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经济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调整方案

XX经济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调整方案

XX经济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调整方案
XX经济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调整方案

XX经济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调整方案为进一步加强XX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和管理,结合我县优化完善重大平台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要求,对现行经济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和完善。现就方案明确如下:

一、财政管理体制内容

1.调整范围。四至范围:东至XX路转至XX路,西至XX路转至XX路,南至XX路,北至XX。

2.财政体制形式。实行“划分收支、核定基数、定比增长、超收分成、短收赔补”的财政管理体制。

3.财政收入范围。区内企业、个体工商户按政策规定

缴纳的增值税(不含免抵调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不包括房地产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征收缴纳的各项税收。

4.财政支出范围。区内正常运转经费和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支出。区内企业政策兑现由经济开发区承担。

5.财政收入基数。以2015年-2017年经济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平均数为基数。

6.财政支出基数。以2017年底开发区编制内实有财政供养人员及县级部门预算定额标准为依据计算核定。

7.分成办法。经济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递增比例确定为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当年体制结算数(即收入基数和应递增部分之和)20?内的留县部分县得20?开发区得80?增幅在20?上的全部返还给开发区。

二、配套政策

1.土地出让金分配。按我县现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收支管理相关规定执行。对开发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指标等要优先保障。

2.“增收节支”奖励。对完成年度财政收支任务、债务风险防范和化解任务的,县财政给予奖励25万元。对完不成任务的,视情扣减“增收节支”奖励。

三、其他规定

1.企业异地搬迁和税源招商的财政收入按县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2.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等文件精神,切实增强财政风险防范意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积极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

3.落实特色小镇创建奖励资金,自列入省、市、县特色小镇创建起三年内,且年度考核合格的,每年分别给予考核奖励50万元、30万元、20万元。

4.特色小镇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其规划空间内,省财政对我县的年度新增财政收入返还部分全部奖励给开发区。

5.切实加强经济开发区财政财务监督管理。经济开发区必须严格遵守财政、税收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财政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政财务收支行为。要按照“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的财政管理模式,积极推行全口径预算管理,逐步实现财政预算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6.本轮经济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执行期为2018年—2020年,暂定三年。期间如遇国家财税政策重大变化,则相应再作调整。

7.经济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基数,由县财政局另行下达。

8.XX总部园纳入经济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范围。

9.本通知实施后,《XX县人民政府关于调整XX经济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X政发〔2016〕8号)同时停止执行。

10.本方案由县财政局负责解释。

文市函[2010]458号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 经过多年发展,文化市场已成为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主渠道,管理工作也取得显著成效,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市场秩序不断规范,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管理工作仍不适应文化市场发展和新形势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繁荣城乡文化市场,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努力做到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为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正确研判文化市场发展管理的形势与任务 (一)全面把握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

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要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随着国家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全面推进,文化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化,文化市场由分头管理、多头执法向统一领导、综合执法转变,管理范围迅速扩展。文化与信息网络技术深度融合,打破了传统的文化市场分类方式和管理模式,在促进文化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对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对文化市场管理理念、思路、方法和手段进行及时调整创新。 (二)清醒认识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全国范围看,大市场、小队伍的状况普遍存在,文化市场管理任务日趋繁重、难度逐步加大与管理投入相对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文化市场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长期滞后,人员编制、经费投入、设备装备、综合素质等难以适应现代文化市场管理需要。由于监管薄弱、效率不高等原因,一些地区文化市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含有色情淫秽、反动内容的非法文化产品时有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扰乱市场秩序,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稳定和国家文化安全。亟需加大政府投入,提高保障能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阜新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市与县区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

阜新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市与县区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阜政发[2009]20号 【发布部门】阜新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9.04.13 【实施日期】2009.01.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阜新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市与县区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 (阜政发[2009]2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中省直各单位: 为促进全市经济的协调发展,稳定各级财政收入来源,按照国家和省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要求,市政府决定对我市现行市与县(区)财政管理体制进行调整。 一、完善市县(区)财政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1994年国家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来,我市在下放县(区)部分企业的情况下,基本维持了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市本级与县(区)收入的财政管理体制,保证了各级财政的既得利益,对市县(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企业产权制度的不断完善,其体制弊端不断显现。一是我市现行的财政管

理体制是全省唯一未实行分税制的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的公平竞争,给税收的混库、串库和抢拉税源行为创造了条件,影响了各级政府财政收入来源的稳定。二是影响了市本级与县(区)收入的均衡增长,不利于城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政策效益未达到最大化。三是与国家和省现行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不一致,不利于各级财政政策的贯彻执行。因此,在继续贯彻执行国家、省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对我市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十分必要。其具体作用是: 1.有利于调动县(区)培植财源的积极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分企制”调整为“分税制”,把市本级绝大多数企业下放到县(区),有利于增大县(区)政府培植财源的空间,激活县(区)政府发展经济的动力,促进县(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严格按属地纳税,使市县(区)共同关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共同培植税源,共享企业税收增量,有利于调动各级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 2.有利于深化企业改革 按税种划分收入,有利于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结构的兼并、重组、联合,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为企业改革提供有利环境。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有利于民营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及企业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的合理流动。 3.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合资、联营、股份制企业相互交叉,经济成分日益复杂,企业隶属关系模糊,市与区之间,区与区之间混库、串库、争拉税源现象不断发生,扰乱了税收秩序。建立较为完善的财政管理体制,有利于规范税收秩序,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二、调整范围

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调研报告

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调研报 告 目前,开发区已经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其集约、高效、创新的本质特征逐渐显现。统计表明,我省各类开发区在全省0.8%的土地上,实现了52%的利用外资,45%的进出口,24.6%的工业增加值,13.8%的税收,解决就业人员245万人。取得上述成绩,主要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开发区“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体制和“精简、统一、效能”的运行机制。但是,最近许多开发区反映,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正在弱化,有可能成为制约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最大瓶颈。为此,我们向145家省级开发区(原批准开发区63家,新核准设立的开发区82家)发出了调查问卷,对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情况进行了摸底。同时,对40多家开发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考察,济南、威海、烟台、济宁等市外经贸局对本辖区内的开发区也提报了基本情况。总的看,开发区发展的外部环境并不乐观,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问题之一,管理体制不顺《山东省省级经济开发区管理暂行办法》(鲁政发[1998]7号,以下简称《办法》)和《关于进一步搞好园区建设加快经济发展的意见》(鲁政发[XX]78号,以下简称《意见》)规定,开发区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设立管委会。管委会作为同

级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同级政府的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关的行政管理职能,对开发区实行统一管理。管委会可自行设置内部机构,不搞上下对口,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原则上不在开发区内设置工作机构。开发区中层干部由管委会实行聘任制。从调查调研情况分析,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省政府的规定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原批准设立的63家省级开发区中,15家开发区管委会与乡镇政府实行了政区合一,体制和机制基本沿袭了政府的管理办法。其余48家实行独立管委会的开发区中,21家没有自行设置内部机构的权力,工作机构由上级单位或部门委派,管委会内部机构设置基本与所在地政府雷同,开发区承担了许多不必要的社会职能,管理成本提高,其开发功能、经济功能和创新功能淹没在繁杂的行政和社会事务中。新核准设立的82家开发区中,9家没有设立开发机构,21家仅设立临时开发办公室,从不同部门抽调3-5人,难以承担开发区的建设任务。从145家省级开发区的调查问卷中反映,68家开发区管理人员属于事业编制,103家没有内部中层干部任免权,中层干部由当地组织或人事部门选派,111家没有自主用人调配权,需要的管理人员由当地人事部门调配。问题之二,职能权限不到位《办法》和《意见》规定,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区内环境保护、科学技术、进出口业务等管理工作;按照规定权限负责投资项目的申报和审批;负责组织实施区内各项基础设施和公用设

怎样完善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怎样完善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就是对企单位金运动所实施的计划、组织、指导、协调的过程,并处理单位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在单位的经营与管理中,财务管理制度是控制和管理的核心,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提高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我国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后,经济全球化及我国“与国际接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重大比例日趋协调,决策环境日益复杂,经营风险日益加大,我国要在世界经济浪潮中上占有一席之地,要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效益最大化,就必须要加强财务管理制度,提高成本控制,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那么,怎样才能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一、我国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1、规章制度执行力不强,缺乏严肃性 首先,财经法规、纪律、制度的执行力不强,有部分地区存在法制意识不强,纪律观念淡薄,处理财会问题不讲程序、流程、手续,财经纪律松驰、违规违纪现象突出,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处理问题仅凭习惯经验。其次,财务工作存在不稳定性和随意性,缺乏严肃性,经常有“主管领导调走,财会人员调整”,造成了清理不完的乱账等现象。最后,有个别部门对发票、支票、收据、工时记录等专项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不按规定办理财政票据的核销手续,管理不善。诸多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完整性,往往流于形式。 2、资产管理不规范,存在隐患 (1)货币资金内部管理存在漏洞,存在安全隐患。 在现实的管理中,有些部门没有将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有的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互串岗位和干私活等,财务监督小组监督工作不到位,力度不足。大额支出或超预算开支没有办理相关手续,公款私存现象较为突出,设立“小金库”或账外账,这种现象成因复杂,且有蔓延的势头。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当前,存在财务分析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脱节,账务管理与固定资产管理脱节,致使资产存量不实,虚增收入和利润,虚盈实亏,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现象,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调拨、处置,以及对外出租出借等手续不全,未按时进行自查、项目手册应办未办,并造成资产管理混乱无章。 3、预算管理工作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预算编制工作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导致这些资金都没有发挥相应的功能。部分人员认为抓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作茧自缚”,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工作人员对编制采购预算的重要程度不够,编制工作重视不够,因而采取逃避和退缩的态度,形成了在实际过程中遇到的

财务管理体制.doc

财务管理体制 一、财务管理主要原则 1.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或企业利润最大化)。国有独资企业组建的公司,则是国有资产的最大增值化。 2.企业运营资金总成本最小化,促进企业内外资金充分合理流动,提高奖金使用效益、效率。 3.企业财务管理实行撏骋涣斓肌⒎旨斗止す芾頂体制。 4.企业财务管理,体现行业、区域、所有制特征,遵循国家财税、会计法律法规,也要注意吸引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并与国际财务惯例逐步接轨。 5.企业财务具有可控性,促进财务管理与企业总体战略和规划目标相吻合,通过必要的财务手段鼓励、支持、扶植、限制、禁止下属企业财务行为,使其运作在预定的发展轨道上。 二、财务机构设置 1.母公司级 (1)设立与财务活动有关的部门,如财务部、审计部、融资部、投资部、财务结算中心、内部银行、财务公司。 (2 中心。 (3)财务机构由公司财务副总经理统一分管负责。 2.子公司级 (1)子公司一般仅设置财务部。对较大规模的子公司还可增设审计、地区性结算中心。 (2)对规模较小的子公司不单独设立财务机构,仅设立不少于2名的财务岗位,附设于公司行政部(秘书处)。 3.分公司、工厂级 (1)分支机构可以设立财务部,主要侧重核算和成本控制。 (2)分支机构亦可由上级公司总部财务部单独立帐,进行内部核算。 4.关联企业、协作企业 参照核心企业财务规章制度设置财务机构。 三、财务人员任用 1.母公司财会人员,尤其高级财务主管,必须由资深财务专家担任,精通管理会计、责任会计、成本会计、投融资运作、资本市场等。 2.母公司财务部长为高级管理人员,由董事会任免。 3.对下属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 (1)企业群体内分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的财务主管和高级财会人员均由其上级母公司(财务部门)负责人员推荐、审查,由人事部门审批并办理有关手续; (2)会计人员的工资、人事关系和岗位职务任免级划归母公司,由母公司派遣和考核,负责对全体财务人员的培训、业务指导; (3)会计人员定期向上级财务部门述职;

工业园区管理方案计划体制和运作机制

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 缙云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的研究课题组组长:课题组组长:陈积康牵头单位:牵头单位:经贸局责任单位:缙云工业园区、责任单位:缙云工业园区、新碧镇当前的缙云工业正处于一个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推进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园区开发步伐,是建设“四型缙云”,加快撤县建市进程的有效举措。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县的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特别是体制机制上的缺陷,已成为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的一个制约因素。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近期组织有关人员就进一步完善缙云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一、工业园区发展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缙云工业园区是我县最具区位地理优势的发展平台,也是我县承载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阵地。(一)、发展基本情况缙云工业园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2000 年 6 月至 2003 年 3 月,属新碧镇镇管园区,规划面积 530 亩;第二阶段是 2003 年 3 月至 2006 年 3 月,提升为县级工业园区,成立新碧工业园区管委会,专门负责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规划面积包括新碧镇、新建镇、城北乡两镇一乡六个区块共 24.97 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 16.2 平方公里;第三阶段是 2006 年 3 月开始,被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规划面积 4.16 平方公里。 2005 年底,

到缙云工业园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2.9 亿元,完成开发 1.94 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 1.75 平方公里。共有协议入园企业 87 家,开工 87 家,投产 79 家。工业总产值从 2002 年 3.5 亿元上升到 2005 年的 20.4 亿元,年均增长 79.96%,税收从 2002 年的 960 万元上升到2005 年的 4256 万元,年均增长 64.28%,初步形成了以五金机械、摩托配件(电子仪表)、建材制品、灯管等为主的主导产业。2006 年预计可实现工业总产值 30 亿元,实现税收 6000 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 46.7%和 41%。(二)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工业园区开发的不断推进,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显现,尤其是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已对工业园区的发展造成了束缚,影响到园区的正常开发、建设和管理。目前,新碧工业园区现已开发范围内共有两个平行的行政主体,即工业园区管委会和新碧镇政府,在当前的体制下,存在管理“两张皮”和权责不清的现象。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城镇建设职能不清。目前园区的规划几乎包括整个新碧镇范围,理应承担所在范围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但从行政角度讲,新碧镇的城镇建设主体是镇政府。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就必然会产生冲突,导致事实上的主体缺位,双方都难以承担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同时由于工业园区与乡镇的定位不同,相互缺乏有效衔接,规划上存在错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如工业园区范围内的乡村康庄工程建设与园区路网建设,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有可能造成重复建设等问题。

对开发区管理体制创新的思考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对开发区管理体制创新的思考

目录 论文摘要 (1) 一、XX经济技术开发区现状分析 (1) 二、开发区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现实矛盾与冲突 (2) 三、按照科学发展观构建科学合理的开发区管理体制 (3) 参考文献 (8)

对XX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 创新的思考 内容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国内开发区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并对存在管委会制度竞争,建设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等创新路向关键词: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我国的开发区是在政府高强度授权下建立起来的,然而,开发区诞生30年后,环境发生了变化。我国开发区所处的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竞争环境的变化使得原来在政府高强度授权下所建立的管理体制受到了挑战。为了适应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开发区必须不断的微调其发展目标和运行方式,实现其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 一、XX经济技术开发区现状分析.......................................................... ..................................................... 二、开发区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现实矛盾与冲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开发区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开发区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各种问题也接踵而至,而首当其冲的是管理体制上存在的矛盾和突出。 (一)开发区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不明确 目前开发区管理体制主要是行政主导模式,通过政府的派出机构-管委会的形式来进行运作。但目前管委会的地位缺乏法律依据,尽管人们习惯于把管委会看作是一级“政府”,但实际上我国行政机构设置序列中并没有开发区,在法律上也没有一个全国性的关于开发区的法律体系。尽管可以通过人大立法的形式颁发开发区管理条例等地

第十六章 财政管理体制

第十六章财政管理体制 一、单项选择题 1、将一些调控功能较强的税种和体现国家主权的收入作为中央政府收入,这体现了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 A、集权原则 B、恰当原则 C、效率原则 D、收益与负担对等原则 2、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是()。 A、征税主体 B、税种属性 C、税率 D、课税对象 3、根据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原则,一般应作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是()。 A、流动性强的税收收入 B、收益和负担能够直接应对的使用费收入 C、调动功能比较强的税收收入 D、收入份额较大的主体税种收入 4、下列国家中采用联邦制财政管理体制的是()。 A、意大利 B、韩国 C、德国 D、日本 5、财政大政方针和主要的规章制度由中央统一制定、安排,地方在中央决策和授权范围内对财政活动进行管理,指的是财政管理体制的()。 A、财政联邦制模式 B、财政单一制模式 C、财政分税制模式 D、财政分级包干制模式 6、()是指中央财政为实现特定的宏观政策及事业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对委托地方政府代理的一些事务或中央地方共同承担事务进行补偿而设立的补助资金,需要按规定用途使用。 A、专项转移支付 B、横向转移支付 C、一般性转移支付 D、其他转移支付 7、在我国,专项转移支付的使用受到较大限制,一般不属于专项转移支付使用范围的是()。 A、矛盾突出事务 B、共同事权事务 C、效益外溢事务 D、符合中央政策导向事务 8、根据分税制体制改革,将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税收划分为()。

A、地方税 B、中央税 C、营业税 D、中央地方共享税 9、按照我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央收入。 A、铁路运输部缴纳的房产税 B、国有商业银行总行缴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 C、保险总公司上缴的利润 D、省属企业缴纳的消费税 10、某省征收个人所得税收入总额为500亿元,按照现行所得税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该省应分享的个人所得税收入为()亿元。 A、125 B、250 C、200 D、300 二、多项选择题 1、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主要有()。 A、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B、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C、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 D、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 E、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 2、联邦制下,联邦(中央)与州(地方)之间的权力关系具有的特点包括()。 A、联邦(中央)与州(地方)在宪法规定的领域内相互独立、平等,互不从属 B、联邦(中央)与州(地方)都直接对公民行使权力,每个公民都隶属于两极或多级政府 C、规章制度主要由中央统一制定、安排 D、地方政府拥有的分权水平较低,自主性较小 E、联邦(中央)与州(地方)之间在宪法规定的事务上相互协调 3、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具有的作用有()。 A、为地方政府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弥补其收支差额 B、有利于实现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纵向平衡 C、有利于增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能力 D、增强了地方政府提供本地区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能力 E、完全解决了各地方之间因财务状况不同而造成的公共服务水平的不均等 4、下列转移支付中,属于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是()。 A、均衡性转移支付 B、支农转移支付 C、民族地区转移支付 D、调整工资转移支付 E、社会保障转移支付

现行财政体制对区经济的影响

现行财政体制对区经济的影响

浅析省以下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行财政体制对桥东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财政体制是指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职责与权限的原则和形式。由于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人们通常把预算管理体制习惯地称之为财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制定是与当时地方经济的发展相适宜的,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市对区财政体制,在保基层政权运转、保社会稳定、保公教人员工资发放、支持地方事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成绩是实实在在的。但是,随着时序的变迁,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财政管理体制也与时俱进和变化的新经济形势谐拍共鸣,相应作了多次调整和完善。研究财政管理体制,特别是完善和规范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努力缓解区财政实际困难,是目前财政部门需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现行财政体制运行情况 根据《邢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区财政体制的通知》(办字[2008]82号)和《关于邢台县、市区财政体制调整后有关预算管理问题的通知》(邢市财预〔2008〕42号),目前市对区实行“统一征收、比例分享、超额奖励、小税留区”的财政体制。按照该体制规定,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教育费附加收入仍执行原体制,即“统一征收、比例分享”。一般营业税下划到区,按属地征收分别缴入区金库,省分享10%,区分享90%;金融营业税缴入区国库,仍作为省级专享收入。一般营业税区分享部

分增量实行分段分成。当年增幅10%以内部分,市与区按基期年比重分成;增幅10%-20%之间部分,提高区分成比重20个百分点;增幅20%以上部分全部留区,环比计算。市应分成部分通过年终结算由区上解市财政。小税种超基数部分,市与区实行定比分成办法,市级与桥东区分成比例为4︰6。市分成增量财力,由区财政通过财政结算上解市财政。 二、现行体制下存在的问题 (一)县(市、区)域财政收入的增长受到县(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制约 近年来,在多数县(市、区),主要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工商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能力增长艰难,成为其财政增 收难的重要原因。1.市场格局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县(市、区)域企业的发展难度增加,从而制约了县(市、区)域企业对县级财政收入贡献能力的增长。2.在县(市、区)域范围内,税收贡献能力比较强的中央和省属国有企业比较少,即使有若干这样的国有企业, 县级财政也很少能够参与其税收分享。就桥东区而言,区位劣势制约桥东经济发展,直接导致税收流失和经济增长乏力。具有邢台“牛城”之称的桥东,具备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优裕的企业经济资源。但近年来受历史因素、宏观政策、产业结构等影响,桥东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逐渐被边缘化,桥东区的经济发展也长期受此掣肘。一是发展空间受制约。桥东区辖区面积仅有33.87平方公里,占

我国国家级开发区管理体制概述

我国国家级开发区管理体制概述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我国重点开发区管理模式优化探究 【第一章】我国经济开发区管理机制探析绪论 【2.1】我国国家级开发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2】我国国家级开发区管理体制概述 【第三章】我国国家级开发区现行管理制度分析 【第四章】创新我国国家级开发区管理体系的建议 【结语/参考文献】国家级开发区管理形式创新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二节我国国家级开发区管理体制概述 自全国各地国家级开发区创建以来,各个开发区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地区发展环境,对管理体制进行了丰富的创新实践,使得开发区的体制始终保持活力,开发区的制度创新优势成为开发区取得巨大成绩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障。通过三十年的发展,目前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呈现多元化,各个模式各具优势,也面临不同的挑战。同传统行政管理体制不同,不同类型的开发区管理体制均保持了开发区体制机制的精髓,即精简高效。这不仅符合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长期发展趋势,也凸显了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的作用。各开发区在体制

创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说没有最优的模式,只有最适合的模式。本节将通过对目前我国开发区现有模式和成功经验的梳理,探寻我国国家级开发区在管理体制上可创新发展的途径。 一、国家级开发区管理体制的类型 结合不同开发区的功能及地区背景环境,地方政府对开发区的管理体制进行了丰富的制度创新实践,目前开发区管理体制已走向多元化。在实践中,大致形成了管委会、区政统筹、企业管理三种基本管理模式。管委会模式是我国开发区最初体制创新的产物,也是目前我国开发区最普遍采用的体制模式。经过10到15年的发展,开发区一般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发展后,管委会模式出现分化,部分开发区仍坚持管委会模式并取得骄人的成绩;部分开发区在管委会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出区政统筹的一种新模式;另外,企业管理模式也在第一批14个开发区中出现。 (一)管委会模式 管委会模式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一是在总体组织框架上,管理委员会是所在地政府的派出机关,而非一级人民政府,主要行使当地政府授权的经济管理职能;管委会模式与一般行政区的管理体制的区别是所在市委派出开发区工作委员会,不设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研究论文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研究 【摘要】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确立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财务管理活动是企业的资金管理;保证企业正常运作的是合理的资金流动。因此,财务管理尤其是资金的管理成为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报告为信息用户的决策提供较强相关性的信息,因此我国财务报告体系的改革在财务体制管理中占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研究笔者对目前我国学术界存在的几种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并对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提出了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主体发展的思路及财务报告体系改革思路。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现实选择;财务报告体系 Enterprise financial control system research Abstracts: The financial control goal is the enterprise manages finances the activity to hope the realization the result, is appraises the enterprise to manage finances moves whether reasonable primary standard. Establishes the reasonable financial control goal, all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in the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The financial control activity is enterprise's fund management; Guaranteed the enterprise normal operation is the reasonable resource flow. Therefore, financial control in particular fund management into business management activity important constituent; The financial report provides the strong relevant for the information user's decision-making information, therefore our country financial report system reform hold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in the financial system management. Through to the enterprise financial control research author several kinds which exists to the present our country academic circles about the financial control goal viewpoint proposed own view, thought the enterprise value maximization is Our country Enterprise financial control goal reality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意见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 管理体制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促进我省国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现就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围绕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围绕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模式,以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构建国有资本分层分类全覆盖监管体系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2.主要目标。到2020年,形成更加符合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规则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省属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全面完成,形成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运作机制;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全面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基本形成,长效激励约束机制更加完善;现代财务管理制度普遍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更加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更加健全;省属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有效解决,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条件基本形成。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省属经营性国有资产实现统一监管,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模式基本建立,国有资本分层分类全覆盖监管体系基本建立,“国资监管机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出资企业”管理架构基本建立。 ——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基本完成,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结构,逐步建成若干在国内外具有较强投融资、资本运作、产业整合能力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培育发展一批主业突出、治理规范、经营高效、竞争力强的国有出资企业。 二、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 3.确立股本对公司的基础性决定作用。全面确立股东在公司中的法律地位,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

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

工业园区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 缙云工业园区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得研究课题组组长: 课题组组长:陈积康牵头单位: 牵头单位:经贸局责任单位:缙云工业园区、责任单位:缙云工业园区、新碧镇当前得缙云工业正处于一个加快发展得关键阶段。推进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园区开发步伐, 就是建设“四型缙云”,加快撤县建市进程得有效举措。通过几年得努力,我县得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一定得成绩,但存在得问题也比较突出,特别就是体制机制上得缺陷,已成为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与招商引资工作得一个制约因素。根据县委、县政府得部署要求,近期组织有关人员就进一步完善缙云工业园区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一、工业园区发展基本情况及存在得问题缙云工业园区就是我县最具区位地理优势得发展平台, 也就是我县承载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实现跨越式发展得主阵地。 (一)、发展基本情况缙云工业园区得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 2000 年 6 月至2003 年 3 月,属新碧镇镇管园区,规划面积 530 亩;第二 阶段就是 2003 年 3 月至 2006 年 3 月,提升为县级工业园区,成立新碧工业园区管委会,专门负责工业园区得开发、建设与管理,规划面积包括新碧镇、新建镇、城北乡两镇一乡六个区块共 24、97 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 16、2 平方公里; 第三阶段就是 2006 年 3 月开始, 被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 规划面积 4、16 平方公里。 2005 年底, 到

缙云工业园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2、9 亿元,完成开发1、94 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 1、75 平方公里。共有协议入园企业 87 家, 开工 87 家, 投产 79 家。工业总产值从 2002 年 3、5 亿元上升到 2005 年得 20、4 亿元, 年均增长 79、96%, 税收从 2002 年得 960 万元上升到 2005 年得 4256 万元,年均增长 64、28%,初步形成了以五金机械、摩托配件(电子仪表)、建材制品、灯管等为主得主导产业。2006 年预计可实现工业总产值 30 亿元,实现税收6000 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 46、7%与 41%。 (二)存在得主要问题随着工业园区开发得不断推进,一些深层次得问 题逐渐显现,尤其就是管理体制等方面得问题,已对工业园 区得发展造成了束缚,影响到园区得正常开发、建设与管理。目前,新碧工业园区现已开发范围内共有两个平行得行政主体,即工业园区管委会与新碧镇政府,在当前得体制下,存在管理“两张皮”与权责不清得现象。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就是城镇建设职能不清。目前园区得规划几乎包括整个新碧镇范围,理应承担所在范围得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但从行政角度讲,新碧镇得城镇建设主体就是镇政府。因此,在具体得实施过程中,就必然会产生冲突,导致事实上得主体缺位,双方都难以承担城镇基础设施得建设 任务。同时由于工业园区与乡镇得定位不同,相互缺乏有效衔接, 规划上存在错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得浪费, 如工业园区范围内得乡村康庄工程建设与园区路网建设,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有可能造成重复建设等问题。二就是土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课程的考试

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之十一——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课程70分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 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 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 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 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 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 答案。 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根据本讲公共服务体系规划中提出的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的标准化建设目标没有提到的是()。 A.公共文化场馆开放 B.公益性流动文化服务 C.公园开放 D.公共阅读服务 2. 本讲提到深化改革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主体不应该 包括()。 A.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 B.政府 C.文化企业 D.公益性社会组织

3. 本讲指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未提到的是()。 A.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B.公共文化的资源和内容体系 C.公共文化服务的传播体系 D.公共文化的服务对象 4. 从三中全会提出的精神看,公共文化服务的监管体制改革面临着()的转变。 A.从管理到治理 B.从理论向实践 C.从制度建设向制度改革 D.从城市向农村发展 二、多选 (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 1. 本讲列举了在我国崛起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国际国内的挑战,包括()。 A.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 B.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 C.一些西方利益集团以中国威胁论为名对中国和 平崛起加以围堵 D.第三方国家崛起对我国的威胁 2. 本讲指出当前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包括()。 A.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B.目前我们国家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对外开放已经呈现出加速的态势,机遇与风险并存

开发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方案

---------------------------------------------------------------范文最新推荐------------------------------------------------------ 开发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方案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区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意见》(吴委办[2014]35号)、《开发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吴开管委[2014]129号)文件精神,经管委会审核,现明确2016年度专项资金目录和主管部门。2016年开发区共设立各类专项资金21项,总体资金规模达到年度总预算的90%,主要涉及基本建设、产业扶持、集体经济发展、城市管理、教育事业等(具体见附表)。参照区对专项资金管理的模式以及近年来审计中暴露出的问题,仍有部分专项资金的设立依据不充分、管理内容不齐全。为进一步加强开发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开发区管委会研究制定了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工作意见,请各有关单位按照工作意见的具体要求认真落实。 一、基本原则 1.明确部门职责。根据各专项资金的具体情况,明确涉及资金管理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原则上业务主管部门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包括项目的设立申请和初审、资金分配、检查验收等,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日常管理,包括预算资金、资金拨付等。 1 / 3

2.出台具体管理办法。各专项资金主管部门应针对各自专项资金出台具体的管理办法,原则上对没有具体管理办法的专项资金不纳入年度专项资金目录。 3.加强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对纳入目录管理的专项资金,在财政分局编制年度财政预算前,专项资金主管部门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编制下一年度的专项资金预算,具体内容包括专项资金实施内容、用款单位、资金额度等。财政分局对专项资金预算安排提出初步意见,并报管委会审批,由管委会以文件形式下达专项资金年度预算。对连续两年未动用的专项资金,财政不再安排预算。 4.加强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探索建立专项资金项目绩效目标管理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各专项资金主管部门应对本部门管理的专项资金绩效实施自我评价。在加强日常绩效管理的基础上,每年组织专项绩效审计,并出具绩效评价报告,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应当作为以后年度预算安排和完善预算管理的重要依据。 二、具体工作部署 1.专项资金主管部门根据《开发区财政专项资金分析表》,对本

机械制造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

机械制造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 1 总则 本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实行总经理统一领导下,各级职能部门分级管理、权责明确、科学管理、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2 总经理在财务管理中的权责 2.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根据公司股东大会和公司董事会的决议和规定,领导审定公司发展规划和与之相适应的公司财务目标和预算方案,并为实现该目标和预算方案对公司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组织和管理,并确保公司资产的保值、增值。 2.2 根据公司的规划及生产经营需要,提请公司董事会批准确定公司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和变更;提请聘任或解聘公司财务负责人。 2.3 按照国家《公司法》、《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和《股份制试点企业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的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组织拟订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并报请公司董事会批准。 2.4 在执行国家政策、法令和公司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决议规定的前提下,按照正确处理国家、公司和职工(含股东)三者之间利益关系、正确处理投资者和被投资者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的原则,拟订职工报酬和利润分配方案。 2.5 支持公司监事会和公司审计机构对公司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财务监督。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和股东大会汇报公司财务运行状况,接受财政、税务、审计部门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和检查。 3 分管财务副总在财务管理中的权责 3.1 宣传、贯彻、执行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各项财税法规和制度,审核公司的重要财务事项,使公司的各项财务活动在国家的有关规定和公司有关制度内进行。 3.2 建立、健全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使公司各项主要财务活动处于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错可究的规范之中。 3.3 协调、监督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各职能部门、基层部门、被投资企业与公司财务部门的关系;协调、监督采购、储备、生产、流通各环节资金的合理使用;协调、监督公司经济效益与国家各项经济政策、财政纪律在执行中的矛盾和问题,确保财务预算如期完成。

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回顾和展望

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回顾和展望 财政体制的变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问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分配关系经历了多次重大改革,特别是1994年的财政分税体制改革,在致力于政府间财力分配格局调整的同时,着眼于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规范化、科学化与公正化,力图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运行机制。本报告拟从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角度,对1978年以来中国的财政体制改革进行概括的回顾,对其现状进行粗线条的描述,并简要涉及可能进行的进一步的改革。 本报告的第一部分回顾中国财政体制的沿革,着重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分配制度的演变;第二部分描述中国财政体制的现状,分析当前中央与地方政府在纵向财力分配,以及地区间横向财力分布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是对中国财政体制进一步改革的建议。 改革以来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回顾1978年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分配关系经历了1980年、1985年、1988年和1994年四次重大改革。其中前三次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共性,就是实行对地方政府放权让利的财政包干体制;后一次则是适应市场经济机制的财政分税体制改革,尽管其中还存在很多缺陷。 1.财政包干体制的沿革 (1)1980年中国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以财政体制改革作为突破口率先进行。为了改革过去中央政府统收统支的集中财政管理体制,在中央和各省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方面,对大多数省份实行了”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预算管理体制,建立了财政包干体制的基础。从1982年开始逐步改为”总额分成,比例包干”的包干办法。 (2)1985年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预算管理体制,以适应1984年两步利改税改革的需要。 (3)1988年为了配合国有普遍推行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6种形式的财政包干,包括”收入递增包干”、”总额分成”、”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上解递增包干”、”定额上解”和”定额补助”.2.对财政包干体制评价(1)财政包干体制的历史作用首先,实行财政包干体制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统收统支的过度集中管理模式,中央各职能部门不再下达指标,地方政府由原来被动安排财政收支转变为主动参与经济管理,体现了”统一领导、分级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