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试验的方案设计基本要求

化学试验的方案设计基本要求

化学试验的方案设计基本要求
化学试验的方案设计基本要求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知识讲解]

一、化学实验设计的内容

化学实验过程由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果处理阶段组成。在实验的准备阶段,设计一个周密的实验方案是保证实验实施成功的关键。

实验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1.实验名称;

2.实验目的;

3.实验原理;

4.实验用品(仪器、药品及规格);

5.实验步骤(包括实验仪器装配和操作);

6.实验现象记录及结果处理;

7.问题讨论。

二、化学实验设计的要求

一个实验目的的达到,往往有多个可以选择的方案,但我们总是选择最优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2.安全性;3.可行性;4.简约性。

㈠科学性

1.实验原理的科学性。

例如检验SO2中是否含有CO2,如果把气体直接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由于SO2也会使石灰水变浑浊,因此无法判断气体中是否含有CO2。正确的实验方案的图示如图:

以上实验中,如果在品红溶液不褪色的情况下,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判断气体中含有CO2,否则没有CO2。

2.操作程序和方法的科学性。

请看下列除杂方法:

(1)用点燃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2)用加入乙醇、浓硫酸加热的方法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如果单从化学原理方面去看,以上两个实验方案是没有问题的,因此许多同学在实验设计上对于这种思路也是乐此不疲,其实这些实验方案是根本无法实施的。在方案⑴中,在大量CO2氛围下的少量CO是不可能被点燃的;同时点燃必然还引入空气或O2等杂质;在方案⑵中,自然要引入乙醇和浓硫酸,同时由于反应可逆,此法也不可能除尽乙酸。

方案正确的方法是:)(方案1 溶液洗涤后进行分液操作。Na2CO3)正确的实验方法是用饱和2(.

㈡安全性

为了杜绝人身伤害和避免实验仪器的损坏,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安全工作必须做好。实验安全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防漏气——实验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防爆炸——检验气体的纯度,有可燃性气体的实验,应将装置系统中的空气排净后再进行点燃和加热的操作。

例如用H2、CO等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的操作中,不能先加热金属氧化物,后通气,应当先通入气体,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干净后,检查气体是否纯净(验纯),待气体纯净后,再点燃酒精灯加热金属氧化物。

3.防倒吸——溶解度很大的气体吸收要加防倒吸装置,对有加热要求的综合实验,在与液体接触的部位前部最好设置“安全瓶”等装置以防止倒吸,实验结束时要注意酒精灯熄灭及导管的处理顺序。

4.防污染——有毒尾气要通过吸收、收集、点燃等措施处理,防止中毒和污染环境。

5.防伤害——使用和加工玻璃仪器要防划伤,加热、浓硫酸稀释等液体混合操作要防飞溅和灼烫伤。

㈢可行性

实验设计要符合实际,药品、仪器等应是中学实验室能达到的。当然,实验是否可行,关键还是在于设计。

例如,乙烷气体中含有少量乙烯杂质,如何除去?有同学设计用加入H2的方法让乙烯转化为乙烷,但反应

CH2=CH2+H2CH3CH3,原理:H2的量难以控制,所采用的催化剂条件,在

当前的中学化学实验室是难以达到的。因此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比较简单的用溴水洗气、浓硫酸干燥的方法。大多气体中的杂质一般都是通过液体或固体吸收来除去的。

㈣简约性

实验设计要做到简单易行。力求用最简单的装置、较少的实验步骤和试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

例如,欲鉴别0.5 mol·L-1的KCl、(NH4)2SO4、H2SO4、氨水四瓶无色溶液。尽管有多种实验方案,但用pH试纸鉴别无疑是最简单的。

三、化学实验设计思想、规律和方法

(1)思考问题的顺序:

①围绕主要问题思考。例如:选择适当的实验路线、方法;所用药品、仪器简单易得;实验过程快速、安全;实验现象明显。

②思考有关物质的制备、净化、吸收和存放等有关问题。例如:制取在空气中易水解的物质(如Al2S3、AlCl3、Mg3N2等)及易受潮的物质时,往往在装置末端再接一个干燥装置,以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

③思考实验的种类及如何合理地组装仪器,并将实验与课本实验比较、联系。

(2)仪器连接的顺序:

①所用仪器是否恰当,所给仪器是全用还是选用。

②仪器是否齐全。例如制有毒气体及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应有尾气的吸收装置。

③安装顺序是否合理。例如气体净化装置中不应先经干燥,后又经过水溶液洗气。

④仪器间的连接顺序是否正确。

(3)实验操作的顺序:

①连接仪器。

②检查气密性。

③装药品进行实验操作。

四、化学实验设计的其他几个问题

(1)检查气体的纯度:

点燃或加热通有可燃性气体的装置前,必须检查气体的纯度。

(2)加热操作先后顺序的选择:

若气体的发生需加热、应先用酒精灯加热发生气体的装置,等产生气体后,再给实验需要加热的固体物质加热。目的是:一则防止爆炸(如氢气还原氧化铜);二则保证产品纯度,防止反应物或生成物与空气中的其他物质反应。例如用浓硫酸和甲酸共热产生CO,再用CO还原Fe2O3,实验时应首先点燃CO发生装置的酒精灯,生成的CO赶走空气后,再点燃加热Fe2O3的酒精灯,而熄灭酒精灯的顺序则相反。原因是:在还原性气体中冷却Fe可防止灼热的Fe再被空气中的O2氧化,并防止石灰水倒吸。

(3)冷凝回流的问题:

有的易挥发的液体反应物,为了避免反应物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要在发生装置设计

冷凝回流装置,如在发生装置安装长玻璃管可冷凝回流管等。

(4)冷却问题:

有的实验为防止气体冷凝不充分而受损失。需用冷凝管或用冷水浴或冰水浴冷凝气体(物质蒸气),使物质蒸气冷凝为液态以便于收集。

(5)防止倒吸问题:

如吸收极易溶于水的气体的吸收要在吸收装置末端接一个倒置的漏斗;对于加热制取并排水收集的气体要先把导管从水中抽出再停止加热等。

(6)具有特殊作用的实验改进装置:

如为防止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不能顺利流出,用橡皮管连接成连通装置;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可在发生装置中的漏斗末端套一只小试管等。

五、常见气体制备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原则

(1)安全:避免和防止爆炸、燃烧、有毒物质外泄。

(2)方便:应用常用试剂、装置简单、操作方便。

(3)快速:反应时间不宜过长,过于剧烈的反应不安全,以反应速率适中为宜。

(4)生成物纯净(或虽含杂质但较易提纯),减少分离操作。

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

(1)制取单质:用氧化还原反应。

(2)制取化合物:通常用复分解反应,如HCl、SO2、CO2、NH3、HNO3等;有时也可用氧化还原反应,如制NO2、NO等。

3.实验装置的安装、选择及操作步骤

(1)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可用如下图表示:

(2)制取气体时各部分装置的选择依据:

①发生装置:所用试剂的状态及反应条件;

②收集装置:气体的水溶性及相对空气的密度大小、是否与空气中成分反应;

③净化装置:依据气体与杂质的性质的不同,使杂质被吸收或转化成所需物质;

④尾气处理(吸收)装置:根据所制气体是否有毒或污染环境来确定是否要安装尾气处理装置。有毒物质可用溶液吸收或燃烧去除。.

(3)“气密性检查”在整个实验中的位置一般放在第一位,在反应开始前检验气密性,决不可在药品混合并开始反应后检查气密性。

4.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典型装置

主要掌握实验室三种不同类型制备气体的装置,以及三种不同类型的气体收集方法。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干燥、净化和吸收装置。

实验室常用的三种不同类型制备气体的装置:

)所需仪器:固体加热装置(1)固体——(见图铁架台、铁夹、酒精灯、大试管、单孔橡胶塞、导气管等。常用于制O2、NH3、CH4等。

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以防止产生的水蒸气在管口冷凝后倒流而引起试管破裂。

②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1/3处。

③固体药品要在试管底部平铺开。加热时首先均匀预热,然后在试管的最后部位集中加热,并逐步前移。

④胶塞上的导管伸入试管里面不能过长,否则会妨碍气体的导出。

⑤如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停止制取气体时,应先从水槽中把导管撤出。然后再撤走酒精灯,以防水倒流。

所需仪器:加热装置——液体)(见图)液体固体(2)——液体(铁架台、铁圈、铁夹、酒精灯、石棉网、烧瓶、分液漏斗、双孔塞、导管等。常用于制Cl2、HCl、C2H4等。

注意事项:

①烧瓶应固定在铁架台上。

②先把固体药品放入烧瓶中,然后再慢慢加入液体。

③分液漏斗应盖上盖,注意盖上的小槽要对准分液漏斗颈上的小孔(但漏斗中溶液没有挥发性时可不盖盖。④烧瓶下要垫上石棉网。

加热制取乙烯时,为便于控制温度应安装温度计。H2SO4⑤用酒精与浓

。所需仪器:液体不加热装置(3)固体—(见图)

铁架台、铁圈、铁夹、酒精灯、石棉网、烧瓶、分液漏斗、双孔塞、导管等。常用于制H2、CO2、H2S、NO2、SO2、NO等。

注意事项:

①烧瓶应固定在铁架台上。

②先把固体药品放入烧瓶中,然后再慢慢加入液体。

③分液漏斗应盖上盖,注意盖上的小槽要对准分液漏斗颈上的小孔(但漏斗中溶液没有挥发性时可不盖盖)。

④烧瓶下要垫上石棉网。

⑤制H2、CO2、H2S时也可用下面的装置。

这类装置使用方便,可以随时使反应发生或停止。

说明:

①在简易装置中长颈漏斗颈的下口应伸入液面以下,否则起不到液封作用而无法使用。

②加入的固体药品块状大小要适宜,如果太碎会落入底部的酸中使反应无法终止,造成容器内压力过大导致酸液溢出。

③加入酸的量要适当。

④最初使用时应待容器内原有的空气排净后,再收集气体。⑤在导管口点燃氢气或其他可燃性气体时,必须先检验纯度。

5.气体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检验气密性时,可把导管一端浸入水里,用手掌紧贴烧瓶外壁,如果装置不漏气,烧瓶里的空气受热膨胀,导管口就会有气泡冒出。把手移开后,过一会儿烧瓶冷却,水就会上升。如果发现漏气,必须找出原因,并进行调整、修)、ⅡI见下图(到导管里,形成一段水

柱.

检验启普发生器气理或更换零件。密性的简便方法是:将导气管上的活塞关闭,从球形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如果气密性良好,当停止加水后,水面能停留在某一位置,不再下降,此时球形漏斗中的水面高度与容器下部半球体内的水面高度,保持一个比较大的液面差。如果漏气,则球形漏斗内的水面会继续下

降,直到液面差消失。见下图Ⅲ。6.根据气体的性质,常有以下三种收集气体方法

用于收集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导气管。(1)向下排空气法(见图甲)

应伸到容器底部。如收集H2、NH3、CH4等。

用于收集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导气)(2)向上排空气法(见图乙。等。NO2、SO2、HCl、Cl2、H2S、CO2管也应伸到容器的底部。如收

集.

适用于难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气体及与空气见图丙(3)排水法()。

中成分反应的气体的收集。一般将开始排出的少量气体放掉,待气泡均匀排出后再予收集。、C2H2等。O2、NO、CH4、C2H4如收集H2、7.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及干燥的气体

(1)按干燥剂的酸碱性可分为酸性干燥剂、中性干燥剂和碱性干燥剂三类:

①酸性干燥剂包括浓硫酸、五氧化二磷、硅胶等。

②中性干燥剂有无水氯化钙等。

③碱性干燥剂包括碱石灰、氧化钙、固体氢氧化钠等。

(2)气体干燥剂的选择:

①被干燥气体和干燥剂的酸碱性应一致。

故8NH3,NH3易与CaCl2作用生成CaCl2·②被干燥气体和干燥剂之间不发生反应。如干燥。NH3不能用CaCl2 (3)常见气体的干燥与被干燥的气体:见下表。

固态干燥剂液态干燥剂

装置

碱石灰无水氯化钙常见干燥剂浓硫酸、、SO2、O2、Cl2H2、、SO2O2、Cl2H2、等CH4、NH3H2、CH4、、O2、CO、CO2 可干燥的气体N2等CH4、CO2、CO、HCl等

NH3、H2S、C2H4、HBr、Cl2、HCl、H2S、SO2、CO2、不可干燥的气等NH3NO2等等HI 体8、由气体及所含杂质的性质,综合考虑净化方法:

气体的净化可根据制备实验中所用的药品,考虑可能出现的杂质气体,再选择适当的装置和试剂,逐一加以除去。

9、根据气体溶解度大小,正确选择吸收装置;

①常见的吸收剂和被吸收气体(见下表)

吸收剂被吸收气体

NH3、水蒸气H2SO4浓

CO2、水蒸气碱石灰SO2、Cl2、CO2 溶液NaOH.

溴水C2H4、C2H2

CuO,加热O2

CuSO4溶液H2S

②常用吸收气体的装置如图

[例题解析]

例1.设计实验验证加碘食盐中含有碘(写出相对完整的实验方案)。

分析:

加碘食盐中含有的碘是以KIO3的形式存在的,要验证加碘食盐中含有碘,必须使用还原剂(通常是KI)把KIO3还原为I2,然后利用I2的CCl4溶液呈紫红色或者I2的淀粉溶液呈蓝色来确

定I2的存在。因为KI中本身含有碘元素,为了说明生成的I2不是由KI自身单独生成的,因此在实验时必须做对比实验。

解:

具体实验方案设计如下:

实验名称:

验证加碘食盐中含有碘

实验目的:

了解验证加碘食盐中含有碘的方法

实验原理:

加碘食盐中含有KIO3(不再含其他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IO3-能将I-氧化成

I2(IO3-+5I-+6H+3I2+3H2O),I2遇淀粉变蓝色,I2的CCl4溶液呈紫红色。

实验用品:

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胶头滴管、加碘盐、H2SO4(3 mol·L-1)、NaOH溶液、CCl4、

淀粉溶液、蒸馏水。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中加入5g加碘盐,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使加碘盐完全溶解。

②a.在试管中加入少量加碘盐溶液,滴入几滴稀硫酸,然后再滴入几滴淀粉溶液。观察现象。

b.在试管中加入少量KI溶液,滴入几滴稀硫酸,然后再加入几滴淀粉溶液。观察现象。

c.将上述两支试管里的液体混合,观察现象。

③a.在试管中加入少量加碘盐溶液,滴入几滴稀硫酸,然后再加入1 mL CCl4,振荡,静置。观察现象。

b.在试管中加入少量KI溶液,滴入几滴稀硫酸,然后再加入1 mL CCl4,振荡,静置。观

察现象。.

c.将上述两支试管里的液体混合,充分振荡,静置。观察现象。

将混合液倒入指定的容器中。d.在c的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观察现象。实验现象记录(略)

大气压强对许多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有着重要影响。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例2. 。)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1

做干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2)收集氨气应使用

燥剂。)用左图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3

。是。该实验的原理是

4)如果只提供如右图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 CaCl2 + 2H2O

↑2NH3(1)2NH4Cl + Ca (OH)2解:

)向下排空气法,碱石灰(2步顺序可颠倒);氨气极易溶于水,致2(3)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此

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中的空4(气,使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气体在通溶液,已知CO2CO23.某学生要用50 mL NaOH溶液和来制取纯Na2CO3例溶液过程中极易生成NaHCO3,且无明显现象。入NaOH 实验室有下列试剂:⑤大④14%的盐酸②37%的盐酸③37%的硫酸NaOH①未知浓度的溶液

溶液理石⑥饱和NaHCO3 实验室有下列仪器:

量筒,烧杯,橡皮管,玻璃导管,分液漏斗,烧杯,洗气瓶,酒精灯。已知下表中各物质在常温时的溶解度(g/100 g H2O)NaHSO4 NaOH Na2SO4NaClNa2CO3 NaHCO3

35.5 20 40 358.415.9

(仪器安装补完整)。)本实验除了下面图给的仪器外,还应有:1

尽量的纯,应选用的药品,除①外,还应需Na2CO3(2)本实验为保证制得的要:。

(3)简要叙述实验步骤,直到制得纯碳酸钠溶液。

(4)根据给出的溶解度表,若保证在配制过程中不会有晶体析出,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含NaOH的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是多少(写出计算步骤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解析:

本题要求制得纯净的碳酸钠,根据题意不能在氢氧化钠中直接通二氧化碳来制纯净Na2CO3,否则不纯,因为这样二氧化碳的量很难控制,若CO2生成碳酸氢钠,若CO2不足则氢氧化钠反应不完全。所以只有把氢氧化钠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通足量的二氧化碳使其完全生成碳酸氢钠后,再把另一份加入其中让其完全转化为碳酸钠。在制CO2时应选用较稀的盐酸,便于控制反应速率和减少HCl的干扰。

答案:(1)洗气瓶,烧杯,量筒;装置如下图所示。

(2)④⑤⑥

(3)①取25 mL NaOH溶液通入过量的CO2气体,至CO2不再溶解;

②小心煮沸溶液1~2分钟,排出溶液中溶解的CO2气体;

③在得到的溶液中加入另一半(25 mL)NaOH溶液,使溶液充分混合即得纯的碳酸钠。

(4)要保证在配制过程中不会有晶体析出,即100 g水中最多溶解8.4 g NaHCO3,根据化学方程式:NaOH+CO2=NaHCO3,生成8.4 g NaHCO3需NaOH固体4 g,NaOH

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大只能为%,所以配制过程中不会有晶体析出,就必3.85=3.85%。≤NaOH 须使溶液的质量分数根据下图回答问题:4.例

)上述装置中,在反应前用手掌贴烧瓶外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观察不到明显的(1

现象,还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证明该装置不漏气。答:。

(2)写出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3)如果用图中的装置检验上述反应的全部产物,写出下面标号所表示的仪器中应加入的试剂的名称及其作用:A中加入的试剂是,作用是;B中加入的试剂是,作用是;C 中加入的试剂是,作用是除尽气体;D中加入的试剂是,作用是;E中加入的试剂是,作用是。

(4)实验时,C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解析:

该题是一个实验分析题。尤其第(3)、(4)题旨在考查考生如何检验实验产生的H2O、SO2、CO2,同时又要注意避免相互干扰。

按照题目意思,A装置中加入的试剂应是无水CuSO4,作用是检验水;B洗气瓶中加入的试剂是品红试液,作用是检验SO2;因为检验CO2通常是用澄清石灰水,考虑到SO2对CO2的检验会有干扰作用,所以安排C洗气瓶作用是除尽SO2,用到的试剂可以是酸性KMnO4溶液,现象是酸性KMnO4溶液褪色;D洗气瓶中再加入品红试液,作用是验证C洗气瓶是否完全除尽了SO2,如果D中的品红不褪色,那么就可确定SO2被完全除尽;而E洗气瓶则装入澄清石灰水,用于最后检验CO2,且最后产生的CO2即使排到空气中了,也不会造成污染。

假若没有D洗气瓶的作用,我们就不知道SO2是否在C洗气瓶中真的被完全除尽。即使我们凭经验认为已经除尽,但作为实验过程仍缺乏严谨。B洗气瓶中加入品红试液,褪色证明有SO2,然后利用C洗气瓶装置除去SO2避免对CO2检验的干扰,

答案:(1)反应前用酒精灯小火加热烧瓶,B、C、D、E瓶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在导管里升高形成一段液柱,证明装置不漏气。

(2) C + 2H2SO4(浓)2SO2↑+ CO2↑+ 2H2O

(3)A中加入的试剂是:无水CuSO4,作用是检验水;

B中加入的试剂是:品红试液,作用是检验SO2;

C中加入的试剂是:酸性KMnO4溶液,作用是除去SO2;

D中加入的试剂是:品红试液,作用是验证C洗气瓶是否完全除尽了SO2;

E中加入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作用是检验CO2的存在。

溶液褪色变浅或褪色。KMnO4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紫红色的C实验时,)4(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知识讲解] 一、化学实验设计的内容 化学实验过程由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果处理阶段组成。在实验的准备阶段,设计一个周密的实验方案是保证实验实施成功的关键。 实验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1.实验名称; 2.实验目的; 3.实验原理; 4.实验用品(仪器、药品及规格); 5.实验步骤(包括实验仪器装配和操作); 6.实验现象记录及结果处理; 7.问题讨论。 二、化学实验设计的要求 一个实验目的的达到,往往有多个可以选择的方案,但我们总是选择最优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2.安全性;3.可行性;4.简约性。 ㈠科学性 1.实验原理的科学性。 例如检验SO2中是否含有CO2,如果把气体直接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由于SO2也会使石灰水变浑浊,因此无法判断气体中是否含有CO2。正确的实验方案的图示如图: 以上实验中,如果在品红溶液 不褪色的情况下,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判断气体中含有CO2,否则没有CO2。 2.操作程序和方法的科学性。 请看下列除杂方法: (1)用点燃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2)用加入乙醇、浓硫酸加热的方法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如果单从化学原理方面去看,以上两个实验方案是没有问题的,因此许多同学在实验设计上对于这种思路也是乐此不疲,其实这些实验方案是根本无法实施的。在方案⑴中,在大量CO2氛围下的少量CO是不可能被点燃的;同时点燃必然还引入空气或O2等杂质;在方案⑵中,自然要引入乙醇和浓硫酸,同时由于反应可逆,此法也不可能除尽乙酸。 方案(1)正确的方法是:方案(2)正确的实验方法是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后进行分液操作。

高中化学《有机合成(1)》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3.4.1 有机合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归纳有机物的特征反应、学会引入官能团 2、会用正、逆合成法设计简单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并能用流程图表示这一过程 3、能列举有机合成遵循的一般原则,并对已给定的合成路线进行简要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等途径提高对物质性质和官能团转化方法的归纳能力 2、初步学习如何从已给条件中提取相关有用信息进行知识迁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有机合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赞赏有机化学家们为人类社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2、形成绿色合成思想,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有机合成是高考难点题型之一,实质是利用有机物的性质进行相关的官能团之间的转化 反应。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为: 1、有机物的特征反应、学会引入官能团 2、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难点为:逆合成分析的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有机合成的过程 [思考与交流]阅读第三自然段,回答:1、什么是有机合成?2、有机合成的任务有那些?3、用示意图表示出有机合成过程。 1、有机合成定义;有机合成是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 2、有机合成的任务;包括目标化合物分子骨架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 3、有机合成过程。 [投影]有机合成过程示意图: [讲]有机合成的过程是利用简单的试剂作为基础原料,通过有机反应链上官能团或一段碳链,得到一个中间体;在此基础上利用中间体上的官能团,加上辅助原料,进行第二步反应,合成第二个中间体,经过多步反应,按照目标化合物的要求,合成具有一定碳原子数目、一定结构的目标化合物。 师:首先请学生总结各类主要有机物的特征反应

化学实验室方案设计

标准文档 化学实验室 设 计 方 案 (洪家中学)

标准文档 实验室设备价格一览表

实验室设备技术方案 通风化学实验室设备配置清单(56座/室) 编号设备 名称 规格 (㎜) 性能指标单位数量图片 1 教师演示台2800×700×850 1、演示台结构:演示台预留多媒体教学平台位置, 中间上部设翻板式钢制显示器箱,设液晶显示器固 定支架,键盘和鼠标盒,翻板可自动升降和上锁, 下部设主机存放柜(可放置多媒体装置)。并配有 电源主控台,学生用水必须依次通过主控台的阀 门,由老师控制学生用水情况,便于统一管理,方 便售后维修,左测为化验水槽,右边设置柜体。 2、桌面材料:台面采用瑞欣绿色实芯理化板,厚度 12.7mm,边缘加厚到25mm,经后表面光滑、不变形、 平整,整体美观大方、耐用。 3.柜身用材(铝木结构): 铝木结构采用45*45mm铝合金型材框架结构,铝合 金型材厚度≥1.2mm。连接采用专用ABS连插件连 接。铝型材等金属部分都通过静电粉末喷涂。其它 采用优质16mm三厚聚氰胺浸渍饰面板,利用进口 封边机板材所有截面均采用优质PVC封边条封边, 粘力强,牢固耐用,成品具有不透水、不变形、耐 用性强等性能。 1 实用大全

2 演示台电源控 制系统 设抽屉式教学安全总电源,对学生实验用电分四组 进行控制,由教师切换交流电源的输出,并设有漏电保 护、过载保护等装置,直流稳压输出,1.25V-30V连续 可调输出,有过载保护和额定电流2A,直流高压输出: 300V高压输出,有过载保护,额定电流0.1A,设有220V 交流电源插座,额定电流2A,有漏电保护,可向学生桌 提供交流220V电源,额定电流2A.通风控制装备,三相 漏电保护开关,风机起动及停止开关,由教师切换交流 电源的输出,并设有漏电保护过载保护等装置功能。 台 1 3 学生实验桌2800×600×780 1、桌面材料:台面采用瑞欣绿色实芯理化板, 厚度12.7mm,边缘加厚到25mm,经后表面光滑、 不变形、平整,整体美观大方、耐用。 2.柜身用材(铝木结构): 铝木结构采用45*45mm铝合金型材框架结构,铝合 金型材厚度≥1.2mm。连接采用专用ABS连插件连 接。铝型材等金属部分都通过静电粉末喷涂。其它 采用优质16mm三厚聚氰胺浸渍饰面板,利用进口 封边机板材所有截面均采用优质PVC封边条封边, 粘力强,牢固耐用,成品具有不透水、不变形、耐 用性强等性能。 12 4 学生桌电源盒130×110×34 外壳PP制造,带防尘罩,功能设有安全电源指示灯, 带独立保险装置,电流不小于6A多功能6孔安全插座。 个24 5 三联水嘴铜质喷塑,高压三联化验水嘴(含教师台)副13 实用大全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DOC范文整理】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AD .⑴不能在酸性溶液中,No3-能将So32-氧化成So42-、造成结果误差。 ⑵保证得到的沉淀都是BaSo4,没有BaSo4 ⑶连续两次称量的质量不变。 ⑷3+3cl 加入的NaoH被Hcl中和,未生成Fe3红砖中Fe3+的含量很低,生成的Fe3浓度未能达到饱和。 针对性测试题一 一、选择题1.B2.c3.Bc4.AD5.B6.B 二、填空题7.结构性质用途制法;结构特点 .溴水、Na2So3溶液;溴水颜色逐渐褪去。 Na2S溶液、Na2So3溶液、稀H2So4。有淡黄色的沉淀生成。↓ .取少量氨水,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然后向其中加入少量cH3cooNH4晶体,振荡,可看到红色变浅,说明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说明氨水是弱碱。 取少量NH4cl晶体溶于水,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NH4+水解,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说明氨水是弱碱。第三节:检验方案设计

.给四种末知溶液编号。用四支试管分别取四种溶液各1l。用洁净的铂丝分别蘸取四种测溶液做焰色反应,火焰显黄色的说明有钠离子。 在中不显黄色的三种溶液中各滴入5滴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迅速转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说明含有Fe2+。。 在只有白色沉淀的试管中,继续滴加NaoH溶液,白色沉淀溶解说明原溶液有Al3+。。 在中白色沉淀不溶解的试管中再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沉淀溶解说明原溶液含有g2+ 另用四支洁净的试管,各取1l原溶液。向各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硝酸,再加适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均含有So42-离子。 .c 取等体积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入盐酸直至不产生气体为止,所消耗盐酸的量较多的是碳酸钠,较少的是碳酸氢钠。第四节: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 .①bcacd; 吸收NH3,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c中;固体由黑变红。 ②-16③Ac Ac .Hcl;浓H2So4滴入浓盐酸中,吸水放热,使Hcl气

1关于基于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课堂《化学键》教学设计案例2

1关于基于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课堂《化学键》教学设计案例2

基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化学键”(必修) 教学设计案例 平阳中学林勇林海量 325400 一、教材和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必修课程“主题3: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中的“3.2 化学键”。内容标准是,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结合典型实例认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建立化学键概念。知道分子存在一定的空间结构。认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及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本部分内容是学生第一次在前一节原子结构的基础上,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结构和化学反应的实质。学习内容较为陌生抽象、理论性强,涉及的化学概念多且容易混淆,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难点所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能够用具体的实验等宏观辨识入手,引导学生向微观探析过渡,利用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进行微观探析。 二、教学目标

(1)能从实验现象等宏观角度建构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等概念,根据物质在熔融状态导电这个事实,学会从微观角度推导该物质内部存在的微粒及其成键类型。 (2)通过实验数据等证据推理,过渡到模型认知,了解可以用球棍模型、比例模型表示分子结构,会用电子式、结构式等符号表征正确表示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的结构,并能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同时新键的形成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以此诊断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水平,发展学生对化学键的认识水平。 (3)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学会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及课时安排 教学重点: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电子式、结构式。

气体制备与化学实验方案设计

气体制备与化学实验方案设计 温岭中学化学组 陈成 ● 设计意图:近几年理综的实验试题均为带有研究性的试题,考察的内容均与气体知识 有关。气体制备实验在中学化学制备实验中占据着佷重要的地位,是高考常考的热点。 目前高三学生普遍缺少实验操作机会,导致解实验题能力弱,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实 验题的解题能力,这是在高考中化学取得高分的关键。 针对这一问题,本专题复习主要从两方面入手:1、解这类题需储备哪些知 识和方法2、如何从整体上把握解实验题的方向,并从储备知识中进行剪切,粘贴完 成实验。因此具体操作上就是把高中课本及各类试题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及其相关的性 质实验进行归纳、分解、重组,并通过相关的例题延伸,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 技巧和解题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各种气体基本性质、制备的原理、发生装置、收集、尾气处理的基本知识, 并能对实验进行分解和重组。提高简答题的表达能力和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 过程和方法: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增强知识的迁移、创新能力,理论结合实验能力,实 验整合能力的复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过程和创新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气体制备实验的各装置及延伸和实验设计 ●教学难点:实验设计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归纳、练习、讲解、讨论等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气体制备实验装置的分解、归纳 [问题一]:实验室制气装置包括哪几个步骤? [问题二]:尽可能多的写出制备H 2 、O 2 、 CO 2、 Cl 2、 NH 3、 C 2H 4、C 2H 2的常见、可 行的反应原理方程式 [学生书写讨论,教师点评]:略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原理,这是必备的基础知识。同时明确每一 种气体的制备方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关键是符合反应原理。比如:在条件允许 下氢气可用锌、硅、铝等为原料,氧气可通过氯酸钾、高锰酸钾,双氧水、过 氧化钠等原料来制备。通过对制气原理的复习,不仅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 同时培养了发散和收敛思维。 [问题三]:气体制备的发生装置选择与什么因素有关?常见的发生装置分为几种类型?说出 各种气体制备的发生装置? [教师点拨]:1、固固加热型 (1)常见图: (2)注意细节:在画图中注意试管夹持方法、加热方法、胶塞上的导管长度、 粉末状固体在试管口放棉花等基础易错点 (3)注重延伸:不要把经验当成是一成不变的真理,要结合具体实际信息,比制气 净化干燥 收集或反应 尾气 处理

化学实验室建设标准

化学实验室建设方案 化学实验室建设方案 ; 化学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化学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化学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在保证实验安全、有序的前提下,条件较好的学校应向学生开放化学实验室,为学生自主地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良好条件;要重视对化学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的培训,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化学实验室的管理体制;教学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实验室建设进行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化学课程实施的顺利进行。 (一)化学实验室的装备要求? 为课程内容提供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科学实践活动的场地,为开放式探究实验提供方便。 1.环境要求? ①使用面积:≥96㎡/间。 ②通风:采用排气扇强制排风,其中一间实验室安装抽排气系统。 ③水源:演示讲台和所有学生实验台均设供排水装置。 ④实验废液应收集,并采用三级沉淀池处理,污水排入污水管道。 ⑤符合“实验室建设环境要求”。 2、设计要求? ①实验室宜设在一层。 ②实验室内的排气扇应设在外墙靠地面处。排气扇的中心距地面不宜小于300mm。排气扇洞口靠室外的一面应设挡风措施,室内的一面应设防护罩。 ③; 第一排实验台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500mm,边坐的学生与黑板远端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0;最后一排实验台的后沿距后墙不应小于1200mm,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1000mm。 ④实验室一侧应设置一个事故急救冲洗水嘴(洗眼器)、急救箱,急救箱中的药品应注意及时更换。 3.装备目录

序号货物名 称 技术规格 单 位 数 量 单价金额 1化学教 师演示 台 尺寸:2800×700×900mm; 台面:一体化台面,采用厚毫米厚实心理化板,工作端圆口面。耐强度酸碱、腐蚀。耐磨刮、耐高温、 防火、防静电等特点。;;;;;;;; 台身:专用铝合金框架,背板及吊板、面板均采用E1级16mm厚三聚氰胺贴面板,防火、防腐蚀。 脚垫:采用进口高级ABS塑料脚垫。;;; 结构:主控台设计,中台面为准备台(放实验仪器)和演示台面,一侧设有吸风罩一个,教师台预 留为多媒体位置,左侧为水槽,右侧为教师电源; ; 张 128002800 2化学教 师总电 源 1、装置在教师演示台中间下抽屉,内有教师总电源装置,教师能对学生进行总体及分组控制:提供 2V-24V交、直流低压及220V高压电源输出,电源总开关、漏电保护开关、工作指示灯、220V交流输 出多用高档插座。; 2交流输出:2-24V可调(每档2V);额定电流:2-6V档12A,8-12V档6A,14-24V 档3A(漏电短路,过载自动保护装置,手动复位) 3、输出电压:2-24V分档连续可调(2-24V每档 2V共12档)及220V高压电源输出。 4、学生供电控制电源:(1)由教师控制试验台交流220V电源,共分四组(空气开关控制);(2) 由教师控制学生试验台并输出低压电源,共分四组。 5、每组220V电需带断路器。 套125002500 3教师椅五轮升降转椅张1200200 4化学学 生实验 桌 ? 尺寸:2800×600×780mm; 台面:一体化台面,采用厚毫米厚实心理化板,工作端圆口面。耐强度酸碱、腐蚀。耐磨刮、耐高温、 防火、防静电等特点。;;;;;;;; 台身:专用铝合金框架,背板及吊板、面板均采用E1级16mm厚三聚氰胺贴面板,防火、防腐蚀。 脚垫:采用进口高级ABS塑料脚垫。;;;结构:每张台分为四座,采用一体化台面,中间设置化验专 用水槽与注塑三联水嘴(一高二低)。水槽设计方便做卫生和桌面的水,密封防水;台两侧装有学 生交直流电源盒和220V豪华多用插座。 张16280044800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题型的基本特点 利用物质的性质,依据实验的要求和条件,设计(或评价)实验方案,对某些概念、原理或性质进行验证。 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 1. 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 2. 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或实验装置图); 3. 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4. 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其中实验原理是整个实验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 例1. 某实验小组利用饱和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制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将浑浊液过滤,得到无色透明的滤液。请你设计实验,检验滤液中除含有氢氧化钠外,是否 分析:(1)在未指明反应物的用量时,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得到的无色透明的滤液中,就可能含有过量的Ca(OH)2或Na2CO3。(2)若要检验NaOH溶液中是否含有Na2CO3。可选用过量的稀盐酸鉴别;若要检验是否混有Ca(OH)2,可选用过量的CO2气体或过量的Na2CO3溶液。 如检验是否含有碳酸钠,可选用稀盐酸,也可选用稀硫酸或稀硝酸或澄清石灰水、氯化钙溶液、氯化钡溶液等;而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钙,可选用碳酸钠溶液,也可选用碳酸钾溶液或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注意反应的先后顺序)。 点评:(1)熟练掌握常见酸、碱、盐的鉴别方法;(2)学会定量分析化学反应,推断反应后的生成物可能有的组成。 例2. 已知NaOH溶液中含有水分子(H2O)、钠离子(Na+)氢氧根离子(OH-),该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判断在NaOH溶液中可能是哪一种微粒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 方法一:取少量NaCl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试管中的溶液呈紫色,说明H2O分子和Na+均不能使石蕊变蓝色,因此可能是NaOH溶液中的OH-使石蕊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共价键的键参数与等电子原理 教学设计[选修](1)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2课时共价键的键参数与等电子原理 [教学目标]: 1.认识键能、键长、键角等键参数的概念 2.能用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3.知道等电子原理,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重点]: 键参数的概念,等电子原理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N 2与H 2 在常温下很难反应,必须在高温下才能发生反应,而F 2 与H 2 在冷 暗处就能发生化学反应,为什么? [学生讨论] [小结]引入键能的定义 [板书] 二、键参数 1.键能 ①概念: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mol化学键所释放出的最低能量。 ②单位:kJ/mol [学生阅读书33页,表2-1] 回答:键能大小与键的强度的关系? (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越不易断裂) 键能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的关系? (键能越大,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越大) ①键能越大,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越大,化学键越稳定。[过渡]

2.键长 ①概念:形成共价键的两原子间的核间距 ②单位:1pm(1pm=10-12m) ③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牢固,形成的物质越稳定 [设问] 多原子分子的形状如何?就必须要了解多原子分子中两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3.键角:多原子分子中的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例如:CO 2 结构为O=C=O,键角为180°,为直线形分子。 H 2 O键角105°V形 CH 4 键角109°28′正四面体 [小结] 键能、键长、键角是共价键的三个参数 键能、键长决定了共价键的稳定性;键长、键角决定了分子的空间构型。 [板书] 三、等电子原理 1.等电子体:原子数相同,价电子数也相同的微粒。 如:CO和N 2,CH 4 和NH 4 + 2.等电子体性质相似 [阅读课本表2-3] [小结] 师与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补充练习] 1.下列分子中,两核间距最大,键能最小的是() A.H 2B.BrC.ClD.I 2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键长越长,化学键越牢固 B.成键原子间原子轨道重叠越多,共价键越牢固 C.对双原子分子来讲,键能越大,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

儿童化学实验方案设计

儿童化学实验方案设计 化学实验进行一定的创新是必须的。既然是实验,就大胆地创新。在原来实验的基础上添加一些新的元素。也不至于让实验变得枯燥无味,没有实现具体的实验价值。以下是的儿童化学实验方案设计,欢迎阅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认识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 2.激发学生严肃认真科学的态度. 重点: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 难点: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讲述、演示。 实验准备:各种常用化学仪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自然学科为题,导入新课。 二.授新课: 1.结合课本P191内容,讲解、强调化学学生实验的要求。 2.结合实物,讲述一些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和注意事项: ⑴试管⑵试管夹 ⑶玻璃棒⑷酒精灯 ⑸胶头滴管与滴瓶⑹铁架台

⑺烧杯⑻量筒 ⑼集气瓶⑽漏斗 ⑾长颈漏斗⑿锥形瓶 ⒀蒸发皿⒁导气管 ⒂其它仪器 三、简要进行课堂小结。 四、巩固练习: 对照课本图3、图4,说出这两个实验中所用到的各种仪器的名称。 第二课时 课题:药品的取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取用药品的注意事项,学会正确取用药品的基本操作.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重点:固体药品与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难点:滴管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实验 实验准备:固体药品、液体药品、药匙、镊子、小纸槽、滴瓶、胶头滴管、 教学过程: 一.教师授新:

(一)药品的取用: 1.讲解要注意的事项; 三不原则; 节约药品原则; 用剩药品的处理方法。 2.操作原理(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取用粉末状固体的正确方法; 取用块状固体的正确方法; 取用液体药品的正确方法;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正确方法; 滴管的使用方法; 浓酸浓碱的使用注意事项; 二、学生操作练习: 1.练习用小纸槽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 2.练习用镊子将块状固体装入试管中, 3.用50mL量筒取45mL水; 三、简要进行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课题:物质的称量与加热 教学目标:1.掌握称量化学物质的方法;了解物质加热应注意的事项。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

化学实验室设计理念

现代实验室设计理念及要求 实验室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现代实验室里,先进的科学仪器和优越完善的实验室是提升现代化科技水平,促进科研成果增长的必备条件。“以人为本,人与环境”己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课题。本着“安全、环保、实用、耐久、美观、经济、卓越、领先”,的规划设计理念。规划设计主要分为六个方面:平面设计系统、单台结构功能设计系统、供排水设计系统、电控系统、特殊气体配送系统、有害气体输出系统等六个方面。 一、平面设计系统 平面设计我们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疏散、撤离、逃生、顺畅、无阻,安全通道:一般实验室门主要向里开,但如设臵有爆炸危险的房间,房门应朝外开,房门材质最好选择压力玻璃。 2、人体学(前后左右工作空间):完美的设备与科技工作者操作空间范围的协调搭配

体现了科学化、人性化的规划设计。在做平面设计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就是“安全”,实验室是最易发生爆炸、火灾、毒气泄露等的场所。我们在做平面设计的时候,应尽量地要保持实验室的通风流畅、逃生通道畅通。根据国际人体工程学的标准。如下的划分以供参照:(祥见下图) 实验台与实验台通道划分标准(通道间隔用L 表示) L>500mm 时,一边可站人操作; L>800mm 时,一边可坐人操作; L>1200mm 时,一边可坐人,一边可站人,中间不可过人;

L>1500mm 时,两边可坐人,中间可过人; L>1800mm 时,两边可坐人,中间可过人可过仪器 天平台、仪器台不宜离墙太近,离墙400mm 为宜。为了在工作发生危险时易于疏散,实验台间的过道应全部通向走廊。另:实验室建筑层高宜为3.7 米-4.0 米为宜,净 高宜为2.7 米-2.8 米,有洁净度、压力梯度、恒温恒湿等特殊要求的实验室净高宜为2.5 米-2.7 米(不包括吊顶);实验室走廊净宽宜为2.5 米-3.0 米.普通实验室双门宽以1.1 米-1.5 米(不对称对开门)为宜,单门宽以0.8 米-0.9 米为宜。 3、专业学科功能。实验室根据内容、用途和规模的不同又各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基础教学实验室,多为较简单的教学实验对水电气风等要求较低,而科研机构对实验室通风、供排水、电控及洁净都要求较高,但实验室设计的基本原则都是具有共同性的,以有机化学为例,主要由化学基本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洁净实验室、电子计算机室、研究室、辅助实验室、服务供应室等组成。 化学基本实验室: 主要是进行容量分析、离子测定、氧化还原等实验,一般设计的装备有:实验台与洗涤台;通风柜及管道修检井;带试剂架的实验台及辅助工作台,需考虑设在实验室内的研究空间或电脑台,药品柜、器皿柜、落地安臵的仪器设备、急救器等。 仪器分析实验室: 主要设臵各种大型精密分析仪器,同时也包括普通小型分析仪等,一般设计的装备有:仪器台、实验台、通风柜、天平台、电脑台、气瓶柜、洗涤台、器皿柜、药品柜、急救器、万向排气罩、原子吸收罩等。以下列出各类仪器分析实验室的要求,以供参考。气相色谱分析室: 主要是对容易转化为气态而不分解的液态有机化合物及气态样品的分析。仪器设备主要有气相色谱仪,具有计算机控制系统及数据处理系统,自动化程度很高,对有机化合物具有高效的分离能力,所用载气主要有:H2、N2、Ar、He、CO2等。但对高沸点化合物,难挥发的及热不稳定的化合物、离子化合物、高聚物的分离却无能为力。要求

高考化学第三部分专题15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考前30天之备战2013高考化学冲刺押题系列第三部分专题15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综合实验设计和评价题是考查学生综合应用实验基础知识、化学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化学计算等相关知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的一类题,近几年高考中综合实验题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物质制备、分离、提纯和检验中化学原理、相关装置作用的设计和评价。 2.提出实验问题或目的,给定实验情景或物质性质,要求选择仪器、药品,组装实验装置,确定实验步骤,评价实验方案。 3.对教材实验通过重组、深化、优化或创新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完成。 所以,在复习中一方面要以课本实验为基础,强化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选取一部分典型题目,探究综合实验题的一般解法和思路,培养学生对该类试题的分析能力。 考点一物质的分离、提纯及物质的检验 例1 、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符的是( ) A.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 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C.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D.在含FeCl2杂质的FeCl3溶液中通足量Cl2后,充分加热,除去过量的Cl2,即可得到较纯净的FeCl3溶液 【答案】B 【特别提醒】 1.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区别及遵循的基本原则 (1)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彼此分开的过程,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杂质除去,得到纯净物质的过程,杂质若发生变化,不必恢复。 (2)分离与提纯方法的选择应遵循如下四原则: 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

高三化学教学设计方案

高三化学教学设计方案2019 精品的高中频道为广大师生编辑了高三化学教学设计方案2019希望在您的授课与学习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欢迎大家点击参考下面的教学计划,谢谢您对查字典化学网的支持! 一、钻研2019年考纲,并与2019年考纲进行对比,找出今年的考纲变化。对于第一年带高三的年轻教师来说,考纲的钻研一定要在研究了近三年天津及全国各地高考题的基础之上。对于考纲中的例题也要仔细研究,找出基本题型,重要的主干知识。 二、回归教材。XX的高考化学历年里都着眼于教材,以教材为出题点,因此要重点阅读教材,并与有经验的老教师一起研讨教材,找出可能的出题点,并与化学主干知识进行联系。 三、确立二轮复习专题。二轮复习与一轮复习相比,既要引导学生梳理主干知识,又要将一轮复习中对基础知识单纯记忆转化为理解和应用,在二轮复习中一定要让学生做到概念准,规律清。我将下学期的化学复习氛围5个主要模块:有机化学,元素及化合物,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在专题复习中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两点,一是要抓住每一专题中的最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二是要抓住非常容易与现实日常生活相联系的知识点。 四、转变教师的角色。在一轮复习中,我的角色主要是讲,学生主要是听。在二轮复习中要转变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将自己转变为课堂的指挥者和策划者。所谓指挥者就是引导学生做什么,怎么做,知识点精讲,课堂中少讲,引导学生多动手;所谓策划者就是精选试题,

每一次的训练都要在时间上、难度上和内容上做周密的计划与安排。 五、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课下落实。2月26日至4月中旬为专题复习时间,4月中旬以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将学生集中反映的问题精讲,进行个性辅导。五月进入三轮复习,进口教材,就教材必修2、选修4和选修1中的化学与技术知识点进行重点记忆,将课本中的实验进行重点剖析,将课本中出现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总结。高三化学教学进度安排: 专题一、有机化学 有机物的结构、组成、性质 有机物的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应对策略 有机推断、有机合成题型应对策略 专题二、元素及化合物 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 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无极推断题型应对策略 专题三、基本概念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表达式的书写 无机反应类型 物质的量、化学常用计量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专题四、基本理论 反应热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 重点、难点: 1. 了解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2.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总结、综合和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 具体内容: 所谓实验设计,是用多种装置和仪器按某种目的进行串联组合完成某项实验,其类型较多,考查形式多样。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对所学过的物质的性质、制备和净化,常用仪器和装置的作用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等知识融会贯通,要善于吸收新信息并且能加以灵活运用。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但一个化学实验,必须依据一定的实验原理,使用一定的仪器组装成一套实验装置,按一定顺序进行实验操作,才能顺利完成。据此,一道综合实验方案设计题,可以把它化解成几个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小实验、小操作来解答。

由各个小实验确定各步操作方法,又由各个小实验之间的关联确定操作的先后顺序。 (一)化学实验设计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设计划分成不同的类型。 (1)根据实验在化学教学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来划分。 ①启发性(或探索性)实验设计。由于这类实验是在课堂教学中配合其他化学知识的教授进行的,采取的又多是边讲边做实验或演示实验的形式,因此,在设计这类实验时,要注意效果明显、易操作、时间短、安全可靠。 ②验证性实验设计。由于这类实验的目的主要是验证化学假说和理论,又多采取学生实验课或边讲边做实验的形式,因此,在设计这类实验时,除了上述要求外,还要注意说服力要强。 ③运用性实验设计。这类实验的目的是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化学实验习题或实验问题。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时,要注意灵活性和综合性,尽可能设计多种方案,并加以比较,进而进行优选。从课内、课外的角度来分,运用性实验设计又包括课内的实验习题设计和课外的生产、生活小实验设

高中化学教案醇的教学案例.doc

精品文档 高中化学教案醇的教学案例 篇一:高一化学醇类教学设计篇一:高一化学乙醇教案乙醇的探究式教学设计及案例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及作用在初中学生只是简单地了解乙醇的用途,没有系统的学习其结构和性质。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重要的烃的衍生物;对高一学生来说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大;因此,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力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关于乙醇的结构在初中学生没有接触,让学生在认识乙醇球棍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钠与乙醇反应的探究实验,明确羟基的官能团地位,加深对乙醇结构的认识。乙醇的催化氧化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学生没有知识基础;因此,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做好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是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探究,学会由事物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1 / 23 精品文档 的表象解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通过动手实验,规范学生操作,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能

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解析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揭示问题,讨论释疑,动手实验,学习对比、推断等多种科学探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3.重点、难点分析(1)本节课的重点:官能团的概念,乙醇的组成和结构简式,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2)本节课的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反应。二、教学方法分析本节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提出问题:观察乙醇的物理性质→回忆乙醇的组成→观察乙醇的球棍模型→描述乙醇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情况→实验验证: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进一步假设乙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断键方式→实验验证:乙醇的氧化反应→总结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课后活动三教学过程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2 / 23 精品文档 【背景动画】以古代有关酒的诗词导入新课。【展示】取一瓶无水乙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酒精的一些物理性质,如呈液态,易溶于水,特殊的香味等。【质疑】乙醇与前面学习的有机物(烃)的物理性质有何不同?为什么?让学生进行总结,同时引导学生从结构的角度去考虑性质不同的原因。【展示】展示乙醇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动手拆插乙醇分子模型,

分析化学实验方案设计

Cl NH HCl 4-的实验方案设计 一.实验目的 了解弱酸强化的基本原理,掌握甲醛法测定氨态氮的原理及操作方法,掌握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原理。 二.实验原理 HCl 为强酸,用NaOH 标定溶液直接准确滴定,+ 4NH 为极弱酸,对HCl 的滴定无影响,可分布滴定。第一计量点时,溶液中+ 4NH 微呈酸性用甲基红做指示剂,红 黄,记为V 1, O H NaCl NaOH HC 2l +==+,NaOH NaOH HCl HCl V C V C =,25 a l OH N HC C C = ,+ 4NH 被甲醛强化后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产物微碱性,用PP 为指示剂,红黄红(或橙),记为V 2(V 总-V 1) 三.实验试剂 Cl NH HCl 4-(1:1)的溶液,甲醛(1:1)溶液,甲基红试剂,酚酞试剂,氢氧化钠固 体,草酸固体 四.实验步骤 1.OH N L a mol 1.01 -?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a .在天平上粗称取2gNaOH 固体于烧杯中,加蒸馏水混合,用玻璃棒搅匀,转入500ml 试剂瓶中,并加蒸馏水至500ml ,搅拌均匀 b .在分析天平上准去称取草酸1.2g~1.3g 于小烧杯中,加蒸馏水使之溶解,并转入250ml 容量瓶中,然后加水定容至刻度线,摇匀 c .用移液管移取O H O C H 24222?25ml 于锥形瓶中,加入2滴酚酞指示剂,向碱式滴定管中加入足够的碱液,,并用NaOH 滴定O H O C H 24222?至微红,30s 不褪色,即为滴定终点,做三次平行实验,分别记录实验数据。 2.HCl 浓度的测定 用移液管取待测液25.00ml 于250ml 锥形瓶中,加入1-2滴甲基红,用NaOH 滴定待测液由红-黄,记为V 1 3.甲醛溶液的处理 取70ml 的甲醛溶液于锥形瓶中,并用NaOH 中和其中的游离酸,加入1-2滴的酚酞,滴定至微红即可 4.NH 4Cl 浓度的测定 用连续滴定法继续滴定待测液,事先加入中和后的10ml 甲醛溶液强化+ 4NH ,摇匀后放置1min ,加入1-2滴的酚酞试剂,用NaOH 滴定溶液颜色由红-黄-红(橙),记为V 总 五.实验数据的记录及处理

最新化学实验方案设计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1.化学实验设计时应遵循: ①科学性,实验原理,准确,实验流程合理。 ②安全性,保护人身、保护环境、保护仪器。 ③可行性,条件允许,效果明显,操作正确。 ④简约性,做到步骤少,时间短、效果好等基本要求。 2.实验设计步骤: (1)明确目的原理:首先必须认真审题,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弄清题目有哪些新的信息,综合已学过的知识,通过类比、迁移、分析,从而明确实验原理。 (2)选择仪器药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能否腐蚀仪器和橡皮、反应是否加热及温度是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等,从而选择合理的化学仪器和药品。 (3)设计装置:根据上述实验目的和原理,以及所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学生应具备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实验步骤应完整而又简明。 (4)记录现象数据:根据观察,全面而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 (5)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实验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图表、推理等处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以上只是解答综合实验设计题的一般思考方法。在解答过程中,应根据实验设计题的具体情况和要求,作出正确的回答。 (6)设计实验时还要考虑以下因素: ①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液体倒吸;②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要防爆炸 (如H2还原CuO应先通H2,气体点燃先验纯等);③防氧化(如H2还原CuO后要“先灭灯再停氢”,白磷切割宜在水中等);④防吸水(如实验、取用、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宜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⑤冷凝回流(有些反应中,为减少易挥发液体反应物的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需在反应装置上加装冷凝回流装置 (如长玻璃管、竖装的干燥管及冷凝管等);⑥易挥发液体产物(导出时可为蒸气)的及时冷却;⑦仪器拆卸的科学性与安全性(也从防污染、防氧化、防倒吸、防爆炸、防泄漏等角度考虑);⑧其他(如实验操作顺序、试剂加人顺序、实验方法使用顺序等)。 一.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即从多种路线中优选出一种最佳的制备途径,合理地选择化学仪器与药品,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即:①条件合适,操作方便;②原理正确,步骤简单;③原料丰富,价格低廉;④产物纯净,污染物少)。 1.按下述实验方法制备气体,合理而又实用的是() A.锌粒与稀硝酸反应制备H2 B.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制备HCl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一、实验方案的设计 (一)、一个相对完整的化学实验方案一般应包括的内容有: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记录,及结果处理、问题和讨论等。 (二)、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 (1)、当制备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时,不能用强氧化性酸,如: ①、制氢气不能用HNO3、浓H2SO4,宜用稀H2SO4等。另外,宜用粗锌(利用原电池原 理加快反应速率),不宜用纯锌(反应速率慢)。 ②、同理,制H2S、HBr、HI等气体时,皆不宜用浓H2SO4。前者宜用稀盐酸,后两者宜 用浓磷酸。 FeS + 2HCl = FeCl2 + H2S↑H3PO4 + NaBr NaH2PO4+ HBr↑(制HI用NaI) (2)、与反应进行、停滞有关的问题 用CaCO3制CO2,不宜用H2SO4。生成的微溶物CaSO4会覆盖在CaCO3表面,阻止反应进 一步进行。 (3)、MnO2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的Cl2中含HCl气体和水蒸气较多;若用KMnO4代替MnO2进行反应,由于反应不需加热,使制得的Cl2中含HCl气体和水蒸气极少。 (4)、酸性废气可用碱石灰或强碱溶液吸收,不用石灰水,因为Ca(OH)2属于微溶物质,石灰水中Ca(OH)2的含量少。 (5)、检查多个连续装置的气密性,一般不用手悟法,因为手掌热量有限。 (6)、用排水法测量气体体积时,一定要注意装置内外压强应相同。 (7)、实验室制备Al(OH)3的反应原理有两个:由Al3+制Al(OH)3,需加氨水;由AlO2-制Al(OH)3,需通CO2气体。 (8)、装置顺序中,应先除杂后干燥。如实验室制取Cl2的装置中,应先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气体,后用浓H2SO4吸收水蒸气。 2、可行性 (1)、在制备Fe(OH)2时,宜将NaOH溶液煮沸,以除去NaOH溶液中溶解的O2;其次在新制的FeSO4溶液中加一层苯,可以隔离空气中的O2,防止生成的Fe(OH)2被氧化。(2)、实验室一般不宜采用高压、低压和低温(低于0℃)等条件。 (3)、在急用时:宜将浓氨水滴入碱石灰中制取NH3,不宜用NH4Cl与Ca(OH)2反应制取NH3;又如,宜将浓HCl滴入固体KMnO4中制备Cl2;还有将H2O2滴入MnO2中制O2,或将H2O滴入固体Na2O2中制备O2等。 (4)、收集气体的方法可因气体性质和所提供的装置而异。 (5)、尾气处理时可采用多种防倒吸的装置。 3、安全性 实验设计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毒的药品和一些有危险性的实验操作,当必须使用时,应注意有毒药品的回收处理,要牢记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以防造成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1)、制备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务必认真验纯,以防爆炸! (2)、易溶于水的气体,用溶液吸收时应使用防倒吸装置。 (3)、对强氧化剂(如KClO3等)及它与强还原剂的混合物,千万不能随意研磨,以防止

高中化学_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钠、铝的物理性质,与氧气的反应。 2、了解金属钠的保存,用途。 3、能写出在常温、加热时,钠、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能归纳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并迁移应用到与其他非金属反应的过程当中。 5、了解金属氧化膜对金属的保护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掌握钠的主要性质、铝与氧气的反应。 2、通过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规律。 3、通过课后探究活动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初步学会探究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2、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钠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及产物和铝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的解释。 难点:从实验现象中归纳金属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和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实验学习、小组讨论学习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基础,特别是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共性;第二章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基本理论,对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初步了解。 2、能力分析 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理性认知水平、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化学用语的使用比较熟练。 3、障碍预测 已有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较弱,全面细致观察并规范描述现象的能力有欠缺,应用结构理论解释性质的意识欠缺,由表征性知识到原理性抽象过渡不易吃透。 4、情感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