锡伯族、仫佬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景颇族、撒拉族、布朗族、毛南族、塔吉克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鄂温克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保安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 3.中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中国人口的分布呈现东南密,西北疏的特点。

[职业资格类试卷]导游基础知识(道教及世界三大宗教)模拟试卷3.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导游基础知识(道教及世界三大宗教)模拟试卷3 一、单项选择题 1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创立地点依次为( )。 (A)阿拉伯半岛、巴勒斯坦、古印度 (B)古印度、巴勒斯坦、阿拉伯半岛 (C)巴勒斯坦、古印度、阿拉伯半岛 (D)古印度、阿拉伯半岛、巴勒斯坦 2 某佛寺中佛像雕像排列为普贤菩萨、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他们是( )。(A)东方三圣 (B)西方三圣 (C)华严三 (D)三世佛 3 我国传统式清真寺有明显的中轴线,其中礼拜正殿是( )。 (A)坐北朝南 (B)坐南朝北 (C)坐东朝西

(D)坐西朝东 4 ( )为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历来有“释源”之誉。 (A)白马寺 (B)少林寺 (C)法门寺 (D)栖霞寺 5 在我国著名的“五岳”和“佛教四大名山”中,有两处名山分布在一个省份。这个省份是( (A)河南 (B)安徽 (C)山西 (D)陕西 6 唐代所称的“景教”就是(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7 一些大型寺院中修建了五百罗汉堂。下列用宋代樟木雕刻五百罗汉的是( )。(A)苏州寒山寺左右配殿 (B)武汉归元寺罗汉堂 (C)苏州西园罗汉堂 (D)北京碧云寺罗汉堂 8 道教供奉的尊神中执掌四时气候的是( )。 (A)玉皇大帝 (B)紫微北极大帝 (C)勾陈南极大帝 (D)女神 9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典型阿拉伯式清真寺是( )。 (A)广州怀圣寺 (B)泉州清净寺 (C)扬州礼拜寺 (D)杭州真教寺

10 道教中,供奉道教最高尊神的殿堂是( )。(A)山门殿 (B)灵官殿 (C)三清殿 (D)三官殿 11 道教供奉的尊神中负责人间兵革之事的是( )。(A)玉皇大帝 (B)紫微北极大帝 (C)勾陈南极大帝 (D)后土皇地祗 12 中国第一座道观、有“道观之祖”之美誉的是( )。(A)终南山草楼观 (B)成都青羊宫 (C)苏州玄妙观 (D)广州三元宫 13 基督教发展历史上的第二次分裂发生在( )世纪。

导游基础知识(道教及世界三大宗教)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导游基础知识(道教及世界三大宗教)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 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判断题 5. 简答题 单项选择题 1.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传统宗教,产生于()。 A.东汉中叶 B.东汉末年 C.西汉初期 D.西汉中叶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道教及世界三大宗教 2.()曾在《致许寿裳》信中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A.郭沫若 B.李大钊 C.鲁迅 D.茅盾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道教及世界三大宗教 3.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并亲自为多种道教经书作注的帝王是()。 A.唐玄宗 B.宋真宗 C.宋徽宗 D.唐太宗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道教及世界三大宗教 4.加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的帝王是()。 A.宋徽宗 B.宋真宗 C.唐太宗 D.唐玄宗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道教及世界三大宗教 5.()以后,道教曾流传到朝鲜、日本、越南和东南亚一带。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元代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道教及世界三大宗教6.道教全真道的创始人是()。 A.王重阳 B.丘处机 C.张陵 D.张角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道教及世界三大宗教7.将老子的“无为”思想发展为“逍遥游”的是()。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道教及世界三大宗教8.道教中神位最低的神是()。 A.门神 B.灶君 C.土地 D.文昌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道教及世界三大宗教9.道教众神仙中,传为黄帝之师的是()。 A.赤松子 B.容成公 C.彭祖 D.王玄甫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道教及世界三大宗教10.道教的标记为()。 A.法轮 B.新月 C.八卦太极图 D.太极八卦图

中国宗教知识考点内容汇总(导游考试)

中国的宗教 【本章考点汇总】 第一节宗教概述 一、宗教的产生 1.“宗教”一词是外来语,源于印度佛教。 2.佛教以佛陀之言为“教”,以佛弟子之言为“宗”,二者合称为“宗教”,其意为崇高、奉行佛陀及其弟子的教诲。 3.在英语中,“宗教”一词写作religion,源于拉丁语religare或religio。 4.宗教是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之一,产生于史前社会后期。 5.原始宗教经历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崇拜和神灵崇拜等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是一种自发宗教。 6.人们信仰原始宗教的目的主要是:祈福和免祸。 7.世界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8.宗教具有的“五性”特征: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和复杂性。 二、中国宗教信仰的特点 1.中国公民信仰的四大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3.我国宗教信仰的特点: (1)多种宗教并存 (2)强烈的融合性 任何外来宗教若想在中国获得生存和发展,都必须地方化、民族化,逐渐适应中国的国情民俗,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密切结合,经历一个宗教中国化的过程) (3)显著的民族性 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而又无国教的国家,中国的宗教信仰具有显著的民族性特征。 (4)较强的务实性。 汉族在宗教信仰上主张兼容并蓄,为己所用,强调务实性。

第二节佛教 一、佛教的产生与传播 1.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由古印度乔答摩·悉达多所创。 2.后世佛教徒尊称乔答摩·悉达多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简称释尊、佛陀、佛,即三觉圆满的智者。 3.释迦牟尼的生活时代大约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时期。 4.世界闻名的佛祖四大圣迹:出生地――兰毗尼园;成道地――菩提伽耶;初转法轮地――鹿野苑;涅槃(pan)地――拘尸那迦。 5.佛教在印度发展的四个阶段: 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佛教基本上被逐出了印度国境 6.佛教在世界传播路线大致有三条: 7.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8.一般认为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向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是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始,史称“伊存授经”。 9.中国的佛教分属北传佛教、南传佛教、藏传佛教三大体系。 10.佛教诞生在印度,发扬光大在中国,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佛教和佛教经典。摘选自辽宁省导游考试一本通 11.北传佛教主要传播于汉族地区,也称为汉族地区佛教,它是中国佛教的主体部分。汉族地区佛教的传播与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形成了众多派系,

导游资格考试-道教知识

导游资格考试-道教考点归纳 一、道教的历史: 道教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 道教的创立、传播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原始道教阶段 东汉张陵(又名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 张角传教,人称“太平道”。此二者均属早期道教。 (二)道教理论化阶段 对道教理论化作出突出贡献的是葛洪、陆修静、寇谦之、陶弘景四人。 (三)道教两大派系的形成阶段 1.全真道 亦称全真教或全真派。创始人为王重阳。教义方面,主张三教合一,以老子的《道德经》、儒家的《孝经》、佛教的《般若心经》为主要经典。 2.正一道 亦称正一教或正一派,正一道的形成其实是江南道教的统一。 目前,我国北方道教宫观多属全真派,正一派则主要流行于江南地区和台湾省。 二、道教的基本教义 “道”原是我国先秦“诸子百家”中重要的哲学思想,道家的创始人李耳在其所著《老子》一书中,用“道”来解释和说明宇宙万物的变化,认为“道”是超越时空、无所不在的力量和永恒的存在,是天地万物的根源。 1.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 2.乐生、重生、贵生 道教是四大宗教中惟一乐生、重生、贵生的宗教,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大地大,有生乃大”。 三、道教的经典与标志 道教尊先秦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为教祖,将《老子》一书改名为《道德真经》作为道教经典。《道藏》是道教经典的汇编,道教的标志为八卦太极图。 四、道教供奉的对象 (一)尊神 1.三清:三清是玉清、上清、太清的合称,是道教信奉的最高尊神。玉清又称元始天尊,;上清又称灵宝天尊,;太清又称道德天尊,亦称太上老君。 2.四御 四御:1.玉皇大帝;2.紫微北极大帝;3.勾陈南极大帝;4.后土皇地祗 玉皇大帝和后土皇地祗俗称“天公地母”。 3.日月星宿 二十八星宿及北斗星。 四方神即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四神。

中国宗教知识考点内容汇总(导游考试)

中国宗教知识考点内容汇总(导游考试) 中国的宗教 【本章考点汇总】 第一节宗教概述 一、宗教的产生 1.“宗教”一词是外来语,源于印度佛教。 2.佛教以佛陀之言为“教”,以佛弟子之言为“宗”,二者合称为“宗教”,其意为崇高、奉行佛陀及其弟子的教诲。 3.在英语中,“宗教”一词写作religion,源于拉丁语religare或religio。 4.宗教是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之一,产生于史前社会后期。 5.原始宗教经历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崇拜和神灵崇拜等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是一种自发宗教。 6.人们信仰原始宗教的目的主要是:祈福和免祸。 7.世界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8.宗教具有的“五性”特征: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和复杂性。 二、中国宗教信仰的特点 1.中国公民信仰的四大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3.我国宗教信仰的特点: (1)多种宗教并存 (2)强烈的融合性 任何外来宗教若想在中国获得生存和发展,都必须地方化、民族化,逐渐适应中国的国情民俗,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密切结合,经历

一个宗教中国化的过程) (3)显著的民族性 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而又无国教的国家,中国的宗教信仰具有显著的民族性特征。 (4)较强的务实性。 汉族在宗教信仰上主张兼容并蓄,为己所用,强调务实性。 第二节佛教 一、佛教的产生与传播 1.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由古印度乔答摩·悉达多所创。 2.后世佛教徒尊称乔答摩·悉达多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简称释尊、佛陀、佛,即三觉圆满的智者。 3.释迦牟尼的生活时代大约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时期。 4.世界闻名的佛祖四大圣迹:出生地――兰毗尼园;成道地――菩提伽耶;初转法轮地――鹿野苑;涅槃(pan)地――拘尸那迦。 5.佛教在印度发展的四个阶段: 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佛教基本上被逐出了印度国境 6.佛教在世界传播路线大致有三条: 7.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8.一般认为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向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是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始,史称“伊存授

导游基础知识第五章知识点:道教

一、道教的创立和发展简史 (一)原始道教阶段 以“五斗米道”和“太平道”为代表。东汉末年,即东汉顺帝时(126-144年),在蜀中鹤鸣山(今四川省大邑县境内),张陵(又称张道陵)倡导五斗米遭,因信徒入教必须交五斗米,故名之。张陵之孙张鲁继续弘扬其教,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并亲自作《老子想尔注》解释《老子五千文》。因老子宣扬“道”,所以“五斗水道”即为早期的道教。后来,倡导道教的张陵被称为张天师,被尊为道教的。稍后的张角创太平道,也属于早期道教。 (二)道教上升为理论化阶段 以东晋道士葛洪、北朝嵩山道士寇谦之、南朝宋庐山道士陆修静、南朝齐梁间茅山道士陶弘景为代表。 (三)道教形成两大派系阶段 金元以来至今,全国道教形成全真道与正一道两大教派。 全真道为金初创立的道教宗派。主要创派人为王重阳。全真道以《道德经》(道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经)和《孝经》(儒经)为主要经典,主张道、佛、儒三教合一。在修行方法上,重内丹修炼,不尚符箓,不事黄白之术(冶炼金银之术),以修身养性为正道。全真道士必须出家住官观,不得蓄妻室,并制定严格的清规戒律。全真道仿佛教建立了丛林制度,各地全真道士云游至全真十方丛林,均可栖息学道。在元代,王重阳的七大弟子又分别开创全真道七个支派,其中以长春子丘处机开创的龙门派势力,至今全真道仍以龙门派人数最多。

正一道是元代形成的道教宗派。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授江西龙虎山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三山符篆,指江南的龙虎山(正一派本山)、閤皂山(灵宝派本山)和茅山(上清派本山)等以符策为主的道教三大宗。正一道的形成,事实上就是江南道教的统一命名,统归龙虎山天师府的领导,并以此与北方的全真道相对。正一道集符箓派之大成,以行符箓为主要特征(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奉持的主要经典为《正一经》。道士可以有家室,可不出家,不住宫观,清规戒律也不如全真道严格。 目前全国道教宫观大部属全真派,正一道主要流行在江南和台湾省。 二、道教的基本教义教理 (一)“道” “道”是生化宇宙万物的原动力,造化之根,是先天地而存在的。“道”是神明之本,道气化为“三清”。“道”有最伟大的德行。 (二)“气化宇宙”的学说 老子《道德经》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教的宇宙演化图式为:最初,由“道”在虚无中产生一团“混沌元气”(又称“太 乙真气”“一炁”);然后,这团原始祖气内部分化为阴阳二气;后来,阴阳二气的冲和,产生天、地、水三气;最后,天、地、水三气混合生成万物。 (三)自然无为

导游基础知识之——中国的四大宗教

导游基础知识之——中国的四大宗教_要点 1.中国四大宗教的主要宗派: (1)佛教: A:大乘佛教: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贤首宗)、法相宗(慈恩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密宗(真言宗)、[八宗口诀:三天华法,律净禅密]; B:小乘佛教 C:藏传佛教: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 (2)道教:全真道,正一道; (3)伊斯兰教:逊尼派、十叶派; (4)基督教:天文教、新教、东正教; 2、中国四大宗教的主要经典: (1)佛教:北传佛教:《大藏经》(《三藏经》); 南传佛教:《大藏经》; 藏传佛教:《甘珠尔》、《丹珠尔》; (2)道教:《道藏》; (3)伊斯兰教:《圣训》、《古兰经》; (4)基督教:《圣经》; 3、中国四大宗教的标志: (1)佛教:**; (2)道教:太极八卦图; (3)伊斯兰教:新月; (4)基督教:十字架; 4、汉族宗教信仰的两个明显特点: (1)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 (2)任何外来宗教都必须地方化、民族化,才能存在和发展。 5、(1)中国有哪10个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西北地区) 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放、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可用口诀联想这些民族的全称:回维哈柯,塔乌塔,东撒保)。 (2)信仰藏传佛教的少数民族: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甘肃省的藏族、蒙古族、裕固族。 (3)信仰大乘佛教的少数民族:白族,壮族,布依族、侗、畲族、纳西族、彝族、羌族、满族、朝鲜族 (4)信仰上座部佛教:傣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 (5)信仰东正教:俄罗斯族、鄂温克族

6、、佛教创始于何时何地?创始人是谁? 佛教约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姓乔答摩,佛徒尊称其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在世界各个大宗教中,佛教创立时间最早。释迦牟尼生活年代大约与孔子同时。 7、、印度佛教发展的四个时期: 要点提示:3个600年 (1)初600年(公元前6世纪——公元1世纪中叶):原始佛教时期(200年);部派佛教时期(400年);坚持传统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主张改革大众部佛教(大乘佛教)。 (2)中600年(公元1世纪中叶——7世纪):大乘佛教时期;(上座部佛教被贬为小乘佛教) (3)后600年(公元7世纪——12世纪):密乘佛教时期。 8、、佛教在世界传播的路线及教派: (1)北传佛教:古印度—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大乘佛教为主,包括密乘佛教,属于汉语系佛教。 (2)南传佛教:古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中国云南傣族;小乘佛教为主,属于巴利语系佛教 (3)藏传佛教:印度密乘佛教与藏族苯教结合的佛教,流行于中国的藏、蒙、裕固、纳西以及不丹、尼泊尔、蒙古、俄罗斯的布里亚特等。属于藏系佛教10、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和密传佛教的主要区别: (1)小乘佛教(上座部佛教):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佛(释迦牟尼),修行的最高果位为罗汉,教义重自我解脱; (2)大乘佛教:认为十方世界都有佛,修行的果位分为罗汉、菩萨、佛三级,教义弘扬菩萨和“菩萨行”,最终目的在于成佛。 (3)密乘佛教:自称受法身佛大日如来秘密教旨传授,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轨和世谷信仰为特征。 11、为什么说佛教诞生于佛教,发展在中国? 中国佛教包容了北传佛教、南传佛教、藏传佛教三大体系,全面继承了印度三个时期的佛教。世界上完整的佛教在中国,世界上完整的佛教经典也在中国。 12、、汉地佛教发展的四个时期及其特点: (1)西汉、伊存向景卢口授《浮屠经》,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2)两汉之际、魏晋南北朝:译传阶段; (3)隋唐两代:创造阶段和鼎盛时期;形成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贤首宗)、法相宗(慈恩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密宗(真言宗) (4)宋元明清四朝:与中国文化全面融合阶段,大众佛教长足发展,主要流行禅宗和净土宗,其他各宗派逐渐衰落。净土宗以口念“南无阿尼托佛”为修行

福建导游基础知识福建宗教知识

[单选题]1.佛教在()时期传入福(江南博哥)建。 A.西晋 B.隋唐 C.三国 D.明清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三国时期,佛教传入福建;西晋时期,福建地区开始兴建佛寺;隋唐时期,佛教在福建得到广泛传播;宋代,政府提倡佛教,达到全盛;明万历年间,佛教盛极一时;清代,佛教与境外交往增多。 [单选题]2.福建的道教在()时期达到兴盛。 A.三国 B.唐朝 C.宋元 D.明朝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道教于三国时期传入福建;于唐五代得到全面发展,各地创建道教宫观31座;宋元是兴盛时期,分宗衍派;明中期后,道教特别是正一道走向衰落,清代更衰落。 [单选题]3.历史上曾被称为“游艇子”的是()者。 A.卢循起义 B.白莲教起义 C.杜弢起义 D.王仙芝起义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东晋时期,信奉五斗米道的卢循起义失败后,部分起义者流散在泉州沿海,称为“游艇子”。 [单选题]4.唐朝时期,时称大食法的是()。 A.伊斯兰教 B.佛教 C.道教 D.基督教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伊斯兰教于唐武德年间随阿拉伯、波斯穆斯林商贾从海路传入泉州,时称大食法,并于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建起福建第一座清真寺——泉州麒麟寺。 [单选题]5.福建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于()成立。 A.1960年 B.1961年

C.1962年 D.1983年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新中国成立后,1961年5月正式成立福建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1983年创办福建神学院,并成立福建省基督教协会。 [单选题]6.妈祖庙的祖庭位于()。 A.南京天妃宫 B.台湾朝天宫 C.福建湄洲岛 D.北京白云观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福建湄洲岛,因形似娥眉而得名,是闻名遐迩的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被誉为“东方麦加”。 [单选题]7.下列教堂中,属于新教教堂的是()。 A.广州圣心大教堂 B.福建莆田大教堂 C.黑龙江尼古拉大教堂 D.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A项,广州圣心大教堂,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宏伟、最具有特色的大教堂。B项,福建莆田大教堂,原为兴化年议会莆田总堂,由美国信徒倡建,于1918年竣工,是典型的新教教堂。C项,哈尔滨的尼古拉大教堂,又称“中央寺院”,是沙皇俄国于1899年修建的一座俄罗斯东正教教堂。D项,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现为天主教上海教区的主教座堂。 [单选题]8.基督教最早传入福建的时间是在()时期。 A.唐朝 B.元朝 C.清朝 D.民国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基督教,发源于犹太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于清代(公元1842年)传入福建。1848年创建的厦门新街礼拜堂,是近代外国教会在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基督教堂,被誉为“中华第一圣堂教”。 [单选题]9.我国现存最早的典型的阿拉伯式清真寺是()。 A.广州怀圣寺 B.杭州真教寺 C.扬州仙鹤寺 D.泉州清净寺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道教归纳

道教 道教创始人:张陵(张道陵或张天师) 经典:《老子五千文》,张鲁(张陵孙子)奉老子(李耳)为教主, 原始道教:张凌倡导“五斗米道”、张角创“太平道” 理论化代表:东晋道士葛洪,北朝嵩山道士寇谦之,南朝宋庐山道士陆修静,南朝齐梁间茅山道士陶弘景 两大派系: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金初) 经典:《道德经》(道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经)、 《孝经》(儒经)。 修行方法:重内丹修炼,不尚符箓,不事黄白之术(炼金银之术),以修真养性为正道必须出家住宫观,不得蓄妻室。 丘处机(长春子)开创龙门派势力最大。 正一道:创始人:张盛(元代) 经典:《正一经》 修炼方法: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 可以有家室,可不出家,不住宫观。 流行于台湾、江南。 道教教义:殷周(鬼神崇拜)、先秦(道家学派)、战国后(神仙方术信仰)、西汉初期(黄老学说(认为自己是黄帝子孙) 修炼方法:内养,外养,房中术。目的:追求长生不老 经典:唐代《道藏》(中国现存最早)、北宋《大宋天宫宝藏》、 明代《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 道教尊先秦道家学派创始人李耳(老聃)为教主, 将其《老子》一书改名:《道德真经》又名《道德经》 提出:“道”是“万物之母”、“德”是道德显现、 “道”是无所不在的力量、“德”是道的行动 标志:八卦太极图 尊神

三清: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子玉清宫) 上清灵宝天尊(禹余天之上清宫) 太清道德天尊(大赤天之太清宫) 四御:辅助三清的四位天帝 紫薇北极大地(紫薇中天北极太皇大帝) 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天地经纬/日月星辰/四时气候 玉皇大帝(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 总执天道后土皇地祗(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祗)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 勾陈南极大帝(勾陈上宫南极天皇大帝) 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南北极/天地人三才/统御众星/主持人间兵革命之事 三官(三元大帝): 天官地官水官 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福神(福) 员外郎(禄) 南极仙翁(寿) 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 神仙:老而不死曰仙 真武大帝:水神(北方在五行中属水,有防止火灾之威力) (净乐国太子) 道场:武当山 真武庙:(北宋)广东佛山祖庙,(清初)云南昆明太和宫(铜瓦寺,全国最大铜寺) 广西容县经略台真武阁 文昌帝君:文曲星,四川梓潼七曲山张亚子,玉皇大帝命他掌管人世功名利禄,读书人崇拜寺庙:七曲山文昌宫(梓潼大庙,文昌庙的祖庙) 贵州贵阳文昌阁(主楼:九角三层宝塔形建筑,国内罕见) 魁星:北斗七星中组成斗形的前四颗星,读书人崇拜 形象:赤发蓝面鬼(一足立于鳌头之上,一手捧斗,一手执笔) 八仙(山东蓬莱阁):葫芦(铁拐李)、芭蕉扇(钟离权)、鱼鼓(张果老)、荷花(何仙姑)、花篮(蓝采和)、剑(吕洞宾)、笛子(韩湘子)、玉板(曹国舅) 天妃娘娘:(妈祖,海上保护神):林默(福建莆田湄洲岛升仙) 我国三大妈祖庙:湄洲岛妈祖庙,天津天后宫,台湾北港朝天宫

导游资格考试宗教知识之道教

导游资格考试宗教知识之道教 导游资格考试宗教知识之道教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本土宗教,是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唐代以后,道教曾流传到朝鲜、日本、越南和东南亚一带。下面瑞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了导游资格考试宗教知识之道教,欢迎浏览。 一、创立和发展 (一)原始道教 东汉顺帝时,张陵在四川鹤鸣山,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并自称出于太上老君的口授,造作道书,同时吸收巴蜀地区的原始宗教信仰,创立五斗米道。“五斗米道”为早期道教。因后世道教尊张陵为天师(一说张陵自称天师),故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张陵之孙张鲁割据汉中20余年。建安二十年(215),张鲁归降曹操,被拜将封侯,五斗米道获得合法地位而影响日增。汉灵帝时张角所创立的太平道也属早期的道教。 (二)道教的贵族化 魏晋以后,道教内部逐渐分化,一部分仍然流传民间,另一部分向上层化发展。后者以东晋神仙理论家葛洪、北朝北魏嵩山道士寇谦之、南朝刘宋庐山道士陆修静与南朝齐梁间茅山道士陶弘景为代表。 唐代统治者自称是老子后裔,封李耳为“太上玄元皇帝”,奉行崇道政策。北宋统治者仿效唐代宗祖老子的做法,宋真宗称赵玄朗为其族祖,奉作道教尊神,封为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并加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唐宋统治者的一系列崇道措施,对道教的贵族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这时道士人数大增,宫观规模日大,神仙系统也更为庞杂;经书数量益增,并汇编成“藏”,正式刊行;研究道经的著名道士和道教学者相继出现,如唐朝吕洞宾,北宋的陈抟(tuan)、张紫阳等,他们对道教的发展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三)道教两大派系的形成 道教真正成为教派,当从南宋和金元南北对峙之时开始。南宋偏

导游基础知识(道教及世界三大宗教)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导游基础知识(道教及世界三大宗教)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 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判断题 5. 简答题 单项选择题 1.我国佛教名山中,相传文殊菩萨的道场是()。 A.普陀山 B.九华 C.峨眉山 D.五台山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道教及世界三大宗教 2.在佛祖四大圣迹中,()是释迦牟尼出生地。 A.蓝毗尼花园 B.鹿野苑 C.菩提伽耶 D.拘尸那迦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道教及世界三大宗教 3.信仰藏传佛教的少数民族大致上是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甘肃省等地的()。 A.藏族、傣族、蒙古族 B.藏族、东乡族、蒙古族 C.藏族、裕固族、蒙古族 D.裕固族、布朗族、蒙古族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道教及世界三大宗教 4.佛教向亚洲各地的传播,大致可分为两条路线,北传经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等国。 A.斯里兰卡、缅甸、泰国 B.朝鲜、日本、俄罗斯 C.斯里兰卡、越南、老挝 D.朝鲜、日本、越南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道教及世界三大宗教 5.伊斯兰教古尔邦节的时间是教历()。

A.10月1日 B.12月10日 C.3月12日 D.9月1日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道教及世界三大宗教 6.中国最大的清真寺是()。 A.泉州清净寺 B.北京牛街清真寺 C.西安化觉寺 D.新疆艾提尕清真寺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道教及世界三大宗教 7.()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A.云冈石窟 B.克孜尔千佛洞 C.敦煌石窟 D.龙门石窟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道教及世界三大宗教 8.道教“三官”中,被民间视为“福神”的是()。 A.地官 B.天官 C.水官 D.南极仙翁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道教及世界三大宗教 9.穆斯林对伊斯兰学者尊称为()。 A.伊玛目 B.毛拉 C.阿訇 D.神甫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道教及世界三大宗教 10.许多道教宫观以“太清官”、“上清宫”命名,“太清”和“上清”分别指的是()。 A.灵宝天尊和元始天尊 B.元始天尊和道德天尊 C.道德天尊和灵宝天尊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宗教文化)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宗教文化)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1.汉地佛教寺院天王殿中,右手持宝伞、左手握神鼠的天王是()。A.东方持国天王 B.南方增长天王 C.西方广目天王 D.北方多闻天王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宗教文化 2.汉地佛教寺院天王殿中,手握慧剑的天王是()。 A.东方持国天 B.南方增长天王 C.西方广目天王 D.北方多闻天王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宗教文化 3.汉地佛教寺院天王殿中,手握琵琶的天王是()。 A.东方持国天王 B.南方增长天王 C.西方广目天王 D.北方多闻天王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宗教文化 4.汉地佛教寺院天王殿中,右手缠蛇(龙)、左手持宝珠的天王是()。A.东方持国天王 B.南方增长天王 C.西方广目天王 D.北方多闻天王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宗教文化 5.中国佛教中,文殊菩萨的道场在()。 A.山西五台山 B.浙江普陀山 C.四川峨眉山 D.安徽九华山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宗教文化 6.中国佛教中,普贤菩萨的道场在()。 A.山西五台山 B.浙江普陀 C.四川峨眉山 D.安徽九华山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宗教文化 7.藏传佛教格鲁派历代班禅活佛的驻锡之地是()。A.甘丹寺 B.哲蚌寺 C.扎什伦布寺 D.色拉寺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宗教文化 8.下列道教宫观中,享有“道观之祖”之美誉的是()。A.陕西户县重阳宫 B.北京白云观 C.陕西周至县楼观 D.四川青城山常道观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宗教文化 9.道教真武大帝的道场在()。 A.重庆丰都县平都山 B.湖北丹江口市武当山 C.四川梓潼县七曲山 D.广东博罗县罗浮山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宗教文化 10.道教的最高神是()。 A.三官大帝 B.四御 C.玉皇大帝 D.三清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宗教文化 多项选择题

导游基础知识(宗教文化)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导游基础知识(宗教文化)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判断题 5. 简答题 6. 名词解释题 单项选择题 1.禅宗丛林大多寺院都有念佛堂,内供( )。 A.东方三圣 B.西方三圣 C.华严三圣 D.释迦三尊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宗教文化 2.佛教中,当家师父或佛教师长可称( )。 A.师父 B.和尚 C.法师 D.长老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宗教文化 3.盂兰盆节,也称盂兰盆会,是佛教超度祖先的一种仪式,中国在每年( )举行。 A.正月十五 B.四月十六 C.七月十五 D.八月十五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宗教文化 4.四大佛教名山中,建寺历史最悠久的是( )。 A.五台山 B.峨眉山 C.普陀山 D.九华山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宗教文化 5.有“清凉佛国”美称的是( )。 A.五台山 B.峨眉山 C.普陀山

D.九华山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宗教文化6.四大佛教名山中,海拔最高的是( )。A.五台山 B.峨眉山 C.普陀山 D.九华山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宗教文化7.地藏菩萨的道场是( )。 A.五台山 B.峨眉山 C.普陀山 D.九华山E.天童山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宗教文化8.有“海天佛国”美称的是( )。A.五台山 B.峨眉山 C.普陀山 D.九华山E.天童山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宗教文化9.有“仙城佛国”美称的是( )。A.五台山 B.峨眉山 C.普陀山 D.九华山E.天童山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宗教文化10.号称“东南第一山”的是( )。A.五台山 B.峨眉山 C.普陀山 D.九华山E.天童山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宗教文化

导游基础复习 宗教

宗教起源于原始社会,原始宗教的产生,以神灵观念为标志。 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经结合而产生图腾崇拜。“图腾”一词的意义是族徽标记,上古民族的祖先一般以动植物为图腾。 原始宗教的基本特征: ⏹自发性;广泛的参与性;为人生的功利性目的。 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中国在远古时期流行有自然崇拜、鬼魂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 正统宗教是人为的宗教,它的产生以阶级和国家的成熟为前提。 宗教的定义: 马克思:“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恩格斯:“一切宗教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宗教: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特定阶段普遍的历史文化现象,是支配人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以超自然、超人间的形式在人头脑中虚幻的反应,是相信崇拜和传播这种特殊意识形态的社会实体。 宗教的本质: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俗思想的特殊反应,藉神威表现人的力量 从一定意义上说,宗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二)宗教文化的旅游价值 宗教教义的哲理性宗教建筑的艺术性 宗教氛围的神秘性宗教名山的清幽性 猎奇、求知、审美 宗教的作用 ⏹有组织的宗教对于人类社会既有极大的反面作用也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宗教在改革社会弊病、解除贫困、团结人民,在促进艺术、教育和医疗的进步上具有巨大的力量。 ⏹但宗教也阻碍了科学的发展,怂恿迫害异见者,支持殖民主义和剥削以及妇女解放。 世界民族宗教 (1)犹太教:摩西被认为是犹太教的创始人,信奉《圣经》(旧约),以部落神雅赫威为惟一的神。(2)印度教:是印度最重要的宗教,是民族宗教中人数最多的宗教。 (3)道教:起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以中国古代社会的鬼神崇拜为基础,以神仙可求论诱使人们用方术修持追求长生不死、登仙享乐为主体内容,以道家、阴阳五行家、儒家学说为神学理论,带有浓厚万物有灵论和泛神论性质的宗教。 4)儒教:以孔子为崇拜对象。 (5)神道教:是由日本民族原始宗教发展而来的,最初以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为主要内容,后吸收儒教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佛教的某些教义,逐步形成完整的体系。 世界上主要宗教大都是公元前5世纪——公元10世纪形成的,发源地大都集中于亚洲西部和南部: ⏹1、基督教和犹太教:巴勒斯坦地区 ⏹2、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西部 3、拜火教:伊朗与土耳其之间的亚美尼亚高原 ⏹4、佛教:尼泊尔与印度的比邻地区 ⏹5、印度教:南亚西部和印度河中游地区 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宗教从源地向外传播、扩散。 到目前为止,基督教遍及欧洲、美洲、亚洲北部大部分、南非、大洋洲等地,是世界上信奉者最多的宗教。基督教中罗马天主教信奉者又最多。 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以及美洲,其中信奉者以西南亚与东南亚最多。 佛教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 一)佛教 创立时间: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传入时间:公元1世纪 三大体系:大乘、小乘、藏传佛教 经典:经、律、论标记:万字符、法轮 1、佛教在世界的传播 (1)北传佛教汉语系佛教 古印度——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2)南传佛教巴利语系佛教 古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等(3)藏传佛教藏语系佛教密乘佛教+苯教,2、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汉地佛教云南上座部佛教藏传佛教 河南洛阳白马寺是中国汉地最早的佛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 佛教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传入中国。 ⏹1)汉传佛教 ⏹西域---西北陆路丝绸之路----北中国---大乘佛教(汉语系佛教)-----经典属于汉语系; ⏹2)南传小乘佛教 ⏹古印度-----南----缅甸、泰国----中国云南一带---小乘佛教为主----经典为巴利语系(上座部佛教); 3)藏传佛教 ⏹古印度--西南陆路的吐蕃---中国西藏地区--与当地古老宗教(苯教)融合---藏传佛教(喇嘛教、藏语系佛教) P58禅宗以菩提达摩为中国始祖(达摩大师是印度禅宗第28代祖师,中国佛教始祖),故又称达摩宗;因其得佛心印为佛陀之正统法脉,又称为佛心宗。达摩于北魏末活动于洛阳,倡二入四行之修禅原则,以《楞伽经》授徒. 慧能大师,唐代高僧,中国佛教禅宗六祖,著有六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