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的归纳:

一、数的认识

1. 整数的认识:正整数、负整数、零、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

2. 分数的认识:分数的定义、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化简、分数的加减乘除等运算。

3. 小数的认识:小数的定义、小数的读法、小数和分数的转换。

4. 百分数的认识:百分数的定义、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转化、百分数的计算等。

二、数的运算

1. 加、减、乘、除的运算,并能结合实际情境来进行解决问题。

2. 多位数的加、减、乘、除。

3. 小数的加、减、乘、除,并能结合实际情境进行解决问题。

4. 分数的加、减、乘、除。

5. 分数和整数的混合运算。

6. 取余数和商、分辨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大小关系。

三、图形的认识

1. 命名、比较、解读简单图形的性质:如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

2. 通过测量和估算,能获取图形的长度、面积、周长等信息,了解相

应的计算方法。

3. 理解几何图形的对称性和相似性,能够通过等距离变换、比例变换、旋转变换等对图形进行变换操作并且判断相应的变换关系。

4. 能够捏造一些简单的图形,从而使其满足一些要求。

四、简单方程

1. 学习解一步一元一次方程。

2. 通过研究具体问题并利用代数符号建模,发现模式并提出问题。

3. 利用各种方法破解问题,发掘问题本质特征。

五、数据的处理

1. 理解样本的性质、固定时间样本和间断时间样本的不同,以及样本

和总体的关系。

2. 准确把握和解读直方图、折线图、饼图等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

3. 利用统计图表进行数据的整体比较、分类统计以及趋势预测等操作。总之,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图形

的认识、简单方程和数据的处理,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是学生成功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7、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3倍。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①、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②、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③、设未知数,一般是把问题中的量用X表示。④、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⑤、解方程。⑥、检验。 ⑦、答。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9.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反映物体的变化趋势情况。作图时要注意描点、写数据、连线。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 10、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11、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12、2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2、4、6、8;5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或5;3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13、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作质数(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作合数。如果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 14、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15、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的归纳: 一、数的认识 1. 整数的认识:正整数、负整数、零、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 2. 分数的认识:分数的定义、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化简、分数的加减乘除等运算。 3. 小数的认识:小数的定义、小数的读法、小数和分数的转换。 4. 百分数的认识:百分数的定义、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转化、百分数的计算等。 二、数的运算 1. 加、减、乘、除的运算,并能结合实际情境来进行解决问题。 2. 多位数的加、减、乘、除。 3. 小数的加、减、乘、除,并能结合实际情境进行解决问题。 4. 分数的加、减、乘、除。 5. 分数和整数的混合运算。 6. 取余数和商、分辨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大小关系。 三、图形的认识

1. 命名、比较、解读简单图形的性质:如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 2. 通过测量和估算,能获取图形的长度、面积、周长等信息,了解相 应的计算方法。 3. 理解几何图形的对称性和相似性,能够通过等距离变换、比例变换、旋转变换等对图形进行变换操作并且判断相应的变换关系。 4. 能够捏造一些简单的图形,从而使其满足一些要求。 四、简单方程 1. 学习解一步一元一次方程。 2. 通过研究具体问题并利用代数符号建模,发现模式并提出问题。 3. 利用各种方法破解问题,发掘问题本质特征。 五、数据的处理 1. 理解样本的性质、固定时间样本和间断时间样本的不同,以及样本 和总体的关系。 2. 准确把握和解读直方图、折线图、饼图等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 3. 利用统计图表进行数据的整体比较、分类统计以及趋势预测等操作。总之,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图形

苏教版 数学五年级下册 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7、检验格式:60-4X=20 解4X=60-20 4 X=40 X=10 ①检验:把X=10代入原方程, 左边=60-4×10=20, 右边=20, 左边=右边,所以,X=10是 原方程的解. ②检验:方程左边=60-4×10=20 =方程右边所以, X=10是方程的解 8、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9、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 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 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

10、 10、4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 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③分别描点、标数;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淆。(也可以先画虚线的统计图)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五(下)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注意:解方程的时候要注意三点:1、要写“解”字;2、所有的等号要上下对齐;3、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6、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7、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D、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E、解方程 F、检验 G、作答。 8、华氏温度=摄氏温度×1.8+32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①描点;②标数;③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④统计时间。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 1、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2、2 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或0; 5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5或0。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奇数。3的倍数,它各位上数字之和一定是3的倍数。 3、一个数的因数中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一个数的因数中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如果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人们经常用短除法来分解质因数。 5、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一 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符号[ ,]表示。 6、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其中最大的一 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用符号(,)表示。 7、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举例:3×5=15,15是合数。 8、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举例:[6,8]=24,(6,8)=2,24是2的倍数。 9、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①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如15和5,[15,5]=15,(15,5)=5 ②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最新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 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作者xxxx ------------------------------------------日期xxxx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和方法总结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作等式。如:20+30=50 a+20=30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如:X+Y=40,30+b=50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20+30=50是等式,但不是方程,它不含有未知数.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是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如x=30是20+x=50的解,不能说30是20+x=50的解。 6、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解方程步骤:(1)写解;(2)=上下对齐;(3)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4)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把求得的解代入原方程,看等号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7、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3倍.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①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②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找准等量关系式。③设未知数,一般是把问题中的量用X表示. ④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⑤解方程。⑥检验。(把方程结果代入原题检验)⑦写答句。 注意书写应规范:设句中要有单位名称,求得的x的值的后面不写单位名称。9、找等量关系的方法:①根据条件想数量间的相等关系。②根据计算公式确定等量关系。③稍复杂的条件可以画出线段图找等量关系。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直接表示增减变化的速度,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 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 ③分别描点、标数;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重点知识点大全

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重点知识点大全 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重点知识点 一、图形的变换 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平移、对称和旋转。 1、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学过的轴对称平面图形:长(正)方形、圆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 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任意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4)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①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除棱形)属于中心对称图形。 2、旋转: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化较做旋转,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

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点旋转后成为的另一点成为对应点。 (1)生活中的旋转:电风扇、车轮、纸风车 (2)旋转要明确绕点,角度和方向。 (3)长方形绕中点旋转180度与原来重合,正方形绕中点旋转90度与原来重合。等边三角形绕中点旋转120度与原来重合。 旋转的性质: (1)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 (2)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4)两组对应点非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 (5)旋转中心是不动的点。 3、对称和旋转的画法:旋转要注意:顺时针、逆时针、度数 二、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个人整理(复习)

五年级数学整理 第一单元: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 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6、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 4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 < 7、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问题中的量用X表示。 D、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E、解方程 F、检验 G、作答。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C、设未知数, 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9.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反映物体的变化趋势情况。 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 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 ) 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 ③分别描点、标数; 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淆。(也可以先画虚线的统计图) 第三单元:因数的倍数 10、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11.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2、4、6、8;5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或5;3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13、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作质数(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作合数。如果一个数的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和方法总结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作等式。如:20+30=50 a+20=30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如:X+Y=40,30+b=50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20+30=50是等式,但不是方程,它不含有未知数。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是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如x=30是20+x=50的解,不能说30是20+x=50的解。 6、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解方程步骤:(1)写解;(2)=上下对齐;(3)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4)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把求得的解代入原方程,看等号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7、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3倍。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①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②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找准等量关系式。③设未知数,一般是把问题中的量用X表示。④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⑤解方程。⑥检验。(把方程结果代入原题检验)⑦写答句。 注意书写应规范:设句中要有单位名称,求得的x的值的后面不写单位名称。 9、找等量关系的方法:①根据条件想数量间的相等关系。②根据计算公式确定等量关系。③稍复杂的条件可以画出线段图找等量关系。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直接表示增减变化的速度,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③分别描点、标数;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淆。(也可以先画虚线的统计图)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方程(重点)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7、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3倍。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①、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②、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③、设未知数,一般是把问题中的量用X表示。④、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⑤、解方程。⑥、检验。 ⑦、答。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9.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反映物体的变化趋势情况。作图时要注意描点、写数据、连线。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重点) 10、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11、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12、2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2、4、6、8;5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或5;3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13、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作质数(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作合数。如果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 14、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15、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16、两个质数(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17、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和方法总结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作等式。如:20+30=50 a+20=30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如:X+Y=40,30+b=50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20+30=50是等式,但不是方程,它不含有未知数。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是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如x=30是20+x=50的解,不能说30是20+x=50的解。 6、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解方程步骤:(1)写解;(2)=上下对齐;(3)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4)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把求得的解代入原方程,看等号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7、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3倍。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①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②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找准等量关系式。③设未知数,一般是把问题中的量用X表示。④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⑤解方程。⑥检验。(把方程结果代入原题检验)⑦写答句。 注意书写应规范:设句中要有单位名称,求得的x的值的后面不写单位名称。 9、找等量关系的方法:①根据条件想数量间的相等关系。②根据计算公式确定等量关系。③稍复杂的条件可以画出线段图找等量关系。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直接表示增减变化的速度,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③分别描点、标数;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淆。(也可以先画虚线的统计图)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6、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 、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 、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 C 、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 表示。 D 、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E 、解方程 F 、检验 G 、作答。 第二单元 确定位置 1、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2、数对(x ,y )第1个数表示第几列(x ),第2个数表示第几行(y ),写数对时,是先写列数,再写行数。 4、某个点向左右平移几格,只是列(x )上的数字发生加减变化,向左减,向右加,行(y )上的数字不变。例:将点(6,3)的位置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8,3);将点(6,3)的位置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4,3)。 5、某个点向上下平移几格,只是行(y )上的数字发生加减变化,向上减,向下加,列(x )上的数字不变。例:将点(6,3)的位置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5);将点(6,3)的位置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1)。 、第三单元 公倍数和公因数 1、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2、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符号[ ,]表示。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3、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用符号( , )。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4、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举例:3×5=15,15是合数。 5、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举例:[6,8]=24,(6,8)=2,24是2的倍数。 6、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举例:15和5,[15,5]=15,(15,5)=5 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举例:[3,7]=21,(3,7)=1 相邻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9,8]=72,(9,8)=1 一般关系的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用列举法或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用大数翻倍法或短除法。 第四单元 认识分数 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2、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最大的分数单位是12 。 3、举例说明一个分数的意义:37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平均分成7份,表示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例:x+50=150、2x=200 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等式的性质: ①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②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任然是等式。 4、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5、解方程 60-4X=20,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 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 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 ③分别描点、标数; 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淆。(也可以先画虚线的统计图) 第三单元因数和倍数 1、几个非零自然数相乘,每个自然数都叫它们积的因数,积是这几个自然数的倍数。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绝不能孤立的存在. 2、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找因数的方法:成对的找。) 3、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找一个

数倍数的方法:从自然数1、2、3、……分别乘这个数) 4、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5、按照一个数因数个数的多少可以把非0自然数分成三类 ①只有自己本身一个因数的1 ②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作质数(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在所有的质数中,2是唯一的一个偶数。 ③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还有别的因数的 数叫作合数。(合数至少有 3个因数)最小的合数是4。 按照是否是2的倍数可以把自然数分 成两类偶数和奇数。最小的偶数是0. 6、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用符号( , )。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作互质数 7、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小公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推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 差被减数=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 商被除数=商×除数 注意:解方程的时候要注意三点:1、要写“解”字;2、所有的等号要上下对齐;3、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6、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7、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D、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E、解方程 F、检验 G、作答。 8、华氏温度=摄氏温度×1.8+32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①描点;②标数;③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④统计时间。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 1、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2、2 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或0; 5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5或0。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奇数。3的倍数,它各位上数字之和一定是3的倍数。 3、一个数的因数中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一个数的因数中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如果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人们经常用短除法来分解质因数。 5、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 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符号[ ,]表示。 6、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其中最大的 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用符号(,)表示。 7、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举例:3×5=15,15是合数。 8、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举例:[6,8]=24,(6,8)=2,

2021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1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时限:6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温馨提示:同学们,经过本学期的学习,你一定积累了很多知识,现在请认真、仔细地复习知识点吧。加油! 第一单元: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7、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 于中间的一个数的3倍。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①、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②、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③、设未知数,一般是把问题中的量用X表示。④、 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⑤、解方程。⑥、检验。⑦、答。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9.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反映物体的变化趋势情况。作图时要 注意描点、写数据、连线。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 10、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11、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12、2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2、4、6、8;5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或5;3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13、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作质数(素数);除了1 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作合数。如果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 14、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15、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16、两个质数(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17、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 18、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及重点题型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华及各单元易错题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7、检验格式:60-4X=20解4X=60-20 4X=40 X=10 检验:把X=10代入原方程, 左边=60-4×10=20,右边=20,左边=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 8、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9、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E、解方程 F、检验 G、作答。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甲乙两数的和是。如果乙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等于甲数。那么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 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 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 ③分别描点、连线、标数; 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淆。 (也可以先画虚线的统计图) 第三单元:因数和公倍数 1、几个非零自然数相乘,每个自然数都叫它们积的因数,积是这几个自然数的倍数。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绝不能孤立的存在。 2、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找因数的方法:成对的找,一般从小到大排列。) 3、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从自然数1、2、3……分别乘这个数) 4、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5、按照一个数因数个数的多少可以把非0自然数分成三类 ①只有自己本身一个因数的1 ②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作质数(素数) 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 71、73、79、83、89、97二十五个。 最小的质数是2。在所有的质数中,2是唯一的一个偶数。 ③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作合数。(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最小的合数是4。 按照是否是2的倍数可以把自然数分成两类偶数和奇数。最小的偶数是0. 6、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用符号(,)举例(24,18)=6。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作互质数 7、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 符号[ ,]表示。举例:[15,24]=120.。两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8、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合数。举例:3×5=15,15是合数。 9、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举例[6,8]=24,(6,8)=2,24是2的倍数。 10、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①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举例:15和5,[15,5]=15,(15,5)=5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7、检验格式:60-4X=20解4X=60-204X=40X=10 检验:把X=10代入原方程,左边=60-4×10=20,右边=20,左边=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 检验:方程左边=60-4×10=20=方程右边所以,X=10是方程的解 8、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

10、4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 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 ③分别描点、标数;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淆。(也可以先画虚线的统计图) 第三单元:因数和公倍数 1、几个非零自然数相乘,每个自然数都叫它们积的因数,积是这几个自然数的倍数。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绝不能孤立的存在。 2、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找因数的方法:成对的找。) 3、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从自然数1、2、3、……分别乘这个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