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病针灸方法

常见病针灸方法

常见病针灸方法

1.中风病人,在辨证论治的同时结合背部膀胱经和督脉用梅花针叩刺后走罐效佳。

2.双腿走路无力的病人常规针刺无效时候,可以取面部下关穴,效佳。

3.患坐骨神经痛的患者针刺健侧风池效佳,得气后捻数次令患者带针行走,立效。

4.近视针刺治愈率不高。

5.肩周炎针灸配合阿是刺络拔罐效果很好,往往立竿见影,但是出血量要大一点。

6.咳嗽针灸治疗没有中药效果好。

7.国内的中医杂志可以阅读,但是里面的疾病治愈率很多有吹嘘。

8.针刺手法无需掌握几十种,,实际上七八种就够用。新得病,实证,身体壮实的可以重刺,久病,虚病,身弱者轻刺。但也有例外,因实致虚者有之,用中药攻下或刺络拔罐,反见大效。

9.膝骨质增生者可以用银针刺阿是,再加刺循经穴位,效佳。

10.凡慢性疾病在治疗过程中每三四天左右病情必反复一次,此是正虚邪盛,身体积蓄能量抗病的体现,一般一天就过去,过去以后病情继续见好,如此规律,一直到病好。在治疗时有必要和病人说明,否则病人遇到此情况必怀疑医生医术低劣,致医生名誉受损。

11.耳穴在治疗急性痛证时有特殊疗效,比耳穴贴压好。

12.瘫痪症,语音低微,但欲寐,饮食减少,各关节痛,反见平脉,难治。

13.耳聋比较难治。

14.牙痛者针刺督脉阿是神效,一般是针入得气痛止,如汤泼雪。此穴一般在十一椎以上,按压寻找即得。

15.糖尿病患者尽量不予针灸治疗,易感染,且恢复很慢,造成麻烦很难解决,不如用中药稳妥。

16.瘫痪者脉沉细无力,大便秘结,关节疼痛的,难治。

17.膝关节急性疼痛,在膝关节阿是刺络拔罐,再予健侧小海或尺泽针刺,得气后令病人带针行走,立效,但是一定要针刺3次以上,否则易复发。

针灸秘传十八绝招

针灸秘传十八绝招 一、身柱妙用 部位:在脊椎正中线上,于第三、四胸椎棘突的中间凹陷处取穴。采取坐位,俯首取穴。 针法:用1.5寸28号针(长4.5cm,直径0.32mm)对准穴位直刺,不可稍偏,针尖下边有抵抗,针尖达到脊椎骨膜上边为度。如果针下空软,那是针刺偏了,急宜提出向穴位直刺,如果刺偏而误入胸膜则有发生气胸的危险。 针进到应刺的深度则停止,使针身正直不偏不歪,留针20分钟至30分钟。起针时先动摇针柄,感到针体松动时以不紧不慢的手法拔出,即用消毒干棉球压住片刻。 作用: (一)增加强壮 1.先天不足或后天亏损者; 2.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者; 3.多次针灸不效者。 (二)预防感冒 1.冷天、大风天外出以前针之; 2.感冒流行发生季节; 3.同室的人有感冒时; 4.经常好感冒的人。 (三)抗高烧 1.感冒高烧至39℃者,针后半小时汗出烧退,轻松愉快。 2.常发低烧者。 (四)小儿疾患 小儿疳疾、惊风、便溏、虫积。可用艾卷灸身柱穴十分钟,每日1次。连续3—7天。 病例举要: 1、高烧 1984年,光明函授大学召开筹备会议时,夜间一代表突发高烧,为针身柱穴。半小时后,周身大汗而烧退。 2、感冒

辽宁中医学院一教研室,4位教师,经常感冒。每人针身柱3次,从此竟不再感冒。 因此,针刺身柱穴对预防流行感冒,多次实验有效。 二、针刺后遗痛 有一种病人主诉:周身某处作痛,视之皮肤如常,其痛处恰在穴位上。问其原因由于针灸后所发生。询问原治疗医生,针处既然没有改变,医生也无法解决也不能算做治疗失误,但患者确实疼痛。我的治疗方法很简单,在发生疼痛穴位的相对处针之。例如内关痛针外关,阳陵泉痛针阴陵泉,如果两穴对得准确无不应针而愈。无以名之,故名为“针灸后遗痛”。 病例举要: 王XX,女,50岁,家庭妇女 主诉:左手腕内侧有——小块疼痛,由于怔忡失眠,医生曾作针灸,病愈而此局部痛,其痛可以忍受,但干扰日常生活。曾去询问原治疗医生,无法解决。针处既无红肿,医生也无责任,但其疼不止,服药无效。我试用相对缪刺而愈。类似这样的病例不胜枚举。 三、大接经 《内经◎海论》中叙述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络分布周身各处,上悬贯于脑,内联于脏腑,畅气血往来,各经保持相对的平衡,自然无病。经络不平衡,人就会生病,经过针灸多次而不效的疾病,可用大接经的针刺方法。 具体做法是,只用一根l寸长的28号针,每次只针一侧,针刺十二经的原穴和络穴,依照经络循行的顺序各穴只刺一下而不留针。每次只针一侧,下次针另一侧。共针4次,久病则由原穴到络穴,新病则由络穴到原穴。 (一)由原穴到络穴 肺原[太渊]——大肠络[偏历]——胃原[冲阳]——脾络[公孙]——心原[神门]——小肠络[支正]——膀胱原[京骨]——肾络[大钟]——心包络[大陵]——三焦络[外关]——胆原[丘墟]——肝络[蠡沟]。 (二)由络穴到原穴 肺络[列缺]——大肠原[合谷]——胃络[丰隆]——脾原[太白]——心络[通里]——小肠原[腕骨]——膀胱络[飞扬]——肾原[太溪]——心包络[内关]——三焦原[阳池]——胆络[光明]——肝原[太冲]。 案例举要: 刘X,男,40岁,某设计院会计师

中医针灸的26种刺法大全

中医针灸的26种刺法 —1— 腧刺 这种针刺治疗方法用于五脏有病时,腧指四肢荥穴和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的五脏俞穴,就是心腧、肺腧、肝腧、脾腧、肾腧,用以治五脏疾病。 由于这种针刺法是刺特定的腧穴,故称之为腧刺,在临床上对结石性胆囊炎的疼痛,针刺胆腧穴针感可直达病所,即能止痛,故《灵枢·官针篇》曰:“腧刺者,刺诸经荥腧,脏腧也”。 —2— 远道刺 下肢合穴能主治六腑疾病,这种刺法称为远道刺。下合穴是指手足三阳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故称下合穴,主要分布于下肢膝关节附近。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合治内府……胃合入于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上巨虚),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下巨虚),三焦合入于委阳(腘横纹外端,股二头肌腱外缘),膀胱合于委中穴(腘横纹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 《灵枢·刺节真邪篇》:“刺府俞,去府病也”;《灵枢·官针篇》讲:“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琐府腧也。” —3— 经刺 经脉所过之处有结聚者,如郁血、硬结、压痛等常用经刺法。由于是直接刺大经,故称之为“经刺”。治疗腱鞘囊肿基本上是用这种刺法。又如“经络触诊法”和以触诊所得的阳性反应处为针刺点的治疗方法,均属经刺法。《灵枢·官针篇》曰:“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

—4— 络刺 这是刺皮肤上的小络脉,使其出血以泻邪的一种治疗方法。《素问·调经论》中指出:“病在血,调之络。”目的在于泻郁滞络脉之间的邪热。 《灵枢·百病始生篇》讲:“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病热之邪所致血溢,必调治络脉。由于是刺在络脉上,所以称“络刺”。 近代临床上应用的各种浅刺、点刺放血法———如三棱针(古代叫锋针)或小针刀放血法、皮肤针重刺放血法等都属于本法范围。“刺络(放血)拔罐法”,就是在本法的基础上与拔罐疗法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 —5— 分刺

中医治疗常见病的针灸常用方你知道?

中医治疗常见病的针灸常用方你知道? 中医治疗常见病的针灸常用方你知道? 治感冒病歌诀 感冒风池补合谷,太阳大椎泻复溜, 鼻塞迎香上星加,尺泽咳嗽二商喉。 大椎、风池对外感风寒具有较强的发散作用。补合谷泻复溜可以发汗。鼻塞不通,前额疼痛可加迎香、上星。咳嗽加尺泽。喉痛加少商、商阳(此即二商),点刺出血。 治咳喘歌诀 治咳肺俞加中府,内关尺泽三里伍, 哮喘天突膻中刺,痰多丰隆与合谷。 肺俞、中府为肺的俞穴与募穴,内关为治疗胸胁部病症要穴。加尺泽、足三里,补土而又生金清肺热。哮喘时取上穴再加天突,膻中,若是痰多可刺丰隆、合谷。 治胃肠病歌诀 胃肠之病俞募全,三里巨虚加内关, 腹泻隔姜灸神阙,酸多公孙并行间。 肠胃病,如肠胃炎、消化不良、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可用“俞募配穴”治疗,一般用胃俞、中脘即可,也可同用大肠俞与天枢,或小肠俞与关元,再配以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以及内关等。腹泻可隔姜灸神阙穴。反酸可加公孙、行间。 治肿胀歌诀 肿胀肾俞膀胱俞,京门中极不可漏, 三里地机多有用,三阴交穴并复溜。 肾为水脏,开窍于二阴。膀胱为津液之府,职司小便,脾主运化水湿,脾肾阳虚肿胀,可以用肾与膀胱的俞募穴,脾经的三阴交、地

机,还可加足三里。 治小儿遗尿歌诀 遗尿神门并关元,三阴交穴和兑端, 膀胱俞募配三里,调整习惯愈不难。 用膀胱经俞募穴膀胱俞、中极,加关元、三阴交,再加神门、足三里、兑端,治疗遗尿病效果较好,在治疗期间,嘱患儿调整习惯,白天注意不要过度疲劳,傍晚后尽量少饮水。 治妇女病歌诀 妇科关元三阴交,肾俞血海要记牢, 更年石门三里穴,归来太冲痛经消, 经少气海并带脉,经多隐白大敦妙。 妇科病书主要涉及冲脉、任脉以及肝,脾两条经络,可用关元、三阴交、肾俞、血海通治,如为更年期病症加石门、足三里,同时还可以配合对症加一些其它穴,如失眠加印堂,头晕加百会等。痛经针归来、太冲。月经过少不畅取气海、带脉,月经过多取隐白、大敦,点刺出血。如属虚证,可灸隐白。 治心神病歌诀 心神三里三阴交,神门关元合谷捎, 头痛太阳列缺好,失眠涌泉印堂要, 眩晕内庭百会刺,内关中脘呕吐消, 心悸内关合心俞,肾俞太冲可通调。 心主神,心神病可选足三里、三阴交,或神门、关元、合谷。头痛可加太阳、列缺。失眠加涌泉、印堂,眩晕加内庭、百会,恶心呕吐加中脘、内关。心悸加内关、太冲、心俞、肾俞,交通心肾,养血镇静。 治阳痿早泄歌诀

一些常见病的针灸处理方法

一些常见病的针灸处理方法 1、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分内扭和外扭,不同的扭伤处理方法不一样。 内扭:指踝关节向内侧弯痛。内踝三针,解溪、商丘、照海; 外扭:指踝关节向外侧弯痛。外踝三针,解溪、申脉、丘墟。 内扭外扭皆痛者:内踝三针及外踝三针全起来共五针一起做。 进针方向是直刺,进针约0.5至1寸。留针约十分钟即可。 一般踝关节扭伤伴有肿胀疼痛的,要检查踝关节处的血管曲张情况,见脚背处的血管青紫显现的,首先要对其放血。放血点选在血管颜色最深的地方,如果解溪穴处的静脉血管颜色最深,则首选解溪穴处的血管放血。解溪穴放血后可不必针刺。放血时不要去止血,要让其自然流放,等其自止。如若静脉血管在放血的时候将其人为止住,未能自行放尽,则有可能使病情残留不尽。 疗效:一般一次即可达到明显的止痛效果,次日可同见肿胀明显消退,二至三次后可不再针,让其自然痊愈。 2、牙痛: 上牙痛: 取穴患侧口禾髎,进针约0.5寸,提插捻转30秒。一般一次即可消除牙痛,若上穴效果不理想,可加针龈交穴,一次则可使痛消除。 下牙痛:下牙痛分多种情况,不同情况的处理方式不同。 牙龈肿痛:特点是牙龈肉肿的肿痛,无牙齿松动等现象,属单纯的牙龈肿所引起的痛。这种情况多属脾热证,选穴时可单取合谷穴,一般是针患侧的合谷。下针时要对准合谷穴肌肉隆起的地方,刺入肌肉组织中,不要刺到神经、骨骼等组织。进针后提插捻转然后摇孔出针,上法重复二至三次即可。一般新起一二天的牙痛一次即可痛消,最多二次可完全消除症状。若不效时可加刺颊车穴,方法同上,刺肌肉。

下牙酸痛:特点是牙痛隐隐,并不很特别痛,而是碰到较更食物时很疼痛,牙齿有点松动,牙龈无红肿,此种情况属肾虚牙痛,只要单补复留穴和肾俞穴即可。方法是理刺留针二十分钟,一般一次病情好转,二至三次痊愈。对于年久顽固性的肾虚牙痛,一般五至七次亦可使其痊愈。 胃热阳明牙痛:胃热牙痛的特点是牙齿牙龈及腮腺烧灼性的疼痛,不可触动,触动则则更痛,伴有口干舌干、多饮等症状,此属阳明实热证。处理方法,一是泻解溪穴,可在解溪静脉放血,可选单侧亦可双侧;二是合谷穴注射一至二毫升维丁胶性钙;三是合谷穴泻针。上述三法可单用可联用。联用时要先针泻合谷后注射。一般二至三次可痊愈。 心火旺牙痛:特点是牙龈红肿较甚、口干多饮口臭,劳宫穴压痛明显。选穴劳宫,直刺进针,提插捻转摇孔出针,不留针。重复三次。一般疼痛可立消,二次可痊愈。 3、呕吐酸水: 辨证要点是呕吐酸水,取穴肩井,最好是选择有压痛的一侧或双侧,进针约1寸,提插捻转行补法,留针十分钟,一般二三次即可完全消除呕吐,即使是较顽固的呕吐亦可消除。注意,一定要是呕吐酸水者方可。若干呕无酸水者,则上穴用泻法,即进针1寸后向外提插捻转行泻法,出针后重复上法二次,共做三次。 4、口臭: 用1寸针,直刺劳宫穴,进针后摇孔出针,重复三次。劳宫穴可选单侧亦可用双侧,一般选择压痛明显的一侧行针,一般一次口臭可减轻七八成,二次痊愈。

常见病针灸方法

常见病针灸方法 1.中风病人,在辨证论治的同时结合背部膀胱经和督脉用梅花针叩刺后走罐效佳。 2.双腿走路无力的病人常规针刺无效时候,可以取面部下关穴,效佳。 3.患坐骨神经痛的患者针刺健侧风池效佳,得气后捻数次令患者带针行走,立效。 4.近视针刺治愈率不高。 5.肩周炎针灸配合阿是刺络拔罐效果很好,往往立竿见影,但是出血量要大一点。 6.咳嗽针灸治疗没有中药效果好。 7.国内的中医杂志可以阅读,但是里面的疾病治愈率很多有吹嘘。 8.针刺手法无需掌握几十种,,实际上七八种就够用。新得病,实证,身体壮实的可以重刺,久病,虚病,身弱者轻刺。但也有例外,因实致虚者有之,用中药攻下或刺络拔罐,反见大效。 9.膝骨质增生者可以用银针刺阿是,再加刺循经穴位,效佳。 10.凡慢性疾病在治疗过程中每三四天左右病情必反复一次,此是正虚邪盛,身体积蓄能量抗病的体现,一般一天就过去,过去以后病情继续见好,如此规律,一直到病好。在治疗时有必要和病人说明,否则病人遇到此情况必怀疑医生医术低劣,致医生名誉受损。 11.耳穴在治疗急性痛证时有特殊疗效,比耳穴贴压好。 12.瘫痪症,语音低微,但欲寐,饮食减少,各关节痛,反见平脉,难治。 13.耳聋比较难治。 14.牙痛者针刺督脉阿是神效,一般是针入得气痛止,如汤泼雪。此穴一般在十一椎以上,按压寻找即得。 15.糖尿病患者尽量不予针灸治疗,易感染,且恢复很慢,造成麻烦很难解决,不如用中药稳妥。 16.瘫痪者脉沉细无力,大便秘结,关节疼痛的,难治。

17.膝关节急性疼痛,在膝关节阿是刺络拔罐,再予健侧小海或尺泽针刺,得气后令病人带针行走,立效,但是一定要针刺3次以上,否则易复发。

针灸大全、针灸技术

针灸大全、针灸技术 - 温针法 - 【概述】温针法是在毫针针刺后于针尾捻裹艾绒燃点加温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又称为针柄灸法。在我国汉代的医籍《伤寒论》中就已提到这种方法。可以看作是针刺与艾灸的结合。【器具药物】【操作方法】先按疾病的需要选取穴位针刺得气后将针留在一定深度于针柄装上小枣大的艾绒必须捻紧以防止脱落。也可取1.52厘米长的一段艾条插在针柄上然后从下端点燃直到艾团烧完为止。为了防止艾火脱落灼伤皮肤可在穴区垫一张硬纸片。【适应病症】温针法主要用于关节酸痛、腹部冷痛等病症也适于保健。【注意事项】凡不能留针的病症如抽搐、痉挛、震颤以及精神病人或婴幼儿等均不宜使用温针法。在治疗过程中要嘱咐病人不可任意变动体位以防止艾火脱落烧伤皮肤或烧坏衣物、被褥等。 - 火针法 - 【概述】火针法古代又称为焠刺是将特制的针具用火烧红以后刺人一定的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这一治法在我国秦汉时代已经应用。【器具药物】火针针具针体较粗现代多采用不锈钢制成。分为两种。一种用于单针刺即为26号或27号毫针长23寸直径0.51毫米。其针柄上多用竹或骨质包裹以避免烧灼时烫手。另一种用于多针浅刺针身比较细短外形像皮肤针头部装有39枚针另有一根木质的柄。【操作方法】先根据病情选定穴位或部位用2碘酒消毒后再用75乙醇棉球脱碘。有两种针刺方法。 1深刺须用长针以右手持针左手固定穴位将针在酒精灯上自针身向针尖逐渐烧红对准穴位迅速刺人稍停随即退出然后用消毒棉球按揉针孔。针刺时须细心谨慎动作要敏捷一刺即达到所需深度。深刺的深度在0.30.5寸11.7厘米之间。 2浅刺多用装有木柄的多针针具在酒精灯上烧红轻轻地叩刺皮肤表面。主要用于治疗面积较大的顽固性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及牛皮癣等。病变范围较小的可用单针针具点刺。【适应病症】目前火针用得较多的病症为风湿痛、淋巴结核、象度肿、神经性皮炎、痣、疣等。【注意事项】使用火针深刺时

中医不同针灸疗法介绍

中医不同针灸疗法介绍 毫针刺法 毫针刺法,是指利用毫针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机体的穴位,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基本操作方法: 包括消毒、进针、留针、行针、出针等。 (一)消毒 针刺前必须做好针具、腧穴部位及医生手指的消毒。 (二)进针法 进针时,一般用左右双手配合。右手持针,靠拇指、食指、中指夹持针柄,左手按压针刺部位,以固定腧穴皮肤。具体的进针方法临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切指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或食者的指甲掐切腧穴皮肤,右手持针,针尖紧靠左手指甲缘迅速刺入。 2、舒张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食指将所刺腧穴部分皮肤撑开绷紧,右手持针刺入。常用于皮肤松弛部分的腧穴。 3、提捏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食者将欲刺腧穴两旁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刺从捏起皮肤的上端刺入。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等。 4、夹持进针法 左手拇指、食指持消毒干棉球,裹于针体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在腧穴的皮肤表面,右手捻动针柄,两手同时用力,将针刺入腧穴。用于较长毫针的进针。

(1) 行针与得气 毫针刺入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及进行补泻,要施行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得气亦称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当这种经气感应产生时,医生会感到针下有沉紧的感觉;同时 病人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得气与否以及得气的快慢,直接关系到针刺的治疗效果。 常用的行针手法有以下两种 1、提插法 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部位后,使针在穴内进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将针从浅层向下刺入深层为插,有深层向上退至浅层为提。 2、捻转法 捻转法是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右手拇指与食、中指夹持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来回旋转捻动的操作方法。 3、留针与出针 医生可根据病情确定留针时间,一般病症可酌情留针15~30分钟。出针时,用左手拇、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慢慢将针提至皮下,然后将针起出,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以防止出血。 适应症: (1)上呼吸道疾病 1、急性(慢性)鼻窦炎; 2、急性(慢性)鼻炎; 3、感冒; 4、急性(慢性)扁桃腺炎。 (2)呼吸系统疾病 1、急性(慢性)气管炎; 2、支气管哮喘。 (3)眼科疾病

针灸五个特色疗法

特色疗法一:经筋刺法 面瘫是针灸科的常见病,假如失治误治,迁延日久,气血亏虚,面部筋脉长久得不到气血濡养,而弛缓不用,形成顽固性面瘫,一般疗法难以治愈。石学敏院士认为:面瘫系属经筋发病。或因劳汗当风,或因贪凉喜冷,嗜卧风口,或因腠理开泄,卫外不固,风寒之邪趁虚直中面部经筋,致使外邪瘀阻,经筋失利,纵缓不收。所以三阳经经筋受阻,是该病的关键。《灵枢·经筋》记载着手足三阳之筋均上行于面,额为太阳所系;目下属阳明所主;耳前、耳后系少阳所过。采用面部经筋的透刺、排刺法,额部瘫主取阳白四透(阳白穴向上星、头维、丝竹空、攒竹方向透刺);闭目露睛主取睛明、四白;口喁主取下关、太阳、地仓、颊车的透穴刺法,多针浅刺,旨在疏调三阳经经筋。刺络法源于《灵枢·官针》经云:“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始刺浅之,以逐邪气,而来血气〞,刺络法即为络刺,刺小络之血脉,令血出邪尽,血气复行。配以拔罐,主要是以此控制出血量,使之达到血出邪尽,血气复行的治疗目的。三阳经经筋均上行于面,多结于顺(即颧部)、颔(即下颌)、颊等处。取颊、颧、额等处为刺络法的重点部位,配合经筋透刺、排刺法。 经筋刺法治疗选穴:以面部瘫痪肌群的经筋透刺和排刺为主:阳自四透、太阳透地仓、承浆透地仓、颊车地仓互透、颊肌排刺、瘫痪肌群围刺等;操作:以瘫痪经筋透刺、排刺、围刺为主。阳白穴以四枚针分别向上星、头维、丝竹空、攒竹方向透刺,进针1~1.5寸,施捻转平补平泻1 min;攒竹透向睛明,进针0.5寸,手法同前,施术轻柔,以免皮下出血;丝竹空沿眉横刺,进针1.5寸,施术同前;四白、迎香分别透向睛明,进针1.5寸,施术同前;太阳向下穿颧弓透向地仓,进针2.5~3寸,施术同前;人中、承浆、颊车分别透向地仓,进针1.5~2寸,施术同前;沿颊车至地仓,下关至迎香每间隔1寸刺人1针,以进入皮内为度(浅刺),施捻转平补平泻,总计施术2min。以上针刺施术后留针20 min。

常见病20则针灸实用方?14

常见病20则针灸实用方♥14 在经络学说特定穴基础上创立的补气、泻气、行气疗法。以五腧穴、八脉交会穴为主穴。 (1)足三里、阴陵泉、公孙,针刺平补平泻法,不留针。治脾胃虚弱、腹泻。 (2)阴谷、阴陵泉、中极(小腹胀满者改关元或气海),针刺后每隔5分钟行平补平泻运气手法,使气至少腹,20~30分钟后出针。治肾虚、膀胱气化不利之尿潴留(用于产后、手术后)。 (3)百会、关元、合谷,针刺补法,留针20~30分钟,每10分钟运气手法使气至少腹。治清阳不升、肾气不固之遗尿。 (4)后溪、申脉,针刺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治癫痫、失眠、肢体痿软(上肢多加大椎或百会)。 (5)大椎、肩、手三里,针刺补法加运气手法使气至上肢各处。治上肢痿弱不留针,治痹症留针30分钟,每5~10分钟施行一次手法或用温针灸法。 (6)阳关(或命门)、秩边(或环跳)、足三里,方法同上条,治下肢痿弱、痹症。 (7)外关、阳陵泉(或足临泣),针刺泻法,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用运气手法。治胸胁疼痛(如肋间神经痛或肝胆疾患)。 (8)外关、足临泣、风池,针刺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治耳鸣、耳聋、偏头痛等。 (9)行间、阳陵泉,针刺泻法,留针20分钟。治肝阳上亢、肝气郁结诸症。 (10)合谷、列缺、针刺泻法留针20分钟。治感冒头痛、头颈不适,咳嗽。 (11)合谷、风池,针刺泻法行针3~5分钟,出汗者即出针。治感冒初起(咽痛者加少商点刺出血)。 (12)列缺、照海,针刺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治咽痛、干咳、

虚热。 (13)肺俞(或风门透肺俞)、膻中,针刺平补平泻,不留针,出针后加拔罐(偏热),或温和灸(偏寒),体虚加大椎、膏肓,针法同上。治慢性咳嗽反复发作。 (14)大椎、尺泽,针刺泻法,留针20分钟,出针后加拔罐(大椎、肺腧穴上方)或温和灸法。治急性咳嗽(痰中带血加孔最穴,针刺方法参上)。 (15)肺俞、定喘、天突,针刺泻法不留针。治喘促气逆。发作未缓解者,加刺内关留针30分钟,每5分钟用运气手法使气至胸部。 (16)丰隆、合谷、大椎(或身柱),针刺泻法,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用运气手法使气至胸部。治痰多稠带黄色。 (17)内关、公孙,针刺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治脾胃虚弱之胸闷、气逆。 (18)内关、足三里,针刺半补平留针30分钟。治脾胃失调、失眠等,虚证加脾俞、胃俞,针刺补法不留针。 (19)四关(即合关、太冲),针刺平补平泻,留针20~30分钟。治气痛、失眠等。 (20)四缝(浅刺出少量液体)、足三里、内关,平补平泻手法后即出针,治疳积。 不懂针灸的朋友,点按刺激这些穴位也有一定的效果。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持续关注↑♥

针灸治疗常见病21个一针疗法

1.急性腰扭伤:针刺人中向鼻根15度进针强刺激,同时嘱咐患者转动腰部。1次即愈! 2.失语:刺双侧涌泉,亦可电针。一般1-2次即可痊愈。) 3.偏头痛:颔厌透悬颅、悬厘。针患侧或双侧,留针30分钟。一般1次愈。 4.急性心肌梗死:直刺双侧内关,强刺激2分钟再留针15分钟。1次即显效或痊愈。 5.落枕:后溪透劳宫。病程短者1次即愈。 6.舌伸不缩症:针内关,直刺或齐刺。1次显效或痊愈。 7.心悸:神门穴快速刺入0.3-0.5寸,得气后予中等强度刺激。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日1次。3-5次即愈。配合针刺内关效果理佳。 8.鼻炎:深透印堂向鼻根透刺0.5-1寸,一般1次显效,3-10次痊愈。有效率96%。 9.急性扁桃体炎:刺血双侧少商,放血1ml左右。一般1-5次痊愈,有效率97%。亦可以用青霉素皮试液每穴刺入2mm左右以有酸胀感为度,然后各穴注入0.1ml,日2次。4-6次愈。有效率100%。 10.自闭:舌针心穴、神根穴(舌底下系带根部凹陷中),日2次。6次为1疗程。3-20次愈。 11.流泪不止症:针承泣(患侧)、肝俞、太冲,日1次1-3次显效。配合内服中药可较快痊愈。 12.呃逆:艾灸中脘、胃俞,每穴7-49壮。一般1次愈。

13.鸡眼:火针烧红快速刺入鸡眼根部等患者感到疼痛时将针拔出,针后局部涂碘酒,贴上胶布,1-4周鸡眼会自行脱落,有效率96%。14.闭经:针长强,进针1.5-2寸,留针30分钟。1-2次愈,若未愈为无效。 15.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针刺隐白。1-2次愈! 16.脱肛:百会进针2寸沿皮刺,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一般1次即痊愈。 17.强直性脊椎炎:针刺人中、长强、涌泉,配合舌针肝穴、心穴。1 次显效,1-5次痊愈。 18.癫闲:舌针心穴、肝穴,日1次。轻者一般3-10次痊愈。重者加服中药。 19.喉风闭塞:针刺双侧合谷透劳宫,一般1次即愈。或刺内关穴亦效,也可以配合三棱针刺血双侧少商效果更佳! 20.胃痛:针刺血海,可以当即止痛。胃下垂痛者针刺升胃穴(脐侧2指寸的天枢穴上方2寸处即是)斜刺。 21.螨虫特效方:刺血神阙穴周围加根治性拔罐,特效。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第十章、针灸十五种手法

第十章、针灸十五种手法 一、呼气引气法 下针以后,要等气到,捻捻针等几分钟,下针的地方,有一圈粉红色,表示气来了,再去做补泻。严重病人如果气没到,施气的人要把气打到病人身上,轻轻握针,重握不传气,关节要放松,丹田慢慢吸气,吐气的时候就是在灌气,心想着把气传过去。金属针才能导气,大概六呼,引到病人的气,看到粉红色,有酸、麻、胀的感觉。如:补肾在肾经的母穴复溜,针下去,去固先天,引不到气,就针上下戳二下,气到针有被吸进的感觉,再捻捻针。隔姜灸复溜会很舒服补肾。 人太虚就要用呼吸引气,让病人吸气,就拔针,让气就到复溜。吐气时,慢慢进针。进、出针跟着病人呼吸定,吸气入针,吐气慢慢出针到皮肤表层,反复几下,引气的动作,病人说好酸气就到了,如果没引到气,就不用针了,改用灸。 二、烧山火与透天凉 下针口诀,烧山火是大补,里寒很重,透天凉是热症,是大泻。 烧山火,针扎到表皮以后,皮层引不到气,就把针扎深一些,再引不到再深一点,气一到,皮层一圈会比较红,酸麻胀,把针提到皮肤表层,如果进一寸距离,一寸分三段天、人、地三段。在天部进针,数是九,补就是紧下慢提,打气筒的方式。在天部三分之一寸要做九次;再扎到人部三分之一寸,做九次;再到地部做九次,就是烧山火。如胃家寒症、胃痛、呕酸,脸色青、口不渴、喜欢喝热水,中脘烧山火,人很瘦就在足三里上烧,整个胃都会热起来。如人脚冰冷,三阴交肉多烧。肾家的寒症,在母穴复溜或肾俞上烧,肉多的地方。神经

在皮下五分,要赶快穿过去会不痛,烧完再灸,效果加倍。 透天凉也是先引到气,动作与烧山火相反,引到气先扎底下,底部开始做,数是六,用插提法,假想要把轮胎气抽出来,所以要很快的拔,慢慢放回去,泻的手法就是紧提慢按,底部先做,很快提起来,慢慢回去,病气、邪气在底部,就要让气往上走,地部六次,再到人部六次,到天部六次,三六一十八次。在天部做时要小心,不要把针提出来。提针出来时,针孔按住是补,扪住;泻时不要按住它,把气放掉。如壮热的时候,消渴症,胃非常的热,下中脘或足三里,反着做。燥渴、大渴、发烧都可用透天凉。发烧咳嗽是实症,在尺泽上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