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养方案-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培养方案-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安徽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能够从事基础教育领域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

1、熟悉国家有关基础教育的方针与政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和教学工作,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2、具有宽厚的文化基础与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基础,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及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视野开阔、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可持续专业发展能力,能胜任教学业务骨干的任务,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并能写出有一定质量的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科研论文。

3、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科学素养,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进展,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

5、具有健康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1、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在第一、二学期完成。

2、实践教学时间不少1年,可结合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进行,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活动须确保半年以上,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

3、学位论文安排在第二学期期末进行论文开题,第三学期进行论文的研究与撰写,第四学期进行论文定稿、送审和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1年。

三、课程设置

课程教学安排在第一学年。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其中,学位基础课程6门,共12学分;专业必修课程4门,共10学分;

专业选修课程3门,共6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学位基础课程

学位基础课程共12学分(政治理论、外语、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专业必修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共10学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材分析、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学科发展前沿专题讲座)

专业选修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共10学分(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Web技术与网站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8学分,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含教育调查、专业实践)两部分。实践教学时间半年。研究生在实践教学结束后,提交1份实践教学总结报告和1份基础教育研究调查报告或专业实践作品,经实践教学指导、考核小组考核通过后,取得相应学分。

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补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系统设计),补修课程随相应师范专业本科生参加考试,取得合格成绩,不计学分。

四、培养方式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采用导师指导组集体培养与导师个人负责相结合的方式,聘请有经验的中小学高级教师或专家担任指导教师,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课程与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注重培养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提高专业素质。课程教学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进行,专业实践可通过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基地进行分段实践教学活动和集中实践教学活动。

五、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修满规定的学位课程学分,成绩合格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并通过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报告、撰写及论文答辩均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程序进行。论文选题应根据教育硕士专业主要面向教育实践注重应用性特点,选择信

息技术教育实践和信息技术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管理、应用、评价等问题作为研究课题,以教育理论为指导,学会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创造性地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论文撰写要提交开题报告,要写出论文计划。经导师指导组论证通过后,方可进行论文的研究和写作。论文写作、修改和定稿的过程,由执行导师负责具体指导。论文写作时间为一年。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

学位论文必须经过校内、外导师的签字认可后方能申请参加答辩。

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实践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提交1篇基础教育研究调查报告或在省级基础教育类期刊上公开发表1篇以安徽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的学术论文,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按照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获得教育硕士学位,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方向)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非教师教育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注重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教学,同时使学生对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等方面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胜任国内外有关行政机构、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的对外汉语教学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能力,使之成为较高层次的对外汉语专门人才和应用型的语言学专业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向学生传授语言学、第二语言教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中外文化等方面的基 本理论,培养学生从事汉语教学、英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文化教学能力,以及语言 学和语言教学方面的基本研究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在涉外事务上的工作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 .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中国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有较多的了解,对自然科学知识也有适当的了解。 .具有英语的比较全面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对国外科学文化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初步地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了解对外交往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一定的外事工作能力。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的哲学、历史等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艺术素养,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 事基本知识,掌握健体强身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健全的体魄 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学制与毕业学分 学制:本专业标准学制年,实行弹性学制为年。 学分:不低于+()学分。 四、授予学位 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安徽师范大学秘书学专业(专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件

安徽师范大学秘书学专业(专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好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较高的业务水平,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能够从事党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秘书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秘书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秘书学专业的基本训练,培养良好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具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掌握秘书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办公自动化应用能力,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以及办文、办事、办会等方面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与素养,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实际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管理协调能力,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 三、学制与毕业学分 学制:2年 修业年限:2—3年 学分:80 四、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五、学分分配 (一)秘书学专业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表

注:第二学年须安排专业课程。 (二)××专业课程学分分布表 六、课程计划表 (一)通识教育课程

(二)专业基础课程 (三)专业核心课程

(四)专业方向课程 (五)实践课程

七、有关说明 1. 专业方向课程每生应修读6门课/12学分。 2. 学生获得省级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获得各级秘书技能大赛、校级科研论文大赛等奖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和文学作品、出版论著或文学作品集等,可获得2学分,纳入素质 3. 学院系列讲座“学海导航”“名师导教”“作家面对面”“实务专家”4个序列,每听4场计1学分,每生在读期间“实务专家”须听满1学分,其他三项须听满1学分。最高不超过2学分。所获学分纳入素质拓展课程体系认证。

培养方案-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安徽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能够从事基础教育领域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 1、熟悉国家有关基础教育的方针与政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和教学工作,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2、具有宽厚的文化基础与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基础,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及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视野开阔、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可持续专业发展能力,能胜任教学业务骨干的任务,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并能写出有一定质量的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科研论文。 3、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科学素养,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进展,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 5、具有健康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1、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在第一、二学期完成。 2、实践教学时间不少1年,可结合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进行,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活动须确保半年以上,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 3、学位论文安排在第二学期期末进行论文开题,第三学期进行论文的研究与撰写,第四学期进行论文定稿、送审和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1年。 三、课程设置 课程教学安排在第一学年。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其中,学位基础课程6门,共12学分;专业必修课程4门,共10学分;

安师大环境工程培养方案

安师大环境工程培养方案 一、前言 环境工程是一门涉及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学科,培养具备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环 境监测和环境管理等方面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 对环境保护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培养高素质的环境工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安 徽师范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介绍,以期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规划和专业发 展方向。 二、专业背景 安徽师范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立足于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侧重于培养学生具备环境监测、 环境治理、环境规划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接触到环境工程的相 关理论与实践,并通过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环节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为学 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专业培养目标 1. 培养具备扎实的环境工程知识和技能,能够在环保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及环境 管理等工作; 2.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能够在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开 展科研工作; 3. 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四、专业核心课程设置 1. 环境工程导论 2. 环境化学 3. 环境监测与分析 4.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5. 水污染控制工程 6.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7. 环境管理与规划 8. 环境影响评价 9. 环境工程实习

10. 毕业设计 五、专业特色实践教学 1. 实践教学课程 通过专业实验课程、环境模拟实习和工程实践等环节,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工程项目中 学习并应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2. 课程设计 在课程设计环节,学生将有机会通过解决实际环境工程问题,并进行综合设计,锻炼其综 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 毕业设计 在毕业设计环节,学生将由指导老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项目,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六、实习与实践 除了校内的实验和模拟教学外,学生还将有机会参与校外的实习与实践活动。比如,学生 可到当地的环保部门、环保企业等实习,了解环境工程的实际操作和管理实务。通过此过程,学生将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目标。 七、学生评价与考核 学生的学习将通过考试、课程论文、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多方面进行考核, 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专业素养。 八、就业与发展 我们将建立校企合作,促进学生的实习与实践机会,同时学院将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交流合作,积极搭建学生与用人单位的交流平台,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毕业后,学生将能够在环保部门、环保企业、科研院所、设计院等单位从事环境工程相关工作。 九、结语 本文以上就是安徽师范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希望通过该方案,能够为 学生提供更加清晰的学习规划和专业发展方向,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不 断提高自身素养,为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方案以安徽师范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为准。

安师大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安师大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一)普通博士: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博士(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专项”博士):培养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善于科研创新,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博士(以下简称“思政工作骨干专项”博士):培养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善于科研创新,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工作创新,成为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招生专业及计划 2021年,我校共有9个专业拟招收博士研究生95个(含硕博连读和申请审核制方式已招收的博士生),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只安排“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专项”和“思政工作骨干专项”两个专项计划招生指标,其他专业只安排普通博士招生指标。具体详见《安徽师范大学2021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 三、报考条件 (一)普通博士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录取当年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3.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 4.有2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

专业硕士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来源:万学海文考研 专业硕士设置方案 为做好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学位论文等环节的规范化和培养质量,特制订《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供各培养单位在制订实施细则时参考。 一、培养目标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二)热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和开拓意识。 (三)具备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四)具有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和传播能力。 (五)能流利地使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和交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 (六)具有语言文化国际推广项目的管理、组织与协调能力。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的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1年,实习及毕业论文1年)。 四、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与汉语国际教育实践相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相结合, 校内导师指导与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五、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需求为目标,围绕汉语教学能力、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形成以核心课程为主导、模块拓展为补充、实践训练为重点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类型与学分分布 1、采用核心课程、拓展课程、训练课程三种类型 (1)核心课程(18学分,含学位公共课) (2)拓展课程(8学分,分模块选修) (3)训练课程(4学分) 教学实习6学分、学位论文2学分,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 2、学位预备课程(试行,不设学分) 为弥补应届本科毕业生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的欠缺,在进入核心

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在遵循翻译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借鉴、吸收国外高层次翻译专门人才培养的有益经验,紧密结合我国国情,特别是结合我国翻译实践领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符合提升国际竞争力需要及满足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培养方式 (一)实行学分制。学生必须通过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方能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方可申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二)采用研讨式、口译现场模拟式教学。口译课程教学要运用卫星电视、同声传译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和设施、设备开展,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译员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笔译课程可采用项目翻译的方式授课,即教学单位承接各类文本的翻译任务,学生课后翻译,教师课堂讲评,加强翻译技能的训练。 (三)重视实践环节。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须贯穿教学全过程。要求学生至少有10万~15万字的笔译实践或累计不少于400小时的口译实践。 (四)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导师组应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外事与企事业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务)的翻译人员参加;可以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教师与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水平的资深译员或编审共同指导。 五、课程设置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含实习)。 (一)必修课

《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安徽师范大学 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一) 培养目标 为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业、咨询和研究机构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统计专门人才。 (二) 基本要求 1.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2. 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并熟练应用统计分析软件,具备从事统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预测和应用的基本技能; 3. 能够独立从事实际领域的应用统计工作; 4. 掌握一门外语的实际应用。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非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 四、培养方式 应用统计专业硕士下设三个方向:多元统计分析及应用、金融统计分析及应用、经济统计及应用。

应用统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采取导师制。采用在校学习与到实际部门的专业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重视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 五、课程设置及必修环节 1.课程与必修环节设置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39学分。其中公共课4学分,专业基础课18学分,专业方向课12学分,专业选修课2学分,专业实习4学分。

2、必修环节要求 (1)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学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认真查阅文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并经专家组公开论证。开题报告主要介绍选题意义、技术路线、实施方案、预期成果和计划安排等。 (2)在学位论文工作中期,导师组对研究生的论文进展及工作态度等情况进行一次集中检查,学生应提供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报告供检查。对出现问题较多的学生,限期改正并重新进行检查。 (3)研究生在校外导师的指导下参加专业实习实践,时间不少于6个月。专业实习结束后需撰写实习报告,考核通过者取得学分,专业实践环节学分为4学分。 六、学位论文与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内容应与实际问题、实际数据和实践案例紧密结合,可以是与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相关的调查报告,数据分析报告,应用统计方法的实证研究等。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全日制)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系统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二)培养要求 1、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守纪律,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实干精神。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系统的体育专业基础知识,能够胜任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某一领域的实际工作。熟悉国内教学、训练和赛事组织的规则和惯例,了解国际专项教学、训练、赛事组织管理的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科学选材、指导教学、训练、组织、策划竞赛能力,并能从事一定的科研工作。 4、能够运用一门外语,在本专业领域进行对外交流。 5、身体健康,具备较好的运动技术素质。 二、招生对象与入学考试 (一)招生对象

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一般应有学士学位),具有体育运动实践经验;或者国民教育序列大学专科毕业后,有2年以上运动实践经验,或具有“运动健将”运动技术等级者,也可以报考。 (二)入学考试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采用全国联考和各招生单位考试相结合的办法,着重考核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及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 三、学习年限与学习方式 (一)学习年限 学制为二年(自报名录取起),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修满课程学分;在后一年实习,并结合本职工作撰写论文。在职攻读学位者学习年限不超过三年,但最少不得少于二年(含撰写学位论文)。(二)学习方式 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理论学习、科学研究、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既要使研究生掌握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培养研究生从事教学、科研和训练等的实践能力。根据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 四、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按一年半时间设置,实行学分制,设学位基础课、专业领域核心课、专业学位选修课三类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学位基础课须完成12学分,专业领域核心课须完成15学分,专业学位选修课不少于3学分。对修不满30学分的学生,不允许参加

安徽师范大学关于硕士学位论文格式的规定

安徽师范大学关于硕士学位论文格式的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者通过理论学习和科研实践,撰写出具有创造性或新见解的论文,也是审核其毕业和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为保证论文的质量,统一学位论文的撰写、印刷,便于处理、储存、检索、交流、传播,特制定本规定: 一、学位论文的格式: (一) 总体要求:论文封面及芯用A4复印纸(8×11英寸)单面复印装订成册,论文版芯尺寸为15cm×23cm,每页36行,每行34字。论文正文用标准4号宋体字;章及章标题用3号宋体字;节及节标题用4号黑体字;图号及图标题用5号字并置于图表的上方,论文页码位于页面下端中间。 (二) 硕士学位论文分以下几个部分: 1、论文封面:采用学校统一的论文封面(见示图)。 ①分类号标注在左上角,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由校图书馆编分类号。 ②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简明、确切、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附题。题目需有中英文两种。 ③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应按培养方案标准名称填写。 ④论文提交日期用阿拉伯数字填写;授予学位日期由校研究生处填写。 2、标题和签名页:标题包括论文名称、作者、校名、学位级别、完稿时间(见示图)。签名页由参加论文答辩的专家分别签名,表示对该学位论文学术水平的认可(见示图)。 3、目录:目录页由篇章及其以下各级标题和附录等的序号、题名和页码组成。 4、摘要(中、外文):300字左右,概括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见解,语言力求精炼。中、外文各一页。 关键词:选取3-5个词作为关键词,在摘要页的左下方,另起一行(中、外文相对应)。 5、前言:说明本课题研究工作的缘起、目的、范围,扼要概括国内外已有的重要文献,要解决的问题,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6、正文:这是论文的核心和主体。内容可因研究课题的性质不同而不同,一般包括:文献综述、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实验原理和方法、结果及数据处理、结论与讨论等。 7、参考文献:列出作者查阅和引用与论文有关的主要的公开发表过的文章,参考文献必须引用原始文献。 文献是期刊时,格式为:(编号)、作者姓名、文章的题目名、期刊名称(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文献是著作时,格式为:(编号)、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单位、(年份)、页码。 8、附录:如论文中使用的主要符号、意义和单位,程序说明和程序全文,过长的公式推导等。附录一般全文装订在一起,如果附录内容很多可单独成册。 9、致谢。 二、论文摘要 硕士研究生在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外,尚需撰写1500-3000字左右的详细论文摘要,论文摘要是学位论文的缩影,应简短明白。但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其版芯、字体格式同硕士论文。采用B5复印纸单面打印一份,放入答辩材料中备案。

芜湖师范专科学校

芜湖师范专科学校 篇一:《安徽师范大学章程》 安徽师范大学章程 目录 序言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学生 第三章教职员工 第四章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 第五章教学科研机构 第六章经费、资产、后勤 第七章学校与社会 第八章标识和校庆日 第九章附则 序言 安徽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28年创建于安庆市的省立安徽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安徽大学,1949年成建制迁至芜湖市,与安徽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安徽大学,校址为芜湖赭山。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安徽大学调入和调出部分系科后下设师范学院和农学院。1954年,安徽大学的师范学院、农学院分别建院,本部更名为安徽师范学院,农学院迁往合肥市,建立安徽农学院。1958年,安徽师范学院实行文理分院,部分文科迁往合肥市,与合肥师专合并,组建合肥 师范学院。1960年,安徽师范学院更名为皖南大学。1968年,皖南大学更名为安徽工农大学。1970年,合肥师范学院主要系科及院部回迁芜湖市,并入安徽工农大学。1972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定名为安徽师范大学。1978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建设高校。2005年,芜湖师范专科学校整体并入安徽师范大

学。2013年,被确定为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建设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秉承“厚德、重教、博学、笃行”的校训,弘扬“厚重朴实、至善致远、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精神,倡导“严谨治学、敬业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风和“勤学慎思、质朴谦逊、知行合一、求实求新”的学风,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以及引领教育发展的教师教育英才,建设特色鲜明的综合性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促进学校依法治校、科学发展,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等法律和规章,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学校名称为安徽师范大学,简称“安徽师大”,缩写“安师大”或“安师”,英文名称为Anhui Normal University,英文缩写为AHNU。 学校法定注册地为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东路1号。学校根 据办学资源分布,设有赭山校区、花津校区和皖江学院校区。花津校区住所地为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皖江学院校区住所地为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学校可视需要,设立和调整校区、校址。 学校的国际互联网域名为http://。 第三条学校是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举办并与教育部共同建设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非营利性事业单位,学校具有事业单位法人资格。 学校依法接受安徽省人民政府的指导和监督,安徽省人民政府为学校提供办学经费,保障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支持学校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学校章程自主办学,保护学校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学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开展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坚持以本科生培养为重点,优先保障教育教学,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安徽师范大学辅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安徽师范大学辅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附件1:各辅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辅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渠道,适应用人单位对能力与素质的高要求,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具备系统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办事能力,能从事文字、秘书、管理、宣传策划等实际工作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中国语言、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中文写作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初步具备关于本专业系统知识的学习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具有较完善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5.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三、学制:标准学制二年 四、学分要求: 汉语言文学辅修专业毕业总学分不低于35学分。 汉语言文学辅修专业学位总学分不低于40学分(修满课程35学分+学位论文5学分)。 五、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

六、其他说明:学位论文主要安排在第三学期后的寒假和第四学期前四周。 法学辅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是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适应用人单位对知识与能力多样化的要求,拓宽就业渠道,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掌握基本的法学知识和法律技能,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㈠掌握法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㈡具备法律职业所要求的知识结构、思维方法、实践性能力和职业道德; ㈢了解法学理论前沿和我国法制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㈣了解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 ㈤掌握法学专业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三、学制:标准学制两年。 四、学分要求:法学辅修专业毕业总学分不低于35学分。法学辅修专业学士学位总学分不低于40学分(修满课程35学分+学位论文5学分)。

课程与教学论(物理)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简介

安徽师范大学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学术性) 专业名称(代码)课程与教学论(物理)(040102)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代码)教育学(0401) 授予硕士学位门类(代码)教育学(04) 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制表 填表日期: 2012 年 6 月 19 日

一、学科简介 课程与教学论(物理)专业硕士点于2004年获得学位授予权,已经具有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相对稳定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导师3人,其中2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该专业已形成了稳定的“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中外物理课程与教学比较研究”、“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研究”等方向,在这些领域已经开展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近3年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参加了教育部研制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项目的工作,承担了多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和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主编或参编了多部教材。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能胜任中学物理教学和研究工作,能从事高校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以及教育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等。具体目标如下: 1、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掌握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追求真理、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具有良好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学术视野,在本学科内掌握宽广、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中学物理教学研究的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从事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信息获取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技能。 3、掌握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及动态,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硕士学术水平。 4、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 课程与教学论(物理)专业研究方向及导师一览表 代码研究方 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导师课程 01 中学物理 课程与教 学研究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中学物理课程和教学的理论 和实践问题。研究课题主要有:中学物理课程与教材改革进展、 中学物理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学物理教学评价中的 问题与对策研究、高师院校物理教学论课程内容如何适应基础教 育改革的需要、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高师院校物理教学论教材 建设、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对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挑战与对策研 究、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比较研究等。 郭怀中 黄时中 许新胜 物理教学论 物理学专题研究 02 中学物理 实验教学 研究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在物理教学中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方向的主要课题 包括:中学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科学 探究能力的培养和中学物理非常规实验开发等。 钱长炎 程小健 物理课程论 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研究生院 2016年9月18日

目录 1.安徽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1) 2.教育硕士(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教育、学 前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基本要求 (5) 3.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历史、政治)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基本要 求 (15) 4.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基本要求 (17) 5.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基本要求 (22) 6.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物理、化学、生物)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基本要 求 (24) 7.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地理)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基本要求 (26) 8.教育硕士学科教学(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基本要求 (28) 9.教育硕士学科教学(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基本要求 (29) 10.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美术)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基本要求 (30) 11.教育硕士(司法服务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基本要求 (31) 12.教育硕士(资源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33) 13.教育硕士(公共管理与服务)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35) 14.教育硕士(财经商贸方向)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38) 15.教育硕士(农林牧渔方向)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41)

安徽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毕业 论文基本要求 一、获本专业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 学术道德 严格遵守学术道德,恪守学术规范,保护知识产权,端正学术态度,切忌学术浮躁;严谨求实,自觉维护学术声誉,坚决反对任何学术不端行为,形成遵守学术规范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学术尊严和国家学位的严肃性。学生在学期间应树立良好的学风,正直诚信、严谨自律,杜绝以下各种舞弊作伪行为:(1)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成绩;(2) 在学位论文或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中存在学术不端行为;(3) 购买或由他人代写学位论文;(4) 其他学术舞弊作伪行为。 2. 专业素养 具有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和宽广的教育专业视野,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科学素养和良好的身体及心理素质;熟悉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掌握基础教育改革的最新进展,了解相关学科及专业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通过硕士生阶段的专业学习,切实提高专业素养,具备扎实的教育专业基础和较强的教育研究能力,掌握教育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能力,胜任基础教育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熟悉一门外语并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增强创新创业能力。 3.职业精神 具有对教师职业的深刻认识,具有乐于从教和从教光荣的职业情感,热爱基础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和教学工作;具有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教书育人的职业信念,自觉践行师德规范,乐于奉献;具有积极探索、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树立以学生为本、以教育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承担教师责任与义务,具有使命感、责任感和爱岗敬业、坚持创新的职业精神。 二、获本专业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1. 基础知识

安徽师范大学法律硕士(法学)培养方案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法学) 法律硕士(法学)035102专业学位类别名称和代码 学科门类名称和代码法学03 研究生院制表 2015年6月

一、培养目标 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为法律职业部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德才兼备、高层次的复合型、实务型法律人才。围绕培养目标设定的具体培养要求包括: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公民素质,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职业伦理原则,恪守法律职业道德规范。 (二)掌握法学基本原理,具备从事法律职业所要求的法律知识、法律术语、思维习惯、法律方法和职业技术的能力。 (三)能综合运用法律和其他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法律职业实务工作的能力,达到有关部门相应的任职要求。 (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外语资料。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应在第一、二学期完成;实践教学时间不少1年,可结合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进行,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活动须确保半年以上,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学位论文时间不少于1年,应在第二学期期末进行论文开题,第三学期进行论文的研究与撰写,第四学期进行论文定稿、送审和论文答辩。 三、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方向拓展课、实践教学四个模块。具体为:学科基础课程3门,共9学分;专业核心课程6门,共12学分;方向拓展课9门,要修满4学分;实践课程7门,要修满12学分。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40学分(含公共课7学分)。 同等学力研究生入学后,须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补修课程须随相应法学专业本科生参加考试,取得合格成绩,不计学分。 四、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以课程教学为主,在提升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重视和强调实践教学,突出课程实用性和综合性。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形式,重视理论联系实务能力的培养,增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案例教学、模拟训练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