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气屏柜铜母排制造安装工艺守则

电气屏柜铜母排制造安装工艺守则

电气屏柜铜母排制造安装工艺守则
电气屏柜铜母排制造安装工艺守则

电气屏柜铜母排制造安

装工艺守则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电气屏、柜铜母排制造安装工艺守则

一、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成套开关设备铜母排的制造安装工艺引用标准、目标、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电控设备厂制造的成套开关设备(以下统称装置)

二、引用标准

GBJ149-9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585.1 《电工用铜、铝及其合金母线,第1部分:一般规定》

GB5585.2 《电工用铜、铝及其合金母线,第2部分:铜母线》

三、目标

使电控设备厂生产的产品符合质量标准,满足用户使用要求。

四、原则

控制产品质量。

五、要求

1.装置内所用铜母排必须符合GB5585.1-85,GB558

2.2-85国家标准,每次购进铜母

排必须出示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检验合格证。

2.母排表面应光亮平整,不得有裂纹和划痕。

六、母排的选择

按GB5585.1-85,GB5585.2-85相关规定,参照下表,根据载流量选择主母排和支线母排。

七、母排加工

1.母排切断:母线切断断面与母线侧面的垂直误差不得超过0.5mm。

2.母排平整:母排矫正平直过程,用木锤在清扫干净的平台上平整,母排表面不准有

锤痕。

3.母排折弯:由于热煨弯使铜排退火和起皱,且离不开锤子锤打,出现锤痕,因此母

排折弯只允许在冷弯机上冷弯。母排尽量减少直角弯曲,弯曲处不允

许有裂纹和明显的折皱。

4.铜排的搭接连接及“引出线”的连接点的处理方法:见下表

5.母排扭转90o时其扭转部分长度应为母线宽度的2.5~5倍,

八、母排的排列顺序

九、铜排的颜色区分

1.三相交流进线母排:L1(A)相:黄色;L2(B)相:绿色;L3(C)相:红色;N:淡蓝

色;PE:黄绿双色(每个装置中首尾标志二次)

2.直流母排:L+(正极):褐色;L-(负极):蓝色

3.在没有颜色标志要求时可全部使用黑色热收缩管,再贴上符号标识。

十、屏柜内母排最小安全距离

1.母排相间最小距离不小于20mm。

2.母排距金属框架距离不小于20mm。

十一、母排的配置

相同布置的主母排,分支母排,引下排及设备之间连接排应对称一致,横平竖直,整齐美观。

十二、母排的安装

1.母排连接可以采用焊接,贯穿螺栓搭接,或用夹板及夹持螺栓搭接。

2.母排与母排或母排与电器端子的连接面应符合如下要求:

2.1 母排连接用紧固件应采用强度不低于4.8级镀锌标准的螺栓、螺母和垫圈。

2.2 母排连接接触面应保持清洁,连接前涂上电力复合脂。

3.母排平置固定时,贯穿螺栓应由下向上穿,在其余情况下,螺母应置于维护侧;螺

栓长度应伸出螺母(2~3)螺距,在有氧化危险的环境,要求螺栓与螺母平齐。在贴近母排外侧的螺栓必须放上平垫,螺母的内侧放入弹簧垫再旋紧螺母。

4.螺栓受力要均匀,不应使电器端子额外应力;母线接触面贯穿螺栓应用力紧固,紧

固用红色油性笔做封定标记。

5.当母排工作电流大于1500A时,每相交流母排的固定和其它支撑金具不应形成闭合

磁路,否则应采用非导磁材料固定金具或其它措施。

6.贯穿螺栓连接母排时,相邻螺栓垫圈间应有3mm以上净距,以避免形成闭合磁路。

7.母排连接中固定母排的绝缘子的孔不能兼做线母排搭接连接点,应另行打孔搭接。十三、母排的安全防护

1.多台装置并排时的贯穿线排采用全封闭防护

1.1封闭母排隔室与装置中其它部分隔开的隔板要留有进出导线的通道孔,通道孔

的锐边要采用“圆孔穿线护套规格”的做法处理。

1.2由母线隔室到电源引出铜排时,隔板上

要开孔做母排通道,具体做法如右图。

当K>30mm时,要钢板制成可拆卸挡

板,将间隔减少到10mm。

此时出现的锐边也采用“圆孔穿线护套

规格”的做法处理。

1.3穿过通道的导线一定要牢固固定。

2.多台(屏)装置并接时贯穿主母排及柜/屏内的分支母排的防护

2.1铜排连续长度(没分支线和接头)≥200mm全部用热缩管封装。

2.2母排的接头及分支处的外露处用透明绝缘板遮盖并贴警示标志。

2.3防护遮盖用透明绝缘板的固定方式:

a、用固定在安装板上的绝缘支柱固定;

b、用绝缘件固定在铜排上(如用尼龙盖形螺母或绝缘扣盒);

c、代用断路器、接触器本体固定支撑。

选择方式的原则:美观、安全、省功、省材料。

2.4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是采用德国威图形式的母线系统、母线接线适配器、

功能元件适配器,它将较彻底消除带电体外露的状况。

配电房电气设备安装标准和工艺要求

配电房电气设备安装标准和工艺要求《试行草案》 目录 第一部分:配电房高低压成套柜的安装标准和工艺要求 一、配电柜基础安装 二、配电柜安装 第二部分:电力变压器安装标准和工艺要求 一、电压为35KV以下干式变压器安装工艺标准和要求 二、1600KVA以下油浸变压器安装工艺标准和要求 第三部分:高低压柜硬母线安装标准和工艺要求 一、硬母线安装要求 二、硬母线固定要求 三、硬母线连接方式和要求 第四部分:二次回路安装和调试要求 一、控制电缆敷设的工艺要求 二、二次线安装(接线)工艺要求 三、相互动作试验(联动试验)要求 第五部分:安装工程全部结束后应做工作

第一部分:配电房高低压成套柜的安装标准和工艺要求 一、柜子基础: 1、基础型钢安装允许误差 2、根据高低压柜子的数量和尺寸, 决定槽钢的长度和宽度,要求尺寸准确,焊缝美观、牢固,要注意长和宽的槽钢表面要尽量做到水平。(如果这个水平不好,将要影响到安装到基础上的所有柜子的垂直度)。 3、基础接地点数≧2点,接地连接牢固,导通良好。 二、柜子安装: 1、安装位置要符合图纸要求 2、垂直度误差﹤1.5mm/m (用铅坠检查) 3、水平误差:相邻两柜顶部﹤2mm 成列柜顶部﹤5mm 4、盘面误差:相邻两盘边﹤1mm 成列盘面﹤5mm 5、盘间接缝﹤2mm 6、盘体固定:连接牢固,盘底用M8-10盘基螺丝把电柜安装固定在槽钢基础上,也可用电焊将每只电柜底部四面点焊一下,每个焊点宽度以 不直度 每米﹤1m/m 全长﹤5m/m 水平度 每米﹤1m/m 全长﹤5m/m 位置误差及不平度﹤5m/m

10mm左右为宜。 7、盘面上设备应平整、齐全,外观完好、无损,元件固定牢固,标志清晰 完整。 第二部分:电力变压器的安装工艺标准和要求 一、电压为35KV及以下干式变压器安装工艺标准和要求 工序检验项目性质质量标准备注 设备检查 外壳 及附 件 铭牌及接线图标志齐全清晰 附件清点齐全 绝缘子检查光滑、无裂纹 铁芯 检查 外观检查无碰上变形 铁芯紧固件检查紧固、无松动 铁芯绝缘电阻主要绝缘良好 铁芯接地主要只能1点接地 绕组 检查 绕组接线检查主要牢固正确 表面检查无放电痕迹及裂纹 绝缘电阻主要绝缘良好 引 出 线 绝缘层无损伤、裂纹 裸露导线外观主要无毛刺尖角 裸导体相间及对地距离主要按GBJ149-1990规 定 防抬件主要齐全、完好

电气配管安装工艺标准

电气配管安装工艺标准 1、主题词 电线保护管安装的程序、方法、技术要求。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电线保护管安装。 3、引用文件 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58—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及验收规范 GB50257—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与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4、金属管安装工艺 4、1主控项目 4、1、1金属的导管必须与接地(PE)可靠接地。 4、1、2金属导管严禁对口熔焊连接;镀锌与壁厚小于等于2mm的钢导管不得套管熔焊连接。 4、1、3防爆导管不应采用倒扣连接;当连接有困难时,应采用防爆活接头,其接合面应严密。 4、1、4当绝缘导管在砌体上剔槽埋设时,应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M10的水泥砂浆抹面保护,保护厚度大于15mm。 4、2钢管安装一般规定 4、2、1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的电线保护管,管口及其各连接均应密封。4、2、2当线路暗配时,电线保护管宜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并应减少弯曲,埋入建筑物、构筑物的电线保护管,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 4、2、3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电线保护管,排列应整齐,管口宜高出配电箱基础面50—80mm;高度一致。 4、2、、4电线保护管不宜穿过设备或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当必须穿过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4、2、5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处,不应有折皱、凹陷与裂缝,且弯扁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 4、2、6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A.当线路明配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的6倍; 当两个接线盒间只有一个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4倍。 B.当线路暗配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 倍;当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外径的10倍。 4、2、7当电线保护管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中间应增设接线盒或拉线盒(过路盒),且接线盒或拉线盒的位置应便于穿线; A、管长度每超过30米,无弯曲. B、管长度每超过20米,有一个弯曲. C、管长度每超过15米,有二个弯曲. D、管长度每超过8米,有三个弯曲. 4、2、8垂直敷设的电线保护管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增设固定导线的拉线盒(过路盒): A、管内导线截面为50平方米及以下,长度每超过30米; B、管内导线截面为70-90平方米,长度每超过20米; C、管内导线截面为120-240平方米,长度每超过18米。 4、2、9水平或垂直敷设的明配电线保护管,其水平或垂直安装的允许偏差为1、5%。;全长偏差不应大于管内径1/2. 4、2、10在TN —S、TN— C— S系统中,当金属电线保护管、金属盒(箱)、塑料电线保护管、塑料盒(箱)混合使用时,金属电线保护管与金属盒(箱)必须与保护地线(EP线)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4、2、11潮湿场所与直埋地下的电线保护管,应采用厚壁钢管或防液型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干燥场所的电线保护管宜采用薄壁钢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 4、2、12钢管的内壁、外壁均应作防腐处理.当埋设于混凝土内时,钢管外壁可不作防腐处理;直埋于土层内的钢管外壁应涂两度沥青;采用镀锌钢管时,锌层剥落处应涂防腐漆。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规定进行防腐处理。 4、3 钢管暗敷设工艺 4、3、1钢管暗敷设工艺流程图 钢管预制加工→箱盒安装→管路连接→钢管进箱盒连接→钢管敷设方式→接地线焊接 4、3、2钢管预制加工,应根据管径大小选择煨管器或煨管设备进行。成型钢管不应有折扁与裂缝,其弯曲半径按规定要求成型。电气管路严禁使用压制成型弯头.钢管切断应根据现场条件采用手工或机械断切,钢管管口应无铁屑

母排安装工艺守则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守则及规程规定了母排的选择、加工、连接和安装等工艺要求,适用 于厂内的高.低压开关设备母排的加工制作和检验规程. 2.设备.工具和使用材料 2.1设备 A.钻床 B.母排折弯机 C.三工位母线加工机 D.液压冲孔机 E.切排机 F.铜排酸洗槽 G.镀锡槽 2.2工具 A.活络扳手 B.起子 C.钢锯 D.钢锉 E.木锤 F.铁锤 G.钻孔夹具 H.涂漆工具 I.清洁回丝 2.3使用材料 A.铜母排TMY---GB5585.2---85 B.铝母排LMY---GB5585.3---85 C.硝酸HNO D.氢氧化钠NaOH 3 E.盐酸锌溶液 F. 锡锭 G.中性凡士林 H.醇酸磁漆:黑色 3.母排规格的选择 3.1按图样或制造规范的要求选择 3.2母排材料表面应光洁.平整,不得有裂纹及杂物等,并符合GB5585.2---85 和GB5585.3---85要求. 3.3对于低压开关柜母线规格的选择 .各型号规格配电箱按各自如下对应的表格内规定选择。

GCK 3C证书上规定 8PT 3C证书上规定 其余应以自动开关的热脱扣器额定工作电流为准.如自动开关不带热脱扣器,则以自动开关的额定电流为准.对自动开关以下,有数个分支回 有自动开关,仍按上述原则选择分支母线.如没有自动开关,比如只有刀开关.熔断器.低压电流互感器等,则以低压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额定电流值选择母线.如果这些都没有,还可按接触器额定电流选择.当接触器也没有时,最后才可以按熔断器熔芯的额定电流选择,然后根据开关柜防护等级考虑降溶系数,IP30的开关柜降溶系数选1,IP40选0.9,IP50选0.8,再根据选择的电流查表一,表二确定母排的规格.

电气控制柜装配工艺标准

电气控制柜装配工艺标准 概述:本工艺标准根据GB7251-2008、GB 2681-81、GB/T 2682-1981、GB50171-92、GB50256 并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适用于我公司生产的各电气控制设备一、二次设备安装及接线。目的是使设备既满足设计控制要求又整齐美观和检查方便。 一、电气控制柜外型尺寸、面板开孔、面板标识丝印检查在电气控制柜开始装配前按照《电柜结构、开孔图》进行外型尺寸、面板开孔、面板标识丝印,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装配工作。 二、准备齐电气控制柜装配所需的所有电气元件及安装辅助材 1、电气装配人员要先准备齐电气控制柜上需使用的电气安装底板、电气面板、电气元件(PLG 软启动器、低压电器等)及所需要的安装辅材(线槽、导轨、导线、接地铜排、安装螺丝等)。 2、电气装配人员准备好自己的工具包(含大号、中号十字起,小一字起、剥线钳、斜口钳、 万用表、内六角扳手、呆扳手、①2.5钻头、①3.2钻头、①4.2钻头、M3丝锥、M4丝锥、丝锥绞手、粗齿挫一套)、手电钻等,将所有工具整齐的放在指定区域内。 三、电气元器件安装在电柜底板上 1、根据电气原理图中的底板布置图量好线槽与导轨的长度,用相应工具截断。(注:线槽、导轨断缝应平直。) 2、两根线槽如果搭在一起,其中一根线槽的一端应切成45度斜角。 3、用手电钻在线槽、导轨的两端打固定孔(用① 4.2钻头)。 4、将线槽、导轨按照电气底板布置图放置在电柜底板上,用黑色记号笔将定位孔的位置画在电柜底板上。 5、先在电柜底板上用样冲敲样冲眼,然后用手电钻在样冲眼上打孔(用① 4.2钻头)。 6用M4螺钉、螺母将线槽、导轨固定在电柜底板上。

电气装配技术要求工艺标准

电气装配技术要求工艺标准 一、目的: 使公司电气装配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公司产品品质。 二、作业前: 电气材料必须按时到位,到位后确认电气件型号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检查来料钣金的品质状况,是否有影响电气装配和产品品质的不良因素。如果有部分非决定性材料没有到位,可以按计划开始作业。 三、电气装配作业流程: 领料 图纸核对物料核对 准备作业 线槽布局安装焊接外部线气路布局导轨准备焊航空插头/OB头走线固定 元器件布局检验外线接入电箱 元器件安装 布线

电箱内外信号对接 通电前自检 通电调试I/O 设备7S清理 操作前准备: 工具(斜口钳,电钻,压线钳,剥线钳,螺丝刀等等) 图纸(装配图,接线图,气路图,焊接SOP) 材料(空开,接触器,继电器和隔板,PLC,驱动器等等) 附属的物料(包括接线端子,电缆,线标等等) 操作场所。装配期间需有指定的场所,以保证作业场所的5S标准比较良好,带电操作都必须两个人以上方可工作。 线槽:线槽应平整、无变形扭曲、无毛刺。线槽固定点不应少于两个,线槽在400mm以上时需固定点不应少于三个以上,在转角处,分支处应均有固定点。盖线槽盖应平整、无翘脚,美观。 合理

导轨: 导轨裁截口应平直,并无毛刺。每节导轨不应少于吧两点固定300mm以上不应少于三点固定。 元器件布局: 按照装配图的的排版图进行线槽、导轨、元器件的排版布置。电控布局应美观,同一块电控底板内强电弱电应分开集中。

合理 元器件安装: 在安装电气元件时应遵循说明说规定。元件安装通过导轨卡座安装的元件,卡扣应完全卡主导轨。元件安装过程中,应保持元件的整洁,无损伤,元器件附件应齐全完好。 接线规范: 端子排:端子排强电,弱电、正、负应分开布置,并中间用隔板隔开已防止短路。颜色定义:交流220V 火线:红色。零线:黑色。 直流36V以下:正极:棕色。负极:蓝色。

电气照明专用灯具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电气照明专用灯具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一、特点和适用范围 本工程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电气照明装置安装 二、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2.1.1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工作; 2.1.2配备相应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材料准备 2.2.1各型灯具:灯具的型号、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灯内配线严禁外露,灯具及其配件齐全,无机械损伤、变形,涂层剥落和灯罩破裂等缺陷。所有灯具应有产品合格证。 2.2.2灯具导线:照明灯具使用的导线电压等级不应低于交流500伏特。其导线线芯最小截面积应符合下表规定 导线线芯最小截面积(㎜2) 灯具安装的场所及用途 线芯最小截面积 铜芯软线铜线 灯头线民用建筑室内0.5 0.5 工业建筑室内0.5 1.0 室外 1.0 1.0 2.2.3塑料(木)台:塑料台应有足够的强度,受力后无弯翘变形等现象;木台应完整,无劈裂,油漆完好无脱落。 2.2.4吊管:采用钢管做灯具的吊管时,钢管内径不应小于10mm,钢管厚度不应小于 1.5mm。 2.2.5吊钩:花灯的吊钩其圆钢直径不小于吊挂销钉的直径,且不得小于8 mm。 2.2.6 支架:根据灯具的重量选用相应规格的镀锌材料做成支架。 2.2.7灯卡具:塑料灯卡具不得有裂纹和缺损。

2.2.8其它材料:胀管、木螺丝、螺栓、螺母、平垫圈,弹簧垫、灯头铁件、灯架、灯口、日光灯脚、灯泡、灯管、电子镇流器、吊盒、轵塑料管、自在器、吊链、线卡子、灯罩、焊锡、助焊剂、橡胶绝缘带、粘塑料带、砂布、抹布等。 3、主要机具 2.3.1卷尺、线坠、水平尺、扎锥。 2.3.2手锤、錾子、钢锯、扁锉、圆锉、剥线钳、扁口钳、丝锥、一字改锥、十字改锥。 2.3.3活扳子、电炉、电烙铁、锡锅、锡勺,台钳等。 2.3.4台钻、电钻、电锤、射钉枪、兆欧表、万用表等。 4、作业条件 2.4.1 3kg以上的大型灯具在结构施工中做好预埋工作,混凝土楼板预埋螺栓,吊顶内应预留下吊杆。 2.4.2接线盒、灯头盒口修好,木台、木板油漆完。 2.4.3对灯具安装有影响的模板、脚手架已拆除。 2.4.4顶棚、墙面的抹灰工作、室内装饰浆活及地面清理工作均已结束。 三、材料质量控制要点 3.1施工质量监控要点 3.1.1防水灯施工质量监控要点 (1)防水软线吊灯,常规有两种组合方式:一是带台吊线盒可以和胶水防水灯座组合;另一种是由瓷质吊线盒和瓷座防水软线灯座组合而成。 (2)普通的安装木(塑料)台时,与建筑物顶棚表面相接触部位应加设2mm厚的橡胶垫。 (3)安装瓷质吊线盒及防水软线灯时,先将吊线盒与灯座及木(塑料)台组装连接了,并应严格控制灯位盒内开关线与工作零线的连接。 (4)安装胶木吊线盒时,应把吊线盒与木(塑料)台先固定在一起,把灯位盒内的电源线通过橡胶垫及木(塑料)台和吊线盒组装好后固定在灯位盒上。 (5)防水软线灯做直线路连接时,两个接线头应上、下错开30~40mm。开关线连接于与防水灯座中心触点相连接的软线上,工作零线连接于与防水软线灯座螺口相连接的软线上。 3.1.2金属卤化物灯(钠铊铟灯、镝灯等)施工质量监控要点

配电房电气设备安装标准和工艺要求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施工内容包括3台1250KVA油变压器、一台800KVA油变压器、7台KYN28高压柜、33台GGD低压柜,并包括配电柜之间的铜排连接,二次线的连接;以及整个配电室内部的接地网。另外有六段封闭母线桥包括母线桥内的铜排及现场安装。 二、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1.国际《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相关条款); 2.《防雷与接地装置》; 3.《供电安全工作现场规程》; 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三、配电房高低压成套柜的安装标准和工艺要求 一、柜子基础: 1、基础型钢安装允许误差 2、根据高低压柜子的数量和尺寸,决定槽钢 的长度和宽度,要求尺寸准确,焊缝美观、 牢固,要注意长和宽的槽钢表面要尽量做 到水平。(如果这个水平不好,将要影响 到安装到基础上的所有柜子的垂直度)。 3、基础接地点数≧2点,接地连接牢固,导通良好。 二、柜子安装: 1、安装位置要符合图纸要求 2、垂直度误差﹤1.5mm/m(用铅坠检查) 3、水平误差:相邻两柜顶部﹤2mm

成列柜顶部﹤5mm 4、盘面误差:相邻两盘边﹤1mm 成列盘面﹤5mm 5、盘间接缝﹤2mm 6、盘体固定:连接牢固,盘底用M8-10盘基螺丝把电柜安装固定在槽钢基础上,也 可用电焊将每只电柜底部四面点焊一下,每个焊点宽度以10mm左右为宜。 7、盘面上设备应平整、齐全,外观完好、无损,元件固定牢固,标志清晰完整。 四、电力变压器的安装工艺标准和要求 电压为35KV及以下干式变压器安装工艺标准和要求

五、配电房高低压柜硬母线的安装标准和工艺 一、硬母线的安装要求: 1、高压母线支持点距离不应大于1.2m,低压母线支持点距离不大于0.9m。 2、母线连接处的螺栓,当母线水平安装时,螺栓应自下向上穿,当母线垂直安装时, 螺栓应自内向外穿,螺栓应露出螺母2-3牙为宜。 二、硬母线固定的要求: 1、母线通常固定在绝缘子上,母线排列应整齐,同一段母线应在同一水平面上。 2、用夹板固定母线,这种固定不需要在母线上钻孔,只要将母线夹在夹板中间,两侧 用螺栓将夹板紧固即可,母线如采用铁夹板固定时,不应形成闭合磁路。 三、硬母线连接方式和要求: 1、硬母线采用螺栓连接时的主要要求: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90汇编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90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原水利电力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1年10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等三项规范的通知 (90)建标字第698号 根据原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的要求,由原水利电力部组织修订的《电气装 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等三项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电气装置 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7-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 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8-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90为国家标准。自1991年10月1日起施行。 原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中的高压电器篇,电力变压器、互感器篇,母线装置篇同时废止。 该三项规范由能源部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能源部电力建设研究所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0年12月30日 修订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的要求,由原水利电力部负责主编, 具体由能源部电力建设研究所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原规范执行以来的经验,吸取了部分科研成果,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四章和一个附录。这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1 适用范围扩大到电压为500kV; 2 补充了铝合金管形母线和封闭母线的相关内容; 3 与国家现行标准相协调,修订了室内、外配电装置的安全净距;

电气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电气安装施工工艺 A、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了解图纸设计,组织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了解工程所用设备,材料之规格型号,工程技术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制定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有关施工方法,明确施工与验收规范及技术措施,安全措施,准备好工程施工所需要的材料设备和一切仪器及安全保护用品,准备好所需安装工程的技术记录,试验记录等表格。 B、施工要求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工程计划,技术措施及有关规程规范进行施工,确保达到优良工程标准。 C、主要施工方案 (1)电线管连接、进接线盒、开关盒及配电箱必须采用套丝连接,线管进入各种盒体、箱体内须用并帽锁死,长度不得超过两到三丝,管口应用纸团或堵头封好,以防杂物掉入。 (2)所有线管连接处及线盒、配电箱连接处均须用圆钢烧好跨接焊,金属软管接头采用镀锌钢接头,确保所有管路及用电设备外壳接地连成一体。 (3)管线超过规定长度时,应加装接线盒(45M无弯曲,30M一个弯,20M二个弯,12M三个弯)且暗敷管设直角弯不超过三个,明敷管不超过四个,以便以后穿线换线。 (4)管内穿线不得有接头,同一管内必须一次穿入并作好标记,以便拼接,正确与设备连接,达到控制要求。 (5)线管支架,成排的管路须用角钢及圆钢制做横担支架,骑马卡固定,单根线管及支架可以采用圆钢及扁铁做成单独吊架,骑马卡

固定,线管固定点间最大距离不得超过1.5M。 所有线路均须做好绝缘电阻测试等各项检测记录。 电气变配电工程 一、接地系统 1、建筑物防雷:利用建筑结构主筋作为引下线引至综合接地网,建筑结构主筋(4根≮φ16)需与雨棚支撑架可靠联接。 接地保护线引至室内均压环(40×4镀锌扁钢),所涉及的金属构件需可靠接地。所有埋地进户线入口处,将进户线缆的金属外护套及进户的金属穿墙陶管接地,接地线引至综合接地体。弱电机房设SPD浪涌保护器。 2、接地及安全保护 (1)、本工程所有电气设备、安全保护及建筑物防雷的接地,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测试后的综合接地电阻<1Ω,达不到要求时,应采取有效的降阻措施。 (2)、弱电机房工作接地采用BV-1×25平方毫米铜线穿塑料管直接引至综合接地体。机房内予留接地端子箱。 3、接地体安装 (1)、按设计标高挖沟至要求深度,然后与接地体连接线焊接,焊完后清掉荡皮,刷沥青油,将接地线引出至需要位置,填土夯实,并遥测基地电阻值,填写隐蔽工程测试记录。 (2)、位置标高要正确,焊接要牢固。焊接面:扁钢不小于其宽

封闭式插接母线施工工艺

SGBZ-0609 封闭插接母线安装 施工工艺标准 依据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0.4kV以下室内一般工业及民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封闭插接母线安装。 2、施工准备 2.1设备及材料要求: 2.1.1封闭插接母线应有出厂合格证、安装技术文件。技术文件应包括额定电压、额定容量、试验报告等技术数据。型号、规格、电压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2.1.2各种规格的型钢应无明显锈蚀,卡件、各种螺栓、垫圈应符合设计要求,应是热镀锌制品。 2.1.3其它材料:防腐油漆、面漆、电焊条等应有出厂合格证。 2.2主要机具: 2.2.1主要机具:工作台、台虎钳、钢锯、鎯头、油压煨弯器、电钻、电锤、电焊机、力矩扳手等。 2.2.2测试工具:钢角尺、钢卷尺、水平尺、绝缘摇表等。 2.3作业条件: 2.3.1施工图纸及产品技术文件齐全。 2.3.2封闭插接母线安装部位的建筑装饰工程全部结束。暖卫通风工程安装完毕。 2.3.3电气设备(变压器、开关柜等)安装完毕,且检验合格。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设备点件检查→支架制作及安装→封闭插接母线安装→试运行验收 3.2设备点件检查: 3.2.1设备开箱点件检查,应有安装单位、建设单位或供货单位共同进行,并做好记录。 3.2.2根据装箱单检查设备及附件,其规格、数量、品种应符合设计要求。 3.2.3检查设备及附件,分段标志应清晰齐全、外观无损伤变形,母线绝缘电阻符合设计要求。 3.2.4检查发现设备及附件不符合设计和质量要求时,必须进行妥善处理,经过设计认可后再进行安装。 3.3支架制作和安装应按设计和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制作和安装,如设计和产品技术文件无规定时,按下列要求制作和安装; 3.3.1支架制作: 3.3.1.1根据施工现场结构类型,支架应采用角钢或槽钢制作。应采用“一”字型、“1”型、“U”字型、“T”字型四种型式。

电气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赤峰宏基·沈阳欣荣基电气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赤峰宏基·沈阳欣荣基工程管理部 2013年12月

目录 1. 编制电气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的目的 0 1.1. 编制目的 0 1.2. 材料进场管理流程 0 2. 技术及施工准备 (1) 2.1. 电气工程施工前的技术准备 (1) 2.2. 电气工程施工前的施工准备工作 (4) 3. 电气分项工程施工工艺做法 (5) 3.1. 基础接地施工工艺做法 (5) 3.2. 电气止水套管制作及预埋施工工艺做法 (5) 3.3. 防雷网、防侧雷击及均压环施工工艺做法 (6) 3.4. 等电位连接施工工艺做法 (9) 3.5. 电气配管及管内穿线施工工艺做法 (11) 3.6. 集中表箱及分户箱安装施工工艺做法 (18) 3.7. 开关、插座及灯具安装施工工艺做法 (21) 3.8. 桥架安装施工工艺做法 (27) 3.9. 电缆敷设施工工艺做法 (29) 4. 质量控制及检查验收标准 (33) 4.1.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33) 4.2. 质量检查验收标准 (34) 5. 安全文明施工 (38)

1.编制电气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的目的 1.1. 编制目的 编制电气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是为了规范本公司的电气施工工艺,从而根据标准对在建各项目的电气工程质量进行统一技术管理,以提升电气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规避质量风险。 1.2. 材料进场管理流程 1.2.1、施工单位上报材料使用计划,同时考虑生产周期,由采购部编制《材料采购计划表》报公司备案。 1.2.2、现场材料设备进场验收原则:根据合同约定、国家规范标准和设计要求。材料必须具备相关材料设备的产品合格证、检测报告或质量许可证、备案证明等。 1.2.3、现场大批量材料设备进场验收:由总包单位通知监理工程师组织验收,现场相关专业工程师、项目总工或设备专业工程师必须参加现场验收,通过抽查合格后签字确认。 1.2.4、现场甲供材料设备进场验收; (1)、由总包单位项目部组织现场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验收交接工作,具体执行公司《材料申购》程序。 (2)、现场相关专业工程师(项目总工或电气专业工程师)、采购人员、项目监理及承包商必须参加现场验收签字确认,上报工程部、采购部审查确认,财务备案。 (3)、现场甲供材料设备进场验收单作为甲供材料设备付款凭证之一。 (4)、无甲供材料设备进场验收单或验收签字手续不齐全,财务部有权拒绝支付材料设备费用。 (5)、对不符合验收规定的材料设备严禁运进工程现场。 (6)、现场材料设备的进场检查验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采购部、现场专业工程师、项目总工、项目工程监理、甲方专业工程师必须认真履行合同约定,严格控制现场材料设备进场的质量关。

电气安装工程标准工艺实施细则

×××110kV变电站工程 标准工艺实施细则 ×××110kV变电站工程电气施工项目部 2015年04月

目录 1. 编制目的 (3) 2. 编制依据 (3) 3. 工程概况和特点 (3) 3.1 工程概况 (3) 3.2 工程特点 (5) 4. 项目部“标准工艺”实施岗位职责 (5) 4.1 管理网络 (5) 4.2 电气项目部实施“标准工艺”的岗位职责 (5) 5. “标准工艺”识别策划 (8) 5.1“标准工艺”应用策划 (8) 5.2 “标准工艺”改进策划 (11) 6 “标准工艺”实施措施 (12) 6.1 宣传动员 (12) 6.2 学习、培训 (12) 6.3 实施推进 (13) 6.4 评价与改进 (17) 6.5 标准工艺实施效果和成品保护措施 (17)

1. 编制目的 为了×××110kV变电站新建工程确保创国家电网公司优质工程,提高输变电工程建设质量,完善规范性、继承性、稳定性工艺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和创新标准工艺要求,做到质量目标明确,组织职责清晰,过程控制落实到位,特制定本策划方案。 2. 编制依据(主要有)

3. 工程概况和特点 3.1 工程概况 变电站本期规模: (1)主变压器:1台63MVA。 (2)110kV进线:1回。 (3)10kV无功补偿设备:主变10kV侧配装置2组无功补偿装置。 本工程电气施工范围: 主变系统,110kV配电装置,10kV配电装置,无功补偿装置,所用电系统,控制、直流及监控系统等电气安装及调试,电缆敷设,接地。 本电气施工工程电气施工计划2015年04月20日开工, 2015年06月20日完工。 参建单位 项目法人:××× 建设管理单位:×××供电公司 设计单位:×××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工程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安装有限公司 调试单位:×××安装有限公司

电气工艺安装与接线工艺设计规范

电器柜设计规范 1 元器件安装 1.1 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 适用条件 ? 需要的灭弧距离 ? 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 1.2 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1.3 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 1.4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 1.5 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 1.6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 1.7 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 1.8 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 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 指示仪表、指示灯0.6-2.0 电能计量仪表0.6-1.8 控制开关、按钮0.6-2.0 紧急操作件0.8-1.6 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 操作方便。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 维修容易。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 条的规定。 ?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1.11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12 对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下图为错误接法

机柜装配工艺要求

开关柜装配 1、总则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低压配电产品的装配的内容与要求,适用于本组织生产的各类低压配电产品如:开关柜、动力箱、配电箱、控制屏、台、母线插接箱的组装工艺过程。 2、设备和工具 2.1设备:弯排机、50KVA试验变压器、平衡电桥、搪锡炉、台钻等。 2.2工具:螺丝刀、尖嘴钳、剥线钳、压线钳、万用表、兆欧表、扳手、钢卷尺、钢直尺、游标卡尺、塞尺、涂层测厚仪等。 3、装配规范 3.1 在产品装配前,应对下列各项逐一进行检查,做好工艺准备。 3.1.1 结构应该符合该型号产品结构的要求,产品应有固定的安装孔。 3.1.2 门应能在大于90°角内灵活转动,门在转动过程中不应损坏漆膜,不应使电器元件受到冲击,门锁上后不应有明显的晃动。检验方法:手执门锁轻轻推拉,移动量不超过2㎜。 3.1.3 门与门及门与框架之间的缝隙检验:门与门之间的缝隙均匀差小于1000㎜为1㎜,大于1000㎜为1.5㎜,门与门框之间缝隙均匀差小于1000㎜为2㎜,大于1000㎜为2.5㎜。 3.1.4 壳体焊接应牢固,焊缝应光洁均匀,不应有焊穿、裂缝、咬边、溅渣、气孔等现象,焊药皮应清除干净。 3.1.5 壳体表面处理后,漆膜表面应丰满、色彩鲜明、色泽均匀、平整光滑、用肉眼看不到刷痕、皱痕、针孔、起泡、伤痕、斑痕、手印、修整痕迹及沾附的机械杂质等缺陷。 3.1.6 产品上所有电镀件的镀层(包括元器件本身的电镀件的镀层及紧固件)不得有起皮、脱落、发黑、生锈等现象。 3.2 元器件选择及安装 3.2.1 产品内选择的电器元件和材料,必须符合认证产品要求和顾客图纸的要求,在不影响产品内在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征得顾客同意并得到相关批准进行认证规定范围内的代用。 3.2.2元器件必须采用取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非认证产品不得使用。 3.2.3产品上的所有指示灯和按钮颜色应符合GB/T2682-1981《电工成套装置中的指示灯

电气设备安装施工工艺2011823.doc

电气设备安装施工工艺 1、本工艺标准适使用于************** 电气设备安装工程。 2、施工准备 2.1 设备、材料要求: 2.1.1 各电气设备及镀锌钢管、电线、电缆等部件的规格、数量、质量应 符合设计要求,各种开关应动作灵活可靠;控制柜、应有出厂合格证。 2.1.2 槽钢、角钢无锈蚀,膨胀螺栓、螺丝、电焊条等的规格、性能应符 合图纸及使用要求。 2.2 主要机具: 电焊机及电焊工具、线坠、钢板尺、扳手、钢锯、卷尺、防护面罩、电锤、 剥线钳、螺丝刀、克丝甜、压接钳、电工刀、手电钻。煨管器、液压煨管器、压力案子、套丝板、电炉、锡锅、锡勺、梯子、万用表、兆欧表、放线架、 放线车。 2.3 作业条件: 2.3.1 电线管、保护管配管工程和电缆桥架安装工程配合土建工程施工完毕 并检验合格。 2.3.2 设备安装完毕。 2.3.3 全部电气设备及用电设备配电箱柜安装完毕。 2.3.4 室内地面工程完、场地干净、道路畅通。 2.3.5 墙面、屋顶喷浆完毕、无漏水、门窗玻璃安装完、门上锁。 2.3.6 室内地面工程完、场地干净、道路畅通。 2.3.7 施工图纸、技术资料齐全。技术、安全、消防措施落实。

2.3.8 设备、材料齐全,并运至现场。 3 操作工艺 3.1 暗管敷设工艺流程为: 切管连→套丝接→热煨管管 3.2 暗管敷设基本要求: 3.2.1 敷设于多尘和潮湿场所的电线管路、管口、管子连接处均应作密封处理。 3.2.2 暗配的电线管路宜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并应减少弯曲:埋入墙或混凝土内的管子,离表面的净距不应小于15mm。 3.2.3 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电线管路,排列应整齐,管口应高出基础面不小于50mm。 3.2.4 埋入地下的电线管路不宜穿过设备基础,在穿过建筑物基础时,应加保护管。 3.3 桥架安装流程:测量定位→支吊架制作安装→桥架安装→接地处理 3.4 电线、电缆穿管工艺流程 选择电线、电缆→扫管→穿带线→放线与断线→导线与带线的绑扎→管口带护口→导线连接→线路绝缘摇测 3.4.1 选择导线: 3.4.1.1 应根据设计图规定选择导线。 3.4.1.2 相线,中性线及保护地线的颜色应加以区分,用淡蓝颜色的导线为中性线,用黄绿颜色相间的导线为保护地线。 3.4.2 清扫管路:

配电柜接线工艺规范

配电柜接线工艺规范 元器件的安装 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①操作方便。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②维修容易。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③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条的规定。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2)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3)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4) 对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额定功率为 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 5) 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6) 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7) 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醒目。 8) 安装于面板、门板上的元件、其标号应粘贴于面板及门板背面元件下方,如下方无位置时可贴于左方,但粘贴位置尽可能一致。 9) 保护接地连续性

保护接地连续性利用有效接线来保证。 柜内任意两个金属部件通过螺钉连接时如有绝缘层均应采用相应规格的接地垫圈并注意将垫圈齿面接触零部件表面(红圈处),或者破坏绝缘层。 门上的接地处(红圈处)要加“抓垫”,防止因为油漆的问题而接触不好,而且连接线尽量短。 10) 安装因振动易损坏的元件时,应在元件和安装板之间加装橡胶垫减震。 11) 对于有操作手柄的元件应将其调整到位,不得有卡阻现象。将母线、元件上预留给顾客接线用得螺栓拧紧。 二次回路布线 1) 基本要求: 按图施工、连线正确。二次线的连接(包括螺栓连接、插接、焊接等)均应牢固可靠,线束应横平竖直,配置坚牢,层次分明,整齐美观。同一合同的相同元件走线方式应一致。 2) 二次线截面积要求: 单股导线不小于㎜2 多股导线不小于㎜2 弱电回路不小于㎜2 电流回路不小于㎜2 保护接地线不小于㎜2

(完整word版)电气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电气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硬质阻燃塑料管(PVC)暗敷设工艺标准 1、操作工艺 1.1 工艺流程: 弹线定位→加工管弯→稳注盒箱→暗敷管路→扫管穿带线 1.2 弹线定位: 1.2.1 根据设计图要求,在砖墙、大模板混凝土墙、滑模板混凝土墙、木模板混凝土墙、组合钢模板混凝土墙等处,确定盒、箱位置进行弹线定位,按弹出的水平线用小线和水平尺测量出盒,箱准确位置并标出尺寸。 1.2.2 根据设计图灯位要求,在加气混凝土板、预制圆孔板(垫层内或极孔内暗敷管路);现浇混凝土楼板、预制薄混凝土楼板上,进行测量后,标注出灯头盒的准确位置尺寸。 1.2.3 各种隔墙剔槽稳埋开关盒弹线。根据设计图要求,在砖墙、泡沫混凝土墙、石膏孔板墙、礁渣砖墙等,需要稳埋开关盒的位置,进行测量确定开关盒准确位置尺寸。 1.3 加工管弯: 预制管弯可采用冷煨法和热煨法。 1.3.1 阻燃塑料管敷设与煨弯对环境温度的要求如下:阻燃塑料管及其配件的敷设,安装和煨弯制作,均应在原材料规定的允许环境温度下进行,其温度不宜低于-15℃。

1.3.2 冷煨法: 管径在25mm及其以下可以用冷煨法。 1.3. 2.1 断管:小管径可使用剪管器,大管径可使用钢锯断管,断口应锉平,铣光。 1.3. 2.2 用膝盖煨弯:将弯管弹簧(简称弯簧插入PVC管内需要煨弯处,两手抓牢管子两头,顶在膝盖上用手扳,逐步煨出所需弯度,然后,抽出弯簧(当弯曲较长的管子时,可将弯簧用镀锌铁丝拴牢,以便拉出弯簧)。 1.3. 2.3 使用手扳弯管器煨弯,将管子插入配套的弯管器,手板一次煨出所需弯度,见3-1图3-l所示。 1.3.3 热煨法: 用电炉子、热风机等加热均匀,烘烤管子煨弯处,待管子被加热到可随意弯曲时,立即将管子放在木板上,固定管子一头,逐步煨出所需管弯度,并用湿布抹擦使弯曲部位冷却定型,然后抽出弯簧。不得因煨弯使管出现烤伤、变色、破裂等现象。 1.4 稳埋盒、箱: 1.4.1 盒、箱固定应平正牢固、灰浆饱满,收口平整,纵横座标准确,符合设计图和施工验收规范规定。 1.4.2 砖墙稳埋盒、箱: 1.4. 2.1 预留盒、箱孔洞:根据设计图规定的盒、箱预留具体位置,随土建砌体电工配合施工,在约300mm处预留出进入盒、箱的管子长度,将管子甩在盒、箱预留孔外,管端头堵好,等待最后一管

电气设备标准母排安装工艺守则

本守则及规程规定了母排的选择、加工、连接和安装等工艺要求 , 适用 于 厂内的高 . 低压开关设备母排的加工制作和检验规程 . 2. 设备. 工具和使用材料 2.1 设备 母排材料表面应光洁 . 平整, 不得有裂纹及杂物等 ,并符合 和要求. 对于低压开关柜母线规格的选择 . 各型号规格配电箱按各自如下对应的表格内 规定选择 XGL 3C 证书上规定 GCK 3C 证书上规定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A. 钻床 B. D. 液压冲孔机 E. 切排机 2.2 工具 母排折弯机 C. 三工位母线加工机 A. 活络扳手 B. 起子 D. 钢锉 E. 木锤 G. 钻孔夹具 H. 涂漆工具 2.3 使用材料 A. 铜母排 B. 铝母排 C. 硝酸 HNO 3 D. E. 盐酸锌溶液 F. G. 中性凡士林 H. 3. 母排规格的 F. 铜排酸洗槽 G. 镀锡槽 C. 钢锯 F. 铁锤 I. 清洁回丝 氢氧化钠 NaOH 锡锭 醇酸磁漆: 黑 按图样或制造规范的要

8PT 3C 证书上规定 其余应以自动开关的热脱扣器额定工作电流为准. 如自动开关不带热脱扣器, 则以自动开关的额定电流为准. 对自动开关以下, 有数个分支回 有自动开关, 仍按上述原则选择分支母线. 如没有自动开关, 比如只有刀开关. 熔断器. 低压电流互感器等, 则以低压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额定电流值选择母线. 如果这些都没有, 还可按接触器额定电流选择. 当接触器也没有时, 最后才可以按熔断器熔芯的额定电流选择, 然后根据开关柜防护等级考虑降溶系数,IP30 的开关柜降溶系数选1,IP40 选,IP50 选, 再根据选择的电流查表一, 表二确定母排的规格. 表一: 单片矩形截面排在T+70℃时的载流量表

电气屏柜铜母排制造安装工艺守则

电气屏柜铜母排制造安装 工艺守则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电气屏、柜铜母排制造安装工艺守则 一、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成套开关设备铜母排的制造安装工艺引用标准、目标、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电控设备厂制造的成套开关设备(以下统称装置) 二、引用标准 GBJ149-9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585.1 《电工用铜、铝及其合金母线,第1部分:一般规定》 GB5585.2 《电工用铜、铝及其合金母线,第2部分:铜母线》 三、目标 使电控设备厂生产的产品符合质量标准,满足用户使用要求。 四、原则 控制产品质量。 五、要求 1.装置内所用铜母排必须符合GB5585.1-85,GB558 2.2-85国家标准,每次购进铜母排必须 出示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检验合格证。 2.母排表面应光亮平整,不得有裂纹和划痕。 六、母排的选择 按GB5585.1-85,GB5585.2-85相关规定,参照下表,根据载流量选择主母排和支线母排。

七、母排加工 1.母排切断:母线切断断面与母线侧面的垂直误差不得超过0.5mm。 2.母排平整:母排矫正平直过程,用木锤在清扫干净的平台上平整,母排表面不准有锤痕。 3.母排折弯:由于热煨弯使铜排退火和起皱,且离不开锤子锤打,出现锤痕,因此母排折弯 只允许在冷弯机上冷弯。母排尽量减少直角弯曲,弯曲处不允许有裂纹和明 显的折皱。 4.铜排的搭接连接及“引出线”的连接点的处理方法:见下表

5.母排扭转90o 时其扭转部分长度应为母线宽度的2.5~5倍, 八、母排的排列顺序 九、铜排的颜色区分 1.三相交流进线母排:L 1(A)相:黄色;L 2(B)相:绿色;L 3(C)相:红色;N :淡蓝色;PE :黄 绿双色(每个装置中首尾标志二次) 2.直流母排:L+(正极):褐色;L-(负极):蓝色 3.在没有颜色标志要求时可全部使用黑色热收缩管,再贴上符号标识。 十、屏柜内母排最小安全距离 1.母排相间最小距离不小于20mm 。

控制柜电气装配工艺流程

控制柜电气装配工艺流程 前言 电气装配和电气布线是控制柜设计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控制柜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可维护性,并能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应从模块化思想,电磁兼容和安全性等多个角度去设计。 一、电气布线的模块思想 模块化思想是将复杂庞大的系统分解成多个规模较小的、相互间耦合性很小的模块来实现。模块化思想贯穿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设计到工艺制造,甚至延伸到市场开拓和售后服务阶段。其每一个环节都可以通过模块化思想来避免重复劳动,同时便于每个功能的标准化,最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便于维护和升级的目的。 对于电气布线,模块化思想主要体现在功能区域划分和线束化两大工作内容。 功能区域的独立性越强,区域间的装配、测试、维护等工作的相互影响程度就越小。线束化避免了布线前期工作与柜体制造、初期装配等工作之间的影响,同时也避免了不同功能区域之间布线的相互影响。 电气布线功能区域划分要结合电气机械设计开展,通常除了独立的大型电器设备(变频器),还划分断路器开关电源模块,滤波模块,隔离模块,接触器继电器模块,伺服模块,PLC模块,对外端子排模块。功能区域之间通过柜体布线线槽中分等级的线束进行连接。这一工艺在电气原理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元器件空间位置定义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各个功能区域的独立程度,进而影响到电气布线的模块化效果。 线束设计需要两项重要输入:一是各元器件的连接器和接线端子的空间位置,二是连接清单(包含电缆线号、电缆线两端的器件和针脚号、线缆长度,压接工具等信息)。工艺人员根据这两项信息,并考虑避开走线路径上的干涉,同

时要考虑走线的美观和节约用料,这样就可以设计出三维对的电气线束;再根据现场制作的需要,将三维的电气线束展平成平面图形,绘制成线束模板图。线束制作工人只需根据线束模板图就可以加工出合格的线束,不用依赖于现柜,所加工出线束的一致性也较好。 二、电气布线的电磁兼容性 随着控制柜电气功能的增加,柜内电磁环境也变得愈为复杂。这就要求在做布线工艺设计时,需充分考虑电磁兼容性问题。电磁干扰的三要素为干扰源、传输途径和干扰对象。对布线工艺设计来说,主要是通过掐断或削弱电磁干扰的传输途径来解决电磁兼容性问题,因为另外两个要素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由设备而不是由布线决定的。掐断或削弱电磁干扰传输途径的方法主要有电缆分级和屏蔽。电缆分级是指将电缆根据干扰强度和敏感程度分为若干等级。不同等级的电缆线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或敷设于不同的线槽之中,以避免相互之 间的干扰耦合。例如,可将电缆分为5个等级,级号越低就表示其干扰强度越低,一般其敏感程度也就越高。不同等级的电缆线间最小距离可根据类似于表1的矩阵表来确定。 屏蔽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避免外界对自身电缆的干扰,如低压信号线;另一种是避免自身对外界的干扰,如电机电源线。屏蔽的方式可采用金属线槽、金属软护套管或电缆本身自带屏蔽层来实现。屏蔽体接地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屏蔽的效果,也是工艺设计中的一大难点。一般来说,对共模干扰敏感的电缆宜采用单点接地,因为多个接地点间的电位差会在屏蔽体中形成电流。该电流会在电缆两端产生感生电动势,从而使电缆中的信号失真(如图2所示)。 对于波长很短而电缆很长的高频信号(一般在电缆长度大于倍波长时考虑),则宜采用多点接地,以减少屏蔽体的天线效应。对于高频电子设备的屏蔽体(箱体),宜采用金属编织带进行接地。因为频率越高,趋肤效应越明显。金属编织带表面积大,故对于高频信号的阻抗较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