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同步导学案系列丛书.地理必修一导学案(人教版)(上集):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含答案

同步导学案系列丛书.地理必修一导学案(人教版)(上集):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含答案

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绘制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并了解其分布规律。

2。运用图示分析大气的运动规律.

【重点难点】

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2.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

【学法指导】

充分预习、互相探讨、答疑解惑、合作探究.

【预习·导引·梳理】

1.大气环流

(1)概念:①________________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②________状态。

(2)成因:③________的纬度差异,造成高低纬度间的④________,驱使大气不断地运动、输送和交换热量.

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如下图)

(1)三圈环流

成因:高低纬度间的⑤________和⑥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组成:a⑦________、b⑧________、c⑨________。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气压带:A⑩____________、B⑪________________、

C⑫________________、D⑬____________。

风带错误!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⑳________而南北移动。

(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________,冬季偏南。

【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探究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探究材料教材P33图2。9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教材P34图2.10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球炸弹飞落到美国本土,造成美国西部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恐慌.

1.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也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全球的热力环流会怎样?

2.如果地球自转,南、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是怎样形成的?

3.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各有什么特征?

探究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探究材料教材P35图2。11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1.读图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什么规律?

2.若黄赤交角变为0°,气压带、风带还会移动吗?

【训练·巩固·提升】

一、选择题

读“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②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 ) A.下沉干燥B.上升湿润

C.由高纬流向低纬干燥D.由低纬流向高纬湿润2.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昼长夜短B.太阳直射南半球

C.东南信风带位置偏北D.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

3.受①、②之间的气压带或风带影响的地区不可能有()A.东非高原B.巴西高原

C.撒哈拉沙漠D.马达加斯加岛

下图为某“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4.若该图表示热力环流,则有关气温和气压,叙述正确的是() A.②地气温低于①B.②地是高气压

C.④地是高气压D.④处的气压值有可能大于②5.有关①②③三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①②③位于同一纬度,则②地气温最低

B.若①②③表示三个不同纬度带,则①的纬度一定最低

C.若图中表示三圈环流,则可表示为低纬度环流

D.若表示城郊热力环流,则②的气压要高于①

二、综合题

请首先在下图中图例的右边横线上写出每种图例代表的气压带名称,用箭头在图中相应位置表示除极地东风带之外的其他4个风带的风向(注意:只能保留表示风向的箭头,其他辅助箭头要擦除),并在图中标注风带名称,然后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1)热带雨林地区终年高温多雨,是由于全年受________(填字母)气压带影响。

(2)在下图中线段上添加箭头,使之正确表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

(3)当气压带分布如下图所示时(图中阴影表示气压带,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南半球的季节是夏季还是冬季?________。

【链接高考·真题赏析】

(2014年·安徽)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槽江.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

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槽相间的地形。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的影响,图b所示地区() 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

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

【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解析考点】

【预习·导引·梳理】

①全球性的有规律②平均③太阳辐射④热量差异⑤受热不均⑥地转偏向力⑦低纬环流⑧中纬环流⑨高纬环流⑩赤道低气压带⑪副热带高气压带⑫副极地低气压带⑬极地高气压带⑭东北信风⑮东北⑯盛行西风⑰西南G⑱极地东风⑲东北⑳季节变化偏北

【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探究一:

1.地表性质均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在极地与赤道之间形成单圈环流。

2.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2)形成

3.(1)气压带的分布及其特征对比(2)风带的分布及其特征对比

探究二:

1.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若黄赤交角变为0°,则太阳始终直射在赤道上,气压带和风带不移动。

【训练·巩固·提升】

一、选择题

1.A 2。B 3.C 4。C 5.C

二、综合题

(标注气压带、风带名称的答案略)

(1)D (2)略(3)夏季

【链接高考·真题赏析】

第2课时季风环流与气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解释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

2.简述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 学会分析气候特征、成因及判断气候类型。

【重点难点】

1。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形成及其影响.

2. 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学法指导】

充分预习、互相探讨、答疑解惑、合作探究。

【预习·导引·梳理】

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成因:①____________差异.

2.气压分布

错误!错误!

(2)南半球:呈⑥____状分布。

3.影响中国的气压:冬季⑦____________高压对我国影响显著;夏季西太平洋⑧________高压对我国影响很大。

4.东亚季风

(1)成因:⑨____________差异。

(2)风向:冬季盛行⑩________风;夏季盛行⑪________风。

(3)性质:冬季风⑫________;夏季风⑬________.

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作用

(1)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⑭________和⑮________得到交换。

(2)是各地⑯________和⑰________形成的重要因素。

2.影响气候的形成

(1)不同⑱________和⑲________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

⑳________类型.

(2)部分气候类型下的环流形式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____________带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________控制;

地中海气候:受____________带和________带交替控制。

【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探究一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

探究材料教材P36图2.12大陆空气柱.

歌曲《黄土高坡》中唱到“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这两种风和气压带关系密切。1.冬季,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还是低压?对全球气压带有什么影响?夏季,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还是低压?对全球气压带有什么影响?

2.歌曲中的西北风和东南风是怎样形成的?

3.比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不同点。

探究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探究材料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降水丰富,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一年四季,大地呈现出一派绿色,水网密布;纬度大致相同的非洲撒哈拉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

1.阅读材料,思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2.北纬30°穿过的地区大多是沙漠。为什么只有我们中国是一个风景如画的“超级大绿洲”呢?

【训练·巩固·提升】

一、选择题

读“世界某区域某月盛行风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气压最高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图示风盛行时()

A.东北平原正值小麦收获B.开普敦炎热干燥

C.南极地区出现“臭氧洞” D.塔里木河水量日变化最大3.图中④地的风()

A.可能发展成为台风B.使澳大利亚北部地区进入旱季

C.给巴西高原带来降水D.与影响南亚的西南季风成因相同

读“西班牙和南非两国某类型气候的分布图",回答4-5题.

4.图示气候类型形成的原因为()

A.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B.受单一气压带的控制C.受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D.受单一风带的控制5.2012年春节期间,两国该气候类型区的气候特征为() A.西班牙高温多雨B.南非寒冷干燥C.西班牙温和多雨 D.南非温和多雨

二、综合题

图1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为世界海陆分布的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A气压带名称及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

(2)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

(3)说出甲、乙两处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

(4)简述图2中C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链接高考·真题赏析】

(2013年·浙江)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2)题. 材料一

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材料二

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

(37°48′N )乙

(36°54′N)

1 月气温

(℃)9。34。7

7 月气温

(℃)17.125。7

(1)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解析考点】

【预习·导引·梳理】

①海陆热力性质②副热带高气压带③热低压④副极地低气压带⑤冷高压⑥带⑦蒙古-西伯利亚⑧副热带⑨海陆热力性质⑩西北⑪东南⑫寒冷干燥⑬温暖湿润⑭热量⑮水分⑯天气变化⑰气候⑱气压带⑲风带⑳气候赤道低气压西风副热带高气压西风

【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探究一:

2.材料中的西北风和东南风属季风环流,其形成分析如下:

运用简图,结合海陆热力性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以及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可得出季风环流形成的原因及过程,具体如下所示:

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不同

探究二:

1.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形成起直接的控制作用,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如下图所示:

2.北纬30°附近,一般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干旱,大多形成沙漠。而我国因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形成季风环流,气候湿润,形成风景如画的“超级大绿洲”。

【训练·巩固·提升】

一、选择题

1.A 2。B 3。D 4。C 5。C

二、综合题

(1)A是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为高温多雨。(2)画图略.(提示:B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

(3)甲处气压带位置比乙处偏北,原因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或回归运动).(4)C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原因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链接高考·真题赏析】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全章整合导学案(含答案)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章末整合 [学习目标] 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形式。2.掌握外力作用,特别是流水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3.掌握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4.掌握地质构造类型及其实践意义。5.运用知识分析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布局的影响,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专题一利用河流的水系及水文特征判断流域的地形特征 1.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 河流总是在重力作用下由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且河流总是沿山谷发育,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常根据河流分布判定山谷,然后再确定河流地貌。 2.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判定地形类型 水系的特征与河流支流的汇入直接相关,而支流的发育与形成受地形限制。 (1)若水系为向心状,该地形为盆地。 (2)若水系为辐射状,该地形为山顶。 3.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可判断地理环境特征 (1)含沙量大,说明上游地区植被覆盖不好,水土流失严重。 (2)结冰现象,说明该区域冬季气温低于0℃,在我国应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3)汛期 ①若出现两次明显的汛期,一次春汛,一次夏汛,则说明该区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在我国应分布于东北地区; ②若汛期与多雨季一致,则说明该区河流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部

季风区,存在非常普遍; ③若河流汛期与气温变化一致且流量较小,则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4.根据河流的河床宽度与横剖面形状可判断地形 (1)河床较宽阔,说明该河流经平原地区,以侧蚀和堆积为主,且河道比较弯曲,其横剖面一般呈“U”型。 (2)河流河床深窄,说明该河流向下侵蚀强烈,一般是分布在高山峡谷中的河流,其横剖面一般呈“V”型。 [专题练习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专题二地形对交通运输建设和聚落分布的影响 (1)地形对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非常显著。平原地区、平坦的高原地区,宜选择铁路运输。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铁路一般都分布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这样分布有利于铁路建设,降低工程量,降低难度,便于施工(特殊条件下,才在山地高原区修建铁路,如南昆铁路是为了开发西南地区,促进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青藏铁路的开发是为了促进西藏地区经济的发展等)。山区一般宜优选公路建设,因为公路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难度小,投资少,成本低,便于联系尽可能多的居民点,方便人们出行。但受自然条件限制也不小,具体图示说明如下: 山区公路修建要尽可能避开自然条件复杂的地形区,以节约成本,降低施工难度。平原地区除了考虑自然条件外,还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交通建设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2)地形对聚落的分布影响非常显著,平原地区一般聚落分布稠密,面积大、规模大,其形态大多呈完整的圆形或多边形分布,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山区不仅聚落规模小、密度小,而且多沿河谷或山谷分布,聚落形态常呈狭长的带状分布或片状分布,形态不完整、不规则。

同步导学案系列丛书.地理必修一导学案(人教版)(上集):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含答案

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绘制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并了解其分布规律。 2。运用图示分析大气的运动规律. 【重点难点】 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2.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 【学法指导】 充分预习、互相探讨、答疑解惑、合作探究. 【预习·导引·梳理】 1.大气环流 (1)概念:①________________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②________状态。 (2)成因:③________的纬度差异,造成高低纬度间的④________,驱使大气不断地运动、输送和交换热量. 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如下图)

(1)三圈环流 成因:高低纬度间的⑤________和⑥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组成:a⑦________、b⑧________、c⑨________。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气压带:A⑩____________、B⑪________________、 C⑫________________、D⑬____________。 风带错误!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⑳________而南北移动。 (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________,冬季偏南。 【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探究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探究材料教材P33图2。9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教材P34图2.10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球炸弹飞落到美国本土,造成美国西部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恐慌. 1.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也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全球的热力环流会怎样?

2020年(湘教版)必修一: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含答案)

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的关系。2.理解并掌握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3.了解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特征。 一、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及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1.差异性的表现: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①________的一系列地域单元,并由此产生各地域单元自然条件的差异,即②____________。 2.地域分异特征:有序性、普遍性。 3.地域分异规律 (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基本因素:③ 在地球表层的 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有规律的差异性 分布特点: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大体 上沿④ 延伸、随⑤ 变化 (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又称经度地带分异) a .基本因素:⑥____________从沿海到内陆逐步降低。 b .分布特点:随⑦________方向变化。 (3)垂直分异规律 a .基本因素:随着高度上升,温度逐渐降低,⑧________发生变化。 b .分布特点:从⑨________到⑩________自然环境及其各组成要素出现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 c.垂直 自然带 ????? 含义:在垂直分异规律的支配下,具有一定高度的山 体由下而上出现随? 延伸的不同带状 自然地理环境划分标志:? 、? (4)地方性分异规律 a .含义:指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是在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____________发生变化的规律。 b .特性:有序性和?____________。 c .小尺度地方性分异? ???? ? 差别 岩性和土质的分异 二、主要陆地自然带 1.区分依据:植物群落的特征。 2.影响因素:?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主要类型 (1)森林自然带 a .分布: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学计划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学计划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学计划1 新的学期,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地理教学任务,特对本学期的教学定如下计划: 一、教学基本情况 本学期高一学习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一),按课标要求,学校每周安排二课时,内容多时间紧,高质高效完成任务成为一大难题。现在把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实施计划和进度安排作如下设计: 二、学科教学具体措施 1、从开学初起,加紧新课程理念培训,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更新思想、改进方法,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投入新学期教学。学期初根据教研组计划安排,制定统一标准,落实三步六段教学法,每位任教者都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并逐一落实到教学之中。 2、继续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本学期开学后,每星期日晚集中全备课组成员,对学案初稿进行严格审定,由主备老师对教材和教案主讲,大家集体讨论,形成一致意见,每周再增加一次集体讨论的机会,保证每一节课都形成贴近课标、符合新理念的统一学案和教案。同时积极提倡二次备课,全组统一进度,统一作业,把准教学基点,发挥个体特长,运用集体智慧,达到最佳效果。 3、坚持采用学案制度,要求每一份学案均能包含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延伸学习的基本内容,既要考虑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反映能力的提高,既要有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引导,又能体现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每份学案均围绕下列几部分编写:课标内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知识整合、互动探究、同步检测等,不求全但求精,凡编写的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做到详实、有可操作性。一节课一份预习案一份导学案,分课时备课。 4、要坚持教学的“五认真”,扣紧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做好辅导工作。 5、作业安排是每份学案中的巩固案,请主讲老师编写。同步检测当堂反馈,认真讲评。课外作业是完成预习案,及时复习上节所学内容,学习组长负责检查督促。 6、虚心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开展相互听课活动,同组成员坚持每周每人互听不少于一节课,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三、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行星地球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复习教案

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复习 【教学目标】 1.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 2.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及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掌握锋面、气旋和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及相应的天气特征。 4.了解全球气候的变化,掌握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治理措施。 5.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征和判断。 【教学重难点】 1.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的原理,大气的水平运动。 2.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及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锋面、气旋和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及相应的天气特征。 4.全球气候的变化,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治理措施。 5.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征和判断。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复习本章根底知识,了解本节根本内容,将自己掌握不好的记下来,留在上课解决。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第二章我们学习完了,今天我们进行第二章的章末复习。我们将大多数同学们掌握不太好的几个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大家要认真,到底是哪些知识呢?大家请看大屏幕: 1.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 2.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及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掌握锋面、气旋和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及相应的天气特征。 4.了解全球气候的变化,掌握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治理措施。 5.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征和判断。 三、推进新课 师:现在我们先练习一下,看看大家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下面大屏幕上的13道题

目,大家用10分钟完成,看看哪组同学完成的又好又快!开始! 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老师严格限定时间。 师:同学们,时间到!完成的同学举手,没完成的先暂时停下来,因为我们是定时训练。现在我们让每组的代表交流答案。 针对同学们错的比拟多的,老师讲解。 板书: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师: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一个要点: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大家结合大屏幕上的图,思考探究以下问题: 材料一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 材料二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 材料三常见热力环流示意图 1.读材料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是什么?怎样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读材料二,请描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3.读材料三,请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海陆风和山谷风的形成。 学生思考探究,教师板书主要内容,板书完后,深入学生中间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 板书: 1.大气的受热过程 2.热力环流 3.大气的水平运动 师:好,哪位同学起来交流下探究的成果? 对学生的答复进行点评,总结。 师:明确了这局部内容后,大家做4道题目来检验下。 学生思考、做题、讲解思路,教师点评。 师:同学们,都做地很棒!下面我们探究第二个要点:气压带和风带。大家结合大屏幕,进行下面的探究活动。 材料一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 材料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 材料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的影响示意图 1.材料一中①-⑤各代表什么气压带和风带?这些气压带、风带各具有什么性质? 2.材料二中,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是什么?

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厚德中学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5周 导学案《天气与气候》(无答案)

主备:石小兵集备:陈秋蓉吴端武使用时间: 2016年3月 课题:天气与气候课时: 2课时 复习目标: (1)能从现实生活和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会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并说出其分布规律,会绘制气温曲线图。 (2)通过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培养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 (3)了解降水及主要形式,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的关系。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降水分布的差异。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复习重点: (1)天气预报和城市空气日报图,识别不同天气符号。 (2)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 复习难点: (1)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能力。 (2)理解气温变化规律及气温分布规律。 (3)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复习过程: 1.气温与生活 (1)天气的观测 ①工具:温度计 ②表示方法:℃,读作“摄氏度” ③次数:一天4次(8时、14时、20时、2时) (2)气温的计算 ①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 ②月平均气温:一月中各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③年平均气温: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2.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和日较差。 ①以一天为周期的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 ②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如上图最高气温约为30℃,最低气温约为24℃,则气温年较差是6℃,说明该地气温日变化不大。 (2)气温年变化与气温年较差 如下面B图月最高气温为27℃,月最低气温为-5℃,则气温年较差为32℃(注意:27-(-5)=27+5=32,而不是 27+(-5)=22),说明该地冬冷夏热,气温年变化大。 3.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 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差别。通常用等温线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原因

高一地理必修一教学计划

高一地理必修一教学计划 高一地理必修一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新学期的工作计划,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围绕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工作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学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教学内容主要为人文地理知识,应从认识人类生存环境的角度出发组织教学,加强综合性,使地理性更加突出。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通过教学使学生获 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相关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湘教版地理必修二,这部分内容是立足必修一的基础,选取了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几方面社会经济活动,探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特点及与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逐步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掌握地理问题思考、分析的方法,特别是能对“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 活动”中涉及到现实生产、生活中地理现象、地理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 三.学情分析 从上期期末考试情况看,六个班的成绩都有较大提升,但学生的学习基础还是参次不齐。地理思维和地理分析表达能力都比较欠缺,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高一学生由于初中对地理课不够重视,无论学科知识、学科能力都较薄弱,新课程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他们来说会存在较大困难。虽然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较大的兴趣,但专题式的探究性学习,部分学生会感到有困难,不易理解和把握知识点,有待老师们的循序渐进和引导。 四.教学目标 本学期学校共安排四次大型考试。第一.三次为月考,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 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入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树立起学好地理的自信心。因而在授课过程中要突出“双基”,特别是识记性知识要求要到位,月考时也以识记性知识作为考查的重点,对理解性知识暂不作较高要求,以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

2023高一地理必修一教学计划

2023高一地理必修一教学计划 2023高一地理必修一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地理必修一,这部分内容是立足于初中地理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选取了自然地理中经典的几个要素,如大气、陆地、水环境、地质等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几方面,探讨人地关系中“地”的有关地理理论基础,通过这些自然地理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我们身边的事物,将生活中的地理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并逐步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掌握地理的有关读图析图绘图的方法和技巧,并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现实世界的境域性知识,解决有关地理的重大问题。使地理学习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 二、教学内容 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至第五章。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高一新生共有一百三十多名,分四个班级,其中四班中考成绩在300分以上,一、二、三班成绩在300以下,因此相对而言四班情况较好一点,但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在中学阶段被认为是学习成绩较差,能力较低,不愿意主动学习的学生。再加之虽然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两年的地理知识,但由于地理科目不参加中考等原因,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普遍较差,而初中地理知识又是进一步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因此,高一学生会感觉地理难学,高一地理教师也会感到地理难教。面对学生的这些情况,我们应该用“赏识”的眼光对待我们的每一位同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学,使每一位同学在每一节课堂上都有所获。

四、高一地理必修一总体教学目的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五、教材分析 本册共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以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让学生懂得宇宙作为人类生存的地球的环境,和人类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二单元“大气”主要让学生了解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变化特点。大气是天气现象发生的载体,大气的.性质和气候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气候的形成变化依赖于大气的运动变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自身运动特点。让学生明白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主要让学生了解陆地环境和海洋环境的地理特点。使得学生明白陆地和海洋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保护陆地和海洋环境是迫在眉睫的环境问题。 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是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也是一个总结性的单元。这个单元让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活动认识到: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的资源。如气候资源,海洋资源,陆地资源等环境资源。然而自然环境也有破坏人类活动的时候。发生一些人类暂时无法抗拒的环境灾害。比如气象灾害:台风;地质灾害:地震。人类在地理环境中应该利用好各种环境资源,同时也要预防各种环境灾害。

【高中地理学案】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导学案 编号:13 使用时间:主备人: 教研组长签字: 班级:小组:姓名: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说明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特征。 2.结合不同区域的自然景观,分析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 3.说出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的关系。 4.运用地方性分异规律,分析说明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重点: 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 学习难点: 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 预习案 使用说明:1.课前用40分钟完成,交给小组长。 2.所有题目分为三级:初级用“*”标志,中级用“**”作标志,高级用“***”标志。 3.A层同学必须选做所有题目,B层同学可选“*”和“**”的题目,C层同学“*”必 做,“**”可选做其中的题目。 4.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教材助读: 一、地域差异 地域特征的形成是地域外部条件与、的结果。地域外部条件包括、等,常常影响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在沿海地区,太阳辐射较多地用于,强烈;在大陆内部,太阳辐射更多地转化为。从而形成湿润区和干旱区不同的景观。低纬地区与高纬地区吸收的不同使得循环、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带与寒带不同的景观。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上,即规模有大有小。 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环境存在由赤道到两极的规律性变化,由低纬到高纬热量,自然带呈向延伸,向更替。 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 在中纬度地区大陆东岸分布着的自然地带:、;大陆西岸分布着的自然地带:、。 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水分。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地带呈现

同步导学案系列丛书.地理必修一导学案(人教版)(上集):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含答案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2。举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了解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 【重点难点】 1。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2. 全球气候变化飞可能影响。 【学法指导】 充分预习、互相探讨、答疑解惑、合作探究。 【预习·导引·梳理】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气候变化的概念:长期①________变化的一种反映。2.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②____________变化。3.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 (1)地质历史时期:时间跨度③____,变化周期④____.(2)近现代时期 特点:波动上升,总的趋势是在变⑤____. 主要原因:大气中⑥________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升高。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1.使海平面上升 (1)原因:⑦________和⑧____________. (2)影响:改变⑨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__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2.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有利影响:使积温⑪________,生长期⑫________, 在⑬____________国家,农作物产量提高。 (2)不利影响:使某些地区⑭________,造成⑮________,在 ⑯____________国家,农作物减产。 3.影响水循环: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⑰________和⑱________格局,加剧水资源的⑲__________和⑳________矛盾。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1.多使用错误!________。 2.植树种草。 3.防止错误!________. 4.减少错误!________,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错误! ________________。 【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探究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同步导学案系列丛书.地理必修一导学案(人教版)(上集):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含答案

【学习目标】 1.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 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重点难点】 1。天体的概念,太阳系主要成员及其特征,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2。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学法指导】 充分预习、互相探讨、答疑解惑、合作探究。 【预习·导引·梳理】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天体的概念: _________间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天体: _________ 、星云、行星、③_________ 、小行星、彗星、流星体、_________等。 宇宙中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⑤_________。 用层次图说明天体系统的结构: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八大行星的位置:按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⑨_________、⑩__________、地球、⑪________、木星、⑫________、天王星、⑬________。 2.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同向性、⑭________、共面性。 3.按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通常将八大行星分为⑮____________、⑯__________、⑰____________三类。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具有生命物质的行星,原因有: 1.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 2.⑱__________适中:形成适宜的温度条件。 3.质量、体积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⑲__________。 4.内部物质的运动:不断产生水汽,并逸出、凝结,形成⑳____________,汇聚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液态水。 【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探究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探究材料2010年10月1日下午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赴月球拍摄月球表面影象,获取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 1.宇宙是物质世界,而且物质的形态多种多样.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待发射的“嫦娥二号”卫星是不是天体?一个物质要成为天体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2.月球、地球、太阳之间构成了几级天体系统?判断天体系统的标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学案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13)

高二地理导学案 课题地域差异与陆地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时间2022年10月序号课型新授课编写人审核人 课程 标准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素养解读1.感受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地域差异事实。(地理实践力) 2.从物质、能量交换的角度掌握地域差异的根本原因。(综合思维) 3.知道地域差异有不同的空间尺度,能从地图说明陆地上有不同的自然地带。(综合思维) 4.用实例说明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和表现。(综合思维) 任务一地域差异 基础梳理·必备知识 1.含义:不同地域存在的差异。 2.成因:地域特征的形成是地域外部条件(太阳辐射量、距海远近等)与内部、能量运动的结果。外部条件常常影响自然环境要素间迁移和交换。 3.自然环境差异表现 (1)同纬度地区

(2)不同纬度地区的差异 项目低纬地区高纬地区 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太阳辐射强,物质迁移的数 量多 太阳辐射弱,物质迁移的数 量少 景观差异热带景观寒带景观 4.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空间尺度 规模举例 全球性温度带分异和分异 小尺度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 更小尺度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 关键能力·方法总结 【典题示例】 【例1】(2022·大连高二期中)下图为“局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序号与自然带对应正确的有() A.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④——热带雨林带 C.⑤——亚寒带针叶林带D.⑦——温带草原带

(2)下列自然带的更替主要由水分差异引起的有() A.①→②→③B.③→⑦→⑧C.④→⑤→⑥D.①→④→⑤ 【知识总结】 1.自然环境差异的表现 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差异景观 同纬度沿海地 区太阳辐射较多地用于 蒸发,水循环强烈 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自然环 境要素间物质迁移存在差 异,自然环境演化过程也不 相同 湿润区 大陆内部太阳辐射更多地转化 为风能 干旱区 不同纬度低纬地 区 吸收的太阳辐射多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使 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 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 热带 高纬地 区 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寒带 2.自然地带的形成 2.气候类型分布与陆地自然地带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高中地理必修一-说课稿(完整)

高中地理必修一-说课稿(完整) 地球的宇宙环境 1、地位作用:本节课不单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导入课还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课。学生只有对本节内容有了整体的认识后,才能对自然环境中诸多自然现象的来龙去脉和地球整体概貌有一个清晰的科学的了解。 2、课程标准:能够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 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运用教材相关插图、数据资料,分析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地 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通过分析“太阳系示意图”和八大行星基本数据表,归纳出地 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宇宙观3、重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二、教法:同时我会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六分钟看人类探测到的宇宙,将知识直观化。 学法:针对天体的分类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我会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我将采用活动探究与直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1、课前准备:在上课之前,我将会把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完成自主学习1的天体的类型和天体系统的概念等基本知识。

2、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六分钟带你观看全人类观测到的宇宙的视频直观导入本节课的开始,把学生带到神秘的宇宙空间,先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镜头一拉一伸,既可透彻解剖知识体系,又可创造神秘而激动人心的氛围,为后续的教学作好铺垫。 3、知识点讲解:看过视频之后,让学生展开思维回答:什么是宇宙?使学生明白“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再让学生回顾刚刚看的视频中提到的光年,什么是光年?天体的类型和相关知识由于课前已经让学生完成了自主学习的这一部分,所以我会采用多媒体展示导学案这个知识点的答案,并让学生核对答案之后,我会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部分天体的图片,向学生演示各种天体的特点和视觉性状。让学生通过图片加深对天体的了解。同时向学生提问:飞机宇宙飞船和是天体吗?提醒学生行星的附属物不属于天体。为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会让学生自学7~9页的内容,独立思考设计天体系统层次图,并回答导学案中的探究一和探究二(太阳系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小行星带位于哪两个轨道之间?根据八大行星结构特征,可把其分为那三大类?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运动的三大特征等)相对简单的问题可以通过抢答的形式进行回答。相对困难的问题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再得出答案。然后请同学根据导学案提示归纳天体系统层次图,并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最后是本节课的重点兼难点,地球是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行星。我会根据太阳系模式图及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分析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地球的特殊性在于它存在高级生命。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是本节课的难点。我会根据书本上第11页 探究活动,带领学生完成活动3个题目。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加上时间的关系,我会采用直观讲解加上板书带领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得出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通过地球存在生命的的原因引申出拓展思考题:为了解决地球上日益严重的人口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人们提出移居月球的幻想,要想把幻想变成现实,你认为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让学生自由小组讨论,自由回答。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同步导学案系列丛书.地理必修一导学案(人教版)(上集):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含答案

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特点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 2. 掌握太阳直射点移动的一般规律。 3.运用地球运动的特点分析相关的自然现象。 【重点难点】 1. 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2。地球公转过程中近日点、远日点的相关知识。 【学法指导】 充分预习、互相探讨、答疑解惑、合作探究。 【预习·导引·梳理】 一、地球的自转运动 1.地轴: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不变的,其北端始终指向①__________附近. 2.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②_______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③__________方向旋转。 3.周期:(1)恒星日:真正的周期,地球自转360°,用时④____________. (2)太阳日:昼夜交替的周期,地球自转360°59′,用时⑤

__________。 4.速度:(1)角速度: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相等,即约⑥__________。 (2)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减小(赤道处最大). 极点处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⑦________;从南极上空看呈⑧____________。 2.周期:一个⑨________年,365日6时9分10秒。 3.轨道形状:近似正圆的⑩________。 4.运动规律:每年的⑪______初,太阳在近日点;⑫________初,在远日点。 5.速度:(1)角速度:平均1°/天,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 (2)线速度:平均⑬____________,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 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运动是自转与公转的叠加。黄赤交角指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⑭_____。 影响:使太阳直射点在⑮____________之间往返运动,并使地面获得太阳的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 【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探究一地球自转运动的一般特点 探究材料教材P13图1。15地球自转示意和P14图1。16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有关高一地理教学计划(精选17篇)

有关高一地理教学计划(精选17篇) 有关高一地理教学计划篇1 一、做好初、高中地理教材的衔接工作 高中地理是在初中地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初中地理知识的缺乏必然会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经过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旧知识逐步复习,从而克服初中地理知识不足的问题。 二、科学制定地理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的安排体现出教学时间利用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关系到本学期教学工作的成败。参照教参,结合本学期工作实际情景,在组内进行广泛的讨论后,制定出教学进度表。 三、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各阶段性目标 本学期学校共安排三次大型考试。第一次为月考,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入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树立起学好地理的自信心。因而在授课过程中要突出“双基”,异常是识记性知识要求要到位,月考时也以识记性知识作为考查的重点,对理解性知识暂不作较高要求,以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月考成绩要尽可能高一些,要出现相当比例的高分成绩。 第二次为期中考试,此阶段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并逐步引导学生在识记性知识的基础上努力探讨理解性知识,考查中仍以识记性知识为主,增加必须比例的理解性知识,创造必须的挑战性题目,使一部分优等生脱颖而出。第三次为期末考试,此阶段应继续巩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且有计划地指导个别学困生提高成绩。知识上识记与理解并重,经过典型习题的处理,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运用知识本事和应试素质,确保期末取得好成绩。 四、切实加强团体备课的组织实施,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改革 每周组织好团体备课工作,首先确定备课资料和中心发言人,然后由中心发言人进行说课,说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立教学目标,指出突破难点的方法,科学设置习题。在此基础上,组内成员进行广泛的讨论,作出有益的补充,最终到达最佳效果,真正做到“七

湖南省桑植县贺龙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大气环境 【教学目标】 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掌握各层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了解逆温现象。 2、理解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能运用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解释一些常见的大气现象。 3、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的形成;学会判读等压面图。 4、掌握风的形成;学会在等压线图上判读风向和风速。 5、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的移动;理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6、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掌握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7、掌握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和特点。 8、理解锋面的特征;掌握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的形成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9、理解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10、理解锋面气旋的形成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掌握等压线图判读。 【重点难点】 1、运用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解释一些常见的大气现象; 2、热力环流原理和等压线图的判读; 3、气压带、风带和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4、常见的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课时安排】 共10课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多媒体教学

第一课时大气的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 〖活动〗见教材P43页1、2、3题。 〖突破〗对流层中的逆温现象: (1)含义: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的现象。(2)成因:冬季晴朗的夜晚因地面辐射降温而产生辐射逆温;盆谷地因山坡冷空气下沉至谷低,暖空气被抬升而形成地形逆温;锋区因暖空气在上、冷空气在下而形成锋面逆温。 (3)影响: 利:逆温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所以:①可以抑制地面扬尘扬沙,减少沙尘天气的发生;②逆温层大气稳定,多晴空,有利于飞机飞行。 弊:逆温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妨碍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容易形成大雾天气,容易造成大气污染。

高中地理必修一 说课稿完整

地球的宇宙环境 1、地位作用:本节课不单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导入课还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课。学生只有对本节内容有了整体的认识后,才能对自然环境中诸多自然现象的来龙去脉和地球整体概貌有一个清晰的科学的了解。 2、课程标准:能够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 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 生命存在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教材相关插图、数据资料,分析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在 太阳系中的位置。 2.通过分析“太阳系示意图”和八大行星基本数据表,归纳出地球的普 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宇宙观 3、重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二、教法:同时我会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六分钟看人类探测到的宇宙,将知识直观化。 学法:针对天体的分类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我会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我将采用活动探究与直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1、课前准备:在上课之前,我将会把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完成自主学习1的天体的类型和天体系统的概念等基本知识。 2、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六分钟带你观看全人类观测到的宇宙的视频直观导入本节课的开始,把学生带到神秘的宇宙空间,先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镜头一拉一伸,既可透彻解剖知识体系,又可创造神秘而激动人心的氛围,为后续的教学作好铺垫。 3、知识点讲解:看过视频之后,让学生展开思维回答:什么是宇宙?使学生明白“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再让学生回顾刚刚看的视频中提到的光年,什么是光年?天体的类型和相关知识由于课前已经让学生完成了自主学习的这一部分,所以我会采用多媒体展示导学案这个知识点的答案,并让学生核对答案之后,我会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部分天体的图片,向学生演示各种天体的特点和视觉性状。让学生通过图片加深对天体的了解。同时向学生提问:飞机宇宙飞船和是天体吗?提醒学生行星的附属物不属于天体。为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会让学生自学7~9页的内容,独立思考设计天体系统层次图,并回答导学案中的探究一和探究二(太阳系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小行星带位于哪两个轨道之间?根据八大行星结构特征,可把其分为那三大类?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运动的三大特征等)相对简单的问题可以通过抢答的形式进行回答。相对困难的问题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再得出答案。然后请同学根据导学案提示归纳天体系统层次图,并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最后是本节课的重点兼难点,地球是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行星。我会根据太阳系模式图及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分析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地球的特殊性在于它存在高级生命。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是本节课的难点。我会根据书本上第11页探究活动,带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