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临床路径

一、直肠息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直肠息肉(ICD-10:K62.1;D12.8, M8210/0)

行息肉切除术(ICD-9CM-3:48.3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大便带血,肛门肿物脱出,大便次数增多,粘液便或粘液血便。

2.体征:直肠指检触及质软、有弹性或带蒂的肿物,指套或带血或粘液。

3.肠镜提示。(如无法作肠镜可考虑CT等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对于有蒂息肉,直径小于2cm的广基息肉,非息肉病者,可行经肛门的切除术或行内镜下圈套摘除、活检钳钳除、高频电凝凝除。

2.对直径大于2cm的广基息肉,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案:

(1)经肛门手术:适用于位于腹膜反折以下直肠息肉。

(2)经腹手术:适应于腹膜反折以上基底直径大于2cm 的息肉。

(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直径大于2cm的广基息肉,病变仅位于粘膜层。

(4)对于距肛缘5-15cm者,有条件可行经肛门内镜下的息肉切除术(TEM术)。

(5)对距肛缘5-10cm,也可行经肛门括约肌途径的切除术(Mason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4-9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6

2.1;D12.8, M8210/0直肠息肉疾病编码。

2.门诊纤维内镜不能切除的广基息肉,病理未排除腺瘤癌变、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患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 天。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片、心电图。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1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2.手术内固定物:吻合器的应用。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5.病理学检查:冰冻加石蜡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2-7天。

1.根据患者情况复查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

2.术后用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用药时间1天。

(十)出院标准。

1.伤口愈合好:伤口无感染及皮下积液,引流管拔除或无便血,体温正常。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息肉性质判断与术中情况或术后病理不符,需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腺瘤癌变术前病理分期,需进行相关检查。

3.息肉大小、数目、性质影响手术方式的选择。

4.腺瘤癌变者(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按直肠癌临床路径执行。

5.有影响手术的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二、直肠息肉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直肠息肉(ICD-10:K62.1;D12.8,M8210/0)行息肉切除术(ICD-9-CM-3:48.36)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临床路径 一、直肠息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直肠息肉(ICD-10:K62.1;D12.8, M8210/0) 行息肉切除术(ICD-9CM-3:48.3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大便带血,肛门肿物脱出,大便次数增多,粘液便或粘液血便。 2.体征:直肠指检触及质软、有弹性或带蒂的肿物,指套或带血或粘液。 3.肠镜提示。(如无法作肠镜可考虑CT等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对于有蒂息肉,直径小于2cm的广基息肉,非息肉病者,可行经肛门的切除术或行内镜下圈套摘除、活检钳钳除、高频电凝凝除。 2.对直径大于2cm的广基息肉,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案: (1)经肛门手术:适用于位于腹膜反折以下直肠息肉。

(2)经腹手术:适应于腹膜反折以上基底直径大于2cm 的息肉。 (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直径大于2cm的广基息肉,病变仅位于粘膜层。 (4)对于距肛缘5-15cm者,有条件可行经肛门内镜下的息肉切除术(TEM术)。 (5)对距肛缘5-10cm,也可行经肛门括约肌途径的切除术(Mason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4-9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6 2.1;D12.8, M8210/0直肠息肉疾病编码。 2.门诊纤维内镜不能切除的广基息肉,病理未排除腺瘤癌变、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患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 天。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片、心电图。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肠息肉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肠息肉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息肉是一种从粘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组织,在确定病理性质之前通常被称为息肉。一般来说,息肉是由起源于粘膜的细胞生长和聚集形成的。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性比女性更常见。 (1)肠息肉的病因之一是遗传因素: 一般认为,结肠息肉的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根据目

前的研究,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子女,男女在遗传机会上是平等的,没有性别差异。 (2)肠息肉的病因之一是炎症刺激: 肠粘膜长期受炎症刺激,可引起肠粘膜息肉生成,这是由于肠粘膜炎症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愈合,导致疤痕逐渐收缩,形成息肉,由于慢性炎症刺激,导致腺阻塞,粘液储存和疾病。 (3)不良的生活习惯、不规律的生活也会导致体液酸化、肠细胞突变、增生等,导致肠息肉。 (4)肠息肉的原因之一是饮食因素: 饮食因素与结肠息肉的形成有关,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息肉形成的基础。 (5)肠息肉的病因之一是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损伤: 粪便粗渣和异物长期刺激肠粘膜上皮等原因造成直肠粘膜损伤,导致细胞异常增生,形成肠息肉。 结肠息肉的主要症状是间歇性便血、大便异常、腹痛、息肉脱垂。

大便血:间歇性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继发炎症感染可伴有粘液大便或粘液血大便,但内急后重,便秘或大便次数增加。位置靠近肛门的人可以有息肉脱出肛门,也可能导致肠套叠。 大便习惯的改变:包括大便时间和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尤其是便秘和腹泻反复交替,要警惕。 大便形状异常:正常粪便应为圆柱形,但如果息肉在结肠腔内压迫粪便,排出时往往变薄或扁平,有时附着血痕。 腹痛:相对罕见,有时大息肉会引起肠套叠,甚至引起肠梗阻和腹痛。 2.直肠息肉的主要症状是便血、脱垂和肠道刺激。 大便血:无痛大便血是直肠息肉的主要临床表现。息肉出血量较少。如果息肉因排过程中的挤压而脱落,息肉体积较大,位置较低,则生大量出血。大便血的特点是大便带血,无滴血。

直肠息肉病案

大肠粘膜上任何可见的突起,不论其大小,形状及组织学类型,均称为大肠息肉。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2~8岁的儿童,占90%以上,大肠息肉根据病理性质可分为五大类,即新生物性、错构瘤性、炎症性、化生性、其他。其中新生物性息肉又称大肠腺瘤,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且大肠腺瘤关系密切,为一重要癌前病变。 祖国医学对息肉早有认识,《灵枢·水胀篇》:“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博,气不得营,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生。”《外科大成。痔》中说:“悬胆痔,生于脏内,悬于肛外。”明确指出了息肉的病名、形状和部位。 一、辩证治疗 (一)湿热下注 症状:大便粘湿带血,肛门灼热不适,下坠伴腹痛、腹泻、腹胀,息肉表面粘着脓性物,糜烂,或有肿物脱出肛外,指诊时可触及肿物,舌质红,苔黄或黄白相兼而腻,脉弦滑细。 治法:清热利湿,理气止血。 方药:黄连解毒汤《外治秘要》加:黄连、黄芩、黄柏、栀子、茯苓、地榆炭、大蓟、小蓟、枳壳 加减:若便秘加炒决明 (二)肠风下血 症状:大便下血,色鲜红或紫黑,量多,肛门不痛或;轻度不适感,肛内指诊可触及息肉样肿物,或无。舌红苔薄,脉浮数 治法:清肠疏风,清凉止血。 方药:便血合剂加减:炒槐花、地检炭、荆芥、黄芩炭、防风、仙鹤草、细生地黄、炒枳壳、生甘草、当归。 (三)气带血瘀 症状:病久息肉明显增大,硬而痛,纳少,面暗消瘦,舌质暗,苔白,脉弦滑。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散结。 方药: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加减:生黄芪、全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牛膝、穿山甲 加减:腹胀、肛门下坠加枳实、木香、 (四)脾虚气滞

症状:自幼出现便血,时有肿物脱出肛外,腹泻史较长,腹部隐痛,便血时多时少,倦怠懒言,舌淡苔白,脉搏细弱无力。 治法:温中健脾,理气散瘀。 方药:良附丸加:高良姜、制香附、炙黄芪、炒枳实。 加减:便时带血加煅赤石脂、血余炭。 二、灌肠疗法 (一)6%明矾液 组成: 6%明矾溶液 作用:涩肠止血。 适用证:直肠息肉出血。 用法:50ml,保留灌肠,每日一次。 (二)王业皇经验方(江苏省名中医) 组成:乌梅12g、五倍子60g、煅牡蛎30g、夏枯草30g、海浮石12g、紫草15g、众15g。 作用:清热解毒,涩肠止血。 适用症:结直肠息肉出血。 用法:加水500ml,浓煎为160~200ml,每次用50ml,保留灌肠,每日1~2次。 (三)复方青白散 组成:青黛3g、白芷6g、白术10g、白头翁15g、黄柏10g、薏苡仁10g。 作用:清热解毒除湿。 适用症:湿热下注之症。 用法:煎汤或研细末用。加水300ml,煎浓汁50ml保留灌肠,每日一次。 (四)张庆儒(山西省名老中医)经验方 组成:乌梅、五倍子、夏枯草、紫草、白勺、苍术、莲藕各15g。

肠息肉最佳治疗方案

肠息肉最佳治疗方案 肠息肉最佳治疗方案 息肉是指一类从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通称为息肉,一般来说,息肉是由于起源于黏膜的细胞生长聚集形成的。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较女性多见。人体的整个消化道都可以有息肉生长,其中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小肠息肉比较少。 1 简介 从广义上来讲,任何突出于肠腔内的隆起性病变都可称为息肉,但一般所指的息肉,仅仅是粘膜局限性隆起。应该说,息肉是一种良性病变,不是癌肿,不会危及生命。它可小至芝麻、绿豆,直径仅几毫米,也可大至核桃,直径有2—3厘米,数量从1个至数个不等。平时最多见的息肉是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 肠息肉系结肠和直肠隆起性病变的总称,是根据触诊、结肠镜观

察或X线钡餐灌肠检查而作出的临床诊断。大肠息肉临床表现不一,早期可无任何症状,一般临床表现可有腹痛、腹泻、便血、大便中可含有粘液,或伴有里急后重感。息肉大小不等,可以为带蒂的,也可以为广基的;可以分布于结肠、直肠的某一段,也可以累及全结肠和直肠;可以为单个或分散分布,也可为很多息肉聚集在一起。从广义上来讲,任何突出于肠腔内的隆起性病变都可称为息肉,但一般所指的息肉,仅仅是粘膜局限性隆起。应该说,息肉是一种良性病变,不是癌肿,不会危及生命。它可小至芝麻、绿豆,直径仅几毫米,也可大至核桃,直径有2—3厘米,数量从1个至数个不等。平时最多见的息肉是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前者与大肠炎症反应有关,后者则由于结肠粘膜表面细胞更新的不平衡引起。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对腺瘤性息肉,我们必须有所警惕,它一般不会自行消失,如果长久存在于肠腔内,则有恶变的可能。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检查。得了炎症性息肉,一般无须特殊处理,每隔1—2年作一次结肠镜随访即可。小的腺瘤性息肉,可通过肠镜下电凝方法直接切除,较大的有蒂息肉(一般直径大于2厘米),可在肠镜下先用金属钛或尼龙线结扎其根部,然后用电凝切除,病人无须受开刀之苦。 2 病理生理 1.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以青少年多见,常有家族史,可癌变,属于错构瘤一类。多发性息肉可出现在全部消化道,以小肠为最多见。在口唇及其周围、口腔粘膜、手掌、足趾或手指上有色素沉着,为黑斑,也可为棕黄色斑。此病由于范围广泛,无法手术根治,当并发肠

结直肠镜息肉切除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结直肠镜息肉切除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1.引言 1.1 概述 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介绍关于结直肠镜息肉切除标准的背景信息,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提供对整篇文章的概括。 下面是一个示例: 结直肠镜息肉切除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术,用于治疗结直肠息肉。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黏膜上凸起的肿瘤样病变,一旦发现,应该尽早切除,以防止其发展为恶性肿瘤。然而,在进行结直肠镜息肉切除之前,医生需要根据特定的标准来确定切除的合适时机和方法。 本文将详细讨论结直肠镜息肉切除标准的重要性、应用和展望。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结直肠镜检查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接着,我们将探讨结直肠镜息肉切除的重要性,即为什么要选择结直肠镜进行切除。最重要的是,我们将详细阐述结直肠镜息肉切除的标准,包括切除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切除的技术要点。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强调结直肠镜息肉切除标准的意义,包括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我们将讨

论结直肠镜息肉切除标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其未来的发展潜力。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全面了解到结直肠镜息肉切除标准的重要性以及其在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这将有助于医护人员在实践中更好地指导和规范结直肠镜息肉切除手术,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编写: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在概述中可以简要介绍结直肠镜息肉切除的背景和重要性,引起读者的兴趣。在文章结构中可以说明本文的组织结构,即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的内容安排。在目的中可以明确本文的目标,即介绍结直肠镜息肉切除标准的相关知识,以帮助读者了解标准的意义、应用和展望。 正文部分包括结直肠镜检查、结直肠镜息肉切除的重要性和结直肠镜息肉切除的标准三个小节。在结直肠镜检查中可以介绍结直肠镜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步骤,以及其在肠道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在结直肠镜息肉切除的重要性中可以说明息肉切除对于预防结直肠癌的重要性,以及其在治疗结直肠息肉相关症状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意义。在结直肠镜息肉切除的标准中可以详细介绍切除标准的制定依据、内容和方法,包括息肉大小、

直肠息肉手术多少钱

直肠息肉手术多少钱 直肠息肉是直肠黏膜上生长的一种肿瘤性病变,常出现在中老年人身上。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直肠息肉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直肠息肉的发病率在中国也正逐年增加。 直肠息肉的治疗方式主要有手术切除和内镜治疗。一般情况下,直肠息肉的切除手术是通过腹腔镜或开腹手术进行的。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可以减少术后疼痛和恢复时间,但其费用较高。开腹手术则是传统的治疗方式,相对较便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直肠息肉手术的费用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医疗机构的档次、医生的经验和患者的具体病情等。一般来说,手术费用主要包括手术费、床位费、麻醉费、药品费等。手术费用中,腹腔镜手术的费用相对较高,一般在1万元人民币以上。而开腹手术的费用较低,大约在5000元人民币左右。 同时,如果患者需要住院治疗,还需要支付一定的床位费。医疗机构的档次也会对费用产生影响,一般来说,三甲医院的费用较高,而二甲或一甲医院的费用较低。此外,手术费用还会因医生的经验和患者的具体病情而有所不同。经验丰富的医生可能会收取相对较高的费用,但其手术效果也更可靠。 需要强调的是,直肠息肉手术的费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需要考虑术后康复、药物费用以及复查和随访的费用等。这些费用都会增加患者的总体花费。 鉴于直肠息肉手术费用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性,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自身经济状况、医疗机构的实力以及医生的水平等因素,并与医生进行详细的沟通。通过与医生的沟通,患者可以了解到手术费用的具体构成,进而做出明智的决策。 除了传统的手术切除,内镜治疗也是治疗直肠息肉的一种有效方

医院管理普通外科直肠息肉护理常规

医院管理普通外科直肠息肉护理常规 直肠息肉指发生在直肠粘膜上的赘生物,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如炎性息肉等。肿瘤性息肉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有恶变倾向。临床主要表现为便血、脱垂、肠道刺激症状。直肠息肉常见手术方式有经肛门直肠息肉切除术或经肛门内镜微创息肉切除术(TEM术)。 一、收集资料进行护理评估,实施护理程序。 二、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一般护理同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肠道准备同结、直肠癌术前护理。 3、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向患者介绍术前准备的知识, 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同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病情观察注意观察肛周皮肤情况以及肛门是否排血便,注意观察血便的量和性质,如血便量较大怀疑出血,应及时通知医师; 排少量暗血便为术中残留,可密切观察。 3、尿管的护理保持尿管通畅,准确记录尿量。一般术后第一 天或第二天即可拔除尿管,观察患者排尿有无尿频、尿急、尿痛及尿不尽感,如有尿潴留,必要时重置尿管。

4、饮食护理一般术后24小时肠蠕动恢复后即可进流质饮食, 如术中切穿腹壁至肠腔,术后可酌情延长禁食时间。术后2〜3天可进少渣半流食,以减少粪便对创口的污染和刺激。再根据个体情况逐渐过渡到软食、普食。注意少量多餐,逐渐过渡到一日三餐规律饮食。 (三)健康指导 1、饮食指导摄入低脂肪、适量蛋白及富含纤维素食物的均衡 饮食,少吃腌熏、烤和油煎炸的食品,多吃新鲜蔬菜,饮食有规律。 2、术后1〜3个月勿参加重体力劳动,适当掌握活动强度。 3、定期复查患者若出现便血、肠道刺激症状等不适,应及时就诊。 三、主要护理问题 1、焦虑与担心手术预后有关。 2、知识缺乏缺乏术前、术后注意事项等知识有关。 3、潜在并发症:出血、尿潴留。

直肠息肉中医治疗最佳经验方

直肠息肉中医治疗最佳经验方 直肠息肉中医治疗最佳经验方; 有人都知道自己患有直肠息肉,但并不太在意。而实际上,掉以轻心,往往就会出现许多使人悔恨终生的不良后果。直肠息肉,又称直肠腺瘤,有单发性和多发性之分。单发性直肠息肉多见于2-8岁儿童,极少发生恶变;多发性好发于青壮年,有明显家族遗传性,病变范围广,易发生恶变。此病的主要症状是大便表面带血,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因此,重视该病的治疗,有助于防止该病的恶变。 ①直肠息肉多不单发:经常见到直肠息肉病例,往往直肠有息肉时,结肠也有息肉,且以直肠和乙状结肠结合部居多。因此,对发现有直肠息肉者,要进一步作纤维结肠镜检查,对整个结肠作一个全面的检查,以确定息肉的范围及位置。 ②活体组织检查:利用纤维结肠镜检查肠道时,要对每处的可疑点,进行活体组织取样,以便进一步诊断其病变的性质。 ③及时彻底的治疗:检查息肉的良恶性,只是对手术方法及其手术范围具有相关意义,而对患者自身,不管自己的息肉是否为良性,则都要严肃对待,要早发现,早治疗。 ④要定期复查:由于其息肉性质的不同,复发情况以及恶变率的高低均有差别,因此,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早了解术后的情况。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湿热下迫大肠,以致肠道气机不利,经络阻滞,瘀血浊气凝聚而成。西医认为与遗传有关,或因慢性刺激,如溃疡性结肠炎、痢疾和血吸虫病等感染所致。

治宜清热祛湿,活血祛瘀,软坚散结为主,适用于治疗肠道多发性息肉,可选用以下方法: (1)半枝莲30g,山豆根12g,诃子15g,苡仁15g,白花蛇舌草20g ,黄芪30g,白术15g,水煎服。如腹痛加延胡索8g,橘核10g,茴香5g;腹泻加黄连5g,马齿苋30g;便血加地榆15g,槐角10g,炒荆芥10g;体虚脾弱加党参、当归、怀山药、麦芽、山楂各10g ,鸡内金(研末服)3g。 (2)紫花地丁15g,蒲公英15g,半边莲30g,生地榆9g,白花蛇舌草30 g,桃仁9g,石见穿12g,黄药子12g,炙甘草6g,干蟾皮粉(冲服)3g,水煎服。 (3)乌梅25 0g (去核,炒成炭),僵蚕250g(微妙),蜂蜜500g,做成蜜丸,每丸重9g。每次9g,每日3次。 饮食上应注意以下两点: (1)不宜吃酸、辣、辛等刺激性食物。 (2)少吃油腻食物,多吃含纤维素的水果、蔬菜等。

肛肠科直肠息肉临床诊疗指南

肛肠科直肠息肉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直肠息肉是指直肠黏膜脚样突起物突出黏膜,凡未确定其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 【临床表现】 约半数以上直肠息肉并无临床症状,常在普查或者当发生并发症时才被发 现,其主要症状如下: 1.肠道刺激症状腹泻或排便次数增多,严重者可出现水、电解质失衡. 如有感染可见黏液血便和里急后重。 2.便血可为不同程度的便血,一般出血量不多,血色较红,常附着在 粪便表面,有时粪便有沟槽。出血量较多者可直接便鲜血或血块,亦有大便滴 血。 3.较大、有蒂的息肉可随排便而脱出肛门外,可伴有黏液便或黏液血便。 【诊断要点】 1.直肠指检是检查距肛门7~8cra以内直肠息肉

最简便可靠的方法,触 及硬结是息肉恶变的可靠指标。 2.直肠、乙状结肠镜镜检是检查直肠息肉最主要的方法。可观察息肉 的数目、位置、大小、形态,并可钳取组织活检。如疑有结肠息肉,应行纤维 结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X线检查。 3.病理学检查息肉活检或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结果,对确定进一步堇 疗方案至关重要。同一息肉不同部位的病理诊断可能不一,故应取材于多处或 多次取材,最好将息肉全部切除送检。标本应及时正确地固定并做好标记.使 病理医生能辨认标本的头部、基部和切缘。 【治疗方案及原则】 1.小于1cm者不作活检直接作摘除,检查近端结肠并进行随访。 2.1CITl直径息肉、活检证实为腺瘤者,则切除息肉并检查近端结肠,定 期随访。 3.如为非新生物息肉,不作进一步处理或随访(增生性或炎性息肉),幼

年性息肉病按新生物息肉处理。 4.直径大于2cm的绒毛状广基腺瘤不宜经结肠镜分块切除,宜采用手术 切除。位于腹膜返折以上者,应按直肠癌手术处理。位于腹膜返折以下者,可 经肛或经骶行局部切除。 5.如X线、钡灌肠发现者则作结肠镜检,摘除息肉检查近段结肠以排除 同期息肉。 6.息肉摘除者3年复查1次,息肉未全摘除以及广基腺瘤者,随访时间 应提前。如3年随访阴性者,可改为5年后再随访。 7.如大的扁平息肉不能内镜摘除者,则行手术。 8.如在内镜下切除完全的息肉伴有重度或高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3 年随访1次,随访阴性以后则改为5年。 9.结肠镜下摘除恶性腺瘤性息肉者(包括浸润性癌),根据摘除状况进一 步处理。如全部切除者若切缘阴性,分化中或高,无淋巴管及血管内浸润,则 经内镜摘除即可。若未肯定完整切除,有小淋巴管及血管内浸润,应施行外科

直肠息肉摘除术的护理

直肠息肉摘除术的护理 直肠息肉是指直肠黏膜表面疣状突起,呈半球形或蘑菇形瘤体,常常出现于50岁以上的人群中。直肠息肉患者常有肛门不适、便血、便秘等不适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为了及时治疗直肠息肉,现代医学通常采用直肠息肉摘除术,对于该手术的护理也越来越受重视。 一、术前准备工作 1、正确认识病情:对于直肠息肉摘除术患者,护士及医务人员必须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尤其是肠道系统的状况。 2、认真检查:进行术前检查,确保身体各项指标正常,同时要排除可能存在的禁忌症。 3、术前准备:术前需要对直肠部位进行彻底冲洗,保持完整手术区域清洁。 二、术后的护理 1、观察患者: 在术后第一天,护士需对患者的呼吸、心跳、体温等状况进行严格的监测,并及时记录。同时还需要重点观察患者出现的肛门出血、排便异常等症状,以及药物过敏、感染等情况,及时随访判断患者病情的变化。 2、保持休息

术后直肠口需要进行缝合,患者需卧床休息,以保持手术部位休息充分。同时要严格控制患者的食物摄入,以免肠道积食造成伤口的感染。 3、控制感染 护士要通过适当的抗感染药物,协助机体加强免疫力,预防手术部位的感染。同时,要注意患者术后伤口的观察,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以防止术后手术口的感染。 4、营养支持 术后的患者需需要注意营养的补给,尤其是蛋白质摄入量的合理搭配,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减轻手术后期的不适症状。同时也要根据患者的肠道功能进行科学配餐,做到饮食清淡,避免出现胃肠的负担。 5、术后康复 患者在术后需要进行定期的康复休养工作,尤其是要注意避免便秘、肠胃不适等问题的出现,以便术后患者更好地进行恢复。 总之,直肠息肉摘除术后的护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严谨的工作,要做好护理工作,需要护士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服务态度。可采用多种手段,为患者营造出安全、放心的康复环境,全方位的关怀照顾患者,减轻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感受,以及让患者更快地康复。

直肠 息肉

结、直肠息肉 大纲要求 (1)病理类型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 一、病理类型 1.肠息肉 (1)新生物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公认的癌前病变。包括: ①管状腺瘤(最多见) ②绒毛状腺瘤 ③管状绒毛状腺瘤 绒毛状成分越多,癌变可能性越大。 (2)非肿瘤性息肉: ①幼年性息肉: 储留性囊腔——错构瘤;

②炎性息肉: 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血吸虫病、肠阿米巴等慢性炎症刺激所形成。 2.肠息肉病 ——在肠道广泛出现数目多于100颗的息肉。 (1)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青春发育期出现,癌变倾向性很大。 (2)肠息肉病合并多发性骨瘤 (Gardner综合征):与遗传有关,癌变倾向明显,30~40岁。 (3)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Peutz Jeghers综合征): 错构瘤。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①多发性,腺瘤>100个; ②多形性,管状、绒毛状、混合腺瘤; ③癌变倾向性很大。 Gardner综合征 ①肠息肉病合并多发性骨瘤; ②与遗传有关;

③癌变倾向明显。 Peutz-Jeghers 综合征 黑斑息肉病 口腔黏膜、口唇、口周及双手指掌黑色素沉着 错构瘤 二、临床表现 1.肠道刺激症状: 腹泻或排便次数增多,黏液脓血便。 2.大便带血。 3.肠梗阻及肠套叠。 4.直肠息肉——间歇性便血、肛门可复性肿块、便频、里急后重及便不尽感。 三、诊断

1.症状+大便带血或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2.直肠息肉——直肠指诊; 3.钡灌肠——重要检查; 4.结肠镜——明确诊断。 四、治疗 【实战演习·解析】 1.对于直肠内高位带蒂息肉,最合理的切除方式是 A.经肛门用丝线从根部结扎切除 B.腹腔镜直肠部分切除 C.剖腹行局部切除术 D.经肛门用血管钳钳夹切除 E.内镜下高频电切除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对于直肠内高位带蒂息肉,最合理的切除方式是内镜下高频电切除。 2.家族性息肉病首选的治疗是 A.内镜下摘除 B.内镜下圈套电灼切除 C.开腹手术 D.肛门镜下显微手术 E.扩肛后拖出手术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家族性息肉病首选的治疗是开腹手术。 3.男,16岁。腹痛、腹泻消瘦3年。腹部阵发性疼痛,大便3~4次/日,伴黏液和血。有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史。查体:营养不良,贫血貌,腹平软,下腹部有轻压痛。结肠镜检查见结肠内全部布满息肉,直肠病变轻。最佳手术方式是 A.单腔回肠造瘘术 B.结肠次全切除术 C.全结肠切除、末端回肠直肠吻合术 D.电灼摘除术 E.经腹会阴联合全结肠直肠切除术

“肠息肉“治疗经验方详解

“肠息肉“治疗经验方详解 “肠息肉“治疗经验方详解 肠息肉对大肠息肉患者的定期随访,已被提到防治早期大肠癌的高度来认识。大肠息肉,尤其腺瘤息肉,定期随访是防止息肉恶变的重要一环。息肉的再检出率较高,国外报道13%~86%不等,新检出的息肉除部分为残留息肉再次生长的复发息肉外,一些为大肠新生息肉和遗息肉动;有的蒂粗短,息肉呈小结节状。息肉大小不等,一般为3~5mm,绝大多数小于10mm,偶见直径达到10mm的息肉。组织学显示息肉由集聚的泡沫组织细胞构成,其表面由单层柱状上皮覆盖。偶见胆囊被胆固醇沉积呈草莓样改变。胆固醇息肉无肿瘤倾向,也未肠、中肠、后肠,也往往有盲囊或其他附属器官(如中肠腺、马氏管等),环节动物的肠按体节有狭缢。脊椎动物的肠接续于胃,在哺乳类(单孔类除外)及硬骨鱼类后端以肛门开口于外界,其他种类开口于泄殖腔。在肠中除了由开口于其前部的肝、胰以及肠壁上的肠腺等肠息肉病述息肉是指任何起源于胃肠粘膜表面并凸入腔内的病变。根据其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命名。息肉病的意义在于其引起出血及其恶性转变的倾向。肠息肉及肠息肉病包括色斑息肉综合征、儿童型直肠息肉、结肠与直肠腺瘤、结肠家族性息肉病等。外科治疗原则:根据肠息肉的剖腹术加结肠镜经肛门插入摘除大肠及回肠息肉或微波摘除小肠及结、直肠息肉。 4.空肠内息肉以及镜所见到的大息肉不能经镜子摘除时,应切开肠壁逐个切除,如果息肉较密集者,可行肠段切除。可采用剖腹探查切口。 术中注意要点

1.内镜医师向肠腔内送气,送水要适当,送气过多肠腔膨胀,不利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色素增加。基底层黑素细胞数目增多,有人发现黑素细胞集中在真皮乳头之上方。真皮上层载黑素细胞数目亦增加。 息肉常为腺瘤性。小肠之息肉在组织学上可以有恶变。 诊断检查 典型的色素斑伴有复发的腹部症状,如有家族史则更有助于诊断。 雀斑常肠病毒属中文名称 肠病毒属 英文名称 Enterovirus 分类类型 属 分类 小RNA病毒目>小RNA病毒科 >肠病毒属 肠病毒属成员 种

怎样治疗直肠息肉

怎样治疗直肠息肉 目前,随着内镜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直肠息肉的检出率已高达51%。直肠息肉是指直肠内有黏膜覆盖的突起肿物,其质地较软,可单发,也可多发。根据直肠息肉的病理改变可将其分为新生物性(腺瘤性)、错构瘤性、炎症性和化生性(增生性)四种类型。新生物性直肠息肉为肿瘤性息肉,其癌变的可能性较大;其他3种类型的直肠息肉则为非肿瘤性息肉,其癌变的可能性很小。肿瘤性直肠息肉是由于肠黏膜细胞增生过旺,使局部黏膜隆起并向肠腔内突出生长所致。该类息肉又分为管状腺瘤性息肉、绒毛状腺瘤性息肉和管状绒毛腺瘤性息肉,其癌变率分别为27%、34%和50%。 通常,直肠息肉患者在发病的早期多无明显的不适症状,大多数患者都是在体检时被发现患有该病的。若直肠息肉较大,经常受到粪便的摩擦,可导致肠黏膜糜烂,使患者出现血便和黏液便。若出血量较大,或出血时间太久,则可使患者出现消瘦、贫血等症状。若直肠息肉较大,还可使患者出现里急后重、便秘、肛门内有较多分泌物流出等症状。 在临床上,可以通过观察直肠息肉的以下特性判断其性质:①大小:较大或增长速度较快者容易发生恶变。②活动性:坚实牢固、无蒂者易发生癌变。③外形:有分叶者易发生癌变;光滑圆润者则很少发生癌变。④脆性:用器械触及极易出血者,多为恶性息肉。⑤类型:长有蒂的直肠息肉大多是管状腺瘤,其癌变率相对较低。⑥有无溃疡:大多数直肠息肉都不会发生溃疡,只有当其癌变时才可形成溃疡。特别是长有蒂的息肉,一旦发生溃疡,则表明该息肉已发生癌变; ⑦基底的大小:基底大、头小者极易发生癌变。当然,能够准确判断直肠息肉性质的最好方法还是对其进行病理学检查。 有统计资料显示,在大肠癌患者中,直肠癌患者约占2/3。而且多数大肠癌都是由肠腺瘤发展而来的,这一过程大约需要10~15年。因此,除了呈丘状隆起性结节样的直肠息肉患者可定期进行复查外,其他的直肠息肉患者一般都应尽早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 1.电灼法:电灼法是借助于直肠镜,用电烙器或高频电凝器烧灼息肉的根部(对没有蒂的息肉可烧灼其中央部)。但在烧灼时要注意不能烧得太深,以免损伤肠壁。该方法适用于距离肛门远且较小的直肠息肉患者。 2.套扎法:套扎法是借助于扩肛器将息肉轻轻地拉出肛门外,然后用特制的胶圈套在息肉的根部,使其因缺血、坏死而脱落。该方法适用于距离肛门较近且长有蒂的单个直肠息肉患者。 3.注射法:注射法是将硬化剂注射于息肉的基底部,通过阻断血液循环而使其脱落。常用的硬化剂有5%的鱼肝油酸钠注射液、6%~8%的明矾注射液和95%的无水酒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