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修一公开课教案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修一公开课教案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第三单元大气的运动

第二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本节内容是选择性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二节的内容。这一节,主要是理论联系实际。气压带和风带是形成气候的重要因素,受不同的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气候,进而造就了各种神奇的地理景观。低纬环流催生出热带雨林,中纬环流伴随着强劲的盛行西风,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随着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了地中海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本节课主要讲了这些气候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

区域认知:结合赤道地区、温带大陆西部等不同地区理解理解气压带和风带与气候关系。

综合思维:结合实例,理解气压带和风带是形成气候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地理实践力:通过给出多种地理景观图和地理实例,训练学生对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阅读、分析技能。

人地协调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建立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下,气候的不同,以及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对地区气候的影响。

1.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的关系。(重点)

2.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气候的特点。(重点)

3.温带海洋性气候与西风带的关系。(难点)

教师准备:课件、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

2.读“地球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终年受①风带与③风带之间的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其气候特点是()

A.终年温和湿润

B.终年高温多雨

C.终年炎热干燥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下面四幅图分别代表一种气候类型,哪幅图代表温带海洋性气候()

4.下列四幅图,表示地中海气候特点的是()

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回答5-6题。

5.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正确判断是( )

A.①—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B.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C.②—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D.⑥—中纬西风带—西南风

6.受图中②⑥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7.图是某海陆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以下各题。

(1)若图中F 点常年受西风控制,则该点可能位于 两大洲,该地的气候特海洋 西岸 中部 东岸

F

40°纬线

G 陆地

2019-2020年高一地理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一地理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了解其分布规律;2、理解海陆分布形成北半球气压中心; 3. 东亚和南亚季风的形成;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规律; 2、理解海陆分布形成的北半球气压中心; 3、理解季风的形成、特点及其影响的范围。 三、教学难点 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2、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形成 3、西南季风的形成 四、教学设计 1、假设条件:地表是均匀的、地球静止不动、太阳直射赤道。 赤道、两极受热不均形成热力环流——单圈闭合环流 2、否定其中条件之一:地球静止不动;而是不停自转——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地球不停公转——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3、否定其中条件之一:地表均一;形成气压中心 五、教学过程 大气运动是有规律的,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就是大气环流。大气环流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在大气的运动过程中会形成风带和气压带,而风带和气压带是对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1、单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在不考虑地球自转、公转、海陆差异、地形高低起伏等因素的情况下,赤道与极地之间的单圈环流是怎样形成的?赤道与极地处的对流层厚度是否一样?为什么?假设地球不自转,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因而在终年炎热的赤道地区,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在终年严寒的两极地区,大气冷却收缩下沉。这样,在高空,赤道形成高气压,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极地,大气由赤道上空流向两极上空。在近地面,赤道形成低气压,两极形成高气压,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赤道,大气由两极流回赤道。因此,在同一半球,赤道和极地之间形成了单圈闭合环流。 2、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由于地球的自转,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赤道,则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从北半球来看,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南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由南风逐渐右偏成西南风,到30°N附近上空时偏转成了西风,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不能再继续北流,而是变成自西向东运动。由于赤道上空的空气源源不断地流过来,在30°N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致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近地面,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出。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压,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由北风逐渐右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东北信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在赤道与副热带地区之间便形成了低纬环流圈。在近地面,从

高中地理(必修一)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课标要求】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目标 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2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制作三圈环流模型,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用运动、变化、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学重点】地球表面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及其分布和移动规律。 【教学难点】三圈环流形成机制,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及产生的结果 【教学方式】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画 【教学方式】 读图法、绘图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 情景引入: 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炸弹,造成美国部分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的恐慌,你知道这些氢气弹是怎样漂洋过海的吗? 学习了这节课以后,你就会得到问题的答案。 [组织复习,请同学板图热力环流,在评价同学板图时,设问]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在赤道和极地之间有没有这样的热力环流?为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热力环流在全球的空间分布——全球性大气环流,及其产生的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一、三圈环流的形成 (提问) 大气环流的概念? 1、定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大气环流的形成: 第一步 (提问) 赤道地区空气上升,两极地区空气下沉,导致近地面的气压如何变化? 小结:冷热不均产生了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故成因为热力因素所致。 第二步 假设:①地表均一 假设:①地表均一 ②地球不自转 低 低 高 高 极地高压带 赤 道 低 压 带 单圈环流

高中地理_【课堂实录】全球气压带与风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四课时 全球气压带与风带 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1、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记住高低压中心名称。 3、通过图示分析季风的形成。 二、教材分析 绘制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平面图),并说出移动规律。通过理想地球单圈环流的铺垫,分步附加地球自转(地向偏向力)、公转(季节性移动)和海陆分布差异,得到三圈环流及其季节移动规律;得到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断裂和海陆高低压形势季节性转换现象,最终把推导得到的结论让学生明确下来。按发生规律绘制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极地、赤道冷热大势-极地高压、赤道低压-气压带相间分布-副极地低压、副热带高压-风带风向判断-风带命名),说出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方向,在冬、夏海平面等压线图上标示高低气压中心。在海陆分布对气压的影响分析后,对季风环流的知识讲解做铺垫使学生容易接受。 三、学情分析 该节内容是对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的实际综合应用,由于对简单的大气环流有初步认识所以对近地面气压带、风带最终形成能理解,但是形成过程太复杂,学生有困难。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转化学生也会困惑。西南季风成因也会是难点,所以充分利用各种视频、原理示意图,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运用观察、对比、讨论方法,理解三圈环流在近地面形成的七气压带、六个风带形成与模式,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 2. 运用视频图观察得出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规律。 3. 运用(物理学知识)比热容,分析理解1月、7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4. 观察图像“亚洲季风”图,对比分析分东亚、南亚季风的形成。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难点: 绘制气压带风带分布图;西南季风成因。

湘教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大气的运动气压带风带与气候教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1.通过绘制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说出其特征。(综合思维) 2.利用地图,说明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区域认知) 3.通过观看视频或图片,简述主要气候区典型植被类型及其特征。(地理实践力) 4.树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观念,说明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人地协调观) 一、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 1.气候的形成: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全年处在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之下,盛行上升气流,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2.气候特征:全年皆夏,气温季节变化小,年平均气温在26_℃左右。全年多雨,分配比较均匀,年降水量大多在2_000毫米以上。 3.气候的分布: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是世界主要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4.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森林高大茂密,生物种类丰富,是世界上植物生长率最高的地区,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植物资源。土壤为砖红壤,化学风化强烈,在一些地区可形成厚达数米至十数米的风化壳。 二、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 1.气候的形成:在中纬度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空气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2.气候特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年变化较小;全年湿润,冬雨较多,年降水量一般为700~1_000毫米。 3.气候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地区,欧洲大西洋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

等地区。 4.气候对植被景观的影响: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外貌上的季相更替,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显著特征。 春季萌叶抽枝,夏季枝叶茂密,秋季树叶凋落,冬季完全无叶。 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地中海气候 1.气候的形成: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2.气候特征: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控制,气流下沉,干旱炎热;冬季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受西风带控制,暖湿多雨。 3.气候的分布:以地中海沿岸最为典型,还分布在北美洲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智利中部、非洲南端好望角地区,以及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南和西南海岸等地。 4.气候对植被景观的影响: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许多树木的叶子坚硬,叶片不大,叶面多有“蜡质层”,常覆盖茸毛,有些植物的叶子甚至退化或缩小变成刺。 四、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热带草原气候 1.气候的形成: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处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2.气候特征:当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闷热多雨的湿季;当信风带控制时,形成干旱少雨的干季。全年降水较多,年降水量为750~1_000毫米。 3.气候的分布:非洲中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大陆北部、东部和南部,南美洲巴西等地。 4.气候对植被景观的影响:植被类型为热带稀树草原,又称萨瓦纳。湿季高温多雨,草原一片葱绿;到了干季,天气燥热,一片枯黄。 (1)热量带为温带的气候类型最冷月平均气温都小于零摄氏度。() (2)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3)所有森林中,热带雨林的垂直结构最丰富。() (4)温带落叶阔叶林中乔木的树干和树枝都有厚的皮层保护,以减少蒸发。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2章第3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石门六中尹光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全球气压带风带”和“世界气候类型”部分的学习,说出各种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各种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 能够说出在气压带、风带移动影响下各种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能够说出各种气候类型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和分析“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和“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各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重点: 1.难点:世界各种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征以及分布规律; 2.重点:气压带、风带对世界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好,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和大家一起交流和学习,今天我们交流的话题是--气候,出示世界气候分布图,他们的形成和分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规律?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共同来学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板书)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投影)世界气候分布图 师:在黑板上画出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 生:请一个代表上黑板呈现气压带和风带名称;

生:终年高温少雨。 师:这种气候叫热带沙漠气候。 (三)温带海洋性气候(西欧地区) 师:终年在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下,南北纬40°至南北纬60°的大陆西岸会是怎样的气候特征? 师:我们首先分析它的气温情况,从气温曲线我们可以看该地区一年的最低气温在不低于0℃,最高气温不高于25℃.说明该地气温怎么样? 生:温和 师:很好,该地气温年较差较小,气候温和。下面请同学们。读出它的降水值。 生:60°左右。 师: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该地区终年湿润,年降水量在700~1000 mm,气温年较差小。 师:这种气候叫温带海洋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分布在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由于全年受西风控制,所以形成了全年温和,降水均匀的气候特征,也可以描述为:冬不冷、夏不热,全年降水均匀。温带海洋气候主要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区?(四)地中海气候(地中海地区) 师:看世界气候分布图,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在夏季哪个环流会移动到这儿呢?会带来什么影响?在冬季哪个环流会移动到这儿?又会带来什么影响?请同学们自己思考分析。 师: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炎热干燥;冬季西风带南移并影响这一地带,暖湿多雨。这种气候在哪儿最典型? 生:地中海沿岸地带。 师:很好。这就是地中海气候。请看图回答,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呢?

新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学案-第三章-第二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含解析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第二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一、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 1. 成因: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高温多雨。 2.特点:全年皆夏,气温季节变化小。太阳辐射强烈,年平均气温26℃左右,全年多雨。 3.分布:赤道附近,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是世界主要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4.生物:森林高大茂密,生物种类丰富,化学风化强烈。 【思考】 热带雨林气候只分布在赤道地区吗? 提示:在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中美洲东北部,受洋流、地形和来自海洋上的信风的影响,气温高,降水多,也分布有热带雨林。 二、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 成因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空气影响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①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降水相对较多。(×) ③欧洲大西洋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最广的地区。(√) ④温带落叶阔叶林季相更替明显。(√) 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地中海气候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①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旱。(√) ②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50°的大陆西岸地区。(×) ③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许多树木叶子坚硬。(√) ④地中海气候分布最多的地区在非洲南端。(×)

能力1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1.气压带的性质对气流的影响: 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2课时)示范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示意图等手段,分析气压带与风带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能力) 2.运用示意图等手段,分析气候对自然景观形成的影响。(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气候对自然景观形成的影响。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多媒体展示】“塔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和肯尼亚的马萨伊马拉(马赛马拉)位置和干湿季景观及迁徙”图及材料,思考: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每年东非高原上数以百万计的野生动物都会组成一支壮观的大军,浩浩荡荡地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和肯尼亚的马萨伊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间来回迁徙。 【讲授新课】 (板书)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知识回顾】“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多媒体展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图,思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原因及规律。 生: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多媒体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思考:大陆西岸除温带海洋性气候还有哪些气候类型? 生: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等。 师: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些地区在一年中受到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气候特点呈现显著的季节差异,如地中海气候。 【案例】“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与地中海气候” 【多媒体展示】“某地中海气候分布区”图文材料,思考:分析地中海气候的分布、形成与特征,并归纳地中海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必修一:2-2-3气压带、风带 说课稿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必修一:2-2-3气压带、风带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1.新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从最简单的热力环流深入到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环流,难度最大,是整章内容的核心,为分析气候类型的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教材分三部分内容来阐述: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不仅是上节课“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知识的延伸、综合和运用,也是学习和探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基础。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在海陆相间的纬度地带被破坏呈块状,北半球尤为明显。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的影响。第三部分通过三种气候类型的案例分析,阐明大气环流这种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是形成气候的重要因素。同时,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 学习本节时应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地理问题。尤其是通过对高压与我国冬、夏天气影响的个案分析;以及对东亚季风的成因、性质等开放型活动题的探究,使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3.教学目标的确定 ⑴知识目标: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规律。 ⑵能力目标: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示意图的地理技能。通过立体几何图的讲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⑶德育目标:使学生亲身经历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师过渡: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根据教材和授课对象的特点,确定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为) 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⑴教学重点:①三圈环流的形成及图示,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通过对两图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读图思考的问题主要涉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⑵教学难点:①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内容较抽象,一般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较差;②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移对天气、气候的影响,教材列举了对我国冬、夏天气的

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气压带、风带与气候智慧课堂课时导学案

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智慧课堂课时导学案 高二地理第________周第________个主编:____评审:____ 姓名班级使用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 【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学习目标】 1.结合图表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2.结合实例,会描述气候特征,探讨气候的成因。 【问题探究】 1. 气候类型的判读

1. 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1月份的气温有何特点,降水季节分配有何差异【小题2】 1.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气温、降水有何特点? 【小题3】 1. 温带的三种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有何特点 [知识点]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答案] 【小题1】 1月份的气温都为高温,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季节分配均匀,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都集中在夏季,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 【小题2】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小题3】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解析] 【小题1】 读图可知,热带气候1月份的气温都大于15℃,都为高温,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故其特征为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都集中在夏季,二者的气候特征是都有明显的干湿季与旱雨季,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故其特征为全年高温少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盛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小题3】 温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盛行西风的控制,全年温和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大陆气团的影响,夏季炎热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知识总结】 【对点训练】 1. 读下列四种气候类型降水量柱状和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高中地理_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 依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本节的教学设计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引导方向的作用,并对学生难以解答、难以发现的知识作介绍、解释。 一、导课 以马纬度的小故事情景导入 二、自主学习 提出学习目标,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并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自主学习检测。 三、课堂讲授 知识点一:单圈环流 假设一:地表均匀,只考虑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差异,依据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学生讲授地球大气运动状态,形成单圈环流。 知识点二:三圈环流 假设二:假设一“+”有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只考虑热力作用,赤道近地面气流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两地受热气流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成因:热力作用) 在北半球高空,风向本应由赤道指向北极,但是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逐渐与30°N纬线趋于平行,导致气流不再向北流动。气流在30°纬线上空聚集,并在重力的影响下气流下沉,导致近地面空气聚集,密度加大,在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和30°N近地面产生了气压差,空气发生水平运动,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在北半球形成东北信风带。 多媒体立体展示低纬环流。 副热带高压带,是由于空气在上空堆积下沉形成的,成因是由于地转偏向力造成的动力原因形成的。(成因:动力作用)30°N纬线附近近地面的气流一支向北流动,一支向南流动。向南流动的气流与赤道附近的上升气流相衔接,与赤道至30°N纬线附近近地面和高空的气流组成低纬环流。30°N纬线附近近地面气流向北流动,极地附近气流南下,在60°N近地面相遇,一支由低纬向高纬流动,气温较高,另一支由高纬向低纬流动,气温较低,这两支气流的物理性质不同,暖空气被迫抬升,使近地面的空气变少,那么在60°N近地面附近形成低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是两股气流相遇,空气被迫抬升造成的,是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成因:动力作用)

高中地理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第二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1运用相关示意图,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分析其对气候形成的作用。(综合思维) 2.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3.能根据气温、降水资料,归纳气候特征及判断气候类型。(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一、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规律赤道及其南北两侧 成因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多雨 天气特征无明显的季节变化,午后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对流雨) 具体分布区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几内亚湾沿岸和马达加斯加岛的东岸、亚洲马来群岛等 自然景观森林高大茂盛,生物种类丰富,多砖红壤 【温馨提示】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思考]远离赤道的马达加斯加岛东岸也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请分析原因?提示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 二、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 成因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 气候特征终年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年变化较小;全年湿润,冬雨较多) 具体分布区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的狭长地带 自然景观温带落叶阔叶林 [思考]1812年11月初,横扫欧洲战场的拿破仑军队因遭遇北风怒号、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被俄军以少胜多打得溃不成军,拿破仑几乎是只身逃回巴黎。拿破仑军队所在的西欧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该气候类型的特点和成因是什么?提示西欧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特点是终年温和湿润,成因是终年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 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地中海气候

湘教版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2019版)_学考通关-《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学考通关题组 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经过欧洲大陆和非洲大陆西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某月”可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3.该月份乙地气候特点是() A.高温多雨 B.高温少雨 C.低温多雨 D.低温少雨 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其位置随季节而变化。下图为某区域热带辐合带形成与云系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①②③④处的风向分别是()

A.西南风、东南风、西北风、东北风 B.东北风、东南风、西南风、西北风 C.东风、北风、西北风、西南风 D.东北风、东南风、西风、西风 5.热带辐合带()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位置移动的根本原因是气温变化 C.影响的地区气候温和 D.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多 下图为某校同学绘制的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第6题。 6.若甲地常年受该气压带控制,则有关该气候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气候特征表现为终年高温多雨 C.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D.该类气候主要分布于赤道附近

参考答案 1.A【解析】图中显示,30°S附近为高气压且偏向南侧,故可能为1月份。故选A。 2.C【解析】甲地位于欧洲大陆西部,受西风影响形成了温带海洋性气候。故选C。 3.B【解析】乙地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高温少雨。故选B。 4.D【解析】读图可知,①②分别为北半球和南半球的低纬信风,③④分别为其高空风带,根据气压带和地转偏向力判断具体风向。①处于东北信风带,风向是东北风;②处于东南信风带,风向是东南风;③位于15°S附近的高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最终吹西风;④位于15°N附近的高空,最终吹西风。故选D。 5.D【解析】图示热带辐合带为赤道低气压带,受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的影响,对于北半球而言,夏季偏北,冬季偏南;位置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影响;受热带辐合带影响的地区,气侯炎热,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故选D。 6.A【解析】根据风带I、Ⅱ确定甲为低气压。根据风向判断甲应为赤道低气压带,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故选A。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时)教学设计-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第1课时)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本条“标准”关注全球性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要求学生能熟练阅读并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图。全球有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理解它们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可通过三圈环流来说明。理解三圈环流有两个基础,一是大气热力环流,二是风的形成及风向的转变。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近面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标准”关注的是地球表面的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对于三圈环流中高空的气压和风向不作要求。三圈环流是假设地球表面均匀情况下的理想模式,实际上气压带和风带在近地面的分布是不连续的,并形成一个个气压中心。在三圈环流的基础上,还应了解海平面气压和风的实际情况,以使理论联系实际。 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还随季节作周期性移动,其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为基础,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形成了世界上复杂多样的气候。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教材分三部分内容来阐述:第一部分是基础知知识,重点介绍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不仅是上节课“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知识的延伸、综合和运用,也是学习和探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基础。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在海陆相间的纬度地带被破坏呈块状,北半球尤为明显。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的影响第三部分通过三种气候类型的案例分析,阐明大气环流这种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是形成气候侯的重要因素。同时,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 热力作用是本课的一条主线,三圈环流、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和季风环流,都离不开热力作用。但各气压带中心名称及中、高纬环流的上空大气运动偏向等对学生不作要求,只需了解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分布、移动规律。 本节教材在初中地理的基础上讲述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三部分内容。由于在初中教材中已经介绍了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学生的记忆中也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教材没有重点讲述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和分布,而把重点放在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上。 核心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素养:能够基于一定的区域空间尺度(“高空”、“近地面”、“低纬”、“中纬”、“高纬”、“南半球”、“北半球”),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规律。 综合思维素养:通过创设地理情景、制作三圈环流模型、绘制气压带风带分布模式图,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发现困惑、提出问题、解决疑问,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探索科学原理、分析地理问题的科学思维。 地理实践力:通过创设地理情景、制作三圈环流模型、绘制气压带风带分布模式图,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和绘图能力;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探究问题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地观念素养: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通过感受推导过程的逻辑的严密性,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世界是普遍联系和运动的,而联系和运动是有规律的,从而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规律。 教学难点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教师集体备课专用教学设计 高一年级地理学科

生回答:被亚洲大陆的高压切断。因为冬季陆地气温低,所以副极地低气压带只能保留在海洋上。 投影: 图示内容待提问学生后逐个显示。 生(回答填表) 亚洲大陆太平洋大西洋 7月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 1月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 师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分布与北半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生阅读教材及地图册,回答,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分布比北半球明显,因为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大,海陆性质差异小。 师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影响。冬季的亚洲高压(也叫西伯利亚高压)和夏季的夏威夷高压(也叫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就很大。 冬、夏季海陆上的这些高低气压中心,其势力随季节而消长,位置随季节而移动,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的影响。 板书: (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师阅读教材插图,结合活动要求,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后完成下列问题。 ①何为季风?甲乙两幅哪幅是1月?哪幅为7月? ②为什么东亚地区的季风最典型? ③为什么东亚形成的是东南季风而南亚形成的是西南季风? 亚洲冬、夏季季风示意 生(合作讨论后,回答) 生1季风概念: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变化的风叫做季风。图中甲图为1月份,乙图为7月份。 生2东亚位于世界最大的亚欧大陆东部,面临世界最大的太平洋,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都比其他任何地区显著,所以季风现象最突出。 生3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亚洲大陆气温低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北部形成阿留申低压,东亚盛行来自内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前缘的偏北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夏季亚洲大陆气温高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形成夏威夷高压,东亚盛行来自太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高中新教材湘教版地理课后习题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第3章第2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Word版含解析

第二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基础巩固 下图为某月海陆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导致X、Y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正午太阳高度 B.昼夜长短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大气环流 2.造成M、N、P三地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大陆轮廓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海陆位置 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读图,X位于海洋、Y位于陆地,两地的纬度相同,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相差不大,A、B两项错误。图示区域位于大陆西岸,受相同气压带、风带的影响,D项错误。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则相反,所以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C项正确。第2题,读图,根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判断,M地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N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少;P地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常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所以造成三地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B项正确。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毫米)。在该区域南部地区生活的富拉尼人,以游牧业为主。读图,完成3~4题。 3.影响该区域年降水量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高低 B.地形起伏 C.大气环流 D.距海远近 4.富拉尼人迁徙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A.10月北迁,4月南迁 B.10月南迁,4月北迁 C.10月东迁,4月西迁 D.10月西迁,4月东迁 答案:3.C 4.B 解析:第3题,根据经纬网可以判断,图示地区位于非洲西北部。图中南北两侧年降水量多,中心区域年降水量少;从纬度来看,中部地区是撒哈拉沙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降水量稀少;南侧为热带草原气候,受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时候降水量较多;北侧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的地中海气候,降水量也较多。故该区域年降水量分布主要是受大气环流影响。第4题,游牧活动的迁徙是为了牲畜食物,食物一般指植被,植被的生长条件一般受气候直接影响,气候的变化最终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所以动物的迁徙其实就是追随太阳直射点,二者的规律是一致的。据此可以判断,游牧业的富拉尼人应该是10月份向南迁徙,4月份则向北迁徙。 读世界某地区气候资料图(平均每月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12,月降水距平=该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平均每月降水量,本月平均气温累计=本月平均气温+上月平均气温累计),完成5~6题。 5.位于该地区的城市最可能是() A.孟买 B.上海 C.悉尼 D.圣地亚哥 6.该地区12月和1月降水距平较大是因为受到() A.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盛行西风影响 C.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D.西南季风影响 答案:5.D 6.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