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笔记初三上册第一单元

化学笔记初三上册第一单元

化学笔记初三上册第一单元

初三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的笔记主要涵盖了几个关键主题,包括化学的基本概念、实验室安全和实验操作、元素和化学式的基础知识,以及化学反应的类型。以下是这些主题的详细笔记:

一、化学基本概念

1.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而化学变化涉及到新物质的产生。

2.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反应,它涉及到分子间的重新组合。

3.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它是由化学反应生成的。

二、实验室安全与实验操作

1.实验室规则:在化学实验室中,必须遵守严格的规则和程序,以确保安全。

2.防护措施:实验员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化学防护眼镜、实验服和化学防护手套。

3.实验操作:基本的实验操作包括称重、测量、混合、过滤、蒸发和蒸馏等。

三、元素和化学式

1.元素的分类:元素可以根据其性质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进行分类。

2.化学式的读写:化学式是表示物质组成的符号,它由元素的字母符号和原子个数组成。

3.化合价的概念: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等于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与其它元素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数目。

四、化学反应的类型

1.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是两种或更多物质合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例如:

C + O2 → CO2。

2.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更多种物质的反应。例如:2H2O2 → 2H2O + O2↑。

3.置换反应: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例如:Zn + 2HCl → ZnCl2 + H2↑。

4.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例如: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九年级上册化学书笔记

九年级上册化学书笔记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表示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则表示有新物质生成; 2、物质的性质:物质性质中不需发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比如说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而物质性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比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二、基本实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取药量:一般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毫升; (2)注意事项:记住不闻、不尝和不摸; (3)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取用较大量液体时用倾倒方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要紧靠容器口。

2、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2)使用酒精灯时,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需要用灯帽盖熄; (3)给试管液体加热,试管所盛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此外试管要倾斜放置。 3、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在容器内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1、空气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和氧气,还有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其它气体和杂质。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为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P5O2点燃4P2O5,得出的结论是空气是混合物,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

3、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3、氧气的制取 (1)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法,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此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固固加热:化学方程式是 2KClO3MnO2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固液不加热:2H2O2MnO22H2OO2↑。 (3)排水集气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4)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化学笔记初三上册第一单元

化学笔记初三上册第一单元 初三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的笔记主要涵盖了几个关键主题,包括化学的基本概念、实验室安全和实验操作、元素和化学式的基础知识,以及化学反应的类型。以下是这些主题的详细笔记: 一、化学基本概念 1.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而化学变化涉及到新物质的产生。 2.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反应,它涉及到分子间的重新组合。 3.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它是由化学反应生成的。 二、实验室安全与实验操作 1.实验室规则:在化学实验室中,必须遵守严格的规则和程序,以确保安全。 2.防护措施:实验员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化学防护眼镜、实验服和化学防护手套。 3.实验操作:基本的实验操作包括称重、测量、混合、过滤、蒸发和蒸馏等。

三、元素和化学式 1.元素的分类:元素可以根据其性质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进行分类。 2.化学式的读写:化学式是表示物质组成的符号,它由元素的字母符号和原子个数组成。 3.化合价的概念: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等于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与其它元素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数目。 四、化学反应的类型 1.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是两种或更多物质合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例如: C + O2 → CO2。 2.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更多种物质的反应。例如:2H2O2 → 2H2O + O2↑。 3.置换反应: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例如:Zn + 2HCl → ZnCl2 + H2↑。 4.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例如: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初三化学学霸笔记(上册)(1)

领红包:支付宝首页搜索“933314”即可领取支付宝红包哟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4.绿色化学:向着环境友好发展。即环保低耗节能。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的是物质外形、物质状态的改变。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放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化学变化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在描述时常有“会”“能”“可以”等出现。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3、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2、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3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4、熄灭蜡烛后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初中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超详细笔记)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又叫化学反应) 3.区别与联系 ①判断依据:有无新物质产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②化学变化常见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吸热产生沉淀,有气泡等。 注意:现象仅用于理解,具体区分用判断依据。 ③常见物理变化:玻璃破碎,铁水铸成锅,汽油挥发,状态(固液气),形状改变。常见化学变化:食物质烂、酿酒/醋、金属生锈,动植物呼吸,烧制陶瓷,物质燃烧,冶炼金属。 ④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但是,物理变化一定没有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不需要在化学变化中体现。 e.g.:密度,硬度,质量,颜色,气味、熔点,状态,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2.化学性质:需要在化学变化中体现。 e.g.:可燃性,助燃性(支持燃烧),酸碱性,届蚀性,毒性,稳定性 3.性质变化区分 变化:对过程的描述,常用“生成”“得到”等词。 性质:固有的属性,常用“能”“可以”等词。 三、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方法 ①分别伸入燃着的小木条:O2燃烧更旺,CO2直立即熄灭 ②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O2 无明显现象,CO2变浑浊 ③分别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O2重新燃烧, CO2立即熄灭

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蜡烛燃烧 1.点燃前 就是我们肉眼见到的正常状态。 2.点燃时 ①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②木条横穿三层火焰. 现象:与外焰接触部分最黑 结论:外烧温度最高 ③产物的检验 (1)用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现象:烧杯内壁有水雾 结论:燃烧产生水(H20) (2)用沾有澄清石灰水烧杯置在火焰上方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结论:燃烧产生二氧化碳(CO2) (3)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3.熄灭 ①熄灭有白烟 (→点燃→白烟(就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二、呼出气体和空气成分 1.收集呼出气体:排水法 ①集气瓶装满水,从侧面盖好毛玻璃片,集满后在水中盖好玻璃片,取出 2.比较成分的含量 ①O2:分别伸入燃着的小木条 现象:空气中燃烧时间比呼出气体中更长 结论: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高 ②CO2: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 现象:只有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 物理变化:宏观: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微观: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2 化学变化:宏观: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微观: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 3 区别: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中没有。 4 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注意: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有其它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中的现象: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或放热,发光等。 (3)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而不是现象。 二、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稳定性。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物理性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 实验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收集整理实验数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2 ◆检验燃烧后是否有H2O生成的方法:将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有水珠产生,则有水生成。 3 检验物质燃烧后是否有CO2生成的方法:将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有CO2生成 4 蜡烛燃烧石蜡 + O2 H2O + CO2 由蜡烛燃烧生成物可确定蜡烛的组成中有氢元素和碳元素,但不能确定氧元素。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1 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见教材P151-152。 2 实验室药品取用的规则: “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药品的味道。 “节约原则”: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液体取用1-2mL;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初三上册 第一单元化学笔记

化学笔记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化学、分子、原子. 物质组成、结构 性质变化规律 如:农药、化肥、药物、材料、能源、环境 二、火 ↓ 物质的变化﹙火药、造纸、陶瓷﹚ ↓ 道尔顿、何伏加德罗﹙原子论、分子写说﹚ ↓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 绿色化学纳米技术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 冰→水→水蒸气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生锈、腐烂、燃烧 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根本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4、实验: ﹙1﹚水的沸腾﹙物理变化﹚ 现象: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片又凝结为液体 ﹙2﹚胆矾的研碎﹙物理变化﹚ 现象:块状固体变为粉末状 ﹙3﹚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变化﹚ 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4﹚石灰石+ 稀盐酸 现象:有汽泡产生 二氧化碳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现象:物理变化:形状改变 状态﹙固―液―气﹚改变 化学变化: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

1、化学形状: 内容:可燃性、热稳定性、酸性、毒性、氧化性、可与……发生反应 例:木条燃烧―木条能燃烧 铁生锈―铁会生锈 变化→性质:能、会、可以、易、难 2、物理性质: 内容:色、状态、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溶解性 决定 三、性质用途 反应 1-3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药品取用原则 1、安全:不闻、不摸、不尝 2、节约:液体:1-2ml 固体:盖满试管底部 3、剩余药品放回指点容器内 二、基本操作 1、固体药品取用 ﹙1﹚仪器 试管用途注意 1、少量药品反应容器1、固体:最少:盖满试管底部 2、可直接加热最多:1/3 液体:最少:1-2ml 最多:1/3 2、预热 广空瓶用途注意 装固体药品瓶塞倒放 用完立即盖 ﹙2﹚取用方法 A.存放:广口瓶 B.块状:仪器:镊子药匙 步骤:一横二送三自立 C.粉末状:仪器:药匙、纸槽 步骤:一横二送三自立 2.液体药品取用 ﹙1﹚仪器用途注意胶头滴管吸取滴加少量悬空垂直 液体药品不碰壁橡胶帽总在上

九年级化学重点笔记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续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等研究,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成新的分子。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融化等。 2.化学变化:木材燃烧、铁的生锈等。 3.化学性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放热、发光(发光发热的不一定是化学性质,如灯泡通电发光)等。 4.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物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溶于水等。 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收集呼出的气体:排水法 课题三走进化学实验室 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细口瓶里。 2.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处的最低保持水平。 3.碳酸钠粉末中加入盐酸,产生大量气泡,粉末消失;锌粒中加入盐酸,产生气泡。 4.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1/3处。 5.氢氧化纳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物。 6.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以洗干净。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一空气 1.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1/5的结论。 2.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3.空气中所含的体积: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6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6篇 1.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篇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学习化学的特点(三个关注):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2、科学探究的方法: (1)提出问题; (2)作出猜想或假设; (3)制定计划; (4)进行实验; (5)收集证据; (6)分析解释及结论; (7)反思与评价; (8)表达与交流; 3、吸入的空气比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多;二氧化碳的含量少;水蒸气的含量少。 4、现在的化学实验室的前生是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作坊。 2.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篇二 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C+CO2高温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H2O=H2CO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H2O=Ca(OH)2 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5H2O=CuSO45H2O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2点燃2NaCl 3.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篇三 1、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2、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3、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4、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5、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味、态、密度、硬度、 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 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 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 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 6、各种常见仪器: (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 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 (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 (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 (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对物质加热用外焰 (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 (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 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重点归纳笔记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重点归纳笔记 单选题 1、下列仪器能够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A.①③④B.①③⑥C.①②⑤D.②④⑥ 答案:B ①试管可以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 ②集气瓶不能用来加热; ③燃烧匙可以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 ④锥形瓶不能用来加热; ⑤烧杯用于加热时不能直接加热,需要垫石棉网; ⑥蒸发皿可以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 故选:B。 2、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怀化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下列土特产的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辰溪酸萝卜 B.溆浦枕头粽 C.新晃风干牛肉 D.靖州杨梅酿制酒 答案:B A、酸萝卜的腌制过程中生成酸性的新物质,化学变化; B、枕头粽的制作过程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C、风干牛肉的熏制、发酵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 D、杨梅酿制酒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化学变化; 故选B。 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培养实验能力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试剂B.称量氢氧化钠 C.读液体体积D.点燃酒精灯 答案:D A.倾倒液体试剂时,试剂瓶要与试管口紧挨,且标签向手心,瓶塞倒放,试管稍微倾斜,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用称量纸称量,应用玻璃器皿,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读数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而不是最高处,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D.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该选项操作正确。 故选D。 4、目前我国防控“新冠”疫情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下列防疫相关措施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裁切无纺布制作口罩 B.合成抗病毒药物 C.对消毒液加水稀释 D.水银温度计测体温 答案:B A、裁切无纺布制作口罩,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 B、合成抗病毒药物,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 C、对消毒液加水稀释,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 D、水银温度计测体温,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 B。 5、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没有火柴或打火机,可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D.用完酒精灯后,既可用嘴吹灭,又可用灯帽盖灭 答案:B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笔记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笔记 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怎样学习化学 勤于预习、善于总结 强化记忆,经常复习 培养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握规律,防止出错 三、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的取用规则 药品的取用规则 (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在实验室随意丢

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4)为了便于取用,固体药品一般放在广口瓶里,液体药品要存放在细口瓶里。 托盘天平的使用 (1)称量前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游码是否已归零,记录游码现在的示数。 (2)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砝码要用镊子夹取,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如果加入最小的砝码也不能使天平达到平衡时,应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游码向右移动应相当于向右盘中加砝码。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称量物游码对应的刻度值。右盘所放砝码质量+游码所对刻度值=左盘物体质量。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零刻度处。 (3)使用托盘天平时要注意:不能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里;添加砝码、移动游码时要用镊子;过冷过热的物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被测物不能放置在右盘上;左盘物品不能取出或移动。 四、物质的加热

给物质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部分加热。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要对着斜上方;给灯芯加热。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在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不能直接被吹灭,必须用灯帽盖灭;用嘴吹灭火焰可能导致灯芯和酒精挥发或引起酒精灯爆炸。 固体加热: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预热后才能集中加热;固体体积较大时,可先均匀加热(或“摇动试管”),再固定在药品处加热;有的固体加热分解时会放出水蒸气,因此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液体加热: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要对着斜上方;先预热后集中加热;被加热的液体量较多时用焰心加热;试管与桌面成45°角。 五、化学实验操作中的“先”与“后” 使用托盘天平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 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调零,再称量。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握容器外壁,再用导管伸入水中。 做气体制备实验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添加药品。 加热固体时,先均匀加热,再固定在药品处加热。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3.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4.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5.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6.酒精灯的使用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化学这门课程的时候,学会将知识点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综合应用,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好这门学科。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1】物质的变化 1.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2. 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 3.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新物质 化学变化的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注意] 发光、放热、变色等现象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白炽灯通电会发光、放热,但不是化学变化。 胆矾的研碎(物理变化)↓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 【知识点2】物质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与化学变化无关。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水溶性、挥发性等。 2.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与化学变化有关。氧化性、可燃性、还原性、腐蚀性、稳定性等。 【知识点3】化学常见仪器 1. 反应仪器: 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垫石棉网)

2. 贮存仪器: 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3. 加热仪器: 酒精灯、酒精喷灯(高温) 4. 计量仪器: 托盘天平(测量质量)、量筒(测量体积)、温度计(测量温度) 5. 分离仪器: 漏斗(过滤) 6. 取用仪器: 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 7. 夹持仪器: 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8. 其它仪器: 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水槽等 【知识点4】药品的取用 1. 取用原则 (1)“三不”:不用手触摸药品;不尝药品的味道;不凑到容器口闻气味。 (2)“少量”:液体取1ml-2ml,固体盖满试管的底部。 (3)“处理”:用过的药品不放回原瓶,不乱扔,不带出实验室,放到指定的容器。 2. 取用方法: (一)固体: (块状固体)用镊子 “一平、二放、三慢竖” (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 “一平、二送、三直立” (2)液体: (较多量液体)瓶塞要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贴容器口。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笔记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笔记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物质不需发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物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二、基本实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取药量: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 (2)注意事项:“三不”:不闻、不尝、不摸 (3)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取用较大量液体时用倾倒方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要紧靠容器口. 2.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2)使用酒精灯时,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 灯帽盖熄.

(3)给试管液体加热,试管所盛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要倾斜放置,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 3.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在容器内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1.空气的成分: 空气成分N2O2稀有气体CO2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78!%0.94%0.03%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右图) 观察到的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P5O2点燃4P2O5; 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 思考:(1)液面小于五分之一原因: 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2)能否用铁、碳代替红磷?不能,原因是碳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3.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九年级(上册)化学笔记

第一单元:走进物质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观察实验的方法是:重点观察试剂颜色、气味、状态在实验前后的变化。 2、实验现象描述的三忌: ①、把将生成物名称当作实验现象来描述。 ②、脱离实验实际。 ③、片面描述实验现象。 3、观察实验分三个阶段: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 4、["物理、化学"的变化和性质 ]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伴随哪些现象? 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还伴随能量的变化,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__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判断: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表示方法:文字表达式: ▷例如:硫酸铜+〔读作:和氢氧化铜→〔读作:生成氢氧化铜+硫酸钠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通常情况下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有: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液体的沸点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密度。] 二者区分依据和判别依据:是否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 同时对物体的物理性质可以通过感官感知和仪器测定。〔例如水的沸点由灯加热,而后用温度计测量 总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试验→收集证据〔实验、查资料、实地调查→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交流 ★正确的闻气体的方法:闻气体是应该小心,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不能直接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 ▷实验:区分二氧化碳和氧气: 现象:燃着的木条深入二氧化碳中,木条熄灭。 带火星的木条深入氧气,木条复燃。 结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氧气支持燃烧,两种气体本身不燃烧,无可燃性。 性质决定用途:物质组成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性质决定物质变化规律。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实验: ① 蜡烛极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前现象:通常为乳白色,圆柱状固体,手感滑腻,由烛芯和石蜡组成。 用小刀切下一部分放在水中,石蜡会浮在水面上。 结论:质软,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 〔点燃时现象:石蜡融化,之后燃烧产生明快亮的火焰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的中心部分较暗,两侧较亮,并有黑烟产生。 结论: 区别: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变化是一个过程。 〔描述性质一般用:可以、能够、容易、和不能、不容易、不可以等。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3单元)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构造与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会发生物理变化。 注意:电灯通电发光是物理变化 3、物质的性质:一般描述用“能、可以、是、容易〞等词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复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蜡烛的燃烧既包含物理变化〔蜡烛熔化〕又包含化学变化〔蜡烛燃烧〕。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一样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 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 6、各种常见仪器: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 〔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 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 〔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 讨论: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 防止药液污染蚀桌面和防止试剂受到污染 2.倾倒液体时,细口瓶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 防止药液流出试管外 3.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 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防止试剂挥发和防止试剂受到污染 〔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读数偏小俯视:读数偏大 〔4〕酒精灯:①考前须知:制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制止“灯对灯〞点燃 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制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对物质加热用外焰 〔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枯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角,先预热再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口不可对人,加 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刻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枯燥,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笔记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的社会价值: 1.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农药以增加粮食产量; 2.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3.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生存条件; 4.利用化学综合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人类研究化学的历史:

一、古代化学: 1.火的发现和利用。(翠绿色孔雀石上烧炭火会生成红色的铜。写出其中的三个化学方程式) 2.我国古代商代开始使用青铜器,春秋战国开始冶铁炼钢。 3.制取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陶器铜器铁器造纸火药酿酒染料等。 二、近代化学: 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概念。 (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律 指导下, 利用元素规律性知识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使化学学习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化学的发展前景: 1.纳米技术. 2.绿色化学(化学生产工艺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化学: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四个实验探究及其现象: 1.水沸腾试管口有水雾生成,水蒸气遇冷 凝结成液态水。(物态变化) 2.胆矾由块状变成粉末状。(形状改变) 3.研碎的胆矾比块状的胆矾在水里更快的溶解,先后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4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溶解、消失;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致辞讲话、条据书信、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九年级上册化学笔记第一单元

九年级上册化学笔记第一单元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1】物质的变化 1.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2. 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 3.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新物质 化学变化的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注意] 发光、放热、变色等现象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白炽灯通电会发光、放热,但不是化学变化。 胆矾的研碎(物理变化)↓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 【知识点2】物质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与化学变化无关。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水溶性、挥发性等。 2.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与化学变化有关。氧化性、可燃性、还原性、腐蚀性、稳定性等。

【知识点3】化学常见仪器 1. 反应仪器: 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垫石棉网) 2. 贮存仪器: 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3. 加热仪器: 酒精灯、酒精喷灯(高温) 4. 计量仪器: 托盘天平(测量质量)、量筒(测量体积)、温度计(测量温度) 5. 分离仪器: 漏斗(过滤) 6. 取用仪器: 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 7. 夹持仪器: 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8. 其它仪器: 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水槽等 【知识点4】药品的取用 1. 取用原则 (1)“三不”:不用手触摸药品;不尝药品的味道;不凑到容器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