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思考

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思考

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思考

玉龙县纪委监察局和德琼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绝不允许搞特权。特权思想及其衍生的特权现象,严重侵蚀党的肌体、损害党的事业,同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背道而驰,必须坚决加以反对、予以克服。这些论断,是深刻总结人类反腐败斗争史得出的重要结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对于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具有重要意义。

一、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内涵

所谓特权,是指个人或集团凭借经济势力、政治地位、特殊身份等而在相关领域所享有的特殊权利或权力。这些权利或权力,有的为法律所规定,更多的则是在法律规范之外,并且是建立在对权利或权力分配不公基础之上。由特权所衍生出的思想,就是特权思想,它是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封建残余思想在现实中的反映,是滋生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脱离群众现象的总根源。如苏联东欧共产党垮台的一个深刻教

训,就是特权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导致党严重脱离群众,失去向心力凝聚力。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应该是指党员和领导干部、各级党政机关获取和实现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部门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的私利和不正当权力而产生的思想和行为。具体包涵以下几个方面属性:一是权势性。产生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首先必须拥有权力或势力,因此多发生在权力职位、特殊行业等;二是特殊性。超越法律政策规定和工作职权,突破规范和规则,搞特殊化。就是不守纪律、不守规则;三是排他性。自己可以超越突破、不受限制,别人不允许,坚持双重标准;四是局限性。特权也有一定适用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自己说了算的地域、一亩三分地),或针对一定的对象(对其有影响、起作用的人群)发挥效力;五是传染性。特权具有示范性和传染性,上行下效,扩散、蔓延速度快,影响性和破坏性较大。

中国共产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应对、经受和战胜各种风险考验的重要法宝。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恰是思想不纯洁、行为不先进的反映。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今天所反对的特权,就是政治上、经济上在法律和制度之外的权利。搞特权,这是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尚未肃清的表现。”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封建主义思想特别是各种特权思想根深蒂固,形成了较为厚重的历史惯性和文化积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

确立,从根本上摧毁了各种特权现象孳生的制度基础。但由于长期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基础,各种封建主义残余思想未能完全肃清,官贵民贱、封妻荫子、刑不上大夫以及“劳心者治人”等种种特权思想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并影响着现实。如一些党员干部违规占有多套住房和公家车辆,以多种形式侵占公共利益,明里暗里为子女亲属升官发财奔走铺路,不一而足。这些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败坏了党的形象。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群众的拥护支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和力量源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并把这种先进性和纯洁性与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紧密相联。《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党代表的只能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列宁强调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优秀分子的集合体,“绝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加入的松散的联盟”,“我们的任务是要维护我们党的坚定性、彻底性和纯洁性”。毛泽东十分强调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集中统一、思想一致、行动一致,保持党的纯洁性。”邓小平指出,“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渡过?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一块苦”,精辟地道出了我们党长盛不衰的秘诀。

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表现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历史,就是特权统治的历史。男尊女卑,三纲五常,官员衣服、帽子的区别,见面礼教,几抬大轿,家长、族长、老爷、奴才身分等级划分等等,都深深烙下特权的印记,以历代帝王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无不前赴后继、赤裸裸地展示其强大的特权。历史绵延、根深蒂固,影响致深。新中国成立以来,尽管党和政府一贯反对特权,但由于旧社会习惯势力和思想的影响,社会主义制度尚不健全和完善,所以一部分领导干部仍然存在“想”特殊的心理,并积极创造“能”特殊的条件,千方百计地把法定之权演变为法外之权。目前,一些干部的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主要表现:一是以言代法,搞“一言堂”、办事潜规则,说情找关系、违规开“绿灯”、乱办事等;二是以权压法,一些执法部门权不畏法,执法犯法、随意执法,一些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严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三是徇私枉法,利用手中的权力谋财、谋事、谋官、谋色,假公济私、以权谋私等。具体体现:奖赏权,如表彰奖励、提职提级不按程序,不符规定、标准,奖赏不分;惩罚权,对批评、惩罚、降职、降级等混淆视听、标准界线不清;享用权,利用手中的权力,公车私用、公款旅游、公款吃喝等个人享受、消费、受益;豁免权,以“刑不上大夫、成就例外、下不为例”等为由,使一些有特权的人不受惩罚、

不被追究;干与权,存在上级对下级打招呼、说情、暗示、施压现象,不同程度上干扰和影响了公正决策。实现形式:不知不觉被特权、心安理得享特权、约定俗成有特权、假装糊涂用特权、肆无忌惮耍特权。广泛存在的特权现象对现实生活造成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腐败现象的严重滋生和蔓延。腐败是特权惹的祸,反腐败必须反特权。不反特权,反腐败就是隔靴搔痒,无济于事;不反特权,制度建设就是竹篮打水,白费力气。

三、特权思想与特权现象的危害

特权的存在,无疑与公平、正义的要求相对立,因此招致绝大多数人的反对。特权思想与特权现象侵蚀着党的肌体,损害党的事业,必须坚决反对和克服。

党员干部如果不能摆脱特权思想,就有可能滑向违法乱纪的深渊。一些党员干部滋生特权思想,正是其走向腐败的起点。对于党和国家的事业来说,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危害尤甚。首先,会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人民群众不仅从党的理论、路线和纲领来认识一个政党,更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来判断党的性质,进而决定对这个政党的认同与否。其次,会严重破坏党群关系。当一个政党凌驾于人民之上享有种种特权,就会形成特权阶层,就会与群众相隔阂。民众视党为陌路人,党将不再是“我们党”,而是远离“我们”的“他们”,

现在社会上有些人仇官,这也是官自己造成的。再次,会严重影响社会风气。由于执政党的特殊地位,党风直接影响着社会风气。特权、特殊化之风盛行,就会从党内蔓延至社会各个领域,腐蚀和败坏着整个社会风气,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是滋生腐败、诱发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根源,践踏了法律的神圣性和制度的严肃性,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败坏了社会道德,腐蚀了整个社会的良好风气,更严重损害了党和人民利益,影响了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

四、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对策

怎样防止一些干部把公共权力变为以权谋私的特权呢?最好的办法,就是习近平同志讲的,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官德引导民德,党风决定民风。由于执政党的特殊地位,党风会直接影响社会风气。如果特权思想盛行,就会从党内蔓延至社会各个领域,腐蚀和败坏整个社会风气。党章规定,“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党的十八大强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既要教育党员干部坚决反对特权思想,摆正权与法、公与私的关系;更要克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特权行为,以激扬社会

正气,纯洁党风政风。

一是加强党纪国法和正确权力观教育,破除特权思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应该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入手,坚持教育的经常性,注重教育的针对性,突出教育的实效性,根除特权思想,做到教人从善。通过开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教育和“四群”活动的群众路线教育以及学习贯彻“八项规定”等多种形式教育,牢固树立“我们是群众中的一员,我们来自群众并走向群众,我们为群众服务”的思想意识;健全分层分岗施教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理想信念、从政道德、廉政法规、岗位廉政教育,加强示范和警示教育。创新开展廉洁从业主题教育活动,突出行业和部门特点,切实增强廉洁从业意识,做到为政清廉守党员之本、秉公用权尽公仆之责。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六进”: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家庭,铲除滋生特权的土壤和条件,形成倡廉肃贪的社会氛围。

只有领导干部增强法律制度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才能自觉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现在有些领导干部自认为是“大领导”,想怎么办就怎么办,不把法律制度放在眼里。应该懂得,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一切权力的行使必须依照法律制度的规定,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保证权力始终用来为国家和人民谋利益。对公共权力和法律制度有了正确认识,就有了不搞特权、远离腐败的思想基础。

二是加强权力的规范和制约,防止权力恶性膨胀。反特权的核心是管住权力。特权往往与腐败结伴而行,有了特权,腐败往往随之而来。牢固树立查办案件、惩治腐败是党章赋予纪检监察组织基本职责的观念,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有特权必打。既要执行政策、宽严相济,避免“为办案而办案”,也要严肃纪律,严格惩处,避免“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对于严重违纪问题必须查办,对腐败分子必须严惩,切实做到惩恶扬善,增强惩处的威慑力,使干部不敢犯错误。严肃查办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的特权案件,切实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增强查办案件政治效果、经济效果、社会效果和法纪效果,为此,必须使所有的权力得到合理、有效的制约,为权力设置边界,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使任何权力都成为有限的、有效的权力。对权力的制约主要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舆论制约权力这三种方式。对权力进行科学规范和有效制约,才能预防特权,防止权力恶性膨胀。

三是加强管理领导干部,树立良好的履职用权形象。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领导干部至关重要。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民是公共权力的归属主体,所有公共权力的执行者都是人民的公仆,决不能把手中的权力私有化或小团体化,要真正把权力用在为民谋利上。作为

身在基层、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领导干部,要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坚持领导一线指挥、干部一线服务、措施一线落实、问题一线解决,坚持以群众满意作为标准,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考虑群众的舒适度,不做群众反感的事;多彻底根除难题,不做“夹生饭”;多做雪中送炭的实事,少做锦上添花的虚功。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上带下,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用严谨规范的言行树立良好的履职用权形象。

四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减少权力“暗箱操作”。反对特权思想、克服特权现象,根本的出路在于制度约束,坚持以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做到重大事项科学民主决策,规范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使其不能也不敢突破法律和政策规定的界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根本上铲除特权现象。同时,要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督促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带头执行制度,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必须追究,不允许任何集体和个人凌驾于制度之上。不受监督的权力,往往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因此,完善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促使党员干部正确使用权力,是防止权力滥

用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坚持关口前移、实行过程监控;探索加强和改进监督的新途径、新方法,把党内监督、人大监督、群众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等有机结合起来,整合资源、延伸监督线,扩大监督面,形成监督的合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公开就没有监督。公开可以补救制度的缺陷。要用好党务政务公开这个有力武器,完善各项施政行为公开制度,提升公开的范围和质量。与此同时,要整合社会监督资源,实现有效监督。还要健全发现特权问题的机制,着力加强事前和事中监督,力争防止特权在其运行之前发生;健全纠正错误的机制,发现问题迅速解决,防止小错酿成大错;健全责任追究的机制,一旦特权显露,决策或权力运行出现失误,必须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防止有错不改。只要多管齐下加强监督、“管住”权力,就能够保证公共权力不被异化为特权,保证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

依纪依法严惩腐败,为防止特权作出有效警示。防止公共权力的异化,惩治这一手段决不能放松。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只有惩处有力,才能预防有效,使更多的“想”搞特权和腐败的人望而却步,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级干部犯错误的机会。

“5+2=0”现象的思考(精选.)

“5+2=0”现象的思考 “5+2=0”,也许初看到这样一个算式,你一定会产生怀疑。其实“5+2=0”它真实的反映了部分家庭教育的现状。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严重脱节,在学校里对学生进行了5天系统而加强性的教育,而当学生周末回到家里后,由于教育的不联系或滞后,在周末的二天里,学生又回到了没有教育的局面。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学校教育中产生的效果,于是被称之为“5+2=0”现象。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是深远的,但目前一个不能无视更不能否认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随意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学校在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作用及影响在逐渐弱化,而来自家庭、社会的影响日益增强,尤其是来自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严重的冲击着学校的教育,学校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5+2=0”现象的成因 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1、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正确。学生在学校里通过教育,逐渐养成了文明行为,学会了怎样正确做人,但一回到家里,所看到的、听到的却是另一回事,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下面是幼儿园门口的一对母女对话: 母亲:宝贝,想死妈妈了,让妈妈亲亲,饿了吧,今天课间吃了什么点心呢? 女儿:我最爱吃的鱼丸。 母亲:吃了几个呢? 女儿:5个。 母亲:怎么不多吃几个呢? 女儿:老师分好的,每人都是5个。 母亲:分好了还剩下有吧? 女儿:还剩下几个。 母亲:为什么不叫老师再给你几个呢? …… 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比如在公共汽车上,小孩想让座给老人,母亲不允许,理由是“小孩子也是照顾对象”;在公园里,孩子想捡起别人乱扔的果皮放进垃圾箱里,母亲一把打落,不许捡,理由是“又不是你扔的”;孩子在学校里被同学欺负了,父母教训孩子必须打回来,否则不喜欢你;父母在平时的言论中,处处流露出对房子、车子、票子等物质的渴望,教育孩子多赚钱才是唯一的有出息…… 久而久之,孩子心目中自然而然就建立起了父母亲所灌输的人生观、价值观模式。在这种家庭教育影响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阻碍。 2、放任式的管理孩子。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娱乐、应酬,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在农村有许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被寄养在爷爷奶奶家或是亲戚的家里,甚至有的就孩子一个在家。“老师,我的孩子就交给你了,要打要骂随你便。”这是每逢开学许多农村学校的家长送孩子到学校时和老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在这些家长看来,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情,把孩子送到学校,做家长的就完成任务了。这类学生一到周末,基本是属于无人监管的状况。未成年人缺少了成年人的监管,其情况可想而知。 3、教育的关注点不同。许多家长总是会抱怨,他们的孩子在学校非常听老师的话,可到了家里简直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不听话,不爱做作业,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别,是因为家长和学校的教育方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校培养学生是要求全面发展的,但部分家长却过分的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味的在孩子面前强调,只要学习成绩好了就可以了,对其它方面的教育就忽视了。 4、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有些家长不管孩子的基本情况,望子成龙,周末不让出去玩,硬逼在家里做作业、看书,一定要考到班上前几名。学生本来在学校学习就很紧张,想回到家后好好的玩一玩,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可一回来又是读书,做作业,心里就有一股无名之火,逆反心理就更强了。罗森塔尔效应表明,一定的期望可以激发孩子内在的成就动机,促使孩子更加努力向上。但是过高的期望不但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使孩子望而生畏,造成沉重的精神负担,严重的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 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马克思说过:“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国古代有“孟母三迁”的教子典故。社会是一所大学校,社会上存在的人和事无时无处都在影响着学生的心灵,这种影响无孔不入、潜移默化,而且是渗透到根底骨子里的。不正确的社会意识和不洁的社会风气。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学生原本就生活在其中,时刻接受着社会的影响。过去社会对学生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些,主要原因一是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准、社会风气好些,这是根本的;二是宣传媒体

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自查自纠报告

“反特权思想、反特权现象” 自查自纠报告 按照党中央对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明确要求,市纪委监察局机关开展了“反特权思想、反特权现象”教育活动,着力增强纪检监察干部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危害性的认识,纠正纪检监察干部在执法思想、执法方式、执法行为、执法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提升纪检监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和社会形象。通过动员学习和对照检查,我进一步提高了对此次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活动着力解决4个方面的问题:宗旨意识淡薄、特权思想严重的问题;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检令不畅的问题;利用职权吃拿卡要的问题;开特权车、霸道车,酒后驾车等违规违纪问题。为此,我在自查自纠阶段认真查找问题、真正解决问题、确保在活动接受一次再教育。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查情况 自查自纠是“反特权思想、反特权现象”专项活动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工作。为了确保自查自纠工作扎实推进,取得明显成效。我根据机关的具体要求,结合我工作实际,进行了认真对照检查。 我认识到,从本质来看,“自查自纠”就是一种权力监督的模式和制度设计。监督与自我监督,依靠的是自觉性,

不是来自外部的监督。自我反省是我们的本能,在自查自纠阶段我认真查找问题取得不小收获。 二、查找出的问题 我对照4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自查,没有查出宗旨意识淡薄、特权思想严重的问题;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检令不畅的问题;利用检察权吃拿卡要的问题;开特权车、霸道车,酒后驾车等违规违纪问题。但在工作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1、政治理论学习不够,马列水平不高,对党的重要指导方针、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理解的不深不透,没有自觉的贯穿在具体的工作中。 2、组织纪律性有待提高,提高从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处理矛盾。 3、创新精神不足,能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但没有做到创新高效的完成工作。 三、整改措施 1、加强政治和业务理论的学习。针对个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努力进一步提高觉悟,增强党性,解放思想,争创实绩。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做到:博览群书、抓重点,善于学习、不断实践。 2、廉洁自律、勤政务实。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首先要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多讲究策略,注意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片面现象与思考_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片面现象与思考_ 新课程改革正在深入进行,广大教师在教学中都非常努力地按照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积极投身改革,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取得了不少令人欣慰的成绩。但是欣喜的背后不难发现,在新课程的改革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值得我们探讨。下面笔者想结合平常听课以及今年基本功比赛看到的一些片面现象,谈谈个人的不太成熟的看法。 一、情境创设流于形式 现象:《数学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强调了“情境”的作用。第一学段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第二学段指出:“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为此,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但是,现实教学中也有一些教师对“情境”过分强调和追求,好像离开了情境就不是新课改中的数学课了,于是就千方百计地设计各种情境。这样的教学案例在教学中随处可见,前不久在镇级基本功比赛课上看到了这样情境创设的一个教学案例,记录如下(教学内容是“三步计算的计算题”) 1.故事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要不要听? 生:要听。 师:那就得认真听,听完后还有问题等着你们去解呢。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西行。一天走到黑风山口时,突然一阵狂风大作,狂风过后,大道中间站着一位妖怪,挡住了唐僧师徒西行的去路,并大声说道:“要过此地,需解此题。”妖怪举起一妖牌,你们想不想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 生:想! 师出示:计算25+100÷4x3 师:这道题中含有几种算法? 生:含有加法、除法和乘法,三种运算。 师:同学们,大家猜一猜,计算这道题要几步呢?你们能不能帮唐僧师徒这个忙呢? 生:两步。三步。(意见不统一) 2.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现在就来分小组讨论怎么计算,到底需要几步才能算完。 生:小组讨论。(略) 思考:这个案例中的情境创设,确实对小学生起到了吸引注意力的作用。但是,创设情境的目的不应该仅此而已,更应该在于创设的情境是否为学习数学服务;是否让学生在数学上有所思考,有所回味,有所启发。这个教学环节的情境设计与所教学的三步计算的题有关系吗?情境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不能为了“有情境”而去创设情境,让那些非数学的因素干扰了数学学习。 二、合作交流充满课堂 现象:在教学观摩活动上,经常可以看到这么一种现象,提出一个问题后,马上进行小

关于注意瞬脱现象的思考

对于竞技体育中的注意瞬脱现象的思考 研究生部2011级2班梁乐 1.关于注意和注意瞬脱 1.1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指主体心理活动指向刺激并对其做出选择应答的一种意识调节状态,在运动领域,作为众多心理因素的基础和桥梁,注意不仅对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有监控和调节的作用,还是运动员是否能够有效地实施运动技能的关键所在。所以,运动员的注意能力特征的研究一直受到运动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也有大量的相关研究。 1.2注意瞬脱的概念 Broadbent(1987)年在实验中首次发现,被试对单词流中前一个目标单词的准确辨认使得他们很难辨别在该词后约500ms内呈现的另一个单词。在快速系列视觉呈现(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RSVP)中当快速连续地呈现不同的刺激时,如果只要求被试识别一个目标刺激,被试能够准确的报告;但如果要求被试辨认在第一个目标刺激(T1)后很短时间内呈现的第二个目标刺激(T2),对T2的辨认能力下降,表明了注意加工在时间维度上的有限性,这种现象称为注意瞬脱(Attention Blink,简称AB)。它是一种暂时性的注意缺陷,近年来对注意瞬脱的研究已成为认知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1.3注意瞬脱的研究意义 近年来的国内外运动领域的关于注意瞬脱现象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注意瞬脱及其群体差异,这些研究预示着注意瞬脱在心理选材、训练定向、训练状态的监控和有针对性的注意训练及比赛中制订技战术对策等多方面广泛的应用。 2.注意瞬脱在运动领域的研究 自1992 年Raymond 等人对注意瞬脱展开研究以来,有关AB 的研究涉及方方面面,意义也越来越丰富。不仅从理论角度展开,而且从实践应用的角度也展开了研究,更好的揭示了人类现象的本质,加深了对人类意识本质的理解,也提高了人机系统的有效匹配,特别

反三违心得体会

集团公司组织开展的“三违治理活动,意义重大。 在和“三违行为作斗争的过程中,我们的早期做法是“反三违,把“三违人员单一地摆在对立面上,导致对立甚至是抵触情绪;其后的做法是“抓三违,把少数“三违人员摆在打击的位置上,导致求情开脱者不断。 现在,集团公司一改以往反、抓被动做法,提出对“三违行为要进行治理,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做法。 所谓治理,即要全员、全方位地参与,注重过程,消除、抑制、融化违反规章制度的人和事,甚至是思想意识。 它体现了集团公司对安全工作的一种概念性升华,更体现了集团公司抓好安全的决心。 在“三违治理活动中,要注意避免或克服以下两个方面问题:一是要去掉浮夸成份,敢动真格的。 首先,思想上要动真。 我们往往注重搞运动,并且爱掀高-潮。 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有其内在规律,有高-潮,就必有低潮。 而对我们煤矿而言,由于工作条件、职工素质等多重因素影响,决定了“三违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不可能靠一次运动就解决所有的问题。 要根治“三违,务必克服短期行为思想。 其次,行动上要动真。 对一些工作,我们的经验做法是“齐抓共管,党政工团齐上。

但事实上却往往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人人不动手,使一些活动流于形式。 就如读《毛泽东选集》,外国人读的是“神,学的是方法,而中国人读的是文字,仅仅停留于“知道的表象。 所以,要使“三违治理活动取得成果,一定要带着感情去开展工作。 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宣传教育,向职工讲清“三违对自身、对家庭、对他人以及对企业的危害;讲明治理的意义,做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使职工的灵魂受到感染并有所触动,从而自觉自愿接受规章制度的约束,做到遵章作业安全生产。 第三,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在制度的执行、惩治“三违人员上动真。 对违规人员,一定要严格给予惩处,以体现制定的严肃性、惩戒性。 “戒字是刀下加围栏,越雷池半步必然会受到“刀刑。 维护“戒之尊严,“刀不可无,更不可钝。 所谓清规戒律就有其威严性,“道之以政,齐之以刑也是此理也。 健全的规章制度、严格的奖罚、规范的执行、法理的震慑可以使人在心理上自觉抵制“三违倾向。 二是在教育上要体现效果。 开展“三违治理,宣传教育必不可少,但方式方法一定要有针对

复习课教学的低效现象与思考

复习课教学的低效现象与思考 临近毕业,总复习进行的轰轰烈烈。然而透过繁荣的表象,我们不难看到种种低效的现象。这些现象值得我们去思考、分析,并在复习课教学中加以注意,不断追求完善,提高复习效率。 一、现象聚焦 现象一:疏于计划,计划缺乏操作性。每轮复习都因计划不周而失控,越到关键时刻,越是迷失自我,随意行之。 现象二:懒于选题,训练题依赖教辅资料。每到复习,毕业班教师的案头就没有了作业本,取而代之的是名目繁多的教辅资料。对教辅资料上的题目不加筛选,拿来即用。 现象三:盲目布置,课下作业形同虚设。几乎每节复习课教师都在讲评训练题。教师的备课就是做题,上课就讲题。课下作业盲目随意。同时对学生的训练题的批阅减少,上课对答案的多了。试想课下学生到底有多少时间、有多大可能、有何保证能独立全面完成这些训练题?作业不经优化怎能保证有针对性呢? 现象四:轻视过程,重视结论。教师对知识的分析整合做的不精,对学生错因分析不透,对方法总结不够,对思维引导不够,这是导致学生处理问题灵活性差的严重原因。 现象五:不敢自我剖析,常把错误归咎于学生。每次测试后,教师多从学生分数凹凸分析学生进步与否,从名次变化评定学生是非。而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多归咎于学生的不努力,对老师自身的问题轻描淡写。补救措施多是空洞的说教,鲜有详细的补救计划和措施。 现象六:忽视情感交流,唯有成绩好坏。“努力学习”几乎成了频度最高的激励词,教师一味强调学习的严重性,强调学习改变命运的“诱人前景”。 二、原因分析

复习课效率不高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对课程标准理解的欠缺,对学生存在问题掌握不准。根本原因是计划不周、组织不力、容量过大、形式单调,过分强调知识,忽视情感呵护。 课前:定位不准,“胸无成竹”。对课标要求不清;对教材编排体系把握不准;对教材挖掘深度及拓展广度界定不明;对所教内容的地位、作业、及相关知识联系含混;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充分的预设;导致课堂随意性强。 课堂:管理粗放,严禁不够。教师对教材解读未能抓住精髓,课堂缺乏理性的思考和交流,缺乏对暴露问题的原因分析和强化补救。陷入“课堂功效低,课外下苦功”的怪圈。 训练:无的放矢,机械重复。训练目的不清,训练题组不精,训练方法不优,补救对策不活。复习:任务笼统,师勤生懒。复习思路不清,知识整合不系统,内容杂乱。教师冗忙,学生悠闲,师生关系吃紧。 思想:教育之后,呵护不够。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一是缺乏坚持,二是教育内容空洞,三是精神抚慰和鼓励不够,四是教育形式单一。 三、思考与对策。 正确理解复习内涵是高效复习的基石。复习应以课本为载体,整合教材、理顺知识之间的关系,以解决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为抓手,查漏补缺,解疑释惑,揭示规律,提炼方法,是形成技能与价值观,促使知识正迁移的过程。 确凿把握学情是提高复习针对性的前提。这就需要确凿理解课标要求,更需要确凿掌握学生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解疑来探究问题的根源。努力做到训练讲评不过夜,问题矫正不隔天。 加强方法研究是提高复习效能的核心。从知识点整合入手,解决课标与教材理解问题;从问题设计和施教策略入手,解决教法问题;从针对性训练题组设计与学生暴露出的错误思维、结论入手,解决学生的学法问题。 做实质量分析是提升复习效果的助燃剂。要用新鲜的数字说话,用绩效杠杆激活师生劲头,巧用各种载体,让教学经验交流和学法交流成为常态活动。

三股势力心得体会300字 反分裂斗争教育心得体会 精品

三股势力心得体会300字反分裂斗争教育心得体会首先,我们对分裂和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有更加清醒的认识.稳定是西藏的大局,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 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统 一、维护各民族大团结和社会稳定,这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前提和重要保障.历史和现实的斗争经验告诉我们,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 一维护西藏稳定,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民族分裂. 没有对民族分裂主义的坚决斗争,就没有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就没有西藏的稳定与发展.我们必须认清其反动本质就是为了达到分裂祖国的罪恶目的. 我们做为在西藏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是 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 第一责任的思想不动摇,时刻保持坚定的立场、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不断增强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一方平安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自觉承担起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责任.其次,要充分认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重要性. 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是争夺人心、争夺群众、争夺阵地,巩固社会主义思想基础的政治斗争,直接关系到祖国统 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直接关系到西藏的长治久安.这些年来,我们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宣传教育,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有效遏制了民族分裂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破坏活动. 在看到意识形态领域总体形势是好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西方敌对势力凭借经济、科技等优势,加大对我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通过各种途径,大肆进行反动舆论宣传,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依然复杂严峻.他们杜撰和篡改新疆历史,否认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否认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的历史,在意识形态领域制造混乱;攻击新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否定解放以来新疆发生的巨大变化,诋毁社会主义制度和的领

反特权思想反霸道作风专项教育活动的学习心得

“反特权思想,反霸道作风”专项教育活动的学习心得 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和石嘴山市人民检察院开展“反特权思想,反霸道作风”专项教育活动有关方案的要求,结合本职岗位工作的实际,将个人在活动期间积极参与活动和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反特权思想,反霸道作风”专项教育活动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胡錦涛总书记、曹建明检察长关于检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恪守检察职业道、保进公正廉洁执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学习检察院”、“争优创先”、“法律监督年”等各种主题实践活动,所开展的又一项主题实践活动。以牢固树立正确的执法观,摒弃特权思想、霸道作风,促进严格、公正、廉洁、文明执法为目标,引导检察队伍加强理论武装,强化党性锻炼,坚持公道正派,提高道德修养,着力解决队伍建设中因特权思想、霸道作风导致的纪律作风问题,切实强化内部监督工作,有效提升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和社会形象。 从专项教育活动开展至今,按照活动方案的各阶段安排,采取了自查、相互帮查、上下协查等形式查找自身、部门、单位特权思想和霸道作风的问题,组织学习有关文件的活动,讨论特权思想、霸道作风的危害性,并就搞特权、显霸道的行为案例检讨发生的原因,认真从内部查找和梳理反映在特权思想、霸道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撰写、提交自查报告等。重点查找是否存在对“立党”、“立检”的宗旨意识淡薄、特权思想严重的问题;有令不行、不禁不止、“检令不畅”的问题;工作作风简单粗暴、对群众冷硬橫推的问题;开特权车、霸道车、酒后驾车等违规违纪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国民所得逐渐增长,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在大千世界里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各种利益和“糖衣炮弹”的诱惑,直接或间接地腐蚀和考验我们,特別是职位高人一等、掌握权力的时候,如果不能恪守检察职业道德,很容易就走上腐败堕落的道路,産生特权思想、以霸道作风行事和以权谋私等行为,严重的人甚至违法乱纪,毁了自身前途、毁了家庭事业,给检察机关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给检察事业造成极大的损害。 为了“反特权思想、反霸道作风”,检察官必须确实遵循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将“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四项基本要求时刻奉行。特別是在“文明”的基本素养方面,按照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要求,更新执法观念,树立文明执法观;遵守检察礼仪,慎重、得体发表言论,模范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做到理念文明、行为文明、作风文明、语言文明。

对当今一些文化现象的思考

对当今一些文化现象的思考 不得不承认如今的中国国力强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中国正快速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前进道路上。但是,物质是获得了极大地丰富,精神呢?我觉得在改革开放以来精神一直是在物质的后面,而决定这两者之间行走速度的是国家政策。没错,十年文革之后,中国还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一穷二白,基础薄弱。在面对这种严重局面的情况下,邓小平敏锐的观察到经济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只有经济发展上去了,其他的问题才能放到桌面上进行谈论。站在当今时代,回头看看,低头想想,那个时代做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决定确实是明智的。实际上很简单,国家在某种程度上与人认识很像的。首先,人是一个动物,人生存下去的第一步就是有饭吃、有衣服穿。在满足这些生存需求之后才能进一步思考要提高文化修养,提升精神境界。所以春秋战国时的管仲曾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邓小平与管仲都是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那么在注意发展经济的同时,忽略精神层面的建设会导致什么结果呢?打个比喻,经济与精神好比人的两条腿,行走的人好比国家。光关注经济腿的养护,却对精神腿的忽视最后将导致腿的一粗一细,人又怎能走的又快又好呢?作为国家也依然。只是想提醒一下,精神建设的落后或许不但会阻碍经济的良好发展,还可能会夺走发展的成果,这绝不是什么危言耸听。接下来我将说对现今社会中一些现象的思考。 对艺术低俗化,娱乐化的思考 所谓的艺术包括的方面有很多,这里我主要想讲一下文学作品,各种电视和网络节目包括综艺节目、电视剧、电影。首先谈谈文学作品。以前作家想出版一本书必须的经过出版商这一关,然而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写点文章然后发布到网上,这就造成文学水平的参差不齐。人本身都是有惰性的,是一种渴望享受的动物,而学习有时候是枯燥无味的,对于太有用的书反而没几个人读。而对于那些内容简单,情节又跌宕的低俗化,娱乐化小说人们似乎更愿意读。看看每年图书销量榜上,那些没什么文学涵养的人的作品往往名列前茅,对于那些真正的文学大家的作品却鲜有人问津。每年的作家富豪榜上也是那些低俗化作家收入可观,什么郭敬明,唐家三少等等。对于他们的作品我是一点都不看,我怕脏了我的眼睛。就算有点文学价值,那能比得上那些真正的作家吗?现在社会上把写作的出发点搞错了,写作首先为了人类文化事业而写,其次才是为了挣钱,为了生存。当现在很多人只是为了挣钱,完全忘记了文学存在的真正理由。究其根本,我看就是市场经济的原因,市场就是供需关系,人们需求什么,就会有人供应什么,人的哪方面需求大,哪个行业就发展的好。就文学而言,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精神层面不高,因此对文学作品的文学性要求也不高,所以低俗化,娱乐化的文学作品应运而生,人们又将其推波助澜,于是造成今天的局面。电视和网络节目也有种娱乐化,低俗化的现象。电视上各种相亲节目,选秀节目等等充斥在电视上。有人说打开电视无非就两种情况:灭灯和转椅。很形象的倒出了电视节目的问题。网络上的问题也是如此,甚至更严重。打开页面,什么明星结婚了,什么明星出轨了,什么明星开演唱会了等等,还有明星参加各种综艺节目啊,明星主演的电影电视节目啊,我天哪!似乎我的电脑被明星塞满了一般,我周围的同学似乎挺喜欢这种现象的,一闲下来就看各种娱乐节目,然后笑笑,一天就这么过去了。大家说到那个明星,关于他的一切包括身高,家人似乎都了如

如何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维护社会和平正义-2019年精选文档

如何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维护社会和平正义 、特权思想与特权现象 (一)特权现象 所谓特权现象,是指个人或者团体因其特殊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而独自享有的权利或权力,是一种反社会、反权利、反制度的政治现象。这些个人或团体所享有的特殊权利有些是法律赋予的,有些则是法律不承认的,但他们都是权力分配不公的结果。 我国虽然不存在制度特权,但由于对特权现象的打击力度不够,清除地不够彻底,加之我国正在实行改革开放,新旧制度正处于相互交替阶段,特权现象在制度间隙中苟且偷生,甚至凭借其扩张本能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相关部门需对这种现象引起高度重视。 (二)特权思想 作为封建主义的残余力量,特权思想与特权现象紧密相连。 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我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及封建 土地所有制,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但是我 国的圭寸建思想根深蒂固,圭寸建残余势力并未完全肃清。 在现代社 会,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平民百姓,多数人的思想中仍对特权思 想充满向往。我们必须要对特权思想有着正确的认识,必须明确 它与公平正义的原则和人人平等的理念是绝对对立的。 三)特权思想和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表现 1.特权思想和现象产生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特权现象仍然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经济原因。建国后,我国长期实行全民所有制经济和计划经济体制,这在客观上为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二是政治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各种监督机构和政策体系不够完善,不够健全,不能对公共权力的行使

进行有效地监督。三是思想原因。我国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尤其在领导干部中没能彻底根除,这也是特权现象普遍存在的主观原因。 2.特权现象在中国现代社会的表现 何谓特权现象?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外,利用公共权力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谋取一己私利的现象就是特权现象。其主要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权利的垄断和扩张;二是权利的特殊化及等级化;三是职务的世袭制或终身制。特权现象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如特权房,许多地区允许公务员以团购低价购置住房,新闻曝光的有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所谓的“官员豪宅一条街”及山西沂州的公务员小区。特权车的现象也在全国范围普遍存在。 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危害 社会和谐的前提是社会必须公平正义。没有公平正义,也就无所谓和谐社会。社会公平正义主要指分配的公平正义、司法的公平正义和程序的公平正义,从本质上讲,特权现象是反社会的,严重危害着社会的公平正义。 一)特权现象危害社会公正 社会和谐的前提是社会必须公平正义。没有公平正义,也就无所谓和谐社会。从本质上讲,特权现象是反社会的,严重危害着社会的公平正义。西耶斯曾经说过:“按照事务性质来说,所有特权都是不公正的,令人憎恶的,与整个政治社会的最高目标背道而驰”。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充分证明,如果一个社会能够维持最起码的公平正义,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虽然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但在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方面是平等的,人格尊严是受到尊重的,人们的收入虽然千差万别,但都是通过诚实劳动得来的,社会整体的收入分配是公平的。然而,如果一个社会里的特权现象无处不在,某些职业、某些人群的社会地位明显高于其他职业和其他人群,社会公正的天平严重倾斜,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就会被纷繁复杂的权利关系所包围,价值观也会被特权观念侵蚀,权夺利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目标,所谓的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及人人平等的理念和原则也就成了一纸空谈。在这样的社会里,公平正义就难以实现。 二)特权现象助长权力崇拜 权力的特殊化及等级化直接导致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对权力盲目地追逐、敬畏以及崇拜。在现代社会,行政权力几乎支配着一切社会资源,近年来的“公务员热”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这种心理 变化,整个社会都将重心放在了争权夺利上。据相关调查显示,2008年

毛细现象与永动机的思考

读《毛细现象与永动机》后的思考 地质2班0904030216卢利涛 毛细现象其实并不是很特别的现象,它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地方。毛巾吸水,地下水沿土壤上升,吸管插入饮料后管内液面上升等都是毛细现象。毛细现象有两种情况,其一是管内液面高于管外液面,另一种是管内液面低于管外液面。其原因在于液体不同,前一种液体为浸润液体,后一种则为不浸润液体。(液体附着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叫做浸润。)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前一种情况,这是由于水在多数情况下都是浸润液体。 毛细现象也是一把双刃剑,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对于植物要从地下吸取水分,这是有利的一面。土壤中有很多的毛细现象,所以土壤下层的水经常会被吸到上层表面。这并不都是有利的,例如农业需要土壤有一定的湿度,但是水被吸到上层后容易蒸发,导致土壤缺少水分。所以我们需要合理的利用这种现象。 通过毛细现象可以把处于低势能位的水送至高势能位而不需要外力做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物质的运输。 利用毛细管将水提升到某一高度,再利用水的重力做功使其下降,在经过毛细现象使其上升,如此重复。这看上去又是一个新型的永动机。然而仔细分析便会发现其中的矛盾之处。首先我们必须知道毛细现象的原理。当液体和管壁之间的附着力大与液体本身内聚力时,就会产生毛细现象。当附着力等于液体本身的内聚力时,液体达到最高高度。此时液体达到受力平衡状态,那么液体怎么能够又在重力作用下下降做工呢?液体的内聚力已经包含了液体重力的影响,要使液体下降则必须要用过另外的外力做工以克服液体与管壁之间的附着力。所以我们可以发现这并不是一个无需外力做工的过程,因此这不能成为一个永动机。

学习反三违心得体会

学习反三违心得体会 我们公司每天都在说安全问题,“安全“这两个字也深深的烙印在了我们每个员工的心里, 以下是我个人看”反三违”记录宣传片心得体会。 强化全员安全意识,确保安全平稳运行,开展的“反三违”活动,意义重大。在和“反三违” 行为作斗争的过程中。“三违”顾名思义就是: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它一 直都是每个公司一直努力根除的目标,否则一旦发生事故,轻者个人痛苦,企业损失;重者将付出生命的代价和家庭的破碎。还会给国家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一定要与“三违”做不懈的斗争。违章是发生事故的起因,事故是违章导致的后果。为了保证公司的长 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就要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而事故发生的关键就是杜绝违章; 首先要从自身的心理开始,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不能心存侥幸心理,从众心理,逆反心理。要不嫌麻烦,不要用冒险蛮干的行为来表现自己。这些都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来冒险的。其 次做好反“三违”的基础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用生动的事故录像片和典型的事故事例来对 全员进行教育。以此来让全员认识到违章就是走向事故,靠近伤害就是断送生命。最后要进行监督检查:重点区域,部位,和重要环节做好安全管理的预防,控制工作。监督每人不做违反“三违”的事情。这是对工作,对集体或是公司极其负责的表现。 特种作业人员身处关键岗位或者从事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发生事故后往往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特种作业人员出现“三违”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也非常大。青年职工大部分是新工人,一般来说安全意识较差、技术素质较低、好奇心强,在工作中容易出现冒险蛮干、麻痹大意、思想开小差等违章违纪现象。 对上述三种人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要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开展内容、重点、形式各异的教育和培训活动,由重点到一般,由点到面,通过内容、形式丰富多样的教育和培训不断 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增强员工安全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从而达到杜绝“三违”、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我们一定要珍惜,把他放在首位。在进行安全和技术的培训中,提高安全意识和规范安全行为。在安全生产的同时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 不被他人伤害”。总之,在反“三违”活动中还有很多深入细致的工作要做,需要在实践中不 断补充、丰富和完善反“三违”活动的落实工作。

对于《朗读者》现象的思考

01 没有出口函数的死循环 一夜之间,《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这些节目火了,朋友圈与董卿套近乎成了一种时髦,事实求是地讲,对比各类娱乐选秀低级趣味真人秀表演,传递人间温情和诗意审美的读书节目,精雕细琢极具诚意,广为传播理所当然。在2017年这样一个戾气深重的商业社会,一封家书竟然就能抹平时代创伤,其正能量效应彰显奇迹。客观地讲,很多时候并不需要深刻,只需一抹粉红“哲思小语”,涂抹在失血已久精神之唇上,就能感觉到自己面如冠玉。《朗读者》能够引发好评如潮,与1997年全民迷恋余秋雨《文化苦旅》,2007年爱上于丹《庄子》心得并无两样!这并不是传统文化的真正传播,而是商业时代的心灵揉捏,每一次类似产品出现后,总能在瞬间麻醉无数人,但却并不能真正建立健康理性的价值观,这是一个没有出口函数for(i=1;i>0;i++){}的死循环, 每次稀里哗啦的泪水挥霍后,过几天仍然浑浑噩噩,并不能实质上改变自己提升自我,而是在一个“非欧空间”(Non-Euclidean Space,非欧几里得空间)之中反复徘徊而不自知。现代中国,我们从来不缺“朗读者”的感性泪水,最需要的是“赛先生(科学)”的理性精神。 02 用“潘罗斯阶梯”解答“李约瑟难题” 英国学者李约瑟(Joseph Needham)在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此问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中国发生?”这是一个让人奇怪的问题。作为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技术上有过那么多自豪成就。明明自己发明了火药,却被八国联军炸掉了封建牌坊;明明发明了指南针,却被英国的战列舰找上门来。好多穿越小说就是想回去扭转这一悲惨结局,然后一统世界干掉罗马。现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这片土壤上诞生?李约瑟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中国传统体系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第一追求,专注于仁智礼义信的感性教化,不懂得用数字进行管理,李约瑟的这些观点影响了黄仁宇,也成就了《万历十五年》这本历史经典之作。读了老子读孟子,读了孟子读仲舒,读了仲舒读韩愈,读了韩愈读邵雍,读了邵雍读朱熹……这些古代的“朗读者”,可比现在的“朗读者”牛逼多了,动辄就写出首千古传颂的名篇出来,从文学审美的角度来看,这的确值得我们骄傲。然而就算有再多鸿篇巨制,古代中国仍然走在一个没有尽头的“潘罗斯阶梯”上,不能从现代科学上去解放自己。董卿主持的这一档《朗读者》节目,不过是在重复几千年来的“伤春悲秋”,只是加了一些ALLMEDIA的表现形式而已。 潘洛斯阶梯(Penrose Stairs),又名潘罗斯阶梯、彭罗斯阶梯,由英国著 名数学物理学家、牛津大学数学系名誉教授潘洛斯(Roger Penrose)提出。潘洛斯阶梯是:四条楼梯,四角相连,但是每条楼梯都是向上的,因此可以无限延伸发展。曾出现在电影《盗梦空间》(Inception)里面的清醒梦境(lucid dream)中。 爱因斯坦1953 年给斯威策(J. E.Switzer)的一封信这样写道: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以及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以找出因果关系。中国古代在这个方面处于完全缺失的状态,所以,近现代科学不会在当时的中国产生。几千年以来,中国上层社会普遍重文轻理,很少像沈括那样有兴趣整理钻研科学问题,更不用说像伽利略那样以实证为己任。中国那时最聪明的一个群体,例如比沈括要聪明得多的同时代的苏东坡,被虐之后还在那里装潇洒: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却不

国有企业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及现象的几点思考

国有企业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及现象的几点思考 所谓特权,一般是指不受法律制度约束的权力。新中国成立以来,尽管党和政府一贯反对特权,但由于旧社会习惯封建思想的影响,社会主义制度尚不健全和完善,所以一部分领导干部仍然存在“想”特殊的心理,并积极创造“能”特殊的条件,千方百计地把法定之权演变为法外之权,即特权。目前,一些干部的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主要表现在:居官位而自傲,言论和行动不受党纪国法的约束;独断专行,实行家长制;用人唯亲,排斥异己;开后门,拉关系;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以及种种特殊化等。广泛存在的特权现象对现实生活造成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腐败现象的严重滋生和蔓延。腐败是特权惹的祸,反腐败必须反特权。不反特权,反腐败就是隔靴搔痒,无济于事;不反特权,制度建设就是竹篮打水,白费力气。正是这些特权思想和行为,影响到了我们身边的普通民众,使特权思想或多或少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思想中,一旦在工作上或是生活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找熟人、托关系。熟人好办事。其实质也就是利用特权。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这一论断,对于国有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尤其具有指导意义。 近年来,随着安钢集团公司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职务犯罪、岗位犯罪现象也时有发生,例如:原焦化厂、安环处、建安公司、永通铸管的管理人员的职务犯罪;质量处、供应处关键岗位的贪污受贿,等等。

综观以上案例,滋生犯罪无不和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有关。在犯罪人员中,他们原来都是企业的技术、管理骨干,可是,一旦走上领导岗位,关键岗位、重要岗位,就完全忘记了法律和制度,利令智昏,直到走上犯罪道路。究其根源,不外乎以下原因: 1.民主意识较差,特权思想严重。随着安钢改革和发展步伐的加快,在转换经营机制的过程中,由于没有以往的经验可借鉴,其经营体系和监督机制不可能尽善尽美。针对这些新问题,在决策方面,个别领导干部不走群众路线,不发扬民主作风,一意孤行,搞一人说了算。加之重效率、轻管理,重经营、轻监督的错误思想支配,致使不照章办事,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给经济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 2、管理粗放,制度不健全。近几年随着安钢的快速发展,个别单位的管理严重滞后,甚至混乱、粗放,不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从原材料购进到产品销售都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制度既便有制度也不去执行,也没有人监督制度的执行。财务报销流于形式,会计只能履行核算职能,而对监督职能的履行感到畏难。有的重大项目招投标,不能按程序运作,有的甚至暗箱操作,这些作法为滋生腐败埋下了祸根。 反对和克服特权现象,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其一,围绕权力配置健全制度,防止权力过度集中。保证权力科学合理配置是制度设计的核心之一,也是遏制特权的重要措施。因为特权现象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权力配置不合理、不规范,使公共权力与特权相混杂。权力配置还要完善重点环节的岗位配置,对在一个重要职位上工作时间过长的管人管钱管物的领导干部,要视情况适时调整其工作岗位,或适当进行权力分解,防止权

辩证法论文:关于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思考

辩证法论文:关于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思考 摘要:现象和是本质揭示事物外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和内部联系的基本范畴。唯物辩证法所有范畴的共同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透过现象,把握内在的本质,但在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问题上存在一些不足和误区。一些常见的认识误区,可以更深刻地把握现象与本质一对辩证范畴,更好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途径,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辩证法;相对性;现象;本质 中图分类号:b02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14-0041-02 现象与本质是唯物辩证法中的重要范畴之一,全面准确地理解和阐发它们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对于维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性,对于科学地认识当前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象和本质的概念 本质和现象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同一客观过程的两个不同侧面。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真象是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则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现象。例如有的国家高唱尊重人权,装扮出一付"维护人权"的姿态,实际上

却干涉别国内政,派兵侵略别国,肆意践踏别国的人权,就是以"尊重人权"的虚假现象表现其帝国主义的本质,如当前西方国家对利比亚国家内政的军事干涉。假象同真象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是由各种客观的实际条件造成的,它同错觉有所不同,错觉是人的感觉上的错误造成的,属于主观范畴,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本质就是事物的相对稳定性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事物的本质是由它本身所固有的特殊矛盾所决定的。毛泽东指出:"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本质是事物内部包含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综合;必然性和规律性则是本质的展开。例如,我们要真正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就不能仅仅把握它的某一方面的规律性,必须全面了解诸如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按劳分配规律、商品经济规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规律等等。所以,把握了事物的本质,也就把握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规律性。 二、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一)现象与本质的联系 本质和现象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现象不能脱离本质,本质是现象的根据,现象总是反映着一定的本质,不表

反三违活动心得体会

安全生产“反违章活动学习体会湖南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刘总讲:部分员工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不深刻,存有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安全意识淡薄,技能素质不高,工作中随意性大,“三违现象时有发生;还有的员工对制度和规程视而不见,置若罔闻。 违章是事故之源,违章是伤亡之源,见违章不管、不制止,长期解决不好违章问题,就是失职、失责。 因此将2015年定为公司“无违章年,公司上下将“反违章活动始终贯穿于整个实际工作中。 2月12日和18日我新化电力公司及生技部先后组织学习了《湖南省电力公司员工奖惩办法(2015版)》、《娄底电业局安全生产“无违章年活动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 学习之后,本人对此次活动的开展感悟非浅,觉得开得必要,开得及时,现就个人的学习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通过学习,提高认识,深刻的理解了开展“反违章活动的重要意义。 “以下岗遏制违章,以遏制违章制约生产事故,强化责任的落实,保障安全;“炒岗不是“炒饭碗,下岗者通过培训学习,提高素质,考试合格后再上岗;下违章者的岗,是为了教育违章者和其它人,避免发生更大、更多的违章,避免造成更大、更严重的事故,甚至付出血和生命的代价。 看似严酷,实际上是对违章者的爱护。 不制止违章就是见死不救。

可见,让我深深的认识“反违章活动是对职工最好的爱护和最大的关爱,是杜绝责任事故,保护职工利益的一项具有社会重要意义的活动;让我更深刻的明白“违章是事故之源,是伤亡之源的道理;开展“反违章活动是夯实安全工作基础,巩固和发展安全生产良好局面的保证;通过加大追究责任,提出连带处罚方式,扩大打击面,全方位的推进反违章工作,达到“无违章的目的。 二.通过学习,对照检查,开展“反违章活动不能怠慢。 “根据去年违章行为的分析,将发生较为频繁,可能对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一般性违章(如三交,占13%;标准化作业,15%;两票22%;现场安全措施不到位,16%等)中的部分内容上升到严重违章范畴。 看着这些分析数据,对照检查我新化电力公司当前的实际情况:(1)安全生产个个抓、时时抓,但管理流程混乱,制度不全,措施不到位,奖罚不分明,执行起来难;(2)外来施工队伍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和制约措施;(3)标准化作业一直没有落实,施工人员没有严格的作业标准要求;(4)两票监护制度不严。 可见,我公司安全生产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常规性违章时时处处存在,而我作为生技部的一名职工深深的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呼吁公司全体职工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麻痹大意,应牢固树立“风险可以防范、失误应该避免、事故能够控制的理念,时时、处处牢记规章制度,端正思想态度、提高安全意识,将安全工作做实、做细、做好,确保“无违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