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班级管理 网上作业答案

班级管理 网上作业答案

班级管理 网上作业答案
班级管理 网上作业答案

班级管理网上作业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得分:10

1. 在教室中的教师经常用到的强化有(BCD)

A. 内部强化

B. 外部强化

C. 替代强化

D. 自我强化

满分:2 分

2. 儿童对“规则”的反应有 (ABC)

A. 同步行为(容纳)

B. 非同步行为(独立)

C. 反抗行为(越轨)

D. 服从

满分:2 分

3. 下面关于班级团体的基本观点中,正确的是 (ABC)

A. 班级团体具有源于正式组织层面的特性与源于个人属性层面的特性。

B. 班级团体从正式组织层面对儿童提出的要求,与儿童作为个人属性的需求之间,多少会发生矛盾。

C. 实现正式组织要求的力,与实现作为个人属性之需求的力的碰撞,制约着班级团体的模式。

D. 班级团体的教育能力小于个别教育的效果。

满分:2 分

4. 教师在说服学生的过程中,有效的说服技巧有 (ABC)

A. 教师要倾听儿童的陈述。

B. 儿童凭藉自己的意志,根据教师的说服作出决定。

C. 教师的说服被接受,儿童改变了态度与行为,并不代表指导就此告终,这里要积极地评价并激励儿童尔后的态度与行为。

D. 教师要利用自己的威信让孩子惧怕,顺服。

满分:2 分

5. 影响说服效果的重要因素是受信者的特性和个别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E)

A. 智力和自尊心(自尊感)低的儿童与之高的儿童,其被说服性较高。

B. 依赖性强的儿童,其被说服性高,相反,自主精神(或自律精神)强的儿童,其被说服性低。

C. 攻击性强的儿童比之弱的儿童,其被说服性低,显示出受社会势力引诱倾向的儿童不太受说服的影响。

D. 女孩比男孩易受说服的影响

E. 对说服话题的自我参与度(关心度和重要性)低的儿童比之高的儿童,更易受说服的影响。

满分:2 分

1. 综合指导

综合指导:具有下列的影响作用:灵活地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以此为基础引出儿童自发的行为,促进他们的思想以及同班同学的交往与交流。

满分:10 分

2. 反抗行为

反抗行为:是指在要求与多数意见保持一致、维护“规则”之类的规范的状况下,采取针锋相对的态度和行为。

三、简答题(共2道试题,共30分。)

1. 针对分庭抗礼的儿童,我们该如何对其教育?

儿童采取不适当行为→恳求他改正无效→儿童采取分庭抗礼手法→承认儿童赢了,对其不适当行为不予理睬→对全班儿童的适当行为作出鼓励→对问题儿童的适当行为作出鼓励→为全班儿童提供合作与贡献的机会→为问题儿童提供合作与贡献的机会→发动班级议会制订规则→委之于社会结局无效→开放式咨询。

2. 如何在班级中确立民主秩序

一构筑互相帮助的场所——班级

作为这种“教育共同体”的班级,其实拥有种种优点。

第一个优点是,班级成为儿童通过体验学会合作的场所。

第二个优点是,在基于合作原理的教育共同体中,教师比较超脱。

第三个优点是,在传统的扇形人际关系结构中,教师可以利用的同学通道,是教师分别与每一个儿童联结的渠道。

二培养班级中的民主精神

班级议会分为例行议会与临时议会。

讨论应严格贯彻以下规则:

1、畅所欲言。

2、虚心听取他人发言。

3、不针锋相对地反驳他人意见。如要反驳,不说“你错了”,而代之以提出方案,说:“我是这么想的。”

4、先讲结论,再说明理由。诸如“我是这么考虑的,因为……”。

适当的讨论方法有四大优点:

第一、有助于锐意发现建设性意见。

第二、为儿童学会建设性的讨论方法提供机会。

第三、几经周折不能取得一致意见而双必须统一全班步调时,可以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第四、可以激发消极型儿童的发言勇气,因为这样做不会有“挨批”之虞。

三彻底理解何谓民主型规则

规则只要是民主制定的、合理的,儿童就会自觉地加以遵守。当儿童违法规则时,就的依据规则处置。凡规则中预期规定的违反者应负的责任,教师可以立即据此采取行动。倘若违法了未能解决应负何种责任的规则,教师不能对问题儿童采用社会结局的方法处置。只要违反者应当承担的责任未能在规则中明文规定,便不能采用体验社会结局的方法。

四如何对待违反规则的儿童

当儿童违反规则时,就得依据规则处置。

五把班级交给儿童

班级议会的最大作用就是制定角色规则和禁止规则。

六我们为什么说得这么刻薄

教育儿童确实是一件繁难的工作,但不能造成严厉的罚则。这种想法当然有若干理由。

第一,因为这仍然是一种处罚。

第二,不守规则的儿童毕竟是少数,不能因此对全体儿童抱有不信任感。

第三,常常违反规则者一般都是有心理问题的儿童。

四、论述题(共2道试题,共40分。)

1.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使儿童学会负责?

一、绝对不处罚儿童

绝不能训斥儿童,因为训斥不会有任何教育效果。儿童遭到训斥之后,也许会停止不适当行为。但这只有在训斥者在场的时候。在训斥声中长大的儿童只能消极

的。在他们看来,“积极地进行会遭到训斥,为免于训斥,只好什么也不做了”。我们所期望的,是把儿童培养成旨在求得建设性行为的喜悦而采取建设性行为的人,而不是养成害怕受罚而提心吊胆地生活的人。

训斥也未必能阻止儿童不适当的行为。因为受训斥的儿童感到因此而引人注目了,或者“干了一仗,誓死报复”,于是继续采取不适当行为。

训斥还会恶化师生关系。儿童会愤愤然感到,“老师是我的敌人”,从此紧闭自己的心扉。把自己视为敌人绝不是教育。问题儿童对教师牢骚满腹,这实际上是教师一手造成的。

处罚还会对整个班级产生不良影响。一些儿童受罚,另一些儿童就会产生优越感:“那个家伙是笨蛋,我聪明。”竞争原来就在班级中作祟了。另一些儿童则丧失勇气,“尽量少做,免得出岔子。”

处罚也许会产生一时的效果,但这些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二、使儿童尝到行为结局的苦果

我们倡导替代处罚的方法是,“使儿童尝到结局的苦果“。大体上有三种做法:(一)自然结局

所谓自然结局,是指儿童行为的结果所必然导致的局面,不要剥夺了儿童体验这一结局的机会。

在发现儿童的不适当行为时,首先寻思一下,“如果我不作任何干预,会导致什么结局?”设想的结果倘若仅仅会给儿童带来不便,且这种不便对儿童来说不是致命性的,那么你就可以鼓起勇气人儿童尝尝苦果。使得儿童体验自然结局,前提条件是保证儿童的人身安全。

(二)社会结局

所谓社会结局,是指儿童的行为按照社会的约束将会达到的某种结局。

所谓合理的规则,需满足下述条件:

1.步骤的民主性:全员参与规则的制订与运用。

2.内容的合理性:理所当然、毋庸置疑的内容。

3.适用的平等性:不存在例外的特权阶层,包括教师在内,须一律遵守。

这种规则若不存在,社会结局也将不存在。对教师片面地决定、不明白为什么是必要的、强加给学生的规则。

(三)逻辑结局

逻辑结局是指儿童发生行为之前冷静地讨论这种行为将会带来什么自然结局或社会结局,最终让儿童自己判断该行为是否应当继续的一种方法。

至于运用逻辑结局的技法,必须满足如下三个前提条件:

1.老师自始至终要冷静,不强加自己的意见,也不感情用事。

2.儿童处于洗耳恭听的状态。

3.师生之间确立了合作性的人际关系。

逻辑结局的技法是非常复杂的,需要有相当高的素养。不仅是技术方面的素养,还要是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赖的合作关系,否则,这种技法只能归于失败。逻辑结局的技法不应掺有任何消极感情。既然是激励勇气,那怕是微妙的措辞和语气,都会影响到逻辑结局的成功。哪怕教师有一丁点强迫他们听从其意见的想法,都会露出破绽来。这种技法只有在彻底摆脱了一切“控制欲“之后才能运用。在尚未拥有完全委之儿童区作出决断的勇气之前,这种技法是不能运用的,一旦运用逻辑结局以便将自己预先准备好的结论强加给儿童,它往往就会变质为处罚了。

三、谁该负起解决问题的责任

教师往往有包办代替的倾向,吧明明应由儿童负责的问题统统包揽先来。试问,“这究竟是谁的人生课题呢?”倘若儿童的行为结果仅仅是落在这个儿童身上,那么,这是儿童的人生课题,不是教师的人生课题。解决儿童的人生课题乃是儿童自身的责任,即非家长的责任。然而,屡屡用了“不适当行为”这一冷僻的名词,这是笔者新造的术语。我们不想用“不良行为”之类的术语。善乎恶乎,不过是人们主观的价值判断,缺乏客观根据,我们不能把我们的价值观强加给儿童。相反,如果说某行为是否是“不适当行为”,这就有某种程度的客观判断标准了。所谓“破坏”,系指“实质性的扰乱”,因此尽管从世俗的偏见来看,这是不良行为,但对您、对别的儿童、对整个社会并不构成扰乱的行为不算不适当行为。儿童行为结局只要不算破坏性的影响他人,就不能说是不适当行为,但也不算说对共同体的非破坏性行为全是适当行为。所谓适当的行为是指对共同体无破坏性的,而且对自身和共同体均有建设性意义的行为。

自己的人生课题要靠自己解决。我们认为,这是儿童必须序号的最重要的事情。一方面,必须不断地鼓起儿童大的勇气;另一方面,要尽量多地付诸自然结局。对在自然结局中不能解决的课题,则积极地帮助他们通过社会结局和;逻辑结局加以解决。恐怕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教育法不同于传统教育法的最大差别。

解决儿童的人生课题乃是儿童自身的责任,既非教师亦非家长的责任。

四、厘清应当合作解决的问题

教师真正的工作是首先要负起自己的责任,也就是好好教学,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这是儿童无法胜任的,也是教师固有的课题。教师有教师的工作,学生有学生的工作,原则就是如此。但是,一个人未必能独立地解决自身的问题,教师要上好课,管好班级,非有儿童的合作不可。同样,儿童要采取适当的行为,一方面要有教师的合作,另一方面要有同学的合作。这种同心协力是不可或缺的。无论何种场合,教师都应当协助儿童解决问题。作为共同的课题,必须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一是用明确的语言表示要求合作

二是被要求的一方要同意给予合作。共同课题有两种,即教师和个别儿童的共同课题,以及班级全员的课题。无论哪一种,一旦有谁提出“想把它列为共同课题”,双方都得作出承诺。本来并不存在的共同课题,而只存在个人的课题,要经过这种种步骤,才能成为共同的课题。共同的课题不仅产生于师生之间,教师的另一件工作就是发现班级的共同课题,激励儿童通过合作解决课题的勇气。

2.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儿童的积极性?

一、给儿童勇气

儿童采取不适当行为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丧失了建设性生活的勇气。凡是儿童,原本总是向往建设性生活的。然而当他们采取儿童式的建设行为时,周围的成人却做出了种种挫伤儿童勇气的反应。长此以往,他们会以为,纵使作出了建设性行为也是“出力不讨好”,从而丧失了建设性生活的勇气。所谓“挫伤勇气”的反应,无非是批判、视而不见、褒扬后的压力等。

只要周围的人们不挫伤儿童的勇气,儿童就不会丧失参与这个社会的意愿。在班级中挫伤问题儿童勇气的,只有目前的教师,班级的其他儿童也一起介入,使得整个班级充满着挫伤问题儿童勇气的氛围。能够驱散教室中这种气氛,解脱这种

恶性循环的,也只有现任教师而非别人。唯有教师才能斩断这个恶性循环链。要杜绝问题儿童的出现,教师就得时时赋予儿童采取适当行为的勇气。

二、表扬未必能鼓起儿童的勇气

某些教师深信,表扬就能鼓起儿童的勇气。我们反对这种见解,表扬未必会使儿童鼓起勇气。在表扬声中成长的儿童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利益,他们想的不是“我应当为别人做些什么”,而是“我做些什么才能受到人家的表扬”。这是极端利己主义的观点,别人如何我不管,只要自己受到表扬就行了。这种儿童即使偶尔为他人做出了贡献,那也不是出于他人的关心,而是出于对来自他人的赞赏与表扬的关心。

过分的表扬会使儿童造成一种错觉以为受表扬是自己当然的权利.儿童一旦有了这种错觉,如果作出了努力却未得到与其努力相称的赞赏.就会对未能给予表扬的人满腔怒火:"我做得这么好,竟然没人表扬我.真是可恶!我真可怜!"一般说来,随着儿童渐渐的长大,受表扬的机会将减少.那些认为"受表扬是理所当然"的儿童将开始憎恨这个不赏识他的世界,他们会决意报仇,于是将完全陷入非建设性的生活方式的泥潭.

所谓问题得到了完满的解决,无非就是能够赋予充分的满足感而所谓通过解决问题为他人作出了贡献,就是指获得了更大的满足.应当使儿童学会这一点.对儿童的成功和善行作一番表扬,只能污染对成就的纯真的喜悦,剥夺了贡献感所带来的幸福.

表扬教育法有时反而会使儿童不采取适当的行为.例来说,当学生考试成绩优异时说:"你做得不错"或是"看来下次还得努力"之类激励的话,那位儿童一定会把它视为一种压力,反而丧失了勇气,不肯学习了.他会感到"难以满足教师的期待".有的场合,原本好心的表扬却可能被误为嘲讽.当儿童自身对自己的要求水准格外高时,就会产生这种情形.这种儿童并不满足于些微的成功.当教师表扬他时,由于他自身并不满足,"这么一点小小的成绩也值得表扬?"会感到"受到了嘲讽".倘若表扬了他,他还会憎恨表扬者.

表扬还会产生种种不良的后果.表扬犹如向儿童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当你按照老师的期待行动时,老师才评价你。从儿童的角度检视这一状况,就可以发觉,这种方法是错误的,儿童会相信:“只有满足了人家的期待,我才称得上是一个人。”有了这种认识的儿童,一定会成为看他人眼色行事的畏首畏尾的人。这个极其胆怯的生活方式。这种儿童丧失了独立开拓自己的人生之旅的活力。他只能根据他人撰写的脚本,为了博取他人的赞赏演出自己的人生之剧。这种儿童幸福与否,完全仰赖于他人。使这种儿童获得幸福或不幸,完全掌握在赞美他或训斥他的人们的手中。这种儿童的人生,正像乘客随意操作电梯按钮升降不定那样,上下沉浮。

三、对儿童的合作表示感谢

教师必须改变其基本态度,从“做得好”这一观点,即从纵向关系上表扬儿童的态度,改变为“谢谢你的合作”,即从横向关系上对儿童表示感谢的态度。如果光是表扬或是处罚,教师就成为竞争原理的机器了。处罚是绝对不行的,表扬也不行。那么,应该在什么场合增添儿童的勇气呢?第一,当他们同心协力致力班级管理的场合。第二,当儿童们听了教师的吩咐时,应该说“谢谢”。第三,当而他们合作时,代表被帮助的一方说声“谢谢”。

四、对儿童的积极态度表示喜悦

激励勇气的初步做法,是说声“谢谢”。此外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说声“我很高兴”这就是横向关系,将会激发儿童的勇气。我很高兴这一说法和说谢谢时是语感有所不同。他不适用于儿童和教师与同学合作、采取适当行为的时候,而是用在儿童单独积极钻研自己问题的场合。当儿童考试得到好分数时,用“你得到好分数,连我也十分高兴”这句话代替“赵括得好,了不起”是不妥的。无论如何这都是一种表扬的说法,况且,对于未得到好分数的儿童来说,听到这一番话会作何感想呢?就一般原则而言,“我很高兴”这一说法应当用于儿童的积极钻研问题的态度,对于学业成绩,则不该使用。“我很高兴”这一说法应当注意使用的场合。

五、儿童失败时给他勇气

儿童失败了,就会丧失自信,丧失积极性。这正是需要你帮他鼓起勇气的时候。绝不能制止失败。失败的儿童已经是十二分地自我嫌弃了,千万不可以火上浇油。当儿童失败时,可以按照这三个阶段昨晚善后处理。首先是恢复原状或是作善后处理。其次是提出预防对策,使之今后不再犯同类错误,做好是感情处理。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地和儿童们交谈,不断地鼓起他们独立处理问题的勇气,越是这种场合,越不能感情用事,要冷静处理。儿童之所以失败,无非是未能掌握适合处理问题的知识与技能,这不是耻辱,今后只要弥补了知识和技能就行。六、如何鼓起失意儿童的勇气

儿童又是会说:“太难了,我做不到!”说这种话儿童丧失了勇气,成了懦夫。我们当然必须考虑儿童的发展水准。如果教师期待的是儿童办不到的事,就会挫伤儿童的勇气,儿童会开始采取不适当的行为。实际上,许多从事不适当行为的儿童都是由于家长或教师的期望过高,他们才反其道而行,这是“别对我期望太高”的一种表示。我们对儿童的期待始终必须符合儿童的发展状态。如果儿童对完全有可能实现的课题也说“我做不到”这时该怎么办?教师不能发怒,可以冷静的对他说:“不过,我想你一定做得到的。”即使这样,倘若这个儿童依然不敢接受挑战,那他或许是一个“求全病”患者,陷入了失败恐惧症。若是那样,教师可以说“不要害怕失败,失败了也不要紧。”倘若依然故我,那就是说明他的勇气被严重挫伤了。因此,需要对儿童做些鼓励,把握时机说声“谢谢”“我很高兴”。不过别提成果。

当儿童期待受到表扬时,或者当他们没有意识到会受到表扬时,正是激励其勇气的好时机。只要好好观察一下就可以明白,任何一个儿童都一定会作出建设性行为,并为班级作出贡献的。不管如何消沉的儿童都会对吧安静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是一种以消极的方式——“不作破坏性行为”来作出贡献的。教师只要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看鼓起这类儿童的勇气了。

七、注意自己的感情色彩

和儿童交际时你一定会发现,我们所用的语气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说话时语气不同,会造出激励勇气或挫伤勇气等种种不同的后果。语气是受感情支配的,这是理性控制不了的。如果教师对班上的儿童感情用事,一定会在语气上表现出来。对儿童感情用事,只能证明教师并未抛弃竞争原理。感情是无法控制的,却是可以摆脱的,这是牵涉到教师对儿童的根本态度的问题。若是摆脱竞争原理,立足于合作原理,就绝不会对儿童抱有消极的感情。这不是压抑感情,而是这种感情不会涌现出了。当然,这并不代表教师变成毫无感情的机器,而是喜悦与感谢之类的积极感情可以更加活跃,儿愤怒、后悔和焦虑之类的消极感情消失了。因此仅仅学会字面的东西是无效的甚至会产生反效果。教师的基本态度只要未能从竞

争原理摆脱出来转变为合作原理,从纵向关系摆脱出来确立横向关系,从控制转变为帮助,来一个完全颠倒。

当教师埋怨或训斥儿童的行为,对他们感情用事时,任何言辞都会挫伤儿童的勇气。即使不诉诸感情发作,而只想对儿童空洞说教,也已经是黄色信号了。千万别判断儿童的善行,只能判断儿童行为的善恶。同情儿童也是一个黄色信号。绝不能同情儿童。同情儿童和帮助儿童是两码事。我们应当相信儿童有能力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人生课题。这就是“尊重儿童”。要使儿童们懂得:“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你一定能凭藉自己的力量解决这个课题的。”

班级管理作业完整答案

2011电大网上形成性考核册《班级管理》作业完整答案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班级授课制的奠基人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2、()年起,我国班级管理者角色正式定名为班主任。 1952 3、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组织者,同时还是(),也是发展中儿童的()。组织者,精神关怀者 4、小学班级是一个(),是有双重性质的组织。班队合一组织 5、()是小学的基层组织。小学班级 6、少先队组织具有()、()、()、()的特征。革命性,群众性,自治性,实践性 7、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是学习()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群众组织,共产主义,预备队8、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大致有()、()、功利型、()和()。玩乐型,学习型,违规型,人际吸引 9、儿童的基本权利是()、()、()和()。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 10、儿童权力的核心是()。儿童优先 二、单选题 1、班级管理活动和其它任何管理一样需要具备三个条件(要素)即() b

A.班主任、学生、环境 B.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手段 C.空间、时间、资源 D.设计、实施、评价 2、班级管理的基本环节是() a A.设计、实施、评价 B.计划、组织、实施 C.组织、协调、控制 D.备课、上课、考察 3、班主任的工作是一种() b A.教育工作 B.专门性的工作 C.教师的兼职工作 D.思想教育工作 4、班级生活的社会化过程使小学生个体获得()。 b A.个性 B.社会性 C.社会性的同时促进个性 D.统一性 5、班级组织属于() a A.正式组织 B.非正式组织

C.自愿选择的组织 D.统一要求的组织 6、()联合国第44届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 b A.1959年11月20日 B.1989年11月20日 C.1990年8月29日 D.1992年4月1日 7、儿童的身体健康权利和受教育权利属于儿童的() b A.生存权 B.发展权 C.受保护权 D.参与权 8、我国在()发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 c 年 年 年 年 9、中国少年先锋队以先锋命名是表明() d A.它是先进儿童的组织 B.要求儿童做革命的先锋 C.向革命先锋学习 D.儿童是开拓未来的先锋

教育学网上行考作业答案

窗体顶端 (答案全部是自己做的,仅供参考) 第一次 一、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依据教育活动的存在形式,可以把教育分为实体教育和C A. 正规教育 B. 学校教育 C. 虚拟教育 D. 社会教育 满分:3 分 2. 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的是 C(书14页) A. 心理起源说 B. 神话起源说 C. 生物起源说 D. 劳动起源说 满分:3 分 3. 下列不属于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的是 D(书14页) A. 勒图尔诺 B. 桑代克 C. 沛西能 D. 孟禄 满分:3 分 4. 智力发展的双因素说的提出者是 B A. 皮亚杰 B. 斯皮尔曼 C. 塞斯顿 D. 吉尔福特

满分:3 分 5. 提出三阶段六水平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C A. 皮亚杰 B. 斯皮尔曼 C. 柯尔伯格 D. 吉尔福特 满分:3 分 6.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阶段理论按顺序依次是 A A.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B. 前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C.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D. 前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满分:3 分 7. 人的素质从人的社会本性来分不包括 C(书67页) A. 道德素质 B. 知识素质 C. 情绪情感 D. 智力素质 满分:3 分 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 人需要通过教育实现个体的完善 B. 人需要通过教育传递和创造社会文明 C. 教育的对象是整个动物界 D. 教育的对象是有意识的人 满分:3 分 9. 以信息为中心、以网络为媒介、以计算机为手段,在虚拟空间中进行教育信息传递和接受的新 的教育形态是 D A. 正规教育 B. 非正规教育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考试《班级管理》课程平时作业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5-年度广播电视大需(电大)期末考试 《班级管理》课程平时作业试题及答案整理汇总 作业一 第一题:选择题 1、班级管理活动和其它任何管理一样需要具备三个条件(要素)即(B) A 班主任、学生、环境 B 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手段 C 空间、时间、资源 D 设计、实施、评价 2、班级管理的基本环节是(A) A 设计、实施、评价 B 计划、组织、实施 C 组织、协调、控制 D 备课、上课、考察 3、班主任的工作是一种(B) A、教育工作 B、专门性的工作 C、教师的兼职工作 D、思想教育工作 4、班级生活的社会化过程使小学生个体获得(B) A、个性 B、社会性 C、社会性的同时促进个性 D、统一性 5、班级组织属于(A) A、正式组织 B、非正式组织 C、自愿选择的组织 D、统一要求的组织 6、(B)联合国第44届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力公约》 A、1959年11月20日 B、1989年11月20日 C、1990年8月29日 D、1992年4月1日 7、儿童的身体健康权利和受教育权利属于儿童的(B) A、生存权 B、发展权 C、受保护权 D、参与权 8、我国在(C)发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 A、1990年 B、1992年 C、2001年 D、1996年 9、中国少年先锋队以先锋命名是表明(D) A、它是先进儿童的组织 B、要求儿童做革命的先锋 C、向革命先锋学习 D、儿童是开拓未来的先锋 10、中国少年先锋队直接受(B)的领导。 A、中国共产党 B、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C、校长 D、班主任 第二题:填空题 11.班级授课制的奠基人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12.从(1952)年起我国学校班级管理者角色正式定名为班主任。

教育学网上作业答案

教育学形考作业一 1、多选题(5分) 1.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____________。 A.学校即社会B.教育即生活C.教师中心D.儿童中心E.书本中心标准答案:ABD 2、多选题(5分) 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________ ________。 A.卢梭B.杜威C.斯宾塞D.陶行知E.蔡元培 标准答案:B 3、多选题(5分)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____ 。 A.教育现象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D.教育理论E.教育规律 标准答案:AE 4、多选题(5分) 世界最早的的教育论著是____________。 A.《学记》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论》E.《教育漫话》标准答案:A 5、多选题(5分)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主要受____________的制约。 A.人口数量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平标准答案:E 6、多选题(5分) 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有____________。 A.人口数量与增长率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平标准答案:AE 得分: 7、判断题(10分)

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 标准答案:错误 8、判断题(10分) 社会可以制约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无法制约社会的发展。 标准答案:错误 9、判断题(10分) 人的素质不是先天遗传的,完全是后天影响教育的结果,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 标准答案:错误 10、判断题(10分) 我国最早对教育的内涵做出解释的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标准答案:正确 11、判断题(10分) 人的全部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就是目的性。这是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 标准答案:正确 12、填空题(10分)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______________和。 标准答案:环境,活动 13、填空题(5分) 赫尔巴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标准答案: 普通教育学 14、填空题(5分)

2014电大《班级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14电大《班级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班级管理作业一 一、填空题 1、班级授课制的奠基人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2、()年起,我国班级管理者角色正式定名为班主任。1952 3、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组织者,同时还是(),也是发展中儿童的()。组织者,精神关怀者 4、小学班级是一个(),是有双重性质的组织。班队合一组织 5、()是小学的基层组织。小学班级 6、少先队组织具有()、()、()、()的特征。革命性,群众性,自治性,实践性 7、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是学习()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群众组织,共产主义,预备队 8、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大致有()、()、功利型、()和()。玩乐型,学习型,违规型,人际吸引 9、儿童的基本权利是()、()、()和()。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 10、儿童权力的核心是()。儿童优先 二、单选题 1、班级管理活动和其它任何管理一样需要具备三个条件(要素)即()B A.班主任、学生、环境 B.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手段 C.空间、时间、资源 D.设计、实施、评价 2、班级管理的基本环节是()a A.设计、实施、评价 B.计划、组织、实施 C.组织、协调、控制 D.备课、上课、考察 3、班主任的工作是一种()b A.教育工作 B.专门性的工作 C.教师的兼职工作 D.思想教育工作 4、班级生活的社会化过程使小学生个体获得()。 b A.个性

B.社会性 C.社会性的同时促进个性 D.统一性 5、班级组织属于() a A.正式组织 B.非正式组织 C.自愿选择的组织 D.统一要求的组织 6、()联合国第44届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 b A.1959年11月20日 B.1989年11月20日 C.1990年8月29日 D.1992年4月1日 7、儿童的身体健康权利和受教育权利属于儿童的() b A.生存权 B.发展权 C.受保护权 D.参与权 8、我国在()发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 c A.1990年 B.1992年 C.2001年 D.1996年 9、中国少年先锋队以先锋命名是表明() d A.它是先进儿童的组织 B.要求儿童做革命的先锋 C.向革命先锋学习 D.儿童是开拓未来的先锋 10、中国少年先锋队直接受()的领导。 b A.中国共产党 B.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C.校长 D.班主任 三、名词解释 1、班级:是现代学校制度的产物。同一年龄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根据学校的安排固定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班”;又因为“班”处在一定的教育阶段上,这就是“级”。班级是一定年龄阶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组成的学校教育基层组织。

教育学作业1(1-3)参考答案

《教育学》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一(1-3) 一、简答题: 1.教育学和政治学的人性假设有何不同? 现代政治学以及中国古代的霸政学都是以性恶论为人性预设的。霍布斯说,“人对人是狼”,所以国家应该像大海怪利维坦一样强大,这样才能遏制人的自私、偏狭和复仇怒火,维护和平和公正。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中,凡主张“导之以政,齐之以刑”的法家,都持人性恶的观点。因为法制要保障的是不触犯做人的底线,它必须假设人人都有可能触犯这条底线。触犯了做人的底线人就是恶人,因此在法家看来,人性是恶的。人人都那么善良,还用得着制定法律和制度对人的行为严加防范吗? 教育学则不同,它是以性善论为人性预设的。因为教育的目的不是保障人不触犯做人的底线,而是要将人培养成为善良的、幸福的、有创造力的人。他不是将恶人改造成善人,而是要顺应人的天性,成就美好的人生。人生所追求的境界可以很高,教育的目标可以很高,但最终人所能达到的境界是千差万别的。教育并不要求达到标准一致的全面发展,而是要求每个人都充分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发掘出自己的潜能。因此,教育首先假定人人都具有美好的潜质,人人都具有可教育性,通过接受教育人人都能成就自己美好的人生。 总之政治家用冷峻的眼光看人,总是在提防个人对社会构成破坏;教育家则用善良的眼光看人,总是运用尽可能多的社会财富和思想资源让每一个人的善良本性得到充分的展现。政治是充满着暴力的。教育是充满着爱意的。“仁者爱人”,爱是人的本性,教育是发展人的本性的活动,也是源于人的本性的活动。 2.简述自主、自由和自在的关系。 自主就是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不仅能养活自己,而且能承担起作为一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并能为社会尽一个公民应有的义务。它是一个成年人所应具有的最基本的品性。 自由是能自主的人必然要追求的更高的目标。自由就是对传统的扬弃和超越,对传统的扬弃和超越就是创造。自由就是创造,创造得越多,传统对人的束缚就越少,人所获得的自由就越多。自由决不是简单地抛弃传统,而是创造更符合人性要求的新生活。能自主而后能自由,自由内含了自主。没有自主的自由叫放任。无立世之才能,无为人之准则,心无主宰,放任自流,必将自取灭亡。 生命的最高境界是自在。佛教谓心离烦恼的系缚,通达无碍为自在。自在就是自己的心在自己的心里,自我确证自我的存在。只有懂得道义的君子才能做一个自在的人。懂得道义有两重含义,一指懂得传统,是一个自主的人;一指有创造力,是一个自由的人。自在是建立在自主和自由的基础上的。 用孟子的话说,就是只有真正做好了学问的人才可能是一个自在的人。不懂得传统,不能独立于世,基本的生活都保证不了,就连作为生物体而存在都有困难,还谈什么作为人而存在呢? 3.简述和谐教育的主要内容。 和谐教育是完善人的亲和力的重要途径。完善亲和力应从四个方面三个层次进行和谐教育。 人与天和。天即自然界,人是自然界中的灵长。人的欲望和渴求追根到底都是从自然界中得到满足的。人的发展必须与自然环境保持协调一致。 人与人和。人之不和,各私其利。欲望和渴求是人的本性,欲望和渴求随着物质生活资料的增长而增长。道德教育是有作用的,它让牺牲个人利益的人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法制教育是有作用的,它让损害他人利益的人畏惧最终将损害自己的利益。爱人者爱于人,损人者损于人。 情与理和。当人体验到某种欲望和渴求时,就产生了相应的情感。当人判断被某种情感所驱动的行为是否符合人与天和、人与人和的原则,应怎样行动时,就产生了相应的理性。教育既要激发人的情感,又要培植人的理性,使情感的生命源泉沿着理性的河道奔流不息。 欲与力和。人之痛苦,莫过于欲望强烈而力所不及。教育要增强人满足欲求的能力,而不是要压

班级管理作业答案

班级管理作业答案作业一 第一题:选择题 1、班级管理活动和其它任何管理一样需要具备三个条件(要素)即(B) A 班主任、学生、环境 B 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手段 C 空间、时间、资源 D 设计、实施、评价 2、班级管理的基本环节是(A) A 设计、实施、评价 B 计划、组织、实施 C 组织、协调、控制 D 备课、上课、考察 3、班主任的工作是一种(B) A、教育工作 B、专门性的工作 C、教师的兼职工作 D、思想教育工作 4、班级生活的社会化过程使小学生个体获得(B) A、个性 B、社会性 C、社会性的同时促进个性 D、统一性 5、班级组织属于(A) A、正式组织 B、非正式组织 C、自愿选择的组织 D、统一要求的组织 6、(B)联合国第44届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力公约》 A、1959年11月20日 B、1989年11月20日 C、1990年8月29日 D、1992年4月1日 7、儿童的身体健康权利和受教育权利属于儿童的(B) A、生存权 B、发展权 C、受保护权 D、参与权 8、我国在(C)发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 A、1990年 B、1992年 C、2001年 D、1996年 9、中国少年先锋队以先锋命名是表明(D) A、它是先进儿童的组织 B、要求儿童做革命的先锋 C、向革命先锋学习 D、儿童是开拓未来的先锋 10、中国少年先锋队直接受(B)的领导。 A、中国共产党 B、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C、校长 D、班主任 第二题:填空题

11.班级授课制的奠基人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12.从(1952)年起我国学校班级管理者角色正式定名为班主任。 13.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组织者,同时还是(教育者),是发展中的儿童的(精神关怀者)。 14.小学班级是一个(班队合一的组织),是有双重性质的组织。 15.(班级)是小学的基层组织。 16.少先队组织具有(革命性)、(群众性)、(自治性)、(实践性)的特征。 17.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 18.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大致有(玩乐型)、(学习型)、功利型、(违规型)和(人际吸引型)。 19.儿童的基本权利是(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 20.儿童权力的核心是(儿童优先)。 第三题:名词解释 21.班级:是现代学校制度的产物。同一年龄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根据学校的安排固定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班”;又因为“班”处在一定的教育阶段上,这就是“级”。班级是一定年龄阶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组成的学校教育基层组织。 22.班级管理:班级管理可以从两个层面上理解,即班级外部管理(学校领导对班级的管理)和班级内部管理(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 23.班主任:是学校中的一种管理角色,他(她)对学校中的基层教育组织——班级发挥管理的职能。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组织者,同时还是教育者,是发展中的儿童的精神关怀者。 24.管理:是社会组织活动中的现象,它是组织管理者运用自己被赋予的领导权利,采取计划、组织和协调等管理措施,为实现组织目标开展的活动。 25.非正式群体:是由班级组织中的一些小学生在心理一致性或相容性的基础上,自愿结合而成的群体。 第四题:简答题 26.应如何正确理解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 答:(1)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对班级的领导;(2)班级管理是一种教育管理;(3)班级管理在班主任与学生的直接交往中进行。 27.你认为应如何学习班级管理课程? 答:学习这门课程时,应着手抓好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相关课程的学习,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贯通。(2)在班级管理实践中掌握该课程理论,注重学校班级管理实践中的诸多问题。(3)在课程学习中进行探究学习,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主体作用,积极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及其网上各种讨论、答疑。(4)在教

教育学作业及答案

<教育学>作业答案 调查题目:关于农村教育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正文: 导读:农村小学普遍存在远离乡镇,交通不便的问题。因为农村的教师都是十分艰苦的,农村学校一般都不具备住房条件,即使少数农村学校可以提供住房,也是不成套的简易住房。 一、教师紧缺 我市农村小学在校学生208070人,现有公办教师7226人,平均师生比达到1:30.18,与四川省规定编制标准1:23.6相比,超过6.58。以现有在校学生数,按照辽宁省规定编制标准1:23.6计算,应该配备小学教师8817名,而目前实有公办小学教师7226名,缺1591名。加之全市不足23个学生一个班的共有700多个,按照规定一个班不足23个学生应当配备一个教师。 二、工作任务重 农村小学教师基本上都是包班教学,以纳溪区上马镇文昌水口寺村小为例,水口寺村小是由原3个校点撤并而建,现有学生238人,一至六年级分别各一个班,另有一个幼儿班。教师7人,其中代课人员1人(教幼儿班)。6个公办教师中一人已59岁,一人已54岁,其余4人均为25、26岁。现有6个教师每人包一个班,平均每天上6节课,一般上午4节课,下午2节课。若遇教师到区里、市里学习、开会或生病等情况,他所任教的班就只能由别的教师代管。这里的教师工作量很大,每个教师都是包班教学,既要负责语文、数学、自然、思品、音乐、美术、体育、国防知识、安全教育等近10个学科的教学任务,又要批改这些学科的作业以及这些学科的备课。 三、条件艰苦 农村小学普遍存在远离乡镇,交通不便的问题。农村小学教师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农村学校一般都不具备住房条件,即使少数农村学校可以提供住房,也是不成套的简易住房。据调查,农村小学教师60%左右是XX年以前由代课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的,由于他们多数是本乡本村人,因此这些农村小学教师基本上都吃住在家里。不是本乡本村的教师一部分在学校提供的简易住房居住,一部分在当地租用民房解决居住问题。 四、工资收入偏低 农村小学教师工资收入普遍偏低,一个中师毕业工作5-6年的教师,国家每月发给个人的工资和政策性补贴总共只有693元,扣除医疗保险和各种基金后,个人实际月收入只有600元左右。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一分钱的奖金或其他收入。提高文凭的主要目的是想改变工作环境,调离现在的村小,寄希望于今后能够有机会调到镇中心学校工作。据调查,水口寺村小近30年来,先后有三、四十名年轻教师分配到那里工作,但是工作的时间都不长,工作时间最短的只有一学期,来这里工作的老师总是想方设法,调出水口寺村小学。 鉴于我市农村学校普遍存在以上问题,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高度关注农村小学教育和教师的生存状况。要使农村村小教师安心工作,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实行农村小学教师本土化。一是区县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在补充农村教师时,尽最大可能将已经毕业的合格中师生直接安排到本乡本村任教;二是区县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计划、有目的地专门培养本土人才。本土人才就是根据本乡农村教师的需求情况,将当地初中、高中毕业的学生定向培养,分别进行三年或五年师范专业教育,毕业后直接安排回本村任教。 第二、从实际出发,农村小学教师按照《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规定,中师毕业即可成为合格学历。对已经符合规定学历的毕业生已在教师岗位和长期在农村小学代课学历达标的代课人员,应当直接聘为公办教师或通过考试的办法择优聘用为公办教师,让他们安心在农村小学任教。 第三、制定相关政策,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农村教师常年包班教学,超负荷工作,他们的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作为区县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落实农村学校教师特殊津贴,提高农村村小教师的待遇,以此吸引和稳定更多的村小教师。 第四、足额配备农村合格教师。国家规定农村小学按1:23.6的标准配备教师,不足23个学生的班应当配备1个教师。从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按标准足额配备教师的情况下,应当适当考虑机动编制。因为教师必须要参加市、区县的业务培训学习、开会以及女教师产假、病假等情况,一个教师包一个班,其中任何一个教师因公或有事离开学校,这个班就没有教师上课。因此在考虑配备教师时,应当适当留有余地。 <教育学>作业一答案 一、辨析题:××√××× 二、论述题: 1、(1)教育学的萌芽。其标志有中国古代的《论语》和《学记》。前者是反映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后者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根源于雅典与斯巴达的教育实践。代表有古希腊的

《班级管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班级管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战国末期,将大学教育分成“小成”与“大成”两个阶段的教育论着是()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 在国外,对班级以及班级授课制作出概括性的叙述和理论证明的教育家是() A.昆体良 B.弗·培根 C.夸美纽斯 D.卢梭 3. 陶行知先生曾推广过学生教学生、学生教成人的() A.导师制 B.小先生制 C.设计教学法 D.德可乐利法 4. 创行“道尔顿制”这种影响较大的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A.帕克赫斯特 B.克伯屈 C.盖哲尔 D.梅奥 5.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战略是在 A. 1957年 B. 1938年 C. 1983年 D. 1992年 6. 假设人的本性是厌恶工作的理论是() A. x理论 B. y理论 C. z理论 D.人际关系理论 7. 我国古代教育名着中讲的“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指的是学生中的()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小帮派 D.小团体 8. 奥地利生物学家冯·贝塔兰菲创立的指导管理科学的理论是() A.系统论 B.控制论 C.信息论 D.协同论 9. 学生做自我鉴定和小组评议,主要集中在() A.学期初 B.学期末 C.学期中 D.学期任何阶段 10. “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高度评价家庭教育作用的话的说者是德国教育家() A.赫尔巴特 B.福禄倍尔 C.第斯多惠 D.凯兴斯泰纳 11. 在他们身上,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经常互相斗争,不断向两极分化。因此,扶优抓差,长善救失,对他们尤显重要。这主要针对的是() A.优秀生 B.后进生 C.中间生 D.插班生 12. 提出控制论的是美国数学家是() A.申农 B.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C.威廉·大卫 D. N·维纳 13. 在我国,注重研究学生、“因材施教”思想的最早提出者是思想家,教育家() A.周公旦 B.孔子C.墨子 D.荀子 14. 在西方,最早谈到班级教学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昆体良D.夸美纽斯 15.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句话出自我国古代教育论着()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劝学》 16. 提出“平行影响”原则的苏联着名教育家是() A.克鲁普斯卡娅B.马卡连柯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17. 我国清末最早实行班级授课是在() A.1840年B.1862年 C.1888年D.1902年 18. 创立“设计教学法”这种影响较大的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答案 教育学导论(网上作业)

教育学 第1次形成性考核作业 (绪论、第一、二章) 一、判断题: 第1题:在学校工作的所有人都叫做教师。(错)P1 第2题:教师权利是国家对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为或不为的许可和保障。(对)P12 第3题:学校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P22 第4题:在追求个性化的今天,学校教育应该主张“学生中心论”。(错) 第5题:幼儿期是语言、想象、抽象思维等认知活动萌芽并迅速发展的关键期。(错) 第6题:教育民主化就是指教育机会均等。(错)P33 第7题:古代社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统治者。(错)P25(学校教育是培养统) 第8题:教师参与社会,打破了教师职业环境相对封闭性的职业特点,这是庸俗化的表现。(错) 二、填空题: 第1题:西文“教育”一词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 第2题:法国学者(保罗?朗格朗)提出的“终身教育”理念,已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改革主导理念,并被许多国家以立法的形式给予保障。28 第3题:原始形态的教育是通过(口耳相传)完成的。23 第4题:终身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P30 第5题: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学提出的要求只有落在(最近发展区)内,才能有效地推动人的发展。 第6题:所谓(学生观)是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及其在教育过程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看

法。 第7题:终身教育的(多元化价值标准)为学习者指出了一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崭新之路。P30 第8题:青少年期是人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心理学家把这一过程称为(第二次断乳期)。P64 第9题: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P3 第10题: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三、问答题: 第1题:当代中国教师的职业特点是什么?4-8 答:当代中国教师的职业特点主要有:其一,职业形象的准公共性;其二,职业环境的相对封闭性;其三,工作绩效的模糊性;其四,职业待遇的福利性;其五,师生关系的隐蔽不平等性。 第2题:当代形态的教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8-34 答:当代形态的教育的主要特征有: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整体化。 第3题:简述教育的功能。39-41 答:教育的功能即教育活动的功效和职能。在现代社会,教育的功能大致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可分为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与个体个性化功能两方面。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又可分为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 1、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进个体发展; 2、教育的最基础功能是影响经济发展; 3、教育的最直接功能是影响政治发展; 4、教育的最深远功能是影响文化发展;从总体上来说,教育的功能是一个有机的复合体。 四、论述题: 第1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77-79 答:大量的研究表明,师生关系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1、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2、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3、师生关系对学生活动效率的影响;4、师生关系对学生个性发展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总之,师生关系对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第2题:应如何发挥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独特作用?53-55 答:“二层次三因素”这种特殊表现在:(1)学校教育指向特殊的个体。(2)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环境。(3)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活动。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也是有条件的,否则也可能对人的发展起消极作用,这些条件主要包括:首先,学校教育要为个体的发展

班级管理作业答案

班级管理作业答案 第一题:选择题 1班级管理作业答案件(要素)即(B) A 班主任、学生、环境 B 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手段 C 空间、时间、资源 D 设计、实施、评价 2、班级管理的基本环节是(A) A 设计、实施、评价 B 计划、组织、实施 C 组织、协调、控制 D 备课、上课、考察 3、班主任的工作是一种(B) A、教育工作 B、专门性的工作 C、教师的兼职工作 D、思想教育工作 4、班级生活的社会化过程使小学生个体获得(B) A、个性 B、社会性 C、社会性的同时促进个性 D、统一性 5、班级组织属于(A) A、正式组织 B、非正式组织 C、自愿选择的组织 D、统一要求的组织 6、(B)联合国第44届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力公约》 A、1959年11月20日 B、1989年11月20日 C、1990年8月29日 D、1992年4月1日 7、儿童的身体健康权利和受教育权利属于儿童的(B) A、生存权 B、发展权 C、受保护权 D、参与权 8、我国在(C)发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 A、1990年 B、1992年 C、2001年 D、1996年 9、中国少年先锋队以先锋命名是表明(D) A、它是先进儿童的组织 B、要求儿童做革命的先锋 C、向革命先锋学习 D、儿童是开拓未来的先锋 10、中国少年先锋队直接受(B)的领导。 A、中国共产党 B、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C、校长 D、班主任 第二题:填空题

11.班级授课制的奠基人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12.从(1952)年起我国学校班级管理者角色正式定名为班主任。 13.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组织者,同时还是(教育者),是发展中的儿童的(精神关怀者)。 14.小学班级是一个(班队合一的组织),是有双重性质的组织。 15.(班级)是小学的基层组织。 16.少先队组织具有(革命性)、(群众性)、(自治性)、(实践性)的特征。 17.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 18.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大致有(玩乐型)、(学习型)、功利型、(违规型)和(人际吸引型)。 19.儿童的基本权利是(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 20.儿童权力的核心是(儿童优先)。 第三题:名词解释 21.班级:是现代学校制度的产物。同一年龄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根据学校的安排固定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班”;又因为“班”处在一定的教育阶段上,这就是“级”。班级是一定年龄阶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组成的学校教育基层组织。 22.班级管理:班级管理可以从两个层面上理解,即班级外部管理(学校领导对班级的管理)和班级内部管理(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 23.班主任:是学校中的一种管理角色,他(她)对学校中的基层教育组织——班级发挥管理的职能。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组织者,同时还是教育者,是发展中的儿童的精神关怀者。 24.管理:是社会组织活动中的现象,它是组织管理者运用自己被赋予的领导权利,采取计划、组织和协调等管理措施,为实现组织目标开展的活动。 25.非正式群体:是由班级组织中的一些小学生在心理一致性或相容性的基础上,自愿结合而成的群体。 第四题:简答题 26.应如何正确理解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 答:(1)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对班级的领导;(2)班级管理是一种教育管理;(3)班级管理在班主任与学生的直接交往中进行。 27.你认为应如何学习班级管理课程? 答:学习这门课程时,应着手抓好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相关课程的学习,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贯通。(2)在班级管理实践中掌握该课程理论,注重学校班级管理实践中的诸多问题。(3)在课程学习中进行探究学习,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主体作用,积极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及其网上各种讨论、答疑。(4)在教

北师大网络教育《教育学原理》在线作业及答案2

北师大网络教育《教育学原理》在线作业及答案2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北师大《教育学原理》在线作业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从课程设计的活动阶段来看,包括两个基本阶段:确定课程目标和:(B) A、确定教学策略 B、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C、选择教学媒体 D、确定评价方法 2、强调内部动机和有意义学习的学习理论是:(C) A、行为主义 B、建构主义 C、认知主义 D、人本主义 3、两种比较有影响的教育定位理论,分别把学生定位在教育活动的边缘和中心位置的是:B A、“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 B、“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 论” C、“家长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 D、“学校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 4、蔡元培最有价值和最有影响的教育思想是关于:(D) A、小学教育思想 B、初中教育思想 C、高中教育思想 D、大学教育思想 5、学校的简单要素不包括:( A ) A、组织结构 B、组织目标 C、参与者D、技术 6、一种典型的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程理论是:(D) A、人本主义 B、概念重建主义 C、后现代主义 D、结构主义 7、欧洲大陆上最早开展中等教育综合化的国家是:(A) A、法国 B、芬兰 C、英国 D、德国 二、多选题 1、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有哪些类型的学校:(B.C.D) A、修道院学校 B、人文主义学校 C、新教学校 D、天主教学校 2、从课程管理和开发主体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划分为:(A.C.D.) A、国家课程 B、综合课程 C、地方课程 D、校本课程 3、德国综合中学的形式包括:(A.D) A、合作式综合中学 B、探究式综合中 学 C、协作式综合中学 D、一体化综合中学 4、课程评价按照评价进行的时间可分为:(B.D) A、目标本位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目标游离评价D、总结性评价 5、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哪些问题:(A.B.C) A、学习障碍 B、学习困难 C、学业不良 D、学业倦怠 三、判断题 1、学校的个体价值中的“个体”主要指的是教师,而不是学生。(错误) 2、学校体系的形成始于17世纪晚期的产业革命。(错误) 3、西周的学校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基本内容。(正确) 4、契约学校是美国公办民营学校中的又一学校类型,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正确) 5、家庭学校的兴起,就是公众对公立学校不信任而产生的一种学校类型。(正确) 四、简答题 1、一所学校的文化氛围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文化氛围是指一所学校所追求和实践的学校精神、学校理念以及师生员工对知识价值的认识、态度及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的总和。一所学校的文化氛围体现在校长的领导和教师与管理者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酝酿。

班级管理 网上作业答案

班级管理网上作业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得分:10 1. 在教室中的教师经常用到的强化有(BCD) A. 内部强化 B. 外部强化 C. 替代强化 D. 自我强化 满分:2 分 2. 儿童对“规则”的反应有 (ABC) A. 同步行为(容纳) B. 非同步行为(独立) C. 反抗行为(越轨) D. 服从 满分:2 分 3. 下面关于班级团体的基本观点中,正确的是 (ABC) A. 班级团体具有源于正式组织层面的特性与源于个人属性层面的特性。 B. 班级团体从正式组织层面对儿童提出的要求,与儿童作为个人属性的需求之间,多少会发生矛盾。 C. 实现正式组织要求的力,与实现作为个人属性之需求的力的碰撞,制约着班级团体的模式。 D. 班级团体的教育能力小于个别教育的效果。 满分:2 分 4. 教师在说服学生的过程中,有效的说服技巧有 (ABC) A. 教师要倾听儿童的陈述。

B. 儿童凭藉自己的意志,根据教师的说服作出决定。 C. 教师的说服被接受,儿童改变了态度与行为,并不代表指导就此告终,这里要积极地评价并激励儿童尔后的态度与行为。 D. 教师要利用自己的威信让孩子惧怕,顺服。 满分:2 分 5. 影响说服效果的重要因素是受信者的特性和个别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E) A. 智力和自尊心(自尊感)低的儿童与之高的儿童,其被说服性较高。 B. 依赖性强的儿童,其被说服性高,相反,自主精神(或自律精神)强的儿童,其被说服性低。 C. 攻击性强的儿童比之弱的儿童,其被说服性低,显示出受社会势力引诱倾向的儿童不太受说服的影响。 D. 女孩比男孩易受说服的影响 E. 对说服话题的自我参与度(关心度和重要性)低的儿童比之高的儿童,更易受说服的影响。 满分:2 分 1. 综合指导 综合指导:具有下列的影响作用:灵活地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以此为基础引出儿童自发的行为,促进他们的思想以及同班同学的交往与交流。 满分:10 分 2. 反抗行为 反抗行为:是指在要求与多数意见保持一致、维护“规则”之类的规范的状况下,采取针锋相对的态度和行为。 三、简答题(共2道试题,共30分。) 1. 针对分庭抗礼的儿童,我们该如何对其教育? 儿童采取不适当行为→恳求他改正无效→儿童采取分庭抗礼手法→承认儿童赢了,对其不适当行为不予理睬→对全班儿童的适当行为作出鼓励→对问题儿童的适当行为作出鼓励→为全班儿童提供合作与贡献的机会→为问题儿童提供合作与贡献的机会→发动班级议会制订规则→委之于社会结局无效→开放式咨询。

(0405)《教育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405)《教育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1:第一次作业 2:第二次作业 3:第三次作业 4:第四次作业 5:第五次作业 1:[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教师 2、学校教育 3、潜在课程 4、教育目的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评价的功能 2、简述新课程的主要特征 3、简述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4、简述《学记》中所涉及的教育教学原则 三论述题 1、结合现实试论述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影响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通常是以单一的、典型的个体为具体研究,通过对其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深入研究,了解其发展变化的某些线索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并施行一些积极的教育和改进措施,促进研究对象发展的一种研究方法。

2、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试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3、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是建立适宜课堂环境、保持课堂互动、促进课堂生长的历程。其中,建立适宜课堂环境是课堂管理的基本前提,保持课堂互动是课堂管理的衡量尺度。促进课堂生长是课堂管理的最终目标。 4、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出发,以学生的主动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为主来安排有关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一种课程类型。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属性的内容 人们从教育的历史事实、现实存在中抽象出诸多教育属性。 第一、教育的永恒性。 第二、教育的生产性。 第三、教育的历史性。 第四、教育的继承性。 第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第六、教育的长期性。 第七、教育的民族性。 此外,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 2、简述教学过程的规律

电大班级管理作业答案

电大班级管理作业答案

作业一 第一题:选择题 1、班级管理活动和其它任何管理一样需要具备三个条件(要素)即(B) A 班主任、学生、环境 B 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手段 C 空间、时间、资源 D 设计、实施、评价 2、班级管理的基本环节是(A) A 设计、实施、评价 B 计划、组织、实施 C 组织、协调、控制 D 备课、上课、考察 3、班主任的工作是一种(B) A、教育工作 B、专门性的工作 C、教师的兼职工作 D、思想教育工作 4、班级生活的社会化过程使小学生个体获得(B) A、个性 B、社会性 C、社会性的同时促进个性 D、统一性 5、班级组织属于(A) A、正式组织 B、非正式组织 C、自愿选择的组织 D、统一要求的组织 6、(B)联合国第44届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力公约》 A1959年11月20日 B、1989年11月20日 C1990年8月29日D、1992年4月1日 7、儿童的身体健康权利和受教育权利属于儿童的(B) A、生存权 B、发展权 C、受保护权 D、参与权 8、我国在(C)发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 A、1990年 B、1992年 C、2001年 D、1996年 9、中国少年先锋队以先锋命名是表明(D) A、它是先进儿童的组织 B、要求儿童做革命的先锋 C、向革命先锋学习 D、儿童是开拓未来的先锋 10、中国少年先锋队直接受(B)的领导。 A、中国共产党 B、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C、校长 D、班主任 第二题:填空题 11.班级授课制的奠基人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12.从(1952)年起我国学校班级管理者角色正式定名为班主任。 13.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组织者,同时还是(教育者),是发展中的儿童的(精神关怀者)。 14.小学班级是一个(班队合一的组织),是有双重性质的组织。 15.(班级)是小学的基层组织。 16.少先队组织具有(革命性)、(群众性)、(自治性)、(实践性)的特征。 17.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 18.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大致有(玩乐型)、(学习型)、功利型、(违规型)和(人际吸引型)。19.儿童的基本权利是(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 20.儿童权力的核心是(儿童优先)。 第三题:名词解释 21.班级:是现代学校制度的产物。同一年龄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根据学校的安排固定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班”;又因为“班”处在一定的教育阶段上,这就是“级”。班级是一定年龄阶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组成的学校教育基层组织。 22.班级管理:班级管理可以从两个层面上理解,即班级外部管理(学校领导对班级的管理)和班级

电大2018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完整版

教育学第一次作业 一、辨析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教育是人类和动物界都具有的一种现象(错) 2、社会可以制约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无法制约社会的发展。(错) 3、教育能推进一个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对) 4、社会可以制约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无法制约社会的发展(错) 5、人的素质不是先天遗传的,完全是后天影响教育的结果,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错) 6、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这个阶段,在皮亚杰认知发展四个阶段中,属于形式运算阶段。(错) 二、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1、描述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轨迹及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与著作,请用一两句话来介绍代表人物的重要教育思想。 (1)教育学的萌芽。其标志有中国古代的《论语》和《学记》。前者是反映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后者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根源于雅典与斯巴达的教育实践。代表有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英国哲学家培根于1623年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划分了出来,标志教育学有了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此时的代表人物有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3)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20世纪初,形成世界性科学化教育学研究运动。标志是马克思教育学和实验教育学等。 (4)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教育学开始走向自然科学导向下的以定量为特征的发展方向,研究中心向美国和苏联转移。标志是教育学出现繁荣发展的特征。代表人物有杜威、马卡连柯、凯洛夫、赞科夫、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 2、你对教材中关于教育政治功能的描述有什么看法?你的观点是什么? 答:教育对政治的影响作用体现在如下方面: 1、维系社会政治稳定。作为社会现象,教育的政治功能首先表现在它对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促进社会政治变革。教育的普及化是现代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推进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力量;教育通过传播先进思想和弘扬优良道德促进社会政治变革。 3、培养社会政治人才。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工具,教育是通过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去实现教育的政治作用。 4、推进社会政治民主。一般来说,教育是通过传播思想、制造舆论来影响社会政治生活的。一个国家教育普及程度越高,公民的素质也就越高,就越能具有公民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措施,同时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积极履行民主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因此,国民教育的发展和全体国志公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是推进政治民主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