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念斌案件刑事判决的法理分析

念斌案件刑事判决的法理分析

目 录

引言 (1)

第1章念斌案件概述 (2)

1.1 基本案情 (2)

1.2 诉讼过程及结果 (2)

1.3 案件控诉和辩护情况 (3)

1.3.1 控诉方认定主要事实与证据 (3)

1.3.2 辩护方主要理由及证据 (4)

1.3.3 本案控辩双方争议焦点 (5)

第2章念斌案件证据问题分析 (6)

2.1 证据概述 (6)

2.2 庭审前后矛盾的口供 (6)

2.2.1 口供概述 (6)

2.2.2 念斌的口供庭审前后相互矛盾 (7)

2.2.3 念斌的有罪供述不能认定为定案根据 (8)

2.3 鉴定意见及鉴定人出庭作证问题 (9)

2.3.1 鉴定意见概念及证明力 (9)

2.3.2 本案中涉及到的鉴定意见 (9)

2.3.3 鉴定人出庭作证对本案的影响 (10)

2.4 全案证据未达到证明标准 (11)

第3章念斌案件程序问题分析 (13)

3.1 侦查阶段程序问题分析 (13)

3.1.1 取证不规范问题 (13)

3.1.2 只移送对认定犯罪嫌疑人有罪的证据 (14)

3.2 审查起诉阶段程序问题分析 (15)

3.3 终审判决之前审判阶段程序问题分析 (16)

3.3.1 福建高院第二次将案件发回重审的合理性 (16)

III

3.3.2 发回重审标准不明确导致程序滥用 (17)

第4章刑事疑案的处理 (18)

4.1 刑事疑案概述及处理原则 (18)

4.1.1 刑事疑案概述 (18)

4.1.2 刑事疑案的处理原则 (18)

4.2 念斌案的处理 (20)

4.3 由念斌案看疑罪从无执行难的原因 (21)

4.4 对贯彻疑罪从无,保障刑事疑案得到合理科学处理的思考 (23)

4.4.1 提高司法人员素质和能力 (23)

4.4.2 制度上的配套和完善 (25)

4.4.3 司法理念要深入人心 (29)

结语 (30)

参考文献 (31)

致谢 (33)

IV

引 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一系列司法体制改革正在逐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让人们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但是,近年来,一些重大冤假错案屡次进入公众视野,这些案件如湖北佘祥林案、河南赵作海案、浙江张氏叔侄案、福建念斌案等,无不冲击人们的视线,挑战人们对刑事案件办理的信心和底线。其中,福建念斌案是较为典型案件之一,成为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最受关注的案件之一。

本文之所以选择福建念斌案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主要出于三方面的考虑:其一是由于念斌案件的诉讼程序和处理结果,集中暴露出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被告人的有罪口供认定问题、鉴定意见认定问题、非法证据排除问题、公检法之间的关系问题等,它们都具有从理论上深入研究、从法律上改革完善的必要和空间;其二是念斌案件本身的诉讼程序非常曲折,共经历8次庭审,10次开庭审理, 4次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而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念斌无罪,全案诉讼过程前后历时8年之久。因案件诉讼过程复杂,新闻报刊等媒体和社会大众一直密切关注该案的进展情况,《南都周刊》、《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周刊》等报刊对该案进行了详细报道,其中《南都周刊》曾经以《念斌案背后的拉锯战》为题对该案进行了专题报道,澎湃新闻在终审宣判后的第一时间密集推出多篇报道和评论,其他各大门户网站也分别推出相关报道;其三是念斌案的突出特点在于引起最终“翻案”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死者归来”等客观外在性事实,而是法院通过对刑事证据的否定而直接认定了被告人无罪,且该案是在审理中而非结案多年后才被发现、纠正的错案,这对现在及以后处理疑难案件提供了样本。因此,对本案及相关问题展开分析研究也就大有必要。

本文主要采用了案例分析法,即对念斌案件中存在的证据适用和程序上的问题加以分析。以念斌案件为样本,结合其反映出的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案件的处理,分析得出刑事疑案遵循疑罪从无处理原则难的原因,并对如何贯彻落实疑罪从无原则,保障刑事疑案得到科学合理处理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