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梅毒诊疗指南

神经梅毒诊疗指南

神经梅毒诊疗指南

【概述】

因梅毒苍白密螺旋体(treporlema pallidum)侵及脑膜、脑或脊髓所致的神经病变,称为神经梅毒。

【临床表现】

由于梅毒螺旋体侵人脑和脊髓的部位、时间不同,表现为无症状性梅毒、脑膜血管梅毒和脑实质性梅毒三种类型。(一)无症状性神经梅毒

指有感染史,梅毒血清反应和脑脊液检查均异常,但无临床症状者。这种类型的发病率约占全部梅毒病例的30%。无症状性神经梅毒在感染后2年内脑脊液异常达高峰,然后有两个后果,一是发展成为有症状的神经梅毒,另一是感染逐渐好转,脑脊液恢复正常。

(二)脑膜血管梅毒

多半在原发感染后数月至数年发生。最常见的是在原发感染后1年内同时出现皮疹和脑膜症状。此期可有颅神经麻痹。脑膜感染可引起小血管炎、闭塞,局灶性神经体征。临床表现类似动脉硬化性脑卒中发作,突然起病,并逐步进展,出现偏瘫、交叉瘫或难以定位的多处损害。但发病前数周或数月常有头痛和人格改变。脑膜血管型梅毒,男性多于女性。脊膜血管型梅毒受累可出现横贯性脊髓炎表现。

(三)实质性梅毒

包括脑和脊髓实质梅毒。前者称为“麻痹性痴呆”,后者称为“脊髓痨”。罕有偏瘫、偏盲、视神经萎缩、动眼神经麻痹、腱反射消失、Babinski征阳性等局灶神经损害的证据。脊髓痨患者表现为下肢电击样或刀割样闪痛、进展性共济失调、腱反射消失、深感觉障碍及二便失禁。

神经系统检查可见下肢膝和跟腱反射消失、音叉震动觉和关节位置觉受损以及瞳孔异常。此外,还可有肌肉无力、萎缩,肌张力低、视神经萎缩和视力丧失,颅神经麻痹以及Charcot 关节营养性改变。

【诊断要点】

(一)病史和体检

1.临床上有不洁性生活史。

2.有神经系统脑膜或局灶性神经损害症状和体征,或有多处难以一个部位定位的病损。

(二)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脑脊液白细胞数在(2~3)×108/L(200~300/mms)之间,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2.血清学检查

(1)非特异性(非苍白螺旋体)抗体试验:称为梅毒反应素(reagin)试验,反应素是心磷脂、卵磷脂和胆固醇的复合物。该复合物作为抗原是原始的补体结合试验、华康反应(Wassermann-Kolmer reaction)、性病研究试验(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VDRL)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apidplasma regain,RPR)的基础,但特异性差。

(2)特异性抗体试验:有密螺旋体抗体荧光吸收试验(fluorescent trepo—nemal antibody absorption,FTA-ABS)和密螺旋体微血凝试验(microhema一glution assay for treponema pallidum,MHA-TP)。血浆FTA-ABS阳性对诊断梅毒的特异性极高,但其阳性不能诊断是否活动性梅毒。

另外,FTA—ABS的敏感性极高,不能用于脑脊液检查,这是因为采取脑脊液时,不能避免的外伤导致极微量血污染脑脊液(1ml脑脊液中有血0.8/~1),即可造成脑脊液假阳性反应。因此,计算MHA指数(major histocompatibitv in—dex)和HMA-IgG指数能校正此偏差。因MHA和MHA-IgG指数只代表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抗钩端螺旋体抗体,对诊断神经梅毒有更高的特异性。

MHA指数一CSF的MHA滴度×血清白蛋白(mg/d1)/CSF白蛋白(mg/d1)×10。 MHA-IgG指数一EMHA-IgG滴度(CSF)/总IgG(CSF)]÷.EMHA-IgG滴度(血清)/总IgG(血清)]。总之,神经梅毒的实验室诊断依据:①血清RPR和血清

FTA-ABS或MHA-TP阳性;②脑脊液VDRL试验阳性;~CSF白细胞增高,伴有或不伴有蛋白增高;@MHA指数≥100,MHA-IgG 指数≥3。

(三)影像学检查

头颅CT和MRI对脑膜梅毒可见脑膜增强效应,对脑膜血管梅毒可见皮质下或皮质梗死。

【治疗方案及原则】

脑膜血管梅毒应当积极治疗,常用药物为大剂量青霉素。水溶性青霉素G,1200万~2400万U/d,静脉给药,共用2周。或240万U水溶性青霉素肌内注射,每日1次,合并用丙磺舒(probenecid)口服,每日2g,共2周。

青霉素过敏者可使用四环素或红霉素,皆为500mg,口服,每日4次,连续服用4周,或强力霉素100mg,每日4次,共4周。

青霉素治疗可出现皮疹或全身性过敏反应。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可出现Ja—risch-Herxheimer反应。常发生在青霉素治疗后1--~2小时。麻痹性痴呆和脊髓痨患者更常见。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可预防该反应的发生。

治疗后应3个月查1次血清试验。在6~12个月后脑脊液检查仍异常,则需2年后再复查。如果3年后患者症状有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变化,脑脊液和血清试验正常,则神经系统检查和脑脊液检查可停止。

下列情况应再次治疗:①临床症状和体征恶化,而能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者,特别是脑脊液白细胞增高持续不降低者;②在6个月后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仍不正常者;③血清或脑脊液VDRL试验不下降,或升高4倍,或首次治疗不满意的患者。

脑实质梅毒病者除作症状治疗外,亦应使用青霉素治疗。

神经梅毒诊疗指南

神经梅毒诊疗指南 【概述】 因梅毒苍白密螺旋体(treporlema pallidum)侵及脑膜、脑或脊髓所致的神经病变,称为神经梅毒。 【临床表现】 由于梅毒螺旋体侵人脑和脊髓的部位、时间不同,表现为无症状性梅毒、脑膜血管梅毒和脑实质性梅毒三种类型。(一)无症状性神经梅毒 指有感染史,梅毒血清反应和脑脊液检查均异常,但无临床症状者。这种类型的发病率约占全部梅毒病例的30%。无症状性神经梅毒在感染后2年内脑脊液异常达高峰,然后有两个后果,一是发展成为有症状的神经梅毒,另一是感染逐渐好转,脑脊液恢复正常。 (二)脑膜血管梅毒 多半在原发感染后数月至数年发生。最常见的是在原发感染后1年内同时出现皮疹和脑膜症状。此期可有颅神经麻痹。脑膜感染可引起小血管炎、闭塞,局灶性神经体征。临床表现类似动脉硬化性脑卒中发作,突然起病,并逐步进展,出现偏瘫、交叉瘫或难以定位的多处损害。但发病前数周或数月常有头痛和人格改变。脑膜血管型梅毒,男性多于女性。脊膜血管型梅毒受累可出现横贯性脊髓炎表现。 (三)实质性梅毒

包括脑和脊髓实质梅毒。前者称为“麻痹性痴呆”,后者称为“脊髓痨”。罕有偏瘫、偏盲、视神经萎缩、动眼神经麻痹、腱反射消失、Babinski征阳性等局灶神经损害的证据。脊髓痨患者表现为下肢电击样或刀割样闪痛、进展性共济失调、腱反射消失、深感觉障碍及二便失禁。 神经系统检查可见下肢膝和跟腱反射消失、音叉震动觉和关节位置觉受损以及瞳孔异常。此外,还可有肌肉无力、萎缩,肌张力低、视神经萎缩和视力丧失,颅神经麻痹以及Charcot 关节营养性改变。 【诊断要点】 (一)病史和体检 1.临床上有不洁性生活史。 2.有神经系统脑膜或局灶性神经损害症状和体征,或有多处难以一个部位定位的病损。 (二)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脑脊液白细胞数在(2~3)×108/L(200~300/mms)之间,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2.血清学检查 (1)非特异性(非苍白螺旋体)抗体试验:称为梅毒反应素(reagin)试验,反应素是心磷脂、卵磷脂和胆固醇的复合物。该复合物作为抗原是原始的补体结合试验、华康反应(Wassermann-Kolmer reaction)、性病研究试验(venereal

梅毒诊疗指南(最新)

梅毒诊疗指南(最新) 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控制局的指导和安排下吗,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皮肤性学分会性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性病亚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讨论制定了《性传播疾病临床诊疗与防治指南》,供皮肤科医师、妇产科医师、泌尿科医师、预防医学医师和其他相关学科医师在性病临床诊疗实践及预防控制工作中参考。现将4种性传播疾病的诊疗指南公布如下。 梅毒 梅毒(syohilis)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的性传播疾病。可分为后天获得性梅毒和胎传梅毒(先天梅毒)。获得性梅毒又分为早期和晚期梅毒。早期梅毒指感染梅毒螺旋体在2年内,包括一期、二期和早期隐形梅毒,一、二期梅毒也可重叠出现。晚期梅毒的病程在2年以上,包括三期梅毒、心血管梅毒、晚期隐形梅毒等。神经梅毒在梅毒早晚期均可发生。胎传梅毒又分为早期(出生后2年内发病)和晚期(出生2年后发病)。 一、诊断 1.一期梅毒: (1)流行病学史:有不安全性行为,多性伴或性伴感染史。 (2)临床表现:①硬下疳:潜伏期一般2-4周。常为单发,也可多发。初为粟粒大小高出皮面的结节,后发展成直径约1-2cm的圆形或椭圆形浅在性溃疡。典型的硬下疳界限清楚、边缘略隆起,创面平坦、清洁;触诊浸润明显,呈软骨样硬度;无明细那疼痛或轻度触痛。多见于外生殖器部位;②腹股沟或患部近卫淋巴结肿大:可为单侧或双侧,无痛,相互孤立而不粘连,质中,不化脓破溃,其表面皮肤无红、肿、热。 (3)实验室检查:①采用暗示野显微镜或镀银染色显微镜监察法,取硬下疳损害渗出液或淋巴结穿刺液,可查到梅毒螺旋体,但检出率较低;②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阳性。如感染不足2-3周,该试验可为阴性,应用于感染4周后复查;③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阳性,极早

我国梅毒诊疗指南及梅毒血清临床意义

一、梅毒的流行与防治 2012年我国梅毒报告病例:448620例,较2011年增长4.41%,居全国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排序第3位。近年来,由于梅毒防治工作的广泛展开,梅毒报告病例有所减缓,但形势任就不容乐观。因此我国CDC制定了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具体是:1.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梅毒预防知识;2.开展综合防治,阻断梅毒传播;3.提高检测监测质量,开展主动检测,促进梅毒早期发现;4.提供规范化梅毒医疗服务;5.预防和控制先天梅毒;6.加强国际合作和应用性研究。其中1.2属于一级预防;3、4为二级预防,涉及两个系统(检测系统、监测系统),一个服务(医疗服务),一个结合(与艾滋病干预结合),具体做到“三查一规范”即:在性病门诊、在高危人群外展服务、HIV检测人群(VCT门诊、美沙酮门诊人群)中提供梅毒筛查检测,对梅毒感染者提供梅毒规范化服务(包括医疗和预防服务)。预防和控制先天梅毒中尤其注意预防妊娠梅毒及其不良结局。包括:对孕妇进行健康教育,预防感染,检测咨询,治疗患者;对新生儿进行安全助产,预防治疗,加强随访,及时诊治。 二、梅毒临床表现 致病机理:梅毒螺旋体→破损的皮肤及粘膜→2~4周潜伏期→局部大量繁殖→硬下疳→经1~2月→自行消失→附近淋巴结→血液播散→全身组织和器官→二期梅毒→三期梅毒→心血管、神经等损害 抗心磷脂抗体:一期梅毒早期呈阴性,到后期呈阳性;二期、三期梅毒时呈阳性;抗螺旋体抗体:比心磷脂抗体出现早,最初为IgM抗体,其后为IgG及IgA类抗体持续存在终身;抗体无保护免疫力,不足以防止感染和阻止病情进展;晚期梅毒不再感染,可能与机体已产生细胞免疫有关。 传染途径:1.性接触:主要的传染途径。传播效率:30%;半数感染量(ID50):约50条螺旋体;未经治疗的患者在感染后的1年内最具有传染性;随着病期的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到感染后4年,通过性接触一般无传染性。潜伏梅毒:体内有梅毒螺旋体,可不时播散到血液中,潜伏梅毒孕妇仍可通过胎盘感染;2. 胎传:在妊娠任何阶段,梅毒螺旋体均可通过胎盘传染;未经治疗者,虽已无性传播(病期>2年),但妊娠时仍可传染给胎儿,病期越长,传染性越小;早期梅毒的母亲发生流产、死产、胎儿先天性梅毒或新生儿死亡率高于晚期梅毒的母亲;3.其他:如直接接触如接吻、哺乳等,间接接触有传染性损害病人的日常用品,如衣服、毛巾、剃刀及烟嘴等。 梅毒分期与分类: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隐性梅毒、胎传梅毒。 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1.硬下疳,主要发生在生殖器部位,其特点为;触诊时有软骨样硬度,无疼痛与压痛(无继发感染时)损害数目通常仅一个损害表面清洁不经治疗可在3~8周内自然消失,不留痕迹或留有轻度萎缩性瘢痕。2.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其特点为:如手指头大小,较硬,散在不融合;无疼痛及压痛,表面皮肤无红肿热,不化脓,穿刺液中含有梅毒螺旋体。 二期梅毒; 梅毒螺旋体由局部经淋巴结进入血液,在人体内大量播散后而出现全身表现,一般发生在感染后8~12周或硬下疳出现后6~8周.其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75%~80%),粘膜损害30%,全身淋巴结肿大50%~60%,其他10%。 三期梅毒(晚期梅毒); 包括树胶肿性梅毒,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 先天梅毒:胎儿在母体内通过血源途径感染所致,不发生硬下疳,常有较严重的内脏损害,< 2岁为早期先天梅毒,> 2岁为晚期先天梅毒。早期先天梅毒出现粘膜损害、皮肤损害、骨损害、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神经梅毒(10%)、肝脾肿大、黄疸、梅毒性肾病综合征、眼梅毒:脉络膜视网膜炎等;晚期先天梅毒则可导致畸形(前额圆凸、佩刀胫、郝秦生齿、桑椹齿(Moon齿)、马鞍鼻、腔口周围放射状皲裂瘢痕、胸锁骨关节骨质肥厚)活动损害如:神经梅毒、间质性角膜炎、耳聋、肝脾肿大、鼻及腭树胶肿、骨关节损害、皮肤粘膜损害等。

梅毒诊治指南

梅毒诊治指南1000字 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由梅毒螺旋体病原菌引起。梅毒病程分为 潜伏期、原初期、次要期、恢复期和晚期五个阶段。梅毒诊治指南 的目标是及早发现、准确诊断和规范治疗梅毒,预防并发症和避免 病毒传播。 一. 诊断 1. 临床表现 原初期:出现梅毒疹和梅毒瘤,伴有全身不适、发热、肌肉酸痛等。梅毒疹通常为单发、不痛、不痒、不渗液、不结痂、环状或半环状 的红色斑块。明显的梅毒瘤是由于螺旋体定植在皮肤的深层和脏器 组织,形成软肿物,常为单发,可在整个病程中反复出现。 次要期:出现梅毒皮损和多种组织和器官的病变,特别是黏膜和皮肤,如梅毒斑、斑疹、疣和溃疡。 晚期:病变突出,包括心血管、神经和体征方面的改变,如心脏瓣 膜功能不全、视神经萎缩、听力障碍和脑脊液异常。晚期梅毒所涉 及的器官系统和组织比较复杂,因此临床表现也很不一样。 2. 实验室检查 血清学检查是梅毒的标准诊断方法,包括非梅毒螺旋体试验和梅毒 螺旋体试验。 非梅毒螺旋体试验主要包括路易斯-巴尔狄法反应和快速血浆反应试验。路易斯-巴尔狄法反应的阳性率相对较高,但由于非梅毒螺旋体 的交叉反应性,假阳性率也很高。快速血浆反应试验的敏感性较高,但需要在特定的实验室环境下进行,且较为昂贵。 梅毒螺旋体试验包括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和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正式 的诊断需要通过两种方法阳性。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敏感性高,适用 于原发期、次要期和早期晚期梅毒的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是一种 半定量方法,更适用于血清学反应很弱的晚期患者。 二. 治疗

治疗的目标是彻底杀灭病原菌和防止疾病复发。首选口服或肌肉注射的青霉素,也可使用红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但其疗效相对较差。 用药原则: 1. 原发梅毒使用青霉素G 2.4 百万 U,肌肉注射一次; 2. 次早期梅毒使用青霉素G 2.4 百万 U,每周肌肉注射一次,连续 3 周; 3. 晚期梅毒使用青霉素G 2.4 百万 U,每周肌肉注射一次,连续3 周; 4. 如果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则可采用头孢菌素、红霉素等治疗; 5. 家族性和先天性梅毒采用青霉素治疗。 治疗期间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清学响应,定期复查血清学指标,以评价疗效。 三. 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感染 1. 安全性行为:避免性接触、减少性伴侣、使用安全套,预防性伴侣感染和重复感染; 2. 定期进行性病检查,尤其是性伴侣变化后; 3. 定期进行梅毒病史询问和病情监测; 4. 早期治疗,及时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感染; 5. 发现梅毒患者应及时报告和追踪,以避免病毒的传播。 总之,梅毒的诊治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规范化的治疗方法,积极防止并发症和继发感染,同时加强宣传和普及性病防控知识,提高公众对性病的认识和意识。

梅毒诊疗指南

梅毒诊疗指南 梅毒是一种由螺旋体菌引起的性病。它可以引起多种症状,包括溃疡、疹子、疼痛和神经系统问题。如果未进行适当的治疗,它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将提供梅毒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以帮助医生快速诊断和治疗患有梅毒的患者。此外,还将讨论梅毒的预防措施和生活方式变化。 一、梅毒的诊断 1.症状 梅毒的症状因个体而异,但通常从感染后几周到数月才会出现。最初的症状可能包括: - 一种称为硬下疳的溃疡,一般位于生殖器区域。它通常是痛的,并且可能感觉硬硬的。 - 一种称为复发性丘疹的皮疹,通常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自行 消失。 - 发热、头痛、疲劳、淋巴结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会在数周到数月后消失,但如果未进行适当的治疗,它们可能会重新出现并愈发严重。 2.检测

梅毒的确诊是通过检测患者体内梅毒螺旋体菌的存在来进行的。常用检测方法包括: - 血液检测:血液检测可以检测出患者体内是否存在钩端螺旋 体抗体。这是一种用于诊断梅毒的通用测试。血液检测通常在最初感染后3-6周进行。 - 直接检测:医生可以通过取患者的溃疡物或其他病灶进行检测,来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梅毒螺旋体菌的存在。直接检测通常用于诊断恶性梅毒或神经梅毒。 二、梅毒的治疗 梅毒是可以治疗的。然而,如果患者未及时就医,梅毒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并导致永久性伤害。因此,早期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1.治疗方案 治疗梅毒的常用药物包括: - 青霉素:青霉素通常是用于治疗梅毒的标准药物。这种药物 可以通过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进行治疗。治疗期一般为2-4周。- 阿奇霉素:阿奇霉素是一种抗菌药物,可与青霉素同时使用,也可作为青霉素过敏的替代药物。 - 地赛米松:地赛米松是一种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解除梅毒 合并神经系统炎性反应。 2.治疗后的监测

2020年妊娠合并梅毒的诊疗指南(课件)

2020年妊娠合并梅毒的诊疗指 南(课件) 妊娠合并梅毒的诊断和处理专家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单位:来源:中华妇产科杂志临床指南荟萃 国外研究中,对妊娠合并梅毒规范治疗,二期梅毒治疗后可预防94%的新生儿患先天性梅毒,一期梅毒和晚期潜伏梅毒治疗后可预防新生儿患先天性梅毒,如在妊娠20周内治疗,则可预防99%的新生儿患先天性梅毒。国内研究中,通过及时诊断和治疗妊娠合并梅毒,99%的孕妇可获得健康婴儿.......感谢聆听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复杂,几乎可侵犯全身各器官,造成多器官损害。妊娠合并梅毒发病率在多数地区为2‰~5‰。梅毒对孕妇和胎儿均危害严重,梅毒螺旋体可以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自妊娠2周起梅毒螺旋体即可感染胎儿,引起流产。妊娠16~20周后梅毒螺旋体可通过感染胎盘播散到胎儿所有器官,引起死胎、死产或早产。梅毒如未经治疗,可导致胎儿自然流产或死产(17%~46%)、早产或低出生体质量(25%)、新生

儿死亡(12%~35%)或婴儿感染(21%~33%),不良围产结局发生率为36%~81%。导致不良围产结局的因素包括:早期梅毒(特别是二期梅毒)、非螺旋体试验抗体高滴度[如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或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滴度≥1∶16]和孕早期未及时诊治(如治疗后30d内分娩)。国外研究中,对妊娠合并梅毒规范治疗,二期梅毒治疗后可预防94%的新生儿患先天性梅毒,一期梅毒和晚期潜伏梅毒治疗后可预防新生儿患先天性梅毒,如在妊娠20周内治疗,则可预防99%的新生儿患先天性梅毒。国内研究中,通过及时诊断和治疗妊娠合并梅毒,99%的孕妇可获得健康婴儿。......感谢聆听 一、病程和分期 梅毒螺旋体侵入人体后,经过2~4周的潜伏期,在侵入部位发生炎症反应,形成硬下疳,称为一期梅毒。出现硬下疳后,梅毒螺旋体由硬下疳附近的淋巴结进入血液扩散到全身。经过6~8周,几乎所有的组织及器官均受侵,称为二期梅毒.二期梅毒的症状可不经治疗而自然消失,又进入潜伏状态,称为潜伏梅毒。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再次出现症状,称为二期复发梅毒,可以复发数次。根据病期可将梅毒分为早期梅毒与晚期梅毒.早期梅毒:病期在2年以内,包括:(1)一期梅毒(硬下疳);(2)二期梅毒(全身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神经外科 西医、住院 脑挫裂伤 【诊断标准】 1.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 2.外伤后常出现意识障碍,程度轻重不一,多数持续时间较长,常超过30分钟, 严重者可长期昏迷直至死亡。 3.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较重,且持续较长时间,伴有定向力和记忆 力障碍。 4.癫痫发作,局灶性神经损伤症状如偏瘫、失语等。 5.头颅CT或MRI检查,可显示脑挫裂伤的部位、范围及是否伴有蛛网膜下腔出 血及颅内血肿。 【入院指征】 诊断明确者均应入院观察治疗;重型损伤(GCS 3~8分)或有严重合并伤者应收住NICU。 【住院检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血型; (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4)头颅CT扫描(含骨窗像)。 2.根据患者病情,建议选择的检查项目: (1)头颅X线平片; (2)头颅MRI及各种功能成像;

(3)必要时行头颅CTA/MRA/MRV/DSA检查; (4)必要时行脑电图、诱发电位检查。 (5)腰穿,脑脊液检查; (6)血气分析 (7)如有合并伤,按相关专科要求,完善必要检查。 【治疗】 1.一般治疗 (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言语、肢体活动等情况; (2)吸氧,保护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防止误吸。对出现呼吸异常者,早期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及时纠正低氧血症; (3)镇静、止痛; (4)止血; (5)控制血压; (6)防止高热,亚低温治疗; (7)控制血糖, (8)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9)防治癫痫发作,防治各种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应激性溃疡; 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等; (10)脑保护药物; (11)营养支持,肠内营养; (12)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供血治疗,预防外伤性脑梗塞; (13)其它脏器损伤,请相关专科会诊,协助诊治。 2.颅高压治疗: (1)颅内压监测: 强烈推荐:急性重型脑挫裂伤患者(GCS 3~8 分); 推荐:急性轻中型脑挫裂伤患者(GCS 9~15 分),急性轻中型脑挫裂伤合并全身多脏器损伤休克的患者。 (2)降颅压阶梯式治疗方案。包括:①气管插管,正常通气,足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篇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8) 第一章新生儿科 (8) 第一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8) 第二节新生儿败血症 (11) 第三节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14) 第四节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16) 第五节早产儿管理 (19) 第六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24) 第七节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30) 第八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31) 第九节新生儿气漏综合征 (36) 第十节新生儿窒息复苏 (37) 第十一节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44) 第十二节新生儿休克 (47) 第十三节新生儿肠外营养 (48) 第十四节新生儿输血规范 (51) 第十五节新生儿激素使用规范 (54) 第二章呼吸科 (57) 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57) 第二节急性感染性喉炎 (59) 第三节肺炎 (62) 第四节支气管哮喘 (67) 第三章神经内科 (72) 第一节吉兰-巴雷综合征 (72) 第二节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75) 第三节热性惊厥 (79) 第四节病毒性脑炎 (83) 第五节瑞氏综合征 (87) 第六节化脓性脑膜炎 (90) 第七节癫痫 (96) 第八节惊厥持续状态 (103) 第九节颅内高压 (109) 第十节神经系统遗传代谢病筛查流程 (112) 第四章心血管内科 (116) 第一节房间隔缺损 (116) 第二节室间隔缺损 (117) 第三节动脉导管未闭 (120) 第四节病毒性心肌炎 (122)

第五节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治指南 (124) 第五章血液肿瘤科 (130) 第一节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30) 第二节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136) 第三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140) 第四节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42) 第五节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抗生素使用 (145) 第六节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 (149) 第七节儿童血友病 (156) 第六章肾脏、免疫科 (163) 第一节急性肾小球肾炎 (163) 第二节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敏感型) (165) 第三节过敏性紫癜 (166) 第四节先天性肾病综合征 (169) 第五节遗传性肾炎 (171) 第六节肾小管酸中毒 (172) 第七节儿童Bartter综合征 (175) 第八节小儿肾功能衰竭 (176) 第九节川崎病 (179) 第十节渗出性多形红斑 (180) 第十一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182) 第十二节系统性红斑狼疮 (185) 第十三节狼疮性肾炎 (190) 第十四节皮肌炎 (194) 第十五节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196) 第十六节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诊疗指南 (197) 第十七节慢性肉芽肿病 (199) 第十八节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 (200) 第七章感染消化科 (202) 第一节麻疹 (202) 第二节流行性腮腺炎 (205) 第三节水痘 (207) 第四节流行性乙型脑炎 (208) 第五节EB病毒感染 (212) 第六节巨细胞病毒感染 (215) 第七节手足口病 (218) 第八节猩红热 (223) 第九节细菌性痢疾 (226) 第十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28) 第十一节结核病 (231) 第十二节梅毒 (236) 第十三节肺吸虫病 (239) 第十四节慢性胃炎 (242) 第十五节消化性溃疡 (245)

关于术前梅毒检验,这4点你需要知道

关于术前梅毒检验,这4点你需要知道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 TP)感染所导致的一种慢性、系统性的性传播疾病,传染性强,对社会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危害。 由于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症状可能与其它疾病相似,也可能完全不表现,在行有创操作尤其是手术和输血前需常规筛查。我们首先了解下梅毒有哪些检查方法和临床检查策略,最后再结合案例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报告解读及给出基本的处理。 检查方法 1直接诊断法 确认样本中是否存在梅毒螺旋体,可分为病原体检测与核酸检测两类。 a. 由于梅毒螺旋体不能在实验室中培养,病原体检测主要是用暗视野显微镜和镀银染色,方法繁琐不适合实验室常规检测。 b. 核酸方法和病原体检测都受病原体在局部的影响,容易发生漏检。 2间接诊断法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检查血清中梅毒相关抗体来推定梅毒诊断。根据机体对感染的体液免疫应答不同,血清学检查分成两种类型:非梅毒螺旋体检查(反应素抗体试验)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检查。 a. 非梅毒螺旋体检查是依赖梅毒螺旋体破坏感染者机体组织,刺激体内释放一种心磷脂抗原,这种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即抗心磷脂抗体(又称为反应素)。 该检查包括:TRUST(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RPR(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及 VDRL(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 前两者在检测时不需要对血清进行加热灭活,所以很受广大的实验室的欢迎。 非梅毒螺旋体检查均是基于识别反应素的试验,在早期梅毒、晚期潜伏性梅毒及免疫抑制患者中可出现假阴性结果;

在某些疾病情况(例如心内膜性和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发热、慢性肝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或孕妇中又可出现假阳性结果,所以该试验不具特异性,无法得出确定性结论。 然而,非梅毒螺旋体检查是一种半定量试验,其阳性结果以抗体滴度的形式报告,通常可反映感染活动性和被用于监测治疗反应,这是因为未经治疗的梅毒患者血清中反应素可长期存(尽管不治疗,也可缓慢下降),经适当治疗后可加快反应素减少,直至消失。 b.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检查是基于识别机体针对梅毒螺旋体抗原本身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因而其特异性往往高于非梅毒螺旋体检查。 该检查包括:TPP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FTA-ABS(荧光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TP-EIA(梅毒螺旋体酶免疫测定)及 CI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梅毒螺旋体检测敏感性与特异性高,通常作为确诊试验。但其作为定性试验,无法做到区分活动性梅毒与既往治疗过的梅毒,因为梅毒患者的该试验阳性结果将通常终生保持阳性。 检查策略 1传统检测流程 传统上由于梅毒螺旋体特异性筛查价格昂贵,因此序列筛查使用非梅毒螺旋体试验作为初始检测。 a. 如果非梅毒螺旋体检查结果阴性,患者无梅毒临床表现,通常不需要接受进一步检查。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在病程早期(如存在溃疡和皮疹) 就诊的患者,非梅毒螺旋体检查结果可能为阴性。 如果临床高度怀疑为梅毒,应在潜伏期(平均2-4 周)后复行血清学检查,或者应该给予梅毒的推定性治疗。 b. 如果非梅毒螺旋体检查阳性时,需要再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检查进行确认。 2反向检测流程 目前,对于梅毒的实验室筛查与诊断流程,越来越多地倾向于用反向检测流程,其使用梅毒螺旋体试验作为初始检测。

梅毒诊疗指南(2014版)

梅毒诊疗指南(2014版) 梅毒是一种由螺旋体菌属细菌引起的性病,该病可以影响全身,从而导致多个器官和组织的损害。因此,制定梅毒诊疗指南,对于及早诊断和治疗梅毒,保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梅毒诊断 1、病史及体格检查: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感染性病的史,尤 其是是否有不安全性行为史。检查患者的生殖器、粘膜、皮肤、淋巴结等部位,注意观察包括病变的数量、分布、性质和形态等。 2、实验室检查:采用暗视野显微镜直接检查患者的患部分泌物,或采用血清学检测如Wassermann试验、血清酶联免疫吸 附试验(ELISA)、荧光抗体血清试验(FTA-ABS)等。 3、影像学检查:根据梅毒病程,采用放射学检查如X线、CT、MRI等,发现亚急性病变时可以做核磁共振扫描(MRI)或者脑脊髓液检查等。 梅毒治疗 梅毒的治疗应该基于梅毒的不同病程和临床症状。以下是不同病程的治疗建议: 1、应用物:对新发梅毒收治观察期,原则上应居家隔离;患 者患部应保持清洁,宜采用一次性消毒纸尿裤。此外,患者的

家属应该得到安慰和指导,以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 2、初期梅毒:抗生素疗法是治疗初期梅毒的主要手段。建议首选前线临床常用的青霉素类药物,根据患者的用药史和过敏状况可以酌情选用其他种类抗生素,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亦可采用其他电泳药物,如多西环素、依诺酸、三环素、万古霉素、甲氧苄啶等,疗程一周。 3、次期梅毒:次期梅毒的治疗时间应该比初期更为长,建议使用强效抗生素。其中青霉素是优选药物,疗程应该持续2-4周,并应该定期检测伴随症状和血清学数据的变化,以及急性与疑似恢复期患者必须进行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 4、晚期梅毒:晚期梅毒治疗的时间要比次期梅毒更长,而疗程也应该在4-6周之间。当青霉素这样的抗生素不能使用时,可采用多西环素或万古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此外,在晚期梅毒治疗时,应该配合营养支持和实施症状对症支持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总结 梅毒诊疗指南的目的在于标准化的管理患者,为保护人类健康提供支持。梅毒的治疗应该根据不同的疾病病程,有效利用抗生素治疗。当然,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也是预防感染梅毒的最佳方法,所以,建议每一个人适当的规律又好的生活习惯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梅毒诊治指南

梅毒诊治指南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交传染,侵入部位大多为阴部。临床表现极为复杂,几乎侵犯全身各器官,造成多器官损害。早期主要侵犯皮肤黏膜,晚期可侵犯血管、中枢神经系统及全身各器官。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梅毒螺旋体的运动极为活跃。在人体外很容易死亡,在干燥的环境中和阳光直射下迅速死亡,在潮湿的器皿和毛巾上可生存数小时,39℃,4小时死亡。40℃失去传染力,3小时死亡。48℃可生存30min,60℃仅生存3~5min。100℃立即死亡。对寒冷抵御力强,0℃可存活1~2天,-78℃以下经年不丧失传染性。肥皂水和一般消毒液均可使其死亡。 梅毒螺旋体的致病能力与粘多糖及粘多糖酶有关,螺旋体表面似荚膜样的粘多糖能够保护菌体免受环境中不良因素的伤害并有抗吞噬作用。粘多糖酶能作为细菌受体与宿主细胞膜上的粘多糖相粘附,TO藉其粘多糖酶与组织细胞粘附。粘多糖物质几乎遍布全身组织,因而,TP感染几乎累及全身组织,在不同组织粘多糖含量不一,其中尤以皮肤、眼、主动脉、胎盘、脐带中粘多糖基质含量较高,故对这些组织的损伤也较为常见和严重,此外,胎盘和脐带在妊娠18周才发育完善,含有大量的粘多糖,故TP从母体转移到胎儿必须在18周以后才发生。 人类是梅毒螺旋体的唯一宿主。临床上绝大多数病例是通过有活动性病灶感染者的亲密接触而获得。病原体经由完整的黏膜表面或皮肤微小破损灶进入体内,在临床症状出现前,菌体在感染局部繁殖,数小时后侵入局部淋巴结,2~3d经血播散全身。由此可见,早在下疳发生前机体既有传染性。生殖器溃疡(硬下疳)是一期梅毒最常见的表现,在感染后2~3周。此后,在机体免疫作用下,原发灶中梅毒螺旋体大部分被杀死,硬下疳自然消退,进入无症状期,此即一期潜伏梅毒。残存的梅毒螺旋体继续在体内繁殖,经6~8周,大量入血,全身播散,引起二期早发梅毒。二期早发梅毒以典型皮损为主要表现,常伴有低热、不适和弥漫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等,亦可有各种内脏并发症发生。此时,梅毒螺旋体可在皮肤、淋巴结、眼球房水、脑脊液等多个组织中出现。当机体免疫应答建立,大量抗体产生,绝大多数梅毒螺旋体被杀死,二期早发梅毒随即自然消退,再次进入无症状期,称为二期潜伏梅毒。虽然此时机体无临床症状,但残存的梅毒螺旋体可伺机再繁殖,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再次入血,发生二期复发梅毒。经典研究发现,15%~40%未经治疗的潜伏梅毒患者最终发展为三期梅毒。三期梅毒可累及各个系统,但最先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梅毒)、心血管系统(梅毒主动脉炎/动脉瘤)和皮肤、骨骼(梅毒树胶肿)。这些并发症最终可引起死亡。如机体无任何症状,胸部、心血管透视检查及脑脊液检查阴性,而仅有梅毒血清试验阳性,则称为晚期潜伏梅毒。在晚期潜伏梅毒,虽然持续感染灶中的炎症反应可继续发展,但感染者不再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垂直传播、血源传染、其他:少数患者可因和梅毒患者皮肤粘膜发生非性接触的直接接触而受到传染,极少数患者可因接触带有梅毒螺旋体的内衣、被褥、毛巾、剃刀、餐具、医疗器械而间接被传染。 一期:硬下疳;二期:梅毒性玫瑰疹、丘疹性梅毒疹、脓疱性梅毒疹、秃发、甲损害;三期:结节性梅毒疹、梅毒性树胶肿、近关节结节、口腔与鼻腔间穿孔,鞍鼻、树胶肿、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 先天梅毒:先天梅毒由胎盘传染,不发生硬下疳。 早期先天梅毒:发病在2岁以内,往往早产、营养不良、消瘦、烦躁、皮肤脱水呈老人面貌、发育不良,严重者可由贫血及发热。 试验室检查:

梅毒感染孕产妇的处理及保健

梅毒感染孕产妇的处理及保健 第一节妊娠梅毒的诊断及处理 妊娠梅毒指妊娠期发生或发现的梅毒。妊娠期梅毒除影响孕妇本人健康外,还可能通过母婴传播传染给胎儿或新生儿,造成妊娠不良结局和先天梅毒。因此在妊娠期应及早发现梅毒感染,及早处理,减少梅毒对母亲和胎儿的危害。 一、诊断依据 梅毒可分为后天获得性梅毒和先天梅毒(胎传梅毒)。获得性梅毒又分为早期和晚期梅毒。早期梅毒的病程在2年以内,包括一期、二期和早期潜伏梅毒。晚期梅毒的病程在2年以上,包括晚期良性梅毒、心血管和神经梅毒、晚期潜伏梅毒等。妊娠期既可发生早期梅毒,也可发生晚期梅毒。 (一)一期梅毒 1.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感染史。 2.临床表现 (1)硬下疳:潜伏期一般为2-4周。一般为单发,但也可多发;直径约1-2cm,圆形或椭圆形浅在性溃疡,界限清楚、边缘略隆起,疮面清洁;触诊基底坚实、浸润明显,呈软骨样的硬度;无明显疼痛或触痛。多见于外阴部位。 (2)腹股沟或患部附近淋巴结肿大:可为单侧或双侧,无痛,相互孤立而不粘连,质硬,不化脓破溃,其表面皮肤无红、肿、热。 3.实验室检查 (1)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硬下疳处或淋巴结穿刺液可查见梅毒螺旋体。 (2)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如感染不足2-3周,该试验可为阴性,应于感染4周后复查。 (3)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少数可阴性。 (二)二期梅毒 1.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感染史,或有输血史(早期梅毒患者为供血者)。 2.临床表现可有一期梅毒史,病期在2年以内。 (1)皮损呈多形性,包括斑疹、斑丘疹、丘疹、鳞屑性皮损、毛囊疹及脓疱疹等,常泛发对称。掌跖部易见暗红斑及脱屑性斑丘疹。外阴及肛周皮损多为湿丘疹及扁平湿疣。皮损一般无自觉症状,可有瘙痒。口腔可发生黏膜斑。可发生虫蚀样脱发。二期复发梅毒皮损数目较少,皮损形态奇特,常呈环状或弓形或弧形。

梅毒诊疗指南

梅毒诊疗指南 概述】 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密螺旋体(Treponema,TP)所致的传染病。分为先天和后天(获得性)梅毒,可累及多个或单个器官,其特征为连续顺序的临床分期和数年无症状潜伏期。获得性梅毒主要通过性传播,先天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指胎儿在子宫内通过母体胎盘感染(危险性约60%~80%)。先天梅毒患儿出生时可无临床症状,仅梅毒血清试验阳性,3周后出现生长停滞、消瘦、老人貌、梅毒疹、肝脾肿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本节主要介绍先天梅毒。 病史要点】 1.流行病学史询问父母梅毒病史。 2.主要询问有无皮疹(手掌、足底、口鼻周及臀部)。 3.有无生长停顿、智力落后。 4.有无脓性或血性鼻腔分泌物,有无肢体活动障碍。 5.有无听力、视力异常、抽搐。 体检要点】 1.早期先天性梅毒(2岁内)有无手掌和足底的大疱疹或青铜色斑疹和口鼻周围和尿布区斑疹/丘疹样皮损,有无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

2.婴儿期 1)有无生长停顿、“老人貌”和贫血貌。 2)有无口周放射状皲裂/瘢痕,脓性或血性鼻腔分泌物、有无声音沙哑、脱发、指甲炎等。有无骨软骨炎(生后3个月内)。 3)有无智能落后、脑膜刺激征、有忽目力障碍、脑积水。 3.晚期先天性梅毒(>2岁,以5~8岁多见) 1)有无鼻、鼻中隔和硬腭可见树肿胶样溃疡。 2)有无“军刀状”胫骨和额骨及顶骨的隆起。 3)有无神经性梅毒、有无间质性角膜炎、有无感觉神经性耳聋。 4)有无哈钦森三联症(XXX门齿、桑树样磨牙和“斗犬”面容)。 辅助搜检】 1.检测组织或体液中的TP(诊断早期梅毒快速可靠) 1)暗视野镜检(用皮肤或粘膜损害处渗物或刮取物找TP)。 2)病理切片银染色。 2.血清学实验

梅毒血清学检测模式的选择

梅毒血清学检测模式的选择 梅毒是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它可以侵犯皮肤、黏膜及其他多种组织器官,可有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病程中有时呈无症状的潜伏状态。 近年来,我国梅毒的的患病率快速上升,因此,对梅毒的诊断及正确地评价,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依据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对常用3种血清学试验方法以及检测模式的选择进行了专题讨论,有助于检验人员控制检验质量、临床医师提高梅毒实验诊断效能,减少漏诊和误诊。 01梅毒血清学试验概括 梅毒螺旋体一旦侵入人体后,血清中可产生非特异性反应素抗体和梅毒螺旋体的特异性抗体。因此梅毒血清学试验包括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两大类。 01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采用一定比例的卵磷脂、牛心肌心磷脂及胆固醇混合物为抗原,与梅毒螺旋体感染机体过程中释放的类脂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类脂抗原抗体(反应素)结合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出现凝集颗粒为阳性反应。 02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采用梅毒螺旋体全菌或特异性重组蛋白作为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 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由于条件不同,所开展的试验方法不尽相同,但根据《梅毒诊断标准WS273—2018》,必须同时具备开展至少两种血清学试验方法的条件,本文讨论的三种梅毒血清学试验方法特点见表1。 表1 梅毒血清学试验方法比较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 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 试验(TP-ELISA)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 试验(TPPA ) 优点操作简便迅速,结果容易 判定,价格低廉 操作简便,客观准确,特 异性和灵敏性均好 试剂稳定,结果明 了,

阿尔茨海默病诊疗指南

2010年欧洲神经病学联盟阿尔茨海默病诊疗指南 一、概述 (一)目的 2008年成立工作组的目的是修改前一版欧洲神经病学联盟(EFNS)的 阿尔茨海默病(AD)诊疗指南。前一版指南采用了第4版诊断和统计手册(DSMⅣ)及美国国立神经病学、语言障碍和脑卒中研究所一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疾病学会(NINCD-ADRDA)对痴呆综合征和AI)的诊断标准。本次修改的指南特别强调疾病生物标记物依据,如磁共振成像(MRI)、18F一脱氧核糖葡萄糖正电子扫描(PET)和脑脊液(CSF)检测等技术所获取的进一步证据,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可信度。此外,特别注意了近期在疾病认知和行为方面的AD临床试验结果。由于AD是该指南所关注的焦点,非AD型痴呆,如血管性痴呆(VaD)、额颢叶变性(FTLD)、帕金森病痴呆(PDD)、路易体痴呆(D1,B)、皮质基底节变性(CBD)、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皮质一纹状体一脊髓变性痴呆(CJD)及其 他痴呆将另述。本指南足指导临床工作的理想标准,但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情况,还应该考虑每个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可用资源。该指南未讨论经济学效益,因为各国差异较大,不同国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二)背景 痴呆患者在65岁及以上人群中占5.4%,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升高,其中以AD为主。欧洲痴呆研究协会与欧洲AI)协会合作研究发现,目前在欧洲有845万人患有AD。痴呆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整个欧洲每年为此花费约1410亿欧元,其中56%为非正式护理花费。

每年痴呆患者的花费为21 000欧元,因病致残约为350/10万人,相比之下,糖尿病为247/10万人。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预计未来30年痴呆患者数将成倍增长。早发型AD(年龄<65岁)值得特别关注,因为这种情况遗传易感性强。具有不同的临床和认知表现,与晚发型病例比较。其病程进展更快。另外患者可能仍处在劳动和生育年龄。因此对早发型AD需要特殊处理。患者在临床AD之前常先经过一个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时期。此时一个或多个认知域出现主观和客观障碍,但仍能保持日常活动(ADL)能力。专家组决定不对MCI综合征进行详细总结,因为MCI的疾病分类学及其与AD的关系尚在讨论中。 (三)检索及评价策略 本指南的循证依据来自于考科蓝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资料库、荟萃分析和系统综述及通过联机医学文献分析和检索系统(Medline)数据库检索到的2009年5月之前期fu中发表的原始科学论文。专家组根据科学可靠性水平评价证据(证据分级I、Ⅱ、Ⅲ和Ⅳ),并采用EFNS 手册中的定义依据可靠性水平划分推荐等级(A、B或C)。对于尚无证据的重要临床问题,则根据经验和专家工作组的共识给出最佳实践建议。 二、临床诊断:病史、实验室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和躯体检查患者和知情人提供的病史应该集中在受损的认知领域、疾病进展过程、日常生活能力的损害及任何相关的非认知症状。既往病史、伴随疾病、家族史和教育史是病史的重点。神经系统检查和全身体检对于区分AD 与其他原发性退行性和继发性痴呆及伴随疾病尤为重要。虽然目前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