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洋地质灾害类型

海洋地质灾害类型

海洋地质灾害类型

对各种海洋工程具有直接危害或潜在性危害的,或者能够产生障碍的各种地质因素(包括地貌因素)统称海洋灾害地质。能对海洋工程产生直接危害或者对海洋工程的施工有一定影响的灾害地质因素有很多,有活动性断层、工程软弱层、海底滑坡、土质性质动态变化、浅层气、埋藏古河道、海底活动沙坡或沙丘、海底冲淤、海底地震与海啸、海平面升降、海岸侵蚀、海岸淤积、咸水入侵等。

在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咸(海)水

入侵:

海水入侵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

而造成的滨海地区含水层中的淡水

与海水之间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

导致海水或与海水有直接动力联系

的高矿化地下咸水沿含水层向陆地

方向扩展入侵,使淡水资源遭受破

坏的现象和过程。海水入侵方式主

要受地貌、地质条件制约。

海(咸)水入侵的成因

根据吉本-赫兹伯格原理,海水入侵的基本原理如图9-3。

影响海水入侵的主要因素有气象、水文地质条件等自然因索和地下水过量开采等人为因素。

(1)自然因素

①气象因素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环渤海地区持续干旱,造成地下水补给量和地表河流径流量的减少,以及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加。使沿海地区形成一系列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入海径流明显减少或消失,含水层中海咸水之间的动态平衡破坏,产生海水入侵现象。

②水文地质因素

海水入侵区多为第四系孔隙水和裂隙岩溶水展布区,含水砂层厚度大,蓄海水入侵区多为第四系孔隙水和裂隙岩溶水展布区,含水砂层厚度大,蓄、导水能力强,渗透系数高,使海淡水连通性强。第四系孔隙水分布区多为沿海平原和河流下游的泥沙质海区,地形平坦,地面标高仅2-5m,天然状态下地下水位埋深多小于2m。一旦地下水超采,水下降,极易形成低于海平面的负值区,引起水流方向的改变,海水上溯侵染。裂隙岩溶水分布区多发育有岩溶裂隙、构造裂隙或断裂带,当地下水超采引起水位下降,海水将会沿裂隙裂带呈“脉状”或“树枝状”入侵淡水体。

③风暴潮

环渤海地区是风暴潮灾害易发区。当风暴潮发生时海水沿河道和槽沟上溯数公里,虽然沿海地区建有防潮堤,但多不封闭。风暴潮的发生加剧了海水入侵的强度和范围。

(2)人为因素

①地下水过量开采是引起海水入侵的主要人为因素

本区的龙口、莱州、秦皇岛和大连等海水入侵较为严重的地区,都存在地下水超采问题。

沿海地区地下水持续超采,使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出现大面积低于海平面的负值区。当地下水长负值区长期存在时,含水层中的海-淡水之间的直接或间接水力联系平衡破坏,海水迅速向陆地淡水区入侵,但海水入侵速度滞后于负值区发展。海水入侵具体分布和强抽水中心密切相关,咸淡水界面一般会越过抽水中心在距强抽水中心不远的向大陆一侧形成,井基本稳定。当强抽水中心变化时,咸淡水界面发生相应的变化。区内大连和秦皇岛的海水入侵均发生在供水水源等强抽水地段,其中以秦皇岛枣园水源地较为典型。

20世纪60年代枣园水源地就存在海水入侵现象,但仅限于距海岸线2km河河流两侧的局部地区,当时抽水量为125×104m3/a,随后开采量逐年增加,1989年达897×104m3/a,1991年达1724.8×104m3/a,超过允许开采量1204.5×1044m3/a,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以枣园为中心的水位下降漏斗,中心最低水位标高-39m。(1992年6月),负值区面积17.5km2。地下水位改变了其天然流场,使水源地南部的海水沿含水层向水源地入侵,引起地下水质逐渐恶化.成水源地16口生产井报废。1991年6月29日“引青济秦”工程实施后,水源地基本停止了抽水,但由于农业开采量过大,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缩小趋势很弱,海水入侵基本稳定。

另外,秦皇岛市近期由于基坑排水形成局部的强抽水中心,诱发海水入侵现象,如河北大街北侧的富豪广场附近由于建筑基坑排水,诱发海水入侵,使海水矿化度升高至7000mg/L。

②水利工程布局不合理加剧了海(咸)水入侵的速度

1985年之后,入海河流中上游修建了大量水库、塘坝拦蓄地表径流,造成滨海平原地表径流减小,地下水补源贫缺。造成地下说位下降,海水入侵加剧。

另外,在广饶、寿光等咸水分布区的河道上修建拦河坝或大量引用地表水灌溉,人为抬高了咸水区的地下水位,造成咸淡水之间水力坡度增大,加快了咸水入侵速度。

③不合理的滩涂开发破坏滨海地下水水盐均衡

近些年滨海地区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莱州湾、唐山和秦皇岛等滨海平原区在村头地边修建了大量的养虾池,将海水引入内陆数公里;另外扩建盐田,抽取地下高浓度卤水晒盐。这些人类活动加剧局部地区海水入侵,破坏淡水系统。另外,无节制的在近海地区的河道中挖砂,致使河床标高低于潮水位,助长海水上溯侵染(如图9-4)。

海洋地质灾害

海洋地质灾害 海洋地质灾害细分如下表: 地理环境动力条件分类名称 海岸带海平面变化及地面沉降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地面沉降海岸动力过程海岸侵蚀、海岸淤积 重力地貌过程滑塌、塌陷、高密度流 海底 海洋动力地质过程 活动沙丘、沙脊、溺谷、陡坎、滑 坡、浊流、冲刷槽、刺穿 静态的浅层沉积构造 埋藏古河道、底辟、盐丘、埋藏坝 堤、不均匀持力层、埋藏泥炭层、 浅层气 海域或海岸 带内动力 地震地震诱发海啸和、沙层液化 活断层 火山 在上表中,常见于我们身边有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地面沉降、海岸侵蚀、海岸淤积、地震引发的海啸和风暴潮等,在这些与人们休戚相关的海洋地质灾害中,将详细分析海啸这一灾害的详细情况。 一、简介 海啸,是指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 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大约每小时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邻两个浪头的距离可能远达500到650公里。海啸在外海时由于水深,波浪起伏较小,不易引起注意,但到达岸边浅水区时,巨大的能量使波浪骤然升高,形成内含极大能量,高达十几米甚至数十米的“水墙”,“水墙”,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往往造成对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摧残。 二、成因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 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 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 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 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 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 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 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 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 播过去。 一旦海啸进入大陆架,由于深度急剧 变浅,波高骤增,可达20至30米,这种 巨浪可带来毁灭性灾害。

常见海洋地质灾害及成因分析

常见海洋地质灾害及成因分析 中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中国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6500多个沿海岛屿,海域面积广阔。海洋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资源,那一望无际的蓝色大海,其蕴藏的生物、矿物和可再生能源等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同时海洋还调节全球气候、提供了人类生存和繁衍的环境,海洋对人类来说至关重要。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海洋在带给人类如此多的利益的同时,也在展现着其残暴的一面,众多的海洋地质灾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繁衍,同时警示着我们,在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时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遵循经济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原则。 海洋地质灾害是指以地质动力活动或地质环境异常变化为主要成因的自然灾害,即在内动力、外动力和人为地质动力作用下,地球发生异常能量释放、物质运动、岩土体变形位移以及环境异常等变化,从而破坏人类生命财产或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的现象或过程。 海洋地质灾害按照致灾的动力条件分类可以分为三大类:内动力地质条件引起的灾害、外动力地质条件引起的灾害和人为动力条件引起的灾害。 其中内动力地质条件指的是主要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它一般起源和发生于地球内部,但常常可以影响到地球的表层,如可以导致海洋地震、海底火山、海啸。 外动力地质条件是指大气、水和生物在太阳能、重力能的影响下产生的动力对地球表层所进行的各种作用。如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由于外动力地质条件可能会导致海底滑坡、滑塌、海岸侵蚀和海岸淤积。 人为地质条件主要是指由于人类活动而对地球造成的影响,在海洋方面主要表现为沿海的不合理开发造成的污染和破坏、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下沉和咸水入侵、温室效应导致的海平面升降和人工过度采砂导致的海岸侵蚀、海岸后退等。 在众多的海洋地质灾害中,海啸或许是给人类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种,也是对人类的伤害最大、最直接的海洋地质灾害之一。

海洋地质灾害类型

海洋地质灾害类型 对各种海洋工程具有直接危害或潜在性危害的,或者能够产生障碍的各种地质因素(包括地貌因素)统称海洋灾害地质。能对海洋工程产生直接危害或者对海洋工程的施工有一定影响的灾害地质因素有很多,有活动性断层、工程软弱层、海底滑坡、土质性质动态变化、浅层气、埋藏古河道、海底活动沙坡或沙丘、海底冲淤、海底地震与海啸、海平面升降、海岸侵蚀、海岸淤积、咸水入侵等。 在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咸(海)水 入侵: 海水入侵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 而造成的滨海地区含水层中的淡水 与海水之间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 导致海水或与海水有直接动力联系 的高矿化地下咸水沿含水层向陆地 方向扩展入侵,使淡水资源遭受破 坏的现象和过程。海水入侵方式主 要受地貌、地质条件制约。 海(咸)水入侵的成因 根据吉本-赫兹伯格原理,海水入侵的基本原理如图9-3。

影响海水入侵的主要因素有气象、水文地质条件等自然因索和地下水过量开采等人为因素。 (1)自然因素 ①气象因素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环渤海地区持续干旱,造成地下水补给量和地表河流径流量的减少,以及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加。使沿海地区形成一系列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入海径流明显减少或消失,含水层中海咸水之间的动态平衡破坏,产生海水入侵现象。 ②水文地质因素 海水入侵区多为第四系孔隙水和裂隙岩溶水展布区,含水砂层厚度大,蓄海水入侵区多为第四系孔隙水和裂隙岩溶水展布区,含水砂层厚度大,蓄、导水能力强,渗透系数高,使海淡水连通性强。第四系孔隙水分布区多为沿海平原和河流下游的泥沙质海区,地形平坦,地面标高仅2-5m,天然状态下地下水位埋深多小于2m。一旦地下水超采,水下降,极易形成低于海平面的负值区,引起水流方向的改变,海水上溯侵染。裂隙岩溶水分布区多发育有岩溶裂隙、构造裂隙或断裂带,当地下水超采引起水位下降,海水将会沿裂隙裂带呈“脉状”或“树枝状”入侵淡水体。 ③风暴潮 环渤海地区是风暴潮灾害易发区。当风暴潮发生时海水沿河道和槽沟上溯数公里,虽然沿海地区建有防潮堤,但多不封闭。风暴潮的发生加剧了海水入侵的强度和范围。 (2)人为因素 ①地下水过量开采是引起海水入侵的主要人为因素 本区的龙口、莱州、秦皇岛和大连等海水入侵较为严重的地区,都存在地下水超采问题。 沿海地区地下水持续超采,使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出现大面积低于海平面的负值区。当地下水长负值区长期存在时,含水层中的海-淡水之间的直接或间接水力联系平衡破坏,海水迅速向陆地淡水区入侵,但海水入侵速度滞后于负值区发展。海水入侵具体分布和强抽水中心密切相关,咸淡水界面一般会越过抽水中心在距强抽水中心不远的向大陆一侧形成,井基本稳定。当强抽水中心变化时,咸淡水界面发生相应的变化。区内大连和秦皇岛的海水入侵均发生在供水水源等强抽水地段,其中以秦皇岛枣园水源地较为典型。 20世纪60年代枣园水源地就存在海水入侵现象,但仅限于距海岸线2km河河流两侧的局部地区,当时抽水量为125×104m3/a,随后开采量逐年增加,1989年达897×104m3/a,1991年达1724.8×104m3/a,超过允许开采量1204.5×1044m3/a,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以枣园为中心的水位下降漏斗,中心最低水位标高-39m。(1992年6月),负值区面积17.5km2。地下水位改变了其天然流场,使水源地南部的海水沿含水层向水源地入侵,引起地下水质逐渐恶化.成水源地16口生产井报废。1991年6月29日“引青济秦”工程实施后,水源地基本停止了抽水,但由于农业开采量过大,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缩小趋势很弱,海水入侵基本稳定。 另外,秦皇岛市近期由于基坑排水形成局部的强抽水中心,诱发海水入侵现象,如河北大街北侧的富豪广场附近由于建筑基坑排水,诱发海水入侵,使海水矿化度升高至7000mg/L。

海洋地质灾害

海洋地质概论 调研报告(二) ----我身边的海洋地质灾害:海岸侵蚀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1班 范鑫雨

海岸侵蚀 一、基本概述 海岸侵蚀是指在自然力(包括风、浪、流、潮)的作用下,海洋泥沙支出大于输入,沉积物净损失的过程,即海水动力的冲击造成海岸线的后退和海滩的下蚀。狭义的海岸侵蚀仅指自然海岸的侵蚀后退过程;广义的海岸侵蚀除自然海岸的侵蚀外,还包括人为对海岸的破坏过程。海岸侵蚀现象普遍存在,中国70%左右的砂质海岸线以及几乎所有开阔的淤泥质岸线均存在海岸侵蚀现象。 二、成因 沿岸泥沙亏损和海岸动力的强化是导致侵蚀发生的直接原因,而引起泥沙亏损和动力增强的根本原因是自然变化和人为影响。海岸侵蚀是特定区域自然与人类活动两大因素叠加影响的结果。 (一)、自然因素 1、河道改流 以黄河三角洲为例,刁口河改走清水沟入海,从此刁口河出现断流断沙,导致河口的沙嘴及附近海岸线不断受到海水侵蚀;1976~1986年间,刁口河沙嘴蚀退了约6km,蚀退面积约100km2;1986~2002年,沙嘴蚀退了1km左右,蚀退面积在37km2左右。

2、入海河流输沙量减少 河流输沙是海滩沙的主要来源,当入海泥沙减少至不能维持海岸平衡时,必然引起海岸蚀退。引起河流泥沙量减小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河海流上游的水利工程建设拦截了向下游输移的泥沙和内陆地区成功地采取了水土保持措施使河流产沙量减小。 以长江三角洲为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水库累计库容呈指数增长趋势,导致大通站入海泥沙量在60年代由增加转为下降,长江口水下三角洲的整体淤涨速率已明显下降,局部出现冲刷。长江三角洲的岸线侵蚀主要分为三部分:长江河口北支河道北岸及邻近的启东—吕泗海岸,长江南支部分岸段和杭州湾北部海岸。启东—吕泗附近海岸原是长江三角洲古沙洲的向海延伸部分,其两侧的汊道及海湾由于入海泥沙的充填才逐渐淤涨成陆地。1915年以来,通过长江北支入海的径流量从占整个长江入海径流量的25%减少到不足1%,长江口向苏北沿岸输送的泥沙显著减少,导致吕泗附近30km长的岸段节节后退。 3、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因素在海岸侵蚀诸因素中的比重偏小,这与各区海岸的特殊演变原因有关。海平面上升通过潮流、波浪和风暴潮作用增强,海岸潮滩和湿地损失,岸滩消浪和抗冲能力减小等途径引起海岸侵蚀加剧。其结果是,侵蚀岸段扩大,淤涨岸段减少甚至转为侵蚀,潮间带宽度变窄,坡度加大,同时将侵蚀下来的物质带向海底。据Bruun研究,海平面每上升1m将使高潮线后退50~100m。我国国家测绘局通过统计分析,我国海平面年上升率为2~3mm,而且仍处于上升趋势。 4、风暴潮侵蚀 风暴潮对海岸的侵蚀作用具有突发性和局部性,其危害程度极为严重。海浪以巨大的力量拍击海岸,冲击力可以达到38 000 kg/m2,对海岸有巨大的破坏性;同时,海浪压迫岩缝中的空气,产生巨大压力,加速岩石的崩溃;海岸带的泥沙和砾石在波浪往返运行。潮流强烈的作用及其逐月逐日的波动变化,使海滩沉积物经常处于十分活跃的冲刷、堆积状态。近岸潮流除了都是半日潮往复流的运动形式外,还具有落潮流速较大和落潮历时较长的共同特点,它决定了沿岸泥沙的离岸移动方向,并成为海岸侵蚀的重要原因之一。波浪作用是决定海岸侵蚀季节变化

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一、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特征,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 1、地壳活动灾害 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 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3、地面变形灾害 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 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 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 5、城市地质灾害 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 6、河、湖、水库灾害 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 7、海岸带灾害 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崖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 8、海洋地质灾害 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 9、特殊岩土灾害

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 10、土地退化灾害 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 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 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 12、水资源枯竭灾害 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二、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 崩塌发生的前兆有崩塌前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崩塌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等。 滑坡发生的前兆是后缘出现裂缝,前缘出现鼓丘,泉水突然消失,有轰鸣声等,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现象,是识别滑坡的重要特征。 泥石流发生的前兆是沟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 岩溶塌陷产生的前兆是井、泉水位急剧抬高、降低,地面出现鼓起和裂缝。 1、常见矿物:石英(SiO2)、正长石、斜长石、云母、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橄榄石、石榴子石、方解石、白云石、高岭土、黄铁矿、褐铁矿、赤铁矿、磁铁矿、黄铜矿。

我国的海洋灾害及其防治

中国自然灾害研究现状及意义 ——海洋灾害及其防治近年来,全球灾害频发,我国是一个位于中低纬度地区的大国,且我国边缘地区处于板块交界处,所以我国也不能避免许多灾害的发生。比如前些年的南方雪灾,南方高温,四川地震,玉树地震,南方泥石流频发,我国沿海地区也不断遭到台风、风暴潮、海岸侵蚀、海水倒灌等等海洋灾害。现在国家对海洋灾害相当重视,因为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绝大部分在沿海地区,国内外对海洋的各项灾害研究也不断深入,中国海大学海洋灾害防治研究所的成立,以及各所高校对海洋灾害的研究,如南京师范大学的《我国的海洋灾害及其防治》等等。 我国海洋灾害的种类有很多,主要的有风暴潮、赤潮、海浪、海岸侵蚀、海雾、海冰、海底地质灾害、海水入侵、沿海地面下沉、河口及海湾淤积、外来物种入侵、海上溢油等等。 1.风暴潮 指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称为风暴潮。如1895年4月28、29日,渤海湾发生风暴潮,毁掉了大沽口几乎全部建筑物,整个地区变成一片“泽国”,“海防各营死者2000余人”。1922年8月2日一次强台风风暴潮袭击了汕头地区,造成特大风暴潮灾。2004年,我国沿海共发生了10次台风风暴潮,8次温带风暴潮,3次罕见天文大潮,受灾人口1614.2万,死亡失踪人口49人,直接经济损失52.15亿。其中“云娜”、“艾利”、“蒲公英”、“海马”的台风风暴潮在我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赤潮 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和细菌在高磷高氮的水体条件下突发性繁殖或集聚而引起水体颜色改变的生态异常现象。 2006年我国海域发生的大面积赤潮 起止时间地点 面积(平方公里) 5月3~8日浙江舟山外至六横岛东南海域1000

海洋地质灾害类型浅析及对海岸侵蚀的研究分析

海洋地质灾害类型浅析及对海岸侵蚀的研究分析 海洋地质灾害类型浅析及对海岸侵蚀的研究分析 海洋地质灾害,是指在海洋中发生的地质灾害——由于地质作用使自然环境恶化,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毁及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严重破坏的事件。 对于海洋地质灾害的分类,其原则一般为主要考虑致灾的动力条件。因此可以将海洋地质灾害分为由内动力地质条件、外动力地质条件和人为地质条件三部分引起的。内动力地质条件造成地震、火山以及新构造运动等;外动力地质条件造成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滑塌、软土层、海底陡坎、侵蚀沟以及海底浅层气等;人为地质条件造成沿海的不合理开发产生的污染和破坏,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下沉等。 综合地理环境因素考虑的话,可以进一步分类。可以将地理环境分为海岸带、海底以及海域或海岸带三部分。海岸带的致灾因素一般有海平面变化及地面沉降,产生的灾害主要有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和地面沉降;也有海岸动力过程,产生的灾害主要有海岸侵蚀和海岸淤积;其次还有重力地貌过程,产生的灾害主要有滑塌、塌陷和高密度流。海底的致灾因素一般有海洋动力地质过程,产生的灾害主要有活动沙丘、沙脊、陡坎、滑坡、浊流、刺穿、冲刷槽;也有浅层沉积构造,产生的灾害主要有浅层气、不均匀持力层、底碎、古河道和盐丘。海域或海岸带的致灾因素一般有地震,产生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地震诱发海啸和砂层液化;另外也有活跃层和火山等致灾因素。 下面主要就海洋地质灾害中的海岸侵蚀进行详细的分析举例并探寻环节海岸 侵蚀的方法。 海岸侵蚀是指海岸在海洋动力作用下,沿岸供砂少于沿岸失砂而引起的海岸后退的破坏性过程。狭义的海岸侵蚀仅指自然海岸的侵蚀后退过程;广义的海岸侵蚀除自然海岸的侵蚀外,还包括人为对海岸的破坏过程。海岸侵蚀灾害是由海岸侵蚀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灾害。

海洋地质灾害

海洋地质灾害 海洋地质灾害 本次作业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海洋地质灾害的基本类型;第二部分为选取海岸侵蚀现象,对其成因、现象及防治措施进行详细的分析。 第一部分:海洋地质灾害类型简介 海洋地质灾害可分为海岸带地质灾害和大陆架地质灾害,接下来将分类进行介绍。 (一)海岸带地质灾害 1、海岸侵蚀和港口泥沙淤积 海岸侵蚀是指在自然力(包括风、浪、流、潮)的作用下,海洋泥沙支出大于输入,沉积物净损失的过程,即海水动力的冲击造成海岸线的后退和海滩的下蚀。引起海岸侵蚀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由于自然原因,如河流改道或大海泥沙减少、海面上升或地面沉降、海洋动力作用增强等都导致海岸侵蚀;二是人为原因,如拦河坝的建造、滩涂围垦、大量开采海滩沙、珊瑚礁,滥伐红树林,以及不适当的海岸工程设置等,均会引起海岸侵蚀。 港口泥沙淤积是指在在海港的航道和港池内产生的泥沙沉积现象。世界上大小港口都有不同程度的淤积,其后果是减小水深、妨碍航行,淤积严重的港口甚至成为废港。防淤减淤工程耗费巨资,而疏浚维护费用亦常成为沉重的负担。因此,淤积问题在多泥沙活动的海岸常是建港成败的关键之一。 2、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 海平面上升指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上层海水变热膨胀等原因引起的全球性海平面上升现象。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有:海水温度上升、河流注入海洋的水流量增多、冰川融化、海洋的热膨胀、沿海地区城市的地面沉降。海平面上升使得大量陆地被淹没;此外,海平面上升不仅会加剧风暴潮灾害,还会加大洪涝灾害的威胁;海平面上升加剧了沿海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程度;加大了河口区域

咸潮入侵的强度和频度。 地面沉降是指海平面上升导致的地面相对沉降,更加剧了海平面上升。 3、海水倒灌和土地盐碱化 海水倒灌是指海水经地表到达陆地的水文现象,普遍出现于沿海低漥地区。其成因主要是与地层低陷与潮汐有关,台风季节或豪雨时亦很容易引发海水倒灌。海水倒灌现象一般只在内河入海口处发生,可引发咸潮现象,威胁河流淡水水质。随着全球海平面的上升,海水倒灌势必越来越严重,所带来的可能是沿海地区土壤恶化腐蚀和淡水盐碱化等问题。 海岸带地质灾害还有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如地裂缝与塌陷、岸边滑塌、滑坡、泥石流等。 (二)大陆架主要地质灾害 按照灾害性程度,大陆架地质灾害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活动能力的破坏性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断层、浅层气、陡坎、底辟、沙波及地震等;另一类是不具备活动能力的限制性地质条件,包括埋藏河道、不规则基岩面、凹凸地、浅滩、槽沟及沙丘等。 1、海底滑坡 海底斜坡上未固结的松软沉积物或有软弱结构面的岩石,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中的软弱结构面发生滑动的现象。发生海底滑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沉积物内部结构和动力条件,如海底沉积物中粘土物质的含量较多、天然气产生的高压等;另一方面,是某些外部诱发条件,如地震、海浪等。海底滑坡除直接危害钻井平台、海底光缆、港口、码头等设施外,大型海底滑坡有时会引起巨浪甚至海啸,造成严重的破坏损失。 2、海底地震 海底地震主要分布在活动大陆边缘和大洋中脊,分别相当于洋壳的俯冲破坏与扩张新生地带。两带的地震活动性质截然不同。活动大陆边缘地震带位于板块俯冲边界,主体是环太 平洋地震带,此外还包括印度洋爪哇海沟附近,大西洋波多黎各海沟及南桑威奇海沟附近的地震带。

自然灾害知识:海产品生产与自然灾害以及海洋污染的影响,关于计划开发新型海洋产业和生态环保资本

自然灾害知识:海产品生产与自然灾害以及海洋污染的影响,关于计划开发新型海洋产 业和生态环保资本 海洋是人类的重要物质和精神资源之一,海产品产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海洋自然灾害和海洋污染给海产品生产和相关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为了发展新型海洋产业和促进生态环保,我们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制定更加科学的海洋开发规划。 一、自然灾害对海产品生产的影响 1.海洋气象灾害 海洋气象灾害是指由于气象原因引起的海洋内外发生的灾害。常见的海洋气象灾害有台风、风暴潮、海冰等。这些灾害会对海产品生产造成较大的影响,如台风、风暴潮等都会导致海产品养殖区的海水混淆,水质恶化,从而导致海产品死亡。而海冰天气会阻碍渔民、养殖户出海捕捞和管理养殖设施,也会造成海产品死亡。

2.海洋地质灾害 海洋地质灾害包括海底地震、海啸等。在我国,较为常见的灾害 是东海、南海、黄海等地的地震和海啸。这些灾害会对海产品生产造 成严重的影响,不仅会对生产场所和设备造成损失,还会使海产品群 体死亡或逃逸。 3.海水质量污染 海水质量受到污染会对海洋生物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现在,我 国海域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污染物主要来源来自于电力、石油、化工、金属冶炼、造纸、印染等行业的排放。这些污染物对海产品的 生长发育、繁殖和健康都会造成影响,还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二、海洋污染对海产品生产和相关产业的影响 海洋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水质恶化和海洋生物资源减少。而对于 海产品生产和相关产业而言,这种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减少可用的生产资源

海洋里的生物数量和种类受到污染的影响,水质恶化会导致海产品的生长发育迟缓,而且其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污染还可能会影响到海产品的收益能力,从而减少了可用的生产资源。 2.降低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 污染会严重影响到海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从而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这种情况还会进一步导致海产品的价格下降,进而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利润。 3.危及相关产业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 海洋污染不仅影响到了海产品生产的质量和数量,也会对相关产业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带来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积极采取行动,减轻海洋污染的破坏力度,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海产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新型海洋产业和生态环保资本的开发 为促进新型海洋产业的发展,我们需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注重产学研结合,引领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注重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

日照市近海海域灾害地质类型及特征分析

日照市近海海域灾害地质类型及特征分析 王光栋;高鸿;王文治 【摘要】日照近岸海域灾害地质类型主要为埋藏下切谷、海底侵蚀、冲刷沟槽和冲刷陡坎及海底抛泥区等。通过对日照海岸带近岸海域的浅地层剖面和水深测量资料,开展主要地震地层界面的追踪和对比,结合沉积物粒度和地球化学特征,对近海海域潜在灾害地质因素进行分析对比,探讨了日照近海海区的灾害地质类型、特征和分布规律,为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海洋开发提供基础地质资料。%Types of geological hazards in offshore area in Rizhao city are mainly buried incised valley,submarine ero-sion,erosion groove,erosion scarps and seabed spoil area,etc.Based on shallow stratum profile and bathymetric sur-vey of offshore areas in Rizhao city,main seismic stratigraphic interfaces have been traced and https://www.doczj.com/doc/5e19311791.html,bining with sediment grain sizes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potential geological hazard factors in offshore areas have been analyzed and compared.Types,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of geological hazards in offshore areas have been discussed.It will provide basic geological data for ocean development in Peninsula Blue Economic Zone. 【期刊名称】《山东国土资源》 【年(卷),期】2014(000)011 【总页数】3页(P36-38) 【关键词】近海海域;灾害地质;特征分析;日照市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海洋灾害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海洋灾害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海洋生态系统的自然灾害与保护

海洋生态系统的自然灾害与保护自然灾害是指由地球自然因素引起的、造成人类生命财产受损的突发性事件。海洋生态系统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本文将重点探讨海洋生态系统所面临的自然灾害,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一、海洋生态系统的自然灾害 1. 水文灾害 水文灾害主要包括洪涝、干旱和海啸等。洪涝灾害会导致沿海地区生态系统的淤塞和水土流失,从而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平衡。干旱则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中水生生物栖息地的缺水,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海啸作为一种极具破坏性的水文灾害,不仅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直接伤害,还会引发海洋生态链的破坏,进一步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包括飓风、台风、暴雨等。飓风和台风会引发海水暴涨、风浪增大,对沿海地区的海洋生态系统造成极大冲击。暴雨不仅会导致海洋面积的增加,还会带来大量的淡水流入海洋,改变海洋水质,并对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一定危害。 3. 地质灾害

海洋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海底火山爆发和海底滑坡等。地震作 为一种地壳运动的自然现象,不仅会引起海岸带的抬升或下沉,还会 造成海水的剧烈波动,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破坏。海底火山爆发 和海底滑坡会导致强烈的岩浆喷发和海域的剧烈变动,对海洋生态系 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物种数量产生重要影响。 二、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 1. 加强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海洋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掌握自然灾害的发生和 发展趋势,为后续的应对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 2. 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对于面临洪涝、干旱等水文灾害的海洋生态系统,可以通过修复生 态系统功能、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和实施水资源管理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的抵抗风险能力。 3. 强化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对大众的环境保护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和个人的环保意识和责 任感,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使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成为全民行动。 4. 推动国际合作 自然灾害不受国界限制,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加强国际间的沟通合作,进行数据共享、技术交流,共同研究自然灾 害的防范和治理,实现更加高效的海洋生态保护。

地质灾害分类分级.

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行业标准 DZ 一2000 地质灾害分类分级 Standard of classification for geological disaster (送审稿) 2000一发布 2001一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

前言 为了对地质灾害勘查、监测、预报、防治和灾情统一归口管理,制定本标准。 本标对是地质灾害监督管理的基础标准,可以作为地质灾害分级、分区管理的依据和地质灾害治理前期勘查立项、设计的依据:亦是灾情统计、抗灾防灾的依据。 本标准技术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本标准采用的有关定义,给出了理解该标准中使用的术语所必要的定义。使标准中始终使用同一术语表达某一特定概念,避免一词多义,统一技术语言,以保证对标准的理解和使用。第二部分是总则,地质灾害分类分级的原则。第三部分是地质灾害分类,采用三级分类体系,把地质灾害按照灾类、灾型、灾种三级层次进行划分或归类。第四部分是地质灾害分级,根据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将一次灾害事件划分为特大灾害、大灾害、中灾害、小灾害4级。 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与正文具有同等法规效力。 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给出附加信息,不具有法规效力。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从生效之日起,地质灾害勘查、监测、预报、防治的立项、设计、成果编写以及上报灾情均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一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提出; 一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归口; 一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国土资源标准化研究中心 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梁孙培善柳源张明燕穆春芳 一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负责解释

海洋地质灾害的类型

海洋地质灾害的类型 海洋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尤其是再生资源,并调节全球气候,提供了人类生存和繁衍的环境。然而,海洋也给人类带来了众多的海洋地质灾害。显然,人类在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和能源,发展沿海经济时,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不损害后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防止只顾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的短期行为。 1 海岸带主要地质灾害 1. 1 海岸侵蚀与港口泥沙回淤 目前我国70 %的砂质海岸和粉砂淤泥质海岸遭受到海水侵蚀,海岸侵蚀现象已普遍存在。海岸侵蚀的主要特点是地域的广泛性、侵蚀海岸类型的多样性和侵蚀程度的日趋加剧。山东省70 %的砂质海岸受侵,后退速度约2m/ a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岸从50 年代至今己后退200m。海南岛清澜港近10 年内海岸被蚀退150m。广西防域港京族三岛近20 年海岸后退200m. 我国有漫长而曲折的海岸线,沿岸有众多的入海河口和优良的港湾。但在港口建设中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泥沙的回淤。60 年代初期至70 年代中期,国内主要以地质、地貌、沉积、和海洋水文动力为主,着重对海洋地质基础、地貌特征及其演化、水动力条件、泥沙来源、运移方向与途径、地形变化等方面进行实地调查和定性研究(杨治家等,1992) 。自70 年代以来,以定量研究为主,提出了沿岸输砂率和港口泥沙回淤的计算公式(尤芳湖,1979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1987 ;孙献清等,1987) ,开展了潮汐通道稳定性的调查研究(张忍顺等,1984) ,并采用了模糊数学、人工制备放射性示踪砂、放射性测年等新技术手段(杨治家等,1992) 。 1. 2 海平面上升与地面沉降 美国国家研究协会(NRE) 一份研究报告估计, 从1983 年起在未来100a 内, 世界海面将上升70cm (Hoffmam 等, 1983) 。我国沿海46 个验潮站的资料表明(孙宏) ,1993) ,整个中国东南沿海海面呈上升趋势,平均上升率为1. 15mm/ a ,到2000 年,南海海面将上升4 . 8cm ,江苏南部、浙、闽沿岸上升2~4. 64cm。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上海、天津、大连、广洲等沿海城市均出现过地面下沉的问题。上海市在1921~1987 年期间地面下沉了1. 79m(吕炳全、孙治国,1997) 。 1. 3 海水倒灌与土地盐碱化 地下水开采量的不断增大,使许多沿海省、区出现海水入侵现象。海水入侵使地下水变咸,从而导致地下水水源地报废。目前,山东半岛已出现海水入侵12 处,每年造成约4 亿元的经济损失。许多沿海城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海水入侵,海水入侵面积近1000km2 ,每年因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8亿多元(吴岗,1998) 。海水倒灌以及海平面上升均会造成沿海土地盐碱化,破坏耕地。 1. 4 海岸带其他不稳定性因素 海岸带还有一些不稳定因素,如地裂缝与塌陷、岸边滑塌、滑坡、泥石流等,这些都会对人类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造成一定的危害。 2 大陆架主要地质灾害 研究大陆架地质灾害的特征、发生、发展、分布规律,对海洋石油工程、海底通迅设施及其他海洋工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按灾害性程度,大陆架地质灾害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具有活动能力的破坏性地质灾害,第二类为不具有活动能力的限制性地质条件。大陆架潜在地质灾害主要有13 种,其中具有活动能力的破坏性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断层、浅层气、陡坎、底辟、沙波及地震等;而不具有活动能力的限制性地质条件有埋藏河道、不规则基岩面、凹凸地、浅滩、槽沟及沙丘等。

东营市近海海域灾害地质类型及特征分析

东营市近海海域灾害地质类型及特征分析 赵景蒲;贺淼;张建英;宋委;张玉彦 【摘要】利用卫星遥感、浅地层剖面、单波束测深资料研究了东营市近海海域灾害地质类型,并进行了特征分析.研究区近海海域存在的灾害地质类型主要为海岸侵蚀与淤积、活动断层、冲沟和陡坎、蚀余地形、海底滑坡、浅层气、埋藏古河道(古湖泊)等.研究区岸段整体以海岸淤积为主,仅东营港口段、刁口河段沙嘴一带存在海岸侵蚀;活动断层在北部海域广泛存在,走向大约为NNE向,近EW向延伸约1 km;灾害地貌主要分布在黄河三角洲前缘及废弃的黄河三角洲北部叶瓣处;浅层气主要存在于孤东海域离岸20 km、水深15~20 m的海底;埋藏古河道(古湖泊)分布在海底8~20 m左右的深度,古河道(古湖泊)顶埋藏深度在7.1~15.2 m之间,分布在整个水下三角洲地区. 【期刊名称】《山东国土资源》 【年(卷),期】2018(034)007 【总页数】6页(P55-60) 【关键词】灾害地质;特征分析;近海海域;东营市 【作者】赵景蒲;贺淼;张建英;宋委;张玉彦 【作者单位】东营市国土资源局,山东东营 257091;东营市国土资源局,山东东营257091;东营市国土资源局东营区分局,山东东营 257091;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潍坊 261000;东营市实验中学,山东东营 2570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6.12 灾害地质是指自然发生的或人为造成的、对人类生命或财产造成危害或潜在危害的地质条件或地质现象,其研究对象是地质类致灾因子,包括地质体、地质现象及其发生发展机制、分布规律[1-2]。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东、北 临渤海,西与滨州市毗邻,南与淄博市、潍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纵距123km,东 西最大横距74km,海岸线总长350.34km[3]。近年来随着海底和海岸经济意义 日益变大,海洋灾害地质的研究对海底工程、护岸工程都有重要意义,因此,海洋灾害地质调查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2]。该文通过浅地层剖面测量、单波束水深测 量等物探手段,对东营市近海海域进行了地质灾害调查工作①。浅地层剖面测量与水深测量同时进行,导航仪器采用美国Trimble技术公司生产的SPS351信标接 收机,定位准确;导航软件采用广州南方公司的自由行水上工程软件;浅地层剖面仪器采用英国AAE/SBP,采集软件采用美国Chesapeake公司的sonarwiz5软件;水深测量仪器采用ODOM公司生产的Echotrac MKⅢ双变频回声测深仪。在研 究区北部、东部海域共完成浅地层剖面8条,测线垂直于海岸方向,长312km;南部海域浅剖面资料以收集山东半岛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与监测项目资料为主,长1341km,调查范围与测线实际航迹见图1。 图1 研究区范围、测线位置示意图 1 灾害地质类型划分 海洋灾害地质的研究是一门相对较新的海洋地质科学,目前对灾害地质因素类型的划分尚无统一的方法,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方案[4-5]。该次参考刘守全 等的分类方法,以实用简捷为原则,以出现的空间为主线,将东营市近海海域海洋灾害地质分为四大类:构造的、海岸的、海底的、浅层的[5](表1)。 2 海岸侵蚀与淤积

海洋灾害知多少

海洋灾害知多少 海洋灾害知多少? 编辑词条专家发言多义词参与讨论 目前没有摘要,马上添加 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海洋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仅次于内陆的洪涝和风沙等灾害。1980年--2002年的22年中,海洋灾害的经济损失大约增长了30倍,高于沿海经济的增长速度,已成为我国海洋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海洋防灾减灾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社会安定、经济安全和沿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因此,探讨沿海城市所面临的海洋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典型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这里主要列举与我国沿海城市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几种主要海洋灾害。 1、风暴潮 风暴潮是指由台风、温带气旋、冷锋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又称“风暴增水”、“风暴海啸”、“气象海啸”或“风潮”。西北太平洋每年生成的台风有30多个,占金球1/3以上,其中影响我国的约有20个,在中国登陆的有7-8个。风暴潮通常可以分为台风风暴潮和温带气旋风暴潮两种,影响我国的台风风暴潮一般分布在东海、南海、黄海南部及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域;温带气旋风暴潮一般分布在渤海、黄海北部。其中台风风暴潮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影响较为强烈,浙江沿岸、福建、广东、海南沿海是多发区域。截至2005年10月底,我国沿海地区共发生了规模较大的7次台风风暴潮。台风所带来的风暴潮给沿岸地区带来了巨额的经济损失和一定

的人员伤亡,如今年影响我国大陆的第一场台风“海棠”,在不到一天时间,共造成福建、浙江两地直接经济损失80.93亿元,并导致浙江3人死亡;台风“达维”自9月26日凌晨4点左右在海南省万宁市山根镇沿海登陆,截至9月28日统计已造成海南、广东、广西三省(区)900多万人受灾,因灾死亡21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03万公顷,倒塌房屋3万多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21.0亿元。 2、赤潮 赤潮是指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暴发性繁殖或集聚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它是一种常见的海洋灾害,它会破坏生态平衡和渔业环境,危害渔业和养殖业,有毒赤潮还能通过食物链转移造成人畜中毒死亡。从总体上讲,近20年来我国沿海赤潮灾害日益频繁,20世纪80年代平均每年10次左右,到90年代上升到每年20次左右,进入21世纪以来,赤潮暴发次数剧烈增加,到2003年达到119次之多。造成我国近海赤潮发生频率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持续时间越来越长的根本原因在于陆源污染物的大量排放、船舶排污及碰撞溢油、海上石油开采溢油增加、近岸养殖过度、近岸旅游造成坏境污染等。据《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数据显示,我国近几年来的赤潮灾害发生频率不断上升,对渔业、养殖业等造成严重影响,经济损失巨大。另据国家海洋局报道,自2005年3月31日在浙江省温州南麂外侧海域首次发现赤潮以来,到目前为止,全省共监视监测到赤潮11次,累计面积已达1万多平方千米。 3、海岸侵蚀 海岸侵蚀是指在自然力(包括风、浪、流、潮)的作用下,海洋泥沙支出大于输入,沉积物净损失的过程,即海水动力的冲击造成海岸线的后退和海滩的下蚀。海岸侵蚀现象普遍存在,中国70%左右的

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特征,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 1、地壳活动灾害 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 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3、地面变形灾害 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 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 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 5、城市地质灾害 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 6、河、湖、水库灾害 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 7、海岸带灾害 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崖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 8、海洋地质灾害 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 9、特殊岩土灾害 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 10、土地退化灾害 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

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 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 12、水资源枯竭灾害 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二、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 崩塌发生的前兆有崩塌前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崩塌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等。 滑坡发生的前兆是后缘出现裂缝,前缘出现鼓丘,泉水突然消失,有轰鸣声等,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现象,是识别滑坡的重要特征。 泥石流发生的前兆是沟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岩溶塌陷产生的前兆是井、泉水位急剧抬高、降低,地面出现鼓起和裂缝。 1、常见矿物:石英(SiO2)、正长石、斜长石、云母、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橄榄石、石榴子石、方解石、白云石、高岭土、黄铁矿、褐铁矿、赤铁矿、磁铁矿、黄铜矿。 2、常见岩浆岩: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闪长岩、安山岩、辉长岩、玄武岩、橄榄岩。 3、常见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碳质岩石。 4、常见变质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