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一)作业

单选题

1、关于“投入需要”的注意点,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出心B.出力C.出席D.出神

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心理学认为素质是个体生而具有的解剖和生理特点

B.所谓文明就是作为个体的人距离动物性的距离

C.心理素质是以个体的生理条件和知识经验为基础,将外在刺激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的并与人的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

D.从社会学角度来讲,素质和文明是相辅相成的

判断题

1、责任可以表述为对能力的回应。S

2、做事情的时候的态度有助于你产生结果,取得成绩,这样一般是积极的态度。S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二)作业

单选题

1、从心理学角度讲,孩子的成长有两个不同的反抗期,其中第二反抗期为:C

A.0-2岁B.0-3岁C.3-12岁D.3-15岁

2、下列对投入的描述错误的是:B

A.出席,在场B.投入金钱C.心理共鸣D.达到沉浸状态

3、关于“投入需要”的注意点,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出心B.出力C.出席D.出神

4、“在人类一切知识中,对我们最有用而知之最少的是关于人类自身的知识。”出自:A A.卢梭B.卡耐基C.韦伯D.爱迪生

正确答案:A

5、一般把孩子成长中(D)之后的反抗期称为第一反抗期。D

A.2-5岁B.3-4岁C.5-7岁D.0-3岁

6、宿舍人际关系对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是:B

A.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B.造成心理障碍产生心理疾病

C.计较小钱D.影响学生个性化发展

7、“认识自我”包括的内容不包括:D

A.自尊B.自信C.自爱D.自怜

8、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心理学认为素质是个体生而具有的解剖和生理特点

B.所谓文明就是作为个体的人距离动物性的距离

C.心理素质是以个体的生理条件和知识经验为基础,将外在刺激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的并与人的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

D.从社会学角度来讲,素质和文明是相辅相成的

9、挫折对大学生的积极方面的作用表现在:B

A.降低大学生的学习效率B.增强大学生的耐受力

C.降低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活动能力D.促使大学生改变性格出现行为偏差

10、对于“左耳听右耳出”的人,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会浪费时间B.会忽略别人的贡献C.是做事有气魄的人的表现D.在生活中属于过客

判断题

1、责任可以表述为对能力的回应。

是否

2、追求完美是大多企业的追求。

是否

3、大学生主要身体健康就可以了,不用心理健康。

是否

4、“耳朵进,口中出的人”把听到的话语转变为口中流出的语言,但是并没有从中进行消化沉淀的过程。

是否

5、生活适应问题是大学生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

是否

6、认识自我是一个人良好心理素质的体现,也是其心理健康的标志。

是否

7、只要和同学的关系好了,人际关系自然就好了。

是否

8、做事情的时候的态度有助于你产生结果,取得成绩,这样一般是积极的态度。

是否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三)作业

单选题

1、“认识自我”包括的内容不包括:D

A.自尊B.自信C.自爱D.自怜

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心理学认为素质是个体生而具有的解剖和生理特点

B.所谓文明就是作为个体的人距离动物性的距离

C.心理素质是以个体的生理条件和知识经验为基础,将外在刺激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的并与人的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

D.从社会学角度来讲,素质和文明是相辅相成的

3、下列对投入的描述错误的是:B

A.出席,在场B.投入金钱C.心理共鸣D.达到沉浸状态

4、“在人类一切知识中,对我们最有用而知之最少的是关于人类自身的知识。”出自:A A.卢梭B.卡耐基C.韦伯D.爱迪生

5、对于“左耳听右耳出”的人,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会浪费时间B.会忽略别人的贡献C.是做事有气魄的人的表现D.在生活中属于过客

6、一般把孩子成长中()之后的反抗期称为第一反抗期。D

A.2-5岁B.3-4岁C.5-7岁D.0-3岁

7、从心理学角度讲,孩子的成长有两个不同的反抗期,其中第二反抗期为:C

A.0-2岁B.0-3岁C.3-12岁D.3-15岁

8、宿舍人际关系对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是:B

A.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B.造成心理障碍产生心理疾病

C.计较小钱D.影响学生个性化发展

9、下列不属于情绪的基本要素的是:D

A.生理反应B.心理体验C.行为表现D.物质手段

10、自我意识包括:B

A.心理自我B.生理自我C.行为自我D.语言自我

判断题

1、做事情的时候的态度有助于你产生结果,取得成绩,这样一般是积极的态度。

是否

2、追求完美是大多企业的追求。

是否

3、大学生主要身体健康就可以了,不用心理健康。

是否

4、认识自我是一个人良好心理素质的体现,也是其心理健康的标志。

是否

5、一般来说,人们所担心的事70%到80%不会发生。

是否

6、责任可以表述为对能力的回应。

是否

7、晕轮效应是一种常见的认知效应。

是否

8、情绪是人们在心理活动中,对主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是否

9、“耳朵进,口中出的人”把听到的话语转变为口中流出的语言,但是并没有从中进行消化沉淀的过程。

是否

10、只要和同学的关系好了,人际关系自然就好了。

是否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四)作业

单选题

1、关于情绪与情感,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情绪层次低B.情感层次高C.情绪比情感稳定D.情绪与情感相互制约,相互依存2、“七情六欲”中的“七情”不包括:C

A.喜、怒B.哀、爱C.爱、恨D.惧、欲

3、宿舍人际关系对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是:B

A.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B.造成心理障碍产生心理疾病

C.计较小钱D.影响学生个性化发展

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心理学认为素质是个体生而具有的解剖和生理特点

B.所谓文明就是作为个体的人距离动物性的距离

C.心理素质是以个体的生理条件和知识经验为基础,将外在刺激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的并与人的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

D.从社会学角度来讲,素质和文明是相辅相成的

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情绪主要表现为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

B.情感是相对于情绪而言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C.激情是指一种短暂、强烈的、急风暴雨式的情绪状态

D.认知的改变是以情绪的改变为前提的

6、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B

A.自我实现B.保持人格完善C.学习成绩提高D.精神生活丰富

7、对于“左耳听右耳出”的人,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会浪费时间B.会忽略别人的贡献C.是做事有气魄的人的表现D.在生活中属于过客

8、一般把孩子成长中(D)之后的反抗期称为第一反抗期。

A.2-5岁B.3-4岁C.5-7岁D.0-3岁

9、正确的健康概念应该是:C

A.没有疾病B.身体壮实C.不但躯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D.心理素质高

10、强烈的情绪主要通过什么途径来表现:C

A.吼叫B.哭泣C.面部表情D.愤怒

判断题

1、一般来说,人们所担心的事70%到80%不会发生。

是否

2、晕轮效应是一种常见的认知效应。

是否

3、情绪是人们在心理活动中,对主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是否

4、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相互沟通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

是否

5、“耳朵进,口中出的人”把听到的话语转变为口中流出的语言,但是并没有从中进行消化沉淀的过程。

是否

6、大学生主要身体健康就可以了,不用心理健康。

是否

7、做事情的时候的态度有助于你产生结果,取得成绩,这样一般是积极的态度。

是否

8、在别人身上寻求安慰是心理减压的有效方法。

是否

9、情绪的表现有对错之分。

是否

10、追求完美是大多企业的追求。

是否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五)作业

单选题

1、情绪的功能不包括:

A.自我保护B.实现目标C.人际沟通D.信息传递

正确答案:B

2、下列不属于情绪的基本要素的是:D

A.生理反应B.心理体验C.行为表现D.物质手段

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情绪主要表现为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

B.人的恐惧、焦虑、满足、悲哀等属于社会情绪

C.情感是相对于情绪而言的一张内心体验,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D.激情是指一种短暂、强烈的、急风暴雨式的情绪状态

4、自我意识包括:B

A.心理自我B.生理自我C.行为自我D.语言自我

5、一般把孩子成长中()之后的反抗期称为第一反抗期。D

A.2-5岁B.3-4岁C.5-7岁D.0-3岁

6、关于“个性气质说”,不正确的是: D

A.抑郁质的人较内向B.胆汁质的人情绪易波动

C.粘液质的人情绪较稳定D.多血质的人较内向

7、在心理咨询的各种方式中,最主要而且最有效的是:C

A.电话咨询B.专题咨询C.门诊咨询D.互联网咨询

8、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B

A.自我实现B.保持人格完善C.学习成绩提高D.精神生活丰富

9、大学情绪问题的突出表现是:A

A.焦虑、抑郁B.兴奋、喜悦C.冷酷、无情D.崇拜、羡慕

正确答案:A

10、关于情绪与情感,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情绪层次低B.情感层次高C.情绪比情感稳定D.情绪与情感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判断题

1、心理健康适应的标准具有主观性,因此常常具有差异并引发争议。

是否

2、情绪的表现有对错之分。

是否

3、生活适应问题是大学生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

是否

4、情绪是人们在心理活动中,对主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是否

5、“耳朵进,口中出的人”把听到的话语转变为口中流出的语言,但是并没有从中进行消化沉淀的过程。

是否

6、一般来说,人们所担心的事70%到80%不会发生。

是否

7、社会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是否

8、心境是指一种深入持久、又比较微弱的情绪状态,具有渲染性和弥散性的特点。是否

9、晕轮效应是一种常见的认知效应。

是否

10、做事情的时候的态度有助于你产生结果,取得成绩,这样一般是积极的态度。是否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六)作业

单选题

1、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是哪一天?A

A.5月25日

B.4月25日

C.7月25日

D.12月25日

2、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B

A.自我实现

B.保持人格完善

C.学习成绩提高

D.精神生活丰富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C

A.集体教育

B.咨询

C.开设相关课程

D.个别教育

4、正确的健康概念应该是:C

A.没有疾病

B.身体壮实

C.不但躯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

D.心理素质高

5、情绪的功能不包括:B

A.自我保护

B.实现目标

C.人际沟通

D.信息传递

6、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是:B

A.心理障碍学生

B.正常学生

C.有重度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

D.有轻度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

正确答案:B

7、大学情绪问题的突出表现是:A

A.焦虑、抑郁

B.兴奋、喜悦

C.冷酷、无情

D.崇拜、羡慕

8、一般把孩子成长中()之后的反抗期称为第一反抗期D。

A.2-5岁

B.3-4岁

C.5-7岁

D.0-3岁

9、情绪的基本要素不包括:D

A.情绪的生理反应

B.情绪的心理体验

C.情绪的行为表现

D.情绪的言语发泄

正确答案:D

10、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情绪主要表现为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

B.情感是相对于情绪而言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C.激情是指一种短暂、强烈的、急风暴雨式的情绪状态

D.认知的改变是以情绪的改变为前提的

判断题

1、心理健康适应的标准具有主观性,因此常常具有差异并引发争议。

是否

2、家庭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主要作用。

是否

3、追求完美是大多企业的追求。

是否

4、一般来说,人们所担心的事70%到80%不会发生。

是否

5、晕轮效应是一种常见的认知效应。

是否

6、只要和同学的关系好了,人际关系自然就好了。

是否

7、在别人身上寻求安慰是心理减压的有效方法。

是否

8、认识自我是一个人良好心理素质的体现,也是其心理健康的标志。

是否

9、情绪的觉知就是一种对自己正在发生的情绪的敏锐度,了解各种感受的前因后果。

是否

10、情绪适应指对情绪和发生情绪的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某种调整,使之相互适应,即对情绪进行积极地调节。

是否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七)作业

单选题

1、大学情绪问题的突出表现是:A

A.焦虑、抑郁

B.兴奋、喜悦

C.冷酷、无情

D.崇拜、羡慕

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情绪主要表现为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

B.人的恐惧、焦虑、满足、悲哀等属于社会情绪

C.情感是相对于情绪而言的一张内心体验,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D.激情是指一种短暂、强烈的、急风暴雨式的情绪状态

3、正确的健康概念应该是:C

A.没有疾病

B.身体壮实

C.不但躯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

D.心理素质高

4、马斯洛关于健康情绪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平和、稳定、愉悦和接纳自己

B.有清醒的理智

C.适度的欲望

D.对人类有适度、短暂的感情

5、以下哪些不属于保持健康情绪状态的方法与途径:A

A.及时发泄情绪

B.善于控制情绪

C.学会排解负面情绪

D.学会自我平衡情绪

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

A.主我是我们对于正在思考或正在知觉的意识,是主体对正在进行的心理活动的自我觉察

B.人们的自我表现往往根据相互关系中对方的特点,而采取某种相应的对策

C.个人的自我表现以一定的情绪为转移

D.个人的自我表现不受团体规范和团体氛围的制约和影响

正确答案:D

7、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D

A.接近性B.相似性C.外貌D.自尊

正确答案:D

8、关于正常情绪的特征,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客观与统一性B.健全与丰富性C.持续稳定与适度性D.效能与自控性

正确答案:C

9、微弱、持久具有沉浸性的情绪状态是:B

A.痛苦B.心境C.激情D.应激

10、关于情绪与情感,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情绪层次低B.情感层次高C.情绪比情感稳定D.情绪与情感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判断题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包括自我意识、控制情绪、环境适应、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等。

是否

2、情绪适应指对情绪和发生情绪的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某种调整,使之相互适应,即对情绪进行积极地调节。

是否

3、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相互沟通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

是否

4、情绪无好坏之分,一般划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是否

5、心境是指一种深入持久、又比较微弱的情绪状态,具有渲染性和弥散性的特点。

是否

6、自我是自我中被注意、思考、知觉的客体。

是否

7、情绪是人们在心理活动中,对主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是否

8、晕轮效应是一种常见的认知效应。

是否

9、社会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是否

10、男女生之间情绪不存在差异性。

是否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八)作业

单选题

1、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B

A.自我实现

B.保持人格完善

C.学习成绩提高

D.精神生活丰富

2、人们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中,所有与有意识地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决断和坚持等心理活动统称为C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知、情、意的过程

正确答案:C

3、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是:B

A.心理障碍学生

B.正常学生

C.有重度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

D.有轻度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

4、马斯洛关于健康情绪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平和、稳定、愉悦和接纳自己

B.有清醒的理智

C.适度的欲望

D.对人类有适度、短暂的感情

5、大学生的情绪特点不包括:D

A.外向、活泼

B.情绪延迟性及趋向于心境化

C.情感体验更加深刻、更加丰富

D.缺乏热情

正确答案:D

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人们只有通过认知对客观事物与需要的满足作出判断与评价,才会产生相关联系的情绪反应

B.当我们有相应行为的时候会引发某些情绪

C.行为影响情绪,情绪不受制于行为

D.情绪、智力、体力都处于高峰时,做事情容易创造价值

7、幸福的人具有的特征不包括:A

A.积极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

B.很高的自我控制感

C.一般积极地看待未来

D.较积极地看待他人

8、关于合理观念和不合理观念的区别,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合理观念使人不被伤害

B.不合理观念让人有情绪困扰

C.合理观念让人更快达到预测目标

D.不合理观念有助于人不断调整自己

9、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情绪主要表现为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

B.情感是相对于情绪而言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C.激情是指一种短暂、强烈的、急风暴雨式的情绪状态

D.认知的改变是以情绪的改变为前提的

10、关于正常情绪的特征,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客观与统一性

B.健全与丰富性

C.持续稳定与适度性

D.效能与自控性

判断题

1、情绪的觉知就是一种对自己正在发生的情绪的敏锐度,了解各种感受的前因后果。

2、心理健康适应的标准具有主观性,因此常常具有差异并引发争议。

是否

3、情绪的表现有对错之分。

是否

4、男女生之间情绪不存在差异性。

是否

5、对于那些心理适应处于正常范围的人来说,不需要进行心理咨询。

是否

6、情绪的压抑是心理变态的根源。

是否

7、情绪无好坏之分,一般划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是否

8、合理情绪理论的第一步是找出对不良事件认识上的非理性观念。

是否

9、社会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是否

10、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相互沟通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

是否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九)作业

单选题

1、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对自己目前的实际情况的评价和看法称为A A.现实自我B.投射自我C.理想自我D.生理自我

正确答案:A

2、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C

A.一对一的“镜像”反映B.个人的主观反映

C.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积极能动的映像D.对客观现实准确无误的反映。

3、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是:B

A.心理障碍学生

B.正常学生

C.有重度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

D.有轻度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

4、非理性观念的特征不包括:C

A.绝对化

B.过分概况化

C.具体化

D.灾难化

正确答案:C

5、微弱、持久具有沉浸性的情绪状态是:B

A.痛苦

B.心境

D.应激

6、最普遍的消极情绪是:D

A.兴奋

B.悲哀

C.愤怒

D.痛苦

正确答案:D

7、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不包括:C

A.强烈关心自己的发展

B.自我评价能力趋于客观

C.自我体验单一且简单

D.自我意识水平存在年级差异

正确答案:C

8、以下哪些不是情绪适应不良的表现:A

A.正性情绪持续时间过长

B.负性情绪超过某人承受的程度

C.负性情绪出现了恶性循环不可自拔

D.情绪状态已经构成了对自己及他人的不良影响及伤害

9、按自己能否克服来划分的挫折情境类别不包括:C

A.非常困扰,需要分步解决的挫折

B.非常困扰,暂时解决不了的挫折

C.非常困扰,可以一步解决的挫折

D.非常困扰,根本解决不了的挫折

正确答案:C

10、个体要实现的比较完美的一种自我境界或形象称为C

A.现实自我

B.投射自我

C.理想自我

D.生理自我

正确答案:C

判断题

1、男女生之间情绪不存在差异性。

是否

2、早定型的大学生自我认知高,成就动机强,能够独立思考。

是否

3、“嗑瓜子”原理试用于解决非常困扰,暂时解决不了的挫折。

是否

4、自我是自我中被注意、思考、知觉的客体。

是否

5、挫折成分包括挫折情境与挫折认知。

是否

6、情绪的觉知就是一种对自己正在发生的情绪的敏锐度,了解各种感受的前因后果。是否

7、情绪无好坏之分,一般划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是否

8、社会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是否

9、学校生活中被讥笑被抛弃式个人成长阻力。

是否

10、情绪的压抑是心理变态的根源。

是否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十)作业

单选题

1、最普遍的消极情绪是:D

A.兴奋B.悲哀C.愤怒D.痛苦

2、非理性观念的特征不包括:C

A.绝对化B.过分概况化C.具体化D.灾难化

3、以下哪些不属于保持健康情绪状态的方法与途径:A

A.及时发泄情绪B.善于控制情绪C.学会排解负面情绪D.学会自我平衡情绪

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挫折耐受力高的人是饱经风霜者B.挫折耐受力高的人是未良好教育与训练者C.挫折耐受力低的人是被过分保护者D.挫折耐受力低的人是过分遭冷落、虐待者

5、马斯洛关于健康情绪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平和、稳定、愉悦和接纳自己B.有清醒的理智

C.适度的欲望D.对人类有适度、短暂的感情

6、人的心理与生理、精神和身体、机体内外环境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这一观点被称为 A A.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生物医学模式C.心理、社会模式D.心理医学模式

7、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C

A.一对一的“镜像”反映

B.个人的主观反映

C.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积极能动的映像

D.对客观现实准确无误的反映。

8、关于抑郁自尊模型,不正确的是:B

A.消极社会经历会导致素质上低自尊

B.消极的社交经历会导致自杀

C.素质上低自尊会产生抑郁

D.消极生活事件和抑郁的综合作用可能导致自杀

9、情绪产生的基础是:B

A.动机

B.需要

C.行为

D.认知

正确答案:B

10、人们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中,所有与有意识地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决断和坚持等

心理活动统称为C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知、情、意的过程

判断题

1、高中时期是人的生理和心理趋于成熟的时期。

是否

2、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心理问题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是否

3、信任支持原则是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是否

4、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包括自我意识、控制情绪、环境适应、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等。

是否

5、自我是自我中被注意、思考、知觉的客体。

是否

6、情绪的觉知就是一种对自己正在发生的情绪的敏锐度,了解各种感受的前因后果。

是否

7、挫折成分包括挫折情境与挫折认知。

是否

8、只有挫折情境、认知、行为三者兼备才能则构成心理挫折。

是否

9、挫折性质的转化取决于目标。

是否

10、情绪的压抑是心理变态的根源。

是否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十一)作业

单选题

1、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能够说的是哪种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途径

A.遵循循序渐进

B.增强挫折承受力

C.确立适当目标

D.完善人格

正确答案:D

2、一个人企图摆脱或逃避危险情境而又无能为力时产生的情绪是

A.恐惧

B.愤怒

C.悲伤

D.羞耻

正确答案:A

3、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C

A.一对一的“镜像”反映

B.个人的主观反映

C.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积极能动的映像

D.对客观现实准确无误的反映。

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挫折承受力是指人们应对挫折、抵抗挫折的一种能力

B.挫折承受力包括挫折耐受力和挫折排解力

C.挫折认知是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知、态度和评价。

D.挫折认知与个体的经历、志向等无关

5、为了实现预定目标,调控自己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的能力是意志

A.坚毅性

B.自觉性

C.自制性

D.果断性

正确答案:C

6、幸福的人具有的特征不包括:A

A.积极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

B.很高的自我控制感

C.一般积极地看待未来

D.较积极地看待他人

7、大学生的挫折反应特点不包括:

A.情绪性反应

B.行为上的无助

C.理智性反应

D.个性的变化

正确答案:B

8、“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出自:B

A.李太白

B.唐太宗

C.秦始皇

D.朱元璋

9、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主我是我们对于正在思考或正在知觉的意识,是主体对正在进行的心理活动的自我觉察

B.人们的自我表现往往根据相互关系中对方的特点,而采取某种相应的对策

C.个人的自我表现以一定的情绪为转移

D.个人的自我表现不受团体规范和团体氛围的制约和影响

正确答案:D

10、个体要实现的比较完美的一种自我境界或形象称为C

A.现实自我

B.投射自我

C.理想自我

D.生理自我

判断题

1、挫折成分包括挫折情境与挫折认知。

是否

2、补偿、认同、文饰、反向较具有积极意义。

是否

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包括自我意识、控制情绪、环境适应、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等。

是否

4、只有挫折情境、认知、行为三者兼备才能则构成心理挫折。

是否

5、顽固性是与意志坚毅性相反地一种品格。

是否

6、信任支持原则是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是否

7、角色自我是心理自我的一种表现。

是否

8、挫折性质的转化取决于目标。

是否

9、素质教育把学生视为接收知识的容器。

是否

10、早定型的大学生自我认知高,成就动机强,能够独立思考。

是否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十二)作业

单选题

1、大学生常见挫折不包括:D

A.自我认识

B.自我定位

C.性心理

D.物质

2、健康自恋的特点不包括:D

A.能区分自我和他人

B.能区分较客观、稳定地评价自我与他人

C.像尊重自己这样尊重他人

D.能联系理性和现实

3、大学生的挫折反应特点不包括:

A.情绪性反应

B.行为上的无助

C.理智性反应

D.个性的变化

正确答案:B

4、认为运动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女孩软弱、无主见,南方人精明,北方人厚道这是B A.第一印象效应B.刻板效应C.角色固着D.投射效应

5、人的心理与生理、精神和身体、机体内外环境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这一观点被称为 A A.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B.生物医学模式

C.心理、社会模式

D.心理医学模式

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于非常困扰,需要分步解决的挫折时,需要“耗”

B.对于非常困扰,根本解决不了的挫折,需要放弃

C.挫折情境是干扰或阻碍意志行动的各类因素

D.挫折情境按传统分法可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正确答案:A

7、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能够说的是哪种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途径D

A.遵循循序渐进

B.增强挫折承受力

C.确立适当目标

D.完善人格

8、认知理论认为,心理障碍产生的根源在于

A.学习了不良行为

B.幼年期发生心灵创伤和冲突被压抑于无意识

C.潜能发展受到阻碍

D.错误的认识观念

正确答案:D

9、按自己能否克服来划分的挫折情境类别不包括:C

A.非常困扰,需要分步解决的挫折

B.非常困扰,暂时解决不了的挫折

C.非常困扰,可以一步解决的挫折

D.非常困扰,根本解决不了的挫折

10、为了实现预定目标,调控自己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的能力是意志

A.坚毅性

B.自觉性

C.自制性

D.果断性

正确答案:C

判断题

1、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是否

2、“嗑瓜子”原理试用于解决非常困扰,暂时解决不了的挫折。

是否

3、大学生之间应当倡导文明的恋爱行为。

是否

4、把自己所具有的某些特质加到他人身上的心理倾向属于晕轮效应。

是否

5、系统脱敏属于行为疗法。

是否

6、挫折成分包括挫折情境与挫折认知。

是否

7、角色自我是心理自我的一种表现。

是否

8、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心理问题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是否

9、挫折性质的转化取决于目标。

是否

10、只有挫折情境、认知、行为三者兼备才能则构成心理挫折。

是否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十三)作业

单选题

1、人际交往的特点不包括:

A.人性的一种基本表现形式,人特有的活动

B.没有目的性

C.具有工具性

D.人与人的互动过程

正确答案:B

2、(A)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是人心理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A.自我意识

B.感知觉

C.注意

D.记忆

3、认为运动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女孩软弱、无主见,南方人精明,北方人厚道。这是B A.第一印象效应

B.刻板效应

C.角色固着

D.投射效应

4、一个人具有情绪体验深刻,容易感觉到别人不易觉察的细小事物,具有内倾性等心理特征。我们判断这个人的气质类型时倾向于B

A.多血质

B.抑郁质

C.胆汁质

D.黏液质

正确答案:B

5、人际关系的结构成分不包括:A

A.表情成分

B.认知成分

C.情感成分

D.行为成分

6、从生物学角度来认识疾病与健康及其对策的模式被称为D

A.生物学模式

B.医学模式

C.社会学模式

D.生物医学模式

7、性格是人在(C)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和不同环境熏陶下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A.教育

B.家庭

C.先天

D.自我意识

正确答案:C

8、“冷面笑匠”可以用来形容:

A.东方朔

B.秦始皇

C.卢梭

D.唐太宗

正确答案:A

9、为了实现预定目标,调控自己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的能力是意志C

A.坚毅性

B.自觉性

C.自制性

D.果断性

10、关于握手的规则,不正确的是:C

A.内心真诚接纳

B.热情有力,避免钓鱼式、死鱼式、抓指尖式

C.作为客人,下级或女性,应主动伸手

D.握手注意适当力度

判断题

1、补偿、认同、文饰、反向较具有积极意义。

是否

2、信任支持原则是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是否

3、只有挫折情境、认知、行为三者兼备才能则构成心理挫折。

是否

4、系统脱敏属于行为疗法。

是否

5、素质教育把学生视为接收知识的容器。

是否

6、人际交往的组成要素不包括背景。

是否

7、“嗑瓜子”原理试用于解决非常困扰,暂时解决不了的挫折。

8、顽固性是与意志坚毅性相反地一种品格。

是否

9、大学生人际交往遇到的困难之一是不愿交往,不会交往。

是否

10、人本主义疗法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来访者中心。

是否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十四)作业

单选题

1、人际关系的结构成分不包括:A

A.表情成分

B.认知成分

C.情感成分

D.行为成分

2、认为运动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女孩软弱、无主见,南方人精明,北方人厚道。这是B A.第一印象效应

B.刻板效应

C.角色固着

D.投射效应

3、情绪产生的基础是:

A.动机

B.需要

C.行为

D.认知

正确答案:B

4、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

A.弗洛伊德

B.华生

C.罗杰斯

D.班都拉

5、依据李瑞的人际关系的八类行为模式,一方行为害羞、礼貌、服从,另一方行为骄傲、控制,他们的可能关系是:

A.上下级

B.同事

C.情人

D.对立双方

正确答案:C

6、性格是人在(C)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和不同环境熏陶下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A.教育

大学生 素质教育弊端与改进措施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取向与创新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跨世纪的宏伟的教育教学改革,也是一项有组织、有计划的前瞻性很强的系统改革工程。它对创建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把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等教育带入21世纪,意义十分深远。大学生素质教育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紧迫课题。当前,不管在区域整体推进层面,还是在高校具体实施层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取向上存在若干误区,有待澄清。1998年教育部颁布实施《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首次将文化素质教育纳入到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之中,十五年来,教育部采取了多项措施大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并把文化素质教育纳入到“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中。结合当代学生的特色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应大力提出创新思考与意见。 关键词:误区;取向;创新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存在的若干误区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通常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素质教育虽然至今尚未形成明确的定义,但其内涵大家却都是熟悉的:就是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亦即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较宽的知识面和文化修养,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有健康的体院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首先,现在人们所理解的素质教育有所偏颇。这与我们过去常说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其实并不完全相同。素质教育的内容,有一些是全面发展教育理论所未提及的,或虽包含在全面发展理论之中,但又不甚明确。譬如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在素质教育中就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素质教育并非是要运用统一模式去培养学生成为全才,使其在各个领域无所不能,而是注重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我国受五十年代苏联模式的影响,提倡专业对口,学生从高中时期开始产生文理分化。这一分化致使一些擅长文科的学生,对天文地理毫无兴趣,对先进科技全然不知;而理科生对中外几千年文化和历史精髓未曾涉及。老师们过分重视学科成绩,而使教学模式僵化,这样的不全面纵然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首要,但是伟大的历史学家不会有华罗庚的理性头脑,爱因斯坦并非通透古今。我们需要提倡的是一种重视所长,同时补其所短的素质教育,在这其中同样重视包括美学,乐感,心理健康等一系列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在成人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或者周遭人的灌输,拓宽视野。教育取向上,注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教学的过程,使受教育者在这三个方面获得协调的同步的提高,以期造就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接班人。 其次,部分的教育者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免试教育,这也有悖素质教育提倡者的初衷。一些大学将学生课业之外的活动视作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夸大了这部分的培养,将课余活动的考评作为主导,降低要求,放任自流,这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并不等同于个性教育,不能任由受教育者自由发展,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祖国,没有良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大学生心理素质是指以大学生生理条件为基础,通过大学生的个体行 为与外界环境输入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与社会上其他人的社会适合 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基本的、稳定的、具有衍生功能的心理品质。 一、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特征 1.心理素质的社会性与实践性 马克思在揭示人的本质时指出:“人的木质不是单个人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可见,大学生的心理素 质的主要反应是在他们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实践性和社会性是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主要特征。 2.心理素质的内潜性 作为素质的组成部分,心理素质还具有潜隐性的特点。心理素质表现 为一种本质的潜在力量,大学生的外在气质、性格等,并不能静止地 体现其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及其心理素质结构是否完善,只能通过大 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可见,内潜性是大学生心理素质 所具有的共性。 3.心理素质的稳定性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心理素质是以先天 禀赋为基础的,这种遗传素质给予心理素质第一种稳定的特质,它很 难随环境及大学生品质的改变而改变。其次,在大学生经过发展和成 熟阶段后,其心理素质水平及结构也已相对稳定,无论是个体努力还 是外界环境的强制性输入,都很难改变其心理素质的稳定性。 4.心理素质的可塑性

除了稳定性外,在大学生个体发展和成熟阶段,其心理素质还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外界的教育性输入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大学生群体正处于心理素质的可塑时期,我们不能否认在个体进入成熟期后,其心理素质的稳定性不是绝对不变的,但在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点、心性品质的发展与形成时期予以准确的教育和引导,使其形成完善的心理素质结构、符合其社会角色的心理素质水平,无疑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之一。 二、实现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的支持与合作。能够把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比作四个系统:课程系统、学生系统、专家系统、社会与家庭系统,这个四个系统共同组成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四维结构。在这个四维结构中,课程系统是基础,学生系统是课程系统的深化和发展,而专家系统是对课程系统及学生系统的监控与干顶,社会与家庭系统是对前三个系统的辅助和支持,每个系统中都能够有针对性有目的的采取不同的方法,选择教育途径。 1.课程系统 大学生课程系统包括规范的课堂教育和有目的性的各学科渗透教育。能够在大学生必修的思想道德修养课中开设心理素质教育的专题,同时开设心理学、心理训练等选修课程,使大学生明确心理素质的内涵与重要性,普及心理健康与心理防御知识,以此来引导和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促动其心理素质水平的提升。 2.学生系统 大学生学生系统是以学生为主导的心理素质教育系统,包括如大学生心理协会的社团组织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心理电影、“心理一角”等社团活动以及各种社会实践中,学生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能够使学生积极地把课程系统中输入的知识转化到实践中,并内化为心理素质,在无形中提升其心理素质水平、完善心理素质结构。

德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关系

湖南省教育学会学校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十一五”课题 “如何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机结合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结 题 报 告 课题主持人:向琳 课题负责人:李岩富 主要研究人:曾浩付金凤蔡晓春彭四新王云平杨世飞张晓玲曾立红胡文锋向光京等 2010 年10 月20日

在德育中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永顺一中德育课题组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国人民已解决了温饱问题,正日益与国际水平拉近距离。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过着幸福的无忧无虑的生活,有健康的身体。他们就是完全健康的青少年吗?不!因为时代在发展,人的健康概念也在发展。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现在提倡的健康概念,重在从整体上把握、强调完整意义上的健康,而且是走向二十一世纪文明社会所要求拥有的健康,即:道德健康为统帅,生理健康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全面发展、有机结合。 人的发展是以相应的心理发展为前提的。培养良好心理素质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心理健康是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标志。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心灵的塑造必须以心理健康为基础,必须把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作为重要目标和内容。《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德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关系

德育概念, 90年代初《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学校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心育(心理素质教育之简称)是一个新概念。90年代初《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在提出教育转轨的同时,提出了心育的概念,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作为一个科学概念,心育是指施教者对受教育者的智力、非智力因素和社会适应等心理因素的培养与帮助。 《中学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并把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列为德育目标之一,把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作为德育不可缺少的内容,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作为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从而使中学生的品德结构更为完整。在中学德育中,政治教育解决学生的政治信念和政治方向问题,培养学生的是政治品质;思想教育是解决人生观、世界观问题,培养的是思想品质;道德教育是解决道德修养问题,培养的是道德品质;而心理教育是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培养的是心理品质。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的核心,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而良好的心理教育又是德育的保证。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等方面德育目标的实现,都必须通过人们的个体行为来体现,而良好的心理品质正是人们行为的心理动力,是中学生良好习惯形成和品德能力提高的重要条件。中学阶段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剧变时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增长知识、培养能力的大好时机,是塑造健康心灵的最佳阶段。如果放松了对中学生的心理教育,这不仅可能使中学生的心理障碍演变为心理疾病,也会使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果付之

大学生素质教育心得体会3篇

大学生素质教育心得体会3篇 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大学生的理想构造和对生活方式的追求,同时也左右着大学生以后的就业取向,大学生群体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人才队伍建设乃至整个现代化建设。下面是美文网为大家准备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素质教育心得体会范文1 今天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日子,因为我们选在这个周六进行计划已久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我们的地址是在一个专门的素质拓展中心,叫素质拓展野战营地,里面有各种专业的设施。在55路车上,我们坐了十个多个站,终于,下车了,我们以为到了。谁知道赵老师说了一句,步行五公里就到。大家惊叹!然后我们还是开始了步行,在半小时后,真正的目的地终于到了。 大家略作休整就开始了今天的活动。项目三个:一、穿“电网”; 二、跳马;三、蒙眼用绳结五角星。 我们被分成四组:长江一号,绝队,石头队,奔腾队。每队都有自己的口号和队歌。我们被告知,我们的活动是团队活动,团队合作精神非常重要,我们需要互相帮助和协调。团队精神的培养是今天的重点之一。 团队项目不是靠一个人的能力就能很好地完成的,只有团队中的每一个个体相互团结,群策群力,才能共同完成目标。在拓展中,每个队员之间最关心的是如何组织,协调和配合好,。队名,队歌,口

号,造型使团队合作的精神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对于本人目前在学生会或者以后出去工作而言,就必须有着很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因为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成功的。 我们每一队的表现都非常好。我们都很团结。我们的五角星虽然没有得第一,但是我觉得我们队的五角星是编得最好的。 通过亲身体验拓展,我得到的收获远远超出了以往阅读书籍获取的。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更深地领悟了人生。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更重要的是懂得付出和信任,在付出和信任的同时,我们也正得到回报,也许得到的就是对方对你的信任。改变这个社会的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付出和信任,关爱和支持,鼓励和祝福。 所有的感动,也许会是让心灵的震撼,也许会是细小微弱得无法清晰的感觉,只有你在生活中用心聆听,才能顿悟那些生动的音符。 岁月的车轮不知不觉中已从我的生活隧道中碾过了20个春秋,留下的有不易察觉的痕迹,也有在心灵中深刻的回忆。 时光,往往在我们徘徊,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而悄悄溜走。我们会感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失去了太多太多,而得到的实在太少太少了。但我们不能总是沉浸在过去,前方是一段未知的旅程,你无法预测哪个转弯会成为你下一站的风景,要做的,就是足够真诚,勇敢地往前走。 让我感悟到的实在太多太多,感悟快乐,感悟生活,感悟幸福,感悟生命…所有的感悟,我将把它们化为一份动力,用心去做每件事,欣然地接受每一天,学会感恩和知足!

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内容全国因安全事故数以万计天真无邪的生命死于非命。中央领导对中学生安全的指示:“人民生命高于天,人民利益重如山”。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教育”。中学生安全教育有哪几种:1. 交通安全2. 校内外活动安全3. 消防安全 4.卫生防病,饮食家居安全 一、交通安全(一).不良的交通习惯 1. 不走人行横道,不靠路右边走。 2. 不走人行横道、天桥,随意横穿马路。3. 不注意道路和车辆信号,不服从交通管理。 4. 在车行道、桥梁、隧道上追逐、玩耍、打闹。5. 穿越、攀登、跨越道路隔离栏。6. 在铁路道轨上行走,玩耍。(二)中学生骑自行车的问题1.未满12岁的儿童独自骑车。 2.在人行道、机动车道骑车,逆行骑车。 3.骑车横冲直闯、争道强行,与机动车抢道。4.转弯不减速,不打手势。5.在路口闯信号。6.骑车双手离把。7.追逐打闹,三五并行。8.手攀机动车行驶,紧跟机动车行驶。(三)中学生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 1.缺乏交通安全意识。2.缺乏交通安全知识。 3.缺乏交通安全责任感。 4.存在麻痹思想。 5.存在侥幸心理。(四)正常的行路常识1.走人行道,靠路右边走。2.横过车行道,要走斑马线,或走天桥。3.要注意各种信号灯的指示(红绿灯、人行横道信号灯) 4.上下汽车要避让过往车辆。 5.不在马路上逗留、玩耍、打闹。(五)正常的骑自行车常识1.不要骑有故障的车。2.不在人行道上骑车,非机动车靠右行驶。3.横穿马路最好推车行驶。4.转弯时减速慢行,观察并打手势。 5.不要双手离把,不并肩行驶。 6.骑车不打闹,追逐。 二、校园内外活动安全(一)校内安全①上下楼梯不要拥护、礼让慢行。②不互相追逐疯打。③不开无味的可造成伤害的玩笑。3. 校内劳动安全①严禁学生擦楼房外窗玻璃。②做清洁时、防止滑倒跌伤、玻璃划伤、钉子刺伤。③严禁学生用湿布擦电器旋扭开关。 三.消防安全消防安全教育的工作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江泽民指示:“隐患胜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四.卫生防病饮食安全主要是肠道、呼吸道。(一)预防传染病1.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知识。传染病传染的三个基本环节:①传染源:病人、病畜、老鼠等②传播途径:空气、食物、土壤、昆虫早治疗勤通风勤打扫勤洗手勤锻炼勤消毒 五.个人家居安全 1. 安全用电。2. 雷雨时不要打电话。3. 个人在家要关好门窗。4. 对陌生人来访不要随便开门。5. 陌生人强行闯入,要跑到窗口,大声叫喊。(打110电话)6. 外出游玩要告诉家长行程去处。7. 陌生人称家中有急事,要先打电话与家长联系落实。 8. 不单独与陌生人同乘无人看管电梯。9. 不把家中钥匙挂在胸前。10.不搭乘陌生人便车。 11.开车的陌生人问路要保持距离。六.玩耍时安全1. 不要盲目从高处跳下。2. 不要在阳台、走廊把身体探出太多。3. 不要盲目模仿电视武打危险动作。4. 不玩发射撞击玩具。5. 做家务要防烧伤、烫伤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我爱我自己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从性格、气质、愿望等各方面认识、评价自己。

关于大学生素质教育

关于大学生素质教育 关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跨世纪的宏伟的教育教学改革,也是一项有组织、有计划的前瞻性很强的系统改革工程。它对创建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把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等教育带入21世纪,意义十分深远。大学生素质教育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紧迫课题。当前,不管在区域整体推进层面,还是在高校具体实施层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取向上存在若干误区,有待澄清。1998年教育部颁布实施《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首次将文化素质教育纳入到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之中,十五年来,教育部采取了多项措施大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并把文化素质教育纳入到“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中。结合当代学生的特色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应大力提出创新思考与意见。关键词:误区;取向;创新一大学生素质教育存在的若干误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通常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素质教育虽然至今尚未形成明确的定义,但其内涵大家却都是熟悉的:就是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亦即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较宽的知识面和文化修养,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有健康的体院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现在人们所理解的素质教育有所偏颇。这与我们过去常说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其实并不完全相同。素质教育的内容,有一些是全面发展教育理论所未提及的,或虽包含在全面发展理论之中,但又不甚明确。譬如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在素质教育中就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素质教育并非是要运用统一模式去培养学生成为全才,使其在各个领域无所不能,而是注重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我国受五十年代苏联模式的影响,提倡专业对口,学生从高中时期开始产生文理分化。这一分化致使一些擅长文科的学生,对天文地理毫无兴趣,对先进科技全然不知;而理科生对中外几千年文化和历史精髓未曾涉及。老师们过分重视学科成绩,而使教学模式僵化,这样的不全面纵然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首要,但是伟大的历史学家不会有华罗庚的理性头脑,爱因斯坦并非通透古今。我们需要提倡的是一种重视所长,同时补其所短的素质教育,在这其中同样重视包括美学,乐感,心理健康等一系列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在成人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或者周遭人的灌输,拓宽视野。教育取向上,注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教学的过程,使受教育者在这三个方面获得协调的同步的提高,以期造就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接班人。其次,部分的教育者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免试教育,这也有悖素质教育提倡者的初衷。一些大学将学生课业之外的活动视作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夸大了这部分的培养,将课余活动的考评作为主导,降低要求,放任自流,这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并不等同于个性教育,不能任由受教育者自由发展,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祖国,没有良 知的人会成为一个全面的高素质人才。对待大学生的教育,纵然不能只重视文化课,但是就素质教育本身,文化素质是基础,思想道德素质是关键。文化知识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大学生教育中,需要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完善严格考评手段,对之进行认真地考评,才能推动素质教育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再次,肤浅理解素质教育,教育者不重视自身素质。高等教育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面对新的形势及社会新需求下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从思想品德、专业文化、世界观及人生观等多个方面着手,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面向未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进入21世纪,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各领域都需要大量能够担当重任的高级人才,以加快我国的

素质教育与中学生心理健康

素质教育与中学生心理健康 重视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培养,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那么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仅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素质教育就是要求中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中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健康、在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学习问题等方面的认识和处理方式的正确与否往往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前途的看法,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才的重要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是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反之,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就高。《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 其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十分密切,是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形式的延伸和补充。我们认为,思想教育工作有三个层次,即政治观点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有不少属于心理方向的问题,而并非道德品质或政治观点问题。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育心,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德育重在育德,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二者相互渗透,相互益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觉悟得以形成的活沃土,而良好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又会促进中学生心理素质进一步提高。《学记》中说:“知其心,长善而救其失。”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改进德育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了解中学生心理特点,有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正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所指出的:“要积极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和指导,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 再次,心理健教育能促进中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一项测验表明:“一部分学生学业成绩低下(文化科学素质欠佳)是由于心理素质造成的。”学生心理素质好,学习质量就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 二、新时期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介的影响。再加上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尤其是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子女的升学、分数成为父母心理平衡的补养品,不能客观实际地给孩子制订目标。以及中学生性发育的前提。这些因素的影响,使中学生们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对许多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感,但又不知如何解决。 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如何?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随机抽样调查,其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忧。有关的调查表明:“初中有4.5的人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0.5的人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驱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和敌对五个方面,教育方式、人际关系、性意识、学业压力、信息刺激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症状表现为:缺乏耐力、容易被人误解、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心、爱操心、缺乏观察力、过于担心将来的事、

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课程感悟

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课程感悟 在这个学期满怀期望的选了这门课,希望能都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总体来说通过这这学期课程的学习还是收获蛮多的,关于职场的一些知识以及在职场中所应该注意到的以及所要避免的一些细节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以及在课程中间所看的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也给了我很大的感触,想就本学期所学到的知识做一下自己的分享感悟。 首先关于这门课的开设我认为是非常有意义也是非常必要的,很多学生对于职业心理素质教育都是茫然的,对于这方面的知识需求是很大的,在近年来随着高校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难已成为众所周知的现实,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从学习、生活有规律的天之骄子转变为只有文凭没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角色的转换对其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和冲击。在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心理素质教育,正确面对就业压力,重视就业心态调适,分析角色转换的必然性,树立良好职业心理素质,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是校院领导、老师十分重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是指大学生顺利完成其从事的特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既包括企业对毕业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要求,也包括各种行业对成熟的从业者心 理素质的一般要求,?这些心理素质将在大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过程中直接与其职业 发展有关。一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 个重大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和大学生职业价 值观多元化发展态势的出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对个人而言,大学生能否 就业主要取决于自身的职业心理素质。目前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状况,在不同方面情 况有所不同,总的来说优势方面不多,缺陷明显存在。优势方面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理 论水平高,专业知识也较丰富。他们易于接受新事物,思维活跃,做事有激情、有闯劲,给企业带来活力。与此同时,大学应届毕业生的缺点也很明显,在很多地方不尽 如人意,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例如一些大学生只知道本专业内的知识,不懂相关学 科内容,知识面不够广阔,缺乏实践锻炼,实际工作经验不足,造成了大学生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在企业中提出的问题多数是没有现成答案的,需员工创造性地研 究解决还没有答案的问题,许多大学生欠缺这方面的能力。另外,大学生交流、沟通 的能力不强,以自我为中心,常常眼高手低,期望过高,竞争心理有余而合作精神不足,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习惯于按部就班的工作方式,应变能力较差。二社会各行 业对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要求虽然各有不同,难以提出一个统一标准,但最基本的心 理素质要求则存在共通之处。 通过这学期课程的学习,我们把这些相同之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的职业态度。一般情况下,从业者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对从业人员而言,只有首先解决好职业态度,形成正确的职业心态,才能表现出 持久而积极的行为方式。因为任何工作都会遇到各种无法预期的情况,但正确的心态 可以令我们积极主动地面对各种变化。一个人只有积极、乐观地接受工作中的挑战, 应对工作的困难,才有可能在事业上得到很好的发展。目前许多企业对员工进行心理 培训、素质拓展训练,其首要目的都是协助员工建立积极的职业态度、拥有愉快的心境。 2良好的职业心智。职业心智是从业者在长时期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相对固定下来的心智。由于心智模式植根人们的内心深处,它不仅会左右人们的思想和认识、影响人们的决策,也会影响人们对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影响人们处理人际关系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年级1班 一、活动类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二、活动主题:在一声声“不可以”中长大 三、活动时间: 2020年 10月20日上午9: 00 活动地点:一年级1班教室 四、活动准备: PPT课件 五、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并懂得与父母正确相处; 2、培养学生正确表达爱; 3、通过活动初步体验换位思考,促进心理健康成长; 4、通过活动,让学生对如何与老师及他人相处有所思考。六、活动步骤: 活动-:换位思考体验宽容 (一)、激趣导入 (1)、观看趣味心理图片,导入新课。 (2)、回顾生活场景,导出绘本。 (3)、欣赏绘本并交流,引出主题。 (二)、了解分享 (1)、回顾填写,提取你最不想听的“不可以”。

(2)、情趣表演,体验在“不可以”中各个角色的不同反应。 (3)、随机采访:面对爸妈的“不可以”,你的心情怎样?(三)、换位思考 (1)、调换角色,情景表演。 (2)、随机采访:面对孩子的不理解,你的心情怎样? (3)、设身处地:面对爸妈的“不可以”,我们应该怎么做?怎样 才能避免与父母冲突? (四)、及时小结 理解心理小贴士:冷静倾听换位思考包容理解 活动二:由此及彼思考相处之道 (一)、由此及彼 (1)、由绘本前言,引出《大卫上学去》。 (2)、欣赏绘本并交流。 (二)、深入思考 (1)、交流:在学校,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2)、随机采访:面对老师的“不可以”,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又是怎么想的?为什么? (三)、及时小结 欣赏绘本结尾,体会父母,老师的爱。 活动尾声:拓展延伸深化认识

(一)、交流学习收获。 (二)、欣赏趣味心理教育图片。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 2011-05-05 18:54xiaojing1031|分类:文档/报告共享|浏览17915次 分享到: 2011-05-05 18:55提问者采纳 1、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指大学生思想意识、道德行为、政治态度、法纪素养等符合时代特征的基本品质,是大学生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综合体现。 在大学生的多元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灵魂,居于各种素质之首,它对造就21世纪高素质人才起着引导和保证作用。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人的政治态度,政治观点、思想观念、思想方法和政治理论等方面的基本品质总称,主要包括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两个方面,思想素质是思想认识、思想情感与思想方法三因素组成,而政治素质则由政治信念、政治观点、政治立场等要素组成。 当今大学生正处于世纪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虽然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可塑性比较强。因此,要求大学生不断地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走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的努力去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身的认识和鉴别能力,培养良好看思想政治素质确保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确立,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方面的素质。 当代大学生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学习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它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和中华民族振兴的法宝。学习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学以致用,把同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同自己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积极参加大学生业余党校的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等途径,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下功夫。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在运用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 问题的能力上,在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性上有新的提高,大学生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有很大的发展。 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我们这个环境,先进人物不断涌现,像孔繁森、吴天祥、萧栋栋……,他们的业绩、精神和品质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我们应当教育大学生从他们身上吸取前进的动力,长期锻炼自己,不懈改造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思想政治的素质不断发展,进而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2、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理论素质(指大学生对教学计划内专业基础、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掌握程度)、文化艺术素质(指大学生应具备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文化底蕴、艺术修养、审美情趣以及关心社会,关心人类的态度和精神)、身心素质(指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体育运动技能,体育训练和达标情况,社会适应性,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个人言行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修养)。 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存于主体的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背梁的民族精神之中(爱国);在宏观方面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有骨气)。从狭义来说指人文(即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期末考试复习

1.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本质是什么? 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 3.心理学派有哪三个?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行为主义学派:巴甫洛夫人本主义学派:马斯洛 4.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积极而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生活的人,心情舒畅,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他人、环境和社会协调一致,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身心潜能。 5.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1)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2)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心境。 3)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人交往。 4)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5)智力正常,反应适度,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6)人格完整,意志坚强。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6.心理健康的四大部分? (1)基本健康(2)一般心理问题(3)心理障碍(4)重症心理病 7.适应的三个阶段及如何适应 1)兴奋期、消化期、思想定位期 2)1、目标定位 2、时间管理 3、善用资源 4、快乐大学生活 8自我的定义是什么? 自我,通俗的理解就是个体自己。 9.自我意识是什么?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和认识,包括个体对自己、对他人以及对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的认知和评价。 10.提升自我认识的方法? 自省法、反馈法、实践法。 11.如何做好自我管理? 做好自我管理的心态管理、目标管理、形象管理、情绪管理、角色管理、行为管理、人际管理、时间管理、财务管理、健康管理等。 12.人际交往的定义是什么? 人际交往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过程,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交往。 13.爱情的定义是什么?三因素是什么?出现问题如何解决? 1)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最强烈的、稳定的、专一的感情。 2)亲密、激情、承诺。 3)树立科学的恋爱观、提高迎接爱的能力、提高表达爱的能力、提高拒绝爱的能力、提高解决爱的冲突的能力、提高恋爱受挫能力、提高经营爱的能力。 14.人际交往有哪些心理效应? (1)首因效应(2)近因效应(3)晕轮效应(4投射效应(5)刻板效应

大学生素质教育学期总结

大学生素质教育学期总结 转眼间就到六月了,这个学期又要到一个段落了。这个学期我收获了许多,其中大学生素质教育这门课让我深受启发同时也收获颇多。 当刚拿到这本书时,我第一感觉这一定是门心理教育课,上课时必定会如专业课一样无聊和枯燥。说实话我第一次上课是抱着睡觉的心态去的,但当我踏进教室才发现教我们的原来的一位年轻的美女老师。我心想是位年轻的老师讲课应该不会太枯燥吧。就这样我做了次认真听课的好学生。 但通过老师的介绍,我开始了解原来这并不是心理教育课,而是一门不断认识自我,锻炼自我,改变自我,超越自我的课程。当听说课堂上会有很多机会留个我们锻炼自己。其实那个时候我很抵触的,因为我的性格很内向。在人多的时候我会很紧张,特别是万众瞩目的时候。所以当时我很希望这门课程快点结束。 直到第一次户外课,到长江边呐喊,我觉得在所以同学面前喊,是需要勇气的。而我战胜了自己,拿出了自己的勇气。我喊出来了。当我喊完我觉得这个世界仿佛只属于我一个人,我相信我的愿望一定能成真,我相信我一定会成为富二代他爹的。这次呐喊让我锻炼了勇气,提高了我的自信心。让我感觉到我也可以,可以在万众瞩目尽情的呐喊。 通过此次呐喊训练,我对这门课程不在有抵触情绪。我发现我开始渐渐的喜欢上了这门课程。所以每当有什么锻炼的机会我都会积极的参加的。 后来,老师说要组织一个服装展示,需要我们自己设计服装和走秀。我当时就觉得这是个锻炼的机会。所以我就报名参加了。说实话当我报了名后我就有点胆怯了,紧张了。但我还是努力的暗示自己‘上台一点都不可怕,还有很多人和我一起,我可以的’。可是直到开始走秀的时候,我发现我还是那么的紧张。当时我真的想退出,可是我想了下,就这样退出,也太对不起自己了。我暗示自己能行,就这样我厚着脸皮上了台。在台上我的心终于得到了平复,就这样我当着全班同学走完了这次服装展示。当服装展示结束后我的心情激动了很久。这次的服装展示我发现我也可以在一个华丽舞台尽情的展示自己。同时这次服装展示让我获得了更多的勇气和自信。我相信这种勇气和自信将会激励自己和伴随自己一辈子。 在《大学生素质教育》这门课程中,我不但学会了自信,同时也让我了解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通过双人推球,这个游戏让我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将会对我以后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都能起到重大的作用。 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课堂里,诸如此类的活动还有很多,比如爱心活动、个人魅力展示、博物馆之旅等等,在这些活动中所学的知识将会成为我一辈子的财富。 转眼间这学期就要结束了,我从原来的抵触情绪变成了现在的不舍情绪。也不知道下学期还会不会有这门课程。我觉得专业课教会了我们技术知识,那么《大学生素质教育》则教会了我们不断认识自我,锻炼自我,改变自我,超越自我。在大学生素质教育这门课程里,我真的收获了很多,我现在发现我的勇气和自信都在不断的提升。也让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一定会抓住每个机会使自己得到锻炼和提升,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

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材料

生命安全教育材料(一) 一、交通安全 1、要遵守交通法规,基本常识有:行人靠右行,不闯红灯,不跨越护栏,横穿路心时要左顾右盼看是否有车辆经过,不脱把骑车,不骑“英雄”车,不跳车,不扒车。 2、十二周岁以下的学生不准骑自行车,十二周岁以上的学生骑自行车要达到“五有”,即“有铃”、“有刹”、“有锁”、“有支撑”、“有反光膜”。缺一都有安全隐患。 3、不乘坐黑车,因为黑车是“三无”车,有诸多不安全系数,出了安全问题,费用难以保证,更谈不上赔偿。 4、坚决不乘坐超员车辆。每年因超员超载引发的校车安全事故占80%。乘车时不向窗外招手探头,乘车须抓紧扶手,车停稳后再下车,不乘坐无牌、无证的农用运输车。 5、注意上学和放学安全,在上学和放学时要抓紧时间,不要在路上玩耍;更不要在公路上乱穿,不在马路中间行走,要走马路两旁人行道;过马路不得翻越栏杆和隔离墩,要走人行横道线,还要注意来往车辆;不在马路上踢球。 二、校园安全 同学们要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具体而言: 6、禁止携带管制刀具、有伤害他人的一切工具进入校园,水果刀也不准带进校园。

7、禁止携带火种进入校园。 8、禁止玩耍有危害性的玩具进入校园,如小枪、弹弓等。 9、与同学和睦相处,不能寻衅滋事,引发矛盾。 10、禁止攀爬高层和危险物。禁止在池塘边、冰面上玩耍。严禁私自下河下塘洗澡。 三、食品卫生安全 现正逢春季,是多种疾病高发期,食物容易变质,要注意食品卫生安全。谨防“病从口入,毒从口入”。 11、讲究个人卫生,常洗手、常洗头、常洗衣服、常剪指甲,被褥要整洁并要常晒。 12、加强体育锻炼,按时集队、跑步或做操,增强身体免疫能力。 13、购买袋装食品要看清楚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及地址,不购买“三无”食品;不在街头流动摊点购买零食,防止误食不卫生食品、过期变质食品,造成食物中毒。不提倡吃零食,更不要吃不卫生的食品,以防因吃不卫生的食品而引发疾病。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1 4、讲究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不随地抛包装袋、废纸等杂物。负责的值日生每天保证室内整洁卫生,每天开门开窗,保证室内通风。 四、用电安全 15、不能接近、触摸电源和电器。 16、不要用湿手,湿布触摸、擦拭电器外壳,更不能在电线上晾衣服或悬挂物体,或将电线直接挂在铁钉上。

大学生素质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大学生素质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以下大学生文素质教育学习心得体会是由聘才网的小编为各位收集整理的,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欢迎阅读与借鉴。 素质教育已经提出来多年,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学习,对如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等,同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了解以及体会。 素质教育是我国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同时针对现有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关系到民族的未来质量,综合国力的提高,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但是必须看到,几年来推进素质教育虽然在几个方面有所突破和进展,但是目前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的倾向。当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存在着重视语数外等主科教学,忽视音、体、美等学科教育和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的教育,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的情况。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确实的推行素质教育,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在日常教学中要依法治教,自觉遵守学校安排的课程、课时、规范学生的作业量、作息时间,不能只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要全面的进行考核,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 深化素质教育,就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工作

中要以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依法保障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发展的基本权利,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改变那种只重视升学有望的学生的做法。促进学生以德育为核心的全面发展。克服那种只重视智育,甚至于只重视考分,而忽视德育、体育、美育的“应试教育”倾向。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学生有时间思考问题、参加社会实践和从事感兴趣的自主学习活动。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重视发展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按照“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认真组织施教,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现行的中国教育体制中,素质教育的贯彻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因为素质教育不是简单地开展一些文体活动,不是单纯地去乡村体验体验生活,更不是不考试、不留作业。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敢于质疑、懂得创造,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才是素质教育的本质,才是学校教育的职责。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一名推行素质教育的工作者,要不断的学习,不断接受新观念,充实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适应日益变化的教育形势,努力做一名自觉践行素质

浅谈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论文 做好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不仅是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维护和谐稳定校园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呼唤。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浅谈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论文篇一 《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其教育》 摘要:大学生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学习环境的改变,大学生容易产生各种心理方面的问题。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和教育,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完善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是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素质之一,是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合金”。简单地说,心理素质是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心理潜能、能量、特点、品质与行为的综合。从心理学角度讲:心理素质包括情感,信心,意志力,和韧性等等。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诸方面。 进入大学阶段,对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都是人生的重要转折,他们远离了家乡和父母,来到全新的环境学习和生活,难免会产生许多的困惑和不适应,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为人处事方面,都会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同时,在大学时期,正是学生们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否能够培养高尚、坚韧的意志品质,是否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处事方法,都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应变能力,往往比掌握专业知识更为重要。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不同年级和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容易产生不同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地面对和克服,将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的培养。经过调查和分析,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高中的时候,老师和父母时刻都在身边督促,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有的家长甚至包办一切家务,生怕占用了孩子的学习时间。这样的学生进入大学后,自我管理的能力相对较差,不仅生活上会遇到很多问题,诸如不会合理安排生活费,不会洗衣服,爱丢东西等等,在学习上也容易因为缺少了父母和老师的监管而产生懈怠情绪,导致学习成绩下滑。 2.人际交往障碍 大学的人际关系要比中学时期复杂许多,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也不像高中时候那样简单,需要具备一定的交往技巧和能力,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父母的宝贝,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忍让,难免会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和同寝室或者同班级的同学发生矛盾,造成心理上的困扰。 3.无法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挫折 在大学里面,人才济济,众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一些在高中学习成绩出类拔萃的学生,在升入大学后,会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原来备受关注和赞扬的宠儿,突然变得很普通,不受人关注,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不如别人,很容易产生失落和沮丧的情绪。在生活方面,学生的家境和背景也存在很大差异,一些学生家境贫寒,在经济上会遇到很多困难,有的学生会因此变得自卑、沉默,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有些学生还会产生怨恨和报复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