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

《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

《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

学前心理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需求。

2.掌握学前儿童的心理问题预防与干预方法。

3.培养学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1.教材:《学前心理学》

2.教具:幼儿游戏道具、儿童音乐CD、丰富的图书资源、教具等。教学过程: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1.引入:观看一段家长对学前儿童的期望和关注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思考。

2.讲授:介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包括身体发育、认知能力、社交能力、情绪表达等方面。

3.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启示。

4.小结:总结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教育启示。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问题预防与干预

1.引入:播放一段学前儿童心理问题案例视频,引发学生对心理问题

预防与干预的思考。

2.讲授:介绍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孤独、逆反等,并

介绍相应的预防与干预方法。

3.案例分析:学生分组分析并讨论一些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案例,提

出相应的预防与干预方法。

4.小结:总结学前儿童心理问题预防与干预的方法。

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观察与评估

1.引入:展示一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观察工具,如行为观察表、心理

测试问卷等,引发学生对观察和评估的思考。

2.讲授:介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观察和评估的方法与步骤,包括观察

要点、记录方法、评估指标等。

3.实践:学生分组观察一位学前儿童,并使用相应的观察工具进行记

录和评估。

4.小结:总结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观察与评估的方法。

第四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教育实践

1.引入:观看一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教育实践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实

践的思考。

2.讲解:介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教育实践的内容和方法,包括游戏教育、情感教育、音乐艺术教育等。

3.实践:学生分组设计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教育活动,并进行实践。

4.总结:学生汇报实践结果,并在整个教案框架中总结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延伸:

1.组织学生参观幼儿园,观察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实践,加深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教育的理解。

2.学生自行查找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相关的研究资料,进行小组报告和讨论,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环节的表现及合作能力。

2.对学生设计的教育活动进行评价,包括内容的合理性、方法的创新性、结果的效果等。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设计了多种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把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需求和问题。同时,通过实践环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教育实践中,提高了他们的教育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学前心理学教案

绪论 教学目标: 1.知道学前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2.了解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3.能够举例说明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时安排:2 教学过程: 一、心理学—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科学 最初,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被认为是社会学科。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被认为是心理学的第一本著作。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心理学的概念 1、心理学是什么?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以及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的学科。 2.什么是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心理过程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如观察一个人,有人观察得很细,身高、肤色、体貌特征都能描绘,有的人则观察得很粗。又如学习,有人对公式记忆深刻,有人对年代记忆准确,有人则对事件印象很深,当然也有人对学习内容记不住,但对影视名星的一点一滴都了如指掌。对一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有人痛恨,有人可怜。对一交通事故现场,有人挤着凑热闹,有人远远躲开。男孩喜欢车,女孩喜欢娃娃,有人勇敢、有人文静等都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部分 心理过程包括: (1)认知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2)情感过程:喜悦、愤怒、哀伤、恐惧等 (3)意志过程:确定目的、制定计划、采取行动 个性心理包括: (1)个性倾向性:能力、气质、性格 (2)个性心理特征:需要、兴趣、动机、信念、价值观、世界观(3)自我意识: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三、什么是学前心理学 学前心理学:是学前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前心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研究内容: 1、个体心理的发生:在讲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言语、情绪、意志、个性、社会性等这些章节时都会提到它们是何时产生的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一般在每章会提到什么心理现象的发生或一般趋势。

学前心理学教案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案

导入:心理学,一个富有极大探索性的科学领域,不仅引起了大批科学家们的深思,也引起了大众的好奇。在这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领域里,充满了许多未解之谜,神秘而又实在,成为人类探索世界的三大奥秘之一。在人类走过的里程中,人们在不断探索外部宇宙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揭示着人类自身的心理世界,并将各种心理现象称为内宇宙。特别是人类探索的焦点由外部世界转向人类自身时,脑科学的研究逐渐成为生命科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而研究脑的心理机能是心理学的重要任务。21世纪--被视为生命科学的年代,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类自身的科学日益显示出其不可缺少的作用。科学地认识自身是我们面临的永恒的主题,各类科学家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视角对心理现象进行了探索,力求揭开心理奥秘,打开这一神秘的"黑箱"。人类心理的复杂性曾令古人为之感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家揭示的内心奥秘也越来越多,令现代人为之喜悦。心理学已经被现代人视为21世纪中三个最有发展前景的学科之一。 绪论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经说过:“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年)的《灵魂论》一书,是人类文明史上较早的有关心理现象研究的专著。在这部著作中,他把人的灵魂看作是生活的动力和生命的原理,是身体存在的形式。认为灵魂支配身体活动,有自己的活动规律。他还对感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类似、对比、接近等记忆的原理。法国二元论哲学家笛卡尔是哲学心理学思想的创始人。他认为人的身体是由物质实体构成,而灵魂是由精神实体构成的,身体和灵魂这两个实体互相作用。互为因果,这就是所谓的“心身交感论”。他还首先用“反射”的概念来解释人的部分心理活动,为发展科学的心理学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笛卡尔还专门写了《情绪论》一书,对情绪的本质、种类和机制作了研究。 贝克莱(1685—1753)和休漠(1711—1776年)可以视为19世纪欧州联想主义的心理学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莱的《视觉新论》和休漠的《人性论》,虽然属于哲学著作,但对以后的心理学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从亚里斯多德起,在长达十几个世纪的时期内,心理现象大多是由哲学家作为哲学问题加以研究的。 心理学从哲学中真正分离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主要由德国生理学家冯特

学前心理学教案

学前心理学教案 教案名称:学前心理学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2. 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对教育的意义; 3. 学习运用学前心理学原理指导幼儿教育活动; 4. 培养对学前心理学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 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阶段与特征 2.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与语言发展 3. 学前儿童情感发展与社会发展 4. 学前儿童性别认同与性别角色发展 5.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与自尊发展 6. 学前儿童游戏与创造发展 7. 学前儿童道德发展与价值观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呈现幼儿园的环境、氛围和教育活动,引发学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30分钟) 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阶段与特征 - 0-2岁:感知运动期,出现物体常存和追踪行为 - 2-6岁:操作前期,思维逐渐内外化,逐渐具备概念能力 - 6-7岁:具体运算期,逐渐具备逻辑思维能力 2.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与语言发展 - 认知发展:感觉运动、观察、思维、记忆等能力的培养 - 语言发展:语言的习得过程及其与认知的关系 3. 学前儿童情感发展与社会发展 - 情感发展:幼儿的情感体验、表达和应对能力的培养 - 社会发展:幼儿社会化过程中的角色认同、合作和交往能力的培养 4. 学前儿童性别认同与性别角色发展 - 性别认同:幼儿自我认同和性别角色意识的形成 - 性别角色发展:性别角色在游戏和行为中的表达与执行 5.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与自尊发展

- 自我意识:幼儿对自己的存在和特点的认识 - 自尊发展:幼儿自尊感的培养和保护 6. 学前儿童游戏与创造发展 - 游戏发展:幼儿游戏在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的作用 - 创造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 7. 学前儿童道德发展与价值观 - 道德发展:幼儿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的培养 - 价值观:幼儿从小学习并形成健康的人生价值观念 三、教学实践(40分钟) 1. 学生小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设计适合学前儿童的教育活动,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2. 教师点评与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加深理解和改进。 四、总结归纳(10分钟) 1. 展示学生的设计成果,全班同学共同总结学前心理学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2.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学前心理学,发展对教育领域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学前心理学教案

学前心理学教案 学前心理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2.认识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3.学习运用学前心理学知识指导幼儿的教育和发展。 二、教学内容: 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2.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3.学前心理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30分钟) a.引入学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b.介绍学前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如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艾里克生社会情感发展理论等; c.让学生讨论学前心理学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2.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30分钟) a.介绍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如好奇心、自我意识的产生等; b.讨论学前儿童的主要发展领域,如语言发展、运动发展等; c.提供相关案例和教育方法,让学生学习如何针对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进行教育。 3.学前心理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40分钟)

a.介绍学前心理学在游戏教育中的应用,如如何设计游戏活动促进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b.讨论学前心理学在情感教育中的应用,如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 c.探讨学前心理学在社交教育中的应用,如如何帮助学前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教学评估: 1.设立小组讨论环节,检查学生对学前儿童心理学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的理解; 2.让学生设计一个适合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评估他们运用学前心理学知识的能力; 3.通过观察学生在教学示范中运用学前心理学知识指导幼儿的能力,评估他们在幼儿教育中应用学前心理学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 1.教材:《学前心理学导论》; 2.案例:学前儿童发展案例; 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介绍学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让学生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并学习运用学前心理学知识指导幼儿的教育和发展。通过小组讨论、游戏活动设计和教学示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教育能力和应用学前心理学知识的能力。通过观察和评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帮助他们提高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20首页 【教学主要容】 复习和背读章节重要容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并运用本章节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教学准备】 教案、黑板、粉笔等 【教学后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20 次课讲稿

【复习旧课】 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 一、记忆的保持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1.保持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是识记和恢复(再认和再现)的中间环节。 2.保持是一个动态过程。 在保持阶段.知识经验会发生“量”和“质”两方面变化.就“量”而言.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显著表现就是遗忘;就“质”而言.因知识经验、加工组织经验的方式不同,回忆的容会变化。有的容变得简略了、概括了.不重要的细节消失了;有的容变得更加完整合理;而有的却变得更加具体、夸、突出学前儿童年龄小.大脑神经发育不够成熟。知识经验缺乏.更容易变化,忘事。因而对学前儿童记忆保持的要求不能太高,而应实事,符合记忆的心理年龄特点,教孩子学习知识,要注意巩固率或识记后的保持率。 二、根据遗忘规律科学地组织复习 (一)遗忘 即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再认或再现时发生错误。有几种情况:不完全遗忘,能再认不能再现;完全遗忘,既不能再现也不能再认;临时性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再现;永久性遗忘,永远不能再认或再现。(二)遗忘的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的揭示了遗忘规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快,以后逐渐缓慢,简单说,就是“先快后慢”。 (三)科学地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式多样化,多种感官综合运用; 3.利用记忆恢复的规律。幼儿有一种特殊的记忆恢复(回涨)现象。 这就要求我们指导孩子进行科学的分散复习,分散复习不是简单重复,而要使复习方式多样化,做到眼耳手脑并用。正确看待“回涨“现象,利用这一规律组织孩子学习、游戏。 三、排除影响“保持”的因素,科学地安排识记材料

《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

《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 学前心理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需求。 2.掌握学前儿童的心理问题预防与干预方法。 3.培养学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1.教材:《学前心理学》 2.教具:幼儿游戏道具、儿童音乐CD、丰富的图书资源、教具等。教学过程: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1.引入:观看一段家长对学前儿童的期望和关注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思考。 2.讲授:介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包括身体发育、认知能力、社交能力、情绪表达等方面。 3.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启示。 4.小结:总结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教育启示。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问题预防与干预

1.引入:播放一段学前儿童心理问题案例视频,引发学生对心理问题 预防与干预的思考。 2.讲授:介绍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孤独、逆反等,并 介绍相应的预防与干预方法。 3.案例分析:学生分组分析并讨论一些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案例,提 出相应的预防与干预方法。 4.小结:总结学前儿童心理问题预防与干预的方法。 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观察与评估 1.引入:展示一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观察工具,如行为观察表、心理 测试问卷等,引发学生对观察和评估的思考。 2.讲授:介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观察和评估的方法与步骤,包括观察 要点、记录方法、评估指标等。 3.实践:学生分组观察一位学前儿童,并使用相应的观察工具进行记 录和评估。 4.小结:总结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观察与评估的方法。 第四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教育实践 1.引入:观看一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教育实践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实 践的思考。 2.讲解:介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教育实践的内容和方法,包括游戏教育、情感教育、音乐艺术教育等。 3.实践:学生分组设计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教育活动,并进行实践。

学前心理学教案

学前心理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一)情感目标 幼儿心理学的学习是我校学生今后学习幼儿教育学及相关的教学法的基础,通过对绪论中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及一些有关幼儿心理的小事例的学习,引起学生学习幼儿心理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幼儿及自身心理现象的热情。(二)能力目标 1、能从三个方面理解心理现象和心里的实质。 2、能够对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和注意正确举例。 3、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学习幼儿心理学的现实意义进行概述和总结。(三)认知目标 1、正确理解幼儿心理学的定义。 2、从动机、心理过程和个性三个方面掌握什么是心理现象;了解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定义;正确理解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和注意。 3、从三个方面了解心里的实质。 4、掌握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5、了解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 6、了解本门功课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 1、从动机、心理过程和个性三个方面掌握什么是心理现象;了解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定义;正确理解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和注意。 2、掌握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3、了解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一)物质材料的准备教材、ppt (二)知识经验的准备 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案例的收集 四、课时安排2节 五、教学内容导入新课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种心理活动在这一时期有明显的发展。幼儿的心理有自己的独特性。 问:幼儿园的孩子同小学生、中学生、成人的心理一样吗?他们对同样的刺激的反应一样吗?举例:“○”像什么? 幼儿园:像?,像?,像? 为什么孩子会认为○ ○ ○ ○ ○比○○○○○ 多? 1 为什么你问幼儿2 + 3 = ? 幼儿会说:不知道 你问:2个苹果+ 3个苹果= ? 幼儿会说:是5个苹果。为什么幼儿的图书色彩鲜艳,字迹很大,并配有插图?为什么教师用简单机械地让幼儿跟读的方式学习: 如: 苹果苹果apple; apple apple苹果,孩子的注意只能坚持几十秒??? 了解幼儿的内心是教育好幼儿的基础,而幼儿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有许多有趣的现象等待我们去探究,这些将是我们今后的学习内容,我们要学好幼儿心理学,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心理?心理的实质是什么?什么是幼儿心理学? 教授新课 1、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幼儿心理的研究对象 定义:幼儿心理学---研究3~6,7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的学科.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发展心理学――年龄心理学,个体从从出生到衰老整个漫长的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可分为儿童心理学;老年心理学;动物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原始人类的心理) 普通心理学――研究正常的,成熟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特点: 1、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特点 2、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幼儿心理学教案(推荐8篇)

幼儿心理学教案(推荐8篇) 幼儿心理学教案第1篇 心理学;认识发展与教育,情感意志发展与教育,个性发展与教育,学习心理与教育,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教师心理。 认识发展与教育: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问题解决、注意。 1、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3、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通过感觉可获得对事物个别属性的知识,而知觉则是对事物的整体的反应,这种反应不在是孤立的属性或部分,而是事物的整体。感觉是知觉的成分,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到基础之上产生的,感觉到的事物的个别属性越丰富,对该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充实越完整。知觉是感觉的深入,是比感觉较复杂的认识过程。 4、感知觉规律 感受性及其变化 (1)感觉适应

同一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人芝兰入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嗅觉的适应 从明亮的地方走入暗室,最初什么也看不到,相反则会被外面的阳光刺激的睁不开眼----视觉的适应 (2)感觉对比 由于同时产生或前一刻产生的同类感觉的影响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感受性的变化。 继时对比:不同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感受性的变化。 (3)感觉的相互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几种不同的感觉发生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4)联觉 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色觉引起温度觉 (5)感觉的相互补充 由于某种感觉机能系统受损或丧失,其他感受能力得到提高。 盲人 (6)敏感化 专门从事某种特殊职业者由于长时间使用某种感觉器官,使相应的感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案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案 第一章绪论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幼儿心理学的对象和内容,理解幼儿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点:1.幼儿心理学的对象及内容 2.幼儿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儿童期的年龄划分 教学方法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1.XXX,XXX,XXX:《学前心理学》,XXX,1990年版。 2.XXX:《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XXX,2008年版。 3.XXX:《儿童发展心理学》,XXX,2000年版。 第一节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学时) 导入:讲述前苏联动物心理学家XXX关于把幼小的黑猩猩当孩子养的实验,自然引入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讲述:

幼儿心理学是研讨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剃头生发展规律的科学。这句话概括地说明了幼儿心理学研讨的规模和内容。 一、幼儿心理学的年龄规模 回忆:普通心理学所涉及的年龄阶段及研讨内容。 指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指从初生到成熟时期(一般指—18岁)心理的发展。从初生到进入小学之前是广义的学前时期(0—6岁)。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 儿童期的年龄划分: 二、幼儿心理学的内容 (一)个体心理的发生。举例:注意、记忆。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举例: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三)学前期间心理过程和本性的发展。举例:幼儿个体差异。 三、幼儿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 课堂讨论: 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幼儿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然后请每组选一位代表进行发言,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讲述。 (一)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24首页 【教学主要内容】 掌握幼儿期言语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幼儿语音、词汇、语法、口语表达与书面语的发展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幼儿语音、词汇、语法、口语表达与书面语的发展特点。 2、学前儿童语音的发展 【教学准备】 教案、黑板、粉笔等 【教学后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 24 次课讲稿 【复习旧课】 上章节主要讲了语言和言语的概念与区别,以及婴儿语言的发生和发展。婴儿语言的特点是我们训练儿童言语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应该掌握的重点。 【引入新课及讲授新课】 一、幼儿口头言语的发展 (先发展口头言语,后发展书面言语) (一)语音的发展 言语知觉精确化、发音能力迅速发展(3岁至4岁),但对于有些语音往往不能正确发出,如:g发成d,zh/ch/sh发成z/c/s等;语音发展受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影响。 (二)词汇的发展 其发展可以从词汇的数量、词类、词义三方面的变化来分析,。幼儿期是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 词汇量的发展:3-4岁增长最快 各年龄阶段的词汇量:3岁,1000;6岁,3000;7岁,4000 词汇增长速度:每天2—3个词 词类的扩展:词类掌握从实词到虚词,幼儿掌握名词最多—动词—形容词;名词的抽象性、概括性逐步增加 词义的理解不断深化,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的都在增长 幼儿的词汇无论从数量上和质量上较之幼儿前期儿童都有了发展,但从整个儿童期的词汇发展来看,词汇还是贫乏的;词类的运用还偏重于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等,词义的概括性还较低;词的理解和运用还常常发生错误,总之,词汇的发展还不够完善。 (三)语法的掌握 从简单句发展到复合句 简单句:妈妈抱我 复合句:妈妈抱我出去看大车车 从陈述句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妈妈不带我不去看大车车(双重否定表肯定)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19首页 【教学主要内容】 促进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发展的活动方案 【教学目的与要求】 能够根据训练思路制定发展儿童记忆和想象能力的活动方案。【教学重点与难点】 活动方案的制定 【教学准备】 教案、黑板、粉笔等 【教学后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 19 次课讲稿 【复习旧课】 前两节我们重点学习了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和特点。基于之前的认识,我们也进一步对儿童进行这些能力发展进行了测评和评估。 【引入新课及讲授新课】 儿童记忆力训练 1.记忆习惯训练 记忆习惯训练分为:记忆行为习惯和时间效率习惯。 记忆行为习惯。可以给孩子每天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背诵某一类知识,如每天早晨背两句唐诗,这样形成习惯后,孩子就会自觉、主动地记忆学习。睡觉之前记忆材料,可以减少其他事物的干扰,利于大脑对信息的加下:。因此,可以让孩子在睡觉之前记忆一些内容,或听一则故事,第二天醒来后父母再引导孩子进行回忆,这样能够形成最佳时间的学习记忆行为习惯。 时间效率习惯。每次让孩子学习记忆的时候,父母可以规定学习的次数和时间,养成孩子的速度效率习惯。还可以进行形式多样的记忆竞赛,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幼儿良好记忆习惯的形成,主要是培养他们的毅力和耐性,关键在坚持。 2.培养兴趣促进记忆 孩子对感兴趣的东西能表现出很强的记忆力。兴趣是记忆的动力和强化剂,兴趣会使脑神经处于积极工作的状态,促进大脑皮层兴奋中心的形成。因此,父母要努力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广泛兴趣。如幼儿对新奇的东西都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所以,父母对要求孩子记住的东西,要设法把它变得有趣,引起孩子的注意。 3.不断鼓励,增强记忆信心 幼儿行动的动力主要是为了获得大人的赞赏。对孩子记忆的点滴进步,父母要变换着方式给予赞赏,以强化他们的记忆行为,增强记忆信心。 4.在游戏中训练记忆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充分利用游戏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能力。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1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论 一、情境创设,引出“心理”,激起兴趣 创设一个情境: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各位,你们觉得小朋友是什么样子的?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我们该如何对待他们?(引导学生讨论) 师生小结:正是因为幼儿和我们的不一样,所以我们才需要学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了解儿童、掌握正确的儿童观,才能在以后的幼教生涯中科学引导、教育儿童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专门研究学前儿童时期的心理活动特点与发展规律的科学。 2.学前儿童 广义:0-6岁(0-1个月:新生儿;1-12个月:乳儿;1岁-3岁:婴儿;3-6岁:幼儿期) 狭义:3-6岁 3.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广义(种系、种族、个体) 狭义——个体心理发展 心理: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认知、情感、意志) 心理问题:心理具有物质基础——人脑(eg,呼吸需要肺);心理具有主观

能动性;心理具有发展过程; 4.发展的研究主题 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楼梯) 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 发展的机械论和机体论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横向设计:“别人家的孩子” 纵向设计:“你以前” 观察法: 访谈法: 问卷法: 测验法: 实验法: 四、国外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发展简史 1.准备阶段(发现儿童) 1.1 古代的儿童观 (1)原始社会:儿童是氏族或父母的公共财产,可以任意处置。 (2)古希腊、罗马:不注重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任然被普遍地认为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古希腊时期出现了许多思想家教育家提出了相对积极的儿童观与儿童教育思想。

第三章 学前心理学教案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案 讲稿 第三章学前儿童的注意 第一节注意概述 一、什么是注意

(一)注意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因此,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在某一时刻人的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个对象而离开了另外一些对象,使人有选择地反映事物,从而获得清晰的印象。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同一时间内各种有关的心理活动聚集在选择的对象上;或这些心理活动深入该对象的程度,即心理活动在一定方向上的强度和紧张度。 (二)注意时的外部表现 当个体集中注意于某个对象时,常常会伴随着特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注意最显著的外部表现有以下几种: 1.适应性运动 人在注意听一个声音时,会把耳朵转向声音的方向,即所谓的“侧耳倾听”;人在注意看一个物体时,会把视线集中在该物体上,即所谓的“目不转睛”。当人沉浸于思考或想时,眼睛会朝着某一方向发呆,周围的一切变得模糊起来,而不至于分散注意。 2.无关运动的停止 当注意力集中时,个体会自动停止与注意无关的动作。如小朋友们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时,他们会停止做小动作或交头接耳,表现得异常安静。 3.呼吸运动的变化 人在注意时,呼吸会变得轻微而缓慢,呼吸的时间也会改变。一般来说,吸得更短促,呼得更长。在注意紧张时,还会出现心跳加速、牙关紧闭、握紧拳头等,甚至会出现呼吸暂停现象,即所谓的“屏息”。 (三)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注意使人们在某一时刻选择有意义的、符合当前活动需要和任务要求的刺激信息,同时避开或抑制无关刺激的作用。它使儿童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做出选择性反映并接受更多的信息。这是注意的首要功能,它确定了心理活动的方向,保证人们的生活和学习能够次序分明、有条不紊地进行。 2.保持功能 注意可以将选取的刺激信息在意识中加以保持,以便心理活动对其进行加工,完成相应的任务。如果选择的注意对象转瞬即逝,心理活动便无法展开,也就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