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框架发展现状与优化方法

国外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框架发展现状与优化方法

国外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框架发展现状与优化方法

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框架是用于规范体系结构描述的指南。以企业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框架为例,比较流行的有Zachman框架、联邦企业体系结构框架FEAF、财政部企业体系结构框架TEAF等。

1.1 Zachman框架

1987年,在IBM工作的John Zachman 提出了著名的Zachman框架,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描述系统体系结构框架的不同方面,从而形成对系统体系结构整体的描述。该框架覆盖了企业信息系统构建时需要考虑的各个维度和参与系统建设、使用、维护的各种身份人员的不同关注点。

1.2 FEAF框架

1999年,美国各级政府部门组建委员会出版了企业架构的评测标准及实践指导文档,称为FEAF(Federal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联邦企业体系结构框架)。该框架由开发和维护联邦企业体系结构所需要的体系结构部件之间的关系、组织通信的各种方法、模型和定义组成,包括8个主要部分,分别是体系结构驱动、战略方向、当前体系结构、目标体系结构、体系结构模型和标准、架构块、转型过程。

1.3 TEAF框架

TEAF(Treasury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财政部企业体系结构框架)是在FEAF指导下为财政部开发的一个部门级体系结构框架。TEAF框架的体系结构描述从规划者、业务人员、设计者和构建者四个视角,对功能、信息、组织和设施四个视图进行设计。体系结构描述利用类似Zachman框架的矩阵模型表示,其中的矩阵元素就是TEAF框架的工作产品。TEAF框架和Zachman框架的模型相比,TEAF的工作产品更具有可操作性。

2.体系结构优化方法研究现状

2.1三层体系综合方法

三层体系综合(Tri-Level Integrated System Synthesis,缩写为TLISS)优化方法是在多学科设计优化问题的两层系统综合优化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体系设计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体系层、系统层、子系统层的解析模型,由代理模型、试验设计、子系统之间、系统之间的多次迭代,逐层优化,达到体系优化的目的。TLISS方法主要适用于工程层次的体系并行设计优化问题,组成体系的系统之间是紧耦合关系。该方法要求底层有大量的数据和解析模型作支撑,经过多次迭代,综合试验设计、代理模型等方法,计算量大,同时该方法不考虑管理和其他人为因素。

2.2探索性分析方法

探索性分析方法(Exploratory Analysis,缩写为EA)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兰德公司提出的一种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系统分析优化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考察大量不确定条件下各种方案的结果,理解和发现复杂现象背后数据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广泛探索各种可能的结果。探索性分析强调在输入与输出之间进行双向探索来分析解的变化规律,寻找针对各种不确定因素的鲁棒性方案。探索性分析方法曾在“信息优势评价”等战略评估和概念演示中应用。探索性分析方法的不足:如受限于计算能力,为避免输入变量过多,导致组合爆炸问题,要求问题的规模和模型的输入变量不能过多,往往采用粗粒度的解析模型来计算。探索性仿真分析实验和探索性计算实验是在探索性分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体系优化方法。探索性仿真分析方法是通过将自顶向下的探索性分析设计和自底向上的仿真实验相结合,来探寻复杂系统规律的一种分析实验方法。与探索性分析方法相比,探索性仿真分析方法强调利用仿真实验求解,而不仅仅是解析计算求解,它充分考虑体系对抗双方系统内部的动态交互和体系对抗性特点,能够发现体系的整体涌现性规律,并能通过仿真实验的运行控制策略提高探索效率;与一般体系对抗仿真实验方法相比,探索性仿真分析方法强调顶层设计和不确定分析,利用探索性策略而不是单个案例分析或局部灵敏度分析策略指导仿真实验。

2.3基于场景的体系优化方法

基于场景的评估技术主要应用于软件体系结构评价方法,被借鉴到了指挥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优化之中。例如,《ATAM体系结构优化方法探讨》将ATAM方法运用于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中,提出以能力参数描述、场景和基于能力参数的体系结构这三个概念为核心,获取体系结构要素的折中点、敏感点、非风险点和风险点,实现体系结构的多目标优化。其基本思想是:利用头脑风暴法提出体系运行、应用和维护等多个场景,分析体系能力参数(如性能、费用、风险)与结构要素之间的关系,发现体系结构中存在的敏感点(结构参数的微小变化将近造成体系单项能力参数的较大变化)、折中点(结构参数同时对多项能力参数敏感)、风险点(结构参数还未完全确定,或者其引起的能力参数的变化还未确定)和非风险点(结构参数的某些固有特性),最终实现体系结构优化。与探索性分析方法、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和基于仿真的方法相比较,ATAM方法具有变量空间优化、模型粒度适中、可操作性强等特点。

2.4基于数学规划的体系结构优化方法

该方法采用数学规划模型对体系结构优化问题进行建模,首先建立体系结构的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和各个子系统的性能指标;然后确定体系量化边界条件,建立各子系统性能指标和费用指标、性能指标和效能指标、性能指标与体系结构效能指标之间的数学模型;最后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逐步放松总体费用限制条件,进行优化求解,寻找费效比最优的体系结构方案。该方法的优点是求解迅速,可以处理大规模的体系结构优化问题。其不足之处是使用数学规划方法进行体系结构优化,要建立闭合的体系结构目标函数以及约束条件,而这一条件大部分体系

结构不能满足,且不能反映体系结构的复杂性、涌现性、不确定性、非线性等特征,属于静态的体系结构优化方法。[科]

国外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框架发展现状与优化方法

国外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框架发展现状与优化方法 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框架是用于规范体系结构描述的指南。以企业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框架为例,比较流行的有Zachman框架、联邦企业体系结构框架FEAF、财政部企业体系结构框架TEAF等。 1.1 Zachman框架 1987年,在IBM工作的John Zachman 提出了著名的Zachman框架,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描述系统体系结构框架的不同方面,从而形成对系统体系结构整体的描述。该框架覆盖了企业信息系统构建时需要考虑的各个维度和参与系统建设、使用、维护的各种身份人员的不同关注点。 1.2 FEAF框架 1999年,美国各级政府部门组建委员会出版了企业架构的评测标准及实践指导文档,称为FEAF(Federal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联邦企业体系结构框架)。该框架由开发和维护联邦企业体系结构所需要的体系结构部件之间的关系、组织通信的各种方法、模型和定义组成,包括8个主要部分,分别是体系结构驱动、战略方向、当前体系结构、目标体系结构、体系结构模型和标准、架构块、转型过程。 1.3 TEAF框架 TEAF(Treasury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财政部企业体系结构框架)是在FEAF指导下为财政部开发的一个部门级体系结构框架。TEAF框架的体系结构描述从规划者、业务人员、设计者和构建者四个视角,对功能、信息、组织和设施四个视图进行设计。体系结构描述利用类似Zachman框架的矩阵模型表示,其中的矩阵元素就是TEAF框架的工作产品。TEAF框架和Zachman框架的模型相比,TEAF的工作产品更具有可操作性。 2.体系结构优化方法研究现状 2.1三层体系综合方法 三层体系综合(Tri-Level Integrated System Synthesis,缩写为TLISS)优化方法是在多学科设计优化问题的两层系统综合优化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体系设计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体系层、系统层、子系统层的解析模型,由代理模型、试验设计、子系统之间、系统之间的多次迭代,逐层优化,达到体系优化的目的。TLISS方法主要适用于工程层次的体系并行设计优化问题,组成体系的系统之间是紧耦合关系。该方法要求底层有大量的数据和解析模型作支撑,经过多次迭代,综合试验设计、代理模型等方法,计算量大,同时该方法不考虑管理和其他人为因素。

【国内外特大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现状和趋势

国内外特大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现状和趋势 [日期:2005-04-28]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随着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国外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着手开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加速发展的契机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PC的出现和普及,基于PC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及。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从仅能对单一项目进行管理向可以对多个项目进行同时管理的飞跃,实现了从DOS下的字符式软件到完全的图形方式软件的飞跃。在这段时间内,大部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专注于工程项目管理过程得某一种单项需求。由于当时从事这方面开发的软件公司的规模都比较小,而且受到计算机硬件平台、软件开发运行平台和开发手段的限制,这一时期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效果并不能尽如人意。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很多软件开发商已经把目光放在各种功能的集成上,开始在功能集成上下功夫。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具有特定功能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日渐成熟,各软件公司也在优胜劣汰的过程中逐步壮大实力,很多公司在自己成功开发和推广应用的某一个(或若干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基础上,逐步地将各个相关功能进行集成。这一阶段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多种功能集成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包括集成了进度管理、资源管理和费用管理的Primavera P3,集成了进度管理、资源管理、费用管理和风险管理的Welcom OpenPlan,此外还有很多价格低廉、易用性强的项目管理软件,包括Microsoft Project、Symantec Timeline、CA-Superproject等。20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开始在全世界普及,基于互联网的各种应用蓬勃发展。同样,基于互联网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也开始出现,并迅速得到众多工程项目参与方的认可和推广。 很多建设单位都将其新系统的范围由企业内部的LAN(局域网)扩展到Intranet(企业内部互联网)和Extranet(企业外部网)的范围上,几乎所有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开发商都在其软件当中加入了支持互联网的功能。当然,互联网技术能够在工程项目管理上得到迅速推广,其主要原因在于工程项目本身。工程项目,特别是特大型工程项目,具有周期长、投资大、技术复杂、项目本身和项目的参与方在地域上分布分散等特点,这些特点对项目各个参与方间的信息交流与协同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工程项目管理软件正在朝着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大多数软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支持开放的后台数据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与优化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与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的广泛普及,系统体系结构设计和 优化变得愈发重要。一个优秀的系统体系结构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和性能,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本文将讨论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的基本原则、常用方法以及优化策略,帮助读者理解并实践系统体系 结构设计与优化。 一、系统体系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无论是大型企业级应用系统还是小型嵌入式系统,系统体系结构设 计的基本原则是相似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计原则: 1. 模块化:将系统分解为互相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负责一个特定 的功能。模块之间通过定义良好的接口进行通信,以实现低耦合、高 内聚的设计。 2. 可扩展性: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以适应未来的增长和变化。通过使用松散耦合的设计和可插拔的组件,系统能够方便地添加 新的功能和模块。 3. 可靠性:系统应具备高可靠性,以确保在各种环境下正常运行。 通过使用冗余设计、错误检测与恢复机制等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4. 性能:系统应具备高性能,以满足用户的需求。通过进行性能测 试和优化,以及采用合适的硬件和软件架构,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 度和处理能力。

5. 安全性: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安全性,以保护用户的数据和隐私。 通过使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机制等手段,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和信息泄露。 二、系统体系结构设计的常用方法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的方法有很多,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和模型。 1. 分层模型:将系统分解为多个层次结构,每个层次实现不同的功能。分层模型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2. 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将系统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两部分,客户端负责用户界面和数据展示,服务器处理业务逻辑和数据存储。这种模 型可以实现分布式计算和资源共享。 3. 微服务架构:将系统拆分为一系列小型的、独立运行的服务,每 个服务负责一个特定的功能。微服务架构可以实现敏捷开发和部署, 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三、系统体系结构优化的策略 系统体系结构优化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以下是一些常 用的优化策略: 1. 缓存优化:通过合理使用缓存,减少系统对后端资源的访问,提 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吞吐量。 2. 并发优化:通过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充分利用多核处理器 和并发编程技术,提高系统的并发性能。

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现状

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现状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发展现状 2.1管理信息系统 2.2 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的形成 2.3 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的简介 2.4 关系型数据库 1 研究背景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使得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社会,利用计算机,可以代替人进行很多复杂劳动,从而节省大批的人力,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计算机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更安全的保密措施。计算机技术凭着自己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已经迅速成为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在各行各业中离不开数据处理,这正是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环境。计算机的最大好处在于利用它能够进行数据管理。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控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其安全性。 2 国内外发展现状 2.1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简称MIS),最早是J.D. Gallagher在EDPS的基础上于1961年提出的,起产生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其定义是“MIS系统是一个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人机系统,它能够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功能。”它对管理信息进行收集、传递、储存与处理,形成多用户共享系统,直接为基层和各级管理部门服务。MIS应用了相关的经济数学模型,如运筹学、数理统计等对管理的过程信息进行监控和处理,并提供辅助决策支持。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MIS是指企业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是指运用现代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企业管理学方法,系统地实现企业经营生产目标的一种综合管理系统。广义的MIS指所有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其管理服务的政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是指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系统集成实现各项业务、技术、工作自动化及高水平管理的方法和模式。建设MIS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管理模式的确立。就狭义MIS而言,主要是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和模式的选择和应用,如制造资源计划MRPⅡ、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管理理念的贯彻;对广义的MIS来说,则包括了管理模式和方法、商业规则、办公自动化OA 的程序等的确定,总体要求是管理工作程序化,管理业务标准化,管理流程科学化,数据资料代码化。二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设,包括系统软硬件平台的选择,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局域网的建设及互联,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互联等。三是

企业网络架构的优化与升级

企业网络架构的优化与升级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发展的重 要环节。而网络架构作为企业信息化中固定不变的技术基础,企 业应该将其进行优化与升级,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提高企业 数字化转型效率与效果。 一、网络架构基本概念 网络架构是指企业在进行信息系统建设时,所采用的总体技术 方案。网络架构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系统中所使用的硬件、软件和 信息流动路径,是企业信息化系统体系的支撑,建立良好的网络 架构可为企业信息系统提供高度可靠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的基础。 二、网络架构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中,很多企业在进行网络架构的建设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部分企业网络架构采用了传统的三层结构,但因此网络架 构并不够稳定,扩展性差,性能上的瓶颈较大。其次,一些企业 在进行网络架构优化时,只是单纯地增加带宽或者更换硬件,未

能针对实际网络运营情况进行自上至下的全面审视。最后,一些 企业在进行网络架构升级时,未能对网络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充分 的了解与核实,导致购买了宽带、服务器等并不适合企业实际需 求的设备,浪费了企业的财力和时间。 三、网络架构优化与升级的必要性 网络架构的优化与升级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目前网络运营中的问题,提高网络可靠性、扩展性,同时也可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功能 与服务。具体来说,优化与升级的好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网络稳定性与可靠性:网络架构的优化可以提高网络系 统的安全、高可用性、容错性和可靠性,降低网络故障的发生率,为企业信息系统的稳定性提供保障。 2.优化网络性能与响应速度:网络架构的升级可提高网络的处 理速度、响应速度、负载均衡和资源利用率,让企业信息系统在 正常运营情况下,保持高效快速的状态。

体系结构设计能力匹配技术

体系结构设计能力匹配技术 1 引言 系统体系结构是一个综合模型,系统体系结构是由许多结构要素及各种视图(View)所组成的,而各种视图主要是基于各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与互操作而形成的。所以,系统体系结构是一个综合各种观点的模型,用来完整描述整个系统。一般来说,系统或软件体系结构都需要用相应的体系结构描述语言(Architecture Description Language)来描述,其目的在于为体系结构进行描述和呈现,为体系结构中的相关人员,如:管理人员、系统开发人员和用户等,提供可以进行沟通的语言。目前已有多种体系结构描述语言,如卡内基梅隆大学的ACME和Wright,斯坦福大学的Rapide等。 2 发展现状分析 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可以作为构建系统模型的一种方法。以美国为代表的军事发达国家在体系结构技术和技术体制研究上已取得了较多的成果,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体系结构框架方面,美国国防部根据几十年军事信息系统研制的经验教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结构技术理论。其中,美国国防部从1996年开始先后颁布了《C4ISR体系结构框架1.0》、《DoD体系结构

框架1.0》和《DoD体系结构框架2.0》等数个体系结构框架以指导体系结构的开发,支撑C4ISR系统及其它业务系统的采办与建设。美国在多个重大军事项目当中应用了体系结构技术进行顶层设计,如全球信息栅格(GIG)、“鹰眼”预警机(E-2C/D)、“鱼鹰”倾转旋翼机(V-22)、F-22、B-2等。其他国家与地区,如北约、英国、加拿大、挪威、澳大利亚、台湾地区等,也对体系结构理论与技术有一定的发展与应用。其中,北约和英国在美国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创新与改进。 在体系结构设计方法方面,使用较为成熟的结构化设计方法、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基于活动的设计方法等都是国外学者首先提出的,以数据为中心的设计方法也是美军体系结构框架中提出体系结构设计方法。 在体系结构数据模型方面,美军在各个阶段都有与体系结构框架配套的体系结构数据模型。在DoDAF1.5之前,美军有配套的体系结构核心数据模型(CADM),之后又建立了与DoDAF2.0配套的DM2,更好地支持以数据为中心的体系结构设计方法。MODAF也定义了元模型M3,为不同视图之间对相同信息的描述提供了一致性基础。北约体系结构框架NAF3.0对UML2.0元模型进行扩展,也提出了相应的元模型。 在体系结构设计工具方面,随着美军体系结构框架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国外一些公司推出了支持军事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开发的商用软件开发工具,如IBM公司的System Architect和Tau G2、Vitech公司的CORE和

国内外ERP系统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ERP系统的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对ERP实施的研究开始的较早,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ERP已经成为国外企业商业管理的利器,且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速度很快。众多国外企业成功实施ERP的案例表明,ERP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已经通过ERP软件得以实现,并在实践过程中与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战略紧密结合,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全面解决方案,即ERP系统。国外关于ERP的研究已经发展到对ERP内容和功能的不断拓展和完善方面,致力于ERP软件的升级以及ERP概念的进一步更新。 ERP系统在国外企业管理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案例为国外学者研究ERP系统的实施提供了广泛的企业背景、支持研究方向,包括动态企业建模、体系结构设计、关键成功因素分析和系统的实施对策等。国外大量文献是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对ERP实施成功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国外学者普遍认为,ERP项目涉及复杂的软件系统,不但投资巨大,而且实施周期长。企业在实施ERP过程中,在项目管理、业务流程重组、文化整合、变革管理、组织学习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将深刻地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2001年美国著名的现代管理理论专家通过对美国8个企业实施ERP的情况进行案例研究以及组织专家进行讨论,提出了一些成功实施ERP的建议,又从ERP实施顾问及企业中ERP实施的参与者两个不同的角度对实施ERP的关键成功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这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角度。 美国工商管理学者朱迫女士于2002年分析了ERP实施过程的许多早已为人所知的重点问题,从关键因素的角度解释了什么原因会导致ERP系统实施的失败,针对一般的ERP软件包并不能为企业的业务流程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传统的基于项目管理的系统实施方法容易导致失败的问题,提出了“从失败中学习”的理论。国外学者大多认为,实施ERP系统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企业组织和管理的问题。 2、国内研究现状 2002年前,国内企业实施ERP成功率很低,原因有很多,其中国内舆论批

软件架构设计及优化方法探讨

软件架构设计及优化方法探讨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不断发展,软件系统的规模和复杂度也越来越大。因此,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软件架构的设计和优化变得非常重要。本文将探讨软件架构设计及优化方法。 一、什么是软件架构 软件架构是指软件系统中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功能分配和性能要求等方面的设计和安排。软件架构的设计决定了软件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可靠性和性能等方面的指标。 二、软件架构设计的方法 1. 需求分析 在软件架构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确定软件系统的需求和功能,为后续的软件架构设计提供建议。需求分析过程应该涵盖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功能需求等。 2. 结构设计 在软件架构设计的结构设计阶段,通常会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方法,将软件系统划分成多个模块,并将每个模块之间的关系用形式化的方式描述出来。可以使用UML或其他建模工具来帮助进行设计。

3. 选择技术栈 在软件架构设计过程中,需要选择恰当的技术栈。选择技术栈 应根据项目的需求和特点,例如开发语言、开发框架、数据库等。同时应考虑技术栈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稳定性等。 4. 实施方案 在软件架构设计的实施方案阶段,应该根据前面的需求分析、 结构设计和技术栈的选择情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如果有必要,可以进行原型设计和模拟实现。 三、软件架构优化的方法 1. 性能优化 性能优化是软件架构优化的关键。性能优化可以从代码层面、 数据库层面和服务器层面进行,例如代码的优化、数据库索引和 查询的优化、缓存技术的应用、负载均衡等。 2. 安全优化 随着网络环境的复杂和恶意攻击的增多,对系统的安全性有了 更高的要求。在软件架构优化中,应该考虑如何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例如防止SQL注入、防止XSS攻击、加密用户数据等。 3. 可维护性优化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优化与协同开发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优化与协同开发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软件已经成为 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软件体系结构则是软件 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软件体系结构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同时采用适当的设计方法和工具,才能实现一个高效、稳定、易 于维护的软件系统。同时,随着软件规模和复杂度的不断提高, 也需要借助协同开发等新技术手段,使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更加轻 松高效。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原则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将复杂的软件系统分解成易于 管理、设计和实现的更小的部分。在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 模块化:将软件系统划分成相互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实现 一个特定的功能。 2. 松耦合:模块之间应该具有松散的耦合。这意味着,在一个 模块修改时,其他模块的影响应该尽可能小。 3. 内聚性:模块内部应该具有高内聚性。这意味着,一个模块 中的不同部分应该有着相同的目标和功能。

4. 简化性:软件系统的设计应该尽可能简化。这意味着,应该 尽可能避免使用过多的设计模式和技术,从而减少软件系统的复 杂度。 5. 可扩展性:软件系统应该具有可扩展性,即当需求变化时, 软件系统应该能够容易地修改和扩展。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方法和工具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和工具。以下是一 些常用的方法和工具: 1. 面向对象方法: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基于对象和类的软件开 发方法,常用于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2. 组件化方法:组件化方法将软件系统划分为多个组件,每个 组件实现一个特定的功能。这可以使软件系统更加易于维护和修改。 3. UML:UML是一种常用的软件建模语言,可以用于描述软 件体系结构设计的各个方面。 4. 设计模式:设计模式是一些常见的软件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以用于解决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5. 工具支持:各种软件开发工具,如Eclipse、Intellij IDEA等 都提供了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相关的插件和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在不断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和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随着地理信息系统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使用,GIS技术同地理上的空间信心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样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GIS系统的软件。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国家和社会的生活中十分重要,基本上应用于方方面面。因此,对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出发,探究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同时,根据笔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和经验,对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做一下探讨。希望笔者的分析和探讨能够对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字】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现状,发展趋势,分析 一.前言 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技术和软件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受到欢迎,很多的生产和科研需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进行。地理信息系统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GIS,它主要是在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支持下,对空间物体的地理分布进行数据的采集、检索、分析和描述,并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这样一个系统在地理信息的采集、描述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他可以为人们提供比较科学、精确的地理信息,对于人们的生活可以提供很大的帮助。因此,发展和提高地理信息系统的水平和技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主要是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国内外应用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对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以其促进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二.地理信息系统概念及国内外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GIS)是一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新兴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系统已经是现在很多学校的一门学科,其主要是在计算机硬件的支持下,对地理空间数据按照地理坐标或者是地理空间的位置进行有效的处理、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该系统的综合分析,就可以形成用户所需要的信息,并且能够以地图或者是数据的形式来表示其处理的结果。 三.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软件有很多,但是它的应用主要还是集中在两种情况。首先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来处理用户的数据,其次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函数库二次开发出用户的专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这些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已经在资源管理、自动制图、设施管理、城市和区域的规划、人口和商业管理、交通运输、石油和天然气、教育、军事等领域广泛的使用。而在很多的西方发达国家,地理信息系统还广泛的应用于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灾害预测、投资评价、城市规划建设、政府管理等众多领域。

国外信息检索系统发展历程及数据库建设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外信息检索系统发展历程及数据库建设的特点 加大信息基础建设力度。一般认为,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由信息资源、信息设施、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和信息主体等要素构成。这些要素相互促进,互相影响,缺一不可。但在诸因素中,信息资源的开发积累实为最基本因素。 信息资源贫乏,其他都受影响。信息资源是科技查新和情报服务的基础,国外非常重视信息资源建设。纵观国外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的发展,可以将其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1年以前建立了许多信息检索系统,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工作方式是传统的批处理检索方式,例如1954 年美国海军兵器中心(NOTS)图书馆在IBM701型计算机上成功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文献检索系统。这一阶段的数据存取与数据通信能力都比较差。 第二阶段:1971 年以后,产生并发展了联机情报检索系统。其中,美国国家医药图书馆中心建立齣在线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Ohio College Library Center)、SDC公司建立的System Development Company及Lockhee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rporation的Dialog系统都是在线商用数据库查询系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联机数据库集中管理,具有完备的数据库联机检索功能,但是数据通信能力较差。 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以Internet的出现为标志,系统大多采用分布式的网络化管理,其信息资源的主要特点是:数字形式表达、多媒体、内容覆盖全社会领域、分布无序、难于规范化和结构化、内容特征抽取复杂、用户界面要求高等。 这些特点导致了信息处理从传统模式向新型模式的转变,例如体系结构从终端主机方式到客户/服务器结构方式,网络环境从局域网到Internet 等开放网,应用接口从封闭界面到WWW界面等,信息结构从结构化到非结构化,系统功能从单纯信息检索到综合信息管理和服务等等。 国外数据库建设的特点: 1)运用网络技术提供信息服务 最初以光盘为载体的数据库,已逐渐过渡到以网络数据库为主、光盘数据库与网络数据库并存的局面。原来的联机数据库检索系统在经历了网络技术的彻底改造以后,基本升级为网络数据库。以互联网为信息管理与传输平台,数据库生产商一方面可以随着网络的延伸将信息送达终端用户,同时,网络亦极大地提高了对不断增长的大规模数据的管理、发布能力。

信息系统优化方案

4.5.1针对安得物流信息系统应该采取的措施和解决方案 2010年,随着安得业务的激速增长,对其信息发展规划也产生了新的需要;加之目前安得物流信息系统体系存在可扩展性较差、缺乏良好协同性、统一管控与个性化管理需求的矛盾等问题,因此,其物流信息系统的优化势在必行。总体来说,安得需要实现静态系统向动态系统转变、被动反应向主动支持发展、从事后分析进化到过程即时监控的飞跃。现将EMAP系统与RMS系统做为试点模型,以系统平台融合为架构发展思路,就安得物流信息系统优化措施坐一简要陈述。 4.5.2根据货件生命周期进行优化 根据货件生命质量周期的分析,货件在流转过程中有三方面的重要环节需要进行监控、预警和优化。 ●货件的收派过程 通过EMAP系统,应可以实现在货件收派过程中,对预收派货件、收派件人员、营运车辆进行三维坐标定位,对货件收派、收派件人员和营运车辆的工作状态、班次调拨的运行压力进行实时数据监控。同时,EMAP系统将这些实时数据同步传输至RMS系统,RMS根据预警规则与对策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将对预收派货件时效异常、收派件人员工作状态异常、营运车辆的工作状态异常、班次调拨的分配异常进行即时的监控和预警,并提供问题分析和优化配置方案。 预警规则与对策应包括但不局限于: 人员和车辆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劳动强度的预警,及其压力疏导方案; 人员和车辆于某坐标长期停留的预警,及其问题分析和优化方案; 人员和车辆非最优化或最合理路线运行与路线差错、油料数量异常的预警,及其优化方案; 人员和车辆运营中对现金流的收缴和结算异常预警,及其优化方案; 运营班次压力异常和调拨异常预警,及其优化配置方案; 货件收派数据错误、虚假的异常预警及其管控方案。 ●货件在中转场过程 通过EMAP系统,应可以实现在货件中转过程中,对货件在中转场位置、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优化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优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管理信息 系统(MIS)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然而,MIS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如何优化MIS的运营和构建已经成为企 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MIS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难题 1.信息孤岛 由于企业各部门间信息交流不畅,往往出现各条业务线独立运作,信息不对称 的现象,从而导致一个个信息孤岛的形成。 2.信息质量问题 在信息系统建设中,由于初始设计不够完善或是后期维护不到位,系统数据质 量不可避免地存在问题,这对企业管理的准确性和决策的准确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系统安全问题 随着网络攻击的不断增加,系统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安全问题不仅可 能导致企业损失惨重,还会对企业声誉和形象产生影响。 二、针对难题优化MIS的建设 1.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是从信息孤岛中跨越的重要一步。企业需要搭建一个为部门、业务线 提供交流平台的信息系统,让信息更加流畅、集约。 2.数据质量管控

完善数据质量管理流程,对数据的来源、采集、清洗、处理等过程都要进行规 范化和标准化,同时,系统应具备在线数据质量检查与纠错能力,以保证数据质量。 3.完善系统安全控制 企业应对系统安全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和管理,包括物理安全、逻辑安全和信息 安全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专业的安全管理团队应成为安全保障的重中之重。 三、技术的进一步提升 技术的进步是企业MIS建设的源动力。创新技术的应用将会推动MIS建设的 发展。例如,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在企业的应用,能够为业务的分析和预测提供更加准确的支持,帮助企业更好地掌握商业机会;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则能够在信任机制建立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建立完善的管理模式 管理对于任何一项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MIS建设也不例外。企业需要建立起 健全的MIS建设管理体系。对于MIS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并加以解决, 通过持续的监测和分析,对MIS进行优化,确保其达到最优状态。 五、将MIS与企业战略相融合 MIS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信息技术应用,它将会成为企业的一个战略支持手段,有力地促进企业创新与发展。对于MIS建设,企业应该将其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 略相融合,从而实现MIS建设的质的飞跃。 总之,MIS建设和优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企业发展中的 作用不可忽略。面对MIS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难题,企业需要不断总结并改进 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技术实力,开创出MIS建设的新时代,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17国内外信息安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十七讲国内外信息安全争论现状及进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展与应用,信息安全的内涵在不断的延长,从最初的信息保密性进展到信息 的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行否认性,进而又进展为“攻〔攻击〕、防〔防范〕、测〔检测〕、控〔掌握〕、管〔治理〕、评〔评估〕“等多方面的根底理论和实施技术。 信息安全是一个综合、穿插学科领域,它要综合利用数学、物理、通信和计算机诸多学科的长期学问积存和最进展成果,进展自主创争论,加强顶层设计,提出系统的、完整的、协同的解决方案。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安全的争论更强调自主性和创性,自主性可以表达国家主权;而创性可以抵抗各种攻击,适应技术进展的需求。 就理论争论而言,一些关键的根底理论需要保密,由于从根底理论争论到实际应用的距离很短。现代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安全其核心问题是密码理论及其应用,其根底是可信信息系统的构作与评估。总的来说,目前在信息安全领域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密码理论与技术; ●安全协议理论与技术; ●安全体系构造理论与技术; ●信息对抗理论与技术; ●网络安全与安全产品。 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国内外在以上几方面的争论现状及进展趋势。 1.国内外密码理论与技术争论现状及进展趋势 密码理论与技术主要包括两局部,即基于数学的密码理论与技术〔包括公钥密码、分组密码、序列密码、认证码、数字签名、Hash 函数、身份识别、密钥治理、PKI 技术等〕和非数学的密码理论与技术〔包括信息隐形,量子密码,基于生物特征的识别理论与技术〕。 美国从1997 年 1 月起,正在征集、制定和评估一代数据加密标准〔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AES〕,大约于2022年出台,目前正处于争论和评估之中。AES活动使得国际上又掀起了一次争论分组密码的高潮。继美国征集AES 活动之后,欧洲和日本也不甘落后启动了相关标准的征集和制定工作,看起来比美国更雄伟。同时国外比方美国为适应技术进展的需求也加快了其他密码标准的更,比方SHA-1〔secure hash algorithm,SHA 安全 hash 算法〕和FIPS140-1。我国目前的做法是针对每个或每一类安全产品需要开发所用的算法,而且算法和源代码都不公开,这样一来,算法的需求量相对就比较大,继而带来了兼容性、互操作性等问题。 信息隐蔽将在将来网络中保护信息免于破坏起到重要作用,信息隐蔽是网络环境下把机密信息 隐蔽在大量信息中不让对方觉察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图象叠加、数字水印、潜信道、隐匿协议等的理论与技术的争论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1996 年以来,国际上召开了屡次有关信息隐蔽的专业研讨会。基于生物特征〔比方手形、指纹、语音、视网膜、虹膜、脸形、DNA 等〕的识别理论与技术已有所进展,形成了一些理论和技术,也形成了一些产品,这类产品往往由于本钱高而未被广泛承受。 2.国内外安全协议理论与技术争论现状及进展趋势 安全协议的争论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即安全协议的安全性分析方法争论和各种有用安全协议

智能电网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智能电网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一、本文概述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能源结构的深刻变革,智能电网作为现代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智能电网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不仅涉及到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多个领域的深度融合,也是实现电力系统高效、安全、环保运行的关键。 本文旨在全面探讨智能电网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相关研究,通过对当前智能电网信息系统的构成、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揭示其内在的运行机制和优化空间。文章将首先概述智能电网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阐述其与传统电力系统的区别和联系。接着,文章将深入探讨智能电网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其硬件平台、软件平台、数据平台以及安全平台等关键组成部分,并分析各平台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将进一步探讨智能电网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优化策略和发展方向,旨在为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智能电网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提

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论依据,推动智能电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为构建清洁、高效、安全的现代能源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智能电网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智能电网信息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电力网络体系,主要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和控制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信息化和互动化。它不仅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还能提升供电质量,满足用户对电力供应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也对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传感与测量层:此层主要部署了大量的智能电表、传感器和执行器等设备,用于实时采集和监控电网的运行状态,包括电压、电流、频率、功率等关键参数,为上层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通信与网络层:通信与网络层负责将传感与测量层采集的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与分析层,同时也负责将控制指令下发给执行层。它包括了各种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如以太网、无线通信网、电力线通信等。数据处理与分析层:这一层主要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清洗、存储、挖掘和预测等。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可以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为优化调度、故障预警和决策支持提供

国内外框架结构研究现状

国内外框架结构研究现状 1. 概述 框架是软件开发中常用的一种架构模式,可以提供基础的开发结构和功能,帮助开发人员快速搭建应用程序。国内外对框架结构的研究一直在不断深入,本文将对当前国内外框架结构研究的现状进行全面、详细的讨论。 2. 国内框架结构研究现状 2.1 框架结构分类 在国内,对于框架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分层结构:将应用程序分成多个层次,每个层次专注于不同的功能,从而实现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 2. MVC结构:将应用程序分成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器(Controller)三个部分,实现数据模型和视图的分离。 3. 微服务架构:将应用程序拆分成多个小型服务,每个服务独立运行和部署,整合实现复杂的业务逻辑。 2.2 框架结构研究方法 国内学者在框架结构研究中采用了多种方法: 1. 理论分析:通过对框架结构进行深入理论分析,探索框架内部组成元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实证研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验证,评估框架结构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和可行性。 3. 用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用户反馈,了解用户对框架结构的意见和需求,为改进和优化提供指导。 2.3 国内框架结构研究的发展趋势 当前国内框架结构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面向大规模分布式系统: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规模分布式系统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框架结构的研究将更加关注分布式系统的可扩展性和高性能问题。 2.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框架结构需要适应新的场景和需求,研究者将关注如何在框架结构中有效集成这些技术。 3. 安全和隐私保护:随着互联网安全威胁的增加,框架结构的研究将更加关注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提供更加可靠和安全的应用开发环境。

国外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特点

在世界农业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处于率先地位,印度、韩国等发展中国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这些国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并形成为了自己的 特色。1 、美国美国作为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第一大国,农业信息化是在信息技术和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背景下,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同步发展的。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于市场的需求。由于美国农业商品率高和出口比重大,极易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因此,离开了信息,农业将无所适从。而且农民、农产品经销商和泛博消费者也需要从宏观角度掌握世界农产品市场的变化情况,从微观角度了解农产品市场的价格和供求信息。为了满足这些需求,美国政府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从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和农业信息资源开辟利用等方面全方位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构建了以政府为主体,以国家农业统计局、经济研究局、世界农业展望委员会、农

业市场服务局和外国农业局等五大信息机构为主线的国家、地区、州三级农业信息网,形成了完整、健全、规范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上,采取了政府投入与资本市场运营相结合的投资模式。政府环绕市场建立起了强大的政府支撑体系,为农业信息化创造发展环境,通过政府辅助、税收优惠和政府担保等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刺激资本市场的运作,推动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政府对农业的 补贴和财政转移支付,大量的不是直接用于补贴农产品生产,而是通过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办法让农业和农民受益。以政府为主体构建了庞大、完善、规范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如美国国家农业数据库(AGRICOLA)、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数据库(NOAA)、地质调查局数据库(USGS)等规模化、影响大的涉农信息数据中心(库),对农业发展产生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政府拥有和政府资助建设的数据库,实行“彻底与开放”的共享政策。政府每年还拨出10 亿美元的农业信息经费保证农业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在农业信息资源的管理上,形成为了一套从信息

国外地籍信息系统研究现状

国外地籍信息系统研究现状 1、美国 美国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建设国家地籍数据库的设想,NRC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对此展开了制度、内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于1980年编写了《Need for the Multipurpose Cadastre》研究报告。此后,由BLM、FGDC、ESRI 等五家单位资助,10位来自各个领域和不同地方的专家组成的工作组,进一步开展了更为系统的国家地籍数据建设研究,并编写了《National Land Parcel Data》专题研究报告。除了开展国家地籍数据库建设的相关研究之外,美国也开展了实际工作。1996年,美国在实施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NSDI)建设示范工程中,启动了华盛顿州地籍测量框架工程(WashingtonState Cadastral Framework Project),目的在于加强多单位联合共建、利益共得、解决数据冲突和促进数据共享。整个工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7年9月到1998年9月,主要是利用FGDC制定的地籍数据标准,进行SDE/Oracle数据库建设;第二阶段是1997年9月到1998年9月,主要工作是进行多源异构数据源的数据转换,通过标准规范数据,解决数据之间的冲突,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服务。2002年,美国土地管理局(BLM)联合洲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等单位共同实施了NILS (National integrated land system)工程,主要目的是应用面向对象技术建立通用的地籍数据库模型和土地管理工具。NILS由Survey Management,Measurement Management, Parcel Management, GeoCommunicator四大有机部分组成,实现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地块管理和信息发布的一体化。通过登记和授权,用户可以通过GeoCommunicator获得地块的详细信息。NILS数据内容主要参考了ArcGIS 的地块数据模型和FGDC地籍数据标准。加拿大在1964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地籍信息系统,用于城市管理。1998年,加拿大安大略自然资源部1998年开始实施安大略土地信息系统计划(LIO),其目标是建成数据采集、生产、存储、管理和访问为一体的土地信息

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现状

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现状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在企业和组织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MIS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等多个领域,旨在帮助企业和组织有效地收集、处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支持决策和业务操作。 研究背景 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开始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并探索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企业的信息管理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也不断深入,逐渐形成了以计算机为基础,集成了数据处理、信息管理、决策支持等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 国内外现状 1、国外现状 在发达国家,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许多企业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以支持日常业务操作和决策。同时,

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也在开展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以推动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发展。一些国际会议和期刊也专门设立了管理信息系统的专题,为学术交流和合作提供了平台。 2、国内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开始重视信息管理,并投入大量资源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同时,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和组织加强信息管理,推动信息化建设。我国高校和研究机构也在开展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培养了大量的信息管理人才。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管理信息系统还存在一些问题。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提高。我国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的问题比较突出。我国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缺乏足够的安全保障措施,存在信息安全风险。 管理信息系统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的和应用。在发达国家,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了企业和组织不可或缺的信息管理工具;而在我国,虽然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迅速,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未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管理科学的不断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将会更加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