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草原资源保护与法律规范

草原资源保护与法律规范

草原资源保护与法律规范

草原作为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农牧业和旅游等功能。然而,长期以来草原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了资源恶化、环境退化等问题。为了实现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规范和促进草原资源的合理管理。本文将重点探讨草原资源保护相关的法律规范及其实践应用。

一、草原资源保护法律框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是我国草原资源保护的基本法律。该法规定了草原资源的保护原则、责任主体、草原土地的合理利用、草原生态修复等内容。草原法的出台与实施有力地保护并促进了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我国还有一系列与草原资源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草原资源的利用,保护了草原生态环境的健康稳定。

二、法律规范的实践应用

1. 建立草原资源保护管理体系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各级政府建立了草原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制定

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政策,加强对草原资源的监督、调控和保护。此

举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过度开发对草原生态的破坏,保持了草原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

2. 制定草原生态补偿政策

为鼓励农牧民积极参与草原资源保护,政府制定了草原生态补偿政策。该政策通过经济奖励和社会保障等方式,激励农牧民积极参与维

护草原生态环境。这不仅提高了人们对草原资源的保护意识,也改变

了过去对草原的过度开发态度。

3. 草原执法力度加大

为了加强对草原资源的保护,政府加大了执法力度。通过加大执法

力度,打击非法开垦、非法放牧等行为,整治了一批违法违规的草原

开发行为。这有效地减少了草原资源的浪费和破坏,保护了草原生态

环境。

4. 推动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

在草原资源保护中,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开展草原生态修复、草地植被建设等技术研究和应用,改善了草原生

态环境质量,提高了草原资源的利用效益。

5. 加强监督与公众参与

为了确保草原资源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政府加强了对草原资源的

监督与检查,建立了健全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草原资源保护

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充分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提高公众对草原资

源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三、草原资源保护的挑战与展望

尽管我国在草原资源保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区域差异性大、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难以平衡等。为了进一步

促进草原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有必要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

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明确草原资源保护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2. 加强草原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及时掌握草原生态环境变化情况。

3. 拓宽草原资源保护的资金来源,提供更多的经济保障。

4. 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对草原资源保护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5.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强草原资源保护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以上努力,相信我国草原资源保护与法律规范的完善将进一步

促进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草原法律法规知识

草原法律法规知识 草原法律法规知识是指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草原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为了保护草原资源,维护草原生态平衡,促进草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草原法律法规知识。 首先,草原法律法规涉及的一方面是草原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其中最重要的法律法规之一是《草原法》。《草原法》于1985年颁布实施,是我国首部专门规定草原生态环境保护 和草原利用的法律法规。该法规定了对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草原污染治理等方面的要求。此外,《草原法》还规定了对草原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机构,以及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 其次,草原法律法规还涉及草原畜牧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草原畜牧业是草原地区的重要经济产业之一,也是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领域。国家制定了《畜牧业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以规范和提升草原畜牧业发展水平。这些法律法规包括了对畜牧业的规划管理、畜禽养殖场的建设、饲料及化肥使用的管理等内容,旨在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并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此外,草原法律法规还涉及草原生态监测和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监测和治理草原生态环境污染。《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了对草原环境污染治理的要求和措施,包括对排污单位的监管、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环

境保护责任等方面的规定。 最后,草原法律法规还涉及草原土地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草原土地是草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合理管理和利用草原土地对于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促进草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国家制定了《土地管理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以规范草原土地的使用、流转、保护等方面的行为。草原土地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包括对土地承包、土地流转以及草原土地资源保护的相关规定。 总之,草原法律法规是保护草原资源、维护草原生态环境平衡,促进草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法律依据。草原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保护好草原,就是保护好自然、保护好国土。希望通过加强对草原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升公众对草原保护和管理的意识,共同努力保护好草原资源、建设美丽中国。

草原法律法规知识问答

草原法律法规知识问答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知识问答 1、什么是草原? 答:草原是指由草本植物和灌木为主的植被掩盖的土地,包括自然草原和人工草地。自然草原包括草地、草山和草坡。人工草地是指经过人工种植牧草而构成的草地,包括改良草地和退耕还草地。 2、国度为什么要制定«草原法»? 答:国度制定«草原法»的目的是为了依法治草,有效维护、树立和合理应用草原,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开展现代畜牧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继续开展。 3、农牧民为什么要学习«草原法»? 答:农牧民是草原维护树立的主体,草原是农牧民赖以生活和开展的物质基础。农牧民学习«草原法»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可以增强自身法律看法,防止因不了解法律规则而做违法的事情;另一方面,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到侵犯时,可以正确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4、国度管理草原的方针是什么? 答:国度对草原实行迷信规划、片面维护、重点树立、合理应用的方针,促进草原的可继续应用和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开展。 5、我国公民在草原维护方面有哪些权益和义务? 答:«草原法»规则,任何单位和团体都有遵守草原法律法规、维

护草原的义务,同时享有对违犯草原法律法规、破坏草原的行为停止监视、检举和控诉的权益。 6、什么部门担任草原的监视管理任务? 答:农业部主管全国草原监视管理任务。县级以上中央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草原监视管理任务。 7、草原监理部门的性质和职责是什么? 答:各级草原监理部门是专门担任草原监视和管理的执法机构,是各级人民政府依法维护草原的主要力气。草原监理机构的职责是担任对草原法律、法规执行状况的监视反省,对违犯草原法律、法规行为停止查处。 8、我国草原一切权方式有哪几种? 答:我国草原一切权有国度一切和团体一切两种方式。 9、如何确定国有草原的运用权? 答:国度一切的草原,可以依法确定给全民一切制单位、团体经济组织等运用,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注销,核发运用权证,确认草原运用权。 10、如何确定团体一切草原的一切权? 答:团体一切的草原,由县级人民政府注销,核发一切权证,确认草原一切权。 11、在承包运营期限内,能否对已承包的草原停止调整? 答:在草原承包运营期内,不得对承包运营者运用的草原停止调整;一般确需适当调整的,必需经本团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牧〕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2021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2021年修正)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 •【公布日期】2021.04.29 •【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一号 •【施行日期】2021.04.29 •【效力等级】法律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草原资源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1985年6月18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十二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 八部法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草原权属 第三章规划 第四章建设 第五章利用 第六章保护

第七章监督检查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九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发展现代畜牧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草原规划、保护、建设、利用和管理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草原,是指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 第三条国家对草原实行科学规划、全面保护、重点建设、合理利用的方针,促进草原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草原保护、建设和利用的管理,将草原的保护、建设和利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的宣传教育。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草原法律法规、保护草原的义务,同时享有对违反草原法律法规、破坏草原的行为进行监督、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第六条国家鼓励与支持开展草原保护、建设、利用和监测方面的科学研究,推广先进技术和先进成果,培养科学技术人才。 第七条国家对在草原管理、保护、建设、合理利用和科学研究等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八条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草原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草原监督管理工作。

《草原法》讲解(新)

《草原法》讲解 洮南市草原工作站 一、草原的概念、作用和现状 谈起草原,常使人想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动人景象。但是从科学上到底什么是草原呢?常常由于人们的学科不同,各自有不同的认识。《草原法》所称草原是指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天然草原包括草地、草山和草坡;人工草地包括改良草地和退耕还草地,不包括城镇草地。”这就非常明确界定了草原的概念。 我国是草原资源大国,天然草原近4亿公顷(60亿亩,约为耕地的3倍),占国土总面积的41.7%。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和宁夏等省、自治区,草原总面积仅次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占有草原面积只有0.33公顷,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草原不仅仅是畜牧业的重要生产资料,又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我国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抵御沙漠的前哨阵地和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都发源于草原区,上中游都流经草原区。我国西部地区草原面积占绿色植被总面积的79%,西北地区已达到85%,青海、西藏等省区都在90%以上。据科学研究表明,草原一旦被破坏,水土流失将大量增加。因此,加强西部生态建设的主体

任务就是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同时,西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都比较少,中科院联合全国有关专家共同编写的《中国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对策建议书》中明确提出,在年降水量350毫米以下的地区只宜种草。因此,在西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时,退耕还草是科学和有效的恢复植被的措施。 我国草原大都分布在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草原畜牧业是广大牧民基本生产方式和重要生活内容。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不仅关系到这些地区少数民族人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经济的发展,更直接关系到这些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我们洮南市草原总面积232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167万亩。全市草原可分为四类九组十型。一是山地草原类;二是平原草甸草原类;三是低洼草甸类;四是沼泽草甸类。属于典型农牧交错带地区,西北部为草山草坡,中部为洮、蛟两河冲积的平原草甸,南部多沙、碱化草原。但是从我市目前草原现状上看,全市现有草原总面积约为100万亩,剩余130多万亩草原都已处于“已垦草原”状态之中,都已经改变草原用途了。而且草原“三化”呈逐年上增状态,我市草原已经不再是“风吹草低见牛羊”时代的草原,我市草原到了不得不管理、整治的时候了。 二、《草原法》的产生和发展及新《草原法》颁布实施

林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常识

林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常识 林业是人类的重要生存资源之一,涵盖着森林、草地、沙漠等所有植被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为了维护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国家对林业实施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策。以下文档将系统概述林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常识。 一、主要法律法规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是林业领域最基本的法律法规。该法律规定了国家对森林的保护、建设、管理、开发和利用的具体措施,促进了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保护了我国森林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是草地保护的基础法律,主要目的是保护草地生态环境,促进草地资源可持续发展。通过对草地资源的土地流转、草畜平衡、草原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加强了对草地的保护措施,提高了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 3.《中华人民共和国绿化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绿化法》规定了国家对城市和乡村绿化的主要标准和要求、绿化项目的立项、建设和验收等方面的具

体程序和措施。该法律的实施,促进了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是我国治沙防沙的基本法律。该法律具体规定了防沙治沙的重要性、相关行政主体的职责和权力,以及加强治沙防沙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建设等具体措施。 二、主要政策 1. 实施林业长效机制 为推进林业资源的保护,加强对林业经济发展的管理,国家实施了“林业长效机制”政策。该政策实施了森林资源的全过程管理、促进森林可持续发展、完善森林产权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扩大了林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2. 退耕还林政策 为保护和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国家实施了“退耕还林”政策。该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将草地和退耕地转为林地,增加森林面积,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3. 实施荒山荒地复垦政策 为改善荒山荒地的生态环境,国家实施了“荒山荒地复垦”政策,主要是通过实施造林、草畜等措施,提高荒山荒地的地质、气候和生产等生态系统的系统功能。 4.生态公益林政策

草原生态保护与利用的法律规制

草原生态保护与利用的法律规制 草原,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之一。它如同大地的绿色长毯,滋润着无 数生灵的生命。然而,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不良行为,草原生态环境正面临严重的破坏与退化。为了保护和利用好草原这一宝贵资源,法律规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草原生态保护需要有系统的法律体系来统筹管理。我们可以从国家层面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如《草原法》,明确草原的管理和保护责任。这部法律对草原资源的保护、恢复、开发利用、生态补偿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强化了对草原资源的保护。同时,各级政府应依法履行职责,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监管,打击破坏行为,切实保护好草原生态。 其次,草原的保护与利用需要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生计问题。法律规制应该注 重调节草原资源的利用,保护牧民的权益。可以通过制定有关资源的使用权、保护义务和权益的法律法规,为牧民提供合理且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此外,法律还可以鼓励牧民参与草原资源的保护工作,通过生态补偿、奖励机制等方式,使牧民成为草原生态保护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增强了草原生态保护的可持续性。 第三,草原生态保护还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应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定期对草原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早发现破坏情况并采取措施加以修复。同时,要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任何破坏草原生态环境的行为。相关执法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加大对草原资源的监管和管理力度,落实好相关法律的实施。 最后,草原生态保护需要倡导保护草原的意识和文化。可以通过制定宣传教育 计划,倡导公众关注和参与草原生态保护,引导人们树立起保护草原的意识,并推动法律的有效执行。同时,要弘扬草原文化,传承和弘扬牧民的草原世界观、草原精神,使人们对草原抱有敬畏之心,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草原。

草原生态管理办法

草原生态管理办法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草原生态管理办法。本文将系统介绍这些办法,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草原生态管理的效果。 一、草原保护政策和法规 1. 草原生态保护政策:我国制定了一系列草原保护政策,包括草原保护纲要、草原保护法等,明确了草原保护的目标和原则,以及相关的管理措施。 2. 草原使用权制度: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护草原资源,我国采取了草原使用权制度,实行了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并对草原使用权进行了明确界定和合理分配。 3. 草原执法监管:我国相关部门建立了草原执法监管体系,加强对草原资源的巡查和监测,通过定期检查和处罚违规行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安全。 二、草原生态保护措施 1. 草原生态修复与重建:针对草原退化和破坏问题,我国积极推行草原生态修复与重建,采取合适的技术手段,改良草地土壤,恢复植被,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草原综合整治:在草原生态保护过程中,我国注重草原综合整治,包括采取合理的草原畜牧业管理方式,控制过度放牧行为,建设草原 生态保护区,提升草原生态系统健康水平。 3. 草原灾害防治:草原干旱、沙化和草地火灾等问题对草原生态环 境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加强了草原灾害监测和 防治工作,提升对灾害的预警能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草原灾害的 发生。 三、草原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1. 草原畜牧业管理:我国重视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限制 放牧数量、制定畜禽粪污处理标准等措施,减少过度放牧对草原环境 的影响,促进草原的恢复和保护。 2. 草原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护草原,我国加 强了草原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探索适应草原生态特点的先进管理技术,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3. 草原资源合理利用:在保护草原的同时,我国也注重草原资源的 合理利用,推动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开发,促进草原经济的发展,提高草原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 四、草原生态管理的展望与挑战 草原生态管理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为了进一步提 高草原生态管理的效果,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法律法规的实施力度,提高违法行为的查处率和处罚力度。

自然资源部门的法律法规与执法监督

自然资源部门的法律法规与执法监督自然资源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自然物质和能量,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森林、草原等。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各国 纷纷设立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并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自然资 源的开发、保护和管理。本文将介绍自然资源部门的法律法规以及执 法监督的相关情况。 一、自然资源部门的法律法规 1. 自然资源管理法:自然资源管理法是自然资源部门的核心法律法规,它规定了自然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安排。自然资源管理法包括国土资源管理法、水资源管理法、矿产资 源管理法、森林资源管理法等,分别针对不同的自然资源领域制定了 相应的管理规定。 2. 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法律法规。它规 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修复、污 染物排放控制等内容,旨在保护自然资源的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的身 体健康和生存权益。 3. 农业法:农业是自然资源的重要利用领域之一。农业法主要规定 了农业的生产经营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农业生产者权益保护等内容。通过农业法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自然资 源的利用效率。

4. 水利法:水资源是自然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活和 经济发展的基础。水利法主要规定了水资源的管理、利用和保护制度,包括水资源的分配、水权的确权和交易、水污染防治等内容,旨在实 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二、执法监督 自然资源部门在负责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也需要对法律法 规的执行进行监督和执法。为了确保执法工作的公正、公正和有效性,自然资源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监督措施,如下: 1. 内部监督机制:自然资源部门建立了内部监督机制,包括执法人 员考核评价、内部检查等,以监督执法工作的规范性和效果。 2. 外部监督机制:自然资源部门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的监督,通过 公开听证会、组织公众参与、接受举报等方式,提高执法工作的透明 度和公正性。 3. 法律诉讼机制:自然资源部门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 权益得到保护,设立法律救济机制,如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让各 方面权益受损的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 4. 协作联动机制:自然资源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协作联动,加 强执法合作和信息共享,提高整体执法效能和效果。 总结 自然资源部门的法律法规和执法监督是保护自然资源、推动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有效的执法监督机制,

草地 林地 有关法律法规依据

草地林地有关法律法规依据 《土地法》 第十一条确认林地、草原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确认水面、滩涂的养殖使用权,分别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二条依法改变土地权属和用途的,应当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第二十一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分级审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 《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 第三章全面保护林地 第一节严格用途管制 严格控制林地转为其他农用地。 第六章规划实施保障体系 第二节健全管理制度 加强林地林权管理。规划一经批准,对确认的林地,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统一确权发放林权证,做到图、文、表一致,人、地、证相符。对已发放林权证的,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稳定林权; 《森林法实施条例》 第二条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第三条国家依法实行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发证制度。依法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管理档案。 第四十三条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恢复原状,并处非法改变用途林地每平方米10元至30元的罚款。 《草原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草原规划、保护、建设、利用和管理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草原,是指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 第二十条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与环境保护规划、水土保持规划、防沙治沙规划、水资源规划、林业长远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以及其他有关规划相协调。 第二十五条国家建立草原生产、生态监测预警系统。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对草原的面积、等级、植被构成、生产能力、自然灾害、生物灾害等草原基本状况实行动态监测,及时为本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动态监测和预警信息服务。 第七十四条本法第二条第二款中所称的天然草原包括草地、草山和草坡,人工草地包括改良草地和退耕还草地,不包括城镇草地。

林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林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林业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在发展和利用林木资源的同时,也要积极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为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确保林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本文将以《林业法》、《森 林法》和《草原法》为主要参考,探讨我国林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法 律法规。 一、《林业法》 《林业法》是我国林业领域最为基础和重要的法律法规之一。该法 规定了国家对林业的管理制度,明确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原则。其中,重要的法律责任包括: 1. 林地保护:《林业法》规定,国家实行林地保护制度,禁止非法 占用、毁坏、转用、侵占林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破坏森林资源,否则将面临相应的行政或刑事责任。 2. 森林病虫害防治:《林业法》要求,国家鼓励发展健全的森林病 虫害防治体系,推广科学的防治技术和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对于因森林病虫害导致的林木损失,相关责任单位需 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3. 退耕还林还草:《林业法》明确,国家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制度, 鼓励退耕还林还草项目的实施,加强土地的保护和植被的修复。相关 责任单位需要按照政府的要求,配合完成退耕还林还草的任务,并接 受相应的监督和检查。

二、《森林法》 《森林法》是我国针对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制定的一项重要法律法规。该法重点规定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利用和经营管理。其主 要内容包括: 1. 森林资源保护:《森林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森林资源保护制度,保护各类森林资源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禁止非法砍伐、采伐、毁坏、出卖、收购珍稀树木和其他非法活动,以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 2. 森林培育:《森林法》要求,国家加强森林培育工作,推广造林 绿化技术,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和种植效益。同时,鼓励各级政府和 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森林培育,共同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经营管理:《森林法》规定,国家实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的林权制度,保障林木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强对林 业经营者的监督和管理,防止非法采伐和乱砍滥伐现象的发生。 三、《草原法》 草原资源是我国特有的生态系统,对草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具 有重要意义。《草原法》是我国针对草原资源颁布的一项重要法律法规。其主要内容包括: 1. 草原资源保护:《草原法》要求,国家加强草原资源保护,制定 草原保护纲要,加强对草原的调查、评估和监测工作。禁止非法放牧、采伐、破坏等行为,落实责任主体的管理责任。

自然资源保护法

自然资源保护法 自然资源保护法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法律,旨在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该法于1986年颁布实施,至今已经历三次修改,分别于1999年、2016年和2020年进行,不断完善和加强保护措施。本文将从法律背景、法律内容和实施效果三个方面,对自然资源保护法进行阐述。 一、法律背景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但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枯竭。为了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我国制定了自然资源保护法。该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从过度开发向合理利用、从资源大量消耗向资源节约型、从环境污染治理向生态保护的新时期。 二、法律内容 自然资源保护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自然资源是指地球内部和外部的物质和能源,以及自然环境和生物群落等自然要素。按照用途和经济价值可分为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渔业资源、海洋资源、能源资源等。 2.自然资源的保护原则 自然资源保护法规定了自然资源的保护原则,包括保护优先、

合理利用、循环利用、节约用途等原则。这些原则旨在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自然资源的管理制度 自然资源保护法规定了自然资源的管理制度,包括资源开发审批制度、资源调查评估制度、资源利用权制度、资源监督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旨在规范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自然环境,防止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浪费。 4.自然资源的保护措施 自然资源保护法规定了自然资源的保护措施,包括资源保护区划、生态补偿、环境损害赔偿、资源税收等。这些措施旨在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三、实施效果 自然资源保护法的实施效果显著,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自然资源的保护得到加强 自然资源保护法的实施,加强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通过资源保护区划、生态补偿等措施,保护了许多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2.资源的合理利用得到促进 自然资源保护法的实施,促进了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资源利用权制度、资源税收等措施,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了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条例

内蒙古自治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条例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 •【公布日期】2021.07.29 •【字号】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6号 •【施行日期】2021.10.01 •【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畜牧业 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五十六号) 2021年7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条例》,现予公布,自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 2021年7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条例(2021年7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 过) 第一条为了依法保护草原、维护生态安全,实现草原资源永续利用,推动草原畜牧业发展与草原生态保护相协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利用天然草原从事畜牧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展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自治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工作应当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

导向;坚持以草原生态保护为目标,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草定畜、动态平衡,责权明确、奖惩并举的原则。 第四条落实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工作应当与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工程项目相结合,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第五条自治区建立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多元化补偿机制,实行草原生态保护效果与补助奖励资金分配挂钩激励约束政策,严格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者得到补偿、损害者负责赔偿制度。 第六条草原使用者、草原承包经营者是保护草原的主体,应当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原,遵守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制度,履行草原保护义务。 第七条鼓励草原使用者、草原承包经营者通过种养结合、舍饲养殖、改良品种、优化畜群结构、加快畜群周转、延伸产业链等方式促进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减轻草原承载压力。 第八条本条例所称草畜平衡是指草原上生产的、可供合理利用的饲草量与放牧牲畜所需的饲草量保持动态平衡。 草畜平衡区应当根据草原承载能力核定适宜载畜量,严格实行休牧制度,鼓励划区轮牧。 第九条本条例所称休牧是指在草畜平衡区实行季节性禁止放牧的措施。 旗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牧草生长规律,在每年牧草返青期组织实行休牧,休牧期不得少于四十五天。 第十条本条例所称轮牧是指根据草原生产力和放牧牲畜的需要,将放牧场划为若干分区,规定放牧顺序和周期的措施。 鼓励支持草原使用者、草原承包经营者通过联户经营、合作经营等模式实施划区轮牧。 第十一条本条例所称禁牧是指对草原实行一年以上禁止放牧利用的保护措

草地行业行政处罚的法律法规解析

草地行业行政处罚的法律法规解析草地行业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草地管理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违规行为,为了维护草地管理秩序和农业生产安全,行政处罚成为一种常见的执法手段。本文将对草地行业行政处罚的法律法规进行解析,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一、法律法规依据 草地行业行政处罚的法律法规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农业法》等。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该法规旨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在草地行业,行政处罚必须依照该法规进行,包括对违法行为的认定、处罚种类和幅度等。 2. 《农业法》 该法规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进行了规定,保护农业生产秩序和农民权益。草地行业的行政处罚必须符合《农业法》的相关规定,例如对违法草地使用、盗伐草地、破坏草地生态等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 二、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幅度

根据草地行业违法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行政处罚可以分为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等多种形式,并对违法行为的相关 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 1. 警告 警告是对较轻违法行为的一种处罚形式。对于一般的草地管理违法 行为,如违规使用化肥、农药等,相关执法机关可以给予警告,并要 求整改,以避免同类问题继续发生。 2. 罚款 罚款是一种常见的行政处罚方式。对于严重违法行为,如未经授权 的改变耕地用途、非法转让草地使用权等,执法机关可以依法对违法 者进行罚款。罚款数额根据违法行为的不同程度而定,旨在起到惩戒 作用。 3. 责令停产停业 对于严重违法行为,如大面积破坏生态环境、非法采伐草地等,执 法机关可以责令停产停业,以维护草地生态平衡和保护农业生产安全。责令停产停业的期限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确定,并要求违法者 进行整改和修复。 4. 吊销许可证 对于屡教不改、严重违法行为,如重大草地破坏、垄断草地资源等,执法机关有权吊销相关草地使用许可证。吊销许可证意味着违法者将 无法再从事草地行业经营活动,并对其进行一定的经济处罚。

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黑龙江省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实施办法》的通知

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黑龙江省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实施办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 •【公布日期】2020.07.31 •【字号】黑林草规〔2020〕18号 •【施行日期】2020.07.3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草原资源 正文 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黑龙江省草原征占用审核 审批实施办法》的通知 黑林草规〔2020〕18号各市、县(市、区)林业和草原(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经省林草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将《黑龙江省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 2020年7月31日黑龙江省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实施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草原征占用的监督管理,规范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保护草原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护农牧民合法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黑龙江省草原条例》《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规范》(林草规[2020]2号)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下列情形: (一)矿藏开采和工程建设等需要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审核;

(二)临时占用草原的审批; (三)在草原上修建为草原保护和畜牧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使用草原的审批。 在草原上修建旅游设施,修建永久性构筑物,按前款第一项规定办理审核手续,修建临时设施按前款第二项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三条县级以上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草原征占用的审核审批工作。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涉及国家秘密等情形外,草原征占用的审核审批工作应纳入政务服务平台公开办理。 第四条草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为保护草原资源,草原征占用实行年度总量控制,严格基本草原保护,严格控制草原转为其他用地。 第五条矿藏开采、工程建设和修建工程设施应当不占或者少占草原。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有关规定,原则上不得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内的草原。 除国务院批准同意的建设项目,国务院有关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批准同意的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民生建设项目和国防、外交建设项目外,不得占用基本草原。 第六条矿藏开采和工程建设确需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依照下列规定的权限办理: (一)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超过70公顷的,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审核; (二)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70公顷及其以下的,由省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依据省政府行政赋权要求,委托地方政府或有关部门行使省级审核审批权限的,按照有关委托规定执行。 第七条工程建设、勘查、旅游等确需临时占用草原的,按照《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下放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2017年省政府5号令),由市、县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草原管理制度

草原管理制度 草原管理制度是指对草原资源进行规范、有效管理,保护草原 生态系统,促进草原可持续利用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草原是国家的重要生态资源,不仅涉及到生态环境保护,而且 还与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原资源,我国建立了草原管理制度。 一、草原资源所有权和管理权的明确 我国法律规定,草原属于国家所有。草原资源的管理权,由国 家及其授权的机构行使。 国家颁布了管理规定和政策,对草原资源的管理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对草原资源的保护、利用、开发等内容。草原管理机构依 据规定对草原资源进行管理和保护。 二、草原保护制度的建立 草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是草原 管理的重要内容。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草原保护。首先,制定了严格的 法律法规,规范草原利用和开发。同时,完善了草原资源开采、保护、监测、评估等制度和手段。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草原保护宣传和教育,促使群众形成保护 草原的意识,共同维护草原的生态环境。

三、草原管护机制的建立 草原管理机构的成立,是加强草原管理和保护的重要举措。政 府投资建立了一批草原保护站和草原管理机构,并配备了一批草原 监测设备,实现了对草原资源的实时监测。 草原管理机构定期进行巡视和管理,开展草原生态保护、草原 植被恢复等工作。同时,加强了对群众草牧业的管理,提高了草原 资源的利用效益。建立了草原垦区的管理监测机制,防止过度开发 和污染草原。 四、草原执法机制的建立 对于违反草原管理规定和政策的行为,政府将采取严厉的执法 措施。草原执法部门建立了专门的草原执法机构,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对违规行为进行惩处。 同时,加强对草原资源的监测机制,对草原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对于严重违规行为,政府将依法追 究法律责任。 五、草原综合利用制度的实施 草原的综合利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草原不仅可以作为 牧场,还可以作为旅游景区、风景资源等。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草原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森林草原资源保护管理制度

森林草原资源保护管理制度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森林和草原资源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森林和草原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也是保持地球生态平衡的关键元素之一。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森林和草原资源,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2. 目标和原则 2.1 目标 该制度的目标是全面保护森林和草原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并确保资源的长期稳定供应。 2.2 原则 根据对森林和草原资源自然特点的认识,我们制定了以下原则: - 保护优先:保护森林和草原资源是首要任务,确保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 合理开发利用:在保护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满足社会经济的需求。 - 生态优先:在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 法律依据: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 3. 管理措施 3.1资源调查和评估 建立全面的资源调查和评估体系,对森林和草原资源进行定期的调查和评估,掌握资源的分布、数量和质量等信息,为后续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3.2保护区划划定 根据资源调查和评估结果,制定保护区划,将森林和草原资源划分为不同的保护区域,按照不同的管理要求进行管理和保护,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3生态修复和恢复 针对森林和草原资源的破坏和退化情况,制定相应的生态修复和恢复计划,采取措施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3.4资源开发和利用 在保护的前提下,制定资源开发和利用计划,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推 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3.5监督和执法 建立健全的监督和执法机制,加强对资源保护管理的监督和检查,依法处理违 规行为,保护森林和草原资源的合法权益。 4. 管理机构和责任 4.1 管理机构 建立森林和草原资源保护管理机构,由相关政府部门负责具体的资源保护和管 理工作,包括资源调查和评估、保护区划划定、生态修复和恢复、资源开发和利用、监督和执法等。 4.2 责任分工 明确各级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力,划分管理区域和责任人员,确保资源保护管 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加强跨部门合作,建立协调机制,确保各方力量的整合。 5. 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和公众参与机制,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开资源调查和评 估结果,增加公众参与的机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使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更加民主、透明。 6. 总结 森林和草原资源保护管理制度是实现森林和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 本文介绍了该制度的目标和原则,以及具体的管理措施、管理机构和责任分工。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森林和草原资源,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基本草原保护条例

内蒙古自治区基本草原保护条例 【发文字号】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1号 【发布部门】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含常委会) 【公布日期】2011.09.29 【实施日期】2011.12.01 【时效性】已被修改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三十一号) 2011年9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基本草原保护条例》,现予公布,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1998年11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内蒙古自治区基本草牧场保护条例》同时废止。 2011年9月29日 内蒙古自治区基本草原保护条例 (2011年9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

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对基本草原实行特殊保护,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基本草原,是指依法确定实行特殊保护的具有草原生态功能和适用于畜牧业生产的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 第三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基本草原的规划、划定、保护、建设、利用和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基本草原保护实行科学规划、保护优先、重点建设、合理利用、严格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基本草原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基本草原保护工作所需经费。 第六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基本草原保护监督管理工作。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的草原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本草原保护监督管理的具体工作。 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基本草原保护的监督检查。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基本草原的义务,有权参与保护基本草原的社会监督,并有权检举和控告破坏基本草原的违法行为。 第八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资金补助、技术扶持等措施,建立基本草原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