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血脂症的药物治疗方法

高血脂症的药物治疗方法

高血脂症的药物治疗方法

高血脂症是指血浆中脂质含量异常增高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高血脂症的治疗方法众多,其中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有效的手段。本文将介绍高血脂症的药物治疗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控制这一疾病。

一、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治疗高血脂症最常用的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减少胆固醇合成,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较少,能有效地降低TC和LDL-C水平,并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常见的他汀类药物包括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等。然而,使用他汀类药物时需注意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肌酸激酶(CK)水平。

二、纤维酸类药物

纤维酸类药物包括贝特类和服立停,主要通过增加胆固醇代谢途径中的胆盐排泄,降低胆固醇吸收,从而减少TC和LDL-C的水平。纤维酸类药物还能提高HDL-C水平,减少TG水平,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然而,患有胆结石、消化道疾病或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纤维酸类药物。

三、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是一类新型的药物,通过抑制肠道中的胆固醇吸收通道,阻断胆固醇的进入体内,从而有效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这类药物包括依折麦布、依泌麦布等。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常用于那些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或者无法达到满意疗效的患者。

四、贝洛司美与非诺贝特

贝洛司美和非诺贝特是一类新型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疗法(又称HDL-C增加剂),通过促进HDLC代谢途径中的反转胆固醇转运蛋白(CETP)功能而起作用。这两种药物具有升高HDL-C、降低LDL-C和TG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谢。

五、其他药物

除了上述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药物可供选择。例如,胆固醇酯酶抑制剂能够通过抑制胆固醇酯酶的活性,降低TC和LDL-C水平;ω-3脂肪酸能够降低TG水平,但对TC和LDL-C的影响较小。此外,一些中草药和中成药也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如赤峰蒲公英胶囊、降脂宝等。然而,使用这些药物时需遵循医生的建议,特别是对于那些草药和中成药,需注意产品的质量和剂量。

总之,药物治疗是高血脂症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选择药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血脂水平和药物的适应症选择合适的药物。同时,通过饮食控制、合理运动和改善生活方式等综合治疗手段,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最终,希望通过药物治疗,确保高血脂症患者的血脂水平恢复正常,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他汀类药物及高血脂治疗

高血脂症 治疗原则 1.继发性血脂异常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伴有原发性血脂异常的,需给予相应治疗。 2.治疗措施应是综合性的。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为首要的基本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需严格掌握指征,必要时考虑血浆净化疗法或外科治疗。 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 1.医学营养治疗:根据患者血脂异常的程度、分型以及性别、年龄和劳动强度等制订食谱。高胆固醇血症要求采用低饱和脂肪酸、低胆固醇饮食,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外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要求改为严格的低脂肪饮食,脂肪摄入量<30%总热量;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要注意限制总热量及糖类,减轻体重,并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 2.增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控制体重,保持合适的体重指数(BMI)。 3.其他:戒烟;限盐;限制饮酒,禁烈性酒。 药物治疗 1.常用调脂药物 1.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他汀类) 2.苯氧芳酸类(贝特类) 3.烟酸类 4.胆酸螯合剂(树脂类) 5.依折麦布 6.普罗布考 7.n-3脂肪酸制剂 2.调脂药物的选择 1.高胆固醇血症:首选他汀类,如单用他汀不能使血脂达到治疗目标值可加用依折麦布。 2.高甘油三酯血症:首选贝特类和烟酸类,也可选用n-3脂肪酸制剂。 3.混合型高脂血症:如以TC与LDL-C增高为主,首选他汀类;如以TG增高为主则选用贝特类;如TC、LDL-C与TG均显著升高,可考虑联合用药。轻型混合性高脂血症可联合应用他汀类与n-3脂肪酸制剂。 其他治疗措施 1.血浆净化治疗 仅用于极个别对他汀类药物过敏或不能耐受的严重难治性高胆固醇血症者。 2.手术治疗 在少数情况下,对非常严重的高胆固醇血症,如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或对药物无法耐受的严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降血脂常用药物

降血脂常用药物 现今社会,高血脂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高血脂虽不危及生命,但其并发症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所以降血脂常用药物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降血脂常用药物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降血脂常用药物 常用降血脂药有四类:他汀类、贝特类、胆酸螯合剂、烟酸。 他汀类 分为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 作用: 抑制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生成;增强肝脏从血液中除去 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甲状腺球蛋白),有效降低LDL-C和TG水平。 贝特类 分为非诺贝特、吉非贝齐、苯扎贝特。 作用: 增强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加速脂蛋白的分解。也能减少肝脏中脂蛋白的合成,从而降低血脂。 显著降低甘油三酯,除了纠正血脂异常来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之外,还能防止血液凝固、促进血栓溶解、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炎症等。 胆酸螯合剂 分为考来烯胺、考来替泊。 作用: 阻止肠肝胆酸循环,增加 LDL(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数量。适用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混合性高脂血症。 烟酸 作用: 抗脂肪分解。减少肝胆固醇的合成。增加乳糜微粒/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LDL(低密度脂蛋白)的分解代谢。

降脂药需要长期坚持服用,以控制病情。俗话说,“凡药三分毒”,降脂药也不例外,尤其是他汀类降脂药长期服用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如肝脏损害、肌病、心脏病概率上升等。 后经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联合辅酶Q10(是一种脂溶性抗氧化剂)服用,他汀不良反应率直接降低至6.8%。 辅酶Q10是几乎存在于人体每一个细胞中的基本生命物质,是一种人体内源性营养素。 它有四大功能 首先,它能保护心脏,预防心力衰竭。改善心慌、胸闷、气短早搏等症状。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炎、慢性心功能不全等。预防突发性心脏病。 其次,它可以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阻止脂和蛋白质的过氧化,清除自由基。它通过氧化还原性结构的变换,能加强细胞内膜抵抗外界氧化因子的损害。 再者,它能激活能量,增强免疫力。帮助把食物转化为细胞生存的必须能量,使细胞保持最佳状态。增加白细胞数量,激发免疫球蛋白和抗体数量增加。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它能降低降脂类药物副作用。这简直就是高血脂人群的福音!! 降血脂类药物有一个弊端就是在减低血脂的同时,也会阻断人体对辅酶Q10的自主合成。因此,血脂高人群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时,一起服用辅酶Q10,能起到更好的降脂作用。 降血脂常用药物注意事项 如果你的血脂检验报告单显示有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日等指标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等降低,则提示你已存在有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易患因素。这时你应注意调节你的血脂水平。 ⑴高脂血症患者首先应采取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等一般性措施。如果无效,才考虑药物治疗。高脂血症患者慎用维生素E。

降血脂药物有那些

降血脂药物有那些 糖尿病人高血脂吃什么药好?糖尿病并发高血脂是比较常见的,特别是岁数大的患者,高血脂可引发中风、心肌梗塞等严重后果,所以发现有高血脂要尽快治疗。下面店铺给大家详细讲解相关知识吧。 降血脂药物的分类 1 、他汀类 他汀类药物即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 MG-CoA)还原酶抑制剂,也即胆固醇生物合成酶抑制剂,是细胞内胆固醇合成限速酶,为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调脂药物。由于这类药物的英文名称均含有“statin”,故常简称为他汀类。 现已有5种他汀类药物可供临床选用: (1)、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常见药为辉瑞的立普妥、阿乐; (2)、洛伐他汀(lovastatin),常见药物有美降之、罗华宁、洛特、洛之特等,血脂康的主要成分也是洛伐他汀; (3)、辛伐他汀(simvastatin),常见药物为舒降之、理舒达、京必舒新、泽之浩、苏之、辛可等; (4)、普伐他汀(pravastatin),常用药有普拉固、美百乐镇; (5)、氟伐他汀(fluvastatin),常见药有来适可。 该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度胃肠反应、头痛。与其他降脂药物合用时可能出现肌肉毒性。 2 、贝特类 贝特类药物的主要适应症为: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目前临床应用的贝特类药物,主要有环丙贝特、苯扎贝特、非诺贝特及吉非贝齐。据临床实践,这些药物可有效降低甘油三酯22%~43%,而降低TC仅为6%~15%,且有不同程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该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反应、恶心、腹泻,严重者可导致肝损害。 3 、烟酸类 烟酸类药物属B族维生素,当用量超过其作为维生素作用的剂量

药师释药——高脂血症用药禁忌

药师释药——高脂血症用药禁忌 吴文博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高脂血症是指脂肪代谢或者运转异常使人体血液中的血脂含量超过正常范围,表现为血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过低,就是临床常说的“血脂异常”。 高脂血症用药的选择 高血脂的调脂药包含: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胆酸鳌合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1.高胆固醇血症:对于轻度、中度高胆固醇血症,首选药物为他汀类药物,也可选用烟酸、非诺贝特等不饱和脂类药物。而对于重度或难治性的高胆固醇血症,则适宜选用胆汁酸隔离类药物或他汀类药物。 2.高甘油三酯血症:只适用于非药物治疗3-6个月无效的患者。这类患者的药物治疗首选为贝特类药物,根据血清甘油三酯的水平还可以依次选择烟酸或氯贝丁酯类药物。 3.混合型高血脂症:混合型高血脂症是指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和甘油三酯水平同时升高的一种高血脂类型。如果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升高明显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不明显,则首选他汀类药物;如果是以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升高为特征的混合性高血脂症,则应以贝特类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另外,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则可以在必要的时候采取两种药物联用的治疗方法。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单纯性的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应以非药物治疗为主要方法。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应用他汀类、贝特类和烟酸类药物进行治疗,因为这些药物都有一定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功效。其中,尤其以烟酸类药物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最为显著。 配伍禁忌 洛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与红霉素、克拉霉素、伊曲康唑等联用时,就要注意调整药物剂量,避免发生肌溶解和急性肾功能

衰竭。 洛伐他汀免疫抑制剂、吉非贝齐和烟酸合用可引起肌病,甚至发生横纹肌溶解,应特别慎重。多烯康(复方二十五碳五烯酸)可增加阿司匹林和香豆素类药物的抗凝作用。 禁忌病症 有肝病的人,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或慎重选择使用降脂药。 洛伐他汀: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对该药过敏者禁用,少数患者转氨酶明显升高,大量饮酒和有肝病史者慎用。 辛伐他汀:肝病、磷酸肌酸激酶升高或诊断有肌病者、孕妇禁用,有肝病史及大量饮酒者慎用。 普伐他汀:肝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有肝病史或饮酒史者慎用。 氯贝丁酯:肝、肾功能不全者及孕妇忌用,糖尿病患者慎用。 非诺贝特:孕妇、哺乳期妇女、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阿昔莫司:对该药过敏和消化道溃疡患者禁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肾功能衰竭者酌情减量。 吉非贝齐: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哺乳期妇女禁用,孕妇及儿童慎用。 苯扎贝特:严重肾功能衰竭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儿童应用应特别慎重。 藻酸双酯钠:有出血病史、血友病、脑溢血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多烯康(复方二十五碳五烯酸):有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 饮食禁忌 禁忌油腻、油炸、腌制、熏烤、动物内脏、肥肉、猪油等高脂肪食物,不吃高糖食物(如柚子或者是喝柚子汁、葡萄汁、橙汁等,不利于药效的发挥)等。不吃生冷生硬及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酒。

高血脂的用药

首先我们来了解高血脂用药有哪些种类,治疗高血脂的药物品种繁多,目前将调脂药分为他汀类、贝特类以及中药类。 1.他汀类常用药有:辛伐他汀(舒降之、普伐他汀、洛伐他汀等,常见的药品名 有立普妥、舒降之、来适可、普拉固、辛可、京必舒新、清芝灵片、脉舒胶囊等。 2.贝特类常用药有:非诺贝特、吉非罗齐等,常见的药品名有力平之、利必非等。 3.中药类以及其它类常用药有:红花注射液、松龄血脉康胶囊、茶色素胶囊、脂 脉康胶囊、心脉通片、心血宁片、丹田降脂丸、血脂康胶囊等。 了解了高血脂用药类别及药品名后必须要知道的就是高血脂用药的注意事项了。 高血脂用药注意事项一:防治结合,非药物应用相结合。 高血脂用药注意事项二:据高血脂种类不同而辨型,如服用长效调脂药,宜每晚服用一次,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 高血脂用药注意事项三:用药后至少每3-6个月或按医生嘱咐去医院复查,根据血脂、肝肾功能等随时调整用药剂量并监测副作用。 高血脂用药注意事项四:要了解什么情况下禁忌使用何种降脂药,肾功能障碍患者禁忌使用苯扎贝特(优降脂)、非诺贝特等贝特类降脂药,丙丁酚(普罗布考)有可能诱发心律失常,严重心律失常者忌用。他汀类降脂药忌与贝特类降脂药同时使用,丙丁脂降脂药不得与特非那定(得敏功)、阿司咪唑(息斯敏)同时使用,树脂类降脂药不得与降糖药阿卡波糖或降脂药氟法他汀同时使用,否则可影响前二种药物吸收。必须同时使用时,在医生指导下,延长两类药用药间隔。 以上就是对高血脂用药的简述,总之在高血脂用药的时候一定要遵医嘱,希望能早日恢复健康。 目前能有效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药物,俗称他汀类药物。应用他汀类药物能降低冠心病事件发生的相对危险性达30%~35%,除了能显著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用以外,还能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降低甘油三脂。现在市场上出售的他汀类药物除血脂康(洛伐他汀)外,大多是进口产品如普拉固(普伐他汀)、舒降之(辛伐他汀)、来适可(氟伐他汀)、力必妥(阿托伐他汀)。它们的调脂作用主要通过减少胆固醇合成、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使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此外,近年来发现他汀类药物还具有调脂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尤其对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塞、不稳定型心绞痛等)有良好作用,其机制与稳定斑块、减少炎症细胞聚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平滑肌细胞增生和内移、抗血小板聚集、降低纤维蛋白等有关。 当然不是所有血脂升高的病人都必须立即服药治疗,也不是把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得越低越好,对血脂轻度增高的人,建议先采取非药物治疗,从严格控制饮食(高糖、高脂、高胆固醇食品)、减肥、增加运动、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酒着手,若3个月后无效,则应考虑药物治疗。 如何选择他汀类药物和剂量,目前国内外学者强调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如对于冠心病、心肌梗塞和糖尿病的患者应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100毫克/分升以下;对于无冠心病但具有二个以上危险因子(家族史、高血压、肥胖、严重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的患者应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120毫克/分升

高脂血症的中医中药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中药治疗(综述) 高脂6血症与冠心病、脑血管病、肥胖症等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高脂血症的防治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具有效果较好、副作用小、服用方便等特点。现就中医药降脂研究进展分述如下。 一:高脂血症的辨证论治: 高脂血症属于中医“痰湿”、“痰浊”范畴,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十分密切。脾虚运化失常或过食高梁厚味,易致中焦实热郁结,痰湿内生;体肥多湿,或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木旺克土,运化失司,脾胃蕴热,则痰热内生;或因肝郁不舒,肝气郁结,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亦可造成痰湿内阻。临床常用的治则如下。 1:清热利湿法:用于高脂血症又见烦渴,发热尿少,腹胀浮肿,脉滑数,舌苔腻者。药用金银花、荷叶、菊花、连翘、玉米须、泽泻、草决明、茯苓、虎杖、忍冬藤等。 2:祛痰除湿法:血脂高又见四肢倦怠,腹胀纳呆,咳嗽有痰,大便溏薄,脉滑,舌苔腻者。药用陈皮、半夏、竹茹、茯苓、枳壳、瓜蒌、胆星、杏仁、白金丸等。 3:清里通下法:血脂高又见形体壮实,大便秘结,腹胀,脉有力,舌苔厚腻者。里热痰结轻者用川军、山楂、麦芽、旱芹菜、茵陈、黄芩、枳壳、胡黄连;重者加用生大黄、或芒硝、番泻叶。 4:滋阴补肾法:血脂高又见体倦乏力,腰酸腿软,年迈体弱,耳鸣眼花,脉沉细,舌质红、舌苔薄者。药用首乌、枸杞、麦冬、生地、沙参、菟丝子、黑芝麻、桑寄生、黄精、杜仲等。 5:活血化瘀法:血脂高伴有胸痹心痛,痛处固定,脉弦,苔薄、舌质暗或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者。药用丹参、川芎、红花、降香、赤芍、生蒲黄、茺蔚子、姜黄、五灵脂、三七等。 6:清肝泻火法:血脂高又见形体壮实,面红耳赤,口干舌燥,心烦尿黄,大便偏干,脉弦,苔腻者。药用钩藤、葛根、草决明、生地、龙胆草、泽泻、山枝、黄芩、大黄等。 二:高脂血症的针灸治疗:针灸也有降腻脂作用,基本治则为健脾化湿,疏肝利胆,宽胸行气。常用的穴位有内关、郄门、间使、神门、合谷、曲池、乳根、足三里、丰隆、通里、阳陵泉、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太白、三阴交、公孙、太冲、曲泉、中脘、鸠尾、膻中等。 有人报告,针刺心俞、曲池、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穴,配风池、环跳、神门、通里、厥阴俞等穴,上下左右交叉配穴,每次针3—4个穴,留针15—30分钟。治疗1个月左右,39例高脂血症患者中,高胆固醇症27例,有效16例,高B脂蛋白血症32例,有效17例。 三:降脂的单味中草药: 1:山楂:粗提浸膏片对降胆固醇、甘油三脂、B脂蛋白比浊度均有效。醇提取物0.12克,3次/日,对降甘油三脂有效。实验证明山楂总黄酮有降胆固醇作用。 2:首乌:粗提片剂0.25克(相当于生药0.81克),3次/日,有降胆固醇作用,但停药后血脂又复回升。副作用为大便次数增多。 3:泽泻:其醇提取物有干扰胆固醇的吸收、分解或排泄作用。临床上降胆固醇作用与安妥明比较无明显差别。降甘油三脂作用比安妥明略差。副作用主要是轻度腹泻。 4:决明子:片剂、煎剂、糖浆剂均有降胆固醇作用,对降甘油三脂也有一定作用。煎剂用量30克/日,疗效与药量有一定关系。副作用有腹泻、腹胀、恶心等。 5:大黄:大黄使肠蠕动增加,从而促进胆固醇的排泄,减少胆固醇的吸收而具降脂作用。大黄片或大黄粉0.25克,3—4次/日。 6:灵芝:实验表明有降胆固醇作用。对甘油三脂无影响,但临床上降脂作用报告不

高脂血症的处方分析

高脂血症的处方分析 引言 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液中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水平升高。高脂血症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包括冠心病、心肌梗塞和中风等。在处理高脂血症患者时,合理的药物处方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对高脂血症的处方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建议。 高脂血症药物治疗 1. 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是高脂血症治疗的首选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来降低胆固醇水平。常见的他汀类药物包括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洛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经过多年的临床使用,已被广泛证实对高脂血症的降血脂疗效显著。 使用建议: •基于患者的胆固醇水平和心血管疾病风险,选择适当的他汀类药物和剂量。 •通过监测肝功能、肌酶和血脂来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考虑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特别是与酮康唑、氯菲酮和红曲米等药物的相互作用。 2. 胆酸螯合剂 胆酸螯合剂是一类通过与胆酸结合并促使其排泄而降低胆固醇水平的药物。常见的胆酸螯合剂有考来烯胺和奈韦拉酮等。胆酸螯合剂与他汀类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以获得更好的降脂效果。 使用建议: •考虑患者是否合适使用胆酸螯合剂,因为它们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 •监测胆酸螯合剂的使用是否引起胆酸缺乏,可能导致胆固醇的合成增加。 3. 纤维酸类药物 纤维酸类药物是一类能降低胆固醇水平的药物,通过增加胆囊排空和胆汁酸排泄来起作用。常见的纤维酸类药物有烟酸和贝特信等。纤维酸类药物在高脂血症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但其疗效有限,耐受性不佳。

使用建议: •考虑患者的食欲和消化系统对纤维酸类药物的耐受性。 •考虑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特别是与他汀类药物的联合使用。 4.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是一类通过抑制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而降低胆固醇水平的药物。常见的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有依折麦布和伊姆替尼等。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也常与他汀类药物联合使用以获得更佳的降脂效果。 使用建议: •考虑患者是否适合使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因为它们可能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监测药物的疗效和耐受性。 5. 瓜蒌酸胺 瓜蒌酸胺是一种天然产物,具有降血脂的效果。它通过抑制三酸甘油酯的合成来降低血脂水平。瓜蒌酸胺是一种新兴的高脂血症治疗药物,但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尚待进一步研究。 使用建议: •考虑患者是否适合使用瓜蒌酸胺,因为它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对瓜蒌酸胺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监测。 结论 针对高脂血症患者的药物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处方。他汀类药物是高脂血症治疗的首选药物,但其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需要考虑。胆酸螯合剂、纤维酸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和瓜蒌酸胺都是可选的药物,但其副作用和疗效需进一步研究。通过合理的药物选择和监测,可以有效控制高脂血症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参考文献: 1.Catapano AL, Graham I, De Backer G, et al. 2016 ESC/EAS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Dislipidemias: 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Dislipidemias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 and European Atherosclerosis Society (EAS). Eur Heart J. 2016;37(39):2999-3058. 2.Jacobson TA, Ito MK, Maki KC, et al. National Lipid Association Recommendations for Patient-Centered Management of Dyslipidemia: Part 1-Full Report. J Clin Lipidol. 2015;9(2):129-69.

得了高血脂一定要吃药吗?4种常见降脂药一个比一个好,尤其是最后1个

得了高血脂一定要吃药吗?4种常见降脂药一个比一个好,尤 其是最后1个 高脂血症患者什么情况下才考虑用药 要使用降血脂药物的高脂血症患者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总胆固醇≥5.2毫摩尔/升或低密度脂蛋白≥3.38毫摩尔/升,且存在2个以上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男性45岁以上、女性55岁以上或停经后未服用激素补充治疗、早发性冠心病家族史、吸烟);2总胆固醇≥6.24毫摩尔/升或低密度脂蛋白≥4.16毫摩尔/升;3甘油三酯≥5.2毫摩尔/升,并且合并有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的比值>5或高密度脂蛋白2.6毫摩尔/升且有急性胰腺炎危险因素者。如果并发有心血管疾病的还需符合:总胆固醇≥5.2毫摩尔/升或低密度脂蛋白≥3.38毫摩尔/升;甘油三酯≥5.2毫摩尔/升且合并有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的比值>5或高密度脂蛋白 高脂血症患者药物治疗的目标是什么 1没有冠心病,且危险因素小于2个的,治疗目标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高血脂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饮食疗法、运动治疗以及药物治疗。 一、饮食运动治疗 应限制饮食中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加强运动,并努力减轻体重。

二、药物治疗 单用饮食疗法及运动治疗常难以达到理想的降脂效果,常需要应用药物治疗。药物包括烟酸类、贝特类、他汀类和鱼油等。 1,烟酸类烟酸能有效地降低三酰甘油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还可显著地降低脂蛋白(a)[Lp(a)]。普通型烟酸制剂多有面红、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导致患者耐受性差;近年来,随着烟酸的缓释剂型和延长释放剂型问世,使烟酸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国产的烟酸缓释片(商品名:本悦)已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贝特类该类药物可显著地降低VLDL浓度并升高HDLC,也有一定程度的降胆固醇作用,但降低LDLC水平效果并不很明显。其适应证为高TG血症或以TG升高为主的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 3,他汀类这类药物降低血浆胆固醇TC、LDLC的作用最强,同时也具有全面调节血脂的疗效,可有效地降低轻至中度的高三酰甘油血症,而且还可升高HDLC,对FCH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当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增高时使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常常能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目前已在临床上应用的他汀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托伐他汀等。国产血脂康胶囊中的主要成分是洛伐他汀。

血脂异常的治疗原则、选药原则、治疗目标,早知道早受益

血脂异常的治疗原则、选药原则、治疗目标,早知道早受益 近年来,我国人民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快速上升,比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速度还要快。几乎每两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是高脂血症患者。这跟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脂。在知道自己是高脂血症的人群中,采取治疗的比例也很低。因此,每100个高脂血症的人中,只有3个人通过治疗使血脂达标。 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人民致残、致死率最高的疾病。长期高脂血症,会使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越早发现高脂血症,越早治疗,将来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机会就越小。 其实,血脂的控制并不难,只要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很快就能让50%以上的人血脂达标。因此,提高国民关于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治疗率、达标率,非常重要。 一、血脂异常的筛查: 1、指南建议20~40岁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检查一次血脂; 2、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每年检查血脂; 3、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即:ASCVD患者),及其高危人群,每3~6个月测定一次血脂; 4、因ASCVD住院的患者,应在入院时或者入院后24小时内检查血脂。 5、以下人群是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有ASCVD病史者;存在多项ASCVD危险因素者;有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皮肤或肌腱黄色瘤及跟腱增厚者。 二、血脂异常的治疗原则: 1、对低、中危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先采取6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如果6个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未达标,则采取低、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物治疗; 2、对于高危、极高危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立即启动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物治疗。

3、血脂目标值:极高危者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8mmol/L;高危者<2.6mmol/L;中低危者<3.4mmol/L。 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就看不懂了。这些“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是指什么?它是指未来十年内,可能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风险分级。低危为5%,中危5%~9%,10%以上为高危。 上面还提到了“ASCVD”,翻译过来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它是指因动脉粥样硬化而发生的心血管疾病。虽然叫做“心血管疾病”,但是它其实包括以下三类疾病: 1、冠心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冠脉搭桥、冠脉支架; 2、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3、动脉粥样硬化性周围血管疾病:比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 1、传统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压、腹型肥胖、缺乏运动、缺乏蔬菜水果、吸烟、精神紧张,八种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家族史、种族,四种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2、新发现的危险因素: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在脂蛋白α(血脂的一种)、纤维蛋白原(与凝血有关)、C反应蛋白(参与炎症反应)。 目前的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还是以传统的危险因素为首要目标。 三、调脂药物的选择: 1、首选他汀类药物:多项临床试验已经证实,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和患者的总死亡率。 2、依据患者初始血脂水平,启用他汀类药物,根据个体调脂疗效和耐受情况,适当调制剂量。如果胆固醇水平不达标,可以与依折麦布联合应用,可以获得安全有效的调脂效果。 3、依折麦布,能有效抑制肠道胆固醇的吸收。 他汀类药物剂量加倍,也只能使低密度脂蛋白再下降6%,而他汀类和依折麦布联合应用,却能在他汀治疗的基础上再下降18%。

降血脂的各种方法

一、降血脂中药 1、灵芝 灵芝治疗高血脂:是利用灵芝特殊解毒的功效,清除血中毒素,净化血液,达到降低血粘稠度的做法。 灵芝的调节血脂作用是其对心脑血管保护作用的基础,可单独应用,也可以与常规的抗高血脂症药合用。临床疗效特点如下: 1. 灵芝可不同程度地减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β-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 2. 灵芝还能降低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障碍。 3. 灵芝与常规的降血脂药合用,有协同作用,可相互增强疗效。 4. 灵芝治疗高血脂症的疗效与病情轻重、用药剂量及疗程长短等有关,一般病情属轻、用药剂量及疗程长短有关,一般病情属轻、中度患者疗效好,剂量较大,疗程较长者疗效较好。 5. 常用的化学合成抗高血脂症药常能引起肝损伤,合用时,由于灵芝有保护肝脏作用可防止或减轻这些药物引起的肝损伤。 6. 用药后尚见食欲增加、睡眠改善、体力增强等效果。 2、决明子 具有清热平肝、降脂降压、润肠通便、明目益睛之功效,也具有抑制血清胆固醇升高和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 3、山楂 山楂含山楂酸、酒石酸、柠檬酸等物质,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增加胃液消化酶等作用。 4、葛根 最新资料表明,葛根具有α受体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亦有阻断作用,疗效优于以往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尤其可能逆转高血压所致的心肌肥厚。 5、何首乌 何首乌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胆固醇吸收,加快胆固醇排泄,从而起到降低血脂、抗动脉硬化的作用。

二、降脂食品 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的升高(也就是高血脂症),可直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血栓、脑动脉硬化等症。注意科学饮食,少食高脂肪和高糖食物是降血脂的有效措施。降血脂食品一般分类: 一、富含α-亚麻酸的食品 食用富含α-亚麻酸的食品能有效的降血脂。α-亚麻酸能有效的分解体内多余脂肪。市面上有款卡侬亚麻速溶粉,富含25%的亚麻酸,分解脂肪 二、菌类:灵芝、香菇及木耳 菇类主要有蘑菇、香菇、草菇、平菇等高等菌类食物,是一种高蛋白质、低脂肪、富含天然维生素的健康食品。具有独特的保健作用,特别是香菇,具有降胆固醇的作用,可防止脂质在动脉壁沉积,香菇素还有降压作用。高血压患者可将香菇煎水代茶喝[1]。 苦荞茶 苦荞茶除具有荞麦的营养价值外,还有独特的保健功能。苦荞麦中含有一种特殊的类黄酮物质——芦丁,这种物质能维持血管壁的正常透性与脆性,软化血管,有促进伤口愈合、消炎、抗过敏、止咳、平喘、降血脂的作用。苦荞麦中的膳食纤维能促进有毒物质的排泄,降低血清的总胆固醇及LDL胆固醇的含量。 鱼类 鱼类所含的饱和脂肪极低,尤其是来自深海的冷水鱼类,含有大量的ω-3脂肪酸,据美国科学家的研究证明,服用ω-3脂肪酸(EPA和DHA补充剂)的人,胆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含量、血液粘稠度均有降低,而且还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三文鱼 三文鱼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并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强血管弹性。在淡水鱼中,鲤鱼是非常值得推荐的降脂食物。鲤鱼虽然脂肪含量较高,但大部分是不饱和脂肪酸,能帮助排除血管“垃圾”,降低胆固醇。 水果蔬菜 食用大量的水果、蔬菜、水溶性纤维有利于降低胆固醇。淡水溶性纤维(如全麦麸)能预防便秘,但对降低胆固醇没有助益。含水溶性纤维的食物有豆子、枣、草果、无花果、干梅子、花椰菜、燕麦麸等。干梅子内含60%属于可溶性的果胶、黄豆及其制品也具有同样的功效,魔芋食品中也含有大量的水溶性纤维。 大蒜

高脂血症的药物治疗

高脂血症的药物治疗 高脂血症的药物治疗 高脂血症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脂水平升高。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在平常的体检中血脂异常占有较大比例并呈低龄化趋势。虽然高脂血症只是表示数值不正常,还不一定是病,但高脂血症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其主要危害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起众多的相关疾病。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脂血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积极降低血浆胆固醇可显著减少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治疗高脂血症巳成为防止冠心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高脂血症的分型:①Ⅰ型:甘油三酯特别高,胆固醇正常,罕见。 ②Ⅱa型:胆固醇显著增高,甘油三酯正常,较多见。③Ⅱb型:胆固醇显著增高,甘油三酯稍高,较多见。④Ⅲ型: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均明显增高,少见。⑤Ⅳ型:甘油三酯显著增高,胆固醇正常或稍高,又称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较多见。⑥Ⅴ型:甘油三酯很高,胆固醇稍高,又称混合型号高甘油三酯血症,少见。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治疗高脂血症药物进行归类整理,综述如下。 1 以降低胆固醇(C)为主的药物 1、1阴离子交换树脂:考来烯胺、地维烯胺等,口服后与肠道内胆酸结合使血中胆酸含量减少,促使血中胆固醇向胆酸转化从而降低血中胆固醇,但用量较大且胃肠反应发生率较高。 1、2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药物:益寿宁、脉通、月见草油、多烯酸乙酯胶丸、深海鱼油丸等,口服吸收后与血中胆固醇结合成酯,促使其降解为胆酸而排泄。 2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主的药物: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类: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本类药物均可抑制HMG-CoA 还原酶,使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减少而触发肝脏代偿性增加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的合成,增加肝脏对LDL的摄取,使血浆LDL 下降,

高血脂的最佳治疗方法

高血脂的最佳治疗方法 篇一:高血脂的治疗方法 高血脂的治疗方法高血脂是因为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从而使血浆一种或者多种脂质高于正常值水平。它可能引发一系列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脂渐渐有增多趋势,它对人们,尤其是中老年人健康危害越来越大,因此患者和病患家属都应该重视高血脂的疾病信号,并通过积极的治疗方案和良好的饮食习惯缓解和控制疾病,下面来讲几种方法: 1、饮食治疗 在饮食方面,一方面要控制血浆脂质的来源,减少胆固醇高、脂蛋白高的食物,比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等,另一方面要辅助食用一些可以降低血脂浓度的食物,比如原珍向天果这是一种纯天然的野生降血脂植物,果仁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有效的抑制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促进血液循环,因此降低血液中坏胆固醇浓度,从而实现降低血脂和稳定血脂的作用功效。 2、控制体重 通过临床病例的汇总和分析显示,肥胖人群比非肥胖人群的平均血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都会明显高出许多,再加上人体脂肪的分布与血浆脂蛋白的作用影响,可以说肥胖人群会比非肥胖人群更容易患上高血脂疾病,因此控制标准体重,减少多余脂肪,是有效治疗血脂偏高的方法之一。 3、坚持运动 适量的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 心肺功能,并且健身运动对于控制体重,降低血浆胆固醇也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高血脂患者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健身项目,例如:游泳、慢跑、骑单车、瑜伽等等。不过高血脂患者还要特别注意,健身运动既要量力而行、适度而行,也要做到持之以恒、不半途而废。 4、药物控制 现在有很多控制高血脂的药物,高血脂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或者听从医生的建议来服用药物,从而达到治疗和改善高血脂的作用功效。 5、戒烟

常用的降脂药

常用的降脂药 高脂血症是常见的代谢异常,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高血脂症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极大地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高脂血症因发生异常改变的血脂成分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四种: 1.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正常人的血总胆固醇应低于5.2mmol/L,如超过5.7mmol/L,即可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 2.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指血甘油三酯超过1.7mmol/L)。 3.混合型高脂血症(指既有血浆胆固醇水平升高,又有血浆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密度脂蛋白小于40mg/dl)。 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降脂药物有许多,归纳起来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1 他汀类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即胆固醇生物合成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是细胞内胆固醇合成限速酶,即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为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调脂药物。由于这类药物的英文名称均含有“statin”,故常简称为他汀类。现已有5种他汀类药物可供临床选用:(1)洛伐他汀(lovastatin),常见药物有美降之、罗华宁、洛特、洛之特等,血脂康的主要成分也是洛伐他汀。(2)辛伐他汀(simvastatin),常见药物为舒降之、理舒达、京必舒新、泽之浩、苏之、辛可等。(3)普伐他汀(pravastatin),常用药有普拉固、美百乐镇。(4)氟伐他汀(fluvastatin),常见药有来适可。(5)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常见药为立普妥、阿乐。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主要药物。该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度胃肠反应、头痛。与其他降脂药物合用时可能出现肌肉毒性。 2 贝特类贝特类药物的主要适应症为: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目前临床应用的贝特类药物,主要有环丙贝特、苯扎贝特、非诺贝特及吉非贝齐。据临床实践,这些药物可有效降低甘油三酯22%~43%,而降低TC仅为6%~15%,且有不同程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该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反应、恶心、腹泻,严重者可导致肝损害。 3 烟酸类烟酸类药物属B族维生素,当用量超过其作为维生素作用的剂量时,可有明显的降脂作用。该类药物的适用范围较广,可用于除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及I 型高脂蛋白血症以外的任何类型高脂血症。但是,该药的速释制剂不良反应大,我们一般不单独应用。对于烟酸的降脂作用机制,目前医学界尚不十分明确。缓释制剂大大减少,主要为颜面潮红。 4 胆酸螯合剂这类药物也称为胆酸隔置剂。有考来烯胺(Cholestyramine),常用药物有降胆宁。该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反应、恶心、便秘或腹泻,肠梗阻或头痛等。 5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此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肠道内饮食和胆汁中胆固醇的吸收,来达到降低血脂的目的。目前,该类药物上市很少。 总之,调脂治疗应在非药物治疗基础上,根据血脂异常类型、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调脂治疗的目标来选择调脂药物。在治疗中应充分发挥他汀类的作用,做到早期、足量、合理使用。尽早使用调脂药,起始剂量应充分。对于介入术后或搭桥患者,强化降低胆固醇治疗,比常规剂量有更大获益。在治疗达标后,还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一个长久的治疗计划,有效地长期控制血脂,使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达标后,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就应继续使用他汀类药物。只要LDL-C不低于50mg/dl(1.30mmol/L),可不必减量。 贝特类降脂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进展 贝特类(纤维酸衍生物)作为一类常用的调脂药,能显著降低甘油三酯,中度降低总胆固

血脂异常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1全文版)

血脂异常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1全文版)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浆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或甘油三酯(triglycerid,TG)升高,因为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才能在血液中循环,所以血脂异常是通过高脂蛋白血症表现出来的,统称为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简称为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1]。实际上高脂血症也泛指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降低等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积极治疗血脂异常可降低冠心病、脑卒中事件的发生[2]。 二、药物治疗原则 血脂异常的临床诊断多以实验室检查结果为依据,根据临床血脂检测的基本项目TC、TG、LDL-C和HDL-C的值分类[3, 4, 5]。其他血脂项目如血清载脂蛋白AⅠ(serum apolipoprotein AⅠ,Apo AⅠ)、血清载脂蛋白B(serum apolipoprotein B,Apo B)和脂蛋白a[lipoprotein a,Lp(a)]的临床应用价值也日益受到关注。血脂异常的临床分类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TG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和低HDL-C血症,具体特点及临床用药选择见表1(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不同种类与剂量的他汀类药物(简称他汀)降胆固醇幅度有较大差别,但任何一种他汀剂量倍增时,LDL-C进一步降低幅度仅约6%,即“他汀疗效6%效应”[2]。对他汀不耐受或LDL-C水平不达标者应考虑与非他汀类降脂药物联合应用,旨在提高血脂达标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6, 7]。他汀联合非诺贝特适用于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尤其是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伴血脂异常的患者。开始合用时宜都用小剂量,早晨服用贝特类药物,晚上服用他汀,避免血药浓度显著升高。治疗期间密切监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肌酸激酶(CK),如无不良反应,可逐步增加剂量[8]。他汀和依折麦布联用时,可达到高剂量他汀的效果,但无大剂量他汀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9]。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之一[10, 11]。调脂药物在ASCVD的一、二级预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血脂异常经常伴有其他疾病或病理生理状态,如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根据合并疾病的不同,药物的选择和起始剂量也有不同,见表2[8,12, 13]。其中,不同作用强度的他汀种类及剂量见表3(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高脂血症诊疗常规

高脂蛋白血症 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就是通常所说的高脂血症,它是指血清脂蛋白浓度异常升高,可以简单地将其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按病因又可分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症。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增加。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被列为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随血胆固醇的长期增高,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加,将血胆固醇长期控制于适当水平,不仅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且可以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冠心病事件。近年来,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的认识正在加深。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饮食与生活调节对防治高脂血症极为重要。调脂药物能部分地控制饮食治疗所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 〖入院评估〗 一、病史采集要点 1.现病史 [1] 高脂血症本身的症状:高脂血症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 [2] 合并症的症状: ①腹部症状:要询问有无腹痛、肝区不适等腹部症状,以确定是否 有急性胰腺炎和脂肪肝等高脂血症的合并症

②全身性动脉硬化的症状:通过询问有无心绞痛、下肢间歇性跛行 和运动语言障碍等神经系统的症状,判断患者心、下肢动脉和 脑等主要靶器官动脉周样硬化的发病状况。 [3] 一般情况:甲状腺功能低下所致的继发性稿脂血症患者常有院 发病的临床表现,如便秘、纳差、畏寒等,要注意询问 2.既往史 除系统回顾,询问全身各系统的患病史外,要特别注意和继发性高脂血症有关的即往史,要特别主要询问: [1]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低下等 [2]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等 [3]肝脏疾病:如阻塞性黄疸等 [4]代谢性疾病:如痛风、糖尿病等 [5]用药史:是否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皮质类固醇、雌激素、噻嗪类 利尿剂等。 3.个人史 吸烟史、饮食习惯、运动量等 4.家族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