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PPT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PPT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PPT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毒性气体,其毒性非常强,能够引起人体中毒甚至死亡。如果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应该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以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以下是一氧化碳中毒急救PPT,帮助您了解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和急救方法。

一、一氧化碳的来源和危害

1. 一氧化碳的来源

(1)燃气热水器、燃气灶、燃气炉等产生的燃气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

(2)室外的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也有可能产生一氧化碳。

2. 一氧化碳的危害

(1)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可以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导致身体无法正常获取氧气,从而引起中毒。

(2)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轻则头痛、头晕,重者可能导致昏迷和死亡。

二、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

1. 轻度中毒:头痛、头晕、口干、口苦、恶心、乏力等。

2. 中度中毒:症状较严重,可能出现意识模糊、精神错乱、视物模糊等。

3. 重度中毒:呼吸困难、心跳加速、面色苍白、嘴唇发青、可能导致昏迷和死亡。

三、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方法

1. 立即离开现场,到空气清新的地方呼吸新鲜空气。

2. 拨打急救电话,告诉医生中毒的情况。

3. 宽松患者的衣服,保持呼吸道通畅。

4. 如果患者处于昏迷状态,要采取 CPR 呼吸复苏。

5. 化验中毒者的血液,以便医生给予正确的治疗。

四、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1. 安装烟雾报警器和一氧化碳报警器,及时发现燃气泄漏以及一氧化碳中毒情况。

2. 经常检查燃气设备的安全性,确保其运行良好。

3. 在烹饪食物时,要确保燃气完全燃烧,避免产生一氧化碳。

以上就是关于一氧化碳中毒急救PPT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预防和应对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保护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PPT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PPT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毒性气体,其毒性非常强,能够引起人体中毒甚至死亡。如果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应该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以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以下是一氧化碳中毒急救PPT,帮助您了解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和急救方法。 一、一氧化碳的来源和危害 1. 一氧化碳的来源 (1)燃气热水器、燃气灶、燃气炉等产生的燃气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 (2)室外的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也有可能产生一氧化碳。 2. 一氧化碳的危害 (1)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可以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导致身体无法正常获取氧气,从而引起中毒。 (2)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轻则头痛、头晕,重者可能导致昏迷和死亡。 二、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 1. 轻度中毒:头痛、头晕、口干、口苦、恶心、乏力等。 2. 中度中毒:症状较严重,可能出现意识模糊、精神错乱、视物模糊等。

3. 重度中毒:呼吸困难、心跳加速、面色苍白、嘴唇发青、可能导致昏迷和死亡。 三、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方法 1. 立即离开现场,到空气清新的地方呼吸新鲜空气。 2. 拨打急救电话,告诉医生中毒的情况。 3. 宽松患者的衣服,保持呼吸道通畅。 4. 如果患者处于昏迷状态,要采取 CPR 呼吸复苏。 5. 化验中毒者的血液,以便医生给予正确的治疗。 四、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1. 安装烟雾报警器和一氧化碳报警器,及时发现燃气泄漏以及一氧化碳中毒情况。 2. 经常检查燃气设备的安全性,确保其运行良好。 3. 在烹饪食物时,要确保燃气完全燃烧,避免产生一氧化碳。 以上就是关于一氧化碳中毒急救PPT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预防和应对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保护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一氧化碳中毒,就是我们常常听说的“煤气中毒”,是由于一氧化碳与血液 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后,导致血液供给全身的氧气量不足,引起与窒息相同的症状,从而危及生命的严重病症。那么,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如何急救与护理呢? 一、急救与护理措施 (一)如何自救 1、可以匍匐或爬行靠近门窗并打开通风,迅速脱离中毒环境和呼吸新鲜空 气是关键的步骤。 2、如果已经没有爬向门口的力气,可以大声呼救或报警,由于室内氧 气充分,遇电火花明火极易发生爆炸,所以尽量不要使用手机电话。 3、在自己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快速切断煤气源。 4.、及时就医,做系统检查与治疗。 (二)如何互救: 1、120急救:如果发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环 境中,并拨打急救电话120。对于意识清醒的患且症状不重的轻度中毒患者,在 及时呼吸新鲜空气后,症状有所缓解的情况下,可就近送医就诊。如果患者呼吸、心跳停止,若没有旁人在场协助,施救者在做心肺复苏术的同时,可利用手机免 提功能,拨打急救电话120。就诊医院请选择具备高压氧治疗条件的医院。 2、使患者侧卧:将患者带离中毒环境后,除了让患者立即呼吸新鲜空气外,还 应立即将其安置成侧卧位,并松开患者衣领,并注意清除鼻、口中呕吐物、分泌物,使病人自主呼吸。确保其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以右侧卧位为例:抬起患 者右胳膊,放在头的一侧,将其左手放在右肩上,左腿屈曲,施救者双手分别放 在患者左肩及左膝,翻转其至右侧卧位。翻转后,注意保暖,并密切观察患者意

识、呼吸及脉搏等情况。患者不能仰卧的原因是为了避免因呕吐等原因引起窒息,所以要采取侧卧位,并清理干净口腔内分泌物及呕吐物。 3、放置冰袋:用干净的毛巾包裹冰袋,对昏迷以及抽搐的患者进行头部冰敷, 以减轻脑水肿,冰敷时禁止让冰袋直接接触皮肤。如有条件可给予高浓度吸氧, 有助于一氧化碳的排出并清除组织中残留的一氧化碳。 4、心肺复苏:对呼吸浅表者或呼吸停止者,要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若患 者出现意识不清,且出现心跳停止、感觉不到呼吸时,立即对其行心肺复苏术。 部分急性煤气中毒患者在昏迷苏醒后,意识恢复正常,但可有一个月左右的假愈期,假愈期后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反应迟钝、癫痫发作、帕金森综合征等, 需要患者家属密切注意。 5、病情观察:临床上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主要是针对于重症的一氧化碳 护理。因为轻症的一氧化碳中毒都是意识清楚的,患者生活能自理,谈不上护理 的问题。所以,对于一般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医护人员要定时测量生命体征,观察神志变化,记出、入量及重病记录。观察病人有无头痛、喷射性呕吐等 脑水肿征象。了解碳氧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如果病情严重要给病人吸高浓度高流 量氧,有条件可用高压氧舱治疗。呼吸停止者应做人工呼吸,备好气管切开包及 呼吸机。 二、如何防范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一)煤炉、炭火等取暖设备 在寒冷季节如有条件尽量选择集中供暖。室内使用煤炉、炭火等取暖设备时,煤炭要烧尽,不要闷盖;要经常门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煤炉要安装 烟筒,烟筒接口处要顺茬接牢,严防漏气;正确安装使用煤炉、炭火等取暖设备,定期检查炉具,维护和清扫烟筒、风斗,保持烟筒、风斗畅通。 煤炉、炭火等取暖设备应远离易燃、易爆、易挥发的有毒物质,如条件允许,晚上睡觉前最好将炉具搬到屋外。在低气压、相对湿度较大的雨雪冰雹天气等气 象条件下,尽量不要使用煤炉、炭火等取暖设备;家中吃火锅时,最好不要使用煤、炭火锅,如果使用,最好放在通风的大厅或保持屋内通风。家中使用煤炉、

一氧化碳中毒原理及急救方法

一氧化碳中毒原理及急救方法 一氧化碳中毒原理及急救方法 一、中毒原理: CO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溶于水的气体,所以人体接触容量造成中毒不知觉而死亡,是很危险的气体。CO有害气体被人体吸入肺部,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很稳定,极难分离,影响了血蛋白对氧气的运载能力,从而造成细胞缺氧而死亡。 二、急救方法: 1、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时,不要慌张,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把中毒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场所;(中毒现场要迅速打开门窗,关掉火源、电源,因为CO是易燃气体,有火花容易引起爆炸)。 2、使中毒者呼吸畅通,先解开衣领平躺,清理口鼻内的污物,拉出或压住舌头,保证呼吸道畅通。 3、让中毒者仰卧,颈下垫高,使头后仰,口张开。 4、救护者深呼吸一口气,对准被救者的口,用手捏住被救护者的鼻孔,进行吹气,停止后与被救护者的嘴分开并立即松开捏住鼻孔的物,每分钟吹气次数为16-18次。 5、气吹入后,如果被救护者的胸廓略有隆起,则为成功,如果没有反应,则应检查救护者的呼吸道是否畅通,或者吹气是不否得当等(进行人工呼吸,同时拨打120求助)。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常识2017-04-13 18:31 | #2楼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 病人最初感觉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软弱无力,当他意识到中毒时,常挣扎下床开门、开窗,但一般仅有少数人能打开门,大部分病人迅速发生抽痉、昏迷,两颊、前胸皮肤及口唇呈樱桃红色,如救治不及时,可很快呼吸抑制而死亡。煤气中毒依其吸入空气中所含一氧化碳的浓度、中毒时间的长短,常分三型: (1)轻型:中毒时间短,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为10%~20%。表现为中毒的早期症状,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及急救方法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及急救方法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及急救方法 1.急性中毒 临床上以急性脑缺氧的症状与体征为主要表现。接触CO后如出现头痛、头昏、心悸、恶心等症状,于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即可迅速消失者,属一般接触反应。 轻度中毒者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昏、心跳、眼花、四肢无力、恶心、呕吐、烦躁、步态不稳、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如意识模糊、朦胧状态),但无昏迷。于离开中毒场所吸入新鲜空气或氧气数小时后,症状逐渐完全恢复。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面色潮红,多汗、脉快、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及时移离中毒场所并经抢救后可渐恢复,一般无明显并发症或后遗症。 重度中毒时,意识障碍严重,呈深度昏迷或植物状态。常见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正常或迟钝,四肢肌张力增高,牙关紧闭,或有阵发性去大脑强直,腱壁反射及提睾反射一般消失,腱反射存在或迟钝,并可出现大小便失禁。脑水肿继续加重时,表现持续深度昏迷,连续去脑强直发作,瞳孔对光反应及角膜反射迟钝,体温升高达39~40℃,脉快而弱,血压下降,面色苍白或发绀,四肢发凉,出现潮式呼吸。有的患者眼底检查见视网膜动脉不规则痉挛,静脉充盈,或见乳头水肿,提示颅内压增高并有脑疝形成的可能。但不少患者眼底检查阴性,甚至脑脊液检查压力正常,而病理解剖最后仍证实有严重的脑水肿。 重度中毒患者经过救治从昏迷中苏醒的过程中,常出现躁动、意识混浊、定向力丧失,或失去远、近记忆力。部分患者神志恢复后,可发现皮层功能障碍如失用(apraxia)、失认(agnosia)、失写(agraphia)、失语(aphasia)、皮层性失明或一过性失聪等异常;还可出现以 智能障碍为主的精神症状。此外,短暂的轻度偏瘫、帕金森综合征、舞蹈症、手足徐动症或癫痫大发作等均有人报道。经过积极抢救治疗,多数重度中毒患者仍可完全恢复。少数出现植物状态的患者,

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流程

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流程 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流程 急救前的准备工作 •确认个人安全:在救助中确保自己的安全,避免进一步事故或伤害。 •断电与通风:关闭任何可能导致一氧化碳泄漏的设备,并打开窗户与门窗以增加通风。 识别一氧化碳中毒症状 •头痛、头晕、呕吐等症状 •呼吸困难、心悸等呼吸系统问题 •意识丧失、抽搐等严重症状 呼叫急救服务 •在确认有人中毒的同时,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号码(例如:911),提供详细的地址与症状信息。 将中毒者转移到安全地点 •尽量避免自身暴露在有害气体中 •将中毒者移至开放、通风良好的地方

给予急救呼吸支持 •确保气道通畅:轻轻抬头使气道保持通畅,同时观察呼吸情况。•如果中毒者停止呼吸,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按照心脏复苏的指导操作进行CPR(心肺复苏术)。 等待急救人员到来 •在等待急救人员过程中,继续提供心肺复苏和呼吸支持。保持中毒者与急救人员之间的通信畅通。 急救人员的处理 •急救人员会进行专业评估并采取进一步的急救措施。 •根据中毒程度,可能需要提供氧气治疗或将中毒者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请记住,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紧急情况,应立即采取行动并联系 急救服务。切勿擅自延迟求助或试图自行处理。以上流程仅供参考, 还请在紧急情况中谨慎行事,并遵循当地的急救准则和法规。 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和维护燃气设备:确保燃气设备的安全性能,并遵循正确的使用和维护指南。 •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在居住和工作区域内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以便及早发现一氧化碳泄漏。

•避免室内烧烤和使用燃气加热器:尽量避免在室内进行烧烤或使用燃气加热器,以减少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 •注意燃气灶具的使用:在使用燃气灶具时确保充分通风,并注意炉具的正常燃烧状态。 •不要在封闭车辆内运行引擎:气候寒冷时,切勿在封闭车辆内运行引擎,以防止一氧化碳积聚。 急救员的培训和准备 •培训急救员:及时接受急救培训,了解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和急救措施。 •急救工具的准备:急救员应携带一氧化碳检测器、呼吸面罩、人工呼吸袋等急救工具,以便及时处理一氧化碳中毒。 以上是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了 解和熟悉这些信息可以在紧急情况中提供必要的帮助和保护。但请记住,此文章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急救专业人士的建议和培训。任何情况下,都应及时拨打当地紧急电话并向医护人员寻求帮助。

第三节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第三节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在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可产生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C0是无色、无义和无味气体,比重0.967。空气中C0浓度达到12.5%时,有爆炸危险。吸入过量C0引起的中毒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俗称煤气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较为常见的生活中毒和职业中毒。 [病因] 工业上,高炉煤气和发生炉含C0 30%~35%;水煤气含C0 30%~40%。在炼钢、炼焦和烧窑等生产过程中,如炉门、窑门关闭不严、煤气管道漏气或煤矿瓦斯爆炸产生大量CO,会导致吸入中毒。失火现场空气中C0浓度高达10%,也可引起现场人员中毒。 煤炉产生的气体含CO量高达6%~30%,应用时不注意防护可发生中毒。每日吸烟一包,可使血液碳氧血红蛋白(C0Hb)浓度升至5%~6%,连续大量吸烟也可致C0中毒。 [发病机制] C0中毒主要引起组织缺氧。CO吸入体内后,85%与血液中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C0Hb。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40倍。吸入较低浓度C0即可产生大量COHb。COHb不能携带氧,且不易解离,是氧合血红蛋白解离速度的l/3600。C0Hb存在还能使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左移,血氧不易释放给组织而造成细胞缺氧。C0与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二价铁结合,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影响细胞呼吸和氧化过程,阻碍氧的利用。组织缺氧程度与血液COHb浓度密切相关,而血血液中COHb百分比又与空气中CO浓度和接触时间有关(图10-2-4)。碳氧血红蛋白(%)液中 CO中毒时,体内血管吻合支少且代谢旺盛的器官如大脑和心脏最易遭受损害。脑内小血管迅速麻痹、扩张。脑内三磷酸腺苷(ATP)在无氧情况下迅速耗尽,钠泵运转失常,钠离子蓄积于细胞内而诱发脑细胞内水肿。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肿胀而造成脑部循环障碍。缺氧时,脑内酸性代谢产物蓄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而产生脑细胞间质水肿。脑血液循环障碍可致脑血栓形成、脑皮质和基底节局灶性的缺血性坏死以及广泛的脱髓鞘病变,致使少数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病。 [病理]

一氧化碳中毒2

一氧化碳中毒临床治疗指南(二)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标准 沿用卫生部制定的《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 标准》。 2.鉴别诊断 (1)脑梗死:有原发性高血压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 危险因素,或者有心脏病和心房纤颤病史;查体除意识障碍 外可见偏瘫、锥体束征阳性等定位体征;脑cT或MRI可见 到病灶与定位体征一致的影像学改变;无明显的血清酶学改变。碳氧血红蛋白定性或定量可以帮助鉴别。. (2)出血性脑血管病:昏迷患者,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 病史,起病急,常有剧烈头痛、呕吐及血压明显升高,也可出现眩晕,继之意识障碍等症状;临床症状可见昏迷、偏瘫、锥体束征阳性,可出现脑膜刺激征;腰穿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脑CT见高密度病灶。 (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患者有糖尿病史,一般有 严重感染、高热、呕吐史;口腔有烂苹果味,血糖、尿糖显著升高,尿酮体强阳性,血酮体>4.8 mmol/L;血气分析可有代谢性酸中毒;血渗透压显著升高。血清酶学无显著性升高对鉴 别诊断也有意义。 (4)高渗性糖尿病昏迷:患者糖尿病大多较轻,除少数 病例外一般无酮症史,特别注意有口服噻嗪类利尿剂、糖皮 质激素、苯妥英钠,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等诱因。发病前曾 表现表情迟钝,进行性嗜睡,数日后渐人昏迷状态,并有失水、代谢性酸中毒等。血糖常>33 mmol/L,血钠常> 145 mmoL/L。辅助检查对于鉴别诊断有意义。 六、一氧化碳中毒(carbon dioxide poisoning,COP)治疗1.院前急救 转移病患到空气新鲜处,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畅通,将 昏迷患者摆成侧卧位,避免呕吐物误吸。 2.现场氧疗 DOI:10.3760/cma.j.issn.1009-6906.20t2.05.020 基金项目:“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BAl06801) 作者单位:100020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高压氧科通信作者:高春锦,电子信箱:gchjw@hotmail.tom 利用现场准备的吸氧装置,立即给与氧疗¨7。t81。Wara—Wasoweki等¨引在1976年报告,116例患者在事故现场和送 往医院途中实施了氧疗。美国近年多次应用直升机将急危 重症患者从事故现场运送到医院L2⋯。文献报告2002—2004 年间用陆地和飞机联运的方式平均每年运送3362例患者, 其中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ute carbon dioxide poisoning.ACOP)患者占所有患者数量的16%,运送途中氧疗是治疗 的重要环节,其中57%的患者在飞行途中进行气管插管吸

简述一氧化碳急救六步骤

简述一氧化碳急救六步骤 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气体,但其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当人体吸入一氧化碳过量时,会与血红蛋白结合,阻碍氧气运输,导致组织缺氧。因此,一旦发现有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我们需要迅速采取急救措施。以下是一氧化碳急救的六个步骤。 第一步:移出患者 当发现有人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时,首先要将患者从一氧化碳的污染源中迅速移出,确保其远离一氧化碳的来源。这可以减少进一步吸入一氧化碳的风险,并为接下来的急救措施提供安全环境。 第二步:保持呼吸道通畅 一氧化碳中毒会导致患者体内氧气供应不足,因此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将患者头部稍微仰起,保持呼吸道开放。如果患者有呕吐物或异物阻塞呼吸道,应及时清除。 第三步:进行人工呼吸 一氧化碳中毒会导致患者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在急救过程中,如果患者停止了呼吸,我们需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可以采用口对口或口对鼻的方式进行,保持每分钟10-12次的频率,直到患者恢复正常呼吸或救护人员到达。

第四步:寻求急救医疗支持 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严重的急救情况,需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疗支持。在急救过程中,应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向医护人员描述患者的症状和所处位置。医护人员将根据情况给予进一步的指导并提供适当的治疗。 第五步:保持患者体温 一氧化碳中毒会导致患者体温下降,因此在急救过程中,我们需要采取措施保持患者的体温。可以使用保温毯或者将患者移至温暖的地方。同时,也要避免过度加热,以免造成其他伤害。 第六步:观察并记录症状 在急救过程中,我们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并及时记录。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指标,以及患者的意识状态和其他不适症状。这些信息对于医护人员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总结起来,一氧化碳急救的六个步骤包括移出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人工呼吸、寻求急救医疗支持、保持患者体温以及观察并记录症状。这些步骤的目的是迅速减轻患者的一氧化碳中毒症状,保护其生命安全。在实际急救中,我们应该密切配合医护人员的指导,并尽可能提供准确的信息,以确保急救的顺利进行。此外,为了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我们还应该加强对一氧化碳的认识,

一氧化碳中毒 急救措施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措施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措施 简介 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中毒情况,常见于煤气中毒、烟煤烧煤、柴油等不完全燃烧场所。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味的气体,对人体有较强的毒性,严重的中毒可以危及生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急救措施。 监测 1.从可能被一氧化碳泄漏的场所迅速撤离。 2.如果疑似一氧化碳泄漏,使用一氧化碳检测器进行检测。如果没 有检测器,可以观察症状,如头痛、呕吐、眩晕等。 呼叫急救 1.如果发现有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立即呼叫急救电话。 2.提供准确的地址和详细的病情描述。 疏散 1.如果在室内,尽量打开门窗,增加通风。 2.将中毒者送到空气流通的地方。

3.避免使用电梯,选择楼梯下楼。 建立通风 1.打开门窗,利用自然风使室内空气流通。 2.不要在室内点燃燃烧物,例如香薰、蜡烛等。 3.使用抽风设备,如排气扇或空气净化器,加速室内空气的流通。简单救治 1.将中毒者送到空气流通的地方,避免继续吸入一氧化碳。 2.松开中毒者的衣领、腰带等,保持呼吸道畅通。 3.维持中毒者的体温,避免过度换气。 保持呼吸 1.使中毒者保持平卧位或半坐位,避免呼吸道阻塞。 2.如中毒者出现呼吸困难,应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直至 急救到达。 进一步处理 1.如果中毒者的意识丧失或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在急救到达之前,继续进行心肺复苏。

总结 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严重的急性中毒情况,及时采取急救措施非 常重要。监测一氧化碳浓度,呼叫急救,疏散中毒者,保持通风并进 行简单救治都是急救的重要步骤。同时,要保持中毒者的呼吸道通畅,并在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请记住,在处理一氧化碳中毒时,安全第一。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措施(续) 注意事项 在进行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自我保护:确保自己的安全是最重要的。在疏散中毒 者时,尽量避免接触可能再次暴露于一氧化碳的区域。 2.不要延误时间: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急性情况,及时 采取急救措施是关键。每一分钟都很重要,尽快呼叫急救车、进 行疏散和简单救治。 3.避免二次伤害:在急救过程中,应避免将中毒者置于 另一个危险的环境中,如剧烈晃动患者或将其置于嘈杂的环境中。防范措施 除了急救措施,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也是很重要的。以下是一些预 防措施: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 一氧化碳中毒亦称煤气中毒。常见于冬季在密闭的住室中用煤炉或炭炉取暖时;亦可见于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与接触一氧化碳有关的作业如炼钢、炼铁等)处理不当所致。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入后,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使之不能带氧而造成全身缺氧。急性中毒者皮肤和粘膜特别是口唇,呈樱桃红色。缺氧严重者可以致命。如昏迷时间过长,即使得救,常因脑部损害而有智力减退、肌张力增高等后遗症。 【急救措施】 (1)立即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因一氧化碳比空气轻,故救护者应匍匐入室,立即打开门窗,解开患者领口,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一般轻度中毒者,经吸入新鲜空气后即可好转。 (2)必要时吸入高压氧或进高压氧舱治疗,促使碳氧血红蛋白离解。(3)有呼吸因难或停止呼吸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坚持在2小时以上。同时可作针刺治疗,并注射呼吸兴奋剂。 (4)发生严重中毒时应立即急送医院抢救,可行输血换血,以迅速改善组织缺氧。血压稳定者可放血300一400毫升,放出的血液经充氧后再输入。 在输血、输液过程中要防止肺水肿发生。 (5)及时补液。以高渗葡萄糖液静脉滴注为宜,补液速度宜慢,量不宜过多。 【护理方法】

(1)病人昏迷清醒后,仍应继续吸氧相当时间,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2)供给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和含有适量优质蛋白质的膳食。大米白糖粥是本病初期的较理想膳食,既易消化,又可抑制恶心呕吐,较面食为好。(3)适量补充维生素A、B族、c等,并可进食富含上述维生素的食物。(4)对肢体瘫痪者作被动和自动锻炼,以防肌肉萎缩,并结合针灸、推拿治疗。 (5)经常呼吸室外新鲜空气,积极休息,适当锻炼,有利于身体早日康复。 (6)地枯萝12克,薄荷6克,冬桑叶10克,蔓荆子10克,白芷10克,荷叶12克,藁本6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遗症。 (7)食醋50毫升,加入等量凉开水,缓缓服之。治煤气中毒。或白菜根洗净,再用凉开水冲洗数次,切捣如泥,拧汁,每次服200毫升。或萝卜老根茎60克,加适量水煎,去渣喝汤(用生萝卜捣汁,频频饮服也可)。

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

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 煤气中毒又称一氧化碳中毒。煤或任何含碳的物质在燃烧不完全时,都会产生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气体无色、无味,对呼吸道无刺激性。人在不知不觉中吸入一氧化碳气体后,与血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了携带氧气的能力,造成机体缺氧,从而出现各种中毒症状。 标签:一氧化碳;中毒;急救 一氧化碳(CO)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较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50~300倍,且解离速度为氧和血红蛋白的1/3600,因而可使组织缺氧,使氧离曲线左移,组织缺氧严重,中枢神经首先受累,严重者出现脑水肿,继发脑血管病变、缺氧性脑病及形成CO中毒后遗症或迟发性脑病、心肌损害和各类心律失常。轻度CO中毒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视物模糊、耳鸣、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心动过速、短暂昏厥;中度CO中毒患者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口唇、指甲、皮肤黏膜出现樱桃红色,多汗、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心率加速、心律失常、烦躁,并可迅速进入昏迷状态。现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对30例CO中毒患者抢救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共收治一氧化碳中毒30例,其中工业生产中毒20例,生活性中毒10例,年龄3~65岁,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除2例患者自动出院外,其他28例患者痊愈出院后至今没有因复发而再次入院。 1.2 临床表现迅速有效地判断煤气中毒的程度,有助于及时救治,其症状表现一般可分为轻、中、重度。 1.2.1 轻度中毒头痛、头晕、眼花、耳鸣、心慌、恶心、呕吐、全身乏力、不能行动。 1.2.2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重,并有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多汗、烦躁不安、甚至轻度昏迷[1]。 1.2.3 重度中毒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大小便失禁、四肢冰凉、体温升高、瞳孔散大或缩小、血压下降,呼吸微弱或停止,四肢僵硬或瘫软。 2 急救处理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及急救方法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及急救方法 一、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 临床上以急性脑缺氧的症状与体征为主要表现。接触CO后如出现头痛、头昏、心悸、恶心等症状,于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即可迅速消失者,属一般接触反应。轻度中毒者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昏、心跳、眼花、四肢无力、恶心、呕吐、烦躁、步态不稳、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 (如意识模糊、朦胧状态),但无昏迷。于离开中毒场所吸入新鲜空气或氧气数小时后,症状逐渐完全恢复。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面色潮红,多汗、脉快、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及时移离中毒场所并经抢救后可渐恢复,一般无明显并发症或后遗症。 重度中毒时,意识障碍严重,呈深度昏迷或植物状态。常见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正常或迟钝,四肢肌张力增高,牙关紧闭,或有阵发性去大脑强直,腱壁反射及提睾反射一般消失,腱反射存在或迟钝,并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脑水肿继续加重时,表现持续深度昏迷,连续去脑强直发作,瞳孔对光反应及角膜反射迟钝,体温升高达39~40℃,脉快而弱,血压下降,面色苍白或发绀,四肢发凉,出现潮式呼吸。有的患者眼底检查见视网膜动脉不规则痉挛,静脉充盈,或见乳头水肿,提示颅内压增高并有脑疝形成的可能。但不少患者眼底检查阴性,甚至脑脊液检查压力正常,而病理解剖最后仍证实有严重的脑水肿。 重度中毒患者经过救治从昏迷中苏醒的过程中,常出现躁动、意识混浊、定向力丧失,或失去远、近记忆力。部分患者神志恢复后,可发现皮层功能障碍如失用、失认、失写、失语、皮层性失明或一过性失聪等异常; 还可出现以智能障碍为主的精神症状。此外,短暂的轻度偏瘫、帕金森综合征、舞蹈症、手足徐动症或癫痫大发作等均有人报道。经过积极抢救治疗,多数重度中毒患者仍可完全恢复。少数出现植物状态的患者,表现为意识丧失、睁眼不语、去脑强直,预后不良。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措施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措施 煤气中毒通常指的是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比空气轻,易于燃烧,燃烧时为蓝色火焰。下面我给大家共享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措施内容,盼望能够关心大家! 一氧化碳中毒的应急处置 【临床表现】 轻型:中毒时间短,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为10%--20%。表现为中毒的早期症状,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消失短暂的昏厥,一般神志尚糊涂,吸入新奇空气,脱离中毒环境后,症状快速消逝,一般不留后遗症。 中型:中毒时间稍长,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30%--40%,在轻型症状的基础上,可消失虚脱或昏迷。皮肤和粘膜呈现一氧化碳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如抢救准时,可快速糊涂,数天内完全恢复,一般无后遗症状。 重型:发觉时间过晚,吸入一氧化碳气体过多,或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常在50%以上,病人呈现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逝,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会很快死亡。一般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严峻,常留有痴呆、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肢体瘫痪等后遗症。 【病因病理】 一氧化碳(即CO)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气体比重0.967。

空气中CO浓度达到12.5%时,有爆炸的危急。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入后,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循环,马上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气的力量。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约300倍,而碳氧血红蛋白又比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慢约3 600倍,而且碳氧血红蛋白的存在还抑制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阻抑氧的释放和传递,造成机体急性缺氧血症。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还能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二价铁相结合,直接抑制细胞内呼吸。 组织缺氧程度与血液中COHb占Hb的百分比例有关系。血液中COHb%与空气中CO浓度和接触时间有亲密关系。CO中毒时,体内血管吻合枝少而代谢旺盛的器官如脑和心最易患病损害。脑内小血管快速麻痹、扩张。脑内三磷酸腺苷(ATP)在无氧状况下快速耗尽,钠泵运转不灵,钠离子蓄积于细胞内而诱发脑细胞内水肿。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肿胀而造成脑血管循环障碍。缺氧时,脑内酸性代谢产物蓄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而产生脑细胞间质水肿。脑血循环障碍可造成血栓形成、缺血性坏死以及广泛的脱髓鞘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一氧化碳中毒后首先受累及。尤其是大脑皮层的白质和苍白球等最为严峻。在病理上表现为脑血管先痉挛后扩张,通透性增加,消失脑水肿和不同程度的局灶性软化坏死,临床消失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危及生命。 急性CO中毒在24h内死亡者,血呈樱桃红色。各脏器有充血、水肿和点状出血。昏迷数日后死亡者,脑明显充血、水肿。苍白球常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措施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措施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措施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措施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措施一氧 化碳中毒急救措施 一氧化碳 品名 一氧化碳; Carbonmonoxide; CAS: 630-08-0 理化性质 无色、无嗅、无味的气体。分子式C-O。分子量28.01。相对密度0.793(液体)。 熔点 -205.0℃。沸点 -191.5℃。自燃点608.89℃。与空气混合物爆炸限12~ 75%。在水中的溶解度低,但易被氨水吸收。在空气中燃烧呈蓝色火焰。遇热、明火易燃烧爆炸。在400~700℃间分解为碳和二氧化碳。 侵入途径 经呼吸道吸收。 毒理学简介 人吸入TCLo: 600mg/m3/10M,LCLo:5000ppm/5M。人(男性)吸入LCLo: 4000ppm/30M; TCLo: 650 ppm/45M。 大鼠吸入LC50: 1807 ppm/4H。小鼠吸入LC50: 2444 ppm/4H。 CO经呼吸道吸入。吸入的CO通过肺泡进入血液, 立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空气中CO分压越高, HbCO浓度也越高。吸收后的 CO绝大部分以不变的形式由呼吸道排出。在正常大气压下, CO半排出期为 128~409分钟,平均为320分钟。停止接触后,

如提高吸入气体的氧分压,可缩短CO的半排出期。进入血液的CO与血红蛋白及其它某些含铁蛋白质(如肌球蛋白、二价铁的细胞色素)形成可逆结合。它与血红蛋白具有很强亲和力, 即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Hb 的亲和力约大300倍,致使血携氧能力下降,同时HbCO的解离速度却比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慢3600倍,且HbCO的存在影响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 阻碍了氧的释放,导致低氧血症,引起组 织缺氧。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敏感,因此首先受累。缺氧引起颅内压增高。同时,缺氧和脑水肿,造成脑血液循环障碍,而血管吻合支较少和血管水肿、结构不健全的苍白球可出现软化、坏死、或白质广泛性脱髓鞘病变,产生帕金森氏综合征和一系列精神症状。部分重症CO中毒患者,在昏迷苏醒后,经过2天至2月的假愈期,又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障碍,称之为迟发性脑病。 临床表现 急性CO中毒是吸入高浓度CO后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急性CO 中毒起病急、潜伏期短。轻、中度中毒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心悸、恶心、呕吐、四肢乏力、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但昏迷持续时间短,经脱离现场进行抢救,可较快苏醒、一般无明显并发症。血HbCO浓度在10%至50%。部分患者显示脑电图异常。重度中毒者意识障碍程度达深昏迷或去大脑皮质状态。往往出现牙关紧闭、强直性全身痉挛、大小便失禁。部分患者可并发脑水肿、肺水肿、严重的心肌损害、休克、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皮肤水泡或成片的皮肤红肿、肌肉肿胀坏死、肝、肾损害等。血液HbCO

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 第一节概述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为最常见的窒息性气体,俗称煤气,又叫瓦斯,在社会生产与生活环境中都存在CO。CO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分子量28.01,比重0.967,熔点―205.1℃,沸点―191.5℃。微溶于水,易溶于氨水。易燃、易爆,在空气中燃烧其火焰呈蓝色。通常在空气中含量甚少,仅0.002%,即20ppm或23mg/m3。暴露极限为0.005%(57.4mg/m3),若空气中含量达到12.5%~74.2%,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如果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CO,或浓度虽低但吸入时间较长,均可造成急性CO中毒。通常CO由含碳物质在不完全燃烧时产生,接触CO的作业方式不下70余种。在化学工业中,用煤、重油或天然气制取生产氮肥的原料气,以CO制取甲醇、丙烯酸、丙烯酸酯、光气、甲酸、草酸、甲酰胺,与金属合成羰基镍、羰基铁等,均有可能发生CO中毒;在用煤、焦炭、重油或天然气等制取的多种可燃性气体中含有CO,如高炉煤气与发生炉煤气含CO 30%,水煤气含CO 40%,煤气含CO 5%~15%;用火药或炸药爆破采掘时可产生大量CO,如黑色炸药可产生CO3%~9%,TNT可产生57%;用煤、煤气或焦炭冶炼各种金属、铸造砂箱及炼焦时均可产生大量CO;用煤、柴油、汽油为燃料的各种车辆、船只、战车等内燃机尾气中含CO6%~14%;除此之外各种建筑材料的焙烧窑、家禽孵育房、培植蔬菜的温室(土炕)、以焦炭或家中煤炉取暖等,均可有CO中毒发生。 人类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受到一氧化碳(CO)的侵害,难以考察。但应认为,人类自使用火以来,就开始吸人CO,若吸入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有中毒的可能,尤其在洞穴中生火,就曾发生过CO中毒。 Aristotle(公元前3世纪) 就曾提出“煤气引起严重头痛和死亡”。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CO中毒的危害性,并提出一些预防措施。1794年,普鲁士联邦法律中就制订了预防CO中毒的有关规定及处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