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能源管理体系能源评审的定义基于数据

能源管理体系能源评审的定义基于数据

能源管理体系能源评审的定义基于数据

能源管理体系能源评审(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EnMS) Audit)是一种基于数据的评估过程,旨在审查和评估组织的能源管理活动和措施,以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并持续改进能源

绩效。能源评审是能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组织提供

了改进能源效率的机会,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贡献了力量。以下是对能源评审的全面评估,以及对该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第一部分:能源评审的概念及背景

1. 能源评审的定义和作用

在能源管理体系中,能源评审是指对组织能源管理活动和措施的全面

评估和审查过程。通过能源评审,组织可以发现能源浪费和不效率的

现象,提出改进建议,并持续改进能源绩效。

2. 能源评审的背景和重要性

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日益增加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能源管理

和节能减排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热点。能源评审作为能源管理体系的重

要环节,对于组织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能源评审的方法和流程

1. 能源评审的方法

能源评审的方法包括可行性研究、能源测量和验证、能源审计等。这些方法帮助组织全面了解能源使用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2. 能源评审的流程

能源评审的流程一般包括计划、实施、纠正措施和持续改进。在能源评审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以便全面评估组织的能源管理情况。

第三部分:能源评审的重点内容及数据分析

1. 能源评审的重点内容

能源评审的重点内容包括能源消耗情况、能源成本、能源管理措施的有效性等。这些内容是评估组织能源管理情况的重要依据。

2. 数据分析在能源评审中的重要性

数据分析在能源评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能源消耗数据和管理措施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能源浪费和不效率的现象,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四部分:能源评审的持续改进与未来展望

1. 能源评审的持续改进

能源评审不仅是对组织能源管理情况的评估,也是为了持续改进能源绩效。通过能源评审,组织可以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进而持续改进能源绩效。

2. 能源评审的未来展望

随着数据分析技术和能源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能源评审将更加

关注数据驱动的能源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为组织

提供更准确、全面、深入的能源评审服务。

总结与回顾:

能源评审是能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组织能源管理情况的全

面评估和审查,能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进而持续改进能源绩效。数据分析在能源评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未来随着数据分析技术和能

源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能源评审将更加关注数据驱动的能源管理,

为组织提供更准确、全面、深入的能源评审服务。

个人观点和理解:

在我看来,能源评审是组织能源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帮

助组织全面了解能源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数据分析

在能源评审中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只有通过对大量的能源数据进行

分析,才能更加准确地评估能源管理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未来,随

着数据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能源评审一定会变得更加精准、深入,

为组织提供更好的能源管理服务。

通过本篇文章的撰写,相信你已经对能源管理体系能源评审有了更深

入和全面的了解。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掌握能源评审的主

题内容。能源评审作为能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组织能源管理情况的全面评估和审查,能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进而持续改进能源绩效。

在进行能源评审时,需要充分考虑能源管理的整体流程,包括能源的采购、使用、监控和改进等方面。还需要对组织内部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便全面了解能源管理的状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在能源评审的过程中,数据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大量的能源消耗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能源管理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发现能源浪费和不效率的现象,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在能源评审中,组织需要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能源消耗数据,以便更好地进行评估和改进。

未来,随着数据分析技术和能源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能源评审将更加关注数据驱动的能源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能源评审将为组织提供更准确、全面、深入的能源管理服务。这将有助于组织更好地发现能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更加精准、有效的改进措施。

另外,未来能源评审还将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在能源评审的过程中,组织需要更加注重清洁能源的使用和能源的可持续性。通过能源评审,组织可以发现能源管理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

应的改进措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为了更好地进行能源评审,组织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源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在能源评审方面,组织需要加强对能源管理的重视,建立健全的能源管理体系,并不断提高员工的能源管理意识。通过持续的培训和学习,能够提高组织对能源管理的理解和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能源评审和改进工作。

能源评审是能源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对组织能源管理情况的全面评估和审查,并结合数据分析和技术手段,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进而持续改进能源绩效。未来,随着数据分析技术和能源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能源评审将更加精准、深入,为组织提供更好的能源管理服务。希望能源评审能够成为组织能源管理中的重要利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能源管理体系审核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C C A A能源管理体系审核员考试基础知识部分 姓名:身份证号: 单位名称:考试日期:年月 位置中。每题1分,共60分,不在指定位置答题不得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D D C D A C A B A B B A D D A A C C A A 题号2 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 案 D C D B C B D C B C D B D C B A A B C C 题号4 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答 案 每题4个选项只能有1个正确答案 1.最高管理者应对支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作出承诺,并通过以下活动予以落实。 以下哪个不属于承诺范围?(D)考点:标准 h) A. 在内部传达能源管理的重要性; B. 确立能源方针,确保建立能源目标、指 标; C. 提供能源管理体系所需的适宜资源; D. 组织制订能源规划。 2.通过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可以使组织(D)。考点:标准引言 A.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B. 降低能源消耗; C.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D. 以上都是。 3. 以下哪些不属于能源绩效监视、测量与分析的内容(C)。考点:标准 b) A. 能源绩效参数; B. 实际能源消耗与预期的对比评价; C. 与能源使用相关的变量; D. 主要能源使用和能源评审的输出。

4. 某钢厂在新建真空精炼设施时,原计划使用蒸汽真空泵,后来,经过对投资、运行成本、能源供应等方面的比较、讨论,最终决定采用机械真空泵。这一过程是GB/T23331-2012第(D)条的要求。考点:标准; B. ; C. ; D. 。 5. GB/T23331-2012第条款中,识别法律法规的目的是(A)。考点:标准贯彻实施; B. 建立基准; C. 评价目标和指标; D. 合规性评价。 6. GB/T23331-2012第条款,能源评审内容不包括(C)。考点:标准识别当前的能源种类和来源; B. 评价过去和现在的能源消耗水平; C. 识别影响所有能源使用的相关变量; D. 识别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 7. 某厂通过设备点检,发现一个蒸汽阀门存在泄漏,厂里安排进行了检修,现在已经不泄漏了。这是在进行(A)。考点:术语和 A. 纠正; B. 纠正措施; C. 预防措施; D. 以上都不是。 8. 建立、实施能源管理实施方案的目的是(B)。考点:标准明确职责、权限; B. 实现组织的能源目标、指标; C. 验证能源绩效改进的方法; D. 明确时间进度安排。 9. 在审核时,审核员发现公司没有把《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列入体系使用的法律法规范围。这一行为不符合GB/T23331-2012第(A)条的要求。考点:标准; B. ; C. ; D. 。和20题重复 10. 企业在进行能源管理体系策划时,以下(B)不是必须的。考点:标准 A.策划结果形成文件 B.选择专业的咨询机构 C.应与能源方针保持一致 D.应包含能源评审要求 11. 标准要求组织应确保(B)的人员具有基于相应教育、培训、技能或经验所具备的能力。 考点:标准与主要能源管理相关; B.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 C.需要取得从业资格证书; D.所有在组织内工作; 12. 能源目标和指标的建立应(A)考点:标准与能源方针保持一致; B.在相关职能、层次、过程或设施层面建立相同的目标指标; C.在评审时尽可能使用最高标准; D.尽可能留出一定富余量以避免出现不符合。 13. 组织应建立一个(D)的内部沟通机制。考点:标准关于能源检查、能源考核;B.与国际着名企业相同;

能源管理体系

前言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本标准按照GB/T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了GB/T 23331-2009,与GB/T 23331-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边界”(见)、“持续改进”(见)、“纠正”(见)、“纠正措施”(见)、“能源消耗”(见)、“能源管理团队” (见)、“能源措施参数”(见)、“能源评审”(见)、“能源服务”(见)、“能源使用”(见)、“相关方” (见)、“内部审核”(见)、“不符合”(见)、“组织”(见)、“预防措施” (见)、“程序”(见)、“记录”(见)、“范围”(见)、“主要能源使用”(见)和“最高管理者”(见)等术语; —修改了“能源”(见)、“能源基准”(见)和“能源绩效”(见)的定义; —修改了有关“总要求”(见)、“管理职责”(见)、“能源方针”(见)、“策划”(见)、“实施与运行”(见)、“检查”(见)、“管理评审”(见)等各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 —删除了“能源因素”和“能源管理标杆”术语。 本标准中“能源”、“能源使用”、“能源消耗”等术语与我国能源领域中的习惯定义存在差别,此类术语仅应用于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应用过程,从而确保与ISO 50001协调一致。 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的修改: —删除了部分有关术语来源参考文件的批注; —删除了部分与我国应用情况无关的批注; —附录B中,将ISO相关标准修改为等同转化的国家标准并进行比较。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方圆标志认证集团、德州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宝山钢铁集团、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赓、,李爱仙、李铁男、王世岩、朱春雁、李燕)、黄进、梁秀英、任香贵、桂其林、杨德生、李燕)、刘立波、周璐、周湘梅、张娣、石新勇。 本标准于2009年3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引言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指导组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和必要的管理过程,提高其能源绩效,包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本标准的实施旨在通过系统的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成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及其他相关环境影响。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类型和规模的组织,不受其地理位置、文化及社会条件等的影响。本标准能否成功实施取决于组织各职能层次的承诺,尤其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 本标准规定了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使组织能够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和主要能源使用的信息来制定和实施能源方针,建立能源目标、指标及能源管理实施方案。能源管理体系可使组织实现其承诺的能源方针,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改进能源绩效,并证实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组织控制下的各项活动,并可根据体系的复杂程度、文化化程度及资源等特殊要求灵活运用。 本标准基于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PDCA)持续改进模式(如图1所示),使能源管理融入组织的日常活动中。 能源管理过程中的PDCA方法总结如下: —策划:实施能源评审,明确能源基准和能源绩效参数,制定能源目标、指标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从而确保组织依据其能源方针改进能源绩效; —实施:履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 —检查:对运行的关键特性和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对照能源方针和目标评估确定实现的能源绩效,并报告结果;

能源管理体系能源评审的定义基于数据

能源管理体系能源评审的定义基于数据 能源管理体系能源评审(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EnMS) Audit)是一种基于数据的评估过程,旨在审查和评估组织的能源管理活动和措施,以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并持续改进能源 绩效。能源评审是能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组织提供 了改进能源效率的机会,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贡献了力量。以下是对能源评审的全面评估,以及对该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第一部分:能源评审的概念及背景 1. 能源评审的定义和作用 在能源管理体系中,能源评审是指对组织能源管理活动和措施的全面 评估和审查过程。通过能源评审,组织可以发现能源浪费和不效率的 现象,提出改进建议,并持续改进能源绩效。 2. 能源评审的背景和重要性 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日益增加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能源管理 和节能减排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热点。能源评审作为能源管理体系的重 要环节,对于组织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能源评审的方法和流程 1. 能源评审的方法

能源评审的方法包括可行性研究、能源测量和验证、能源审计等。这些方法帮助组织全面了解能源使用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2. 能源评审的流程 能源评审的流程一般包括计划、实施、纠正措施和持续改进。在能源评审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以便全面评估组织的能源管理情况。 第三部分:能源评审的重点内容及数据分析 1. 能源评审的重点内容 能源评审的重点内容包括能源消耗情况、能源成本、能源管理措施的有效性等。这些内容是评估组织能源管理情况的重要依据。 2. 数据分析在能源评审中的重要性 数据分析在能源评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能源消耗数据和管理措施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能源浪费和不效率的现象,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四部分:能源评审的持续改进与未来展望 1. 能源评审的持续改进 能源评审不仅是对组织能源管理情况的评估,也是为了持续改进能源绩效。通过能源评审,组织可以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进而持续改进能源绩效。

能源管理体系基本术语知识

能源管理体系基本术语知识 1、能源管理体系的边界和范围 确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边界和范围是用能单位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前提,用能单位建立能源管理体系首先要确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边界和范围。 边界是组织确定的物理界限、场所界限或次级组织界限。(注:边界可以是一个或一组过程,一个场所、一个完整的组织或一个组织所控制的多个场所,GB/T 23331-2012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3.1)。边界主要侧重于地理位置和建筑物空间的概念,如某用能单位的工作场所所在的地理位置。用能单位建立能源管理体系首先要确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地理位置界限。边界的物理界限没有绝对大小,可以是一个物理场所,也可以是用能单位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物理界限内的多个场所。边界可以涵盖多个能源管理和利用过程,也可以包括多个地理位置和建筑物空间。 范围是组织通过能源管理体系来管理的活动、设施及决策的范畴,可包括多个边界(注:范围可包含与运输活动相关的能源,GB/T 23331-2012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3.26)。能源管理体系中,范围的概念侧重于能源利用的系统、过程。能源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可包括:全部能源管理活动、能源利用系统、过程,各类设施、设备的能源消耗,各种能源管理制度、能源管理措施等。范围可包括多个边界,如合成氨企业中能源利用的过程可包括造气车间、合成车间等多个管理部门,每一个管理部门可认为是一个边界。 用能单位最高管理者要根据能源管理需要,明确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范围和边界(例如是在整个用能单位开展,还是在用能单位的某个部门、车间开展等),从而为策划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范围应该是在界定的能源管理体系边界内,与能源管理体系相关的活动、设施、过程和决策。该范围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多场所组织、或组织的某一个场所、或一个场所的一部分或几部分,例如建筑物、设施或过程。在界定边界时,组织不应排除能源种类。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应该是特定场所的能源管理控制下的具体活动。 能源管理体系范围的表达形式可以是:××产品的××、××过程所涉及的能源管理活动。 2、关于能源消耗和能源绩效 能源消耗是指使用能源的量(GB/T 23331-2012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3.7)。能源消耗是一个量的概念,是用能单位能源消耗的数量。用能单位消耗的能源主要包括电、燃料、蒸汽、热力、压缩空气以及其他相似介质。在统计能源消耗时可根据需要将各种能源统一折算成标准煤(标准油)。能源消耗的数量单位例如:电(kWh);煤(t);天然气(m3);蒸汽(t,GJ);热力(GJ)等。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和节能项目节能量审核的研究报告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和节能项目节能量审核的研究报告 本文将探讨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和节能项目节能量审核的研究报告。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能源消耗量也随之增加,导致大量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解决这一问题,许多企业开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和节能项目节能量审核。本文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具体实施。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是一种管理方法,旨在帮助企业有效管理其能源使用。它基于能源消耗信息和预算,帮助企业识别并优化其能源使用和成本。通过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企业能够建立可持续的能源管理政策,并根据目标制定适当的战略和计划,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一般包括以下步骤:首先,确定能源管理政策,并确定能源管理的范围和目标;然后确定系统的组织结构,并建立控制系统、监测系统,执行实施规定。随后,就企业的能源使用与预算进行查核,评审能源消耗信息,并建立持续完善的同步提高措施。最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审核和评估,确保体系的持续性和不断完善。 节能项目节能量审核是一种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节能方法。通过对企业的生产和消费流程进行分析,确定能源消耗量,然后根据市场和环境情况,制定相应的节能方案,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节能项目节能量审核是一种手段,帮助企业降低能源成本,避免浪费,同时也可以贡献于环保事业。节能项目节能量审核一般包括以下步骤:根据能源消耗情况,确定节能潜力;对现有程序进行评价、确定GC技术特点;通过建立良好的管理体系,监测随时达到焦点设定;对系统进行优化改进,提出推广落实的方案,并考核效益。

在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和节能项目节能量审核时,需注意以下问题: 1. 充分了解企业行业特点和环保政策,制定适合企业的节能方案。 2. 着重调动企业管理层、生产部门和员工的积极性,推進节能计划,确保实施效果。 3. 引进适合的管理模式,以趋势化、信息化、协调化的管理方法,支持节能项目实施。 结论: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和节能项目节能量审核是企业节能减排的两种方法。其实施过程中,关键在于对能源消耗情况的全面了解,以及在制定节能方案时,注重实用、可持续和市场适应性。通过实施这两种方法,不仅可以降低企业成本,还可以实现环保目标,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为了更好地说明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和节能项目节能量审核的作用,我们将列出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据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指出, 2018年,全球的能源需求增长率为2.3%,高于近十年平均值,预计到204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增长25%。而与此同时,在包括中国、美国、欧盟等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能源政策和措施,以各种方式推广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就中国而言,能源审计已成为企业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据国

能源管理体系

能源管理体系 俗语与定义 能源:电、燃料、蒸汽、热力、压缩空气以及其他类似介质。PDCA管理模式:即基于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持续改进模式.策划:实施能源评审,明确能源基准和能源绩效参数,制定能源目标、指标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从而确保组织依据其能源方针改进能源绩效.实施:履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检查:对运行的关键特性和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对照能源方针和目标评估确定实现的能源绩效,并报告结果,改进:采取措施,持续改进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 能源管控中心:能源管控中心是采用自动化、信息化和集中管理模式对企业能源系统的生产、输配和消耗环节集中扁平化的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改进和优化能源平衡,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的管控一体化系统,也就是在现代化的监控技术和信息技术支撑下,对能源系统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造. 主要能源使用:在能源消耗中占有较大比例或在能源绩效改进方面有较大潜力的能源使用。 边界:组织确定的物理界限、场所界限或次级组织界限. 能源基准:用作比较能源的定量参考依据。 能源效率:输出的能源、产品、服务或绩效,与输入的能源之比或其他数量关系。如:转换效率,能源需求/能源实际使用,输出/输入,理论运行的能源量/实际运行的能源量。

能源管理体系:用于建立能源方针、能源目标、过程和程序以实现能源绩效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的集合. 能源绩效参数:由组织确定,可量化能源绩效的数值或量度. 能源方针:最高管理者发布有关能源绩效的宗旨和方向。 能源评审:基于数据和其他信息,确定组织的能源绩效水平,识别改进机会的工作。 能源管理团队:负责有效地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活动并实现能源绩效持续改进的人员. 相关方:与组织能源绩效有关的或可受到组织影响的个体或群体。 组建宿舍用能管理团体 制定宿舍用能计划 制定宿舍能源管理手册 统计宿舍用能设备 制作宿舍水电表台帐(学习能源管理软件) 分析宿舍用能数据 能源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制定相应技术和能力的人担任管理者代表,无论其是否具有其他方面的职责和权限,管理者代表在能源管理体系中的职责权限应包括: A.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 系;

23331-2020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23331-2020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23331-2020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在当今社会,能源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和组织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规范和提升能源管理水平,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0年发布了《23331-2020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该标准的发布为企业和组织提供了一个系统、科学的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和使用指南。 作为企业和组织,我们不仅要了解和遵守《23331-2020》的要求,更要深入理解其中的精髓,并将其真正落实到日常管理工作中,以实现节能减排,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目标。本文将围绕《23331-2020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展开讨论,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能源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标准的要求。 第一章:能源管理体系的概述 1.1 能源管理体系的定义和范围 根据《23331-2020》的定义,能源管理体系是指组织为实现能源政策和能源目标而制定、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的框架。它的范围涵盖了组织内部所有相关能源活动和流程,以及与外部相关方的交互。

1.2 能源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企业和组织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能源成本。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形象,满足客户及社会的要求和期望。 第二章: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 2.1 领导和组织内部因素 《23331-2020》要求组织应确立、推行并维持能源政策,并设定能源目标、计划和实施能源管理程序。 2.2 风险和机会管理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组织应识别、评估和规划能源相关的风险和机遇,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3 能源绩效 《23331-2020》提出了关于能源绩效的要求,包括能源绩效指标的建立和能源绩效的评价等。 第三章:能源管理体系的使用指南 3.1 组织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 在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时,组织应明确能源政策和目标,设定能源绩效指标,并确定能源管理者。

能源管理体系考试题库-判断题

1.能源管理体系是企业综合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它应与企业的质量、成本、安全、环境方面的管理要求 相容、协调一致,而不应走向一味追求节能的误区。 (T)(考点:标准引言) 2.能源绩效是能源管理体系绩效的一部分。(T)(考点:标准术语 3.12) 3.具有不同的能源绩效水平的组织,只要满足GB/T23331标准及适用法律法规的要求,即可申请能源管理体系认证。(T)(考点:标准引言) 4.能源管理体系必须建立单独的管理手册。(F)(考点:标准4. 5. 4. 1) 5.能源使用是使用能源的方式、种类和数量。(F)(考点:标准术语3. 18和3.7) 6.能源评审是基于分析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的数据和其他信息,确定组织的能源绩效水平,识别改进机会的工作。(T)(考点:标准4. 4. 3) 7.能源审汁结束后,审计•单位应在30日内向审汁委托方提出审计报告。(F)(考点: GB/T17166-1997 6. 4) 8.余能资源利用率是企业利用的余能资源量与企业消耗各种能源量总和的比值。(F)(考点:GB/T3484-2009 6. 3. 3) 9.用能设备能量平衡汁算时,燃料发热量以低(位)发热量为基准计算。(T)(考点:

GB/T2587-2009 5.2) 10.国务院教育部门,应当将清洁生产技术和管理课程纳入有关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T)(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版)。 11.组织确定的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运行和维护活动,应确保在规定条件下运行(T)(考点:标准4. 5. 5) 12.标准要求组织必须制定与外部相关方就能源方针和绩效进行交流的文件。(F)(考点:标准4. 5. 3) 13.确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是管理者代表的职责。(F)(考点:标准4. 2. 1) 14.组织应对能源绩效参数进行评审,适用时,与能源基准进行比较。(T)(考点: 标准4. 4. 5) 15.能源体系的管理者代表应由最高管理层中的一员担任。(F)(考点:标准4. 2. 2) 16.用能单位的源计•量器具准确度等级应满足GB17167-2006标准的要求,(T)(考点: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17.用能单位实际消耗的燃料能源应以其高(位)发热量为汁算基础折算为标准煤量。(F)(考点: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 18.企业能源汁量及统汁状况、用能设备运行效率计算分析、能源成本指标计算分析、节能量讣算、评审节能技措项口的财务和经济分析,都可作为能源审讣的内容。(T)(考点: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 19.工业企业应定期测定重点转换设备的运行效率,以其运行效率是否处于经

能源管理体系内审员考试试题

能源管理体系内审员考试 姓名:单位名称: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面各题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并将相应字母填在下表相应位置中。每题1分,共20分,不在指定位置答题不得分) 1.最高管理者应对支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作出承诺,并通过以下活动予以落实。以下哪个不属于承诺范围?() A。在内部传达能源管理的重要性;B。确立能源方针,确保建立能源目标、指标; C. 提供能源管理体系所需的适宜资源; D. 组织制订能源规划。 2.通过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可以使组织.( ) A.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B. 降低能源消耗; C.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D. 以上都是。 3. 以下哪些不属于能源绩效监视、测量与分析的内容( ) A。能源绩效参数;B。实际能源消耗与预期的对比评价; C. 与能源使用相关的变量;D。主要能源使用和能源评审的输出。 4. 公司在新建某项目时,原计划使用蒸汽真空泵,后来,经过对投资、运行成本、能源供应等方面的比较、讨论,最终决定采用机械真空泵。这一过程是GB/T23331-2012第()条的要求。 A。4。4。2;B。4。4.3; C. 4。5.5;D。4.5。6。 5. GB/T23331-2012第4。4。2条款中,识别法律法规的目的是()。 A. 贯彻实施; B. 建立基准; C. 评价目标和指标; D. 合规性评价。 6。GB/T23331—2012第4.4。3条款,能源评审内容不包括( )。 A。识别当前的能源种类和来源; B. 评价过去和现在的能源消耗水平; C. 识别影响所有能源使用的相关变量; D. 识别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

7.某厂通过设备点检,发现一个蒸汽阀门存在泄漏,厂里安排进行了检修,现在已经不泄漏了。这是在进行()。 A。纠正; B. 纠正措施; C。预防措施; D. 以上都不是. 8. 建立、实施能源管理实施方案的目的是( )。 A。明确职责、权限;B。实现组织的能源目标、指标; C. 验证能源绩效改进的方法;D。明确时间进度安排。 9.在审核时,审核员发现公司没有把《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列入体系使用的法律法规范围。这一行为不符合GB/T23331-2012第( )条的要求。 A。4.4。2; B. 4.5.3; C。4.5。4.2f);D。4.6。2. 10。企业在进行能源管理体系策划时,以下()不是必须的。 A.策划结果形成文件B.选择专业的咨询机构 C.应与能源方针保持一致D.应包含能源评审要求 11。标准要求组织应确保()的人员具有基于相应教育、培训、技能或经验所具备的能力. A.与主要能源管理相关;B.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 C.需要取得从业资格证书;D.所有在组织内工作; 12.能源目标和指标的建立应( ) A.与能源方针保持一致;B.在相关职能、层次、过程或设施层面建立相同的目标指标; C.在评审时尽可能使用最高标准;D.尽可能留出一定富余量以避免出现不符合。 13.组织应建立一个( )的内部沟通机制。 A.关于能源检查、能源考核;B.与国际著名企业相同; C.与政府主管部门开展与能源方针、能源管理体系和能源绩效有关; D.任何为组织工作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都能为能源管理体系的改进提出建议和意见. 14.标准4。5.4。2条款,文件控制的要求不包括() A.必要时对现有文件定期评审和更新,并在发布前确认文件适用性;

能源管理体系内审员测试题

能源管理体系内审员测试题 1.通过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可以使 组织()o [单项选择题]* A.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B.降低能源消耗; 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 2.某厂通过设备点检,发现一个蒸汽阀门存在泄漏,厂里安排进行了检修,现在已经不泄漏了。这是在进行()o [单项选择题]*A.纠正;(正确答案) B.纠正措施; C.预防措施; D.以上都不是。 3.建立、实施能源管理实施方案的目的是()o [单项选择题]*A.明确职责、权限; B.实现组织的能源目标、指标;(正确答案) C.验证能源绩效改良的方法; D.明确时间进度安排。 4.标准要求组织应确保()的人员具有基于相应教育、培训、技能或经验所具备的能力。[单项选择题]*A.与主要能源管理相关; B .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正确答案)C,需要取得从业资格证书; D.所有在组织内工作;.能源目标和指标的建立应()[单项选择题]* A .与能源方针保持一致;(正确答案) B .在相关职能、层次、过程或设施层面建立相同的目标指标; C.在评审时尽可能使用最高标准; D.尽可能留出一定充裕量以防止出现不符合。 5.组织应建立一个()的内部沟通机制。[单项选择题]*A.关于能源检查、能源考核; B.与国际著名企业相同;C .与政府主管部门开展与能源方针、能源管理体系和能

源绩效有关; D.任何为组织工作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都能为能源管理体系的改良提出建议和 意见。(正确答案).标准提出在适当时()应纳入新、改、扩建工程的标准、设 计和采购活动中。[单项选择题]* A .能源绩效评价的结果;(正确答案).能源因素辨识结果; C.能源管理方案;D .运行控制要求。 8.在购置对能源绩效有重大影响的能源效劳、产品和设备时,()o [单项选择题] *A .应按相关准那么评估其对能源绩效的影响;(正确答案) B.必须经过能源管理者代表批准; C.必须制定文件化的采购标准; D.必须制定并执行进厂检验标准。 9.IS050001-20XX不适用以下哪种组织?()[单项选择题]A.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符合IS050001-20XX要求的组织; B.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良能源管理体系,以期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组织;C .对能源绩效水平提出绝对要求的组织;(正确答案) D.寻求外部组织对其能源管理体系进行认证的组织。 10.以下哪项属于强制性的外部交流?()[单项选择题]*A.统计局要求重点用能单位报送年度用能情况统计表(正确答案) B.网站上宣传能源方针 C.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描述能源节约情况 D.宣传获得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11 .有关能源效率,以下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0 o [单项选择题]* A.是输出的能源与输入的能源之比; B.是理论运行的能源量与实际运行的能源量之比; C.包括能源转换效率; D.计算能源效率时,仅考虑输入与输出的能源数量,不必考虑能源质量。(正确答案) 12.在用能设备能量平衡计算中二次能源的能量按()计算。[单项选择题]*A、等价值 B、发热量 C、热焰 D、当量值(正确答案).以下属于二次能源的是?()[单项选择题]*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步骤

【体系建设宣导】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步骤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一般按如下步骤进行,即:领导决策与准备——范围界定——初始能源评价——体系策划——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体系运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1、领导决策与准备 (1)管理者的承诺 国家对能源管理工作越来重视,各省市已将节能减排的任务分配到了重点用能单位,面对繁重的节能任务,很多重点用能单位的最高管理者亲自负责节能减排工作,这对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是非常有利的。但节约能源这一责任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仅仅靠方针目标是不够的,管理者的承诺对于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至关重要,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应该是始于管理承诺。最高管理者应对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做出承诺,包括贯彻执行适用的法律法规,将能源方针目标作为企业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的组成部分,传达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增强全员

节能意识,进行管理评审和配备适宜资源。并由最高管理者明确本企业导入能源管理体系的意图和应用范围。 (2)任命管理者代表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各个方面的工作,本体系要求最高管理者应任命一个管理者代表来负责体系的管理工作,管理者代表有如下职责:确保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协助最高管理者建立、实施和保持能源管理体系;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负责与能源管理体系有关的外部联系,故管理者代表应是企业中具有相当级别的管理者,建议由分管副总经理(副矿长、副厂长)担任。 (3)提供资源 最高管理者应授权管理者代表组建一个机构或班子来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其初期的任务是进行初始能源评审,以及建立体系后的日常工作。能源管理机构的设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集团公司一级的能源管理机构,成立以管理者代表为首的能源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财务、生产计划、物资供应、机电设备、技术、计量、行政等部门领导和主要耗能区队(车间)的主任等。能源管理委员会下设节能办公室负责体系的日常运行。 2、范围界定

能源管理体系基础考试练习题及答案2

能源管理体系基础考试练习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 1、通过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可以使组织()。 (A)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B)降低能源消耗 (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D)以上都是 2、最高管理者应对支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作出承诺,并通过以下活动予以落实。以下哪个不属于承诺范围?() (A)在内部传达能源管理的重要性 (B)确立能源方针,确保建立目标、能源指标 (C)提供能源管理体系所需的适宜资源 (D)组织制订能源规划 3、以下关于静态因素的示例,不正确的是() (A)生产能力 (B)设备布局 (C)工作时间 (D)产品类别 4、以下关于目标和能源指标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采用ISO对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 (B)更好地与战略管理过程相结合 (C)文字表述和文字结构的澄清 (D)调整了术语及其定义的结构 5、能源管理体系范围指组织能源管理体系所覆盖的一系列()(A)过程 (B)场所 (C)活动 (D)以上均是 6、以下关于能源绩效改进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A)具体是指实际的节能效果 (B)可以理解为"组织节能量“、”工序/过程节能量”、“设备置节能量(C)可包括管理节能、技术节能、结构节能的综合效果 (D)以上都不对 7、能源评审不包括() (A)基于能源消耗和识别能源绩效改进的机会,确定主要能源使用(B)针对主要能源使用确定相关变量和目前的能源绩效 (C)分析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情况 (D)能源绩效改进机会优先次序分析

8、归一化是指:() (A)依据变化对数据进行调整,以便在不同条件下比较能源绩效(B)依据变化对目标进行调整,以便在不同条件下比较能源绩效(C)依据变化对数据进行调整,以便在相同条件下比较能源绩效(D)依据变化对目标进行调整,以便在相同条件下比较能源绩效 9、ISO50001:2018对()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 (A)能源数据监测 (B)能浮数据收集 (C)能源数据分析 (D)能源数据应用 10、目标是() (A)已经取得的成果 (B)要取得的成果 (C)可能取得的成果 (D)未取得的成果 11、以下哪一项不是ISO50001:2018版策划过程的输入()。(A)现在的能摩源类型 (B)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

能源管理体系能源绩效改进及确认方法

CNAS技术报告 能管管理体系能源绩效改进及确认方法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前言 本技术报告为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过程中能源绩效改进的确认提供指导。本文件是一个指导性文件,不包含要求,供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及CNAS认可评审员参考使用。 本技术报告由CNAS提出并归口。 本技术报告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三星九千认证中心、北京国金衡信认证有限公司、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本技术报告主要起草人:

目录 1 范围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 术语和定义 (4) 4 总则 (5) 5 能源绩效与能源绩效参数和能源基准的关系 (5) 6 能源绩效评价 (6) 6.1 可比性确认 (6) 6.2 评价方法 (7) 7 能源绩效改进的确认 (13) 7.1 能源绩效改进确认准则 (13) 7.2 能源绩效改进表现形式 (14) 附录A(资料性)能源绩效改进确认示例 (14)

能源管理体系能源绩效改进及确认方法 1 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认证过程中,认证机构为准确评价组织所建立、实施和保持的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依托组织所建立的能源绩效参数体系,确定组织能源绩效是否持续改进,为认证机构证书的授予和保持提供依据。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不同行业,在不同的生产/运行状况下所制定的能源绩效参数和能源基准等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最终确认能源绩效是否改进的方法。 CNAS在对认证机构进行认可时,收集认证机构在认证过程中对有关方法应用的证据,判定认证机构所进行认证的有效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23331-2012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GB/T 29456-2012 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GB/T2589-2008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13234-2009 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 GB/T 28750-2012 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通则 ISO 50006:2014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 —Measurement and verification of energy performance of organizations— General principles and guidance ISO 50015:2014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 —Measuring energy performance using energy baselines (EnB) and energ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EnPI) —General principles and guidance 3 术语和定义 GB/T 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能源管理体系绩效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performance 组织通过建立、实施和保持能源管理体系所取得的绩效,包括能源管理绩效和能源绩效两部分。 3.2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4.1总要求 组织应: 按照本标准要求;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编制和完善必要的文件;并按照文件要求组织具体工作的实施;体系建立后应确保日常工作按照文件要求持续有效运行;并不断完善体系和相关的文件; 界定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范围和边界;并在有中关文件明确; 策划并确定可行的方法;以满足本标准各项要求;持续改进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 4.2管理职责 4.2.1 最高管理者 最高管理者应承诺支持能源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具体通过以下活动予以落实: 确定能源方针;并实践和保持能源方针; 任命管理者代表和批准组建能源管理团队; 提供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所需要的资源;以达到能源绩效目标;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业技能、技术和财务资源等.. 确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 在内部传达能源管理的重要性; 确保建立能源目标、指标; 确保能源绩效参数适用于本组织;

在组织长期规划中考虑能源绩效问题; 确保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测量和报告能源管理的结果; 实施管理评审.. 4.2.2 管理者代表 最高管理者应指定具有相应技术和能力的人担任管理者代表;无论其是否具有其他方面的职责和权限;管理者代表在能源管理体系中的职责权限应包括: 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 指定相关人员;并由相应的管理层授权;共同开展能源管理活动;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绩效;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管理体系绩效; 确保策划有效的能源管理活动;以落实能源方针; 在组织内明确规定和传达能源管理相关的职责和权限;以有效推动能源管理; 制定能够确保能源管理体系有效控制和运行的准则和方法; 提高全员对能源方针、能源目标的认识.. 4.3能源方针 能源方针应阐述组织为持续改进能源绩效所作的承诺;最高管理者应制定能源方针;并确保其满足: 与组织能源使用和消耗的特点、规模相适应; 包括改进能源绩效的承诺; 包含提供可获得的信息和必需的资源的承诺;以确保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 包括组织遵守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承诺; 为制定和评价能源目标、指标提供框架;

能源评审程序

能源评审程序 编 号:XGGLC-NH-Ⅱ-06 版次/修订号: 1/0 主责部门:能源环保处、机动处、技术中心、计检中心(自动化公司) 1目的 本程序是为了对能源管理体系范围内的活动进行评审,对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能源使用相关变量进行识别,评价出主要能源使用相关变量和耗能设备。描述能源管理体系评审的范围(边界)和内容,以及对能源使用相关变量识别和主要能源使用相关变量评价的方法,控制措施的选择和制订,及时更新的时间及要求。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能源管理体系内所有单位。 3术语和定义 3.1能源评审:是指基于数据和其他信息,确定组织的能源绩效水平,识别改进机会的工作。 3.2各专业部门:是指能源环保处、机动处、技术中心、生产计划处、计检中心(自动化公司)。 4引用文件 4.1 GB/T 23331-2012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4.2 GB/T 29456-2012 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4.3 GB 17167-2006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 4.4 GB/T 21368-2008 钢铁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5职责 5.1 管理者代表负责公司主要能源使用的控制措施项目审批。 5.2 能源专业管理者代表负责主要能源使用的批准。

5.3 能源环保处、机动处、技术中心、计检中心(自动化公司)、生产计划处: 5.3.1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公司能源变量识别和评价,并定期更新; 5.3.2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公司级主要能源使用的评价、确定、排序。 5.3.3负责建立本部门职责范围内公司能源变量识别评价清单和公司级主要能源使用清单。 5.4 企业管理处负责汇总公司能源变量识别评价清单和公司级主要能源使用清单。 5.5各部门、单位负责对本部门、单位能源管理体系进行评审,识别本部门能源变量,建立本部门、单位能源变量识别评价清单和主要能源使用清单。 6管理内容及要求 6.1 能源体系评审的范围(边界) 6.1.1 部门生产流程的全过程。 6.1.2 部门消耗(转换)所有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及耗能工质,如电、煤、焦炭、煤气、氧气、氮气、氩气、压缩空气、水等)从接收、贮存、消耗到加工转换、余热余能回收的全过程。 6.1.3 部门能源管理的全过程。 6.1.4 生活及服务活动全过程。 6.2 能源体系评审的内容 6.2.1 企业管理处负责能源管理组织机构、职能和管理流程的评审。 6.2.2 各部门、单位负责确定能源采购、能源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使用等关键过程。 6.2.3 能源环保处、机动处、计检中心(自动化公司)负责依据

能源管理体系介绍

能源管理体系介绍 目录 GB/T 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已批准发布,于2009年11月1日正式实施。 能源管理体系就是从体系的全过程出发,遵循系统管理原理,通过实施一套完整的标准、规范,在组织内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形成文件的能源管理体系,注重建立和实施过程的控制,使组织的活动、过程及其要素不断优化,通过例行节能监测、、能效对标、内部审核、组织能耗计量与测试、组织能量平衡统计、管理评审、自我评价、节能技改、节能考核等措施,不断提高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性,实现能源管理方针和承诺并达到预期的能源消耗或使用目标。 制定的背景 一、GB/T 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制定的背景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国资源不足,能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现阶段还是粗放型经济,能源利用效率低,能耗高,造成能源严重浪费现象十分严重,能源的紧缺形势又给我国的资源不足和环境治理造成巨大压力。 节能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由于缺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科学的能源管理理念、机制和方法,就会造成能源管理脱节。使能源使用无依据、分配无定额、考核无计量、管理无计划、损失无监督、节能无措施、浪费无人管等现象。一些思想前瞻的组织建立了

能源管理队伍,在能源管理中,逐渐认识到开发和应用节能技术和装备仅仅是节能工作的一个方面, 单纯的依靠节能技术并不能最终解决能源供需矛盾等问题。应用系统的管理方法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行为节能,进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成为能源管理的关键。有计划地将节能措施和节能技术应用于实践,使得组织能够持续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不仅促进了系统管理能源理念的诞生,也推动了许多国家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开发与应用。 为推动能源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的制定,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了ISO/PC242-能源管理体系项目委员会,由美国、中国、巴西和英国共同承担该委员会的相应职务,由美国和巴西承担秘书处的工作。该委员会已于2008年9月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起草标准草案。 主要内容 二、GB/T 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的主要内容 1、总要求:组织应建立并实施能源管理体系,以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管理体系应覆盖组织与能源管理有关内部过程和外包过程。 2、管理职责:包括管理承诺、能源方针、作用、职责和权限等方面的要求。 3、策划:包括能源因素、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能源管理基准及标杆、能源目标和指标、能源管理方案等方面的要求。 4、实施与运行:包括资源,能力、培训和意识,信息交流,文件控制,记录控制,运行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5、检查与纠正:包括监视、测量与评价、合规性评价、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内部审核等方面的要求; 6、管理评审:包括总则、评审输入、评审输出等方面的要求。 三、GB/T 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可能带来的价值 1、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2、有助于能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降低生产(服务)经营成本,有利于经济效益的增长,在能源资源价格不断上涨时保持竞争力; 3、有利于满足市场、用户和各相关方的要求,有利于减少信贷和保险机构的风险,有利于吸引投资,有利于产品销售和市场开拓; 4、有利于完成国家对下达的节能指标; 5、有利于获得国家各类奖励及财税政策支持,如国家对节约每吨标准煤给予组织200-250元的政策补贴,条件是组织必须拥有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制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