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夏天最美的诗《采莲曲》

夏天最美的诗《采莲曲》

夏天最美的诗《采莲曲》

(实用版)

目录

1.引言:介绍夏天最美的诗《采莲曲》

2.《采莲曲》的作者及背景

3.《采莲曲》的诗意及美感

4.《采莲曲》的艺术价值和影响

5.结论:总结《采莲曲》的美丽与价值

正文

夏天最美的诗《采莲曲》

夏天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此时荷花盛开,万物生长。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有一首诗被认为是夏天最美的,它就是《采莲曲》。

《采莲曲》的作者熊孺登,是南朝齐国的一位文人。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但这并没有阻止他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熊孺登以荷花为主题,创作了这首充满诗意的《采莲曲》。

《采莲曲》的诗意及美感

《采莲曲》描绘了夏天荷花盛开的美景,诗中写到:“荷叶罗裳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这两句诗形象地表现了荷花的美丽。荷叶与罗裳同色,荷花向脸两边开放,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让人们仿佛置身于荷塘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此外,诗中还描绘了采莲女的形象。她们穿着荷叶做的衣裙,在荷塘中采莲。诗人通过对采莲女的描绘,展现了劳动之美。整首诗流畅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采莲曲》的艺术价值和影响

《采莲曲》在我国古典文学中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描绘了荷花盛开的美景,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中对采莲女的描绘,展现了劳动之美。这些都使得《采莲曲》成为了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采莲曲》的影响也非常深远。许多后来的诗人都对这首诗进行了赞美和借鉴。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便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诗句,这显然受到了《采莲曲》的影响。

结论

总之,《采莲曲》是一首美丽的诗篇,它以夏天荷花盛开的美景为背景,描绘了自然之美和劳动之美。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和影响深远,被认为是夏天最美的诗篇。

夏天最美的诗《采莲曲》

夏天最美的诗《采莲曲》 (实用版) 目录 1.引言:介绍夏天最美的诗《采莲曲》 2.《采莲曲》的作者及背景 3.《采莲曲》的诗意及美感 4.《采莲曲》的艺术价值和影响 5.结论:总结《采莲曲》的美丽与价值 正文 夏天最美的诗《采莲曲》 夏天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此时荷花盛开,万物生长。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有一首诗被认为是夏天最美的,它就是《采莲曲》。 《采莲曲》的作者熊孺登,是南朝齐国的一位文人。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但这并没有阻止他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熊孺登以荷花为主题,创作了这首充满诗意的《采莲曲》。 《采莲曲》的诗意及美感 《采莲曲》描绘了夏天荷花盛开的美景,诗中写到:“荷叶罗裳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这两句诗形象地表现了荷花的美丽。荷叶与罗裳同色,荷花向脸两边开放,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让人们仿佛置身于荷塘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此外,诗中还描绘了采莲女的形象。她们穿着荷叶做的衣裙,在荷塘中采莲。诗人通过对采莲女的描绘,展现了劳动之美。整首诗流畅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采莲曲》的艺术价值和影响

《采莲曲》在我国古典文学中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描绘了荷花盛开的美景,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中对采莲女的描绘,展现了劳动之美。这些都使得《采莲曲》成为了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采莲曲》的影响也非常深远。许多后来的诗人都对这首诗进行了赞美和借鉴。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便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诗句,这显然受到了《采莲曲》的影响。 结论 总之,《采莲曲》是一首美丽的诗篇,它以夏天荷花盛开的美景为背景,描绘了自然之美和劳动之美。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和影响深远,被认为是夏天最美的诗篇。

《采莲曲》全诗翻译赏析

《采莲曲》全诗翻译赏析 诗句: 出自贺知章《采莲曲》 稽山云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赏析: 这首诗作于越州(今绍兴市)镜湖旁,时间应是他告老回乡的夏天。他 回乡后定居于镜湖边的“道士庄”,即今绍兴市五云门外,每天都能看到 镜湖的水波,及镜湖上的采莲人与采芰荷的人。何谓镜湖?传说是大禹治 水时他曾在这里铸镜,也有人说是取于王羲之的一句诗文,还有人说湖水 平如镜,可清鉴照人,故镜湖又名鉴湖。镜湖很大,有东湖、南湖和长湖 之分,徐文长说镜湖八百里,也不为之过。镜湖很美,唐朝诗人李白等多 有咏吟。当年贺知章在州府游历,看到了会稽山的云雾,镜湖上的采莲人,景色很是别致,即兴作了这首诗。 首句“稽山”即指越州之会稽山,大禹治水时会诸侯及计议于此,初 名“会计山”,后称“会稽山”、“稽山”,它由许多山峰相连组成,长 达百里。“嵯峨”指山峰参差巍峨之势。首句是说,郁郁葱葱、云雾缭绕、群峰连绵的会稽山是多么壮丽呵!这真是写山景的绝妙佳句。接着是“镜 水无风也自波”,这句表面上看不像是在写越州之镜湖,因为镜湖平如镜,怎能够自动涌现出波澜呢?而实际上唐代的镜湖有上百个小湖组成,浙江 潮水和山洪的冲击造成了各湖的落差,所以无风时湖上也有水流现象,造 成“自波”。其实这是贺老在写湖景的奇美!写镜湖的动态及家乡的景色!

第三句“莫言春度芳菲尽”,是说不要以为春天的芳香已经过去,炎 热的夏天来临了。而夏天依然有比春天更好的景色呢!因此引出了“别有 中流采芰荷”的一景。“芰”是四条角的菱,任安贫《武陵记》注云,四 角菱曰芰,两角的曰菱。它有大小不同的青红色二种,红色的芰通常比青 色的要大,出壳后食之,味特鲜美。它生长于湖河之中,吴越人特爱种植。夏天,乡人们用专用的菱桶采摘,晚上全家围坐一桌食之。 “荷”是一种水生植物,荷花中生莲子,故称“莲荷”。莲子可食用,又能治病,所以采莲的人很多。镜湖中大片的荷叶、荷花及采莲的姑娘, 形成了一道人与自然美交融相映的风景线,这在北方的长安城里是看不到的。贺知章年青时经常看到的这一景,五十年后在越州镜湖又看到了。旧 景新发,于是写了《采莲曲》。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 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汜水县尉。参加博 学宏辞科考试,坐事流放岭南。开元末年,返回长安,授江宁县丞。安史 之乱时,惨遭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 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著 有《王江宁集》六卷。 人物生平: 1、嵩山学道 唐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王昌龄出生在山西太原。 唐玄宗开元八年庚申(720年),二十三岁,是年前后,曾居嵩山学道。

采莲曲古诗诗意

采莲曲古诗诗意 《采莲曲》古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全篇描写了采莲的情景和心理。这首诗以军旅题材闻名于世,堪称唐诗中的佳作之一。在古代,采莲曲是一种诗歌形式,但现在已经没有人在采莲的时候去吟唱了。 刘禹锡在《采莲曲》中通过描写采莲人们的情感和景物的变化,表达了他对于时间流逝、生命如梦的感慨。 诗中将采莲的情形描绘得栩栩如生。开头的两句“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生动地描写了女子们在清晨采莲的场景。荷叶下的女子,既在为自己裁制裙子,又被芙蓉的盛开所吸引,勾勒出了一个静谧而浪漫的景象。 随后,刘禹锡又简洁明了地描绘了男子划小船采莲的情景。水面上,轻轻的波纹下,男子们的船逐渐向前,而他们的视线都注视着池底中垂柳般的女子。这些女子在诗中也被描绘得非常准确,可以看出她们婀娜多姿的身姿,脸上红润而宛若花朵。 谈到诗词的对比,我认为这首诗在情感和景物的描写上非常独特。整首诗的气氛相对比较沉静,然而男子们达成了他们的目标,采到了莲花,而荷叶、芙蓉、垂柳在水面上零散的倒影却使得人不禁感到温柔。在诗中,时间不

断地流逝,划一艘小船的人们在寻找和珍惜中经历了时间和自己的变化。从这个角度来看,诗人想要表达的思考无疑是令人唏嘘的。 仔细看好这首诗,可以发现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主题:生死与情感的关系。虽然这可能是比较隐晦的,但是通过对《采莲曲》的深层次解析,可以看到刘禹锡在古代劝告后代子孙,要珍惜自己的时光,去感受生命中的美好。我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唐代诗人对于生命和情感的诠释,而这一精神却是永恒不变的。 通过对《采莲曲》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唐代诗歌的魅力和意义。诗人通过对场景和人物形象的描绘,以及对时间和生命的沉思,达成了对生命、情感和时间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唐代文学特有的魅力。 总之,作为经典唐诗之一,《采莲曲》不仅仅因为它的韵味和美感而被广泛传颂,它传达的思想和哲学内涵同样令人感慨悠长,具有深刻的哲理启示和现实意义。

描写夏天荷花的古诗

描写夏天荷花的古诗 晶莹透明的露水在荷叶上晃动,一阵风吹来,荷叶上的露珠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往下流。 1、《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2、《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唐·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东林寺白莲》 唐·白居易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爽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4、《荷花》 清·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5、《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古风》 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7、《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8、《莲花》 唐·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草。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9、《莲》 唐·唐彦谦 新莲映多浦,迢递绿塘东。 静影摇波月,寒香映水风。 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 看着余芳少,无人问的中。 10、《咏双开莲花》 唐·刘商 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 西方采画迦陵鸟,早晚双飞池上来。 11、《芙蓉》

《采莲曲》古诗词

采莲曲① 若耶溪②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④,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⑤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⑥空断肠。 注释 ①采莲曲:属乐府清商曲辞。起于梁武帝萧衍父子,后人多拟之。 ②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南。 ③袂:衣袖。全诗校:“一作袖。” ④游冶郎:出游寻乐的青年男子。 ⑤紫骝:毛色枣红的良马。 ⑥踟蹰:徘徊。 [1] 译文 夏日的若耶溪傍,美丽的采莲女三三俩俩采莲子。隔着荷花共人笑语,人面荷花相映红。阳光照耀采莲女的新妆,水底也显现一片光明。风吹起,衣袂空中举,荷香体香共飘荡。

那岸上谁家游冶郎在游荡?三三五五躺在垂杨的柳阴里。身边的紫骝马的嘶叫隆隆,落花纷纷飞去。见此美景,骚人踟蹰,愁肠空断。 [2] 作品赏析 李白诗将吴越采莲女的娇艳清纯放在荷花丛中加以表现,又用岸上游冶郎的徘徊踯躅不忍离去反衬采莲女的魅力,描绘出明艳、活泼、大方的采莲女的新形象,语言入清水芙蓉,天然雅清,毫无做作,一气呵成,展示出诗人的姿态高雅、清新脱俗。弥补了六朝以来采莲女形象的苍白与虚饰。 第一句:若耶河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溪边采莲花的女孩,隔着荷花谈笑风生,互相嬉戏,或是和风细雨,或是娇喘微微。荷叶田田,芙蓉朵朵,与春风满面的姑娘的粉颊交相辉映,正如王昌龄《采莲曲》中所道“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隔着莲花,似有似无的朦胧之美,意趣盎然,富有生活气息。“笑隔荷花”将采莲女纤手拨荷花愉快交谈的神态细腻的表现出来,生动形象。 第二句: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温和的阳光,浓抹的新妆,清澈的流水,风飘香袖的妩媚,勾勒出一幅清新明丽的采莲图,节奏轻快,活泼自然。采莲女不知是在挥手还是在故意摆弄,将香袖高举,河面倒映着采莲女精心准

夏天最美的诗《采莲曲》

夏天最美的诗《采莲曲》 【实用版】 目录 1.引言:夏天最美的诗《采莲曲》 2.《采莲曲》的作者及背景 3.《采莲曲》的诗意与美感 4.《采莲曲》的艺术价值 5.结论:夏天最美的诗《采莲曲》的魅力 正文 夏天最美的诗《采莲曲》 夏天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万物茂盛,鸟语花香。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有一首描绘夏天美景的诗篇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采莲曲》。这首诗是南朝诗人萧衍所作,不仅展现了夏日里最美的风景,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采莲曲》的作者萧衍,是南朝梁国的一位皇帝,他不仅擅长政治,还颇有文学造诣。萧衍的诗歌以描写自然风光和表达生活情趣见长,而《采莲曲》正是其中的代表作。诗中以夏天采莲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丽的夏日画卷。 《采莲曲》的诗意与美感 “荷叶罗裳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诗句中的荷叶与芙蓉,形象地描绘出夏日里莲叶的碧绿和荷花的娇艳。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巧妙地将人物融入其中,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诗句的押韵和节奏,使得整首诗具有了音乐般的美感,令人陶醉。 诗中还描绘了采莲女在荷塘中穿梭嬉戏的场景,她们歌声悠扬,与花香鸟语和谐地融为一体。诗人通过对这一场景的描绘,表达出对和谐美好

生活的向往,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自然的恩赐。 《采莲曲》的艺术价值 《采莲曲》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首先,它在描绘自然风光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使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荷塘之中,感受到夏日的清凉与生机。其次,诗人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展现出了丰富的生活情趣,使得诗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最后,它在形式上遵循了音律和押韵的美学原则,使得整首诗具有了音乐般的美感。 结论:夏天最美的诗《采莲曲》的魅力 《采莲曲》以其优美的诗句、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成为了夏天最美的诗篇。

《采莲曲》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莲花的诗集

《采莲曲》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莲花的诗集 王昌龄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其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所以接下来就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王昌龄书写的古诗赏析吧。 采莲曲 唐代: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注释 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芙蓉:指荷花。 乱入:杂入、混入。 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闻歌:听到歌声。 始觉:才知道。 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

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第三小分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

古诗赏析丨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8首《采莲曲》

古诗赏析丨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8首《采莲曲》 采莲曲 [唐]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截,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作者简介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注释 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芙蓉:指荷花。 乱入:杂入、混入。 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闻歌:听到歌声。

始觉:才知道。 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古诗赏析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诗歌在开始就展现出一幅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丽画面采莲女的罗裙和荷叶的颜色一样青翠欲滴。比喻虽不新奇,但用在此处却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既描绘了田田的荷叶,又写了采莲女美丽的衣裳,两者相互映衬,恍若一体。尤其是“裁”字,用得极其巧妙,罗裙是裁出的,可是此处也用在荷叶上,似从贺知章《咏柳》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句中得到了灵感,让人感到荷叶与罗裙不仅颜色相同,似乎也是同一双巧手以同一种材料制成的。由此又让人不禁联想到屈原《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感受到这些女子如荷花般的心灵。娇艳的芙蓉花似乎都朝着采莲女美丽的脸庞开放,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采莲女的美丽,不是闭月羞花式的惊艳,而是如阳光般健康温暖,似乎能催开满池的荷花。这两句诗本自梁元帝《碧玉诗》“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王昌龄的这篇较之则更胜一筹,意义更为隽永。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诗的第三句“ 乱入池中看不见” 是对前两句的补充和深入。它有两重含义:一是突出荷田的稠密, 使人荷莫辨更真实可信;二是突出了观望者的感受和心理活动。其中“ 乱” 字用得十分微妙。末句“ 闻歌始觉有人来” 除了从另一面说明少女被荷田遮蔽与消融,难以被观望者发现以外,又

【诗歌鉴赏】刘方平《采莲曲》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刘方平《采莲曲》原文及翻译赏析刘方平《采莲曲》原文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使唤,十五即为乘潮。 刘方平《采莲曲》翻译 等待更新 刘方平《采莲曲》赏析 《采莲曲》就是乐府诗旧题,又称《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为《江南搬》七 曲之一,内容多描绘江南采莲妇女的生活。历年来写下采莲曲的很多,但写下得出众也颇 不难。而这首小诗就用了二十个字就维妙维肖地刻画了一个调皮的采莲劳动妇女形象。 首二句写日落时分,江水清澈,余晖掩映,金波粼粼,荡漾着苗条美丽女子的宛转歌声。诗一开头就用朴素的语言描绘出江南日暮的迷人景色。第二句起首巧用“荆歌”二字 进而渲染了江南气氛,接着作者又抓住最具特征的细腰来勾勒提掇江南女子的轻盈体态。 此处“艳”字用得极妙,不仅与上句里的“清”字相映成趣,而且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她的 美丽外貌,一字传神,足可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媲美。联系首句,不由得 使人想象到红色的晚霞给她披上了绚丽的衣裳,给她增添了姿色;她的美貌与动人的歌声,也为“日暮清江”增添了风光。 已经日落黄昏,她还在江上干什么呢?演唱的又就是什么歌儿呢?诗的第三句揭秘了 这个谜,原来她在采莲。傍晚还在采莲,整体表现了她的勤奋,边改采边演唱,勾画出她 开朗的性格和开心的心情。至此,有声有色,有景有情,克鲁托有动,一幅充满著浓烈水 乡生活气息的采莲图跃然纸上。但是诗人并不满足用户于绘声绘色地描绘一个采莲的场面,而着重于刻画采莲人。由“从小使唤”三字,我们一方面可以知悉她采莲娴熟,另一方面 也表明她身心健康质朴,从小就培育出来勤奋的品质。联系日暮采莲,自然使人了解到采 莲就是项艰巨的劳动,充分反映出来当时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顺势拎出来第四句“十五 即为乘潮”,并使意境更深一层,原来她在小小年纪就能够操控风浪,该是多么坚强多么 勤奋啊!这两句不仅写下采莲女的能干和劳动本色,而且并使人享用至一种身心健康淳朴 的美。 这具“象牙微雕”是从环境描写到人物外貌到人物心灵逐层深入,情景兼容,由于诗 人择词炼字功力很深,使人恍若身历其境。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民歌味道很浓,寥寥数语,涵盖万千。

描绘夏天荷花景色的古诗

描绘夏天荷花景色的古诗 描绘夏天荷花景色的古诗 描绘夏天荷花景色的古诗有哪些呢?大家最欣赏哪一首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1、《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2、《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唐·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东林寺白莲》 唐·白居易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爽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4、《荷花》 清·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5、《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古风》 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7、《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8、《莲花》 唐·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草。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9、《莲》 唐·唐彦谦 新莲映多浦,迢递绿塘东。 静影摇波月,寒香映水风。 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 看着余芳少,无人问的中。 10、《咏双开莲花》 唐·刘商 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 西方采画迦陵鸟,早晚双飞池上来。

【诗歌鉴赏】白居易《采莲曲》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白居易《采莲曲》原文及翻译赏析白居易《采莲曲》原文 菱叶萦波荷?风,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苦笑,碧玉逗我救人中。 白居易《采莲曲》注释 、落花:氤氲 2、?:摇曳 3、玉逗我:玉簪 白居易《采莲曲》翻译 菱叶在水面荡漾,荷叶在风中飞舞。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采莲姑娘遇见 自己的心上人,想要跟他招呼又乔迪笑话。便低头害羞微笑,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坠落 水中。 白居易《采莲曲》赏析 《采莲曲》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词作品,这就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创作于中唐 时期,此时白居易担任杭州,仕途平缓。抒发作者对江南水乡人民的钟爱。此诗描绘的就 是一位采莲姑娘害羞的情态和害羞的心理。前两句写下风中婀娜多姿舞动的荷叶荷花,画 面充满著了动感。后两句转至人物描写。诗人把握住人物的神情和细节精心刻画,一个大 胆扁蛛帮唱的鲜艳形象犹如就在我们眼前。 《采莲曲》为民歌体裁,同类的作品历来很多。但白居易没有落入俗套,在短短的四 句二十八个字中,既写景,又写人,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层层深入,活灵活现。此诗用 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犹如一卷望不尽的画面,使人百读不厌。 《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搬》七曲之一。内容多描绘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 莲女子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善良爱情的崇尚等。描绘采莲生活的诗歌很早就发生了,汉乐府中就存有《采莲曲》《江南可以采莲》“江南可以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南北朝发生了不少写下采莲生活 的名作,例如《西洲曲》“采莲南唐秋,莲花过人。低头搬莲子,莲子明例如水头。”至 了唐代,写下采莲更是沦为一种时尚,很多名家例如李白、白居易、王昌龄、戎昱、崔国辅、皇甫吉等都写下过这类诗歌。白居易的《采莲曲》写下得尤为柔和动人。

《采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莲曲》是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为民歌体裁,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犹如一卷望不尽的画面,使人百读不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采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采莲曲 唐代: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译文 菱叶随着水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说话却低头羞涩微笑,哪想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注释 萦(yíng):萦回,旋转,缭绕。 飐(zhǎn):摇曳。 小船通:两只小船相遇。 搔头:簪之别名。 碧玉搔头:即碧玉簪,简称玉搔头。 赏析 《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子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描写采莲生活的诗歌很早就出现了,汉乐府中就有《采莲曲》《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南北朝出现了不少写采莲生活的名作,如《西洲曲》“采莲南唐秋,莲花过人。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头。”到了唐代,写采莲更是成为一种时尚,很多名家如

李白、白居易、王昌龄、戎昱、崔国辅、皇甫松等都写过这类诗歌。白居易的《采莲曲》写得尤为细腻动人。 白居易这首诗写采莲少女的初恋情态,喜悦而娇羞,如闻纸上有人,呼之欲出。尤其是后两句的细节描写,生动而传神,如灵珠一颗,使整个作品熠熠生辉。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写风中婀娜舞动的荷叶荷花,从荷花的深处有小船悠然划出,画面充满了动感。“菱叶萦波荷飐风”,在碧水荡漾一望无际的水面上,菱叶荷叶一片碧绿,阵阵清风吹来,水波浮动,绿叶随风摇摆,菱叶在绿波荡漾的湖面上飘飘荡荡,荷花在风中摇曳生姿。正因为绿叶的摇动,才让人们看到了“荷叶深处小船通”。荷花深处,暗示了荷花的茂盛、广阔,而“小船通”,则告诉读者有人有活动。这就像一组电影长镜头,先见一片风光,然后将人物活动呈现在其中,给人以真切感。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是上承“ 荷花深处小船通”而来,由写景转为写景中之人。荷花深处,遮天蔽日,凉风习习,是水乡少男少女在劳动之余私下相会的极佳场所。这里并没有说明他们是故意寻找还是无意撞见,也许是兼而有之吧。诗歌仅以欲语而止、搔头落水两个动作细节的描写,就活灵活现刻画出一个痴情、娇羞、可爱的少女形象。恋人相遇,互诉衷肠,何止千言万语,而此时此地,这个娇羞的少女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惟有低头含笑而已;而且情贯一心,甚至不小心将碧玉搔头落入水中,这些都是初恋少女在羞怯、微带紧张的状态上才会有的情态,被诗人细心地捕捉住并传神地再现出来。 《采莲曲》为民歌体裁,但是白居易没有落入俗套,在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中,既写景,又写人,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层层深入,活灵活现。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犹如一卷望不尽的画面,使人百读不厌。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白居易出任杭州(公元822~824年)之时。此时的诗人

【诗歌鉴赏】白居易《采莲曲》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白居易《采莲曲》原文及翻译赏析 白居易《采莲曲》原文 菱叶萦波荷?风,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白居易《采莲曲》注释 、萦:缭绕 2、?:摇曳 3、玉搔头:玉簪 白居易《采莲曲》翻译 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采莲姑娘碰见 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便低头羞涩微笑,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 水中。 白居易《采莲曲》赏析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词作品,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创作于中唐时期,此时白居易出任杭州,仕途平坦。表达作者对江南水乡人民的喜爱。此诗描写的是一位采 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前两句写风中婀娜舞动的荷叶荷花,画面充满了动感。 后两句转入人物描写。诗人抓住人物的神情和细节精心刻画,一个大胆含羞带笑的鲜亮形 象宛如就在我们眼前。 《采莲曲》为民歌体裁,同类的作品历来很多。但白居易没有落入俗套,在短短的四 句二十八个字中,既写景,又写人,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层层深入,活灵活现。此诗用 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犹如一卷望不尽的画面,使人百读不厌。 《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 莲女子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描写采莲生活的诗歌很早就出现了,汉乐府中就有《采莲曲》《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 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南北朝出现了不少写采莲生活的名作,如《西洲曲》“采莲南唐秋,莲花过人。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头。”到了唐代,写采 莲更是成为一种时尚,很多名家如李白、白居易、王昌龄、戎昱、崔国辅、皇甫松等都写 过这类诗歌。白居易的《采莲曲》写得尤为细腻动人。

唐诗中最著名的三首《采莲曲》,惊艳千年,一定要背下来

唐诗中最著名的三首《采莲曲》,惊艳千年,一定要背 下来 采莲,应该是古时最美的劳动之一。穿梭在碧绿的荷塘中,划船起歌,《采莲曲》应运而生。 《采莲曲》是古曲名。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劳动生活情态。 在汉代时,就有《江南》这样优美的采莲诗。 到了唐代,王昌龄、李白、白居易三位大诗人,都写过《采莲曲》,雅趣非常,各有千秋,可称是唐诗中最有名的三首《采莲曲》,你来评判一下,谁写得最好呢? [采莲曲]唐代: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在王昌龄的《采莲曲》中,采莲女和荷塘完美的融为一体,荷叶和罗裙一色,让人眼花缭乱,芙蓉人面,一样娇俏可爱。 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 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 在池塘中,我们已经分不清哪是荷花,哪是采莲女,此时,听到 歌声,才知道,有人过来了。 《唐诗归》:从“乱”字、“看”字、“闻”字、“觉”字、耳、目、心三处参错说出情来,若直作衣服容貌相夸示,则失之远矣。

王昌龄的《采莲曲》,自然清新,如一幅清新的画作,读完之后, 脑中就有了画面。 [采莲曲]唐代:李白 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李白写采莲女的美丽,没有直接着墨,还是用反衬的方法来写。美丽可人的采莲女只是悠闲的采着莲,却引得旁边一众男子下马 驻足观看。 夏天的若耶溪畔,美丽的采莲女笑语吟吟地采着莲子。阳光照耀着采莲女的新妆,风吹起,吹起衣袖,空气中都飘荡着香味。那岸上是谁家出来游乐的男子,三三两两,似隐非隐的在垂杨下。身边的紫骝马不断嘶叫,身旁的落花纷飞,见了此美景美人,怎 能不叫人踟蹰,空令人感伤。 男子被采莲女吸引,久久不去,像极了《陌上桑》中的秦罗敷的那句: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首诗写得绮丽但不艳情,可见李白的功底。 [采莲曲]唐代: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