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押韵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DOC)

押韵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DOC)

押韵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DOC)
押韵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DOC)

押韵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

张晶刘昌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 南京 210097)

摘要押韵是指一对词语中从最后一个发音的元音到词尾的语音结构均相同的

现象。现有押韵加工主要分为押韵识别与押韵产生两个研究领域, 两者的认知加工过程相似, 包括字形编码、形音转换、语音表征与语音分段等阶段。从语音加工与字形加工两方面对押韵过程的神经基础进行探讨, 发现左半球颞上回与额

下回分别负责语音表征与语音分段, 左半球梭状回参与着字形编码, 而有效的

形音转换依赖于左半球顶下小叶与额下回组成的神经网络。今后应进一步整合不同研究方法与任务下的研究结果, 并对押韵产生加工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押韵; 押韵识别; 押韵产生; 脑

分类号B842; B845

1 前言

押韵是一种特殊的语音加工过程, 是指一对词语中从最后一个发音的元音到词尾的语音结构均相同的现象(Fabb, 1997, p.118)。押韵现象广泛存在于文学作品之中, 为行文赋予和谐的音韵之美。其产生由来已久, 在英国文学史上已知最早的文学作品《贝奥武甫》中就采用了头韵, 而中国从《诗经》时代就开始使用韵脚押韵, 在唐诗宋词中更是将用韵达到顶峰。虽然押韵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性, 如英语中押头韵与尾韵, 而汉语中没有头韵的概念, 只讲求韵脚押韵。且人们对押韵形式的欣赏也随文化差异而不尽相同, 法语诗歌中所

推崇的完全同韵现象, 在英语和汉语诗中并不被认可(Wagner & McCurdy, 2010)。但总的说来, 押韵是东西方语言表达中共通的方式,其作为语音加工研究中的重要组成成分, 一直都受到心理学者和语

言学者的广泛关注, 并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 大量国外研

究只将押韵作为研究语音加工的实验任务

(Burton,LoCasto,Krebs-Noble, & Gullapalli, 2005; Pugh et al., 1996;收稿日期: 2013-02-14* 江苏省第四期“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科研项目。通讯作者: 刘昌, E-mail: cglew@https://www.doczj.com/doc/d44184384.html,Seghier et al., 2004)。而国内的韵律研究主要关注于“律”的加工, 即语调、重音与韵律结构的加工,而真正以押韵加工作为研究对象的实验数量还较少。但不能因此只将押韵视为研究语音加工的方法而不究其本质, 或简单的将对“律”的加工等同于“韵律”加工。对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了解押韵的认知过程及神经机制, 无论对于我们理

解押韵加工本身还是促进对语音加工的认识都是十分必要的。

押韵加工主要包括押韵识别加工与押韵产生加工两个研究领域, 当前研究者对两过程的认知机制进行了广泛探讨并取得了较为一致

的结论,而两过程的脑功能基础尚不清楚。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在心理学领域的广泛运用, 人们可以使用相减法确定某一心理过程的特

异性激活脑区, 这对于同时携带着语音、字形及语义信息的押韵加工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比较押韵识别与押韵产生两种任务的研究范式的基础上, 寻找押韵加工中共同的认知过程, 并探讨其中语音、字形加工所起的重要作用, 以揭示押韵加工的脑活动基础。

2 押韵加工的实验研究范式

2.1 押韵识别

押韵识别是指被试对所呈现的词语或非词语第 6 期张晶等:

押韵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 1035刺激的押韵结构进行语音识别, 并做出押韵与否判断的过程。押韵识别研究主要采用押韵判断(rhymejudgment task)与押韵检测任务(rhymedetection task)两种范式, 其中押韵判断任务因强调被试的决策反应, 故有研究者也将

其称为押韵决策任务 (rhyme decision task) (Cone, Burman,Bitan, Bolger, & Booth, 2008; Owen, Borowsky, &Sarty, 2004)。押韵判断任务的基本程序为相继呈现给被试两个刺激(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 要求被试判断其是否押韵, 并做出相应的按键反应,示意图见

图 1。

(资料来源:Weber-Fox, Spencer, Spruill III, & Smith,2004)

(资料来源:Peyrin et al., 2012)

按照刺激的呈现通道, 押韵判断可以分为视觉押韵任务(D’Hondt & Leybaert, 2003; McDermott,Petersen, Watson, & Ojemann, 2003; Seghier et al.,2004; Weber-Fox et al., 2004)与听觉押韵任务(Coch, Grossi, Skendzel, & Neville, 2005)。而根据刺激类型, 押韵判断可分为真词押韵任务(Coneet al., 2008)与假词押韵任务(Calvert et al., 2000;Owen et al., 2004)。 Seidenberg 和Tanenhaus (1979)最先在研究中使用真词押韵判断任务研究字形因

素对押韵过程的影响。但由于真词携带着语义信息, 不可避免的将语义加工混入押韵过程。之后的研究者根据构词法与发音规则, 设计出可以发音但无意义的假词刺激, 排除了语义信息的干扰。假词属于人工词语, 因其造词方便并易于控制, 逐渐被广泛的应用于押韵研究

中(Calvert etal., 2000; Pecini et al., 2008)。

押韵检测任务可看做一种特殊的押韵匹配任务, 实验首先给被

试一个确定的押韵比较标准(通常选取字母“B”或者“E”), 接着呈

现一系列的辅音字母(Paulesu et al., 1996)或假词刺激(Cousin et al.,2007), 要求被试比较这些刺激是否与标准刺激相押韵, 并作出相应的反应。Peyrin 等人使用押韵检测范式研究了两种发展性阅读困难患者的反应差异(Peyrin et al., 2012)。如图 2 所示, 实验中被试需要判断屏幕中呈现的单个辅音字母是否与字母“B”押韵。例如, 当呈现字母为“C”、“D”、“T”等时, 则为押韵判断, 而为“M”、“U”、“Y”时则做不押韵判断, 而只有做押韵判断时被试需进行相应的按键反应。Cousin, Peyrin 和 Baciu (2006)将假词刺激引入押韵检测任务, 被试需要判断假词是否与字母“E”押韵。实验设计了 96 个符合词法规则的假词, 每个假词由 7 个字母组成, 其中一半的刺激与“E”押韵, 另一半不押韵, 同样只有在押韵判断时做按键反应。押韵检测任务与押韵判断任务相比, 认知过程较为简单, 被试只需对所给标准刺激字母进行编码, 即可获得其韵脚信息,之后每个刺激都与保持在工作记忆中的靶字母进行押韵比较即可。但总的说来, 虽然押韵判断任务与押韵检测任务在任务形式上有所差别, 但两种任务的认知过程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都反映了被试对刺

激进行押韵识别的过程。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总结(Owen et al., 2004; Pugh et al., 1996), 我们认为押韵识别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将刺激的字形信息进行加工, 根据一般的语法规则, 将字形信息转换为语音信息, 并进行语音表征与编码。之后, 被试需要在头脑中将语音信息进行分段, 以辨认出其中的押韵结构, 包括韵核与韵尾, 而这两部分以连贯的音节形式进入下一步分析。最后, 对两刺激的押

韵结构进行比较, 并做出押韵与否的判断。

2.2 押韵产生

押韵产生研究的主要范式是押韵流畅性任务(rhyming verbal fluency, RVF), 即根据所给词语的语音线索产生与之押韵词语的过程。这与根据语义分类产生词语的语义流畅性任务 (semanticverbal fluency, SVF)及根据首字母产生词语的词汇流畅性任务(lexical verbal fluency, LVF)方法类似。 Hanson 和 McGarr (1989)使用押韵流畅性任务考察了先天耳聋者押韵产生的过程, 该实验为纸笔测验, 共呈现给被试 50 个英语单音节真词, 要求被试尽可能多的写

出与之相押韵的词语。 Pecini等(2008)将此任务进行了改进, 以研究意大利语押韵过程中的语言加工。研究使用计算机屏幕随机的呈现刺激, 并对实验材料的词频进行了一定的控制, 共选取了 30 个高

频意大利语双音节真词。而 Krach 和 Hartje (2006)首次尝试使用假词研究押韵产生过程, 实验流程如图 3 所示, 首先给被试呈现假词刺激, 让被试在头脑中思考与之押韵的词语, 实验要求被试每在

头脑中想出一个押韵词语, 就按一下电脑键盘上的空格键。为了避

免由于按键反应所引起的半球优势效应, 被试需要用双手食指同时

进行按键反应, 随后口头报告答案, 并有相应的休息时间。研究者对实验材料进行了更为严格的控制, 为了避免被试根据字形做出反应, 所设计的假词与正常德语词的主干结构不同, 但都能根据德语的形

音转换读出发音。假词词长控制在四个字母, 并且去除了与正常德语

词读音相同的词汇。这一实验任务与材料为之后研究者所借鉴, 将押韵产生、语义产生与词汇产生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每个试次中, 首先呈现给被试一个词汇流畅性任务, 随后呈现一个押韵流畅性任务,在一个作为基线的休息之后, 再呈现一个语义流畅性任务, 每种任务

都要求被试尽可能多的产生相应类别的词语

(Kircher,Nagels,Kirner-veselinovic, & Krach, 2011)。

Kircher 等(2011)总结前人研究, 提出了押韵产生加工的模型。其模型前 3 个阶段分别为被试对刺激的字形编码, 形音转换及语音的表征与分段, 这与押韵识别过程的前期阶段是基本一致的。而之后的押韵产生加工通过分析分段后的音节信息, 来寻找新的辅音与押

韵主体部分(韵核与韵尾)相结合, 以产生一个或多个有意义的新词。

总的说来, 押韵识别与押韵产生虽是两种不同的任务, 但从信

息加工角度说二者却有着相似的认知过程, 即二者主体押韵加工过

程均包括字形编码、形音转换、语音表征与语音分段等几个加工阶段, 只在后期的任务完成阶段, 押韵识别侧重押韵的判断与比较, 而押

韵产生的重点则在于生成押韵新词。这两种可行的的实验范式使我们进一步探讨押韵加工的脑活动基础成为可能。我们拟从语音加工(包括语音表征与语音分段)与字形加工(包括字形编码与形音转换)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资料来源:Krach & Hartje, 2006)

3 押韵的语音加工

与语义加工及字形加工相比, 押韵加工需要对刺激信息进行更

多的语音表征与编码, 研究者普遍认为对语音加工具有更大的依赖

性是押韵过程较其他两种语言加工过程的显著特点。Seghier等(2004)使用 fMRI技术, 考察了 30名母语为法语的成年被试完成视觉押韵

判断任务与语义分类任务的脑区激活情况。结果发现, 两任务都广泛的激活了左半球额下部与额中部、以及颞叶区域与顶枕脑区, 其中激活程度最高的脑区分别为左半球额下回、颞上回与中央前回。但相比语义分类任务, 押韵判断任务更显著的激活了左半球颞顶脑区。并且, 尽管两者所激活的颞上回区域有较大重叠, 但押韵加工任务在后部

颞上回的激活程度更高。已有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 左半球颞上回对语义及词汇信息并不敏感, 只与语音表征及编码有关(Binder et al., 2000)。而左半球颞上回的后部一般被称为威尔尼克区, 是专门负责

语音编码的脑区, 它存储着词语的语音信息, 通过对语音输入进行

编码, 将语音信息转入上一级语言加工。听觉押韵任务主要在听觉单通道内实现, 始终伴随着语音加工。在大量听觉押韵研究中, 均发现了左半球颞上回的显著激活 (Booth et al.,2003; Cone et al., 2008; Rudner, R?nnberg, &Hugdahl, 2005)。 Booth 等人(2003)研究比较了押韵任务与拼写任务的神经基础, 在听觉押韵任务实验中, 研究

者采用了传统押韵判断任务的变式:每个试次相继呈现给被试 3 个

词语, 要求被试判断最后呈现的目标词是否与前两个词语中的一个

押韵, 如 hope-cold-soap。其中一半试次的目标词与前两词语押韵, 另一半则不押韵。并且, 在一半正确反应的试次中, 目标词与第一

个呈现的词语相匹配, 而另一半与第二个呈现的词语相匹配。结果发现, 该听觉押韵判断任务显著的激活了两半球的颞上回区域, 并且

左半球颞上回的激活与行为反应中更高的准确率及更快的反应时呈

正相关。相比听觉押韵任务, 尽管视觉押韵任务的初始刺激为视觉字形信息, 但也需要经过转换而提取出语音信息作为后续加工的基础, 这一过程也需要对刺激的语音表征及编码。而研究发现, 在视觉押韵产生过程中, 左半球颞下回也存在显著的激活(Kircher et al., 2011)。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左半球颞上回区域是押韵加中语音表征

与编码的神经基础。

押韵加工过程包含一般的语音加工, 但又与普通语音加工存在

着区别, 即需要对刺激的语音结构进行分解, 将其分割为韵首、韵核与韵尾 3个部分, 从而对韵核与韵尾组成的语音结构进行押韵判断

或进一步产生押韵新词。在押韵过程中,将听觉语音信息转换为相应的构音形式需要将各个辅音与元音分开。研究者在对语音及音高判断的偏侧化效应研究中发现, 被试在进行音高辨别实验过程中, 由于两个相比较单词结尾辅音前的元音不同, 被试为了完成实验任务, 需要将此元音与结尾辅音进行分割, 结果显示, 在此任务中,左半球额下回有显著的激活 (Zatorre, Evans,Meyer, & Gjedde, 1992), 而不包括这一语音分段过程的类似实验则没有发现左半球额下回的激活(Burton, Small, & Blumstein, 2000)。因此, 研究者认为左半球额下回的激活可能正反映了对音节输入的分段编码。语音分段是是押韵加工的关键性环节, 可以说没有正确的语音分段就无法进行最终的押韵识别与产生。Pugh 等(1996)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方法, 研究了 38 名被试完成假词押韵判断任务的神经机制。研究者使用减法实验设计试图找到押韵判断过程的关键脑区。实验中, 需要被试判断两对无意义的假词是否押韵, 这一任务包括了对视觉空间、字形与语音等信息的加工。控制任务为判断两对辅音字母串大小写是否一致, 这一任务包括视觉空间与字形信息的加工。因此,两任务相减所剩下的脑区激活所反映的就应该是押韵特异性语音加工过程。结果发现, 押韵判断任务与字母大小写判断任务的激活脑区相减 ,仅余下左半球额下回区域。这说明了左半球额下回在押韵加工中的关键作用, 而这一关键作用可能正反映了押韵加工中最不可缺少的语音分段过程。

4 押韵的字形加工

虽然我们肯定了语音编码与语音分段在押韵加工中的重要作用, 然而押韵加工并非单纯的语音加工, 其中也包含着字形加工的参与。相比之下, 语音加工是对口语中声音结构信息的加工(Wagner & Torgesen, 1987), 而字形加工一般指对书面语言的拼写结

构所进行的编码 (Foorman,Francis, Fletcher, & Lynn, 1996), 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缺一不可。研究者普遍认可在视觉押韵加工中存在字形加工, 对字形信息的表征与编码是视觉押韵加

工的第一步。在大量视觉方式呈现的词语任务实验中, 研究者发现了左半球梭状回的显著激活(Cohen Jobert, Le Bihan, & Dehaene, 2004; Dehaene et al., 2004)。Cohen 等(2004)认为对视觉词语刺激的字形编码引起了左半球梭状回的激活, 并把其称为视觉字形区。在多个视觉押韵任务研究中, 我们发现了左半球梭状回的广泛激活(Burton et al., 2005; Calvert et al., 2000;Peyrin et al., 2012)。但是否字形编码仅发生在视觉押韵任务中, 听觉押韵任务是否完全

依靠语音单通道的加工, 其中有无字形编码的参与, 这一系列的问

题需要从听觉押韵研究中寻找答案。

Seidenberg 和 Tanenhaus (1979)研究了字形因素对押韵加工

的影响, 结果发现无论在视觉还是听觉押韵任务中, 被试对字形相

似词对的反应均要快于字形不相似词对。之后 Zecker (1991)在听觉押韵判断任务中, 也发现了这一字形加工的易化效应。而 Cone 等(2008)使用 fMRI 技术测查了语音与字形信息对儿童听觉押韵判断

任务的影响。根据字形相似性与语音相似性将刺激对分为一致条件与

冲突条件两种类型, 一致条件包括词对的字形及语音均相似(如GATE-HATE), 以及字形与语音均不相似(如 PRESS-LIST)两种条件。冲突条件包括词对的字形相似但语音不相似 (如PINT-MINT), 以及语音相似但字形不相似 (如JAZZ-HAS)两种条件, 每种条件均包括 24 对词语。被试需要尽可能快而准确的对押韵词对做出按键反应, 而不押韵时不按键。结果发现, 听觉押韵任务激活了左半球颞上回、颞中回、右半球颞中回、左半球额下回与梭状回等脑区, 而字形与语音表征冲突条件比一致条件的脑区激活程度更高, 这说明即使在不需要字形加工的听觉押韵任务中, 被试仍在自动对刺激词语进行字形表征。被试完成语音不相似时的字形相似任务(冲突条件)比字形不相似任务(一致条件)更为困难, 行为结果显示, 冲突条件比一致条件的反应时更长,正确率更低, Cone 等认为这一差异可能由于冲突条件下产生了更多的与任务无关的字形加工干扰所致。而脑成像结果发现, 冲突条件比一致条件更大激活了左半球梭状回脑区。

字形编码所提供的字形信息只有通过形音转换, 才能转化为语音信息为后续语音加工所用。Pugh 等指出, 熟练的阅读者依赖两种语言加工通路, 腹侧通路与背侧通路(Pugh et al., 2001)。腹侧通路包括左半球枕颞脑区与纹状皮层外侧区, 主要负责字形识别; 而背侧通路包括左半球颞顶脑区与大脑前部区域, 其中位于顶下小叶的角回与缘上回负责字形通达字音的过程。这一观点得到了实验证据的支持, Booth 等人(2003)在实验中设置了四种任务, 包括在同一感觉通道内实现的视觉拼写任务与听觉押韵判断任务, 及跨通道实

现的听觉拼写任务与视觉押韵判断任务。从认知加工的角度看来, 相比同一通道任务, 跨通道任务需要进行更多的形音转换。结果发现, 跨通道任务更显著的激活了左半球缘上回与角回。

也有研究者认为从拼写信息到语音信息的转换主要通过左半球额下回实现, 这一观点来自于假词押韵研究的证据。语音通达的双通路模型理论认为, 阅读加工中存在两种语音提取通路:词典通路(lexical route)与非词典通路 (non-lexicalroute) (Coltheart, Cutis, Atkins, & Haller, 1993)。真词信息已存储在心理词典中, 通过词典通路实现从视觉字形信息到语音的直接表征; 而假词任务需要在非词典通路中完成字形到语音的转换。因此, 与真词相比, 假词的押韵加工迫使被试通过更多的形音转换来提取语音。研究表明, 假词阅读的过程中, 出现了左半球额下回的显著激活(Fiez & Petersen, 1998)。而 Burton 等(2005)在押韵判断任务实验中, 直接比较假词任务与真词任务激活脑区的差异, 发现假词任务比真词任务存在着更显著的左半球额下回激活。我们认为左半球顶下小叶与左半球额下回可能共同组成了一个神经网络来负责押韵过程中的形音转换, 其中左半球顶下小叶更多的参与从字形信息提取语音的过程, 而额下回反映了对所提取语音信息的加工与输出。Peyrin 等(2012)使用押韵检测任务, 对患有发展性阅读障碍的被试LL 进行了个案研究, 发展性阅读障碍是一种以语音加工困难为主要特征的语音障碍(Ramus & Szenkovits, 2008), 而其主要原因在于患者不能良好的实现字形语音的转换。研究结果发现, 正常控制组被

试, 显著激活了左半球额下回、左半球缘上回与左半球角回, 而LL 的激活区域为左半球颞上回、左半球角回和左半球运动前区皮质, 并且激活了双侧颞下回、颞中回和左侧楔前叶。相比控制组, LL 没有发现左半球额下回与左半球缘上回的激活。这也为额下回与顶下小叶在形音转换中的重要性提供了反面证据的支持。

5 结论与展望

现有研究对押韵识别加工与押韵产生加工的认知机制进行了探讨, 发现二者主体押韵加工过程均包括字形表征、形音转换、语音编码与语音分段等几个加工阶段。进而从语音加工与字形加工两个角度探讨了押韵认知过程的神经基础。并发现在押韵加工中字形的表征与左半球梭状回的激活有关, 形音转换依赖于左半球额下回与左半球顶下小叶组成的神经网络, 左半球颞上回参与语音表征, 而左半球额下回是语音分段的关键脑区。我们认为, 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以更深入地探究押韵加工的神经基础。

首先, 通过对现有神经影像学研究的梳理发现, 即便当各研究使用的实验范式相似甚至相同时, 结果之间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来源于被试的个体特征及认知策略、实验材料的选择与呈现方式, 甚至控制任务的设置等。因此, 不断地对不同任务研究进行分析, 提取出真正与押韵加工相关的脑区是一个长期的

任务。

其次, 统一脑成像研究与电生理研究对押韵加工半球优势的认识。众多使用押韵检测任务、押韵判断任务的脑成像研究均发现押韵

识别加工具有明显的左半球优势, 各脑成像研究广泛报告了左半球

额叶、颞叶与顶枕脑区的显著激活。而押韵产生任务的左半球优势更甚于押韵识别任务。但是脑电生理研究却给出了完全相反的证据:大量在启动-目标范式下的视觉押韵研究表明, 非押韵刺激比押韵刺激

引起了一个更大的负成分(N400/N450), 而这一差异主要体现在中部

和右半球电极上(Coch, Hart, & Mitra, 2008; Rugg, 1984)。传统

观点认为右半球与语音加工无关, 但近来也有研究发现了右半球在

押韵加工中的显著激活。有研究者认为这种右半球优势可能反映的是神经网络对于语音输出的加工, 而并非语音加工本身(Barret & Rugg, 1990)。但进一步明确押韵加工的半球优势, 实现其在不同研究方法

之间的整合还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 现有押韵产生研究在数量与方法上都不能满足人们对其

认识与了解的需要。现有研究中只有押韵流畅性任务较好地反映了押韵产生的过程, 押韵产生作为一种语言产生任务, 虽然对其结果的

记录与分析具有较大的主观性, 但相比其他押韵研究任务, 已最接

近于现实创作中的押韵加工。如果将其从对孤立词语层面的加工扩展为在真实语境中进行的加工, 例如考察诗歌与童谣创作中的押韵产

生过程, 将有可能为押韵研究带来新的生机。

认知神经科学知识点总结

1、认知科学——是研究智能实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园里的科学。 2、智能实体——是人类、动物和智能机的泛称。 3、研究人类智能的科学有心理学、心里语言学;研究动物智能的有动物心理学 和比较心理学;研究机器智能的科学有计算机科学,特别是人工智能学以及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 4、神经科学是一大类学科的总称,这些学科均以“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揭示各种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在各个水平上阐明其机制,以及预防、诊治神经和精神疾病患”为自己的基本研究内容,包括神经生理学、神经解剖学、神经胚胎学。。P2。。。等。这些学科彼此渗透,互相支持,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日新月异,构成当代生物医学发展的前沿学科之一。 5、《人治神经科学》一书的主要思想就是阐明组成脑的分子和细胞如何以其可 塑性参与脑结构与功能系统的形成,进而通过结构与功能系统映射的进化,逐渐出现了人类的意识和多层次的精神活动。 6、人治神经科学的基本理论: (1)物理符号论、信息加工学说和特征检测理论 (2)联结理论、并行分布处理和群编码理论 (3)模块论或动功能系统论 (4)基于环境的生态现实理论:认知科学家们一直把认知过程堪称是发生在每个人头脑或智能系统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而环境作用的观点则 认为认知决定于环境,发生在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之中,而不是简单 发生在每个人的头脑之中。 (5)机能定位论:试图为每一种高级功能在脑内找到一个中枢,或一种特意的细胞。到20世纪80年代前后,曾以半讽刺的方式,否定了祖母 细胞是识别熟悉面孔的特意细胞。 7、认知神经科学方法包括两大类互补的研究方法:一类是无创性脑功能(认知) 成像技术;另一类是清醒动物认知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前一类方法中又分为脑代谢功能成像和生理功能成像两种;后一类方法中包括单细胞记录、多细胞记录、多维(阵列)电极记录法和其他生理心理学方法(手术法、冷却法、药物法等)。

钣金加工工艺介绍

第五讲:主讲人:吴书法 钣金加工工艺介绍 1简介 1.1简介 按钣金件的基本加工方式,如下料、折弯、拉伸、成型、焊接。本规范阐述每一种加工方式所要注意的工艺要求。 1.2关键词 钣金、下料、折弯、拉伸、成形、排样、最小弯曲半径、毛边、回弹、打死边、焊接 2 下料 下料根据加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普冲、数冲、剪床开料、激光切割、风割,由于加工方法的不同,下料的加工工艺性也有所不同。钣金下料方式主要为数冲和激光切割 2.1数冲是用数控冲床加工,板材厚度加工范围为冷扎板、热扎板小于或等于 3.0mm,铝板小于或等于 4.0mm,不锈钢小于或等于2.0mm 2.2冲孔有最小尺寸要求 冲孔最小尺寸与孔的形状、材料机械性能和材料厚度有关。

图2.2.1 冲孔形状示例 * 高碳钢、低碳钢对应的公司常用材料牌号列表见第7 章附录A 。 表1 冲孔最小尺寸列表 2.3 数冲的孔间距与孔边距 零件的冲孔边缘离外形的最小距离随零件与孔的形状不同有一定的限制,见图2.3.1。当冲孔1.5t 。 2.4 折弯件或拉深件冲孔时,其孔壁与工件直壁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图2.4.1) 图2.4.1 折弯件、拉伸件孔壁与工件直壁间的距离 2.5 螺钉、螺栓的过孔和沉头座 螺钉、螺栓过孔和沉头座的结构尺寸按下表选取取。对于沉头螺钉的沉头座,如果板材太薄难以同时保证过孔d 2和沉孔D ,应优先保证过孔d 2。

表2用于螺钉、螺栓的过孔 *要求钣材厚度t≥h。 表3用于沉头螺钉的沉头座及过孔 *要求钣材厚度t≥h。 表4用于沉头铆钉的沉头座及过孔 2.6激光切割是用激光机飞行切割加工,板材厚度加工范围为冷扎板热扎板小于或等于20.0mm, 不锈钢小于10.0mm 。其优点是加工板材厚度大,切割工件外形速度快,加工灵活.缺点是无法加工成形,网孔件不宜用此方式加工,加工成本高! 3折弯 3.1折弯件的最小弯曲半径 材料弯曲时,其圆角区上,外层收到拉伸,内层则受到压缩。当材料厚度一定时,内r越小,材料的拉伸和压缩就越严重;当外层圆角的拉伸应力超过材料的极限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和折断,因此,弯曲零件的结构设计,应避免过小的弯曲圆角半径。公司常用材料的最小弯曲半径见下表。

音乐传达哲理性概念的认知神经机制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Vol. 24, No. 6, 855–862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DOI: 10.3724/SP.J.1042.2016.00855 855 ·研究构想(Conceptual Framework)· 音乐传达哲理性概念的认知神经机制* 周临舒 蒋存梅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上海 200234) 摘 要 哲理性概念是音乐表现的对象之一。由于音乐不具有类似语言的语义性, 对哲理性概念的理解常常成为音乐欣赏者的困扰。基于此, 本项目聚焦于听者对哲理性概念的理解。通过选取音乐训练经历不同的人群为被试, 系统考察哲理性概念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本项目成果将揭示音乐诱发哲理性概念加工的神经机制, 厘清音乐训练对音乐外在意义加工的作用,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人类对音乐意义理解的普遍性问题。 关键词 音乐; 哲理性概念; 神经机制; 音乐训练; 意义理解 分类号 B842 音乐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交流系统之一, 这 可能缘于音乐和语言在人类进化历史上具有相同的起源(Darwin, 1871; Wallin, Merker, & Brown, 2001)。在现代社会生活中, 音乐无处不在。聆听音乐不仅是现代人最具普遍性的一种活动, 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 即使音乐会、电台广播的解说词不遗余力地介绍音乐的表现内容, 许多人仍抱怨自己“听不懂”音乐, 尤其当音乐被用于传达哲理性对象, 比如,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哲理性对象作为音乐的外在表现对象, 属于音乐外在意义(extramusical meaning)的范畴(Meyer, 1956; Patel, 2008)。在音乐欣赏活动中, 对音乐哲理性对象的理解是不是音乐工作者的专利?一般人能否理解音乐传达的哲理性对象?其内在的认知神经机制又是什么?目前, 尚无研究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考察听者对音乐哲理性对象的理解。对以上问题的系统探究, 不仅可以推进和完善音乐外在意义的认知研究, 为构建音乐外在意义的认知神经模型提供依据, 而且有助于明确音乐训练经历对音乐外在意义加工的影响, 最终回答人类对音乐的理解是否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收稿日期:2015-11-2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70972, 31500876)资助。 通讯作者:蒋存梅, E-mail: cunmeijiang@https://www.doczj.com/doc/d44184384.html,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音乐外在意义加工的理论 在音乐学研究中, 关于音乐意义的定义及其构成问题长期处于争议之中(如, Davies, 1994; Hanslick, 1854; Kivy, 1990, 2002; Meyer, 1956)。根据已有的理论, 音乐意义可大致分为音乐内在意义和音乐外在意义两类(Koopman & Davies, 2001; Meyer, 1956; Patel, 2008)。前者是指某个音乐事件(可以是某一音乐元素, 或某个结构单元)指向另一个音乐事件所具有的意义。相反, 当音乐指向概念、图像、经验、或情绪状态等音乐之外的对象时, 这种意义属于音乐外在意义。根据Koelsch (2012)的观点, 音乐所表达的意义超出音乐符号本身, 且音乐意义与语言符号所传达的语义信息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因此, 他以音乐语义(musical semantics)代替音乐意义。即便如此, Koelsch 也承认, 音乐语义与语言学中的命题语义仍然具有差异:音乐很难表达语言中量词、情态词以及连接词所能表达的意思, 而语言很难表达音乐所能传达的感受性信息。 早在1986年, Dowling 和Harwood 在查尔斯·皮尔斯符号学(notions of Charles Pierce)理论的基础上, 从音乐情绪知觉的角度提出音乐表现情绪的3种方式:形象符号(icon)、标志符号(index)和象征符号(symbol)。Koelsch (2011, 2012)将其延

绝句的格律

绝句的格律 绝句的格律 嘉靖年间(1522—1566),有个为皇帝到苏州搜刮纺织品的太监,因不顺手,便作了一首诗曰:“朝廷差我到苏州,府县官员不理咱。有朝一日朝京去,人生何处不相逢。”此诗不要说意境,连个韵脚都不押。有个按察使却拍马说:“好诗!”太监说:“虽不成诗,押韵而已。” 且看下面不是太监写的匿名诗:“不过黄河不怕凶,慌不择路路不通,不择手段终获胜,睁眼细看是奸雄!” 此首匿名诗;正如这位“为皇帝搜刮纺织品的太监”说的:“随不成诗,押韵而已。”,这首“姑且称”诗,内容姑且不论,仅格律而言,失错、失粘、失对。不懂诗不要紧,可得好好学学,你妈妈未把你教会,我今天就对你这个没门槛养的,补补课好了。文是长了点,你可要耐心看下去,就是看完了,你也不一定就会。回去再找你妈妈给你辅导辅导,下面就给你讲讲《绝句的格律》: 绝句这个名称产生于南朝齐、梁时期,也是当时一种文学形式,梁代徐陵编的《玉台新詠》第十卷中汇集五言四句小诗,称为绝句,还把汉代同一形式的诗加上“古绝句”名称。但这只是雏形,没有完备的格律。后经过一些诗人运用和提高,逐渐趋于成熟,到唐朝人手里。就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格律,为绝句正式定了型。定型后的绝句,每首都是五言或七言四句,在声韵格律上有它特定的严格要求。因此,这种绝句,也称律绝。为了有别,人们就称以前那种雏形绝句或以后不按格律写的绝句为古绝。 绝句诗的格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诗中要用韵,一般称为“押韵”;二是每一句中的平声字和仄声字的排列,以及根据平仄声字不同排列的句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都要依照一定的规则。 押韵。 关于押韵问题,第一讲中已谈到。绝句诗的押韵,就是在每首诗的第一、第二和第四句的末一字,用同一个韵目的字做韵脚;第一句的末一字可用邻韵,也可不押韵。也就是说除第一句可以不押韵外,其中第二、第四句的末一字,要用同属一个韵并且同是平声(第一声或第二声)的字做韵脚,如果用了不同韵目的字做韵脚,就叫“出韵”或“落韵”,这是违反格律的。第一句虽不要求用韵,但七言绝句如第一句用韵,可增加音乐美感。故七言绝句第一句,以用韵的为较多。而五言绝句第一句不用韵的居多。此外,一首诗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绝句诗唯独第三句规定不用韵,但由于绝句诗作为格律诗限用平声韵,所以第三句的末一字也限用仄声字。第一句不用韵的绝句,其第一句的末一字也限用仄声字。 现举第一句不用韵的和第一句用韵的五言绝句为例,唐代诗人王之焕《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第一句不用韵的。

金工实习钣金加工工艺 附具体实例

金工实习—钣金加工 1 钣金加工简介 1.1 钣金介绍 钣金至今为止尚未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根据国外某专业期刊上的一则定义可以将其定义为:钣金是针对金属薄板(通常在6mm以下)一种综合冷加工工艺,包括剪、冲/切/复合、折、焊接、铆接、拼接、成型(如汽车车身)等。其显着的特征就是同一零件厚度一致,其中包括钢板、镀锌(锡)钢板、高张力钢板、烤漆钢板、铝板、铜板及不锈钢板等。 钣金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办公家具、运动器材、厨具、箱柜、计算机机壳、电器产品、车辆、飞机、船舶、钢建筑及工作母机外壳等。 1.2 钣金加工工艺 钣金作业是利用手工工具或机器,将金属塑性变形加工成所需的形状及大小,并配合机械式结合(如铆钉、螺栓、胀缩、压接及接缝等)或冶金式结合(如气焊、铜焊、手工电焊、CO2焊接及氩弧焊等)的方式,将其连接组合成一体的金属加工方法。 按钣金件的基本加工方式分类,主要有下料、折弯、拉伸、成型、焊接。 对于任何一个钣金件来说,它都有一定的加工过程,也就是所谓的工艺流程.不同结构的钣金件,工艺流程可能也各不相同,一般钣金件按以下流程: 绘制展开图 冲折弯压铆焊接

2 钣金工程识图基本知识 2.1 机械制图简介 钣金加工工程图也属于机械制图的范畴,机械制图是用图样确切表示机械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的学科。图样由图形、符号、文字和数字等组成,是表达设计意图和制造要求以及交流经验的技术文件,常被称为工程界的语言。 在机械制图标准中规定的项目有:图纸幅面及格式、比例、字体和图线等。在图纸幅面及格式中规定了图纸标准幅面的大小和图纸中图框的相应尺寸。比例是指图样中的尺寸长度与机件实际尺寸的比例,除允许用1:1的比例绘图外,只允许用标准中规定的缩小比例和放大比例绘图。在中国,规定汉字必须按长仿宋体书写,字母和数字按规定的结构书写。图线规定有八种规格,如用于绘制可见轮廓线的粗实线、用于绘制不可见轮廓线的虚线、用于绘制轴线和对称中心线的细点划线、用于绘制尺寸线和剖面线的细实线等。 机械图样主要有零件图和装配图,零件图表达零件的形状、大小以及制造和检验零件的技术要求;装配图表达机械中所属各零件与部件间的装配关系和工作原理;表达零件结构形状的图形,常用的有视图、剖视图和剖面图等。 视图是按正投影法即零件向投影面投影得到的图形。按投影方向和相应投影面的位置不同,视图分为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等。视图主要用于表达机件的外部形状。图中看不见的轮廓线用虚线表示。零件向投影面投影时,观察者、机件与投影面三者间有两种相对位置。机件位于投影面与观察者之间时称为第一角投影法。投影面位于机件与观察者之间时称为第三角投影法。两种投影法都能同样完善地表达机件的形状。中国国家标准规定采用第一角投影法。 2.2 三视图简介 三视图是观测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 将人的视线规定为平行投影线,然后正对着物体看过去,将所见物体的轮廓用正投影法绘制出来该图形称为视图。一个物体有六个视图:从物体的前面向后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主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前面形状,从物体的上面向下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俯视图——能反映物体的上面形状,从物体的左面向右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左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左面形状,还有其它三个视图不是很常用。三视图就是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总称。 一个视图只能反映物体的一个方位的形状,不能完整反映物体的结构形状。三视图是从三个不同方向对同一个物体进行投射的结果,另外还有如剖面图、半剖面图等做为辅助,基本能完整的表达物体的结构。 三视图的投影规则是: 主视、俯视长对正 主视、左视高平齐

归纳推理的认知神经机制(四)

归纳推理的认知神经机制(四) 3当前归纳推理神经机制研究的问题 3.1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是否为同一过程? 归纳推理的神经机制研究源于对推理本质的关注。与归纳推理相对的另一种推理为演绎推理。 根据事实的概括性,可将推理划分为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和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理。也可根据推理前提为结论提供支持的力度,将推理划分为有限支持的归纳推理和绝对支持的演绎推理。对于两种不同推理过程的关系,存在两种理论:一种认为归纳与演绎推理是同一过程,如Johnson-Laird(1983)的心理模型理论,Rips(2001)的标准转换理论等。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推理存在两种不同的过程(Sloman,1993;Evans,2003),一种是直觉的、快速的、受到情境影响的加工,另一种则是基于规则的、分析性的过程。虽然两个系统并非严格对应于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但是归纳推理更依赖于前一个系统,演绎推理更依赖于后一个系统。 对于这两种观点,归纳推理的神经机制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证据。当前的病理研究发现左侧额叶损伤均导致两种推理方式的表现受损(Waltz etal.,1999,2004)。已有的ERP 研究也显示,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均与晚成分相关(Chen et al.,2007;Li et al.,2009;Qiu et al.,2007)。尽管部分研究支持了单一加工理论,更多研究结果支持双系统的观点。脑成像研究发现,两种推理方式的激活发生分离。其中Goel等人则发现了左侧额叶的分离,归纳推理引起更强的背侧前额叶激活,反映了假设的形成与评估。此外,归纳推理激活左额下回的程度比演绎推理更弱,反映了后者对语义加工和工作记忆的需求更大 (Goel&Dolan,2004;Goelet al.,1997)。而Osherson和Parsons等人的研究显示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偏侧化现象,归纳推理额外激活了左半球相关脑区,演绎推理额外激活了右半球与语言加工相关的脑区。尽管如此,这一系列研究都表明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发生分离,支持了推理的双系统理论,但是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分离是否能够说明推理确实存在双系统,还有待后续研究支持。此外,Heit(2007)认为单一加工理论对诸多现象进行了合理有效的预测,完全放弃还为时过早,而双系统理论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加工细节的解释和预测。 3.2不同类型的归纳推理认知神经机制是否相同? 关于归纳推理的认知机制,目前存在两种主要观点。一种认为归纳推理是基于知觉相似的,如Osherson的相似性覆盖模型(Osherson,Smith,Wilkie,López,&Shafir,1990)、Sloman的基于特征的归纳推理模型(Sloman,1993)等。另一种认为归纳推理是基于知识与概念的,如Medin的相关性理论(Medin,Coley,Storms,&Hayes,2003),McDonald的假设评估模型(McDonald,Samuels,&Rispoli,1996)和Heit的贝叶斯模型(Heit,1998)等。

钣金件加工工艺教程

钣金件加工工艺教程 1简介 1.1简介 按钣金件的基本加工方式,如下料、折弯、拉伸、成型、焊接。本规范阐述每一种加工 方式所要注意的工艺要求。 1.2关键词 钣金、下料、折弯、拉伸、成形、排样、最小弯曲半径、毛边、回弹、打死边、焊接 2 下料 下料根据加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普冲、数冲、剪床开料、激光切割、风割,由于加工方法的不同,下料的加工工艺性也有所不同。钣金下料方式主要为数冲和激光切割 2.1数冲是用数控冲床加工,板材厚度加工范围为冷扎板、热扎板小于或等于 3.0mm,铝板小于或等于 4.0mm,不锈钢小于或等于2.0mm 2.2冲孔有最小尺寸要求 冲孔最小尺寸与孔的形状、材料机械性能和材料厚度有关。 图2.2.1 冲孔形状示例 * 高碳钢、低碳钢对应的公司常用材料牌号列表见第7章附录A。 表1冲孔最小尺寸列表 2.3数冲的孔间距与孔边距 零件的冲孔边缘离外形的最小距离随零件与孔的形状不同有一定的限制,见图2.3.1。当冲孔

1.5t。 2.4 折弯件或拉深件冲孔时,其孔壁与工件直壁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图2.4.1) 图2.4.1 折弯件、拉伸件孔壁与工件直壁间的距离 2.5螺钉、螺栓的过孔和沉头座 螺钉、螺栓过孔和沉头座的结构尺寸按下表选取取。对于沉头螺钉的沉头座,如果板材太薄难以同时保证过孔d2和沉孔D,应优先保证过孔d2。 表2用于螺钉、螺栓的过孔

*要求钣材厚度t≥h。 表3用于沉头螺钉的沉头座及过孔 *要求钣材厚度t≥h。 表4用于沉头铆钉的沉头座及过孔 2.6激光切割是用激光机飞行切割加工,板材厚度加工范围为冷扎板热扎板小于或等于20.0mm, 不锈钢小于10.0mm 。其优点是加工板材厚度大,切割工件外形速度快,加工灵活.缺点是无法加工成形,网孔件不宜用此方式加工,加工成本高! 3 折弯 3.1折弯件的最小弯曲半径 材料弯曲时,其圆角区上,外层收到拉伸,内层则受到压缩。当材料厚度一定时,内r越小,材料的拉伸和压缩就越严重;当外层圆角的拉伸应力超过材料的极限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和折断,因此,弯曲零件的结构设计,应避免过小的弯曲圆角半径。公司常用材料的最小弯曲半径见下表。

[神经,机制]归纳推理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

归纳推理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 归纳推理是从特定的事件、事实向一般的事件或事实推论的过程,是将知识或经验概括简约化的过程。归纳推理是人类智力的一个关键要素,推理能力的高低可以反映个体对于事物本质以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认知能力的高低。归纳推理的早期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归纳论断力度的判断与儿童归纳推理能力研究的探讨中,然而这些研究并没有真正触及到归纳推理过程本身,也很少涉及归纳推理的形成机制。近年来研究者使用不同的研究工具对于归纳推理的认知神经机制进行了探讨,力图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 一、归纳推理的脑成像研究 首次对于归纳推理进行脑成像研究始于1997年,Goel等人用正电子断层扫描技术(PET)以三段论语句为材料对比了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异同,发现归纳推理激活的脑区包括左侧额中回,左侧扣带回,以及左侧额叶上回;与演绎推理相比,在左侧额叶上回激活的区域略有不同。2004年Goel和Dolau又用fMRI技术对于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进行了研究,发现两种推理任务都激活了左侧前额皮层、双背侧前额、顶部以及枕叶皮层,其中左背外侧额回在归纳推理过程中被更多的激活。 梅杨、梁佩鹏等(2010)采用简单几何图形为研究材料,利用fMRI探讨了图形型归纳推理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发现,归纳推理任务显著的激活了前额区、尾状核、壳核和丘脑,并且发现在图形型归纳推理中前额皮层纹状体丘脑通路显示出重要的作用,另外,右侧额下回、双侧尾状核头部、壳核等脑区参与了知觉信息的整合。Peipeug Liaug同样采用几何图形为实验材料,根据特征维度的不同划分为两种,一种为共享两个属性的任务,另一种为共享一个属性的任务,以信息、任务作为参照。相对于信息任务来说,归纳任务激活了前额皮层、丘脑等区域,并且这些区域的激活与任务难度有关。实验中同样发现前额纹状体丘脑通路在归纳推理中的重要作用。 Xinqin Jia et al (2011)关注了数字归纳推理识别和外推的两个认知过程。fMRI研究结果发现左侧顶上小叶(SPL)延伸至楔前叶区以及左侧背外侧前额皮质(DLPFC)参与了数列归纳推理的识别和外推阶段。在识别阶段额顶叶区域得到了激活,而在外推阶段纹状体丘脑区域得到了激活。研究证明许多脑区参与了数字归纳推理的过程,包括前额、顶叶以及皮质下区域。 综合以上研究发现,归纳推理的认知过程激活了大量的脑区,由于研究者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材料,激活的脑区也有所差异。但是总体来讲,前额叶在归纳推理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脑成像研究给我们提供了归纳推理参与认知加工的脑区,但是并不能清楚的提供认知加工的过程。因此,对于归纳推理的认知加工过程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二、归纳推理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有高的时间分辨率,能够弥补fMRI技术的缺陷,清楚的记录归纳推理的具体加工过程,以便对其进行探索。Bigman和Pratt首次使用ERP技术对于简单几何图形的类别归纳进行了研究。实验中相继呈现三个图形刺激,被试要在前两个图形出现后迅速提取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在第三个图形出现时要判断它是否具有前两个图形的共同特征。研究

五言绝句的平仄对仗及押韵

五言绝句的平仄对仗及押韵 五言绝句的平仄对仗及押韵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五绝仄起首句押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我们仅从格律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将古代诗歌分为两大类: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相应地,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我们都笼统地将其称为古体诗。另外,从诗句字数上看,诗歌主要有五言诗和七言诗两种形式。因此,本文就将古诗格律的讨论,限定在五言或七言律诗上。律诗每首八句,分别组成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在讲律诗的格律时,我们主要了解“押韵”“平仄”和“对仗”等概念。一、押韵韵是诗歌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歌中用韵,叫做押韵。诗歌(包括古体诗歌、民歌等)没有不押韵的。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一般是句尾)上。古诗创作中讲究的“韵”,不完全等同于现代汉

语拼音中的“韵母”,所以,所谓的“同韵”,我们可以近似地理解为“相同或相近韵母”。例(一):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1/4页这里的“苔”、“栽”和“来”的韵母都是“ai”,自然属于“同韵”,所以,它们是押韵的。例(二):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耕耘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首诗中的“麻”、“家”和“瓜”的韵母分别是“a”、“ia”和“ua”,但其主要韵母都是“a”,在古韵中属于“同韵”字,所以,它们也是押韵的。例(三):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比较“斜”、“家”和“花”三个字的读音可以发现,“xie”和“jia”“hua”不应是“同韵”字。但是,唐代“斜”字读作“sia”(相当于xia),因此在当时,它们也是押韵的。所以,在判断古诗押韵问题时,还应考虑到字音的演变因素,不能完全按照现代汉语的字音去衡量。古人写律诗,是严格按照官方颁布的“韵书”来押韵的。律诗中,一般是在二、四、六、八等偶数句,也就是每联的对句的句尾押韵,三、五、七句也就是每联的出句不押韵,全诗的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五律首句多数不入韵,七律首句多般入韵);并且,韵脚(押韵的字)一般为平声字(即阴平、阳平调的字)。例

钣金件表面处理主要工艺方法介绍

表面处理工艺 表面处理技术介绍 一、什么叫做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以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方法改变产品表面及近表面区的形态、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有效地改善和提高产品的装饰性能、耐腐蚀性能和耐磨性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常见的表面处理:电镀,化学镀,转化膜技术,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热喷涂,热浸镀,喷砂,化学转化,阳极氧化,涂装等; 表面处理技术还能赋予材料表面各种光、电、磁、热、声、化学以及功能转换等特性。 1.各种光的表面技术:镜子;防反光; 2.各种电的表面技术:绝缘的镀银,金,铜;导电的用塑料保护 3.各种磁的表面技术:隐身技术(重点) 4.热的表面技术:红外,吸收红外,防热; 5.声的表面技术:防声纳 6.化学:钢材镀锌 表面处理的种类 表面处理根据产品的使用要求可以分为:防护型表面处理,如电镀、氧化(化学氧化、电化学氧化)、装饰型表面处理(如涂装、、功能型表面处理,总的来说,没有明显的划分界限,其主要目的是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最大程度的节省和利用资源。 二、钣金加工中为什么要进行表面处理? 1.钣金加工所用的材料多为冷轧板、热轧板、电解板、白口铁、不锈钢、铝合金板及型材、铜材等,这些材料暴露在大气中,与空气中的水分和氧充分接触后,会发生电化学反应,从而造成材料表面腐蚀,同时物理及化学性质不同的材料间相互接触也会由于彼此间的电位差而形成原电池,从而造成接触腐蚀。为避免钣金加工中材料在各加工工序间及成品在存放及使用中发生腐蚀,生产中通过对材料进行表面处理方式来控制腐蚀的产生或延缓腐蚀的产生,从而减少由于腐蚀的产生而造成产品返修或报废,尽可能地节约资源及生产成本。 2.各种材料经过钣金加工转化为商品时,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及商品给予人视觉上的美感,就对产品外观作各种表面处理,如电镀、氧化着 三、在钣金加工业中铝合金材料通常需进行哪些表面处理? 在钣金加工业中,铝合金材料通常需进行以下表面处理:无色化学氧化、黑色化学氧化、金黄色化学氧化、拉丝无色化学氧化、喷砂无色化学氧化、光亮无色化学氧化、喷砂光亮阳极氧化、化学氧化着色、化学氧化后涂装(喷漆、喷粉),其中氧化层有导电与绝缘两种;硬质、耐磨等; 前处理 四、磷化工艺 A、磷化工艺流程:预脱脂----脱脂----流动水洗----流动水洗----表调----磷化----流动水洗 ----流动水洗----纯水洗----烘干 B、前处理生产线 喷淋线、浸泡线

钣金加工工艺流程

钣金加工工艺流程 1简介 1.1 简介 按钣金件的基本加工方式,如下料、折弯、拉伸、成型、焊接。 方式所要注意的工艺要求。 1.2 关键词 钣金、下料、折弯、拉伸、成形、排样、最小弯曲半径、毛边、回弹、打死边、焊接 下料 下料根据加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普冲、数冲、剪床开料、激光切割、风割,由于加工方法的 数冲是用数控冲床加工,板材厚度加工范围为冷扎板、热扎板小于或等于3.0mm, 冲孔最小尺寸与孔的形状、材料机械性能和材料厚度有关。 材料 圆孔直径b 矩形孔短边宽b 高碳钢 1.3t 1.0t 低碳钢、黄铜 1.0t 0.7t 铝 0.8t 0.5t *t 1mm *高碳钢、低碳钢对应的公司常用材料牌号列表见第 7章附录A 。 表1 冲孔最小尺寸列表 2.3数冲的孔间距与孔边距 零件的冲孔边缘离外形的最小距离随零件与孔的形状不同有一定的限制,见图 不同, 下料的加工工艺性也有所不同。 钣金下料方式主要为数冲和激光切割 本规范阐述每一种加工 2.1 铝板 小于或等于4.0mm 不锈钢小于或等于2.0mm 2.2 冲孔有最小尺寸要求 2.3.1 。当冲孔

t ;平行时,应不小于1.5t 。 2.4折弯件及拉深件冲孔 时,其孔壁与直壁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2.4.1) 2.5螺钉、螺栓的过孔和沉头座 螺钉、螺栓过孔和沉头座的结构尺寸按下表选取取。对于沉头螺钉的沉头座,如果 板材太薄难以同时保证过孔d 2和沉孔D ,应优先保证过孔d 2。 表2 用于螺钉、螺栓的过孔 di M2 M2.5 M5 M 斗 M5 M6 M8 M10 d2 竝.2 0Z 呂 砧5 叽5 05.5 蚣0 们 1.1] 边缘与零件外形边缘不平行时,该最小距离应不小于材料厚度 折弯件或拉深件冲孔时,其孔壁与工件直壁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图 d

时间选择性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

时间选择性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 摘要:时间选择性注意是在时间知觉和选择性注意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研究领 域之一,回顾了来自各种研究技术关于选择性注意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并在此 基础上对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时间选择性注意时间知觉注意认知神经机制 由于我们人类精力的有限性和世界信息的复杂性,我们需要对我们周围的信 息有所选择的吸收,这就是选择性注意的功能。 从时间维度所做的研究才刚起步。但是随着认知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2个领 域的结合,时间选择性注意进一步加强了脑损伤患者以及脑疾病患者的研究。另 一方面,功能性脑成像技术应用于时间选择性注意的研究领域,也为理解人类时 间选择性注意的脑机制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时间选择性注意探讨的就是如 何利用时间维度的信息增加我们对事物认知的准确性,以及内在的认知和神经机制。 1.时间知觉与选择性注意 1.1时间知觉与选择性注意的联系 对时间选择性注意的研究巧妙地结合和借鉴了时间信息加工和选择性注意两 方面的独立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两项功能都是人脑常见且不可或缺的功能。时间知觉(time perception)在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里属于极短时距(5s内)的 研究范围。时间知觉包括对事件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目前从认知神经科学角 度对时间知觉的研究仅限于事件持续性知觉。选择性注意在我们适应环境的过程 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大脑有限的加工能力和蜂拥而至的海量信息之间的矛盾,使我们必须有所选择,优先处理任务相关的信息,忽略或抑制无关信息的加工, 从而更好地达到目的,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1.2时间选择性注意 注意调节能影响我们对刺激物呈现时间的估计。分配给事件或活动的注意程 度影响对事件或活动的时间估计。被试同时执行两个交互任务时,对非时间任务 的注意分配,会使被试对时间任务的时间判断正确率下降。也有研究表明,在有 限的认知能力前提下,如果非时间信息加工任务的难度越大,非时间信息处理就 需要更多的认知能力,而时间处理所获得的信息量就减少,所知觉到的时间也越短。时间信息与非时间信息在认知加工过程中相互竞争,对一个维度注意的增加 会减少另一个维度的注意,即两类信息加工会出现干扰效应。【1】除了注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时间知觉之外,选择性注意和时间知觉还存在一 层更为直接的联系,即“时间选择性注意”“时间注意”,或者称为注意的时间定向,该方向自 1998 年开始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7],并逐步走向深入。众所周知,在 选择性注意的研究中,占据主要地位的仍然是视空间领域的注意.在这方面,Posner 等完成了很多开创性的研究.经典的实验范式是通过提示将注意资源引导 到目标相关的位置,被试表现出对相关特征的加工质量和速度的提高,提示选择 性注意可以强化早期的知觉加工.尽管空间是研究视觉注意的优势维度,但事实上,注意既分布在空间维度上,也分布在时间维度上.时间选择性注意是指通过 有效的提示,不仅可以引导被试去注意什么位置,而且可以引导被试在什么时间 注意,从而将注意资源导向与即将到来的事件相关的可预测的时间点或时间窗的 过程.Nobre, Coull 及同事借鉴了 Posner 对空间注意的研究思路和范式,并在时 间维度的框架下加以修订,率先开展了对时间注意的研究,并且得到了一些有趣

绝句的平仄

绝句的平仄 一般所称绝句,即律体绝句。它与律诗为唐代建立的新体诗,有严密的格律,时人称今体诗,后人称近体诗。律体绝句与古绝相对,简称近绝、律绝。 近体诗讲究平仄声互相交替配合,形成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与声律美。五言绝句有四种句型:(1)仄仄平平仄,首字可平。(2)平平仄仄平。(3)平平平仄仄,首字可仄。(4)仄仄仄平平,首字可平。这种律化的句式称律句。近体诗通常限用平声韵。 近体诗上下两句称一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格律要求一联内两句平仄声相对或基本相对,后一联出句与前一联对句两句第二字平仄相同即相粘(首字常平仄不拘,故以第二字为准,通常看第2、4、6字)。违犯这两条,谓之“失对”、“失粘”。(首句完成之后,由第一句产生出第二句用的是“对”,原则是平对仄,仄对平。由第二句产生第三句用的是粘,原则是平粘平,仄粘仄。) 近体诗的押韵规则是:(1)全部押平韵;(2)一般偶句押韵。绝句2、4句必韵,律诗2、4、6、8句押韵。1句可韵可不韵,3句不得押韵。(4)一韵到底。 一、五言绝句及平仄 根据以上规则,五言绝句有以下四种平仄格式: A.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如,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如,李端: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拂:入声字 C.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如,卢纶塞下曲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白、石:入声字 又如,西鄙人哥舒歌: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七:入声字 D.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如,王涯闺人赠远(其一) 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为报辽阳客,流光不待人。 注意: 注释:1、括号(),内的字宜仄可平:(仄);2、括号(),内的字宜平可仄:(平); 3、括号《》,变格时宜平可仄:《平》;4、括号《》,变格时宜仄可平:《仄》。

钣金工艺流程表

钣金工艺流程表

钣金基础介绍(一) ,钣金业的发展非常迅速,所以应该了解一下钣金加工的基本常识. 一.材料的选定.钣金加工一般用到的材料:有冷轧板(SPCC)、镀锌板(SECC)、铜板、铝板、不锈钢板、铝材等.其作用各不相同.至于如何选用,一般需从其用途及成本上来考虑. 1.冷轧板.简称SPCC,用于表面处理是电镀五彩锌或烤漆件使用. 2.镀锌板.简称SECC,用于表面处理是烤漆件使用.在无特别要求下,一般选用SPCC,可减少成本. 3.铜板.一般用于镀镍或镀铬件使用,有时不作处理.跟据客户要求而定. 4.铝板.一般用于表面处理是铬酸盐或氧化件使用. 5.不锈钢板.分镜面不锈钢和雾面不锈钢,它不需要做任何处理. 6.铝型材.一般用于表面处理是铬酸盐或氧化件使用.主要起支撑或连接作用,大量用于各种插箱中. 二.钣金加工的工艺流程.对于任何一个钣金件来说,它都有一定的加工过程,也就是所谓的工艺流程.随着钣金件结构的差异,工艺流程可能各不相同,但总的不超过以下几点. 1.设计并绘出其钣金件的零件图,又叫三视图.其作用是用图纸方式将其钣金件的结构表达出来. 2.绘制展开图.也就是将一结构复杂的零件展开成一个平板件. 3.下料.下料的方式有很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a.剪床下料.是利用剪床剪出展开图的外形长宽尺寸.若有冲孔、切角的,再转冲床结合模具冲孔、切角成形. b.冲床下料.是利用冲床分一步或多步在板材上将零件展开后的平板件结构冲制成形.其优点是耗费工时短,效率高,可减少加工成本,在批量生产时经常用到. c. NC数控下料.NC下料时首先要编写数控加工程序.就是利用编程软件,将绘制的展开图编写成NC数控加工机床可识别的程序.让其跟据这些程序一步一步的在一块铁板上,将其平板件的结构形状冲制出来. d.激光下料.是利用激光切割方式,在一块铁板上将其平板件的结构形状切割出来. 4.翻边攻丝.翻边又叫抽孔,就是在一个较小的基孔上抽成一个稍大的孔,再在抽孔上攻丝.这样做可增加其强度,避免滑牙.一般用于板厚比较薄的钣金加工.当板厚较大时,如2.0、2.5等以上的板厚,我们便可直接攻丝,无须翻边. 5.冲床加工.一般冲床加工的有冲孔切角、冲孔落料、冲凸包、冲撕裂、抽孔等加工方式,以达到加工目的.其加工需要有相应的模具来完成操作.冲凸包的有凸包模,冲撕裂的有撕裂成形模等. 6.压铆.压铆就本厂而言,经常用到的有压铆螺柱、压铆螺母、压铆螺钉等,其压铆方式一般通过冲床或液压压铆机来完成操作,将其铆接到钣金件上. 7.折弯.折弯就是将2D的平板件,折成3D的零件.其加工需要有折床及相应的折弯模具来完成操作.它也有一定的折弯顺序,其原则是对下一刀不产生干涉的先折,会产生干涉的后折. 8.焊接.焊接就是将多个零件组焊在一起,达到加工的目的或是单个零件边缝焊接,以增加其强度.其加工方一般有以下几种:CO2气体保护焊、氩弧焊、点焊、机器人焊接等.这些焊接方式的选用是根据实际要求和材质而定.一般来说CO2气体保护焊用于铁板类焊接;氩弧焊用于铝板类焊接;机器人焊接主要是在料件较大和焊缝较长时使用.如机柜类焊接,

归纳推理的认知神经机制(二)

归纳推理的认知神经机制(二) 图1 Brixton测试的样例 1.1.2图形归纳推理任务的病理研究 Waltz等人(1999)采用改编后的瑞文推理测验探讨了额叶受损对归纳推理的影响。为了回答瑞文推理测验的矩阵问题,个体需要通过归纳以推导不同项目间的关系。根据个体完成任务时需要同时加工的属性数量(即关系复杂 性;Halford,Wilson,&Phillips,1998),该研究将实验任务划分为0-关系问题,1-关系问题和2-关系问题(图2)。其中,0-关系问题仅需知觉匹配即可完成,1-关系问题只考虑图形变化,2-关系问题则需要同时考虑形状和颜色的变化。结果显示,额叶损伤病人可以相对顺利地完成0-关系和1-关系的推理任务,但是不能通过多个关系的整合问题。类似地,老年痴呆病人可以相对顺利地完成1-关系的推理任务,但不能完成2-关系的推理任务(Waltz et al.,2004)。根据推理表现将病人分组研究发现,关系整合表现差的病人不能通过高负荷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的测试。 图2不同程度关系复杂性的矩阵问题 左:0-关系;中:1-关系;右:2-关系(参见Waltz et al.,1999) 1.2归纳推理的脑成像研究 1.2.1语句型归纳推理的脑成像研究 Goel,Gold,Kapur和Houle(1997)采用PET技术对三段论归纳推理进行研究。他们首先给出两个前提,要求被试判断第三个论断是否成立。 该研究使用的归纳推理任务包括类别推理(锂是毒药;毒药引起猴子呕吐;锂引起人呕吐)、或然性推理(昨天太阳被云遮住;今天太阳被云遮住;明天太阳会被云遮住),以及因果推理(如果安娜学习,她考试会得A;安娜没有学习,而去滑冰;安娜考试没有得A)。结果发现,归纳推理激活了左前额叶内侧区域(BA 8/9),该激活与知识的提取与评估有关。后续研究中,Osherson等人(1998)采用或然性推理作为任务,PET结果激活左背侧前额叶(BA 8/10),这与或然性信息加工有关;左额内侧回、小脑和其他皮质下结构同样被激活,与前提中语义信息的整合和复述相关。Parsons和Osherson(2001)考察了或然性推理和因果推理,发现左半球相关脑区被激活,包括负责回忆和评估语义信息的额下回(BA 47),与注意加工和长时情境记忆相关的扣带后回,与陈述性语义记忆有关的海马和颞中回,以及与执行注意有关的中前额叶。 Goel和Dolan(2004)使用时间分辨率相对更高的fMRI技术,探讨了类别归纳推理的神经机制。fMRI结果同样显示左偏侧化,激活了额叶内侧区域、枕叶、顶叶和其他皮

绝句的写法(用韵和平仄)

首句平起入韵式(平起平收)(-- --) (平) 平(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十五删韵) 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十五删韵) 首句平起不入韵式(平起仄收)(-- | )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白居易《忆江柳》(十一真韵) 例;江南海北长相忆,浅水深山独掩扉。重见太平身已老,桃源久住不能归。刘长卿《会赦后酬主簿所问》(五微韵) 首句仄起入韵式(仄起平收)(| -- )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四支韵) 例: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六麻韵) 首句仄起不入韵式(仄起仄收)(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四支韵) 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十一真韵) (说明: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为韵脚,必须用平声;(-- --)表示首句平起平收或平起入韵,(-- |)表示首句平起仄收或平起不入韵,(| --)表示首句仄起平收或仄起入韵,(| |)表示首句仄起仄收或仄起不入韵(以上文字根据《唐诗鉴赏辞典》编辑)

钣金加工工艺步骤

1、剪料:指材料经过剪板机得到矩形工件的工艺过程。 2、下料:指工件经过LASER切割或数控冲床冲裁的工艺过程。 3、落料:指在普通冲床或其他设备上使用模具加工得到产品形状的工艺过程。 4、冲孔:指工件由普通冲床和模具加工孔的工艺过程。 5、折弯:指工件由折弯机成型的工艺过程。 6、成形:指在普通冲床或其他设备上使用模具使工件变形的工艺过程。 7、抽孔:也叫“翻边”,指在普通冲床或其他设备上使用模具对工件形成圆孔边翻起的工艺过程。 8、攻牙:指在工件上加工出内螺纹的工艺过程。 9、扩孔:指用钻头或铣刀把工件上小孔加工为大孔的工艺过程。 10、沉孔:指为配合类似沉头螺钉一类的连接件,而在工件上加工出有锥度的孔的工艺过程。 11、压铆:指采用冲床或油压机把压铆螺母、压铆螺钉或压铆螺母柱等紧固件牢固地压接在工件上的工艺过程 12、涨铆:指先将工件沉孔,再采用冲床或油压机把涨铆螺母牢固地压接在工件上的工艺过程。 13、拉母:指采用类似铆接的工艺。用拉母枪把拉铆螺母(POP)等连接件牢固地连接在工件上的工艺过程。 14、拉铆:指以拉铆枪为工具用拉钉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件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的工艺过程。 15、铆接:用铆钉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件面对面连接在一起的工艺过程,若是沉头铆接,需将工件先进行沉孔。 16、冲凸包:指在冲床或油压机用模具使工件形成凸起形状的工艺过程。 17、冲撕裂:也叫“冲桥”,指在冲床或油压机用模具使工件形成像桥一样形状的工艺过程。 18、冲印:指使用模具在工件上冲出文字、符号或其他印迹的工艺过程。 19、切角:指在冲床或油压机上使用模具对工件角进行切除的工艺过程。 20、冲网孔:指在普通冲床或或数控冲床上用模具对工件冲出网状的孔。 21、拍平:指对有一定形状的工件过渡到平整的工艺过程。 22、钻孔:指在钻床或铣床上使用钻头对工件进行打孔的工艺过程。 23、倒角:指使用模具、锉刀、打磨机等对工件的尖角进行加工的工艺过程。 24、校平:指工件加工前、后不平整,使用其他的设备对工件进行平整的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