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综述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综述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综述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是指对矿山开采活动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估和监测的过程。矿山开采活动可能引发多种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地质灾害等,因此对其进行全面评价十分必要。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矿山地质环境基础调查、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管理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基础调查是评价的基础。通过对矿山周边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方面的调查,了解矿区的地质环境状况。这包括矿产资源储量、矿石品位、地质构造、地下水位等方面的调查。通过这些基础调查数据,可以初步判断矿山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环境质量评价是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矿山周边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介质进行取样和监测,分析其中的污染物含量和分布情况,判断矿山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常用的环境质量评价指标有土壤重金属含量、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溶解氧含量等。评价结果可以为后续的环境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第三,环境风险评估是对矿山环境问题进行综合评估的关键环节。通过对矿山开采活动可能引发的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风险进行评估,预测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

制措施。环境风险评估是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的核心内容,其结果直接关系到矿山开采活动的可持续性。

环境管理措施是保障矿山环境的有效手段。根据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和技术要求,以减少矿山开采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这包括合理规划矿山开采范围、采取防治措施、加强环境监测等方面。只有通过有效的环境管理措施,才能保证矿山开采活动的可持续性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是对矿山开采活动环境影响的科学评估和监测过程。通过矿山地质环境基础调查、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管理措施,可以全面了解矿山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的目的是保护环境、实现矿山可持续发展。

有关矿山地质的论文

1我国矿山环境治理现状 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3对策建议 4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方法综述 5我国矿山环境治理的前景展望 矿山地质论文有关矿山地质的论文关于矿山地质的论文: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无人不知: 矿产的开发利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到2020年国发经济生产总值再翻两翻的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无论是开发什么样的矿,都要弄清矿产资源储量的现状以及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这几个先前的开采条件无不大量用运到了地质的堪探与测量的知识.因此我们先了解一下我国的矿山生态环境; 我国是全球矿业大国之一,现有各类矿山约15万个,个体采矿点约10万个,矿业城市300多个,矿业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从业人员约2000万人,矿业开发总规模居世界第3位;我国矿山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十分严重,矿山开采不当造成地表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水体污染、矿震等各种地质灾害,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矿山环境治理工作,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签署第44号部令公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规定,明确提出了保证金制度等解决措施;严峻的形势要求我们国家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全国矿山环境治理规划,确实保护好矿山地质环境;而我们大学生就有着学好知识义不容辞地为祖国做贡献的责任; 1我国矿山环境治理现状 我国较为系统的矿山环境调查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较大规模的矿山环境治理工程则始于新世纪;由于我国矿山数量众多,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因此,矿山环境治理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特点;从总体上看,成绩显著,任务艰巨,问题突出,有喜有忧;近几年,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开展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管理主要工作: 1完成以省为单元的矿山地质环境摸底调查,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工作; 2积极推进矿山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建设; 3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力度; 4推进矿山公园建设工作,保护矿业遗迹; 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矿山生态环境存在诸多问题,矿业开发在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效应;可大致划分为以下五大种类; 1占用和损毁土地;据国土资源部门统计,截至2007年底,全国矿业

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地球化学特征综述

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地球化学特征综述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是中国重要的铜矿产区之一,其地球化学特征对于铜矿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地质背景、矿床类型、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四个方面综述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的地球化学特征。 一、地质背景 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位于皖南造山带的中部,属于金矿带的南段,地质构造活动剧烈,岩浆活动频繁。区域地质构造以狮子山断裂为主,断裂经过的地层发生了明显的变形和隆升,形成了狮子山盆地。狮子山盆地内分布有多个铜矿床,其中以狮子山矿床、鹅池山矿床和小岗山矿床最为著名。 二、矿床类型 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的矿床类型主要包括斑岩型铜矿床、蚀变型铜矿床和似斑岩型铜矿床。其中,狮子山矿床属于斑岩型铜矿床,鹅池山矿床和小岗山矿床则属于蚀变型铜矿床。斑岩型铜矿床主要形成于岩浆活动期间,铜矿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蚀变型铜矿床则主要形成于后期的热液作用,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下水。似斑岩型铜矿床则是两种类型的铜矿床的过渡类型。 三、矿物组成 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的矿物组成非常复杂,主要包括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菱铁矿、方解石、石英等。其中,黄铜矿是最主要的矿物,占总矿物量的90%以上。黄铜矿的成分主要是铜、铁、硫等

元素,具有典型的硫化物矿物特征。 四、地球化学特征 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的地球化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矿流体的特征 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下水和岩浆,流体的温度和压力较高。成矿流体中主要含有铜、铁、硫等元素,其中铜的含量最高,达到了数千克/吨。 2.矿床的特征 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的矿床呈层状或脉状分布,矿体厚度较薄,但长度很长,一般达到几百米甚至几千米。矿床的成因非常复杂,既受到岩浆活动的影响,又受到后期的热液作用的影响。 3.矿物的特征 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的矿物种类非常丰富,主要包括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菱铁矿、方解石、石英等。其中,黄铜矿是最主要的矿物,占总矿物量的90%以上。 总之,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的地球化学特征非常复杂,但对于铜矿勘探和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矿床的成因、矿物组成和成矿流体的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为矿床的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认识综述

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认识综述 摘要:地质环境和环境地质虽然是“地质”与“环境”两个词语的简单对调,然而其含义和性质完全不同,是两个很容易混用的概念,作者系统地从产生、概念、内容等方面加以阐述和辨析二者的不同与联系。 关键词:地质环境;环境地质;生态环境 引言(词语的出现) 通常认为工业革命,是人类认识地质环境的分界。工业革命后,人们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展开掠夺式的开发,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带来了一些不可估量的影响和危害。人类与地球环境和谐共处的状态被工业革命破坏了,于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环境地质”一词在一些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文献中出现了。那时这些工业发达国家,已感到环境问题迫切性,开始把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城市地质等问题研究列为最初的环境地质研究范畴。环境地质在我国出现和使用比西方晚些,但是随着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地质灾害等)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愈来愈突出,80年代以后,我国也进行了大量的环境地质和环境工程地质勘察研究工作,近20年来,我国有关部门,进行了大量的地质灾害、水土环境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1 发展历程 由于地质环境为人类的繁衍生息与发展提供基础物质资料,因而自有人类以来就离不开地质环境这个基础,人们在较早时期虽然没有形成基本的环境地质学概念,但是在与自然条件的抗争中确作了许多环境地质工作,有写工作卓有成效被写进人类的文明史,但环境地质的真正兴起与发展确是近五六十的事情。 2 概念区别 2.1环境地质 环境地质是地质科学的一门新兴的地质学中分支学科内容,它结合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地质科学,主要研究地质活动和环境的相互影响,是研究自然地质作用(因素、条件、结果)及人类活动引起地质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影响的科学,属新近创立的边缘学科。 1964年美国Hackett J E较早提出“环境地质”术语,认为“环境地质学是运用地质学原理,改善人的生存环境,有效地利用矿产资源”。 1983年再版的Michael Allaly主编的《环境辞典》中,将环境地质一词定义为:应用地质数据和原理,解决人类占有或活动造成的问题(如矿物的采取、腐败物容器的建造、地表侵蚀等的地质评价)[3]。

绿色矿山评估报告的模板

第三方评估报告的模板 一、矿山简介 介绍矿种、开采方式、共伴生资源、规模、位置、交通、选矿加 工设施等最基本情况。 【***矿山】成立于2006年,拥有水泥用石灰岩自备矿山一座,位于公司生产区东北1.6km处,为露天开采矿山,开采标高1134m~1065m,矿区面积约0.435km2,初期矿山生产规模为48万t/a,2013年矿山扩界和扩产能后,生产规模为95万t/a,设计采场损失率为5%,服务年限为22年。 企业拥有一条40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年设计生产水泥熟料120万吨,水泥186万吨,资产总额6.5亿元。矿山到水泥生产线采用全封闭皮带廊道运输。 二、评估依据 政策、标准、政府有关文件等评估依据。 对【***矿山】绿色矿山建设水平的评估依据的政策和标准为《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国土资规〔2017〕4号)、《关于2020年度绿色矿山遴选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厅函〔2020〕839号)要求、《水泥灰岩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等文件。三、评估过程 介绍查阅看了哪些资料、查看了哪些地方、走访了哪些人。 1.查阅的资料

查看了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安全许可证等证照资料;查看了储量年度报告、开采设计方案、选矿设计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等方案并对执行情况进行落实;查看了科技管理制度、人员目视化管理制度、矿山自动化集中管控系统平台建设方案制度并进行执行情况和达到效果进行确认。 2.查看的现场 查看了职工宿舍、食堂、澡堂、干法水泥生产线、机修车间、进场道路、场内道路、矿区建筑物、排土场、表土堆放场等工作场所的管理、维护情况;查看了排土场、终了平台的排水、质量管理以及复垦情况;查看了生产区、办公区整体布局、规划和环境情况。 3.各生产系统的运行 查看了矿山生产生活配套系统设计说明,并在矿山有关负责人员的陪同下参观并评细了解了矿区供电系统、供水系统、运输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排水系统等生产生活系统。 4.主要生产装备情况 查看了矿区的破碎、均化、煅烧等工艺的主要设备情况,了解设备的能耗和维护情况。 四、评估综述 从各方面描述矿山绿色矿山达到能力和水平。【评价指标的评分 表应对应得分原因和相关附件,这里不进行逐项说明】 1.矿区环境 重点描述配套设施对生产生活支撑能力和环区环境展示的企业

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云南建工安装股份有限公司昆钢大红山 磨矿间地质灾害评估 一、评估范围 (1)矿山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区范围不能局限于矿山建设用地面积之内,应依据矿山开发利用方案和地质环境条件,将矿业活动可能产生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作为评估区范围; (2)单个矿山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区应以计划采矿用地或最终用地范围为基础; (3)矿区(多个矿山)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区,不仅依据单个矿山的矿业活动影响范围,还应根据矿区(多个矿山)矿业活动对周围环境的整体影响,确定评估区范围。 (4)评估范围以征地范围适度放宽,一般50~100米,边坡地段以第一斜坡为界。 (5)崩塌、滑坡以第一斜坡,泥石流以完整的沟道流域面积,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以沉陷可能影响范围,地裂缝以可能延展、影响范围为评估范围。 (6)项目区处于强震区时,评估范围应尽可能包含邻近活动断裂的特殊构造部位(断裂交汇、折曲、陡崖等)。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预测评估是指对矿业活动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任务是依据矿山工程项目类型、采掘工程布置情况、开采方案、矿山开采历史等,预测矿山工程项目(重点是露采边坡、采空区、固体废弃物及为矿堆放场)在建设期、生产期、闭坑后对地质环境的改变及影响,评价是否诱发或加剧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矿坑涌水、井巷道变

形破坏等地质灾害以及灾害的范围、危害对象、危害程度。 三、矿山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威胁目标 根据矿山建设项目的特点,及对地质环境条件的改变和影响程度,结合评估区现有地质灾害、不良地质作用的发育特征,分析矿山建设加剧已有地质灾害和诱发新的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依据实际情况分析预测,并评估可能造成威胁的范围和目标,评述其危害程度、危害对象。 (1)露天开采 ①预测采掘场边坡在开采过程中和达到最终境界后,对地质环境的改变和影响,评价是否会诱发滑坡、崩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以及影响范围、危害程度,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对采掘场边坡的稳定性应作为重点评述,对应进行稳定性评价的边坡参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执行,并对露天开采等形成的边坡明确其安全等级。 ②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类型(简单、中等、复杂),评价矿山疏干排水可能诱发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范围、危害程度,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③根据排土(石)场、尾矿库的地质、地形条件,拦渣坝、尾矿库的构筑方式、体量特征,弃土(石)、渣的堆存方式、堆存量等,评价其场地的稳定性,以及诱发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1)地下开采 ①根据矿层(体)产状、厚度、分布特征,围岩条件,开采方法,计算并确定充分采动后所形成采空区的面积、跨落带及裂缝带的最大高度,分析确定地表移动和变形的主要参数,计算最大下沉量、最大水平移动带,预计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综述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综述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是指对矿山开采活动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估和监测的过程。矿山开采活动可能引发多种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地质灾害等,因此对其进行全面评价十分必要。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矿山地质环境基础调查、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管理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基础调查是评价的基础。通过对矿山周边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方面的调查,了解矿区的地质环境状况。这包括矿产资源储量、矿石品位、地质构造、地下水位等方面的调查。通过这些基础调查数据,可以初步判断矿山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环境质量评价是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矿山周边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介质进行取样和监测,分析其中的污染物含量和分布情况,判断矿山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常用的环境质量评价指标有土壤重金属含量、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溶解氧含量等。评价结果可以为后续的环境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第三,环境风险评估是对矿山环境问题进行综合评估的关键环节。通过对矿山开采活动可能引发的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风险进行评估,预测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

制措施。环境风险评估是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的核心内容,其结果直接关系到矿山开采活动的可持续性。 环境管理措施是保障矿山环境的有效手段。根据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和技术要求,以减少矿山开采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这包括合理规划矿山开采范围、采取防治措施、加强环境监测等方面。只有通过有效的环境管理措施,才能保证矿山开采活动的可持续性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是对矿山开采活动环境影响的科学评估和监测过程。通过矿山地质环境基础调查、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管理措施,可以全面了解矿山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的目的是保护环境、实现矿山可持续发展。

资源勘查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资源勘查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资源勘查工程是利用工程技术手段来寻找、评价和开发矿产资源的一门学科。它涵盖了地质、物理、化学、地球物理和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在资源勘查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综述资源勘查工程领域相关的文献,旨在探讨当前资源勘查工程研究的发展动态、关键技术和挑战。 一、资源勘查工程研究的发展动态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资源勘查工程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文章一方面探讨了资源勘查工程研究的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例如新型矿产资源的发现和评估、深部矿产资源的勘查技术等。同时,文章还关注了资源勘查工程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探讨了资源勘查工程与环境科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 二、资源勘查工程的关键技术 资源勘查工程的关键技术包括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化学勘查和工程技术等。文章将综述这些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成果和方法,包括地质结构分析、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地球化学分析和遥感技术等。文章还讨论了这些技术在资源勘查中的应用,如在地质模型建立、矿产储量评估和矿产勘查目标定位等方面。 三、资源勘查工程面临的挑战

资源勘查工程在实践中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复杂的地质条件、勘查成本高昂和环境影响等。文章将分析这些挑战,并探讨解决方案。例如,文章将介绍新型勘查技术的应用,如地球物理仪器的改进和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以提高效率和减少成本。此外,还将介绍环境监测技术在资源勘查中的应用,以确保勘查活动对周围环境的最小影响。 结论 本文综述了资源勘查工程领域的相关文献,探讨了资源勘查工程研究的发展动态、关键技术和面临的挑战。通过对文献的综述,可以了解当前资源勘查工程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为资源勘查工程的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希望本文所提供的综述内容对于资源勘查工程领域的学者和从业人员有所帮助,促进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摘要:矿山开采一方面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矿物原料,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严重的相关环境污染,不仅破坏了开采矿区周围的环境,而且致使生态极具恶化,这样不仅严重阻碍了我国的经济,也对生态平衡发展构成了极大威胁。根据矿山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特点,从政策与技术两方面下手,预防与治理并重,综合治理矿区环境问题,维护矿区的生态环境,恢复其本来的面貌。 关键词:矿山开采;环境问题;治理 对于矿山的开采来说,矿山本身只能就地开发,使得土地长久的被使用,也波及到周边土地的毁坏、地下水系的破坏以及植被的流失,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对于我国来说,矿区治理起步较晚,因此迫切地要求我们去积极地研究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理措施,恢复矿区的生态环境。 1 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综述 ①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的采矿土场、尾矿的矿区都数倍的破坏自然景观与区域生态。两者之间的区别是,露天开采主要是剥离、挖掘土地,严重破坏了矿场地表的生态环境;对于地下开采,虽然不涉及表土剥离,相对来说较露天开采对土地地表景观的破坏较少,如果不及时填补,有可能会出现地面沉降。 ②严重破坏了周边区域的环境发展。在风蚀及水蚀之下,由于开采使得地表堆积物较为松散,进而造成了水土严重流失、形成沙荒化土地,由此还会产生大面积空气风尘污染,最终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以及人们健康生存环境的破坏,并且在大雨冲刷下,会把泥沙等冲入造成水库水质的污浊以及沉积,这样会给水库增大危险系数,对水质也造成严重污染。 ③对土壤质量造成污染甚至退化。清除采矿后表土上留下的土壤和矿渣,还有重型采矿设备的碾压,使土壤变得更加硬实,再加上没有充裕的水分、以及所需养分及有机质的构成,这样会导致地面下的水位不断降低,地面会往下沉陷,进而造成土壤产生不同程度的开裂缝隙。在这些采矿区域产生的凹陷及缝隙里会造成大量土壤元素随着地表径流失,进一步减少了土壤的承受力而致使大面积塌陷。同时对于开采矿石中的废弃物中,主要是对于煤矸石在经历雨的淋刷,它可以很容易地在土壤里混溶,致使土壤的pH值降低,导致了土壤的强酸性污染形成。而且还会很大程度上造成有机毒物及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在土壤受到污染之后,其自身的同化及自净作用比较缓慢,超过某一临界值,危害物质将会流出土壤外面,致使土壤的构成成分及相关作用都发生转变,最终致使了土壤资源枯竭。人体健康的危害一般是经由食物链中的农产品所带来的,这是由相关地表径流作用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影响所造成的土壤污染化迁移而产生波及周边地区而产生的。 ④诱发地质灾害。采空区容易形成采空区塌陷,造成的损害大,突发性、多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报告编写提纲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报告编写提纲 篇一:省级矿产资源“三率”调查与评价报告提纲 附件1 省级重要矿产资源“三率”调查与评价报告编写提纲及要求 前言 简要介绍重要矿产资源“三率”调查与评价工作的目标任务、重要意义和主要成果。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工作概况 第一节项目概况 概述项目、目的、任务、组织领导、分工部署等基本情况,以及人员培训、调查表的发放与审核,正常生产矿山和非正常生产矿山的基本情况,实地核查、数据库建设、“三率”评价等工作的情况。 表1-1 “三率”调查评价基本工作情况表 注:调查矿山数、实地核查矿山数应填写规定调查矿种对应的矿山数。 第二节调查结果质量评述 从调查矿山数是否做到全覆盖,调查表数据填报内容是否齐全,实地核查矿山数、实地核查报告、实地核查记录表的填写是否符合相关要求,调查数据是否反映实际情况等方

面评述调查结果的质量。 第二章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第一节资源储量、分布及特点 简述本次调查工作所涉及矿种的主要特点,分布情况,20XX年动用资源储量和查明资源储量(调查评价报告中的资源储量数据均为本次调查矿山的资源储量)情况等。 表2-1 矿产资源储量情况 第二节开发利用情况 简述各矿种的生产建设规模,采、选设计产能、实际产能,产值等。 表2-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注:正常生产矿山是指20XX—20XX年中至少有一年生产,且有生产数据的矿山。 第三章“三率”调查与评价结果 第一节“三率”调查结果 简述各矿种“三率”指标的概况,包括最高值、最低值、平均值,以及不同规模、不同开采方式等“三率”指标的情况。 表3-1 各矿种“三率”指标情况 2.没有选矿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的矿种可不填。 第二节“三率”评价结果

铀矿床地质特征与资源评价研究

铀矿床地质特征与资源评价研究 铀矿床地质特征与资源评价研究 摘要: 铀矿床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矿产资源,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 具有重要作用。铀矿床的地质特征与资源评价研究对于寻找潜在的铀 资源、合理利用已发现的铀矿床以及制定有效的采矿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系统综述铀矿床的地质特征,包括成岩成矿环境、矿床类型、矿石特征等。同时,对铀矿床的资源评价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包括矿产地质调查、开采试验、测量评估等多个方面。最后,对目前 铀矿床地质特征与资源评价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 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铀矿床,地质特征,资源评价,矿产地质调查,矿石特征第一章引言 1.1 背景与意义 铀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在核能发展和国家能源供应中具 有重要作用。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寻 找铀资源、合理开采铀矿床具有重要意义。 铀矿床的地质特征与资源评价研究对于铀矿床的合理利用、高效 开采以及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了解铀矿床的成岩 成矿环境、矿床类型、矿石特征等地质特征,可以为找矿预测提供重 要依据。而资源评价可以帮助确定铀矿床的产量、品位、开采方法等,为有效开发铀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旨在系统综述铀矿床的地质特征与资源评价研究,为相关研 究领域提供参考,并为今后铀矿床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本文旨在系统综述铀矿床的地质特征与资源评价研究,具体研究 目的与内容如下:

(1)系统梳理铀矿床的地质特征,包括成岩成矿环境、矿床类型、矿石特征等,为铀矿床的研究与找矿提供参考。 (2)详细介绍铀矿床的资源评价方法,包括矿产地质调查、开采试验、测量评估等,为铀矿床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探讨当前铀矿床地质特征与资源评价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并给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第二章铀矿床的地质特征 2.1 成岩成矿环境 铀矿床的形成与特定的成岩成矿环境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铀矿床成岩成矿环境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地下水成矿环境、火成岩成矿环境、沉积成矿环境等是较为典型的成岩成矿环境。 2.2 矿床类型 根据铀矿床的构造特征和成因过程,可以将其分为沉积型、储层型、矽酸盐型、热液型、铀化型等多种类型。 2.3 矿石特征 铀矿床的矿石特征是其成矿物质学特征的综合体现。铀矿床的矿石通常富集在特定岩石或矿石体中,研究其矿石的矿物组成、结构特征、形态特征等,对于寻找新的铀矿床有着重要意义。 第三章铀矿床的资源评价 3.1 矿产地质调查 矿产地质调查是铀矿床资源评价的重要环节,为确定铀矿床的空间分布、规模和品位提供依据。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岩矿样品分析等方式,对铀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的调查。 3.2 开采试验 开采试验是评定铀矿床资源量、品位、产量的重要方法。通过开展大规模开采试验,研究铀矿床的开采方法、采矿工艺参数等,为评估铀矿床的开采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3.3 测量评估 测量评估是对铀矿床资源量的定量评价方法,常用的测量方法有钻孔测量、地电测量、重力测量等。通过测量评估,可以准确地估计铀矿床的规模和产量。

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研究现状综述与思考

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研究现状综述与思考 摘要: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建设绿色矿山是矿产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基于此,本文将围绕着绿色矿山的提出背景、发展历程、建设现状及示范成果以及存 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对绿色矿山的建设进行简要研究,并简单地阐述了绿色矿山 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绿色矿山;建设;现状;研究;思考 1 绿色矿山的提出背景 矿产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各种原因, 在开采矿产资源时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问题,同时由此产生的自 然灾害也层出不穷。这些顽疾现象在影响矿区及周围人身安全及财产的同时,也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矿产经济的发展。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也为了在追求 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之下推动矿产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矿产行业 便提出了“绿色矿山”这一全新的发展概念,以期能够借此来解决现阶段矿山开 采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促进矿产经济的绿色健康发展。 2 绿色矿山的发展历程 绿色矿山概念早在2007年11月便由原国土资源部提出。而到了2008年底 绿色矿山概念被正式明确。而直到2010年8月,《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 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0〕119号) 中明确地提出了9项国家级的绿色矿山基本条件,其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展绿色矿 山的建设工作。在之后三年内,即2011年~2014年,共有661家绿色矿山试点单 位得到了国家级的许可评价。这些试点单位通过各种有效方法,实现了对矿山资 源的集约高效发展。而后在2015~2017年内,绿色矿山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地重视,其被写入了众多重要文件当中。同时在2017年3月,原国土资源部、财政部证 监会等六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国土资规〔2017〕4号文件,为新形势下绿色矿山的发展思路、目标以及任务与政策措施提供了指

矿产资源形成机制及勘探技术综述

矿产资源形成机制及勘探技术综述 矿产资源是地球上自然形成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矿物和岩石的集合体,包括金属 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等。矿产资源的形成机制主要受地质构造、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和变质作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同时也牵涉到地球内部和外部相互作用的过程。 矿产资源的形成机制可以分为几类,首先是岩浆活动形成的矿产资源。岩浆活 动是地球上最基本的动力来源之一,它通过岩浆的上升、喷发和侵入等过程,使得地壳中的矿物质得以重新组合和重新分配,从而形成了很多金属矿床,如铜、铁、锌等金属矿产资源。 其次是沉积作用形成的矿产资源。沉积作用是指岩石、矿物质和有机物在各种 水体中沉积和积累形成地层的过程。在地球历史的长期演化过程中,海洋、湖泊、河流等水体中的沉积作用使得许多非金属矿产资源得以形成,如石灰石、石膏、盐矿等。 另外,变质作用也是形成矿产资源的重要机制之一。变质作用是指岩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变化的作用下发生结构、矿物和化学成分的改变的过程。地球内部的岩浆侵入、岩浆上升和岩石变质等过程,使得原有的岩石发生改变,形成了一些大中型的岩浆岩、变质岩矿床,如花岗岩、大理岩、石英等。 在矿产资源勘探技术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勘探技术也在不断改 进和发展。目前,常用的矿产勘探技术主要包括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遥感技术和地质勘探等。 地球物理勘探是通过测量地球物理场的各种物理参数,如重力场、磁场、电场 等来获得地下矿产资源信息。其中,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速度和方向,来推断地下岩石的组成和结构特征,从而预测矿产资源的存在。

地球化学勘探主要通过采集地质样品,如岩石、土壤、水等,并对其进行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学等实验分析,来判断地下矿产资源的分布和质量状况。 遥感技术是利用航空或卫星等平台搭载的遥感仪器对地球进行观测和测量,以 获取地表和地下信息的技术手段。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对地表的形态、岩性、植被、水体等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推测地下矿产资源的分布范围和地质背景。 地质勘探是指通过地质工程技术手段,如探矿井、探槽、探坑等对地下矿产资 源进行直接勘探。地质勘探是最为直接且有效的勘探手段,通过钻井和地下开挖等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地下岩石的组成、矿物特征和矿床的产状特征,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实际依据。 总结起来,矿产资源形成机制主要受地质构造、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和变质作 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矿产资源的勘探技术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遥感技术和地质勘探等方面。这些勘探技术手段能够通过不同的物理、化学和观测方法,获取地下矿产资源的相关信息,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煤矿矿山地质勘探技术综述

煤矿矿山地质勘探技术综述 煤矿矿山地质勘探技术是指为了开展煤炭开采,获取有关煤矿矿体 地质特征、储备量、煤质及矿井工程建设等信息而进行的勘探工作。 通过矿山地质勘探技术,可以为煤矿开采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持,保障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开发利用。本文将对煤矿矿山地质勘探技 术进行综述,包括地质勘探方法、技术手段以及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 1. 地质勘探方法 煤矿矿山地质勘探方法主要包括地表勘探和井下勘探两种。 1.1 地表勘探 地表勘探是指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如测量、钻探、测井等,在地表进行考察和调查,推断地下煤层的分布、厚度、性质等。 1.2 井下勘探 井下勘探是指通过探井、钻孔、地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等技术手段,对地下煤层进行直接观测和试验,获取煤层信息。 2. 技术手段 煤矿矿山地质勘探技术手段主要包括地质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 勘探、测量与定向钻探、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 2.1 地质地球物理勘探

地质地球物理勘探是通过利用自然电磁场、地震波、重力、磁力等 物理现象,探测地下煤层及其周围环境的方法。常用的地质地球物理 勘探方法有重磁法、电法、电磁法、地震法等。 2.2 地球化学勘探 地球化学勘探是利用岩石、土壤、水体、气体等中的元素、同位素 及其化学性质,推断煤矿矿体及其周围环境的方法。通过采集样品, 进行化学分析、元素检测等手段,可以获得煤层地层、煤质分布范围、煤储量等信息。 2.3 测量与定向钻探 测量与定向钻探是利用测量仪器和设备,对地下煤层进行测点、测线、测面的勘探方法。通过进行钻探,获取煤层厚度、倾角、产状、 断裂构造等信息。 2.4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是利用遥感技术和电脑处理技术,获取和管理 地表和地下煤矿相关的数据。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解译,结合地理信 息系统,可以实现对煤层的分析、提取相关数据等。 3. 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 煤矿矿山地质勘探技术在煤矿开采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3.1 煤炭资源储量估算

攀枝花矿山排土场地质环境特征和生态修复

攀枝花矿山排土场地质环境特征和生态修复 摘要:攀枝花矿山排土场具有边坡高陡、土壤抗蚀、抗冲能力差的特点,具备发 生剧烈水土流失的地形条件和土壤条件,土壤侵蚀难以防治,加之干热河谷降雨 集中,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本文综述了其水土流失特征、水土流失防治现状和目 前采取的生态恢复对策,提出应在排土场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生态恢复模式,评 价其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从而为干热河谷区矿山排土场的生态治理技术体系构 建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排土场;矿山环境;水土流失;干热河谷;生态恢复 0 前言 矿山开发堆置废弃物形成的排土场是工程堆积体的一种典型类型,土壤侵蚀 的过程复杂、部位集中、类型多样、强度剧烈[1]。矿山排土场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引发地质灾害,而且产生了严重的土壤侵蚀,造成土壤污染和水体污染。防 治矿山排土场的水土流失,有效的保护土壤资源和尚未充分利用的矿渣,避免引 发矿山地质灾害,确保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营,并避免下游水体遭受污染。 攀枝花市是我国著名的矿业城市,其矿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对地方经济具有 重要作用,而且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开发过程中产生了大型排土场。 近年来,攀枝花市投入大量资金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并编制了长 期水土保持规划,从坡耕地整治、封山育林、治理新增水土面积等方面进行了详 细规划,同时加大对矿山排土场的水土流失监督和监测,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攀枝花地处金沙江中下游干热河谷地区,是我国西南特殊的脆弱生态环 境类型区。目前仍亟需查明该区域矿山排土场的水土流失机理,提出具有针对性 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和生态治理措施[2]。 1 攀枝花矿山排土场的水土流失特征 经过40多年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攀枝花市形成了相当数量的矿山排土场。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每年生产弃渣800~1000万t,矿山排土场面积约为 1000hm2。这些矿山排土场因水土流失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会影响区 域生态环境安全,而且也将对金沙江下游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正常运行产生巨大 影响。 攀枝花矿山排土场具有多种土壤侵蚀类型和独特的土壤侵蚀过程,显著区别 于自然土体的水土流失过程[3]。边坡土质疏松,缺乏自然土体颗粒间的粘聚力, 抗蚀、抗冲能力差;弃土为人为堆积,高差大,边坡陡,其形态极不稳定,具备 发生剧烈水土流失的地形条件;水土流失易导致大量泥沙注入雅砻江及金沙江, 影响流域的生态环境安全,且易造成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2 排土场水土流失防治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水行政部门日益重视矿山造成的水土流失且执法力 度加强,攀枝花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已经取得成效,大中型矿山企业均 规划了固定的排土场。首先在排土场梯级化弃土,并在高陡边坡底部因地制宜修 建拦沙坝,同时在弃土平台根据地形条件修建了不同类型的截、排水沟,减少地 表径流汇水面积[4];然后实行全面封禁的措施,防止排土场植被被破坏和禁止开 荒垦殖,同时实施退耕还林(草)。 但目前除了采用工程措施进行压实和修建挡土墙、截排水沟,同时随机栽植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

附件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修改地质报告的依据、目的和任务 阐明本次修改修改地质报告的依据、目的和任务 第二节井田位置、范围和交通条件 主要阐明井田的地理位置、井口坐标、井田边界和面积与采矿许可证相一致,与临井关系。扼要说明通过本井田或临近的铁路、主要公路和水路交通线等。 第三节自然地理 叙述井田的地形、地貌特征、水文、气象情形等。 第四节生产建设概况 阐明矿井建设和投产时刻、设计能力、服务年限、核定能力、开拓方式、采煤方式,开拓延伸及改扩建、技术改造历史、开采煤层、现生产水平、开拓延伸水平和开采范围等。 简述原报告提供和这次修改地质报告时各类储量情形等。 第二章矿井地质工作 第一节以往勘探工作简况 简述本井田以往地质勘探工作情形及评价,包括历次勘查(补勘)单位、时刻、内容、所采用的方式手腕、主要工作量和质量情形和存在主要问题等。 第二节矿井地质与矿井水文地质工作 叙述自上次报告以来所采用的矿井地质与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方式,各类主要手腕的利用情形、主要工作量和质量情形评述。上述内容可按照情形分类叙述。

第三节对原地质报告的评价 说明原地质报告的提出单位、时刻,报告审批单位、时刻和审批意见。对勘探方式、勘探类型、工程质量、地质构造、煤层、煤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和储量计算等作出评价。 第四节矿井中及周边小煤窑的开采情形 主要叙述与本矿井安全生产有关的内容,同时还要说明需要采取的办法。 第三章矿井地质 第一节地层 简述井田内地层层序、时期、厚度、岩性及其转变、古生物组合等,并叙述井田内地层对比的方式和依据及靠得住程度(或对原报告对比的评价)。 第二节含煤地层 详述井田内含煤地层的厚度、岩性、岩相、标志层特征及沿走向和偏向的转变情形等。 第三节构造 一、简述区域地质构造大体特征及井田所处的构造位置。 二、详述井田的大体构造形态、地层产状及其转变,井田内主要褶曲和断层的散布情形;逐个描述井田内主要构造的接露地址、断层落差或轴向、产状要素、延展方向、生成顺序、断层与褶曲之间的彼此关系及其规律,各类工程对构造的控制研究程度。 3、构造对煤层、煤质的影响和对采掘的影响程度,小构造的发育规律,与主要构造的关系;评价井田的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和对开采技术条件、煤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性质综述

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性质综述 徐英倩 【摘要】鉴于环境保护问题复杂性和现阶段矿山地质环境受损情况不断加深的实际情况,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在环保问题中,作为相对复杂、相对突出的问题,已然成为国家管理者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的建立,对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地质灾害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对保证金性质的认识不足,实践中产生了一些困惑.本文力图从保证金民事担保及行政法意义上,对其性质进行深入论述,为实务界推进制度发展提供一定参考.%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ontinual damages, it has become a harder and more prominent issue in front of the administrators. The establishment of Deposit system plays an active role to protect the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duce geological disasters. However, si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perties of margin was insufficient, practice produced some confusion. This text tries hard to pursue a deeper analysis on the properties on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Deposit system and ad ministrative law, which is committed to give some advice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it. 【期刊名称】《中国矿业》 【年(卷),期】2011(020)002 【总页数】5页(P22-25,29) 【关键词】保证金;性质;担保;行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