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4习题:专题五 八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二)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4习题:专题五 八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二) Word版含解析

八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二)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邓小平同志边观光市容,边同省市负责人亲切交谈。邓小平同志说,深圳的建设成就表明特区姓“社”不姓“资”。从深圳的情况看,公有制是主体,外商投资只占四分之一,就是外资部分,我们还可以从税收、劳务等方面得到益处嘛!多搞点“三资”企业,不要怕。然后,他说,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要坚持两手抓,这两只手都要硬。邓小平同志说,走社会主义道路,就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邓小平同志还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

——摘编自《东方风来满眼春》

(1)根据材料,指出邓小平深圳谈话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邓小平谈话的背景和意义。

参考答案(1)观点:特区姓“社”不姓“资”;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及时总结。

(2)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国内僵化的思想束缚着人们的思想,改革开放面临严重困难。意义: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坚定了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最终形成和成熟。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考察。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当时担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茂回忆说:“……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

1978—1992年中国经济开放度

——摘编自上海财经大学课题组

《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05》材料三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

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邓小平所说的“点火”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78—1992年中国经济开放度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原因。如何理解材料三对邓小平的评价。

参考答案(1)鼓励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思想准备。

(2)趋势:上升。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工作重点转移);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设立经济开发(开放)区。(答两点即可)理解: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在法国呆了五年多,其中在工厂劳动了四年,干重体力劳动。……当时工资很低。但也有一个好处。这样的生活,使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我来莫的时候,便已打定主意,更坚决地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从此以后,我愿意绝对的受党的训练,听党的指挥。始终为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争斗。

——邓小平材料二研究邓小平的外国学者,根据邓小平在当代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四个方面对邓小平历

史地位做出了积极评价。其一,最成功的改革家;其二,中国现代化之父;其三,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其四,社会主义思想(即社会主义事业)的救星。

——摘编自《国内外邓小平理论研究之比较》

(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指出邓小平由一位爱国青年转化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因。

(2)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从哪些史实可以说明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参考答案(1)内心涌动着救国救民的激情;在法国艰苦的工厂劳动使他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使他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法国的传播。

(2)理论探索: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一次思想解放的宣言书。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实践探索:实施改革开放,在农村和城市推行有效的改革,改变中国农村和城市的落后面貌。对外实施开放战略,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全面开放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使中国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

4.导学号2217404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怀素(725—785),字藏真,是唐代杰出的狂草书法大师。其家族渊源深厚,他的伯祖父惠融禅师便是一位出家为僧的书法家,他的叔父钱起也是一位著名诗人。怀素的草书若行云流水、力量充沛、感情奔放、纵横飞舞,其创作基本上脱离了书写的实用性而近乎抽象的符号或造型运动,完全是一种抒情达意的艺术境界。《自叙帖》是怀素晚年草书的代表作,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明代藏书名家安岐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怀素的书法成功在于他对草书艺术的独特把握以及艰辛漫长的勤奋练习,唐朝李肇在《唐国史补》中曾道:“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弃笔堆积埋于山下,号曰‘笔冢’。”

——摘编自李慧《中国史论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怀素书法的风格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怀素书法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原因。

参考答案(1)特点:个性鲜明;脱离书法实用性、奔放飞舞;抒情达意、随意而发。

(2)历史原因:国家统一稳定;经济繁荣强盛;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的基础;个人的家学和努力。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苏俄社会发展转入新经济政策时期后,布哈林就把“平衡论”的思想运用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他指出:“为了使社会再生产和社会主义不断增长尽可能有力地进行,从而达到对无产阶级尽可能有利的国内阶级力量对比,必然力求把国民经济各种基本成分尽可能正确地结合起来。”布哈林认为,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中,过分追求高速度、过度地向发展重工业倾斜,就必然导致政治和经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的平稳、比例关系的破坏,因此他反复强调,要保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处理好政治领导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协调各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确定积累与消费的合理限度、明确计划与市场的调节范围等。

——摘编自梁承碧《略论布哈林“通向

社会主义之路”及其理论特色》

(1)根据材料,概括布哈林“平衡论”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布哈林“平衡论”思想的主要意义。

思路解析第(1)问,据材料中“国民经济各种基本成分尽可能正确地结合起来”“保持国民经济的

协调发展”“明确计划与市场的调节范围”等信息概括回答。第(2)问,从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完善、对苏俄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等方面归纳意义。

参考答案(1)国民经济各种基本成分要有机地结合;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应平稳协调发展;计

划与市场的调节要有一定的范围。

(2)完善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有利于苏俄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对新中国经济建设也有很

好的借鉴作用。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件事(指苏联解体)与其说取决于各个共和国本身,还不如说是由这些共和国的政治精英们、领导人决定的。俄罗斯领导瓦解苏联的路线,曾与苏共内部顽固的特权势力的斗争交织在一起……这两个阵营——尽管看来好像思想立场对立,(实际上)都串通一起来打倒戈尔巴乔夫。那些在八月份似乎是“为了保留联盟”而支持叛乱分子的党内权贵们,这一次却也投了搞垮联盟的赞成票!

材料二被西方称为“俄罗斯民主之父”的戈尔巴乔夫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他被绝大部分俄国民众视为导致苏联垮台的“罪魁祸首”。在1996年总统大选上,戈尔巴乔夫仅获得

0.51%的选票,但到2011年全俄舆论中心的民调显示,对于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42%的被调查者认为其起了主要作用。以平和态度对待戈尔巴乔夫的民众的比例由此前的25%上升到了47%。有人说,从个人的历史角色来看,在苏联解体这件事上,叶利钦应该比戈尔巴乔夫承担更多的责任。为保住联盟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说:“如果不是俄罗斯先独立,苏联是不会解体的。”

——摘编自《戈尔巴乔夫反思三大错误:

后悔改革实施得太晚》(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在苏联解体这件事上应负的责任。你怎样看待苏联的解体?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你怎样理解西方和俄罗斯国内民众对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中应负责任的不同评价?

参考答案(1)责任:戈尔巴乔夫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叶利钦则是苏联解体的主要推手。

看待: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长期推行斯大林模式,忽视民生改善;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思

想混乱,苏共失去执政地位;苏联解体是苏联国内民族分离主义影响以及西方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结果。

(2)理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西方资本主义民主价值观,改革带来苏联解

体的结局符合西方国家的利益,故西方对其评价较高。苏联解体后初期俄罗斯的社会动荡与生

活水平的持续下降,导致俄罗斯人对戈尔巴乔夫的评价普遍倾向负面;后随俄罗斯社会经济、政治的巨大变化及思想文化的多元化,俄罗斯人对戈尔巴乔夫的评价逐步趋于理性和客观。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专题五 第八课 基础随堂巩固

[基础随堂巩固] 1.邓小平幽默地说:“如果对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立奥林匹克奖的话,我很有资格获得该奖的金牌。”面对邓小平政治生活中的三度沉浮,我们最应该学习他() A.不怕打击,愈挫愈勇的精神 B.一切以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为重的崇高品德和博大胸怀 C.敢于斗争,坚持真理的精神 D.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精神 解析:邓小平政治生涯中三起三落,依然幽默相对,说明了其一切以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为重的崇高品德和博大胸怀。 答案:B 2.邓小平指出:“1977年和1978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A.“两个凡是”的方针仍占主导地位 B.“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未得到平反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被压制 D.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完全恢复领导职务 解析:之所以出现“徘徊”,主要是因为指导思想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党的主要领导人推行“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答案:A 3.邓小平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①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②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可以相互借鉴③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不是手段而是目的④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准确理解材料内涵是解题关键。阅读材料易知①②是正确的。至于③④无论观点本身有无错误,但由于材料只是讲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不涉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所以应一概排除。 答案:A 4.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 A.发展外向型经济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最新人民版】2019年高中高二历史选修四:专题5《无产阶级革命家》学案(含答案)

专题总结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客观条件 ①经济前提:工业革命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矛盾激化,工人运动发展。 ②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为代表的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独立的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作指导,也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③三大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来源。 (2)主观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努力。他们一方面进行理论研究,一方面深入工人运动中进行指导。 2.比较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 (1)相同点:①它们都是国际性的工人组织。②它们都建立在工人运动由低潮走向高潮的阶段。③恩格斯参与了这两个国际组织的领导和组织工作。 (2)不同点:①第二国际主要是在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基础上成立的;第一国际则是由各国工人团体组成的。②第二国际的活动范围扩大到欧洲和北美,它的活动已经同各国工人的实际斗争紧密结合在一起;而参加第一国际的主要是欧洲少数国家的工人组织,它还

只是一个宣传鼓动的国际工人组织。③在组织上,第二国际不是各国工人政党的上级组织,它通过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给各国党组织指明方向;第一国际是各国工人团体的上级组织,直接领导各国团体开展工人运动。 3.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其本质特征是什么? (1)在目的上:前者是集中力量应付战争,后来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新经济政策则是恢复发展生产,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2)在内容上:前者取消商品和货币关系,按照共产主义原则分配产品;后者则是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以此来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 (3)在成效上:前者有利于集中力量战胜敌人,但在战争结束后引起了社会动乱;后者则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4)在理论与实践上:前者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后者则是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5)本质特征是在一定范围内恢复、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经济,发展社会主义。 4.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三位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如何丰富与发展的? (1)列宁主义 ①列宁主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②揭示了帝国主义阶段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规律,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能够在帝国主义薄弱环节的俄国首先取得胜利并建成社会主义。 (2)毛泽东思想 ①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②在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成功地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探索出一条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3)邓小平理论 ①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②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1.在谈到自己的有关理论时,马克思曾这样说道:“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段名言主要反映了他具有什么精神品质() A.敢于政治斗争B.善于思考问题 C.敢于否定自我D.敢于批判他人 2.“没有你,我永远不能完成这部著作……因为你的卓越才能主要是为了我才浪费在经商上面,才让它荒废,而且还要分担我的一切琐碎的忧患。”马克思在这里提到的“你”是() A.燕妮B.费尔巴哈C.恩格斯D.拉法格 3.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四文档:专题五 无产阶级革命家5-2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与恩格斯(二) 预习导引 知识点一不朽的《资本论》 1.准备: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图书室里获取大量资料。 2.问世 (1)1867年,马克思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资本论》第一卷。 (2)《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由恩格斯整理,分别于1885年和1894年出版。3.内容 (1)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 (2)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实质。 (3)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4.意义: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成为社会主义的教科书和工人运动指南。 [归纳拓展]《资本论》与《共产党宣言》的关系,《资本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和秘密,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和可能性。这实际上是对《共产党宣言》中剩余价值理论的深化,使《共产党宣言》的理论根据更加稳固。 知识点二从第一国际到第二国际 1.第一国际

(1)背景⎩⎪⎪⎨⎪⎪⎧ ①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工人队伍日益 壮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进 一步加深, ②欧美掀起了一个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 争高潮 ③各国无产阶级认识到,加强国际团结和联 合斗争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2)成立:1864年,英国、法国以及德、意、波等国工人代表聚集伦敦,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简称“第一国际”。马克思起草了《成立宣言》和《共同章程》。 (3)活动⎩⎪⎨⎪⎧ ①在各国建立支部,引导、支持、声援各国工人 开展反对本国资产阶级的经济斗争和 政治斗争。②在第一国际内部,马克思、恩格斯与非科学 社会主义的思想和流派展开辩论和斗争。 (4)影响⎩⎨⎧ ①宣传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②加速了无产阶级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③促成了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2.第二国际 (1)背景⎩⎨⎧ ①19世纪80年代,加强各国无产阶级政党 之间联系的要求日益强烈。 ②恩格斯投入到建立国际工人组织的事业中。 (2)成立: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标志着第二 国际的成立。 (3)实质:从第一国际到第二国际,是科学社会主义逐渐被无产阶级掌握的过程。 主题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主要贡献 【史料探究】 史料一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国际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他学识渊博,生活经历丰富,从青年时代起就把自己的命运同工人阶级联系到一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4习题:专题五 八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二) Word版含解析

八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二)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邓小平同志边观光市容,边同省市负责人亲切交谈。邓小平同志说,深圳的建设成就表明特区姓“社”不姓“资”。从深圳的情况看,公有制是主体,外商投资只占四分之一,就是外资部分,我们还可以从税收、劳务等方面得到益处嘛!多搞点“三资”企业,不要怕。然后,他说,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要坚持两手抓,这两只手都要硬。邓小平同志说,走社会主义道路,就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邓小平同志还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 ——摘编自《东方风来满眼春》 (1)根据材料,指出邓小平深圳谈话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邓小平谈话的背景和意义。 参考答案(1)观点:特区姓“社”不姓“资”;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及时总结。 (2)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国内僵化的思想束缚着人们的思想,改革开放面临严重困难。意义: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坚定了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最终形成和成熟。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考察。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当时担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茂回忆说:“……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 1978—1992年中国经济开放度 ——摘编自上海财经大学课题组 《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05》材料三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 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邓小平所说的“点火”的含义。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单元优化提升链接学考(含解析)

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2018·4月浙江选考)改革开放对于现代中国的发展,犹如一次“壮丽的日出”。开启这一伟大历史转折的重要会议是( ) 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解析:选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故A、C、D项错误,B项正确。 2.(2017·高考江苏卷)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 ) 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 解析:选B。材料中“外贸垄断体制”“产品质量低”“出口亏损”的问题主要与当时中国的经济体制有关,企业没有自主权,因此针对这些问题的建议应该是扩大企业的自主权,故B项正确。股份制改革是1992年之后推出的措施,故A项错误;1981年世界贸易组织尚未成立,故C项错误;经济特区此时已经设立,故D项错误。 3.(2017·4月浙江选考)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实现这一“重大突破”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解析:选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没有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故A项错误;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没有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故B项错误;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故C项正确;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没有实现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重大突破,故D项错误。 4.(2016·高考海南卷)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

2019-2020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改革开放

专题四、改革开放 2019-2020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改革开放 专题综述:中外改革,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所在。顺应历史潮流,适时进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改革,为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可使国家变得更加和谐有力。本专题旨在通过回顾中外重大改革,探究改革成功的经验与作用,使同学们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古今中国重大改革】 1.洋务运动 2.戊戌变法 3.土地改革 4.改革开放 【世界重大改革】1.俄国农奴制改革 2.日本明治维新 (一)、中国近代史上地主阶级领导的封建主义改革——洋务运动 ①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②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③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④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陆续创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⑤性质:中国近代史上地主阶级领导的封建主义改革 ⑥评价: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⑦失败原因: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只限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不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怎样的影响?最终结果如何?试分析造成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 (1)影响: 中国的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而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是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明治维新后,日本强大起来,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2)结果:中国戊戌变法失败,日本明治维新成功 (3)原因:(1)明治维新通过武装倒幕扫除了改革的障碍,而中国戊戌变法受到顽固守旧势力的阻挠,(2)明治维新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对封建制度进行了全面冲击并获得成功,而戊戌变法目的是救亡图存,维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依靠的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改革措施基本没有得到实施,最终因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而失败。 (四)新中国的改革开放 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时间:1978年 ②内容: a: 思想路线:全会重新确定了事实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b: 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价服斗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c:组织路线:形成了认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③意义: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⑵对内改革: 在农村的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试点"安徽凤阳)

2019-2020学年历史 人民版选修4课时检测:专题五 五、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一)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五五、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一) 一、选择题 1.1920年,毛泽东在给好友蔡和森的信中说:“俄国式的革命,是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这表明他() A.反对在中国发动暴力革命 B.摆脱改良幻想并走上了革命道路 C.反对中国走俄国式的道路 D.建议中国的知识分子向俄国学习 解析:选B。毛泽东的话表明,在无路可走的时候,就必须选择俄国式的革命道路,这表明他已经丢弃了对改良的幻想,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2.毛泽东曾著文指出:“革命当局对农民运动的各种错误处置,必须迅速变更。这样,才于革命前途有所补益。因为日前农民运动的兴起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该文章发表最早是在() A.五四运动期间 B.国民革命期间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解析:选B。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思想的提出最早是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党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是其延续,故选B项。解题时应重点理解“革命当局对农民运动的各种错误处置”“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文最早出现于国民革命时期。 3.1927年中国共产党吸取了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发动了南昌起义,下列毛泽东的论断与这个“教训”有密切关系的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将革命进行到底” 解析:选B。国民革命时期,由于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中共放弃了武装(即枪杆子)而导致大革命失败,中共吸取教训发动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4习题专题五 五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一) Word版含解析

五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一)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经济政治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差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或几省的胜利。 ——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1930年6月) 材料二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第一个特点和第四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其敌人。第二个特点和第三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不可能很快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其敌人,即是规定了战争的持久,而且如果弄得不好的话,还可能失败。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材料一认为“全国革命高潮”必然形成的依据是什么?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试结合材料二有关内容加以说明。 (2)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其依据是什么? (3)材料一、材料二各代表了怎样的革命道路?其思想根源是什么? 参考答案(1)中国政治经济危机全面尖锐化。不正确。国民革命失败,敌人力量相当强大,尤其在城市。 (2)以城市暴动为中心的道路。依据:无产阶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 (3)以城市为中心发动武装暴动的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前者是主观主义,后者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材料二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在这种情形下面,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由于中国土地的广大(革命势力有回旋的余地),由于中国的反革命营垒内部的不统一和充满着各种矛盾,由于中国革命主力军的农民的斗争是在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的领导 之下,这样……中国革命有在农村区域首先胜利的可能。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作者持这一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史实谈谈你对这条革命路线的认识。 参考答案(1)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强调了进行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高中人民版历史专题五至专题八知识点整理【细】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1.双百方针 (1)背景: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逐步展开,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②“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的口号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 情 (2)目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迅速发展中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 (3)时间:1956年 (4)内容: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5)意义: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推动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7)破坏:①“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洗劫文物和文化典籍②文艺工作者被政治批判、迫害致死或劳动改造,“横扫一切牛鬼蛇神”③许多文艺作品被封杀,八个“样 板戏”一枝独秀 (8)恢复和新发展: ①背景:三中全会后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文化事业开始复苏; ②标志:1979年第四次文代会提出“二为”方针即: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③措施:设立一批文艺奖项: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长篇)、五个一工程奖

3.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1)附:发展科技的方针政策: ①新中国成立时:确立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 ②1949年:成立中国科学院 ③1956年:编制《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④1958年: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⑤1977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 ⑥1985年:《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⑦1988年:邓小平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 (提出背景:①文革是科技受挫②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③1978两次会议 ④一系列政策) ⑧实施“863计划”、“火炬计划”和科教兴国战略等 (3)作用: 尖端科技成就对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真题备选人民版必修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真题备选人民版 必修 知识点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xx·全国卷I)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 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解析】选B。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加大了与西方国家的外贸联系,故B正确;70年代,中国才与美国实现外交关系的正常化,故A、D错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推行了全方位外交政策,故C错误。 2.(xx·江苏高考)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这次国际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日内瓦会议的内容。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是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越南是印度支那三国之一,故A 正确。B、C、D都与材料无关。 3.(xx·广东高考)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 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

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 【解析】选B。抗日战争胜利后,中美贸易激增,A错。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上实行“一边倒”政策,所以中苏贸易额呈上升趋势;由于这一时期中美关系恶化,美国在外交上不承认新中国,在经济上实行经济封锁,中美贸易呈急剧下降趋势,故B与表格内容相符。表中中苏、中美的贸易发展趋势明显与改革开放后的情况不符,C错。D在表格中没有体现,排除。 4.(xx·山东高考)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解析】选B。决定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具体解析如下: 5.(xx·江苏高考)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 【解析】选C。材料中“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亚非万

2019年精选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 改革开放的展开中华书局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六十三篇

2019年精选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改革开放的展开中华书局版习题精选-含答案 解析第六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被称为“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的是( ) A、深圳 B、重庆 C、上海浦东 D、武汉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小明同学在翻阅资料时找到以下图片,请帮他为这组图片命制一个恰当的名字( ) A、经济特区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探索建设社会主义 D、改革开放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1980年,经济特区的稳定,实现了我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的历史大跨越。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1984年,我国采取在沿海开放多个城市的举措来扩大对外开放。这一举措是( ) A、增设沿海经济特区 B、设立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 C、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D、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我国加快建设步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是在( ) A、中共“十二大”后 B、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C、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十四大”以后 D、我国加入了WTO以后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历史老师为了引导同学从历史角度关注“三农”问题。请大家思考,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1955年农业合作化运动以及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者之间的共同点( ) A、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B、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都是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D、都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2018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沐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春风,徐叔华成为了农业专业户,他还带领全村走上了致富之路。”材料所述不能说明( )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用)习题: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

专题综合检测(三)[学生用书P142(单独成册)]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图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向中国皇帝进献的《坤與万国全图》。下列可以作为绘制该图的首要条件的是() A.相信地圆学说B.新航路的开辟 C.早期殖民扩张D.工业革命开展 解析:选B。绘制该图时,地圆学说已经得到证明,故A项错误;图上的美洲表明绘制该图的首要条件是新航路的开辟,故B项正确;早期殖民扩张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故C项错误;绘制该图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展,故D项错误。 2.“新航路开辟”是众多航海家不断探索的结果,下列人物与其航行路线或终点对应正确的是() A.达·伽马——菲律宾B.迪亚士——环球航行 C.哥伦布——美洲D.麦哲伦——印度 解析:选C。达·伽马绕非洲海岸到达印度,故A项错误;迪亚士抵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故B项错误;哥伦布经过70天的航海苦行,抵达美洲,故C项正确;麦哲伦率船队历时三年,完成环球航行,故D项错误。 3.16世纪伊始,随着新航路开辟,一方面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等地生根发芽。另一方面也有许多新物种来到美洲。下列物种属于欧洲人带入美洲的是() A.小麦、水稻、牛、马 B.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 C.玉米、水稻、牛、马 D.马铃薯、番茄、花生、葡萄 解析:选A。小麦、水稻不是美洲原有产物,故A项正确;玉米、马铃薯原产地都是美洲,故B、C、D三项错误。

4.明代中后期,沿海地区的甘薯种植相当普遍,“闽广人赖以救济,其利甚大”。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中国沿海地区适合种植 B.世界市场雏形形成 C.闽广人追求其利 D.明朝的对外开放政策 解析:选B。甘薯原产于美洲,新航路开辟推动其传入中国,故甘薯在中国沿海地区普遍种植,主要得益于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故B项正确。 5.16世纪20年代,欧洲的冶金家发展了战舰铸炮技术,铸成的新型大炮在大小、射程、威力等方面均大幅增加。这一技术的应用() A.推动欧洲海外殖民扩张 B.改变欧洲海战的性质 C.导致欧洲封建制度解体 D.促使欧洲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选A。由材料“16世纪20年代,欧洲的冶金家发展了战舰铸炮技术,铸成的新型大炮在大小、射程、威力等方面均大幅增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器装备的提升推动了欧洲海外殖民扩张,故A项正确。 6.下图为近代“三角贸易”示意图。据图可知“三角贸易”() A.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B.是工业革命时期资本积累主要方式 C.是欧洲资本输出表现 D.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解析:选D。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争相进行殖民扩张,开辟了“三角贸易”,A项逻辑颠倒,故A项错误;“三角贸易”是工业革命前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之一,故B项错误;从图示看,欧洲输出的不是资本,此时欧洲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亟须资本,故C项错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附答案)

斗门实验中学2019-2020年度历史期中考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0分) 1.如图是2019年为纪念新中国成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活动标识。据此 可知新中国成立于() A. 1948年9月1日 B. 1949年9月29日 C. 1949年10月1日 D. 1950年10月1日 2.标志着除台湾省及一些岛屿外,祖国大陆领土全部解放的历史事件() A.西藏和平解放 B.三大战役结束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南京解放 3.李晓明同学搜集到下面三幅历史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黄继光邱少云 A. 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 B. 抗美援朝 C. 解放海南 D. 大炼钢铁运动 4.某同学利用下面的三幅历史图片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内容应围绕

A. 土地改革 B. 农民合作社 C. 人民公社化 D. 大跃进运动 5.我国在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借鉴苏联的做法,在实行工业化的过程中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 A. 农业 B. 手工业 C. 轻工业 D. 重工业 6.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对哪三个行业的改造 A. 农业 B. 手工业 C. 资本主义工商业 D. 以上三个都是 7.新中国建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钱红卫、孙 建国、李援朝、周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A.周跃进、孙建国、钱红卫、李援朝 B.李援朝、钱红卫、孙建国、周跃进 C.孙建国、李援朝、周跃进、钱红卫 D. 钱红卫、周跃进,李援朝、孙建国 8.1953 年12 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选举地区的人口为5.7 亿人。全国各地共选出500 多万名基层人大代表。许多工业、农业和其他各方面的优秀人物被选为人民代表。这说明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具有 A. 广泛性 B. 区域性 C. 局限性 D. 阶级性 9.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 大征程。他是指()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遵义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共十二大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五单元 第三课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教案一 新课标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五单元第三课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教案一新 课标人教版 课标要求: 了解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内涵,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 教材分析: 改革开放后,中国步入了全方位外交时代。本课从三个方面讲明了这一点。第一目“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概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调整后外交政策的内涵;第二目“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介绍了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开展的多边外交活动;第三目“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强调了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中的作用以及中国与东盟、欧盟的友好关系。在教学中要利用图片和资料,采用研究性探究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世界形势的变化,理解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必要性;要求学生结合当前世界多极化的状况,认识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能够发挥的多边作用。 学生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已接受过历史义务教育课程,对基本事实有基本的认识,而且对最近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掌握知识点,完整历史线索,探究问题”的思路,在探究问题的同时填补学生知识空白点,扫除知识盲点。同时,针对高一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较强的特点,将着重于引导学生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理解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内容。了解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理解它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影响。探究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与中国新时期全方位外交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在师生对话中,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理解历史事件的实质。由历史材料和图片引出历史问题,提醒学生注意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深入认识和体会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期的发展与深化以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贡献。 教学重点: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教学难点: 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内涵 课前导学: 组织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查阅互联网、报刊、文献资料等途径,收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活动相关的资料,给相关小组布置相关的任务。指导有条件的同学制作课件,办历史小报。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软件制作课件为主,内容包括:板书、地图、资料和问题等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达检测题(含答案)

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 2.“我相信大多数人会同意,这次会议是中国几十年以来发生的最重要的变革之一,或许称得上是最具勇气的一次变革,因为它彻底改变了中国从1978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直到今天的经济发展方式。”之所以这样评价是因为这次会议() A.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B.进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 C.形成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D.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3.如图是一张40多年前的《人民日报》的头版版面,报纸所刊发的会议公报 中明确提出的中心内容是() A.“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两个凡是”方针 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C.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 A.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D.以上答案都不对 5.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如图反映的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D.推行公司制、股份制1979年6月《人民日报》刊登的企业广告 6.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毗邻港澳B.政策扶持 C.科技领先D.资源丰富 7.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曾经说过“特区是个窗口”。对“窗口”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技术的窗口②管理的窗口③外资的窗口 ④对外开放的窗口⑤弘扬民族文化的窗口 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

2019-2020学年度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步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第16课 改革的全面推进冀教版习题精选五

2019-2020学年度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步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第16课改革的 全面推进冀教版习题精选五 第1题【单选题】 对联折射了社会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所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 ) A、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 B、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C、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包产到户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赫鲁晓夫改革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的先河。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共同之处是( ) A、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B、大规模开垦荒地 C、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 D、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这里描述的是(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某陈列馆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现有以下四幅图片,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A、新中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人民公社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哪里开始( ) A、城市 B、国有企业 C、农村 D、教育系统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设立经济特区

2019-2020学年度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图版习题精选

2019-2020学年度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图版 习题精选 第1题【单选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A、民主集中 B、改革开放 C、实事求是 D、解放思想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A、学习外国先进的经验和管理办法 B、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发展外向型经济 D、进一步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生产力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邓小平说:“在经济政策上……要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先好起来。”下列举措体现了这一理念的是( ) ①设立经济特区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③实行“包产到户” 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如图是小明同学整理的读书笔记,该记录反映的重要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1979年,小岗村农民兴奋地说:“大呼隆干了20年,越干越穷,……就是治不好我们的穷病,包干到户一年就治好了。”带来上述变化的农村改革措施是( )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C、给农民生产自主权 D、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邓小平于1992年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讲话 C、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开放涌春潮九州明媚,改革掀热浪四海辉煌”这副对联与哪一事件有关(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