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饲料添加剂学复习材料(校正版)

饲料添加剂学复习材料(校正版)

饲料添加剂学复习材料(校正版)
饲料添加剂学复习材料(校正版)

饲料添加剂复习题(校对版)

一、名词解释

1、饲料添加剂: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以微小剂量添加到饲料中的物质的总称。

2、添加剂预混料:由一种或多种添加剂与载体和(或)稀释剂均匀混合后的混合物,一般在配合饲料中用量为1%-4%。

3、饲料添加剂学:研究饲料添加剂性质及其对动物生命活动和生产作用规律的科学。

4、营养性添加剂:指添加到配合饲料中,平衡饲料养分,提高饲料利用率,直接对动物发挥营养作用的少量或微量物质。

5、非营养性添加剂:指加入到饲料中用于改善饲料利用率,保证饲料质量和品质,有利于

动物健康或代谢的一些非营养性物质。

6、药物饲料添加剂:是指为预防、治疗动物疾病而掺入载体或者稀释剂的兽药预混物,包

括抗球虫药和驱虫剂等。

7、抗生素:是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等)的发酵产物,对特异性的微生物具有抑制

或杀灭作用。

8、促生长类抗生素:指以亚治疗剂量应用于健康动物饲料中,以改善动物营养状况,促进

动物生长,提高饲料效率的抗生素。

9、加药饲料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及对动物在免疫状态下使用的饲料,可以在有兽医处

方的情况下加入某些抗生素。

10、驱虫保健剂:是指添加于饲料,能防止畜禽寄生虫病,促进畜禽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的饲料添加剂。

11、饲用酶制剂:是将一种或多种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酶与载体和稀释剂采用一定的加工工艺生产的一种饲料添加剂。

12、益生菌:指直接饲喂动物并通过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活性微生物或其培养物,又称生态制剂或饲用微生物添加剂。

13、寡糖(低聚糖):是指由2~10个单糖经脱水缩合,以糖苷键连接形成的具有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类的总称。

14、功能性寡糖:指不被人和动物肠道吸收和生产能量,具有特殊生理学功能并且能够促进双歧杆菌的增值,有益于肠道健康的一类寡糖,也称双歧因子。

15、饲料酸化剂:加入到饲料中的能降低饲料pH值的无机酸或有机酸,称为饲料酸化剂。

16、复合酸化剂:利用几种特定的有机酸和无机酸复合而成,能迅速降低pH,保持良好的缓冲值和生物性能。

17、中草药:泛指草本植物的根、茎、皮、叶和子实,也包括一些树、乔木和灌木的花和果,具有消食健胃理气活血等功能。

18、饲料防霉剂:是指具有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防止饲料发霉变质和延长贮存时间的饲料添加剂。

19、复合防霉剂:是由一种或多种防霉剂与某种载体结合而成的符合防霉剂,可以保持或增加单一酶制剂原有的抑菌功效,但免除或降低了单一防霉剂的腐蚀性与刺激性。

20、饲料抗氧化剂:指凡是能够阻止或延迟饲料氧化,提高饲料稳定性和延长贮存时间的物质。

21、缓冲剂:是一类添加在反刍家畜饲料中,使瘤胃内环境更适合微生物生长的活性物质。

22、应激:是指畜禽有机体对不利条件或环境所产生的生理反应。

23、瘤胃代谢控制剂:是一类控制瘤胃代谢的活性剂。包括聚醚类抗生素、卤代化合物等,莫能菌素钠是聚醚类抗生素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24、载体:是指能够承载微量活性成分,改善其分散性,并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吸附性的可饲物质。

25、稀释剂:是指掺入到一种或多种微量添加剂中起稀释作用的物料,可以稀释活性成分的浓度,但微量组分的物理特性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26、饲料调质剂:是指能改善饲料的色和味、提高饲料或畜产品感官质量的添加剂。

27、着色剂:用于增加畜禽及水产养殖动物产品色泽以提高商品价值的一类饲料添加剂。

28、饲料诱食剂:又称引诱剂、食欲增进剂,是一类为了改善饲料适口性、增强动物食欲、提高动物采食量、促进饲料消化吸收利用而添加于饲料中的特殊添加物。

29、吸附剂:具有吸附(水、油)的液体性能使液体添加剂成为固体,以便于运输和使用。

30、有机载体:通常是指那些含粗纤维较多的植物及粮食副产品,如小麦麸、玉米麸、大豆粕等。

31、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是由某种可溶性金属盐中一个金属离子与氨基酸或者多肽按一定比例配合而成。

32、维生素预混料:是指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的维生素添加剂和载体复合而成的混合物,又称复合多维,或简称多维。

33、异位酸:专用于泌乳期反刍动物的有机酸制剂,是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发酵过程中通过支链氨基酸的代谢产生的支链脂肪酸。

34、辣味剂:是一类添加于饲料中赋予饲料辣味的特殊添加剂。

35、混合周期:每批物料达到均匀混合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混合周期。

二、填空题

1、料精是一种扩展了的添加剂预混料,其核心成分除了各种添加剂外,还包括钙、磷、食盐等常量元素。

2、添加剂预混料在配合饲料中的通常用量为1%—4%。

3、营养性添加剂主要包括氨基酸、维生素、微量矿物元素三大类。

4、固态粉粒的氯化胆碱添加剂的有效成分为50%-60%。

4、广泛作为饲料添加剂的氨基酸有赖氨酸及其盐类、蛋氨酸及其衍生物、色氨酸和苏氨酸四大类。

7、抗生素是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等的发酵产物。

8、饲用抗生素包括促生长类抗生素和用于加药饲料的抗生素。

9、促生长类抗生素是以亚治疗剂量应用于健康动物饲料中的抗生素。

10、目前,世界各国批准做为饲料添加剂使用的驱虫保健剂只有两类,一类是驱蠕虫剂,另一类是抗球虫剂。

11、饲用酶制剂都多属于助消化的酶类。

12、非淀粉多糖酶包括半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13、由于动物胃液成酸性,小肠液为中性,所以饲料中多添加酸性和中性蛋白酶。

14、目前、用于生产益生菌的主要菌种有乳酸菌、双歧杆菌、类链球菌、芽孢杆菌、酵母菌、放线菌、光合细菌等几大类。

15、根据寡糖的生物学功能可将寡糖分为功能性寡糖和普通寡糖两大类。

16、用于饲料添加剂的寡糖主要指功能性寡糖。

17、复合酸化剂是利用几种特定的有机酸和无机酸复合而成的。

18、于单一酸化剂相比,复合酸化剂具有用量少成本低等特点。

19、酸化剂主要用于仔猪配合饲料中。

20、一般驱虫保健剂的毒性较大,只能用于加药饲料中使用。

21、从粒度上讲,稀释剂比载体更细,颗粒表面更光滑,流散性更好。

22、一般要求载体和稀释剂水分控制在8%-10%。

23、药物和维生素载体的水分不应高于5%。

24、一般要求载体的粒度比承载的微量活性组分大2-3倍。

25、载体和稀释剂的容重与微量组分的容重相接近时,才能保证活性成分在混合过程中分布均匀。

26、当对载体和稀释剂粒度的要求与其他特性要求发生矛盾时吗,一般首先应满足对粒度的要求。

27、有机载体通常只那些含粗纤维较多的植物及粮食副产品。

28、营养性添加剂预混料产品设计要以饲养标准为依据。

29、预混料主要有微量元素预混料、维生素预混料、复合预混料三种。

30、使用抗生素主要带来抗药性,药物残留或环境污染危害问题。

31、酸化剂在仔猪早期断奶后的1-2周效果明显,三周以后效果明显降低,四周以后基本没有效果。

32、动物必需微量元素都具有两面性,即营养化和毒性。

33、添加剂预混料配方设计要根据有效化、先进性、安全性、经济性和方便性原则。

34、饲料添加剂的安全性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保证对动物的安全;二是保证对畜产品的安全;三是保证对环境无污染。

35、饲用酶制剂的主要种类包括:消化碳水化合物的酶、蛋白酶和脂肪酶。

36、载体通常分为有机载体和无机载体。

三、问答题

1、使用饲料添加剂的目的有哪些?

答:(1)、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提高饲料利用率。

(2)、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促进动物生产。

(3)、改善饲料物理特性,增加饲料的耐贮性。

(4)、促进动物健康。

(5)、改善动物产品品质。

(6)、降低生产成本。

2、为什么要使用饲料添加剂?

答:(1)畜禽品种改良和饲养技术的发展使动物生产性能明显提高,天然饲料中各种微量养分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2)动物生产潜力的提高使机体代谢强度增加,必须依靠某些外源代谢调节剂来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

(3)饲养方式向集约化、工厂化转变,动物失去了直接接触日光、土壤、青饲料的机会,所需一切养分只靠人为供给。

(4)家畜健康不断受到高强度生产的威胁,提高动物免疫力、防病防疫需要不断使用各种药物添加剂。

3、赖氨酸盐酸盐中的赖氨酸实际含量是多少?蛋氨酸添加剂有哪些形式?过瘤胃氨基酸有哪些形式?

答:(1)L-赖氨酸盐酸盐含赖氨酸79.24%,盐酸19.76%

(2)蛋氨酸添加形式有:DL-蛋氨酸、DL-蛋氨酸羟基类似物、DL-羟基蛋氨酸类似物钙

盐、N-羟甲基蛋氨酸钙。

4、仔猪饲粮中添加多少氧化锌可以减轻仔猪断奶后的腹泻?

答:2000-3000mg/kg

5、简述微量元素添加剂在生产中的应用?

答:不同生理阶段,不同品种,不同生产目的、生产水品,不同环境,不同日粮的动物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不同。此外还应考虑微量元素间相互关系以及添加剂原料的质量。

6、肉猪饲料中添加多少有机铬可提高瘦肉率?

答:200mg/t

7、简述微量元素添加剂的注意事项?

答:(1)根据动物的种类、生产阶段和生产目的等确定添加剂种类。

(2)考虑微量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3)矿物质饲料添加剂与维生素添加剂原则上不能混合配制,必须经过特殊的加工方法混合。

(4)注意对动物的毒性反应,猪对铜的耐受量为需要量的40倍,而绵羊对铜非常敏感。

(5)抗生素与铜同时使用效果好,提高铜的含量同时要提高Mn、Fe、Zn的含量。

8、简述有机微量元素添加剂有哪些类型?

答:(1)金属氨基酸络合物——一种可溶性的金属盐与一种或几种氨基酸的络合物。

(2)金属氨基酸螯合物——可溶性金属盐中的金属离子与氨基酸按摩尔比(1:1-3,理想的为1:2)反应形成的配位共价键。

(3)金属多糖络合物——可溶性金属盐与多糖溶液进行络合反应所形成的产物。

(4)金属蛋白盐——可溶性金属盐与氨基酸或部分水解蛋白质进行螯合作用形成的产物。

9、简述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有哪些特性?

答:(1)螯合物分子总电荷为零。(2)结构和性质稳定。

10、简述微量氨基酸螯合物的作用?

答:(1)提高生产性能,赖氨酸螯合铜比硫酸铜使用使仔猪的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效率提高4%-5.4%、4.2%-5.3%和0.2%-5.6%

(2)提高母畜的繁殖性能。

(3)改善猪的毛色和皮肤状况。给断乳仔猪添加50mg/kg氨基酸螯合铁,使仔猪皮红毛润。

(4)增强抗病力。

11、试述生产实践中使用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必要性?

答:(1)避免饲料中植酸和钙的影响,植酸在PH5-6时可以与Ca2+、Fe2+、Co2+、Zn2+等金属微量元素离子络合物,形成难以消化吸收的植酸微量元素络合物。

(2)避免金属微量元素氧化破坏微生素。饲料中Fe2+、Cu2+、Mn2+等能直接引起Va、V b3、Ve的迅速分解失活。

(3)满足特殊生理阶段的需求。幼畜、产乳、产蛋等阶段对微量元素需求量大,有机微量元素可提高利用率,补充迅速。

12、试述维生素A、K、B1、B5、C各种添加剂的形式?

答:(1)A:维生素A醇、维生素A乙酸酯、维生素A棕榈酸酯。

(2)K:亚硫酸氢钠甲萘醌(MSB)、亚硫酸氢钠甲萘醌复合物(MSBC)、亚硫酸嘧啶甲萘醌(MPB)。

(3)B1:盐酸硫胺、硝酸硫胺。

(4)B5:尼克酸、尼克酰胺

(5)C:抗坏血酸聚磷酸盐、抗坏血酸单磷酸盐、抗坏血酸硫酸盐、乙基纤维包被维生素C。

13、简述使用维生素添加剂的注意事项?

答:(1)在使用B族维生素添加剂时,它在饲料中含量不等,应查实后考虑添加量。

(2)饲料中添加油脂时,要有足够的维E充当抗氧化剂。

(3)饲料中含有抗维生素因子,如大豆中含有脂肪氧化酶,间接破坏V A和胡萝卜素。

(4)添加要适当,添加过多不经济,会有相反的作用。

(5)添加抗生素,肠道内微生物合成维生素减少,应注意添加。

(6)商品性维生素添加剂的效价会因为存放时间而效价不同。

(7)复合维生素添加剂中只有十分之一的维生素,使用时要弄清楚含量。

14、试述抗生素添加剂的作用机理?

答:(1)抗生素的抑菌杀菌机制:

①干扰细胞壁的合成②改变细胞膜通透性③影响细菌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④抑制核酸的合成。

(2)抗生素的促生长机理:

①影响肠壁的组织结构②抑制动物肠道内有害微生物区系③抗生素的免疫调节作用

④响营养物质的代谢,促进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15、试述酶制剂的作用机理?

答:(1)破坏植物细胞壁,提高养分消化率。

(2)降低消化道食糜的粘度,减少疾病的发生。

(3)消除抗营养因子。

(4)补充内源酶的不足,激活内源酶的分泌。

16、生产益生素的菌种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1)无病原性,无毒性,无毒副作用,不与病原微生物产生杂交种。

(2)体内外繁殖速度快,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3)能在低PH 的无机酸、有机酸及胆汁的环境中存活,并定植在胃肠道内。

(4)能产生乳酸,过氧化氢等肠道致病菌的抑制物。

(5)加工后存活率高,混入饲料后室温下稳定性好。

(6)能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

17、简述抗生素添加剂分为哪几大类?

答:(1)多太类:此类抗生素吸收差、排泄快、无残留、毒性小、不易产生抗药性和交叉耐药性。如杆菌肽锌、黏杆菌素等。

(2)四环素类:如四环素、土霉素和金霉素等。

(3)大环内酯类:由放线菌等产生,如泰乐菌素、红霉素、螺旋霉素等。

(4)含磷多糖类:如黄霉素和大碳霉素等。

(5)聚醚类抗生素:即是很好的促生长剂,又是有效的抗球虫剂。

(6)氨基苷类:一种是抗菌性抗生素如新霉素;另一种是驱线虫性抗生素,如越霉素等。他们在肠道内都不易被吸收。

(7)化学合成类:毒副作用大。

18、试述实现无抗生素饲料的替代策略?

答:(1)增加饲料的养分浓度

(2)改进饲料的氧化率和利用率

(3)调节肠道内的酸度

(4)使用益生素或竞争相斥技术

(5)调节免疫系统

(6)抗微生物性能

(7)管理和环境控制

(8)遗传改良

22、简述酶制剂的种类?

答:一、单一酶制剂:

(1)非淀粉多糖酶(NSP酶):纤维素酶等

(2)淀粉酶:α淀粉酶、β淀粉酶等

(3)植酸酶

(4)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

(5)脂肪酶

二、复合酶制剂:由一种或几种单一酶制剂为主体,加上其他单一酶制剂混合而成,或者由几种微生物发酵获得。

(1)以蛋白酶、淀粉酶为主体的饲用复合酶,主要动物内源酶的不足。

(2)以β-葡聚糖酶为主体的饲用复合酶,主要用于燕麦、大麦为主的饲料。

(3)以纤维素酶果胶酶为主体的饲用复合酶,主要作用是破坏植物的细胞壁,使细胞壁中营养物质释放出来。

(4)以蛋白酶、淀粉酶、糖化酶、果胶酶为主的饲用复合酶,有强的助消化作用。

24、简述酶制剂的使用方法?

答:(1)直接添加(2)制剂后添加(3)用于饲料调制

25、使用酶制剂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依据使用的目的、动物的特征、日粮组成,选用适合的酶制剂。

(2)饲料中含有多种营养成份,单一酶不如复合酶效果好。

(3)动物的消化生理条件决定了饲用酶系应在酸性或近中性的环境中有较强的酶解力。

(4)应用作用物有较高的亲和力。

(5)在动物体内保持水解能力的时间应持久。

(6)受加工过程中温度影响小。

(7)消化道催化反应,不需要外源性辅助因子。

(8)不含任何致病和可能产生毒素或副作用的物质。

(9)就注意应用效果。

(10)水产饵料中的酶制剂应用不溶于水的包被材料处理。

27、影响抗生素使用的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答:(1)家畜年龄与生理阶段(2)健康状况(3)畜禽的卫生条件(4)营养状况

28、理想的抗生素应具备的哪些条件?

答:(1)抗病原活性强,促进畜禽增重,提高饲料转化率,生产性能明显提高。

(2)对动物体有益的微生物无不良的影响。

(3)在肠道中发生作用,其代谢物不被组织吸收,不残留在肉、蛋、奶等产品中。

(4)化学性质稳定,在饲料和消化道内部不易被破坏。

(5)不容易产生耐药性。

(6)对环境卫生无不良影响。

(7)毒性低、安全范围大,无致癌、致突、致畸等副作用。

(8)对饲料的适口性无不良的影响。

29、简述应用抗生素的主要原则。

答:(1)正确选择抗生素品种。(2)注意应用领域。(3)注意应用对象及其生长阶段。(4)严格控制添加量。(5)对症下药。(6)交替使用。(7)间隔使用。(8)执行停药期。(9)注意配伍禁忌。(10)严格按国家规定执行。

30、驱虫保健添加剂按药物性质分为几类?按寄生虫类型又分为几类?

答:(1)按药物的性质分:化学合成药物、抗生素类药物、和中草药制剂。

(2)按寄生虫类型分:驱虫药(即驱蠕虫药)、抗原虫药(主要指抗球虫药)和杀虫剂。

32、简述中草药添加剂的功能。

答:(1)抗菌活性

(2)抗氧化特性

(3)免疫特性

(4)其他作用

33、简述瘤胃代谢控制剂的作用机理?常用的代谢控制剂有哪些?

答:(1)其机理在于增加能量转化率较高的丙酸的含量,减少甲烷气体的产生造成的能量损失;减少蛋白质在瘤胃中降解脱氨的损失,增加过瘤胃蛋白质的数量。

(2)莫能菌素钠、盐霉素钠。

34、简述使用缓冲剂的注意事项。

答:(1)灵活调整喂量:缓冲剂用量不是一沉不变的,要根据日粮组成、气候、营养给予调整。

(2)妥善贮存保管:应避光、避热,忌与酸或酸性药物混合使用,以免影响效果。

(3)注意Na2+的平衡:添加NaHCO3和乙酸钠时,应相应减少食盐的喂量,以避免钠食入过多,但同时要注意补氯。

35、引起应激的因素有哪些?

答:(1)物理因素:高温、寒冷、阴雨、强噪音等。

(2)化学因素:NH3、H2S等有害气体化学毒物和药剂等。

(3)饲养及环境变更:断奶、转群称重、运输中驱赶、抓捕、饥饿、急剧变更日粮和营养水平、饮水不足或不洁等。

(4)心理及外伤引起:争斗、去势、创伤等。

(5)生物学:疾病、预防接种等。

36、动物的应激反应分为哪几个阶段?应激对动物有哪些危害?

答:一:(1)警觉期(惊恐反应):肾上腺髓质与交感神经兴奋。

(2)抵抗或适应期:

A肾上腺皮质激素大量释放。

B肝糖原异生作用加强、蛋白质分解。

C体温升高,呼吸、血流加快。

(3)衰竭期或康复期。

二:对动物健康的损害:

(1)损害心肌和骨骼肌(2)增加胃酸的分泌(3)削弱机体的防御和抵抗疾病的能力37、使用抗应激添加剂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日粮中添加维生素或脂粉时,应增加饲料中抗氧化剂的用量。

(2)使用抗应激添加剂时,应均匀混合于饲料中或在饮水中供给。

(3)注意添加时间,如接种疫苗时,应在接种前3天添加,转群时,应在转群前2天开始添加;去势时,应在去势前1.5-2小时添加。

39、简述益生菌的类型

(1)药用型:乳酸菌、双歧杆菌等

(2)助消化促生长型:真菌、酵母菌、芽孢杆菌

(3)综合型:多种属菌株如百饲益(乳酸菌、糖化菌、酪酸菌)

40、益生菌的菌种应具备的特点

1)无病原性、无毒性、无副作用、不与病原微生物产生杂交种;2)体内外繁殖速度快,且有很强的竞争优势;3)在底pH的无机酸、有机酸及胆汁的环境中存活,并定植在胃肠道内。;4)产生乳酸菌,过氧化氢等肠道致病菌抑制物。;5)加工后存活率高,混入饲料后室温下稳定性好;6)能促进动物生长发育

41、我国批准作为益生菌使用的菌种有:

乳酸菌类、芽孢杆菌类、酵母菌类

42、益生菌的功能

1)促进畜禽生长,改善饲料利用率;2)防治疾病,减少死亡率;3)净化环境43、影响益生菌作用效果的因素

1)动物种类:(单胃动物——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反刍动物——真菌、酵母菌);

2)动物的生理状态;

3)饲料的类型及成分

4)饲料加工过程;

5)菌剂的菌株组成及其定植能力;

6)饲用方式与剂量;

7)水分的影响;

8)温度与酸碱度;

9)氧化与抑菌物质;

10)与抗生素和抗球虫药物等的配伍;

11)保存时间

44、简述益生菌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量:用量一般在0.02%-0.2%

(2)使用对象和使用时间:动物种类、年龄阶段

(3)益生素与抗生素的联合使用

(4)益生素的稳定性

45、益生菌制剂的要求

1)对机体无害;

2)对消化道抑制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

3)有优良的吸附上皮细胞的特性;

4)生长繁殖速度快;

5)能产生抑菌性物质

6)能保持较强的活力

47、试述影响寡糖使用效果的因素

答:(1)寡糖的种类(2)寡糖的添加量(3)寡糖与抗生素及益生菌的协同作(4)动物种类(5)饲养环境

48、酸化剂的作用机制

1)降低饲粮pH和酸结合力,抑制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减少饲料氧化酸败;2)降低胃肠道pH,提高消化酶活性,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

3)改善肠道内微生物菌群;

4)某些有机酸是能量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可直接参与代谢,提供能量;

5)改善饲料适口性,刺激动物唾液分泌,增进食欲;

6)其他可能的作用机制。

49、影响酸化剂使用效果的因素

1)酸化剂的种类和用量;

2)日粮种类和组成;

3)动物年龄和体重的影响;

4)与抗生素和高铜的作用;

5)饲养环境条件;

6)日粮中离子平衡和体内酸碱平衡。

50、中草药添加剂的特点:(1)天然性(2)多功能性(3)无毒副作用(4)无抗药性

51、试述饲料防霉剂的作用和机理

1)通过破坏霉菌细胞壁与细胞膜来抑制或杀灭霉菌;

2)通过破坏霉菌细胞内酶系统,阻止其代谢;

3)影响霉菌孢子萌发与生长,防止霉菌繁衍。

52、影响着色剂着色效果的因素(重点)

1)日粮中的叶黄素质与量;2)色素本身的构型;3)日粮抗氧化剂;4)日粮钙水平;5)日粮组成;6)其他因素

53、诱食剂的主要功能

1)掩盖异味,改善饲料适口性;

2)诱食作用;

3)维持应激动物采食量,改善应激状况;

4)刺激消化液分泌,提高营养消化吸收率;

5)使饲料更具商品性;

6)有利于开发新的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

54、使用香味剂的注意事项

1)香味剂本身的味道是否适用于动物;

2)饲料成本;

3)香味剂的稳定性;

4)香味剂调和性;

5)香味剂本身的均匀度、一致性、分散性、吸湿性是否正常;

6)用量效力、耐热程度、安全性;

7)脂类化合物及芳香族醛类对碱很不稳定,混合时应注意。

55、理想甜味剂应具有的特点

1)产生甜味快,有足够的甜度;2)无毒性和致癌作用,无不良余味;3)无生理活性,且是水溶性;4)稳定性强;5)成本低廉。

56、载体与稀释剂的基本要求

1)水分:水分控制在8%~10%,最高不超过12%,药物和维生素载体的水分<5%;2)粒度:载体粒度在0.2mm左右,一般在30~80目之间(即0.59~0.177mm),稀释剂粒度控制在30~200目(即0.59~0.074mm);

3)容重:载体容量为0.3~0.8g/ml为佳;

4)表面特性:载体应有粗糙的表面或表面有小孔,稀释剂要求表面光滑;

5)亲水性、吸湿性、结块性:一般不要求其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和吸湿性,易结块的载体和稀释剂常加入SiO2来增强其流散性;

6)流动性:载体的流动性一般以静止角在40~60度为宜;

7)化学稳定性;8)酸碱度;9)静电作用力;10)卫生条件

57、载体分为哪几类:有机载体、无机载体(包括:钙盐类、硅的氧化物类)60、影响维生素添加剂添加量的因素

答:1)动物本身需要量;2)饲养技术;3)应激、疾病或不良环境因素;4)饲料中维生素拮抗物;5)抗菌药的使用;6)日粮中其他营养素水平;7)饲料本身的维生素含量及其利用率;8)加工和贮藏;9)动物体内维生素的贮存;10)成本因素

62、设计微量元素预混料时应考虑的因素

答:(1)微量元素的毒性和公共卫生学问题;

(2)全价配合饲料产品的特殊性(日粮类型、产品要求);

(3)微量元素地区分布特点;

(4)微量元素添加剂原料的生物学效价;

(5)硒的限量添加问题;

(6)各种矿物质元素的相互关系;

(7)微量添加剂的重金属含量不能超标;

(8)产品用量

63、抗生素饲料添加剂应用注意事项。

一、使用抗生素带来的问题:(1)抗生素的抗药性;(2)抗生素药物残留问题;(3)对环境危害

二、应用抗生素的主要注意事项:

(1)正确选择抗生素品种

(2)注意应用领域

(3)注意应用对象

(4)注意使用剂量

(5)注意使用期限及停药期

(6)抗生素的配伍:

①吸收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②消化道的PH与功能状态对吸收的作用

③分布过程的相互做用

④代谢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⑤排泄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⑥受体部位的抗生素的相互作用

⑦饲用抗生素的配伍禁忌

⑧抗生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64、试述作为有效地抗氧化剂应符合哪些标准和条件

1)与自由基的反映速度比其他物质(油脂、维生素等)快;2)易形成在正常贮存条件下稳定的产物;3)具有毒性极低、使用剂量低、成本低、畜禽摄入后易很快排出体外、不蓄积、使用方便、安全的特点。

65、原料的接受方式:(1)人工搬运:小型预混料厂(2)机械接受:大型预混料厂采用人工搬运和机械接受相结合

66、混合机的混合方式:剪切混合、对流混合、扩散混合、冲击混合、粉碎混合

67、一般要求混合均匀度的变异系数不超过多少(<=7%)

纳米材料学

1. 团簇:一般指由几~几百个原子的聚集体系,尺寸≤1nm.其结构多样化,呈线状,网状,层状,洋葱状,骨架状…… 2. 人造原子:是指包含一定数量的真正原子的量子点,准一维的量子棒,准二维的量子盘以及~100nm 的量子器件 3. 同轴纳米电缆: 4. 介孔固体: 5. 介孔复合体: 6. 纳米结构: 7. 自组织合成和分子自组织合成: 8. 阵列体系的模板合成: 9. 纳米碳管及其分类:是由碳原子组成的Φ:几~几十nm,长约几十nm~μm 的管子,侧边为六边型,顶端为五边型封顶.有单壁碳管和多壁碳管,多壁管还分为单臂,锯齿形和手性. 10. 光吸收带蓝移和红移:与大块材料相比,纳米微粒的吸收带移向短波方向,是由于尺寸下降,能隙变宽;还有由于纳米微粒颗粒小,大的表面张力使晶格畸变,晶格常数变小.红移可能是由于粒子表面形成的偶极层的库仑作用引起的红移大于粒子尺寸的量子限域效应引起的蓝移,还可能是表面形成束缚激子导致发光. 11. 超顺磁性:铁磁纳米微粒尺寸小到一定临界值,就不再服从居里-外斯定律,呈顺磁性. 12. 磁性液体(结成和特点) 13. 沉淀法和共沉淀法:包含一种或多种离子的可溶性盐溶液,当加入沉淀剂后,或于一定温度下使溶液水解,形成不溶性氢氧化物或盐类从溶液中析出,并将溶液中原有的阴离子洗去,经热分解即得到所需的氧化物粉料. 含多种阳离子的溶液中加入沉淀剂后,所有离子完全沉淀的方法称共沉淀法,分为单相共沉淀和混合物共沉淀. 14. 均相沉淀法:通过控制溶液中的沉淀剂浓度,使之缓慢地增加,则使溶液中的沉淀处于平衡状态,且沉淀能在整个溶液中均匀出现,这种方法称为均相沉淀. 15. 金属醇盐水解法:利用一些金属有机醇盐能溶于有机溶剂并可能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物或氧化物沉淀的特性,制备细粉料的一种方法. 16. 纳米微粒的尺寸,结构和形貌特征:1~100nm;一般呈球型,还有其他与制备方法密切相关的其他形状;结构一般与大颗粒相同,但颗粒内部,特别是表面层晶格畸变,有时会出现与大颗粒差别很大的情况. 17. 什么是久保理论?它的基本点是什么?该理论的优缺点是什么?是关于金属粒子电子性质的理论,将超微粒子靠近费米面附近的电子状态看作是受尺寸限制的简并电子气,并进一步假设它们的能级为准粒子态的不连续能级,且忽略相互作用,得到的电子能级分布优于等能级间隔模型;还认为从超微粒子中取走或放入一个电子都是困难的,超微粒子是电中性的.久保理论解释了超微粒子在EPR,磁化率,比热等方面的量子尺寸效应,但对外界条件以及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对电子能级分布的影响没有考虑. 18. 量子尺寸效应: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的现象和纳米半导体微粒存在不连续的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和最低未被占据的分子轨道能级,能隙变宽现象均称为量子尺寸效应. 小尺寸效应:当超细微粒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微粒的颗粒表面层附近原子密度减小,导致的声,光,电磁,热力学的新特性. 表面效应:纳米微粒尺寸小,表面能高,位于表面的原子占相当大的比例,使得表面原子具有高的活性,极不稳定,很容易与其他原子结合.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一些宏观量,例如微颗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等亦具有贯穿势垒的能力,称为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库仑堵塞与量子隧穿: 介电限域效应:当粒子的尺度下降到可与激子的玻尔半径相比拟时,屏蔽效应被减小,而颗粒间的库仑作用得到增强,导致ε增加,激子束缚能增加等效应. 19. 纳米微粒的基本热学特征:纳米微粒的熔点,开始烧结温度和晶化温度均比常规粉体低很多.由于颗粒小,纳米微粒的表面能高,比表面原子数多,这些表面原子近邻配位不全,活性大以及体积远小于大块材料,因此纳米粒子熔化所需增加的内能小得多,熔点急剧下降.纳米微粒尺寸小,表面能高,压制成块材后的界面具有高能量,在烧结中高的界面能成为原子运动的驱动力,有利与界面中的孔洞收缩,因此在较低温度下烧结就能达到致密化的目的. 20. 纳米微粒超顺磁性,高矫顽力,低T C 产生的原因:超顺磁性的起源:由于小尺寸下,当各向异性能减小到与热运动能可相比拟时,磁化方向就不再固定在一个易磁化方向,易磁化方向作无规律变化,结果导致超顺磁性的出现.纳米微粒尺寸高于超顺磁临界尺寸时呈现的高矫顽力,有一致转动模式和球链反转磁化模式.一致转动磁化:每个粒子就是一个单磁畴,要使这个磁铁去掉磁性,需要每个粒子整体的磁矩反转,这需要很大的反向磁场.由于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而导致纳米粒子的本征和内禀的磁性变化,因此具有较低的居里温度. 21. 纳米材料往往呈现出常规粗晶不具有的发光现象,原因是什么?常规粗晶的结构存在平移对称性,由平移对称性产生的选择定则禁介使得它不能发光.当小到一定程度时,平移对称性消失.载流子的量子限域效应. 22. 如何分散纳米粒子?(1)加入反絮凝剂形成双电层.即选择恰当的电解质做分散剂,使纳米粒子表面吸引异电离子形成双电层,通过双电层之间库排斥作用使粒子之间发生团聚的引力大大降低,实现纳米微粒分散的目的.(2)加表(界)面活性剂包裹颗粒.使其吸附在粒子表面,形成微胞状态,由于活性剂的存在而产生了粒子间的排斥力,使得粒子间不能接触,从而防止团聚体的产生. 23. 低压气体中蒸发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影响纳米粒子尺寸的因素是什么?是在低压的氩,氦等惰性气体中加热金属,使其蒸发后形成超微粒(1~1000nm)或纳米微粒.加热源又以下几种:电阻加热法;等粒子喷射法;高频感应法;电子束法;极光法. 可通过调节惰性气体压力,蒸发物质的分压即蒸发温度或速率,或惰性气体的温度来控制纳米微粒的尺寸. 24. 溅射法制备纳米微粒的基本原理:用两块金属板分别作为阳极和阴极,阴极为蒸发用的材料,在两电极间充入Ar 气(40~250Pa),两电极间施加的电压范围为0.3~1.5kV .由于两电极间的辉光放电使Ar 离子形成,在电场的作用下Ar 离子冲击阴极靶材表面,使靶材原子从其表面蒸发出来形成超微粒子,并在附着面上沉积下来.粒子的大小及尺寸分布主要取决于两电极间的电压,电流和气体压力. 25. 水热法制备纳米微粒方法的基本点:水热反应是高温高压下在水(水溶液)或蒸汽等流体中进行有关化学反应的总称.水热氧化;水热沉淀;水热合成;水热还原;水热分解;水热结晶. 26.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粒子的基本原理与过程:基本原理是将金属醇盐或无机盐经水解,然后使溶质聚合凝胶化,再将凝胶干燥,焙烧,最后得到无机材料.过程包括:(1)溶胶的制备:一使先将部分或全部组分用适当沉淀剂先沉淀出来,经解凝,使原来团聚的沉淀颗粒分散称原始颗粒;另一种方法使由同样的盐溶液出发,通过对沉淀过程的仔细控制,使首先形成的颗粒不致团聚为大颗粒而沉淀,从而直接得到胶体凝胶.(2)溶胶-凝胶转化:溶胶中含有的大量的水,凝胶化过程中,体系失去流动性,形成一种开放的骨架结构.途径有二:一是化学法,通过控制溶胶中的电解质浓度来实现凝胶化;二是物理法,迫使胶颗粒间相互靠近,克服斥力,实现凝胶化.(3)凝胶干燥:一定条件下(如加热)使溶剂蒸发,得到粉料,干燥过程中凝胶结构变化很大. 27. 常用的评估纳米粒子直径的方法有哪些?测量原理及运用的范围.(1)透射电镜观察法:用此方法测得的颗粒粒径,不一定是一次颗粒,往往是由更小的晶体或非晶,准晶微粒构成的纳米级微粒.这是因为在制备电镜观察用的样品时,很难使它们全部分散成一次颗粒.(2)X 射线衍射线宽法:是测定微粒晶粒度的最好方法.晶粒度<100nm.(3)比表面积法:通过测定粉体单位重量的比表面积S w ,假设颗粒呈球形,则颗粒直径w S d ρ/6=.容量法:测定已知量的气体在吸附前后的体积差,进而得到气体的吸附量;重量法:直接测定固体吸附前后的重量差,计算吸附气体的量.(4)X 射线小角散射法:假定粉体粒子为均匀形状,大小,利用X 射线衍射中倒易点阵原点(000)结点附近的相干散射现象,计算求出粒度分布和平均尺寸.颗粒约几~几十nm.(5)Raman 散射法:通过测量Raman 谱中某一晶峰在纳米晶体和常规晶体中的偏移来得到纳米晶粒的平均粒径. 28. 纳米固体基本构成及分类:基本构成十纳米微粒以及它们之间的分界面(界面).按小颗粒结构状态可分为纳米晶体,纳米微晶,纳米准晶材料;按小颗粒键的形式可分为纳米金属,纳米离子晶体,纳米半导体,纳米陶瓷材料;由单相微粒构成的固体称为纳米相材料,每个纳米微粒本身由两相构成(一种相弥散于另一种相中)的成为纳米复相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大致包括三种类型:一是0-0复合,即不同成分,不同相或者不同种类的纳米粒子复合而成的纳米固体;二是0-3复合,即把纳米粒子分散到常规的三维固体中;三是0-2复合,即把纳米粒子分散到二维薄膜材料中,又分均匀弥散和非均匀弥散. 29. 为什么纳米固体具有高比热,高热膨胀系数?体系的比热主要由熵贡献,在温度不太低的情况下,电子熵可以忽略,体系熵主要由振动熵和组态熵贡献.纳米结构材料的界面结构原子分布比较混乱,界面体积百分比大,因而纳米材料熵丢比热的贡献比常规粗晶材料大的多.固体的热膨胀与晶格非线形振动有关.纳米晶体在温度发生变化时,非线形热振动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时晶内的非线形热振动,二时晶界组分的非线形热振动,往往后者的非线形振动更为显著,可以说占体积百分数很大的界面对纳米晶热膨胀的贡献起主导作用. 30. 为什么纳米相材料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好的热稳定性,而金属易长大?简述提高纳米相材料热稳定性的方法.因为金属纳米晶体晶粒生长激活能小,在热激活下,相对与纳米相材料晶粒易于长大,故热稳定温区较窄.提高热稳定性(1)降低界面迁移的驱动力.如果没有驱动力,则正向和反相运动的几率是相同的;在驱动力下使势垒产生不对称的偏移,就显示晶界的迁移.界面能量高及界面两侧相邻两晶粒的差别大有利于晶界迁移.纳米材料晶粒为等轴晶,粒径均匀,分布窄,保持纳米材料各向同性就会大大降低界面迁移的驱动力.(2)晶界结构弛豫.高能的晶界并不一定首先引起晶界迁移.晶界结构弛豫所需要的能量小于

饲料添加剂学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绪论 饲料添加剂: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以微小剂量添加到饲料中的物质的总称。 使用饲料添加剂的目的包括:①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动物生产;②改善饲料的物理特性,增加饲料耐贮性;③增进动物健康,改善畜产品品质等;④提高动物生产性能,降低生产成本。 添加剂预混料:由一种或多种添加剂与载体和(或)稀释剂均匀混合后的混合物,简称预混料。 “料精”预混料成分:除了各种添加剂外,还包括钙、磷、食盐等常量矿物元素,这些成分与蛋白质饲料及部分谷物饲料混合即成料精 第二章饲料添加剂生产技术 综合饲料添加剂原料生产技术包括:分离提取技术、化工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 用于生产饲料添加剂的微生物主要四大类: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 饲料添加剂微生物发酵法与化工生产相比有以下的特点: 1、微生物一般特点(繁殖快、易于变异、易于培养) 2、生物学特性(所有中间步骤在细胞中完成,合成复杂化合物容易) 3、生产安全,能源消耗低 4、原料便宜,易于选材 5、投资少,成本低 6、有利于环保 基因技术: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组成部分发展新产品、新工艺的一种技术体系,一般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四个方面 第三章营养性添加剂 营养性添加剂:指添加到配合饲料中,平衡饲料养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直接对动物发挥营养作用的少量或微量物质,主要包括合成氨基酸、合成维生素、微量矿物元素及其他营养性添加剂。 氨基酸添加剂的一般作用:①改善饲料氨基酸平衡,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促

进动物生长;②改进肉的品质;③促进钙的吸收;④抵抗应激症;⑤提高抗病力; ⑥改善和提高动物消化机能,防止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⑦引诱鱼群和作为调味剂。 ※添加合成氨基酸,可以降低饲料的蛋白质水平,从而减少氮排泄对环境的污染 赖氨酸添加剂:可以利用的添加剂产品形式为L-赖氨酸盐酸盐和L-赖氨酸硫酸盐。 蛋氨酸添加剂:可以利用的添加剂产品形式为蛋氨酸(DL型)或其衍生物。 ※动物对L型蛋氨酸的吸收和利用效率比D型高,D型要经异构酶转化为L型蛋氨酸后,才能参与体内蛋白质的合成。 色氨酸添加剂:DL-色氨酸对猪的相对活性是L-色氨酸的80%,对鸡是50%~60%。 苏氨酸添加剂:在以小麦、大麦等谷物为主的饲料中,苏氨酸的含量往往不能满足需要,故需要添加。常用的添加形式为L-苏氨酸 维生素A添加剂:如果血液中维生素A水平过低时,就不能合成足够的视紫红质,从而导致功能性夜盲症。 维生素D添加剂:猪对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的利用率相同,而家禽对维生素D2的利用率仅是维生素D3的1/30~1/40。因而对于家禽来说只能用维生素D3。 ※维生素D缺乏家禽产软蛋,蛋壳变薄,甚至停产。 ※无论补充多少维生素D也不能补偿钙和磷的严重缺乏。 维生素E添加剂:亦称生育酚,其α-生育酚具有吸收氧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抗氧化特性,常用做抗氧化剂,用以防止脂肪、维生素A等氧化分解,但能被酸败的脂肪破坏。 ※维生素E粉剂由DL-α生育酚乙酸酯油剂加入适当的吸附剂制成,一般有效含量为50%。

行政领导学复习材料

行政领导学复习材料 1、领导工作的特点是:多因素性、多功能性、高度的综合性、鲜明的人文性特征。 2、公共行政者的能力结构主要包括:决策能力、指挥协调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本行业、本领的业务能力。 3、党中央提出干部“四化”方针: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 4、领导活动有三个要素,即领导者、追随者、领导坏境。 5、领导与管理的差异:领导与管理的职能不同;领导与管理的功能不同;领导者和管理者的素质要求不同;领导者和管理者成长途径不同;领导者与管理者培训的内容和方法不同; 6、追随者与领导者的关系:追随者与领导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追随者与领导者在身份上是相对的;追随者与领导者存在着相互追随的关系; 追随者与领导者在权利上是相互制约的; 7、领导体制是个综合概念,一般的领导体制指的是政党、国家机关、企事业党委和社会团体,以领导权限划分为基础所设置的机构和各种领导制度的体系。8、所谓领导权利,是一种从行政组织中产生的,得到行政组织合法认可的,为了完成不同组织只能而授予的,影响组织成员和组织行为的能力。 9、公共行政领导群体结构科学化的特点:集体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自我适应性、动态平衡性。 10、公共象征领导集体结构科学化的内容: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选加的能力结构、梯次的年龄结构、互补的性格气质结构、高效的工作组织结构。 11、领导者素质结构可以从: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身体素质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12、(1)政治素质:政治思想觉悟、政治理论水平、政治品质;(2)文化素质:专业知识的深度、社会知识的广度、领导和管理知识的娴熟度;(3)能力素质:思维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表达能力;(4)身体素质: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理; 13、合理用人原则:(1)量才任用,扬长避短;(2)任用授权,放任用人;(3)提携新人,用当其时;(4)监督检查,奖惩严明; 14、领导者授权要把握三条原则:一要大权独揽,小权分散;二要按层次授权,考虑到下属的承受能力;三要与指导、帮助结合起来; 15、领导方法是指领导者为实现领导目标,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规则和途径,他指领导者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决策总和。 16、领导方法可以分为的层面:(1)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2)基本领导方法和特殊领导方法 17、基本领导方法:一般与个别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全局与局部相结合; 18、两种对立的领导方法:(1)、和官僚主义的领导方法(主观、片面、保守、粗暴、追求形式做表面文章、轻视群众)(2)、科学的领导方法(客观、全面、开拓、细致、讲究实效、尊重群众) 19、领导日常工作方法:(1)、制定贯彻目标规划的方法。结合实际定目标,结合实际定路线图;(2)、发挥机构人员效能的方法,(3)安排工作顺序和时间的方法(4)主持召开会议的方法; 20、;领导艺术与权术的不同价值追求;(1)理论依据的真与假;(2)服务对象

纳米材料与技术思考题2016

纳米材料导论复习题(2016) 一、填空: 1.纳米尺度是指 2.纳米科学是研究纳米尺度内原子、分子和其他类型物质的科学 3.纳米技术是在纳米尺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等进行的技术 4.当材料的某一维、二维或三维方向上的尺度达到纳米范围尺寸时,可将此类材料称为 5.一维纳米材料中电子在个方向受到约束,仅能在个方向自由运动,即电子在 个方向的能量已量子化一维纳米材料是在纳米碳管发现后才得到广泛关注的,又称为 6.1997年以前关于Au、Cu、Pd纳米晶样品的弹性模量值明显偏低,其主要原因是 7.纳米材料热力学上的不稳定性表现在和两个方面 8.纳米材料具有高比例的内界面,包括、等 9.根据原料的不同,溶胶-凝胶法可分为: 10.隧穿过程发生的条件为. 11.磁性液体由三部分组成:、和 12.随着半导体粒子尺寸的减小,其带隙增加,相应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将向方向移动,即 13.光致发光指在照射下被激发到高能级激发态的电子重新跃入低能级被空穴捕获而发光的微观过程仅在激发过程中发射的光为在激发停止后还继续发射一定时间的光为 14.根据碳纳米管中碳六边形沿轴向的不同取向,可将其分成三种结构:、和 15.STM成像的两种模式是和. 二、简答题:(每题5分,总共45分) 1、简述纳米材料科技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2、纳米材料的分类? 3、纳米颗粒与微细颗粒及原子团簇的区别? 4、简述PVD制粉原理 5、纳米材料的电导(电阻)有什么不同于粗晶材料电导的特点? 6、请分别从能带变化和晶体结构来说明蓝移现象

7、在化妆品中加入纳米微粒能起到防晒作用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8、解释纳米材料熔点降低现象 9、AFM针尖状况对图像有何影响?画简图说明 1. 纳米科学技术 (Nano-ST):20世纪80年代末期刚刚诞生并正在崛起的新科技,是研究在千万分之一米10–7)到十亿分之一米(10–9米)内,原子、分子和其它类型物质的运动和变化的科学;同时在这一尺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等进行操纵和加工的技术,又称为纳米技术 2、什么是纳米材料、纳米结构? 答:纳米材料:把组成相或晶粒结构的尺寸控制在100纳米以下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称为纳米材料,即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尺寸小于100nm的材料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大致可分为纳米粉末、纳米纤维、纳米膜、纳米块体等四类;纳米材料有两层含义: 其一,至少在某一维方向,尺度小于100nm,如纳米颗粒、纳米线和纳米薄膜,或构成整体材料的结构单元的尺度小于100nm,如纳米晶合金中的晶粒;其二,尺度效应:即当尺度减小到纳米范围,材料某种性质发生神奇的突变,具有不同于常规材料的、优异的特性量子尺寸效应。 纳米结构:以纳米尺度的物质为单元按一定规律组成的一种体系 3、什么是纳米科技? 答:纳米科技是研究在千万分之一米(10-8)到亿分之一米(10-9米)内,原子、分子和其它类型物质的运动和变化的学问;同时在这一尺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操纵和加工 4、什么是纳米技术的科学意义? 答:纳米尺度下的物质世界及其特性,是人类较为陌生的领域,也是一片新的研究疆土在宏观和微观的理论充分完善之后,再介观尺度上有许多新现象、新规律有待发现,这也是新技术发展的源头;纳米科技是多学科交叉融合性质的集中体现,我们已不能将纳米科技归为任何一门传统的学科领域而现代科技的发展几乎都是在交叉和边缘领域取得创新性的突破的,在这一尺度下,充满了原始创新的机会因此,对于还比较陌生的纳米世界中尚待解释的科学问题,科学家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5、纳米材料有哪4种维度?举例说明 答:零维:团簇、量子点、纳米粒子 一维:纳米线、量子线、纳米管、纳米棒 二维:纳米带、二维电子器件、超薄膜、多层膜、晶体格 三维:纳米块体 6、请叙述什么是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库仑堵塞效应 答:小尺寸效应:当颗粒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粒子的颗粒表面层附近的原子密度减少,导致声、光、电、磁、热、力学等特性呈现新的物理性质的变化称为小尺寸效应 表面效应: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其体积与直径的立方成正比,故其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与直径成反比随着颗粒直径的变小,比表面积将会显著地增加,颗粒表面原子数相对增多,从而使这些表面原子具有很高的活性且极不稳定,致使颗粒表现出不一样的特性,这就是表面效应 量子尺寸效应:当粒子的尺寸达到纳米量级时,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连续态分裂成分立能级当能级间距大于热能、磁能、静电能、静磁能、光子能或超导态的凝聚能时,会出现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学总结

《纳米材料》 一、名称解释 纳米材料: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这大约相当于10~100个原子紧密排列在一起的尺度。久保理论:关于金属粒子电子性质的理论,是针对金属超微颗粒面附近电子能级状态分布而提出的。 量子尺寸效应: 自组装:基本结构单元(分子,纳米材料,微米或更大尺度的物质)自发形成有序结构的一种技术。在自组装的过程中,基本结构单元在基于非共价键的相互作用下自发的组织或聚集为一个稳定、具有一定规则几何外观的结构。 团簇:由几个乃至上千个原子、分子或离子通过物理或化学结合力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微观或亚微观聚集体,其物理和化学性质随所含的原子数目而变化。 二、简答 列举几个材料或化学类的期刊;列举说明几种表征手段;列举几个研究纳米材料的研究小组 三、纳米材料不同于其它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四、列举几种材料的制备方法 五、抑制团聚的措施 六、光催化原理 光催化剂纳米粒子在一定波长的光线照射下受激发生成电子-空穴对(当光子能量高于半导体吸收阈值的光照射半导体时,半导体的价带电子发生带间跃迁,即从价带跃迁到导带,从而产生光生电子()和空穴()),空穴分解催化剂表面吸附的水产生氢氧自由基,电子使其周围的氧还原成活性离子氧,从而具备极强的氧化-还原作用,能将绝大多数的有机物氧化至最终产物二氧化碳和水,甚至对一些无机物也能彻底分解。 第二章纳米微粒的基础 1. 量子尺寸效应: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的现象和纳米半导体微粒存在不连续的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和最低未被占据的分子轨道能级,能隙变宽现象。 2. 小尺寸效应:当超细微粒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者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微粒的颗粒表面层附近原子密度减小。 3. 表面效应:纳米微粒尺寸小,表面能大,表面原子配位不足,活性强。 4.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微观粒子具有贯穿势垒的能力。 第三章纳米微粒结构与物理性质

饲料添加剂复习资料

一、绪论 配合饲料(全价配合饲料):把多种不同来源的饲料,依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并按规定的工艺流程生产的饲料 浓缩料:由添加剂、预混料、蛋白质饲料和钙、磷以及食盐等按配方制成,是全价配合饲料的组分之一。加上能量饲料组成全价配合饲料饲料添加剂预混料(additive premix) :由一种或多种添加剂与载体和稀释剂均匀混合后的混合物(在配合饲料中的用量通常是0.5% ~ 4%) 饲料添加剂应具备条件 ?具有确定的经济和生产效果?不影响动物的健康和生理活动?不影响动物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所含的有毒金属不得超过允许的安全 限度?不影响饲料适口性?在饲料和动物体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使用方便 安全、经济、方便 饲料添加剂预混料分类 按原料种类分类 由单一原料制成的预混料,如维生素A预混料、维生素B12预混料、硒预混料等 由同种原料组成的预混抖,如复合维生素预混料、微量元素预混料由不同原料组成的预混料 由二类或多类添加剂组成,如由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抗生素、防霉剂等组成的预混料,又叫复合添加剂预混料

按生产渠道分类 由医药、化工等企业生产的单一商品添加剂预混料如商品维生素A预混料、饲料级亚硒酸钠预混料、蛋白酶制剂、抗生素制剂等。其产品通常作为添加剂预混料或预混料专业生产厂家的原料 由添加剂预混料生产厂生产的预混剂或复合预混料 按使用对象和生理阶段分类 动物种类:猪用预混料、禽用预混料、鸭用预混料、鱼用预混料、虾用预混料 生理阶段:如猪用预混料又可分为仔猪、中猪、大猪预混料等 按使用效果分类 高档添加剂预混料 原料种类齐全,配比合理,加工工艺先进,使用效果明显。 中档添加剂预混料 原料种类少,以营养型添加剂为主,有效成分含量较低,效果中等。低档添加剂预混料 原料种类少,以微量元素添加剂为主,有效含量只能预防动物的缺乏症,使用效果不明显。 二、营养性饲料添加剂 营养性饲料添加剂:添加到配合饲料中,平衡饲料养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直接对动物发挥营养作用的少量或微量物质,主要包括合成氨基酸、合成维生素、微量矿物元素及其他营养性添加剂。

行政领导学课程复习考试试题及答案A

《行政领导学》复习纲要A 一、单项选择题 1.领导活动二重性是指()。 A、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B、主观性与客观性 C、自然属性与客体性 D、社会属性与主体性 2.追随者准备就绪程度分为()级,每一级代表了追随者能力和意愿的不同组合。 A、二 B、三 C、四 D、五 3.第一个领导权变理论是由()提出的领导权变模型。 A、豪斯 B、赫塞 C、弗罗姆 D、费德勒 4.重视下属,认为正确的领导风格必须根据下属的成熟度水平来确定的领导理论是()。 A、权变理论 B、情境领导理论 C、目标理论 D、领导者参与模型 5.()是指公共行政部门通过新闻媒体观察监测公共环境的变动,及时、灵敏地做出分析和判断。 A、守望环境 B、教育引导 C、危机处理 D、协调整合 6.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罗伯特·默顿于1973年提出的重要概念为()。 A、光环作用 B、晕轮效应 C、马太效应 D、首因效应 7.使用CPM量表的绩效考评方法是()。 A、因素评定法 B、比较排列法 C、强迫选择法 D、领导行为效能测定法 二、多项选择题 1. 领导者的责任主要有()。 A、政治责任 B、法律责任 C、工作责任 D、道德责任 2. 领导活动中特有的基本矛盾有()。 A、领导者主观指导与领导环境之间的矛盾 B、领导者与追随者的矛盾 C、领导活动的主体与被改造的客体之间的矛盾 D、领导者之间的矛盾 E、追随者之间的矛盾 3. 权力体系是领导体制中一个基础性的结构体系,包括()。 A、权力 B、责任 C、义务 D、权责关系 4. 领导与管理的差异有()。 A、职能不同 B、功用不同 C、素质要求不同 D、成长的途径不同 E、培训不同

纳米材料学教案

《纳米材料》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2 中文名称:纳米材料 英文名称:Nano-materials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开课时间:第5学期 总学时:32 总学分:2 二、课程简介(字数控制在250以内) 《纳米材料》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系统地讲授各类纳米材料的概念、制备方法、结构和性能特征以及表征技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大学生对纳米科学和技术进行认知与了解,帮助他们掌握纳米科技和纳米材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从而启迪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宽其科学视野,培养他们对纳米科技的学习兴趣。 三、相关课程的衔接 与相关课程的前后续关系。 预修课程(编号):高等数学B1(210102000913)、高等数学B2(210102000713)、物理化学A1(2)、物理化学A2(2),无机化学(A1)(2)、无机化学(A2)(2)。 并修课程(编号):无特别要求 四、教学的目的、要求与方法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大学生对纳米科学和技术进行认知与了解,帮助他们掌握纳米科技和纳米材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从而启迪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宽其科学视野,培养他们对纳米科技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要求 掌握纳米科技和纳米材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研究现状,对未来发展前景有一定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循序渐进、少而精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着重讲述有关纳米材料的基本理论、理论知识的应用。本课程以课堂讲授教学为主,教学环节还包括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习题,答疑、期末考试等。 五、教学内容(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1学时)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1.1纳米科技的基本内涵 1.2纳米科技的研究意义 1.3纳米材料的研究历史 1.4纳米材料的研究范畴 1.5纳米化的机遇与挑战 2、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是纳米科技与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纳米材料的基本效应(2学时) 1、教学内容 2.1 小尺寸效应 2.2 表面效应 2.3 量子尺寸效应 2.4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2.5 库仑堵塞与量子隧穿效应 2.6 介电限域效应 2.7 量子限域效应 2.8 应用实例 2、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及量子尺寸效应。难点: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第三章零维纳米结构单元(4学时) 1、教学内容 3.1 原子团簇

饲料添加剂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饲料添加剂:为提高饲料利用率,保证或改善饲料品质,满足饲养动物营养需要,促进动物生长,保障饲养动物健康而向饲料中添加少量或微量的营养性或非营养性物质。 2、营养性添加剂与非营养性添加剂的定义、分类和区别? 答:营养性饲料添加剂:添加到配合饲料中,平衡饲料养分,提高饲料利用率,直接对动物发挥营养作用的少量或微量物质。主要包括合成氨基酸、合成维生素、微量矿物元素及非蛋白氮等其他营养性饲料添加剂。 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加入到饲料中用于改善饲料利用率、保证饲料质量和品质、有利于动物健康或代谢、不直接参与营养物质代谢的少量或微量物质。主要包括药物饲料添加剂、酶制剂、益生素、酸化剂、中草药及植物提取物、饲料保存剂、饲料调制剂和饲料调质剂等。 3、饲料添加剂的目的? 答:(1)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提高饲料利用率;(2)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促进动物生产;(3)改善饲料的物理特性,增加饲料耐贮性;(4)增进动物健康;(5)改善动物产品品质;(6)降低生产成本;(7)改善畜牧业造成的环境污染。 4、添加剂预混料和预混剂的比较。 答:添加剂预混料:用多种营养与非营养性添加剂原料,与载体及稀释剂一起搅拌均匀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促生长剂、抗氧化剂、防霉剂、着色剂等,是配合饲料的半成品,可供生产全价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使用。 添加剂预混剂:一般以单一原料或同类原料组成的预混料称为添加剂预混剂,如维生素A预混剂、微量元素预混剂,以区别于有多类添加剂组成的复合预混料。“剂”即同质物质,形如饲料中的某种养分;“料”及原料,是由多种养分组成的复合体。因此,添加剂预混剂既可作为配合饲料的原料,也可作为添加剂预混料的原料。 5、饲料添加剂学:饲料添加剂学是研究饲料添加剂性质及其对动物生命活动和生产的作用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饲料添加剂生产技术 1、饲料添加剂的生产方法【分离提取法】、【化学法】、【微生物发酵法】、【基因工程】。 2、天然物种添加剂的提取方法【溶剂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分离纯化的方法【两相溶剂萃取法】、【结晶法】、【沉淀法】、【盐析法】、【分馏法】、【色谱法】。 3、化工或生物发酵制品的分离提取方法【粉碎】、【结晶与重结晶】、【萃取】、【离子交换与吸附】、【过滤】、【蒸发浓缩】、【脱色】、【离心分离】。 4、化工技术的分类:【石油化工和高分子化工】,生产初级原料;【无机化工】,饲料用尿素的生产;【精细化工】,大部分维生素、微量元素添加剂原料;【生物化工】,饲料改良剂和维生素生产。 5、微生物发酵法的特点? 答:(1)微生物一般特点:繁殖快、易变异、易培养;(2)生产安全、能源消耗低:常温常压;(3)原料便宜、易于选材:农副产品,可再生强;(4)投资少,成本低:多用途设备;(5)有利于环保:有害物质产生少;(6)生物学特性:生物催化,一步生产。 6、微生物添加剂的来源:【微生物菌种和内含物】(酵母蛋白、Vit B2、 Vit B12);【微生物产生的酶】(纤维水解酶、蛋白酶、淀粉酶);【微生物代谢产物】(柠檬酸、氨基酸)。 7、微生物的代谢规律:控制合成代谢、分解代谢途径,获得预期发酵产物;微生物的生长

《行政领导学》练习题(按题型整理)

受X理论影响而产生的是( A. 重事式领导)。 A. 重事式领导 B. 重人式领导 C. 人事并重式领导 D. 均权式领导 2. 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指人的( A.性格)。 A. 性格 B. 气质 C.修养 D. 风度 3. 在专家式领导中,“软专家”是指( B.擅长领导与管理的专家)。 A.精通业务和技术的专家 B. 擅长领导与管理的专家? C.精通软件设计的专家 D.公共关系方面的专家 4. 在《新管理模式》一书中把领导方式归纳为四种基本模式的作者是(C. 利克特)。 A. 西蒙 B. 勒温 C. 利克特 D.卡曼 5. 文化本质上是(C.社会活动的产物)。 A.历史的产物 B.环境的产物 D.人类精神力量的产物

6. 领导者把自己的意图按照可以理解的方式传递给收讯者是(A. 领导沟通)。 A. 领导沟通 B. 领导协调 C. 领导控制 D.领导指挥 7. 通过指挥渠道来协调组织内部的关系属于(B. 纵向协调)。 A. 内部协调 B.纵向协调 C.上行协调 D.下行协调 8.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大约有(A.90%)的知识是在工作实践和职业学习中获得的。 A. 90% B. 70% C.60% D. 50% 9.领导权力的发展变化是与( B. 社会发展阶段)紧密相连的。 A. 人性 B. 社会发展阶段 C.阶级 D. 经济 10. 领导的缓冲器、替代品与放大器理论是由以史蒂文为代表的研究者提出的具有(C. 权变理论色彩)的领导理论。 A. 权威理论色彩 B. 行为理论色彩

C. 权变理论色彩 D. 特质理论色彩 11.组织的公共沟通首先必须(A. 分析相关利益者)。 A. 分析相关利益者 B. 选择有效的沟通工具 C. 及时与受众沟通 D. 建立沟通渠道 12. 一个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指人的( B. 气质)。 A. 性格 B.气质 C. 素质 D. 道德 13. (D.矩阵式)组织结构有利于高效完成临时性的重大攻关任务。 A. 直线式 B. 职能式 C. 混合式 D.矩阵式 14. 道家的政治思想是(C. 无为而治)。 A. 以德治国 B. 仁政 C. 无为而治 D.法治 15.按决策问题的出现概率分类,决策可分为(A. 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A. 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B.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饲料添加剂复习资料

一、绪论 1、饲料添加剂—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以微小剂量添加到饲料中的物质的总称。 2、添加剂预混料—是指由一种或多种添加剂与载体和(或)稀释剂均匀混合后的混合物。 3、饲料添加剂的分类 营养性添加剂、非营养性添加剂 4、使用饲料添加剂的目的或作用: (1)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提高饲料利用率 (2)改善饲料的物理特性,增加饲料耐贮性 (3)增进动物健康,改善动物产品品质 (4)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促进动物生产,降低生产成本(饲料添加剂的最终目的)。 1、常用饲料添加剂原料化学法生产技术与方法 2、常用饲料添加剂原料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技术与方法 3、常用饲料添加剂原料分离提取法生产技术与方法 4、常用饲料添加剂原料基因工程技术生产技术与方法 二、氨基酸添加剂 1、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能合成但合成速度慢,且数量少不能满足正常需要,必需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鱼虾也需以上10种氨基酸; 雏禽还需甘氨酸、胱氨酸、酪氨酸共有13种。 单胃成年动物需8种必需氨基酸(赖、蛋、色、缬、苯丙、亮、异亮、苏氨酸),生长期还需组氨酸、精氨酸; 2、限制性氨基酸——饲料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低于动物的需要会限制动物对其他氨基酸的利用,称这些氨基酸为限制性氨基酸。 不同动物品种或同一品种的不同生产发育阶段限制性氨基酸可能不一样; 其次,不同饲料原料,其对猪禽的限制性氨基酸亦可能不一样 3、畜禽日粮的氨基酸平衡理论: 合理的蛋白质营养,一方面要提供足够数量的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另一方面必须注意各种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比例。 4、氨基酸平衡,指饲粮中各种氨基酸的数量和比例与动物维持、生长、繁殖、泌乳等的需要相符合。因此氨基酸平衡包括数量和比例两方面的含义,通常仅只氨基酸之间的比例关系。 5、饲料中氨基酸的利用率: 不同饲料中氨基酸组成和含量不同,其氨基酸利用率也相差很大; 影响饲料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都影响饲料中氨基酸的有效性。 影响饲料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都影响饲料中氨基酸的有效性。 鱼粉贮存不当,导致脂肪氧化发热时,其中蛋氨酸会氧化成蛋氨酸亚砜或蛋氨酸砜,降低蛋

国家开放大学期末机考《1839行政领导学D复习资料

【国家开放大学】-期末机考 [注:请认真核对是您需要的题目,在下载!] 1839行政领导学D 判断题(共5题,共10分) 第1题,领导形象不仅包括领导个体的形象,也包括领导群体的形象。() [T.]√ [F.]× [仔细分析以上题目,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T 第2题,简单而低层的组织与重复性较高的简单工作宜采用职能式组织结构。()[T.]√ [F.]× [仔细分析以上题目,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F 第3题,在思维活动中,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T.]√ [F.]× [仔细分析以上题目,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T 第4题,领导文化只是文化在特定领域中一个表现样式,依然符合文化的本质特性。()[T.]√ [F.]× [仔细分析以上题目,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F 第5题,冲突是由于利益不同而产生的对抗性行为,因此冲突只有消极作用。()[T.]√ [F.]× [仔细分析以上题目,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F 名词解释(共4题,共20分) 戴维现象(试题分值:5分) [仔细分析以上题目,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英国化学家汉弗莱戴维发现了订书匠法拉第在化学上的潜能,并将其精心培育成才,使法拉第名声大振。但此后汉弗莱戴维却开始贬低法拉第。他身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长,是唯一投票反对法拉第参加皇家学会并成为会员的人。由识别和培养千里马的伯乐,转而变成处处限制和妨碍千里马奔驰者,这种情况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被叫作“戴维现象”。 网络时代(试题分值:5分) [仔细分析以上题目,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饲料学复习题

饲料的分类 简述根据国际饲料分类法的特点及编码体系。 饲料成分及其在动物体内的转化 1、根据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可将饲料中的养分分为哪六大类? 2、美拉德反应、蛋白质的转化系数,粗蛋白的概念,蛋白质对动物体的营养作用; 3、寡肽、寡糖的概念及其对动物体的特殊营养作用; 4、饲料中非蛋白氮物质的概念;尿素等的合理利用方法; 5、饲料脂肪酸饱和性对动物体脂品质的影响?请举例说明。 6、有毒有害物质、抗营养因子的定义 7、淀粉的”三化“特性 能量饲料 1.简述能量饲料的涵义、类别与作用,容重的概念 2.简述玉米的营养特点。

3.玉米在猪、禽饲粮中用量过多时,会导致瘦肉率下降、体脂变软。为什么? 4.小麦通常被作为鱼类能量饲料的首选原料。为什么? 5.生产中,不提倡直接用稻谷作为猪、禽等动物的饲料,为什么?。 6.简述大麦分别对猪、鸡、乳牛的饲用价值。 7.怎样合理饲用米糠和小麦麸? 8.薯类的的营养特点主要有哪些?饲用马铃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9.乳清粉是幼龄动物(如仔猪)的优良饲料。这是为什么? 10.配合饲料中使用油脂的益处 11、各品种的有毒有害物质、抗营养因子及处理方法 12、简述糖蜜的饲用价值 13、简述乳清粉的营养特点

14、简述小麦麸的饲用价值 15、可溶性非淀粉多糖(NSP)抗营养机理 蛋白质饲料 1、何谓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它们各包括哪些主要的品种? 各品种的营养特点及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2、简述合理利用棉籽饼粕的方法,棉酚的概念 3、根据鱼粉和大豆的营养特性和饲用价值,谈谈在生产中如何科学合理的应用。 4、应用商品鱼粉应注意的问题? 5、各品种的有毒有害物质、抗营养因子及处理方法 6、简述骨肉粉和肉粉的饲用价值 7、尿素应用于奶牛配合饲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行政领导学 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行政领导学 1、行政领导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主要研究方法等。[了解] 答:从一般意义上说,行政领导学的研究对象是行政领导活动特有的矛盾、特点与规律。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行政领导活动的主体,也就是指各级各类行政领导者。 二是行政领导活动的结构,包括行政领导活动赖以展开的体制与组织形式,行政领导环境与文化,行政领导关系。 三是行政领导活动的过程,行政领导决策,行政领导选才用人,行政领导权力,行政领导方法与艺术。 四是行政领导未来发展的趋势性研究,包括行政领导效能与发展,行政领导与电子政务。 研究行政领导学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系统研究方法,生理研究方法,心理研究方法,行为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方法等。 2、行政领导权力的作用。[掌握] 答:从行政领导权力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来看,主要 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巩固政治统治 治的工具,因此,政府的任何行政领导权力都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服务的。二是政府的任何行政领导权力都是从统治阶级或全体人民的“政 治意志”转换而来的。 (二)调节政府职能的平衡 ,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社会职能分工 的体现。政府的行政领导权力除了具有政治统治的作用外,还具有管理社 会、服务社会和平衡社会职能的作用。而调节政府职能平衡,始终是政府行 政权力其他作用赖以存在的基础。 (三)优化行政领导权力本身结构 (四)解决治理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的发展 理社会问题,是基于它管理社会的职能,而这一职能的 实现,是通过行政权力的行使来保证的,它为稳定社会的需要所决定。 化发展、人的素质发展,在上述每一方面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行政权力始 终起着重要的作用。 3、领导权力的制约。[掌握] 答:行政领导权力制约,从一般意义上讲,就是对行政领导权力的限 制与约束。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首先,权力制约关系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权力才能形成,单独的权力无法形成制约。其次,权力制约关系是横 向的,各种权力的地位是平等的或同层次的,而不存在隶属关系。最后, 权力制约的关系是双向的,各种权力之间的限制与约束是双向的。行政领 导权力制约的本质要求主要体现在:权力制约主体活动的独立性;权力制 约对象活动的公开性;权力制约关系的对等性;权力制约手段的强制性; 权力制约机构的协调性。领导权力制约的基本功能是对权力正常运行的肯 定和保护,是对权力偏离轨道的防范与矫正,是对权力的补充与完善。它 具体体现为权力制约的导向功能、保障功能、防范功能、矫正功能、惩戒 功能、调整功能。要对行政领导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就必须建立完善合 理的制约机制,主要体现为三种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权力制约机制,以 权力制约权力;道德制约机制,以道德制约权力;权利制约机制,以权利 制约权力。 4、行政领导文化的功能。[掌握] 答:行政领导文化的功能:①内化功能,a、为个体行为提供理性支持, 提供判断和选择行为方式的内在依据;b、决定个体行政活动的动机和热 情。②维持功能,有助于建立和保持稳定、有序的领导环境,对于保证 领导活动的健康运转和行政组织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③调适功能:a、 在领导活动中调节个体行为;b、在领导活动中催发个体行为;c、在领导 活动中帮助个体克服挫折。 5、行政领导体制的类型。[熟悉] 答: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1)集权制 与分权制,根据行政领导系统中各层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职责 权限的集中与分散程度,可以将行政领导体制划分为集权制与 分权制。(2)一长制与委员会制,根据行政领导机关中最高决 策者人数的不同,可以将行政领导体制划分为一长制和委员会 制。(3)完整制与分离制,根据上级行政领导机关对下级行政 领导机关的指挥、控制方式与程度的不同,可以将行政领导体 制划分为完整制与分离制。(4)层级制与职能制,根据行政组 织系统内部各机构的职责权限的性质与范围的不同,可以将行 政领导体制划分为层级制与职能制。 6、中国领导体制的改革与完善。(结合现实情况论述中国领导 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掌握] 答:我国行政领导体制的主要弊端:(1)权力过分集中。(2) 组织结构的设置不科学。(3)行政领导法规的缺失。我国行政 领导体制改革的原则:(1)行政领导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相适应的原则。(2)政企分开、两权分离的原则。(3)效 能与效率原则。(4)统一原则。(5)精简原则。(6)权责相称 原则。我国行政领导体制改革的内容:(1)按照与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相适应的原则转变政府管理模式,理清政府职能。(2) 按照统一、精简的原则构建政府的组织结构,精简机构。(3) 按照权责相称原则确定职权体系,理顺职权关系。(4)按照政 企分开、两权分离原则建立新型的政企关系,实行政企分开。 我国行政领导体制改革的建议:(1)实现行政领导权力划分的 科学化。(2)建立合理的政府组织机构,实现行政领导机构设 置和人员编制的法制化及其运行活动的程序化。(3)建立高素 质专业化的政府公务员队伍。(4)实现行政领导行为方式、方 法及手段的现代化。(5)努力树立良好的政府领导形象。(34-36 页) 7、行政领导关系中领导者角色的特征。[熟悉] 答:领导角色的特征:1、导向性,领导角色的主要特征是 率领和引导下属朝着一定目标前进,即发挥导向性作用;2、服 务性,领导角色的服务性特征,不仅要求领导者全心全意为本 群体成员服务,而且要求领导者通过为下属完成任务创造有利 条件来实施领导;3、感染性,领导者的领导效力,不仅取决于 权力的运用、才智的发挥,而且领导者的一些习惯、嗜好也会 在群众中产生很大影响。领导角色的感染特征,一方面要求领 导者必须敏于行、镇于行、善于行;另一方面也要求领导者时 时努力提高自己的索质,借以形成自己的人格凝聚力、渗透力、 组合力和向心力。4、非我性,领导者要想胜任领导角色,必须 首先完成自我的超越。领导角色要求他在才能、气质、作风等 方面,都必须超过以往的“自我”,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提高, 对领导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做出科学的反应。5、多重性,领导角 色的本身,是一个“角色丛”:当他与下属成员发生联系时,他 的角色是“领导”;当他与其他社会成员发生联系时,他的角色 是“公民”;当他与上级发生联系时,他又成为“被领导者”。 每种角色对领导者都有着为社会心理所接受的独特的规范要 求。10、行政领导关系与行政领导体制的关系。 8、行政领导关系与行政领导体制的关系[掌握] 答:行政领导关系与行政领导体系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 方面,行政领导关系不受行政领导体制的影响而在各种体制下 普遍存在并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行政领导关系又常常在成熟 的行政领导体制下受到基本的框定,反过来,行政领导体制也 受到行政领导关系的影响。但从根本上说,行政领导关系是行 政领导体制的源头行政领导体制是行政领导关系的权威表现形 式。行政领导关系是解决很多领导问题的根本所在。 9、行政领导个体素质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熟悉] 答:行政领导个体素质的主要内容:一、政治素质。主要 体现在:1、政治理论;2、政治知识;3、政治观念和政治意识; 4、政治理想与政治信念; 5、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 6、政治作 风;7、法律修养;8、政治阅历和政治经验;9、政治技能与艺 术。 二、道德素质。主要包括:1、事业心和使命感;2、进取 心;3、胸怀宽阔;4、公正;5、自身廉洁。 三、能力素质。主要包括:1、政治能力;2、科学决策能 力;3、选才用人能力。;4、计划规划能力;5、组织协调能力; 6、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 7、控制与自控能力。; 8、应变与解 决复杂矛盾的能力;9、开拓与创新能力;10 、学习能力。 四、知识素质。主要包括:1、宽广的知识面;2、熟悉现 代管理知识;3、一般的科学知识;4、本职专业知识;5、丰富 的社会实践知识。 五、健康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1、乐观的情绪;2、坚 强的意志;3、广泛的兴趣;4、开朗的性格。 行政领导个体素质的作用:1、行政领导素质是一种重要的 竞争力。二十一世纪竞争空前激烈,而各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 才的竞争,更是领导人才的竞争,领导人才的素质高低关系到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以及我国 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 2、行政领导素质是一种重要的领导力。领导力是在领导活 动中领导者影响被领导者所产生的作用和结果的叠加。而要达 成既定目标,优化并提高领导力,就要求领导者必须具备优秀 的领导素质,如树立先进正确的价值观,具备渊博的学识,以 及娴熟的领导艺术等。 3、行政领导素质是形成优化高效领导班子的基础。集体领 导是现代领导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和基本规律,任何领导集体 都是由若干领导者个人组成的,只有个体的领导素质达到良好 状态并在个体之间形成优化组合,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领导集体 的整体优化高效。 10、行政领导群体结构的内容。[掌握] 答:行政领导群体结构的内容:1、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与 智能结构。(1)年龄结构,是指一个行政领导群体中不同年龄 成员的比例构成及相互关系。(2)知识结构,是指在一个行政 领导群体中,不同知识积累和背景的成员之间的搭配组合状态。 (3)智能结构,是指一个行政领导群体中,不同智能优势的人 才个体的构成比例及其相互关系。2、心理素质结构,主要是指 一个行政领导群体中,不同气氛、性格的成员的构成比例及相 互关系。(1)气质,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 征,也是人在心理活动和外部动作的进程中表现出来的某些关 于速度、强度、稳定性等方面的心理综合特征。(2)性格,是 指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也就是一 个人表现在态度和行为上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行政领导群 体的心理素质结构应当是成员在气质和性格上能够互补的合理 结构群体。 11、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熟悉] 答:这是美国俄亥俄州大学提出的一种领导方式理论,又 称俄亥俄模式。他们从两个维度即“关心人”(关怀维度)和“关 心组织”(结构维度)研究领导行为。1、“关心人”的领导方式, 是指领导者注重与下属建立互相信任的人际关系,尊重下属的 意见,鼓励和支持下属的工作,关心下属的生活等等。2、“抓 组织”的领导方式,就是以工作为中心,指领导者注重工作的 组织和计划,明确规定员工的工作职责,建立明确的组织形态、 信息沟通渠道、工作目标以及工作程序方法等等。 关心人和关心组织虽然是互相独立的两种领导行为维度, 但领导功能的两个维度并不互相排斥,它们可以任意搭配。 12、理性决策模型、有限理性决策模型、渐进理性决策模型。[掌握]87-89 页 答:理性决策模型受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经济人”的假设的影响,认 为决策者应该具备绝对的理性,拥有完备的知识和掌握充分的决策信息, 能够设计所以的备选方案并预测所有的决策后果从而求得最优方案。它的 基本内容是:1、决策者面临一个既定的问题; 2、引导决策者做出决定的各 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并且按重要性排序;3、决策者能,寻找到 所有的决策方案;决策者能准确预测每个方案的后果并按优劣排序;4、决 策者能正确地选择最优方案,从理想的角度来看,理性决策模型的确很科 学,但是,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由于受各种现实条件的限制,理性决策模 型并不能确保以纯理性的方式来进行决策,但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限制决 策的主要障碍,帮助决策者更为清晰地回应决策环境的限制。 有限理性决策模型:是美国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在对传统的理性决策 模型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比较符合实际的模型。西蒙认为,现实 生活中决策者的理性是界于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他们的价值取 向和目标是多元性的,由于每一项决策的制定,都要受到决策者主观条件 和特定的客观条件的影响与限制,因此经常处于变动状态而且表现出冲突 特征。西蒙认为,决策不可能达到一种理想化的模式,而只能在现实中追 求有限理性,他提出用满意原则代替最佳原则,并认为决策研究不仅应注 重结果,更应往重过程,并提出决策过程可分为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 择活动,审查活动四个阶段。 渐进决策模型: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针对传统理 性决策模型的缺陷,建立了一套有特色的渐进决策模型,其特点是:摸着石 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渐进主义,积小变为大变,稳中求变。推行渐进 决策的原因是:现实政治是渐进的,很难有大的变革; 技术上的困难及现行 政策的巨额成本决定决策是渐进的。林德布洛姆认为政府决策目标是逐渐 明确的,是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根据以往的经验在决策过程中,把现有的 方案同以往的政策进行比较,然后不断地对决策进行补充和修改。渐进决 策的过程实际是不断地摸索和实验、不断地学习和反馈、不断地协调和调 节的一个稳健的连续决策过程。渐进模型要求政府在制订政策的时候不要 好大喜功,在决策目标尚未明确之前,先制定和实施与现实政策能够连续 的大致方案,然后在摸索前进的实施过程中逐渐明确目标。这一模型一方 面具有灵活性和现实可行性,但同时又失之于保守性,不适应剧烈变革的 社会。 13、现代行政领导决策的程序及主要方法。[掌握] 答:现代行政领导决策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发现问题。(2) 确立目标。(3)拟定方案。(4)分析、评估与优选。(5)决策的实施与反 馈。现代行政领导决策的主要方法有:1、头脑风暴法:在会上可以自由畅 想随心所欲地发言,不受限制;无批评原则,对他人的任何发言、见解和意 见不做反驳和否定的判断; 欢迎与会者杨所欲言,多提意见或建议,多多 益善; 充分发挥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广开言路,以便集思广益; 与 会人员地位相同不分尊卑,有同等的发言权; 禁止会上私下交谈,以防止 受他人的意见相左,破坏个人独立性。2、德尔斐法:有如下特点,(1)意 见具有独立性。(2)匿名性。(3)多轮反馈沟通。(4)预测结果的量化特 征。3、鱼缸法:鱼缸法是一种通过领导者宏观智能结构效应的发挥来进行 决策的方法。运用这个方法时,所有决策人员围成一个圆圈,通过某个中 心人物同其他成员之间的互动来进行决策。因其形似鱼缸,故得名“鱼缸 法”。4、模拟决策法:模拟决策法是人们为取得对某种客观事物的准确认 识,通过建立一个与所番要研究和领导的关系系统的结构、功能相似的模 型,即同态模型,然后运行该模型,并对各种不同条件下的模拟运行结果 进行评价、分析和优选,从而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5、决策树法:“决策 树”法就是把决策过程用树状图来表示。树状图一般由决策点(常用方块 表示)、方案枝(常用细线表示,一个方案枝代表一个方案)、状态结点(常用 圆点表示)、概率枝(常用细线表示,每条概率枝代表丫~种自然状态)、结果 点(收益值或损失值)几个关键部分组成。决策树分析步骤为:(1)绘制决 策树图;(2)计算收益期待值;(3)修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