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例严重剥脱性皮炎病人的护理

1例严重剥脱性皮炎病人的护理

1例严重剥脱性皮炎病人的护理
1例严重剥脱性皮炎病人的护理

各种药物所致剥脱性皮炎症状

各种药物所致剥脱性皮炎症状 *导读:李奎宝报道1例,女,67岁。因肺部感染给予去甲万古霉素0.4g+5%葡萄糖液250ml静滴,2次d,用药至第4天,胸、腹部出现散在分布的红色斑丘疹,3d后皮疹加重,面部、躯干及四肢弥漫性红色斑疹,大片脱屑,融合成片,给予抗过敏治疗,1周后皮疹完全消失。…… 1菌必治 翟红杰报道1例,女,51岁。因感冒给予菌必治静滴,6d后全身出现红斑,大水泡。查体:全身广泛红斑,大水泡,泡皮皱缩,以双大腿后侧、外侧为主,臀部及双膝上部泡皮撕脱创基鲜红,经对症治疗后,患者痊愈。 2去甲万古霉素 李奎宝报道1例,女,67岁。因肺部感染给予去甲万古霉素0.4g+5%葡萄糖液250ml静滴,2次d,用药至第4天,胸、腹部出现散在分布的红色斑丘疹,3d后皮疹加重,面部、躯干及四肢弥漫性红色斑疹,大片脱屑,融合成片,给予抗过敏治疗,1周后皮疹完全消失。 3利福平 秦军报道1例,男,45岁。因型肺结核给予利福平治疗,用药第4个月,患者出现全身皮疹,皮肤肿胀,并有不同程度脱屑,停药15d后皮疹消退。二次用药,次日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后经

多日治疗后患者皮疹减退,病情好转。 4班布特罗 秦军报道1例,女,55岁。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给予班布特罗口服,3d后患者出现全身皮疹,皮肤肿胀,并有不同程度脱屑,即停药,10d后好转,皮疹消退。二次用药,次日再次出现皮疹,皮肤潮红、脱屑,经对症治疗后皮疹消退。 5康莱特注射液 郭秋霞报道1例,男,78岁。因肝癌晚期给予康莱特注射液200ml 静滴,第2次用药2h后出现全身瘙痒,继而出现皮疹,遍及全身,后发展为肿胀伴有渗出,全身不适及手足手套感。经对症治疗,肿胀渐消退,继之出现大片叶状脱屑,1个月后治愈。 6卡马西平 杨慧明报道1例,女,21岁。因躁狂症给予卡马西平治疗,首次剂量200mgd,3d后加至400mgd,用药至第12天,患者胸部出现片状红色丘疹,随之头面部、四肢均出现不规则片状丘疹。个别部位出现水泡,停药后给予抗过敏治疗,15d后皮疹变暗、干燥、脱落,第26天痊愈。作者提示,使用本品应从小剂量(25~50mld)开始,根据病情缓慢增加剂量。

病例分析——卡马西平致剥脱性皮炎1例

卡马西平致剥脱性皮炎 ***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学员*** 一、病史摘要 患者***,女,***岁,主因“上腹不适,呕吐,纳差,乏力6天”于2011年3月25日入住消化内科治疗。患者年轻女性,起病急,病程短,患者于2011年3月19日院外行“刮宫”术,术后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色液体,无呕血,纳差、乏力。既往史:患者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有癫痫病史,但否认院外服药治疗。 查体:体温38.7℃,脉搏86 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8/64mmHg,发育正常,神志清楚,精神差,查体不配合,颜面肿胀、充血,全身皮肤干燥浮肿,双肺呼吸音粗,心界不大,心律齐,腹软,无压痛,肠鸣正常,移浊阴性。 辅查(3月25日):(1)血常规:白细胞数:21.31 ×109 /L ,中性粒数6.93×109 /L,中性粒细胞率0.325,淋巴细胞率0.427 ,(2)生化常规:谷草转氨酶174u/l,谷丙转氨酶155 u/l,总胆红素63.1 umol/L,直接胆红素55.4 umol/L,血糖5.2 mmol/L,肾功能正常(3)B超:肝大、脾大、腹腔淋巴结长大。 入院诊断为:1、腹腔感染2、败血症?3、肝功异常。 治疗:“头孢哌酮/他唑巴坦ivgtt 2.0g Bid、奥硝唑 1.0g ivgtt Bid”抗感染治疗、“还原型谷胱甘肽 2.0g ivgtt Qd’护肝治疗,补钾、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 3月26日患者出现高热,全身现红色皮疹,面部及全身肿胀加剧。其后治疗期间患者一直出现不规则高热,体温:3月25日36.7℃、3月26日40℃、3月27日39.2℃、3月28日39.0℃、3月29日39.5℃。 于3月29日患者全身皮疹加剧,脱屑,呈鱼鳞样改变,逐考虑由药物引起的“剥脱性皮炎”。3月29日停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 2.0g ivgtt Bid、奥硝唑 1.0g ivgtt Bid”,换用“去甲万古霉素0.4g ivgtt Q8h”抗感染治疗,“甲基强的松龙80 mg ivgtt Qd ”,口服“酮替芬片1mg Bid 氯雷他定片10mg Qd”抗过敏治疗,继续护肝,补钾、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 辅查(3月31日):(1)血常规:白细胞数12.23 ×109 /L 、中性粒数3.22×109 /L、中性粒细胞率0.263、淋巴细胞数6.16×109 /L、血小板数40 ×109 /L;(2)生化常规:谷草转氨酶387u/l,谷丙转氨酶237 u/l,总胆红素149.7umol/L,直接胆红素138.1 umol/L,血

1例全身剥脱性皮炎患者的护理

1例全身剥脱性皮炎患者的护理 本文从我科收治一例自行服用中药口服引起全身剥脱性皮炎患者的护理进行深入分析。认为护理重点是病情观察,加强皮肤护理,营养干预,心里护理的重要性护理,预防和减少由剥脱性皮炎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生和护理以及患者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机体各系统的观察护理。 Abstract:This paper treated in our department were to take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oral systemic nursing of exfoliative dermatitis patients were analyzed. That key nursing is the observation condition, strengthen skin care,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the importance of nursing heart care,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caused by exfoliative dermatitis of complications and nursing and patients occurred in the body system of multiple organs dysfunction. Key words:Exfoliative dermatitis; Nursing我科于2011年1月收治了一例全身剥脱性皮炎患者,经过全体医生的积极治疗和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好转出院,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7岁,因十多年前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服用多种西药效果不佳,一直应用激素控制疾病的发展,两月前自行服用激素改为中药口服,从1月15日起自感头昏、发热、畏寒、乏力、不能站立,全身皮肤出现过敏样改变,瘙痒难忍,起红疹,全身皮肤鲜红、溃烂肿胀、溢液并伴有鱼鳞状结痂,大面积脱屑,而于1月20日急诊抬行入院抢救治疗。体检:体温36.5℃,P:80次/min,R:19次/min,BP:80/50 mmHg。神志清晰,精神极差,全身可见大面积结痂破溃,颜面部水肿显著,张口困难,口腔黏膜充血红肿,溃疡伴吞咽困难,语言障碍,双眼肿胀睁不开,手指脚趾小关节扭曲、畸形。经专家会诊为激素撤离综合症。经过完善各项检查及正确应用激素、抗生素、支持药物等治疗,40 d后好转出院。 2主要护理问题 2.1存在生命体征变化的可能患者全身皮肤红肿、破溃、渗液,无完整皮肤。静脉穿刺特别困难,于1月25日处于昏迷状态,体温39.9℃,随时有生命危险。 2.2存在皮肤完整性受损引起面部容貌及全身皮肤改变的危险。因为每个人都希望有个健康的容貌活在世上,因此,面部及全身肌肤一点治疗护理不当,可引起感染溃烂加重,给人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伤害与痛苦。 2.3营养失调 2.4存在焦虑与恐惧心理

皮肤科护理手册

皮肤科护理 一、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 (1)主动热情接待人院病人,介绍医院环境、病区主任、护士长 及规章制度,通知主管医生。 (2)病人人院后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以后每日2 次,3d后改每日1次。体温37.5℃以上者每日4次,39.5℃以上者每4h测量1次,连测3d,正常后每日1次。 (3)注意饮食管理。一般病人给予普食。过敏性皮肤病者,禁食 鱼、虾、蟹、蛋类及刺激性食物。 (4)解除病人思想顾虑,给予心理护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5)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流通,每周紫外线消毒1次,每次30min。(6)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清洁。全身大面积皮肤损害者,应及时 更换消毒被单及衣服。 (7)未经医生允许,不得洗澡。 (8)每周剪指(趾)甲1次,嘱病人勿挠抓皮肤,预防感染。 (9)指导并协助病人涂药;全身擦药时,注意避免着凉。随时观察 用药情况,如有反应,及时通知医生。 (10)重危病人每2h翻身1次,并按摩受压部位皮肤,预防褥疮发生。 (11)使用免疫抑制剂及激素治疗时,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和副作 用。如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感染及肝肾功能损害时,应立即通知医生。 (12)按医嘱及时留送各种化验标本。 二、皮肤科常见疾病护理 (一)湿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疾病。皮疹呈多形性,可 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多呈对称分布,瘙痒剧烈,易于复发。 1.观察要点 (1)皮疹形态:一般为多形性,由红斑、丘疹和水疱组成,集簇分布,边缘弥漫不清。 (2)皮疹的部位,以颜面、耳后、手、足及会阴处多见。 (3)湿疹发作与饮食(鱼、虾、蛋)、情绪(紧张、劳累、忧郁) 及其他因素如寒冷、日光、皮毛等的关系。 (4)观察病人服用抗组织胺药后,是否有头晕、嗜睡等副作用。 (5)观察外用药治疗后皮损的变化。 2.护理常规 (1)执行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 (2)按医嘱给予清淡饮食,禁食鱼、虾、蟹及刺激性饮食。婴幼儿 湿疹系母乳喂养者,其母应暂禁食鱼、虾、蛋类等食物。 (3)避免局部刺激,嘱病人不要搔抓和用肥皂或热水洗烫患处。 (4)湿疹糜烂渗出者,给以湿敷,大面积湿敷时注意避免受凉。常 用湿敷液有3%硼酸溶液、0.1%雷夫奴尔溶液、1:8 000的高锰酸钾溶液等。

1例鼻咽癌患者使用甲硝唑致剥脱性皮炎的护理体会

1例鼻咽癌患者使用甲硝唑致剥脱性皮炎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9-03-15T09:25:14.487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1期作者:王雪 [导读] 报告1例鼻咽癌患者使用甲硝唑致剥脱性皮炎的护理体会。其措施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控制感染,皮肤护理,黏膜护理,饮食护理等。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 225000 摘要: 报告1例鼻咽癌患者使用甲硝唑致剥脱性皮炎的护理体会。其措施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控制感染,皮肤护理,黏膜护理,饮食护理等。2周后肿胀消退,水泡消失,全身鳞屑经反复剥脱后,皮损基本愈合。白细胞升至7.6×109/L,于2018年11月25日康复出院。 关键词: 甲硝唑,剥脱性皮炎,感染,护理 剥脱性皮炎属严重药疹【1】。是有药物通过内服、注射、吸入、灌肠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在皮肤粘膜上发生的急性炎症反应,严重尚可累及机体其它系统。大多数是通过变态反应引起的。1例鼻咽癌的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全身皮肤红斑、合并水疱及口腔粘膜红斑、溃烂,如此严重的皮肤粘膜损伤程度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危及其生命。经积极治疗及细心护理,病情稳定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3岁,因鼻咽癌收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于2018年09月2日始行鼻咽部病灶区放疗,照剂量5040cGY/28FY,患者出现发热2周,体温为38.2-39.5℃,血象中白细胞为11.4×109/L,遵医嘱予甲硝唑注射液静滴3天后,患者全口腔粘膜充血红肿明显,伴多处散在溃疡,灼痛感,张口困难,不能进食,6天后患者相继出现颜面部皮肤溃烂,胸、腹部、颈部、腹股沟、背部、臀部、会阴部及四肢皮肤逐渐出现红褐色斑疹,红斑呈散在状,大小不等,伴有脱屑,个别部位渐成串形融合水泡,部分水泡破溃处流出淡黄色液体,经皮肤科会诊诊断为:药物性剥脱性皮炎,即停用甲硝唑,暂停放疗。 2护理 2.1心理护理 病人在确诊后还没来得及调整心态,便开始进行放疗,现在又出现上述情况,一活动皮肤剥脱疼痛,不敢活动,所以患者对这次放疗后出现症状的恐惧和担心是否会影响疾病预后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再加上治疗费用大,因此对生活、治疗都失去信心,心理负担沉重,情绪激动。根据这些情况,我们耐心、细致地与病人沟通的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鼓励病人倾诉内心的感受,减轻病人心理负担,安定病人情绪,操作时动作宜轻柔、准确,生活护理更应细心周到,尊重病人,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并介绍本科以往的治疗经验及成功病例,向患者说明疾病的过程,使其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水平,端正对待疾病的态度,在心理上达到最佳状态【2】。从而通过一系列措施逐渐帮助患者重建信心并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患者顾虑,积极配合相关治疗和护理。 2.2控制感染 因患者全身广泛皮疹、水泡、渗液,创面极易感染,故预防创面感染是治疗取得成功的主要环节,因此要做好消毒隔离:①置病人于单人房,并限制探视,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温度20~24℃,湿度40%~50%),病房每天用紫外线消毒1次,地板用有效含氯消毒液拖2次。②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要严格无菌。患者所有用被服需经高压消毒,每日更换,污染时随时更换。勤修剪指甲,并向患者讲明搔抓的危害,避免抓伤皮肤。和病患及其家属做好解释工作,限制探视人数、次数,限制有任何感染的人探视。专人护理,固定医疗用品,操作带手套,减少进出病房次数,既能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又有利于防止交叉感染。 2.3 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及其维护 2.3.1建立良好静脉通路 因病人患有鼻咽癌需要化疗及放疗,剥脱性皮炎又致大面积表皮脱落,静脉穿刺及固定都非常的困难,为了避免反复穿刺及用药所需加重给病人带来痛苦,选择了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 2.3.2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的护理 置管后24小时内观察有无渗血渗液,24小时后更换敷料一次,以后每周更换一次。为防止加重皮损,避开皮损处,用绷带作环形固定代替。每日使用管道输液时检查敷料及正压接头情况,勤于观察做到随脏随换、随痒随换。更换敷料要注意无菌原则,用碘酒酒精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扩大至周围10*10cm【3】。为防止堵管及药液的残留,每日睡前、每次输液前后用8-10毫升盐水脉冲式冲管。告知患者穿刺肢体勿过多活动、勿提重物,勿局部重力按压;如脱出或缩进应及时通知医务人员,在无菌条件下处理,不可擅自插入;如有渗血、渗液、感染、出血倾向,应遵医嘱拔除。教会患者及家属改良术肢衣袖,以免穿脱上衣时将导管拔出,尤其是在睡眠时保护好导管,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输液时将输液袋挂在患者易于观察处,以免患者经常抬头查看液体情况导致套管滑出静脉。 2.4皮肤护理 2.4.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每天用温凉开水清洗皮肤1次,皮疹无溃破可交替涂炉甘石洗剂及比亚芬软膏,病人如有明显皮肤发痒,应避免搔抓皮肤,予采取有效止痒措施。适当服用抗组织胺药物,镇静脱敏,外擦无刺激的止痒剂,如炉甘石洗剂等,以免影响饮食及睡眠。潮湿的皱裂部位予扑5%硼酸粉保持干燥。清理创面时尽量保护水疱,勿使其破裂,大疱未破者,在无菌操作下抽疱液。用已消毒的支被架支起被子,以减少被褥与皮肤创面的摩擦,进行全身暴露干燥疗法,四肢置于适当伸张位,利于通风。 2.4.2颜面部皮肤护理 为促进颜面部皮肤溃疡愈合,防止细菌感染。创面液分泌较多时,可用生理盐水清洗,无菌棉签擦干后涂比亚芬软膏。随着液化物减少涂药次数相应减少,涂药时间间隔相对延长。并指导病人不要用手抓溃疡处皮肤,并告诉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忌用手去揭痂皮,让其自行脱落。12天后患者痂皮脱落,原溃疡处生长出新的组织。 2.4.3四肢及躯体皮肤护理 采取暴露疗法,充分暴露皮肤,避免受压、摩擦患处皮肤,建立翻身卡,1~2小时帮助病人变换体位1次。保持皮肤清洁,保持创面干燥。糜烂缺损处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2次,暴露创面用神灯照射20~30分钟/次,皮肤水泡处及渗液糜烂缺损处,清洁消毒后,外用

3例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的治疗与护理体会

3例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的治疗与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的治疗与护理经验。方法对3例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的治疗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儿予以全身抗炎以及局部皮肤护理治疗,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最长12 d,最短8 d。结论积极的抗炎治疗与合理的护理方法是治疗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的关键。 关键词新生儿剥脱性皮炎;葡萄球菌;护理体会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又称葡萄球菌烫伤样综合征。该病是由特殊类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主要表现为全身广泛性红斑,上皮起皱伴大片表皮脱落,黏膜常受累,可伴有发热[1]。本病起病急,可合并败血症,重症可危及生命。现将本院2012~2014年收治的3例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的诊疗和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3例患儿病史分别为:①男,生后2 d,因“发热伴全身广泛红斑1 d”入院,入院2 ~3 d出现全身广泛松弛性水疱伴有表皮脱落露出鲜红色糜烂面如烫伤样。②男,生后8 d,因“发热伴全身散在疱疹2 d”入院,入院第2天疱疹渐增大并增多,上皮起皱部分破溃伴有表皮脱落。③女,生后1 d,因“双下肢皮肤破溃1 d”入院,入院查体见患儿双下肢小腿以及足面广泛皮肤起皱伴有上皮脱落如烫伤样改变。 1. 2 实验室检查3例患儿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0.0×109/L,中性分类均>75%,C反应蛋白>8 mg/L。肝、肾功能正常,血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1例。其余2例阴性。 1. 3 诊断标准根据出生后1~5周发病,皮肤表现为全身广泛性红斑其上皮起皱伴有大片表皮脱落及血常规检查等即可确诊。 1. 4 治疗方法患儿均选用三代头孢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抗炎,血培养阳性根据药敏更换抗生素。同时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1 g/(kg·d)],连用2 d。维持水电解质稳定,保证营养供给。 1. 5 临床护理方法患儿入住新生儿隔离病房,裸露置于暖箱中,进行保护性隔离,箱内垫褥均高压消毒,褥面上铺议程无菌纱布,注意将纱布铺放平整,不要有褶皱,更换2次/d,污染后及时更换,箱温维持在30~32℃,湿度55%~65%,使用紫外线照射病房2次/d,并使用消毒液擦拭保暖箱的内外表面,医护人员接触患儿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洗手、戴灭菌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患儿清水沐浴1次/d,碘伏擦洗2次/d,操作时注意动作轻柔,不能推拉,脱落表皮不能强行撕拉。破损处涂以莫匹罗欣软膏,每6~8小时1次,根据患儿受损皮肤位置和面积灵活翻身,避免受损皮肤长期

一例丙戊酸钠致全身剥脱性皮炎的护理体会

一例丙戊酸钠致全身剥脱性皮炎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5-12-15T10:37:42.360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4期供稿作者:王祯[导读] 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神经外科定时测量体温,记录24h出入量,观察皮肤的颜色、弹性、脱屑的程度。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神经外科王祯 剥脱性皮炎是药物性皮炎最严重的皮炎之一,其临床表现有水泡、渗液、糜烂,病程中常伴有大面积表皮剥脱、感染、高热,还常见肺炎、败血症等。我科于2015年5月收治1例因脑瘤术后服用丙戊酸钠过程中导致全身剥脱性皮炎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一个半月后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因前中颅底巨大嗅沟脑膜瘤在我院行手术治疗,手术顺利,术后病理示:脑膜瘤(WHO I级),患者于住院20天病情平稳后出院。出院回家带丙戊酸钠片口服1#Bid,于用药第五天患者两侧面颊、躯干及四肢皮肤出现肿胀、并有大量红色片状斑丘疹,伴有瘙痒及疼痛。故此再次入院治疗,体格检查:神志清楚,精神差,T:40℃ P:116次/分 R:22次/分 BP:100/60mmHg, 血糖波动在11.0mmol/L左右,此后继而很快出现全身皮肤散在的水泡,泡液澄清,易破溃;两眼睑膜充血,局部可见浆液非脓性分泌物,口唇干裂糜烂,无法言语、进食困难。并伴有咳嗽、咳痰,双肺呼吸音粗,行胸部CT结果示:右肺上叶炎症,双侧胸腔积液,经相关科室会诊,诊断为脑膜瘤术后口服丙戊酸钠导致特重型过敏性剥脱性皮炎,经过补液、抗过敏、抗感染等一系列的对症治疗及精心的护理后,患者于七月二号康复出院。 2.【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病人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针对这些,护士因主动与病人及家属交流沟通,及时解答病人提出的疑问,讲解疱疹的病理原理,帮助消除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的配合治疗及护理,2.2 病情观察:应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记录24h出入量,观察皮肤的颜色、弹性、脱屑的程度;此患者因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甲强龙)且血糖值波动不稳,故应定期监测血、尿等系列指标;注意观察有无呕血、黑便等消化系统出血症状;注意激素的副作用;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少皮质类固醇激素的用量,定期复查。 2.3 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协助病人取半坐卧位增强肺通气量,指导有效咳嗽,协助排痰,定时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并加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鼓励病人多饮水,观察有无窒息,及时做好抢救准备。 2.4 营养支持:由于患者早期进食困难,加上皮肤出现广泛的水泡,脱屑,导致蛋白质大量丢失,故在治疗上加用了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以增强机体免疫。待病情逐渐好转后,循序渐进,少食多餐,缓慢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如鸡、鸭、瘦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鸡蛋等),禁忌辛辣刺激的食物。 2.4 眼部、口腔的护理:患者双眼睑膜充血糜烂且分泌物较多致粘连,无法睁眼,予以妥布霉素眼水及硫酸软膏素滴眼,并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局部,严重者可用无菌纱布覆盖。患者口腔溃疡及粘膜糜烂明显极易发生细菌感染,同时激素及抗生素的应用也可导致真菌感染,所以每天用碳酸氢钠溶液行口腔护理。 2.5 皮肤受损的护理:采取暴露疗法,充分暴露皮肤,避免受压、摩擦患处皮肤,皮肤糜烂处用生理盐水清洗后溃疡液外涂,敷盖无菌纱布,保护皮肤糜烂面,杀灭细菌,减少渗出。同时每1~2h协助患者变换体位1次,使臀部及骶尾部皮肤尽量保持干燥,控制皮损发展。正确处理水疱,小的水疱注意保护,勿抓破;大疱未破者,用无菌注射器严格无菌操作抽出疱液,同时给予烤灯照射,以减少渗液,促进吸收,掌握好照射的时间和距离,并安排专人看护。及时修剪指甲,防止抓破损伤皮肤,保持双手清洁卫生。静脉输液时不用止血带,穿刺部位碘伏消毒,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减少反复穿刺,穿刺后针头用无菌绷带包扎固定,加强巡视,避免药物外渗。 2.6 消毒隔离:将患者置于单人病房,每日于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限制探视人员,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病房内的物体表面及地面清洁两次,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前严格手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每日更换患者衣服及床单,护理人员在执行各项操作时,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讨论】 剥脱性皮炎因起病急,常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因此还应注意预防及控制继发感染,护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今后的治疗中还应严格掌握各项药物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而丙戊酸钠的副作用则表现为腹泻、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胃肠道痉挛、倦睡、眩晕、疲乏、头痛、过敏体质者偶可引起皮肤反应,如皮疹。在某些病例有毒性上皮坏死溶解,多形性细斑也有报导。此患者通过系统化的整体护理,恰如其分的饮食指导和正确的心理护理,住院期间再未发生败血症等相关的并发症,大大缩短疗程,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参考文献】 何冰娟,王郡,陈艳梅重症剥脱性皮炎1例的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 年4月第9卷张平平,石建喜,高明秀卡马西平过敏致剥脱性皮炎的护理中国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9卷第7期

伊马替尼治疗胃间质瘤出现剥脱性皮炎并处理一例

伊马替尼治疗胃间质瘤出现剥脱性皮炎并处理一例 发表时间:2016-02-25T13:42:10.917Z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作者:武艳飞1王智2斯琴2[导读] 1.鄂尔多斯东胜医院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2.巴彦淖尔市医院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临床资料患者张XX 女18岁,主因“头晕、乏力、纳差,伴黑便4天.”入院.入院后查胃镜:胃小弯侧见一巨大隆起性肿物,武艳飞1王智2斯琴2 1.鄂尔多斯东胜医院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2.巴彦淖尔市医院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摘要】目的通过报道伊马替尼治疗胃间质瘤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一例,并行妥善处理后好转.提示伊马替尼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必须及时处理,处理后再次给予伊马替尼治疗再无明显不良副作用. 【中图分类号】R758.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85-01 1临床资料患者张XX 女18岁,主因“头晕、乏力、纳差,伴黑便4天.”入院.入院后查胃镜:胃小弯侧见一巨大隆起性肿物,累及几乎整个胃体小弯侧,考虑T4N1期癌,已取病理:免疫组化:CD117+、CD34+、S-100+,考虑为恶性间质瘤.腹部CT示:左上腹巨大肿瘤,考虑恶性肿瘤,与胃、局部小肠及胰体尾部分界不清.诊断:1,胃肠道间质瘤(GIST).2,消化道出血.据分期及肿物情况无法手术根治,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400mg/日控制病情.口服药物5周后出现起初出现较大的丘疹、癍丘疹,色红,多分布在前臂及躯干部位,不完全对称,偶尔出现在脸部,搔痒难耐.口服扑尔敏、维生素C、钙剂,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避免日光照射,治疗后疗效不佳.因血液科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较多血液科就诊.血液科皮肤科会诊考虑剥脱性皮炎.查血象:红细胞2.62x1012/L,白细胞5.6x109/L,血小板287x109/L,血红蛋白58g/L,嗜碱性粒细胞2%,考虑药物过敏所致剥脱性皮炎,嗜碱性粒细胞增高.于是果断停用格列卫,甲强龙40mg/日冲击治疗,三天后未见新皮疹出现,原有皮疹多处消退,第4天改为口服强的松30mg/日,氯雷他定10mg/日,同时继续服用维生素C 、钙剂治疗,10天后皮疹全部消退,病人无不适.期间输注红细胞4u.病人出院.继续服用格列卫400mg/日,同时预防性服用吡密斯特钾1片/日,扑尔敏4mg/次,3次/日,强的松逐渐减量,强的松共服用一个月停药,避免日晒.每两周查血象一次,病情稳定.三个月后停用抗组胺类药物,再未发生皮疹、皮炎.血红蛋白逐渐恢复至96g/L,嗜碱性粒细胞:0.4%.复查腹部CT:肿物大小较前减小40%,患者一般情况好,无再次出现消化道出血. 2讨论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罕见的胃肠道、肠系膜、网膜肿瘤,然而,恶性GIST却是最常见的胃肠道肉瘤.随着内镜技术的提高检出率逐渐提高.[1]C-kit等突变基因编码酪氨酸激酶促进肿瘤的形成,而甲磺酸伊马替尼为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可竞争性抑制此酶,使肿瘤凋亡.[2]从而给予无法手术根治的患者带来生的希望.本病例患者既往无药物、食物过敏史,生活规律,治疗1月,开始发生皮疹,继而发展为剥脱性皮炎.停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加甲强龙冲击治疗3天,病情得到控制,治疗效果好,而后继续服用组胺类药物和激素治疗一个月后治愈.甲磺酸伊马替尼引起剥脱性皮炎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患者可能是由于嗜碱性粒细胞的增多出现皮疹,由此推断嗜碱性粒细胞可能释放组胺类物质导致皮疹出现.应用激素、抗组胺类药物的抗过敏、免疫抑制作用促使皮疹很快的到控制,也证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可能是甲磺酸伊马替尼除作用于BCR/ABL融合基因外,对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受体的抑制剂[3],而实验证实,敲除PDGF基因的小鼠可出现严重的水肿和过敏反应[4].因此,甲磺酸伊马替尼引起皮疹的确切发生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一般来说,患者对甲磺酸伊马替尼的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少见,已报道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肌肉酸痛、骨髓抑制、水钠潴留、腹泻等,发生皮疹也很常见,约占26%,发生剥脱性的皮炎却罕见.在发生剥脱性皮炎后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处理,停用格列卫,应用激素及抗组氨类药物.我们鉴于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在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出现严重骨髓抑制后,可以暂时停药,等待恢复后再次用药时可能见到原有不良反应减轻或消失的经验,为避免剥脱性皮炎得不到控制,甚至病情加重,我们在单纯应用抗过敏药物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果断停用格列卫,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和激素治疗,皮疹迅速消退,待皮疹完全消退后再用格列卫,皮疹就再没有出现,说明此方法是安全的.其机制可能与免疫状态,嗜碱性粒细胞减少有关. 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引起剥脱性皮炎可能是急性的,也可能是药物的慢性积累引发的.但其所致的剥脱性皮炎来势凶猛,病情重,需立即停药、抗过敏、激素治疗.因此我们在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时,要严密观察,警惕剥脱性皮炎的发生,必要时提前预防,格列卫说明书中提到,通过检测嗜碱性粒细胞,预先使用抗组胺类药物,以避免皮疹的发生,直至嗜碱性粒细胞正常.而相当一部分患者必须服用该类药物进行治疗,比如本患者.在停用药物抗过敏,激素治疗后药物再次使用,不良反应减轻或无再次出现,说明即使发生过敏积极处理后继续用药也是可行的.本患继续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已8月未再次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每2-3周我院门诊随访疾病控制较好.但本患具有高肿瘤负荷,是否肿瘤因素影响患者出现严重过敏不得而知,后因肿瘤负荷减小而严重过敏反应减轻,期待相关研究出现. 参考文献[1] 梁寒.胃肠道间质瘤的手术治疗[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3,12(4):249[ -2522] LiuLC,XuW T.Prognosisanalysisof216caseofgastrointestinalstroG[ maltumor[J].ChiJGastrointestSurg,2012(15):255-258.3] PietrasM,etal.Inhibitionof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receptorsreGducesinterstitialhypertensionandincreasestranscapillarytransportintumor[J].[ cancerRes,2001,61:29294] H euchelR,Berg A,Tallquist M,etal.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betareceptorregulatesinterstitialfluidhomeostasisthroughphosGphatidylinositoKinasesignaling[J].proc NatlA cadSciUSA,1999,96:11410.

艾滋病合并重症剥脱性皮炎的护理

艾滋病合并重症剥脱性皮炎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4-07-31T14:11:18.6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1期供稿作者:岳爽吴桂芳蒲蓉于晓艳[导读] 艾滋病合并重症剥脱性皮炎的患者,因人体免疫力低下、天然保护屏障遭到严重破坏,抵抗力极差,及易发生创面及全身感染。 岳爽吴桂芳蒲蓉于晓艳(四川省南充中心医院传染科 637000) 【摘要】总结艾滋病合并重症剥脱性皮炎的护理,主要包括:预防感染、皮肤、黏膜护理、建立有效静脉通路、营养支持、心理护理、职业防护等。认为做好消毒隔离和身心全方位的护理,可预防并发症,提高治疗成功率。 【关键词】艾滋病剥脱性皮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1-0321-02 艾滋病又叫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致命性传染病,人免疫缺陷病毒特异性侵犯并破坏CD4T淋巴细胞,使机体免疫系统受损,最终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1]。剥脱性皮炎是又称红皮病,皮损呈全身弥漫性广泛潮红、肿胀,以面部及手足为重,可出现丘疹或水泡,后期全身出现鳞片样脱屑,手足呈手套或袜套样脱落,累及口腔和眼结膜。病情严重者可伴有内脏损害,重症患者可因全身衰 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2]。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7月共收治6例艾滋病合并剥脱性皮炎的患者,其中2例为重症患者,给予积极的治疗和精心地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7岁,因全身红斑、水泡、瘙痒入住皮肤科,因HIV抗体确诊实验阳性,转入。患者精神萎靡,消瘦;全身泛发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红斑、水泡,部分融合成片,以头面部为甚;眼结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多呈脓性;口腔黏膜覆盖片状白色假膜,有多处溃疡;外阴皮肤破溃,分泌物呈脓性。T:39.80C,P:98次/分,R:22次/分,BP:116/68mmHg。实验室检查示:白蛋白32.0g/L,血常规WBC3.9×109/L,N89%,CD4T淋巴细胞37个/uL。主要诊断:①重症剥脱性皮炎;②AIDS ;③霉菌性口腔炎。 患者,女,62岁,因HIV感染5月,抗病毒治疗11天,发热伴进行性皮损3天入院。全身皮肤可见充血性、弥漫性脱屑样皮疹,和大小不等的水泡,多发性创面破溃,渗出较多,以颈胸部及双上肢为甚。唇周及口腔内见多个溃疡,有血性分泌物。颜面及四肢水肿。T:40.00C,P:98次/分,R:24次/分,BP:136/88mmHg。实验室检查示:白蛋白29.0g/L,血常规WBC4.0×109/L,N90%,CD4T淋巴细胞122个/uL。主要诊断:①重症剥脱性皮炎(药物型);②AIDS。治疗经过:停止一切可引起过敏的药物;抗炎、抗过敏、补充水、电解质、维生素,纠正低蛋白血症等治疗和精心地护理,患者皮损减轻,糜烂及溃疡面愈合,渗出减少,水泡吸收,皮肤呈袜套样脱落,新生皮肤清洁表面干燥。第1例患者治疗6周后好转,转当地疾控中心行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第2例患者治疗4周后好转,调整抗病毒方案。2个月后随访患者均无不适。 2 护理 2.1环境要求艾滋病患者抵抗力差,加之皮损面积大,人体天然屏障遭到严重破坏,抵抗力极度低下。及易造成创面及全身感染,做好消毒隔离中作至关重要[3]。安置病人于单人病房,限制探视。每天开窗通风2次,多功能空气消毒机行室内空气消毒。监护仪表面用75%的酒精擦拭,床栏、桌椅等物体表面和室内墙面、地面每日用含有效氯为500mg/L消毒液擦拭或湿拖。床单元清洁、干燥、柔软,无邹褶、渣屑。每日更换被服,污染时随时更换。换下的衣被用黄色塑料袋单独包装,单独清洗后行高温蒸汽灭菌。诊疗用物专人专用,每日消毒。工作人员进病房时穿隔离衣,带无菌手套、口帽,换鞋套。病室温度控制在22~ 240℃,湿度在50~60%。 2.2 皮肤护理 剥脱性皮炎皮肤护理至关重要,是治愈和预防感染的发生的有效保证[4]。盖被用支架托起,避免与皮肤摩擦。被单下垫消毒软垫,定时翻身,皮肤破损及糜烂处,用生理盐水清洗后再用3%硼酸和聚维酮碘溶液交替湿敷每日2次。大水泡在无菌技术下,于水泡的低位处,抽出泡内液体。小水泡注意保护,让其自行吸收。手指、脚趾之间用无菌油纱隔开,防止粘连。翘起的脱皮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软化后用无菌剪修剪。 2.3 局部黏膜护理 2.3.1眼、耳、鼻部的护理患者球结膜充血水肿,眼睑分泌物多且呈脓性,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3次;日间用妥布霉素眼药水滴眼,嘱其经常转动眼球;睡前涂抹红霉素软膏,防止眼睑粘连。外耳道及鼻黏膜有分泌物时用消毒棉签轻拭。鼻黏膜糜烂、结痂处用生理盐水清洗;植物油软化后,用无菌镊子取出。 2.3.2口腔护理患者口腔黏膜糜烂、破溃、出血、疼痛分泌物多,使其张口困难,先用生理盐水湿化后清除唇周结痂;再用吸管吸取0.5%的利多卡因漱口缓解疼痛,最后用5%碳酸氢钠含漱,制霉菌素粉剂100万U加碘甘油10ml涂擦溃疡处,唇周涂石蜡油。餐前用0.5%的利多卡因,餐后生理盐水漱口,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黏膜或加重出血。 2.3.3会阴部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2次,碘酊消毒尿道口,便后用侵0.01%新洁尔灭的湿巾纸擦拭,防止污染皮损处。 2.4保证有效静脉通路静脉输液是患者治疗的主要途径。大面积皮肤破溃、渗出,静脉穿刺、固定较为困难,采用浅静脉留置针及股静脉置管的方法,胶布固定时避开皮损处。 2.5 发热的护理鼓励多饮水,戴冰帽,温水(禁酒精)擦拭皮肤完整处,若该降温效果不佳,则遵医嘱使用药物降温。 2.6 营养支持艾滋病合并重症剥脱性皮炎患者因高热,大面积皮肤脱落,渗出较多,分解代谢增加,口腔黏膜溃烂进食困难,引起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应及时纠正。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温凉流质饮食,补充足够的水分,既保证营养的供给,增强抵抗力,促进皮损早期愈合,又可防止长期禁食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口腔糜烂好转后逐步过渡到软食、普食。避免粗纤维、辛辣、刺激、易引起过敏的虾蟹等海产品。进食量少者静脉输入白蛋白、氨基酸等。 2.7 心理护理患艾滋病的事实本也给患者以沉重的打击,重症剥脱性皮炎皮损严重,语言及吞咽困难,病情凶险,使患者沮丧、恐惧,尚失生的希望,甚至想放弃治疗,护理人员多与之交流沟通,加强心理疏导,引导其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2.8 职业防护给患者进行护理、治疗前,评估环境,保证环境安静、安全,无他人干扰。操作空间宽敞,光线明亮,戴好口罩、手套、鞋套,穿戴隔离衣、裤,必要时戴防护眼罩。操作者沉着冷静,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被污染的锐器及时放入锐器桶内,被病人血液体液污染而无法重复使用物品及时焚烧。送检标本时,标本放在防渗漏的容器内。

一例脑出血恢复期出现严重剥脱性皮炎的护理

一例脑出血恢复期出现严重剥脱性皮炎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6-11-14T13:34:24.39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0期作者:邓俏连 [导读] 剥脱性皮炎属于严重药物性皮炎,病情危重,易引起皮肤化脓和大量皮肤渗液。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内二科广东广州 510510 摘要:目的:探索脑出血恢复期患者严重剥脱性皮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6年3月12日收治的一例脑出血恢复期严重剥脱性皮炎患者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27d精心护理,患者因严重剥脱性皮炎引发的继发感染完全康复,患者多发皮疹及破溃明显好转,病变基本痊愈。结论:脑出血恢复期出现严重剥脱性皮炎,多引药物引起,病情危重,可能引起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临床护理中应在常规抗炎和消毒隔离的基础上,兼顾做好皮肤护理、粘膜护理和营养支持,停服可能引起剥脱性皮炎的药物,经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脑出血;恢复期;剥脱性皮炎;护理 剥脱性皮炎属于严重药物性皮炎,病情危重,易引起皮肤化脓和大量皮肤渗液,患者皮肤呈现鳞片状,手部和足部皮肤正片剥脱,患者便有严重炎性症状,如治疗和护理不够得当,可导致患者出现全身器官衰竭,继发严重感染死亡。本研究以我院2016年3月12日收治的一例脑出血恢复期出现严重剥脱性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张某,男,61 岁2016年1月因脑出血入我院脑外科治疗,手术治疗后行抗炎治疗。3月12日患者颈部、腹部、足底出现大量红斑疱疹,迅速发展至面部和躯干部位,皮肤破损严重,并出现严重黏膜糜烂。临床确诊为严重剥脱性皮炎。如我科室治疗时,患者嗜睡症状明显,结膜水肿严重,患者出现高热和寒颤等表现,患者背部和四肢皮肤大片剥脱,病情十分危重。 1.2 治疗方法 立即停止可能引起剥脱性皮炎的药物,开通深静脉通道,予以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患处外用莫匹罗星,使用专用层流床,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严格按照要求应用治疗药物,一旦发现药物反应,立即进行处理。 1.3 护理方法 1.3.1 消毒隔离 剥脱性皮炎患者皮肤损伤面积较大,易出现全身感染[1],护理中应首先做好隔离消毒工作。将患者安置在单独病房,持续使用层流床,室内每日进行2次紫外线消毒,地面采用有效氯湿拖消毒,患者被褥和个人衣物每日进行高温消毒,使用医疗器械采用75%医用酒精消毒。保持十年温度为23℃至25℃,湿度控制在45%至55%,诊疗和护理过程严格实施无菌操作,严格控制探访人数和探访时间,避免出现院内交叉感染。 1.3.2 皮肤护理 充分暴露皮肤,每日用滴露溶液水溶剂为患者轻柔清理皮肤,如皮肤出现红斑,外用炉甘石洗剂,对破损皮肤部位湿敷3%硼酸液,并采用改性几丁质喷雾剂进行治疗[2]。注意保持患者皮肤干燥,及时为患者清理指甲,防止患者抓伤皮肤,患者皮肤部分结痂后,采用金因肽与庆大霉素交替外喷,采用油性纱布包裹无菌纱布做好患者手足分隔,防止手指和脚趾出现粘连。 1.3.3 黏膜护理 严重剥脱性皮炎可侵犯患者黏膜,本研究患者双眼均出现粘连,采取了生理盐水清晰结膜囊护理,并日间给予卡波姆滴眼液,夜间给予金霉素眼膏。临床治疗使用大剂量激素和抗生素,患者出现了继发口腔感染,护理中采用口泰漱口液漱口护理,外阴部位采用3%硼酸液湿敷后,并联合使用外用莫比罗星。外耳道粘膜每日采用消毒棉签清理,鼻腔采用生理盐水棉球清理。 1.3.4 营养支持 由于患者皮肤损伤严重,蛋白质消耗大,如营养支持不够,会延缓皮肤愈合[3]。临床护理应给予高蛋白、高纤维流食,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食品,进食前为减轻口腔黏膜溃烂造成的不适,可采用利多卡因漱口。饮食还应注意补水和氨基酸。确保患者有较为充足的营养供应。 1.3.5 心理护理 该患者脑出血后发生严重剥脱性皮炎,患者情绪低落,一度丧失治疗信心。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采用亲情式护理,耐心向患者解释病因和治疗方式,全面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为防止交叉感染,护理中对探访情况进行了严格控制,为消除患者孤独感和焦炉感,通过智能手机让家属与患者及时沟通,给予患者亲情慰藉。出院前嘱患者避免服用过敏药物,保持心情愉快,注意科学饮食,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检查随访。 2 结果 经过经27d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因严重剥脱性皮炎引发的继发感染完全康复,患者多发皮疹及破溃明显好转,患处皮肤已经结痂,病变基本痊愈,患者康复出院。 3 讨论 剥脱性皮炎是一种可累及全身的严重皮肤疾病,病因多为药物过敏、恶性肿瘤继发、其他皮肤病继发等[4]。剥脱性皮炎对患者皮肤和黏膜侵犯严重,患者多伴有发热和肝肾功能异常等反应[5]。本研究病例为药物过敏引起,患者皮肤化脓感染比较严重,全身多处出现皮疹和破溃现象,患者病情十分危重。临床采取了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实施皮肤和黏膜会,全面进行隔离消毒,并采取有效心理护理手段,稳定患者情绪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经过27d精心护理和治疗,患者患处皮肤结痂好转,最终康复出院。 总之,脑出血恢复期出现严重剥脱性皮炎,多引药物引起,病情危重,可能引起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临床护理中应在常规抗炎和消毒隔离的基础上,兼顾做好皮肤护理、粘膜护理和营养支持,停服可能引起剥脱性皮炎的药物,经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的中医护理体会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的中医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9-04-02T10:53:36.217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2月3期作者:刘丽 [导读] 目的对新生儿剥脱性皮炎应用中医护理的效果予以探究。 刘丽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0200) 【摘要】目的对新生儿剥脱性皮炎应用中医护理的效果予以探究。方法以新生儿剥脱性皮炎为例,共62例,随机选自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2月,以接受常规护理的患儿为乙组(30例),以接受中医护理的患儿为甲组(32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乙组家长护理满意度(73.33%)比较,甲组(93.75%)最高,差异显著(P<0.05);甲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疱疹干燥时间、住院时间短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护理有助于维持患儿体温稳定,加速症状恢复,减短住院时间,使家长对护理工作予以高度评价。 【关键词】新生儿剥脱性皮炎;中医护理;效果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3-0091-01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亦称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属于一种急性皮肤疾病,多见于婴幼儿,具有暴发流行性、病死率高等特点,因此,加强患儿护理干预对其早期治疗及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2]。常规护理因缺乏针对性、主动性、片面性等不足之处,应用受限。为此,本文对本病患儿予以中医护理,对其作用效果予以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2月的新生儿剥脱性皮炎为例,共62例,所有家长均知晓研究,主动签署知情同意书。以其中行常规护理患儿为乙组(30例,男18/女12,日龄10-25d)。以行中医护理患儿为甲组(32例,男20/女22,日龄12-28d),经对比,两组临床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乙组给予常规护理,即根据医嘱,向患儿提供环境护理、生活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口腔及眼部护理、营养支持等措施,保证患儿机体康复水平。 甲组予以中医护理,如下:①用药护理,评估患儿症状严重程度,根据评估结果,使用清凉膏/普连膏,如大片皮损,利用无菌压舌板取适量膏体,自中心向外均匀涂抹在患处,注意此过程需边擦边揉,2次/日;渗液较多者,使用中医药膏湿敷,即生大黄+300mL温水,煎沸约20min,而后过滤、加300mL温水,煎沸约15min,再过滤,直至100mL,从中取30mL药液,加入100g凡士林,制成大黄膏,并加入粉末状的五倍子、轻粉、铜绿,压制成膏体,平铺在无菌纱布,再贴于创面,妥善固定,1次/8-12h。②皮肤护理,为预防风寒侵犯皮肤,需提供22°-24°单人病房,提供护理操作时,使用屏风挡/床帘,防止风寒侵袭。③发热护理,注意监测、记录患儿体温变化,如发热无汗,偶有微寒者,予以中药降温,以清热凉血、解毒汤剂为主,配以0.5-1g羚羊粉,1次/日;里热盛者,予以通腑之药+清热凉血汤,2次/日,保持排便顺畅,体温下降。④饮食指导,以生津止渴、清热除烦、补肝益血等食物为主,如莲子粥、绿豆汤、猪肝、猪心等,指导家长服用,经母乳喂养,达到调节患儿体温目的。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疱疹干燥时间、住院时间,并比较、分析两组家长护理满意度(经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等予以评价,满分为100分,a十分满意100-80分、b较满意79-60分、c不满意不足60分。总满意度为(a+b)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以软件SPSS24.0为工具,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疱疹干燥时间等表示“”,以t检验;家长护理满意度表示为“n(%)”,以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疱疹干燥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 与乙组比较,甲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疱疹干燥时间、住院时间最短(P<0.05),见表1. 2.2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甲组、乙组的十分满意分别为12例,9例,较满意例数分别为18例、13例,不满意例数分别为2例、8 例,总满意度分别为 93.75%(30/32)、73.33%(22/30)。对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中医护理,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完成的护理工作。近些年,中医药的特色受到医学领域研究学者的关注及国际护理界的青睐。在当前中医学不断发展下,中医护理理论及技术操作得到进一步完善,在多种疾病临床方面都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